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3:31

        2014年02月24日 07:53 AM吴贵军被控“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英国《金融时报》 米强深圳报道

http://i.ftimg.net/picture/1/000042431_piclink.jpg如果吴贵军被判处5年徒刑,那么部分原因将是他此前涉嫌带领工人喊“共产党万岁”和唱爱国歌曲《社会主义好》。对吴贵军来说,这其中的讽刺无法为他带来多少慰藉。现年41岁的他被控于去年5月在广东省南部的一次劳工抗议中“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英国《金融时报》旁听了上周一的庭审。在庭审中,检方称吴贵军喊口号和唱歌的行为,证明他是200多名工人赴区政府办公室游行的组织者。
吴贵军告诉法庭:“我们没组织过任何过激行动。我们的角色是充当工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
扰乱公共秩序罪在中国可能被判最多5年徒刑,该罪名一贯被中国当局用于对许志永等法律维权人士的长期打压。许志永在今年1月被判有罪,对他的审判是2009年以来中国最大的政治审判之一。
但人们日益担心,政治案件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类罪名的现象,正出现在劳资纠纷案件中。
有人担心,在深圳这个制造业中心,对吴贵军的起诉可能标志着,中国当局对中国工人运动采取较宽容态度的时期已走到尽头。这一轮工人运动始于4年前,当时,一些日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工厂爆发了一系列罢工运动。
国际工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的Monina Wong表示:“(在中国,)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越线、变成刑事案件了。这就是为什么此案如此的重要。它揭示出那道线到底在哪儿。”
吴贵军所在的家具厂的老板宣布了一项计划,打算将公司迁至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这种做法屡见不鲜。计划宣布后,吴贵军和工友们希望,政府能帮他们从公司拿到相应的补偿金。他们在去年5月23日举行了游行,据称阻断了交通。
除了吴贵军案以外,广东省会广州市一家政府医院的12名保安,在今年1月也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而受到审理。该案的起因是这些保安在去年8月组织的一次抗议活动。该案涉及的被告人数之多实属罕见。目前,该案仍未宣判。
2011年夏天以来,香港劳工权利组织“中国劳工通讯”(China Labour Bulletin)记录在案的中国内地罢工活动有大约1200起。该组织在其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工人运动年报中表示:“2013年下半年,警方的干预显著增加。”
“如今,地方政府开始对工人抗议活动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2013年下半年,中国劳工通讯跟踪的78起警方介入罢工活动的事件中,32起有人员遭到逮捕;不过,警方逮捕他们后未必会对其正式起诉。
在与厂方的争端中,吴贵军被选为8名“工人代表”之一。他否认组织了那次游行,称那次游行或多或少是自发性质的。他过去的工友表示,该厂没有工会。
依照中国2008年的《劳动法》,企业必须允许成立隶属于国家认可的中华全国总工会(All 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的工会组织。
宫胜坤(音译)是该厂4名将为吴贵军作证的工友之一,他说:“吴贵军读过关于《劳动法》的书,他帮助我们争取补偿金。”
上周一的庭审中,当身形单薄、戴着厚厚眼镜的吴贵军被警察押进法庭时,他朝宫胜坤及其他三名证人点了点头,举起戴着手铐的双手,向他们致以简短的问候。与同样出席庭审的吴贵军家人一样,自吴贵军被羁押以来,这4名证人就一直没见过这位由他们选举出的代表。尽管理论上吴贵军在被证实有罪之前都是无辜的,他还是被剃了头、穿上了囚服。
为工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助理李春云(音译)说:“老板的态度很强硬,一开始说工厂搬迁不会给任何补偿金。他说这事没得商量。”
根据为吴贵军及广州医院的保安提供辩护的律师段毅的说法,后来经政府官员出面调解,达成了一份“妥协性质的”和解方案,要求吴贵军的工友们接受少量补偿金,数额只有他们依法应得金额的20%。
段毅表示:“工人运动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自然反应,而政府却没有调整自身来适应这种运动。”
他接着说:“我太了解政府官员了。他们在电视上说的全是正确的东西,但实际上却说一套做一套。”
记者无法联系上介入吴贵军所在工厂的那起争端的区政府官员,因而无法请其置评。
吴贵军案定于本周再次开庭审理。

Wan Li深圳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
中国扰乱公共秩序案引起关注
多年来,扰乱公共秩序案的审判一直是中国法律领域的特色之一,被告人一般是些默默无闻的人物。
不过,去年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一项不同寻常的通知,以及随后对许志永的“新公民运动”(New Citizens Movement)展开的打压,让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许志永是一位法律维权人士。他和他的支持者此前一直在鼓励人们行使中国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权利。
他们热衷的事业包括,倡导制定相关法律,要求中国政府官员和中共官员公示个人财产,以及让农民工的子女有与他人同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在中国,农民工目前受到系统性的歧视。
新公民运动很快就受到了最高检察院的打压,后者于去年6月发布了一项内部通知,提醒检察官们提防有人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为目的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尽管这一通知从未公开,但它仍在中国法律圈内引发了不少争论。
香港中国法制问题专家罗助华(Joshua Rosenzweig)说:“为什么要试图将一种所谓的一般(扰乱公共秩序)罪行与破坏国家安全的罪行联系到一起呢?
“就人们眼中(许志永及其支持者)的行为而言,此举似乎表明了不一样的态度。他们没被当作破坏国家安全的罪犯来审判,至少明面上是这样,但此举又的确是在暗示,当局认为他们从事了这种行为。”
今年1月,许志永被判有期徒刑4年,罪名是“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判决未提到他有颠覆国家政权的更大图谋。
还有两起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件目前正在广东省审理。这两起案件分别因一个家具厂和一家医院的工人抗议活动而起,也均未明确提到涉及颠覆行为。但许多人觉得,劳工维权人士的卷入才是这两起案件被起诉的原因。
译者/何黎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3:34

                2014年 02月 24日 09:59
                美联储08年会议记录暴露针对危机不同观点
       


2008年9月美国官员决定让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的两天之后,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宣布大规模刺激计划扶持金融体系之前的这段时间里,美联储官员仍在努力洞悉这场冲击美国经济的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

