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潜规则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6-3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时候,大多数人,连良心都谈不上,说创新又有什么用呢.吴敬琏老先生,顾准老先生,薛暮桥老先生,孙冶方老先生都是我很敬重的人,包括袁庚老先生,他们可能在学术上因为环境的原因没有能自立宗派.好像应该称为实践经济学家,但是一直都能恪守道德底线,这就是我非常尊敬各老的原因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耍太极?

巴菲特晚节不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6-4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集装箱运输市场HRCI国际集装箱租船指数
截图1275624429.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与BHP签订5年模块式房屋战略采购协议

5月28日,中集正式接到BHPB(必和必拓)西澳铁矿项目部的中标通知,中集成功获得5年营地房的独家战略供应合同。5年内,中集向BHPB西澳铁矿供应约1万人居住房及相关配套的公共设施,合同金额约3亿美金。这是中集集团模块式房屋业务的新里程碑,标志着中集集团正式成为澳洲营地房市场的主流供应商。
   2009年3月,中集中标BHPB西澳铁矿项目RGP5的400人营地房及相关配套公共设施,这是BHPB第一次向非澳洲本土制造商采购营地房。中集仅用了30天时间完成了结构、建筑、水电等设计并得到了澳洲本土设计公司的确认,第一批200人营地房仅用了90天完成设计、制造和交付,这个速度创造了澳洲营地房市场的奇迹。交付的速度和质量得到了BHPB高层的高度评价。
   2009年6月,中集又中标了BHPB1000人的营地房及配套设施,此项目是双层楼建筑,在澳洲营地房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建造一层以上的营地房。新会中集运用为英国传统建筑市场提供了8个酒店项目高层建筑模块的经验,顺利完成了此项目的设计和交付。双层楼营地房不但得到了澳洲矿工的亲睐,为BHPB更好地吸引优秀的工人增色添彩,更大大节约了营地的基础设施成本,加快了建造速度。BHPB高层对此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2009年两批合同的成功交付,为中集中标5年独家战略合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会中集总经理张宝清总结获得独家战略采购合同的原因:“正是由于过去项目中“能行”(can do attitude)的拼搏精神,让BHP深刻的感受到中集是一个负责任、值得信任,并有能力出色履行合同的企业,因此才有信心和中集签订独家战略采购协议,相信双方在未来的合作范围将更为广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消息,帮楼上补张图


BHPB(必和必拓)西澳铁矿项目营地鸟瞰
BHPB(必和必拓)西澳铁矿项目营地鸟瞰.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0-6-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钢今年首次降价 降幅最高达13%

  新浪财经讯 6月4日晚间消息 与此前的月度价格政策不同,宝钢7月份的价格4日提前出台,由于市场连续近两个月下跌,宝钢不得在在今年首次降价,价格下调200-1000元/吨,最高降幅达13%。

  随着中国钢厂进口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钢材(4180,-17.00,-0.41%)市场从4月中旬一直下跌至今,还需承受下游行业景气度回落带来的订单不足。宝钢下调价格也在预期中。7月,宝钢产品中热轧下调300-500元,冷轧两大品种下调500和1000元现在,其他板材品种下调200-300元。此前热销的汽车板降幅最高达1000元。抵消了部分整个上半年的上调幅度。

  目前宝钢冷轧汽车轧板有着绝对领先地位和优势,与众多车企保持长期密切合作,市场认可度非常高,近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左右。尽管其订单较前几个月出现萎缩,但汽车板订货量下滑并不十分严重。宝钢此举必将对其它钢厂产生压迫性影响,鞍钢、武钢等钢厂7月新价下调压力将随之加大。

  联合金属分析师胡艳平表示,宝钢此次调价也是其开年来的首次价格正式下调,特别是个别品种巨幅下调将使得其它钢厂加入降价队伍,而尽管宝钢有稳市场之意,但效果恐不理想。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前期库存铁矿石消化完毕,5月份大部分企业都会使用新的高成本铁矿石,虽然近期矿价格有所回调,但平均价格水平已经被大幅抬高。截至5月31日全国铁矿均价1031元/吨,虽较4月下降122元/吨降幅10.6%,但较去年同期仍然高出近80%。

  近日三大矿山拟三季度铁矿石平均价格上涨30%至35%,炼焦煤价格上涨10%至15%。国信证券认为,在目前价格水平下,钢铁企业已经基本处于微利状态。根据现货钢材价格与原材料价格测算的钢铁企业利润空间已经在下滑,长材、板材平均净利润水平分别在50元/吨、140元/吨左右,较4月分别下降了200元/吨及80元/吨。

  胡艳平认为,国内钢材品种市场价格普遍较前一高点回落,幅度在4-13%不等,市场价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宝钢7月新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产品倒挂情况,但影响后市的利空因素仍占据主导地位,国内钢材市场短期内恐怕难以走出弱势运行格局,仍存下探空间。

