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电长期来说,应该也算是红利型企业,因为现金的增多,也在考验管理层的资产管理配制水平。巴菲特很重视的一点,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有高效的资产配制的能力。把现金投资于产生更大收益的股权还是分红?但还不完全了解,长电这种企业,是否需要长久的再投入设备工程的投资或是修理什么的。。。。如扩大电力供需,是否需要再建一个花很多钱的工程,那意义就不大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乏核心技术、汇率风险、成本提升以及周期性因素,对于盛世中的中国造船业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四大风险

  船舶运输业在2007年悄然攀上巅峰,反映船运业景气程度的波罗的海航运运价指数(BDI)节节高升,从年初的4500点,一跃突破万点大关。临近年末,在新船交付及压港现象的共同作用下,BDI高位震荡,虽然跌破万点大关,但仍在万点大关附近波动。随着行业日渐繁荣,海岬型船、巴拿马型船及灵便型船三大市场异常火爆,船东坐等货主上门排队,运价一涨再涨。
  船舶运力的不足带动了造船业的蓬勃发展,上半年,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68点上升至6月底的173点,上升幅度为3%,其中,散货船新船价格甚至出现两位数的上升幅度。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内地造船业上半年承接的订单达到4990万吨(指载重吨,下文同),而韩国为4280万吨。这一关键数据的超越,令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
  截至2006年,中国造船产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2007年上半年,中国手持订单量超过日本,稳居第二。而新接订单量则首次超越了目前第一造船大国韩国,这预示着在近几年内,中国的造船产量可能超越韩国,成为新的世界造船中心。
  权威数据显示,2007年1月-8月,中国船舶行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幅度分别为57.8%和124.8%。而中国两大国有造船集团公司和数百家造船企业的订单,已排至2011年左右。目前处于行业景气中的中国造船企业正在迅速融资扩产,但技术落后、汇率损失、上游成本增加以及行业周期等因素亦成为必须面对的考验。

「铁矿石的蝴蝶效应」
  航运业景气的突然勃发,是船舶业需求提升的引擎。而铁矿石成为这一链条的关键环节。
  在海运货物品种中,2007年最出风头的货物莫过于铁矿石。在全球海运中,铁矿石已经取代谷物和饲料,成为干散货市场价格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据海关统计,2007年1月-11月,中国进口铁矿砂3.49亿吨、价值2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17.3%和55.7%。而在11月末,西澳至北仑港铁矿石运价约为38美元/吨,而在今年3月末,这一数字仅为9美元/吨。
  在2007年3月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铁矿石贸易十分频繁,但自3月1日起,印度宣布对出口的所有品位的粉矿、块矿和精矿征收约合7美元/吨的出口关税,更将港口拥堵附加费从21%提高至35%,加之印度铁路部门对铁矿石货物加收中转费,这意味着中国不得不将货源转移至遥远的巴西和澳大利亚。
  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为中国铁矿砂前三大进口来源地。
  2007年1月-8月,中国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分别进口铁矿砂9501万吨、6258万吨和5619万吨,分别增长14.4%、28.1%和5.2%,自上述三国进口量合计占同期铁矿砂进口总量的85.2%,但在印度铁矿提价后,自另外两国进口量的被动增长十分明显。由于中国地缘特征,短时期内很难解决铁矿石来源问题,远距离海运的情况仍将延续。
  与铁矿石产生的效应不同,中国煤炭从今年开始呈现净进口的趋势,这对于中国的亚洲邻国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它们将不得不转由澳大利亚去进口煤矿。另外,由于欧洲煤炭主要供应国波兰逐年减少煤炭出口,俄罗斯也开始减少煤炭出口,这使得诸多欧洲国家也不得不将视线投转向澳大利亚或南非。煤炭供应地的变化,使得澳大利亚有限的港口疏运能力再受考验,同时也使各国远距离海运的需求进一步上升。
  伴随着BDI的一路攀升,干散货运输价格不断刷新记录,干散货的行情主导着这轮航运牛市的兴衰。四大船型指数屡创新高,而海运费一涨再涨,船东看多干散货的倾向异常明显,受此影响,船舶公司纷纷改变运营策略,转战干散货市场,TOP石油运输公司(Top Tankers Inc.)更名为TOP船舶公司之后,加快整合步伐,通过收购日本日新航运公司 (Nisshin Shipping)的巴拿马型干散货船而将其干散船队规模扩大一倍。 同时,印度的钢铁大鳄塔塔集团也宣布进军航运业准备购船运煤。从市场的表现看,干散货航运的牛市行情无疑会对船舶制造业产生倾向性的影响。

