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qinjiayu

我对中信国安的目标估值报告(20-33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3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开发公司在率先掌握了硼酸镁晶须等盐湖资源高、精、深综合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确立将晶须、锂和钾镁三大高附加值系列产品作为主导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产品,青海中信的组建和东、西台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是中信进军西部参与青海资源开发发展青海经济的重要里程碑,并成为目前青海省招商引资进来的最大国有企业。青海中信科技开发公司自2003年在格尔木市昆仑经济开发区登记注册以来,已累计投资逾40亿元,目前已经通过自主研发,率先掌握了硼酸镁晶须等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的尖端技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3 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镁盐晶须

镁盐晶须用途主要用于阻燃材料,其作用见表9所示;其次用作增强材料,例如,水镁石用于高密度聚乙烯30%,冲击强度增加4.7~7.7倍。

表9                     镁盐晶须用作阻燃材料



氧指数
聚丙烯中加入
纯聚丙烯

40%Al(OH)3
40%Mg(OH)2
40%MgSO4晶须
  

23.7
24.6
27.3
20.0




(1)氢氧化镁晶须的制备

氢氧化镁晶须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

a)卤水-碱法中,以针状碱式氯化镁制备纤维状Mg(OH)2晶须。其工艺条件为:MgCl2≥120g/L,[OH-]/[Cl-]=1.55~1.75,反应温度≥75℃。

b)以白云石、菱镁矿碳化法生产重镁水制备纤维状Mg(OH)2晶须。其工艺条件为:Mg2+=55~65g/L,氨水为化学计量量的150%~200%,反应及水热处理温度50~65℃,时间1.2~1.5h。

(2)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制备

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分子式为xMgSO4·yMg(OH)2·zH2O

制备方法有:

a)日本Nishio以Mg(OH)2和MgSO4为原料,水热合成获得直径0.3μm,长100 μm产品;

b)国内一般以Mg(OH)2、MgO或NaOH与MgSO4经过水热合成反应制取;

c)最近以卤水(卤湖氯化镁)、硫酸和氨水为原料,已成功制得长径比≥100,生产成本低的153型碱式硫酸镁晶须。

(3)氧化镁晶须

氧化镁晶须主要制备方法有如下几种方法:

a)Nishiyama等人将水合氯化镁、氯化钾混合物,低温下脱去一定水分,然后向混合物中通入0.005mol/L的水蒸气,400℃保温1h,然后800℃反应4h,制得氧化镁晶须;

b)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尖晶石直接分解等制备氧化镁晶须;

c)碱式硫酸镁晶须在高温下(900~1000℃)灼烧,可以发生分解反应,脱去硫和其他离子,生成氧化镁晶须;

d)还原法:MgO和碳粉在1400~1600℃之间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镁金属蒸汽,输送到低温结晶区,使镁氧化结晶可以得到直径20~30μm,长4~6mm氧化镁晶须;

(4)硼酸镁晶须

硼酸镁晶须主要用途:

a)在金属复合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增强铝、镁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具有轻质、高韧、耐磨、耐热、耐腐蚀等特点。用于航天材料等;

b)在塑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具有优异的耐磨及滑动性能。作汽车的刹车片和离合器的衬片等;

c)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广泛应用,提高冲击强度、弹性模量、硬度和压伸强度等。成功的应用于切削刀具、宇航及军工中。

硼酸镁晶须主要制备方法有两种:

a)微波固相合成法:以氯化镁和硼砂为原料,以ZnO为加热介质,在微波辐射作用下使两固相发生反应制备硼酸镁晶须。其特点为:反应速率快,合成时间短(约20min);但能量消耗大,一般不适用于工业生产

b)高温固相合成法:以氯化镁和硼酸或氧化镁和硼酸为原料,加入助熔剂在高温下焙烧制得。助熔剂:KCl、NaCl、CaCl2、K2SO4,合成温度850℃左右(804~1069℃),升温不宜过快,焙烧时间7h左右,当nMg:nB=1:1~4助熔剂质量分数10%~95%,焙烧温度为600~1000℃时,可制得直径为10μm的硼酸镁晶须。特点为:原料易得、成本低、技术成熟、生产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化生产。

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取硼酸镁晶须工艺流程见图3所示。



图3  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取硼酸镁晶须工艺流程图



2.4  活性氧化镁

活性氧化镁质量标准首先符合HG/T2573-94优等品指标(表10所示),还要符合活性指标。

活性是指对碘或柠檬酸吸收量大小,常用吸碘值和柠檬酸值表示。活性氧化镁根据吸碘值分为高活性(超轻质)、中活性(中轻质)、低活性(轻质)三种,其吸碘值分别为120~180、50~80、19~43 mgI2/gMgO。柠檬酸值(CAA)<15s。

表10                    HG/T2573-94优等品指标

指标名称
优等品指标

氧化镁(MgO)/%                     ≥
95.0

氧化钙(CaO)/%                      ≤
1.0

盐酸不溶物含量/%             ≤
0.10

铁(Fe)/%                            ≤
0.05

硫酸盐(以SO42-计)/%             ≤
0.20

灼烧失重/%                       ≤
3.5

氯化物(以Cl-计)/%             ≤
0.035

锰(Mn)/%                          ≤
0.003

筛余物(150μm)/%              ≤
0.03

堆积密度/(g/ml)                       ≤
0.20




活性氧化镁主要作为氯丁橡胶及氟橡胶的促进剂与活化剂,用于黏合剂、塑料、油漆和纸张的填料;医药上用作抗酸剂和缓泻剂,用于胃酸过多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也可作为陶瓷、玻璃、高级保温材料及氧化镁水泥等原料。

菱镁矿碳化法生产活性氧化镁新工艺系以菱镁矿为原料,采用混料式煅烧立窑或气烧窑进行菱镁矿煅烧,槽式消化,振动筛和旋液分离式除渣,三级净化除尘降温,往复式压缩机压缩,连续碳化,厢式或履带式过滤,连续管式热解,链式串闪蒸二级干燥,旋流动态煅烧等工序制取活性氧化镁及轻质碳酸镁产品。活性氧化镁的生产方法见图4所示。




图4  活性氧化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3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年产3.5万吨碳酸锂生产基地,建设年产6万吨溴化锂、1000吨金属锂深加工生产线。市场前景及项目背景情况:目前,世界上生产锂化合物有美国、智利、独联体等少数国家,同时锂资源分布有限,开发利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已处于保护性开采阶段。



锂被誉为“能源金属”,用于锂电池和受控热核反应。锂离子电池是市场前景最好、发展最快的一种二次电池,仅中国手机电池年需求量就在1.5亿支以上。还可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空间技术和国防工业等领域,每年需求量以20%的速度增长。



