搜索
楼主: fbl125-2008

心灵的家园----自由的乐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
喜欢喝水。。。:*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事随缘了。有缘则为,无缘则罢,为则了之,不生牵挂。:*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指心不住于外在之一切物象。保持宁静澹泊。亦为心不住相。:*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众生,个个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去除妄想、执着当下证得。:*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弯腰

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
这是科学家巴甫洛众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他在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太少了!”
不是吗?教育送给别人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视而不见,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
还有个故事更意味深长,是歌德在他的叙事歌谣里讲的。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规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不去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upload_200738174317.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句经典佛教名言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心地观经〉:*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处给人欢喜,

                 随时给人信心;

                 随手给人服务,

                 随缘给人方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处给人欢喜,

随时给人信心;

随手给人服务,

随缘给人方便。

阿弥驼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7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bl125-2008 于 2008-7-26 20:45 发表
十句经典佛教名言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2*: :*22*:  :*22*: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27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手合十礼:*19*: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正念头叫转念!:*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就是一种观念!:*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目的在觉悟!:*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火传递城市河南风景——龙门石窟(图)
2008年7月25日  中国佛教净土网  管理员  评论0条

  中国佛教净土网讯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稿源:中国园林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定的生理效应
所属分类:禅门思想  发布日期:2008-7-25

  通过禅定和与之同类的瑜伽、气功修习,能够健身治病乃至延龄却老,优化、变革生理,是古印度婆罗门教早就宣扬的,《白骡奥义书》即以“身轻得康健”为修习瑜伽的初步效益。道教尤以行气、守一等为祛疾健身、延命长生的要道。佛教显教重在破除世人对肉体的普遍执著贪爱,不大讲禅定的生理效应,但说修习禅定中随心意的寂静,会相应地发生身轻安及呼吸、脉搏、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乃至停息等生理变化,祛疾健身,是随这些生理变化而来的附带效应。《摩诃止观》卷八云:  

  若善修四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众病。设小违返,冥力护持,自当销愈。……但一心修三昧,众病消矣。
  
  说如果善于如法修习天台宗提倡的四种大乘禅定--常行(般舟)三昧、常坐(一行)三昧、半行半坐(方等、法华)三昧、非行非坐(觉意)三昧,因禅定的作用,必然没有诸病,一心修定必有自然治愈诸病的效用。  
  
  禅籍中说,修习禅定者若证入初禅未到地以上的正奢摩他,因内气之充盈流溢,能令“身粗重性皆得除灭,能对治彼身轻安性即得生起”。身粗重性,指使身体感到粗重不适的一切障碍,包括疾病、亚健康状态等,随其消除,自然使人感到身体轻快、安泰、舒适,达到健康状态。若进入初禅以上正定,能改变欲界离不开饮食、睡眠、性生活的生理需求模式,有减少睡眠、饮食,乃至多日不吃喝、不睡觉也仍然身体强健、精神饱满。如《憨山大师年谱》载,憨山三十岁时在五台山参禅修定,食物仅有三斗米和麦麸,和野菜食之,半年尚有余。定中发悟后,变得精力超常,在募造转经轮期间,他主持操办,“经营九十昼夜,目不交睫”,而精力充沛,没有睡意。起初主持做水陆佛事七昼夜,他于“七日之内,粒米不餐,但饮水而已,然应事不缺”,大大超越了常人的生理极限。  
  
  关于在定心中能减少乃至完全不需要饮食睡眠和性生活的机理,有的研究者指出在深定中,人能直接从宇宙中吸收肉体所需的物理能量,不必经过消化吸收饮食精华而将生化能转化为生物能、物理能。佛教禅籍中说,进入初禅以上,超出欲界,可离唯欲界众生所需的吃物质实体饮食的“段食”;进入二禅以上,可离以吃感觉为实质的“触食”;进入四禅以上,可离以吃意愿为实质的“意思食”,唯需“识食”(阿陀那识的执受,生的意志)。
  
  佛学还认为,禅定功夫深达一定程度或修某些禅定,有却老延年之效。《阿含经》中佛言:比丘、比丘尼若修禅定,于第四禅基础上修习成就欲、定、精进、观“四神足”,可以随意住寿一劫或一劫有余;《华严经·十地品》说初地菩萨便可住寿百劫,初地以上菩萨寿命地地倍增,长得不可思议。藏密说依无上瑜伽修气、脉、明点的禅定,当修到气入中脉后,可以有身健、力大、容颜鲜泽、足捷、年轻乃至不老、长寿之生理效应,《恒河大手印》称修欲乐定证得乐明无念,可以“长命黑发相饱如满月,光彩焕发力大如狮子”。据有关史料,长期修习禅定的僧尼,其平均寿命要比一般人高出好多,其中有些人如马鸣、龙树、慧昭、纯陀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大大超过了现在科学家所说人类的自然寿命。  
  
  当代有些科学工作者利用脑电、心电等仪器,通过对照组观测法,对气功、瑜伽、禅定作了多种研究,其结果表明,当通过锻炼入定时,人体新陈代谢、呼吸、血液循环、微循环、免疫功能、体温、消化系统等都发生良性变化。机体新陈代谢的减缓和消耗量的降低,则可发生“节能效应”,使人延年益寿。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修习禅定过程中尤其是深入正定以后,随着意念和情绪活动的放松、停息,可以令人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得到缓解,使被紧张和压力导致恶化的生理机能得以自行调整,从而产生健身之效,一些以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为主因的疾病可能会逐渐自行痊愈。若修定者持有治病健身的动机,则可能加上自我暗示作用,使禅定祛疾健身的效用更为明显。  
  
  修习禅定进程中,也可能产生有损健康的负面生理变化,引发生理性的“禅病”。因心意渐趋寂定,身体自行调整,可能使身中潜在的疾病外化,或引发宿疾,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六所言:“或本四大有病,因今用心,心息鼓击,发动成病。”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禅修的初级阶段,未必是坏事,多会随禅定功夫的加深,不药而愈,也可以医药治愈,用禅定方法对治。修习中不善调摄身心息,也可导致种种禅病,如坐姿不正确会导致脊柱和背部、腰腿等疼痛,调息不当可导致筋脉痉挛或枯瘠瘦弱,系缘、观想、用意不当会导致身中四大不调,表现为上火、身体沉重、头疼、胸闷、浮肿等疾病,此类病用医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最好用相应的禅定方法对治,《摩诃止观》、《禅门口诀》、《大乘要道密集》等禅籍中列举有多种自我调整治疗禅病的方法。修定过程中若受到外界的声响、噪音等惊动,或受人事方面的迫害、毁谤、辱骂等刺激,或生活中心理负担过重,因而恼怒、惊恐、忧虑,也可能引发气满、腹胀、便血、肺胀、便秘、呕吐、消化不良等心身性的禅病,此类病也宜于用禅定调和身心息的方法治疗。对各种禅病,应善知病因,及时对治,“如此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经久则病成,身羸病结,治之难愈”。 一心修定,尤其是以正见修观,是治疗各种禅病的灵药。《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卷一云:“但系心在境(修定所缘境),不令他缘,病自差耳。”《释禅波罗蜜多次第法门》卷四云:“般若一观,能治五病。”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8 11:22 , Processed in 0.043588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