  有钢企人士透露,近期钢厂出口接单情况不理想,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口萎缩似乎难以避免。而迫于成本上升太快,不少钢厂已准备提前进行检修,变相进行减产。(虞利 发自北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6-6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冷藏车市场未火已成“鸡肋”

2010/06/04 12:59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第一财经日报    米华
  “冷藏车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的一块鸡肋了,扔了可惜,不扔也没多少利润。”近日在广州举行的国际冷链物流展上,广东信源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专用汽车事业部的区域经理许旭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冷藏车在外人看来是一种特种车辆,利润应该比较高,而且市场需求巨大,但实际上,即使在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近几年,“蛋糕”也没想象中那么丰厚。

  “我们公司开始改装冷藏车的时候,市面上做改装或者整车的厂家还比较少,而且客户对冷藏车的认知也不多。因此利润比较高,改装车厢的毛利在40%左右。”许旭峰回忆,作为先行者,他们也抢到了先机,在广东省的市场份额一度数一数二。

  将小货车改装成冷藏车,通常底盘变动较小,主要改的是车厢或者车身,需要改为耐腐蚀、抗老化的钢板,同时加上采用聚氨酯复合材料高压发泡而成的保温层,保持良好的隔热性能,这也是改装厂的主要利润来源。另外还要加个进口电机等制冷设备。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只有5家小有规模的冷藏车生产企业,但如今,合营和合资企业越来越多,至今已有近百家。其中不乏汽车巨头,如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北汽集团、哈飞汽车公司、广汽集团等。

  他们看中的,除了较高的利润空间外,还有冷藏车巨大的需求前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速冻食品、保鲜食品、牛奶、鲜花,以及大型食品加工企业。

  中国冷链产业网数据显示,由于保鲜技术落后,我国每年约有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及存放中腐烂损坏,损坏总量每年高达上亿吨,价值高达750亿元。

  另一个数据是,在美国,平均每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我国台湾是1000人一辆,而中国大陆有13亿人口,但冷藏车的保有量才4万辆。专家估算,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

  企业多了,“蛋糕”却没有显著的扩大。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筹)的信息显示,十年来,我国冷藏车、保温车的年销量一直都在3000辆左右,只在去年才上到4000辆。

  曾经做过市场调查的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张智彬认为,冷藏车的市场需求未能被完全发掘,主要是老百姓消费观念有待转变,管理规定尚需到位,如一些食用猪肉从屠宰场到菜市场商户的运输途中,仍使用普通厢车而非冷藏车运输;一些在一定温度下保存的药品,也未能严格按照运输要求使用冷藏保温车运输等。

  同时,与普通厢式货车相比,冷藏车价格较高、维护保养费用较高,也是阻碍其向中小企业或商户普及的原因之一。

  许旭峰指着一辆改装冷藏车告诉记者,“这辆车大概20万元,底盘12万元,制冷设备4万元,厢体4万元,制冷设备的利润率要比厢体高得多,但国内冷藏车发展至今,仍有八成以上的制冷设备仍需从国外进口。”

  “几年前我们年销量100台左右,毛利润约40%,现在我们依然年销售量100台左右,毛利润却已经降到了10%~15%。扣除各种分摊和开销,已经基本不赚了。”许旭峰感慨道,他们公司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新兴的舞台车市场。

  国内冷藏车的行业龙头是中集集团(000039.SZ)下属的济南中集考格尔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年销售量2000辆左右。该公司冷藏、保温部销售服务经理李强告诉本报,由于聚氨酯等材料涨价,他们目前已经无利可图,只是保本、维持公司运营而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购

CIMC wins bidding for Australia's Loscam-sources
HONG KONG
Thu Jun 3, 2010 8:58pm EDTRelated NewsTenet says in talks to buy Australia's Healthscope
Tue, Jun 1 2010
Blackstone interested in RadioShack: source
Tue, Jun 1 2010
UPDATE 2-Blackstone interested in RadioShack-source
Tue, Jun 1 2010
CVC in talks to join KKR bid for Healthscope-sources
Tue, Jun 1 2010
Battle on for Healthscope after 2 more takeover offers
Mon, May 31 2010Stocks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200039.SZ
HK$9.14
+0.03+0.33%
12:00am UTC+0800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000039.SZ
¥12.60
+0.10+0.80%
12:00am UTC+0800
Brambles Limited
BXB.AX
$6.49
-0.11-1.67%
12:00am UTC+0800
HONG KONG June 4 (Reuters Basis Point ) - China's CIMC, the world's largest shipping container maker, has won the bidding to buy Australian pallet maker Loscam Ltd, according to two banking sources.

Private Capital  |  Financials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CIMC) (200039.SZ) (000039.SZ) beat bids from private equity firms Pacific Equity Partners (PEP) and CHAMP, the sources said.

Two sources from the nine banks backing PEP's bid said they were told on Monday that the firm's bid had been unsuccessful. The sources were also told that CIMC had won.

