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astfood 于 2007-4-11 22:34 发表
请问这个经销网络是只经销冠福的产品,还是所有能进入超市的陶瓷,玻璃,不锈钢制品。如果是前者,那么竞争依旧很激烈。如果是后者,那前途还是可以期待的。
感觉你第四段中所说的前景像是后者。


这是很重要的策略问题,从现在已在分销弓箭的玻璃制品看,冠福并不排斥分销其它公司的产品,但有选择,是引领生活时尚的,是中高档的,是符合卖场需要的,比如欧洲的不绣钢餐具想要快速进入中国,通过五天分销是个双方满意的选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滚石玩家 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这么多的细节,真的很让我吃惊。多谢你的分析。
看了一下它的图型(月线),上的真猛。

手中还有一些美元,在b股中找了一下,看中了黄山b股 900942 。振华b股也喜欢,不过
比较一下还是倾向前者。有谁同行?请大家帮助分析一下b股中还有更好的吗?先谢了!

[ 本帖最后由 liza012 于 2007-4-11 23:1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册┆登录┆发表文章
好公司+好价格=价值投资
2006-12-20 18:33:07
大中小
  这年头,什么都是价值投资,借用某个牛基金经理的话说,价值投资不用讨论,没有价值,买它作甚。所以40元追某某航空也是价值投资,嘿嘿。 价值投资这个标签全国全地球人都可以用,可是,价值投资的精髓是什么?
  
  愚人观点,好公司,好价格,才是价值投资。或者说,即使是再好的公司,也要充分考虑安全边际。
  
  所以,任何公司到了40-50倍PE,除非业绩成长性出奇的高而且具备一定可持续性,否则好公司的股票一样会套住投资者,会让你亏钱,何况,好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年最好的公司是四川长虹,深圳发展银行,后来呢?
  
  实际生活中,由于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一个多头市场中,好公司的价格通常不便宜,这时怎么办?
  
  愚人原则之一:好公司比好价格更重要;假设好公司是永续经营和持续成长的,那么理论上即使买了阶段性高点,后来一样通过时间来赚钱甚至赚大钱。个人体会最深的就是烟台万华在2001年上市之初的热炒中到过80元,相当于静态200倍PE;后来由于大盘下跌和市场偏见,在报表几乎年年接近100%增长的背景下,股票依然回落了50%;但是持续的成长让它在05年以后屡创新高,目前PE大概06年静态20多倍。当时的高位套牢者持有至今收益依然可观;另一个案例是中兴通讯,在每次科技股热潮中即使你买在最高点被套,1-2年内它又创出新高。不过,困难在于,如何判断公司能否持续成长?
  
  好公司比好价格重要的另一点是好公司即使买在50倍PE,如果每年25%成长,3年后差不多就只有25倍PE,你的最大亏损幅度就是损失3年的时间机会成本;实际上,市场情绪的波动会给你奖励,你很有可能在第二年就赚钱了。
  
  而坏公司的下跌风险是没有底线的,这是必须严格止损的理论基础。我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有一个著名高校的小盘股,芯片概念的,当年到过接近50元,操盘的某NB券商,现在据说操盘手依然活跃在投资界的某大腕,6年过去了股本没有扩张,也没有股改,股票今天还在5元以下,而指数已经回到当初位置以上了。
  
  愚人原则之二: 好价格(CHEAP PRICE)是投资成功的核心。回到前面烟台万华的例子,原始法人股东回报是多少?1元变200多元,投资回报200多倍。(股本扩张10倍以上,股价20元);(这是很了不起的,我身边有朋友持有平安的股权,大概10年30倍,持有万科早年的法人股,差不多20年150倍,烟台万华6年200倍,俺01年的研究报告用了”千里挑一”的说法,今天确实印证了)。而你在80元买的呢?投资回报大概只有1倍多,虽然不坏,但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再举一个例子,复权看,茅台的低点大概只有5-6元,当时买入持有,现在回报超过10倍;而你60元追的茅台,目前账面盈利不过10%;70元买的茅台,已经出现亏损了。
  
  做VC或PE(PRIVATE EQUITY)的魅力就在于你早期投资成本相对于后来的价格,是太太CHEAP了。不过,这其中的风险和眼光,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暂且不谈。
  
