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黄巾贼

[大盘交流] 浅谈房地产走向“崩塌式狂泻,近在咫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浦东“炒房区长”康慧军被市纪委双规
2007-10-10 14:50:00 代码: 作者:杨海鹏 来源:  出处: 《财经》杂志
  
这样一篇公开发表在《财经》杂志的文章,应该得到大力宣传和广泛转载才对,怎么这个论坛就不允许发上来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巾贼 于 2007-10-10 19:47 发表
上海浦东“炒房区长”康慧军被市纪委双规
2007-10-10 14:50:00 代码: 作者:杨海鹏 来源:  出处: 《财经》杂志
  
这样一篇公开发表在《财经》杂志的文章,应该得到大力宣传和广泛转载才对,怎么这个论坛 ...

已经看过了,确实这样的。应该让大家都看到。
我想这篇文章所反映的信息也就是可能要拿他们开刀了,这只是一个开始。....(据上海市政府官员说,康氏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是9月30日在浦东中央公园的国庆焰火晚会上,康是这次晚会的主持人。).........看来还真够快,像是要整人的样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10-1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顶!!继续关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你永远不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一手房可售面积跌入低谷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期:2007年10月10日 07:08 http://www.china-cbn.com
  
  ⊙新华社电 
  
  上海市可以销售的一手房面积今年以来首次跌破600万平方米关口,这也是最近两年来的历史低点。
  
  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官方网站“网上房地产”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日17时,上海全市一手房可售面积为576.96万平方米(4.82万套),其中一手普通住宅只有293.32万平方米(3.28万套),比可售商业用房的面积(445.77万平方米)还要少。
  
  业内人士说,按照历史经验,上海市一手房存量应该保持在1000万平方米左右,供求关系才能相对均衡;低于1000万平方米,供求就会趋于紧张。而今,一手房“余粮”已不足600万平方米,这是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点。
  
  自今年5月份以来,上海楼市日渐火热,成交持续放量而供给捉襟见肘,供求比一直在1:1.18左右。与之相伴随,房价环比增幅逐月加大。
  
  9月底,央行出台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房贷新政策后,上海一手房成交量在国庆长假期间短暂减少,但节后旋即回升。10月7日预售成交499套,8日预售成交711套,9日一手房签约套数已越过千套大关,达1026套。而这三天新上市的房源总共只有1054套,不及销量的一半。由此观之,上海楼市并未显现降温迹象。
  
  为防止楼市供求失衡加剧,9月26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尤其是加大楼市“引逼”上市力度,“预计年内可上市预售新建商品住房面积约450万平方米”。
  
  不过,“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8日,上海累计成交一手住宅2048万平方米。这意味着,如果未来需求没有明显增减的话,照此销售速度,第四季度上海一手房的需求量在700万平方米左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2007-10-09 20:57:56
  大 中 小
  标签:缠中说禅
  在经济发展中,希望不出现任何的泡沫,是不切实际的。泡沫是必然的,而泡沫破裂引发经济调整,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阶段,从本质上是不可逃避的。但不可逃避的泡沫,亦有好坏之分。区分的标准就在于,是否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深层结构与运行。通俗地说,股票市场的泡沫,属于好泡沫;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就属于坏泡沫。股票市场,就算泡沫破裂了,但由于不是直接作用在实体经济层面,所以其影响是有限的;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旦破灭,整个银行、金融体系就将受到最直接的冲击,其影响是灾难性的。
  
  如果股市泡沫破裂是一场重感冒,那么房地产泡沫就是癌症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关于这两种泡沫以及相应破裂后的影响,都有很多经典的例子,而其中最为熟知的,就是美国世纪之交互联网狂潮引发的股市大泡沫和破裂,以及日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地产狂潮引发的经济大泡沫和破裂。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日本那次的世纪大泡沫是因为股市引发的,而实际上,最终引发其经济大跳水的是房地产泡沫以及泡沫破裂后造成的整个金融体系的严重破损。单纯说股市泡沫,日本那次和美国的互联网泡沫根本无法相比,美国那次连市梦率都炒出来了,纳指更是几个月内就从5000多点崩溃到1000多点,但美国经济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为什么?就是因为房地产泡沫没起来,而银行、金融体系没有受损,实体经济依然健康。
  
  而美国这次的次级债风波之所以危险,就是因为来自房地产,一个如此小的波折就引发银行、金融体系的不少震动,由此可见,房地产的问题绝对不会是小问题,其放大效应与对银行、金融体系的影响都是致命的。美国这次之所以还不会出真正的大乱子,就是因为其房地产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泡沫,因此,暂时还是虚惊一场,但这已足以引起各方警醒。
  
  比单纯的房地产泡沫更大杀伤力的,就是股市中房地产股票比重太大,在虚实两方面制造房地产泡沫。房地产企业,通过所谓的重估,拉抬自己的股价,从而用极高的价格在市场上圈钱,再去圈地,炒高土地价格与房价,然后再进行重估,开始新一轮恶性循环。没有比这种游戏更能制造恶性经济泡沫的,这绝对是致命的游戏。
  
