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中国的钢材期货市场不行,否则的话振华直接买钢材期货,就不需要买那么多现货了。这样就省去了大笔的资金占用。 原帖由 一腔热情 于 2008-9-17 10:3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酣睡兄,看你悠闲的样子天天冒泡钓鱼,不知道大鱼何时上钩?哈哈
现在的B股也许就是大鱼噢。才5块多,不到10倍呢。可惜我的振华已经满配了,不能再加了。 原帖由 tge123 于 2008-9-17 16:4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期货市场还是有用处的。
可惜中国的钢材期货市场不行,否则的话振华直接买钢材期货,就不需要买那么多现货了。这样就省去了大笔的资金占用。
如果钢材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虽然振华自己说已经锁定了毛利,但我想肯定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毕竟囤积的量很大。 原帖由 一腔热情 于 2008-9-17 10:3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酣睡兄,看你悠闲的样子天天冒泡钓鱼,不知道大鱼何时上钩?哈哈
愿者上钩:)
请大家看一篇文章
振华港机(600320)兼并同门剑指500亿蓝图振华港机长兴岛基地,远处红白相间的,是刚刚竣工的7500吨浮吊。
日前,已经在全球岸桥市场占有率超过70%的振华港机(600320)突然展开了扩容之旅,成立仅16年的这家黄浦江畔的企业,将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兼并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港机。这次巨额资产注入的背后,实际隐藏着振华港机庞大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既包括3年内每年增加50至100亿元左右产值、最终达到500亿元左右的年营业收入并实现50亿元左右净利润的设想,还涉及雄心勃勃占据21个不同重型装备领域的“多元化振华”梦想。
振华港机1992年成立时,虽处日韩美德各路重工企业巨头环伺中,但竟然提出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世界上有集装箱的码头,就要有振华的机械设备。现在时至今日,公司总裁管彤贤表示,这个“放眼全球”的口号已经基本实现,世界上有港口而又能与之做生意的全部67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都矗立起了振华的机械。然而这一现象也意味着,在集装箱起重设备领域已经“顾盼无敌”的振华港机,不得不在更广阔的新领域里谋求突破和转型,以支撑自己庞大的跨越式发展计划。市场人士分析,振华港机合并近在咫尺的同门兄弟的计划,或许仅仅是未来积极实施购并战略的第一步,是一系列为达到宏大目标而谋求外延扩张的先声。
消弭同业竞争:
中交推“两港合并”
5月初,记者从与振华港机同属中交集团旗下并紧邻在同一条马路上的上海港机了解到,这家已经拥有长兴岛、张家港、康桥、南汇等四个基地、占据国内巨大市场份额的港机企业,今年3月刚刚新建完成47万平方米的长兴岛基地,具备年产150台大型港口装备及15万吨钢结构的能力。
但是,由于上海港机与振华港机同在“一杆旗下”,上海港机的产能扩张,对于振华港机和共同的母公司中交集团来说,并不一定都是利好。管彤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港机和振华港机之间由于存在同业竞争,多多少少要互相牵制。在这个背景下,中交集团决心将资产注入振华港机。知情人士表示,中交此次推动“两港合并”,一是集团曾经对投资者承诺,将用3年时间整合同业竞争;二是从形势看,必须合并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打通产能瓶颈,整合客户资源,进一步扩大中交港机的市场份额。
据悉,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振华港机大部分产品均外销,2007年,公司销售收入中70%以上来自于海外市场。而上海港机的集装箱起重机基本全部销售于中国大陆市场。振华港机的主要客户为马士基集团、荷兰鹿特丹港港务局等国际港口运营商和各国港口管理当局,而上海港机的主要客户为青岛港、厦门港、天津港等各大国内港口。可见振华港机与上海港机的销售区域及客户细分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一位券商研究员表示,振华港机此次购买资产,即意在整合上海港机的客户资源,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国内市场份额,强化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
不过,该项目的实施也遭遇部分行业研究员的异议。有研究员表示,“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双方的整合效益短期内还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另有研究人士也表示,由于上海港机在整合之后业绩释放空间打开还需要一段时间,且上海港机本身盈利能力有限,去年仅有不到1亿元的利润额,整合之后可能会增加股东对振华港机盈利状况的担忧。
对此,振华港机方面表示,不能简单从一些指标看待上海港机的整合,其生产能力若纳入振华整体生产体系,可有效扩充公司产能。作为佐证,管彤贤表示,公司2008年原定产值目标为250亿元,如果上海港机厂成功并入,可增加30亿-35亿元的产值,再加上新增产项目,振华港机拟将产值目标调高到300亿元左右。
借力上海港机:
振华跃入新领域
