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酣睡者

振华重工(600320,900947)长期跟踪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9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内陆最大造船企业全面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

我国内陆最大造船企业全面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
2009年07月28日  沈翀   新华网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船”)投资兴建的青岛海西湾基地28日揭牌。此后,这家我国内陆最大的造船企业将突破地域限制,全面进军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船舶制造领域。

  武船海西湾造船基地位于胶州湾口门西南侧,水深港阔,湾口自然水深5米以上,不冻不淤,是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的良港。该基地在2006年12月开始填海造地,2008年开始陆域项目建设,目前巨型船坞、600吨龙门吊车,13万平方米的六联跨联合厂房三大部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武船副总经理唐功杰说,此前,总部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武船重工受地理条件限制,缺乏建造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场所。而从当前的全球船舶制造业形势看,行业复苏迹象还不明显,企业接单困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是目前船舶制造业中的唯一亮点。为此,海西湾基地抓紧建设,从主体工程开始建设到基本完工只花了8个月的时间。

  武船介绍,海西湾基地主要产品定位为海洋油气开采装备,如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单柱式平台(SPRAS)、大型综合一体化模块、半潜式钻井平台,兼营建造30万吨级大型船舶以及大型闸门、桥梁钢结构等工程。预计钢材年消耗量最大能力为26万吨,到2015年规划总产值为80亿元。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企业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力量,去年,武船重工已与世界著名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美国吉·瑞·麦克德莫特公司(J·Ray·McDermott以下简称JRM)合资组建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在深水领域海洋石油及天然气钻探系统的开发、设计、建造、安装等方面进行合作,抢滩国内外高端海洋工程市场。

  唐功杰介绍,武船海西湾基地完全建成的时间计划在2011年到2012年,届时这里将成为国家环渤海海工造船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武船是中船重工集团下属骨干企业,去年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今年在造船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武船上半年承接合同已接近65亿元,包括15艘高技术含量、高性能的特种船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发表于 2009-7-2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振华重工再获黎巴嫩贝鲁特港务局约5400万美元订单

2009年07月29日 01:34中国商务部网站

2009年5月和7月,上海振华重工[12.39 -7.47%](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振华重工)与黎巴嫩贝鲁特港务局共签署了约5400万美元港口集装箱起重机设备采购合同。依照合同,振华重工将于2010年底和2012年初在贝鲁特港安装数台岸桥和场桥设备。

2002年,振华重工首次中标贝鲁特港集装箱起重机设备。由于我振华重工设备质量可靠,售后服务完善,加上近年来贝鲁特港货运量持续增长,2004年和2005年贝鲁特港已两次增购设备。截至当前,振华重工与贝鲁特港务局累计签约9200万美元,完成额约3800万美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买进32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0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买进32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援,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益民:日本无需间谍,照样获得情报

—— 合法获取情报,要学日本财团
2009年7月28日 环球时报  作者:白益民
作者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主办)理事,曾在三井物产工作12年,专注于日本经济模式的研究,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

  现代商战,比的是谁能合法地获取情报

  军事专家讲,70%的现代战争是打后勤。现代的商战何尝不是如此!在“谁能获取充足的商业情报,谁就能获得商业战争胜利”的时代,物流就是后勤,就是合法获取情报,进行控制“商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物流企业的业务往来中,包含了行业的各种信息,经过汇总、整理、分析,就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运行情况。如果说通过商业间谍去打通产业各个环节是阴谋、是违法的,那么,通过掌握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然后分析出最有价值的商业情报,进而最终产生对本行业控制,就是阳谋、是完全合法的。

  随着传统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物流供应链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产业,甚至一国经济命脉的重要力量。一旦链接产业各个环节的物流渠道掌握在别人手里,足以给我们的产业带来致命影响。