A spokesman for Loscam's owner, Affinity Equity Partners, said that the process was ongoing, but declined to comment further.

CIMC was not available for comment.

The debt packages backing both private equity bids came in within around A$10 million ($8.43 million) to A$20 million of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one sourc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The source believed that both sponsors had pitched at around nine times EBITDA of A$64 million, or close to A$600 million.

Affinity acquired the company in 2005 for about A$250 million from DB Capital Partners.

Loscam makes and hires out wooden and plastic pallets, and is a competitor to listed Brambles Ltd (BXB.AX), the world's top pallet supplier. The company, based in Australia, has 11 offices throughout Asia.

(Reporting by Stephen Aldred and by Sharon Klyne in Melbourne; editing by Ed Davie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4-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Loscam

Loscam是一家跨国公司,于1947年在澳大利亚成立。它以租赁的方式向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仓库和运输公司提供托盘的使用。

Losca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托盘租赁企业之一。迄今10年,已经在整个亚太地区建立了有效的运营网络。

Loscam不仅为货物在整体供应链中的流动提供设备的租赁, 而且为其提供使用可回收设备的方案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事实证明,Loscam的托盘可以满足承重和堆垛的要求,并符合ISO445:1984的标准。同时,Loscam提倡使用1000mm X 1200mm四向进叉的国际标准的托盘。

详细资料,请查阅Loscam网站: www.loscam.co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4-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0-6-6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uyongxing666 于 2010-6-6 11:06 发表
CIMC wins bidding for Australia's Loscam-sources
HONG KONG
Thu Jun 3, 2010 8:58pm EDTRelated NewsTenet says in talks to buy Australia's Healthscope
Tue, Jun 1 2010
Blackstone interested in Ra ...


未见公开信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6-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心中有个巴菲特(zhuanzai)
作者: 翟敬勇
时间: [ 2010-06-06 00:01 ]

作者:《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岷 2010年05月21日 来源:《中国企业家》


2010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较之2009年,呈现出一派欢快祥和。唯独高盛受诉,是个争议问题。赵丹阳说,“我每来一次股东大会,就会更强烈地冒出一个问题或者印象:中国能有巴菲特吗?”






【《中国企业家》杂志】四年内第三次来到奥马哈。

看上去,这个普通的、看不到有任何特色产业的美国中部小城一切照旧,从不急于跳出轨道去获取某种变化,一年中唯一的沸腾,如你所知,来自于全球巴菲特迷们在每年五月初的“朝圣”之旅。测量四年时间之变迁,外貌不足据,数字最直观:169亿-218亿美元,70281-84487美元。前一组数字是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2006与2009年的净资产收益,后一组是哈撒韦股票在2006和2009年的每股账面价值。

两端数字的中间是全球经济危机这一大折腾,如此看来,巴菲特宝刀未老,干得不错。

还有另一组未经确认的数字—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每年参会人数都在创新高,我记得2007年我第一次去时,这个数字是不到三万名;今年据会议方宣布,参会者已逼近四万了。不过我略感奇怪的是,多装进一万人,这个名叫Quest Center的体育馆也并没被撑爆,现场座位还是不多不少的满满当当。想来还有不少股东在场外活动。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每年来,除了想聆听巴菲特和芒格两位老人家最新的教诲,还因为,这是一个价值投资界众信徒们难得的年度聚会。有的人甚至会更看重后者。信徒们借此可以交流投资经验、扩大巩固投资社交圈—这是股东大会被巴菲特光环遮盖的、不常被媒体们注意到的另一重价值。其实巴老早说过多次,每年的股东会都是资本界的“伍德斯托克”。而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就是这样,主角除了台上的表演者,还有散落在四野的狂欢者—台上台下共同制造出饶有意味的景观。

人人心中有个巴菲特

关于5月1日当天的股东大会内容,巴菲特和芒格的俏语机锋,还需要我在这儿转述更多吗?不用了吧。

一则是因为信息传播手段进化神速。三年前博客已兴盛,但Twitter刚成立一年,估计那时很少人用Twitter做大会现场直播。现在不止英文“推”在现场翻飞,本刊在内的多家媒体也在新浪微博、网易微博等用中文“推”。此情此景,真让传统媒体记者如我情何以堪。二是中国人、中国媒体在这三年内到现场去的数量年年在长,围绕巴菲特股东大会,已有大量的中文报道与信息交流。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多位中国企业家在大会结束后凑在一起讨论巴菲特的场景。

中欧商学院今年已是第三年组织CEO班学员来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而该项目的始作俑者就是自2007年起每年必到的中证万融投资公司董事长赵炳贤,股东大会完后,他觉得不过瘾,强烈建议大家坐下来讨论一番。十来位中欧学员们在希尔顿酒店外的露天咖啡馆坐定没多久,同来参会的段永平和赵丹阳也应邀前来。

一阵寒暄后,段永平刚落座,就被问“心得”。常年生活在美国的段永平,观察角度好像是跟国内来的企业家有些不一样,他开口说,“你们发现没,这几万人里面没啥黑人,‘我转了一圈就见到六个黑人’;其次是老人特别多,像我们这样40多岁的就是年轻人。”阿段说他在加州以前有个英文老师,每次授课几十块一小时,很普通那种,后来发现人家1970年代起就是巴菲特股东,不显山不露水,但一开口讲“价值投资”,理解深着呢。段永平想说明什么呢?围绕着巴菲特的投资社区是老龄白种人社区?意味着该社区的保守、主流化?