除了为港机产能“锦上添花”外,在振华的眼中,并购上海港机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管彤贤表示,全球集装箱起重机市场在振华港机近年的强势扩张下,毕竟已接近均衡状态。振华港机已于2006年提出海上重型机械、大型钢结构、港口机械配件和散货装卸机械等四大新的业务领域发展方向。目前散货机件及海上重型装备已迅速发展成为公司第二、三大主营业务,2007年该两种产品的营业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份额分别为11.14%和6.87%。但是,随着对新业务开拓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公司面临新业务产能紧张的局面,虽然公司于2007年进行再融资来缓解这一问题,且目前融资所募资金已基本投入完毕,但公司仍希望继续进行生产能力的扩张,已加速抢占和巩固上述新兴市场。
在这一关键时刻,拥有数家大型基地的上海港机,给了振华“借力”的想象。据悉,上海港机的长兴基地的规模,目前仅次于振华港机的长兴基地的规模,且两大基地紧密相邻,上港基地包括一条650米长的深水岸和700亩的生产基地,已经具备年产150台大型港口装备和15万吨钢结构的能力。在岸线资源寸土寸金的我国最大的长兴重型装备基地,这一“沉睡着”的巨大生产能力,一旦纳入振华的整体生产体系,配合其雪片似的订单,无疑可迅速扩充公司产能,支持公司两大新业务领域的进一步扩张。
此外,振华港机的布局还不止于此,借助上海港机不同于振华的独特产品和订单,振华还试图进入此前未曾进入过的全新领域。振华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将通过上海港机进入轨道交通建设设备市场和铁路建设设备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产品线,从而尽享“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计划投资1.2万亿元带来的市场新机遇。
据上海港机人士透露,目前上海港机已成功进入轨道交通建设设备市场和铁路建设设备市场,开发和制造了各种隧道掘进机以及数百吨铁路架桥机等铁路建设设备。现在上海港机已签合同尚未交付的轨道交通建设设备和铁路建设设备共有29台,其中包括为哈大线提供的高铁设备19台,为京沪高铁提供的高铁设备5台以及为上海、天津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的盾构设备5台。
管彤贤表示,目前,整合上海港机的过程正在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托管,将其人财物和经营活动托管起来,不过双方还是两个法人;第二步是在定向增发完成收购后进行资产整合;第三步是文化融合,包括双方管理和技术的整合,“这一过程将比较漫长,也许会持续四五年”。
记者获悉,上港资产注入振华后,中交集团旗下将没有后续港机资产可供注入。
500亿蓝图背后:
借力外部兼并扩张
2000年,已经成立第8个年头的振华港机,完成了20亿元产值,再到去年实现210亿元产值,又用了8年时间,而从210亿元到500亿元,振华决心用3年时间实现。
不过分析人士表示,企业借助自身造血功能和新建产能的模式,只能实现滚雪球式的稳健增长,却不会实现跨越式变革的资本魔方。振华的500亿元蓝图,应该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双重合作,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的交替使用。从这一角度看,今天振华吸纳上海港机之举,也许只是今后振华大规模兼并收购的试水和缩影。
500亿元,落在纸上只是一个单调的数字,然而对我国的重型工业来说,这样大的产值却是一个天文数字,大多企业难以跨越。
与高额产值增长目标同步的,便是振华目前已经铺开的高额投资。管彤贤表示,在制造业领域,做出100亿元产值,需要5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因为基础设施投资要发挥经济效益有一定滞后性,目前振华港机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拥有10家制造基地,所以振华今年正在投资的80亿元,将来在一年后增加160亿元销售收入,增多利润达16亿元。
在高投入的同时,振华港机也在考虑兼并。管彤贤表示,振华虽然以前一直是靠自身的积累走内生式发展的道路,但是“将来的发展必然要走向资本经营,发展软实力,不可能老是靠产业经营”,外延式扩张这条路必须走,因为“干哪一行都必须做大,做不大,已经形成的竞争力很快就会被别人侵蚀”。因此,振华港机提出明后年达到的400亿、500亿产值,除了靠自建产能实现外,通过兼并收购的外延式扩张也成为重要路径。
管彤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资本和人力密集型的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做到1亿元产值需要1500人,做到100亿元产值,需要1万5千人,做到400亿,就要6万人,振华养不了这么多人,所以必然要借助其他手段。但管彤贤强调,兼并收购固然会很快扩大产值,却也容易带来利润率的降低,“但是好的兼并是可以增加利润的,投资者不用担心的是,我们将来如果兼并,不会只注重产值,而是更注重利润”。
以钢为纲:
振华树20个新方向
管彤贤表示,单靠集装箱起重机市场,无论如何也支撑不起振华数百亿元的营业收入,必须进入广阔的市场。记者发现,相较2006年振华提出的六大市场战略,振华今天一口气提出了要进入和占领20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
管彤贤掰着指头逐一细数:除了振华已经摸爬滚打十多年的集装箱起重机械市场外,振华的主攻方向现在还有矿石和煤炭等散货装卸机械,大型钢构钢梁,海上重工装备,陆上重型装备,港机配件,挖泥船市场,挖掘盾构市场,铁路机械市场,海上大型工程船,以及振华原先的起家产品、现在的失地——门式起重机。