据上周五公布的美联储政策会议记录文本显示,美联储时任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在2008年9月16日的闭门政策会议上谈及利率水平时说,我认为美联储的政策事实上看起来相当不错。美联储政策会议的记录文本通常在五年后公开。

美联储官员在那次会议上决定将利率维持在2%不变。这是此次金融危机期间贝南克最后几次决定按兵不动中的一次。

如贝南克所说,美联储当时正在推进针对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这个摇摇欲坠却对整个金融体系至关重要的大型保险公司的救助计划。而再过几天,贝南克和时任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就要前往国会,紧急申请一项银行救助计划。到年底时,贝南克已力促仍在犹豫不决的美联储史无前例地实施了宽松货币计划来提振美国经济。

这份长达1,865页的美联储政策会议记录文本记录了美国有史以来经济最混乱的一个时期,文本记录了2008年全年美联储召开的8次例行会议和6次紧急政策会议的内容,为外界了解金融危机加剧及美国面临被拖向另一轮经济大萧条之际美联储内部意见看法的变化提供了最为全面的观察角度。

记录显示,贝南克以及他在美联储的同事当年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紧追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的恶化局势,有时他们后采取激烈措施,但事后却惊讶地发现情况反而进一步恶化。

美联储官员在2008年1月就已大胆行动,但在当年整个春季和夏季,市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确定性、分歧和通胀意外上升中度过的。在9月份政策会议之后的几个月,贝南克从一个行事温和的学术派专家摇身一变成为魄力十足的危机经理,推进更大力度的宽松政策,在与其他官员争论时也变得更加激烈。

有些时候,面对危机时的幽默感帮助他们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时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行长的耶伦(Janet Yellen)有一次说道,有关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状况的一个会计笑话正广为流传,那就是:在左边,没有什么是对的(right,这个词的也有“右边”的意思),而在右边,没有什么东西剩下了(left,这个词的也有“左边”的意思)。

从记录内容看,今年2月1日成为美联储新任主席的耶伦是贝南克的忠实盟友。她时常会有先见之明地担心未来形势发展,也是预警经济衰退的首批官员之一,但有时她也会对危机如何演变判断失误,同时在另一些时候,她对推动贝南克比原定计划走得更远并无准备。

2008年1月9日,贝南克紧急召开了一次电话会议,与同事商讨日渐恶化的经济前景。他让工作人员传阅了一份政策声明草案,以备在当天下调利率之用。贝南克对同事表示,他越来越担心美联储政策利率过高,以至于无法充分应对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

美联储官员在那次会议上按兵不动,但在不到两周后的另一次紧急会议上赶忙下调了利率。贝南克在1月21日召开的这次会议上表示,美联储在行动方面已经落后于形势,需要做点事情。在这次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基准短期利率下调四分之三个百分点,至3.5%。

耶伦对贝南克表示了支持。她说,严重衰退和信贷危机的风险之大让人无法容忍。耶伦之后又在3月份表示,她怀疑经济已经开始衰退。

在1月份召开的另一次会议上,贝南克叹息称,在过去几个月,他认为外界已形成一种看法,那就是美联储对事态发展犹豫不决而且优柔寡断,也没能足够明确地和市场及公众沟通。

美联储官员们之间的意见交流偶尔也会冒出火药味,尤其是在贝南克决定帮助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 3月中旬收购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救助交易融资后。

4月29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New York Fed)行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指责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Dallas Fed)行长费希尔(Richard Fisher)考虑美联储是否应通过收紧信贷政策来试图引导美元上涨。盖特纳表示,这种考虑是很冒险的。盖特纳经常与反对宽松货币政策的美联储鹰派官员发生争论。盖特纳警告称,考虑到当前市况,想要操纵汇市太难了。

一天之后,另一位鹰派人士、费城联邦储备银行(Philadelphia Fed)行长普洛瑟(Charles Plosser)与盖特纳就利率政策进行了言辞激烈的交锋。普洛瑟对盖特纳说:“请原谅,你要确定你只是代表你自己,你代表不了我,对政策方面的想法别替我做主。”

6月份,贝南克温和责备了费希尔在通胀率上升之际投票反对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美联储在政策声明中承认,就像费希尔希望的那样,美联储对通胀风险保持了警觉,但费希尔还想要美联储加息。贝南克说,“我对费希尔打算投票反对他自己说过的话感到很失望。”

贝尔斯登被收购后,一些美联储官员曾确信,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美联储理事米什金(Frederic Mishkin)当年4月份时曾说,看起来金融体系已经走出谷底。

在参与讨论时,耶伦通常会警告金融压力增大对经济构成风险。但在夏天时,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带动通胀暂时走高,她出现了失误。当时她认为美联储在未来数月加息的可能性要大于降息。

她在6月25日的一次会议上称,美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的下一步动作可能是上调,但问题在于何时上调。在那次会议上,美联储官员决定将利率维持在2%不变。当时耶伦还称,她预期美联储将在当年年底前开始退出宽松政策。

但在美联储之外,事情正在迅速失控。政府官员开始担心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 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 简称:房地美)这些房屋抵押贷款巨头迅速恶化的状况。当时雷曼兄弟也在艰难地募集资本。

这种情况令贝南克感到不安。他在6月份会议上说,他当然认同3月份出现的危机气氛已经明显消退,但他还没有排除出现系统性危机事件的可能性。他称,举例来说,雷曼兄弟就给美联储带来了很大担忧。

7月份,在金融系统摇摇欲坠之际,美联储官员还是选择了袖手旁观,而当时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飙升,推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升幅扩大至5.5%。

在9月16日的会议上,美联储再次决定将短期利率维持在2%不变。当时贝南克称,美联储还没有从雷曼兄弟倒闭事件中得到足够信息来证明降息是合理的。他称,降息的时机还不成熟。

在那次会议上,耶伦对贝南克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持认同态度,但她警告称,自己对实体经济面临的下侧风险感到非常担忧,同时认为通胀风险已经消退。

但其他美联储官员却抱有很深的担忧。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Boston Fed)行长罗森格伦(Eric Rosengren)在谈到放任雷曼兄弟破产的决定时称,美联储在权衡利弊后进行了一次赌博。他说,如果货币市场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或者非政府的三方回购市场崩溃,这场赌博的结果就可能不那么好看。

