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潜规则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0-31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庞大2.2折购入萨博100%股权 后续增资不超过25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07:03  中国经济网微博
saab saab

  记者 郑 洋

  10月22日才刚刚单方面宣布中止与庞大集团(601258.SH)合作的瑞典汽车公司(萨博的母公司),时隔一周再度变脸。

  10月28日,瑞典汽车宣布,庞大集团和青年汽车将以1亿欧元(约合1.419亿美元)购买旗下萨博100%股份。而比照今年7月瑞典汽车与庞大集团以及青年汽车签署的协议,彼时双方约定,庞大将联合青年汽车,共投资2.45亿欧元,购买萨博汽车至少53.9%的股权,此番庞大方面购入萨博的价格及条件都更加优惠。

  10月31日,庞大集团亦发布公告表示,授权公司董事长庞庆华全权负责与瑞典汽车等相关各方的谈判,但全部收购股权款不超过10 亿元人民币,其中庞大出资不超过4 亿元人民币;庞大集团和青年汽车向萨博汽车增资不超过25 亿元人民币,其中庞大出资不超过10 亿元人民币。庞大集团股票将自10月31日起停牌。

  知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在接受《证券日报(微博)》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来自美国的私募公司North Street Capital也将撤销其提供6000万美元贷款的承诺,也不再认购230万的瑞典汽车股份后,萨博眼下的买主只剩下庞大方面,“降价促销”也是情理之中。而此番庞大集团和青年汽车以1.4亿美元购入萨博全部股权,较之2009年北汽集团斥资2亿美元买下萨博老款9-3、9-5BOM的交易,要划算许多。

  此外,对庞大更为有利的是,瑞典汽车在从通用汽车手中购入萨博后,已经完成了前期研发的投入,是在即将投入生产时因囊中羞涩,才不得不将萨博转手庞大。

  萨博“2.2折优惠”降价促销

  背负着萨博却悠闲地游走在多位中方投资者中间的瑞典汽车,近日也难逃“湿鞋”的命运。美国对冲基金NorthStreet的快进快退,让一直以来三心二意的瑞典汽车不再游刃有余,转而在中国买家面前变得极为被动。

  10月23日晚,因无法接受庞大集团和青年汽提出的替代性交易条款——意图购买萨博100%股权,瑞典汽车宣布单方面终止其7月份与庞大集团、青年汽车等各方签订的关于萨博的《认购协议》。

  与此同时,瑞典汽车此前在庞大集团、华泰汽车、吉利(微博)间“借力打力”的手段再度显现,其高调宣布,萨博已经引入新的投资人,以防中国投资者退出后,萨博的融资渠道不会中断。瑞典汽车总裁维克多?穆勒表示:“我们有备用的B计划,只会在准备实施时才对外披露”。据悉,20日,美国对冲基金NorthStreet已为萨博提供了6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和借款承诺。

  但与此前中方投资者的殷勤态度不同的是,NorthStreet并没有对萨博表现出太过浓厚的兴趣,在瑞典法院尚未决定萨博是否终止重组保护前,NorthStreet方面率先发布消息取消了对萨博230万股股份的《认购协议》,而其承诺提供的6000万美元贷款也一并撤销。

  NorthStreet的变脸,让瑞典汽车与庞大方面的谈判风云突变,而此前被瑞典汽车视为无法接受的提议——由庞大集团、青年汽车购入萨博100%股权,也被欣然采纳。与今年7月双方约订的,庞大与青年汽车联手斥资2.45亿欧元,购买萨博汽车至少53.9%的股权相比,此次瑞典汽车开出的1亿欧元购入萨博100%股权的条件,无异于为庞大打了2.2折的优惠折扣。

  据青年汽车副总裁黄志强透露,在收购完成后,青年汽车和庞大集团对萨博的股权结构为60%:40%,青年集团实现控股,在后续研发、生产等环节将拥有更多话语权。

  向萨博增资不超过25亿元

  而此前颇让外界担忧的“萨博日后的投入将是一个无底洞”的问题,也在此番谈判中找到了边界。

  对于萨博进入盈利期所需的运营资金,有着成功的海外收购经验的吉利汽车老板李书福曾有这样的预测——至少需要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比青年汽车的估算足足多出30亿元人民币。

  但庞大10月31日发布的公告却较李书福的估算相去甚远,按照庞大方面的打算,全部收购股权款不超过10 亿元人民币,其中庞大出资不超过4 亿元人民币;庞大集团和青年汽车向萨博汽车增资不超过25 亿元人民币,其中庞大出资不超过10 亿元人民币。

  “双庞”生意比北汽算得精

  早在庞大集团、华泰汽车、吉利加入竞逐萨博的行列前,北汽就曾向萨博伸出过橄榄枝。2009年,北汽斥资2亿美元买下了萨博老款车型9-3、9-5BOM的相关资产。

  相对于北汽2年前斥资2亿美元买下两款老车型的交易,庞大集团、青年汽车的掌门人庞庆华与庞青年(下称“双庞”)这笔1.4亿美元的生意显得性价比颇高。

  姑且不论美元汇率在两年内发生的变化,单就北汽当年购入的萨博9-5来说,这款自1997年即上市的老车型,在2009年北汽将其购入时,已被萨博停产。而无论是9-3抑或9-5BOM,都非萨博的核心资产。

  贾新光指出,双庞在购入萨博后,不仅依然可以获得与9-3、9-5BOM相关的各种技术,加之瑞典汽车在从通用汽车手中购入萨博后,已经完成了前期研发的投入,是在即将投入生产时因资金短缺才不得不将萨博许与他人。因而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角度还是所获得的技术考量,双庞这笔生意的性价比都要比北汽与萨博的交易高得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1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中集凌宇发力挺进液罐车市场  
                                                                                                  2011-10-31 12:46:07|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url=]订阅[/url]                     
                    
             
        
               
                               2011年10月29日,在南通市江枫渔火大酒店,200余名江苏省危化品行业专业用户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洛阳中集凌宇全新推向市场的轻量化液罐车产品。   此次推介会由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商用车公司联合举办。中集凌宇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胡江生、液罐车技术部主任张燕堂、东风商用车公司江苏商代处经理廖晓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中集凌宇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胡江生先生发表讲话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会议期间,东风商用车领导表示对此次和中集凌宇在南通市场的合作充满了信心。相信中集凌宇铝合金半挂液体运输车和不锈钢保温半挂液体运输车靓丽的外观、领先的设计、业内最轻的自重和超高的性价比定会赢得市场的考验。随后,中集凌宇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胡江生对中集集团和中集凌宇的发展历程、主要产品状况、销售服务等做了简要介绍,液罐车技术部主任张燕堂对中集凌宇液罐车先进的工艺、高端的技术和产品的特点及优势做了详细讲解。   

  会议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样车展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参观样车环节,停车场上靓丽的半挂液体运输车成为一大亮点,客户纷纷驻足欣赏,了解车辆情况;欧美罐体造型、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波板结构、国内独一无二的钢管梁结构和业内最轻的罐体,引起了江苏液罐车客户的极大兴趣。有的客户当即表示11月要批量采购。中午轻松热闹的答谢宴会成为客户们相互交流的平台,红红火火的祝酒场面、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扣人心弦的抽奖环节把推介会气氛推向高潮;除了笔记本电脑、轮胎、数码相机、车模等奖品外,中集凌宇还特意为每一位客户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纪念品“洛阳唐三彩”,使得每一位到场嘉宾都不虚此行。   

  参观样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此次推介会是继8月份在河南成功召开液罐车产品推介会之后,中集凌宇首次在省外召开液罐产品的推广活动,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集凌宇液罐车吹响了进军全国市场的号角。   
中集凌宇自确立“打造中国最大罐车生产基地”的目标以来,粉粒物料运输车和混凝土搅拌车已逐步确立了在罐车行业的领导地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作为罐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近两年,中集凌宇进军液罐车领域,凭借雄厚的实力,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中高端液罐市场,引进业内顶尖技术人才,开发出了适应目前和未来市场需求的液罐车产品,产品自去年推向市场以来,反响良好,随着产品的日趋成熟和产品线的不断完善,中集凌宇正加大步伐向“中国罐车第一品牌”的目标挺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海油服半潜式钻井平台开始井下作业

