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9-6-27
|
|
中国周二公布的7月份大宗商品贸易数据仍传递着进口持续增长的信息,但速度明显有所放缓,另有迹象表明出口正在出现好转.
同时,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与中国物价下滑亦形成鲜明对比,昭示经济回暖背景下企业正面临双重压力,或可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管理层强调的中国经济好转的基础还不稳固.
数据显示,7月中国原油日进口量刷新纪录,炼企提高加工量;铜进口则较6月纪录高点下滑近15%,此前连续5个月创纪录进口,然废铜和废铝进口量仍较6月翻番;粗钢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均创纪录高位.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董先安表示,"中国工业增加值在回升,内需在加速,对大宗商品的进口相应增加."
此外,在全球总需求更旺盛来到之前,进口成本相对便宜."企业加大进口,补充库存,可以获得低成本原料,又可能获得存货增值收益,一举两得."他称.
但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表示,当前国内物价下滑的幅度超过预期,这与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行的态势出现很大的背离,显示在原材料上涨的前提下,制成品的终端消费疲软,企业的盈利前景仍不太明朗.
以钢材为例,中国钢材价格自四月中旬起触底反弹,并一直疯涨至今,但是除了投资拉动建筑类长材大幅涨价外,工业加工用板材需求则依旧低迷.
中国海关周二公布,7月出口同比下降23%,进口同比下降14.9%.分析人士称,由于去年基数比较大,中国7月出口同比跌幅继续扩大,显示目前仍在筑底的过程中;而进口的恢复过程好于出口,体现了经济复苏内强外弱的现状
尽管中国7月部分商品进口初现放缓端倪,但另一部分商品进口却依然强劲.如当月原油进口同比跳升42%,相当于创纪录的462万桶/天,为近五年来最大月度增幅.
"我们认为中国7月原油进口创新高并不是偶然事件,而由于第一期储备已经满了,这亦不是人为战略储备所导致的.中国商业储备以及强劲的能源需求才是令其创新高的原因."Mirae Asset Securities能源分析师Gordon Kwan称.
他并预计,受惠于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措施带来的工业增长以及持续六个月的强劲的汽车销量,未来中国原油销量将保持增长.
不过,分析师和业内人士指出,大宗商品的进口更多是受国家刺激经济拉动内需的有关政策所致,包括发起众多基建投资项目及大规模的收储计划等,而消费需求的启动则仍需时日.
上海中期金属分析师方俊锋称,"在经济刺激方案的作用下,目前的金属消费情况较好,但後期的消费还需要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来维系."
以铜进口为例,他表示,尽管7月的铜进口量比之前两个月是有所回落,但依然处在历史高位,主要是受到国家四万亿财政刺激方案以及电网改造等直接措施的激励.
**出口显现好转迹象**
与前月商品出口低迷不同,7月中国大宗商品出口开始显现好转迹象,显示海外市场需求已较金融危机低谷时略有改善,未来商品出口持续好转或可期.
今年以来中国煤炭出口急剧下滑,因海外需求减弱以及全球煤炭价格不理想抑制出口.6月煤炭出口曾萎缩至逾11年低点,但7月煤炭出口环比增加了9%;7月出口钢材181万吨,较上月增27%.
联合金属网钢铁分析师胡艳平称,目前钢材出口已经有一定好转,但海外市场的复苏还尚需时日.
杭州一钢铁进出口贸易商表示,由于国内钢价疯涨,而国外相对平静,目前钢铁出口难度非常大,而"如果8月价格持续再下跌一周,市场就会发生一定改变,国外就可以接受中国的价格了,出口有可能会起来."
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7月成品油出口同比大增31%,进口则下降13%,显示额外的进口原油正被加工成汽柴油後向海外出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