溴化锂在吸收式空调机中的用量很大,目前中国市场每年消费在8万吨以上,并以15%的速度递增。锂及锂化合物在医药,润滑脂,陶瓷,玻璃,电解铝等领域也广泛应用。锂产业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3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盐湖生态环境资源研究与“盐湖农业”理论
    盐湖是一种极端特殊的生态环境类型,适应高盐度的少数“盐生生物”属种因寡有天敌,生态位空缺,因而更加孳生、繁盛。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科学界相继发现盐湖中嗜盐菌视紫膜具有太阳能转化功能;嗜盐的杜氏藻富含β胡萝卜素和甘油;盐卤虫富含蛋白质,可作为高档鱼虾幼体饲料。这些生物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应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专家投入盐湖科学的研究行列。盐湖不仅作为矿产资源,而且作为生物资源和环境信息指示体而进入崭新的研究阶段。1982年,郑绵平在扎布耶湖发现大面积天然嗜盐菌、藻,对其进行地质生态条件研究,证明这种藻有优于世界已知杜氏藻的嗜寒性,这意味着可以扩展世界盐藻生产的期限,从而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关注。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和他的学生通过对嗜盐菌、藻的研究,对某些形式硼酸盐沉积机制的探索,发现盐藻有较强的亲硼性,可浓集相当量的硼分,其死亡堆积层还可转溶出硼,并形成大量腐殖酸。据此,他提出“生物成硼作用”的新观点。这对阐明某些现代和古代硼矿床成因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在国内外均属先行。1990年以来,他进一步查明了盐藻的盐度、pH值和营养物等天然生长因子,还发现了多处具有开发前景的卤虫资源。
    郑绵平从盐湖(盐田)生态系统的开发远景分析出发,提出“盐湖农业”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盐水或水产养殖业,又与盐水域周缘耐盐生物群密切相关,进而构成水产—农牧业研究开发的新领域。但是它仍具有农业生产之基本属性,即它的经济再生产同自然再生产交织或“一致”。因而它仍属农业范畴,故称为“盐湖农业”。按此概念,盐湖不仅是无机盐产地,而且也是一种新型“农田”;它不但可广泛捕捞和养殖盐藻、卤虫、螺旋藻、某些耐盐鱼种和鸟禽等促进新形态农禽、渔业,以及盐湖盐卤特殊机制在工农业的应用,又可种植湖缘耐盐农作物。它是人类索取蛋白质、食物色素、脂肪等食物和多种工业、科学材料的新领域。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曾将21世纪的生物技术称为“第六次产业革命”,并在1994年4月24日给郑绵平回函中说:“盐湖农业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农业,是利用盐湖生态环境及日光,通过生物生产商品,是农、工、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盐湖农业是21世纪的产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3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盐湖地球化学
    世界上著名的富含钾、锂、硼、镁资源的大型盐湖矿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南美的安底斯高原。现代盐湖资源是高原在其演化历程中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三个圈层界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高原盐湖资源的成盐演化、成矿模式是发展高原岩-水、水-气界面表生地球化学理论新的生长点,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任务有:
    -结合石油探采开展西部蒸发盐成油环境下的含钾卤水地球化学研究,探寻新类型钾盐卤水矿床,迅速扩大我国钾盐资源的储量。
    -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建立研究采卤过程中水化学体系和优化采卤模型,实现卤水开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由西部地区湖泊岩芯提取古环境信息,作为辅助手段与冰川、沙漠等研究一起研究古环境演化和全球变化。发挥盐湖所在湖泊水下钻探取芯及氢、氧、碳、锂、硼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优势,以西北地区一些气候敏感性强的湖泊为重点研究对象,建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环境与气候演变模式及发展趋势预测。
    -研究高原湖泊及周边河流水资源的承载力与优化配置方案。
    创新点:
    1、盐湖卤水开采、注卤驱动、流质边界稳定等资源开发体系
    2、卤水开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3、近四、五百年来西北干旱气候异常的湖泊沉积记录及动力学
    4、毫微米级原生盐包裹体气-液流质古环境、古气候模式
    5、高原湖泊及其周边河流水资源的承载力与优化配置方案
    *青海资源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青海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入世的加快,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青海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在世界市场的位置、发展前景出发,认真分析钾、锂、镁等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经济竞争实力,将会对青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战略性、前瞻性、和方向性的指导。
    创新点:
    1、金属镁、天然气、水电产业联动的技术经济研究
    2、青海的锂资源开发战略与世界锂产业发展预测
    3、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钾肥工业发展战略
    4、青海轻有色资源与产业发展技术经济研究
      3、预期创新成果
    3.1 近期(2002年)创新成果
    *盐湖锂资源回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攻克盐湖资源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高镁锂比盐湖中锂盐的分离提取关键科技问题,加速从青海盐湖中回收锂资源产业化进程。首先在东台吉乃尔盐湖资源可持续开发示范基地建成百吨级的盐湖提锂示范项目,综合利用硼酸资源。
    *盐湖水氯镁石资源高值综合利用
    解决盐湖水氯镁石脱水制取无水氯化镁新工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问题,利用青海盐湖提钾后老卤中巨大的水氯镁石资源和青海丰富的电力资源, 制取适合镁电解工业原料要求的无水氯化镁;在柴达木盆地建成千吨级的水氯镁石脱水制取无水氯化镁示范工程。
    *盐湖钾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优质农业对硫酸钾的需求以及柴达木盆地盐湖钾资源的特点,在硫酸钾生产的工程化研究中解决好制约硫酸钾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关键设备和能耗问题,降低成本。在东台吉乃尔盐湖建成年产3-5万吨硫酸钾生产产业化示范工程。
    *盐湖地球化学
    提取原生盐类矿物包裹体中的古环境信息,初步建立湖泊环境演化历程,阐明高原演化成盐机理;初步建立盐湖资源开采过程的液固动态变化规律和水化学组分变化规律的模型。初步建立西北干旱区湖泊水资源动态变化数据库。
    *成盐元素资源化学
    初步完成盐湖多组分水盐体系Li-Na-K-Mg-Cl-SO4-  H2O 的资源环境热力学模型和数据库,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青海资源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完成“金属镁、天然气、水电产业联动的技术经济研究,青海锂资源开发战略与世界锂产业发展预测,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钾肥工业发展战略,青海轻有色资源与产业发展技术经济研究”等研究课题,为青海省支柱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3.2 中长期(2010年)创新成果
    *盐湖锂资源回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在东台吉乃尔盐湖建成二千吨级的盐湖锂盐开发和钾、硼、镁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该项目将以开发盐湖锂资源为突破口,实现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环境整治。利用该产业化项目中积累的完整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台吉乃尔盐湖区和别勒滩区段迅速建设二万吨级锂盐生产企业,在国际锂盐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做到锂、钾、镁、硼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高价值锂基化合物。为西部地区的经济振兴作出贡献。
    *盐湖水氯镁石资源高值综合利用
    与发展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耗氯化工相结合,首先建设万吨级的以水氯镁石为原料的电解法炼镁示范工程。在2015年使我国的以盐湖水氯镁石为原料的电解法炼镁工业的规模达到5-10万吨,使我国的金属镁工业以高质低成本的优势,参与金属镁工业的国际竞争,进入世界镁冶金先进国家行列。在2015年期间攻克盐湖水氯镁石制取高纯氧化镁的新技术和高性能镁水泥技术。同时,缓解钾肥生产中由于老卤排放引起的镁对盐湖卤水资源的污染。
    *盐湖钾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液固矿床转化的理论和盐湖液体矿床的合理开采模拟系统,用于指导盐湖资源开采。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盐湖分别建成20万吨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改变我国硫酸钾依赖进口的局面。
    *盐湖地球化学
    建立湖泊环境演化历程,阐明高原演化成盐机理;预测西部蒸发盐成油环境下钾盐成矿条件,为在西部发现新的大型钾矿建立科学依据;建立淡水资源的综合平衡模型,着力解决好盐湖液体矿床的科学开采问题,实现其智能化和自动化,为可持续开发盐湖资源提供依据。建立西北干旱区湖泊水资源动态变化数据库。
    *成盐元素资源化学
    创立盐湖资源和盐溶液化学理论体系;揭示成盐元素和水在地球圈层中的转移的机理;与地球化学相结合,建立盐湖资源环境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和信息系统;实现对盐湖资源动态变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预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途经。
    三、体制改革与机构设置
    1、科研体系改革方案
    *省院共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为了满足国家对开发西部盐湖资源的需求,突出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主攻盐湖钾、镁、锂、硼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核心技术,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
    *应用基础研究部:1)设立盐湖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高原盐湖资源的成盐演化、成矿模式,发展高原岩-水、水-气界面表生地球化学理论。2)设立盐湖成盐元素科学研究室,研究在特殊和极端自然条件下我国盐湖组成体系的汽-液-固热力学和利用自然能源分离提取盐类资源相化学基础,发展盐湖成盐资源材料化学。
    *东台盐湖示范基地:在2001年建成,使之成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示范基地,省院共建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和有关盐湖地球化学和成盐元素科学研究的依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3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报告]我国卤水锂资源开发前瞻分析

  锂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物质,是现代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我国探明的锂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但锂产量只占全球总产量的5%左右,是锂产品的净进口国。随着世界盐湖卤水提锂技术的发展成熟,中国传统的固体矿石提锂企业举步艰难,锂产品市场几乎被国外厂家垄断。事实上,我国卤水锂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卤水锂资源开发是我国锂产业的希望所在。
 
  中国卤水锂资源概况
  我国卤水锂资源占锂资源总量的79%,以金属锂计即271万吨,资源远景储量更为可观,仅柴达木盆地和西藏盐湖的卤水锂资源远景储量即与世界目前已探明的总储量相当,是全球锂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卤水锂资源近90%分布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盐湖中,其余分布在新疆、四川等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锂资源储量较大,其氯化锂(LiCl)资源远景储量为1520.7万吨,卤水矿床主要分布在一里坪、东台吉乃湖和西台吉乃湖、大柴旦盐湖、察尔汗盐湖、大浪滩盐湖。这些盐湖全部集中在柴达木盆地中,柴达木盆地盐湖锂资源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锂含量高,东、西台吉乃湖和一里坪盐湖卤水锂含量比美国大盐湖的锂含量高10倍;二是镁锂比高,比国外高数十倍乃至百倍,东台吉乃湖卤水镁锂比达到40,而美国银锋卤水中该值为2,智利阿塔卡玛盐湖卤水中该值为6。
  西藏自治区已探明的盐湖卤水锂资源主要在扎布耶盐湖,它是世界上三个锂资源超百万吨的超大型盐湖之一,其固液相碳酸锂(Li2CO3)储量达153万吨,其中液相锂储量25万吨。扎布耶盐湖位于西藏的日喀则地区,湖盆由南北两个湖区组成,中间东部有狭长水道相通,北湖是卤水湖,南湖为干盐滩和卤水并存的盐湖。扎布耶盐湖是典型的碳酸盐型盐湖,卤水锂资源以天然碳酸锂和含锂白云石新变种形式存在。卤水中锂含量高达1000~2000mg·L-1,富含有硼、钾、铷、铯、溴等多种有用元素,其资源特点是镁锂比例低,卤水镁锂比仅为3,优于国内已知的其它盐湖锂资源。
 
 我国主要盐湖卤水的组成和以LiCl计的锂储量(万吨)
组分  察尔汗  大柴旦  东台吉乃湖  西台吉乃湖  一里坪  南扎布耶  北扎布耶
Na  2.37  6.92  5.13  8.26  2.58  10.12  9.81
K  1.25  0.71  1.47  0.69  0.91  2.44  2.05
Mg  4.89  2.14  2.99  1.99  1.28  0.0004  0.002
Li  0.0031  0.016  0.085  0.022  0.021  0.111  0.146
Ca  0.051    0.02  0.031  0.016    
SO4  0.44  4.05  4.78  1.14  2.88  3.62  4.67
Cl  18.8  14.64  14.95  16.17  14.97  11.98  11.78
B  0.0087  0.062  0.11  0.018  0.031  0.244  0.2
锂储量  995  24.3  55.3  178.4  267.7    
  
 注:盐湖卤水随季节、水温、区域等因素变化较大,不同资源显示数据有较大差别。
 
  国际锂业现状及市场前景
  目前,卤水锂资源开发即盐湖提锂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锂业的市场格局,而且对世界锂资源的分布和配置产生了深刻影响。鉴于低成本卤水锂盐产量的不断增加,大量以固体锂矿石提锂的企业纷纷关闭。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津巴布韦等硬岩型锂资源大国正在逐步退出国际锂资源和锂盐供应市场,美国的锂资源也将逐步被忽略。中国、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将成为世界仅有的锂资源大国。
  国外锂生产表明,1995年卤水锂盐产能的份额为28.26%,1997年为70.85%,到1999年已近90%。盐湖卤水锂的开发之所以兴旺是因为:其一是资源丰富。盐湖卤水锂资源占世界锂总储量的60%,而且通常与钾盐、钠盐类及溴、碘矿产共生,可以综合开发利用。其二是开采成本低,有价格优势。卤水提锂比从矿物中提锂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正成为市场的主流。其三是已有一套成熟的用卤水制取碳酸锂的技术及工业化装置。
  锂工业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锂矿产品工业(以固体锂矿石和浓缩物形式出售,主要用于玻璃和陶瓷工业)和金属锂及其化合物产品工业(来源于固体锂矿石和含锂卤水的生产),相应地这些锂产品大致分为锂矿产品、锂化合物产品、金属锂产品及其合金产品、锂功能材料产品四大类型。
  金属锂及其化合物是正在快速发展的商品,早期应用量及品种较少,只局限于一些少数行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约有30多种锂产品作为重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铝、润滑剂、制冷剂、核工业及光电等新兴领域。锂产品的生产与开发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工业新技术的发展,其消费数量标志着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众多锂化合物中,碳酸锂是最重要的锂盐,可以利用盐湖卤水通过特殊工艺提取生产。碳酸锂在玻璃、陶瓷、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还可用于合成橡胶、染料、半导体及尖端工业等方面。同时它又是制取金属锂及其它60多种锂化物的基础原料产品。碳酸锂包括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药用碳酸锂和高纯碳酸锂等多种不用类型产品。
  目前全球锂的需求量折合成碳酸锂约为每年8万吨,在全球锂电池市场增长的强劲带动下,锂电池新材料市场稳步成长,国际市场对碳酸锂的需求每年平均递增5%~6%。2002年我国锂电池产量达到2.7亿只,仅此一项就需耗锂8000多吨(碳酸锂计),现在国内每年需要碳酸锂2万吨,基本依赖进口。作为汽车动力源的可充锂电池一旦开发成功,锂电池对锂的需求量还会大幅增加。
  此外,作为应用于汽车、机械的锂润滑脂、铝电解用锂、结构材料用锂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世界范围内锂工业前景是比较乐观的。
 
