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愚笨,这样高层次的比较做不了.不过可以谈一下两个公司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可以看出来双方的策略是否对路.
中集的箱子和振华的岸桥,都是从低到高有不同附加值产品,这也给了两个公司从小做大的很好基础.
区别是:
一.大家知道振华的岸桥,客户下订单只要交付20%左右的货款即可,这样就使振华现金流非常紧张,做得越大借钱越多,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老管信奉的也是王石"超过**利润的业务不做"的那套.当然,这样做对于占有市场是对的,但长久维持发展不是办法,振华正在向高附加值岸桥产品转换,这也是这一业务唯一可行的一条路.中集的业务好在现金收付上.总的说来,这些年的发展,中集手中积累大量的现金,而且从不乱花,专等抄底.而振华一直是勒紧裤子过日子.双方的底子不同.
二.振华是技术型,中集是管理型,振华在业务拓展上趋于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而中集善于利用外人优势.两者都非常重视技术和人才.两者原业务也先后触到了天花板.振华的强项是重型钢构.所以他选择了走向重构件.这也是他的强项.是不错的.中集走向了箱子运输,这是中集的强项,也是正确的.所以两者都很务实.决策应该说都不错.
三.振华的管理也没有中集合理.这一点就不赘述了.老管一走股东们都感觉少了点什么,而中集就没有这种顾虑.老麦培养了一大批管理型人才.振华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够,上次股东网上交流时我专门提过这件事,从老管的回答看,他意识到了,可能没来得及吧.
总结一下:
振华优势:有大量技术人才.资金紧张,重型钢构有大量经验
中集优势:箱子有大量技术人才,多金,箱子运输链有大量客户
两者共同点:海洋工程 不同点:钢构与物流.
振华劣势:国内客户人脉,在国内市场上没有业务,无法借力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优势.
中集劣势:借力众多外公司,如果疏于管理,会有一定危险.
振华改变劣势的做法:想折子在国内市场找钱.
中集改变劣势的做法:培养管理团队,扁平管理.
有了上面几点比较,这两年金融危机时期双方在新业务上的拓展结果当然也不同,中集利用大量现金收购了多家半挂车企业,一下成了半挂车行业的龙头.而且已经把企业文化注入到每个企业中去.振华这几年利用银行和证券融资,新建了几大基地,在业务上也有了根本提高.美国海湾大桥等钢结构项目和西班牙海工项目的成功就是例子.也在中交的帮助下合并了上海港机,但根本上人员基本还是老人,没有"借力". 中集在海工上的发展基础,在开始阶段并不如振华,但从它的做法上,是战略性的,最后的结果是同时在几个海工重点公司控股,从而在整个海工产业链上掌握了全部的核心.而振华海工方面依然停留在老产品的扩展,如浮吊.以及初级产品的研发,如几百业深度的海上平台.这一轮中集胜.
从现在老康推出的做法看,他是着力想解决公司的现金流问题,因此,除了精兵简政,选择见效快,有基础的项目就是必然的选择,这也就是高铁项目的原因.别忘了他以前在一航局的时候就干过高铁项目,可以看一下一航局前几个月的通讯.当然,老康肯定不会放弃海工的.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10-3-31 22:13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