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bftfans

振华港机、中集集团、轴研科技和天士力的学习交流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辛苦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3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和振华今日都有较大幅度的跌幅(上两周高点今日低点分别为中集14.12-12.5;振华9.10-8.25),技术派人士可能会认为目前风险加大,而自诩为价值投资的入门者的我则坚持认为目前为建仓的好时机,卖出将会在3个月内发现是一件愚蠢的举动。 对于这样的好公司,股票下跌决不是坏事,它会给我们低价买入的机会(只可惜我目前已经满仓,但如果继续下跌10%,我将再筹资买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今日基本面上也确实存在负面消息,那就是最近中欧贸易磨擦加剧,可能会导致国际贸易的增幅下降,这也应给与一定考虑(今日与航运港口有关的股票表现都较差)。但是贸易全球化的大趋势应该不会改变,相信目前的磨擦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点曲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3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 蔚蓝色的天 的帖子

一般地来讲对于好公司,趴在地上是最安全的。所以我会来关注她。(中集最近有一些涨幅,近来调整力度也会较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持仓影响心态。是不是好股票让事实来证明。至少从这一两个月来讲,中集和振华都不是好股票。缓涨快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WorldCargo News 关于振华(ZPMC)的评述。

WCN's 13th Annual Ship-to-Shore Crane Survey
Pages: 8,000 words with extensive tables and statistics

The 13th Annual STS Crane Survey has been published as part of the July issue of WorldCargo News. The Survey, which runs to over 8,000 words and includes extensive tables and statistics, covers the period July 2005-June 2006. It includes supplier analysis with detailed tabulated statistics on container gantry crane orders and key features of new orders such as outreach, drive type, hoist and trolley speed. As well as an accompanying commentary, there are additional articles examining twin 40/45ft handling, 22-row outreach cranes and spreader/terminal productivity.



Last year’s record figure of 334 for new ship-to-shore crane orders (measured July-June) has not quite been reached this time around. The latest returns to WorldCargo News show 323 new cranes, of which ZPMC accounts for 240. Of these, 123 are for terminals located outside China (including SAR Hong Kong). ZPMC’s export orders include 29 cranes for terminals operated by APM Terminals either alone or as a joint venture; 17 for D P World operations/joint ventures; and 12 for Hutchison Port Holdings’ operations/joint ventures.

The main reason why last year’s record has not been matched is that the whole of ZPMC’s 18-crane order for Euromax Rotterdam, which runs into 2008, was included in WorldCargo News’ 2005 figures. Deliveries commence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and will mostly be made during 2007. Four of the cranes are small ship/barge handlers, with a waterside outreach of 36m.

The others have an outreach of 64m, sufficient for a 23-wide deck stow. It seems likely that Maersk will be pulling out of the Euromax joint venture (see this issue p12), so it would become a 100% venture of Hutchison (ECT). Projecting ahead, ZPMC appears to be in a kind of “steady state.” As of the end of June this year, the company had a total of 156 cranes booked for 2007 delivery, compared to 150 cranes for 2006 delivery as of the end of June 2005. All other OEMs together are reporting 46 cranes for delivery in 2007. In July 2005, the equivalent figure for 2006 delivery was around 75.

Taken together, these figures suggest that the market is slowing down. If that is the case, then 2006 will turn out to be the peak year for crane deliveries. WorldCargo News estimates that a total of 330-335 cranes will be delivered during calendar 2006, compared to about 250 in each of 2004 and 2005...