「第三次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在原料供应上越来越多地影响市场,在船舶成品上,中国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07年11月5日发布的数字,船舶业三大关键指标,中国均昂首向上。
  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1203万吨,同比增长44%;新承接船舶订单64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0%;手持船舶订单129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1%。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中国前三季度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1%、38.7%和29.5%。
  十几年来,中国在全球船舶制造市场迅速崛起,主要是靠低廉的人工成本。
  数据显示,目前的造船大国韩国和日本,每艘船的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30%,而在中国,人工成本不足10%。
  造船业的三大特点是劳动力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中国低廉而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推动着这个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三次大转移。
  上世纪50年代之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是全球造船业中心。随后,日本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打破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1956年,日本商船下水量首次超过英国,造船中心随之从欧洲转移至日本。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韩国造船业逐步发展。1999年,韩国承接新单超过日本。这一崛起同样源于劳动力成本因素。截至目前,韩国也遇到了和日本同样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亦非中国造船业崛起的惟一因素。由于经济近年持续增长,全球贸易空前繁荣,海运、河运市场也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而中国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铁矿石、石油和粮食海运等亦产生了强劲需求。
  今年上半年,国际新船市场价格创出历史新高,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68上升至6月底的173,上升幅度为3%,其中,散货船新船价格更是出现了两位数的上升幅度。
  天相投资船舶行业分析师徐涛认为,世界造船业的行业景气至少将持续至2010年以后。2015年前后,全球造船产能将出现过剩,但这一过剩或令中国加速成为世界造船中心。
  徐涛举例说,在行业景气高峰的2006年,日本船企却只有一家赢利,且利润水平逊于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由于劳动力成本问题,一旦全球造船产能过剩,日韩两国将不得不把众多低附加值造船订单拱手相让中国,转产高附加值船以保持利润水平,这客观上会成就中国。日韩当年亦是如此得到本可落入西欧船企手中的订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分天下」
  目前,中国造船业由两家大型央企和400余家地方船厂三分天下。
  两家央企分别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国际名称CSSC,下称中船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国际名称CSIC,下称中船重工),二者系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前身为第六机械工业部)“分家”而来。地方船厂则由地方国资及少量民营资本参与。
  中船集团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
  中船集团占有国内造船业30%以上的市场份额。除号称“中华第一厂”的江南造船集团外,其主要造船力量集中于旗下两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50)和广船国际(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85)。著名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厂于半年前注入中国船舶,受益于行业高景气,中国船舶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一度升至每股300余元。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船股份(曾称江南重工,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72),主营钢结构和船舶修配业务。
  中船重工的市场占有率也在30%以上。这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其余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48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15个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
  目前,中船重工旗下虽拥有风帆股份,并借壳桐君阁,但未有造船主业上市企业,不过,大连重工、渤海重工等实力强劲。
  第三支力量也占有30%左右市场份额,是为数众多的地方船企。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这些企业的数量为400余家。其代表包括江苏南京的金陵船厂等。
  由于造船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巨大,占用土地资源巨大,且为寸土寸金的海岸、河岸或江岸线,它们过去主要由各地方国资设立。上世纪90年代以后,也有部分地方开始新设造船厂,地方国资扮演了重要角色,民营资本也随之进入。
  中国的造船企业主要集中于环渤海湾、长三角的长江口和珠三角的珠江口,少量分布于长江等内河沿岸和东南沿海地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
  在国内造船业三股力量的微妙博弈中,两大央企正积极扩张,而地方船厂也在迅速崛起。
  资本市场普遍关注的中国船舶目前雄心勃勃。其提出“五三一”计划,即2005年进入世界造船集团前五名,2010年成为前三名,2015年成为第一名。
  在上海长兴岛和广东龙穴,中国船舶在建的两大造船基地已初具规模,集团宣称,2015年的目标是将造船能力由目前的400多万吨提升至1400万吨。
  资本市场曾有消息称,中国船舶欲在H股上市,但未获正面回应。中国船舶承诺将在适当时机,将上述两大造船基地注入上市公司。
  虽然在资本市场上显得落后,中船重工的实力并不逊色,其主要造船力量布局于环渤海一带,目前正在大连、青岛等地兴建大规模造船基地。
  中船重工曾宣布,有可能将旗下十几家修配企业打包A股上市,融资60亿-70亿元人民币。但外界认为,中船重工的造船业务也并非没有A股上市的可能。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造船企业的规模对估值影响很大。
  在两大央企跑马圈地的同时,各地方船企亦纷纷扩建产能,如金陵船厂在扬州等地正在建设第二造船基地。
  位于长江口的江苏南通市,近年新设、扩产的造船企业比比皆是。其下辖的通州市拥有16.27公里海岸线,15公里长江岸线,目前,拥有船舶及钢结构产业年产能逾80万吨。当地政府希望到2010年把通州打造成年产200万吨的船舶制造基地。
  这支力量的另一个新变化是民营资本大量进入。如投资额近50亿元的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其投资方为上海阳光投资集团,掌舵者张志熔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排第269位,拥有个人财富30亿元。张靠地产起家,目前则转投造船业。
  外资也在伺机进入这个行业,多家媒体近日报道,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最近就引进6亿美元外资。投资方为对冲基金D.E.Shaw和国际投行高盛。中远集团与日本川崎重工合资的大型造船厂早已在南通开张。