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COSL)周日宣布,其生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海油服先锋”号(COSL Pioneer)在达到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技术要求后,开始在挪威海上油田开始井下作业。
        在北海作业的钻井平台必须配备先进、高度可靠的技术设施,并能适应恶劣的操作环境。此外,钻井平台营运公司还需符合质量、健康、安全、环境(QHSE)管理标准的客户需求。
        作为COSL完全拥有的一家子公司,中海油服欧洲钻井公司(CDE)拥有一流的组织架构和管理系统,包括COSL Pioneer在内的先进且维护良好的设备,高素质的船员,很快被授予AOC证书,取得在挪威海域作业资格。而COSL Pioneer在完成一些必要调整以满足顾客技术要求后,已经开始作业。
        COSL Pioneer总长104.5米,总宽65米,总深为36.85米。它的设计下潜深度为9.2-17.75米,水下操作深度为70-750米,拥有7500米的排立根量以及4000吨可变负载量,并能为120名船员提供住宿。合同规定,COSL Pioneer将在120米水深和4000米井深中完成其第一次工作。
        随著COSL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北海合同的生效,COSL Pioneer将CDE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操作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为CDE随后建造、转运及操作平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2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4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小年:金融危机根源不在华尔街贪婪
2011年11月02日 14:45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在于美联储超发货币政策的失误,其反映出全球化经济与本地化货币政策之间的深刻矛盾

    经济学家许小年。 东方IC

  【财新网】(实习记者 李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现在民众指责华尔街的贪婪,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这场危机。但这场危机的根源并不在华尔街,而在于美联储超发的货币政策的失误,其反映出的更深问题,则是全球化的经济与本地化的货币政策之间的巨大矛盾。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风波尚未平息,最近美国民众“占领华尔街”的风潮又袭。很多人认为,是华尔街的贪婪导致金融危机。许小年则指出,同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一样,华尔街充当的只是替罪羊的角色,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才是危机真正的罪魁祸首。

  许小年称,从2001年到2007年这段时间里,美国基准利率长期偏低,利率过低的结果就是货币超发,市场上流动性泛滥。从2001年开始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提高到接近10%,银行信贷供应过度,制造了美国战后最大的资产泡沫,这就是次级按揭支持下的房地产泡沫。

  而美国之所以能保持长期低利率,这是因为美国经济中没有通货膨胀,经济长期呈高增长低通胀状态。而这一状态的出现则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有关,大量来自中国的廉价的产品使得美国CPI越来越多地拥有中国成分。

  许小年总结称,这就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在货币政策的操作上出现的新问题,当年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没有看到这一点。“现指责华尔街贪婪,华尔街什么时候不贪婪,什么时候不想炒作,什么时候不想投机了呢?”华尔街当然有它的问题,但不是首犯,是从犯,首犯是美联储。

  危机之后回头来反思,许小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所做的“从金融危机看金融研究”的演讲中指出,这场危机反映全球化的经济和本地化的货币政策之间的深刻矛盾。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使用,它的发行影响着全球经济,但是它的发行者只考虑美国一个国家的经济。由此看,在全球化的时代,货币政策的操作不能再本地化了。

  对于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借鉴意义,许小年认为,我们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结合当前全球化的经济背景,努力实现谨慎且符合实际的要求。另外,正确分析政府监管与市场化的成本和收益,理性对待金融创新,这都是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来福士总裁于亚:客户重拾信心,我们的运气正在转好
Chinese offshore fabricator CIMC Raffles is  pursuing a new strategy to focus more on semi- submersible drilling units built for operations in Europe’s North Sea.

XU YIHE Yantai, China  04 November 2011 01:17 GMT

Despite the new business orientation the yard, in Yantai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will also spread its wings to reach the offshore engineering market in the Caspian and Arctic regions by establishing a presence in Russia.

The latest vote of confidence is derived from compliments handed out by key client COSL Drilling Europe. It owns three GM4000-design deep-water semi-subs  ordered from CIMC Raffles,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Statoil’s first well using the first rig, COSL Pioneer, at the Sleipner field in the North Sea last week. “The first rig h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all the specs and met our expectations,” says COSL Drilling Europe president Jorgen Arnesen. Statoil said the COSL Pioneer has performed above expectations on the first well, Dr No.

The first rig spudded Dr No in August this year after a six-month upgrade by Statoil upon its arrival in Norway this April.

“We are now getting a clearer picture of what we are capable of in terms of meeting the client’s quality requirement, budget and deadlines,” says CIMC Raffles president Yu Ya.

Optimism also arises as fresh enquiries from rig owners or companies specialising North Sea operations have kicked in for CIMC Raffles.

Some talks about building semi subs are in advanced stages and the yard is expected to conclude several deals over the next six months, according to Yu.

Of the six semisub drilling rigs his yard has built, three are for operations in the North Sea.

With five delivered, the yard is now completing fabrication of the remaining rig, thelast of the three semisubs for COSL Drilling Europe. It also has an order for two semi-submersible crane vessels (SSCVs), the first of which will be mated next month, ready for  delivery in June next year.

The vessel — with a DP 3 system and two 1800-tonne cranes — is designed for operations in all relevant regions except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orth Sea.

Capacity stretched The high-spec track record comes with a huge price. Yu admits that too many orders received in 2008, coupled with the yard’s expansion plan to build a flagship 20,000-tonne gantry crane and an 18-metre deep-water wharf, stretched the capacity of the yard to breaking point.

Indeed, Yu says no Chinese yard has taken so many orders at the same time — eight semisubs and three jack-ups.

“We are like adolescents — full of vigour and ambition,” Yu says, adding that the yard cannot finish all the projects at once. The delays are costly, eating into the yard’s margins. Last year, the company logged a pre-tax loss of $173 million, against a profit of $31 million in 2009, forcing it to launch a major downsizing exercise this year.

In addition to a 14% pay cut for senior management, the yard retrenched 800 employees in August, cutting the total staff to 3500. Yu says the losses are tapering off now as it is catching up and aims to meet the new delivery schedule set for March with COSL Drilling Europe.

CIMC Raffles’ fortunes are rising, as it will soon deliver three new jack-ups to two clients — Reignwood Group via its offshore outfit Opus Offshore and an unnamed Chinese enegy conglomerate.

The three Super M2 jack-up rigs, each costing between $150 million and $160 million, will be ready for delivery later this year.Meanwhile, CIMC, which is China’s top container fabricator, increased its share in the yard to 65.55% last month, up from 10% when it first acquired shares in the yard in January 2009.

Speculative construction Yu says the yard is going to further tap the jack-up market by building more units on a speculative basis. These could be sold or leased via CIMC Leasing, another CIMC operating unit.

The yard will kick off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Super M2 jack-up units with operating water depths of 300 feet later this month and two more similar units will start fabrication later this year.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latest building is in anticipation of potential increases in rig demand in the US Gulf, the Middle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ccording   to Yu.

Published: 04 November 2011 01:17 GMT  | Last updated: 04 November 2011 01:17 GMT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来福士与大连船厂对决COSL 4
CIMC Raffles and Dalian Shipbuilding Industry Offshore Company (DSIC Offshore) are seen as the forerunners in a race for a contract to build COSL 4, or COSL Prospector, the fourth deep-water semi-submersible for COSL Drilling Europe.

04 November 2011 01:17 GMT

CIMC Raffles is the last of the three bidders, the second being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SWS), which has been called by COSL Drilling Europe for clarification meetings in Beijing.

The deal could be awarded as early as mid November, with delivery expected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4, according to yard sources.

Sources said questions during clarification are largely based on problems COSL Drilling Europe has had with CIMC Raffles during the course of building the first three sister units.

“We have done thorough research on rig requirement for operation in the North Sea,”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rough seas and enduring cold weather, says CIMC Raffles president Yu Ya.

The basic design of the GG5000 unit is provided by Norway’s Grenland Group, which earlier modified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unit, COSLPioneer, by adding extra blisters and sponsons to provide required additional buoyancy.

This could put CIMC Raffles in a positive position in the race, as the yard is fully prepared for the challenges of building the new unit, meant for operations in harsh weather conditions in the North Sea.

The yard is perhaps better positioned to handle the deadline for delivery, having built the first three units. The second was delivered on 21 October and the last is to be delivered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according to CIMC Raffles, but sources said the first quarter 2012 could be a more realistic schedule for delivering the third unit.

As for the second unit, COSL Innovator, the operator Statoil allegedly modified up to 30 features and added another 40 features, which are not specified in the original design, postponing the delivery of the unit by one month till last week.

Sources said that COSL 4 will probably require a fabrication timeline of between 32 and 36 months for COSL Drilling Europe.

Yu says CIMC Raffles is now more familiar with COSL Drilling Europe’s requirements and is fully aware of the potential challenges it could face in building such a unit.

The fourth unit is designed to operate in water depths of 1500 metres, doubling the water depth of the previous three units.

COSL Drilling Europe boss Jorgen Arnesen said earlier that the tendered unit will be for operations in the Arctic, making it a candidate for work in areas such as the Barents Sea and off Greenland.

It will also be tailored to meet Statoil’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making it a virtual copycat of the Norwegian operator’s so-called Cat D workhorse unit designed for well intervention work.

However, CIMC Raffles is facing strong competition from DSIC Offshore, which is also an experienced rig fabricator, but more specialised in jack-up rigs.

Three years ago, DSIC Offshore offered to store the drilling equipment package that COSL Drilling  Europe had bought from National Oilwell Varco for COSL 4 at its yard in Dalian free of charge.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is also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nder.