  中国卤水锂开发有望推动世界锂业新布局
  我国是世界锂资源储量大国,但却是锂产品生产的小国,现在我国锂的产量只占全球总产量的5%左右。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柴达木盆地盐湖都是高锂镁比卤水,而我国的高锂镁比卤水提锂技术还未达到工业化生产的成熟度。其二、西藏自治区内的扎比耶盐湖卤水中的锂虽以碳酸锂的形态存在易于提取,但是西藏的交通、电力、能源等条件落后,限制了大规模开发。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专家介绍,国内外的盐湖都由多种元素共同组成,且组份复杂。对卤水资源的开发都是对各种有用组份进行分别提取,而不应是单纯提取某一种元素。多年来,由于受技术制约,柴达木盆地盐湖的开发主要是以氯化钾为主,生产中每年以尾料排放的老卤中富含氯化锂6.75万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为开发卤水资源,已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2000年完了“东台吉乃盐湖年产50吨碳酸锂实验研究”,2002年世界上首条高镁锂比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在青海省格尔木东台盐湖开工,提炼出的碳酸锂经国际权威机构检测,纯度高、质量好,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且成本是国际国内市场生产锂的最低水平,竞争力十分强劲,形成了吸引投资者的“磁力点”。
  青海中信国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元介绍,公司已为综合开发青海西台吉乃尔盐湖资源投入了3亿多元,已在柴达木盆地盐湖实地成功进行了年产3000吨硫酸钾、250吨碳酸锂的中型工业实验。在对盐湖卤水的综合开发中,碳酸锂是预测的主要利润来源,估计在未来一两年内,就可能实现高镁锂比卤水提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据悉,目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意见》已在近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的认可,在该《实施意见》中,柴达木卤水锂资源开发将是青海省“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方向。柴达木盆地的卤水锂资源开发已拉开序幕。
  同时,随着西藏近年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运输瓶颈终于打开,扎布耶湖卤水锂资源也已进入了开发进程。扎布耶盐湖是世界上三个锂资源超百万吨的超大型盐湖之一,该盐湖卤水中含锂品位居世界第二位,且含镁量低,易于加工。目前已组成的西藏锂业高科技开发公司预计投入14亿-20亿元开发扎布耶湖锂资源,年内有望形成500万平方米盐田和5000吨碳酸锂的生产规模。
  从目前我国卤水提锂技术的攻关进展及相关卤水锂资源开发企业的工程进展来看,在未来一两年内,仅青海中信国安科技有限公司及西藏锂业高科技开发公司就将形成1万吨的碳酸锂产能,相当于目前国内年碳酸锂需求量的50%。因固体锂矿石提炼成本居高不下被国际市场一度挤跨的我国锂产业可望重新崛起,短期内如此大份额碳酸锂产品进入市场,也势必对碳酸锂市场形成冲击效应,缓减连年来的价格走高趋势。这为与碳酸锂相关的锂电池、铝电解、玻璃、陶瓷、吸收式空调机和润滑脂等下游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原料支撑,其产品成本可进一步降低,对竞争力的提高无疑是利好因素。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专家根据国内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模型预测,我国锂资源的依存度为13%(依存度越小证明越有出口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锂资源储量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锂产品需求,还可以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目前,锂作为新兴工业原料正在成为信息产业、储能产业和电动汽车等发展的关键,在材料工业中占有的地位也日益突出,随着锂的用途日益扩展,我国卤水锂资源开发形成带动效应也会不断加大。从现实条件分析,我国世界第三的已探明卤水锂资源储量结合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锂产品将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原料,未来5年内,我国可望从锂产品的净进口国转变为主要的出口国,促进世界锂产业重新布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3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核电贵的原因除了铀矿的资源是有限的,成本不可能很低,之外,还有放射性核废料的防护核处理的问题,这也是非常昂贵的。
  但核聚变则纯粹是能量,没有放射性残余物质,自然界原材料非常丰富,丰富到几乎是取之不揭,而且提取成本也不高,而且产生的能量是核裂变的数千倍,一旦成功商用,其成本之低廉可想而知,所以到时候真的有可能不要电费了。既然成本低到这地步,那么完全可以转换为其他的能量方式给汽车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池级金属锂的新工艺技术

产品技术

生产金属锂的方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铝(或硅)热真空热还原法,另一种是熔盐电解法。前者虽有一些专利,但未见工业化的报道。此法虽有流程短、无废气产生等优点,但有回收率低、产量低、纯度低、设备结构复杂等缺点。后者是世界各国采用的生产金属锂的唯一方法。此方法国内外的企业已沿用了几十年,虽然有些改进,但由于原料氯化锂、氯化钾不纯和电解槽沾污等问题,很难得到99.9%以上的纯金属锂,必须经过真空蒸馏精炼。本项目提出的新工艺分两部分。首先进行原料提纯,利用专利技术得到杂质含量很低的,含氯化锂>99.9%的纯氯化锂和氯化钾,独创的特殊的电解槽进行电解,可一步得到99.9%以上的纯金属锂。由于国外对生产金属锂的技术、生产状况等方面比较保密,很难查到相关信息,但从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主要生产锂的企业标准来看,熔盐电解一步生产金属锂的可能性比较小。国内生产锂的企业主要有五家,大部分是≤99%的金属锂,用真空蒸馏法每年只能生产几十吨的99.9%以上的电池级金属锂。



产品市场

我国锂资源极为丰富,不但有丰富的锂矿石,更有丰富的青藏高原盐湖锂资源,其储量居世界前列。锂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制药、有机合成;锂合金主要用于航天、航空、火箭、导弹、潜艇、高速列车等;锂电池,尤其是各种动力电池,储备电能的调峰电池,高能燃料,可控核聚变等,一个发电用可控热核反应堆仅用作载热体的金属锂就需500~1000多吨。在未来锂产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新型能源材料和战略物资,发展前景无量。发达国家美、英、法、德、日、俄等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锂工业,在高科技的军用及民用中,大量地应用锂及锂化合物,并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和规模。如日本,1991年锂电池用锂135吨,1995年为164吨,1998年为190吨,2000年为225吨。因此,锂成为前景广阔的基础材料。美、德、法、俄估计金属锂的产量都在500~1000吨/年以上。日、英、加等国的锂产量在100~300吨/年。国内起步较晚,虽有几家生产氯化锂,但没有生产高纯氯化锂的厂家。金属锂虽有四五家生产,总产量在300吨以下,产品99%以下占大多数,99.9%以上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是采用真空蒸馏方法实现的,产量少,成本高。目前,99.9%以上的金属锂的缺口比较大,由于各国对金属锂的生产和销售大部分进行保密,很难具体估计。从目前掌握的信息,金属锂大概缺口在500吨/年以上。通过国内外市场调查结果,基本上可以确定目前国内外的市场价格:国际:金属锂,  售价为8~9万美元以上/吨;国内:电解锂 ~99%, 售价为55万元/吨左右,≥99.9%, 售价为63~72万元/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信国安:拥抱资源、拥抱新能源

硫酸钾镁肥性能远优于盐湖钾肥(0792)的氯化钾肥,氯化钾肥因其含氯,所以对土壤产生污染,长期使用容易使土壤板结,同时,由于氯化钾肥和硫酸钾肥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较为单一,需配合其它化肥一起施用才能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在农作物的施用上存在缺陷,硫酸钾镁肥(又称钾镁肥),它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钾肥的需求,同时又解决了我国农业在钾肥施用方面营养不均衡的难题。该产品对土地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多种优良性能的无公害肥料,作为是钾肥市场中的新产品,被专家誉为“土壤改良剂”、“绿色钾肥”。 据农业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钾肥总需求量约为1033万吨,2010年为1262万吨,而我国钾肥自给率仅为10~20%。国家每年都要大量进口钾肥,2002年创记录地进口了664万吨。由于中国钾肥供需缺口较大,短期内无法自给自足,预计2005~2010年每年将进口氯化钾肥800~1000万吨以上。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国内钾肥市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热销的势头,而作为钾肥家族中的无公害产品――硫酸钾镁肥的市场更是被看好,它必将受到农业产业的推崇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大显身手。
  硼酸。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高档光学玻璃和其它特种玻璃制品的生产,如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各种硼化玻璃。它在搪瓷、医药、冶金、防护剂、涂料、硼肥等行业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预计2005年我国硼矿的缺口将达到22.35万吨,到2010年缺口将增至74.05万吨。中信国安西台吉乃尔盐湖项目生产的硼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的进口需求,但从长期来看,大量进口硼酸的市场趋势不可逆转。
  碳酸锂。锂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物质,它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铝、润滑剂、制冷剂、核工业及光电等新兴领域,是现代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锂产品的生产与开发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工业新技术的发展,其消费数量标志着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全球目前锂的需求量折合成碳酸锂约为每年8万吨,随着锂电池的开发及新兴领域的发展,国际市场对碳酸锂的需求日益增长,每年平均递增约为5~6%,目前我国国内每年需要碳酸锂在2万吨以上,基本依赖进口。中信国安该项目启动后所生产的碳酸锂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还可以出口国外市场。由于中信国安卤水锂提取成本远低于矿石锂,且碳酸锂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家GB11075-89的一级产品标准,所以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不存在任何市场风险。
  拥有了稀有的资源,拥有了广阔的市场,利润将滚滚而来。青海国安贡献给0839的价值不会低于拥有一个0792。
还记得那个0008吗,一个电动车的概念炒上了百元。如今,由于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电动车正越来越走向市场,中信国安盟固利面对的将是一个几十亿上百亿的市场,仅2008年的1000辆电动公交车的动力电池就是一个6亿元人民币的盘子!!!
  我国电动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时代即将来临!!!
  大容量锰酸锂电池系统是与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配套的,所以中信国安还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受益者。
中信国安盟固利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制成功
  
  --------------------------------------------------------------------------------
  
  最近,一种重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被我公司成功研发出来,并即将投入到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这项独特的电池技术是由其鲁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继液态铝塑膜锂离子动力电池之后又取得的一项重要的成果。目前,该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在建设当中。
  
  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最近几年来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代表着当前化学电源发展的最先进水平。由于该类电池具有高比能量以及循环使用寿命良好等显著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器件中,并逐步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拓展应用范围。据估计,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全球需求已达13亿只,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而逐年递增。
  