「四大隐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繁华背后,中国造船业的隐忧亦逐渐呈现。
  首先是造船技术。在造船业向东亚转移之后,欧洲造船厂仍保有最尖端的造船技术,目前仍然承接大型游轮等附加值最高的船舶制造业务,日本和韩国的造船技术略逊于欧洲,但也拥有众多造船专利技术。
  虽然中国船企已成功造出多艘30万吨级VLCC(超大型油轮)、LPG(液化石油汽船)等高技术船舶,但目前仍主要从事低、中附加值船舶制造,被业界形象称为“吃草阶段”,还未到“吃肉阶段”。尤其是核心的船舶发动机,中国存在着软肋,仍主要依靠引进、消化瑞士苏尔寿公司的技术。
  近年,欧、日、韩用高技术推高造船业制造标准,令中国企业为达标付出更大成本代价,比如船体涂层标准等。
  而乐观的专家认为,技术问题具有共性,当年日、韩也是在技术落后于西欧的条件下发展造船业,只要中国船企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技术问题并非不能克服。
  人民币升值亦对中国造船业造成较大压力。由于很多国内的船运公司日常收入、支付中以外币结算,而记账时却必须以本币记账。船只造价少则几千万美元、多则数十亿美元,从下单到交货,造船周期有时长达二至四年,期间由于美元的贬值,造成的汇率损失非常巨大。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国内造船业将蒙受近20亿元的汇率损失。     
  目前,国内航运和船舶企业主要依靠远期结汇或外汇币种互换方式,并尽量减少资金沉淀,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等措施来规避风险。比如,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目前都在加大美元套期保值力度,采取美元采购和美元借贷等措施,以期对冲汇率风险。但从国内企业目前的利润报表来看,汇兑损失仍是影响利润十分重要的一个会计科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死我了,最后两端不知道是有什么,老是转不过来,老是显示含有不良内容,给给原帖,从财经的副刊上看的http://www.caijing.com.cn/investor/gongsi/2008-01-09/44714.shtm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3-5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方法是否有效,跟是否赚大钱,是两个问题。
我见过一个家伙赚了1个亿,就是最近跑的最凶的中国中期。
没有哪种方法不赚钱,也没有哪种方法不赔钱,重要的是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儿。

