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1:02
ddt666tnt 发表于 2014-2-28 1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相对于拔地而起的天量房价,人民币不仅没有过量供应,而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愿这些钱被固死在水泥里哈!
须知,资产价格不仅困扰着人民银行,还长期困扰着美联储。
然而,迄今为止中美两国央行的货币管理逻辑依旧还是传统的:盯死一般商品与服务价格即CPI波动,关注资产价格波动。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1:20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4-2-28 11:22 编辑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长期以来,境外鼓噪人民币持续过量供应,目的当然是人民币。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受到了人民币咄咄逼人的威胁 ...
透露一下吧,国家统计局的CPI调查是绝对独立的,其真实的含义是,它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CPI调查是绝对独立的!也就是说,国家调查国家的,地方调查地方的,两只调查队伍、两个调查体系没有任何交叉,绝对完全独立运作。目的就是杜绝地方政府的任何干预。
这与地方参与的工业统计、GDP统计绝对是两回事,西方和中国坊间不了解情况,一直混为一谈。国家统计局拙嘴笨腮,一直解释不到关键点上。
世间对中国国家统计局CPI统计的真实性误解至今,确是有情可原的。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1:27
2014年02月28日 07:25 AM
骆家辉:让更多中国人体验美国式民主
英国《金融时报》 米强 北京报道
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在结束三年任期之际发表了不太客气的言论,称中国游客在访美期间体验的自由和民主可能会鼓励他们“向往一些同样的东西”。
骆家辉离开北京之际,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有所加剧,问题包括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Dalai Lama)最近会晤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以及北京方面去年宣布在东中国海划设防空识别区。
自2011年获得任命以来,骆家辉一直置身于中美之间一系列外交口水战的中心,其中一场交锋后来导致中国高层出现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最高级别的政治整肃。
在周三发表的涵盖内容广泛的告别演讲中,骆家辉强调了对中国游客和商务人士简化签证申请程序的重要性。“这么做的部分原因是……让更多的中国人体验美国,亲眼目睹我们的自由、我们的民主、我们的多样性。”他表示,“我希望,也许在美国的经历会鼓励他们在中国向往一些同样的东西,或者了解中国可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作为首位华裔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中国一直人气较高,尽管他在许多方面与中国政府官员发生冲突。接任他的将是蒙大拿州前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Max Baucus)。
在提及近期中日两国围绕一个由日本管辖的岛群的争端时,骆家辉警告双方提防“某个无意中的事件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他还谈到美中两军之间需要建立“更为直接和即刻”的通信联络渠道。
2001年一架中国战斗机在南中国海与一架美国侦察机发生碰撞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与美国五角大楼建立了“国防电话联系”(defence telephone link,简称DTL)。但DTL在功能上并不是直通的热线,因为两军通过它进行的讨论必须提前预定。“你需要确保有合适的人员值班,随时监控此类联络尝试——无论是拿起电话,还是接收电子邮件或安全电报。”骆家辉表示,“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所有的机制,但如果没有人在岗位上值守、采取行动,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骆家辉对于他与中国藏族和维吾尔族(在中国,这些民族的聚居地越来越不安定)人士、以及宗教领袖和法律维权人士接触毫无歉意,称美国外交官渴望“了解他们在做什么,看看我们如何能够支持他们”。
“人权的内涵不仅仅是经济繁荣,”骆家辉表示,“它也涉及基本和普遍的权利、言论自由、集会自由……我们呼吁中国改善其记录。”
这位即将离任的大使称,2012年重庆市前公安局长王立军申请庇护未获准的事件是“非常、非常紧张的48小时”。王立军逃亡美国领事馆最终导致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薄熙来遭整肃并被提起公诉。
译者/何黎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1:29
2014年02月28日 发布
http://s.ftimg.net/img/logoHD.gif
2014年02月28日 07:25 AM亲俄武装分子占领克里米亚议会英国《金融时报》 柯特妮•韦弗 辛菲洛普, 罗曼•奥莱亚契克 基辅, 席佳琳 莫斯科报道
http://i.ftimg.net/picture/1/000042581_piclink.jpg
乌克兰昨日进一步陷入危机,一伙不明身份的亲俄武装分子占领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逼迫那里的议员就该半岛的归属问题发起全民公投。这次突然行动发生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洛普,它加剧了东方和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紧张关系。人们越来越担心,分离主义者可能在这个普遍亲俄的自治半岛大行其道。此前,亲西方的领导人在基辅上台,他们于上周推翻了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ich)。与此同时,乌克兰新总理阿尔谢尼•亚采纽克(Arseny Yatseniuk)宣称,国家有数百亿美元遭劫掠。而亚努科维奇在一份于俄罗斯发表的声明中称,自己仍是乌克兰的合法总统。在大量武装分子占领克里米亚议会数小时后,克里米亚议会议长表示,议会特别会议已投票决定,将于5月25日就扩大克里米亚自治权举行全民公投。这一天此前已被定为在乌克兰各地启动总统选举的日子。亚采纽克对国会议员说,乌克兰正“处于崩溃和被肢解的边缘”。他呼吁联合国安理会(UN Security Council)成员国保护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译者/沈希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1:32
