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潜规则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三称,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扩大到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区,以促进个人本外币兑换市场的合理竞争.

外管局网站的通知称,扩大的试点地区还包括黑龙江、浙江、福建、广西、海南、云南、新疆等省市及深圳、青岛、厦门、宁波等计划单列市.

通知称,试点地区原则上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区内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市级区域作为具体试点地区.

去年8月,中国在北京市和上海市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央行在周三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提及将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种与此前通常惯用的提法显着不同.

这显示中国央行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後,更加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稳定,并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币值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国自2005年7月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表述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近期的惯用的提法则为:将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种表述或许隐含了中国对近期国际上有关要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回应.但考虑到好不容易收窄的进出口数据,对于力保国际市场份额的中国而言,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不改的前提下,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或许已不仅仅事关中国一家,更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

而管理通胀预期的提出,也将使得央行除关注CPI的涨跌外,包括房地产,股票以及其它大宗商品价格都将在央行关注之列.

央行在报告明确指出,"在金融调控上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更加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稳定,并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币值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此种表态,或许也是对近期国际上有关要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回应.而人民币汇率问题也被预计会成为近期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之行的重要议题.

由于本币大幅升值防碍了通过出口带动经济复苏的计划,新兴经济体终于也开始对中国人民币疲弱表示不满.在此之前,对中国汇率政策的抱怨之声通常来自发达国家,不过在上周的20国集团(G20)会议上,有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可能也开始质疑中国的汇率政策.在诸如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北京的盟友.

中国海关周三公布,10月出口同比下降13.8%,进口同比下降6.4%,贸易顺差为240亿美元.经调整後10月出口同比下降9.1%,进口同比上升7.3%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70多亿多的库存,为此**计提了2次10亿左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ingjiesheng.com/job-000-669-441.html

[全国]中集集团2010校园招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2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驻马店中集华骏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近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通知,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河南省2009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这是中集华骏继2005年之后再次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根据相关规定,中集华骏将继续做为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三年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   
“高新技术企业”是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认定的,这一荣誉的获得,得益于公司近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搭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科技进步激励机制,使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使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装备、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不断提高。同时也表明,公司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品管、采购和工艺等各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在技术专业化、产品创新、知识产权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均达到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关标准的要求。
中集华骏将不断提高产品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继续向着“世界先进,中国最好”的目标迈进!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9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d1*# #*d1*# #*d1*# #*d1*#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2009  3899中集安瑞科                                                                                          公告及通告 - [更换董事或重要行政职能或职责的变更 / 更换审核委员会成员 / 股份期权计划]                                             
                                        (1)授出购股权;(2) 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成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2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曲解的巴菲特投资思想(2009-09-13 14:46:42)标签:股票   分类:原创

“人们一直认为我是一个长期投资者而且耐心十足,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是我最重要的思想。”
                                                                                                                        ------巴菲特

                                                                               (摘自1991年11月《财富》杂志)







    巴菲特投资思想有些观点或许被众人误读,如下面两句耳熟能详的“巴菲特语录”:1就算美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2不理会股市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变化,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上面两段话被奉为投资圣经,然而,巴菲特本意真的是想告诉我们价值投资不需要理会利率和宏观经济变化吗?



    刊登在1991年11月《财富》杂志的一篇演讲中,巴菲特论述了其崇拜者所没有注意到的一些观点,同时也对我们上面的疑问给出了答案: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1964.12.31:  874.12

       1981.12.31:  875.00

    在这17年中,美国的GDP增长了370%,而道氏工业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巴菲特通过两个重要的变量来解释这一现象:

    一,利息率。它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就像地心引力对物体的影响一样,利率越高,向下拉力越大……1964-1981年间,政府长期债券利率涨幅巨大,从1964年的4%涨到1981年的15%以上。

    二,公司税后利润。公司利润在GDP所占比重在1929年达到顶点,但是从1951年起,这一比重下降到4%-6.5%,然而到1982年,这一比重重跌至3.5%



    有趣的是,1982年起之后的17年里股票价格上涨了10倍有余,道琼斯指数从875点涨到9181点。期间美国GDP仅上涨了不到3倍,并没有像上一个17年那样上涨5倍。

    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其一,美联储降低利率,到1998年末,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下降到5%;其二,利润率开始上升,到90年代后期,税后利润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到6%,这一数字已经超过正常水平。







    巴菲特上述观点与著名资产管理人罗纳德-穆伦坎普的时间框架理论有些相似。穆伦坎普将投资区分成三个时间框架——气候(利率、通胀等宏观因素)、季节变更(市场周期,行业周期)和每日天气(每天的股价变动)。他忽略每日天气的变化,而注重监控气候变化和季节变更,随着气候变化调整估值标准。”





    穆伦坎普撰写的论文中,凑巧也有对1964-1981年的市场做过分析:



    通货膨胀正逐渐得到控制,在利率攀升的时候,通货膨胀率下降了。1981年之后,利率已远高于通货膨胀率,投资气候相对于70年代而言已经完全扭转了。其他诸如税法等因素的影响更强化了这一气候变化,所以借钱给别人已经变得有利可图,储蓄账户、债券和股票都能挣大钱,而拥有黄金、石油或按揭贷款购买的房地产可能会变得代价高昂,情形颇有点像试图在俄亥俄州种棉花或者在新墨西哥州种草。



    投资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水平的影响,它的变化可能会相当迅速。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投资气候是由通胀水平远高于利率的状况所决定的,你不能通过借给别人钱来抵消通货膨胀的损失,那时候任何有储蓄账户或买债券的人必定是个输家。那时的投资气候有利于借钱购买“硬”资产如黄金、石油和房地产等,这些资产在美元贬值的时候可以起到保值的作用。到了70年代末,许多人认为这些硬资产的价格只会升不会降,所以放心大胆地继续借钱购买,不论利率如何,他们都贷款,结果导致利率不断攀升。







   

    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巴菲特和穆伦坎普均认为利率对投资的影响非常巨大。这种影响过程简单归结起来:当利率步入下降通道,债券收益率亦随之降低,使得股票吸引力增加,资金涌入股票市场并不断推高股价,抬高的市盈率水平又导致股票隐含收益率下降(10倍PE隐含收益率为10%,50倍PE隐含收益率只有2%),随着市盈率上涨到高位,股票隐含收益率较银行存款和债券利率失去了吸引力,如果同时利率进入加息周期,资金就会流出股市并重新流向银行存款和债券。







    对于上述理论,巴菲特发表于1977年美国《财富》杂志上的文章做了更详尽的解释。



    附原文:





                                通货膨胀是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的》
      
    现时股票市场的核心问题是资本回报率没有跟随通胀率上升,回报率好像定格在12%上
      
    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股票的表现如同债券一样糟糕,这已经不再是秘密。在过去十年的绝大多数日子里,我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度过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股票投资的黑暗时期。但股票市场表现之所以如此糟糕,其中的原由至今未能得到诠释。
      
    置身于通胀中的债券持有人会遭遇麻烦,这是路人皆知的事实。随着美元价值月复一月的衰减,无须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你也可以非常肯定地指出,以美元计价和支付的证券不再可能成为大赢家。
      
    但是,股票一直被认为是另当别论的,许多年以来,传统观点坚持认为股票是通胀的一种对冲,但事实告诉我们,股票并不能抵御美元的贬值,它和债券一样只是代表了具有生产能力的公司的所有权。投资人坚信,政客们也许可以按他们的意愿印制纸币,但资产必须体现其真实的价值。
      
    为什么不会出现其他结果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股票就其经济特性而言,其实非常类似于债券。
      
    我知道许多投资人对这种理念感到难以理解,他们也许会指出,债券的回报(利率)是固定的,而股权投资的回报(也可称为公司盈利),按跨年度对比,变化相当明显。太正确了!但如果有人审视一下自二战以来公司赚取的所有利润,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事实——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这么多年来变化并不大。
      
    稠性的收益率
      
    截至1955年的战后头十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成份公司以每年年底的净资产值计算,平均年净资产回报率为12.8%;在其后十年中,这一数字是10.1%;在第三个十年里,回报率为10.9%。从范围更大一点的财富500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数据看,结论很相似——截至1965年的十年回报率是11.2%,截至1975年的十年回报率是11.8%。在一些异常的年份里,可能出现一些明显偏高的数值(财富500强的回报率最高值为 1974年的14.1%)或偏低的数值(回报率最低值为1958年和1970年的9.5%),但如果以数年计,净资产回报的平均值回归到12%的水平线。即使是在通胀的年份里,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该数字能大幅超越这个水平(在价格平稳的年份里也是如此)。
      
    到此先暂停一下,让我们思考一下那些未上市的但仍然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我们假设这些企业的所有人是以净资产值收购它们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回报就应该是同样的12%。由于回报是如此的稳定,好像有理由将该回报视为一种“权益债券”。
      
