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5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宁电器成第一高价股是中国股市的一大悲哀!
  
  www.eastmoney.com 2005-04-12 13:00 皮海洲
 
 自从去年7月21日上市以来,苏宁电器(002024)便占据了深沪两市第一高价股的宝座,就连“百年茅台”贵州茅台(600519)也不得不在苏宁电器的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最近一个时期的苏宁电器更加光彩照人,不仅在股市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却逆势创出一个个的新高点来,而且绝对股价上把贵州茅台抛得远远的,4月8日其股价最高达到69.35元,逼近了70元的大关,成了名符其实的第一高价股。因此,如今的苏宁电器不仅成了深沪股市的一面旗帜,而且它更是价值投资理念成功的典范。如今不少的投资者正盼望着该股能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呢,或者如锋利的钢枪直刺百元股价大关。
  
  应该说,苏宁电器成为第一高价股确实也有其成为第一高价股的理由。该公司公布的2004年年报可以给投资者一个提供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该公司2004年实现净利润1.81亿元,较2003年的0.99亿元增长82.83%,每股收益达到1.95元。为此,公司还推出了每10股派1元(含税)转增10股的高转增方案。加上该公司的流通股仅为2500万股,因此,该公司成为深沪股市第一高价股可谓是名至实归了。
  
  但在笔者看来,这更是中国股市的一种悲哀。虽然苏宁电器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是优秀的,我们对其不应多加议论,但当它以中国股市第一高价股的身份出现在投资得的面前的时候,特别是如今它的股价名副其实地成了真正的高价股的时候,笔者却不能不说这是中国股市的一大悲哀!
  
  不管机构投资者多么钟情于苏宁电器,也不论一些市场人士为苏宁电器戴上多少光环,更不论苏宁电器的成长性有多高,说一千道一万,从苏宁电器所属的行业来看,它不过只是一家家电连锁企业而已,属于商业范围。而且,众所周知,商业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家电经营的利润也是有限的,特别是由于商业竞争的激烈,家电经营的利润不可能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之上------这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犯;相反只能是越来越低,最后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低水平上。因此,目前尽管随着该公司在规模上的扩张,从而使得公司在成长性方面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当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那么这种成长性就不可能再有了,相反由于规模扩张所带来的问题则会越来越多(历史上的郑百文也曾有个大规模扩张的过程,而且也是以经营家电为主的)。也正因如此,笔者可以断言,该公司的这种成长性不可能持续下去。而就是这样一家商业企业,却成了深沪股市的第一高价股,换句话来说,成了最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这难道不是中国股市的悲哀么?
  
  当然,苏宁电器成为第一高价股自然离不开市场的炒作,是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投资基金用重金炒作的结果。但作为投资基金来说,投资苏宁电器同样也是一种悲哀,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一方面是目前的中国股市可值得投资的品种太少,因此,尽管明知苏宁电器流通盘太小,个股的流动性存在问题,不利于大资金的介入,但投资基金却不得不买进该股票,甚至该股票的价位已经高了,还会有新的资金加入其中,在苏宁电器上“抱团取暖”。根据该公司2004年年报显示,在公司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中,投资基金占据了全部的席位。另一方面,虽然一些投资基金在苏宁电器上获得颇丰,但却只能是纸上宝贵,由于流通盘太小造成的股票流动性不足,投资基金在苏宁电器上要想获利了结却并不容易,因为一旦有投资基金大量出货,那么其他的基金也会夺路而逃,从而造成股份暴跌,这对谁都没有好处。因此,尽管苏宁电器的股价很高了,尽管投资基金在该股上获利丰厚,但投资基金不得不每天来维持苏宁电器的高价,甚至还不得不与上市公司联起手来玩10股转增10股的股市游戏来,以便增加股票的流通性,届时也好引诱其他的中小投资者来上钩。试想,如果中国股市上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很多,或者说股市不是持续低迷,市场缺少炒作的气氛,投资基金会面临着现在这种困境吗?
  