The yard delivered a 6 billion yuan ($900 million) semisub in late May for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OSL Drilling Europe executives declined to comment preferred yard for building the new unit, but Li Yong, the president of China Oilfield Service Ltd, the parent of COSL Drilling Europe, says the bid will be conducted in an open, fair and impartial manner.

Published: 04 November 2011 01:17 GMT  | Last updated: 04 November 2011 01:17 GMT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来福士落子俄罗斯海工市场
CIMC Raffles is implementing a new scheme to build a yard in Vladivostok, Russia, to build offshore structures for operation in the Arctic, writes Xu Yihe.

04 November 2011 01:17 GMT



The yard has formed a joint venture with Russia’s state-owned Unit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USC) geared to the fabrication of offshore drilling rigs.

The Vostok Raffles yard, covering 680,000 square metres, is 75% owned by USC and 25% by CIMC Raffles. Brian Chang, executive vice chairman of CIMC Raffles, has been appointed chairman of Vostok Raffles.

The product line of the new yard will be ice-class semi-submersibles for Russian clients such as Rosneft for operation in extremely cold environments.

USC owns outfits engaged in shipbuilding, repair and maintenance in western and northern Russia, and in the country’s far east.

Chang says it is a good time to set foot in the Russian offshore engineering market thanks to the anticipated rise in local demand and the need to boost the country’s offshore engineering industry.

The venture is already building a rig in Russia for Dragon Oil (Turkmenistan).

Built at the KB Yard in Russia, the rig is an ice-class jack-up of Friede & Goldman Super M2 design, able to operate in water depths of up to 300 feet with a drilling depth of 30,000 feet.

CIMC Raffles has dispatched 30 engineers to work at the Russian yard, which is to install the legs and modules prefabricated at CIMC Raffles’ yard in Yantai.

TSC Offshore China will provide all the drilling equipment and Momentum Engineering will be the drilling contractor.

This marks the first step for CIMC Raffles in Russia’s Caspian Sea region, where the company sees strong rig demand and high dayrate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6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环球企业家:比亚迪大败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4日 18:38  《环球企业家》杂志微博

  比亚迪大败局

  从云端跌回地面只用了2年,中国汽车业最精明的造梦者王传福到底犯下了多少“经典错误”?一份来自《环球企业家》的完整诊断报告

  环球企业家记者 岳淼

  如果想为比亚迪找出一家合乎其命运曲线的参照公司,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无疑是上上之选。这家诞生于2007年的全球最大磷酸铁锂原料工厂一度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最为倚重的合作伙伴,其月采购量一度超过200吨。

  斯特兰CEO段镇忠甚至比王传福更早意识到这种黑色粉末—动力电池最佳新型正极材料所带来的滚滚财源。段与王传福一样采取了封闭式系统—为了防止泄密,他如孩子捉迷藏一般依照关键工序将工厂拆分为三部分,三个精心布局的秘密工厂分别安置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如同等边三角形。

  段拒绝了所有人的参观,甚至包括它的最大客户比亚迪,顶峰时期,比亚迪为斯特兰贡献了超过80%的营业额。

  段王二人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失落感—他们共同寄望的电动汽车行业燎原之火趋于暗淡。2009年,段将工厂设计产能设定为每年2000吨,次年将其扩张至4000吨,他甚至做好了将于当年上市的打算。但时至今日,这一切均未实现。年实产仅一千吨,实销则为一半。“这个行业跟发展预期差距太大了,没有过山车式的增长,比较现实的是保持20%的年增长率。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没起来。”段不无遗憾地对《环球企业家》说。“从目前来看,现有材料体系不可能支持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很高的纯电动车,其商业化目前只是幻想。”

  推导出这个幻灭性结论并不难。段镇忠说,以材料克比容量这一关键性指标为例,磷酸铁锂电池最佳值为170毫安时/克,目前实验室能达到的上限为150毫安时,这一数字大规模工业生产尚难以企及。据斯特兰的统计,比亚迪采购量在两年内骤降,今年2月,月采购量已从峰值的200吨降至4.5吨。

  对于常识性推断和数据,有着浓重工程师风格的王传福似乎看不到。自1995年以来,王传福率领比亚迪横跨电池、传统汽车到新能源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始终保持对技术细节的痴迷。在王的办公室里,书架高度几近天花板,多为技术类书籍,不少已被翻烂—奇怪之处正在这里,从2009年开始,这位工程师宽广的视野里,布满盲点。

  新能源领域高昂的投入损耗了比亚迪的财务健康系数。数年来,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已高达数十亿人民币。今年8月,回归A股两个月后,比亚迪2011年上半年财报爆出,净利润率从2009年的10%降至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1.22%,2011年比亚迪到期债务到达113.63亿 元。

  但更坏的消息是,已胎动数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至今尚在腹中。一名参与者称该政策将改变以往主要支持纯电动车的做法,转而加大对传统节能汽车的研发支持和补贴力度,补贴多少将按节油率大小来定。知情者称:“新能源汽车至今仍是一个泡沫概念,政府对此亦是观望态度,在事态不明朗的情况下,政府并不会贸然大力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此前,王传福对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已深入上游。若政策转向,前功尽弃。

  另一个筹码—代工业务亦运转不佳。比亚迪电子,2011年上半年收入77.54亿元,同比仅增3.82%,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减少7.56%。其单一最大客户诺基亚(微博)订单削减直接拖累了比亚迪业绩。据悉,目前诺基亚代工业务仅有两条线延续生产。摩托罗拉(微博)亦订单乏力,就连华为(微博)的手机订单亦缩水一半—今年,这家通信设备商在终端市场空前发力。

  情况更为严峻的是王最为倚重的现金奶牛—传统汽车业务几乎遭到腰斩。2011 年上半年比亚迪整车销售22 万辆,同比下降23%;销售收入为102.8亿元,同比下降25%,毛利率同比大幅下滑9 %。今年8月,比亚迪汽车(微博)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离职,高层人事动荡,经销商退网,裁员纠纷接踵而来。

  夏的离职无异于一个引爆点,将比亚迪数年来积累的隐患一并暴露。

  眼下比亚迪的困境可如此形象的解释—2008年9月,巴菲特麾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旗下附属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斥资2.3亿美元购买比亚迪9.9%股权。若次年将其出售,可获逾20亿美元的利润。但如今,巴菲特这笔投资账面利润不及2009年高点时的一成。

  股神效应与比亚迪命运存在双重联系。一方面,资本引擎驱动比亚迪保持超速增长,另一方面,股神的耀眼光芒亦灼伤比亚迪双眼,导致战略失焦。自2009年始,不少迹象暗示比亚迪将遭遇瓶颈。比如,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所享受的购置税优惠政策戛然而止,势必导致销量下滑。所有公司均对此进行战略调整,比亚迪确是例外—死死保持激进的低端销售策略,鲜有精力推进自2007年起实施的高端转型计划。

  资本泡沫不过是导火索。目前困境的根源,恰在于比亚迪16年来攻城略地的商业模式。

  无可否认,王传福具有罕见的商业洞察力,鲜有人敢于不断地以高成本下注一个又一个陌生行业。王以横跨三个行业的方式,缔造了一个令世界为之侧目的超级公司。在“股神效应”推助新能源战略之前,比亚迪用8年时间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进入汽车业3年后又一度成为增长最快的自主汽车企业。一个中国商业史上的异数就此诞生—电池业,汽车业与新能源产业在财务战略上环环入扣,且均以垂直整合模式保持低成本优势。如果不是成功来得过快,比亚迪或许可以继续依赖这种从电池业汲取的经营思路。但无奈,太多变故超出了王传福的经验和预期。

  细节上,王低估了某些行业核心技术的突破难度。以电池为例,目前国内尚无对单体电池的完整评估体系,更毋庸再提数百个串联电池组。以下冰冷的数字或可佐证这一点。国内目前动力电池生产中最为核心的涂布工序Cpk(制程能力指数,该值越高意味着该工序的成品率和一致性越高))值均在1.33以下, 而日韩企业涂布工序可以达到2.0以上;日韩企业正极Cpk值多在3.6以上,中国仅为1.33。国外涂布工序的精度误差能控制1微米内,而国内则为8微米。此外,日韩企业动力电池配组率超过90%, 而国内目前仅为70~80%。以型号为18650动力电池为例,日韩企业不用筛选即可保证一致性,而中国尚无一家达到此类水平。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测试中心的一名测试工程师称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质量远未达到量产的水平。“与日韩的差距并非一点点,现有产业环境远不乐观。”该人士说。

  但更重要的是,王失去了对新行业应有的审视与判断。电动汽车与石油市场有一枯一荣的关系。和近年来舆论倡导的相反,油价较2008年有大幅下跌。“电动汽车并非刚性需求,如果没有实质性石油短缺恐慌,就不会有大面积的个人需求用户。” 天奈科技有限公司营运副总裁、原力神副总裁许刚对环球企业家说。

  自2007年,王传福宣布比亚迪要成为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的目标后,整个公司便被高速成长所带来的乐观氛围所笼罩。就在今年年初,积重难返的信号初显,王传福仍在公司内部重申这一震惊全球的目标。

  作为一个颇具个人英雄色彩的企业家,王传福商业嗅觉的实质性退化始于2008年,彼时比亚迪的跨行业布局尚在巅峰。比亚迪缘何在眩晕状态下自我迷失?

