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岩专栏》世界制造版图重构端倪初现,美墨借“油价”东风
谁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多年以来国际社会猜想不断,但“中国制造”始终未曾面临版图重构的威胁。然而,伴随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和油价飞涨,横跨太平洋的高昂运费开始大口吞噬中国乃至亚洲已被削弱的成本比价优势,全球制造业出现重新布局的迹象。而一阵阵吹得亚洲制造立地不稳的“北风”,某种意义上,却成为美国和墨西哥制造业重现比较优势的“东风”。
中国人讲风水轮流转,用在中美制造业的关系上,有些不可思议,却一语成真。
无论有意还是无心,借助2002年以来对全球主要货币持续贬值30%的弱势美元,新近创下140美元每桶历史新高的油价,美国制造业不但成功重返西欧视野,也令外迁订单开始出现回流迹象。与此同时,毗邻美国的墨西哥也近水楼台,开始扭转其与中国竞争中本处于劣势的地位。
Drancy Zheng是在加州从事了15年中美加工贸易的华人,去年开始,因为原材料价格和人工上涨等因素,他的成本急升,订单急降,6月的订单只剩下去年的零头。
“我正常的月营业额是在1,600万美元,今年6月订单已经降低到了600万美元。过去这一年在国内加工的综合成本提高了50%,原材料、工人工资、运费等等,但订货商不管你,价格高了他找别家…我现在是维持着看看油价和美元的走势,不止我,很多人都在考虑要不要从中国转到墨西哥。”
中国和墨西哥是在美国进口来源国中排名前五中仅有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虽借地利之便,墨西哥以往并没能“先得月”,甚至在2002年被中国超过,失去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的位置。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根据美国劳工部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墨西哥的劳动力成本约为美国的1/7,而中国则少于1/10,而这一成本优势正被美元贬值和油价上升两只手臂悄然扭转,很多美国制造业订单甚至出现向美国本土的回流。
加州是美国经济重镇,GDP单列排名全球前八,劳动力成本在全美也名列前茅。因推出全球最快的电动跑车而名震车坛的Tesla公司6月宣布,将电池生产厂从泰国移到公司总部-位于矽谷的San Carlos附近,让闻讯者大吃一惊。
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矽谷地区的平均工资为全美1.57倍,达6万美元以上。Tesla回迁可推断的合理性包括:它生产的不是普通电动跑车,而是高端电动车,单车售价10.9万美元,产量亦有限,矽谷富集着注重环保的科技新贵,也是它的主要客户群。回迁无疑将靠近客户,但是从泰国到矽谷,这让人有些眼球暴胀的跨跃,主要意在跨过的,是太平洋这个吞噬“运费”的血盆大口。
商业周刊上期推出封面文章“美国能否赢回制造业”,其中引用了CIBC World Market的数据,从上海到圣地亚哥一个40英尺的货柜运输价格,伴随不断飙升的油价,自2000年以来,已增长150%达5,500美元。如果油价终达200美元一桶,则运价可能上升至10,000美元。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到美国的钢铁出口下降了20%,而根据CIBC的数据,虽然美国面对次贷导致的新屋建设减缓等不利因素,但去年钢铁产量却增加了10%,其原因就是美国的订单回流。
几乎整整一代美国人的时间里,制造业都在和这个超级大国渐行渐远,截止2007年的10年内,美国劳工部统计称,美国损失了360万个制造业职位,制造业外迁广及拉丁美洲和亚洲,但主要在中国:美国南部的家具搬到了广东东莞,而其他的照明、机械、电子等等不胜枚举的产业链则出现在了中国珠江三角和长江三角地区。
客观地讲,美国不可能把已转移出去的制造业全部重揣入囊,但也不难预计,如果油价持续走高,中国乃至亚洲制造业的优势将面临被进一步吞噬的命运,而世界制造业版图的重构,则将顺势慢慢启动。
Richard是一位在加州圣地亚哥,巡视美国、巴西、中国等多国制造业的咨询师。他说,“我已经感觉到了一种战略转移的趋势,很多曾经属意到中国生产的客户现在都改变了主意,他们说按照目前的这个成本可不能轻举妄动,高油价将非常显着的影响全球制造业客户的地缘选择。”
油价和美元,正扮演操控世界制造业布局方向盘的两只大手,如果目前这两只大手的方向不出现根本逆转,虽然短期而言,没有任何一个接棒者有实力替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但“中国制造”的份额很可能以此为肇始出现重要调整,而美国和墨西哥制造业则将凭借比价和地缘优势凸显分羹优势。(完)yanina.zhao@gmail.com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任路透社北京记者站中文组组长,现旅居美国旧金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