  因此,当某些公司戴上世界上最大房地产企业的高帽高呼要去冲击万亿市值并借此大肆高价增发圈钱,有些股票只是因为某房地产企业的注入就连拉几十个涨停之时,这房地产与股市的虚实结合所产生的危机就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在股票市场上做庄的,只要资金链不断,那杠铃还不一样能一直举着?那些大面积囤地的房地产商,本质上和庄家没什么不同,如果他们从资本市场、银行体系上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那房地产的狂潮是不可能得到平息的。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是太慢而是太快了,必须在相当长时间内限制房地产企业的上市以及再融资,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的信贷规模,严厉打击囤地现象。而对房地产的发展,其战略以及政策、资源等的配置,都应该采取双轨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对房地产问题的解决,本质上都采取双轨制,而不是单纯地把房地产问题抛给市场。
  
  面对大多数公民,房子绝对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须品,必须保证的权利。“居者有其屋”,这就是检验一切房地产政策的最基本标准。对于大多数居民的居住问题,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是绝对行不通的。而中国的宪法规定土地公有,因此国家的土地必须首先保证所有公民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在满足这个需求之后,才谈得上市场化的需求。而对于少数经济能力较强的公民,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更高标准的房屋消费,其价格可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总之,房地产问题的处理绝对不能实行“拖”字诀,这问题越迟着手解决,积累的风险将越大,而相应化解的手段也将越少,一旦积重难返,那就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而中国经济的希望,不在于有多少世界级房地产企业,而在于有多少领导世界技术发展潮流、真正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至于那些过多关系能量、过少技术含量的房地产企业,在财富榜中还是不要太多了。
  
  文章引用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巾贼 于 2007-10-10 19:47 发表
上海浦东“炒房区长”康慧军被市纪委双规
2007-10-10 14:50:00 代码: 作者:杨海鹏 来源:  出处: 《财经》杂志
  
这样一篇公开发表在《财经》杂志的文章,应该得到大力宣传和广泛转载才对,怎么这个论坛 ...

版主们可能怕会引出激烈的言论,不过十七大不正拿过去的陈良宇案作反腐典型吗?
康慧军案这条新闻是各大门户网站光明正大发布的,论坛怎么就禁了。
贪官热衷于房产这种现象大家是心知肚明的了,上海这个区长囤了二十四套房也只能算前腐后继而已。两年前早有个广西贪官李和平做到这一点了,屁那么小的官也囤了五十五套商品房。:*29*:

贪官不除,房价不跌。适用于中国房产自身规律外的另一条规律。

[ 本帖最后由 nnja 于 2007-10-13 17:1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3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物业税终于来了

市场或许开始躁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10-13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火药味比较浓

北京晚报:为什么“大地主”是中国首富?


刚刚公布的胡润中国富豪榜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昭示世人中国的亿万富翁人数已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这两个富豪榜上,令人震惊之处,除了26岁的杨惠妍名列榜首,就是中国最富的10个人当中有6人主营或兼营房地产。  

  上个月,本版刊发了六篇向房地产暴利开刀的文章。现在公布的两大富豪榜,可以说是为房地产暴利做了最好的注脚。事实胜于雄辩,任何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暴利加以粉饰的企图,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如果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我们必须关注什么样的人登上了中国富豪榜。假如是柳传志、杨元庆、袁隆平等人位居榜首,说明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的结果。现在,荣登中国富豪榜首的人,只不过是一个资本游戏中的“大地主”而已,出自技术含量相当低的房地产业,这就让人们不能不问一个为什么?  

  杨惠妍是当今中国除国家之外最大的“地主”。新华社10月1日报道,杨惠妍持有70%股份的“碧桂园”土地储备已达4500万平方米,若以目前全年销售200万平方米商品房的进度计算,足够开发20多年。  

  一位开发商昨天告诉我,现在一块土地“招拍挂”,你要想拿到,原本准备出10个亿,结果拍到30个亿,还有人敢出35个亿。今年出现的“地王”,几乎全被上市公司包揽,鲜有非上市公司的身影。今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市场3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增发等手段,从股市圈钱超过1100亿元。现在的局面是,上市公司获得股市廉价资本,用圈来的钱圈地,再用圈来的地到股市圈钱。什么时候盖好房子无关紧要,只要土地快速升值就OK。地价炒得越高,股票的价格也越高,这就是为什么频频出现“地王”的原因。地价高企,地方zf的土地出让金也水涨船高,自然乐享其成。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的结果是购房者买单,一切都体现在越涨越高的房价。  