  迷失

  2008年,过分乐观的气息弥漫在比亚迪公司内部。虽然比亚迪出现单车利润下降以及库存问题,但几乎无人为此忧心忡忡。比亚迪内部提出所谓的“三大产业群”—汽车事业部提出“四网千店百万台”,IT代工部门则声称要和富士康争夺代工市场,新能源事业部则强调太阳能利润率比贩毒还高。

  在比亚迪深圳坪山工厂的西北角,一座由两栋别墅组成的“未来村”完全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并通过一座由110块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1000KW储能电站,稳定地供应着整个“未来村”的用电。比亚迪内部人将其概括为“硅铁战略”,这项颇具想象力战略,其理论基础是铁是地球储量最大的金属,硅是全球储量最大的非金属,二者大规模应用可以实现人类能源战略的彻底改变。王为此拿出的杀手锏是电动车、储能电站和太阳能,横贯其间的则是王所宣称的电池技术。

  知情者回忆称,王传福曾在2008年召开高层会议,将2009年比亚迪的战略方向确定为新能源,包括LED,光伏发电等。王希望比亚迪能够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储备,达到对电网移峰填谷、平滑负荷曲线的目的,形成对电网的有力支撑。当年9 月,在王的力推下,比亚迪建成了2 个电池储能试验电站。据悉,比亚迪当年对新能源的投资就高达20亿元人民币,随后的一年只多不少。

  另一项惊人举措是进入太阳能领域,在王的设想中,比亚迪应该购买硅矿自己开采提取单晶硅制作太阳能电池,目标是将沙漠无人区变为太阳能发电站。“让什么火电、水电、核电都见鬼去吧!”王传福在内部曾豪情万丈地说。

  由于新能源投资巨大,王被迫对传统汽车项目进行取舍。一位知情者称,仅储能电池和汽车电池比亚迪前期投资就超过50亿。2009年12月,比亚迪在陕西投资成立商洛比亚迪公司,耗资5亿元建设生产线,加工多晶硅和生产太阳能电池。比亚迪公开披露信息显示其太阳能产能号称1Gw,预期占用资金过百亿。但不幸的是比亚迪恰好赶上“光伏寒冬”。

  由于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加上几大光伏应用市场连续削减补贴,全球光伏产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产业链各端的价格一路走低。咨询公司iSuppli数据显示,2011年二季度,晶硅组件价格下跌16%,三季度跌势延续。国内线供应商的晶硅组件价格在0.83-0.85欧元/W之间。晶硅电池和硅片的价格同样下跌至0.75美元/W(电池)和0.54美元/W(156mm多晶硅片)。由此,从硅片到组件供应商均面临利润被挤压的局面,对大多数电池、组件厂来说,息税前利润仍然接近于零甚至为负。比亚迪也在劫难逃。

  一个难以回避的疑问是,比亚迪缘何进入与其核心能力毫不相干的光伏产业?原因或在于比亚迪太阳能工厂隶属于第二事业部,即王传福起家的核心部门原锂电池事业部,上马太阳能或与其事业部高层强势有关。“王太信任那些曾证明过自己的人,但人却不能每次都令自己正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者表示。

  王对这些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并非一无所知,比亚迪内部亦进行了调整,但仅限于控制招人,降低绩效工资等,对内部管理却疏于调整。其中最令其痛心疾首的还是产品质量。接近王的人说,王极少发脾气,但发脾气多与产品质量问题有关。比亚迪内部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某次厂庆的时候,比亚迪研发部门开了一辆F8在场内展示,竟打不开车门,最后只好召集修理工临时处理。

  比亚迪并非草莽之师。其主管零部件质量的部门颇多,涉及工程院、品质处以及各个零部件工厂的技术人员。由于垂直整合模式所带来的“基因缺陷”,为了寻求内部过关,零部件厂长多会请品质处和工程院同事们以团队建设的名义参加各种饭局、ktv等,在“一母同生”的情况下,改善品质几成空话。比亚迪内部曾大力推广新车质量调查(Initial Quality Surveyiqs),但这一措施并未改观其质量。

  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王并未将滚滚红利用于更新设备及生产线,就生产而言,比亚迪汽车管理依然是原始的“人海战术”。时至今日,比亚迪仍缺乏一流的质量管控工程师,一些重要的岗位均由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一个笑话称在比亚迪跟研发有关系的员工超过1.7万人。但其中相当一部分真的可能连研发是什么都不知道。比亚迪亦缺乏精密的自动化设备,以汽车线束模块为例,比亚迪无论是发动机线还是仪表线前仓线等均为手工打造,其质量一致性可想而知。比亚迪早在2010年公司年会就宣称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双离合器的G6即将上市,但受累于技术不成熟,G6上市期限一推再推。

  连环误判

  没人知道王缘何会为一个尚不清晰的产业砸下重注。“我猜测王可能对这些产业有一到两个所谓的把握,然后像黄光裕那样富有赌性。”一名知情者分析说。

  某种程度上,王传福仍对新能源产业抱有工程师式的终极理想,其中又掺杂了精明的商业判断。从2008年开始,全球资本竞相追逐新能源产业。彼时,经济危机击垮了地产、金融等行业,而曾被给予厚望的移动互联网业仍未找到可靠的盈利模式,资本迫切需要一个新行业以刺激市场活力。此外,2010年,中国对石油进口依赖度超过警戒线,在全球化时代,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命题。

  从上述面来看,王对新能源的“赌注”不无道理。况且,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经验储备有利于不同行业的资源平台化。据悉比亚迪今年6月的磷酸铁锂产能约为四百吨—这足以制造一万辆F3DM。但尴尬的是这些原料并非用于王所极力鼓吹的电动汽车制造,而是用于笔记本电池等传统业务。

  对王传福来说,三个产业最终将构成一盘棋局。将它们融为一体的力量很多,比如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制造模式以及如财务资源的共享等。近年来,比亚迪在资本市场的大量融资,及传统车销售带来的财富均不断被输送到拓荒中的新能源产业。

  这种“合乎情理”的财务联系却导致比亚迪在2009年的战略失误。王之所以在2007年打出“2015中国第一,2025世界第一”的口号,是因为可插入式双模电动车F3DM横空出世,至此,王将财务的核心资源亦聚集于此。

  在传统车大肆攻城略地之后,王并未高歌猛进,而是出人意料的停止了对传统汽车研发的投入,转而采取扩大产能向市场攫取更多利润的做法。据悉,王的观点在于“让传统汽车不吃粮食下蛋,而且是下更多的蛋”。夏则相反,王夏二人因此失和。

  在反对者看来,王所觊觎的借新能源“弯道超车”并非易事,首先,弯道超车的天时地利(新能源车要被市场接受,并有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在中国并不具备;其二,产品质量要好于对手(最核心的电池技术应具备全球竞争力);其三,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动力需充沛、马力强劲,而且价格亦有又竞争力,这些都需传统汽车的热销为其输血。

  博斯咨询公司汽车业高级经理彭波认为比亚迪最大的失误在于忽略自主研发能力。“F3的成功源于合适的时间,抄对了正确的车型,却造成王错误的以为是逆向研发而获得的成功,其结果就是在抄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自我研发的能力的退化。”在彭波看来,一个公司最危险的莫过于“客户需要什么,销售不知道,也不去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

  王传福推崇“技术为王”,这本应能催生一套良性的管理机制。但疯狂的输血却使比亚迪步伐紊乱。

  比亚迪中央研究院号称高管中的黄埔军校,内部多以简单的晋升路径进行业务扩张—几乎所有事业部和工厂的最高领导均是技术研发出身。开发产品成为技术研发人员最佳晋升路径。研发工程师会向王传福游说,产品或技术或“钱途”无量,或能降低成本,而一旦游说成功,王即令其牵头成立工厂事业部,该技术人员随即成为厂长总经理。这种技术项目经理制的增长模式由于缺乏科学中立的评估,多极其依赖于王本人的判断 力。

  虽然比亚迪赖以成功的垂直整合模式曾引发巴菲特的朋友查理·芒格的赞许,但在日常管理中,这套DIY式的制造体系却遭遇现实瓶颈。

  由于并未进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缺少竞争。一个尴尬的情况出现了—生产者即是使用者,产品质量无论好坏,公司均只好接受使用,长期备受诟病的质量问题祸从此出。此外,封闭的垂直整合模式亦成为腐败、贪污的温床,有些工厂仅生产一两种零件却职能部门庞杂,人浮于事的设立了厂长、副厂长等高层职位,后者享受着高工资事实上却做着普通工程师的工作。