两天后,随着市场急剧下挫、美联储出手救助美国国际集团,贝南克和鲍尔森来到了国会,敦促议员们支持对美国银行系统进行救助。

上个月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接受采访时,贝南克在回顾当时的情况时称,对他来说2008年9月是金融危机中最紧张的一段时间。贝南克称,当时他正全力处理危机,试图找到一个应对办法。他将此比作一场车祸。他表示,当时正想办法不让车掉到桥下,事情过后才感到后怕。

贝南克称,美联储的行动加上对银行的救助以及财政刺激措施,才最终阻止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到2008年年底时,美联储已将利率降到接近近零的水平,公布了开始购买政府支持的房贷证券的计划,并设立了多个旨在提振货币市场基金、商业票据市场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等多家银行的项目。

贝南克当时采取了较以往更加大胆的举措,他的这些措施也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奠定了基础。贝南克抛弃了渐进式降息的做法,并采取了债券购买计划等一系列非常规性的新政策。债券购买计划成为之后五年贝南克的标志性政策。

美联储在2008年12月16日的会议上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贝南克在此次会议上对同事们表示,美国经济和美联储都处于一个历史性时刻。他表示,这场金融和经济危机事态严重,尽管美联储以及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决策者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将放弃设定利率目标的标准做法,转而采取新的做法,这也是迫不得已。

当有人提出质疑时,这位一向平和的美联储主席进行了回击。

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拉克(Jeffrey Lacker)当时对贝南克表示,这是否意味着在未来每一场中等规模的衰退中,美联储的官员们都会认为美联储的最佳政策……

贝南克打断他的话,称这不是一场中等规模的衰退,也不是一场普通的金融危机。

在上周五美联储上述会议记录公布后的一次讲话中,拉克对美联储在整个金融危机期间的“干预冲动”表达进一步的反对意见。他表示,由于市场对美联储一直会提供支持的这种预期,当时的金融市场动荡被进一步恶化。

耶伦则是贝南克最积极的支持者之一。耶伦表示,对于为增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而采取的众多行动,以及旨在增加信贷、降低借款成本的各项措施,她都全力支持。

Jon Hilsenrath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3:35

评论

“......有关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状况的一个会计笑话正广为流传,那就是:在左边,没有什么是对的(right,这个词的也有“右 边”的意思),而在右边,没有什么东西剩下了(left,这个词的也有“左边”的意思)......”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3:50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4年 02月 24日 09:59
                美联储08年会议记录暴露针对危机不同观点
       


评论

袖手旁观任由雷曼兄弟破产,恰恰是美联储的“见死不救”引发了2007年那场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仅两天后,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就慌忙纠错,在以后数年间采取了颠覆性的一系列“救死扶伤”政策!而这些,都是以美联储对雷曼兄弟“见死不救”的错误对策为发端的。

要知如此麻烦,何必当初哪?

经过如此惊心动魄的狼狈体验后,相信伯南克会在研究1929年“大萧条”项目上会有本质的升华:至少,对于申请救助的大型金融机构,美联储以后决不可轻言拒绝和放弃。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4:13

美国“两房”加速翻身 房利美下月将还清债务
2014-02-2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吴家明

美国抵押贷款融资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翻身步伐不断加快。房利美上周五发布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该机构实现盈利65亿美元,为连续第八个季度盈利。在下月向美国财政部支付72亿美元优先股股息后,房利美将全部还清美国政府救助金。

财报还显示,去年全年房利美实现盈利840亿美元,远高于2012年的172亿美元。房利美表示,去年的业绩既得益于美国房价大幅上涨,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对税收福利项目的一次性会计调整,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保持盈利。

截至去年底,房利美共向美国政府申请援助资金1161亿美元,已向美国财政部支付优先股股息1139亿美元。房利美表示,将于下月向美国财政部再次支付股息72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政府除收回对房利美的全部救助金外,还能再盈利50亿美元。有分析人士表示, 房利美还清所有债务有着重大的意义,原因是美国纳税人将可全额拿回自己在金融危机期间向这两家公司提供的援助资金。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房利美和房地美在2008年9月被美国政府接管。而在2010年,房利美和房地美就已经退到场外交易市场,但两家机构的股价表现依然牛气冲天。《财富》杂志此前选出2013年美国500强牛股、熊股排行榜,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为最大赢家,分别以1333%和963%的涨幅高居牛股前列,房利美目前的股价已经超过3美元。

历经近6年的危机后,房地美和房利美终于还清政府债务,一些投资者认为这两家机构还能恢复往日的荣光,然而在新的房屋信贷体系下,这两家机构或将被取代。目前,美国国会参议院正致力于最终完成一项法案,以便对房利美和房地美进行全面整改。(吴家明)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4:15

014年02月24日 07:53 AM
西方石油巨头在伊拉克受挫
英国《金融时报》 盖伊•查赞 伦敦报道

在巴格达僵化的官僚体系迫使英国石油(BP)裁掉100个重要的合同工岗位后,位于伊拉克南部的鲁迈拉(Rumaila)旗舰油田的发展前景面临威胁。

此举凸显出西方石油巨头在伊拉克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同时,它也预示着伊拉克重振石油工业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前景不妙——该行业仍在努力从多年的战乱和制裁恢复。部分石油巨头对于在伊拉克开展业务已不抱幻想,以至于他们在考虑永久撤出伊拉克。

意大利石油集团埃尼集团(Eni)首席执行官保罗•斯卡罗尼(Paolo Scaroni)本月曾表示,他已知会巴格达政府:“如果你们不撤除相关障碍,我们将离开伊拉克。”

据知情人士介绍,BP的问题始于几个月前,当时伊拉克政府停止审批与鲁迈拉有关的大额合同,并停止向员工发放签证。

这个月,BP告诉大约100名外籍合同工,他们的合同将被终止。

埃尼集团也被迫遣散了祖拜尔(Zubair)油田的合同工。祖拜尔油田在鲁迈拉油田附近。

政治上出现不确定性之际,伊拉克暴力活动激增。

自去年12月份以来,伊拉克政府军一直在费卢杰和西部安巴尔省其他城市与基地组织的激进分子作战。而就在2月18日,巴格达和希拉市发生的一轮汽车炸弹事件导致数十人丧生。