这时赵丹阳在旁边说了一句话,引起众人接下来的热烈讨论。他说,“我每来一次股东大会,就会更强烈地冒出一个问题或者印象:中国能有巴菲特吗?”

段永平几乎不假思索地答:这只是个时间问题。顿了下,段又说:再说“中国巴菲特”是什么定义?中国产生不了巴菲特,是说中国没有好企业可买吗?这可能会是个问题。但“中国巴菲特”也不一定只买中国的企业啊。

我在旁边数了数,在座的起码有三位被媒体戴过“中国巴菲特”(简称“中巴”)帽子:赵炳贤、赵丹阳、段永平。而他们现在正在论证“中巴”的存在可能性。有意思。

这时赵炳贤发言了,他认为“中巴”的定义取决于此人跟巴菲特的投资思维框架是不是一样的。赵认为,巴菲特投资思维有三个关键词:能力圈、护城河、安全边界。“这三个词是一环套一环。首先,选择的企业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巴菲特说,如果我半天看不明白一家企业,那么我不会看它半个月。普遍认为,比亚迪是个唯一的例外,是不在巴菲特能力圈内的,但他是被芒格说服投的。第二,是护城河概念。所投的企业都要有壁垒,且护城河要越来越深、越来越宽,河中最好还有鳄鱼。只有有护城河,巴菲特才能把除资本运作之外的事项全都授权被投企业总经理去管理;只有有护城河,巴菲特才能预测该企业未来10年、20年的现金流。高科技企业恰恰是没有这样的护城河。第三,通过护城河,算出投资的安全空间。比如巴菲特当年投资中石油时,算出中石油内在价值是1千亿美元,算完了之后查市值是330亿美元,那么他投资的安全空间就是670亿美元。这时他就知道可以买了。

熙可集团CEO朱云逸发问:老赵,你研究那么多年巴菲特,到底巴菲特的哪些手法是中国没法用的?你在运用巴菲特这一套时碰到什么困难?

可能是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富于挑战性、很实在,赵炳贤开了个玩笑回避了,“我觉得我只有一件事比巴菲特有比较优势,就是我比他小了33岁。”

朱云逸接着抛出他的看法,他觉得以巴菲特思想去做实业,是有可能的,但像巴菲特那样去选股票,不太可能。“中国信息环境跟美国不一样,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不可信。”

段永平再次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长时间来看,中国美国(的环境)都一样。

深圳同创伟业的郑伟鹤也不太同意朱的观点,“我是做给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律师出身,我的感觉是中国现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比美国还严。”

段永平接着解释为什么“中国巴菲特”是可为的呢,他说,研究巴菲特其实就一件事:不懂不做,只要你这么做,就叫价值投资。

刚刚提出巴菲特三个关键词的赵炳贤立即反对:“你这是把巴菲特思想片面化。”

段不觉得。他说,这就跟参佛一样,有时参透了就一句话。“巴菲特跟我(吃饭时)也是这样说的,价值投资的根本准则就是don’t do what you don’t understand。”

但什么叫“懂”呢?你怎么知道你“懂”了?神州数码的郭为对此提出疑惑:中国大多数企业不都是蒙着做事的吗?而他们偏偏成功的还很多。懂与不懂是在变化过程中,要完全追求精准的“懂”是不可能的,难就难在这个“度”在哪儿。郭接着说,今天巴菲特讲的都是绝对真理,当一个事物变成绝对真理时,就不是企业家能决定或应该讨论的了。

这时段永平跟赵炳贤—两个巴菲特的忠实拥趸齐声反对郭为:你对巴菲特的理解绝对偏了。

“巴菲特反正不可复制。”郭为跟朱云逸持相似的观点。

段永平:“不能复制巴菲特不意味着不能学他。”

赵炳贤:“在中国用巴菲特模式需要跟中国国情具体结合,模式相同,但具体手段不一样。”

郭为被逼着做出了某种极端的假设:“你能想象30年后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内出现像今天这里这样的场景吗,一家公司市值做到2000亿美元,四万股东来听一个企业创始人的话?”