  “这家公司已经大到Boss无力控制的程度,。我不敢相信崇尚技术为王的王老板都能弄懂每个产品。”一位高层对《环球企业家》说。王传福通过20余名高管亲自管理着超过100家工厂,这些工厂生产数以万计的产品,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独立的行业。

  各个事业部为了业绩均进行盲目扩张,王并未喝止。一些与比亚迪核心能力并不相关的产品,如冰箱、电视、空调、叉车等业务均草率上马却无一盈利。横向扩张的部门不仅削弱了比亚迪的核心能力,亦加剧了人才荒,一个荒诞的事实是在比亚迪的研发部门刚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亦被要求独立承担设计。

  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亦正腐蚀着当初那个富有创业激情的比亚迪。基层员工的汽车无法开进厂区,只有D级以上才能如此(比亚迪内部共分A级到I级共九级) ;每人每天写两篇工作日志,不写则被扣绩效;每月对F级以上进行资质评估。遗憾的是对普通员工的激励却明显乏力—一旦业绩不好,所有基层的业绩奖金均会被扣,而其返还则遥遥无期。每逢节假期,基层员工的激励则颇为寒酸—中秋一个月饼,端午一个粽子。

  眩晕中旋转

  王一直没急踩刹车。 “销售七剑”成为比亚迪汽车高速膨胀的标志性产物,2008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为20万辆,公司上下均为提升销量而摩拳擦掌,王激进地认为“渠道为王,终端制胜”。为拉升销量,比亚迪各销售大区将把最能开拓渠道、引进新的经销商的区域经理封为“销售七剑”。此举立竿见影,2009年,比亚迪以162%的增长率成为增长最快的本土汽车制造商,40万辆的销量跻身行业前八。

  扩张至2009年底达到顶峰,当时比亚迪拥有2600名渠道人员,最高时欲扩张至5000人。夏治冰一度拥有6个副总经理,他以产品线将公司化成三个网络,每个网络共分6个大区,细分为500个区域、1000家4S店,藉此进行精耕细作式管理—每两个4S店将拥有一名区域经理,全国至少500个区域经理,仅管理层就超过200名。最终却造成了职能部门的臃肿—广告部、网络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客户关系部等不一而足,部门经理与科长多如牛毛,其科目很快细分至9科。“这项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想到终端操作起来有这么多麻烦。”一名知情者说。人海战术并未换来业绩提升,反而造***浮于事、官僚与僵化。

  比亚迪对渠道质量明显缺乏把控力。一个令日后积重难返的局面随即出现。区域经理们或为提升开渠业绩,或获取领导赏识,或分到更好的市场,不少人迫于工作压力引入资质较差的经销商。更为关键的是,比亚迪当时的商务政策是不管优质与否,只要打保证金均可签订筹备建店协议,比亚迪高层则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宣称:“只要经销商签了协议,那经销商就是板上钉钉的肉,跑不掉了,随我们处置。”

  这些新经销商需缴纳60至100万的保证金,投资建店后却发现经营之难远超其预料,退网亦会遭到比亚迪克扣保证金,若想与各销售大区副总经理以上的管理层直接对话亦不可能—比亚迪的高层对此均视而不见。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比亚迪此时正深陷新能源庞大的投资迷局中,对资金的渴求更是惊人—高速扩张之下,比亚迪一度拥有超过20万名员工,仅员工月开支就高达7亿元人民币。

  渠道招商所积聚的财富立竿见影。知情者透露,2008年3月,A4网开始招商,当年10月至次年3月,短短6个月之内,仅A4网招商就凑集经销商保证金近4亿人民币。

  但比亚迪却并未兑现其承诺。A4网最初对外宣传的车型,包括M6、I6、I3、F3R等多数竟未能如期上市,由于比亚迪的原创车型寥寥无几,只好多处衍生车型以应付经销商,以比亚迪的鸡肋车型F3R为例,最初从A1网卖至A2网卖至A3网,最后又卖至A4网。2009年之前缴纳保证金,2011年3月建店完毕的A4网商家也未能等到传说中的I6、I3等车型,被迫销售卖长久滞销的F3R。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当时A2、A3网均有F3R车型同期销售,初出茅庐的经销商其业绩可想而知。A4网第一款车型M6最早于2009年7月深圳上市,经销商此时已苦等一年之久。A4网络最终因经营不善而被砍掉,I6车型被迫改名为G6划入A3网,I3则不见踪影。

  2010年1月份至春节,比亚迪无视经销商过年期间有半个月几无销售的惯例,强令其压库超过一个季度,5月初经销商开始出现退网,至7月达到顶峰。期间,比亚迪各地销售经理均对退网消息进行封锁,上报谎称负面消息乃因竞争对手攻击与媒体广告勒索所致。夏治冰本人亦被蒙蔽,他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宣称:“退网报道是媒体给比亚迪的欠费通知、催款单。”

  最终,当年80万辆的产销目标未能如愿。经销商大面积退网事件却火速爆发,夏本人亦被迫引咎离职。接任者是曾在两年前担任销售公司副总裁的侯雁(微博)。震荡之下,第三事业部总经理孙一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CIO龙策景以及一些销售高层亦离职。

  对夏来说,离职不失为一种解脱。2011年1月,一名比亚迪经销商份因其账户上仅剩50元钱而突发心脏病,几乎丧命;在一次经销商会议上,一个50多岁的经销商因压力过大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哭了,夏恰逢期间。

  渠道坍塌尽毁于一年之间。“2009年之前你跟经销商讲话还可以硬气一点,但2010年,经销商动不动就说我不干了,我退网。”比亚迪的一名销售经理说。经销商蒙受的巨大损失不仅包括保证金,甚至还包括货款。该人士回忆称称“退网的事,公司能赖的帐就赖掉。”

  夏治冰本有一次绝佳的调整机会。2009年12月,正值销售旺季,经销商库存大减。经销商内部甚至一度出现了抢购潮—车到某地以后,经销商直接砸碎玻璃宣布此车归己所有。遗憾的是,当时的夏并未及时调整。“那时候就得赶紧自己做一个优化了。不要等着经销商来优化你,也不要把经销商对库存压那么大。”夏的一名下属称。

  彼时夏正面临一个更为糟糕的情况—王传福对内宣称提出2010年目标为80万辆,随即这个数字拔高到100万辆。

  渠道内乱的根源在于,新能源项目庞大的资金消耗令比亚迪患上资金饥渴症。紧急情势在2010年10月已初露端倪。此前销售人员入货量考核期均为月底,突然提前半月更改至15日,其发薪日也由12日调整至25日—这比劳动法规定的发薪日22日尚晚3天。

  为了压缩成本,比亚迪甚至在销售公司内部推行成本控制排名。区域经理酒店月报销权限由6000元下压至4000元。员工必须入住公司协议酒店,财务对每个酒店的协议价格均进行备案。管理者当年配备的笔记本电脑没有任何品牌,均为比亚迪自己代工的产品。

  整个2010年风险暗藏,但王并未对资金短缺有所警觉,相反进行大笔收购。他买下日本荻原模具工厂,买下了马自达2000年所淘汰的发动机生产线及知识产权,用于生产排量为2.0升的F6发动机。王还下令对微型车以及电动大巴K9进行研发,并涉足家电业以及房地产。王传福的一个乐观估计是仅仅公交电动化市场即有1.3万亿元的蛋糕—该项目至今仍是画饼充饥。

  为了布局上游,2010年9月,比亚迪斥资2亿元参股西藏矿业(000762.SZ)用于布局锂矿资源。“这些钱是勒紧裤腰带挤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公司没有资金能在IT和汽车上面再做任何的规模投资,也就是资金链已经断裂了。”比亚迪一名财务人员对《环球企业家》说。受此拖累,比亚迪C网、汽车金融项目均不了了之。知情者称由于资金链短缺,王甚至被迫叫停与与法国兴业银行(微博)(Societe Generale S.A., GLE.FR)旗下子公司组建合资汽车金融公司的计划。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亿元,比亚迪原定应出资4亿元。而以生产C3、C6两款新能源微型面包车的长沙生产基地其投资高达30亿元至今亦未有产出。

  资金紊乱干扰了比亚迪正常的经营节奏。这直接导致比亚迪在2009、2010年仅有G3和M6两款车上市,,一些经销商因无可车卖而退网。“如果不是王传福一意孤行发展新能源,战略方向一边倒,销售困局和退网潮不至于出现,如果不是大规模退网,比亚迪一线销售区域人员过剩也不至于出现,也不会导致现在的裁员。”一名知情者称时至今日,比亚迪内部多数人仍想不明白王为何在传统车销售如日中天之后掉头直转。

  最后的狂欢?