与反对派在基辅的武装政变一样。
允许武装政变,开了恶劣先例。乌克兰不可测矣。
西方想两个标准,鱼和熊掌兼得,那是办不到的。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3:39
评论
央行射出的箭仅仅针对货币市场人民币供应量不足,而非人民币汇率,后者只是副产品。FT、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年初大肆预测人民币汇率今年将突破6大关,所谓“世事难料,预测有风险”,是也;TOUXIAO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3:44
千万别小看这1.2%,对外贸企业尤其是来料加工企业来说好处大了去了;TOUXIAO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3:57
专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影响深远(1)小
014-02-28 10:42:28方兴东环球时报参与评论(35)条
上一张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important/11132797/20140228/r_18366991_2014022811061880729400.jpg
下一张
外军的网络战能力建设,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全时威胁,不是虚幻的!图为美国与西方多国几年前举行的代号“网络风暴3”的大规模演习,模拟应对遭受敌方大规模网络攻击。
中国网络强国之路就此起步 方兴东 昨天,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这是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重要,也将是影响最深远的大事。如果2013年是中国网络空间战略觉醒与启蒙之年,那2014年堪称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开局之年。 这是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第一次由国家一把手担纲。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国务院副总理任主席。2001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升了组长级别,由国务院总理担任。现在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担任组长,这是一次历史性突破,真正实现立足中国全局、立足全球的顶层设计。 当然更重要的是内涵的改变。领导小组名称与传闻名称有差异,网络安全放到了信息化前面。小小差别蕴含大文章。一国网络空间安全,不仅指国家的信息和网络安全,更指这个国家在网络空间中的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但在国家战略层面,安全问题显然更重要紧迫。在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超过1/3,人类开始进入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环境下,网络空间安全已超越、主导和控制着现实空间安全。几十年来,我们在信息化方面成绩显著,但在网络安全方面,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所扩大。斯诺登事件揭示的美国对全球网络空间的掌控程度及整体布局能力,远超我们原先的估计。 制度设计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还需很长时间的努力。网络强国的标志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具备完善的防御能力,互联网产业具备强大的全球竞争力,网络安全领域和军事领域具备足够的威慑力。但短期内,我们的目标还是加强内功,加紧补课,尽快形成一定防御能力。尤其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能保住要害部门,及时侦测被攻击,初步建立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体系,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能力。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3:58
专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影响深远(2)上一张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important/11132797/20140228/r_18366991_2014022811042287641000.jpg
下一张
去年,美国情报部门雇员斯诺登对美方“棱镜”等秘密监控计划的一系列曝光,重新唤起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
下一个十年网络空间战略的重点是中美网络空间博弈。目前美国在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和软实力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尤其是苹果、Google、微软等掌握着操作系统的三大巨头,我们还缺乏可以对等竞争的企业。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有些方面的借鉴和学习可以立竿见影。美国依靠先发优势建立和完善了网络空间的国家整体战略部署,形成较成熟的网络空间社会化管理体系,表现在美国具备的三个能力: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确立和完善符合国家利益的顶层设计能力;由政府、协会组织、企业、学术智库、国际组织等网络空间行为主体多方参与的社会化管理能力;与其他公私部门组织及这些公私部门组织相互之间信息交流共享,以及跨部门间密切配合、高效协同的能力。 过去我们发展更多依靠自下而上的力量,今后自上而下力量的加入,两大力量相互贯通和促进,可以事半功倍。十多年来,我们“九龙治水”和事件驱动性的互联网治理体系虽存在很多问题,但锻炼了一大批懂互联网的管理人才,形成了一系列术业有专攻的机构。领导小组的成立绝不在于将这些部门简单捏合与集中到一起,而是通过强化协调和协同,使这些分布式和分散式管理能力更好发挥作用。网络空间的治理只有注重调动企业、学界、社会和民间等各层次力量,才能更符合发展需要和时代趋势。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标志着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迈进完成制度设计,标志着中国超越单纯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而从网络空间安全的全新视角来审视当今世界,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不设防时代从此终结。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让众多期许有了切实承载之地,而中国网络强国之路就此起步!(作者是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3:59