  这段时间,中国媒体一直在热议铁矿石公司在对外谈判中失利的事件。笔者认为,其根子就在于,我们这个号称在生产、消费、出口三个方面都是“钢铁世界之最”的大国,却没有掌握原料、钢铁产品和相关物流的主动权,以至于没有掌握及时、可靠和全面的商业情报。而对方却通过各种途径,包括非法手段获取情报,这导致了中方后期的谈判失败。在这方面,日本财团的经验是值得参照的。

  日本财团是怎样公开合法地获取情报的

  2009年5月,日本的新日铁率先与力拓就2009年铁矿石谈判达成降价33%。由此,中国钢铁企业与力拓的谈判陷于极其被动的局面,而且双方矛盾不断激化。

  新日铁快速与力拓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日铁通过众多在中国密布的日本财团的钢铁生产企业和相关物流企业,已经洞察到中国市场将带动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事实上,新日铁、三井物产、商船三井、上海宝钢、巴西淡水河谷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归于三井财团这个大经营系统之中。其中,物流公司成为它们之间重要的纽带关系和情报交换通道。

  早在2002年7月,三井物产(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与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上海宝钢签订了一项综合合作协议。不到半年,与这两大企业相关的某家从事金属材料的加工、配送及管理服务的物流企业成立。三井物产钢铁制品本部首席运营官渡边清贵对该项合资的解释是:“通过与宝钢的合作,三井得以实现在中国逐步建立覆盖全中国的钢铁加工物流网络,其中包括将中国国内的钢铁服务中心都纳入到我们高效的系统中来。”

  这句话看似“外交辞令”,其中却暗藏玄机。入世前,中国政府控制物流等国民经济的“命脉”,日本财团参与中国的市场竞争,其“战略后勤”只好放在境外,打起仗来未免不那么顺手。中国入世后,日本财团的“战略后勤”前移,甚至与中国本土的物流和营销网络服务交融一片。

  尤其是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物流业全面开放,日本财团的综合商社在华扩张步伐明显加速。它们依靠强大的资本和经营实力,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布点,抢占稀缺的物流网络资源,获得市场领先地位。从钢铁物流到铁矿石物流,日本财团企业做到了有机的结合。

  日本财团的企业群因此就可以通过分工行动一致,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物流企业是“情报高速公路”,也是财团企业的血脉联系。“高速公路”修到哪里,财团的据点就扩张到哪里。相比商业间谍,日本财团的物流企业显然更为可怕。

  物流的商业威力到底有多大

  实际上,物流与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联系在一起,这“四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四流”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无论是买卖交易,还是物流和资金流,这三个过程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没有及时的信息流,就没有顺畅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因此,三井物产不需要动用什么“间谍”或者寻找“内鬼”就可以获得中国钢铁产业详尽的动态信息。

  物流不仅仅是促成了情报交换(信息流)这样简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结束,物流业全面开放,外资在华扩张步伐明显加速。它们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战略资源和市场话语权。

  在钢铁产业链的铁矿石运输环节,由于有着三井财团的血统,商船三井公司(MOL)和宝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双方铁矿石长期运输合约持续时间大多超过20年,2003年开始负责从西澳大利亚向上海每年运送500万吨铁矿石,同时每年为宝钢承运巴西进口矿约130万吨。到2009年时,商船三井为宝钢每年承运1000万吨以上的铁矿石。显然,商船三井和其子公司商船三井物流借助它们拥有的巨大网络,有足够能力把握中国乃至全球铁矿石市场的情报,并与三井财团的成员分享。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是日本财团,其他外资物流巨头在华谋求独立的物流供应渠道也是必然趋势。这些外资企业还向我国重要的物流设施资源渗透,建立独立的包括海陆空的物流体系,对接其全球供应链。同时,外国企业巨头还通过合资方式涉足铁路运输,进一步向我国内陆运输延伸。此外,中国出口货物60%的结算方式为FOB,定舱权由国外买家掌握,很多都指定外国船公司为承运人,因此国内货主不得不使用外国公司的船。这些优势使得外国船东在中国海运市场拥有巨大的话语权。