  而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苏宁电器更是他们的一大悲哀。虽然苏宁电器长成了股市里的一棵“风景树”,股价翻倍地上涨,但却很少有中小投资者是能从该股票上赚到钱的,如今面对高高在上的苏宁电器股价,他们更是只有观望的份了。因此,苏宁电器的股价涨得再好,也都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关了。不仅如此,更让中小投资者悲哀的是,就在苏宁电器不断地创出历史新高的时候,中小投资者们手持的股票却在不停地创出历史的高低来。股价不仅跌破了发行价,而且还跌破了净资产值,甚至跌破了股票的面值成了仙股。因此,这苏宁电器的高高在上,是不是更加反衬出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悲哀了呢?

++++++++++++++++++

皮海洲简介:

  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十余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2001年通过证券投资分析专业资格考试。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述、股票炒作心得体会为主,以反映中小投资者呼声为己任,作品在投资者中广为流传。

+++++++++++++++++++++++++++

这些所谓的市场著名人士的水平有时一不小心就会露馅,看看这位市场人士怎么评论的苏宁,中国的股市舆论很多情况下就是被这些人引导坏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sun_yongsheng at 2005-7-15 15:32
这里之所以有这样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与你做了许多工作不无关系,大家是肯定的。如果你“以后不在这里贴东西啦”,岂不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回来吧。

是呀,我就是冲着你才来这里的,别让我到处追你呀,我的女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00039中集集团:关于200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修正的公告

股票代码:000039200039 股票简称:中集集团中集B 公告编号:[CIMC]2005-023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0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修正的公告

  本公司及其董事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重大遗漏。
    一、预计的本期业绩情况
    1.业绩预告期间: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
    2.业绩预告情况:经对200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进行估算,预计公司2005年1-6月的
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0%-150%。具体财务数据将在本公司2005年半年度报告中予
以详细披露。
    3.业绩预告是否经过注册会计师预审计:否
    二、上年同期业绩
    1.净利润:933,969,218.96元人民币
    2.每股收益:0.9261元
    三、与已经披露的业绩预告内容的差异
    1.已经披露的关于本期业绩的业绩预告见:
     公司200 5 年第 一 季度报告   
     公司200 5 年 4 月 26 日的临时公告(公告编号[CIMC]2005-018)
    2.已经披露的业绩预告为:预计公司2005年1-6月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0%
左右。
    3.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为:业务增长超出预期。
    四、其他说明
    鉴于本公司2005年内实施了每10股分派6.0元人民币现金、每10股转增10股的利润
分配和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公司总股本由2004年6月30日的1,008,483,353股增加至目
前的2,016,966,706股,增长100.00%。为此,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股本增加对2005年
上半年每股收益的影响。
    特此公告。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八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就半挂车问题再答股民问

股民呼叫中心咨询函回复之五七二:中集集团

2005年07月15日 17:13
  “在线提问上市公司”的解答系上市公司自愿作出的,股民呼叫中心不对该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并且不保证该类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任何人依该类信息作出的投资决策与股民呼叫中心无法律上的因果联系。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全景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

--------------------------------------------------------------------------------

  阿米:你好,请问中集集团000039)几个问题:
  1、我看了文章:麦总说“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我想问的问题是:目前是在整合国内半挂车规范,国内标准非常之混乱,公司是否参加了火车集装箱和半挂车行业标准的制定或者已经参与了?国内18个点,有11个在沿海城市,是否说明铁路集装箱标准应该和海运一样的标准?
  2、从半挂车国外的销售情况比国内好来看,需要建立完善市场,需要交通部和中集的共同努力,通过治理,做强做大。因为要立足国内是现在中集要做的,公司是否如此认为?当然我同意集装箱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出口销售,不代表市场不是国内,毕竟出口的都是国内的货物,航运商比如中远等都是在国内注册的公司,法律意义上是中国公司(西门子只不过是为了说明他们和诺基亚有所不同而已)怎么能说不是国内市场呢?
  3、还有:“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甚至连‘世界工厂’都不是,只是一个加工车间。”深谙国际贸易“底牌”的荣民这么说的理由在于,目前的大多数国内企业,只能完成产品加工的某一个环节,赚取低廉的加工费用,甚至还谈不上“工厂”经营的规模效应和环节连锁效应。这段话,我有几个问题:您认为,中国的制造中心趋势不变,那么中国会完成一个加工中心到制造中心的转变么?还需要哪些因素?目前没有规模效应,对于半挂车市场来看,是否说明国内半挂车的市场还不够大,也就是还有发展空间?
  4、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春峰说,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可能会“引发集装箱行业革命性变化”的技术。我想公司可能通过研发能力控制成本?达到即使销售下降,也可以达到高利润,因为麦总说过,要通过控制成本来增加利润。
  