No of pages: 8,000 words with extensive tables and statistics

[ 本帖最后由 bftfans 于 2006-11-14 10:4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的数据看,07年振华的增长乏力,这也是最近股价表现较差的原因,至于是否已完全消化了这一短期的利空,见仁见智,不好评说(本人于一年以内的行情确实无有能力作出预测,偶尔为之,也纯粹是一时兴起,决不是真正的投资)。但是我相信振华的3年肯定会有更大的成长。长期投资价值不容置疑,虽然安全边际不如中集更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周生伟:商术vs商道
来自:价值中国网 发布时间:2006-11-06 08:12
周生伟:十余年工作经历,在国内、在国外,为自己创业,为别人打工。职业经理人、创业期商人、兼职管理咨询师兼而有之。电子邮件:zswrz@yahoo.com.cn ]
【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其中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有数据表明,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就更短了,大体上也就在3-4年之间。
曾经是美国骄傲的安然轰然倒塌,曾经是商界传奇的日本八佰伴悄然离去,曾经中国耀眼明星的德隆分崩离析,王安电脑不再神奇,三株止住农村包围城市的脚步,巨人大厦、秦池集团……这些曾经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荣耀过的企业,而今只留下一个失败企业的“经典案例”,虽然他们都曾经用他们的辉煌吸引着世人的眼球。综观这些企业,他们不是在“商道”上栽了跟头,就是在“商术”上出了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从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认为是商道更重要,还是商术更重要?
【正文】
“道可道,非常道”,中国人凡事都要讲“道”字,天道、地道、人道,盗亦有盗,也就是连小偷都可以有“道”。古代有个盗跖虽然性格凶残,但对部下极其信义,于是司马迁的《史记》里都为其立传,并“万古长青”了。在商业上更不必说,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体验出了一套经营方面的商道哲学,而“商道”也一直是目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商道即人道”等等商业理念,都是对商道的经典解度。
当然中国人不仅仅愿意研究“道”的问题,而且愿意研究“术”的问题,宋代文学家苏洵在其《嘉祐集卷二•权书上》中就讲了一个“心术”问题,他认为“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所谓的“术”高层次的就是计谋、谋略,低层次的则是技巧或者行动的具体方式,斗智斗狠。而“道”则是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是对一个事物的基本认识,并指导着自己采取恰当的行动。譬如《孙子兵法》不仅仅讲了运兵的方法,军事上的谋略,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军事战争的观点,认为“不战而胜”才是军事的最高境界。而现在很多中外企业经营者也喜欢研究《孙子兵法》,就是希望从这部经典中寻找经营之道。
因此,商术就是做生意的艺术与手段;商道即人道,经商就是做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要注意伦理道德。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商道和商术这两点,分别牵扯到一个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商术乍听起来好象是一个不怎么好的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存与发展一直是企业的第一要素,商业社会是现实的、竞争性的,它不仅仅脉脉温情,它还充满着种种陷阱与危机,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经商技巧,譬如营销谋略、谈判技巧等等,企业是很难立住脚跟的。犹如一个修炼者,他想修仙成道,首先他要学会点入门的法术……他希望凭借着修来的那点法术,达到点石成金的地步。因此,商术是经营企业的必须手段,商场如战场,商场本身充满着斗智斗勇,如果无须智慧和能力,商场也就不是商场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势单力薄的小企业经营者,其前提是生存下来,完成最基本的原始积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理想总是存在于真空中,如果一切以纯粹的商道为准则,恐怕活不了多久。因此缺失了适当的商业气候而大赞商道,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现实环境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企业经营者往往为赚钱而赚钱,甚至一些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事情也照干不误。而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我是小本生意,要生存下去,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看看很多企业所作所为甚至一些成功企业的“原罪”,我们对这个问题就会有一番认识。
商道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灵魂。决定了你的企业可以走到多远的程度,我相信,无论多大多小的公司,遵循一定的商业道德很商业原则是必须的,在任何时期都不会改变原则的才叫真正的原则。如果为了生存而违背自己的原则或者信念,我相信这样的企业也许可以一时成功,最后的结果也是被其他的更高明的商术所打败.。商术是一种手段,商道则是一种境界。一个人不可能刚下商海就能悟道,积累是个不可知的过程,需要在执行和思考中成长,“术”和“道”也随着业务发展得到相应提高。若企业侧重生存,就可偏向于“术”;若企业向往发展,则“术”和“道”兼用。
这里的商道并不是指最高境界,它更可看作是在部分商术里加入独特的神韵,道可道,非常道,有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情怀。因此“术”和“道”并非对立,有联系亦非必然联系,有包容却非完全包容。对于一棵树苗的两种养料,存在如此关系,岂能断言那个更重要。当然,问题不完全等同于种树。经商就是做人,做人的学问远不比经商的学问少,懂得还可以,通晓几乎不可能;在我看来,生意上,懂得从‘道’这方面思考事情,已经是道者。‘道’凭着它的神韵,它可以产生商术,可以指导商术,也可以决定商术。
李嘉诚曾经说过:“要赚点小钱,主要有点商术就行了,可是,只有遵循商道才可以获得大财富。”所谓“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其实很多中国的企业家一直在不断地从实践中思考,就是经商和做人到底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一般人认为要么做商业,要么做人性,但是很多企业家已经体会到商业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成就人性、完善人性的,商业和人性不是矛盾的,人性与商业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获得更多财富的前提是拥有一定财富去搏击,商场上有心理战术,事实上在没有定局之前谁也不知道谁是真正的赢家,但往往会因为资金周转,害怕风险等种种因素而导致不得不放。企业的规模似乎对商道商术的选择上有着直接制约的作用,毕竟主要矛盾的不同所需采取的解决方案也定有所别,企业在自身定位上无须过多的去参照别人的成功模式,商道的确能够获得更多财富,但我不认为航空母舰在浅海里比小船更能发挥其作用,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商道是大手笔,其风险和其财富的终结一样的大,只有胆识和财富兼而有之的人才能把商道运作的惟妙惟肖,或许信誉也属于商道的一种范畴,但往往在信誉的积累过程中资金也充当了重要角色,李嘉诚从80年代至今捐赠款额12亿港元之多,我相信其他企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谁不愿意借助这样的名义去提高自身企业的知名度和完善自身形象?而这样的商道需要的后备资金一定很充裕,试问小企业哪来的这么多营运资本去支撑呢?小本经营有他们的不足,但商术或许比商道更适合他们。所以,在商道范围内,一定的商术是必须的。
商道是主要的,但商术也不可少,但企业所采用的商术应在商道的规范之下,有些商术虽然短期会获得些利润,但却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这样的商术不用也罢。虽然不少大企业在初期也用了不少手段,但这样成功的也只是一部分吧,我想有很多会毁在这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因此不顾商道,相信有些只是偶然而已。
因此,无论企业大小,要从事商业活动,就必须了解、掌握、遵循商规律,商业道德是涵盖于商业规律之中的,所以我们要遵守商业道德。虽然就一时一事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必然的。有人遵守商业道德,吃亏了,有人耍点鬼点子,占便宜了。从长远看,遵守道德,“好人有好报”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你常常违反商业道德,“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风险性就很大。任何东西都不是绝对的,但多了就有个概率在里面。
要做百年老店,不遵循商业规律、不遵守商业道德是不行的,哪有一家靠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的公司长久不衰的?而且商业道德这个东西,有个积累、积聚的效应,越长久越能渐显其的无形的巨大效力。
【作者: 博客巴菲特】【访问统计: 88】【2006年11月13日 星期一 23:58】【 加入博采】【打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中集、振华是否可以成为百年老店,这确实是个每个投资人都不应回避的问题,其实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这一问题是最基础的问题,应该优于短期股价的表现。希望大家能够就此提供素材,展开讨论。

上文的正文部分,在下不敢苟同。既然商道就是人道,那么对于商人它就应该是第一位的,在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商道来经营,否则就不应称其为道。这就像坚持价值投资原则一样,无论何时都不能投机,否则就不是原则,否则就不会有巴菲特。

[ 本帖最后由 bftfans 于 2006-12-21 16:3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杨光:视成本如魔鬼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6年11月10日


  商场上,企业家刀兵相见,而增加收入是你的长枪,降低成本是你的砍刀,学会使刀弄枪,你将威力无穷。拿着枪冲锋陷阵,不如举起刀削削减减,拿起砍刀,砍掉成本。每砍掉一分钱,企业就增加一分利。这是《砍掉成本》作者李践告诉企业家削减企业成本的理念。


  李践在五年之内,创造了一个“从白手起家到2.5亿元资产”的国内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之一。2001年他的公司与李嘉诚和记黄埔旗下的TOM.COM公司合资组建了昆明风驰传媒有限公司,李践出任总经理。毫无疑问,李践是个成功的企业家。


  把降低成本看成企业成功之道是很多优秀企业家的共识。比如,金融帝国花旗银行的CEO桑迪·韦尔就是个压缩成本的偏执狂,他甚至会对一张纸的浪费暴跳如雷。对于他能看到的每一件可能浪费成本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要雷厉风行不顾一切的否决。


  在李践看来,对企业而言,开源和节流同样重要,很多决策都要谨慎,每一次开支都要当成投资,以数字考核衡量一切。节约和公司的制度紧密相连;当节约成为公司制度的一部分,成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执行就是必然。企业管理必须是数字管理而不是语文管理。李践有12个简单、实用、可操作的盈利工具,即李家十二路刀法,读者一读就明白,一用就见效,成本控制立竿见影,吹糠见米。这企业家削减成本的12把财务砍刀如下:砍人手、砍机构、砍固定资产、砍预算、砍库存、砍劣质客户、砍日常开支、砍会议、砍面子……李践对企业家的忠告如下:企业家要懂财务,养成富人的思维模式。花这一分钱,我会得到什么结果?不要这个结果,会造成什么损失?能不花或少花钱得到这个结果?花了钱能绝对保证结果吗?


