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fbl125-2008

心灵的家园----自由的乐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8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3-1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随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09-3-19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3-2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P :*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掉执着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4-9
  无常和如幻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原来我们所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正是我们烦恼的根源。心念执着于外物,烦恼才会随之而生。执着的心就如同蔽日的云。只有去掉执着,才能显出佛性。正如云门文偃所说:“终日说事,未曾道着一字;终日着衣,未曾挂着—丝。”这是禅者的境界。如果真能如此,那么人间便是净土,而净土就永远在我们的心中!:*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归于你的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4-7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恶言的冲进精舍来。因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故使他大发嗔火。

  佛陀默默地听他的无理胡骂之后,等他稍为安静时,向他说道:“婆罗门呀!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

  “当然有,瞿昙呀,何必问此!”

  “婆罗门呀,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

  “瞿昙呀!那是当然的啊。”

  “婆罗门呀,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

  “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再归于我!”

  佛陀以慈眼盯着他一会儿,然后说道:“婆罗门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胡骂,那是归于你的!婆罗门呀,如果我被漫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犹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

  然后佛陀为他说了以下的偈:

  “对忿怒的人,以忿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忿怒的人,不以忿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忿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

  这个婆罗门,就在佛陀门下出家,不久,成为阿罗汉。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6 天

发表于 2009-4-11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懂得 感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道亦有道特训营

发表于 2009-4-1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尚与女人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4-20

  两个和尚在回寺院的途中,在河岸遇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她和和尚一样要到对岸去,但是水太深了,所以其中一个和尚就背她过河。
  
  他的同伴因此很愤慨,喋喋不休地谴责他,说他不顾清规,说他忘了自己是个和尚,怎么胆敢去背一个女人?人们将会怎样说?他们的宗教不就要因此遭受非议等等。
  
  那个被称为不守清规的和尚,耐着性子听这没完没了的说教,终于打断了他的话,说:“兄弟,我已将那个女人放下在那河岸,而你现在仍然背着她吗?”
         
  阿拉伯神秘家阿布·哈桑·布斯汉雅说:“犯罪的欲望和念头比罪过本身更为有害。人身片刻耽溺于欢乐是一回事,而持续地去冥想回味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热心信仰的人若是不断地咀嚼别人的罪过,会令人不无怀疑:他从这冥想别人的罪过中所得到的乐趣比犯罪者本人还要多。”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之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4-18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方外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
         
  佛印说:“这是飞来峰。”
  
  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
  
  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
  
  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
  
  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
  
  后来两人走到了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内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说:“观音菩萨既然是佛,为什么还拿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印说:“拿念珠也不过是为了念佛号。”
  
  东坡又问:“念什么佛号?”
  
  佛印说:“也只是念观世音菩萨的佛号。”
  
  东坡又问:“他自己是观音,为什么要念自己的佛号呢?”
  
  佛印回答道:“那是因为求人不如求己呀!”
  
  这个简短的禅宗公案,给我们一些深刻的生活哲学,就是“一动不如一静”、“既来之则安之”、“求人不如求己”,这三个从生活里来的智慧,其实是一贯的、相通的,它是说:只有在宁静平安的心境里,人才会生出更清澈的智慧,不至于因生活的奔波在红尘里迷失。
     
  如何才能求到宁静平安的心境呢?
  
  答案是“求人不如求己”。
  
  我们求人的地方愈少,依赖人的地方愈少,我们就更能看清人间世相,维持一种平安欢喜的心情。观世音菩萨念自己的佛号得大自在,我们如果每天多一分反观自照,我们就会多一分自在;而一个自在的人,就会像古代的禅师触机都是智慧,那是由于他心有所安,包容广大,万事万物自然都有一个智慧的定位了。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字与反字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4-16

  小僧人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这是个字。”小僧人说:“但是写反了!”“什么字呢?”   

  “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僧人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僧人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夭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杯水和一片湖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4-16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本现成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4-23
  
  法眼文益禅师是法眼宗的始祖。他最初随长庆禅师参学,学了很久,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后来同绍修、法进三人开始云游四方,寻求更多的指点。  
     
  有一天,经过地藏院的时候,因天下大雪,行程受阻,只好寄居在地藏院里休息。他们在炉旁取暖时,方丈罗汉桂琛禅师问道:“此行欲往何处呢?”  
     
  法眼答道:“到处行脚去,没有一定的目的地。”  
     
  罗汉又问:“什么是行脚的事?”  
     
  法眼回答:“不知。”  
     
  罗汉便富有深意地说:“不知最亲切。”  
     
  ——这句话语重心长,真是说得入道了。  
     
  雪停了之后,法眼便向罗汉辞别。罗汉送他们到门口,并问法眼:  
     
  “上座平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罗汉于是指着庭院角落的一块石头说:“那么,请你告诉我,这块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心外?”  
     
  法眼答:“在心内。”  
     
  罗汉便说:“你这位行脚人,为什么要把这样一块大石头放在心中呢?”  
     
  这话把法眼说行窘极了,没有办法回答,便放下包袱 ,决心留下来,向罗汉讨教疑难。一个多月,他每天呈上新的见解时,罗汉都告诉他说:“佛法不是这样的。”  
     
  最后,法眼只得对罗汉说:“我已经词穷理绝了。”  
     
  罗汉亲切地说道:“如果以佛法来论,一切都是现成的。(原文:若论佛法,一切现成。)”  
     
  听了这话,法眼才恍然大悟。  
     
  后来,法眼做了方丈时,常对僧徒说:  
     
  “实体本来是现成的,就在你们目前,可是却被你们变为名相之境,你们要想想怎样才能再转回原来的面目呢?”  
     
  ——不知最亲切!唯有自知不知,才真得到真知。  
     
  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唯心所现,万法万相都是唯识所造。在一般的认知里来说,这是好的;但站在“清净心”的论点上来说,那却是多余的,那正是障,正是碍。所以,倘能“见境不思境”,则没有任何一物可障碍了。  
     
  佛法本现成,多么无碍的一句话啊!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的精华是佛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4-24

  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华是佛!  

  佛云:“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之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之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无论我们是做人还是成佛,都要经历磨难,参悟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追求的所谓成功,便是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悟,直到人生终了。
 
  佛的智慧没有丝毫迷信和玄虚,呈现的是大自然的客观真理。它是哲学之源,是科学之母,是众生万物的本源;它是活活泼泼、灵灵觉知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住。  

  佛陀说法,经常借助事物特点来譬喻,结合时机来提掇。而譬喻所及,佛让人们更相信自己,也更深地体会到佛在心灵及人生中的妙用。一句比喻能令是非山崩海枯,人我曲直俱焚;一句比喻能令人我电光激驶,千年一念相照。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bl125-2008 于 2009-4-20 12:06 发表
和尚与女人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4-20
  两个和尚在回寺院的途中,在河岸遇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她和和尚一样要到对岸去,但是水太深了,所以其中一个和尚就背她过河。
  
  他的同 ...

*d:1* *d:1*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macd.cn/viewthread.php?tid=1631285&extra=&authorid=0&page=2

:*29*: :*29*: :*29*:

[ 本帖最后由 ststock 于 2009-4-25 14:3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9 04:36 , Processed in 0.039415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