  知情者称这或许与比亚迪秘密运作的巴菲特访华有关。王希望通过巴菲特的影响力提升其股价,一旦资本市场转好,融资将不是问题。但不幸的是,如同那些在短暂成功后便幻想大跃进式发展的中国企业家类似,盲目乐观钝化了王传福的商业敏锐度。

  巴菲特来华被视作比亚迪成立以来最大的公关事件,前后准备逾时两个月,王传福本人亦非常重视,知情者称比亚迪有超过10人专职负责此事。此前,王拟定的巴菲特访华日期为3月,因其身体不佳只能一拖再拖至2010年9月。巴菲特国内行程协调由销售公司副总裁王建均负责,与巴菲特的沟通事宜则由进出口事业部总裁李竺杭负责,其两名女下属则负责与巴菲特秘书沟通,内容涉及吃喝拉撒,无所不包,巴菲特之行直接花费亦超过一百万元。

  另一个变故则是巴菲特并不乐于品尝中式美食,他声明只吃西餐,其秘书就其偏好的面包、饮料等列出详细清单交由比亚迪采购,比亚迪的工作人员的采购足迹甚至远自美国—王则叮嘱“不惜一切代价备齐。”以樱桃可乐为例,其采购至香港,其后又被安置于在长沙和北京。巴菲特所食面包均为当天制作,深圳和北京分别采购于洲际酒店、中国大饭店,并由专人看管。

  “主随客便”的王传福与巴菲特等人共食西餐。一个奇怪的局面出现了—数十桌宾客均吃中餐,唯独巴菲特一桌宾客吃西餐,一些水土不服的高管们只能事后以果仁充饥。

  王传福则全程陪同巴菲特飞赴各地,其专机上除巴菲特外,还包括其最得力的拍档查理·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等。李竺杭则充当翻译,两名经理则与巴菲特私人秘书沟通下一站的注意事项—活动舞台搭建没有台阶,只有缓缓的坡度以便于巴菲特上下,舞台上则放置了沙发,便于巴菲特随时休息;为了避免其无聊,比亚迪在巴菲特沙发对面安装了投影仪。巴菲特以特有的方式考察了比亚迪,在比亚迪动力电池工厂,他一反常态的要求与比亚迪员工踢足球以此感受比亚迪的员工风貌。之后宾主两欢,巴菲特在事后发来感谢信称此行“充实”。

  但股神并未能拯救比亚迪的业绩,就在巴菲特访华一年后,有关比亚迪的坏消息就接连不断—经销商退网、销售高管离职、裁员风波、中报利润骤降等。比亚迪在以18元的低发行价回归A股后,股价开始一泻千里,至10月中旬已跌破18元发行价。

  难道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挽救这家中国本土企业中的颠覆者?以比亚迪16年来的陡峭成长轨迹,其所有成败都值得被写入中国现代商业史。时下困兽般的比亚迪显然急需一场“洗心革面”般的蜕变—正如查理·芒格所言,他相信比亚迪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改变已悄然发生。比亚迪将在2012年开始执行“事业部公司化”,即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公司”均需自负盈亏,并进行优胜劣汰,强者愈强,弱者淘汰。王传福保证员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只要对方接口部门接收,原部门必须放人。此外,2012年起事业部利润的10%将用于事业部年终奖励;各事业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额外损失将会在10%的利润中扣除(如工伤赔偿、火灾损失等损耗),剩余的再进行分配。职能性事业部按照汽车、IT板块的平均数额发放。薪水微薄的员工们可能就此失望了—大幅裁员的同时,王将保证D级以上高管层的薪金水平,通过配股等形式给D级以上高管更多的利益分配。

  另一个巨大的纠偏举措则是回归传统车业务,王已重新审视对传统汽车的研发和投入,如涡轮增压、双离合等核心技术。眼下传统车市场已被合资公司占据高点,比亚迪想重新打开局面,其难度可想而知。“王传福不是神,说到底他还是个人。”一名员工对《环球企业家》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提保增长
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43期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07日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通胀压力日益趋缓,经济增速明显放慢,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在此背景下的政策天平开始向保增长倾斜
财新《新世纪》 记者 于海荣

    在经济增速温和放缓的同时,通胀将由高峰短暂回落

  三季度以来,市场普遍预期,政策存在放松的可能。随后的政策动向,包括3年期央票利率下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这种预期。

  11月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接受法国《费加罗报》书面采访时称,对二十国集团而言,当务之急是保增长,在增长中求平衡。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就强调,要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市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不至于有全面性的政策转向,但局部政策微调在所难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1日发布的官方PMI,在经历了前两个月小幅回升后,10月降至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为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大大低于市场预期。

  同日发布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走势则恰恰相反——10月达到51.0%,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状况自6月以来首次出现改善。

  官方与汇丰两个PMI反向变化,很大程度上由其样本所决定:汇丰PMI的样本多集中于中小企业,官方PMI则以大型企业为主。

  如果考虑到样本的差别,两个PMI在趋势上并未出现背离。官方PMI中,小型企业生产指数结束了连续四个月处于临界点以下的不景气状态,上升至50%以上,表明小型企业生产量有所增长;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为49.8%,虽然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比9月显著提升5.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小型企业新订单数量降幅明显收窄,企业发展预期显示趋好迹象。

  对官方PMI下滑幅度超出预期,瑞穗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这显示了在表内外信贷同时收紧的环境下,实体经济下滑的速度已明显加快。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意见相反,认为官方PMI经常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进行季节调整,PMI虽仍有所下降,但降幅比官方数据要小得多,为0.3个百分点。因此10月经济增速并不像官方PMI显示的那样出现了明显下滑。

  最近一期的财新调查显示,灵敏反映短期经济变动的工业增加值继续放缓。12位经济学家的预测均值为13.3%,较9月放缓0.5个百分点。

  市场普遍认为,受外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出口,是中国增长中的最大风险。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下降7.4个百分点,降至17.1%,不过季节调整后环比仍保持增长。

  未来出口增速下滑仍将继续。官方PMI中,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6%,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财新调查中,经济学家对10月出口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5.9%,较9月下滑1.2个百分点。

  沈建光预计,10月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从9月的17%降至12%,四季度出口增速更可能下滑至个位数。不过,由于未来进出口均将有所回落,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负贡献仍然可控。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放缓至5%-6%,并带动制造业投资趋弱,但不会令出口相关行业出现大量失业者。

  由内需决定的其余“两驾马车”,目前运行良好。随着劳动力工资上涨以及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的不断加大,消费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投资虽然短期受到资金制约,但随着近期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展期等措施出台,资金项目期限错配问题逐步解决,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财新调查中,经济学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预测均值分别为24.7%和 17.4%,较9月分别下降0.2个和0.3个百分点。

  在经济增速温和放缓的同时,通胀将由高峰短暂回落。财新调查的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均值为5.5%,较9月回落0.6个百分点。

  汪涛认为,推动CPI上行最大的推动因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当来自供给面的冲击结束并且供给对更高的价格作出调整后,价格会企稳并通常再度回落,这是中国CPI将在未来数月回落的最重要原因。

  商务部、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三部委10月监测数据均显示,食品价格均出现回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10 月食品价格环比可能在-0.1%附近,为6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值。

  宋宇测算,由于需求降温,非食品领域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CPI近期降至零附近,已低于历史水平,预计到年底,当月CPI增速仍在4%以上。

  10月官方PMI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走低10.4个百分点,降至46.2%, 2009年4月以来首次跌至临界点以下,显示上游通胀压力大幅下降。

  对四季度通胀压力放缓的判断,市场预期颇为一致。但对长期的通胀走势,观点并不一致。

  汪涛认为,存在一些结构性因素使得中国此后的长期通胀率可能维持在4%-5%,而非危机前的2%-3%。

  宋宇则认为,通胀回落以后,是否会再度走高将是随机的过程。价格上涨要有需求的支撑。与年初相比,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房地产价格停止快速上涨,劳动力价格虽然粘性较大。但近期PMI就业指数正在恶化,显示总需求回落后,对劳动力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通胀的走势,与决策当局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一起,直接影响未来政策的未来走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认为,如果接下来外部经济持续疲软但不发生短期猛烈衰退,有利于抑制商品价格,改善中国贸易条件,中国可以开始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但如果外部经济复苏,出口增加,贸易盈余导致国内供给下降,那么央行仍需要继续从紧货币政策调控内需,控制通货膨胀。

  也有多位研究者指出,在外汇占款较高、仍然处于负利率的情况下,现在没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必要。此外,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另一方面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大投资力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远船务超深水钻探平台命名

        11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的世界先进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平台“SEVAN 650Ⅱ”在中远船务集团所属南通中远船务成功建造,并命名为“SEVAN BRAZIL”,不久将交付并投入使用。“SEVAN 650Ⅱ”是南通中远船务为挪威SEVAN MARINE(塞旺海事)公司建造的第六代系列半潜式钻井平台中的第二座,造价6亿美元,属于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探平台中技术水平最高、作业能力最强的高端领先产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8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淮10月销轻卡13543辆 同比减少3.23%类型:原创   来源:卡车之家   作者:李昂   责任编辑:李昂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4日
    【卡车之家 原创】江淮汽车11月3日晚间公布了10月产销快报,江淮10月产轻卡11503辆,同比减少22.54%;产重卡2529辆,同比增长39.49%。10月销售轻卡13543辆,同比减少3.23%;销售重卡2988辆,同比增加58.1%。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110月产量数据
月份产量明细月度同比年度同比本月