  书名:砍掉成本


  作者:李践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和振华都是低成本的楷模,尤其振华的老总的办公环境,可能与几百人的小企业相差无几(他和6名手下公用一个办公室,这除了平易近人之外,也是降低成本的做法)。这和巴菲特的办公楼可以相提并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李剑:如何在中国做价值投资


  来源:http://www.mfzq.com.cn 2005-08-12


  李先生在“市民投资论坛”上演讲完毕,场上听众蜂拥而来与他交换名片,一大堆人围着他讨教,直到散场,这连组织者们都没料到,而李先生却见惯不惊。他说这还不算人多,特别多的时候让他讲得口干舌燥。以下我们将李先生的讲话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


  ——在“市民投资论坛”上的演讲 李剑


  今天感觉真不错,按我自己感觉,当大盘涨到两三千点的时候,来听讲座的朋友成千上万,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人挣钱,而在1000点的时候,听的人就会很少,所以现在来听讲座的朋友,至少在心理上、理念上,是很不错的,投资要在人家都不太感兴趣的时候进取一些,平时则要胆小一些。


  我99年以后,特别是这4年熊市,感觉还可以,这四年熊市管理的资金每年收益至少在30%以上。我自己也经过了几个阶段。在99年前,也象很多朋友一样,成天在电脑面前看技术,看图形,做到最后,搞得一塌糊涂,在99年以后,做怕了,想想稳赚不赔恐怕是最重要的规则,所以99年以后就朝着价值投资的方向努力。看论坛的题目是05年的投资渠道,按我自己的看法,没有05年、04年、03年之分,哪一年都行。


  我做股票是这样的,总结一下,大概有四个方法。


  第一个,我叫三不主义,就是说不看大盘、不相信技术分析、不做预测。不看大盘,很简单,大盘好的时候,不好的股票也跌得一塌糊涂,还是有股票跌停板,你要光看大盘做股票,在个股上还是要栽的,另外反过来也一样,这四年熊市,其实有些股票年年创新高,给我们带来的很不错的回报,所以看大盘没用,最终你还是要落实到个股上,这句话很少有例外,只是在指数基金这个问题上,要看大盘,在平均市盈率到多少的时候,我们应该加买,什么时候应该减仓。所以我平时是不看大盘的。


  第二是不相信技术分析,99年以前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也看得太多,当时觉得18武艺都能用,就试试看吧,有一段时间,我有些朋友是做庄的,我在大户室就明明看着庄家做庄,庄家告诉我,你看,我今天让收盘价停在**价位,结果就停在**价位,这给我印象很深,所以K线图这些东西,你不能说它都是骗人的,但很多是骗人的,你要是靠这些技术分析啊,就非常危险,这些危险包括,你可能在很高位置上套牢。我有很多朋友做技术分析,你看他们哪一个能说清楚明天是涨还是跌,都做不到的,你如果一直要向算命先生这样去追求,这对我们投资没什么帮助。


  所以(第三)不做预测,不做预测,准确地说是不做短期的预测,可以做长期的预测,比如对中国经济或者一个行业,你大概可以说出一个长期的情况,比如手机出现了,你就别买那些BB机的股票,彩色胶卷出现了,就别买黑白胶卷的股票,数码相机出来,传统相机股票,像赫赫有名的柯达,就不要去碰它,这一点我们还可以预测,非典来了,旅游业、航空业受影响,我们大概都可以预测到。可是你要说,明天就一定要到1000点,那绝对跌破1000点。2005年创新高,要涨到5000点,而且还说某年某月某日涨到多少点,这就是精确的错误,凡是预测说或者敢说某年某月某日某分某秒涨到多少点的,基本上都是骗人的,精确的错误不如模糊的正确好,所以我自己不做预测。


  这是第一条,投资方法,三不主义。


  第二条,十二个字的投资策略,那十二个字呢?我把巴菲特的东西像***语录一样研究五年了,我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用十二个字可以概括: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当分散。这十二个字里按轻重缓急,最重要是好股。就在好股上面,讲起来很宽,但是我想,简单地讲什么叫好股:有核心竞争力,有长久生命力,利润每年成长不低于15%,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等等。我先简要说明,再举例。我自己在A股市场、港股市场这么多年来感觉到,它的概率在1000个股票中能有50个算得上好公司的就不错了,如果频繁地买股,肯定就越出好股的范围,我这4年平均每年买的股票是2到3个,所以我买的有的赚了200%,最少最少也赚了50%,就是说你一定要在好股上下工夫。这里我讲的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好价,这个好价格,很多股友,除了不买好股、乱买垃圾股的误区之外,还有价格的问题。我举些例子,我们订机票,会打很多电话看哪个航空公司打折打得多,我们到超市买菜,一定要看价格,10元钱1斤的苦瓜,我一定要找2、3元1斤的苦瓜,100元的苹果,谁会买100元的苹果?我们会去找3元的苹果。我觉得你买苹果,还可能尝一口,看苹果好不好。我们平时买东西,是不含糊的。买一件衣服,反反复复试,砍价。1000元衣服对半再拐弯。而我们很多人买股票,拿出全部身家、多年积蓄,可是买一支股票真是草率,一个电话就下单了,或者听一个朋友说:“这股票要涨了!”就买了。草率得很,而对这个股票极其重要的价位,就没去想过。或者这样想,这个股票100元1股,很贵,那个股票3元1股,很便宜。从绝对价位去看,这也是很大的误区。你到香港就会发现,130元的汇丰银行要比三毛钱的友谊国际,不知道便宜多少。三毛钱的股票市盈率1000倍,或者马上就要破产,而130元的汇丰银行,你搁在那里,平均每年赚5%,一点问题都没有。这都是对价格的误区。我对目标公司,会仔细计算,算它哪个价位,才值得我们买进。我买的茅台酒,按现在价格除权,是15元买的,动态市盈率是10倍还不到,静态市盈率是12倍,云南白药是12元买的,同仁堂科技是5.5元买的,我自己有一个纪律,凡是超过20倍市盈率以上的,通通不买,管你什么好股不好股,管人家怎么说,为什么呢?因为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有很重要的一条,你买一个公司的股票,你要想,全世界再优秀的公司,平均每年保持40%的增长,这样公司实在太少,你要保持40%的增长,你才能用20倍的市盈率去买它,为什么?因为他还有一条,我们要在市场价格是内在价值一半的时候,我们才能买进,当它的内在价值是40元,我们就要想办法在它的市场价格20元,也就是一半的时候去买它,你才有确切的把握,只要它向内在价值回归,你就赚了100%了。那么,稳定成长的定价比较简单,它要保持每年20%的增长,就在10倍市盈率的时候去买,我举个例子,同仁堂,你可以看看,从93年到现在,平均每年净利润增长20%,那么我们就在10倍市盈率去买它,你能买到就太容易赚钱了。现在赚不到了,大盘跌到1000点,它还有30倍市盈率,那我们可以不买,可以去买别的,你可以等到像我讲到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再去买它。