  SOS:请问中集集团(000039,)有报道公司05年2--3季度定单进入淡季,请问公司3季度定单比去年同期是增还是减,幅度大概有多少,价格是否大幅下滑。下半年公司的毛利率会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吗?幅度大概有多少。公司3季度利润会比上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五十以上吗?或是略有增长?
  
  经股民呼叫中心发出咨询函,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书面答复如下:
  股民呼叫中心维权热线:
  关于咨询函[20050711104]问题答复如下:
  1、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有关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2004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2004年6月,由交通部牵头七部委参加的为期一年的全国公路车辆超载超限治理行动开始;200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专用车辆和设备;2004年12月,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中国首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在交通运输领域: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改善道路质量;加快运输企业集约化进程,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减少单车单放空驶现象,提高运输效率等。
  公司参与了车辆的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
  目前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比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我国海铁联运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运输总量及铁路运输总量中的比例都比较低,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但由于物流产业跨越了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例如条形码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集装箱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是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托盘标准技术的归口管理单位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而这些标准要达成统一,需要进行很多协调工作,衔接难度大。市场化发育不足也是既有标准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制定应由铁道部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部门共同研究制订,趋势应是按照海陆联运的模式考虑。
  中国铁路将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冷藏、特种货物及多式联运等运输服务品类,目前,由中国铁路组建的中铁集装箱运输、中铁特货运输、中铁行包快递三大专业公司,作为新的市场主体,已跻身物流领域,进入中国现代物流企业30强行列。为进一步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中国铁路还将建设大型集装箱场站18个,以促进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发展。目前上海、昆明等地的建设已启动,建成后将组织开行场站间的集装箱直达列车,组织开行时速120公里的货运快车,形成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的新型运输组织模式,满足现代物流对快捷运输的需求。
  中集集团也一直同铁道部相关运营商保持业务往来关系,并将在今后密切关注铁路集装箱化的进展,积极参与,努力寻求合作商机。
  2、道路运输车辆包括半挂车在国外已经是成熟规范的市场,中国国内市场有待于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和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集集团在自身业务发展中采取特别的倚重其中任何一个市场,在业务建立和发展初期,通过采取合适的生产、营销策略,无论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都会有快速增长的阶段。国外市场目前的容量较大,而中集对国内市场未来的成长是看好的,当然也不否认这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规范行业标准,治理违规行为,厂商与政府共同努力,公路物流装备制造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为建设绿色经济、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3、由于有工业化和经济转型的强大驱动力、在劳动力、管理和效率方面的明显优势,公司坚信通过政府、企业的不懈努力,中国会完成一个从加工中心到制造中心的转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国民教育、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和终端品牌意识,公司治理和企业伦理和价值、确立以人为本、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目前国内半挂车市场容量虽然还不够大,但是国家已经制订车辆生产技术标准,正在致力于治理公路超限超载,调整公路收费政策,国内行业市场环境得以改善,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发展趋势是明确的,即逐步形成一个适应市场需求、高效安全的公路物流体系,包括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公司认为国内道路运输车辆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公司有信心实现车辆业务未来几年的高速成长。
  4、中集集团追求的是一个合理的利润率水平。在集装箱这一典型的工业制造业中,多年来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新材料替代、注重行业前沿需求,实现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目标,从而实现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保持较高利润率的业绩目标,在行业中保持了优势和领先的地位。
  5、公司2005年第2季度订单并没有进入淡季。目前业务偏淡一些,但是仍是短期的波动。由于订单周期比较短,目前尚难以确定第三季度具体数量。因此目前较难对第3季度利润作出预计。集装箱价格仍保持稳定,没有出现下滑。公司预计下半年毛利率不会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谢谢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7月15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lpheus at 2005-7-15 19:57