这时段永平有点让步了,“如果你说要学成这样才叫复制巴菲特,那么中国大的投资和商业环境在那摆着,是不可能产生巴菲特的。”

朱云逸感叹:学巴菲特是很痛苦的过程。“巴菲特如此独特,他拥有欲望却又超越了欲望。耐得住寂寞,富有之后还是那么老实地坐在这个小镇上,玩投资游戏。不可能再有人像他这样。”

段永平又按捺不住了。他觉得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可能再存在?巴菲特也不是天生就修炼到家的,巴菲特把投资玩到炉火纯青时也是到他70岁以后。“我就特别不愿意别人说他是‘股神’,一说是‘神’那就没法学了。如果说学他就是非要学他买个小房子,那就走偏了。我们今天来,是想长得跟他一样,还是来学他的原则?他的理性?”

就在众粉丝们热烈“开战”期间,被巴菲特投中的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也现身咖啡馆。但是他似乎对这样的论争没有太强的参与愿望,只含笑静听了一会,然后又被媒体拉到一边做采访去了。

当天晚上,中欧团在奥马哈有名的Gorat牛排馆进晚餐时,中欧的许小年教授谈了他对巴菲特关乎“地利天时人和”的理解。

“地利。只有在奥马哈这个地方巴菲特才能过简单安静的生活、保持简单的思维方式,他去华尔街就完了。这就跟庙为什么要修在深山老林里一样。

“天时。巴菲特赶上美国战后经济发展与创新,赶上美国公司的全球化。看上去他投的都是传统产业,比如可口可乐,但传统产业随着公司全球化走向海外,所以它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所以巴菲特能捏着传统产品不放。巴菲特跟盖茨能成为好朋友,这事看上去偶然,但本身有象征意义,他们成功的根源在于他们都依附于创新。而美国式的创新是建立在整个体系的完备基础上。我教过上千个企业家学生,我可以说,我们中国不乏创新人才与能力,但在中国,你们只是好老总,而在美国,你们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新家。

“人和,巴菲特简单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他构建了自己和谐强大的团队,你看今天台上他跟芒格两人就像说相声一样,两人的合作到了神交的地步。”

跟朱云逸类似,许小年对于后人欲“成为巴菲特”这事表现得比较悲观。他说,巴菲特的商业模式很难复制,因为他不是传统的投资组合理念,而是集中持股、长期持有,如果一般人像他这样去选股,是做不了像伯克希尔这样大的规模的,因为一上数量的话,企业的复杂性很快就会超过投资者的理解。而巴菲特能做到,除了其投资与商业天赋,是因为他坚持过着一种简单的生活。

人人心中都有个巴菲特。

在股东大会最后,巴菲特老搭档、也是巴菲特式哲学重要来源的芒格回答了一个问题。某股东代表问:你们的根本人生准则是什么?芒格答了句类似的话:务实,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来做事,这符合我们的性情。恪守本性,对于我们更加有效。我们把这称为人生的根本算法。

高盛:替罪羊?

在巴菲特股东大会召开的几天后,我在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问教授罗伊·史密斯:在美国金融改革势在必行的背景下,你对SEC近日拿高盛开刀是否有所预料?

75岁的罗伊教授于1960年代-1980年代期间一直在高盛工作,离开高盛时,他已是高盛的国际资深合伙人。罗伊哈哈一笑,说:“你有没有拿这个问题去问巴菲特呢?”

巴菲特在股东会上对高盛的强烈辩护已世所皆知了(据说在巴菲特发言第二天,高盛股票一改多日颓势,日涨3%)。显然,巴菲特对于他当天的发言是做过精心准备的。在开场前的电影里,他再一次播放了他当年为所罗门兄弟丑闻而在国会前作证的录像,“公司亏钱,我还能理解;破坏公司的声誉哪怕一丝一点,我决不放过。”接着,像商量好的一样,他的老朋友,《财富》杂志记者Carol Loomis问了他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如何看待高盛当下面临的窘境。

参加了三届股东大会,很少见巴菲特为一件事这么穷根究底地去解释与说明。在数分钟的陈述中,巴菲特的核心观点是:媒体对高盛这笔交易的报道有误导;这笔交易有四个输家,高盛自己也是其一,最大的输家固然是接受高盛投资建议的荷兰银行,但是它并不值得多大同情,因为你自己要去评估债券的风险、可能得到的回报,以此做出判断,而不是看交易对手是谁;伯克希尔会继续持有高盛优先股,这些股票每秒钟都在为伯克希尔进账15美元,并且,巴菲特会力挺现任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

话说Stern商学院的罗伊怎么回答我那个问题的。他首先自承“我是有利益在里面的”,“因为我是高盛的股东,所以我的立场跟巴菲特一样”;然后指出,SEC起诉高盛,明显是一个政治化举动而非法律问题。他说,一般来说,SEC调查一家公司,会先跟公司个别沟通,先让公司内部有一个准备或考虑,而不是像这次这样突然宣布。“这是SEC第一次这么激烈地对华尔街采取行动”,“一定是受到有关命令,以向高盛起诉警告其他的银行。”