  稳定成长股比较简单,周期性股票就复杂一些,但是同样是定价很重要。我再举个例子,上海汽车,你要在汽车行业非常好的时候,16元18元去买上海汽车,那时候买它,就犯了错误,买了最高点,会从16元套到4元钱,特别残酷,是吧?可是用我讲的这个方法,你就会发现在16元的时候不会买,按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方法,也很简单,对周期性股票,你把它7到10年的利润全部加起来,然后除以7或者10,就可以算出每年平均利润,按这个定价,风险大大降低,因为这样一算,上海汽车的最好价格是2.6元,即使在上海汽车业绩最差的时候,周期性低点的时候,用2.6元去买,你也不怕。2.6元买和16元买,相差太远,而事实上,为什么有很多人,前几年,我写字楼下面的电工都跑上来,说他要买上海汽车和长安汽车,可见多么热门,实际上那时候,现在知道了,要赔80%。


  定价很重要,好股还要有好价。


  再下面是“长期持有”。四年熊市下来,大家最不能接受这个“长期持有”,说如果四年前早抛掉,我现在太幸福了,还长期持有?我讲的前提是什么?是说,当你买的是好公司,当你买的是好价格,那你长期持有就没问题,对吧?我举国外的例子,你在十年前买的沃尔玛,长期持有,现在涨了二、三十倍,100年前买的可口可乐,你就赚了2000万倍,2000万倍呀, 1万元买,现在就是2000亿。我自己的股票,我买的茅台,我耐心地等它上市了两年,我没碰它,一直等到2003年,拐点出现了,我稍微讲一下,2003年10月,白酒行业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白酒行业经过了5年的大熊市,全国年产量800万吨跌到320万吨,生活观念改变了,很多人喝啤酒、葡萄酒,不再喝白酒,白酒萧条了。2003年,白酒销量停止下降,开始上升,茅台酒加价,我等了两年,价格下降到我定的标准,动态市盈率10倍,我认为三五年出现的大机会来了,就买了,动员很多朋友买。但是很不幸,很多朋友赚了二、三元钱,就赶快抛掉。很多人买了很差劲的股票,没赚钱,他就一直留着,结果一直套,越套越深,40元套到4元:40套到30舍不得斩,套到20麻木了,套到10元,他也不管,几年下来,一轮熊市过来,打开帐单一看,全是垃圾股。什么原因呢?好股赚了钱都抛了,坏股不得不拿着。就像在我的别墅里,草都留下,花都打拔掉了。劣币驱逐良币,在我们很多朋友,劣股驱逐良股,留下的都是很差劲的股票,所以,好股要一直持有。听我建议买了茅台、买了双汇、买了上海机场、买了同仁堂、买了云南白药,很多朋友赚了一、两元钱,就把它抛掉,留到现在,就已经翻了两番,涨了200%,但是留下来的人不多,由此看来,买了好公司,就是有好价格,你如果不能长期持有的话,最后利润也得不倒保障。这十二字里面,长期持有,我认为至关重要。这个长期持有里面,还包括这样一个信念,我们选股要有这样的理念,当你不想持有这个股票15年、20年、一辈子,你根本就不要买它。你有这样的精神,才能买到好股。我买的股票,重仓股,不会再动了,我说不再动是这个意思,基本面不变化,就持有一生。因为它在一直赚钱嘛。


  十二个字的最后,是适当分散,这比较简单,再好的公司,再好的股票,也不能只买一个,像上海机场这么好,像茅台这么好,也不能只买一个,要适当分散,适当分散到什么程度更好呢?我自己感觉5到10个比较好,不要太多,太多以后我们研究不过来,我每年要和董秘打很多电话,上市公司我要经常去跑,股东大会要参加,我要是买了100个股票,那我也忙不过来。所以适当分散。


  这是第二条,十二个字。


    第三条,先行业,后个股。先行业后个股是什么道理?我们买个股,经过这么多年,大家都有体会了,买个股,就要买这个行业的龙头。买最好的,你要买肉制品,肯定买双汇;你要买白酒,显然在茅台和五粮液里面选;我要买钢铁股,就买宝钢;我要买机场股,就要买吞吐量、客流量、货源最大的机场;我要买红酒,就只能买长城干红和张裕,我不会随便乱买;啤酒,显然是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乳业,首屈一指是伊利股份和蒙牛,就不会去选三元和新希望这样的;电子行业,中兴通讯,假如华为上市了,那也在里面,大家都要买龙头。买龙头,还要看行业,个股里面还要选择。一般现在都不会去买垃圾股,可是同样是龙头,我认为选择行业也很重要,选择个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行业进行区分,因为时间不太多,我只能大概简单讲一下。 