  某些地方zf似乎有一个问题没有想明白,究竟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是代表少数“地主”的利益?代表谁不代表谁,不是嘴上说了或写在纸上就被人民群众接受了,“听其言而观其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行动则是检验言论的惟一标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当“大地主”成为中国富豪榜上的首富,当房地产商成为中国的大富豪,说明房地产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代提出的这一论断,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改变“大地主”成为中国首富的现实,当务之急就是规定不许囤积土地,严厉打击囤积土地的行为,防止发生大规模的圈地和土地兼并。在制度安排上,“招拍挂”土地时,凡是有两年以上土地储备的开发商一律不准参与买地。这个道理很简单,一大堆人等着吃馒头,又有一堆人等着面粉蒸馒头,我们拿出面粉来,谁出价最高就把面粉卖给谁。买面粉的人拿着从股市或银行弄来的钱,故意把面粉价格抬到不能从股市或银行弄钱买面粉的人买不起的价位,他们把面粉统统买走囤积起来,留着自己二十年都蒸不完,一锅一锅慢慢地蒸还不说,而且馒头还是那个馒头,价格却一锅比一锅贵,翻着番地涨价。这不是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是大鱼吃小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的市场经济。既然“面粉”在zf手里,zf就要让所有能够“蒸馒头”的人都能买到“面粉”,让所有需要吃“馒头”的消费者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馒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再有钱的人也不允许他们把“面粉”统统买走,让他们先买几袋“面粉”蒸“馒头”去,等他们手上“面粉”差不多用完了再卖他们几袋。“面粉”怎么卖,不需要大智慧,却需要大决心。下定决心,和广大要吃“馒头”的、广大想买“面粉”的人们站在一起,就能够选择较为合理的政策。不管怎么说,不能让少数人成为中国的“大地主”,大多数人成为给“地主”“扛长活”的。工作大半辈子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和“扛长活”有什么区别?(来源:北京晚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3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房价的判断很“农民化”的-----简单明了。房价(即商品价)是由供需和成本来决定。现在的问题是:房地产的成本高,需大于求,是房价高企的主要问题所在;而流通渠道和方式是次要问题。所以房价降不下来。其中:成本的绝大部分高涨在土地,而不是人工和材料。所以说:房价高涨非股票,而在于土地拥有者。但土地拥有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误导大众的观察矛盾的目光!老是在“流通领域”里小打小闹,使问题越来越严重,每次调控政策出一次,房价就高涨一次,仿佛像个“帮凶”的。我是位“农民”,都能看得出问题关键,难道那些专家、外国“镀金”MBA(不,EBA或者将来的XXBA者)、领导都看不出来么?不!绝对不!!!是他们的“德”出了问题!我因此可以大胆地说:房价不会跌,房产股也不会跌!除开现时管房产的那部分官员调离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3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房价的判断很“农民化”的-----简单明了。房价(即商品价)是由供需和成本来决定。现在的问题是:房地产的成本高,求大于供,是房价高企的主要问题所在;而流通渠道和方式是次要问题。所以房价降不下来。其中:成本的绝大部分高涨在土地,而不是人工和材料。所以说:房价高涨非股票,而在于土地拥有者。但土地拥有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误导大众的观察矛盾的目光!老是在“流通领域”里小打小闹,使问题越来越严重,每次调控政策出一次,房价就高涨一次,仿佛像个“帮凶”的。我是位“农民”,都能看得出问题关键,难道那些专家、外国“镀金”MBA(不,EBA或者将来的XXBA者)、领导都看不出来么?不!绝对不!!!是他们的“德”出了问题!我因此可以大胆地说:房价不会跌,房产股也不会跌!除开现时管房产的那部分官员调离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10-1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同楼主高见,看了和网友的交流意见后,我更加坚定不买房子的决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6 cm1234 的帖子

冲你“农民化”的判断与你聊几句:

“房价(即商品价)是由供需和成本来决定”——  既然知道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怎么又和成本联系在一起呢? 本人认为,供和需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商品波动的本质所在,而成本是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的一个参考值而已,成本的高低只能作用在特定时期的短暂区域,它对商品的整个全局没有任何牵制作用,因此,在判断一件商品的全局波动状况时,供需关系与成本不应该结合在一起,否则就会自相矛盾理不出头序,被眼前各种各样的宣传和广告打乱正常理性的判断。

“现在的问题是:房地产的成本高,求大于供,是房价高企的主要问题所在” —— 从目前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信息确实是这个理。但这个信息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呢,“求大于供”是真实需求还是被炒作之后的跟风现象呢? 看看在股市里面的“散户需求”最旺盛时期在什么时候,就回找到答案。

“是他们的“德”出了问题!”——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但出了问题的“德”是无法左右全局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成本与商品波动的关系。

本人有过十几年的经商经历,我所了解的成本在商品波动中作用很小。

以成本作为依据的定价机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而在今天市场经济下,依据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出于竞争激烈过程中大家相互达成的暂时性的默契,是在特定时间内的无奈之举。当这个特定时间一旦被打破,所谓的成本在商品价格波动面前显得很微不足道,甚至不堪一击。一个商品它要跌不会因为你的成本高而被迫停止跌势,同样,它要涨也不会因为商品持有方的成本低而拖延涨势。我觉得所有涨或跌都取决于需求方的意愿,而供给方只是被动的接受涨或跌之间所带来的利益盈亏。当然供给方也不是无数作为的,比如在一段时间他可以利用一定的能力来控制商品的波动,但这种控制是很有限的,无法扭转整个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人为的控制只会加剧这个波动的反作用力,所以是注定要失败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3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3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3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2 07:48 , Processed in 0.03356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