在金融危机中,高盛曾经是“大到不能倒”的典型,布什和保尔森把最丰厚的援助(100亿美元优先股投资)给了高盛。但仅仅大半年的工夫,去年6月,高盛就还清了财政部的这笔投资及23%的利息。“高盛不觉得自己欠政府什么”,而且其高管在2010年初继续享受高达4500万美元的分红,这一点可能让力促华尔街反思并进行改革的奥巴马政府相当恼怒。

“跟政府斗很难。SEC起诉,会把一个对交易问题一窍不通的大陪审团带到法庭上。高盛要辩护的环境对它是非常不利的。”据此,罗伊认为,高盛到最后一定是跟SEC在庭外取得和解。

在事发初期相当强硬为自己否认辩护的高盛,在5月的头几天,已表现出了姿态的缓和,比如,同意支付45万美元了结SEC去年对它的另一起“裸卖空”指控。

“政府代替老百姓告高盛,有时要找一个替死鬼。”罗伊说,他还接着解释,“这话可不是我说的。”

不惟高盛老合伙人,即将参选纽约州检察长的Eric Dinallo也承认,高盛在交易中的行为可能违反了法律精神与商业道德,但是不是从技术上就一定非法,还不能确定。

但无论如何,高盛作为一家穿越了100多年岁月的投行的商誉,在此役中受到较大伤害。高盛受到的另一重挑战是:经济危机后,在美国弥散开来的“反犹”情绪会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它。长期以来,高盛这家由犹太人创建并控制的投行,因其强大的募融资和游说能力,跟华盛顿有深刻紧密联系,以至于有犹太人控制华尔街乃至美国的说法,当然,在公开场合,一般人不会直接将高盛与犹太人划上等号,但无形中,高盛就是犹太人在华尔街与美国势力的化身。在经济危机、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反犹势力很容易与讨伐华尔街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指向高盛。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犹太人的某种民族记忆:他们是两千年西方社会每一次大危机的“替罪羊”。

这是一个更暧昧的解读了。还是回到商业,回到巴菲特股东大会现场。到巴菲特在阐述完高盛问题,并习惯性地问芒格有什么补充的时候,芒格基本上同意巴菲特的观点,但却流露出了一点小小的异议,或者说是提醒。他说,商业的标准不应该建立在是否“合法”的基础上。他说,“在你应该做和你能做的事之间有一大块地带,它们是不受法律约束的。我认为,公司不应该在那附近活动。”芒格此话在现场赢来掌声。

现场语录

巴菲特:2008年10月我曾公开呼吁“买入美国”,现在看来是不太成熟的,那时也许还不到买股的时候,更好的是拥有债券和现金。但从10-20年长期走势来看,我一定推荐买股票(包括美国公司股票)而不是债券或持现金,它能带来真正的回报。

巴菲特:如果大家以捐赠的方式来学习像我一样去“逃税”,那再好不过了。

巴菲特:与其去改变旧组织的文化,不如你用新文化去建立一个新组织,因为前者非常困难。我们只收购我们喜欢的公司,用了几十年时间才做到这样,后来在所罗门,我试图改变它的文化,结果恐怕连A-都没做到。(芒格补充:要改变某组织的文化失败率是100%。)

芒格:保守帮助美国得到成功,比如二战中的美国。而现在政府的信用不如以前那么好了,因为信用被用得太多了。全世界都是这样的情况,希腊危机只是一个开始。政府大量地利用它的信用去搞借贷,这对文明世界是非常危险的。我们面对的政府信贷危机,在有生之年必然出现。

巴菲特:我们完全欣赏民主政体,但像印度那样民主政体带来的经济决策瘫痪让我们非常不舒服。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阅读全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6-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月天狐 于 2010-6-6 19:10 发表


未见公开信息


路透社的消息.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idUSSGE65300620100604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source believed that both sponsors had pitched at around nine times EBITDA of A$64 million, or close to A$600 million.

也就是说中集有可能以A$700m=700x5.6= 39亿人民币的价格来买100%股权?
第一季度借的钱就用来干这个了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托盘租赁行业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交通部曾拨专款在上海——大连两港一线推广托盘运输,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和托盘运输网。但由于经营体制不合理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托盘损失严重,该项目最后不了了之。

业界普遍认为,建设中国托盘共用系统是一项投资大、耗时长的巨大工程,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专家介绍,托盘租赁是托盘共用系统的最主要形式,托盘租赁公司在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随着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叉车、货架等物流设备的广泛应用,托盘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目前,已有不少民营企业看到了商机,开展托盘租赁业务,但是规模较小,还不成气候。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几家有实力的外资托盘系统公司开始在中国市场运营,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集保(CHEP)、路凯(LOSCAM)、上海众力物流设备租赁有限公司(LAS)等。

  集保是世界上最大的托盘租赁公司,拥有大约3亿个托盘和料箱,服务网络遍布全球。集保于2001年进入中国。2006年,集保物流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成立,进一步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脚步。集保在大力宣传通过托盘共用降低供应链成本这一理念的同时,积极开展托盘租赁业务,目前已在中国建立了十多个服务中心,客户主要分布在快速消费品和零售行业,且以外资企业为主,如可口可乐、沃尔玛等,仅有少量中国客户,如青岛啤酒。