  在液态锂离子电池成功商品化的同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IB)的研究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体系,PLIB不但具有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所有技术优点,而且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和更好的安全性能。此外,PLIB被公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市场的电池产品。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PLIB将取代液态锂离子电池近50%的市场份额,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日本等诸多大电池制造商重点投资和研发的方向之一。
  
  过去,国内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多采用美国贝尔实验室的Bellcore工艺生产。但是由于该方法工艺繁琐、效率低、设备投资大和生产成本高等缺点,严重的制约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与产业化。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出现了所谓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品,但事实上是液态软包装电池,内部仍然存在大量流动态电解液,并不具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特性,在安全性能方面存在隐患。随着锂离子电池在通讯及IT行业用量的迅速激增,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日益突出,不仅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电性能、还要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
  中信国安盟固利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制成功
  
  --------------------------------------------------------------------------------
  
  最近,一种重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被我公司成功研发出来,并即将投入到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这项独特的电池技术是由其鲁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继液态铝塑膜锂离子动力电池之后又取得的一项重要的成果。目前,该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在建设当中。
  
  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最近几年来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代表着当前化学电源发展的最先进水平。由于该类电池具有高比能量以及循环使用寿命良好等显著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器件中,并逐步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拓展应用范围。据估计,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全球需求已达13亿只,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而逐年递增。
  
  在液态锂离子电池成功商品化的同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IB)的研究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体系,PLIB不但具有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所有技术优点,而且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和更好的安全性能。此外,PLIB被公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市场的电池产品。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PLIB将取代液态锂离子电池近50%的市场份额,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日本等诸多大电池制造商重点投资和研发的方向之一。
  
  过去,国内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多采用美国贝尔实验室的Bellcore工艺生产。但是由于该方法工艺繁琐、效率低、设备投资大和生产成本高等缺点,严重的制约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与产业化。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出现了所谓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品,但事实上是液态软包装电池,内部仍然存在大量流动态电解液,并不具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特性,在安全性能方面存在隐患。随着锂离子电池在通讯及IT行业用量的迅速激增,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日益突出,不仅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电性能、还要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
  目前青海中信国安在盐湖资源开发研究上已经取得的成果主要有:水氯镁石煅烧法生产氧化镁和盐酸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为西台盐湖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国内最大硼酸基地就地解决盐酸原料供应问题,而且所产氧化镁还可以作为高纯镁砂生产原料,并可由此拉开盐湖镁系列产品链。该技术已完成扩大试验,目前相关下游产品的研究开发仍在进行中。
  
  采用氨循环技术、利用盐田副产水氯镁石生产氢氧化镁研究工作已进入扩大试验阶段。该技术可以生产高纯氢氧化镁、高纯氧化镁和高纯活性氧化酶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镁盐系列产品。
  
  此外,青海中信国安还分别在镁锂分离制取碳酸锂技术上取得两项成果、在钾镁肥生产技术上取得3项成果、在硫酸钾生产技术、利用硫酸盐型卤水生产氯化钾技术及镁资源综合利用上分别取得1项成果。这些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并将由此形成硫酸盐型卤水钾、镁、硼、锂综合利用成套技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戴上“虚拟电信运营商”

中信国安与鸿联九五
  
  早在2002年,中信国安就已经收购了鸿联九五所属的北京鸿联九五55%的股权和上海鸿联九五49%的股权。一直以来,二级市场始终视鸿联九五为一个短信概念,诚然它是中国移动梦网计划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及最大的服务提供商,拥有遍布全国的9500移动短信息网络平台,但以上这些题材对于鸿联九五来说,都算是大材小用,鸿联九五的真正定位应该是虚拟电信运营商,这是从未在二级市场上露面过的新概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这些锰酸锂材料在国内外一些企业批量使用或试用,项目实施单位为奥运电动车提供的100Ah大容量锰酸锂动力电池装车试验已运行了上万公里。
  
  锰酸锂材料的成功合成,将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戴永年介绍,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已发展到700多万辆,但使用的铅酸电池容量小、重量大,很不方便。而锰酸锂电池重量轻,容量大,可望取代镍镉、镍氢和铅酸电池,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大发展。锰酸锂电池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汽车行业。世界每年锂电池的市场容量有望达到几十亿美元。
  
  专家估计,锰酸锂电池系统应用前景很广阔,将会被迅速应用到陆地、海洋以及太空等的移动电源、应急电源、不停电电源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夜间电力储藏装置中,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配套,将使未来的能源综合开发更加完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锂离子电池“脱胎换骨”

“你知道中国目前面临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吗?”接受采访时,中科院物理所黄学杰研究员突然笑眯眯的问道。平时习惯了向别人提问,猛然间自己被问了一句,记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等记者回答,黄学杰接着说道:“能源问题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对于缓解石油和电力的紧张,充电电池可以起到重大作用。”

  锂离子电池缓解能源紧张

  随着对现有材料和电池设计技术的改进以及新材料的出现,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不断被拓展。民用已从信息产业(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等)扩展到能源交通(电动汽车、电网调峰,太阳能、风能电站蓄电),军用则涵盖了海(潜艇、水下机器人)、陆(陆军士兵系统、机器战士)、天(无人飞机)、空(卫星、飞船)诸兵种,锂离子电池技术已不是一个单纯一项产业技术,它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并成为现代和未来军事装备不可缺少的重要“粮食”之一。

  黄学杰说,锂充电电池的研究早在国家863“七五”计划中就列为专题,一直进行到现在。初期主要研究锂充电电池,后来为了解决金属锂负极不稳定的问题,发展出以储锂材料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目前已经广泛用在了手机、笔记本电脑、MP3等电子产品上。

  如今的锂离子电池用途远不止如此。黄学杰向记者介绍说:“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一款混合动力汽车,百公里耗油仅3升,约为同等级普通汽车的一半,此车配备的高功率充电电池是和发动机同等重要的部件。”他表示,混合动力汽车将油和电两种能源结合使用,电池提供电能以驱动一个电动牵引电机,而发动机则在必要时转动,为电池充电或为加速提供额外的动力发动机这种混合动力汽车一旦普及,可以缓解石油、污染等问题。

  对解决目前紧张的电力问题,锂离子电池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黄学杰说:“当前我们所说的电力紧缺,其实不是绝对现象,而是用电严重不平衡造成的。白天一些时段用电量较大,导致电力紧张,但深夜到凌晨用电少,电力又有富余。发电厂不可能根据用电的峰谷来调节发电量,这时就又需要电池发挥作用。”他告诉记者:“在日本,部分家庭配备了锂离子电池,在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使用,是一种解决电网负荷平衡的理想方式。”此外,目前所提倡的一些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都存在类似不稳定的情况,必须与电池结合使用。

  “不导电”的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环保等优点,问世以后迅速取代了镉镍、镍氢等传统电池的地位,自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率先将其商品化以后,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仅用了十年,全球产值就超过了镉和镍氢电池之和。然而,由于材料需求量飞速增长,锂离子电池的成本问题已经日益凸现出来。如何让锂离子电池“脱胎换骨”?

  “863计划首先在电池的新材料研究开发方面给予我们多项支持。”黄学杰介绍,正极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成本最为突出的材料,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实现大型化的可能,但传统正极材料———钴酸锂的年需求量已超过一万吨,从而导致钴价大幅攀升,资源不足已开始制约产业发展。“我们发展锰系和铁系材料,以提高电池的性价比和安全性能为宗旨,目前已经开发出高性能锰酸锂和氧空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通过表面改性,大幅度提高锰酸锂正极材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大电流充放电能力,2004年初该材料的批量生产为混合电动汽车电池研制成功和小型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正极材料保障。 新型材料扩展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

  针对钴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取代钴酸锂的钴镍锰酸锂正极材料也成功研制出来。黄学杰说:“这种材料属于氧化物型层状正极材料,1980年代初即被发现,合成难度远高于钴酸锂,晶型控制尤其困难,一直未获得应用,我们发展出独特的前驱体合成技术和加锂技术,80%的钴被锰和镍取代,并实现了对晶粒尺寸的控制,合成材料的可逆容量达到165mAh/克,比钴酸锂高10%以上,循环寿命达到500次。”

  此外,项目组还发展出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氧化二铝表面修饰技术,应用于改性进尖晶石锰酸锂材料,生产出可逆容量达到107mAh/克,55C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大于90%,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是国内第一个可用于混合电池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保障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高功率锂离子电池项目的顺利推进锂离子电池是近几年出现的金属锂蓄电池的替代产品,它的阳极采用能吸藏锂离子的碳极,放电时,锂变成锂离子,脱离电池阳极,到达锂离子电池阴极。锂离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移动,电极本身不发生变化。这是锂离子电池与金属锂电池本质上的差别。锂离子电池的阳极为石墨晶体,阴极通常为二氧化锂。充电时,阴极中锂原子电离成锂离子和电子,并且锂离子向阳极运动与电子合成锂原子。放电时,锂原子从石墨晶体内阳极表面电离成锂离子和电子,并在阴极处合成锂原子。所以,在该电池中锂永远以锂离子的形态出现,不会以金属锂的形态出现,所以这种电池叫做锂离子电池。

■数字863

  我国的锂电池研究已持续近20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正极材料 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钴酸镍、锰酸锂还有铁酸锂等。如前所述现在主要用钴酸锂效果很好。但是钴昂贵而稀少。锰价是钴的百分之一,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国外锰酸锂已在试用阶段。铁酸...
我国西部有锂资源,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策略,应扩大氢氧化锂、氯化锂、碳酸锂、六氟磷酸锂、钴酸锂及锰酸锂等精细化产品的研制,以满足扩大出口和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需求。 3.六氟铝酸钠(人造冰晶石...
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完全依赖进口,国内已开发出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生产成本不到进口钴酸锂的1/3,产品安全性好,属环保绿色能源新型材料。锂离子电池基于其优越的性能,代表着未来便携式电子...
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而且越小的电池越倾向于钴酸锂。锰酸锂与钴酸锂相比,其突出优点是低成本和较好的安全性能,容量相对低一点,但对体积较大的动力电池而言并不构成明显...
与国内月消耗量400t相比,仍有缺口。目前,世界锂离子电池材料总产量大于8000t左右,基本上是钴酸锂材料。2002年,国内钴酸锂需求量达2500t,预计1—2年后将达到5000t以上。目前,越来越...
锂离子电池消费暴增 碳酸锂生产商扩产抬jia
利用盐湖富集的锂盐经提纯加工生产基础产品碳酸锂和氯化锂,经进一步深加工可生产金属锂、钴酸锂、六氟磷锂、溴化锂和锰酸锂等高附加值的锂盐产品。 硼化合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