管彤贤说,“此外我们还准备了十个新经济增长点,正在培育中”,包括海上平台的运输船,用于海上船舶的动力定位装置,大型锚绞机,深水铺管船,海上大型风电设备安装,大型轴承,非标准大型减速箱,以及替代船坞的平地造船设备等。他强调,“我们规划的这些市场都不会昙花一现,都是好市场”。
这其中,上海港机为多个领域的进入提供了便利,包括盾构、铁路机械,挖泥船等都可由港机厂生产。
在以万科为代表的提倡集中精力做主业的经营论风行的今天,振华港机重新“多元化”会否带来主业不突出、各个辅业均较弱的困境?管彤贤对这个疑问表示了否定。他表示,其实这些纷繁复杂的市场背后,实质都是“以钢为纲”的钢构建设,振华有能力驾驭这21个市场的同时发展,“我们具有十大核心竞争力,拥有一只锤炼多年的、训练有素的工程队伍,此外,我们最根本的优势,是驾驭市场的能力,包括钢材涨价,汇率变化等影响成本和收益的变化,我们都有办法驾驭”。
此外,管彤贤表示,这二十个新兴市场中,振华也有自己的重心,目前格外在意的是海上重型装备市场,尤其是海上工程船,是振华港机的主攻目标,“去年全球海上油气设备投资3000亿美元,我们拿到其中百分之一的合同,不就壮大了么”?
5月7日,记者来到振华港机的长兴岛基地,见证了振华新建成的海上工程船舶之一——世界第一的7500吨全回转自航浮吊的诞生,这种浮吊,是海上油气田的重要护航装备,可以轻松将埃菲尔铁塔吊起,单台价值15亿元人民币。振华的高管在现场表示,目前韩国三星重工已经订购了一艘8000吨浮吊,而更为巨大的2.8万吨浮吊的订单,已经在和荷兰买方洽谈,目前全球大型浮吊订单极大部分都落到振华港机名下。管彤贤则对于振华已经迅速起步的海上装备业务表示了信心,“企业经营中,对于市场的开拓,要吃着一个,拿着一个,想着一个。只是吃这一个,就无法生存下去”。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8-9-17 21:21 编辑 ]
回顾一下我们的认识
论320持久战(一)2006-03-27
(一)320连翻两番的一周年纪念,快要到了。大家忍受320长期横盘,也快一年了。每一个320股东,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者跑出来向人们说,320没戏,想赚大钱趁早换股。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320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法。为了使320的价值投资者在持有320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战的必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和持久战这个题目有关的问题,我都准备说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说到,因为一切的东西,不是在一个讲演中完全说得了的。
(二)从320的成长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320垃圾论,一种是320速胜论。前者产生短线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三)在这一年里,存在着许多320是垃圾的议论。例如说:“320市场占有率增加可能性很小,投资它不会取得超额回报。”“如果钱放在320里,必会和四川长虹一样下场。”320在11月上涨以来,公开的320垃圾论没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这类320垃圾论者,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这类人中国各地都有,给这种320垃圾论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四)半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振华因为增发涨停,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庄家估计过低,甚至以为庄家会白白送钱给他们,有人涨停追击,有人短线波段,但过一段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后悔,因为320战争是残酷的。有些人轻视320战争中各方的战略地位,有些人说:“只要打一个月,320局势一定变化,庄家会免费给咱们抬轿子。”把投资的前途主要地寄托在庄家援助上面。这种情况,差不多每一个320较大的涨幅之后,或320暂时停顿之时,都要发生。所有上述一切,我们叫它做政治上军事上的近视眼。这些话,讲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上是毫无根据、似是而非的空谈。扫除这些空谈,对于进行胜利的320战争,应该是有好处的。
(五)于是问题是:320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我们的。320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320战争是持久战。
问:你想,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
答:要看320公司在国际市场中开拓出一片蓝海的时间,也要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说,除了主要地看320自己的力量之外,任何其他的矛盾也不容忽视。病万变,药亦万变,但结果还是一样,320必胜,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
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来看,你以为这个战争的前途会要如何发展?