去年11月曾发生针对外国员工的袭击事件,迫使石油服务集团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和贝克休斯公司(Baker Hughes)暂停在伊拉克南部的业务,后者宣告此举是不可抗力因素所致。这两家公司有部分员工在鲁迈拉油田工作。

就在伊拉克安全状况不断恶化的同时,全球石油企业还在艰难应对伊拉克臭名昭著的繁文缛节以及基础建设上的瓶颈,两者大大束缚了伊拉克的石油产量。

BP拒绝置评。

译者/简易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4:32

2014年02月24日 发布
http://s.ftimg.net/img/logoHD.gif 马丁·沃尔夫
2014年02月24日 07:53 AM
机器人能否造福穷人?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http://i.ftimg.net/picture/8/000042388_piclink.jpg
1955年,美国汽车工会主席沃尔特•鲁瑟(Walter Reuther)说起自己参观福特(Ford)新开的自动化工厂的经历。招待方指着一排排机器人问他:“你怎么向这些伙计收会费?”鲁瑟答道:“你又怎么让他们买福特汽车?”如今自动化已不是新鲜事物,关于其影响的辩论也由来已久。那么,在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所说的《第二个机器时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里,这一问一答将如何改写呢?我在上篇文章中已阐述了核心论点。我在文中指出,在信息技术兴起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位于华盛顿的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劳伦斯•米舍尔(Lawrence Mishel)对信息技术是收入差距扩大主因的观点提出质疑。米舍尔指出:“管理层薪酬不断上涨以及金融行业扩张和业内薪水上升占了精英阶层新增收入的三分之二。”社会规则的改变、股票回报的提高,以及金融行业的极度扩张都起了作用。技术虽然是形成当前经济现象的一大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不过技术的确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布林约尔松教授和麦卡菲先生认为技术将令我们变得更富裕;而且将对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资方之间的机会进行重新分配。
新技术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它包括:新的服务,比如Facebook;旧销售体系的去中介化,比如iTunes或亚马逊(Amazon)的出现;新产品,比如智能手机;还有新机器,比如机器人。最后一项唤醒了人们心中的恐惧,他们担心智能机器会让大量人类变得多余。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的卡尔•弗雷(Carl Frey)和米歇尔•奥斯本(Michael Osborne)新近发表了一篇论文,结论是美国有47%的工作面临着自动化的高度风险。两位作者认为,19世纪机器取代了工匠,让不熟练的工人从中受益。20世纪计算机取代了中等收入的工作,形成两极分化的就业市场。不过在未来几十年,“大部分运输和物流行业的工人,连同办公室和行政部门的后勤人员,以及从事生产工作的劳工,都很可能会被计算机资本替代。”不仅如此,“在不远的将来,低技能且低薪酬的工作将首当其冲被计算机化。高技能且高薪酬的职业相对较不可能被计算机资本替代。”无疑,这将加剧收入不平等现象。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和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的劳伦斯•克特里考夫(Laurence Kotlikoff)还认为,生产力的提高或许会让后代的处境总体上变得更糟。工人被机器人取代,他们的收入也将转移到机器人的所有者手里,这些工人多数将“被退休”,他们的存款想必会比年轻人还少。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将降低,因为年轻人再也无法承担相关费用;对机器的投资也将减少,因为整个经济中的储蓄规模也将缩减。
潜在生产力的提高会令人类生活越来越差的观点真是独到。至少在我看来,其他可能性貌似更加合理:随着工人下岗,可能会形成一股巨大的调整性冲击;非熟练工人薪资的市场水平可能比社会可接受的最低限度还要低得多;最后,伴随着其他新兴技术的出现,机器人可能会令收入分配比现在更加不公平。
那么,该怎么做呢?
首先,新技术会带来好坏两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朝好的方面发展,同时设法控制坏的方面。
其次,教育不是魔杖。原因之一是我们无法预知三十年后何种技能符合需求。而且如果弗雷和奥斯本教授的推测正确,那么许多中低技术水平的工作已经处于风险中,对于早就过了18岁的人和许多孩子来说,学习新技能或许已为时过晚。最后,即便对创新的、创业的和高水平的知识服务的需求按必要规模增长(可能性非常小),想让所有人都变成那少数的幸运儿无异于白日梦。
第三,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悠闲生活。长久以来,全世界的顶级富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劳苦大众则要为之买单。智能机器的兴起或许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必通过剥削他人,就能享受这种生活。今天已取得胜利的清教徒主义反对安逸。好吧,那就让人们忙碌地享受生活吧。大力促进社会繁荣的真正目标不就在于此吗?
第四,我们将需要重新分配收入和财富。至于再分配的形式,可以综合考虑每个成年人的基本收入,以及教育经费和人生各阶段的培训费用等因素。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将有可能真正过上更加愉快的生活。财政收入可来自对不良产业(比如污染)以及租金(包括土地等,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征税。产权是一个社会创造概念。关于新技术所带来的绝大部分好处应属于极少数人的观点应被重新思考。比如,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时,不妨从相关收入中自动分走一定比例。
最后,如果工人下岗趋势的确加快了,就有必要确保需求扩大与潜在供应增加会同步出现。如果我们成功了,对工作短缺的许多担忧将烟消云散。但考虑到过去七年我们在改善失业方面的无能,这一美好愿景或许不会实现。但只要我们愿意,就有可能做得更好。
智能机器的兴起具有历史性意义。它将改变许多事物,包括我们的经济。但它的潜在作用是明确的:它将使人类有可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其所带来的益处将如何产生,以及如何分配。最终结果,可能是极少数人成了大赢家,而大多数人成了失败者。但这只是可能会出现的一种结果,而不是无法更改的命运。“技术封建主义”(techno-feudalism)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决定结果如何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经济和政治制度。如果现有的经济政治制度无法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就必须进行改革。
译者/曲雯雯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5:00