    当然,在真实世界里,股票市场中的投资人并不仅仅是买入和持有,许多投资人为了在公司盈利中分得最大比例的份额,试图以智谋战胜其他投资人。这种行为在总体上并不能增加收益,对公司净资产的增减没有明显的影响,更糟糕的是,由于这种行为导致产生了大量的摩擦成本,如顾问费和经纪费用,实际归属投资人的那部分收益反而减少了。如果再加上活跃的期权市场,这个对美国企业生产力毫无帮助但却需要众人参与的赌博市场,其摩擦成本会更高。
      
    终身的股票
      
    在真实世界里,一个确定的事实是,股票投资人通常无法按净资产值购买股票。虽然有时他们能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买入,但在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以净资产的溢价买入,如果是溢价买入,获得12%的回报就有些困难了。稍后我再谈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还是让我们回到主题上来:随着通胀率的上升,净资产回报并没有随之提高。事实上,对那些购买股票就是为了要拥有固定回报的投资人而言,他们和那些购买债券的投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当然,从形式上看,股票和债券之间还是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点的。首先,债券有一个终止日,虽然要经历长时间的等待,但债券的持有人终会等到重新选择合同条款的那一天。如果现时的或未来的通胀率不能让他持有的老债券令人满意,如果债券利率不作调整的话,他完全可以拒绝再玩下去。这种行为在最近几年时有发生。
      
    而另一方面,股票却是终身的,它有着无穷远的到期日。无论美国公司的盈利状况如何,股票投资人都只能和公司不离不弃。如果美国公司命中注定只能赚12%,股票投资人就必须学会适应这个收益水平。股票投资人作为一个整体,是无法中途退出或重新谈判的。因而总的来说,他们的委托数额确实在不断增加。某个具体的公司也许能被出售、清算或者回购自己的股票,但一般而言,新股票的发行以及保留盈余都会确保留在公司内部的权益资本不断增长。
      
    就这一点而言,债券占优。债券收益率可以重新谈判,而权益债券则不能。当然,对于一个长期利率为12%的债券而言,的确没有调整的必要。
      
    债券持有人得到现金
      
    我们这个新颖独特的利率为12%的权益债券,它是身披着股票的结业证明出现在华尔街的化妆舞会上的,它和债券大家庭的其他成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通常情况下,债券投资人是以现金的形式回收到期利息,然后再尽其所能地将这些利息投资出去。与之相反,股票投资人的权益利息则部分地被公司保留,并以公司当时所能赚到的收益率再投资出去。换句话说,从公司的角度看,每年12%的利息,一部分以分红的方式派发,其余则被保留在公司内部,继续赚取12%的利息。
      
    昔日的好时光
      
    股票的这种特性,即将赚到的利息中的一部分进行再投资,可以是好事,但也可能变成坏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取决于那12%收益率的相对吸引力。在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它简直就是一件美妙无比的好事,在债券利率只有3%到4%的环境中,自动地以12%的收益率将息票中的一部分进行再投资,这个权利的价值是巨大的。需要提醒的是,投资人不可能在投入自有资本后就自然而然地获取那12%的回报,因为在这个时期里,股票价格已大大地超过了它的净资产值,所以,不论公司赚取的收益是多少,溢价使得投资人不可能完整地获得那部分收益。毕竟,你不可能为12%收益率的债券支付了过高的价格后,依然能赚12%的利息。
      
    但投资人依然可以享有保留盈余所带来的12%的利息,事实上,保留盈余意味着投资人可以按净资产值买下这家企业的一部分,而在当时的那种经济环境下,购买所要支付的价格会远高于净资产值。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对现金分红敬而远之,而对盈利留存三呼万岁。想以12%的利率进行再投资的钱越多,这种投资特权就会显得愈加珍贵,投资人愿意为此付出的价格也就越高。在60年代早期,投资人心甘情愿地为坐落于经济成长地区的电力股支付高溢价,因为人们知道这些公司有能力将赚得的绝大部分利润进行再投资。而那些受经营环境所迫只能大量派发现金的公用事业股,它们的定价就相对较低。
      
    如果在同一时期,有一种高级别的、不可提前赎回的、收益率为12%的长期债券存在,它肯定能以远高于面值的价格出售。此外,如果这个债券还附有另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性——该债券的大部分利息可以按面值购买同一品种的债券,这些债券必将享受更高的发行溢价。从本质上讲,保留大部分盈利的成长股正代表了此类证券。如果普通利率为4%左右,而追加的权益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是12%,投资人的情绪肯定会十分亢奋,当然,他们也不得不为此而支付“亢奋”的价格。
      
    准备退出
      
    回顾历史,股票投资人可以认为自己在1946年到1966年期间享受到了异常丰厚的三重优惠,首先是得益于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远高于基准利率;其次是他们所获得的回报以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高利率再投资出去;第三,由于前两点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认同,公司的权益资本受到了日渐升级的好评。第三点带来的好处是,在获取12%的基本利息或者又被称为公司的权益资本盈利的基础上,投资人还获得了额外的奖励,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平均价格从1946年净值的1.33倍增长到1966年的2.2倍。这个价格递升的过程让投资人获得的回报暂时性地超过了他所投资的企业的原生盈利能力。
      
    60年代中期,众多大型投资机构终于发现了这个人间天堂,但就在这些金融大象们相互践踏着冲入股权市场的时候,我们恰好进入了一个通胀加速和高利率时代。理所当然,这个价升的过程开始转向,上升的利率无情地削减着所有利息固定的投资品种的价值,随着公司长期债券利率的上升(最终升到了10%),12%的权益回报和再投资特权也开始遭人白眼了。
      
    人们又理所当然地认为股票的风险高于债券,虽然这种权益债券收益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但在不同的年份里,它还是会有波动的。这些数字的年度变化虽然是错误的,却非常明显地影响了投资人看待这些数字的态度,股票的相对危险性在于它的到期日遥遥无期(即使是热情的经纪人也不会将一个100年的债券(如果他有的话)当作一个“安全品”来兜售),由于这个附加的风险,投资人本能的反应是认为,权益回报如果要令人满意的话,必须高于债券回报。例如12%的权益回报对比10%的债券利息,假设它们是由同一家公司发行的,这样的比例关系不能令人满意。随着息差的不断缩小,权益投资人开始寻找退路。
      
    可想而知,他们无法全体退出,他们得到的全部东西只能是更多的价格波动、巨大的摩擦成本、不断刷新低点的估值,这些只不过是 12%权益债券在通胀条件下吸引力衰减的反映。在过去的10年里,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后,债券投资人认识到任何高利率都不保险,不论是6%、8%或者是10%利息债券,其价格照样会崩溃。股票投资人由于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持有的也是一种“债券”,依然在接受教育。
      
    改善盈利的五种方法
      
    这种权益债券12%的收益率注定会一成不变吗?是否存在着某条法律禁止公司提高其净资产回报率以应对似乎永远在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
      
    当然,这条法律是不存在的。但另一方面,美国公司的盈利也不能由期望和政府指令来设定。为了增加净资产回报率,公司必须做到下列中一项:1)提高周转率。例如在企业内部采用销售和总资产的周转率;2)更廉价的杠杆;3)更多的杠杆;4)更低的所得税;5)更高的销售利润率。就这么多,应该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提高净资产回报率。现在让我们看看能做哪些事。
      
    让我们从周转率开始。在做这项检查时,有三类资产我们不得不详查,它们是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工厂设备代表的固定资产。
      
    应收账款应和销售额等比例地上升。不论销售额的增长是因为销售产品数额的增加还是因为通货膨胀,改进的余地几乎没有。
      
    至于存货,情况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从长期看,存货数量会随着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但在短时期内,实际的周转率可能会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诸如成本预期、瓶颈等)出现些许波动。
      
    在通胀期内,采用后进—先出存货估值方法将有助于增加报表上的周转率。当销售额增加是因为通货膨胀时,采用后进—先出存货方法的公司(如果产品的销售量没有上升)将能维持现有的周转率水平,或者(如果产品的销售量增加)随着销售额的增加而增加。在任何情况下,周转率都会提高。
      
    在70年代早期,虽然后进—先出的会计原则会降低公司报表上的盈利和税率,但还是有众多公司宣布采用该原则。目前这种趋势有减缓的迹象,但那些已经采用这个原则和那些即将采用这个原则的公司,足以进一步提升报表上的存货周转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2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申万出报告了:集装箱库存见底,业绩反转在即   打印  zhangting 加为好友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12 11:30  只看该作者
申万出报告了:集装箱库存见底,业绩反转在即
最近第一个写的详细点的报告。  abbr_30392d6886e640215ee8679bef7b176b.pdf (786.37 KB)  abbr_30392d6886e640215ee8679bef7b176b.pdf (786.37 KB)
下载次数: 179

2009-11-12 11:30



   
顶 10 拍 0

zhangting 加为好友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12 12:0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文章
我们建议 "买入"中集集团。我们保守推测中集集团2010-2012年的业绩分别是0.28、0.50、0.87元,PE分别为42、23、13倍,PB2.2倍,作为周期性公司,目前公司的盈利能力处于历史最差阶段,公司利润反转在即,估值并不高,而且未来盈利能力有超过我们的预期的可能,所以我们建议买入。