(按2001年销售收入排定)
序号 单 位 主要产品 销售收入(万元)
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 131034
2 广州电池厂         锌锰电池 122777
3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碱锰电池 71496
4 哈尔滨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 63252
5 江苏隆源双登电源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55339
6 保定金风帆蓄电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51622
7 威海文隆电池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39600
8 金霸王(中国)有限公司 碱锰电池 39473
9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38758
10 天津统一企业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37460
11 深圳华达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37000
12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31000
13 厦门三圈日化有限公司 原电池、铅酸蓄电池 30197
14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28000
15 上海德尔福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 起动铅酸蓄电池 27638
16 泉州大华蓄电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及极板 25806
17 新乡太行电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镍氢、镍镉、锌银、铅酸蓄电池 24000
18 上海白象天鹅电池有限公司 碱锰、锌锰电池 22756
19 福建省安溪闽华电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隔板 21004
20 劲量(中国)有限公司 碱锰电池 19714
21 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 19122
22 惠州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镍氢电池、碱锰电池、碳性电池16111
23 广东正龙股份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15044
24 福建泉州市华侨蓄电池厂 铅酸蓄电池及极板 15000
25 南海市新力电池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14800
26 淄博蓄电池厂 铅酸蓄电池 13710
27 番禺恒达蓄电池总厂 铅酸蓄电池 13520
28 重庆万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13410
29 东莞高力电池有限公司 纸板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13387
30 长沙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泡沫镍 13000
31 湖北骆驼蓄电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12529
32 杭州海久电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12000
33 广东美美电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11739
34 扬州华富实业集团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11500
35 华北蓄电池厂 铅酸蓄电池 11450
36 沈阳东北蓄电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11256
37 重庆万里蓄电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11112
38 曲阜圣阳电源实业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11000
39 浙江永高电池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 10833
40 宁波豹王电池有限公司 锌锰、碱锰电池 10828
41 国营七五二厂 铅酸蓄电池 10333
42 天津和平海湾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 10174
43 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10080
44 河北衡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 9899
45 安阳电池厂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9601
46 绍兴灯塔蓄电池公司 铅酸蓄电池 9480
47 江门电池厂 锌锰电池 9364
48 成都信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9027
49 江苏海四达化学电源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8450
50 重庆电池厂 铅酸蓄电池、蓄电池 8329.1
51 天津蓝天高科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致冷组件、锂离子电池等 8320
52 成都川西蓄电池公司 铅酸蓄电池 8158
53 广东郁南县电池厂 糊式锌锰电池 8158
54 天津市彩虹电源有限公司 阀控、胶体铅酸蓄电池 8000
55 江苏华扬蓄电池有限公司 启动铅酸蓄电池 7716.1
56 南京双威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AGM隔板 7700
57 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 7642
58 营口日捷蓄电池隔板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隔板 7600
59 上海新立电池制造有限公司 纸板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7583
60 常州伏特电源厂 阀控铅酸蓄电池 7571
61 安徽黄山市王马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铅酸蓄电池 7500
62 云南999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 7206.1
6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梅岭化工厂 铅酸蓄电池,锌空电池 7125
64 江门三捷电池实业有限公司 氢镍、镉镍、锂离子电池 7023
65 西昌猴王实业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 6976
66 浙江三特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碱锰电池 6635
67 宁波力达电池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 6403
68 广州蓄电池企业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6341
69 龙口蓄电池厂 铅酸蓄电池 6296
70 广东猛狮蓄电池制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6100
71 山西吉天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6080
72 贵阳电池厂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5644
73 广东省翁源合营电池厂 锌锰电池 5502.82
74 广东翁源合营电池厂 糊式锌锰电池 5502
75 陕西凌云蓄电池厂 铅酸蓄电池 5320
76 深圳市今星光实业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5100
77 济宁远征电源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5066
78 山东招远玲珑电池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 5020
79 广州高力电池有限公司 9V叠层电池 4869
80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电池有限公司 纸板锌锰电池 4610
81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中间相碳微球 4600
82 廊坊文辉蓄电池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4580
83 中山市佳仕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4560
84 肇庆多能仕电池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4300
85 厦门宝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4278
86 泉州劲达电池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手机电池 4250
87 昆明电池厂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4214
88 新乡市电池厂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4164
89 山东淄博顺风电源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3900
90 广西梧州蓄电池厂 铅酸蓄电池 3843
91 深圳市力可兴电池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 3730
92 天津日硝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隔板 3600
93 深圳和运达电源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3530
94 天津蓄电池厂 铅酸蓄电池 3512
95 宁波东海蓄电池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 3507
96 常州达立电池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氧化银扣式电池 3401
97 苏州神华电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 3234
98 山西光宇电源有限公司 阀控铅酸蓄电池 3160
99 杭州西湖蓄电池厂 铅酸蓄电池 3102
100 西安荣华新材料公司 钴酸锂 3000
合计 1549246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资源争夺的新领域--海底、南极和月球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众说纷纭地在讨论我们所在的星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尽管学者们作出了各种各样的估计,但无法回避的事实是,1999 年全球人口已达到60 亿,下个世纪中期预计要达到100 亿左右。人类已经毫无选择地要为100 亿人口生存准备所需要的矿产资源。

  目前,占地球总面积约30%的陆地,已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探查和研究,矿产资源分布及其规模已经有了总体了解。已进行的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也进行到采矿所能达到的深度,即固体矿产达到地下1 公里左右,油气为4 ~5 公里。同时,超深钻的研究结果表明,固体矿产的工业富集向地下延伸的深度相当大(达10 公里),在深达8 公里或更大深度的沉积盆地中都有油气聚集。这些资料表明,人类社会并没有面临地下潜在矿产资源在最近几十年内行将枯竭的危险。但是,世界上矿物原料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客观状况,并不会因为经济全球化和矿业国际化而改变。只要霸权国家还存在,就会有矿产资源争夺。显然,凡是有人类居住和国家占据的陆地,自然成为抢先占有或重新分配的对象。在此之后,就轮到荒凉冰冷的南极大陆,然后轮到浩瀚无垠的海洋和海底。如果地球陆地和海洋分配完毕,人类就又会开始争夺外层空间的资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资源争夺的新领域--海底、南极和月球

第一节 海底矿产--21 世纪资源争夺的焦点

  世界各国对海洋的争夺,从15 世纪末和16 世纪初西欧封建国家为探求通往东方新航路的所谓“地理大发现“时期就已开始。

  19 世纪后期到二次大战时期,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还主要是为争制海权而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二次大战以后,现代军事活动的发展,潜艇活动的深度和范围日益扩大,海底导弹发射场的设置,水下导航、通讯和监听系统的建立,深海底核试验场的修建等,都迫切需要提供精确、系统的海洋地质资料,包括高精度的海底测深图和地貌图、研究远程声纳探测距离所需的底质图和基岩地质图、建立水下基地所需的沉积物和基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精确推算潜艇、远程导航和人造卫星轨道所需的重力场、磁场等。因此,世界许多国家,一面拼命争夺制海权,一面在全世界各大洋广泛地进行调查,全面收集各种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为此各国建立了庞大的海洋调查船队。到60 年代,世界各类调查船只达700 余艘,其中美国最大的“格洛玛·挑战者“号调查船,吨位10500 吨;原苏联最大的调查船“科学院士·库尔恰托夫“号为6800 吨;日本最大的“白风丸“调查船为3226 吨。

  大规模的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工作,不仅大大丰富了人类的海底地质知识,同时发现了海底极为丰富的矿产,石油、天然气、铜、钴、镍、锰等许多种人类急需的矿产蕴藏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改变了传统的只开采现代滨海沉积矿产的认识,开始深谋远虑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上。各国对海底矿产的争夺,直接演变为对海洋国土的权益要求,打破了传统的海洋管理秩序。

  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纷纷要求扩大管辖海域范围。有些国家提出了50 海里或200 海里的领海权要求,从而促进联合国讨论传统的领海之外即公海的海洋格局问题。

  1958 年和1960 年召开了联合国第一次和第二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各国立场不一致,没有取得任何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马耳他驻联合国大使阿维德·帕尔多大使于1967 年8 月17 日首先提出了一项富有意义的建议,他在分析传统海洋法受损害的原因及其含义和后果的基础上,他提请国际上注意深海海底存在的巨大资源,并建议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这些区域及其丰富的资源应被宣布为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这项提案直接触发了国际社会关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法律地位的问题。1968 年第23 届联大会议上对此进行了讨论,但未能达成协议。

  1969 年第24 届联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国际海底的四项决议。其中有一项由亚、非、拉12 个发展中国家提出的2574D 号决议,要求在国际海底制度建立之前,国家和个人均不得对国际海底资源进行开发。对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任何权利主张,不予承认。显然,这一决议捍卫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挫败了少数海洋大国鼓吹自由开发国际海底的主张。

  1970 年第25 届联大会议又通过了“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原则宣言“,明确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不能孤立地看待海底问题“这一概念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1973 年,召开了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拟定了议事日程。经过9 年的激烈争论,在1982 年4 月,终于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国际海底法律制度,使新的海洋法成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部分。

  1994 年11 月16 日,已有100 多个国家批准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这个公约确定了沿海各国及经济水域的范围,对开发利用大陆架自然资源等方面作出了原则规定,并对共同开发共有的海洋矿产资源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国际管理。与此同时,自1994 年11 月14 日起临时实施的有关海底采矿的《实施协议》也已生效。这一切就表明,人类将有可能进入一个有秩序的共同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海洋中有哪些矿产资源呢?