去年同期

增减 %
本年累计去年累计增减 %
产量轻卡1150314851
-22.54

151289
165526-8.60

重卡2529181339.49

2877620097
43.19

发动机
1773715461
14.72

200068
122702
63.05

数据来源: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制表 360che.com卡车之家
     数据显示,江淮本年累计生产轻卡151289辆,同比减少8.6%;本年累计生产重卡28776辆,同比增加43.19%。本年累计销售轻卡169532辆,同比增长0.13%;本年累计销售重卡29045辆,同比增长35.93%。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110月销量数据
月份销量明细月度同比年度同比本月

去年同期

增减 %
本年累计去年累计增减 %
销量轻卡1354313995-3.231695321693070.13重卡2988189058.10290452136735.93出口47531810162.606133918206236.92
发动机
(自配)
16444151558.5119735812345859.86
数据来源: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制表 360che.com卡车之家
    10月出口量4758辆,同比增长162.6%,本年累计出口61339辆,同比增长236.92%。此外,公司发动机的产量为17737台,同比增长14.72%,发动机自配用掉16444台,同比增长8.5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21个钻井平台超级大单招标结果即将公布
联合早报


       尽管本地两大钻油台制造商吉宝企业(Keppel Corp)和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近期频频发布争取到各种新合同,各家证券研究机构都认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公开招标结果才是今后市场注目的焦点,但对于招标结果所能带来的效益则看法不同。

  巴西国家石油上个月3日启动对在当地建造21个深水钻油台合同的招标,总共获得26份竞标书,吉宝企业和胜科海事都各自参与六份竞标承建合同。尽管市场传言招标结果会在上个月出炉,多数证券研究机构认为发布期更可能是在今年底,瑞信(Credit Suisse)则猜测也有可能是明年初才公布。

  瑞信研究指出,吉宝企业和胜科海事在这次竞标采取不同策略,前者集中在竞标半潜式钻油台(Semisubmersible),而后者则把重点放在钻探船(drillship)方面。两家公司各自参与竞标的合同值颇为可观,瑞信估计对于吉宝来说可相当于它的每股4分至25分之间,对胜科海事来说相当于4分至21分之间。

  尽管两家公司没有披露承建钻油台的成本,瑞信估计一个钻油台将耗资至少7亿美元来建造。以吉宝来说,它集中在半潜式钻油台,可减少执行风险,毕竟它的巴西船厂已经交付了P-51、P-52和P-56等半潜式钻油台类型。

  瑞信将吉宝企业列为巴西岸外配备概念股的首选,给予它“表现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为12.40元,对胜科海事则给予“中性”评级,目标价为4元。

  星展集团(DBS)研究说,巴西国家石油的招标合同最终花落谁家,继续是个未知数,但肯定的是,这些合同将能对吉宝企业和胜科海事的订单额起着两家公司所乐见的促进作用。

  星展集团目前还未把巴西国家石油的任何钻油台订单反映在对吉宝企业和胜科海事作出的业绩估计内,这是因为巴西国家石油过去再三地推迟颁发这些合同。由于巴西国家石油最近通过成立新公司,在这些钻油台建好后的拥有权与租用事宜上取得了进展,星展集团相信这些合同有望敲定下来。

  星展集团给予吉宝企业和胜科海事“买入”评级,并把它们的目标价分别定在10.14元和4.80元。

  辉立证券(Phillip)证券研究则预期,考虑到巴西要求多方面的承建工作必须就地取材,以及在当地建造这类钻油台的经验有限等因素,吉宝企业和胜科海事从巴西国家石油招标合同中所能赚取的净利率恐怕会比较低。
此外,辉立证券指出,撇开巴西国家石油的合同不提,象征钻油台周期重新上升的半潜式钻油台订单大幅度增加的局面至今还没有出现,相信日后即使半潜式钻油台订单恢复增加,其合同值和增幅应该也不会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盛况。

  辉立证券也给予吉宝企业和胜科海事各“买入”评级,把它们的目标价分别定在11.68元和4.31元。

  相对于其他证券研究机构,联昌国际(CIMB)研究对于本地两大钻油台制造商的展望则较为不乐观。在巴西国家石油合同招标结果的公告日益逼近之际,联昌国际相信它们的股价短期内会在窄幅内波动,但问题是招标结果恐怕也将成为这个行业接下来一年最后一场令人振奋的盛宴。

  联昌国际认为,两家公司很有可能从巴西国家石油获颁一些合同。以最好的情况而言,它们可各添加总值45亿元至48亿元之间的订单,足以弥补明年国际钻油商因经济衰退而削减资本开支,以致钻油台订单潜在下降所带来的冲击。

  联昌国际建议投资者在巴西国家石油合同招标结果出炉,两家公司的股票上涨时趁高套利。联昌国际给予吉宝企业和胜科海事的评级分别是“中性”和“表现落后大市”,目标价为8.90元和3.30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8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B股强于A股的内在原因

2011年11月08日 01:04
来源:北京商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轮反弹B股走势明显强于A股,从10月24日至11月4日,上证综指最大涨幅为9.95%,上证B股指数[255.23 0.36%]最大涨幅达12.25%;深证成份指数最大涨幅为11.79%,深证B股指数最大涨幅达16.64%,这与投资者未来的外币投资取向有很大的关系。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不久前出席一金融论坛时表示,未来可能将更多的资源分配转向民间,要将更多的外汇“藏汇于民”,让国民自行决定外汇的用途。

其实,目前投资者用人民币购买美元的渠道并不紧张,即使没有进一步的放开政策,外管局也允许每个公民每年购买5万美元的外汇,一家三口便可以购入15万美元,这对于一般的投资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虽然很多QDII出海后折戟沉沙,但这并不会打击投资者的直接投资热情,目前内地投资者通过外汇直接投资已经可以实现。

境外投资品,可能大多数投资者都感到陌生,但有一个品种却很容易被投资者理解,那就是B股。B股是什么,学名叫人民币特种股票,原本是股市建立初期供外国人投资的,但目前已经允许内地居民用外汇购买,与A股也是同股同权,只不过是用美元或者港元交易。一股万科A[7.56 -1.56% 股吧 研报]和一股万科B[8.74 0.46%]年终分红都是一样的,股价走势也是类似的,即使到股东大会投票表决,也是势均力敌,它俩惟一的区别,就是价格不一样。一般来说B股都比相应的A股便宜,如果是长期投资A、B股均有的股票,准备分享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买入B股远比买入A股划算。

例如深市老牌蓝筹股中集集团[17.70 1.03% 股吧 研报],A股股价17.52元,而B股股价仅为9.85港元,约为A股股价的一半,从长远来看,即使A、B股不会合并,那么持有中集B[9.96 1.12%]股的风险也远小于持有中集A股。在获得收益时,中集B股的收益水平还很有可能会好于中集A股。更有甚者,假如大资金在A股融券做空中集,同时在B股做多中集,很可能还会人为制造出一个价值回归的行情,获取极低风险套利利润的机会。

很多有识之士都思考一个问题,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央行希望藏汇于民,而民众是否愿意藏汇呢?但只要有A、B股价差存在,那么B股无疑将是民间外汇的首选归宿。假如未来真的出现内地资金大量流入B股的潮流,这将是对B股股价最大的利好,A、B股股价的接轨也将有望实现,那么现在提前投资于B股,将会较持有A股获得更多的利润。

本栏认为,目前B股相对A股处于价值洼地,而且未来很有可能会最终达到平衡,如果投资者看好后市,不妨考虑投资于B股,性价比绝对比A股更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8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有甚者,假如大资金在A股融券做空中集,同时在B股做多中集,很可能还会人为制造出一个价值回归的行情,获取极低风险套利利润的机会。"?

