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5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业绩行情拉开序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15 14:38
浪子,你看农产品的成交量,估计最少两个涨停版了。中集复制这个方法也不错。

呵呵,我不这样认为.下周一最理想的结果是涨停开盘,能否封到收盘不一定,即使收盘仍然封住,我估计下周二也可能平开或低开,把4.06买的都关到套子里去(当然是短期套子,一年后有公司壮胆,价格难说,要结合当时的大盘情况才能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今天QQ怎么没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15 14:38
浪子,你看农产品的成交量,估计最少两个涨停版了。中集复制这个方法也不错。

中集复制这个方案的话,也会比农产品的优厚的多.公司完全可以说,三年不减持,三年后公司愿意15以上无条件收够流通股东的抛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zcywyy at 2005-7-15 14:58
奇怪,今天QQ怎么没来?

你看不出来?她生气了.没看她在外面狂贴报告吗.这是发泄的表现.其实里面有一部分是误会造成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queenie000039的帖子到这里

上市公司总裁证实QFII在悄悄吸入三只股

  与中国大部分机构投资者的迷茫相反,近一时期中国股市持续走低却没有阻挡住QFII进军A股市场的脚步,不断要求管理部门增加QFII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额度。7月11日,QFII的美梦终于成真,在有关部门公布即将推出的一系列推动股权分置改革配套措施中,将QFII的投资额度从现在的40亿美元基础上,再增加60亿美元。这不禁使得QFII们喜笑颜开。

  同为机构投资者,今年以来,QFII与内地基金在发行上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冰火两重天”状态:一方面是内地基金特别是股票型基金发行难度进一步加大。即使像市场表现一直优异的南方、嘉实、海富通基金公司在新基金的发行上也并不顺利。据悉,7月7日刚刚结束认购的南方高增长基金的规模约为12多亿份,是南方基金旗下规模最小的一只开放式基金;同日结束发行的国联安德盛安心成长基金的发行情况也不乐观。另一方面,QFII在海外的发行却表现得十分活跃,大量场外资金对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兴趣逐步升温,并正在积极寻找QFII途径进行投资。以香港为例,50中国指数基金是巴克莱银行发行的专门投资内地大盘蓝筹股的基金,该基金投资总监邓声兴表示,A50中国发行以来,在香港市场上反应良好,特别是近期内地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基金交投量明显增加。6月27日该基金的成交额更是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达到8733万港元。记者在前不久海富通基金公司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获悉,由海富通基金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的富通“扬子基金”在海外受到投资者的热情认购,目前其正在积极申请扩大投资额度,相关申请已经上报有关监管部门。

  与QFII基金热销所对应的就是QFII们对A股股票的增持。有关数据显示,QFII不仅在不断增持A股股票,并在悄悄持有长江电力三一重工等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股票。据知情人士透露,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

  QFII买入长江电力。同时QFII也在悄悄吸入中集集团三一重工等股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也证实已有新的QFII机构进入。

  显然在对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认识上,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与QFII们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在中国的机构投资者过分看重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前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同时,QFII们却对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表现出相当的认可。瑞银华宝日前发表的研究报告表示,目前沪深股市下跌是因为股改将导致供应增加等,但忽略了公司管治将得以改善和企业资本回报提高等好消息。他们认为内地股市再次下跌的风险有限,对长线投资而言现在是考虑选择性入市的时候。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也表示,目前内地股市的价位已经趋于合理,这还不包括可以获得的对价补偿。此时购买投资A股的股票型基金是比较明智的。

  目前,能够获得QFII资格进入中国A股市场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都是国际著名的、大型金融机构,有着相当成熟的基金管理经验和投资经验,在投资时机的把握上经验丰富。根据上投摩根的研究报告《国际资本亚洲市场启示录》,近15年来,QFII在亚洲各国的股票市场上有多次成功的投资案例,多次把握了正确的入市时点。在中国股市当前的时点上,QFII增加投资额度并逆市而动,其对中国A股市场时机的把握或许值得内地机构投资者深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lpheus at 2005-7-15 14:46


原来老兄也是新浪过来的呀。去年这时候queenie就在新浪推荐中集,那时的价格相当于现在的8元左右,那时听她的到现在还没套上呢,何来解套?
如果中集走出去年的走势,年初买的半年解套也有可能,我就在30买了 ...