  公路运输网,港口、铁路、航线等物流设施资源对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是“战略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本土的企业参与不够。此外,中国物流企业的观念,还停留在“多干快上”的初级阶段,以多少工具、多大承载量等基础行业数据作为发展指标,仅仅是从业务链条进行分析评估而已。

  目前来看,由于中国物流市场和产业发展比较初级,企业物流管理理念滞后、水平整体不高。在一些领域,外资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优势,因此对全行业已经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行动起来,建立合纵连横的财团体制,打造中国独立自主的遍及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体系,夺回产业发展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教授对比两岸学生

2009-07-28
环球时报  作者:林念生(作为台湾学者,现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两年前笔者从台湾转到厦门大学任教。最近厦大请了一对也是来自台湾的中年夫妻教授到院作短学期讲学,一位是陈教授,另一位是魏教授,还带来几位他们的研究生。课程结束后,我们餐聚,顺便交流了对大陆学生的看法。

    陈教授的一位学生发现“大陆大学生多能够条理分明,系统地表达观点,而且分析能力强”。她的看法印证了笔者在美国教书时的经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大学校园多是来自台湾和香港的留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海峡两岸的留学生开始有了接触。台湾留学生对大陆留学生的印象多是“大陆留学生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为什么台湾留学生说不过大陆留学生?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大陆留学生经常开政治会议,训练出来的”。对这个解释,笔者心存异议。从1979年始,笔者曾连续四个暑假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讲学。之后,又到过浙大、武大等多所高校讲课,才领会到大陆学生之所以“会说话”是因为他们受的教育内容和台湾学生不一样。台湾学生在大学之前没念过任何训练分析与思考的课程。而大陆学生从小就接受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如“从现象看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他们从这些哲学思想中学会了分析事物的方法。

    大陆学生的学习态度普遍是十分认真的。一名台生形容大陆大学生具备一种“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勤奋不懈的精神。课后会积极找老师分享课堂心得或是提出问题。这些都是在台湾学生中很难看到的情况。她又进一步评论说,大陆学生“充分地表现出自我提升的积极能力及旺盛的求知欲。无怪乎台湾报纸屡屡提醒岛内学生该拉拉危机警报了”。在台湾任教多年,笔者未曾见过一名学生清晨在校园念书。可是在大陆,清晨时光的厦大、武大、浙大等校园到处可看到专心念书的学子。每次从大陆讲学返台,我会忍不住告诫台湾学生,“人家一天多念一小时的书,四年下来,你们如何同大陆学生竞争”。

    在台湾教书时常有学生到笔者家聚会,聊来聊去聊的都是一些吃喝玩乐的事。可是在大陆,二十多位来自厦大和莆田学院的学生在笔者家交流,讨论的却是国内的种种社会问题。诚如一名台生的观察,“他们对国家政治和社会都怀有理想抱负,对外也积极寻求各种学术和文化上的交流途径,这和当前台湾大学生很不同。也因此让我心生警惕,未来他们都是我们这一代的竞争对手”。

    一名台湾硕士生告诉笔者,“在课堂上和大陆学生交流流行音乐时,发现他们对当前台湾的流行文化非常了解。反观目前台湾学生对于大陆的认知情况却是极度缺乏。对大陆的了解似乎仍留存在过去的呆板印象之中”。笔者发现,台湾的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天天报道的是耸人听闻的社会八卦新闻,即使是颇有份量的几份报纸,最多也只给一版或半版的国际新闻,报摊上找不到类似大陆《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南方周末》。。。等一些具有宏观国际视野的报纸。台湾看似好像是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而事实上在国际资讯方面却是非常贫乏。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如何能培养出具有世界观的大学生!