中国人要是做空0039,就一定要先压2039操纵市场.而不会做多套利.写这文章的哥们估计是华尔街科班出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8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港澳资讯提供 (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公司报道:中集集团(000039)内控建设获深圳证监局肯定
  中集集团(000039)日前举办了深圳地区上市公司内控建设经验交流大会,来自70余家深圳地区上市公司的160位董秘和财务、审计、内控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深圳证监局有关负责人对中集集团在内控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特别指出,中集集团不仅在国内企业开展内控建设,还将内控建设工作推广到了旗下境外企业,向境外企业输出了“中国的萨班斯法案”。

【出处】证券时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8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 进入比亚迪(24.46 ▲ 0.41%)的聊天室
巴菲特三季度再现“贪婪” 重点布局工业股
巴菲特似乎又开始“贪婪”了,就在美股经历三年来最煎熬的三个月之时。

        巴菲特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在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中,伯克希尔累计投资了239亿美元,创下至少15年来单季投资规模之最,其中纯股票投资达到70亿美元。有迹象表明,在继续关注金融和消费企业的同时,巴菲特开始有意识地在加大对工业等领域的投入,这可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股神”对于经济复苏中长期前景的看好。

三季度大举投资工业企业

        根据伯克希尔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最新文件,公司在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中买入近70亿美元的股票,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分别为36.2亿美元和8.34亿美元。此外,第三季度巴菲特还斥资50亿美元购买美国银行发行的优先股和权证,并为完成收购化工巨头路博润支付了约90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巴菲特并没有发布三季度的持股清单。但从伯克希尔提交的文件来看,第三季度,该公司被列入“商业、工业和其他”类别的股票持有量按买入成本计猛增62%,至174亿美元,超过在金融和消费产品公司方面的股权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从最新的报告看,巴菲特一方面显著加快了买入股票的步伐,同时也开始扩大在消费品和金融之外的领域的投资,比如工业。

      “他肯定是看到了什么,而且是大家伙。”伯克希尔股东GRG公司的合伙人鲁索说。另一位伯克希尔的股东、亨利·阿姆斯特朗合伙公司的总裁阿姆斯特朗则表示,从以往经验看,巴菲特对于消费品和金融类公司的青睐要胜过工业企业。但是眼下市场变了,巴菲特的投资方向似乎也在跟着改变。

        鲁索表示,眼下对巴菲特来说具有吸引力的公司可能包括3M、肯纳金属等拥有专利技术的制造类公司。

         上一次巴菲特单季投资超过200亿美元还是在2008年,当年他在第二和第四季度的投资都超过了200亿美元。

巴菲特再次出手“抄底”

        总体上看,伯克希尔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股票衍生品业务的拖累。第三季度,伯克希尔净利润下跌24%,至22.8亿美元。

        相比一年前,伯克希尔在股票衍生品方面的亏损几乎多了两倍。不过,巴菲特并不对这部分投资感到担忧。他说,衍生品投资组合的大幅季度性波动“毫无意义”,运营业绩才是衡量伯克希尔公司表现得更好指标。伯克希尔第三季度的经营利润为38.1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40%。

        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是三季度伯克希尔在衍生品市场“栽跟头”的主要原因。据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SEC)的材料,第三季度,伯克希尔的衍生品合约覆盖的指数累计跌幅在11%至23%不等。

         第三季度对美国股市来说可谓自金融危机见底以来最惨痛的一个季度。当季,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14%,创自2008年以来最大季度跌幅。仅8月8日一天,也就是标准普尔公司宣布下调美国最高信用评级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美股标普500指数暴跌超过6%。

        但从最新披露的投资情况以及股市自那以来的表现看,这一次,“股神”似乎又抄到了底。

        在那之后,巴菲特8月15日接受电视采访时透露,他在8月8日当天买入股票的数量超过了今年其余时候的任何一天。巴菲特9月30日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又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大量买入,只要哪只股票够便宜,我们就会买入它。

股票回购只是“幌子”?

        回过头来看,市场对于伯克希尔在9月底宣布将回购自家股票的意外决定,多少有些误解。9月26日,伯克希尔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股价目前被严重低估,公司将最多以较账面价值溢价10%的价格回购其A股和B股股票,该消息一度刺激伯克希尔的两类股票大涨。

        巴菲特一直抵触回购股票或是派息,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他决定回购自家股票可能是认为投资机会匮乏。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至少从三季度的投资数据看不是这样。伯克希尔公司表示,从开始回购的9月26日起至四天后的第三季度末,公司回购了仅1790万美元的股票。相比之下,三季度伯克希尔斥资近70亿美元收购了其他公司的股票。

        而从市场的表现看,从8月8日美股暴跌6%当天算起,美国标普500指数截至上周五已反弹了12%左右。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巴菲特回购自家股票以及在三季度的大举投资,恰恰反映出“股神”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乐观。巴菲特多次表示,他并不认为美国经济会二次探底。

        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认为,除非意大利变成第二个希腊,否则即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风险仍将在可控范围之内。奥尼尔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降温带来的并不都是坏处,比如通胀压力缓和,这将提升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同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则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仍拥有很大调整空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港澳资讯提供 (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公司报道:中集集团(000039)内控建设获肯定
   近日,深圳地区上市公司内控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中集集团召开,来自70余家深圳地区上市公司的160位董秘和财务、审计、内控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集集团的内控建设受到深圳证监局肯定。
   在交流会上,中集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公司开展内控建设的历程、独创的内控建设方法论,分享了内控内审结合开展对推动内控建设、落实整改、增值创效、克服COSO框架局限性的特殊作用,分享了如何在海外企业开展内控建设的经验以及中集风控建设蓝图规划等等,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会上,深圳证监局处长陈剑肯定了中集集团在内控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目前深圳地区上市公司内控建设热情高涨,取得不少成绩,而中集又走在了深圳地区上市公司的前列,值得学习借鉴。

【出处】上海证券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8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银美林:中国出口没那么糟糕
2011年11月08日 13:05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从秋季广交会出口订单来看,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良性放缓,并非大幅缩水

    美银美林 东方IC

  【财新网】(记者 王晶)美银美林证券中国经济学家陆挺今日发布报告认为,根据110届秋季广交会出口订单成交金额,中国出口正在逐渐放缓,并非不景气。

  广交会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举办一次。广交会官方数据显示,11月4日落幕的110届广交会成交额为379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其中,秋季广交会出口订单较2010年同期增长8.8%。陆挺认为,在欧元区不解体情况下,这个增速支持中国经济软着陆。

  陆挺分析称,尽管今年秋季广交会出口订单增速较2010年14.3%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但是与过去十年平均10%的增速比,8.8%的增速并不是很糟糕。

  广交会的成交额可以预测未来两个季度中国出口增速。陆挺表示,从秋季广交会的出口订单来看,中国出口增速有望在2011年四季度和2012年分别增长13.5%和10%。

  从10月数据来看,高盛全球领先指标显示10月外需环比增长进一步减速,这将给中国出口增长带来持续下行压力。

  财新调查显示,17家机构的经济学家及研究人士对10月出口同比增速预测的平均值为15.9%,较9月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21.3%,较9月增加0.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245.6亿美元,较9月增加100亿美元。

  与春季广交会相比,今年秋季广交会出口订单增长3%。美国和欧洲出口订单的下滑被日本和新兴市场的增长所抵消。

  与今年春季相比,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出口订单分别下降24%和19%,而日本由于地震后重建,需求增加,出口订单增加28%。新兴市场方面,来自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出口订单较春季增长9%,来自其他新兴市场的订单同比增长39%。

  由于经济增长、原材料和汇率不确定,秋季广交会仍以中短期出口订单为主,小于6个月的订单占所有订单88%,与春季广交会90%水平几乎持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1-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奇瑞量子常熟工厂月底奠基
2011-11-08 09:15
向记者提问
致信编辑
分享
大 中 小
收藏此文
打印此文
评论(0)
导语:奇瑞量子将于本月底发布全新的品牌LOGO和中国战略,并同时启动在江苏常熟的新工厂项目建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杨小林 悄然运作四年之久的奇瑞量子整车合资项目,终于到了揭开盖头的关键时刻。来自奇瑞量子的官方消息称,公司将于本月底发布全新的品牌LOGO和中国战略,并同时启动在江苏常熟的新工厂项目建设。为吸引外界关注,“奇瑞量子”官方微博从上月开始频繁更新。

根据媒体公开披露的信息,奇瑞量子汽车公司将与奥地利零件供应商麦格纳-斯太尔公司合作,从明年开始将制造三款紧凑型车,品牌名称定为Qoros,这几款车将在中国上市并向欧洲出口。此外,Qoros将在江苏常熟建厂生产,工厂初期年产能为15万辆,今后将逐渐升至50万辆。

奇瑞量子的外资股东以色列集团在其官网上称,“Qoros将融合奇瑞汽车的生产能力与西方的设计、工程学原理以及安全标准。最初将在中国本土上市,最终的销售目标为西方国家。”据悉,Qoros新车将符合欧美标准,起价1.1-1.5万欧元(9.48-12.93万人民币)。

奇瑞量子汽车公司是奇瑞汽车与以色列集团各持50%股份成立的合资公司;麦格纳-斯太尔公司是全球第三大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国际的子公司,麦格纳国际总部位于奥地利格拉茨,为宝马、奔驰、标志等公司代工,研发并制造Mini Countryman、奔驰G级以及标志RCZ等车型。

另据记者了解,奇瑞量子虽然早在2007年12月就宣布合资公司成立,并在2008年就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但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该合资项目一度生变并重新启动。今年5月,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合资项目的建设地点为从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迁至江苏省常熟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19 22:08 , Processed in 0.03368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