答:320下一步的五个主攻方向已经确定,而且在有些方面,已经给大家许多惊喜,有所斩获.有些股民认为320做为周期性公司,且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相当的程度,难以持续发展,下一步的开拓又需假以时日,风险太大,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做为投资者,投资的真正方向应该是什么,320公司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比起当初几百万资金的320,在国际上,现在的320已经是个非常强悍的对手,地位强得多,在许多方面有了话语权。我们离320失败还很远呢。320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作战,而敌方在整个战争中须得时时小心320的强大垄断地位。我认为320现在的策略非常成功,嘴里吃着一块,筷子夹着一块,锅里还煮着几块.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越来越重要的互通性,对于320不仅不会削弱,反而更加有利。(待续) 振华港机双主业野心:海上重工业务突显
本报记者 朱宗文 广州报道 2008-9-18 02:00:00
2008年9月17日,振华港机(600320.SH)发布对外重大合同公告称,“近日,我公司与西班牙ARBOREC DESARROLLOS SOCIEDAD ANONIMA签订一台浅水铺管兼4000T全回转浮式起重多用途船供货合同,总金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
这笔来自海上重工设备的订单对振华港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与振华港机传统主业港口机械一台动辄几千万乃至上亿元的价格相比,海上工程机械高达几十亿的订单,每笔订单都意义重大。”振华港机证券法律部总经理李敏对本报记者表示。
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与振华港机的传统主业港口机械的全球市场规模不过几十亿美元相比,海上重工业务有500亿美元以上的容量,无疑对振华港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传统主业之惑
振华港机在全球集装箱起重机领域的地位已难撼动。据英国权威杂志《Word Cargo News》第15次年度调查发现,2007年以来12月全球桥吊的订单数达到了389台,其中振华拿到了304台;2008年交付的桥吊数量达到了310台,其中振华交付了241台,占到市场份额的77%。
“在手订单量同比增长在20%以上,从我们跟踪的订单来看景气度上无很大变化。”李敏说。尽管如此,振华港机的半年报显示,其集装箱起重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7.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只有5.42%,而主营业务利润仅增加0.67个百分点。
很明显,振华港机的传统主营业务无论市场占有率还是利润增长上都达到了极致,继续上行空间不大。
“由于港口设备方面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产能方面的上升空间有限,且毛利率低,因此对于整合后的振华港机来说,能否成功转型是影响业绩的关键。”平安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王合绪认为。
而大股东显然也看到了这一问题,正加快对振华的资产注入、消除同业竞争。
五个月前,停牌数日的振华港机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购买母公司中交股份拥有的上海港机100%股权及江天实业60%股权。按购买资产的初步预估值20亿元测算,本次预计发行1.12亿股,发行价格17.78元/股。
9月5日,振华港机披露修改后的定向增发方案。修改后的方案,只调高了定向增发股份总数量,而发行价格仍然维持不变。而此前一天,振华港机的收盘价仅为9.97元。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大股东要以每股高出二级市场价格78%的溢价完成定向增发。
上海港机与振华港机业务很类似,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制造是其主要业务。上海港机集装箱起重机主要销往国内,而振华主要销往国外,国内业务与上海港机存在竞争。“两家企业合并后振华港机将基本垄断了国内集装箱起重机市场,价格谈判能力进一步增强,协同效应显而易见。”海通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叶志刚对本报记者分析。上海港机在长兴岛拥有670米的海岸线、700多亩的作业场地,可缓解振华港机扩展业务的场地瓶颈问题。
