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fbl125-2008

心灵的家园----自由的乐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09-7-30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9 fbl125-2008 的帖子

大佛  我来报道   真可惜 现在才进来!
b:b b:b
参与人数 1热心 +2 时间 理由
fbl125-2008 + 2 2009-8-1 14:38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izeeo 于 2009-7-30 18:54 发表
大佛  我来报道   真可惜 现在才进来!
b:b b:b

任何时候都不晚!:)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性苍天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1

  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
  (识起迷情于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谓本来体性也。)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云:“苍天,苍天。”
  (庵中主者,犹如虚空,了无一物,故曰苍天。)
  南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
  (未识禅机,师已明示,苍天、庵中主本是不二。)
  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
  (已开悟者,一触即融通;未开悟者,计度、推思,均无是处。)
  南泉拂袖而出。(莫说今日拂袖去,他日亦有回头时)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持不语戒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1

  天后诏仁俭禅师入殿前。
  师仰视天后。
  良久曰:“会麽?”
  后曰:“不会!”
  师曰:“老僧持不语戒!”
  言讫而出。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09-8-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izeeo 于 2009-8-2 18:14 发表
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散花三昧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5
 
  《观众生品》: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法,便以天花洒向菩萨和大弟子的身上。
  花到诸菩萨身上,纷纷堕落;到大弟子的身上,便粘着不堕。大弟子们运起种种神通去花,却始终不能去掉。
  
  天女问舍利弗为什么要去花,舍利弗说此花“不如法”。
  
  天女指出花的本身无所谓如法不如法,说它“不如法”,是“仁者自生分别想”,而诸菩萨已断了一切分别想,进入不二法门,所以花落到身上,不再粘着;“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华不着也。”
  
  声闻因烦恼结习未曾断尽,内心仍有污染,所以天花着身而不能去;菩萨结习已断,内心没有烦恼习气的污染,外花就不再着身。
  
  所谓结习,即是相对意识。“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对已证入绝对不二的菩萨,相对的五欲无可奈何,一切色相等法,皆无法侵入,因为一旦进入便立即为绝对所熔化,变为绝对。
  
  禅宗以“洪炉”比绝对,以“点雪”比相对。“点雪”飞入“洪炉”中,刹那之间即被消熔。
  
  唐释皎然《答李季兰》:“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风神摇曳,亦颇得《维摩经》天女散花三昧。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悟性如光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5

  读佛经。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8-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07 fbl125-2008 的帖子

:*22*: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何不樂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7

  
  神鼎洪諲禪師小參,舉古人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師云:「古人恁麼道,非有利益,非無利益,神鼎即不然──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有何不樂?
  
  且道違古人?順古人?試撿點看。珍重!」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處高平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7

  
  溈山禪師一日指田問仰山禪師:「這丘田那頭高,這頭低。」  
  
  仰曰:「卻是這頭高,那頭低。」
  
  溈曰:「你若不信,向中間立,看兩頭。」
  
  仰曰:「不必立中間,亦莫住兩頭。」
  
  溈曰:「若如是,著水看,水能平物。」
  
  仰曰:「水亦無定,但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溈便休。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fbl125-2008 + 5 2009-8-8 22:27 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18*: :*18*: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fbl125-2008 + 5 2009-8-8 22:27 自由!爱情!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伞自度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8



  有一位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说完便走了!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是难还是易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8

  

  谈到学佛的难易,庞居士先颂说:  
  
  “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
  
  意思说,学佛修道很难很难,就象将麻油往树上摊,摊得上去吗?才摊上去油就流下来了。为什么难呢?因为修道人历劫多生著相惯了,碰到什么东西,他的心就粘上去了,碰到好的境界他就哈哈大笑,碰到逆的境界,他就很忧烦苦恼。其实境界都是假的,都是莫须有,都是空的,世人都不知道,认为是真实的,追求执着不放。犹如穿着棉絮在荆棘林中走路一样,东一碰扎上去了,西一碰也扎上去了。所以说学道是“难、难、难”,难得很啊!
  
  其实难吗?不难,为什么?因为我们本来是佛,不是把凡夫变成佛。你只要不迷于假的外境,心常凛觉,意常无守,你就成佛了!所以六祖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觉就是佛。”很快!故此庞婆说:
  
  “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
  
  意思说学佛修道没有难处,容易得很。“百草”表示一切事物,在一切事物的“头上”,意思即离开一切事物。即物而离物时还有什么东西呢?心空无住是西来大意啊!也就是《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们不要著在相上,离开相见,事事物物就是大道,有什么难的?所以我们学佛成道不难,不要怕,因为我们本来是佛!只要你放下,不著相,这了了分明的一念清净灵光不是佛是什么?所以这佛性不在别处,就在诸位面前放光啊!
  