                                                                        楼继伟驳美财长“中国改革步伐慢”:你们靠印钞复苏                                                                                                                        2014年02月24日 08:34
                                                来源:凤凰卫视                                                                                                                               

                                                                                                                
                                                                       
                                                                                                                                                               
                                                                                                                                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昨在澳洲闭幕,会议期间中美针锋相对。美国财长雅各布·卢在会前批评,未有迹象显示中国以“美国希望的速度”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呼吁中国即使改革会带来社会和政治动荡的风险,也应加快实施改革。中国财长楼继伟即反击,指美方亦未进行结构性改革,只是靠印钞票令经济复苏。
雅各布·卢早前称,北京了解提高内需及整顿经济结构的必要,却忧虑经济转型期间的社会和政治稳定,然而推迟改革只会令转型更困难。他敦促北京加快行动,并作更清晰的表态。楼继伟周六反驳道,“他们都说中国要提高内需比重,美国就应提高投资比例”,但美国复苏只是靠宽松货币政策,“跟结构性改革关系不大”。


美忧华金融坏帐威胁全球
对于雅各布·卢致函G20成员称忧虑中国金融体系的坏帐问题潜在威胁全球经济的风险,楼继伟反指中国影子银行的问题不及西方严重,因为中国影子银行仍与实体经济相关,西方经济体的影子银行产品,如信贷违约掉期(CDS)等则与实体经济活动距离很大。


周小川:中国7%至8%增速有利全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会上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总体规模不大,但近期增长较快,当局正谨慎应对。影子银行是指银行体系以外的资本市场,将贷款证券化及包装后,再到资本市场出售,例如次按证劵。由中国601398/]工商银行[-1.74% 601398]资金 601398]研报]销售的影子银行产品早前几乎违约,引发市场忧虑。市场预计内地这些产品仍潜在违约问题。
美中交锋突显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在美国经济增长加快而中国增长放缓之际的紧张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月估计,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由去年的7.7%放慢至7.5%,可能录得24年来最慢水平。周小川指出,7%至8%的GDP增速不仅适合中国,也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楼继伟:美退市中国不受冲击
楼继伟称,中国目前的关注焦点是降低通胀和促进就业,以达至高品质的GDP增长。他指出,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继续发挥经济引擎的作用,像2009和2010年那样对全球增长的贡献超过50%,但这会带来污染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他表示,中国现在对全球增长的贡献接近30%,今后或再低一点,因为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还不到10%,没理由要求中国的增长贡献须占一半。
谈到美国退市对中国的影响,楼继伟表示,退市会影响短期资金流动,脆弱地区受较大冲击,但中国不在其列。他又称,人民币兑美元近期转弱,但仍处于正常区间,经济基本面未变。(彭博社/华尔街日报)http://y1.ifengimg.com/e01ed39fc2da5d4a/2013/1122/Logo.gif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5:06

评论

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财长中终于有了一位经济分析出身的楼继伟,他反驳起美国式的“讲歪理”轻松得很。

以前,中国的财经主管懂经济分析的少,由着美国人唱独角戏,把道理歪着讲,却还不了嘴。现在好了,上了个楼继伟,这下可以和雅各布唱对台戏了。

好玩。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5:11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4年02月24日 07:53 AM中国央视评论员抨击余额宝是“吸血鬼”英国《金融时报》 欧阳德上海报道
中国一 ...

      其实,阿里巴巴用不着惊慌,要知道“余额宝”促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老百姓和小微企业得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实惠,光明正大,好得很!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5:12

老百姓早餐由菜包子变成了肉包子,好得很哪!;TOUXIAO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5:13

                2014年 02月 24日 10:12
                中国大型国企在战略性行业进一步坐大
       

http://cn.wsj.com/photo/BN-BQ654_0223ou_G_20140223212719.jpgReuters
一座准备清洗的毛泽东雕像,照片拍摄于去年9月。中国已承诺打破一些国企的垄断地位,但专家表示,结果可能是在未来几年内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年中国领导层想推动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时,一家大型国有电子产品企业并购了多家小型芯片设计和制造私企。

而中国政府在试图掌控粗放、高污染的稀土行业时采用了同样的办法: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去年12月收购了9家稀土公司。稀土是用于国防、电信等战略行业的矿产资源。

相关报道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orange_bullet.gif如何把握国资国企改革的投资盛宴?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orange_bullet.gif观点:中国债务急剧增加危及经济增长和投资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orange_bullet.gif博客:美国企业担心中国债务问题和投资规定


估计中国领导层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坚持战略部门的大国家角色。中国政府官员将在人大会议上(中国基本上无实权的立法机构)制定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计划。

一方面,中国已承诺打破某些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让它们依市场规则运行,并通过增加派息来支持社会支出。但另一方面,中国专家又指出,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反而会更大,至少是在那些被认为是中国核心利益中心地带的领域。

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的中国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说,中国政府一直无法控制某些战略性领域,这些领域因地方政府的支持而由一些地方所有的国企和私企支配,这就是中国政府进行行业整合,也就是大型国有企业收购其他公司的原因所在。

但中国存在抵制旨在打破垄断的改革的巨大力量。正如过去十年一样,中国继续鼓励特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特别是在石油和矿产行业。国有企业在政治上已变得非常强大,足以抵御试图关闭它们的努力。**产党也在寻求加紧(而非放松)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好让它们按政府意图行事。

2009年中国政府要求银行大规模放贷以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个例子。中国规模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在增加放贷方面落后于其竞争者,因为该行担心这会制造不良债务──而目前困扰中国金融行业的正是这个问题。即便如此,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仍是去年唯一一个没有被提拔的四大行首脑。银行业高管认为,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银行要把党的当务之急放在比利润更优先的地位。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估计,国家控股公司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但有分析师认为,国有企业对经济的控制程度甚至超过这一比例。大约前100名国有企业主导着关键行业,包括银行、电信、钢铁、运输和电力。但在包括房地产、酒店在内的各行各业,大约还有10万家由省、市级政府所有的企业与私营企业同台竞争。

http://cn.wsj.com/photo/NA-CA130_OUTLOO_G_20140223170903.jpg

芝加哥一家关注中国的智囊机构鲍尔森学院(Paulson Institute)的研究报告称,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停止了减少国有企业数量的努力,此后也没有恢复。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刺激计划的一部分,地方政府也成立了融资平台,借贷用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著名智库发展研究中心(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的国有企业专家宣晓伟称,地方政府不想失去控制地方国有企业所带来的好处,这种控制给它们带来了权力和税收。