海水中的矿产
  海洋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辽阔的海洋本身就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蓝色矿床“,其规模之大,足有13.7 亿立方公里体积。海水中溶解了80 多种元素,总资源量达5 亿亿吨。海水中含食盐3.77 亿亿吨,镁1800 亿吨,金1500亿吨,钾550 亿吨,溴95 亿吨,磺820 亿吨,铀45 亿吨,等等。

  不过由于这些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尽管估计有天文数字的资源量,但绝大部分不能经济开发。例如,据估算,海水中含有1500 亿吨黄金,可是每升海水中含量仅9 毫微克,要想从海水中获得900 克黄金,要处理1 亿吨海水。因此,人类对海水中的黄金只能画饼充饥,望洋兴叹了。

  但是,海水中的氯化钠(食盐)和硫酸镁,其制盐工艺方法简单,只要通过太阳蒸发和盐池沉淀,就可经济地回收,所以被许多国家工业利用。例如在中国,目前所产的食盐和工业用盐中,70%以上来自海盐。

  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挪威、爱尔兰、墨西哥、加拿大等,缺少天然菱镁矿矿床,就普遍从海水中生产。目前,世界上生产耐火材料的氧化镁约1/3 来自海水。

  其生产工艺简单,是用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与海水中的镁盐起反应,形成不溶解的氢氧化镁和可溶的钙盐,然后将所得的氢氧化镁加以煅烧,便可制成氧化镁。这种产品,称为“海水菱镁矿“。目前有一些国家从海水中工业提取金属镁,但其成本极其高昂,估计从海水中每提取一吨金属镁需要消耗3.58 亿Btu(英制热单位,等于0.252 千卡)能源。此外,目前还能从海水中工业提取磺、溴和铀,均为小批量生产。

  另一方面,海水中有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却是科学家十分关心的。例如,由于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们希望找到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在未来代替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石油、天然气、煤),这就是受控热核聚变能。这种能源原料主要是氢的两种同位素--氘(重氢)和氚。氘是天然存在的。1 公斤海水含有0.034 克氘,全球海洋中蕴藏25 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几十亿年。而氘则必须利用金属锂在聚变堆中再生。1991 年11 月9 日在英格兰的欧洲联合环形聚变反应堆进行的受控核聚变,首次产生约1.7 兆瓦的电力,持续时间为2 秒钟。据测定,每公斤核聚变燃料产生的热量,比常规核裂变反应堆燃料高650 倍,而且不会产生核裂变那样强的放射性。这使人们受到极大鼓舞,认为这是人类向获得安全、清洁和取之不尽的能源迈出了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人们普遍认为,核聚变能源在21 世纪能够商业化。有人预言,聚变能是人类的最终能源,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社会出现的能源问题。到那时,从海水中提取氘就会由预想变为现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资源争夺的新领域--海底、南极和月球

海滨砂矿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大陆架和近海开采金刚石、金、铂、铬砂、铑砂、铁砂、锡石、钛铁矿、锆石、独居石、磷灰石、煤、海绿石、贝壳、文石、砂砾等20 余种浅海海域的矿产。如南西非的金刚石海洋砂矿、印尼的海底锡砂矿、阿拉斯加的铂砂矿等都是世界闻名的产地。美国1980 年在沿海开采了价值约30 亿美元的砂砾10 亿吨,供建筑工业使用。据美国内政部估算,美国本土大陆东西沿岸大陆架上分别拥有8300 和290亿立方米砂砾资源量;在墨西哥湾和夏威夷沿岸分别有2690 和190 亿立方米砂砾资源量。估计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大陆架上分别
拥有13 亿和20.6 亿立方米各种重矿物砂,其中包括美国急缺的钛铁矿和金红石砂矿。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
  全球陆上石油天然气工业开发已经有一个半世纪时间,到目前陆上油气生产已基本趋于稳定,未来全球油气需求增长的大部分将必须由海洋的产量来满足,因此,海洋将是人类社会获得新的油气资源的最后一个区域。

  现在,世界上已有100 多个国家在海上勘查石油天然气,有96 个国家在水深2000 米范围以内钻探。60 多个国家在700 米水深范围以内发现了海洋油气田1800 多个,已探明石油储量亿吨,天然气储量30 万亿立方米。据统计,自1950 年以来,在28 个国家海域发现125 个石油储量大于2 亿桶以上的大油田,它们占全世界540 个大油田的3%;累计石油储量3160 亿桶,占至今发现的大油田累计储量的22%。

  目前,海洋油气勘查十分活跃,钻井数也不断增加,1995 年达到778 口。勘查和开发向更深的海域挺进,巴西1997 年5 月在1709 米水深的海域采油,海上钻井的水深则达到3000 米。

  据专家们估计,全世界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中,石油的25%、天然气储量的15%赋存在海底。也有一种估计,海底石油资源量在7000 亿吨以上,天然气资源量200 万亿立方米以上。

  海上商业开采石油最早是1947 年。当时在墨西哥湾岸外10.5海里,水深18 英尺的海上平台上首次开采石油。50 多年来,海上石油天然气产量迅速增长,由1970 年的每天760 万桶油当量上升到1996 年的3000 万桶油当量。目前世界油气产量中,约1/3 来自海区。

  中国大陆架海域中,拥有石油资源量245.6 亿吨(不含南海南部西、中、南沙海域),天然气资源量8.43 万亿立方米。自1982年以来,我国在海域钻探了400 多口井,探明有商业价值的油气田38 个,其中超亿吨级的大型油气田6 个(油田4 个,气田2 个)。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 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000 多亿立方米。到1997 年投产的油气田22 个,石油产量达1629 万吨,天然气40 亿立方米,即年产油当量超过2000 万吨。预计到2000 年海洋石油年产量将超过2000 万吨,天然气产量将达到85 ~100 亿立方米。显示了我国海洋油气勘查开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海域内还存在另外一种巨大的潜在能源矿产--天然气水合物。这是一种由天然气与水的类冰化合物,有“可燃冰“之称。每1 立方米天然气水化合物可释放164 立方米甲烷和0.8 立方米水。自原苏联在80 年代发现世界上第一个天然气水合物气田(麦索亚哈气田)并经试采以后,使人类认识到它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

  地球上天然气水化合物蕴藏量极为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所保守估计,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煤炭和石油天然气总蕴藏量的3 倍。海洋沉积层天然气水化合物中甲烷(含碳)资源量为3 ×10 15 ~76 ×10 17 立方米,即可满足人类需求1000 多年!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于低温高压地质环境中,陆地面积约27%和海洋面积的90%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条件。陆地上天然气水合物产于200 ~2000 米深处,海底之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埋深500 ~800 米。

  目前,在世界上一些冻土带地区,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已发现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海洋的43 个海底区也已观测到天然气水合物及其标志。近年来许多国家对天然气水合物产生了极大兴趣,如1997 年美国能源部推出的美国能源战略计划就包括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因此,可以断言,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将成为21 世纪能源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缘领域。

深海底矿产
  深海底的矿产资源也极其丰富,特别是镍、铜、钴、锰等矿产的蕴藏量是陆地的几十到几百倍。迄今已知有四种主要类型:含金属软泥、锰结核、钴结壳和块状硫化物矿床。这些矿产资源的发现,为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扩大矿产资源的供给来源,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海底多金属软泥,也称重金属软泥
  60 年代原联邦德国的“流星“号研究船在红海中央地垫2200米水深海底,发现了一个正在形成的热液型含铜、锌、铅、银、铁、锰的软泥矿床。其中,仅“阿特兰蒂斯Ⅱ“盆地上部10 米软140泥中,平均含铜1.3%、锌3.4%、铅0.1%、铁29%,还有银、金等金属。各种金属资源量为:铁2430 万吨,锌290 万吨,铜106万吨,铅80 万吨,银4500 吨,金45 吨。红海是沙特阿拉伯和苏丹两国的专属经济区,1974 年两国已成立合作委员会,正在继续进行勘查、采矿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研究。美国、英国和法国等东太平洋海隆附近也发现了这种多金属软泥矿床。

锰结核或称多金属结核
  这是英国“挑战者“号进行环球调查时(1872 ~1876 年)首先发现的,但将它看成是一种重要的镍、铜、钴、锰资源,却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初期以后。从此,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原苏联、日本、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印度和中国等,纷纷开展了锰结核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调查结果表明,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底,水深超过4000 米的海域。目前还在以每年1000 万吨的速度继续堆积着。

  现已查明,锰结核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海底。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也产有锰结核,但金属品位较低。

  据美国学者梅罗(1965 年)估算,整个太平洋的锰结核资源量为1.7 万亿吨,结核平均含锰24.2%、镍0.99%、铜0.53%和钴0.35%。结核中的金属储量为:锰4000 亿吨、镍164 亿吨,铜88亿吨和钴58 亿吨。这样乐观的估算量,与陆地上现已查明的这四种金属的储量基础(锰43.5 亿吨、镍1.1 亿吨、铜5.9 亿吨和钴880万吨)相比,海底资源量要高出陆地资源量的数十倍至数百倍。

  太平洋中锰结核最密集的地区是克拉里昂-克里帕顿(所谓C -C 区)断裂带之间的海域,即北纬7 ~15 °和西经114 ~158 °范围,计算锰结核资源量为150 亿吨。按C -C 区可采率为20%计算,可生产21 亿吨干结核,可获得锰5.28 亿吨、铜2100 万吨、镍2700 万吨和钴460 万吨。这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目前,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中国、海金联(原东欧国家)、韩国均已向联合国海底筹委会申请成为先驱投资者,并获批准。各国在C -C 区申请登记的区块面积已达161 万平方141公里。印度在印度洋海域申请的区块也获得联合国海底筹委会批准。

钴结壳或多金属结壳
  这是从80 年代初期开始,继锰结核之后发现的又一引人注目的深海矿产资源。钴结壳一般分布在深海海山顶部,水深2000 ~2500 米。结壳厚度2 ~10 厘米。其特点是钴含量高,一般高出锰结核的3 ~4 倍,平均含量达.9%,有的高达2%。据美国一学者估算,太平洋海山上结壳中的金属量为:钴690 万吨、镍390 万吨、铜50 万吨和锰18920 万吨。其中的铂也有工业价值,因铂是近年发现的,储量未作估计。

  调查表明,太平洋约翰斯顿群岛南面,即德国的E 区,结壳非常富集,金属储量为:钴11.12 万吨、镍77 ,800 吨、锰300万吨、铂5.56 吨,总经济价值为63.83 亿马克。

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
  这又是继深海软泥、锰结核和锰结壳之后发现的另一类有巨大潜力的海底矿产资源,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注意。这类矿床分布在太平洋洋脊、海隆、海岭上,水深一般为1800 ~2500 米,最深不超过4000 米。单个矿体很小,只有几百立方米,但往往成群出现,形成巨大的矿床。由于这类矿床发现时间不长,研究程度不高,在总长7.1 万公里的世界大洋洋脊上,目前只有10%的地段作过调查工作,目前,尚不能对其规模和经济价值作出全球性估计。已发现的10 多处矿床均具前景。如1981 年美国海洋大气局在加拉帕戈斯洋脊上,发现了一个长970 米、宽200 米、高35 米,拥有2500 万吨矿量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水深2500 ~2600 米。矿石含铜最高达11%,锌0.8%,铁35%,还含少量银(66克/吨)、钼、银等金属,总价值达39 亿美元。

  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在冲绳西面海域发现的一个商品级硫化物矿床,水深1600 米。分布面积600 ×1100 米。矿石中含金5.2克/吨、银449.5 克/吨、铜0.49%、铅4%和锌7.7%。