  当然,好价格是相对的概念。相对人家5元的茅台成本,你的10元是贵了,但比后来的人,还是买了很好的价格。
  
  我的一位师兄前辈当年就教导我,博弈的核心就是你永远要快人一步,永远先便宜的买到好股票。
  
  愚人原则之三:任何东西都有价格,垃圾也不例外。注意到没有,所谓中国首富就是在香港和美国收垃圾废纸的。
  
  卓越的企业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发现了就要死死的抱住,当然密切的跟踪是不能忽略的功课。这个俺是百分百赞成。
  
  但是,我们面对的大量投资对象,是有瑕疵的,有困惑,有问题的。这时“好价格”就显得重要了。
  
  你可以象某些投资者宣称那样,永远持有最优秀的股票,所谓“皇冠上的明珠”。但是个人认为人都有偏见和情绪,这种手法的风险是不言而喻,巴老看错的例子也不少。何况巴老经常亲自参与董事会,改造公司。而国内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要改造公司谈何容易。搞所谓行业整合的德隆系的尝试结果如何。
  
  “好价格”投资理论基础是均值回归,或者说风水轮流转。
  
  钢铁股业绩波动性大,以前国有企业又不分红,或者老是没完没了的资本支出,因此,这个板块肯定不是好的投资标的。但是,如果它跌到只有3-5倍PE呢?
  
  一个国有上市公司市值5亿,持有的物业市场价值10亿(账面价值3亿) ,负债大概1亿,有投资价值吗?你可能会动心,但想到即使买了再多股票也不能控制董事会,也不能实现它的价值,你就心凉了;因此股票继续跌50%,市值只有2.5亿了,你是否更加动心了呢?反正,经常出现的概率是市场会把股票市值炒到甚至超过10亿。
  
  均值回归对应的是非理性的钟摆摆过头。因此,可以买入长期等待;但是不可轻易卖空,概因为借来的头寸总是要在规定时间内还的。
  
  因此,寻找相对低估的板块和股票,是投资组合经理每天干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意思。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概因为大前提是中国没有这么多优秀甚至卓越的公司让你长期持有;小前提是你的个人判断力和修养,控制局面的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大比例重点投资少数几只股票的程度。频繁操作固然不可取,适当的高位获利了结和寻找”低估”品种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年换手率看,个人认为50%-200%都是中庸之道的合理范围。大于或小于此范围,则属于风格激进的类型。都对当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持股要求你的判断力和忍耐力高于他人,大规模的转换热点则是MISSION IMPOSSIBLE,不过总有个别例外的幸运者。比如,今年认识的朋友中有管理规模不算太小的资金达到接近400%的收益率。是基金最佳者140%的数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转的瓜皮的好文,非常感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4-12 00:20 发表
http://image2.sina.com.cn/blog/tmpl/v3/images/blank.gif 注册┆登录┆发表文章
好公司+好价格=价值投资
http://image2.sina.com.cn/blog/tmpl/v3/theme/images/sun.gif2006-12-20 18:33:07大中小  这 ...


读类似的文章,读者自身是要有一定的积累的,否则会分不清文章到底在说什么,或从哪一个角度在说

比如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好价格,不同的理解,就会=出不同的价值投资
茅台我在04年买过,30元,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茅台是好公司吗?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了吧,但30元是一个好价格吗?我想还不能得到认同吧,所以许多人买过,后来都走了,我也是如此,事实给了我深刻的教训

我首先会看公司好不好,然后再看价格好不好,再确定未来的价格是不是更好,如果现在的价格不好(过高),但未来的价格会大大超过现在的价格,我还是会买入或持有,关键是认识公司好不好到什么水平

基金包括私募的角度不同,他们讲究资金的周转效率,可能来回做差价,暴炒低价股,也胜过长期持有茅台,他们有他们的那一套,"那一套"我们是学不会的,基于"那一套"的理论倒会诱惑我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买入了东源电器,虽然是竞争性行业,但我看中它出众的研发能力,及腾挪市场空间的效率,各位价值投资者帮我看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小小笔记:重读巴菲特

