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hefeiddd

一个笨蛋的股指交易记录-------地狱级炒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货操作的总体方针

期货市场的双向交易给投资者以极大的自由,因而有些人希望通过精确的分析来抓住正反两方面的行情。然而,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情形是这样的:当他试图拉直波动的曲线时,市场反将其资金“拉直”。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市场是强大的,在某种意义上是无法测度的。为了回避风险和灾难,我们在操作上一定要遵循某种安全原则,这就是:顺势而为。


  顺势交易有其数学概率的支持。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的结论是:⑴波段式顺势操作的盈面大于75%;⑵以战略投资的角度介入市场,其盈面可达95%;⑶单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抓顶和底的概率小于1%。


  在思想与行为上,战略投资者一定要顺大趋势,因为逆势操作必定是短视与投机的体现。时间对于逆势交易而言意味着消亡和毁灭,其小概率本质决定着这种投资失败的必然性,而不论个人的智慧高低。古人云: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及也。由此,投资者一定要摒弃逆势而动的任何想法与行为。又如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成为赢家的必要条件是:做一个顺势交易者,做一个战略投资者!


  总之,期货操作的总体方针是:宏观顺势、微观逆势。


  2.期货交易的生存法则


  许多人凭着聪明才智来到期货市场,但带走的却是失落与悔恨。所以,惟有认识到自己的有限与市场的博大,才能回避一次次重大损失。生存法则是什么?是第一时间的无条件止损。保证金杠杆效应使得价格波动被人为放大,并且合约到期的限制使得持仓不能一直保留。当持仓方向与市场运动方向背道而驰时,时间的代价将变得越来越昂贵。在交易不利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就会常常会面临这样的情景:投入的保证金刚好被击穿;账面盈利可能全部丧失;因反趋势操作全部资本金面临消失结局。


  由此可见,要想生存就必须学会止损。止损应在交易方案产生之时就当考虑和设置,在交易之中按某种方式全程跟踪和推进。止损的宽窄与个人情况有关,但主要是与市场正常波动的幅度相匹配,有时亦附加一定的时间条件。作为中长线交易者,止损的大小以能够承受日常的价格波动为宜,避免频繁地触动止损,从而保证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操作计划能够有效进行。


  止损就意味着放弃。放弃的也许是机会,更有可能是灾难。止损出局有三方面原因:⑴进场时机不当。投资者在决定出场的当时并不能确认自己是否犯了方向性错误,但是必须选择离场。一方面,这种做法有利于防止犯重大错误;另一方面,为自己再次寻找更安全、更好的入场点提供机会。⑵方向性判断错误。在反趋势情况下,如果没能够及时出场,那么时间与杠杆将对交易构成致命的打击!避免这种情况的惟一办法就是及时止损。⑶走出困顿。如果连续三次被止损出局,那么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时投资者就当抛开任何行情,强制休息一段时间,避免陷入死路与沼泽。远离市场有助于理清思路、找出问题。


  3.资金管理策略


  保证金的调节是期货市场赋予投资者的自由。这种权限的自由选择会使人性的缺点得到最直接和最充分的暴露——人总是有用足保证金的强烈倾向。但这不是投资的正道,其最终结局是无一例外被市场淘汰。有一类比可以说明:小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120码的速度算是安全舒适的话,那么每增加10码,其事故出现的概率将会呈现指数上升;当速度达到220码以上,不论驾驶技术如何,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提升至百分之百。


  由此看来,自由并非都是好事。就资金管理而言,自由与安全之间应当有其统计意义上的平衡点。实践证明:当资金的利用率达到30%时,对于期货交易而言是最恰当的。尽管投资者可以据自己技术水平的高低适度调节这一比例,但30%的利用率是资金管理的基准原则。在实际交易时,应当确立“安全第一、盈利第二”的思路,并做到:⑴总体交易持仓要适当,以心里不担忧为佳;⑵分批次动用资金,降低整体资本金的风险度;⑶如需加码,必须坚持在首批头寸已获利的前提下;⑷设定最大下单额度,杜绝超量的任何念头,如能做10手单不妨下7手;⑸在行情的爆发点位可适度放大单量,但前提是当日收盘有利于持仓。


  可以说,资金管理状况是交易者内心世界的集中反映。良好的资金管理有助于投资者与市场维系和谐的关系,有助于交易者水平的充分发挥,有助于交易质量而不是数量的提高。其实,我们所投入的资金就如同一粒种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待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急功近利——总是试图加大保证金量的投入,希望短时间取得优异战果。这种急于求战求功的浮躁心态,导致危险、恐惧与失败的阴影从未离开其左右,直至被彻底打败。其实,挣钱的奥秘在于时间与平和的心,在于投资者耐心等待与分享趋势的伸展。空间的打开需要时间,时间才是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4.期货操作的行动策略


  在宏观顺势的方针下,我们的任务是将方案构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然而,计划还不能等同于行动,从构想到行动之间有质的差别。尽管行动只有两个动作:进场与出场,但却反映了投资者全部的思想内涵。


  市场行情的实际走向并不总是与投资构想相符合。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计划将暂时搁置,或是被取消。只有当市场趋向与当初设想一致时,投资计划才能启动。也就是说,为安全起见,在基本面分析与技术性表现达到统一的状态下,投资交易方可进行。进场一般遵循“迟到”的原则——想象在先、行动在后,这是为了达到内外皆顺势的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有:⑴如果设想没有得到市场的验证,市场仍处于不确定或反向状态,那么构想还只能停留在观察阶段,这时就不能进场交易;⑵当市场开始显露其真实的趋向时,如果与预想的战略方向一致,那么,在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情况下,进场交易的胜算概率就大为提高。


  任何反转都是由调整行情演化而开始的,任何深幅调整都会因杠杆效应使得巨大的浮动盈利化为乌有。问题是怎样预知不利的局面呢?这需要对市场进行跟踪评估,以确定当前的风险程度。跟踪评估的侧重点有:⑴市场新出现了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因素;⑵对市场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潜在因素;⑶主导市场趋向的主要矛盾是否有所改变,尤其是质变;⑷市场外在的表现以及技术指标等,是否预示着趋势有中断或反向的可能;⑸参考历史行情与相关品种走势,找出当前市场价格所处的区域。


  然后,我们依据评估结果,做出是否继续存留在市场的决定。当主导市场的矛盾其量变累计到一定程度,或出现了部分质变,那么投资者就当考虑退出市场了。出场一般遵循“早退”的原则,提早退出优于被动性撤出。过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得我们容易挑战行情极限,应留有余地,忽略边际利润趋低的后续行情,从而使投资立于不败之地。




资金管理
交易员生活最重要的分水岭之一是当他了解相对获利而言,适当的资金管理要比交易选择更重要.而一般人的看法,只有更精确的预测趋势或准确的止损设置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交易系统的3个主要投机成功原则是顺势交易,快速止损,利润成长.
有经验的交易员多年来一直建议,在适当的资金管理下,即使随机进场也会赚钱.

资金管理有多重要???它真能弥补不良预测所引发的缺点吗?对机械化系统交易者而言,确定系统能适当的配合资金管理的时机,其实就是在创造及测试系统.

投机资金管理的4项原则:1.适当的帐户规模,2.多元化,3.风险管理,4.交易周期的组合.

一.适当的帐户规模
需要多大的帐户来交易期货?根据非正式的研究,投资在期货交易的资本越大,成功的机会越大.
大帐户之所以更容易成功,原因之一是多元化.市场和系统的多元化.有好处也有坏处,在限制住你的风险的同时,也限制了你的潜力,风险与报酬之间有不可改变的关系.多元化会稀释单一或两个市场的暴利,但你也稀释了市场损失的负面冲击.保本是最重要的.

多元化的还有一个好处.没人知道大行情啥时发动.只有凭着更多的市场交易,增加逮住大行情的机会.

虽然多元化很重要,但不能走入误区,为多元化去交易流动性差的市场.不活跃的市场,行情好不到哪里去,不要浪费宝贵的资金去无聊的市场做交易.
专注与波动更大的市场,是将资本报酬最大化的方法.
传统看法认为,波动和风险有直接的关系,但历史数据发现并没直接的关系.大波动和系统唯一的直接关系是它可以提高获利的潜力.也就是说趋势强劲的市场,风险相对低,但却提供了绝佳的获利潜利.牢记,在平淡的市场中无法赚钱!!



二,系统与市场的多元化
任何方法都无法适用所有形态的市场.趋势系统在盘局情况下会亏钱.而区间交易的系统在趋势行情时表现不佳.假如你用这两种情况下测试都表现不错的系统同时交易同一品种.那不管市场情况如何,都会有不错的报酬.这两套系统结合所产生的资金曲线图会比单一一套系统的资金曲线图要平滑.

牢记:假如要将获利的机会极大化,必须接受合理的报酬利.

没有任何规则说不能同时用两套或更多的系统交易相同的商品.不要担心在同一时间,一套系统是多,还有一套系统是空.将所有的系统指令放入你的帐户.结果反应的是所有系统的整体表现.
假如两套系统在同一时间一个看空,一个看多,就应忽略信号,等待下一个信号.

三,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有两种不同的成份: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即每一笔交易根据你的交易方法及帐户规模订出所能容忍的最大亏损.失败的交易员的最大特色,是出现出乎意料的大额损失.
控制损失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自我,我们不愿意接受失败.因为它代表承认失败.
有时候我们不接受应该接受的损失,而市场拉回使我们得以解套.这样只能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辙.结果只能是让原本可以接受的损失变得更大.

必须将损失限制到占资本的小部分比率,防止毁灭性风险.即使最好的交易系统,最后也会产生一连串的亏损.没有方法可以回避这点.假使在每笔交易上冒太大的风险,成功的机会就能是零!!!

江恩建议每一笔交易的风险不要超过帐户的10%.专业的交易员的赢钱的机率只有35%.所以必须要在一连串的不可避免的损失中学会保护自己.
假如用机械化系统交易,你的最大损失金额应该以你起始的风险资本为基础计算,而不是用现存的资本.
控制超额损失的方法是在帐户中存有足够的准备金.以此你可以在经历历史的最大亏损期仍然能继续交易.

比如一套系统在过去5年的最大亏损是6000元,保证金占用是3000元,那你帐户应该有1万元.但同时你也许不愿意在任何特定的系统上,那所有资本的一半去冒险.记住,不论系统在历史上表现如何.未来并没有保证.因此你帐户上应该至少有2万元.
风险管理的第二个要件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市场会摧毁妥善而适当执行的计划.
机械化系统员不能忽略过度的季节风险.小心的作法就是忽略掉会使你受制于季节性风险的交易.而去做会使你因为天气变化而受益的交易.假如在做系统交易的途中,预期之外的风险出现了.那正确的做法就是离场观望.

有一种市场的误区,交易总会因为市场的涨跌停板而受害.但这些少数的情形并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记住你是一个投机客而非赌徒.
限制损失的最后一个要素是有纪律的遵守计划.严格按系统进出.

四,交易多重合约.
在不同的水平出清获利的部位是很重要的.使用多重固定利润目标,要比在反转信号出现时出清所有部位要更具有获利性.
这种方法需要在同一时间用许多系统在同一市场做交易.假如你有足够的资本,这是个很好的方法.
新手应在同一时间专注于所选择的一套系统,并应用于单一市场.在这个阶段能成功,你就可以毕业,从事多重交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道似水,高手如舟--一舟

期道似水,高手如舟
  舟不会在意水的涨或落
  他也无需着力去研究水的下一次波动
  他只是在静静地体会
  期待与水交融在一起
  他要的不是猜测起伏的荣耀
  他要的是感觉到水的水性
  来思考、决定能不能到达既定的目的地
  以及通过怎样的对策来实现,如果不能
  又该怎么去做,以避免覆舟的命运


  作为舟不会认为水在自己下面
  自己控制着水,完全了解水
  如果那样想,翻船之期不远
  也不是完全随着水漂
  需要的是知道如何利用水的柔柔荡漾
  或者惊涛骇浪,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这是一种伟大的互动
  舟依偎水,顺着水,同时
  舟利用风力、浆力来测试水的意愿和方向

  舟也不会认为自己高于水
  因为他知道
  无水则舟死,水动则舟随
  没有固定的东西,永远存在的是  
  永恒的互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转铁

1.期货市场的铁律,就是让绝大多数人亏钱,极少数人赚钱。

在这极少数人中,每年还在冲刷淘汰着.....更何况其中多数仅是温饱而已。

问题在于,这样一个残酷的市场,你还玩吗?

2.介入市场并不需要了解所有参与者,只要了解价格的轨迹,充其量加上一点量的关注即可。

价格说明一切。价格的运动语言是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市场语言。

记住,价格永远是第一位的。

3.期货公司的职能就是驱使一批批的羊群进入屠杀场,以获得一块羊肉的报偿。

然而,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期货公司的职能。

牺牲者的全部意义是发现产生市场价格,对社会的经济活动提供指标。就这个意义来说,他们的牺牲,功不可没。

4.“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期货交易中,风险控制永远是第一位的,并贯穿交易的全过程。

利润是风险控制的产品,而不是欲望的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控制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5.预测是个陷阱,一个美丽的陷阱,一个分析师永远津津乐道的陷阱。

从本质上讲,预测从属于主观。一切必须由市场来决定,市场永远是客观的,不以交易者的主观来决定的。

跟着市场行动,抛弃任何主观的东西,是成功交易者的前提。

建立起你的交易系统,放弃预测,放弃恐惧,也放弃贪婪和欢喜,一切由你的交易系统决定出入市。

6.止损不怕,止损错了也不怕。怕的是不止损。

记住,一次意外,足以致命。止损正是杜绝这种意外出现。

没有止损的习惯,早晚要被淘汰出局,这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你有足够聪明的话,止损过多,是可以避免的。


7.只管价格变动,不听传言。不问、不听、不传、不辨,任尔蜚短流长,奈我何如?聪明者如斯也。

8、交易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无欲、无喜、无忧、无恐惧。

成功的交易者总是张着两只眼,一只望着市场,一只永远望着自己。任何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校正自己,永远比观察市场重要。

9.成功的交易者是技巧、心态和德行的统一,三者不可分离。

交易者应该是开心的、愉悦的,无论赚钱还是赔钱。

如果交易使你痛苦,使你的生活痛苦,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退出交易。

10.交易永远是修炼场,人性的一切弱点在这里暴露无遗。无论什么伟大人物,相信在这里,大多数是丧魂落魄的。

无我,无欲、无喜、无忧、无恐惧......

