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9-4-13
|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8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纳斯达克上市标准
纳斯达克(NASDAQ)股票市场始建于1971年,是全球首家电子化的股票市场,也是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不过,在纳斯达克市场,有许多上市公司因低于上市标准被迫摘牌。
纳斯达克根据上市公司总市值、资产、股东数等因素决定企业维持上市的标准。具体而言,须满足两条规定,一是公司须有有形资产净值400万美元以上,750000股流通股,500万美元的流通股市值,400户股东和两个能下单的券商。二是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则公司必须满足市值超过5000万美元,或总资产和收入分别达5000万美元,流通股超过110万,流通股市值超过1500万美元,股票报价为5美元,有400户股东和4个能下单的券商。1997年8月,纳斯达克市场增订了最低股价标准,这被认为是导致退市公司家数不断增加、从而上市公司总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新规定,倘若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必须在90个交易日内回升到1美元,并连续保持10天,否则将被摘牌。同时,上市公司如果有意进行并购或发行新股,也必须事先获得股东批准。
据统计,在纳斯达克市场,约有50%的股票价格在上市一年后降到上市初期的股价,约70%的股票在上市后第二年跌破发行价,其中80%左右的股票在上市第三年因公司破产清盘而离场。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潮近日“遇冷”,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寻求通过私募基金的支持将公司私有化,即事实上实施退市;另一方面,美国证交会(SEC)和负责上市审计监管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决意对中国企业借壳上市利益链核心环节进行严格审查。
对此,纳斯达克OMX集团负责新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高级副总裁鲍勃·麦柯奕(Bob McCooey)1月7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赴美上市企业目前遇到的状况与美国本土企业并无二致,投资者仍应对有价值的中国概念股抱有信心。
此外,他还强调,作为海外上市平台的纳斯达克与中国大陆及香港交易所不存在竞争关系,“海外市场是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有益补充”。
2010年表现最佳股来自中国
在麦柯奕看来,上市企业退市是金融市场成熟、健康运营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美国上市企业中,这种情况其实十分常见,“并非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遭遇的特殊状况”。纳斯达克出具的数据显示,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共有99家美国本土上市企业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而其所牵涉的金额规模巨大。
麦柯奕指出,此前退市的美国企业中,有价值的那部分事实上会被私募基金等新的投资方看中并实施投资,进行两三年的培养和包装后,重新上市并获得市场更高认可度,并由此获得更高水平估值。他认为,同样的事情也可以发生在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身上。
对于部分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面临的估值低于预期的情况,麦柯奕强调,从投资者角度考虑,估值是一个与时点联系紧密的问题,除非进行买卖,否则不存在绝对确定的数值。
而从上市企业方面来看,任何市场上的任何一家上市企业都有可能出现首次公开募股(IPO)首日股价大涨,随后却并未受市场追捧的情况;但事实是,2010年全美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一家企业便是来自中国、IPO首日表现平平却在半年时间里股价涨约200%的海辉软件。因此,我们应该对美国市场上有价值的中国概念股有信心。
海外市场是“有益补充”
除估值较低外,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遭遇的“冷空气”还包括SEC的调查。对此,麦柯奕解释称,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SEC的确加强了对上市企业的治理。不过,SEC更多的是通过制定规则和准则强化监管框架;而就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遭遇审查的情况来讲,审查对象并非单纯针对作为上市主体的中国企业,还包含审计行、律师行和财务顾问等上市流程所要涉及的各方面,“这会让上市主体更加清楚监管方的要求和期望”。
麦柯奕透露,尽管上市企业遭遇审查与其选择的交易平台并没有太多联系,但纳斯达克与业务部门完全分离的法律监管团队,还是会一视同仁地配合SEC的强化监督要求;当然,“这对上市企业本身也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麦柯奕并不否认从美国市场退市的中国企业回流香港甚至中国大陆市场的可能性,“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不过他强调,企业在本地资本市场上市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因为本地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有时候会更有意义”;但作为美国市场交易平台之一的纳斯达克也不会因此降低对中国市场及企业的重视程度。
“像纳斯达克这样的交易所,不是要把中国企业抢到美国去上市,而是为中国的数百乃至上千个有海外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走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可能性,”麦柯奕强调。“对于中国国内资本市场来说,海外市场是一种很有必要存在的补充”。
□本报特约记者 席玟 纽约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