业绩处于低谷,反转在即。2009年是中集的业绩低谷,收入下降60%,主业亏损。我们认为,目前是公司业绩的最低谷,中集业绩即将反转,主要基于以下的判断 1)经过连续4个季度的销售停滞状态,全球集装箱行业库存已经见底,新的集装箱需求马上就要出现,行业复苏在即,我们预计新箱需求可能在2010年1季度,最迟2季度将会重新出现,保守估计2010年全球集箱需求在100万箱左右,中集集装箱业务不再亏损,可以贡献利润4.5亿元,折合EPS0.17元,(2009年集装箱业务亏损在8个亿左右,折合EPS-0.3元);2011年全球集装箱需求将超过200万箱,回到2003年时期的水平,集装箱利润贡献8亿元,折合EPS0.3元。

新业务带动公司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提升估值空间。困扰中集估值主要问题是中集在集装箱业务领域已经占有全球55%的市场份额,集装箱行业是相对成熟的行业,每年需求增速在7-8%左右,中集的集装箱业务缺乏成长空间,影响到中集的成长性,也影响到与中集的估值。但是,我们认为中集新业务的发展打开了中集的成长空间,1)车辆业务。2005年开始中集进入车辆领域,并迅速发展,到2009年中集的车辆收入达到95亿元,成为事实在在的第二主业,随着中国车辆业务的规范发展,车辆行业本身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集车辆国内市场份额只有20%左右,而中集的市场份额还有提升的空间; 2)能源化工装备业务。这是中集最具发展空间的一个行业,中集从罐式装备作为突破口,进入到能源化工领域,该领域的全球市场估计在1000亿左右,市场容量要远远大集装箱行业。2015年之前中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中集的能源化工装备将受益于中国的天然气市推广。我们预期中集集团能源化工装备2012年收入可以达到150亿元左右。利润贡献将超过10亿元,EPS0.4元 ,成为集装箱车辆之外的第三大主业。3)海油工程业务。全球正在进入到高油价时代,海油工程设备需求进入到70年代之后的一个发展的高潮,海工市场空间巨大,中集虽然目前拥有来福士的股权比例不高,目前海工业务对中集的利润贡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从中集在海工业务的投入可以看出,中集在海工业务的战略眼光远大,海工业务将成为中集的业绩有一个新增长点。在车辆业务、能源化工装备业务和海工业务的共同作用下,中集将重回成长股的行列。

中集集团目前估值低,股价风险不大。机械行业公司都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目前中集正处于行业的低谷期,收入水平和利润率水平都处于公司的最低谷,业绩已经没有继续下降的空间,且业绩反转在即,对于处于主业亏损阶段的中集集团来说,PE估值不是很实用,从PB估值来看,目前中集的PB是2.28倍,处于历史上比较低的水平,在机械行业上市公司里也属于偏低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中集集团目前估值低,股价风险不大。

未来可能存在的股价催化剂:1)集装箱新的订单出现,我们认为目前集装箱库存已经基本消化干净,下游航运业稳步复苏,集装箱订单可能随时从目前的这种极端的停滞状态下面复苏起来,集装箱订单的出现将可能成为公司股价的催化剂;2)公司最近投表的沿海LNG接收站项目可能会中标,标的金额较大,可能是股价的催化剂。3)新的收购动作还可能继续出现,近年来即便是在公司业绩最不景气的时候,中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新业务扩张,我们认为,未来中集还会有此类的动作,这些收购行动可能成为股价表现的催化剂。

风险点:中集业绩虽然已经处于最差的时候,我们根据集装箱的库存情况判断,行业可能会马上出现好转,但是,仍有可能出现订单晚于市场预期,延迟的订单可能成为股价短期表现的压力,这个是公司的最大风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11-1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个报告吧

20091112申万.rar

727.68 KB, 下载次数: 8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3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慧眼投机
2009年11月11日 12:39:49
分类:未分类

  近日股神巴菲特出投资重手用数百亿美圆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美国的最大铁路运营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Corp.轰动投资界。人们都在纷纷猜测股神意图,大多都称之为他的行动为“豪赌”。

  有观点认为巴菲特这种投资是在向美国经济未来下“重注”;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巴菲特在建立自己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为“传统行业”综合管理公司的巨头,改善收入结构的举动;还有些观点认为这是巴菲特为“后巴菲特时代”满足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原有股东们追求稳定最后一针“安抚剂”。当然还有从巴菲特是能源环保爱好者和电力等产业链投资解读的。

  以上观点似乎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巴菲特这次超级收购行为,好象认为这是一个简单长线投资行为,豪赌是未来,没有丝毫现实意义和企图。但是如果把巴菲特这次投资行为与奥巴马政府的振兴计划联系起来,那么这次投资行为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是一个“投机”行为。并且巴菲特也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即刻看到自己投资成果。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4月14 日宣布在未来数年内将投资130亿美圆加速美国高速铁路的建设(简称HSR),并且年内就投入80亿美圆,之后每年再投入10美圆。今年以来美国的各级高官先后考察中国的北京到天津高速铁路,并且作了广泛深入交流,引进和吸收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和设备可以说指日可待。

  美国铁路鼎盛时期,曾经有大约 40多万公里铁路,随着高速公路和航空业的发展,目前留下了只有当时一半多铁路还在运行。虽然铁路运营方面已经出现了少数公司垄断的局面,但是由于几十年来投入比较少,美国铁路运营效率和效益都一般。巴菲特在传统运输行业投资时是有着明显“偏见”的,他对航空业总是“嗤之以鼻”,认为这些公司的领导层总是将赢利去购买更好飞机,而不是分给投资者,并且航空公司负债率通常奇高无比。巴菲特铁路机车模型收藏爱好者,对铁路企业一直比较偏好。此次巴菲特一定看到了美国铁路提速后,对美国运输业的深刻影响。航空运输业和长途公路运输将会受到负面程度不同影响。而美国铁路随着高速化,带来超额和垄断利润。


  从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周期来看,从时间角度分析的结果并不长,3-5年投资下去,就会有明显效果。建设成本如果引入了中国技术,放在美国资本环境下,将达到非常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许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初,中国和美国在高速铁路合作方面将逐步清晰起来,中国相关受益公司也将浮现出来,中国资本市场“巴菲特”概念股也将产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就海外公司挂牌上市起草相关条例,并将于本月可交易复杂衍生品的新系统.


该草案意味着海外公司向在中国内地首次公开发行更近了一步,而此前中国深圳创业板市场已刚刚开市.


中国正积极加速改革以实现其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包括推动上海在2020年之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汇控(0005.HK: 行情)和东亚银行(0023.HK: 行情)等跨国公司均已表示,计划最快将于明年在上海上市.


消息称,上证交易所将于11月23日宣布出台一套新的交易系统,这将扩大交易容量,并可允许交易股票期权等复杂金融产品.


东方证券首席衍生品分析师高子剑表示,"若上海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那麽上证交易所需要能够交易更多复杂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金融产品."


目前,上证交易所有868家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7.6万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据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网站显示,在该平台上市的全球公司为8,500家,且截至1月31日的总市值达16.3万亿美元.


里昂证券称,欲在上证交易所上市的海外公司还有通用电气(GE.N: 行情)和巴西矿商淡水河谷(VALE5.SA: 行情).


高子剑表示,"尽管设立所谓的国际板不具备技术障碍,但其正在等待具体条例和制度出台,亦有待获得政府批准."


现在想想这个事情也和中集很有关系,不管是因为b股还是期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永定:明年可能是贸易冲突年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3日 16:33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韦承武 特约记者 雪婷 2009年11月13日上午消息,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今日在京表示,明年可能是贸易冲突年,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不要寄希望于美国经济复苏导致的外部市场的好转。

  余永定是在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国际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认为,在经济发展前景趋势不明朗的前提下,明年将是贸易冲突年。“美国上月失业率为12%,未来失业率将继续维持高位。”余永定指出,在“美国政治当中有一个公式,就是失业加上中期选举等于贸易保护主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认为明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美国经济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同时又不使美元的地位进一步恶化的办法只有保护主义,明年可能是贸易冲突年,中国的企业家不要寄希望于美国经济复苏导致的外部市场的好转。”余永定说。

  (本文为经济观察网与新浪财经共同推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4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股近乎涨停 外资涌入赌人民币升值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4日 03:08  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查看最新行情
  匡志勇

  90只“非ST”B股中,42只涨停,83只涨幅超过8%。昨日,沪深两市B股在本周的强势格局中演绎出了“疯狂星期五”行情。

  其实,两市B股的强势状态在本周前四个交易日的表现中已经比较明显。对于人民币升值的乐观预期,是B股近期暴涨的主要原因。B股是人民币资产,而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人民币资产的价格将出现上涨。