  20 世纪后期,国际海底矿产资源争夺达到白热化程度。我们可以看到,海水没有国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提出开发海水矿产的主权要求,只要你有能力、有技术,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开发取用。而在大陆架上的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砂矿,尤其是在海底大陆边缘上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却是国家必争的对象。本世纪60 年代以后,各国对大陆架的开发和对200 海里海洋权的要求,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海洋资源上的利益而出现的。正是在这种纷纷要求扩大管辖海域范围的历史背景下,1973 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拟定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世界海洋分为9 个不同的区域,沿海国家除拥有作为其领土一部分的内水和领海之外,还可拥有专属经济区(EEZ)、大陆架等其他新的管辖海域,这就是所谓“海洋国土“。

  按照海洋国土的概念,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据此扩大了管辖海域范围。如海洋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将使世界海洋中约有1.29 亿平方公里的海域成为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土,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35.8%。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1983 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建立美国专属经济区的声明,这样,美国管辖的海域约达1578 万平方公里。同年11 月,美国内政部的美国地质调查所、矿业局和矿产管理局发起研究制订美国专属经济区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的全国计划。在其专属经济区内,占有美国经济上可采收的油气储量的35%,估计有石油210.7亿桶,天然气398.6 万亿立方英尺;20 多亿吨磷块岩资源,以及多金属硫化物、海底锰结核、钴结核等。

  显然,领海、大陆架和海洋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大洋中剩下的“无主“地带只是“国际海底“了。因此,现在和未来各国海洋资源争夺的焦点必定集中在“国际海底“的矿产资源上。

  所谓“国际海底“是1973 ~1982 年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期间提出的一个新的法律概念。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将国际海底称作“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和洋底及其底土,一般指2000 ~6000 米水深的海底。该公约明确规定了“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并且指出,任何国家不应对“区域“的任何部分,或其资源主张或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任何国家或自然人或法人也不应将“区域“或其资源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对“区域“内资源开发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

  事实上,深海底部或国际海底固体矿产,尤其是锰结核资源勘查和开发的争夺,在过去20 年来已经爆发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激烈争夺,并且已经使最具有商业性开采潜力的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富集区几乎瓜分完毕。 

  在过去的20 多年内,世界上的工业大国一直悄悄地在太平洋富含锰结核的海域立桩标界,提出勘查开发的权力要求。美国、日本、原联邦德国、法国和原苏联等工业化国家,凭借先进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财力,最先开展了多金属结核和结壳的地质调查和勘查工作以及试验开采活动,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试图开发这些对他们来说属于急缺的战略矿产,并把主要力量投在经济价值最大的太平洋的C -C 区。

  美国不顾国际舆论和国际法规,于1980 年颁布“海底固体矿产资源法“。然后,美国海洋大气局受命管理海底固体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工作。该局制定了一个名为“深海采矿环境研究“的5 年计划。更有甚者,海洋大气局又开展了发放勘查许可证的工作。

  1982 年,美国又与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签署了《关于深海洋底多金属结核临时措施的协议》。在其干预下,美国4 家多国财团(由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私人公司组成)、法国锰结核研究协会、日本深海资源开发公司协商,解决了各自申请区重叠的争端,由美国海洋大气局于1984 年8 月发放了勘查许可证(1985 年,原联邦德国一家公司也向美国海洋大气局提出勘查许可证的申请)。1984年8 月,正当联合国海底管理局筹委会开始讨论草拟国际海底勘查、开发规则的时候,美国伙同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和比利时等8 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勘查和开发海底矿产资源的“临时谅解“。这一系列活动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妄图用国家立法和相互协议来管理国际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活动。

  与此同时,原苏联也不甘示弱,宣称:“苏联作为一个伟大的海洋强国…,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存在着利害关系。“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世界大洋工作由于资金不足而大大缩减时,担心“这项工作的进一步缩减可能降低俄罗斯在批准它的优先权方面的竞争力。“认为“为了维护俄罗斯经济、社会、生态和政治利益,为了维护其后代子孙的利益,这是决不允许的“。强调俄罗斯应该在这最后“重新分配“世界洋底地下资源财富时应占有一席之地。原苏联于1983 年提前向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成为世界第一个“先驱投资者“(申请国)。

  1987 年12 月,原苏联取得了太平洋中一块面积为7.5 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勘查开发锰结核。初步的地质经济评价表明,在划拨的地段内,锰结核预测资源量为7.03 亿吨,其中含锰1.42 亿吨,镍668 万吨,铜555 万吨,钴11 万吨。一旦得到开发,可满足俄罗斯远景需求量为:钴100%以上,锰75%,镍20%,铜10%。

  继日本、法国和印度以后,1991 年中国在联合国登记注册为第5 个国际海底开发先驱投资者。1999 年,按照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对所分配的太平洋中一块面积15 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进行调查研究后,只保留7.5 万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我国拥有的专属勘探区。在今后商业开采时机成熟时,享有对这一区域开采多金属结核资源的优先权。

  应当看到,西方工业国先行瓜分国际海底矿产资源,试图以标桩立界,发放勘查许可证等手段,造成既成事实。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后,一计不成,又新生一计,这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极力反对和阻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酝酿了21 年之后才于1994 年11月生效的。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极力反对和阻挠有直接关系。该条约有439 条款,有争议的条款正是集中在海底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拒绝签字,指责海底采矿条款是一种社会主义空想,旨在将未来的利益引进到发展中国家。克林顿政府声称,只要将这项条约进行修改,并使其更有利于自由企业和美国的利益,那么,它很快会在条约上签字。当1982 年12 月,斐济率先批准海洋公约时,当时的里根政府指责这一进程是愚蠢的举动,并鼓励美国公司要按照美国法律自由采矿。还与其他发达国家举行会谈,达成前面所讲的双边协议。

  联合国国际海底局筹备委员会成立后,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宣布在美国登记的四家国际财团的计划“完全非法“,挫败了美国为首发达国家的阴谋。

  1993 年11 月圭亚那成为批准《国际海洋法公约》的第60 个国家,即达到该条约生效必需的国家数目。这时,虽然美国政府已赢得一些让步,却又声称,美国正在接近达成一项可操作的协议草案。美国提出的这项协议草案内容包括精简国际海底管理机构;取消有关强迫将采矿技术转让给联合国的康采恩Enterprise的条款;为美国提出的采矿权要求增加一项不追溯条款;取消采矿者在工业生产前要支付的数目庞大的年费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大美国在管理作用方面的影响。美国国务院的一份通报声称,这项初步协议,能够使美国“和少数其他工业国家协调一致,阻止通过有损我们的利益的决议“。

  美国的对抗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 年11 月14 日生效之前,已有100 多个国家批准,其中也包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除俄罗斯以外的所有先驱投资者,海洋法已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实施。

  美国为什么最终批准了该条约呢?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海底采矿前景有不同看法。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资深科学家罗斯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他认为,海洋采矿只是具有虚伪的诱惑力。“海底资源规模惊人,但价值不一定很大,除了法学家以外,还没有人从锰结核中挣到一分钱。“而且,由于所发现的钴结壳和块状硫化物矿床,大多在美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法律问题少。

  这两类矿床,水深又较锰结核小得多,品位又高,因而美国的兴趣已由开发海底锰结核转向洋脊上的块状硫化物和海山上的钴结壳矿床了。

  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西方国家对国际海底矿 产资源的第一轮争夺已告一段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期望国际海底管理局在组织、控制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发挥作用,能真正体现“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一基本原则。然而,历史的教训表明,西方国家通过先期投入已争取了极大主动,已为今后的经济政治利益打下了未来争夺的基础。可以预料,国际海底的矿产资源仍然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尤其当海底采矿真正商业化时,已经占据海洋高新技术领导地位的西方大国,能否严格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现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公平而规范的开发利用?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南极--不平静的“地球最后边疆“

  位于地球南端的南极洲,陆地面积约1400 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9.4%。南极洲只有一些来自其他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这块陆地约98%为冰所覆盖,犹如一个巨大的水晶宫。南极冰盖平均厚度为2300 米,这些冰若全部融化,足以使世界海平面上升60 米。

  南极洲是人类发现最晚,所知甚少以致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解之谜的“第七大陆“。南极的发现从18 世纪后期英国人绕南大洋高纬度航行首次进入南极圈时开始,已有200 年历史,但进行南极腹地考察却从本世纪初期才开始。

  1907 年,美国探队家恩斯特·歇克勒顿和他的考察队首次向南极腹地进军。虽然未能到达南极点,但带回许多化石,为进一147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911 ~1912 年,受皇家地理学会支持的英国罗伯特·斯科特探险队和挪威人阿蒙森探险队展开了向南极腹地探险的竞赛。他们均先后到达南极极点。不幸的是,英国探险队遭遇暴风雪而全部遇难。

  1913 ~1943 年的30 年间,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挪威、智利、阿根廷等国的探险队纷纷登上了南极。在此期间,美国海军上将理查德·贝尔对南极进行了四次重大考察,其中前三次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探索。而他的第四次考察,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插手了他的工作,使这次考察可能带有军事性质。1929 年,贝尔驾驶飞机飞越了南极上空,只用了不到16 小时的时间“走“完了当年挪威人阿蒙森用99 天才走完的路线。

  有组织的国际性南极科学考察始于19 世纪后期。第一次(1882 ~1883 年)和第二次(1932 ~1933 年)国际极地年中对南极做过少量共同观测。第三次国际地球物理年(即前称的国际极地年,1957 ~1958 年)间,对南极地区进行了空前规模的考察,有12 个国家在南极设置62 个观测站。这次以南极大陆为中心所建立的大规模观测网,获得了重大成果。

  除国际合作考察以外,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且这种南极考察热潮远未消止。这是什么原因呢?从自然科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南极是世界自然科学独一无二的巨大天然科学实验场。每半年左右交替出现一次的白昼(出现在11 ~3 月的暖季)和极夜( 出现在4 ~10 月的寒季 ),曲线运动永不落的“绿”太阳;有瑰丽奇特、五彩缤纷的南极光;有神话世界中水晶宫殿般的冰洞;火光冲天、岩浆奔腾的火山爆发;有蔚为壮观、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的自然景观,等等。

