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fbl125-2008

心灵的家园----自由的乐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是两个字,爱是一个字;  
??????????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  
??????????喜欢是一种直觉,爱是一种感觉;  
??????????喜欢可以停止,爱没有休止;  
??????????喜欢一个人特别自然,爱一个人特别坦然;  
??????????喜欢一个人,有时候盼和他在一起,爱一个人有时候怕和他在一起;  
??????????喜欢一个人不停的和他争执,爱一个人不停的为他付出;  
??????????喜欢一个人希望他可以随时找到自己,爱一个人希望可以随时找到他;  
??????????喜欢一个人总是为他笑,爱一个人总是为他哭;  
??????????喜欢是执着,爱是值得;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別无所获,只修得一顆柔软心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9-23


  日本的道元禅师从中国学禅回来时,有人问他修到了什么。  
  
  禅师说:“別无所获,只修得一顆柔软心。”
  
  柔软心,即是忍辱之心,禅者非柔软心不修。在我们的心中,总有一种坚硬的東西,這坚硬的东西即是我慢(我慢,自高自大,侮慢他人。)心,是“我”在其中支撑着的。外界一旦触及了它,一定会爆发起来,似乎它就是最伟大的东西。然而,从禅的角度讲,我們必须修柔软心,没有柔软心,就不能到达正道。
  
  从学知识的方面来说,柔软心还是不耻下问,虛心坦怀,四方求教。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泪的肖像画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9-23


  画师初出道时,一文不名。整天画呀,画呀,画得成堆的宣纸在墙角发霉。  
  
  日子便过得很艰难。  
  
  妻子对他说:“何不去市中心办个画展?”  
  
  画师的心动了动。  
  
  画师一无所有,却欣慰有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  
  
  画师说:“一个无名的画师,办画展会成功吗?”  
  
  妻子说:“没试试怎么会知道呢?”  
  
  两天后,妻子让画师画了一幅她的肖像。妻子说,“不要画眼睛。”  
  
  画师不解其意。没眼睛的肖像画算什么呢?  
  
  画展在妻子的帮助下布置妥当了。那幅身高体胖跟妻子一模一样的肖像画就放置在展览厅的一角。参展这天,来了很多很多人,画师还在狐疑,没有眼睛的肖像画会不会令所有的来宾笑掉大牙呢?  
  
  寻找妻子,妻子却已不见。  
  
  画展办得并不是很成功。其实那无非一幅幅平庸之作,缺少灵气。但来宾们还是在大厅一角那幅少妇肖像画前驻足了。    
  
  “好!”禁不住传过一阵阵喝彩声。  
  
  一幅没眼睛的画有啥好呀?看来这帮家伙不懂艺术!画师忿忿不平地想,无精打采地挤上前去。  
  
  画师不禁呆了呆。  
  
  这哪里是一幅没有眼睛的肖像画呀?整个画面线条优美、色彩逼真,特别是那一双清澈、明亮、凝重、隽永的水汪汪的眼睛,简直就跟真人一样,飞来的神笔!  
  
  画展成功了,画师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只是暗暗揣摩没眼睛的肖像画咋会有了任何绝妙丹青高手也画不出的那种眼睛呢?  
  
  但画师已没闲心去细究这些细枝末节了。有好多画坛盛会等候他去参加哩。  
  
  一年后,画师已成了画家。成了画家的画师拿出了一纸离婚协议书。
  
  妻子握笔的手很平静。    
  
  妻子说:“从搞画展的那一天起,我便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临。”  
  
  两人分居了,约好一月后上法庭。  
  
  没想到画师初生牛犊,大肆诽谤一位画坛泰斗而陷入一场危机。画坛各种谣言一齐向他泼来:心胸狭窄、眼光势利、目中无人……更让人气愤的竟有人说,什么画家呀,三流画师都不如哩!  
  
  画师的画开始无人问津。  
  
  画师重陷窘困之中,日日烦闷,开始与烈酒为伴。  
  
  有一天,妻子来了。  
  
  妻子平静地说:“有什么呢?大不了重新来过。”  
  
  妻子又说:“再去参加一个画展。还是画我的肖像,依然不要画眼睛。”  
  
  画展这天,因了画师的名声,参观者寥寥无几。但是这一天,却给寥寥无几的参观者留下震撼人心的印象。  
  
  他们驻足在肖像画前,如痴如狂。那是一幅美艳绝伦的少妇画像,少妇的面容美丽、善良,挂一丝淡淡的忧伤……突然间,那清澈明丽的眼睛里竟有一滴滴泪珠滴落,一滴滴,一滴滴,顺画布缓缓流淌……  
  