从这个市场走出来的人,冷眼看世界,一觅众山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交易者的操作哲学

交易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活动,然而成功交易却是一段心智的历程,如何快速达到交易的成功,最简捷聪明的方法就是汲取成功者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而再经历这些亏损的过程。成功交易者不只具备成功的交易法则,也具备成功的交易心智。成功的交易法则只是一半的拼图;知道如何培养这些交易法则的执行心态,才是构成完整拼图的胜利关键。
以下所列举的操作哲学是集合全球顶尖交易员的交易经验所累积出来,并进入这些交易员的内心深处,探究他们如何执行致胜的策略,以帮助我们走入交易获利的行列。
◇ 按照计划行事,钞票会自己照顾自己
立即改善交易绩效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交易计划。如同人生一样,交易的忧虑基本上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期望确定性,计划虽然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预先拟定各种可能情况的因应对策。你不能控制未来的事件,但可以预先拟定对策。你可以控制你唯一能够控制的东西-你自己。一套理想的计划至少具备两个素质。它必须"清晰"显示进场与出场的时机。至于进场/出场讯号是根据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或其他指标,则属于个人偏好的问题。清晰是重点所在。如果讯号不够清晰,会变得模棱两可,失掉讯号的意义。其次交易计划必须经过测试,显示它具备稳定的获利能力。交易计划还必须考虑风险与资金管理。交易系统就是交易计划,显示你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交易者必须对于自己的系统保持信心。市场如同浩瀚的大海,你唯一能够仰赖的就是自己的系统。如果放弃系统,一定会迷失。如果你按照周详的计划进行交易,必定是稳定的成功,偶尔一些失败也只是用来点缀成功。交易计划是安心进行交易的必要前提。
◇ 按照个性交易,建立系统不假装他人
采用一套不适合自己个性的交易系统,最后都难免与系统或自己造成冲突。缺乏一套适当的系统,只不过是浪费自己的精力或帐户中的钞票。“关键是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交易,因为我就是我,不能假装是另一个人”。你的系统必须发挥个性上的长处,尽可能降低个性缺失的影响力。举例来说,如果你的个性急躁,就不应该采用长期交易系统,或许应该以技术分析为主,如果个性偏具有耐心,系统应该考虑基本面因素,交易系统能配合个性交易,如同鱼帮水,水帮鱼,快乐而自在。
◇ 面对帐面损失,跟自己打交道要诚实
面对帐面上的损失,交易者必定会承受重大的压力与恐惧。恐惧与陶醉是一种情绪经常干扰判断,你必须保持绝对中性的立场,面对新的价格,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假设你还没有建立部位,是否愿意在这个价格买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应该卖出。总之,跟自己打交道务必诚实,这是关键所在。
有一位顶尖交易员曾经说过“学习喜爱小额损失”。如果你能够喜爱小额损失,距离巨额获利就不远了。
◇ 面对损失的部位,提醒自己几件事:
★ 亏损是很自然的现象-为了获得成功,亏损必然会发生。
★ 为了避免重大损失,最好现在接受损失。获利不仅来自于你赚多少钱,还来自于你少赔多少钱。
★ 如果你遵从系统的指示(当然你的系统已经证明会赚钱),就是具备自律精神交易者,将来可以得到数千万倍的回报。
★ 获胜的关键在于你的方法而不是输赢。如果你能够及时认赔,代表你的方法正确。
◇ 处理获利要诀,热忱与自律是为特质
对于一位优秀的交易者,如何控制“心”的能力,其重要性远超过如何运用“脑”。交易者必须抛除这种“必须获利”的情绪。反之问题的症结在于:建立部位的根据是否正确。如果预期中的事件没有发生,我就出场。至于出场究竟是获利或亏损,完全不重要。一旦发现自己判断的情节出现错误,立即出场。如果预期发生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也应该获利了结。必须以客观的心态处理未平仓合约,你必须留意的重点是:
★ 预期的情况是否已发生?你面对目前的价格,你想买进或放空?
★ 建立部位当初所预期的行情发展,目前实现的机率是否仍然相同? 你必须忽略:
★ 部位目前已经承担多少损失。
★ 部份目前已经累积多少获利。你建立部份的成本。
★ 期待行情可能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特质(一)热忱
你很棒,因为你热爱交易;你热爱交易,因为你很棒。
交易实际上很单纯,结果不是赚钱,就是不赚钱。
顶尖交易员热爱交易与市场的每个层面。热爱这场游戏,这是交易成功的关键因子之一。如果你热爱某种活动,或觉得某种活动非常有趣,就更可能擅长这个活动。
热忱与自信可以彼此强化。交易热忱主要来自于动机,包含经济安全,财务自主与退休生活。动机非常重要,你必须有足够的动机才能够赚钱。自信不是自以为了不起,有些人能够持续成长,有些人不行,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特质(二)自律精神
停留在“舒适界限内”的自律精神。自律精神是天字第一号原则,交易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特质。自律精神就是“做应该做的事”。永远都要有自律精神,当你获利时,达到目标就应落袋为安,遇到损失就必须壮士断腕,眼睛一闭,砍下去。自律的结果是你掌握赚多赔少的准则,你不能像小鸟一样吃东西,却像大象一样拉…..。赔多赚少是无法站在胜利的赢家。自律精神包括:
★ 学习如何处理获利,你必须把获利当做亏损的准备金。
★ 及时认赔,让你掌握更大的获利机会。
★ 自律是一种经过学习的反映。
★ 必须诚实对待自己。
总之,操作成功的秘诀在于一种心智培养、看待事情的方法。你可以启动个人交易程式(1)自我保护程式(2)贪婪结构程式(3)自信交易程式(4)乐在其中程式。

--似乎就是《操盘建议》最后的内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热带鱼和做投机是一样的。--道同理通

一开始,出现死鱼了,于是找原因。

认为是喂食少。 于是逐渐增加投放量。

于是,看见鱼在逐渐长大,并繁殖出小鱼了。

证明是成功的。

后来又有死鱼了,再找原因,是温度降低了。

于是想办法升温。

----交易,就是不断的试错。

出现问题了,就找原因。然后补救。

如果是对的,就坚持。

如果找到了一年四季鱼都能够健康成长繁殖的方法,并坚持,那就成功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语道破天机:技术分析的终极真理!!

一语道破天机:技术分析的终极真理!!
正统的技术分析是从不预测行情的.它属于统计学范畴,给出的只是一个概率分析.也就是说技术指标只能给我们发出买卖信号,而不可能告诉我们市场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本文的精华)。这是对技术分析简单的介绍.广大投资者如果能真正理解技术分析的意义,也许大家就能向成功迈进大大的一步!遗憾的是大家似乎并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
技术指标从大的角度来看,不外乎就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一种是趋势思想;一种是整理思想.前者因为上涨而买入股票;后者因为下跌而买入股票.前者是使用以均线系统为首的"趋向指标";后者是使用以kdj指标为首"超买超卖"指标.也许技术分析就是在这两种水火不相容的思想上建立起来的.使用技术指标的关键就是:在某个特定市场找到适合分析尺度的技术指标;或者说找到适合某种指标的市场尺度.
我们看上证指数的周(日)线可以发现明显的趋势特征,但在月线中却可以发现明显的周期整理特征;而在伦敦铜的月线中可以发现明显的趋势特征,但在年线中却可以发现明显的周期整理特征......也许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以上两个市场在更大的尺度上又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任何市场在不同的尺度上都分别呈现趋势和整理的两种特征,也许市场就是两种矛盾的统一体.也许技术分析就是这么的简单.在呈现明显趋势特征的市场尺度上,使用均线系统来把握趋势行情;而在呈现明显整理特征的市场尺度上,使用kdj类的指标来进行周期分析和阶段分析.当然没有理想化的市场。我们说的明显趋势特征,并不是绝对趋势特征!!在不同的阶段,这种市场也会表现出整理特征,只不过趋势特征要大大高于整理特征。比如2000年以后的一年半时间内,中国股市的周线就是明显的整理特征。技术分析说白了就是,选择尺度,承担阶段!!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的尺度,承担小范围内(阶段)中相反特征带来的成本!这就是技术分析必然会有“缺陷”(成本)的原因,并且这种“缺陷”(成本)是无法避免的!
技术分析居然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可以用两条线,最多三条线来发出明确的买卖信号.简单到只用两钟指标就可以分析行情.简单到最经典的两种技术指标系统居然可以在任何股票软件中找到......我要说技术分析并不神秘!我可以很负责人的说:均线系统在中国股市的中期行情分析中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要知道上证指数周(日)线中的趋势特征不是不可能改变,但是绝对不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改变!既然真理就在电脑屏幕的下放,为什么我们中小投资者却不能实现盈利呢?甚至是亏损的一塌糊涂!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希望大家认真的回答我一个问题:有没有人能够专一的使用上证指数日线中expma指标来作为自己唯一的操作系统,并且坚持数年??!!
一开始我就已经说过:技术指标属于统计学范畴,给我们的只是概率分析。所以技术指标不能告诉我们市场一定会怎么样!这就是说任何技术指标都是具有先天“缺陷”的,当然我将其称为“成本”!也许问题就是出现在这里:股民不能容忍技术指标的这种“缺陷”,他们总是试图追求完美!!也许大家正是在这种追求完美的过程中,离成功越来越远!他们总是自作聪明的想着“好一点”、“再好一点”、“更完美一点”。。。。。。当一个股民通过某种技术指标卖出股票时,已经距离最高点有20%的空间。那么他就开始自作聪明的玩调整指标参数的游戏;当发出一次假信号时,他又开始继续玩修改参数的游戏。他不明白,(调整灵敏度)有一得就会有一失!甚至有的股民在数次假信号后,将这种技术指标的价值完全否定。从而彻底放弃这种指标,并且去寻找更完美的指标!
也许人类的天性就是追求完美。当然技术分析的高手早已不会在上面的两个怪圈内挣扎,他们开始用别的方式来追求完美。他们开始寻找更多的采样特征,来扩充技术指标分析思想。有的加入成交量,有的加入基本面的信息。。。。。。甚至有的高手开始学会嫁接不同的技术指标,来实现更高的准确率!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在电脑走入家庭的情况下,上面的工作似乎开始变得简单。这样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奇怪的指标,很多我从来都没有见过。
我并不是说这种高采样得到的技术指标不能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但是越精确的指标,稳定性就越差!时间稍一流逝,市场稍一变化,这种技术指标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也许这种淘汰就发生在指标研发阶段的同时!也许模糊与缺陷比完美更能天长地久!爱因斯坦说过,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中必然存有不确定性!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这两种不属于正统技术分析的技术分析,确实是预测未来的公式!但是他们之所以能长久存在于市场上。就是因为这两种预测未来的公式中具有不确定性!(这里我就不多谈这两种非正统技术分析的价值和意义,我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他们之所以完美,绝对是一种模糊的完美,具有不确定性的完美)简单的就是美的,简单的就是稳定的。氢原子很简单,但却很稳定。越重的原子核衰变的速度又快!
也许大家在抄股票以前.学学哲学,学学物理学是完全有好处的.各个行业中的大师都在忙着找到所有事物的共同性,而竭尽全力忽略差异性.这是一种哲学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把复杂的事,总结到简单!生物学家将世界上无数的生物进化,追述到单细胞生物的起源.物理学学家爱因斯坦在发现"相对论"后晚年,致力于"大统一"理论的研究(自然界四种力的统一).试图使物理学世界大同!当然他只走出了一步"弱电统一论",也许他的思想需要后人继续钻研.朔大的宇宙还不是起源于一个简单"奇点",五彩缤纷的世界还不是有少数基本粒子组成.当然科学家并不满足,还在寻找基本粒子的共性!这是科学家思考分析的方式,他们找到所有现象的本质.而我们呢?是在绣花,是在添枝加叶,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也许我们的世界就是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哈哈,这一段说的有点跑题,没有兴趣的可以略过.
在这里我想对技术指标的研发高手说几句。均线系统和kdj指标的(同尺度)嫁接并不能培育出所向无敌的技术指标,而只能让你永远的生存在时时刻刻的矛盾中!分析思想越多的指标产生矛盾的机会也就越多,当你取得一利时自然不可避免的吸收一弊!想想也很可笑,技术分析高手可以花毕生的精力来提高技术指标的准确性,但却不肯接受微小的成本!这就好像一个卖冰糕的大娘,不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销量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哪里的冰糕批发价格更低,甚至是哪里的冰糕批发可以不要钱!哈哈,这样多好呀。没有成本,销售收入就等于利润。
最后我做一个我自认为很恰当的比喻。市场就好像是5张扑克牌,其中4张黑桃1张红桃。有两种赌博方式:一种是抽到红桃赚10元,而抽到黑桃赔1元;另一种是抽到红桃赔10元,而抽到黑桃赚1元。市场的变化(不同)只不过是黑红比例和黑红赔率的变化!当然你可以在每一次赌博以前,任意选择赌博方式。技术分析只能告诉我们选择何种赌博方式,而不能告诉我们如何第一次就抽中红桃并且赚10元!!或者如何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赌博方式实现利润最大化!!有兴趣的人可以玩玩这种游戏,试试看专一使用第一种赌博方式、第二种赌博方式、交替使用。哪一种最后盈利更多?!!我想没有人会傻到尝试这种无聊的游戏,反正我是无聊的试验了很多次。遗憾的是,股市中大多数人是使用第二种赌博方式!往往由于“短期经验”的关系,使用交替赌博方式的人有可能输的更多!
技术分析不是精确的科学,而是一种心态的锻炼,一种赌术的培养。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在完全不具有必然性的市场中,找到一丝必然性来实现最终盈利的!往往这种一丝的必然性不是来源于市场,而是自己的赌术!大家也许会觉得我扑克牌的比喻很可笑,但是如果把1元换成1万来进行这场游戏。看看大家能不能连续三次,甚至是6次,连续输掉6万而无动于衷!!这就是心态的锻炼!!赌术很简单,更关键的是心态。要知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是明知道固定的概率!而市场却只能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概率,不可能如此的清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货帝国坠入深渊 本奈特的冒险换来瑞富的灾难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
  今天,全球最大的独立期货经纪商瑞富的期货证券部门将被拍卖,其发展轨迹也将被改写。在10月10日,前CEO涉嫌4.3亿美元的证券欺诈的丑闻曝光之后,瑞富,这家成立于1969年的期货经纪商申请了破产保护,并决定出售旗下资产,以度过眼前的危机。或许,这就是瑞富的命运。在全球期货市场极度景气、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纷纷处于历史高位、其事业发 展处于巅峰之时,瑞富却突然倒下,留下无尽的思索。
  在本奈特的带领下,瑞富的业务范围在快速扩充。再也不仅仅限于被严格监管的经纪业务,对于一些监管不严的高风险业务,比如借入和借出  

