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fbl125-2008

心灵的家园----自由的乐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0080417 于 2008-7-18 12:41 发表
佛印禅师说你像佛,是因为他心中有佛。而你说佛印像粪,是因为你心中有粪。

我说你是美女,是因为我心中有美女!:*19*: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08-7-1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18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手合十礼,善哉善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涨跌随缘!:*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的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博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那里不可宁静呢!深山古寺,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之谓也。:*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晌午时分,求陀那与安息罗比丘结伴到舍卫城托,在回只园精舍的路上,求陀那忽然有感而发对安息罗说:“今天受信徒的丰富供养,我打从心底感觉到惭愧不安,想想我们学道甚浅,如何能消受得起这分厚重的嚫施供养呢?”   安息罗颇有同感地回答:“是啊!信众布施之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报?信徒布施,将来能够获得财富无量的福报,而我们的福德不是因而减损,受到贫穷的果报吗?”比丘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
  回到精舍,心中疑惑未解,所以恭敬地向佛陀请教,佛陀慈悲地说:“当你们受到信众供养的时候,有没有为他们宣说离苦得乐的佛法呢?他们听懂了吗?”
  “是的,佛陀!我们依照您平时的教导,为他们宣说发掘内心财富的方法,他们十分欢喜。”
  佛陀称叹道:“你们能这样说法,正是另一种的布施供养。在世间上有二种布施,一是法施,二是财施。世俗以财布施为主,但出家学道的僧众则以法布施为要。财施能招感富裕的果报,但是有了财富不一定能消除烦恼。犹如在黑暗的房间里面放了许许多多的金银财宝,能够使房间变得光明吗?”。
  “不能,佛陀!黄金钻石都不能使黑暗的房间变得光明。”
  佛陀说:“所以,法施就是能照破暗室的一盏明灯,一灯可除千年暗,勿疑勿惧,精进修行吧!”
  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诲,豁然了悟财法二施平等无差,因此更精进的用功修行。:*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溪布衲禅师和契嵩禅师友善,而且彼此已到了真正以禅接心的阶段,一日契嵩禅师戏以诗追悼还活得好好的布衲禅师曰:  “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
   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
   貌古笔难写,情高世莫知,
   慈云布何处,孤月自相宜。”
  布衲禅师读罢契嵩禅师的追悼诗后,非常欢喜的举笔答曰:
  “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于我最心知;
   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
  布衲禅师写罢,即投笔坐亡。
  布衲禅师本来没有入灭的意图,但为了顾念道友诗篇的信誉,所以就入灭了。禅师们的友谊,生死以之,实在非常难得。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慧不小喔!’
  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认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侍者,你会吗?’
  侍者茫然,不知为对。
 
  佛法讲究机缘,禅,就是机缘,你懂得,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不懂,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与禅无关。禅史中有赵州茶,云门饼之说,此皆禅也,俗语云: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故无相禅师曰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18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墨人骚客斗茶取乐,苏东坡的白茶取胜,免不了乐滋滋的。当时茶场尚白。

  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笑着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  

  苏东坡想了想,从容回答说:  

  “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  

  司马光问的妙,苏东坡答的巧,众告称善。此事传为千古美谈。:*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建设的关键是不断地净化心灵,净心是心灵建设的法宝。要做到净心是很不容易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习性是难改变的,观看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就会发现除了年龄的增加外,性格、品质和智慧都没有多大变化。所以,一位伟人曾经说:“一个人如果能改变30%,将成为一个很伟大的人。”

  人要改变,就要净心,净心的动力是坚信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坚信有好的意念、语言、行为就有好的结果,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奉献越多,收获就越多;坚信有不好的意念、语言、行为就有不好的结果;坚信有坏的意念、语言、行为一定有坏的惩罚。

  实际亡,这种定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宇宙不可颠覆的真理。遵循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依道而行的人总是坚信,只要努力,就会做到,总是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始终能够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宠辱不惊。当我们不断进行心灵的建设时,无明减少一分,明理就增加一分,心灵就透亮一分,智慧就多一分开发出来。

  有智慧的人就会逐步摒弃我执和法执,改变固有的法则和思 想,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亲近、接受、拥有真理。比如说“人生十有八九都如意”就是真理,但人们常说“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仔细想一下,人生真是十有八九不如意吗?不是的,人生最多十件事中有一件事不如意,甚至100件事中只有一件不如意。

  例如:我们一天的生活包括早上洗漱、吃早餐,坐车、上班、吃中餐、下班回家、辅导小孩、和家人沟通、看电视、睡觉等,其中上班中有很多件事。一天中有这么多的事,不可能十件事中有八九件都不如意。有可能早上上班前与爱人沟通时发生争吵,然后一直带着情绪到一天的生活中,将情绪渗透、污染、传染到其它九件事中,结果一天过得很烦躁,不愉快。有人甚至会将多年前的不如意一直放在心上,带到今后的生活中。

  这样,一件不如意事会影响一天的生活,至会影响今后几天,乃至更长时间的生活。一件事不如意,可能是这一件事的某个点或某个面上不如意,而不是整个事都不如意。我们知道人无完人,如一个人工作总体上干得很好,虽存在一些不足,受到领导批评指正,就会误认为领导把自己否定了。

  其实,被批评应充满感恩,并不是批评你做事都错,更不是否定你,而是指你在某件事的某个方面存在不足。要知道一个人能通过反省内心和自我批评进行净心固然可贵,但在得到别人批评时能反观自己的不足,得到提高,更是人生一件快事,是一种更有效地净心。所以,应将批评转换成帮助我们提高的动力。

  我们不要把一件不如意事一直放在心上,更不能把一件事中某个时点上的不如意放在心上,应将“人生十有八九都如意”当作我们的座右铭,你即刻就会发现烦恼减少了。

  我们接受和运用这样的座右铭,经过实践并不断地净心就会进一步上升到将“烦恼都是自己找的”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即使有客观因素使自己不如意,也要学会转换,把它当成自己的增上缘。:*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19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9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
看故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08-7-1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upload_200738174317.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08-7-19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upload_200738174317.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发表于 2008-7-19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bl125-2008 于 2008-6-26 16:43 发表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22*: :*22*: :*22*:  

——————————————————————————————————
受教!老弟你这些是从哪里看来的?很有道理,我也想去找来看看!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7 08:45 , Processed in 0.046164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