  “看哪,画中人流泪了!”所有参观者无不震撼。  
  
  所有参观者都离去了,画师仍呆站着。空荡荡的展览厅仅剩下他一人。忽地,他冲上前去,掀开了画布。  
  
  画布后,呆站着妻子。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7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9-28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苏东坡居士做了一首诗偈,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歎修养不及禅师。
禅诗欣赏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诗说明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宋?苏东坡~
佛陀在世时,曾多次遭到外道教派的诬陷、辱骂,正当底下弟子们为祂捏一把冷汗时,但见释尊从容自在、面无忧惧,只是如实地处于当下,安度难关。所谓「八风」指的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一般人遭逢这八风吹袭时,大多东倒西歪,不能自己;但已超凡入圣的贤圣则处之泰然,如风过疏竹而竹不留声。然而,这样的修证工夫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必须真正落实于日常生活中才算真工夫!否则,就沦于古德所言「说食不饱」的窘境啦。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你的老家:*31*: :*31*: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时间 理由
fbl125-2008 + 1 2009-9-28 16:38 证券学习版是我家!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09-10-15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落 实
O(∩_∩)O~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09-10-15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来做客,听禅们佛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佛教网
                                               人生一定要有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从何从,很难确定,原因是个人的力量有限,人对人生的认识也不够,人生世界每天所发生的许多复杂的问题,用现有科学实在不易解决,所以,人应该有一个信仰的对象,那么他面对眼前的现实社会,现实的问题在无法解决或解脱的情况下,会理智的去想象,不致于无奈。

  有些人认为人生不需要有什么信仰,有些人更好,什么只要信仰自己就好;认为信仰神灵,求神问卜,那是种依赖。

  说这话的人,有没有理由?理由是有的,他们只是太看重人生,看重自己,没有看到自己以外的东西,因多世业力造成就这些痴人,所以,他们看不到真道理。如果我们人稍微观察一下自己的五官,自己所接触到的,所知道的事物又有多少?我们五官所接触不到和不知道的事物还有多少呢?信仰自己或尊重自己本来没有错,只是自己所知所见的力量有限,对于一切未知未见的东西,都解决不了,怎么办?因此,要对人生各种问题有透视的认识,信仰还是需要的,比如信仰知识、信仰科学、人格等等,但对于人生来讲,尤其是佛教,它能解决人生中所有烦恼与痛苦的问题。

  佛教虽暂时归为宗教,但佛教不是教人信一全知全能的神,以为人生都在痛苦之中,唯有信仰全知全能的神,才能得救;佛教则不然,它是教人先信仰自己,信仰人生一切的痛苦都源于自己过去所造的业因,既是自己做出来的,须要自己负责自救,不是专信赖一神来解救。自己不救自己,神也是解救不了的。因为自己所作的罪业自己不负责,把它推给神来负责,那是极不合理的。

  佛教虽然与其它宗教一样很重信仰,但更重视理智;因佛教有自力教和他力教,自力教是靠自己的力量,他力教是靠佛菩萨的力量加被。在自力教方面,佛教根据轮回的因果律,说明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皆由自己造成,自己造了善因,自然感受善果;造了恶因呢,自然也逃不了恶果的,纵使要求佛力另被,佛力也只能指示做法,要你自己去改造。自己如不肯改造,佛也无法帮你的。如老师教导学生读书,并指示好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不努力,即使老师教导得怎么好,甚至尽力提高,也起不了作用;佛教既注重自力教,什么都要靠自已努力,自己不努力,佛也无从帮忙的。所以,叫我们解佛、念佛、多是一种他力助缘吧了,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勇猛精进,努力不懈,那么,最后必定会获得成功。

  有人说,佛教说人生是苦、空的、无常的、无我的,教人不贪念这个世界,不是厌世吗?如人人厌世,那这世界上的事情谁来做?世界上的事无人做,这世界其不是不会进步,反而趣于毁灭吗?

  佛教说苦、空、无常、无我,是教人认识人生的事实真相。人棰有生老病死,怨亲会离,人生是苦,几千岁人世光阴,转瞬即寂,是空,一切事物的新陈代谢,刹那生灭,是无常,万法因缘所成,缘会则,缘散则灭,那里有我可得,是无我的,佛教的一切说法,要人看破世情,不贪有相,减少争执,和乐相处,所以,佛教没有厌世之意,它是让我们知道人生苦空,无常无我之后,进求不苦、不空、常住、真实的所在,才能究竟离苦得乐。你看释迦牟尼佛,先观人生苦空无常无我之后,证到出世的真理,然后出入行化,入世渡生,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这下正是证明了佛教究竟的精神在救世而非厌世吗?