但国内外的竞争企业则抱怨称,国有企业享有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等方面的特殊优势。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中国有色矿业(China Nonferrous Mining Co. )在2012年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承认,他们享有政府支持,以及信贷和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

美国一直在利用每年与中国举行经济对话的机会试图说服中国政府减少国有企业享有的特殊待遇。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上周,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同意向民间资本出售某些行业的少数股权,而在过去包括国内油品营销和分销在内的这些行业是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中国银行监管机构也开始批准民间资本设立小型银行。

但中国政府认为的商业运作可能和国际企业寻求的商业运作有所不同。中国官员指出可以借鉴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的模式。淡马锡收购企业的股权,其中包括控股股权,它的基金经理期望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率。

但**产党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更为密切。**产党任命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并在企业设置一个党委书记的职务,他的任务是确保企业执行党的命令。企业还要组织学习活动研究如何执行党的重要任务。地方国有企业的领导层经常由地方党委任命。

由伟大的任命的淡马锡式的基金经理密切监管着这些国有企业,能够帮助国家更好地控制企业事务,因为政府监管机构有时会将自己视为企业的同盟。

Bob Davis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5:14

国家办企业,不务正业,乱弹琴,瞎耽误工夫!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5:17

社科院公布国务院部门透明指数:铁路局得0分                        2014年02月24日12:33新京报   我有话说(1,300人参与)                                                                        

                                                                                                                                                                               自动播放总理研究加强信息公开(来源:CCTV新闻频道《新闻联播》)
                                    
                                                                                                                                                                                http://p.v.iask.com/517/514/114982787_1.jpg                                        play                                        总理研究加强信息公开                               
                                                        http://p.v.iask.com/768/512/109366663_1.jpg                                        play                                        国务院推进信息公开                               
                                                        http://p.v.iask.com/90/262/98004214_1.jpg                                        play                                        媒体驳斥环保部做法                               
                                                        http://p.v.iask.com/849/855/97987142_1.jpg                                        play                                        土壤污染是国家秘密                               
                                                        http://p.v.iask.com/597/81/68944223_1.jpg                                        play                                        环境信息公开非常重要                               
                                          


                                          向前                                          向后                                       
                                    
                                                                                                                                                                                                                              
  新京报讯 (记者赵力 许路阳) 国务院哪些部门信息公开最透明今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4年《法治蓝皮书》,其中《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教育部、安监总局、发改委名列三甲,国家信访局、国家铁路局垫底。
  其中,国家铁路局透明指数为“0”。2011年该课题组成员曾对媒体表示,为了慎重起见,凡是调查人员无法找到信息内容、无法打开网页的,均由其他调查人员共同再次进行确认,利用多个主要搜索引擎进行查找,采取更换电脑及上网方式、变更上网时间等方式进行验证,最后实在查找不到的,才对其打零分。
  据悉,该指数满分为100分。项目组还解释,在对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发布情况进行测评时,国务院已公布了机构改革方案,但机构调整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考虑到年度报告主要考虑政府机关上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因此,该测评仍以原部门为测评对象。
  各部门排名
  1、 教育部65.08
  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64.03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3.45
  4、 商务部61.63
  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0.73
  6、 中国民用航空局60.48
  7、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59.23
  8、 国家知识产权局58.48
  9、 环境保护部57.95
  10、科学技术部57.08
  11、国家邮政局55.98
  12、农业部55.63
  13、水利部55.48
  14、工业和信息化部54.98
  15、国家能源局54.83
  16、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54.6
  1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53.98
  18、民政部53.63
  19、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53.48
  20、中国地震局52.48
  21、海关总署52.35
  2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51.98
  23、新闻出版总署51.95
  2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51.85
  2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1.73
  26、交通运输部50.53
  2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0.45
  28、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50.4
  29、国家税务总局50.25
  30、财政部49.98
  31、国土资源部48.83
  32、国家文物局48.53
  33、中国人民银行48.08
  34、审计署48.08
  3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47.45
  36、国家外国专家局46.9
  37、国家宗教事务局46.5
  38、中国气象局46.48
  39、国家林业局44.35
  40、国家烟草专卖局44.33
  4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43.95
  42、国家体育总局43.73
  43、国家海洋局43.58
  44、国家外汇管理局41.4
  45、文化部41.08
  46、国家旅游局40.95
  47、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39.48
  48、公安部38.83
  49、国家粮食局37.95
  50、国家统计局33.83
  5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33.2
  52、外交部25.33
  53、司法部25.28
  54、国家信访局19.95
  55、国家铁路局0

andar 发表于 2014-2-24 15:17

社科院公布省级政府透明指数:天津最高辽宁垫底                        2014年02月24日11:50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李禹潼 许路阳) 哪个省份政府信息最公开、最透明?今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4年《法治蓝皮书》,其中《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显示,政府信息公开方面,2013年天津市得名最高,辽宁垫底,北京排名第九。
  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满分100分)
  1、天津市 71.75
  2、安徽省 71.44
  3、江苏省 71.23
  4、广东省 69.79
  5、海南省 68.45
  6、福建省 66.70
  7、浙江省 63.43
  8、贵州省 59.96
  9、北京市 58.80
  10、重庆市 58.33
  11、四川省 57.68
  12、上海市 54.76
  13、内蒙古自治区 54.40
  14、山东省 51.95
  15、山西省 51.93
  16、青海省 51.59
  17、河北省 51.50
  18、江西省 50.18
  19、陕西省 49.55
  20、广西壮族自治区 47.83
  21、湖南省 47.75
  22、湖北省 47.35
  23、河南省 45.28
  24、吉林省 44.71
  25、黑龙江省 44.16
  26、宁夏回族自治区 43.56
  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1.83
  28、甘肃省 41.8
  29、云南省 41.01
  30、西藏自治区 40.16
  31、辽宁省 37.70