  为什么要区分行业?首先,一定要区分稳定成长性行业和周期性行业,象食品饮料药品等,是稳定成长性行业,比如药品,不会因为经济形势好,我就多吃药,每天吃三斤半,经济形势不好,就只吃一粒,感冒药都不吃了。周期性行业,它就不一样,大家最大的误区,在市盈率方面最容易上周期性行业的当,你看,04年宏观调控到现在,很多公司亏损,都是亏损在周期性行业。04年,周期性行业,钢铁、水泥、石化、汽车、银行,这些行业,它们的市盈率非常之低,当时市盈率好象只有2、3倍,你要是只看市盈率,以为市盈率不到10倍,你去买这些周期性行业,那就要上大当,周期性行业实际上刚刚相反,市盈率高的时候,业绩一塌糊涂的时候,恰恰值得买。举个例子,黄金,黄金的价格暴涨,金矿的股票也暴涨,可这个时候不能买,你等到黄金的价格接近黄金矿山的开采成本,黄金矿山的开采成本大概是每盎司220美元左右,金价跌到那个时候,金矿开采都没什么赚头,就会停止开采,一停止开采,你就会看到金矿企业的市盈率非常之高,它可能高到上百倍,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你去买金矿的股票,在金价每盎司220美元的时候去买金矿的股票,那就赚大钱了。在周期性行业,很容易在市盈率、净资产方面上当,所以我认为,首先区分行业很重要。


  我再举一个为什么要先选行业,再选个股的例子,我们从精益求精的角度讲,选择行业的重要性在哪里?有些行业,它就是产生不了大牛股,你看美国道琼斯指数就可以看出,大牛股都产生于哪里?大牛股都产生于制造业、服务业、采掘业。你把组成道琼斯指数的上市公司一翻,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三个行业,我们讲通用电器、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都是制造业,沃尔玛、一些著名银行都是属于服务业,埃克森石油、中国的中国石油都属于采掘业,大牛股都是出生在这些行业里。哪些行业就是出不了大牛股呢?你想想看,公用事业,就出不了大牛股。你看看欧洲股市,从荷兰股市开始,有两百年历史了,有哪一个公用事业股成大牛股的?煤气、地铁、高速公路、隧道、电力、桥梁,这样的公司,我建议大家别买,不是说这些不能赚钱,而是说你要想在它身上赚到100倍、10倍,太难!我们要做一个职业投资者,就要有一个思想意识,就是说,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亿万富翁的投资者,我说不是好投资者,我们想当亿万富翁,我们的选股就要考虑考虑,不要从公用事业股中去选,煤气、高速公路、地铁,它们的价格受管制,你要想让地铁提价,老百姓要骂娘的,要告到人大去,你怎么能让地铁成为牛股?地铁修一下,修高速公路,动不动向银行贷款几十个亿,资本开支巨大。而制造业呢,你看中兴通讯,它已经把产品卖到欧洲去、卖到非洲去了,这就是制造业的优点,它可以卖到最偏远的地方,可以卖到地球各个角落,可口可乐就是这样的例子,沃尔玛在全球扩张,银行在全球扩张,这些行业才可以产生超级大牛股,十年涨十倍,沃尔玛从诞生开始,涨500倍。


  有些行业,确实要进入夕阳行业,我们就不要买。例如,柯达,不生产黑白胶卷了。手机,刚问世的时候,是无比光辉的朝阳行业,但现在呢,大家很清楚,手机又是个夕阳行业,做手机的实在太多,它已经不赚钱了。有些行业注定不能赚大钱,举个例子,航空公司,我从来不买航空公司的股票,我给它起个名字,叫两头受气的行业,什么叫两头受气啊?它一方面成本不断上升,航空公司的成本是两个,一个是汽油,一个是大量的人工,石油永远是涨价,而人的工资,我们回想一下看看,这么多年到现在,你什么时候看到工资是下降的?每个城市的最低生活费都在提高,我们没看到下降。深圳航空是做得最好的,做得这么好,它一架飞机,也要110个人,地勤、空姐、机长为一架飞机服务,成本永远在涨,航空公司的底下这一头,成本在受气。那一头又受气了,是售价,机票老打折。


  可是有些行业,两头都受益,一边降低成本,一边提高价格。你看美国的菲力浦莫利斯,生产万宝路香烟的,还有上海的中华牌香烟,它的烟能够不断地引进新技术,不断地降低成本,烟草加工,把人力开支一年年缩减,反过来,烟草价格一年年上升。中华牌香烟,1000元一条,比文革的时候涨多少,我们就要找这种行业,它既能无限地提价,又能够不断地降低成本,而不能买航空公司这样的,成本提高,售价降低。青岛海尔,我很佩服它,很优秀,可是它处在一个很不幸的行业,钢材、原材料都不断涨价,可是家电很多企业,互相杀价,价格不断下跌,所以我从来不买家电的股票。我们一定要把行业分清楚。


  先行业后个股,这是我的第三条。


  第四条,极其苛刻的选股条件。我举个例子,国外有一个画家,非常勤奋,平均每天要画幅画,可是一年下来,一幅画也没卖出去,然后请教一个老画家,说我每天这么勤奋,怎么一张画都卖不掉。那个老画家就说,你能不能反过来,一年用364天去画一张画,用一天时间去卖画,我相信你肯定能卖掉。这个例子对我研究上市公司研究股票,很有启发,我个人大概就是这样做的。就是用364天,去研究、去调查、去从生活中发现。不要去看电脑每天的报价,每天看价格从三块掉到两块,两快涨到三块,没有太大意义。用364天去看年报,去调查,去思考,用一天时间去买股票,其实我讲一天时间,一点也不夸张,我记得我这几年每年花在买股票的时间,其实不到一天,因为现在买股票太方便,只要打个电话,只要在网上点几下,几分钟就完了。可这一点要做到,还真不容易,因为大多数股友,很多老人家,整天盯着屏幕,买卖股票,真是很可怜,他们买股票,都不知道这个公司究竟是干什么的,这公司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整天盯在那里,能看出钱来吗?看不出钱来的。用364天研究,为什么只用一天时间买股票呢?还有几个苛刻的条件来选股。这个苛刻讲通俗点,是百里挑一,100个股票能选到一个就不错了。如果能做到千里挑一,那就更好。


  我举个例子,作为结束。


  苛刻到什么程度?一个是要万千宠爱在一身,我们要买的股票,要符合许多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就不要去买,就是说要有一个理念,这个理念经过四年熊市,很多朋友难以接受,但我自己确实是这样贯彻的,就是说,你买的这个股票,你要像买给自己住的房子一样去买,你买一套房子不会说是随便买一套,然后三天两头卖了,又换一套吧?有很多人住一套房子要住一辈子。正因为要住一辈子,正因为你要把自己几十年的积蓄去买一套房子,就非常注意挑选,地段、通风、阳光。我们买股票,要像买房子那样去挑选。