  作为“世界冷极“的南极地区,对于全球的环境,特别是对于全球的气候、动植物生长乃至人类的繁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极这个寒冷大陆,像一个巨大的“冰箱“,控制着地球的热输入,使世界的气温不致过高,并向全球输送冷洋流和冷气流。虽然,南极对地球气候影响的复杂性人类至今尚未充分了解其全部的意义和作用,但科学家认为,南极对地球的气候起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目前,全世界已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那里建立了40 多个常年考察站和100 多个夏季站。已建常年站的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南非、新西兰、日本、法国、波兰、乌拉圭、德国、巴西、印度、中国和韩国等国家。挪威、比利时、秘鲁、古巴、西班牙等国也先后派出科学考察船或科学家到南极考察。美国于1955 年开始在南极洲建立大规模的考察基地,目前它在那里已有四个常年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000 多人。美国的麦克默多基地上建有100 多幢建筑物,俨然成了南极最大的“城市“。1957 年美国建立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已初步具备了人类生活和从事研究的各种必要的现代化条件。

  原苏联自1956 年2 月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和平站以来,已先后对南极进行了几十次有计划的大规模考察。目前,俄罗斯在南极建有8 个常年站,每年平均保持200 ~300 人在南极过冬考察,还在那里建立了火箭发射场和重型飞机场。

  为了解和认识南极,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中国从70 年代末期起参与南极事务。1979 ~1983 年,应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原联邦德国、美国等邀请,曾陆续派出50 多位科学家赴南极进行了合作考察。1984 年11 月首次独立组织南极考察队开赴南极洲,并于1985 年2 月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常年站),使我国成为在南极建站的第17 个国家。1989 年2 月建立第二个考察站--中山站(常年站)。从1986 年9 月起,我国南极长城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 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测网。

  随着南极探险和考察的逐步展开,南极大陆的矿产资源不断被发现,使人们普遍认为,南极地区是一个巨大的矿产资源宝库。据初略的调查,南极洲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铬、铅、锡、锌、金、钼、铝、银、石黑、金刚石等20 来种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及沿海岛屿地区。

  石油和天然气 据美国地质调查所1975 年估计,西南极大陆架蕴藏可采收的石油储量450 亿桶,天然气储量115 万亿立方英尺;原联邦德国地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在1980 年第11 届国际能源大会上宣称,南极可采收的石油储量为40 亿吨(约300 亿桶),天然气4 万亿立方米;日本根据1980 ~1982 年地震测量资料,估计南极大陆架拥有石油储量450 亿桶,天然气303 万亿立方米。

  科学家认为,南极大陆周围蕴藏大油气田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在世界其他地方,石油勘探工作陷入僵局,就有可能在南极正式开展石油勘查。

  铁 在东南极大陆,原苏联报道有潜在可采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层厚100 米,面积120 平方公里,以现在的开采水平足够开采200 年。其他报道说,最大铁矿产在查尔斯王子山、马卡·罗伯森地。矿层厚达70 米,品位很富,可高达70%~80%,是世界最富的铁矿石。

  铜、镍、铬、铂 1957 年发现了含这类矿产的杜菲克层状侵入杂岩体,岩体分布面积至少34000 平方公里(其中露头面积8000平方公里),岩体厚度达7 公里,出露的有4 公里。原苏联有一个考察站(德鲁兹拉娅站)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这个杜菲克含矿岩体。1965 ~1966 年美国地质学家对部分出露的侵入岩体进行过调查。普遍认为,南极发现的杜菲克大型层状侵入岩体,可以与富产铂、镍、铜、铬的南非的布什维尔德、美国的斯提耳沃德、加拿大的萨德伯里等著名的岩体相对比,因此蕴藏矿床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已发现有铂族金属、铬、镍、铜、钒等矿化线索,还发
现几米厚的磁铁矿矿层。

  其他金属矿产 在南极半岛以及东南极的奥茨海岸和维多利亚地发现金、银产地。在南极半岛和东南极发现钼、锰、放射性铀矿(黑稀金矿)。

  非金属矿产大多产在东南极的毛德地。已发现的主要非金属矿产包括:伟晶岩中的金云母矿,矿脉长100 米以上,矿脉含金云母2%;绿柱石、电气石、磷灰石等宝石矿、石墨矿等等。南极大陆这座矿产资源宝库,引起了许多国家对这块“无主领土“的主权要求。资源的争夺,使这块“地球的最后边疆“不再平静。

  自1908 年以来,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挪威、巴西、秘鲁、乌拉圭等国纷纷以发现、占有、继承、扇型原则(即以南极极点为顶点,各个经度作边界线,某一平行纬度为底边,划一个扇形地区)为根据,对南极洲部分土地提出了主权要求。这样,没有被宣称主权要求的南极领土,只剩下西经90 ~150 °迄今尚未发现重要矿产资源的西南极洲的部分地区,它们仅约占南极洲面积的15%。美国和原苏联虽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极洲的领土要求,但均声明保留自己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1939 年和1959 年,原苏联两次声明,认为它对南极土地问题上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宣称“保留提出自己领土要求的权利”,二次大战以后,即宣布保留19 世纪以来由于美国公民在南极洲的活动而产生的一切权利。1949 年,美国通过美洲国家会议把南极洲划入美洲“共同防御“圈内。

  各国对南极洲的领土要求,在二次大战以后矛盾一度激化,从而使南极土地的归属变为一个重大的国际性政治问题。1955 年7 月,美国、原苏联、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比利时、阿根廷、智利、南非等12 国在巴黎举行首次南极国际会议,强调对南极进行考察的国际合作精神,协调各国考察计划,并同意暂时搁置各国对南极提出的领土主张。1959年10 月再次在华盛顿召开南极国际会议,12 国代表经过60 多次会议,终于在1959 年12 月签署了《南极条约》。该条约于1961年6 月23 日生效,有效期30 年。目前,《南极条约》缔约国已有39 个,协商国26 个,非协商国13 个。

  1983 年,我国加入《南极条约》,成为缔约国。1985 年,加入《南极条约》协商国。1986 年又参加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

  《南极条约》规定,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性质的活动,禁止在南极进行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物;保证在南极科学考察中进行国际合作;在条约有效期内(1961 ~1991 年)搁置一切领土主权或领土要求,但并不因此损害各国原来对南极主权所采取的立场。该条约签署以来,基本上起到了保卫人类最后一块洁净科学基地的作用。1991 年4 月,南极条约搁置一切领土主权或领土要求,但并不因此损害各国原来对南极主权所采取的立场。该条约签署以来,基本上起到了保卫人类最后一块洁净科学基地的作用。

  1991 年4 月,南极条约组织39 个成员国召开了马德里会议,通过了一项旨在保卫环境的协议。该协议规定,今后50 年(1991 ~2041 年)内,禁止在南极大陆开采矿产资源和石油资源的活动。

  同年,中国、美国、德国等23 个协商国签署了议定书。该议定书由26 个南极条约组织协商国签字后于1992 年10 月起生效。

  目前,各协商成员国对《南极条约》某些基本观点仍然存在一些分歧,使其活动进展缓慢。但《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南极条约协商国通过的140 余项建议措施(通称南极条约体系),为南极的安宁和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也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前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到月球上采矿

  外层空间已被国际法宣布为“人类共同的活动范围“。月球,已为《月球公约》宣布为“人类共同的财产“。地球资源争夺完毕之时,外层空间的资源争夺也会提上日程。迄今,人类已发射6000多颗卫星,航天飞机也已多次往返地球,人类还建立了空间站。空间正被广泛用来进行通讯和观测活动。21 世纪初人类还可能登上火星。

  月球是人类在地球以外,最先达到的星球。自1972 年7 月美国阿波罗11 号飞船登月起,共有12 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他们总共在月面上停留近300 个小时,收集并带回了427 公斤岩石和土壤样品。轨道地球物理遥感器还提供了一些其他信息。但在月球上尚没有进行详细的化学取样。仅仅这样一点东西,一些宣传媒体和科学家,就开始大胆想象到月球开采矿产资源的可能性。

  在月球上采矿至少需要回答两个重要问题:月球上有什么矿产资源?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来开采?

月球上有什么矿产资源?
  从阿波罗11 号取回的样品分析看,大都是地球上丰度很高的元素,特别是钙含量特别富。但是,钙在地球上并不是稀有矿产。有人由此推测,富含铝、硅和氧的矿物钙长石是潜在有价值的矿产,而且钛铁矿、土壤中微细的游离铁颗粒以及土壤本身也是有价值的资源。在从月球轨道进行勘测和遥感时,发现月球两极可能存在挥发分元素,表明可能存在微量元素资源。

需要什么样的设备去开采?
  有人建立,可以在月球上就地取材炼钢。然而,月球上没有水、煤、石灰岩,也没有特种钢所需的大部分合金元素。这样,所有原材料和设备都必须从地球上运送出去。估计在月球上每炼一吨钢,要从地球上运送10 吨燃料。这样,就要花费大量资金和特殊材料去建造空间飞船。

  又有人建议,从空间来采收月球的矿产资源。所需能源,就建设太阳能发电卫星。建造这种卫星的各种材料,主要是高硅玻璃、硅和铝。目前设计的在地球上输出功率10000 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卫星,需要3.6 万吨玻璃、1.5 万吨硅和0.6 万吨铝。这种卫星相当大部分的材料都可以用月球上的资源来制造。矿石开采运输问题,可以用采矿车辆改进的装载车和卡车,能方便地开采和运输几百万吨月球浮土。考虑到月球的真空状态、重力低和温度为零的特点,为采用静电技术选矿提供了良好条件。静电运输机和物相分离器,为运送和提纯月球上的矿石提供了轻便和耗能低的设备。

  据设想,未来的月球采矿和提炼工作的规模最终会很大。但是,初期的工作基地和绕地球轨道的矿石提炼加工站规模要小一点,以2 座空间发电站能源供应,每年处理100 ~200 万吨月土,这样,只需几个人和几千吨的设备和物资。利用这些装置能生产足够多的材料,来迅速发展月球工作基地,可达年产60 万吨产品,只需50 名工作人员,建成绕地球轨道第一个成熟的空间制造厂(可容纳3000 名工作人员)。

  有人认为,发展空间工业是可能的。月球资源的开采、选矿和提炼不仅有可能,而发展空间经济从月球物质获取工业原料所需装置的特殊技术问题也能够解决。但是,要详细搞清楚月球上的资源能否用来支持大规模的空间活动还未免太早,要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

  此外,科学家对宇宙资源利用的设想达到天马行空的程度。 天文学家估计,宇宙中已发现约15 万颗小行星。近地小行星约2000 颗,现已发现700 颗。有人认为,小行星上有许多宝贵资源。如果能把火星与木星之间所有小行星上的钛、铁、钴等矿产资源加以利用的话,将相当于每一个地球人能够分到200 亿美元。因此,小行星未来可作为地球人类的采矿场。

  可以预言,当人类社会认为月球及其他行星采矿有可能实现之时,就可能是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矿物资源开始争夺之日,只不过,这一时期不会很快到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6-8-1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冒个泡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8 07:09 , Processed in 0.03322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