是的是!中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eenie000039

这里之所以有这样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与你做了许多工作不无关系,大家是肯定的。如果你“以后不在这里贴东西啦”,岂不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回来吧。

[ Last edited by sun_yongsheng on 2005-7-15 at 15:35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集装箱厂商库存严重积压

中国集装箱制造商和码头库房内的空集装箱堆积如山,成为全球海运业始于2003年初的空前繁荣景象转眼成空的最新见证。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和较小型同业香港胜狮货柜股价较4月所及高位累计下滑了逾40%。他们生产的集装箱占全球海运集装箱的四分之三左右。




   



  胜狮货柜旗下的上海宝山太平货柜副总经理RenYudong称,该公司积压了逾三万个集装箱,一年前库存为零。Ren表示:“我们可以看到,从美国和欧洲运回来的空集装箱堆在中国各地。”

  分析师表示,去年集装箱资源短缺,来自集装箱运输企业的订单超过了他们的实际需求。今年海运公司也将尽可能多的集装箱运回中国,以避免积压在欧美港口。

  中国有70多万个标准箱(TEU)已经售出,但在等待买家提货。

  里昂证券(CLSA)预测,到2005年第四季,每个20英尺干货箱的平均销售价格将从第一季的2,350美元跌至2,075美元。

  凯基证券驻上海的分析师NancyWang预计,未来两三年全球集装箱平均年需求量将从2004年的300万个标准箱降至250-280万个标准箱。

  她说,景气的颠峰时期显然已经结束。

  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带动的贸易繁荣,船运企业享受了一段辉煌时期,而现在中国需求放缓和集装箱过剩前景则重创国际海运费。

  反映干散货轮租船费率的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从去年12月高点已下滑62%,目前为近两年低点。尽管今年供需平衡,但集装箱运费增长正在放缓甚至停滞,一些分析师对2005年的旺季附加费能否达到去年水平表示怀疑。

  荷兰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夏季海运旺季的太平洋航线运费可能低于去年同期。

  研究院商务信息部编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网上登的,说是商务部网站载的,我搜半天也没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hinafeed.org.cn/cms/ ... 993&scolumn_id=

这是不是原文,我贴不上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zcywyy at 2005-7-15 16:03
http://www.chinafeed.org.cn/cms/ ... 993&scolumn_id=

这是不是原文,我贴不上来。

看了才知道新浪有病,和那个敲大红字的阑尾一样断章取义,箱子是按单生产的,生产出来了的箱子肯定有了主了,只是人家没有来提箱而已。新浪是作空中集的网上舆论总霸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15 15:34
中国集装箱制造商和码头库房内的空集装箱堆积如山,成为全球海运业始于2003年初的空前繁荣景象转眼成空的最新见证。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url=www.macd.cn/result.php?sn=中集集团][col ...


哗!是不是真的呀?你不是多头吗?怎么发这些利空的文章?

那篇“里昂证券:中集上海分厂七月订单几乎为X”的文章我都不敢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运行情况综述

http://www.hc360.com   2005年7月15日8时5分   慧聪网交通运输行业   

    上半年各主要港口体制改革基本到位,虽遇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港口生产经营仍保持好的发展势头,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高速增长。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
   
    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86890万吨,同比增长19%。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139280万吨,同比增长18%;内河主要港口完成47610万吨,同比增长22%;内河港口增幅高于沿海港口。
   
    六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310万吨,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23892万吨,内河主要港口完成8418万吨。
   
二、旅客吞吐量基本持平
   
    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4317万人,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3571万人,同比增长2%;内河主要港口完成745万人,同比下降16%;沿海港口旅客吞吐量大幅增长,内河港口客运依旧低迷,呈下降趋势。
   
    六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673万人,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575万人,内河主要港口完成98万人。
   
三、外贸货物吞吐量继续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65631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60948万吨,同比增长18%;内河主要港口完成4683万吨,同比增长13%;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增长表明我国外贸形势继续保持良好状态。
   
    六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1121万吨,仍保持较高增幅;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10361万吨,内河主要港口完成761万吨,增长趋势比较明显。
   
四、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增长
   
    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3428.6万TEU,同比增长24%。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3224.6万TEU,内河主要港口完成204万TEU,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和203%。在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港口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50万TEU位居第一,深圳港紧随其后。
   
    六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完成国际集装箱吞吐量608.76万TEU,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571.35万TEU,内河主要港口完成37.41万TEU。
  
信息来源:中国水运报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变革每个人都要被迫接受!