    谈及创意思维时,不少台生都认为“目前台湾学生暂时领先于大陆学生的应该是一些关于灵活思考和创意方面”。但是他们又认为,“这方面将在不久之后也不再具有优势”。同大陆学生接触后他们也意识到,“因为台湾学生目前所受的教育是相当缺乏文化深度和广阔的世界观,缺少了思维根基”,结果“只能想出一些华而不实,自娱的创意”。未来,“如果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我们会很难和他们竞争”。

    此外,魏教授发现,有些大陆学生“丧失了方向”。受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陆学生一味追求永远无法满足的物质欲,他们舍本求末荒废学业,忙于投资创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追求眼前利益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学生在大学之前没念过任何训练分析与思考的课程。而大陆学生从小就接受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如“从现象看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他们从这些哲学思想中学会了分析事物的方法。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港机业务受伤 振华重工加速转型

2009年08月01日 10:38中国经营报
胡晓玲

      未来两三年内,振华重工[12.88 2.63%](600320.SH)的整体业务毛利率可以稳定在15%,如果情况再乐观一些,可以提高到17%~18%。7月28日,振华重工总裁管彤贤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如是判断。因为公司计划将海洋工程装备(以下简称海工)产品占总产值的比例增加到50%,海工的毛利率通常有22%,而其原来的港机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2%。
      “金融危机对出口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是令人震惊的。”管彤贤在2009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曾经这样说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管彤贤再次表示,2008年10月航运业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振华重工2009年的业绩增幅也将出现放缓。

也许正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更加速了振华重工五年前制订的开拓海工领域的战略步伐。

试水新领域

7月21日,振华重工发布公告称,与西班牙ADHK公司签订了总价值22亿美元的海工产品供货合同,包括10台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7 台陆地钻机和2 艘浮吊。
      随着5月份振华港机改名为振华重工,这家企业从原本最强项的港机业务向钢构和海工业务转型,已经成为一项明确的战略。按照管彤贤的设想,公司的主营业务将趋于多元化,其中,海工产品的产值将占据公司总产值的一半。而港机业务的比例将不断下调。
      “我的港机业务绝对值不变,市场占有率不变,增加海工业务,扩大公司总产值。”管彤贤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
      2007年,振华重工第一次开发出4000吨的海上浮吊,在打捞宋朝沉船“南海一号”中声名远扬,2008年又推出世界上最大的、7500吨全回转自航浮吊“蓝鲸号”。2009年7月5日,它又向中海油交付了第一艘浅水铺管船“海洋石油202”。
      “从去年年报看,海工产品占其总产值只有7.5%,但是毛利率却有22%。”浙商证券分析师石海昇说。如果说这些都还只是初步的尝试,那么7月21日公布的新订单则可以说是钓到了一条大鱼。
      在这份合同中,振华重工一次性就拿到10台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订货,这在国内同行中还是第一次。
      “这次合同中的三种产品,钻井平台的利润最高,其次是浮吊,再次是陆地钻机。”石海昇继续介绍道,“虽然目前海工产品的平均毛利率还只有20%左右,但如果未来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个数字还有望达到30%。”
      管彤贤表示目前还有其他海工订单在谈判中,但他没有透露具体的谈判方和谈判进展。

再谋“霸局”

      主营业务转型无疑是个大胆的决定。
      管彤贤表示,海工市场每年的全球订单达3000多亿美元,是港机市场的100倍。此前,振华重工在港机领域几乎征服了全球,但是到了海工领域又成了一条刚起步的小渔船。
      “我不贪心,让我拿下全球10%就足够了。”管彤贤说,但这10%意味着将振华重工现有的产值翻番。
      对此,中国船舶[89.32 10.00%]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张勇慧认为,海工市场3000亿美元订单还包括钻井费用等生产经营投资。如果仅论装备制造,订单量应该只有600亿~800亿美元。同时,钻井平台在技术上比此前振华重工生产浮吊的技术难度更高。
      管彤贤认为,新订单的研发项目虽然是全新的,但是和过去的项目有相似之处,因此他相信行业跨越的难度并不会很高。
      但这位饱经76年沧桑的总裁认为,金融危机一如过去所有的灾难,只会磨砺人的斗志,更激发出智慧来。
      1992年,仅100万美元注册资金加十几个人,管彤贤就创立了振华港机。当时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想到过开发国外港机市场。在一次次受挫后,1992年底,温哥华的第一张集装箱起重机订单让振华迈出了第一步。依靠价格低廉和质量过硬,振华逐渐打开了局面。
      管彤贤本人是起重机专家,他最得意的是振华自主研发的双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这一技术成倍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一时订单如潮。
      1994年,为了摆脱荷兰运输船公司的“霸道”,管彤贤拍板建自己的运输船队。这在全世界的港机制造商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船队养护费用不小,所以当时公司有不少反对意见,然而管彤贤一意坚持。今天,振华28艘6万~8万吨级的运输船队促成了公司的特殊竞争力。