个人投资者应该使用和基金经理完全不同风格的方法。
虽然好公司大家都想要,但个人投资者在信息上明显处于弱势。
在中国想赚大钱,坚持党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方针。

至于什么投机投资啊,都可以扔到一边去,呵呵。

市场就是个工具,不存在什么有效无效,我从来不相信任何一种观点。
投资要做的事情就三件:
1、比别人更早看到吗?钾肥40块才看到那就是个鸡肋!航空15元才看到就是投机!!
2、比别人更有钱吗?谁抗的时间越长,谁就是赢家。问题是老巴可以去弄钱,我可以吗?呵呵
3、比别人更具有影响力吗?要么影响股价,要么影响公司,要么影响小投资者。

事实上,市场并不存在什么“安全边际”,之所以有,是因为现在有效。
想当年8块安全边际的票子,恁是一路跌到4块。
8块的时候,经济还凑和,到了4块,经济环境的转变就会让很多人抗不住了。
这时候比的就是谁有钱,谁能继续”坚定不移“的买入,等待春天的来临……呵呵

[ 本帖最后由 chwayne 于 2008-3-5 01:2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twjs 于 2008-3-4 00:02 发表
我认为造船是周期性行业,2010-2011将是行业顶峰,那时的市盈率10倍都高,均线老师的600150要担心啊.


2010年前,600150因行业景气而成长,2015年前,600150因行业竞争。日本韩国死掉,造船产业转移到中国而成长。所以中船长期来看拿到2015年也不见得不行,2008年到2015年还有7年。这七年时间,不可能长期维持到10倍。取个中轴线,30倍还是有机会卖出的,你算算,如果再拿7年,复权后到1000元也不见的看不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twjs 于 2008-3-4 00:05 发表
炒股要防范戴维斯双杀



对于600150而言,双杀在2010年前不用考虑,最多称之为单杀,每年PE下杀50%。但业绩EPS每年最差也有增长50%。如果能在2009年新的资产,龙穴基地注入见效后。业绩能有100%-200%的增长,就成了单击。无非是没有暴利了而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wayne 于 2008-3-5 01:03 发表
一种方法是否有效,跟是否赚大钱,是两个问题。
我见过一个家伙赚了1个亿,就是最近跑的最凶的中国中期。

个人投资者应该使用和基金经理完全不同风格的方法。
虽然好公司大家都想要,但个人投资者在信息上 ...


96-2001年的牛市,有一批个人投资者挣到了1个亿。其中央视二台报导过一个叫陶静威的家伙。现在看看结果呢?
二级市场发家的机构,南方证券(抄纵过三哈三年之久),中经开(抄纵过长虹,东方电子)德隆。现在看看结果呢?
国内的如此,看看国外的,老虎基金,长期资本公司,照样关闭。还有许多,今天的成功不代表明天一样成功。
不要认为现在的存在就是合理的,长期30-60年存在才是合理,而不是3年。小到个人投资者,大到机构投资者,只有潮水褪去,才知道谁还剩着裤衩。


成功不仅仅是方法正确,但方法不正确,成功也是昙花一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ncer7 于 2008-3-4 22:24 发表
气死我了,最后两端不知道是有什么,老是转不过来,老是显示含有不良内容,给给原帖,从财经的副刊上看的http://www.caijing.com.cn/investor/gongsi/2008-01-09/44714.shtml



股价是条狗,企业价值是主人。股价这条狗围着主人经常上窜下跳。我看重的中船这个主人的雄心和长达10年的产业转移。这条狗随着产业转移而成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mdx 于 2008-3-4 12:40 发表
长电恒久远,一股永留传 —600900长江电力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  随着中国 ...