专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影响深远(3)小大打印
2014-02-28 10:42:28方兴东环球时报参与评论(35)条
上一张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important/11132797/20140228/18366991_2014022811042313971600.jpg
下一张
“棱镜门”事件后,美国参议员梅克雷持手机质询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美国人关心的更多是个人隐私被侵犯等问题,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00
专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影响深远(4)小大打印
2014-02-28 10:42:28方兴东环球时报参与评论(35)条
上一张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important/11132797/20140228/r_18366991_2014022811050878108800.jpg
下一张
长期以来,美国等谍报机构,通过互联网渗透、入侵,获得我国秘密情报已不鲜见。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00
专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影响深远(5)小大打印
2014-02-28 10:42:28方兴东环球时报参与评论(35)条
上一张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important/11132797/20140228/18366991_2014022811044818938700.jpg
下一张
美国在世界信息产业的领先地位,为其推行网络空间战争,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棱镜门”事件以来,思科等美国科技公司在华销量明显下降,也是对现实安全考量的反应。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01
专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影响深远(6)小大打印
2014-02-28 10:42:28方兴东环球时报参与评论(35)条
上一张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important/11132797/20140228/r_18366991_2014022811042345076800.JPG
下一张
美国“棱镜”计划示意图。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02
专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影响深远(7)小大打印
2014-02-28 10:42:28方兴东环球时报参与评论(35)条
上一张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important/11132797/20140228/18366991_2014022811052565846200.jpg
下一张
美国雅虎公司首席执行官梅耶尔(如图)表示,如果她不向美情报机构提供信息,担心被叛入狱。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02
专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影响深远(8)小大打印
2014-02-28 10:42:28方兴东环球时报参与评论(35)条
上一张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important/11132797/20140228/r_18366991_2014022811042318718200.jpg
下一张
如果看过《1984》这本书,你就能很容易理解的“老大哥”的意义。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07
俄强硬声明声援乌克兰境内同胞 军队进入战备状态
2014年02月28日 09:54
来源:新华网
据凤凰卫视报道,针对乌克兰亲俄的克里米亚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温,俄罗斯外交部27号发表强硬声明,指将坚决捍卫同胞的权利。而俄罗斯开展三军演习,并将持续到下月初,军方已进入了高度警戒战备状态,又出动战斗机升空巡逻边境。
俄罗斯外交部针对俄裔聚居的克里米亚近日冲突不断,在官方微博上发表声明,称俄罗斯将以“强而有力和不妥协”的方式捍卫乌克兰境内的同胞权利,并强调当同胞受到侵犯时,俄外交部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捍卫他们的权利,并指乌克兰近日发生了“大规模侵犯人权”的事件,情况令人关注。
另外有报道引述俄国防部指出,俄西部军事边境基地已进入战备状态,战斗机随时准备作战,并升空巡逻边境。
而俄罗斯三军已开始大规模演习,多处出现军事调动。总统普京在26号突然下令西部和中部军区及多个兵种,进行战备水准突击检查,引起国际高度关注。
参与这次军演的是俄罗斯四大军区中的两个,包括与乌克兰接壤、指挥部设于圣彼得堡的西部军区,以及指挥部在叶卡捷琳堡的中部军区。
参与演习的包括空天防御兵、空降兵、远程航空兵及军事运输航空兵,涉及15万人,装备包括90架飞机、80艘舰艇及880架坦克等。军演会持续到3月3日。
国防部长绍伊古澄清军演与乌克兰局势无关。
他指出,演习在俄罗斯与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数个国家边界地区举行,意在检查俄军的战备水准、在多种条件下的协调作战能力。
但他指出,国防部正密切关注位于乌克兰克里米亚的俄国黑海舰队基地周边的局势发展,将采取措施保证俄国军事设施安全。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15
hunt or hunted?