转型背后:港机业务增长乏力

      “我们是五年前计划要进军海工的,一开始比较慢,这两年动作加快了。”管彤贤说,公司并没有预料到金融危机要发生,当初仅仅是出于向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考量。
      2008年10月,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终于传导到航运业。全球贸易额开始出现突然下滑。从造船、航运和港口整个产业链均受到严重冲击。
      欧美航线的集装箱装箱率已经下降到50%以下,各国码头都出现了大量空箱堆积。
      据法国航运机构AXS-Alphaliner统计,由于运价过低和需求不振,2009年1月中旬,全球约有255艘集装箱船(67.5万TEU的运力)遭封存,占全球现有集装箱船总运力的5.5%,创国际班轮运输业闲置运力的新纪录。
      尽管拥有全球78%的港机份额,但是管彤贤坦承,还是受到了危机的影响。“振华重工断断续续接到了今后两年的一些订单,但是承接数量在减少。”其处于推广阶段的全自动化码头也遇到欧美客户的谈判延期。
      今年一季度,振华重工的每股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2.22%,诺安基金公司的两只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退出了流通股前十大股东的行列。
      一家基金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师告诉记者,振华重工作为港口机械制造商,和集装箱、船舶等制造商一样,都带有强周期性特征,受危机影响在所难免。
      上海证券分析师平敬伟认为,在7月21日的订单出现之前,振华重工2010年业绩有大幅下滑的风险。现在这一预期虽然基本消除,但20%以上的增长仍难实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券分析师的本事就是用静态的思维去评价变化的事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继续跌就继续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320看来下半年可能不断有利好呀,兄弟咱们不断买入就对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牵手曹妃甸 振华重工又签设备大单

时间:2009年08月06日  来源:证券时报·时报在线  
证券时报记者程俊琳  

  本报讯延续今年以来屡获大单的势头,曹妃甸矿石二期装卸系统设备采购工程签约仪式昨日在上海举行,振华重工(12.64,-0.48,-3.66%)(600320)获得价值8.18亿元订单,这次的采购方为唐山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

  据了解,本次签约的矿石二期工程装卸系统是当前国内最大的矿石装卸设备,全部由振华重工供货,设备投资总金额为8.18亿人币。它由4台全亚洲最大的3200吨/小时环保型高效卸船机,2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亚洲最大的3800吨/小时链斗式连续卸船机,3台9000吨/小时堆料机,2条输送能力为9000吨/小时皮带机系统,以及供电、照明、管控、给排水、环保、暖通、消防等系统组成。据公司内部人士介绍,全部设备将在2010年7月之前全部交付使用,分别在2010年10月和2011年7月分两次交付。

  据了解,年装卸量7000万吨的曹妃甸矿石工程是当前国内最大的矿石装卸码头,这次采购设备将投资于由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唐山港口投资有限公司五家股东单位共同组成的唐山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同时将在二期2座25万吨泊位工程建设中得到运用。二期项目投产后公司将共拥有25万吨级停靠泊位4个,年设计吞吐量为7000万吨。曹妃甸矿石二期工程计划新建2座总长约770米的深水泊位,预定于2010年底完工,完成后可供30万吨级巨型货轮满载靠泊作业,可增加曹妃甸港每年吞吐能力3500万吨,将有效增加其接卸能力,强化市场竞争力。