  也有人误会佛教的礼佛、烧香、燃灯、供水等等,觉得这样做没什么意义,而是迷信的。

  是宗教都有仪式,佛教仪式,礼佛不是拜偶像,偶像是代表我们所尊敬的对象,如子女对祖先礼拜、军人敬奉长官、学生敬重老师。佛陀修养高贵,人格伟大,精神不死,影响后世无量众生,使之舍恶行善,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这不是迷信的,烧香是清除浊气,表示敬信,燃灯象微光明,代表智慧,表示学佛为求智慧,破除人生的愚暗;供水以示清净,水可洗涮外界秽污,表示以佛法的圣水,洗掉我共的心垢,成为纯的人生。研究起来,这礼佛、烧香、燃灯、供水,根本没有半点的迷信色彩。

  还有些人认为,佛教叫人念佛诵经,烧纸求财,不但迷信而且是浪费金钱,对人到底有啥好处呢?

  其实世人不知其意,以世相来论佛意,念佛是教人除妄念,妄念除则定慧现前,自然断惑证真。诵经使人从文入观,触发智慧;烧金银纸絮,及拜神求财,原是中国民间的习惯,为道教5所提倡的作法,被人搬入佛门,于是世人把这帐算在佛教身上了,其实这些根佛教没有什么关系的。

  据说以前有个贪心财主,怕死后没有钱用,所以临死前异想天开,派人去买了一大堆黄纸,并在这些纸面上印了金钱模型,同时吩咐儿女在他死后把这些纸钱焚化,以便给他在阴地府享用,于是造成烧金银纸絮的风俗,一代代相传。其实所有的化经中,都没有这种伪造金钱记载。反之,这却与道教提倡符打醮,烧红绿纸有关。

  佛教的教义,既重信仰,又重智慧,故不盲目崇拜,也不感情用事。佛经说:“有智无信增我漫,有信无智长愚痴。”可见,佛教是一个智信并重,福慧双修的宗教,其真理给予人生莫大的启示,其修养给予人生莫大的裨益。所以,我们不信宗教则已,苦要信仰宗教,必须造择佛教为究竟信仰,是十分正确和需要的。

  因此,人生应有一个信仰,确立自己事业的目标,决定自己的志行,做起事来精神贯注,不会散漫无章,才有所成就。这还是对信仰普通学问而说。一个人苦是信仰宗教,则会更实际,因他对宗教有真诚的信仰,可以说这个人是好人,而不是坏人,因宗教都是劝人舍恶向善的;若在宗教中选择佛教作为信仰,那更是自己一生幸福的腾算,甚至来世可得到一个踏实的,永恒、清净壮严的归宿。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性空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10-13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道:“眼睛是你吗?”
  
  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不是!”  
  
  弥兰陀王再问:“耳朵是你吗?”
  
  那先比丘再回答道:“不是!”
  
  “鼻子是你吗?”
  
  “不是!”
  
  “舌头是你吗?”
  
  “不是!”
  
  “那么,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
  
  “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
  
  “那么‘意’,是真正的你?”
  
  “也不是!”
  
  弥兰陀王经过这些问答,最后问道:“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那么你在哪里里?”
  
  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问道:“窗子是房子吗?”
  
  弥兰陀王一愕,勉强回答:“不是!”
  
  “门是房子吗?”
  
  “不是!”
  
  “砖、瓦是房子吗?”
  
  “不是!”
  
  “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吗?”
  
  “也不是!”
  
  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也不能代表这个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里?”
  
  弥兰陀王恍然大悟!
  
  弥兰陀王悟了什么?“缘起性空”,大地山河,宇宙万有,那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没有因缘,就没有一切!世间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一切假因缘而生,一切是自性空。缘起性空,应该就是禅!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后悔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10-13
 

  有一学僧问云居禅师道:“弟子每做一事,事后总不胜懊悔,请问老师,为什么我有那么多的懊悔呢?”  
  
  云居禅师道:“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
  
  一、逢师不学去后悔;
  
  二、遇贤不交别后悔;
  
  三、事亲不孝丧后悔;
  
  四、对主不忠退后悔;
  
  五、见义不为过后悔;
  
  六、见危不救陷后悔;
  
  七、有财不施失后悔;
  
  八、爱国不贞亡后悔;
  
  九、因果不信报后悔;
  
  十、佛道不修死后悔;
  
  这以上十种后悔,你是哪里种后悔?”
  
  学僧摸摸头脑,无可奈何地说道:“老师!看起来这些后悔,都是我的毛病!”
  
  云居禅师道:“你知道既是毛病,就要火速治疗呀!”
  
  学僧问道:“我就是因为不懂得治疗,所以恳请老师慈悲开示!”
  
  云居禅师开示道:“你只要把十后悔中的‘不’字改为‘要’字就可以了,例如:‘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得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这一字的药,你好好服用!”
  
  人的恶习,往往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掉泪,假如能慎于始,就不会事后懊悔了。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总是果报现前时才会后悔,如能够事先予以肯定,即不后悔了。
  
  对好事,太多的否定,当然就会后悔;假如对好事肯定,对坏事否定,那就不会后悔了。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10-2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是一个美丽的思维!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短俱乐部

发表于 2009-1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9 08:18 , Processed in 0.047989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