  据了解,集保公司的运营模式大致如下:在客户处设立服务中心,放置一定数量的托盘,以便客户根据需求量随时起租、退租。对于客户来讲,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一、解决了业务淡季托盘闲置的问题;二、满足了使用旺季的托盘大量需求;三、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月结账付费方式也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问题。

  成立于2006年的路凯包装设备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澳大利亚,也是一家全球性质的托盘租赁企业。与集保租赁塑料托盘不同,路凯租赁的全部为木托盘,拥有百事可乐、宝洁等客户。

    上海众力物流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由韩国LogisALL集团投资成立,主要为韩国在华企业提供以容器共用系统为核心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除了开展托盘租赁业务,上海众力物流还利用车辆和周转箱等容器为客户提供循环取货等第三方物流服务,实现容器租赁和物流系统集成业务的协同效应。

  尽管运营模式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现有的国内外托盘租赁企业都没有大规模在中国运作。集保认为,他们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户对托盘租赁的认识有待提高。托盘租赁通过交易双方共享资源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这一理念在国外已经很普遍,因此外资企业更容易接受租赁共享的服务方式,而国内企业一般认为自己购买托盘更为省事。这一观念如果不转变,托盘租赁的市场瓶颈将难以突破。

  除了理念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阻碍中国托盘共用系统的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托盘一贯化运输比例太低。由于货运公司担心采用托盘运输会导致货运车辆利用率下降;货主企业担心托盘损坏丢失,使成本上升;托盘租金高,托盘企业运营网络小,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社会诚信度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资托盘租赁企业纷纷在中国开展业务

上面那个应该是抄袭的,再看看这个!
   
    尽管中国市场仍有种种不确定因素,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几家外资托盘租赁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热情。截至目前,已有4家国外托盘租赁企业陆续在中国建立了公司或联络处,并开始在广州、上海等重点城市开展业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集保(CHEP)、路凯(LOSCAM)、上海众力物流设备租赁有限公司(LAS)等。

  集保是全球最大的托盘租赁公司,目前在45个国家设有分公司,通过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派发、收集、维护和重新派发 3.2 亿个托盘和料箱,以帮助制造商和种植者将产品运输给批发商和零售商。2001年,集保进入中国,在上海设立了办事机构。2006年,集保物流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集保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脚步。集保不仅现身与物流相关的各类活动,大力宣讲通过托盘共用降低供应链成本,而且积极开展托盘租赁业务,目前已在中国建立了十多个服务中心,客户主要分布在食品饮料和零售行业,如可口可乐、李锦记、沃尔玛等。

  据了解,集保提供专业托盘管理服务的具体形式是:在客户工厂设立服务中心,放置一定数量的托盘,以便客户根据需求量随时起租、退租。对于客户来讲,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一、解决了淡季托盘闲置的问题;二、满足了其使用旺季的大量需求;三、降低了企业成本,月结账支付形式也缓解了企业现金流问题。

  同时,托盘租赁还有助于形成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托盘共用,以降低供应链成本。集保中国区域大客户经理Frank Tonna介绍,按照中国传统的物流运作流程,商品从生产企业到批发企业再到零售商配送中心直至零售商的门店要经历16个步骤,途中不断重复人工装卸货物,损耗时间与劳力费用。而如果上下游企业使用同一标准的托盘并在集保的控制范围内实现流通,下游可以使用从上游处获得的托盘,操作流程就会变得相当简单。Tonna特别指出,一次性购买托盘与集保的共享租赁服务相比较,选择集保服务所需支付的开销能为企业降低平均21%的成本,其效益相当显著。

  成立于2006年的路凯包装设备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澳大利亚,也是一家全球性质的托盘租赁企业。与集保租赁塑料托盘不同,路凯租赁的全部为木托盘。目前,路凯在中国拥有百事可乐、宝洁等客户,并在上海和广州建有网点,提供托盘租赁、质检、维修等服务,协助共用系统的建设。

  与欧美托盘租赁企业相比,日韩企业的做法有些不同。韩国LogisALL集团是以统合共同物流为核心的韩国高端物流企业,其下属的韩国托盘共用公司KPP和韩国物流箱共用公司KCP以及韩国共同物流公司KLP构成了韩国唯一的物流共用化系统,目前为韩国5万个客户提供服务。2005年,韩国LogisALL集团投资成立上海众力物流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主要为韩国在华企业提供托盘租赁服务。其业务特点在于:提供以容器共用系统为核心的一体化物流,即根据客户的需要统一提供容器、运输货物、回收容器的业务模式。据该公司总经理焦永泰介绍,在托盘租赁方面,上海众力物流除了提供塑料托盘外,还提供各种规格的金属或者其他材质的立式托盘。在运营模式上,上海众力物流主要推进的是运输用方式,即随客户用托盘出货到N个地点后回收,按次收取租金。作为辅助的模式,托盘也可按天租赁,由客户自己管理,使用完毕原地归还。目前,上海众力物流已在中国沿海地区设有物流容器的供给和回收网点,客户可就近获得托盘,在其他回收网点返还托盘。除了开展托盘租赁业务,上海众力物流还利用车辆和设计好的容器为客户提供循环取货等物流服务,实现容器租赁和物流系统集成的协同效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6-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安瑞科氢能装备服务上海世博会