  据与会人士透露,该项目是2005年曹妃甸实业港务继一期项目以来再次向振华重工进行的重大采购,也是上海振华重工继太仓武港码头系统项目后又一个系统总承包项目。它标志着振华重工成功地由港口机械单台设备供货商进入码头系统供货商的行列。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使曹妃甸港区成为具有全国最大的矿石装卸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有没有给320做过估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呀,320什么时候让我们兴奋一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09-8-9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兄台,我的振华只剩下1股了,我带着我入市以来的最大一笔盈利离开了,谢谢各位兄台让我了解了一个这么好的企业,将盈利买入了五粮液,但当天就狠狠地挨了一个嘴巴,活该啊,但愿五粮液能给我也带来愉快
    为什么留1股呢,因为我还想再次买入振华,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中国还有这么出色的企业。真诚的感谢,我还会每天光顾这个好帖子的*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企业经营的“三张表”

2009/8/11
来源:《中外管理》 作者:金岩石

    企业的“猝死”基因会在职业化管理的高层浮出水面,这种类似于突发性心脏病式的遗传病菌究竟藏在哪里?

    谈起基业长青,从企业基因的起源与传承来研究企业制度,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的差异是本源性的,是两种传承基因的差异,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家族企业是血缘传承为主,现代企业是职业传承为主。所以从职业化经营的标准看现代企业,企业的“猝死”基因会在职业化管理的高层浮出水面。

    这种类似于突发性心脏病式的遗传病菌究竟藏在哪里呢?这就要分析企业经营的“三张表”了。

    不容忽视的“表外表”

    初级班的管理水平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现金收支表”,这张表的理论依据是成本/收益分析。高级班的管理水平主要体现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这张表的理论依据是风险/回报分析。这是所有上市公司最基本的信息披露责任。但是在我看来,大型集团化企业的财务还有第三张表,即“表外表”,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也是企业经营性风险最高的领域。

    在过去30~40年内,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却没有对表外业务形成有效的监管。在美欧,受到严格监管的金融业公司在金融海啸中暴露出大量的“有毒资产”,其中有很高的比例存在于表外业务之中。在中国,一些中国民营企业的破产倒闭也几乎都和“地下钱庄”的高利贷有关。这就给出了一个命题:企业都可能有经常性的表外业务,其中也都可能有很高的经营性风险。

    当企业有了“外遇”

    现代企业经营的“三张表”是相互关联的。隐形存在的“表外表”,或者存在于各种关联交易之中,或者体现为企业的人际关系网,但无论是披露的还是不披露的表外业务,最终都会与表内资产和表内现金流发生关系。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把企业的经营比作夫妻,第一张表是日常收支,通常是由老婆管的;第二张表是资产负债,通常是夫妻共管的。这时如果老公有了外遇,这个家庭的“表外”业务是由谁管的呢?只能是老公,而且不会有公开的信息披露。从家庭“外遇”发生的一般规律看,这个家庭如果没有表内资产和表内现金流,老公发生“外遇”的可能性会很高吗?通常不会。所以说,表内资产优良的企业发生“外遇”的几率相对较高。而在这个层次的决策通常来自于公司的最高层。以香港中信泰富公司案为例,一个超大型的实业公司突然在外汇投机业务中曝出巨额亏损,这个决策失误的责任只能追究到公司的最高决策人,即前董事长荣智健。

    企业的中层主管负责现金收支表,经营企业的现金流;企业的高层主管负责资产负债表,经营企业的投融资;企业的最高主管负责“表外表”,经营企业的外部资源和风险。如果把现代企业经营的职业化分解为这“三张表”,现代企业的“猝死”基因隐藏在哪里就很清楚了。

    家族企业呢?

    人们会问:为什么家族企业没有这种“猝死”基因呢?家族企业的“表外表”通常就是本家族内部的关联资产,一般没有现代企业的非家族股东和公众股东,所以企业的经营性风险会首先延伸到家族内部,直到全家族都扛不住了,家族企业才会以“衰老死”的形态逐渐退出市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0 23:43 , Processed in 0.03218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