证券也有介入在瑞富的期货清算顾问业务方面,瑞富看起来则更像一家保险公司,在取得可观的中介费用的同时也要承担客户不能偿付巨额亏损的风险
  本报记者 林纯洁 发自上海
  “如果说一场飓风来临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征兆;那么当一家公司破产前投资者则可能毫无察觉。”今年10月,就如同其奇迹一般地崛起,菲利普·本奈特(Phillip R.Bennett)领导的全球最大的独立期货公司——瑞富,如流星般陨落。
  当所有谜底都慢慢解开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本奈特其实拥有两个瑞富。一个是我们一直看到的,一家伟大的期货公司,在过去4年内,每年的利润增长都超过了30%,正是这一家公司在今年8月11日上市当天就上涨了25%。而在公众目光触及不到的,本奈特却隐藏着另外一家瑞富,这家瑞富主要由瑞富客户的损失组成,金额高达数亿美元,历史则可一直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正是它的曝光将这个期货帝国推入深渊。
  瑞富的创始人并不是本奈特。金融期货创始人梅拉梅德(LeoMelamed)在《逃向期货》一书中曾经就瑞富的真正创始人汤姆·迪特默(TomDittmer)作出过描述:“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荣誉队员的迪特默,在退役后到了CM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成为了一名职员,他在交易大厅里为获得额外的资金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手表。迪特默的天赋很快得到了发挥,之后他成立了现在的瑞富公司。”
  但是瑞富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在(上个世纪)80年代,瑞富在期货界还不是很出名。”美国福四通集团公司驻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魏东就曾表示。
  但是另外一个人的到来却在逐步改变瑞富的历史,他就是本奈特。
  英国人本奈特毕业于剑桥大学,曾经还是学校橄榄球队队员。毕业后,本奈特加入了大通银行并在那里工作了将近10年的时间。尔后他开始在瑞富飞黄腾达,1981年加入公司,两年以后成为了CFO,在1998年正式接替迪特默的继子Thomas D ittmer成为CEO。
  本奈特的风格使他和两位前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奈特具有善于运用交易杠杆的冒险精神。
  本奈特的精神使得瑞富迅速壮大。在出事前,瑞富拥有将近2500名员工,20万个客户账号,在截至2005年2月28日的财政年度内其全球总共成交的合约高达6.54亿手,比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甚至是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中任何一个交易所的同期交易数额都要高。
  就如美国LaSalle期货公司的主席Tod McElhaney所说的那样:“以前的瑞富是一个大家伙,从某种意义上说,瑞富拥有美国50%的期货交易账户。”
  而本奈特在瑞富公司的作用也超出了一般的CEO。瑞富在招股说明书中就明确指出:“如果任何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董事长(本奈特)身上,对于公司的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
  在本奈特的带领下,瑞富的业务范围也在快速扩充。再也不仅仅限于被严格监管的经纪业务,对于一些监管不严的高风险业务,比如借入和借出证券也有介入。后者虽然为瑞富取得了大量的客户,比如对冲基金客户,但这也使风险大量增加。
  在瑞富的期货清算顾问业务方面,瑞富看起来则更像一家保险公司,在取得可观的中介费用的同时也要承担客户不能偿付巨额亏损的风险。
  瑞富的模式曾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NFA)的数据,从1970年以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NFA曾经对于瑞富及其分支机构采取了超过100多次的行动。在2001年NFA以欺诈为由裁定瑞富集团向13位投资者赔偿4300万美元,成为了当时期货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罚单。
  最终,还是客户的损失让瑞富陷入困境,其中也包括一些对冲基金。对冲基金Victor Niederhoffer本来是瑞富的客户,在1997年的时候就曾因为在期货期权市场投资失败而关闭了其投资基金部门。在1997年10月27日,道琼斯指数一天内下跌了550点,跌幅接近7.2%,而在当天,Victor Niederhoffer则在做多指数。仅仅在这个基金,瑞富就损失了3300万美元。
  就像在瑞富10月11日公布的内部调查报告中所提到,本奈特的负债是一些“没有办法收回的第三方历史债务,至少可以追溯到1998年”。
  就像所有破产的伟大公司,我们在事后很容易找出他们问题所在而感慨当初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但如果本奈特在上个季度及时还了那笔钱,瑞富问题依然没有暴露,我们或许还在为其发展的模式津津乐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操盘建议》经典语录 (完全版)

书名:The Mind of a Trader  -- Lessons in trading

 strategy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traders

最佳的交易机会必定无法获得普遍的认同。应该与群众背道而驰。

如果能减少50%的交易,通常能够赚得更多。

价格如果达到预定的止损位,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出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最初的损失,往往是最小的损失。市场的智慧远超过我们能够理解的范围,不应该对抗市场或试图击败之



“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图”

学习喜爱小额损失。完美无缺不属于这场游戏范围。获利不仅来自于你赚了多少,还来自于你少亏了多少

。很少有人了解这一点。

没有计划,是一种普遍而根本的错误。计划可以剔除许多不确定成分,而这些正是忧虑、混淆、愤怒、挫

折发生的原因。一套理想的计划应该释放心理压力,没有必要过度执著于不确定性。结果,交易变得自然

,让你觉得放松,甚至可以享受交易。

即使在低点被停损出场,也不必害怕。因为如果真是低点,还会有很多机会再度入场。

如果你摸不着头脑地进行交易,交易结果也会让你摸不着头脑。所以,有一些计划总是胜过全然没有计划

。永远不从事不遵循交易规范而让自己陷入麻烦的差劲交易。

交易成功很容易引发贪婪与傲慢---灾难发生前必然出现的两种情绪。

你的意志可以控制你,但不能控制市场。不需要对任何头寸忠诚。



没有所谓不可错过的机会,永远还会有下一班车。钱是赚不完的,但是亏得完的。

缺乏耐心源自于恐惧或贪婪。相信计划、系统,等待信号。

市场如同浩瀚的大海,拟唯一能够信赖的就是你的交易系统、计划。如果放弃,一定迷失。。

历史不会重现,但人性始终相同。

安心。计划。纪律。 耐心。 渐进的交易。自我分析。反省。毅力。

把交易是为整体生活的一部分,相互协调,避免失调。  (注:今天我才发现,杰西。利沃默 是自杀

的。--尽管他在交易上曾经很成功。。。悲剧。) 交易不是生活的全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金管理如同做爱(英文)

Managing YOUR MONEY
BY GIBBONS BURKE

Money management is like
sex: Everyone does it,
one way or another, but
not many like to talk
about it and some do it better than others.
But there’s a big difference: Sex sites
on the Web proliferate, while sites devoted
to the art and science of money management
are somewhat difficult to find.
There are many, many financial sites
on the Web that let you track a portfolio
of stocks on a glorified watch list. You
enter in your open positions and you get
a snapshot, or better yet a live, real-time
update, of the status of your stocks
based on the site’s most recently available
prices. Some sites, like Fidelity’s,
provide tools that tell you how your
portfolio is allocated among various
asset classes such as stocks, mutual
funds, bonds and cash.
While such sites get at the idea of
money or portfolio management,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fail to provide
the tools required to answer the central
question of money management: “When
I make a trade, how much do I trade?”
(Try and find the topic of money management
on the Motley Fool site.)
We’ll discuss how to measure and
manage trade risk and where to find the
tools to help do it in a responsible and
profitable manner. The key underlying
concept is to limit how much money you
are willing to let the market extract from
your wallet when you make losing
trades.
When any trader makes a decision to
buy or sell (short), they must also decide
at that time how many shares or contracts
to buy or sell — the order form on
every brokerage page has a blank spot
where the size of the order is specified.
The essence of risk management is mak -
ing a logical decision about how much to
buy or sell when you fill in this blank.
This decision determines the risk of
the trade. Accept too much risk and you
increase the odds that you will go bust;
take too little risk and you will not be
rewarded in sufficient quantity to beat
the transaction costs and the overhead of
your efforts. Good money management
practice is about finding the sweet spot
between these undesirable extremes.
Figure 1 (below)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g-term result of a series
of trades and the amount of risk taken
on a per-trade basis.
If you risk too little on each trade,
shown by the undertrading zone, the
returns will be too low to overcome
transaction costs, small losses and overhead
(quote feeds, electricity, rent, subscription
to Active Trader magazine, etc.)
and trading will be a losing proposition.
Risk more and the returns will incre a s e ,
but note that the potential d r a w d o w n
(account losses you will need to endure to
get the return — another cost of doing
business) always increases as you incre a s e
the per-trade risk. Returns continue to
i n c rease moving into the overtrading
zone. Trading at the peak of the potential
return curve is very difficult psychologically
because the per-trade drawdowns
can be extremely high, and the margin of
safety for dealing with unexpectedly high
losing trades is very low. In other word s ,
y o u ’ re getting into territory where one
huge loser can blow you out.
The best place to live on this curve is
the spot where you can deal with the
emotional aspect of equity drawdown
required to get the maximum return.
How much heat can you stand? Money
management is a thermostat — a control
system for risk that keeps your trading
within the comfort zone.
It’s surprising that even many active
traders and investors have no idea what
money management is about. They generally
entertain a fuzzy notion that it has
to do with setting stops, and that discipline
is involved to make sure you execute
the stops when they are hit, but
their understanding doesn’t go much
further. Most people seem content to let
their brokers track their trades for them,
and the tools provided by the brokerage
sites are adequate to the task.
But none of the online broker rating
services tell you about brokers who provide
the tools to help you manage these
risks, and none of the traditional online
or even most hyperactive day trading
b rokerage firms seem to cover this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rading success.
Why is this? Perhaps i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extended bull run this
market has enjoyed since 1982, and the
speculative, maniacal extended leg of
the bull market fueled by the dot.com
land rush since 1997. This type of market
— where making money consists of taking
a ride on the back of the bull trend
and buying the dips — tends to turn the
merely bold (and possibly reckless) into
market geniuses. The perceived risk in
stock market investing has been very
low, so the need to manage that risk has
not been a pressing concern. Why worry
when it will always come back and you
can make a killing if you buy more?
More important to success than managing
risk was the ability to charm your
broker into getting you into the latest
IPO allocation.
There are really two types of people
operating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traders and investors. It is useful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 it may explain, in part, why so
many people ignore risk management.
Many people who call themselves
traders are, in reality, active investors.
The typical investor only purc h a s e s
stocks and buys as many as possible
with all the available cash in his or her
account. The risk-free position, for the
typical investor, is to be fully invested in
stocks for the long term, because, as we
all know, stocks always go up. When
active investors get more investment
cash, they plow it into their mutual
funds or buy individual stocks.
The investor’s game seems to consist
of selective hitchhiking on a freeway
that is only going in one direction with
the object of getting a ride from the
Mercedes driving in the fast lane. They
don’t know how far the car is going to go
and they don’t really know when to bail
out when the car starts driving in
reverse.
They are slow totch cars when one
hits the breaks, runs out of gas or blows
a head gasket. There is a great amount of
hope and faith involved.
Many of these active investors don’t
pay attention because they operate
under the assumption, reinforced by a
20-year old bull, that the market eventually
will go up again and the safe thing
to do is hold on or, smarter yet, buy
more to lower the cost basis on the position.
In this game it doesn’t matter very
much whether the car has good brakes
or seatbelts — the gas pedal and cruise
control are all that matter.
This sort of trading can work in good
times, but when the bull turns into a
bear, there is going to be a big pileup of
fancy cars on the freeway full of drivers
who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reality of investing risk.
Good t r a d e r s operate diff e re n t l y. If
buy-and-hold investing is like hitching a
ride on the freeway, short-term, active
trading is more like a demolition derby.
Traders are not loyal to the stocks they
buy and sell. They measure the risk of

For many traders, money management is the ugly stepchild of the trading family.
But you can ill afford to neglect this aspect of your trading plan.
H e r e ’s a breakdown of the fundamental money-management concepts
you should understand, and tools and ideas on how to implement them.
Faith, hope and p r a y e r should be reserved for God Ñ
the m a r k e t s a r e f a l s e and fickle idols.
Afew Web sites provide software
or Web-based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money management.
Most of the large
finance sites do a fair job at letting you
track the value of your investments,
but none of them are really suited for
track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trading
program — for that you need a piece of
software.
The popular finance software packages,
such as Quicken and Microsoft
Money, can track the history of your
transactions but don’t do as good a job
at treating these as trades. They’re
fine for showing you the value of your
portfolio, and can save you time
preparing your tax return, but they are
not suited to executing the steps outlined
in the main story.
Table 1 (right) is a list of sites and
software packages that help with these
tasks, some better than others. Money
Maximizer, software written by traders
for traders, is a good package for managing
your trading risk by sizing your
trades to the amount of risk you want
each trade. They may have profit objectives
but more commonly they use strict
risk management as brakes and seatbelts
to protect them in the melee and allow
them to maneuver quickly. Success in
this game is often more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brakes than the accelerator
peda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大脑与金钱怪圈

为什么高买低卖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什么不听劝告一再买入IPO和所谓“热门基金”,为什么盈利只要比预期差了一点点就能触发抛售狂潮,为什么人们自信可以看出市场走势战而胜之,为什么一有风吹草动就抱头鼠窜,导致股市雪崩……事实上,投资者的行为不仅旁观者看不明白,许多时候本人也同样莫名其妙。
  多亏了神经系统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新发现显示,这是大脑作怪,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这个坏消息的根源在于,人作为一个物种,几乎整个进化过程都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小群聚居,追逐野兽,种植作物,寻找配偶,躲避猛兽,未雨绸缪,寻找庇护之所。相应地,人脑的进化也围绕这些任务展开,最终它变成一台超级机器,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应付诸如辨别短期趋势或激发感情反应这样的事情;同时却对辨别长期趋势或同时关注多个方面问题力不从心。而后者,恰是我们的祖先做梦也没想到,而当代投资者却又不得不天天面对的问题。