  第二个要像收藏邮票一样,去珍藏。集邮集邮,像文革时候的林彪的邮票,不会随便把它卖了,知道越放越值钱。好公司的股票也是这样,时间长了,会很值钱,中石油的股票中间经常有不动的时候,茅台也经常有不动的时候,云南白药也经常有不动的时候,但是时间一长,你就知道,它每年都给你增长15%到20%。如果现在有100万,每年增长20%,四十年后,全是亿万富翁。而且我们还很轻松,可以去度假、去玩、去钓鱼。但前提是要好的,好的你才能珍藏。像收藏邮票那样。有句话说,选股如选妻,这句话大家都听烂了,我自己觉得是真理,我们要像挑选终生伴侣一样挑选好股票。就是说,这个公司哪方面都要符合标准,我在目前持有的股票里面,有一个就是这样,从哪方面看都很好,属于这种万千宠爱在一身的,我不讲名字,讲一下它的条件,大家听可能就听出来是哪一个,但是,大家如何能够按照我这种苛刻的选股标准,相信大家不久之后,即使达不到我这种严格的标准,但只要像这种标准看齐的话,至少有一点,大家不会买到垃圾股,不会买到让你赔钱赔到百分之八、九十。也不会亏到20%以上。


  它有著名的品牌,不仅是行业里的著名品牌,而且还是本民族的著名品牌。这公司有了。第二它的产品独一无二,就是说,离开了它所在的地方,别的地方没法生产。日本能想了很多办法,搞了十多年一直搞不出来。它公司自己的技术人员,把它放到附近的地方去生产,也不行。就是说,地域具有垄断性。第三,它的广告费,不要花多少。因为老有中央领导人或者著名的政治家、高层领导给它做免费广告,它广告费也不用什么。第四,它不用借很多债,它甚至没有借债。因为我们平时很多朋友买股票没有注意,有的公司负债率高得很,风险一来,有的公司一下就垮了。像上海的复星集团,我管你好不好,光你那么大的负债,我就不买。美菱电器、格力电器都是巨额负债,100多亿的负债,20亿的净资产,像这样的我都不碰。而这个公司,就没有负债。不但没有负债,而且货还没出去,就收到钱了。在中国这个缺少诚信的地方,三角债非常突出。我们买股票,要当心应收款巨大的。这么多年,我一方面很佩服中集集团,可另一方面从不买中集集团。因为中集集团的应收款实在太大,有没有应收款的,我为什么要买有这么巨大应收款的?你看前年东方锅炉,我这个不是东方锅炉,它一下子把几十亿的预付款收来了,你就知道它的产品就绝对没有收不到款的风险。而这个公司,就没有应收款,总是货还没有生产出来,人家的钱就先到了。第六,人家的货放在仓库里放几年,就不值钱了。电脑,芯片,在仓库里放个五年,1000元的电脑,放五年,100元都卖不出去了。饼干,放五年,你还能卖出钱吗?纸板,放五年,纸都发黄了,你还能卖钱吗?可这个公司的产品,不怕积压,它越积压,时间越长,它就越值钱。第七,它的最主要的生产设备,地窖,不用维修,不会生锈、不会过时、贬值,相反,这个地窖还会增值,为什么?它的微生物种群越来越丰富,酿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好。反过来想,我们很多重工业的股票,像航空公司,飞机是最重要成本、主要设备,飞几年以后就淘汰了,它就要花钱去买新飞机,那股东赚什么钱?它好不容易从乘客那里赚来的钱,又要去买新飞机,而新飞机又是高价的。那我们为什么不买那些设备不会过时的?另外还有更多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选股,要用最挑剔的眼光来选股票,管理层也是一样,这个公司的管理层,董事长,他本身就是这个行业的技术权威,他是产品香型的提出者和标准的制订者,他在几十年里从来没有动摇它的主业,拒绝许多诱惑。像这样例子很多。最后我想归结到,要想投资成功,用两句话可以概括掉,一句就是,一年用364天精心选择最好的公司,第二句,耐心地等待,等待我讲的价位到达,好股好价,就行了。不耽误大家时间,谢谢!


【作者: 博客巴菲特】【访问统计:1058】【2006年08月6日 星期日 10:47】【 加入博采】【打印】
Trackback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5493867

回复
  - 评论人:呆二   2006-08-09 17:01:28      
仅有方向是不够的,但没有了方向就没有了一切,个人认为李剑先生在方向性的问题上讲述得是比较到位的。下面就两个问题和大家探讨一、大盘的问题为什么大家都普遍关心大盘呢,因为大盘跌的时候没有股票不跌的,只是跌多跌少的问题,好股票就是涨多跌少,长期向上而已,实际上还是操作策略的定位问题,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短线是银,长线是金,波段是钻石,波段谁都想做,但关键是波段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的,预测这个东西,能把握长期方向就不错,人往往贪心不足,结果连北都找不到了,因为处境不一样了,处身于丛林之中你怎么会有凌绝顶览众山的境界呢,如果两者都想得,只能是累死加上精神分裂二、技术分析技术分析现在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上不了台面但用起来蛮顺手,尤其是对于盘面操作和短期效益,个人对技术分析的研究不多,我觉得这个尴尬的局面是由于技术分析的根源决定的,技术分析实际上是经验学科,它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如果非要说有基础可以把博弈和心理学算上,而这两者是搅浑水最好的方式,要说复杂莫过于人的心理,这实际上和大道至简以及稳定的盈利模式相右的,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某某专家告诫我们勿贪勿惧,我看到这种话是往往觉得很可笑,思想决定行为,但行为反过来决定思想、情绪,你让身处于情绪漩涡的投资者不要受情绪的影响,只会让人感悟出混沌学说。而基本面分析是有其比较可靠的理论基础的,比如价值决定价格,比如很明确的估值算法,比如他研究的企业的商业模式(这东西假不了,如果假也是一时,别人不会白白送钱给你),这因为它的理论基础、它的标准化,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大家的游戏规则如果统一了,市场的表现反过来推动这种规则的推广,良性循环,市场也变成了有效市场。另一方面,因为有了一个量化的标准,市场的情绪波动往往给我们创造超额利润。