andar 发表于 2014-2-26 17:01

余额宝是英雄


http://img.ifeng.com/tres/finance/10/2012/0530/69_11044881110_20120530095023.jpg

[*]http://y0.ifengimg.com/2f86f1d4ae63c9a4/2012/0220/icon07.jpg 1余额宝的出现,倒逼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捍卫了储户的应有权益,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http://y0.ifengimg.com/2f86f1d4ae63c9a4/2012/0220/icon07.jpg 2吸血的是银行而不是创造价值的余额宝,银行才是利用其垄断地位,从企业那里吸血
[*]http://y0.ifengimg.com/2f86f1d4ae63c9a4/2012/0220/icon07.jpg 3存款利率很低导致银行强烈的放贷冲动,现在的经济问题恰恰是融资成本太低造成的
[*]http://y0.ifengimg.com/2f86f1d4ae63c9a4/2012/0220/icon07.jpg 4互联网金融是市场力量借助技术突破管制的产物,如继续管制利率,银行日子不好过

http://img.ifeng.com/tres/finance/10/2012/0530/69_11044884110_20120530095543.jpg

吸血的是银行而不是余额宝货币基金其实把“银行的非法所得”归还给储户,认为余额宝是从银行那里吸血,完全是搞反了。银行才是利用其垄断地位,从市场中无数的、创造价值的企业那里吸血,吸血的是银行而不是创造市场价值的余额宝。财知道:21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撰文炮轰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呼吁应“取缔余额宝”。你怎么看这一观点?朱海就:余额宝只是为天弘基金收集投资资金的一个管道而已,本身并不是理财产品,像天弘这样的货币基金是理财产品,但早已有之,而且都是经过证监会批准了才能销售的,并且市场上货币基金有几十家之多,有的是银行自己推出的,要取缔的话,是不是都要取缔?像天弘这样的货币基金绝大部分是购买“协议存款”的,相当于一种定期存款,它其实是为银行服务的,解决银行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余额宝正是去年六月银行闹钱荒的时候出现的,它的出现其实是降低了银行业的融资成本,减少了利率的波动,起到了稳定金融的作用。可见,货币基金是应市场的需求而自发地出现的,它实实在在地提供了银行所需要的服务,它和银行之间存在“伙伴”关系,同时,它也是竞争的、开放的,就是说,不是独家垄断的,这些都说明它是创造价值的,否则在市场上就不会有它生存的空间。像银行,对货币基金可能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在同业拆借市场离不开货币基金的资金服务,另一方面,在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市场上,货币基金减少了银行的活期存款,提高了存款利率,减少了利差,触动了银行的“既得利益”。银行想把两个好处都占了,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货币基金其实把“银行的非法所得”归还给储户,我们知道银行把储户的活期存款放贷出去,这种部分准备金的体系是违法的,银行利用这一不正当的制度赚取了大量的非法利润,而“余额宝”这种产品,使储户实现其手中货币应有的资金价值有了可能,也就是说,这是储户(投资者)本来就应该享有的收益,这种收益是市场提供的,而不是从银行那里吸走的。认为余额宝是从银行那里吸血,完全是搞反了。银行才是利用其垄断地位,从市场中无数的、创造价值的企业那里吸血,吸血的是银行而不是创造市场价值的余额宝。余额宝的出现,倒逼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有利于更多的储户,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银行违法行为的纠正,可以说,余额宝捍卫了储户的应有权益,是见义勇为的英雄。现在的经济问题恰恰是融资成本太低造成的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很低,这就导致银行有很强烈的放贷冲动,大量的资金就会流入到房地产、国企或政府投资的项目中,这导致这些部门产能过剩,生产结构失衡。余额宝等产品的出现,对于纠正扭曲的利率,从而纠正扭曲的生产结构也是有好处的。财知道:他反对余额宝的一个理由是余额宝推高了存款的收益率,进而提升了社会的融资成本。而且余额宝只是把聚集起来的巨额货币基金借给银行就“睡着”把钱挣了,比银行还暴利。你怎么看这种说法?朱海就:这个说法完全不成立。余额宝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发现市场的价格(利率),一定程度上纠正被银行扭曲的利率,这种纠正对社会是有利的。很显然,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很低,这就导致银行有很强烈的放贷冲动,大量的资金就会流入到房地产、国企或政府投资的项目中,这导致这些部门产能过剩,生产结构失衡。余额宝等产品的出现,对于纠正扭曲的利率,从而纠正扭曲的生产结构也是有好处的。可见,现在的经济问题,恰恰是所谓的“社会融资成本”太低了造成的。较低的融资成本,也是以损害储户的利益为代价的,特别是不懂使用理财产品的老年人,当然银行是从中受益的。另外,“社会融资成本”是一个不能成立的概念,“成本”都是对“个体的”而言,个体放弃的最大利益是个体的成本,因此,不存在什么“社会的”融资成本一说。关于余额宝的暴利,支付宝已经出来澄清了,称其利润仅为0.63%,这是比较可信的,因为理财产品是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比如除了余额宝,还有理财通,为了吸引投资者,会向投资者让利,因此,不可能有暴利。互联网金融是市场力量借助技术突破管制的产物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市场力量突破管制、发现真实价格的体现,因此,互联网金融是市场的力量借助技术的产物,市场的力量是主要的。传统的银行必须顺应这一市场化的趋势,做出相应的变革,否则日子不会像以前那么好过。财知道:余额宝自诞生之日起,仅仅半年多时间,规模就超过4000亿元,你认为这一惊人增长来自哪里?朱海就:类似的理财产品原先就有,为什么余额宝增长特别快,主要还是金融创新的结果。余额宝和支付宝捆绑在一起,有阿里的电商、用户和融资能力为依托,买余额宝不仅收益比活期存款高出十多倍,购物也方便,并且,由于阿里的品牌和公司实力也提高了该产品的信用,降低了投资风险,投资者相对比较放心,这是根本原因。另外,由于缺乏投资渠道等原因,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很高,大量的资金沉淀在银行里,储户的收益很低,现在有了更高收益的产品,加上有这么多的储蓄等着搬家,规模爆发式增长就不为怪了。财知道:最近如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大热,都认为会颠覆传统银行,你认同吗?传统银行最大的敌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包括利率在内的各种管制?朱海就: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市场力量突破管制、发现真实价格的体现,因此,互联网金融是市场的力量借助技术的产物,市场的力量是主要的。传统的银行必须顺应这一市场化的趋势,做出相应的变革,否则日子不会像以前那么好过。创新才能生存,如政府继续管制利率,那么银行创新的动力就不是很强,虽然有互联网金融在那里刺激,但总归不会很强,因为有垄断租金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放开利率管制,促进竞争,才是给银行生路。朱海就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与作者联系)