但是振华港机的“野心”还并不只限于此。李敏称,几年前振华港机就开始关注海上重型设备市场,2002年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上则提出了改变单一发展模式的思路。“原来我们只是认为这个市场会不错,没想到近两年石油会这么热。”李敏称。
新业务成型
巨型浮吊是开采海上油气田不可缺少的装备,振华港机近半年来已先后签署了6艘浮吊订单,目前正在洽谈的还有1艘1.1万吨和1艘2.8万吨浮吊。
去年,振华港机生产了亚洲第一的4000吨全回转浮吊“南海一号”并在起吊宋朝沉船中大显身手,在其试吊过程中,创造了8100吨的吊重记录。“蓝鲸号”的诞生引起了迫切需要海上重型浮吊的世界海工界的极大关注。
“与集装箱起重机以销定产的销售模式不同,对于海上重型设备我们采取的模式有些不一样,可以先自行设计、制造,再寻求和等待买家。”李敏解释称。
“开拓新市场,重点为开采油气田所需的海上重型装备市场。抓好五项核心技术:一是平地造船;二是动力定位;三是深水铺管;四是巨型锚绞机;五是全回转浮吊。”总裁管彤贤则在工作报告中指出。
“总裁管彤贤已明确提出,2008年确保完成产值250亿元,以后每年增长至少50亿元,而增长的部分主要倚重海上重工业务。”李敏表示。
振华港机提出这样的目标并不是没有依据的。来自一些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2012年,需要安装和拆除的海上石油平台就数量惊人,仅需要拆除的平台就达近200个。
“进军海上重工业务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符合我们‘以钢为纲’的主旨。实际上海上工程业务与我们传统的业务是相通的,而且在人才和技术上也有优势,比如现在的总工程师符敦鉴就是国内最早全回转75吨浮吊的设计者。”李敏表示。
“我认为三年之内振华的海上工程业务可以赶超集装箱起重机,再造第二个港机,海上工程的订单都比较大,至少在10亿元之上。订意的快速增长估计会在明年出现。”王合绪表示。
而叶志刚则认为,振华港机海上重型追踪订单颇多,市场等待契机。振华港机的新业务海上重工目前正处于市场培育期,长期来看,其将稳定在18%-20%左右。周期性相比公司传统的港口集装箱起重机业务来说并不明显,今年下半年海上重工业务收入预计会达5亿-6亿元。
回复 #885 一腔热情 的帖子
有反面思考,好:*19*: 原帖由 遥远600320 于 2008-9-16 21:3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公允值由亏损4亿多到现在亏损仅1亿,说不定三季度又盈利了,呵呵,玩的不错。
在合同公告方面,遥远兄的看法和我一样,太不透明了。
这是振华最令我不满的地方,对待小股东非常不公平。 原帖由 一腔热情 于 2008-9-17 19:5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钢材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虽然振华自己说已经锁定了毛利,但我想肯定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毕竟囤积的量很大。
这点我想不用担心。以我的观察,振华港机采用的是以销定产方式,有多少销售额,订多少钢材,换多少外汇。尾差肯定是有,了不起影响20%,不会有决定性的改变。
同样,即使钢材涨价,振华也不会因此多赚多钱,钢材降价,振华也不会亏损。货如轮转,才是制造业稳健发展的主要原因。
对比中集,2004年的“奇计”为它带来多大的灾难?再看万科松山湖会议纪要,强调的就是快进快出,货如轮转。重要的不是一笔赚许多,而是笔笔都有赚头。
这两天因为雷曼兄弟的影响,可能许多托管在高盛、大摩的基金,会出现全面赎回,所以B股最近的波动可能会比较大,如果有向下急跌的机会,我认为是非常不错的买入机会。现在以B股计,振华不过180亿的市值。我自己持有振华B,如果能有120亿市值的机会,我一定会超配买入。 振华公告,获得浦发36亿信用额度。
振华港机:力求扩大再发展 整合资产
振华港机定向增发议案将于下周一提交股东会审议,就部分投资者对此次定向增发的疑问,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并进行了解答。据披露,振华港机此次将对控股股东中交股份实施定向增发,以购买其旗下上海港机100%股权及上海江天实业60%股权,所购资产的评估结果已获得国资委备案公告。由于此次定向增发的方案早在今年4月初就已提出,期间又做了一定的修改,即振华港机拟购资产的评估值因中交股份的现金增资而有所上升。而部分中小投资者则不太理解此举对振华港机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就此,记者专访了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