是呀,我就是冲着你才来这里的,别让我到处追你呀,我的女王。

哈......真夸张....我根本就没走.只是在自家门口发贴呀,你把门打开就见到我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1051楼的信息出自何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潜规则 at 2005-7-15 20:36

问问女王,就知道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巨潮网

中集集团:200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修正的公告
2005-07-18 06:36     

--------------------------------------------------------------------------------


    中集集团预计2005年1--6月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0%—150%。

怎么你的如此详细....快老实交代,那来的?不是10派5元嘛?怎么多啦?哈...

[ Last edited by queenie000039 on 2005-7-15 at 20:49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女王和1055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相信我的短信了吧?女王!还有更好的消息,只是现在还不能透露。反正我们是多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15 20:48
嘿嘿,相信我的短信了吧?女王!还有更好的消息,只是现在还不能透露。反正我们是多头!



哈....我是空头....砸死多头,空头万岁!!!!!!!!!!看新浪论坛了嘛?太好笑啦,贴给你看看,知道是谁说的嘛:知道也别说
新浪网友 就 中集集团发表评论  IP:221.227.106.*
价值投资者早撤退了.留下的是一批股票投机者.打个电话问问董秘,工会股票早抛啦
新浪网友 就 中集集团发表评论  IP:221.227.106.*
中集06年动态市盈率偏高.业绩0.35元,应该定为6元左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潜规则 at 2005-7-15 20:48

不必客气...我们都是同盟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queenie000039 at 2005-7-15 20:54



哈....我是空头....砸死多头,空头万岁!!!!!!!!!!看新浪论坛了嘛?太好笑啦,贴给你看看,知道是谁说的嘛:知道也别说
新浪网友 就 中集集团发表评论  IP:221.227.106.*
价值投资者早撤退了.留下的是一批股票 ...