  昨天,1年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价格NDF收于6.5820,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为6.8263,意味着市场预期未来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在3.58%。

  昨天沪市B股的整体涨幅明显超过深市。沪B指收报251.19点,涨9.42%,成交金额22.29亿美元,较上一交易日的8.07亿美元放大176%。深B指收报622.81点,涨7.86%,成交金额20.07亿港元,较上一交易日的9.36亿港元放大114%。

  除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一因素外,还有投资者认为境外资金看好中国内地股市,赌人民币升值正狂买B股。此外,B股将并入国际板、监管部门放开法人股开设B股账户的限制传言也再起。

  拥有香港户籍的资深股民任维杰最近买入了几只B股,包括几十万股皖美菱B(5.520,0.00,0.00%)(200531.SZ)和晨鸣B(6.430,0.48,8.07%)(200488.SZ)。望着昨日全线飙涨的B股,他唯一担心的是重仓个股皖美菱B昨日停盘,希望它能尽快复盘,赶上这波疯涨行情。

  据任维杰透露,B股投资者中最近盛传三大传言:最受大家关注而且确定性较大的是人民币将大幅升值的说法。

  这种传言的由头是央行本月11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中,其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表态出现微妙变化,上述报告首度提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被市场理解成人民币将重启升值之路。传言之二是B股将并入国际板,有官员宣称将开办国际板,市场顺理成章地将国际板与解决B股问题联系到了一起,但理性的投资者觉得国际板的推出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传言之三是法人机构可以开设B股账号,任维杰称这种传言经常会出现,其实也是B股投资者最为期盼的。机构投资境外市场QDII产品都已经推出了多款,没理由不允许基金来买价格更低、更安全的B股。

  一位长期研究港股的私募基金经理称:“周五B股暴涨最大的传言和诱导因素是外资涌入B股,从盘面和资金流入情况看,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并不仅仅是流言,而是事实。”该基金经理透露,从10月份以来,香港金融行业就不时传出外资重新回流内地股市的消息,通过曲折途径流入A股是一种途径,而直接流入B股则是一种更快捷且无障碍的方式。从成交量上看,周二以来,几乎呈每一交易日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放大一倍的态势,周五沪B成交量更是较周四放大1.7倍以上。B股活跃的国内投资者其实就只有几十万户,那些新涌入的资金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境外的热钱。可供印证的数据是,周四晚上香港金管局公布当天有11亿美元净流入香港,今年以来,香港累计流入的现金余额为2890亿港元,折合近400亿美元。

  一位持有五六千万港元B股市值的许先生对CBN记者透露,他最近确实持有较高仓位的B股,主要品种包括深赛格(5.87,0.12,2.09%)B(200058.SZ)、晨鸣B、康佳B(200016.SZ),全是从长期投资的思路来选择品种,并非专为传言而炒作。事实上,昨日飙涨时,他甚至减仓了部分仓位。他说:“平时B股成交太清淡,想要高位出货还不容易呢。我们也想知道最近B股的活跃资金到底来自于哪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4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购试点传闻刺激B股暴涨 人民币升值预期助力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4日 03:03  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查看最新行情
  商言

  在A股市场于3200点关口徘徊之际,B股市场却迎来了久违的“井喷”。

  在12日一举越过8月初的反弹高点后,B股指数(000003)13日又放量上涨,最终以22.3亿美元(合150亿人民币)的成交天量录得9.42%的涨幅,两市共有43家B股涨停。

  多家投资机构认为,B股前期小步快涨,并创下此轮反弹新高源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逐步升温,而有关回购注销B股试点的传闻则是13日集体奔向涨停的导火索。

  早年曾于某外资银行从事B股业务的国元证券宏观研究员郑旻表示,炒家通常依靠这种传闻在A股行情阶段性尾声兴风作浪于B股,这样的行情或许只是脉冲式的。

  热钱当道

  B股的走强折射着美元和人民币地位的此消彼长。

  正在新加坡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活动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11日表示,未来15年内,人民币有可能成为替代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东方证券指出,美元指数自 2001年以来,从最高的120跌到目前的75.5用了9年的时间。9年时间美元贬值的幅度已接近40%。

  但这似乎并非尽头。上周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提交给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的一份报告中称,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而美元和欧元均处于各自理想汇率区间的强端。

  更为令人关注的则是中国央行态度的微妙变化,其于周三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度提及:将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本月15日~18日访问中国,市场各方预期人民币升值问题将再次成为各方讨论的核心。

  美元和人民币地位的此消彼长将决定热钱走向。东方证券策略研究小组近日发布的研报称。以当月外汇储备的增加额减去当月的贸易顺差以及FDI作为热钱的衡量指标,从今年3月到9月热钱累计流入超过2000亿美元,已经相当于A股流通市值的约1/10。

  然而,相对于A股来说,B股似乎对热钱更具吸引力,除了不需要进行币种兑换,B股的市盈率远较A股为低。

  海通证券本月初发布的一份研报称:据测算,B股市场2008年累计跌幅超过A股,虽然2009年以来反弹幅度较大,但目前价格只相当于其A股的一半甚至1/3。

  截至13日收盘,尽管经历了当日的暴涨,AB股价格比依然居高不下。以沪市为例,在全部43家B股公司中,该数值超过2的就达到34家,其中的冠军当属ST中纺B(900906.SH)和相对应的SST中纺(600610.SH),比值为4.93倍。

  脉冲行情?

  显然,美元弱势带来资本的跨境流动,而中国B股市场则具有估值洼地效应,两方面可以一拍即合。

  但这一说法能够解释B股的上涨,却解释不了B股缘何会在13日统统奔向涨停。曾写作《B股大赢家》一书的郑旻对记者表示,B股当日的暴涨实际上是来自A\B股将合并的传言,B股通常依靠这种传闻在A股行情阶段性尾声掀起一波脉冲行情,然后归于平静。

  记者搜索发现,这一影响甚巨的传言在一些财经网站的表述为,某外媒引述一未具名分析师称,“政府可能要求上市公司回购注销B股,以达到A、B股合并目的。”

  对此,郑旻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未自由兑换之前,B股要合并进入A股根本不可能,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放开都被管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预计什么时候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也就是说, AB股的合并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至于是否能够通过回购注销达到A、B股合并的目的,上海一位创新类券商分析师表示,B股公司没这么多现金,而如果采用发行A股,再注销B股的方式则需要解决包括定价在内的诸多难题,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对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B股投资机会,郑旻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其表示,投资者应该注意到,人民币升值的另一面意味着B股的交易成本比A股高很多:尽管B股买的也是人民币资产,但毕竟上海B股用美元计价和交易,投资者要买进B股需要以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卖掉B股需要用钱,也要把美元再兑换成人民币。这种美元和人民币的兑换必须被计算到B股的买卖成本中,这是多出来的交易成本。

  而且,这一过程还存在汇率风险。从人民币未来将会继续升值这一点来看,将人民币转为外币买卖B股的汇率风险较大。

  郑旻称,B股是个小市场,是个没有一级市场的畸形市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猛烈上涨,当前的暴涨很可能不过是脉冲行情罢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主义3
投资理财--杰夫·马修斯(Jeff Matthews)

编者按:对于这样一位神秘、有趣、异于常人的传奇人物,介绍他的书已是汗牛充栋,应该很难再有引起读者兴趣的报道和书籍了,由杰夫·马修斯所著的《巴菲特主义》却能另辟蹊径,写出令人兴趣盎然的篇章。我们摘录了马修斯对伯克希尔·哈撒韦2008年股东大会的第一手观察,在这场奥马哈嘉年华会上,投资人看到的不只是巴菲特旗下公司的产品,同时也看到了巴菲特的人格特质、思想以及他所代表的一种“主义”。



愚蠢至极的混乱场面

让大家变得如此成功、如此重要,大到如此不能倒的地步,简直是疯了。这是在耍无赖。

——查理·芒格



12点55分,沃伦和查理重新回到座位上。“好”,巴菲特开口道,“我们回到正经事上。”

在请第一位股东发言之前,巴菲特说道:“我们已经回答了三个关于克拉马斯河的问题,这个比例有点高。”巴菲特这种理性、不带情绪的遣词用字——“比例有点高”,在没有冒犯任何人的情况下,终止了相关的讨论,甚至连巴菲特希望其闭上嘴的激进分子也没得罪。会场因而响起了下午的第一阵掌声,但这绝不是掌声最后一次响起。

第一位发言的股东来自盐湖城,他问道:“投资银行是否太过错综复杂?”

