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8-5-26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金链绷紧 地产公司转战公司债
2008年05月23日10:4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潘沩
发表评论(0)支持(0)反对(0)
参与债券论坛讨论:建议密切关注6月进入转股期的两只转债!>>>
5月23日六只分离债税后年收益在6%以上!>>>
5月21日、22日,保利地产(600048行情,股吧)、万科A先后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公司债的申请已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但股市对此却没有报以掌声。22日,万科A跌3.61%,保利地产跌4.09%。
此前的4月,新湖中宝(600208行情,股吧)获批发行不超过14亿公司债,也未能得到市场的追捧。
光大证券的分析师赵强表示,影响公司股价的因素很多,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房地产业本身是一个生产周期很长的行业,其200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大多在2007年年报中可推断出。
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而言,在银行对地产业信贷收缩之际,能通过公司债融资,非常合算。保利地产董秘岳勇坚就向记者表示,公司债的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低,而且公司债期限比银行贷款长,有利改善公司负债结构,且发债本身给了市场一个正面的信号。赵强也提到,在现在的通胀率下,借债的实际成本低。而且,短期来说,资金压力小。
同时,从发债的用途看,大部分公司发债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偿还银行短期贷款,剩下补充流动资金,这可以降低大大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但一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地产公司此时发债,很难说会对其2009年的每股收益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在目前地产公司普遍缺钱的情况下,发债募集的资金主要还是用来维持日常营运。
但新湖中宝和保利地产均乐观表示,公司回笼楼盘销售收入后,会适度考虑逢低吸纳一些好的项目。岳勇坚说,保利购入别的项目时有两个主要考量标准: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和成本优势。保利地产扩张时,侧重于京沪广。
新湖中宝总裁林俊波表示,碰到良好的投资机会,也考虑在金融业或别的行业投资,以不会占用上市公司的管理资源为前提。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保利地产、万科A、新湖中宝这三家公司,都在2007年7、8月定向增发过,为何不到一年又大举发债?
岳勇坚告诉记者,之前增发募集的近70亿元在招股时都有确定的用途,现在基本上已经用完,这些楼盘四证齐全,已进入销售回笼阶段。林俊波也表示,公司增发募集的16亿资金都已落实到项目,与此次发债募集的资金相互独立。
赵强认为,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现在是“钱越多越好”,且并不违规。一基金经理也指出,房地产公司目前大多已出现“现金饥渴症”。相对于行业年30%的回报率,只要公司还在运营,公司债的负债成本应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在保利、万科紧锣密鼓发公司债的同时,地产公司首发和增发的例子也不在少数。5月21日,浙江的卧龙地产(600173行情,股吧)(600173.SH)获批定向增发1亿股,以21日的收盘价9.76元计算,估计能募集到超过9亿元的资金;月初,杭州的滨江集团(002244行情,股吧)IPO,拟发行6000万股,募集15亿资金;4月29日,城投控股(600649行情,股吧)(600649.SH)公告定向增发获批,以15.61元/股的价格向控股股东上海城投非公开发行4.137亿股,结合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城投旗下的环境集团与置地集团各100%的股权,即置换入房地产公司置地集团和房地产资产占到七成的环境集团。
对此,海通证券(600837行情,股吧)分析员牛鹏云认为,“证监会实际已经开始对地产融资放开了。”
光大证券房地产分析师赵强则认为,这并不是证监会对地产公司的特别优待,而是房地产公司融资意愿比较强烈,去年11、12月间许多房地产公司都申请了公司债和定向增发,证监会按先到先批的原则进行,所以会出现房地产公司集中发债现象出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