那个家伙就是三本一太狼,一个被中集开除的碎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金融时报7月15日透露,中国当局将在领导人胡锦涛8月份访问美国前调整人民币汇价。但法新社引述中国的央行人民银行发言人的回应说,中国没有制定任何时间表。美国和中国的其他主要贸易夥伴一直在呼吁中国重估人民币币值。中国迄今为止一直对这些呼吁持抵制态度。 香港电台报导,中国人民银行14日公布上半年金融运行报告称,6月末的中国国家外汇储备达711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0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分析指出,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使央行更难控制货币供应和通胀,最终使调整人民币汇价的争论加剧。 金融时报说,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6月底告诉两位参议员中国打算在8月份将人民币升值。这两位参议员联手发起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法案。但他们得到他们认为的保证(即中国下月将人民币升值)后,同意推迟该法案的表决。目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价定于1:8.28,欧美国家以至日本均认为这个兑换率偏低,使中国的出口货品占有不公平的优势。他们要求中国调整汇价。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不会因国际压力而把人民币会升值,但承诺检讨人民币汇价。此外,金融时报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贸易盈余和外资强劲。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再创新高峰,如果按此速度增长,明年中中国外汇储备可能突破10,000亿美元。分析人士说国外热钱流入中国开始放缓。中国今年以来一直受大量投机资本流入困扰,其中大部分期望中国调整人民币,导致外资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如去年后半年多。美国财政部发言人表示,财长斯诺并未就中国何时作出汇率改革提出一个时间框架保证。斯诺刚于周四重申,美国希望中国尽快让人民币升值,而财政部曾对北京表示,人民币兑美元需要升值最少百分之十。路透社报导称,美国布什政府已经告知几位关键的参议员,其预计中国将在8月于胡锦涛9月访美前月重估人民币汇率。伦敦金融时报该报援引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财长斯诺已经在上个月的会晤中指明8月可能是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的日期。斯诺是在与参议员舒默和格拉汉姆进行会晤时做上述表态的。这两名参议员曾联合提出一项议案,要求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7.5%的关税,除非北京允许人民币升值。两位参议员表示,在得到斯诺和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主席格林斯潘确认相关调整会很快进行后,他们已经同意推迟针对其议案的证词会议。舒默对金融时报表示:「格拉汉姆和我认为,政府确信中国将于今年夏天开始重估进程。」一些民间分析师认为,胡锦涛即将对美国进行的访问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扩大人民币波动区间的机会。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承诺,一旦准备工作就绪,就会采取这一行动。但斯诺的发言人弗雷托告诉金融时报,斯诺并未详细说明。「斯诺并没有就中国何时将改革汇率机制承诺一个确定的时间表。设定具体日期或时间表只会弄巧成拙。」该报引述弗雷托的话称,「这就是说,中国显然已经做好准备。尽早施行改革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也有益于全球金融体系。」斯诺本人周四表示,他不能确定中国何时允许人民币汇率更自由波动。「我们认为,中国会尽快采取行动。但我不能说明他们何时可能这样做。」斯诺对CNBC电视表示。官方新华社报导,中国央行14日发布的2005年上半年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5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7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1010亿美元,同比多增337亿美元。6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00亿美元,同比多增80亿美元。针对一直没有消散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央行的描述依旧是“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与上年末持平,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专家称,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减小,该预期也有所降温,但外资撤离中国的趋势尚未形成,尽管商务部前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下降3.18%,有助进一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据估计目前境内仍有近300亿美元热钱在观望中。更有专家预计,今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达到9130亿美元,很可能超越日本(截至2004年末,日本外汇储备接近8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表示,2005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预计将上涨2.2%,大大低于去年3.9%的增幅,更低于4%这一早些时候政府对今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最近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外国经济学家预计,中国6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将较上年同期增长1.6%,这是今年以来的最低涨幅。事实上,一些经济学家正担心中国会重新走上通货紧缩之路,这种物价下跌局面在1998至2003年期间就曾出现过。一些经济学家敦促中国政府鼓励个人消费,他们说这有助于支援物价并取悦于那些希望向中国出售更多产品的外国公司。国民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王小鲁说,他不认为改革汇率制度是一件急需做的事情。摩根士丹利驻香港的亚太区首席谢国忠经济学家指出,从进口增速落后于出口增速看,中国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早期迹象,国内市场对石油等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进口增速减缓。谢国忠说,那些担心中国会出现通货膨胀的人是操心操错了地方,他还说:“格林斯潘不了解一个投资导向型经济的特性。”华尔街日报报导说,格林斯潘属于最早一批支援重估人民币币值的人。自2003年6月以来他反复表示,中国为了保护其金融体系,应该而且或许也会上调人民币币值。上个月,针对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声称如果中国不让人民币升值就将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言论,格林斯潘予以了回击,但他同时也表示,中国僵硬的汇率制度存在“引发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和中国经济总体过热”的危险。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早就承认他们需要改革汇率制度,他们可能仍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重估人民币币值符合中国的利益。即使只将人民币汇率作小幅上调,也有助于显示北京降低中国对美国和其他国家贸易顺差的诚意。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美国总统布什今年秋天访问中国之前,中国会做的也仅仅是表达这样一个善意姿态罢了。中国使用市场加行政的非常规手段似乎正在成功遏制经济的过快增长。上调利率属于市场手段,而抑制房地产贷款增长、加徵新税以及直截了当的价格控制措施则属于行政手段。中国政府表示,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发达,仅仅依靠市场手段是无法收效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志们,听说39本月箱价上调400美圆,谁能证实一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15 21:20


那个家伙就是三本一太狼,一个被中集开除的碎泡。

错.我发短信给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15 21:20


那个家伙就是三本一太狼,一个被中集开除的碎泡。

错.我发短信给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发业绩修正公告是临时做出的决定。原本不发的。临时决定也是为了下一步的计划的铺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呆福大傻 at 2005-7-15 21:24
同志们,听说39本月箱价上调400美圆,谁能证实一下?

今晚真热闹,牛鬼蛇神都冒出来啦,不过还差一个胆小鬼....俺的是没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6 01:07 , Processed in 0.04945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