“非常棒的问题”,巴菲特赞赏道。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称赞股东。巴菲特语气平淡地回答说:“或许是的。我们买下通用再保时,它有2.3万张衍生商品契约。我可以耗费所有的心力在那上面,但还是搞不懂这晦涩难解的东西。”

有东西会让巴菲特搞不懂?这可是件大事。

“我不希望事情出错的几率很渺小,我希望这个几率是零。这事儿我没办法指派给风险委员会处理。”巴菲特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我认为大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几乎都已经大到无法有效管理了。”

“它们经营的方式让你看不到风险”,巴菲特解释道,“如果银行倒闭的几率是1/50,即将退休的高级主管根本无心去烦恼这件事。”贝尔斯登前执行官吉米·凯恩(Jimmy Cayne)在该公司倒闭前两个月才刚刚退休。

“但我担忧伯克希尔的大小事务。”

芒格开口说话:“让大家变得如此成功、如此重要,如此大到不能倒的地步,简直是疯了。这是在耍无赖。”他继续描述道:“贪婪、不自量力、过度自信以及交易演算法组成的疯狂文化,对整个国家来说是适得其反的。”

“脑袋坏了才会把衍生商品交易纳入制度内,这样赚钱实在是太轻松了。”芒格更观察到和衍生商品挂钩的财富,结果证明只是虚假不真切:“它落在我所谓‘伸手拿时才知没有’(good until reached for)的资产类别中,也就是在你想拿时,已经拿不到的资产。”

他亲自示范伸手抓住东西,张开手却什么也没有的动作,然后靠着椅背坐好。现场响起一阵掌声。巴菲特接着说道:“我们刚接触所罗门时,发现他们和已经潜逃出境的马克·瑞奇(Marc Rich)做生意,我俩劝他们应该停止和这号人物交易。”他说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他和芒格暂时抛开不干涉经营的原则,亲自上前线拯救所罗门时的情况。

瑞奇在华尔街早已声名狼藉,他在1983年伊朗人质危机事件期间,因与伊朗政府进行原油买卖而遭到起诉,不过他的罪行可不仅于此,但在他前妻丹妮丝·瑞奇 (Denise Rich)屡屡拜访白宫陈情之后,获得前总统克林顿的特赦。这项特赦决定震惊了整个华尔街,《时代》(Time)杂志还将其列入“十大遗臭万年的总统特赦”排行中。

巴菲特接着说道:“他们说,‘我们跟着他能赚钱,你们懂什么?’”尽管这已是15年前的往事,他似乎还未能释怀。“最后我们还是靠‘总指令’(total directive)才终止了这件事。”

  

“如果贝尔斯登在星期天晚上就倒闭——原本应该如此,当晚6点一到……”

几乎倒闭的所罗门兄弟,让巴菲特联想到贝尔斯登的自我毁灭以及美联储的出手拯救。

美联储帮贝尔斯登高达290亿美元的债务背书,让摩根大通能在自己没有倒闭风险的情况下收购贝尔斯登。不过贝尔斯登的股东几乎遭到全歼,该公司的股价2007年年初曾达到170美元/股的高点,但摩根大通于2008年将其收购时,股价仅为10美元/股。

“我认为美联储做了对的事情”,巴菲特说,“如果贝尔斯登在星期天晚上就倒闭——原本应该如此”,他接着强调:“当晚6点一到,他们就得面临破产判决。”他停顿了一会,让听众消化一下,接着说道:“他们有价值高达14.5兆美元的衍生商品契约。”

“我们有四到五年的时间来完成通用再保高达4亿美元衍生商品契约的反向冲销解约”,巴菲特提醒大家,“我们真的伸手去取时,却已经不复存在了。”巴菲特比划着手势,呼应芒格“伸手拿时才知没有”的资产类别的说法。

“而贝尔斯登原先只有四五个小时”来完成14.5兆美元契约的反向解约。

接着巴菲特没有指名道姓地说:“另一家投资银行原本也会在那之后的一两天步贝尔斯登的后尘。”巴菲特说:“当全世界都不想借你钱时,10、20或50个基点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他的意思是,仅靠愿意多付利息,还是不能吸引到贷方。“若你仰赖融资,那你最好每天起床都祈祷:大家对你会有好评价。”

贝尔斯登早在1923年便开业运营,1929年经济大萧条期间甚至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但2008年3月的某一天,人们醒来时却发现它简直是消逝得无影无踪。事后传出在危机高潮时,曾有人与巴菲特接洽,希望他出手拯救贝尔斯登,但遭到拒绝。“我没办法在限定的期限内搞清楚那些情况”,巴菲特回答道。

  

长久以来,市场会出现离奇甚至是怪异的现象,一个大的错误很可能会湮灭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成就……投资策略里暗藏的危机,有些是没办法通过今天的金融机构常用的模式探测出来的。

  

巴菲特在贝尔斯登垮台一年后写下上述句子。

如果金融世界早已忘了潜在的危机、忘了在3月14日它多么接近世界的末日,巴菲特再次提醒大家。

芒格则简洁地以芒氏观点总结道:“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混乱场面。”





如呼吸般

那是赚取罕见巨额(利润)的良机。

——沃伦·巴菲特



回顾起来,巴菲特去年至少说错了两件事。首先,他说私募基金“不是泡沫”,短期内不会破灭。但实际上,它确实是泡沫,且几乎在去年股东大会结束的瞬间破灭。

已通报的交易中,至少有500亿美元在那不久后便宣告灰飞烟灭。去年在场听到巴菲特对私募股权狂潮表示乐观,继而放下心中大石头的投资银行家,这时正懊恼不已。他们被无法脱手的私募股权交易套牢,背负着总值高达2,000亿美元的贷款。更惨的是,就在昨天,家用品零售连锁Linen’n Things这桩堪称近年来最大的私募股权交易也因为私募基金公司无力支付巨额贷款利息而曝出丑闻。

泡沫破灭了。目前看来,私募股权已经彻底地一命呜呼了。

其次,巴菲特去年说他不认为次贷风暴会导致经济衰退。“我不认为它是一个沉甸甸的锚,会拖垮其他经济层面。”他当时这么说。

然而,次贷风暴正是这么一回事,现在甚至连巴菲特自己都说,我们其实正处于经济衰退之中,而房地产崩盘以及接踵而来的信用危机则是造成风暴的主要原因。

  

“我这辈子,不记得何时曾见过住宅房地产泡沫像现在这般,能导致这样的冲击波。”

  

“有人做了蠢事,短期内这些蠢事不会再犯,但是它会以不同的变异形态出现。想要变得有钱、想要利用杠杆作用、想要相信牙仙子的原始欲望偶尔还会大量涌现。”

  

尽管如此,巴菲特还是说对了很关键的一点。他和芒格虽然没有具体明示,但已经预见到市场混乱错置会如晴天霹雳般降临,最终导致贝尔斯登关门大吉的错综复杂衍生性金融商品正是混乱风暴的核心。

“有一天,你会看到极为混乱无章的局面。”巴菲特曾说,“至于导火线是什么?何时会发生——谁知道?又有谁会想到,奥国皇太子遭到射杀会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不管将面临什么状况,伯克希尔已做好万全的准备:“我们有良好的企业,能从优势下手,我们的枪永远是上好膛的。我们还有很好的经理人和员工,以及以股东为重的文化。”

巴菲特于2007年5月5日说了这番话。一年后,来自德国的伯克希尔股东想知道巴菲特和芒格采取了什么行动,好“利用这些市场价格错置的机会。”

  

迅速思考,毅然行动

“市场上有一些极为重大的错置现象”,巴菲特一边说,一边翻阅着桌上的纸堆,“为了娱乐各位,我准备了一些数据,来说明我们最近正在做的一些事情……这能让各位了解变化到底有多大。”

他翻阅纸堆时,几乎难掩兴奋之情,最后举了免税货币市场即所谓的标售利率证券为例。伯克希尔于2008年该市场干涸之际,进场大量买入。

“这里有一个例子,是由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os Angles County Museum of Art)所背书的”,巴菲特越说越兴奋,“1月24日价格是3.15%……1月31日是4.1%……2月14日是10%!目前则回到4.2%。”

是的,这些百分比看起来或许不显眼,但若有人于收益率达10%时下手,持有不卖,等价格回升,等收益率跌回到4.2%时,就能让投资的钱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几乎翻倍。巴菲特又翻了翻桌上的纸,举了另一种不同的证券为例:“在某一页上,我们以11.3%买进;在另一页上,其他人以6%买进。这可是在同一天、向同一位经纪商买的呢!”

他从纸堆中抬起头来,满脸笑意:“那是赚取罕见巨额利润的良机,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大约有40亿美元。”他指的是方才用来举例说明价格波动的标售利率证券。

这个人就是这样热爱赚钱。

巴菲特回顾伯克希尔如何利用债券市场晦涩不明、爆发惊恐崩盘的时机赚钱,那一刻的神情仿佛是一个在汽水制造机下发现25分钱的小孩。但芒格还是以分析的口吻富含哲理地补充道:“有趣的是,这种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当初融资买进的人被迫抛售……因此这些价格错置不过是电光石火,非常极端,如果你不能迅速思考、毅然行动,对你来说也是无益的。”

这正是伯克希尔一直以来得以利用市场价格错置良机的手法。

  

双层保护

提到巴菲特,大家联想到的是“奥马哈圣人”、世上最伟大的投资家、43年来所向无敌的业绩、睿智的建议,以及每年春天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飞到内布拉斯加,只为了洗耳恭听他恳切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言论。

一旦巴菲特不再是伯克希尔的舵手,这只是他的接班人需要扛起的两个责任之一。巴菲特的另一个角色是负责统筹经营伯克希尔旗下76家企业的执行官。

外界大多认为执行官是巴菲特较不重要的工作,因为他放手让企业自由发展。巴菲特也坦承,他的执行官接班人选基本上已经定了,只是从未公开指名道姓而已,且不会对伯克希尔带来任何改变。因此,每每提到巴菲特的接班人时,焦点都是在可能以投资家角色取代巴菲特的四位接班人选身上。

一位芝加哥股东问:“你挑选这四位可能接替你成为投资家的人选时,有哪些条件?”