andar 发表于 2014-2-26 17:05

2014年 02月 26日 08:30
世卫组织警告北京空气污染威胁健康




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世卫组织)周二呼吁中国改善空气质量,并在北京的空气污染连续第六天达到有害水平之际,敦促北京居民呆在室内。

相关报道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orange_bullet.gif专家:尚不确定雾霾对健康的具体危害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orange_bullet.gif博客:习近平雾霾天现身南锣鼓巷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orange_bullet.gif博客:中国空气污染 美国消费者也有责任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orange_bullet.gif博客:中国发展清洁能源难挡雾霾向沿海扩散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orange_bullet.gif观点:北京该拿雾霾怎么办?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orange_bullet.gif专栏:雾霾笼罩下的“中国梦”



世卫组织驻中国代表施贺德(Bernhard Schwartlnder)说,他对北京近日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感到担心。世卫组织一直在与中国有关部门联系,讨论污染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施贺德说,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他补充说,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需要控制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据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数据显示,截至周二晚间,细小有害颗粒物即PM2.5浓度在过去24小时的平均水平为每立方米452微克,是世卫组织建议水平每立方米25微克的18倍。


视频:北京雾霾的危害有多大?
北京的空气污染连续第六天达到有害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周二呼吁中国改善空气质量,并敦促北京居民不要外出。北京的雾霾天气为何持续如此之久?危害有多大?《华尔街日报》记者Wayne Ma与同事Deborah Kan对此进行了讨论。

自上周四以来,严重雾霾持续笼罩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天津市与河北省政府自周末起采取了相应措施,包括减少上路行驶车辆以及暂停部分钢铁等污染行业的生产等。

中央气象台周二重申了上述地区的霾橙色预警。去年10月份,由于面临来自公众要求对污染采取行动的压力,中国有关部门建立了预警系统。其中,橙色预警是仅次于红色预警的空气污染预警次高级别。橙色预警要求建筑工地停止作业,下令工厂临时将污染物排放水平减少30%。燃放烟花和露天烧烤也被禁止。建议儿童和老人留在室内,居民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减少自驾车。

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slide.gifhttp://cn.wsj.com/pictures/photo/article/top262/BJ20140225102540.jpgReuters
重度雾霾令北京窒息

在北京,浅灰色的雾霾让建筑物和地标变得模糊。世卫组织官员说,污染水平会威胁到人体健康,但同时也警告说,对于当地媒体报道的肺癌和其他疾病具体案例,他们无法将其与近期的污染水平联系起来。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任申英秀(Shin Young-Soo)说,对于这些疾病是否与空气污染有关,我们持谨慎看法;我们知道雾霾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影响,但有多大的影响我们还不确定。

中国官方媒体广泛报道了雾霾问题,这显示中国最高领导层承认这个问题对其公信力构成了挑战。新华社援引河北当地环保局官员的话说,一位居民把当地政府告上了法庭,这反映出公众越来越高的环境意识。新华社报道,市民李贵欣2月20日向裕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与此同时,中国网民对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周二现身北京南锣鼓巷纷纷发表评论。中国社交媒体的照片显示,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北京的南锣鼓巷。这是北京一条受游客欢迎的巷子,有许多卖小吃的商贩和其他店铺。中国高层领导人以这种方式公开露面并不常见。

许多网民指出,他在污染如此严重的一天来到室外,还没有戴口罩。新浪微博用户广泛对此做出了回应,很多人在回帖中说:同呼吸,共命运。

Laurie Burkitt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andar 发表于 2014-2-26 17:06

评论

科学发展的成果。

andar 发表于 2014-2-26 17:10

2014年02月26日 07:46 AMTPP首轮谈判无果而终英国《金融时报》 杰里米•格兰特 新加坡报道

http://i.ftimg.net/picture/8/000042508_piclink.jpg12个环太平洋国家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昨日无果而终,其中最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无法就放宽彼此市场准入条件达成一致。自去年末以来,美国和日本政府在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问题上僵持不下,阻碍着这12个国家建成更紧密经济纽带——这部分是为了抗衡中国的崛起。这12个国家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力求解决阻碍12国之间贸易流动的较高监管和关税壁垒问题。这12国包括美国、几个关键亚洲国家和拉丁美洲。但尽管各国部长称谈判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但在市场准入问题上“分歧”仍然存在。自2011年TPP谈判进程启动以来,市场准入一直是棘手的关键问题。新西兰贸易部长蒂姆•格罗泽(Tim Groser)表示:“市场准入问题从某些角度而言是贸易协定的精髓,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无法达成协议。”美国有一些敏感行业,比如纺织业(越南希望美国放宽准入),以及糖业(澳大利亚希望美国扩大开放)。日本也希望美国削减汽车进口关税。与此同时,日本仍然拒绝在5个农业领域——大米、肉类、小麦、奶制品和糖——削减关税,日本认为这几个领域是“神圣”的。12国贸易部长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尽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已画出了解决问题的路线图,以求达成一个全面而均衡的结果。”联合声明还表示:“通过大量的双边会议,我们还在市场准入问题上取得了进展,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余下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期完成在所有市场准入领域达成共识的宏伟目标。”美国首席谈判代表、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Michael Froman)表示,尚未确定下一轮谈判的日期。译者/阑天




andar 发表于 2014-2-26 17:27

近几个交易日,人民币累计贬值超过1%,让年轻的“知了”们欣喜不已。其实,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这种常态除了让投机热钱望而生畏外,没啥大不了的。
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查看完整版本: 边走边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