  但是,庞居士与庞婆两个人一个说难,一个说易,还有所住,未曾究竟。因为我们的真智是一法不立,一丝不挂的。说难不对,说易也不对。所以他们的女儿庞灵照说:
  
  “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
  
  就是扫去这难易之迹,归于无住。你肚子饿了吃饭,困来睡觉就是了。放任自在,安然受用,才是天真佛啊!有的人说成道了,就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了,如果你还吃饭睡觉,大概你还没成道。其实错误了。只要我们吃饭时不作吃饭想--终日吃饭没有咬着一粒米;睡觉时不作睡觉想,尽管睡得呼呼响,还是了了分明,不是幻梦颠倒就是了。这事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道无道,自己知道”。而不是常坐不睡才成道。六祖说得很好:“生来坐不卧,死时卧不坐。”你生的时侯坐着不睡,你死的时侯就倒在那里不能坐了。“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过?”一具臭皮囊有什么功,有什么过呢?假如立功过的话,功过在心而不在身。泯绝功过,处处自在才是佛,处处拘谨了,著相了,那你自讨苦吃,不是佛!所以成佛要成活佛,要能起妙用,得真实受用。不是坐在那里动也不动就能成道的,坐在黑山背后是不能成道的。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幡之议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8

  
  
  “风幡之议”是禅宗公案名,说明万法唯心,境随心转之理。  
  
  传说五祖弘忍当年传衣钵于六祖时曾告诫他说:“你此去南方,佛法难起,可暂作隐居,待机缘成熟时再说法行化。”惠能回广东曹溪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之间,终日与樵夫走卒为伍,直到十余年后,方行法教化。而其开始说法的契机则与风幡之议典故有关。
  
  仪凤元年(公元676年)的一天傍晚,惠能来广州法性寺。法性寺是岭南的大丛林,古来从南海飘洋上岸的印度和尚,或是从海路赴印度取经的我国高僧,大都曾在该寺停留过。据传公元五世纪初曾有位叫求那跋陀罗的印度高僧曾在该寺预言:两百五十年后将有肉身菩萨在这里受戒出家。七十年后,印度高僧真谛从印度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寺中,并预言:一百七十年后将有肉身菩萨在这颗菩提树下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并刻石立碑。
  
  大雄宝殿外几面幡旗迎风招展,殿内印宗和尚正在讲《涅槃经》,周围数百名僧俗雅雀无声地听着。惠能蹑手蹑脚地进了殿内,坐在殿内不起眼的角落里。
  
  忽然一个僧人站起来指着殿外的幡旗问印宗和尚:“师父,外面飘动着的幡旗,你说是风吹着幡动,还是幡自己动呢?”
  
  另一个僧人站起来回答道:“这还用问,当然是风吹幡动,假若没有风,幡不就一动不动了吗?”
  
  第一个僧人反驳说:“不对吧,就该是幡自己动吧!因为动性在幡而不在风。”
  
  第二个僧人说:“既然动性在幡不在风,那么没有风时幡为什么不动?幡旗既然有风才动,还说什么动性在幡不在风?”
  
  第一个僧人说:“照你的说法动性能在风啦,那我问你为什么风吹大殿,大殿却不动呢?所以贫僧认为动性在幡不在风。”
  
  这时殿里的僧俗也各执一词地辩论起来,有人认为是幡动,有人认为是风动。正当大家争论不已时,惠能站起来说:“你们别吵了,弟子认为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二位师父的心在动。首先,宇宙万物是因我人自心而显现,若一个不能听、不能看、不能想、无知无觉的人能感觉到风幡及山河大地的存在吗?这个心就是人人本具的觉心、佛性,能生万物,能造万物。风也好,幡也好,乃至山河大地都是我人觉心、佛性的显露,都含摄在我人觉心、佛性当中。因此,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二位师父的觉心、佛性在动。”
  
  此语一出,惊倒四众。印宗大师站起来,向惠能深深地行了一礼,便问:“行者一定是个高人,听说五祖大师的衣钵已经南传,行者莫非就是得此衣钵的人?”
  
  惠能点点头。印宗说:“行者果真是六祖大师,请受弟子一拜。”
  
  惠能连忙说:“佛门规矩只合在家礼拜出家,没有出家礼拜在家的道理。”
  
  印宗和尚说:“佛门也讲早得度者为尊,你既然是一代祖师,我等理当顶礼膜拜。还请大师就座,并出示衣钵,好让我等焚香礼拜。”
  
  印宗和尚等欢喜赞叹,遂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惠能剃发,又礼请智光律师为惠能授具足戒,当时的四众皆投惠能门下,成了禅宗弟子。
  
  禅宗祖师认为:万法不离一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是人人本具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同时又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遍虚空、满法界,一切有形无形事物,皆由心显现,但是其本体却是无形无像,无在而无不在,无为而无不为。傅大士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此物即心,他先天地而生,充满时空,但又寂寥无形,不能求之于时空之中。《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云:“无智亦无得。”无智是超越知见,无得是超越形象。自性不是一切形象,但不离一切形象。傅大士云:“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一切形象皆由心造,心亡则境自亡。一切形象皆生于心,心外更别无可见之形象,《六祖坛经》所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即说明此理。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09-8-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09-8-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志向并实现它。
参与人数 1奖励 +5 热心 +2 时间 理由
fbl125-2008 + 5 + 2 2009-8-10 10:36 制定目标实现他!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b:b b:b b:b
参与人数 1奖励 +20 热心 +3 金币 +1 时间 理由
伊若兮 + 20 + 3 + 1 2009-8-11 12:19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09-8-1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实现最有可能的目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来做什么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9-8-11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歎说:“光涌为肉身佛也。”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9 08:05 , Processed in 0.052485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