让它们咬去吧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23
美国在日本化吗?
(Is America Turning Japanese?)
布雷德·德隆2014年02月26日
[*]| http://www.zaobao.com/sites/all/themes/ZB2013/img/article_print.png
[*]更多
[*]http://www.zaobao.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large/public/images/201402/20140226/20110730_ldd001_1.jpg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是经济学家眼中的完美典范。相对于北大西洋,从高科技精密行业到一系列大规模商品制造业,日本都具备显而易见的竞争优势。从二战废墟中复兴的日本经济,表现也大大超越了欧洲经济体的预期增长率。与整体经济处于类似的绝对和相对生产力水平时期的北大西洋经济体相比,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1980年代末最靠谱的预测似乎是,机械化、电脑化和机器人化将一一到来。政治和经济压力将引导更多日本行业向机械密集型、高生产力组织模式转型,这是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已经历过的改变(也是北大西洋地区农业和分销等领域已经或正在经历的转变)。这一预测认为,除了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上的优势,日本人的工作道德将会持续,日本的高储蓄率和低人口增长率,也将让它在资本密集度以及劳动生产力方面享有明显优势。此外,毗邻存在拥有大量低工资工人的国家,让日本能够实现区域劳动力分工,既能充分利用其收入高、教育高的劳动力,也能将低技能、低工资,也因而是低生产力的岗位,外包给亚洲大陆国家。在日本达到甚至超过北大西洋地区的资本密集度、工业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后,全球经济回报最高的活动——高科技行业研发、高端消费时尚、高端金融和企业管制,也将日益向东京湾集中。日本的人口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不可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经济大国。但日本却能缩小它与美国接近30%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er capita GDP——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差距。当时的普遍看法是,到2015年左右,日本的人均GDP很有可能将比美国高出10%(以购买力平价衡量)。这些情况后来都没有发生。如今,日本的经济规模比观察家在1980年代末信心满满的预测小了40%。当时日本所取得的人均GDP水平,即美国的70%,也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日本整体经济的相对生产力水平之后开始下降,20年的低迷期让农业、分销和其他服务领域不再有提升压力。日本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仍保持了优势,但并未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其他高端活动——如时尚、金融和企业监管。相反的,自1980年代末以来,日本的高个人储蓄率,并没有成为供给面优势的来源,反而成为需求面劣势的原因。它为对外投资和政府债务提供了融资,而不是刺激可以提振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力的国内投资。如今,日本不是穷国。但其经济结构和繁荣水平,让它看起来更像是意大利,而不是环太平洋地区东沿地区——美国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及加利福尼亚州。七年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事后看来,预期中的日本生产力向美国太平洋沿岸趋同的现象并未发生。日本文化让人口的半壁江山——女性——难以加入劳动力大军。日本政治中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农业和小企业利益,也妨碍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扩展。日本在许多方面的差异,让北大西洋难以成为其经济发展模式。由通产省(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刺激和引导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并没有成为日本经济其他领域围绕着发展的核心,而是一个分开与封闭的堡垒。因此,1990年代初,随着二战后发展模式失去其动力,日本经济的潜在年增长率降低了约两个百分点。不幸的是,这一增长放缓正好赶上了资产泡沫崩溃和周期性萧条,导致日本产出在短短数年收缩了约10%。随之而来的,是新的、低潜在增长的漫长复苏之路。从过去七年的情况来看,我们显然需要对这进行反思。根据现有数据,美国经济从其长期增长的状态下滑,让今天(及漫长的未来)的美国,比2007年的预期水平穷了7%。而且,这是假设这只是一次性的衰退冲击,不会造成潜在产出增长的进一步放缓。