  扁桃体区:无论如何跑了再说
  大脑下半部分左右各有一个扁桃体区,这个扁桃形状的结构负责激发肾上腺素释放,传送恐惧和愤怒等快速而激烈的感觉,相当于一个早期预警系统。打个比方:假如有人朝你扔去一只老鼠,你的第一反应一定不是琢磨这究竟是真家伙还是塑料玩具,而是整个跳起落荒而逃。这就是扁桃体区受到刺激而发挥作用的结果,跟老鼠的真假毫无关系。
  影像和声音都能刺激扁桃体区,结果是,你还没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就已经汗流浃背,呼吸急促,心跳加剧。科学家发现,不仅有形危险可以刺激扁桃体区,投资结果对其也有很强的影响,亏钱的时候就更甚。美国国家健康学会(NIH)的一项研究发现,别人越说你要亏钱,你的扁桃体区就越活跃。
  作为早期预警系统,扁桃体区的反应是够快的了,问题是它不能分辨危险的真假。科学家认为这是物竞天择的结果:我们祖先的首要需求是快速反应,然后才是分辨危险的真假。打个比方:扁桃体区只要能足够快地使他们爬上大树躲避一头狮子就好了,至于上树后他们发现所谓“狮子”不过是一团杂草卷过,上树的反应也并不对其造成伤害。
  然而对于投资者,这个“无论如何跑了再说”的机制,却很可能因为错误警告而激发错误对策,为重大损失埋下了伏笔,结果就跟忽视危险一样糟糕……股票交易所里经纪人焦躁叫嚷的画面,某只股票可能出问题的道听途说,这些都足以令人在惶恐不安中匆忙改变长期投资策略,以后又追悔莫及。最可怕的例子莫过于股市雪崩,可能毫无理由,只是一有风吹草动,谁都想逃,最后却变成谁都逃不掉。

  前额叶皮质:大脑的CEO
把前额叶皮质比喻为大脑的CEO,是因为它负责完成高层决策。
  同样是NIH的研究表明,前额叶皮质作为大脑的CEO,其作用在于使我们能以记忆方式储存各种事件,并从中归纳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用于预测我们的行动后果以及对比今昔经验,以此作出更加合理的判断。换句话说,假如没有这个CEO的强大的克制作用,扁桃体区的“无论如何跑了再说”的机制就会让我们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
  这个研究是以一组越战老兵为对象,他们的前额叶皮质已经受损,结果是投资目标越长远,病人越不愿意投身其中。他们宁可花时间钻研短期目标,例如未来两年如何稳定收入或购置房子,却很可能没有考虑为日后退休生活做准备。科学家警告说,前额叶皮质的轻微损伤都有可能使病人陷入短视之灾。
  事实上,年龄老化而导致的大脑敏锐程度下降,许多时候就是从大脑的CEO(前额叶皮质)退化开始。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成为投资陷阱的受害者。随着长远规划能力日益退化,人们不能理解投资决策将在日后造成什么结果,凡事只看眼前。而投资陷阱们几乎都宣称可以马上带来收益,这就恰好击中了人们的软肋。要想抵御投资圈套的诱惑,惟一的办法在于牢记长期结果的重要性。

  与生俱来的“预测瘾”
  摆出一组事物,无论是数字、颜色、形状、字母或面孔,即使被告知这是随机排列的,人们多半不会相信,他们坚持认为自己可以预测这个系列的下一个会是什么。这样的例子随手拈来:我们“知道”一个球员马上就要进球了,我们“知道”下一次掷骰子就要掷出一个“6”,我们“知道”我们的“幸运数字”就要成为本周的中奖号码,等等。
  华尔街的技术分析员也一样,认定从过去的价格变化图可以推算未来的回报,而投资策略家则相信自己可以预测市场走势。然而,说实话,哪怕是华尔街的老手,心里也和我们一样,非常清楚这些未来回报或市场走势,根本不可预计。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竭力预测呢?
  这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我们的大脑生来就要预测,确切地说是它迫使我们进行预测,就像一种生理需求,这里不妨称为“预测瘾”。
  大脑另外两个区域,分别叫做伏隔核和前色带。只要遇到重复或交替出现的刺激物,比如一再获得“某种植物可食用”的经验,以及“白天过后是黑夜”的交替过程,就会被激发,试图辨认变化的趋势,而这两种模式也是我们的祖先不得不首先确认的基本须知。
  研究表明,只要连续出现两次同样刺激,伏隔核就开始相信还会出现第三次,这从神经系统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三人成虎”的俗话。放在投资领域,只要一只股票连续两次未能达到预期赢利,或者一只基金连续两年超过市场预期,我们就会产生“我知道了!”的感觉,自以为看穿个中端倪,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糟糕的是,假如重复的模式意外中断,大脑的岛叶、尾状核、壳核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刺激,而这些区域和扁桃体区一样,可以激发恐惧和焦虑情绪。而且,一个模式持续时间越长,其一旦中断时的大脑反应就越激烈。研究表明,如果一家公司超过华尔街预期的次数越多,那么,当它终于有一次未能达到投资者期望时,激起的反应也会越激烈,结果就导致争先恐后的抛售和股价大跌,瞬间造成亿万损失。
  然而我们无法停止这一切,就像心脏要跳动而肺部要张合一样,只要我们活着,它就并不取决于我们,这就是“预测瘾”。
  多巴胺:快乐之源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化合物,负责激发愉悦之感。只要你买的股票升了,多巴胺神经细胞就会分泌这种化合物,传到大脑许多部位,包括伏隔核,使你感到非常高兴。
  大脑什么时候会分泌多巴胺?研究发现:
    一、大脑偏爱希望小而风险大的赌注。
  你所选股票的回报越难预测越难实现,多巴胺神经细胞就越活跃,分泌越持久。相应地,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回报,多巴胺就会大量分泌,使人欣喜异常,而下一次也会更乐意接受风险。科学家说,假如没有这一机制,我们的祖先大约会龟缩在山洞里饿死,而我们也会把钱收在床垫下面,不敢拿来投资。
  负面结果在于,我们的一些不合理性的做法,比如买彩票,买IPO,违反分散风险的原则而将钱投在少数几个股票上,愿意把钱交给大胆的投资经理而不肯根据股市指数进行调整。
  二、多巴胺分泌类似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表明,只要喂狗的时候响铃,时间长了狗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听见铃声就分泌口水。最新研究表明,多巴胺分泌也有类似情况,只要收益跟某种暗示挂上钩,只要出现这种暗示时(不用等到收益真正实现),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好比1999年的牛市,只要上一个交易赚了钱,坐在电脑前的投资者就能得到一种快感,很可能使下一个交易变得更大胆;同样,随着思科连续25季超出华尔街盈利预期,投资者只要知道它快要发布下一个赢利报告就能兴高采烈了。(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思科股价到2000年初已经疯涨196倍。)
  三、只要你确定什么暗示表明收益即将出现,神经细胞就会在你接到暗示的时候分泌。然而,一旦收益未能如期出现,多巴胺就会迅速枯竭。这一急剧逆转不消两秒就能使人从欣喜跌入郁闷,这也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市场会对任何短期失望产生极大的反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最大的金融丑闻之一:住友事件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1995年会计年度,住友在全球的总销售额达16兆日元,合1468亿美元之多。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临着历史性大灾难。而且这一灾祸又恰恰是在曾给住友家族带来滚滚财源的法宝——铜闯下的。肇事者是有色金属交易部部长首席交易商滨中泰男。  滨中泰男有两个绰号十分耐人寻味,一个是“百分之五先生”,一个是“锤子”。前者是圈内人对他能力的尊称,而后者正刻画了他的性格。  圈内人士之所以称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为滨中泰男所带领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易部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之多。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国际铜期货交易上的显赫战绩,同时也反映出住友在这上面的买卖决策对国际钢市场所能造成的重大影响。  “锤子”是从滨中泰男的英译名称yasuo hamanaka演绎而来的,因为滨中泰男在英语中的读音与“锤子”十分类似。但这个雅号之所以能叫开来,更主要是因为它正反映了滨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锤子一般坚硬的性格。这种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又铸就了他的失败。  1970年,年仅22岁的滨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从那以后,他在国际铜市上连续征战了20多年。滨中泰男能长期保住这一身份,是极不寻常的。据日本商业内部人士介绍,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两至三年间便调整一次交易员。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70年代末,滨中泰男终于有机会到伦敦金属交易所参与金属期货交易,当时他主要做的是锡和镍的期货合约。  刚开始时,他没有什么名气,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职员。但仅仅几年时间,滨中泰男就开始显露其英雄本色。到l983年,他的铜交易量每年就已经达到1万吨。到80年代末,他已经在国际期铜大户中拥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锤子”就是这时候喊出来的。  但是,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滨中泰男后来会犯下如此“前无古人”的超级失误。在他给住友商社带来高达40亿美元的损失后,人们已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住友商社总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认重用滨中泰男是一个错误,并宣布解除滨中泰男的职务。他十分沮丧地说:  “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于自制力,而且也十分讲究逻辑,于是我信任他,并委任他为首席金属交易员。但我现在感到非常失望!”  滨中泰男的错误是利用公司的名义以私人账户进行期铜交易,正是他的“锤子”性格,给他、也给住友商社造成了19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滨中泰男在期铜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头头寸,即大量买进期铜合约,这在铜价上涨之时无疑是获利的,滨中泰男曾经为此暗喜。但是,自1995年以来,国际铜价一跌再跌,1995年1月20日有国际铜价还高达每吨3075美元,到1996年初,却跌至每吨2600美元以下。铜价的连续下挫使得滨中泰男的多头头寸赢利不仅损失殆尽,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亏损。  其实,据伦敦金属交易所总裁大卫·金介绍,早在1991年末,他们就已注意到了滨中泰男的行为,并数次对他提出过警告。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经纪公司总裁施瑞尔凯德的来信,信中披露了滨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虚假交易证明,并建议对滨中泰男进行调查。  这位负责交易的总裁还不止一次地召见滨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员。1991年底以及199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几次对住友在该交易所铜市中所持有的头寸规模表示担忧。  1995年10、11月份,有人已经意识到期铜各月合约之间价差的不合理状态,要求董事会展开详细调查。在对每个客户各个合约上所持有的头寸,及交易所仓库中仓单的所有权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伦敦金属交易所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相互之间毫无联系、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专业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就如何处理进行了探讨。这个特别委员会包括行业著名律师和资深监管人员等。  但是,正是滨中泰男的“锤子”性格再次将他推出深渊。他天真地认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必将扼住铜价连续下跌的强劲势头。基本面的不佳表现在他日益发胀的头脑中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于是在他的操纵下,伦敦交易所铜价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稳。  铜价的反常波动再度引起了英美两国证券期货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滨中泰男企图操纵市场的行为也逐渐败露。监管部门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亏损的双重压力,使滨中泰男难以承受。1996年5月,伦敦铜价已经跌至每吨2500美元以下,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也四处流传。业内人士担心,一旦这样一位对铜价起巨大支撑作用的显赫人物退出,国际铜价又如何能挺得住?于是,在这些传闻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抛盘使得随后几周内铜价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滨中泰男未经授权参与期铜交易的丑闻在纽约逐渐公开。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额亏损19亿美元并解雇滨中泰男之后。铜价更是由24小时之前的每吨2165美元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每吨1860美元,狂跌之势令人瞠目结舌。  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住友商社的亏损额约在19亿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  事发之后,人们都在捉摸到底是谁赚走了住友的钱,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商业好奇,而是这些资金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谁会在期铜市场上起更大的作用。  期货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亏必定有人赚。那么住友的巨额亏损资金到底流到了谁的手中呢?  目前,在国际期铜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国际基金,其中包括美国金融大户。在80年代英磅危机中一举“打败”英国政府而举世闻名的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罗宾逊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莱克和至少一名欧洲知名金属交易商。  一些交易人士认为,目前这些基金已经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但是它们在这场风波中获利多少,以及对今后铜价能够带来的影响依然鲜为人知。  不过索罗斯的发言人6月18日在纽约极力否认,并表示索罗斯并未介入这个市场,而且与滨中泰男无任何业务往来。这样,是谁赚走了住友商社的钱顿时成为一团迷雾——毕竟与财大气粗的住友财团作对还是小心点为好,赚了钱也不要声张。  目前,国际铜价虽基本持稳,但是风光已去,而且交易商们普遍认为一旦住友多头平仓,铜价必将继续走低。但是美国信孚银行和美澳交易商们都在猜测,住友可能早已平仓,因而市场不必太过忧虑。然而日本和亚洲的金属交易商们则对此持审慎和怀疑的态度。  总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国际期铜中强劲的多头地位有所动摇,国际铜价势必将继续走软,更何况近年来全世界铜的生产速度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因此,有交易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国际铜价将会在每吨1750-1950美元之间波动,重返每吨2000美元以上只不过是一个奢望。  住友事件发生后,该商社总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强调,住友商社将保持正常运作,并继续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期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而且,尽管遭受巨大损失,住友商杜的金融体制及资金实力依然强劲雄厚。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亚洲)公司已经将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评级由a-1+降到a-l,还表示将对住友商社及其两个分支机构继续进行信用考察。纽约的穆迪信贷评级机构也在“住友事件”后发表声明,计划将住友的高级债务等级aa-3降低。  秋水富一还允诺住友商社将积极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英国证券投资委员会以及日本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就此事进一步展开调查。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召开紧急会议,拟定了许多应急措施稳定交易,纽约及日本国内各金融部门也相继采取了行动,力求把“住友事件”给市场带来的动荡控制在最低限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进行资金管理

在操作上,多半讨论的都是分析技巧,行情预测,有关资金控管的课题却很少人论及,然而,有了好的资金控管,纵使以丢铜板的方式来决定进出(对每一次独立事件而言,对的机率均为50%),亦能在市场上获取相当的报酬,何解??以下就此一课题发表一点浅见。
何谓资金控管?在期货操作上尤其重要,期货的杠杆倍数多半在十倍之谱,而你只用其合约价值的十分之一当保证金来持有部位,在资金调度上不可不慎,在市场上常听人说,用三倍的资金来操作一口期货较为恰当,呵,为什么??为什么不用五倍,为什么不能只用刚好的保证金?其实这些问题主要是在于各人对风险偏好的程度,市场的报酬与风险是相对的,你有高风险承受度,自然有机会攫取较高的报酬,但是,太高的风险程受度却又沦于赌博之流,因此必须先行制定一套资金控管的流程,才能在投机操作之路上得到长期而稳定的绩效。
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资金控管流程?首先当然要有一笔资金,先行规划你可以忍受分几次把它赔光??呵,要先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理准备,计算好之后,那就是你每笔交易所能承受的最大亏损金额,记得,是每”笔”而非每口,亦即是你每次出手时能接受的最大亏损金额,呵,,问题来了,有人问,我以投入资金的2%当作停损,但是,我是照着技术分析来操作的,如果现在的价位进场的话,按照关卡所设的停损价位如果来了,将会超过我的2%的风险限制,那怎么办??呵….很简单,那就不要进场,这笔交易机会是不属于你的,因为它的投机风险高于你所能承受的程度,在操作上,耐心与纪律几乎是不变的铁则,碰到交易机会而面临非计划中的风险程度时,放弃这笔交易吧,市场永远都在,耐心等待属于你的交易机会,才不会出现非预期状况出现时无法处理的危机。另外,有人问,那如果风险远小于我的风险忍受度时,我该怎么做??呵,不要怀疑,属于你的交易机会来了,勇敢地放大你的部位,只要这”笔”交易的预期亏损金额在你的资金控管流程之内,再大的部位都嫌少。
如何利用资金控管的方式来增加获利与减少亏损??这关系到加码与减码操作的时机,举个例子来说好了,倘若你是某代理商,当进了一批货一下子卖了将近九成,你是不是会想再进货?但是这时问题就来了…在市场需求增加的状况下,进货成本自然也提高,那么要进多少??怎么进?分批??还是一次全梭??这些都关系到成本控制的问题,加上先前市场中已有自己卖出去的货品,而同业看了眼红亦开始进货来销售,进多了怕滞销,进少了怕少赚??呵…..其问题更为复杂,有机会我们再讨论,而其基本原则不变,在资金增加时放胆去做,操作不顺时减量经营。