  - 评论人:anonymous   2006-08-08 20:51:29      
就是茅台啦


  - 评论人:巴菲特炒股小组副组长   2006-08-08 14:51:56      
向李剑先生致敬


  - 评论人:anonymous   2006-08-08 08:19:29      
他最后提到的那只股票,估计是茅台


  - 评论人:anonymous   2006-08-07 18:04:41      
再次强调独立思考一定要独立思考巴菲特的文章看多了。很多人也可以说出个所以来


  - 评论人:倪旭   2006-08-07 12:21:17      
写的非常的好我很喜欢巴菲特我几乎每天都看有关他的书陈理先生你好可以加我吗我的号码是457990735谢谢


  - 评论人:沧海一声笑   2006-08-07 10:27:30      
既然如此强调买进价位的重要性那么一年仅花一天的时间去看盘买股足够吗理论上讲是正确的但显然夸张了一点


  - 评论人:anonymous   2006-08-07 09:58:29      
此人才是真正的中国的巴菲特


  - 评论人:沧海一声笑   2006-08-06 22:12:08      
关于格力它的上百亿负債实际上绝多数都是流动负债比流动资产稍少长期负债仅区区几百万元更为可贵的是其几乎没有长期的应收账款家电行业的确不是好的投资行业但格力却因为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等而当之无愧的称得上一家杰出的公司这可能是一个特例吧所以我仍然赞成精挑行业的重要性


  - 评论人:anonymous   2006-08-06 20:23:35      
可是用我讲的这个方法,你就会发现在16元的时候不会买,按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方法,也很简单,对周期性股票,你把它7到10年的利润全部加起来,然后除以7或者10,就可以算出每年平均利润,按这个定价,风险大大降低,因为这样一算,上海汽车的最好价格是26元,即使在上海汽车业绩最差的时候,周期性低点的时候,用26元去买,你也不怕。哪位高手指教一下:26元的合理价格如何计算出来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 评论人:公鸡   2006-08-06 13:32:26      
好好文章我的号是:278259256,加我。我是巴菲特的忠实追随者。陈理先生你好


  - 评论人:权德   2006-08-06 11:20:04      
其实成功的投资方法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李剑的上面的文章是价值投资理论的最后诠释。与我自己的心态比较,才发现自己距离真正的价值投资还需要太多的修炼。
先检讨一下自己的关键不足:
1、虽然我不是每天买来卖去,但是我仍免不了要每天都要看行情。尽管最近有些收敛,也达每日1小时的看盘。以后要做到每日不能超过10分钟(除非所关注个股的价位到了目标位附近)。将99%的时间用来研究公司。
2、投资过于集中。目前基本上全仓中集。这样风险确实太大了。那些成功的投资大师,是没有只持有一支股票的记录的。计划择机卖出中集1/2到2/3仓位,逐步使自己的组合达到3-5支。
3、对公司的财务安全还应该多加留意。例如,中集的应收帐款虽然比较安全(客户实力强大),但是如果航运市场崩盘,则也会有风险。所以日后也要留意航运的景气度,如果明显向下,则应该撤离中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价值投资者每日应该做的事就应该像巴菲特一样:阅读、研究和思考,这一点应该是精髓。李剑就是这一点做得好,才会有上面的诠释。如果我们只是看一下李剑的文章,就学会了价值投资是不可能的。
我们应该坚持的是阅读、研究和思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4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5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5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中集、胜狮“知识产权大战”启示录2006-11-15 05:53:23 来源: 东方网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一个有关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危险与机遇的经典案例
中集集团副总裁吴发沛:企业现在早已不是靠劳动力密集和资金密集来攻城拔寨了,技术、知识产权、人才已成为支撑其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

11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个审判庭,一场关于集装箱“漏水器”专利是否有效的辩论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辩论对决的双方是全球两家大型集装箱制造企业——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中集集团(000039.SZ)控股子公司,下称“上海中集”]和上海胜狮冷冻货柜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胜狮”)。

作为中集集团的法律专员,王宇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对这个案子进行庭审了。“至少也应该是第5次吧。”他说,“我们回去后还要准备材料,希望能早日结案。”

王宇认为,这起诉讼只是掀开了两家公司集装箱知识产权纠纷的冰山一角。在他看来,这个案子非常重要,因为“漏水器”专利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两家公司最核心的案子——上海中集诉上海胜狮“漏水器”专利侵权一案。

“由于‘漏水器’专利是否有效还没有判,所以我们持续3年多的侵权诉讼也一直处于暂停阶段。”王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漏水器”拉开的维权序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发沛已不想再对整个案件的细节做过多的描述。身为中集集团副总裁的他更愿意谈他对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的体会。“企业现在早已不是靠劳动力密集和资金密集来攻城拔寨了,技术、知识产权、人才已成为支撑其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

不过,这并不影响这一案件带给人们的思考。在吴发沛的讲述中,一个历时三年、辗转两国四地、涉及众多集装箱制造巨头的知识产权角逐大戏逐渐清晰起来。

诉讼得从一个名叫“漏水器”的专利技术说起,这是集装箱制造众多技术中的一个。

1995年,中集集团组建上海中集,进军集装箱领域的中高端领域,也是利润率更高的冷藏箱领域。几乎同时,同为知名集装箱制造商的胜狮货柜企业有限公司也在上海成立上海胜狮。

“当时德国瓦工堡公司才是冷藏箱70多项核心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吴发沛说,中集在进军冷藏箱时,便以每年近100万美元的专利许可费从德国Graaff技术拥有者德国瓦工堡埃尔策两合公司(下称“瓦工堡公司”)引进了技术,并获得相关专利的许可使用权。

然而,上海中集不久就发现,多家集装箱制造商在擅自使用瓦工堡公司的多项冷藏箱专利技术,其中就包括“漏水器”专利,而这正是中集集团向瓦工堡公司交纳巨额专利费获得许可的专利(后获得该专利在中国内地独占许可权)。

上海胜狮就是这些企业中的一个,当时,两家企业生产的集装箱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于是,德方开始与这些企业协商,另几家企业就之前的侵权行为对德国公司进行经济补偿,并获得了自动漏水器及其他专利的合法使用权。(之后,中集集团买断了“漏水器”等专利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这些企业就改向中集集团购买专利使用权。)但与上海胜狮的多次协商,均无果而终。