                           
2010-06-07
                                                                                             


  基于低碳生活概念的普及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推广,在世博会期间,氢能汽车示范运行作为VIP专车及观光用车。上海为了保证氢能汽车的加氢需求,新建造了1个固定加氢站和2个移动加氢站,为世博会交通提供安全、便捷、及时的加氢服务。

  在加氢站、移动加氢站的建设中,承建单位及上海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对安全性、经济性、供货周期等多方面的考虑,最终确定选择中集安瑞科气体机械公司制造的45MPa储氢气瓶作为上海世博会加氢站的储氢容器。2009年12月份,所需的储氢气瓶完成制造,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规范要求,取得了河北省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院出具的气瓶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并交付用户。

  “科技,让世博更精彩”,安瑞科气体机械氢能装备正在安全、平稳的服务于世博。针对世博会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能源高效利用和反映未来能源利用发展趋势的科技需求,氢能装备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世博会VIP专车及观光用车的氢能汽车,享受中集安瑞科产品带来的安全环保的加注服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宽真空胎系列产品 中集引领行业潮流

 2010年5月19至21日,全国集装箱道路运输行业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大连召开。13个城市和14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中国船东协会、辽宁省交通厅运管局、大连市交通局、大连市道路运输管理处领导有关领导,共计88人出席。会议由大连市道路运输协会集装箱运输分会承办,大连市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赵全义主持。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会长姚明德、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晓生、大连市交通局副局长姜冰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集作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运输车辆的生产企业,听取并参与本次会议“关于落实《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开展多式联运组织方式的探讨”。另外,中集也是本次联席会议的协办单位之一,为了让行业协会更加深入了解中集的产品,展现中集大品牌形象,中集通过产品现场推介的方式使行业协会代表更进一步增加了对中集产品的认知度。
  会议就《关于要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当地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堆场、运输收费状况进行先期全面调查并提出相关说明”的提议》、《关于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减排车辆的建议》等共18个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现场,中集车辆销司吴三强副总针对中集推介的牵引车和挂车进行了整体的介绍,各协会代表对中集所推介的样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针对样车的性能、关键配置、价格及优劣势等进行了详细的咨询。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姚明德会长亲自进行上车感受,对中集推介的产品表示认可。在中集车辆工程师针对参展车辆的最大卖点超宽真空胎的优势进行了详实的讲解后,很多协会代表向工程师进行了更深入的现场咨询,并强烈要求借鉴中集的超宽真空胎产品宣传资料以进行研究及宣传。
  在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会议达成了利用甩挂运输发展的机遇,通过联席会机制运作,使集装箱运输成为甩挂运输的主力和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核心力量,及努力加速推广节能降耗系列产品投放市场等诸多共识。
  中集车辆借此联席会议契机,向运输行业展示了超宽真空胎节能降耗系列产品的优越性,同时也将积极响应会议号召,加速推进此类产品投放市场,承担一个负责任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ps:如何在回复中增加图片,哪位大侠告知一下,谢谢!

[ 本帖最后由 guobagao 于 2010-6-7 21:5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0-6-7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obagao 于 2010-6-7 21:51 发表
 2010年5月19至21日,全国集装箱道路运输行业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大连召开。13个城市和14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中国船东协会、辽宁省交通厅运管局、大连市交通局、大连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



编辑、上传附件就可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6-7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09 guobagao 的帖子

点一下"引用",要是别家网站的图片,直接粘贴过来即可.本机图片,就需要上传附件了.要用所见所得模式,别用discuz代码模式.

[ 本帖最后由 meng-h 于 2010-6-7 23:4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6-9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管局:对私涉外收入申报限额提高至3000美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8日 16:08  外汇管理局网站

  外管局:规范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

  为适应境内金融机构涉外收付款业务的发展变化,完善相关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并替代此前实施的试行版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此次发布的《操作规程》与试行版本相比,主要体现了以下调整:一是将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间发生的收付款纳入涉外收付款的统计范畴;二是将对私涉外收入申报限额由2000美元提高至3000美元;三是明确机构涉外收入网上申报流程,便利申报主体及时申报;四是调整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的报送和留存要求;五是对逾期未申报的申报主体实行“不申报、不解付”的特殊处理措施。

  《操作规程》体现了国际收支申报便利、高效的原则。《操作规程》的施行将降低银行和申报主体的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9 12:10 , Processed in 0.038946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