“我想这些条件都已经在2006年年报中说明过”,巴菲特一边回答,一边拿起那份年报翻阅——“良好的业绩很重要,人品也极为重要。我们针对这四个人的能力作了判断。”

他找到他要的那一页,大声念出他字斟句酌写出来的一段话:



长久以来,市场会出现离奇甚至是怪异的现象。一个大的错误很可能会湮灭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成就。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本能上即可辨别且避免重大风险的人,这包括从未遭遇过的危机。

  

“我想这段话颇能预见未来”,巴菲特带着点自豪的语气说,“在投资世界中,你确实需要非常牢靠、分析能力不错且值得你信赖的人,但也需要能在问题尚未突如其来地爆发之前就能预料思忖对策的人。这种特质可不常见。缺乏展望未来的能力,可以说是非常恼人的一件事。”

芒格在座位上动了动。“你可以看到伯克希尔是如何规避风险的”,他说道,“你试图和实际展现出来的行为举止,要能让理性的人不担心你的信用。你要是能持续这样做几年,直到有人真的担心你的信用时,你反而已经察觉不到了。”

“这种双层保护,在伯克希尔正如呼吸般自然”,芒格解释道,“另一种文化则完全与之相反。‘风险长’是在你做出蠢事时,还让你觉得沾沾自喜的人。”

芒格的俏皮话引起一阵大笑。 巴菲特此时插话道:“我们想要经营伯克希尔的方法是:就算明天世界运作的方式是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的,我们还是不会受到影响。”

“我们当然也能通过提高杠杆比例来经营伯克希尔,但这么做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安心入眠”,巴菲特继续说道,“现场有许多人把全部的身家财产都托付给了伯克希尔。(如果这么做)我们会走向毁灭,就此蒙羞,还会面临许多其他的问题。”

这是深深发自内心、令人大感意外的动人告白。





显而不易见的秘密

最重要的投资标的是你自己……鲜有人能在一生中都开足马力。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成功的“秘密”其实显而不易见,他免费与所有向他请教的人分享他的投资手法,不仅是在今天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还包括在他的办公室内、在路上,对象从学生团体到电视记者。别忘了,他每年也在致伯克希尔股东的信中巨细靡遗地详细说明了他的秘诀。

叙述如何向巴菲特看齐的投资书籍比比皆是。

然而,过去40年以来,全美共同基金受托管理的近12兆美元中,能遵行巴菲特和芒格恪守的简单理性投资原则,继而缔造出非凡佳绩的比例却微不足道。

正如芒格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所言:“我们的制度应该比现在更常被仿效。”

芒格说得没错。不过,一个是坐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安静的办公室里,每年只消作出几个合理的大型投资决策,每天可以花上很多时间“阅读和思考”。一个则是身处波士顿、纽约、伦敦或是上海嘈杂的交易室内,必须随时掌握资讯并加以因应,并以专家之姿交易股票而备感压力。相比之下,前者铁定要比后者轻松得多。

不过,今天一整天下来,巴菲特还是竭尽所能地提供大家都能加以运用的蓝图。

  

查看股价之前,先评估该企业

一名旧金山的股东想知道伯克希尔获利颇丰却颇受争议的中国石油(国营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的子公司)投资案的幕后故事是否完全属实。

故事是这样的,巴菲特读了中国石油的年报,认为该公司的股价遭到严重低估,因此在没有参访该公司、甚至没有与其管理团队谈话的情况下,直接于2002年及 2003年以4.88亿美元买下了中国石油1.3%的股份。“听说你只读了年报?”现场股东难以置信地问道,“你怎么能单凭年报就断然作出投资决策?”

“那份报告简单易懂,就像雪佛龙石油(Chevron)和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的一样”,巴菲特就事论事地答道,“那是2002年、2003年的年报,我读了它,没跟任何人讨论,但我确实做了一件事”,巴菲特说道:“我评估了中国石油的其他业务。”

“要了解它的原油、提炼油品和化学产品,不是那么困难,我也这样研究过埃克森(Exxon)和其他公司。我的结论是,中国石油价值1,000亿美元,但在股市只值350亿美元。既然如此,我何必还要跟它的管理团队面谈?”

正是如此。巴菲特研究企业的本质,再看其股价,这是完全颠覆传统股票研究的方法。巴菲特的决策不掺杂任何情感,如果企业价值远高于股价,他便迅速采取行动;反之,则舍弃。

  

别钻研细节

巴菲特发现中国石油的价值是现有股价的3倍时,下一个步骤很简单——买进股票。

“没有理由再去推敲你的分析”,巴菲特说,“再进一步推敲分析结果,只是徒然浪费时间,这时你该做的就是买进股票。如果你还得算到小数点后第三位,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巴菲特重复了去年说过的一句话,只不过说法稍有出入:“如果现在有人走进门来,管他们是重350磅还是400磅,我知道他们就是胖。”

巴菲特当然又说对了,他以伯克希尔之名投资4.88亿美元时,中国石油真的遭到了严重的低估。到了2007年,伯克希尔将整个持仓脱手时,共有40亿美元入袋。

  

别烦恼你会错过什么

“你必须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一位来自德国慕尼黑(Munich)的股东这么说,接着问巴菲特如何决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有人打电话来竭力推销某投资时,“其实会出现做与不做的信号”,巴菲特说道,“查理和我打断说客的电话,直接说‘不’时,常被人认为很没礼貌,但我们只是想要节省彼此的时间,不会烦恼错过了什么。”

“我们想确定,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考虑过后仍旧无法作出决定的事情上。我们能在五分钟之内轻松地作出决定,这并没有那么困难。”

  

坚持只碰你懂的

“我们懂的东西五花八门,如果能扩展知识领域当然很好”,巴菲特说道,“但重点是,如果我们接到电话,或者我在读论文、年报或10-K表格时,看到明显的价差,我们会立即采取行动。”

“针对你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我们能很快作出决定”,芒格补充道,“原因在于有那么一大串其他事物是我们完全不考虑的,例如我常说的‘我们不碰新兴企业。’”



“我们倾向、偏好能带来大把现金的行业”

一位纽约的股东问道:“如果你不能跟管理团队交谈,不能读年报,只准看财务报表,你会专注于哪些指标?”

“我想有一个指标定能吸引许多人的注意力。”芒格答道,“我们倾向、偏好能带来大把现金的行业。”

“其他行业,比如建筑设备业”,芒格提到他做那行的朋友抱怨说,“我一整年辛苦地工作,但利润在哪儿呢?闲置在庭院里。”

  

“分散风险是针对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投资人”

“巴菲特先生,我很高兴来到此地”,一位纽约的股东说,“我从书中得知您年轻时很自信,会把身家净值的1/4或以上单笔投资于某计划上。能不能请您谈谈那段日子?”

巴菲特其实是在1951年1月的某个超级星期六拜访盖可车险位于华盛顿特区空无一人的总部,见过唯一留守的戴维森之后,把他全部身家的2/3拿去买了盖可车险的股票。巴菲特曾说盖可车险是“我的企业初恋”,57年过去了,他的信念依旧坚定。

“查理和我一直很有信心。如果我们管理的只是自己的钱财,我们应该会有很多次直接把75%的身家净值投入单一计划中。”巴菲特这么说。

但芒格可不认同:“沃伦,我曾有过把超过100%的身家净值投入单一计划的经验。”

“那是因为你那时有个亲切和善的银行家。”巴菲特开玩笑说,但紧接着颇为严肃地说道,“某些特定的交易如果投资太少,反而不对,你一生中总会经历一些不凡的事情。”

“你大可在汤姆·墨菲还在掌管大都会通讯公司的1974年,以其净值的1/3把它买下,然后坐拥该行业最优秀的经理人。”巴菲特举例说明,“你也可以在我们买下可口可乐时,跟着投入全部的身家财产,从此再不用担心受怕。”

“现场有很多人40年来把身家净值百分之百地投入伯克希尔”,巴菲特补充说明,同时对那些早期投资伯克希尔的股东致意:“虽然当时伯克希尔并非稳赚不赔的生意。”

芒格忍不住插话:“我不明白美国学生进这些优异的商学院和法学院到底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声称:‘投资的终极秘诀无他,就是分散风险而已’……他们完全搞混了。分散风险是针对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投资人的。”