此篇报告看完,本人还是没看出来,600900市值到底给多少钱合适。我们还是独立分析一下长电的主营业务代表的行业特征吧,水点稳定而成长缓慢,我们看水电公司不只长电这一家,其余几家体现了这个特点。至于投资收益,长电的管理者肯定成不了专业的投资公司,毕竟他的主业不是投资,同时又是国营大型企业,企业的领导人进取心较弱。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长期维持在10-15%之间,说明赚钱能力只能是中等偏上。这种股票比较适合熊市,牛市不是好的标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作自成 于 2008-3-3 17:04 发表
均头老也弄不到手的情人金风科技彻底变成投机的筹码了,呵呵。算一下命,短期目标位112,投机终点167。机构门等不及了,要通过大跃进 的手法把把金凤10年的价值用1年完成了。价值投资者不要鄙视哦,当个玩笑算了



不参与投机,耐心等待股价跌倒合理水平。这就是偶的原则之一。。。看看你的命准不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mdx 于 2008-3-4 12:40 发表
长电恒久远,一股永留传 —600900长江电力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  随着中国 ...



除主业外的投资性收益,还是观察它套现的信号吧。现在就假设它套现,可能不一定会发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wayne 于 2008-3-5 01:03 发表
一种方法是否有效,跟是否赚大钱,是两个问题。
我见过一个家伙赚了1个亿,就是最近跑的最凶的中国中期。

个人投资者应该使用和基金经理完全不同风格的方法。
虽然好公司大家都想要,但个人投资者在信息上 ...

老兄啊,思维明显的走入了怪圈。什么都不相信了,包括自己在内。那你来股市为的什么呢?不如另找其他行业。做的不舒服不如不做啊,强迫自己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3-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来股市就是因为比其他行业赚的多嘛,熊市就去找更好的行业了。
基金能走吗?所以他们要价值投资,他们得抗住熊市!

他们呆着就得认为有效,我走了对我来说就是无效。
你想一辈子呆着,你不学基金学谁?
我干嘛要学他们?我干嘛要抗?我傻啊?

还是那句话,中国中期就是投机了吗?今年不是!
对基金来说,那显然是投机,问题是基金买多了,上面要开会地!
好公司我一样买,买航空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怎么看资料,相信党就行了。
(机构还没进场呢,均线哥哥推荐的时候是不是机构开始进场了?)
那时候的资料显示航空就是个垃圾,准备卖的时候才去看资料,呵呵。
但我不会随便排斥其他方法,过于相信某个东西是大忌。

有很多东西是不需要看资料,要用脑子。
比如ST重组,地产疯狂的时候这就是必然的。
大盘暴跌的时候,黑马就是狂涨,因为机构太多好股太少。
拿到的资料还不是机构给的?是不是慢了半拍了?

[ 本帖最后由 chwayne 于 2008-3-5 18:3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8-3-5 03:26 发表


2010年前,600150因行业景气而成长,2015年前,600150因行业竞争。日本韩国死掉,造船产业转移到中国而成长。所以中船长期来看拿到2015年也不见得不行,2008年到2015年还有7年。这七年时间,不可能长期维持 ...

1、凭啥说日本韩国造船业死掉,中国造船业将面临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道,中国造船业核心竞争力在哪,如果说到2015年还靠人工、原材料成本优势,我不信。
2、即使成长期因中国的竞争优势可以延长到2015年,哪时再谈股价波动不是价值投资者讨论的范围,那是价值投机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中国制造存在竞争优势,但日本和韩国仍然是很出色的。特别是韩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段大蓝筹跌的大多数人已经不信价值投资了。所以真正能留下来的人少之又少。不是价值投资多么难学难懂,而是人的潜意识里的躁动很自然的放弃了他。人,宁愿意放弃金钱也不愿意放弃时间。刺激和冒险才是人最愿意追求的东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3-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600150 我还是看好的,大多数机构都还抗着,机构的平均成本价跟估值也差不多。
倒霉的"增发"预期给还没买到的同志们又提供了个好机会。
这支俺们从涨停板后开始看起的,已经减了半仓,视波动为友嘛。
机构基本上就没动,他们哪敢动?自己挖抗埋自己啊!

减仓了就表示我不相信价值投资了吗?
不会做的人那没办法,只能跟着基金傻抗了。
当然,除非你故意要这么干,你比我有钱,谁有钱谁就是老大,呵呵。

[ 本帖最后由 chwayne 于 2008-3-5 21:3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3 00:17 , Processed in 0.035942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