“中交股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全力支持我们把港口机械及其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管彤贤首先强调。据介绍,上海港机与振华港机在长兴岛基地的厂区仅一墙之隔,而江天实业的实体性资产江天宾馆也与振华港机办公楼在一处。由于振华港机与上海港机的主业相同,又在同一个大股东旗下“同根所生”,若相互竞争难免造成彼此削弱的格局。根据中交股份曾在2007年度振华港机公开增发时所作的将二者整合为一的承诺,振华港机采取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形式来吸纳上海港机及相关资产如今已水到渠成。
管彤贤认为,此番两家港机企业合二为一可谓好处多多,首先是可以进一步合理配置两家公司的人力物力,充分利用好各自的资源优势;其次是由此消除了“窝里斗”的同业竞争,双方可以互相携手巩固业已达到约占国内外港机产品78%的市场份额;再者,从资本角度来看,通过集中兵力把振华港机资产做大、资本金做厚实,有利于降低企业负债率,扩大银行融资规模,实现扩大再发展。
说到这第三个益处,管彤贤特别补充道:“这次中交股份专门拿出了10亿元现金,在振华港机二级市场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情形下,依然以原先拟定的每股17.78元的发行价格来认购公司的定向增发股票,这显示了控股股东对振华港机未来发展的信心。”他同时指出,这笔现金用以注资于上海港机,既解决其原本负债经营问题,又补充了其日常经营中现金流。对此,管彤贤强调,这实际上就是在支持振华港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谈及振华港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前景,管彤贤表示:吸纳了上海港机之后的振华港机,一方面要在原有的港口机械行业保持和巩固世界领先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在海上重工和桥梁钢构方面拓展出一片“新天地”。事实上,振华港机的发展态势也的确引人注目。据了解,今年1至8月,振华港机订单合同同比增长了约33%,其中,海工产品和钢构产品增长比例最为显著。譬如今年上半年,位列世界500强的美国福陆集团的旗下公司曾下单给振华港机,定制海上风力发电基座;而韩国三星重工也跟振华港机签约定制8000吨重的带船体浮吊。
管彤贤最后表示,振华港机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应对举措,如针对人民币升值的汇率变化难题,振华港机在近日与一家西班牙公司签订了一笔总金额约20亿元的浅水铺管兼4000T全回转浮式起重多用途船供货合同时,就首次尝试了境外项目锁定人民币汇率的美元结算方式,有助于规避汇率风险,以确保利润。
振华港机(600320)前8月订单增长超三成 海上装备市场取得突破
已完成产值184.19亿元在国内贷款紧缩本币升值、国外经济面临放缓担忧的宏观环境下,振华港机(600320)的全球产品订单却不降反升,公司总裁管彤贤昨天对记者透露,今年1-8月,公司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3%以上。其原因除其传统港口起重机业务保持稳定外,主要在于公司在散货机械、桥梁钢构和海上重型装备领域取得“扩容”。
每周新签1亿美元订单
17日,振华港机公告称,公司刚刚与西班牙公司签订一艘铺管兼起重的多用途船供货合同,总金额20亿元,这是不久前振华港机与美国Fluor公司签订3.5亿美元海上风力电站钢构供货合同之后的又一大单。管彤贤对此表示,目前每周都会新签1亿美元左右的合同,已经在为明年目标产值350亿元进行订单储备。
振华港机财务总监、董秘王珏表示,今年以来,与一些制造业企业订单不饱满、产量升而利润降的情况不同,振华港机产能得到完全释放,尤其在海上重型装备、钢构以及集装箱轮胎吊等领域取得了订单增长。据悉,公司日前与日本横滨码头签订了12台轮胎吊合同,这是我国大型机电产品首次进入日本市场,此前重工业发达的日本将各港口设备均交由本国供应商供货,从来不对国外制造商开放。
截至8月底,公司累计已经按计划完成产值184.19亿元。王珏称,由于振华港机的产品已经形成“卖方市场”,因此公司的议价能力强,上游钢材和人力成本等价格上涨,可以产品提价形式充分转移。此外,针对今年以来钢材价格一路强势上涨的形势,振华港机通过钢材期货有效熨平了价格波动,明年公司需要的150万吨钢材,目前已经储备了100万吨左右。
海上装备市场取得突破
由于振华港机的集装箱起重机份额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的75%以上,公司产值的扩张开始逐渐依赖新领域的收入贡献。管彤贤表示,目前振华港机已经成功打开海上市场的大门,形成以集装箱起重机和海上重型装备为主,桥梁钢构、散货机械、铁路装备等为辅助的产品格局。此次与西班牙公司签订的铺管船就是典范,目前公司计划共有四条铺管船在造,这些海上装备的利润率均远远超过起重机设备。