巴菲特则总结道:“我们则是试着把东西囤积在一起。”



“你最好的资产是你自己”

一位奥兰多(Orlando)社区学院的教师想知道她应该如何教导学生进行投资。巴菲特的回答或许是他的最佳建议。

“最重要的投资标的是你自己”,巴菲特回答道,“鲜有人能在一生中都开足马力,试想你只有16岁,我可以送你一辆汽车,随你挑,但前提是:这是你唯一的一辆车,它必须供你使用一辈子。”

“你会如何对待这辆车?”巴菲特反问道,“你会先翻开使用手册读五遍,更换机油的频率比现在高一倍……我对学生们说,他们现在应该像保养汽车那样对待自己的身体,这个回报是超出预期的。”

“你最好的资产是你自己”,巴菲特再次强调,“你能成为你渴望成为的那个人。我常问学生,如果你能投资班上的一位同学,你会选谁?不是最帅最美、最聪明的那个,而是效能最高的那个人。”

“他们现有的习惯会跟随他们一辈子。”

巴菲特最著名的两个习惯——节俭和理智无疑跟随了他一辈子,这两个习惯也敦促他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

(全文约14,400字,请参见《Value》杂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5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奇瑞a3-10款全线esp,起价6.93w
a3-10.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集装箱库存见底 中集集团业绩反转初现端倪
2009-11-14 12:50   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一叶落而知秋。中集集团11月以来,股价涨幅高达22.91%.相近的盐田港近两天出现加速上升的迹象,出口复苏渐露端倪。“目前,出口开始出现实质性的改变,明年出口有可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先明介绍,但境外经济回暖到国内出口复苏,最后传导到上市公司业绩是一个温和上涨的过程,不好量化。

  而位于深圳的全球集装箱生产龙头企业中集集团,三季报主营业务出现复苏迹象,订单数量增加,从最低谷的每月几百箱增加到最近每月的二三千箱,业绩反转在即。李先明认为,“价值投资或者趋势投资目前可关注该类企业。

  出口转暖,航运板块复活

  中集集团11月开始,逐渐走出一个小升浪,至今其涨幅高达22.91%.市场近两天似有领悟,盐田港近两天也被拉高5%.

  大智SUPER VIEW统计显示:中集集团本周涨幅13.34%,主力资金净流入2.04亿元占流通盘比例1.40%,成交量18189.50万股,换手率14.77%,DDX连续5日飘红。昨日涨幅5.59%,主力资金净流入0.5亿元,占流通盘比例0.32%,成交量5504.70万股,换手率4.47%.

  中集集团持续上涨的背后,是出口的温和复苏。早在4月初,出口尚未出现回暖迹象时,机构就开始提示关注出口复苏的投资机会,摩根大通亚洲区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师龚方雄提醒投资者关注境外经济复苏给航运板块带来的机会。随后,中国船舶、中海海盛、中海集运等产生过一波急升浪。

  “最初应该是概念预期炒作的成分多一些。后来有个急速的回调,从高点调整到发力的位置。”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先明说。“现在,出口比那个时候好很多,已经看到了实质性改善。一些个股开始在业绩支撑下蠢蠢欲动了。”

  他分析认为:从大方向看,出口回暖是大概率事件,整体方向向好。明年出口有可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但是出口形势不好量化。”拉动内需和投资都是国内政府可自主决定,而出口则涉及到海外经济的复苏情况。尽管国内制定一些出国退税的优惠政策,但是也会引起一些国际贸易争端。所以,境外经济复苏,境内出口转暖,上市公司业绩提升有个渐进的过程。不好确认这个过程的实质性起点在什么时候。

  集装箱需求“春天”有望来临

  出口复苏可能会在资本市场引发的连续反应引起诸多券商分析师的关注,渤海证券分析认为,要“继续关注出口复苏受益的航运等”。而连锁反应已经出现端倪。东海证券分析认为,BD I强劲上涨,出口集装箱形势良好,油轮运价冲高回落。

  在此次出口渐渐出现实质性改善端倪时,在中海集运等依然休整蓄势时,中集集团提前发力。其半年报显示: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4.42亿,比上年同期下降68.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亿,同比下降19 .49%.每股收益0.31元。平安证券机械行业研究员叶国际当时对此判断认为:半年业绩由投资收益推动,集装箱需求“春天”有望来临。

  而其三季报显示;公司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38.85亿元,同比下滑67.7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5亿元,同比下降54%,实现每股收益0.29元。尽管业绩出现下滑,但是业内却从冰冻出看出了复苏的迹象。

  安信证券分析认为:第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44.43亿元,环比下降了14%,主要原因是干货集装箱仍然没有明显好转,但订单数量开始有所增加,从最低谷的每月几百箱增加到最近每月的二三千箱。“我们估计四季度集装箱的销售仍然可望延续缓慢回升的态势。”“综合起来分析,我们维持先前的判断,09年公司业务处于相对底部,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公司主营业务的恢复趋势将愈加明显。”

  “海外经济目前就复苏的可能性不大,时间点还没有到。中集集团应该说还是有戏。它是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基地,居于龙头地位,业绩一直不错。目前主要是依赖于境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有资金会考虑在目前点位提前介入。”长江证券深圳分公司理财顾问中心总经理吴策昨日分析说。

  对此,长城证券策略分析师吴土金认为,出口复苏是个渐进的过程,其间航运板块要对抗产能过剩问题,主要逐渐跟踪观察。

  申万观点

  集装箱订单将成股价催化剂

  未来可能存在的股价催化剂:

  1)集装箱新的订单出现,目前集装箱库存已经基本消化干净,下游航运业稳步复苏,集装箱订单可能随时从目前的这种极端的停滞状态下面复苏起来,集装箱订单的出现将可能成为公司股价的催化剂;

  2)公司最近投标的沿海LNG接收站项目可能会中标,标的金额较大,是股价的催化剂。

  3)新的收购动作还可能继续出现,近年来即便是在公司业绩最不景气的时候,中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新业务扩张,我们认为,未来中集还会有此类的动作,这些收购行动可能成为股价表现的催化剂。

  申万认为,接下来的中集业绩从谷底反弹,在四大主业共同推动下,中集的业绩向上空间很大。

  1)集装箱业务将全面复苏,带动公司整体业绩好转;

  2)经过整合,09年开始车辆业务释放利润,未来成为相对稳定的现金牛业务;

  3)能源化工装备业务将受益于天然气在中国的普及,面临巨大机会;

  4)海洋工程设备将成为可能带来惊喜的行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5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子公司对烟台莱佛士造船有限公司进行无条件自愿性现金要约收购的公告
2009年11月15日 19:31中国证券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证券代码:000039 证券简称:中集集团[12.66 5.59%] 公告编号:[CIMC]2009-027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子公司对烟台莱佛士造船有限公司进行无条件自愿性现金要约收购的公告

一、交易概述

(一)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香港)有限公司之全资子公司--Bright Day Limited(以下称"要约人"),将于2009年11月15日与中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称"中集香港")、Sharp Vision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SV")、 Leung Kee Holdings Limited (以下称"LK") 及Bright Touch Investment Limited (以下称"BT")签署股东协议(以下称"股东协议"):中集香港、SV、LK 、BT及要约人各方承诺:在涉及董事会事项、董事会及股东保留事项、优先认购权、跟随权等方面保持一致关系。

上述股东协议签署后,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要约人连同关联方所持有、控制或同意进行收购的Yantai Raffles Shipyard Limited(烟台莱佛士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称"烟台莱佛士")股份累计达到烟台莱佛士发行在外股份的55.21%。这里的关联方包括(1)中集集团、 中集香港、 SV (中集香港及SV以下称"CIMC entities"),中集香港、 SV合计持有烟台莱佛士发行在外股份的18.30%;(2)BT entities(指章立人或以其名义、BT、LK 及Yantai Shipyard Pte Ltd.各方);(3)Annie Yap, Julian Chang, Lotus Jong, Malcolm Chang, Tracy Chang, Wynnie Chang and Lawrence Chang,均为章立人家庭成员或亲属;(4)高盛(新加坡)私人公司。

在符合新加坡《收购与合并守则》第15条有关规定的条件下,要约人于要约日(2009年11月16日,以下同)向除了要约人连同关联方以外的烟台莱佛士的全体股东发出无条件自愿性现金要约收购。

上述要约将在满足由高盛(新加坡)私人公司代表要约人发出要约文件有关条款的条件下发出。

要约人发出的要约收购股份的对价为现金1.41美元/股。

要约人最多可以收购的烟台莱佛士股份应占其发行在外股份的44.79%。

(二)按照上述股东协议条款,若上述要约期满后,CIMC entities及中集集团累计持有的烟台莱佛士的权益未超过其发行在外股份的50.00%,LK 与BT应立即促成BT entities将其所持有烟台莱佛士股份中最多可达到8.50%的部分出售予中集香港,以确保中集香港和要约人所持有烟台莱佛士发行在外股份可以到达控股地位。这部分股份的转让价格为1.41美元/股。