前次提到资金控管的重要性,也仅止于资金控管的初步──控制风险,但是光是控制风险仍无法达到资金成长的目标,有停损习惯的操作者,在操作上经常面临亏损可以避开,但是获利不知出场的窘状,以致于一次又一次的停损,面对操作时自信心一再地遭受打击,最后只好愈做愈短,但在盈亏比与胜率无法达成有效的期望报酬时,长期下来只得黯然地从市场毕业,因此,资金控管的课题着实相当令人头痛,纵观世界各大操盘高手,所讲的不外乎是停损、纪律以及良好的资金控管,在停损及纪律方面多半能譠述一大篇,但在资金控管方面多半以极小篇幅一语带过,为什么呢?盖因资金控管乃其长期致胜的法宝,市场本就是赢少输多,若他们将此致胜法宝揭露,那还混什么?也因此,在市场上多数人对于停损与纪律都可以朗朗上口像圣经般地背颂,一旦论及资金控管,多半张目结舌,或是仅能说出….嗯,拿三倍的保证金来做一口单较安全,而接下来呢?呵,你可以试着问问市场上所谓的「专家」,十个应有九个答不出来。以下为个人对操作资金规划的方式,不见得为最好的,但它是个方法,也是「适合我的操作」的方法。

一、 以合约价值看待建立部位的价值:无论你建立了多大或多小的部位,要着眼于你所能动用的操作金额与实际建立部位价值,比方说,500万建立了30口,以目前3850的价位计算,合约共值约2,300万,则你目前手中持有的操作其杠杆倍数为4.6倍,若你只允许每笔交易亏损手中资金的2%,那么只能亏损十万,为2300万的千分之4.35(呵…看起来相当低),也就是平均每口只能亏损16点,呵,在期指市场16点只是一个小小的波动,此时只有减小部位或是放大每笔亏损比例才能应付,在长期操作资金控管的前提下,您该如何取舍呢??

二、 加码的资金控管:首先要考虑在什么时点加码?有人用技术分析寻找突破点,有人用保证金比例控制加码点,无论采行什么方法,首要考虑的是加码之后对整体部位的影响如何?当然,此时所探讨的不是加码后能赚多少,而是加码后我能赔得起多少?呵…..很奇怪是吧,既为「加码」,已经是赚钱了,为什么我还要考虑能赔得起多少?其实从古至今,孙子也好,孙膑也好,其兵法所主张的行军作战多半是以「攻击」为出发点,认为攻击是最好的防御,故有所谓「围魏救赵」之典故,而现今的球类比赛,一个球队有再好的防守能力,其攻击力不强亦是无法击败对手,最多能求和。在操作上,此点观念亦是相当重要,停损停损停损,所教你的仅止于防守,并无法让你在球场上得分扣关,因此,在背动的停损移动至一定程度之后,形势对我有利之时,如何采行加码的攻击手段,以达深入敌阵并予以致命的一击将是你在操作上攫取暴利的利器,然名曰利器,自有可能在不注意时被反噬,需谨慎行之。在此我们不探讨用什么方式加码,而着眼于加码前后之资金控管,所谓「加码」,绝对是在部位已处在获利状况,若是亏损时的摊平,不在本篇讨论范围之内,在部位获利达到多少可以开始加码呢?个人的看法,须参照你进场时所准备赔的比例,比方说2%,则必须在获利达到6%以上,才开始进行加码的动作,为何要如此?我们一开始就讨论到,重点在于你加码后能赔得起多少?而此时所考虑的即是如此,当你设定在三比一的盈亏比时,每笔交易赚至少赚三,赔顶多赔一,所以若起始最大亏损金额为投入资金的2%时,在获利未达6%之前增加部位,虽说做对的话可以更快地达到6%的获利水准,但是错的话呢??是否就此减少了一次获利或是不赚不赔的机会?在长期操作中徒增一次亏损的次数,如此将有违让资金长期稳定而持续增加的目的。而超过6%获利作了加码之后,必须将停损立刻移到可以保护加码部位的地方,万一不幸出场了,至少还保有6%的部位获利,如此将可以兼顾盈亏三比一的投机原则,并发挥攻击操作的战术。

三、 加码的方式:市场上有所谓的倒金字塔、正金字塔、菱形等加码方式,无论采行何种方式,都必须以资金控管为前提,有了上述的资金控管概念,就算是采用风险最大的倒金字塔加码方式,都可以保有最安全的部位,当然必须再考虑到最差的状况,在突发状况对你的部位不利时你能否承受此一风险?出现了最差状况,你的部位会不会立刻变成亏损?若是亏损将要亏损多少?是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吗?是的话,呵….安心地抱你的部位吧,若不是的话,减量经营,减到你可以承受的风险为止。

四、 扑克定律:扑克和一般的赌博差不多,但是深谙其道的人才能成为赢家,而其赌法与操作最为接近,何解?扑克每把一开始都有底注,在取得牌之前,你必须先下此底注才有权利参与,而操作呢?亦是如此,此底注犹如每笔操作的停损金额,你要继续玩下去,可能获利,也可能增加亏损,但是,最少就是要输掉这一把的底注。接着,当你加注陆续取得第三张牌,第四张牌时,要用何种方法??不外乎是机率,藉由桌面上已出现的牌来推断,你能取得的优势有多少?而其胜率呢?比方说,至第四张牌时你手中持有三条,而桌上已经加注的金额已经是底注的150倍了,而由你贡献的为35倍,此时又到了你加注的时候,该以底注的几倍来加注?这把牌若赢的话,至少可以赢到底注的百倍以上,若输的话,将会有35倍的底注亏损,你如何评断?交给运气?没错,若交给运气的话偶尔会有不错的好运,但你确信你每次的运气都很好吗?在此我们可以先做个小小的计算,手上拿三条,假设桌面上看不到另一张,则下一张牌凑成「四条」的机率约在1/37(假设有五人同桌,以整副牌来玩的话,至第四张牌时平均每人约拿三张牌),而「四条」赢钱的机率约为0.999745,也就是说,你有1/37的机会可以取得四条而获取0.999745的胜率,那么你的期望报酬为1/37乘上0.999745再乘上115,约为3.1,亦即是你有机会在这一把取得高于三倍你已下注的获利,而且,尚且不包含另外3/37(也可能是2/37或1/37)组合成「葫芦」具有的0.998304赢钱的机率,以及百分之百形成「三条」所具有的0.950157的赢面,其所能构成赢钱的条件绝对很高,但是,还是有可能亏损,面对这么大的赢钱机率,你要如何加注才不会赢得太少?才不会因孤注一掷而一夕输光?试想,目前桌上有大约150倍的底注金额,其中有35倍是你所贡献的,盈亏比约为3.28比一,而你手中还有100倍的底注,该加注多少??若以控制盈亏比在三比一之上的原则来计算,假设还有两家在跟,则最多可以加注10倍((115+2*x)/(35+x)=3,则x=10),如此,若两家同时跟,赢则可以赢135倍的底注,而输则输45倍的底注。
五、 运用扑克定律在操作上控管资金:每一把的底注如同每一笔交易的停损,要了解,每把牌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要玩就得下底注,操作亦是如此,要进场,就得先下底注(停损),没有亏损底注的打算而盲目地跟,呵...最后只有输光一途。而操作与扑克不同的是,你进场了,要看第三张牌不用再下注,市场自然会给你赌金,而且若第三张牌凑成的牌形不好,那么在停损点移动之下的出场不会比你所下的底注更高。另外,在加码时,你准备拿获利的多少百分比来当作风险??比方说,我获利了10%,准备拿其中的4%来当作停损,进而加大我的操作部位,ok…此时你必须考虑到,当我加大操作部位后,所冒的这4%的风险能不能为我带来另外12%的利润(盈亏比3比1)?可以的话,仅管放大你的操作部位(前提是出场时仍保有原始操作6%的利润),否则,如同扑克定律加注的算法,去算出一个最适合的加码口数,你就只能加这么多,再多的话不是你能负荷的,放弃它吧。

六、 结论:以上所述为个人对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资金控管「观念」,至于实际的方法,我一开始即提到,要设计一个「适合自己操作」的资金控管方法,因此仅能提供个人对这些方法的观念供大家参考,若有不同意见希望能不吝赐教,或是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毕竟操作之路漫长,必须以事业的永续经营视之,期能步步为营,小心看待每一次的进场与出场,做好资金规划,朝向赢家之路迈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交易,不仅是概率的游戏,还是时间的游戏

《论持久战》中,批判了两种观点:速胜论和必败论。
投机交易也一样。期望速胜、大胜,必然导致重仓, 带来的后果就是大起大落。万一有一次落的利害,伤筋动骨了,就会一蹶不振。同时,心理资本损失巨大。
必败论:由于90% 的交易者亏钱,身边没有成功的例子,便对成功失去了信心。认为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正确的观点:
首先,这是个概率的游戏。寻找概率和赔率都比较恰当的下注机会,投注适当的注码。把交易当作是独立的贝努里试验。

更重要的,既然是概率游戏,就不能期望从少数几次游戏中得到期望的结果。打持久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与期货的内在联系

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科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哲学宏观的科学,而其他的科学知识哲学中微观的部分。因此我们不妨将哲学的理论与期货投资做一个比较。




首先我们从唯物论开始说起。唯物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一是反作用于物质,物质世界事不宜人的一是为转移的。这一哲学观点首先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也就是客观实在性。而一是的本质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运动则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存在形式表现为时间上的运动和空间上的运动,正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性才是的人们认识到的物质的客观存在。此外,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想研究一种物质的特性,首先要了解其运动规律。




了解了事物是运动的,我们就要研究一下究竟通过什么方法去了解物质运动的特性呢?这就牵涉到方法论的问题。研究一种物质的运动主要是通过辩证法来研究的。辩证法主要包括的观点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以及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同时也是发展的,有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矛盾即事物的对立性与同一性,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以认清事物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分析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通过哲学的分析方法认清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后,我们就应该通过自己的意识反映设法利用事物发展的规律。主要是以认识为基础,总结规律,再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充分的利用,去把握事物的规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这就是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哲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将哲学的观点运用到期货投资上,简单的分析一下哲学和期货的内在联系,以及怎样运用哲学的的理论知识去从事期货投资。




期货行情可观走势告诉我们,一种商品的走势,究竟是涨是跌,都不是以投资者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实在的,而其价格涨跌则是运动的,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肯定了这样的前提,我们不妨用哲学的其他观点去设法把握行情的运动方向。物质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同样期货的价格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而投资者与在期货市场有一定的收获,就必须去设法了解期货价格运动的规律。那么要想很好的把握期货价格的波动方向及波动规律,我们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




众所周知,期货的行情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我们现在暂且不去考虑细节的分析方式。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现在分析的对象不管受什么因素影响,最终的运动方式只有两种,上涨或是下跌,当然期货价格也有盘整的时期,但是盘整也可以看作涨跌中的一个时期。换而言之,上涨和下跌是宏观的,而盘整只是微观的。基本面和技术面都是互相联系的,也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例如,在一段时期内,不可能只有一种基本面影响到商品价格的走势,而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商品的价格,各种商品又同时受到不同的基本面影响。这些基本面综合起来,导致了某一商品的价格涨跌。而在不同时期的基本面在不同时期有影响着商品的走势,这就导致了商品究竟是继续维持现有的走势还是改变现有的走势。同时期货价格的变化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上涨行情和下跌行情都是有盘整开始的,盘整的过程正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此外,期货行情之所以会变化其根本动力就是市场本身的矛盾,商品市场的主要矛盾就是供需矛盾,演变到期货市场就是多空矛盾,正是多空矛盾导致了期货价格的涨跌。而多空矛盾产生的背景就关系到多空双方意识对客观行情的反映问题,由于多空双方对供需矛盾以及其他基本面的理解不同,从而在意识反映上产生了两种明显的对立状态,这种对立正式期货行情涨跌的根本动力。




投资者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了解的基本面情况自然不一样,而却也不可能很全面,就不可能通过基本面分析来有效的把握未来价格的走势。行情的走势也真正反映了多空双方究竟哪一方是主要矛盾。这就牵涉到认识论的问题,究竟如何才能知道谁是正确的呢?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期货市场出现了技术分析法。




技术分析法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其实就是一种哲学的认识论。期货分析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顺势而为。其中“势”就是指行情的客观性,而“顺”止的是哲学范畴中的规律性,“而为”则是指意识对物质的反映。这正是在期货市场时间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方法,同时再运用到期货市场,通过这些理论去把握价格波动的方向。




把握了价格涨跌的方向之后,又要通过各种商品的走势来制定出属于个人的操作模式,再通过期货市场去执行自己操作模式。同时在执行自己的操作模式中如果发现计模式的缺陷,再否定和完善自己的模式,建立更新的模式。如此才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




做为投资者,通过哲学与期货投资的结合,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出一个最简单的操作模式。首先,要从宏观分析市场上所有的品种当中,哪一个品种在目前的时期最具有投资价值,在选定了一个品种之后,再去分析一下该品种目前是出于那种趋势当中,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自己的交易计划。在这里由于各个品种走势的差异性,无法去详细的介绍具体的计划,还有待在实际中不断总结。




总而言之,从空间上看,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在从事期货投资的时候,适当的跳出期货往往会有更大的发现。同时从时间上看,期货市场又是发展的,所以曾经适用的未必现在以后就适用,还需要去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去面对发展的市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龟资金管理法则 译注者:德善

1。先决定每一笔交易你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


---说白了,就是你在一笔交易面能亏得起多少钱而不心疼。一般而言,不超过本金的2%。 具体根据你投入的资金量和你的赌性来定。


2。搞清楚你将要进行的交易的风险程度,然后确定交易的规模。


--也就是说,根据品种的活跃程度、波动幅度、止损价格的位置,除以第一步的金额,得出你最佳的交易手数。 不要超过,那是过度交易,OVERTRADING,风险极大。 也不要远远低于。那叫UNDERTRADING,也不合适。-- 承担合理的风险。


3。跟踪你的交易,向前推进。


-- 逐步提高止损价格。


4。注意你的风险点。承受小额的损失, 而不要把它变成不可收拾的巨大损失。


--止损要坚决, 到了一定要走。


5。回顾你的表现。


--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是进步最快的方法。


====================礼拜天下午,还下着雨。无聊阿,看看以前的笔记,看到这一段原文,翻译出来和大家分享。====================


---有意思的是,和我的方法基本是一摸一样的阿!!