作者:[七月投资] 日期:2005-7-15 15:04:44

  股权改革越来越复杂,一边是全流通带来的巨大冲击,一边是管理层不断的推出利好妄图维护两边的平衡。救助券商是近期主要任务,类似的组合拳肯定以后不少打。竭力平衡是管理层的最大任务。不少人对市场的看法非常悲观,甚至很多看法已经到了500点之下。我们不好预测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但是对市场还不至于悲观到如此程度。市场自有其运行规律,我们考虑时也不能把所有的利空都计算上,一门心思向下。全流通的冲击确实比较厉害,但是如同中医一样,治病也不能一味的下猛药,调理着来是必须的。管理层既然在这个位置敢于进行改革,就必然做好了下跌的准备,当然也做好了尽量减少冲击的一系列措施。可以想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将伴随着利好出现一波一波的反弹,指数必然会缓步下探。实际上指数未来达到的位置并非是股改对价来决定的。这个因素占较少部分,主要因素还是上市企业在全流通的条件下到底值多少钱的问题。以往的价格体系是在非全流通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估值系统。而以后将在全流通的条件下形成新的估值体系,这个体系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当然会有很多先知的资金会做到提前判断。由于这种混沌初期市场对全流通的认知各不相同,因此也会造成比较复杂的振荡波动。尤其是对全流通条件下的出台的各种利好、利空需要换角度思考,进一步加剧了波动与不可测性。考虑到上述的种种原因,可以想象未来的市场走势是非常复杂的。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虽然目前看淡市场,但是并不过分的看空。在外部环境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多考虑市场自身规律的问题,这样或许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些。

  场内的筹码肯定是会考虑到补偿的问题了,但是对于场外虎视耽耽的资金来讲考虑的就是是否具备投资价值,至于补偿如何对他们影响不大。我们相信目前场外云集了不少资金在等待机会,这是必然的。从长期角度来考虑,只有全流通了市场才算健康的市场,也只有全流通了市场才能真正的走牛。长期来看,这次股权改革是利好的。冲击是免不了的,但是相信这种冲击之下、这种混沌之中蕴藏着巨大的获利机会。历来市场出现大变革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机会。谁能够把握全流通下的市场重新估值,谁能够找到未来成长企业,谁就能获的暴利。相信场外的资金都在耐心的观望,寻找自己的目标。打个比方,目前场内就像被围住的猎场,各种动物没有方向、惊惶失措的四处乱撞,而场外若干食肉动物耐心的蹲在原地观望。此种情景动物世界中屡屡出现,投资者可自己想象。市场不缺资金,关键是市场是否值得资金投入。跌到位置自然会有资金进场捕猎,对市场不必极度悲观。

  本周走势波折比较大,反弹也是躲躲闪闪并不痛快,周五股指再次下跌,但短期趋势并没有被破坏,预计后期还会继续反复。周五市场再次出现很多跌停,看得出来不少下挫品种绝对价格很低,2、3元的品种很多,这些品种如此低的价格还能够下跌说明市场已经在全流通的条件下考虑这些品种的价值问题,并且由于非流通股减持造成的供求关系失衡可能会让这些品种遭到过分的抛售。这种极端性表现或许会让市场的股价产生更大差距。当然这也符合成熟市场的特征。我们相信未来的市场需要用新的眼光、新的理念去看待了。无论这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方案如何,这场变革看来每个人都要被迫接受了!

  七月投资/赵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goodluck333888 at 2005-7-15 16:17


哗!是不是真的呀?你不是多头吗?怎么发这些利空的文章?

那篇“里昂证券:中集上海分厂七月订单几乎为X”的文章我都不敢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多头没错,但文章还要登!兼听则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queenie000039 外贸稳定贡献助推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上海证券报 乐嘉春〗  2005-07-15      
               