(三)按照上述股东协议条款,要约人发出要约期满后, CIMC entities及BT entities将立即把各自持有的烟台莱佛士股份转让予要约人,以换取要约人按1:1的比例向CIMC entities 及BT entities发行的Bright Day Limited新股。

(四)上述交易已经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2009年第十二次会议决议批准。

(五)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六)本次交易不需要提交本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二、交易各方当事人情况介绍

(一)中集集团、中集(香港)有限公司、Sharp Vision Holdings Limited

1、中集集团

注册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港湾大道2号8楼

注册资本:2,662,396,051元

董事会成员:傅育宁(董事长)、李建红(副董事长)、麦伯良、王宏、徐敏杰 、 秦荣生(独立董事)、靳庆军(独立董事)、徐景安(独立董事)。

中集集团创立于1980年,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码:000039,200039)主要股东为中远太平洋[16.74 0.30%]有限公司和招商局国际[26.55 -1.30%]有限公司。其他股份由会公众股东持有。中集集团致力于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主要经营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罐式装备、机场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截止2008年底,中集集团总资产345.58亿元、净资产134.29亿元。中集集团在国内和海外拥有10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47,000人。

2、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香港)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香港")

目前本公司持有中集香港100%股权。

注册地址:香港中环德辅道中199号维德广场3101-3102室

注册资本:HKD 2,000,000

董事: 麦伯良、赵庆生、金建隆

公司经营范围:投资

3、Bright Day Limited("要约人")

中集(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注册地址:香港中环德辅道中199号维德广场3101-3102室

注册资本:HKD 1000.00

董事:金建隆、于玉群、王宇

4、Sharp Vision Holdings Limited

中集(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注册地址:香港中环德辅道中199号维德广场3101-3102室

注册资本:HKD 1.00

董事:金建隆、于玉群、王宇

(二) Leung Kee Holdings Limited ("LK")及Bright Touch Investments Limited("BT")

LK 、BT 均为注册于British Virgin Islands的公司。目前LK的唯一董事为章立人先生, BT 唯一董事为Lotus Jong。

LK 及BT 的主要业务是投资控股。章立人先生通过LK 和BT 持有YRSL的股份。

(三)相关方

高盛(新加坡)私人公司,本次要约收购之要约人(Bright Day Limited)的财务顾问。

三、交易标的基本情况

(一)Yantai Raffles Shipyard Limited(烟台莱佛士造船有限公司,"烟台莱佛士")

注册地址:No.1 Claymore Drive, #08-04, Orchard Towers, Singapore, 229594

注册登记号:199401560D

注册资本: 594,416,914新加坡元

董事会成员:麦伯良(董事长)、章立人(Brian Chang,副董事长、CEO)、章介人(Julian Chang,执行董事)、章一鸣(Malcolm Chang,执行董事)、刘志敏(Liu Chee Ming,非执行董事)、弗朗西斯. 詹姆斯. 瑞迪(Francis James Reidy,独立董事)、洪光华(Ang Kong Hua,独立董事)、岑信廉(Sum Soon Lim,独立董事)。

烟台莱佛士1994年成立于新加坡,生产建造基地位于中国山东烟台。烟台莱佛士股票(交易代码:YRSL NO)在2006年5月于挪威场外交易市场(NOTC)流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273,565,000股。

烟台莱佛士是中国最大的钻井平台生产基地,在建造各种海洋和离岸项目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识知和建造经验。公司主要的业务是为离岸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建造各种船舶, 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PSO)、浮式储油船(FSO)、起重船、铺管船和其它船等。烟台莱佛士有4000多名员工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

(二)烟台莱佛士主要股东情况: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BT Entities合计持有烟台莱佛士发行在外股份的36.91%。

SV持有烟台莱佛士27,356,500股,占烟台莱佛士发行在外股份的10%;中集(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烟台莱佛士22,619,350股,占烟台莱佛士发行在外股份的8.3%。DnB NOR Bank ASA持有烟台莱佛士37.0%股份(代投资者持有),Platinum Nominee Limited持有烟台莱佛士7.4%股份(代投资者持有),除此之外,没有持股超过5%以上的股东。

(三)烟台莱佛士 2007-2009年的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 新加坡元千元

项目 2007年12月31日(经审计) 2008年12月31日(经审计) 2009年6月30日(未经审计)

总资产 1,502,841 1,721,835 1,770,605

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76,502 105,839 61,007

总负债 937,739 1,143,390 1,167,328

净资产 565,102 578,445 603,277

2007年(经审计) 2008年(经审计) 2009年1-6月(未经审计)

营业额 323,448 891,014 443,625

营业利润 45,423 40,190 39,004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35,907 26,932 23,612

烟台莱佛士2007-2008年财务报告已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新加坡) [Ernst & Young, Singapor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审计。

四、交易协议的主要内容

(一)要约人准备于要约日向除了要约人连同关联方以外的烟台莱佛士的全体股东发出无条件自愿性现金要约收购。

要约人发出的要约收购股份的价格确定为1.41美元/股。

在相同的条件下,要约收购的对象将扩大至在要约期满之前的、所有无附加条件已发行或将发行的新股份,包括此前烟台莱佛士管理层认股权计划中,有效行使认购权所发行的新股份。

截至公告日,由于上述烟台莱佛士管理层认股权计划执行而发行在外的认股权不能自由转让,要约人不会向与此次要约有关联的发行在外的认股权发出要约建议。

(二)交易定价依据。

本次要约收购价格的确定主要以烟台莱佛士于挪威场外交易市场(NOTC)的历史交易价格为基础,并参考公开市场上可比公司的PE水平,以及类似交易先例,考虑给予收购股价一定幅度的溢价比率。

以下是要约收购价格的确定所依据的基准数据:

股价基准日 股价

(挪威克朗/股) 要约收购价1.41美元/股对股价基准日股价的溢价率(按照2009年11月5日美元兑换挪威克朗汇率折算,即1美元=5.71挪威克朗)

本公告公告日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009-11-06,烟台莱佛士股份于挪威场外交易市场(NOTC)的收盘价 6.90 15.9%

本公告公告日前1个月[2009-10-07至2009-11-06],烟台莱佛士股份于挪威场外交易市场(NOTC)的加权平均收盘价 7.05 13.4%

本公告公告日前3个月[2009-08-11至2009-11-06],烟台莱佛士股份于挪威场外交易市场(NOTC)的加权平均收盘价 5.50 45.5%

本公告公告日前6个月[2009-05-25至2009-11-06],烟台莱佛士股份于挪威场外交易市场(NOTC)的加权平均收盘价 4.73 69.0%

(三)收购支出款项的资金来源。

本公司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

(四)交易标的交付状态、交付和过户时间

包括有关要约条款和条件内容的、接受要约及转让股份表格的正式要约收购文件,由要约人在不早于本公告发布之日的14天之前、不迟于21天之后的期限内向股东发出。

五、收购资产的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一)通过完成上述要约收购,本公司将增持烟台莱佛士及其附属公司的股份。如果本公司及附属公司能够对烟台莱佛士进行控股,将有助于本公司实现以下目标:

1.更好地使烟台莱佛士的战略发展目标与本公司保持一致。

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在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产业是涉及国家能源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因此,本集团自2008年开始进入海洋工程业务领域。对烟台莱佛士股权的进一步收购,有利于本公司与行业领先公司深入合作,迅速获得有关行业的专业经验与能力,有助于本公司把握相关装备行业发展和业务成长的机会。

2.为本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的成长奠定基础

本公司认为,此次要约收购的完成,将提高本集团在海洋工程业务方面投资及资产的比重,增强在海洋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本公司以烟台莱佛士为海洋工程业务的运作平台,这将为未来本集团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基础和坚实的道路。

3.利用烟台莱佛士现有资源,保持管理及研发团队稳定

本公司重视烟台莱佛士管理团队、技术人员在经营管理、研发方面的经验及专业知识,将保持并扩大管理人员及研发团队规模,继续完善经营管理,推动业务发展。

4.随着全球尤其是中国海洋工程市场的发展,相关装备的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本次交易的完成,将有利于本公司未来盈利的长期增长。

(二)上述要约收购的实施,将为烟台莱佛士其他股东提供实现投资价值的机会。

(三)如股东协议所述,收购方股东意图于本收购成功完成后的为期三年的初始目标期内,按每位股东可接受的条款实施"变现事件"。

在本公告中,"变现事件"的含义是:

1. 收购方的股东实施的一宗涉及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处置收购方全部股份的交易;

2. 出售或处置收购方持有的烟台莱佛士的股份或其全部或几乎全部资产;或者

3. 收购方的股份或本交易涉及的股份在收购方股东可接受的一家知名的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

六、备查文件

1.董事会决议。

2.股东协议。

3.烟台莱佛士财务报告。

4.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要求的其它文件。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1-15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1 13:39 , Processed in 0.05323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