记者获悉,振华港机日前为中海油成功建造了7500吨自航全回转起重船,目前已进入南海成功实行乐东采气平台任务,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韩国三星重工也以1.3亿美元的价格向振华订购了一艘8000吨浮吊起重船,高出其原先1.1亿美元的预算。此外,振华港机还在与客户积极洽谈FPSO海上储油设备订单。Flour公司也在与振华港机筹备合作金额巨大的海上设备项目。
此外,针对市场关心的振华港机拟通过定向增发购入同属中交股份旗下的上海港机事宜,管彤贤表示,目前两家企业的整合还在进行中,如果整合顺利完成,预计并入的上海港机今年将为振华港机增加30亿元的营业收入。日前,振华港机的增发方案进行了修改并正在等待下周一股东大会批准,在新方案中,中交股份向上海港机增加现金注资10亿元,而振华港机则由原先增发不超过1.2亿股修改为增发1.69亿股,原先方案中17.78元的增发价格依旧未变。相关分析人士认为,此举相当于中交股份拿出10亿元以每股17.78元的价格购进振华港机股票,从侧面表达了母公司对振华港机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信心。
关于振华港机2008年岸桥销售
21世纪经济报道上,振华港机的文章中显示,销售量为241台,较去年下降2%.港口行业:港口吞吐量增速进入下降通道
1-8月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分别为15.2%和16.0%,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受全球经济及需求下降的影响更直接交通部预计08年沿海港口完成总吞吐量49.5-50亿吨,比增9.5%-10.5%,其中外贸吞吐量19.3-19.8亿吨,比增9%-12%,集装箱吞吐量约12600万TEU,比增16%。08年沿海港口总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的绝对增量仍处高位,但相对增幅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预计已经进入下降通道。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080919/16225323206.shtml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9月18日在京以“订单不足、需求不旺”的感受来描述当前钢材市场后,19日,宝钢以实际行动来应对市场的低迷,即大幅下调产品出厂价格,大部分产品11月份的价格比10月下调800元左右,较之此前对10月份价格的微调相比,宝钢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市场压力。 tge123,截至8月底,公司累计已经按计划完成产值184.19亿元。按照这个数据12月底产值可达275亿,加上上海港机30亿,300亿目标不是梦。 遥远兄,到时候3季报的时候我们不会又大跌眼睛吧,怎么才190亿?呵呵 在传统的9月钢材“旺季”只剩下7个月交易的时候,钢价持续下跌的低迷状态并没有得到改观。上周(9月15-19日),有25家钢厂公布下调钢材价格的消息。钢铁龙头老大宝钢也将国内十一月钢材期货价格普遍下调500-800元/吨。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经济增速放缓,旺季以及奥运结束对四季度钢材需求难有提振作用。市场悲观氛围短期不会发生变化。
宝钢成降价“带头大哥”
9月初,钢材市场出现了一周的反弹之后,钢厂亏损压力似乎有所减轻。不过,好日子没有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得到延续。钢材市场调头持续下行。而上周,宣布钢材降价消息的钢厂出人意料地达到25家。宝钢、安钢、邯钢、莱钢、马钢、柳钢、凌钢、酒钢等一批大中型钢厂也在其中。
本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上周宣布螺线产品降价的钢厂有15家,降价幅度在100-300元/吨;中厚板、型材、带钢、冷热卷板降价的钢厂7家;综合产品降价的有3家。
不过,降价钢厂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龙头老大宝钢。9月18日,宝钢宣布钢铁产品价格在2008年10月份价格基础上调整:钢坯下调800元/吨;线材下调200-300元/吨;热轧下调500-800元/吨;普冷下调800元/吨;热镀锌下调700元/吨;彩涂下调300元/吨。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钢厂降价也是迫不得已。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大家都持观望态度,成交量也不活跃。
天天盼着钢价跌,真到了大跌了,又开始担心了,囤货也不好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