不同的是, 他没有提到加码的问题。


看来,那个叫什么什么所见略同的。。。 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加码问题的问答

德善兄您好,对于趋势交易,最近思考几个交易方面的问题,想您指点一下:1. 加码的位置问题.应该在什么地方加码才比较合适呢?因为如果加码的位置离前一笔太近的话,就相当于重仓了,而离的太远,那么利润就会拉小;2. 加码应该加多少?现在大部分的是金字塔加码,那么加的时候应该加多少才适合?3. 加码后如何设置止损点呢?4. 对于30万左右的资金做期货,用趋势跟踪的方法,那么用30分钟K线还是用60分钟还是用日线比较合适呢?盼望您的指点,谢谢.                 **  2005.02.25  14:30
前面3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的。
1。要拉开一定距离。一般地,要上个台阶。大豆一般4、50点,铜500-700点。
不要去想利润。先要想风险。
2。加码头寸一般是前面一笔头寸的1/2--2/3
3。这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加码的时机:第一条说的是必要条件。还需要技术图形上有新的入市信号,并且有好的止损点才加码。
也就是说,一般而言,先有好的止损点,再考虑加码。
先考虑风险,不要想太多利润。
有个原则:加码后,如果点到了止损,不应该出现亏损。
4。我一般用日线,参考日内的。
以上个人意见,谨供参考。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共勉。
----以下为转贴

由于风险与利润的矛盾关系,利润扩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风险,要进行利润扩展就必须先明确风险。所以本文将以对风险的解析作为起点论述开去。

    作为投资主体的交易者与作为投资对象的市场是交易的两个基本因素。而风险也就主要由交易者的心理风险与市场风险构成(风险的构成是呈现多样性的,且大多数是人为风险)。心理风险可以理解为由于错误的心理压力所导致的无法正常执行计划的风险。而市场风险可以理解为由于价格的极端移动所带来的风险。可以肯定无论是什么样的交易类型,这两种风险都会随同仓位的增大而同步增加。

    日内交易和趋势交易在持仓周期上分别处于两个极端,而两种投资类型均有各自回避风险的原则:趋势交易通常是以小仓位,宽止损来回避心理风险及由价格极端移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而日内交易则以极短的持仓时间来释放由重仓所带来的心理风险及极端价格移动所可能造成的致命损失。

   仅就单笔交易的平均利润而言,趋势交易具备完全确定的优势。但是一个事实是一个优秀的日内交易者在资金量偏小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利润会远远高过一个优秀的趋势交易者(如果资金处于一个足够大的规模时情况刚好相反,日内交易由于其交易特性当资金达到一定规模时只能进行算术增值而无法象趋势交易类型一样持续进行几何增值),产生这样巨大反差的原因就是扩展利润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机会因素。

   日内交易相比趋势交易,在交易机会上具备绝对优势。如果能将这种优势充分发挥并克服随机因素及交易成本,那么在风险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极高的利润水平。而机会因素的缺乏正是趋势交易所固有的缺点,只有扩展机会因素才能在风险增加有限的前提下进行交易利润的扩展。可以这样来理解:正确的利润扩展也就是正确的机会因素扩展。

   趋势交易进行机会因素的扩展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为通过加码的方式在单一市场增加机会因素,二为通过组合多市场交易来实现。增加机会因素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保证机会因素之间为非相关。因为如果在同一时间持有具有相关性的两个仓位则实际风险为2倍额定风险。在日内交易类型中,两笔交易一般为先后进行,因此机会之间是独立的,非相关的。而趋势交易增加机会因素的两种方式则都存在相关性的问题。
     
   金字塔加码方式将所有仓位当做一个整体的仓位来看待,而这里则将每一笔加码都视为独立的交易分别对待且每笔交易使用相同的风险控制。这样加码就可以看作是在趋势中增加了机会因素。通常来说加码的距离越近则在趋势充分延伸后仓位所产生的利润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有朋友提倡近距离加码的方式。的确如果趋势真正展开,那么利润会非常大的。但如果从机会因素的角度来看则纯粹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方式。由于存在上面所提到的两种类型的风险,如果加码距离太近,就会产生和重仓无异的心理风险,同时无法抵抗价格极端移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很显然,两笔交易之间距离越近,相关性越强。如果产生价格的大幅逆头寸方向移动,则两笔交易可能同时亏损,加码只是起到了反作用。实际上,近距离加码的方式是以增加整体风险为代价来增加利润的,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增加风险百分比的方式更为直接。扩展利润不能以增加整体风险为代价,这是一个基本原则,错误的利润扩展方式是需要回避的。
   
    要保证加码的两笔交易之间的相关性足够小就必须保持一个足够大的加码距离,而加码所带来的利润也会相应下降,很多朋友都太过看重加码所产生的利润,并将加码的技巧看的很神秘。其实如果从机会因素的角度来分析,加码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神奇而只是可以增加有限的交易利润。所以我不赞成非趋势交易类型的中短线交易者使用加码的方式,太近的距离会导致两种风险的增加。如果一定想要一个“满意”的利润水平,直接重仓效果可能还更好一些。所以安全加码的一个关键不是使用金字塔式还是倒金字塔式的区别,而是要在两笔交易之间保持一个足够大的距离,否则即使是金字塔式加码也会给资金带来巨大的风险。
   
   对于趋势交易类型来说,扩展利润最重要的一个方式是组合多个市场来增加机会因素。我个人由于从短线交易中走来,固有的思维方式,错误的利润目标与对风险的肤浅认识使我很长时间以来都忽略了组合投资而仅仅进行单一市场交易并对组合投资抱有种种误解,只是随着对风险认识的不断深入,利润目标的一再缩水才开始转向自己从未涉及的这个领域。我个人不搞学术研究,所有的观点和结论均以现实交易为前提。

   组合投资可以理解为通过组合多个市场同时进行交易以充分利用资金并降低交易的时间成本,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过在多个市场中交易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机会因素。同样的,选择市场组合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市场间为非相关。

   在交易方法确定的前提下,在单笔交易中如果可承受风险为确定,那么通常利润也是确定的,如果要进行单笔交易利润的扩展,就会面临风险与利润同步增加的烦恼,我个人曾经做过很多策略上的尝试来扩展单笔交易利润,很遗憾,所有看似低风险的策略都无法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悉数失败。

   趋势交易由于捕捉的是整轮趋势,而一个品种每年只会产生平均1-2轮趋势,所以在单笔交易风险确定的前提下在单个市场整年可获取的交易利润也是基本确定的,而以组合投资的方式来进行机会因素的扩展实际上相当于增加非相关的市场来使总体利润在风险恒定的情况下成倍增加(假定组合中的市场波动水平相当,那么如果在单一市场可以获取10%的利润,在10个市场中交易就可以获取100%的利润),那么是否可以说如果无限增加市场的数量就可以使利润在风险有限的前提下无限增长,显然答案为否。这里忽略了一点就是保证金对资金的占用,越低的保证金比率可以使组合的市场更多。从这一点来说,外汇保证金交易在利润的获取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组合投资不单有扩展利润的作用,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回避风险。组合投资回避风险的作用通常被解释为将资金分散在多个市场来化解风险,一句俗话是“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其实这个道理和机会因素的解释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的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果。本文对组合投资回避风险作用主要从组合投资回避心理风险作用的角度进行论述。

   组合投资仅仅是增加了独立的交易机会,并无法使资金曲线更为平缓(如果以分散的角度来解释则结论可能不同),也无法使最大连续亏损减少。其对心理风险的回避是最主要的。趋势交易的一个特征是一笔交易的盈利持仓周期通常在2-6个月之间,而如果在足够多的非相关市场中交易,那么由于趋势或者说利润并不会同时产生,就会产生一个现象:在全年的任何一天可能都会有一笔有盈利的持仓(理想状况)。

   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连续亏损多次后执行计划会产生犹豫,比较困难。而在加码时刚好相反,执行计划很容易。这其中的一个区别就是加码时已经有一笔仓位产生利润,即使加码亏损也不会使本金损失,因此心态比较好。而由于连续亏损所损失的是本金就会造成患得患失的心理,害怕资金无休止的亏损下去,进而产生心理风险无法正常执行指令,丢掉可以产生大利润的交易机会损失就可以用巨大来形容了。

   组合投资对心理风险的回避正是基于这个道理。交易中必然会产生连续亏损,但如果在亏损的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中有一笔交易是盈利的,且知道只要结束盈利仓位就可以抵消连续亏损所造成的本金损失,那么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就会大幅度减轻。由于恐惧所产生的干扰指令正常执行的心理风险也就由此得到了缓解。心理风险并不容易被人所认识,而多数人都用控制心态来形容对心理风险的控制,实际上如果交易当中存在着这种控制,那就说明自己在承受着相当大的心理风险,控制本身就是徒劳的,回避心理风险只能通过策略和降低预期来实现。

   如果在任何一个交易日都可能有一笔盈利的仓位,那么只要提高风险百分比不是可以创造更高的利润水平吗?答案同样是否。在多市场交易所带来的一个风险是,最大连续亏损可能集中发生在很短的时间段内,而此时可能并没有一笔盈利的持仓。也就是说,实际交易中有盈利持仓的时间段之间是会存在断层的。资金所承受的实际风险(最大资金回折)并没有降低,心理风险可以最大可能的回避却不会消失,我也只是假定理想的情况来说明观点。

   另一个问题是多市场交易中如果资金被充分占用,那么这不就和满仓相同了吗?如果从机会因素的相关性来考虑,那么这和在单一市场满仓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关于组合投资,在实际交易中问题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也只能提及到这些。
   
   假如理解了这篇文章,那么你会发现这可能是另一篇“交易的真相”。安全利润扩展的一个关键是机会因素。必须明确一个原则:风险一旦被确定,单笔交易利润是有限的,正确扩展利润唯一的途径是发掘机会因素,并保证机会因素之间为非相关。如果逆反这个原则在单笔交易中扩展利润,或发掘具备相关性的机会因素,那么在利润增加的同时风险也会同步增加,这就明确的否定了重仓交易,它的错误在于努力去扩展单笔交易利润,自然相应风险也同时被放大了。频密加码的错误则在于机会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期货图表时,兴奋丈量着图上的高低点并计算着自己的资金满仓一年中可以翻多少倍。这样的情形相信大家也会有同感。而现在的眼睛里却是除了风险还是风险,这三篇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可能就是“风险”了。很多朋友都执著于寻求利润的最大化,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些朋友大多数都是新手或者理论家。原因仅仅是因为如果抛开基本风险控制和正确的利润扩展原则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被市场淘汰是很快的。其实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市场交易,我们都被无形的客观规律所左右而无法超越规律本身,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开始从风险的角度来审视利润应该是个不错的开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射雕英雄传》的投资思路----

时下,利用脍炙人口的名著人物解析股市很时髦。纽约证券交易所还专门请了哥大的教授,向专家和庄家们讲授孙子兵法和《射雕英雄传》。老衲有幸,恭逢其盛,也觉得茅塞顿开。老衲知道国内和港台也很流行这套东西,因而认真研究金庸《射雕英雄传》,尤其是其中郭靖和黄蓉的故事,对于我们的投资思路是颇有启发的。偶有一遇,读到了一篇好文章,特狗尾续貂,请教华尔街上的高手。
  
    作为一个在蒙古大草原长大的乡下孩子,郭靖无疑与同期上市的杨康、欧阳克等相比在先天上有着较大的不足。他既不象欧阳克,有着"东南西北中"五大共同基金之一的欧阳峰这样的超级大主力作后盾,也不象杨康,股性活,题材不断:杨康既有金、宋两国之间"联手"概念;又有梅超风收其为徒弟这种实力型强庄的入驻,而梅瞒着杨康(完颜康)的母公司完颜洪烈悄悄吸纳筹码,和老庄家全真证券的丘处机唱对台戏看跌微软;又有脱离完颜洪烈、改回汉人姓氏之类的更名举措。虽然这种更名就象现在上市公司的更名一样,换汤不换药,只是把名字里加上"dot com"的字眼,其经营的却仍旧是大金国的那一套东西。作为武林板块纳斯达克同时上市的三个次新股之一,完颜康,即重组前的杨康,在其父被害后本来是注定要毫无前途的,但是,先是有完颜洪烈att这样有背景的大集团,将其买断后更名为完颜康,并注入大金国的优质资产,使之成为完颜集团的旗舰,并向广大股民承诺"完颜洪烈百年之后大位将传于他";其后由于市场投资者比较青睐" 大宋"的本地股,为了能和"大宋"板块联动,完颜康重新改名为杨康,成为大宋的本地股,受到了全真七子、江南七怪以及穆念慈等广大中、小散户和女股民的追捧和青睐,宛如"思科"概念之于上市之初的"杜松网络"。
  
    反观郭靖,为人木讷,粗手粗脚,典型的流通盘偏大导致股性极其不活,唯一的亮点就是来自蒙古草原,稍微和"b2b"概念勉强沾点边。
  
    黄蓉在最失意时看中了郭靖这个潜力股,于是边吸筹边拉升,首先是改变郭靖的经营战略,开发了洪七公传授降龙十八掌这样的重大利好。作为一个上市公司,郭靖的大股东江南七怪人人都要对郭靖的生产、经营插一手,导致其主营业务一直不甚明晰。经过洪七公的调教,郭靖一心一意大力开拓降龙十八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同时,当年投资,当年见回报,马上就打败了长白山的参仙老怪粱子翁和他的弟子。可笑参仙老怪之流的散户既缺乏市场感觉,又对市场热点的转换和市场变化情况麻木不仁,不听技术大师高人指点,结果必然是一脚踏空,面对郭靖连用了三遍"亢龙有悔"这种连拉三根小阳线的表现,居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大行情来临之前庄家的吸筹和试盘行为,仍旧是带着几个徒弟一起全力作空,结果自然是被洪七公强行平仓,粱子翁带着几个弟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狼狈不堪。眼看4000大关要破,突然该作多头,结果呢?
  