      日前,国家海关总署公布了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了64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34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2.7%;进口30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上半年贸易顺差为396.5亿美元,已超过2004年全年319.8亿美元水平。由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长强劲的数据可推测,今年上半年GDP仍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有两大特征:一是出口增速远远大于进口增速,两者一直相差15个百分点。例如,今年6月份出口增长30.6%,已连续6个月单月同比增速保持在30%以上。相反,尽管今年以来进口增速已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事实上,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及今年放开纺织品贸易限制等因素,是导致出口增速大大超过进口增速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今年以来月度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今年6月份单月贸易顺差几乎接近于百亿美元。正是月度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才使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一举突破了2004年全年水平。我们注意到,上半年贸易顺差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对贸易顺差的贡献率几乎不到四分之一。
      由于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尤其是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增长更加显著,引发了主要以纺织品为主的贸易争端。中国与欧美国家在纺织品贸易上的争端,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中国出口增长将放缓的激烈论争,并进一步引发了中国会否因出口增长放缓而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的巨大争议.              
     从目前看,中国出口及贸易顺差快速增长,曾引起过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但目前这一国际压力已大大缓解,"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无关"的表述已成一种共识,从刚刚召开的G8会议上也可以得到这一信息。另外,中国已与欧盟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中美日前也在就纺织品等贸易问题进行积极磋商。这说明,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通过相互之间的磋商机制得到解决是非常有希望的。            
     上述信息显示,未来中国出口增长及贸易顺差增长,并不会必然引发中国与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通过贸易双方的磋商机制来寻求解决贸易争端问题,是完全可行的。况且,涉及到纺织品和鞋类等大宗出口商品仅占到中国全部出口总值的17.26%,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或许并没有像市场所预期的那么大。               
       乐观的看法是,人们对未来中国出口增长放缓的担忧似乎有些过头了,对出口增长放缓可能引起经济增长减速的预期或许也是有些过于紧张了。中国外贸进出口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超出市场的预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不敢转的

里昂证券:中集上海分厂七月订单几乎为零(000039)  

www.hexinstock.comwww.91gp.com  2005-6-29 10:37:47

CIMC (200039CH)---Confirmed difficult situation by Japanese HR Coil Exports: There are prospects that Japan’s integrated steelmakers will face a nosedive in their export deals of all-weather HR coils with China’s container manufacturers for shipments in and after the July-September quarter of 2005. Until now, the Japanese steelmakers have taken up 10,000-30,000 tpm of HR coil exports to China for the material of container quality. For the rest of this year, though, even zero export performance is forecast at the worst. 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info I got from domestic that CIMC’s order in July is almost Zero in the plant located in Shanghai. In summertime, China’s container production usually enters the demand season to meet containerized transports toward Christmas sales offensives in the USA. As a result, the Japanese steelmakers usually enjoy increased exports of container quality HR coil exports to China in summer. But in the case of this year, the Japanese steelmakers find themselvesin plunging HR coil inquiries from China’s container manufacturer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并列的传言一起转过来

传宁波海关中集数据(000039)  

www.hexinstock.comwww.91gp.com  2005-6-28 19:29:38
  2004年5月—2005年5月,宁波中集共出口11.2万个TEU(标准箱)。
  其中今年1—5月,出口集装箱计6.1万个TEU,价值1.3亿美元,出口量占同期浙江省集装箱出口总量的58%
  
  宁波中集的一位负责人预计,今年集装箱出口可突破15万个TEU大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尚福林辞职 深沪股弹高

www.hexinstock.comwww.91gp.com  2005-7-13 9:52:11  
    市场12日传出中国主席尚福林或于短期内辞职,投资者憧憬股权分置计划有变;加上有报道称内地将增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连同取消对国有企业投资股市的限制性等因素,料将有超过1000亿元资金入市。受上述消息刺激,内地股市12日全面报捷,上海综合指数及深圳综合指数各升逾3%,多只股份更升至停板。

    市场12日传出,负责内地股权分置的尚福林,或于短期内辞职,理由是自内地推出首阶段股权分置计划后,内地股市一蹶不振。市场因而有传尚福林或步查史美伦的后麈,从最前线中退下来。

    另外,刺激内地股市12日急速反弹的另一动力,来自有报道称将有逾1000亿元资金入市。《第一财经日报》引述市场人士估计,单以增加QFII投资额度,由40亿美元增至100亿美元,已为内地股市增加进资约500亿元人民币;而三大银行联同外资所组成的基金,包括工银瑞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以及建行系基金,规模之和突破百亿元应当不成问题;再加上加大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入市力度,以及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股市的限制性规定,市场人士测算,各项措施均落实将新增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入市。

   香港新报  115
+++++++++++++++++++++++++++++++++++++

这种传言符合什么人的利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6 01:13 , Processed in 0.03164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