3年的诉讼回到原点

出于对自己专利技术的保护,德方于2003年8月12日,在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胜狮提起侵权诉讼。随后,作为“漏水器”专利在中国内地独家被许可人,2004年11月,上海中集就同一专利问题向上海胜狮提起诉讼。

由此,两家企业引发了一场“知识产权大战”。

上海胜狮立刻积极应对,首先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提出“漏水器”专利无效的请求;接着在香港高院以瓦工堡公司商业威胁为由提起诉讼,向瓦工堡公司索赔588万美元,并以无创造性为由要求法院撤消该专利在香港的专利授权;另向德国法院申请禁令,禁止瓦工堡公司向他们的客户发警告信。

之后,上海胜狮更是反诉上海中集壁板专利侵权,后因壁板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撤诉。

2005年12月,德国联邦专利法院作出判决,因上海胜狮拒绝交纳5万欧元保证金,驳回了其在德国诉“漏水器”德国专利无效的申请。在中国内地,无论是上海中集作为第三方参加的诉讼,还是上海中集作为原告在上海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历时数载,都因上海胜狮在北京“反诉”专利权无效案暂无终审结论而处于中止状态。

这期间,“漏水器”专利无效宣告案“一波四折”——经历两次行政决定、两次法院判决,在北京经过近三年审理,如今又几乎回到了原点。

王宇感叹:“知识产权的官司是拖不起的,因为知识产权是有生命期的。一般知识产权的专利期是20年,而官司没有结果,侵权行为也得不到制止。”

中集的知识产权“教训”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集集团曾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1999年,中集集团一子公司与美国某机场签订了13座登机桥的合同,因为在设计上简单模仿,被美国某公司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申请仲裁,造成合同无法履行,损失达150万美元。

吴发沛认为,这件事教育了中集,也让中集懂得必须要尊重知识产权。“在当时,我们认为合作完了之后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照抄是无所谓的事情。而目前中国有大把的企业都是这样,但这样终究是行不通的。”

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这或许只是中集靠专利技术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因为,在大家宣扬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确实也存在一些企业靠滥用知识产权来打压竞争对手。期间,上海胜狮就曾直接反诉中集的“漏水器”专利无效。

“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防范知识产权被滥用。”华东政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武双分析,“法律赋予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权利,但法律却缺乏一个对权利的限定,这就会造成滥用。”

但吴发沛却认为:“维护知识产权是我们的权利,也是建立在尊重技术进步、尊重技术人员的创造这一理念之上的。试想,如果整个集装箱制造业都陷入抄袭模仿的恶性竞争当中,会是个什么样的恶果,谁还愿意投入巨资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呢?”

他坚持要将这个诉讼进行到底,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多少数额的赔偿,而是为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来打,我们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这对于包括集装箱在内的众多中国制造业能否真正在中国立下根来显得至关重要。”

全球化带来的知识产权考验

长期代理知识产权诉讼的杨春宝律师告诉记者,知识产权是中国制造业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全球化来临给企业带来的另一个考验。

一位集装箱制造领域的人士告诉记者:“集装箱制造最早进入中国的确是靠低成本,但要把这个行业扎根在中国,就必须要有一个进入门槛,要有自己的创新技术、人才,要在国际标准制定上有自己的声音。”

该人士表示,如果中国没有核心的技术,低成本是很难长久的。现在比中国成本低的国家不少,如越南,不少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往越南转移。从留住产业核心基础的角度来说,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吴发沛眼中,发展更是离不开知识产权:“技术发展和企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技术,企业很难取得长足发展,技术发展要和业务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解决业务当中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如何才能“长盛不衰”,黄武双认为,不断创新才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如同大多数中国企业一样,最开始是从引进技术、引进设备起步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企业仅仅依赖引进,最终往往是引进一批,老化一批,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而另一些则重视消化吸收并不断创新,最终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我们应该多学习日本企业,目前中国企业已经知道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还不知道如何运用。比如,日本企业在一个DVD磁头上面可以申请2000个专利,而我们却只申请几个,没有这样的意识,并不是说我们的技术不到位,是我们的意识不到位。”黄武双说。

在黄武双看来,对于知识产权仅有尊重是不够的,毕竟知识产权(专利)在特定时候还是利益博弈的工具,只有变成自己的才最重要。(第一财经日报 洪其华 李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5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振华港机短期融资券分析报告
www.hexun.com 【2006.11.13 11:47】来源:和讯特约




【版权声明】 本文为作者授权和讯网独家刊登之作品,其他媒体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授权许可;其它网站\传统媒体转载须事先与原作者及和讯网(hrstock@hexun.com 85650830)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作者:马毅


本期短融券信用级别:联合资信:A-1

公司信息

发行人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简称
振华港机
成立日期
1997-3-24

公司性质
国有控股
是否上市
是(600320)

短期融资券要素(2006年第一期)

发行总额
18亿元
发行方式
贴现发行

发行日
2006-11-6
起息日
2006-11-8

上市日
2006-11-9
期限
365天



  行业状况

  港口机械行业处于上升周期。港口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导致港口机械的强劲增长,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陈旧港口机械需要更新改造。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是钢铁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公司在港口机械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发展前景看好。

  财务状况

  振华港机整体负债水平较高,但负债结构较为合理。公司今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较高,短期及整体偿债能力较强,经营性资产运营情况较好,经营能力及整体盈利能力较强。

  融资券状况

  振华港机本期发行短期融资券18亿元人民币,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用作公司已签订订单在生产过程中采购原材料的流动资金。

  结论

  上海振华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中型港口集装箱起重机械的生产和销售,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公司管理水平较高,技术力量雄厚。公司资产结构合理,现金流状况良好,融资渠道畅通,但负债水平偏高。近年来公司规模迅速扩张,近三年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0%以上,偿债能力较强。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振华港机本次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具有较强的还本付息能力,本次融资券偿还的风险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5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个问题:价值投资最关键一点是你给这个股票估价多少,有多少安全边际,但我看下来只有大篇引用报道,而没有你自己对这个股票的分析,只有你对这个股票涨跌的患得患失!
建议到闵发论坛看看价值投资高手sosme的分析帖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5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建议。sosme大师的帖子也是我的必备的功课。但此帖的目的是收集资料(有关公司和价值投资的)和自己的反思。如果能有同辈能够补充资料,那么此帖就有了多余的收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18 22:20 , Processed in 0.044328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