    作为一位长线投资者,黄蓉的耐心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象郭靖这种质地的个股,若要真正有所发展,迫使他在初期大搞配股和圈钱。先是在洪七公这里圈走了降龙十八掌,在梅超风处圈了九阴真经下册,又在老顽童周伯通这里圈走了空明拳、双手互搏和九阴真经,连一灯法师这样的出家人他都不放过,圈了九阴真经的口诀译文才罢休。而黄蓉顶住桃花岛旅游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黄药师的压力,又是给郭靖烧菜,又是帮郭靖疗伤,还和黄老总闹翻了脸,停薪留职陪郭靖远走云南大理、铁掌山、杭州宋故宫甚至蒙古草原考察工作。股民最恨上市公司不讲回报,一味圈钱。一般的投资者,面对此种个股,早就抛之于脑后,弃之如草芥。没有黄蓉的耐心,一路持股,又怎么能与庄共舞,享受高额回报呢。
  
    当然,虽然是一个长庄,但是黄蓉的市场感觉是极其出色的,对政策面的把握能力也是极其优秀的。郭靖在成吉思汗的手下担任大将,大权在握,率领数万人马西征,正是其到达权力的巅峰,也即是其市场表现屡屡放出天量、创下天价的时候。其时郭靖得到了丐帮长老如鲁有脚等中小机构和华筝公主这一具有通天能量的股评家科恩的大力追捧,手下将士等数万名散户也纷纷捧场。但是一旦联储会成吉思汗主席以锦囊的形式发布社论要加息伐宋而郭靖不予理睬,正如前些年不听权威,结果自然是成吉思汗主席大怒,于是郭靖惨遭封杀,抛盘汹涌之下,投资者们纷纷割肉出逃。为了掩护大资金能够顺利出逃,郭靖母亲的割肉行为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崩盘后的郭靖,其面值亦已经跌进了发行价。华筝公主这位高位追涨者,以未婚妻自居,将全部的感情都透支投入,满仓操作,结果在特大利空的毁灭性打击下,彻底深度套劳,一生闷闷不乐,郁郁而终。同志们可注意到,就在崩盘的前夕,黄蓉已经全部清仓,孤身离开了?!
  
    这是何等敏锐的眼光!这是何等出色的市场感觉!
  
    而《射雕英雄传》最后黄蓉在华山上重新遇见郭靖时,这时的郭靖已经价格与价值大大背离,市盈率极其之低,极具长线投资价值。试想其时的郭靖身怀绝技,在九阴真经、空明拳、降龙十八掌三大领域分别与老顽童、洪七公各占50%的市场份额,于是经过最后一跌,即郭靖为表忠心准备跳下万丈悬崖时,黄蓉在瞬间大买单入场,将场内堆积的卖盘一扫而光,重新大力吸纳。结果,按照金庸的话来说,就是"这麽盈盈一笑,两人方始言归於好,经此变故,情意却又转而深了一层"。也即是说,经过了黄蓉这番高抛低吸的操作,她对郭靖的控盘力度和筹码集中程度又"深了一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市场面前,我逐渐的丢失了自我