然而,我们有理由担心会发生这样的衰退:放缓的增长,意味着提高效率的竞争压力更少;风险容忍度的下降,意味着创新和实验意愿的减少;名义利率维持在近零下,意味着社会储蓄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如果处于低通胀的美国经济,能对泡沫破裂的风险处理得当,而可以永久性地导致其潜在经济增长,在10年期间降低10%,那么,处理不当的泡沫破裂,难道就不会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导致日本经济比预期的穷40%?有一点是肯定的:经济学家不再敢假设趋势是趋势,周期是周期,它们相互影响的情况很少,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想法,让很多经济学家实际上生活在远比他们预期还要穷的国家里。作者J. Bradford Delong是美国财政部前助理副部长,现任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经济学教授。英文原题:Is America Turning Japanese?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33
欧洲的乌克兰危机
(Europe's Crisis in Ukraine)
卡尔·毕尔德 2014年02月27日
我们无法预测乌克兰爆发的深刻危机将如何结束。欧盟与美国正竭尽全力,协助乌克兰和平过渡到更稳定的民主政体,并最终落实它迫切需要的改革。总统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达成的协议,应该能够为此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如果协议不能兑现,乌克兰很可能进一步陷入混乱和冲突,而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编按:亚努科维奇在签署协议后被国会通缉,协议已经无法兑现。)因此,乌克兰的危机也是欧洲的危机。虽然我们无法预知危机将如何结束,我们至少应该很清楚危机爆发的来龙去脉。
多年来,乌克兰积极寻求与欧盟建立密切关系。其领导人热切希望加入“欧盟东部伙伴计划”,并签署《欧盟联合协议》,及《深度与全面自由贸易区协定》。自1991年独立以来,乌克兰全部14名总理和四名总统,都无一例外地批准了这些前政府所谈判与达成的协议。
乌克兰原定在2013年11月于维尔纽斯(Vilnius)召开的东部伙伴计划峰会上签署联合协议。然而,就在欧盟与乌克兰正在处理一些尚未解决的零星问题时,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从8月起,俄罗斯决策者便公开表示,要让乌克兰不能成功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乌克兰随即爆发了反对联合协议的政治运动。同时,克里姆林宫也对乌克兰实行针对性制裁,并威胁对本已疲软的乌克兰经济,采取更严厉的打击。
俄罗斯领导人公开表示,一旦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自贸协议,它与俄罗斯的自贸协议将自行废止;俄罗斯也将对乌克兰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征收高额关税。形势再明显不过,沉重的经济压力将升级为公开的经济战。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选择让步。在向欧盟领导人解释无法签署联合协议的原因时,他明确表示这是在俄国压力下的决定。
这之后所引发的连串事件,导致了目前基辅街头的屠杀、死亡事件。对许多乌克兰人来说,欧洲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希望;但突然间,他们发现遭到了不可救药的腐败政治精英的背叛。因此,我们必须认清楚,克里姆林宫的压力和亚努科维奇政府的动摇,是造成当前危机的根源。
如果亚努科维奇决定不向俄罗斯压力低头,乌克兰无疑将面临严重的困难。但有欧盟联合协议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提供的雄厚资金和改革援助的支撑,俄罗斯措施的效力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当然,欧盟要求乌克兰进行的改革是艰巨的,但也不会比对任何要加入欧盟阵营的前共产主义国家的要求高。隧道尽头会出现曙光,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乌克兰将被视为坚定、民主的欧洲国家。
相反的,亚努科维奇选择了以一己政治生命为核心的短期策略——这日益被抗议者视为欺骗和背叛的游戏。当他的政权开始使用暴力**反对者时,暴力的反对派团体反而显得更有说服力。
同时与俄罗斯和欧盟实现自由贸易显然有利于乌克兰经济,事实上也可以利好俄罗斯经济。欧盟商品可以通过乌克兰流入俄罗斯这个经常被提及的论点,基本上是个不能成立的虚假说法。(有没有人听说过美国人抱怨墨西哥和欧盟的自贸协定损害了美国经济?)
俄罗斯一心想以它倡议的欧亚联盟(Eurasia Union)来建立新的战略堡垒,并且似乎下定决心迫使乌克兰就范。俄罗斯在公开场合抱怨欧盟对乌克兰施压,但事实是俄国残酷地要挟乌克兰放弃其欧盟路线。这才是这场危机的根源。
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乌克兰要走回头路也难上加难。俄罗斯的压力和破坏及由此所导致的危机,已经在乌克兰社会造成了新的裂痕,并进一步损害它脆弱的经济。
就连俄罗斯也可能有一天会受到这些破坏的影响。一个希望与欧盟建立密切关系的稳定并积极进行改革的邻国,其实是符合克里姆林宫利益的。
作者Carl Bildt是瑞典外长。
英文原题:Europe's Crisis in Ukraine
andar
发表于 2014-2-28 14:34
让它们咬吧;TOU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