在市场面前,我逐渐的丢失了自我 十年前我主要靠预测来完成交易;五年前我主要靠分析来完成交易;现在我主要靠规则来完成交易。回顾我的交易成长之路时发现:我事实上是在逐渐的减少自由意志,而又逐渐的增加冰冷的规则。本以为进入期货市场能够通过市场间的非相关性来提高自己自由选择的余地,但半年的期货生涯告诉我的却是截然相反的结论。
      交易是艺术还是科学?或者说交易行为的实现是更多的靠不可量化的直觉分析还是更多的靠冰冷的规则?也许交易行为的实现必然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但现实让我越来越远离艺术的成分。交易者在市场面前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现在我对市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同样也前所未有的感到自己的渺小。人类有自由意志吗?未来是被上帝安排好的吗?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如果人在未来面前真的无能为力,从而人定胜天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那么这是否给每个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十年来我对交易行为自己选择的余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小,我也越来越发现我在市场面前真的无能为力。曾经进入市场时的那种激情与壮志已经几乎变成一种永远不能实现的奢望!成功的自豪感、分析市场的乐趣、人定胜天的自我价值,已经渐渐离我远去。这未免让我感到一种莫名奇妙的凄凉感!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步步放弃自由意志的过程吧。
    因为“亏损函数永远比获利函数陡峭”,所以止损是绝对的。没错,亏损50%要获利100%才能持平,但获利50%只要亏损33%就能回到原地。你可以连续获利100次,但被市场扫地出门只需要一次就够了!我曾经满仓持有并且亏损50%以上的600065和600788已经离开了主板市场,曾经惨重的亏损让我必须接受绝对止损的现实。对于靠没有弹性的预测来实现的交易,预测正确的价值永远小于预测错误的代价。所以我永远不会为任何理由下一个没有弹性的赌注。
    因为“失去自己的位置是谁也付不起的代价,甚至洛克菲勒”,所以离市的交易行为也是绝对的。所谓止损就是把可能的错误当作错误来处理,那么我为了避免伤及元气自然就要丧失正确率。也就是说,我如果想靠交易盈利就必须依赖于大的赔率,或者说大的利润。一个交易者的正确率越高,就越不用忌讳放走利润。但我可不行,我必须依赖不经常出现的大利润来弥补我的止损成本。大多数人靠偶然来破灭,而我是靠偶然来(抵消亏损)获利。如果利润是没有成本的不劳而获,那么放走大的利润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我恰恰有很多由止损带来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的交易能否长期获利,完全是取决于我对大利润的把握。丢掉位置我将无法生存,所以当趋势没有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就不能离开。
     上面的内容我曾经都已经说过太多次,大家可能都能理解。后面的内容是最近半年在期货市场上的感悟。曾经在全额保证金的股票市场上,很多问题并不会触及。那时我自然可以通过自由意志来进行所谓的选择,从而追求一种分析的乐趣、体现价值的成就感。由于股市是单一的,我自然不会傻到丢掉牛市的位置。同时选股我也讲究集中投资。如果我的选股真的成为黑马,那么就能产生一种让人极其兴奋的成就感。即使某次行情的选股能否成为黑马也是靠概率来决定的,但这又有何妨呢?历史的统计表明,我的股票池在大盘中期底部时,单一股票有30%的概率成为大黑马,有60%的概率跑赢大盘,有95%的概率出现赢利。由于大盘未来会有中期牛市,那么亏损的概率小于5%。如果我进行分散投资,将资金分配到10只股票的话,那么我将很容易捕捉到黑马。但我没有这么做,因为我追求满仓买入黑马的成就感和资金突然大幅度的增值。毕竟分散到10只股票的操作结果和集中投入一只股票操作10次的结果是等效的。同样由于股票是全额保证金市场,那么资金的波动幅度比期货市场小得多。盈亏如何分布对我来说都不会超过心理承受极限,所以如何分布都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十次交易中有6次亏损5%、有4次获利50%的话,无论如何分布都是等效的。所以那时我能够回避冰冷的概率,来追求虚假的自我价值。但到期货市场以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期货市场是一个保证金市场。事实上,我的交易系统很稳定,同样适合于期货市场的交易。我做过大量繁琐的统计,结果证明如果我用10%的资金在农产品市场上开仓。那么有60%的概率平均亏损5%,而同时又有40%的概率平均盈利20%。对,能够获利毫无问题。但20%的利润无法让我满足,那么我该如何?增加仓位,对吗?20%的仓位可能亏损10%、50%的仓位可能亏损25%、100%的仓位可能亏损50%。如果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连续亏损和超出平均值的一次大额亏损的话,仓位就绝对不能太重!对于一种交易方法而言,如果能够在有资金杠杆的情况下实现获利,那么在没有资金杠杆的情况下也能获利。但如果在没有资金杠杆的情况下能够获利,那么绝对不等于在有资金杠杆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利!如果说逆势交易是前人告诉我们期货交易的第一大陷阱的话,那么重仓就是前人告诉我们期货交易的第二大陷阱。这时盈亏的分布顺序变得不再是等效的,那么我的仓位应该多重为好呢?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通过自己的分析来对入市信号进行选择,从而实现更高的正确率。我有这样的本事吗?这一点稍后再说。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缩短操作周期。上面的方法10%的仓位亏损5%的话,那么可以得知我的止损幅度也是合约的5%。如果我能够把止损幅度控制在1%的话,那么同样5%的初始风险就能支持50%的仓位,从而提在高快速波动行情中利润。我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但最终效果真得不好。止损幅度必须包容由于外盘带来的隔夜跳空风险。这种跳空通常是噪音,由于止损原则,那么只有跳空带来的噪音风险,而不可能有隔夜跳空带来的噪音利润。敏感的系统必然会提高操作次数,同样就提高了执行成本的累积,同时也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执行成本包括手续费、移滑差价、行动延误等等。即使外盘引起的隔夜跳空不是噪音,也会增大另一种意义上的执行成本。由于外盘的影响而个跳空2%的情况并不罕见,那么头寸交易者小于3%的止损幅度绝对是自欺欺人。曾经我在豆油上的那种敏感重仓的交易确实让我获利颇丰。但那绝对不是常态,而常态的市场绝对会把我那种自杀式的交易方法带入泥潭。事实上,交易周期越短,执行成本的累积就会对交易者越不利。根据混沌理论的本体相似性原则,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一种交易方法而言,如果能够在分时图上获利,那么在日线图上同样能够获利。但如果在日线图上能够获利,那么绝对不等于在分时图上也能获利!这就是前人告诉我们期货交易的第三大陷阱,那就是短线频繁操作。
     我很幸运,由于10年股市之路再加上我勤于思考的刻苦精神,让我在没有亏损的情况下理解了前人总结的关于期货的三大误区。那么快速获大利的唯一希望就是通过我自身的水平来对信号进行选择,从而达到很高的正确率。但我真的有这样的本领吗?由于这种水平不可量化,所以不可能像系统那样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我在期货市场上的时间还太短,那么这个问题只能用股市的经历来回答。
     曾经在股市上,我是通过一种机械的框架来作为保险丝,从而通过自身的分析来实现交易行为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危机通过冰冷的框架来解决,而利润通过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毕竟对于选股的问题,只能靠自由意志来决定。所以让我产生了虚假的自我价值。我想起两年前我和“聚散随缘”的一场争论。当时我还很幼稚,我认为应该靠预测或者说分析来实现利润的获得,规则只不过是认错机制。而他认为规则或者说系统是交易的全部,预测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想想看,他确实是高人!
     回忆起来曾经在股市上,我总是经历一种奇怪的现象。由于我有10年的炒股经验,所以我对股市确实有一种感觉。或者说,我的观点经常是对的!同时我有一套机械的系统,能够产生冰冷的信号。我总是想在微观上用自由意志的分析来超越这种冰冷的信号,当然宏观上我不会和趋势抗争。我经常能够把系统略微的抛到后面,但慢慢的系统总能狠狠地追赶过来。在多次占到便宜后总会有不如系统的情况出现。然后拿实际的战绩和系统的理论值来比较的话,我会发现我又跑输给系统了。也许我会在微观上找原因,在未来继续做同样的努力,但是无论我怎么样都不可能让自由意志长期领先于系统。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作为智慧生物的人,丝毫都不能超越那个简单的系统吗?要知道那个系统是那样的简单,甚至买卖信号我都能用笔算得出来。虽然曾经我用“钟摆效应”等等方法来解释这种现象,但都很难完全解释的通。或者说,即使我意识到了也很难做到,毕竟我也是人。现在我开始深刻地反省曾经的经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去年我在大盘1800点的时候离开了股市进入期货市场。后面大盘又上扬了100%,而这样庞大的利润与我无缘。好在我在期货市场上获利不止100%,但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对于股市的判断错了。事实上,按照我的分析大盘走成这样的概率不大,甚至我现在还这样的认为。请大家不要笑话我的固执,事实上我相信同样的原因绝对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豆油让我获利丰厚并不等于它不可能让我亏损惨重,股市大幅度的上涨并不等于他一定会这样。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同意我这样的观点,但我很肯定对于任何方法而言这是成立的!一个交易者在总结过去的操作时。如果不能跳出当时的结果来分析过去的原因的话,那么它将永远毫无建树。毕竟在市场面前,我们总要承担些什么。下面我说一下当时大盘见顶的原因。(为了避免很多人善意的争论,我还是说明一下。以下的分析得到的概率是站在我的分析方法的角度上得出的,自然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我们谁也不可能得知市场全部的真相,就好像无论我们站在什么角度,都不可能看到一个物体的全貌一样。市场对于每一个观察者而言可能是不同的。但是请注意,任何的分析方法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你的分析方法在这时不会感到尴尬,但我相信在我的分析方法一帆风顺的时候你也可能经历尴尬。只不过我在做事后总结的时候,能够将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同权对待。而不会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无法解释的行情。)
      第一,当时的主流热点,或者说提前于大盘见底的发动机,地产、银行股已经提前于大盘见顶。发动机都熄火了,行情还能走多远?要知道2004年在1700点我就通过同样的方法来实现了顶部大逃亡。第二,按照黄金分割来看,1800点完成了正论大熊市的0.618倍回调,同时完成了大c浪下跌的100%回调。懂得波浪利润的人一定感到这种和谐与完美。第三,股权分置已经基本解决。对于股改行情而言,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当时我认为管理层是将股改的补偿和压力分开来实施。当时市场得到实在的补偿,但压力还是真空。那么其后的大行情或者说主升浪应该在消化了股改压力以后才会出现。第四,从中期行情上涨幅度的分布来看,80%的上涨已经达到了常态分布的极限了。
      无论我的分析多么符合逻辑,但市场就是市场,他又上涨了100%!也许现在我对市场又有一种感觉。大盘似乎又摇摇欲坠了。大盘上涨已经符合我多年前曾经提出的一个观点:“简单与缓慢”意味着改变。同时2245点已经处于本轮大级别就是50%的位置,这也许又是一种暗示。。。。。。。哈哈,我还有资格分析股市吗?毕竟我丢掉了位置,分析还有什么用。通常来说,只有人在没有资格分析的时候才能分析的正确。如果我现在还是股市上的话,那么我绝对不会自作聪明。大盘不从最高点下跌300个点,即使有再多的见顶迹象,我也绝对不走!
     事情还不止如此,在最近的总结中我也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首先,现在期货市场上波动最大的品种是铜的上涨。要知道从概率上来讲,这也不“合理”。铜在过去几年大幅上涨后,已经开始大幅度的下跌。势没有了,还能赌什么?难道大涨过后的“右半球”不做多的分析也错了吗?其次,曾经在股市上底部(大幅下跌后的最低点)无黑马的结论也错了吗?要知道本轮行情很多股票在长期下跌后的最低点开始上扬的数倍。最后,国内农产品整体在两个月前外盘的强势上扬下开始出现疲软,农产品整体“应该”出了问题了。玉米在那次涨停板后就开始不断的下跌,很明显的疲弱特征。但是豆油近期确不断的走强创出新高,要知道豆油是前期最弱的农产品。。。。。。
     难道我曾经总结出来的很多经验和规律都是垃圾吗?这个问题我必须要好好反思一下了。其实任何规律都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指向确定的结果。他们都是概率下的产物,同样都确实具有概率优势。但我发现要想把从不同角度上总结出的概率优势聚集到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说我在股市上的趋势跟踪系统挖掘中期底部的正确率是40%的话,同时建立在这个前提下的选股程序捕捉黑马的概率为30%的话,那么一次完美的交易出现的概率就是12%。我突然发现,概率优势的叠加是具有损耗的!我似乎能够理解这种损耗机制。无论我们的系统过么的复杂,确定性都不可能达到100%。就好像有质量的物体运动不可能达到光速,rsi指标的数值不可能达到100一样。也就是说,确定性越接近100%,提高一点就会越困难。但考虑过多问题的复杂系统中每一种概率劣势却能以某种方式轻松的迭加起来(因为每一种劣势都小于50%)!简单的说,这就好像rsi指标的数值在越接近100的情况下,股价的上涨和下跌对于指标数值的影响就越不等效的道理一样。同时由于近期经验而向成功者学习带来的“钟摆效应”并不局限于微观上的简单操作,就连规则的总结上也会出现宏观上的交替规则。适应于2004年(甚至是过去很多年)的“底部无黑马”和“发动机熄火”的规律,很可能就不适应2006年的股市。所谓规律就是多次重复后的总结,但市场的某种特性决定了经常重复的规律可能会突然失效。突然之间我发现,似乎除了亏损兑现、盈利挂起的趋势跟踪系统以外,剩下的经验都价值不大。但这些远远不是解释能经常看懂行情但还跑输系统的全部。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果说“系统能够带来大的赔率,或者说潜在利润额数倍于潜在亏损额”,那么入市信号也应该是绝对的。趋势跟踪系统决定了风险有限而利润无限对吧?如果建立在绝对的离市的基础上,那么对于入市信号的选择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如果说不是毫无意义,那么也是基本上没有意义。假设极端的大利润是初始风险的10倍的话,那么放弃一个开仓信号的正确率必须在90%以上才有意义的!虽然这是我现在才意识到的问题,但似乎从一开始的趋势理念就注定了这样的结果。大的利润带来的大赔率在嘲笑小幅亏损以后,同时也在嘲笑我的自由意志!换句话说,就是我的分析如果不能达到绝对的精确,在大的赔率面前将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上,所有的交易技术都是建立在概率的基础上,没有什么能够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强大的军队不一定能够赢得战争,强大的球队不一定能够赢得比赛。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这就是我们喜欢的交易。这有点像量子理论中的波函数,他可以从宏观上得出精确的分布规律,但在微观的单次结果上绝对无能为力。
    如果说“我们不能确定亏损会在那一次发生”,那么轻仓就必须是绝对的,单次开仓的仓位比率也就应该是绝对的。不用再过多的解释,小概率事件并不等于不会发生。我不能留给市场给我致命打击的机会。要知道小的概率是宏观上的分布特征,而我根本无法得知他会在具体那一次发生。
     到这时我的期货交易系统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剩下唯一的方案。对于单一品种尽量的保持小仓位;尽量多的跟踪非相关品种;对所有信号进行反应。这时的局面变成了:绝对的止损、绝对的离市、绝对的入市、绝对的单次开仓额(或者说资金管理)、绝对的分散投机。天哪,我自己还能左右什么?也许我该换一条路,从追求交易的获利率,转变为追求交易的稳定性。如果能够达到高稳定性的话,那么就产生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微观上资金闲置(或者说是无序的占压)、宏观上资金紧缺。 如果我能找到高稳定性的年收益的策略,那么我快速致富的希望就应该转变为寻求资金合作。
     突然之间我理解了很多前人的观点。没有观点的交易者就是最好的交易者、让市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老子所说的无作而治等等。也许这就是道学所说的以天合天!市场有序我就有序、市场无序我就无序。人类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形成某种秩序,从而找到某种方向。也许我们从来都不可能比市场更了解市场,如果市场自己都在迷茫当中,那么我又何必清醒呢?我的期货交易系统逐渐成型了:用50%的资金平均分配在玉米、小麦、黄豆、豆粕、豆油上面,并且每个品种交易两个不同月份的合约。系统指示做多就做多、指示做空就做空。这么做的奥秘在于什么呢?首先,趋势跟踪系统不怕上涨、也不怕下跌,甚至连整理都不怕。毕竟小的整理能够被我们包容、大的整理甚至能够让我们获利,我们怕的只不过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整理!同品种不同月份的合约应该具有相同的中长期走势,但微观上必然会有差异。所以理论上来讲他们很难同时都“恰到好处”!即使两个合约都出现假信号并且产生亏损的话,那么也不可能都是“最高点买、最低点卖”这样的极端亏损。其次,重仓的危险在于那里?在于初始阶段大幅度反向走势带来的冲击和整理阶段的冲击。如果农产品市场处于整理阶段,那么理论上来讲五个品种应该是无序的。如果我要是也无序的话,那么就会出现有的做空、有的做多。甚至同品种的两个合约间也会出现一个多一个空的局面。这时我不会害怕突然的单向冲击。但如果农产品市场走出趋势行情的话,五个品种就会有序起来。就像去年10月份那样,全部进入多头市场。如果我不把浮动盈利视为利润的话,那么市场大幅反方向波动也只不过是送回浮动盈利。也就是说,我在遭受大打击的时候,就是我最能承受得起大打击的时候。哈哈,什么赢冲输缩呀,还是算了吧。对于整理行情,如果我在连续亏损以后减小下注额,那么未来的趋势会让我有更轻的仓位。如果我在连续亏损以后加大下注额的话,那么持续的整理就会把我带入泥潭。等额投资法是不错的策略,还是那句话:让市场告诉我下一步该如何做!这就是以天合天!!
     我们从来都不可能真正的得到什么,我们得到的只不过是用付出换来的。在我们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时,必然会引发新的问题。市场或者说我们的这个现实世界,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平衡机制。得失的权衡永远是微观的,宏观上自然是等效的。我在市场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等效原则:越完美的策略,稳定性就越差;越简单的策略,就越难做到;越复杂的策略,就越脆弱等等。在我们追求一面的时候,必然丢掉了另外一面。至今我认可的获利方法只有两种,一个是指数化投资,另一个是趋势跟踪系统。指数化投资更简单、稳定性更好,但谁又能否认“随时买、随便买、不要卖”比趋势跟踪系统更难做到呢?我是说绝对的做到!!长期获利的难点不在于理念,而在于信念!这两种策略都在透露着道教文化中无思、无我的味道。亚当理论难道不是跟老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吗?也许学会不思考要比学会思考更困难。人的智商在牵扯灵魂的时候真的是负值的。有人说陷入爱情的人,智商是负值的。没错,我有亲身体会。那么陷入交易这种微观不确定性的赌局中的人们何尝不也是这样吗?其实,能够接受必然的亏损就是实现长期盈利最后的一道门槛;而能够不思考而“主动”亏损就是实现长期盈利稳定性的最后一道门槛。也许在股市上稳定性并不重要,但在期货市场上稳定性就太重要了!明白吗?亏损是不应该规避的,亏损只应该控制!一个人在靠系统盈利中,最大的障碍在于无法接受哪些少数荒唐的极端亏损。事实上,那种无思才能有的荒唐,正是换取必然利润的成本。以前我的目标是宏观上不背离系统,但微观上尽量比系统好一点。但现在我的目标不是好于系统,而是和系统同步。交易的价格高于和低于信号都不好,我要的是尽量接近。也许这就是思考带来的实际效果,总是在宏观上低于系统理论值得原因。其实现在我的理念核心上同过去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把宏观上的理念引申到微观中来。
     每当我发现自身的某种问题以后,从而通过思考找到了解决方式,并且让自己的理念提高一个台阶时,我都会感到一种兴奋和快乐。但这一次却不然,似乎感到了一丝莫名奇妙的凄凉!一种某名奇妙的压抑!因为我知道我将告别什么。也许我再也没有大获全胜时的自豪;也许我再也不会有分析行情的乐趣;也许我再也没有富于挑战的激情;也许我永远都无法实现进入市场时除了获利以外的另一半梦想。我的交易之路至今就是一种放弃自我的过程,而现在我似乎把自我放弃的什么也不剩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曾经在我的想象中,如果我能在大获全胜的时候对这对手说:我比你更有智慧、我的思维比你更敏锐、我比你更有魄力。但现在我能说什么?我比你更愚鲁?我的思维比你更迟钝?我比你更懦弱?我比你更能忍耐?现在的我对市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虽然曾经我也很敬畏市场,但我现在敬畏到不敢揣测市场的意图、不敢站到市场的前面。。。。。只能绝对懦弱的低着头,跟着市场的屁股走。市场赏赐给我利润我就接受,市场对我折磨我也要笑着忍受。我真得有些不确定人的价值在市场面前到底是什么?
     交易的前景又没有可能不那么凄凉呢?我在《论语版交易者的成长之路》中表现的有点过于乐观。其实四十不惑之前的内容都没有什么问题,那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后面的内容,确实有些过于乐观。不是不可能实现,而是不会轻易的实现。五十知天命也许是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剩下的事情交给上天来决定。六十耳顺也许是说:消除自己的锋芒、理解世界的对称性,能够体会到所有弊端中的价值、能够体会到所有价值中的弊端。七十顺心所欲对于我来说似乎还是那么的遥远,这可能吗?难道江恩、里费默等大师的破灭不就是因为随心所欲吗?你可能成为一时的国王,但你永远无法击败市场!也许几千年前的古人在暗示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交易着一些什么。唯有不争,才能不败;不要征服而要融合;无为而无不为;无思而得道。。。。。。难道这就是道学文化传说中的无我境界吗?悲观的说,如果谁敢对市场不敬的话,市场就会撕碎谁的骨头。
     乐观的话,我想起了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是一个天才,他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天赋。要知道每个人都能画好鸡蛋,但并不是每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即使是这样一位奇才,他的登峰之路也逃脱不了从收敛自我到发挥自我的过程。画鸡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让自身放弃自我而接近最简单的“鸡蛋”,没有创意、没有随心所欲,只有模仿。其实学习交易系统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达芬奇一直随心所欲的在画纸上胡乱涂抹,那么我们永远也看不到那些旷世佳作。我突然发现,我是在画纸上随意胡乱涂抹了十年的光阴以后,才开始心甘情愿的画鸡蛋。乐观的话,未来我有可能从新找回自我,但这绝对不是必然能够达到的阶段。也许很多人注定一生不可能达到这种阶段。
     我最近在学习期货从业资格的课本,想在两个月以后进入期货这个行业。我是否真的选错了呢?也许期货公司那种职业化的需要,是绝对容不下我这种“无为而治”的。突然之间,我能感到一种失落感,原来十年的青春到最后我什么都没有留下。原来我一无是处!也许我的交易之路在学会无思以后,就会经历先学会不为了交易而快乐;然后再学会不会为了交易而痛苦;最后学会跳出市场之外,从现实世界中寻找那种自由与自我。也许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天赋的交易者,最高的境界就是忘记交易的存在,顺其自然的完成交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体会

1.在机会市场里,人常常处于临界状态!往左一点是过火,往右一点是本份。

     

   2.市场只有三种情绪:人的贪婪造就高点、恐惧形成低点,摇摆形成横盘.



   3.一旦赌上了人性,交易就如同天气一样不可捉摸和不可驾御!善战者、不快战.



  4.交易的艺术在于“分寸的把握”



  5.交易是一场”策略制胜“的游戏,每一环节增加一点优势,赢面就大了



  6.手的问题:

该出手不出手是执行力问题、不该出手却出手是控制力问题,出哪一只手是技

术 问题,何时出手是时机问题,如何出手那是策略的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逛妓院的个人体会!!!

逛妓院的个人体会!!!
炒汇三年多,发了一万多张的贴,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心得都没保存,以后有时间偶会再转到这里来的。现在先找一些比较新的。
第一个贴子最早发表于去年11月于MXXX论坛,其余贴子都是以时间顺序类推。

逛妓院的个人体会!(汇民談)

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嫖客,是个炒外汇的小汇民,发现汇市和妓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什么是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妓院;七大货币是妓女。



什么是汇民?汇民是嫖客:平时省吃俭用却花在妓女身上,挥金如土。妓女要钱,心痛也给。

什么是经纪商?经纪商是拉皮条的:嫖客与妓女勾搭一次,他们抽点拥金。

什么是汇评家?汇评家是看性病的医生:让您猛掏腰包后给您打一针药水,那药水是自己也不敢用的、来历不明的青霉素。数据报告是妓女的健康证明:告诉你哪个能上哪个要小心。


我们汇民自然都是嫖客啦,但也分三种:


短线:他们专拣年轻貌美的上,次数也多,所以花销也就大;他们是拉皮条最受欢迎的人。
  

中线:他们是包“二奶”的,二奶兴许给生个孩子什麽的,也可能得到点实惠。
  

长线:他们是把妓女娶回家,这些人认为“可嫖也可娶”。


美元红了这么多年,除了年老色衰外还有两大赤字的暗疾,偶从去年开始就不敢多碰美元,不然得了什么病就不好了。现在美元的反弹就如给老丑的妓女涂点化妆品,治标不治本啊---暗疾还在!


当然即使再好的妓女(非美)也不能红得太快,道理很简单,男人(市场)嫖得太多了也会没有足够的精力(资金)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1 02:34 , Processed in 0.03548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