:*22*:
重读巴菲特,只有一点体会:误导,以至于我们根本就不懂这位“价值投资”之神。
  先看误导的一面:
  误导1:年均复合增长!
  我以前也曾经以为他的资金是靠复利累计的,也就是说年均复合增长。
  但实际上呢?buffet的Berkshire公司1965年-2005年4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是21.5%,累计增幅是305,134%。注意到,这是Per-Share book value,也就是berkshire公司的每股账面净值(也就是每股净资产)。而不是所谓的“收益率”。
  
  误导2:依靠本金和长期复利就能获得非常大的收益!
  很多人喜欢计算的:本金长期复合增长后的“惊人”数字。
  这是典型的YY。除了自欺欺人外,没有别的用途。
  实际上,buffet之所以对保险公司有那么大的兴趣,并非这些保险公司的股票让他心动,而是保险公司大量的float浮存金。
  根据资料,berkshire公司收购的保险公司在1967年就贡献了1700万美元的浮存金,到1997年,浮存金已经达到30亿美元。
  换句话说,buffet在40年投资生涯中,不断地投入了浮存金,相当于不断地投入了“无息贷款”。依靠这些贷款和长期稳定的复利,才最终成为了首富。有人曾计算过,如果buffet不依靠浮存金,40年后总资金仅仅只有6亿多美元,而绝不能成为股神。
  
  误导3:buffet在很多股票上取得了极大成功,说明buffet投资的股票涨幅惊人!
  实际上,buffet最大收益的股票可口可乐,1988年buffet首次购买可口可乐,直到1997年,总投入成本12.99亿美元,97年总市值133.38亿美元,buffet在可口可乐上赚取了接近121亿美元,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但是只要打开可口可乐的股价走势图,可以看到,实际上可口可乐股价1988年-1995年,都一直在盘整,1995年突破新高后,在200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目前股价依然没有突破2000年的高点。
  也就是说,buffet在1988年首次购买可口可乐股票后,实际上在一直逢低吸纳,持续了7年后,股价才开始较大幅度增长,但1995年突破后至今也仅仅增长了约5倍多。
  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个收益率并不值得惊叹。
  
  误导4:学习巴菲特就是选择好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
  巴菲特一生其实也投资过很多股票,但是我们了解的,就是那么十几只。这些股票正是巴菲特认为可以终生持有的。而还有很多股票,他也曾短暂持有,也曾作过波段。
  
  误导5:净资产收益率(ROE)
  这也是很多人热衷的,但实际上buffet对此一再解释:还需要考虑公司管理层如何正确利用财务杠杆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
  ROE按照杜邦分析,直接由经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构成。因此,要取得较高的ROE,可以提高财务杠杆就行,这样做可能导致公司财务风险,从而危害股东长期利益。
  应该说,按照ROIC来纳入财务杠杆的影响,更加合理。或者考虑ROE的同时,考察其财务杠杆的合理性。
  
  误导6:安全边际!
  实际上,buffet已经说明了,最初考虑安全边际的做法,是按照格雷厄姆的净资产或者流动资产折价来考虑。
  后来按照公司能自由留存的现金流贴现加上考虑公司残值来估算其“内在价值”,当然,这种计算结果不会精确,但是,如果股价与“内在价值”的差额较大,那么就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buffet所谓的“安全边际”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1、对公司非常熟悉。
  2、公司发展“稳定可靠”,未来现金流收入能经过评估确定。
  而我们多数人一再讨论的所谓“安全边际”是与buffet所谓的“安全边际”完全不同的概念。
  例如:如何讨论苏宁电器的“安全边际”?
  
  误导7:巴菲特就是价值投资!
  典型的误导,因为至今,并没有“唯一”的价值投资。
  应该说,主要基于公司基本面作为投资依据的行为,都应该算作“价值投资”。
  但考虑到股价与基本面的差距,则可以分流出很多不同的投资风格。
  
  说了很多误导的话,回头来看,buffet依旧是投资行业最睿智,最令人叹服的大师!
  之所谓畏惧,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弄清楚buffet是如何利用berkshire公司这个工具,加上自身大智若愚的智慧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投资者的。
  
  他的经历有几个闪光点就足以影响一辈子:
  1、股票投资是一件长期慎重的事业。
  2、投资而非完全基于股价的投机才是唯一能长期战胜市场的工具。
  3、复利依然是投资战胜投机的关键。
  4、长期而言做到多盈利不难,做到少亏损,很难,两者兼顾,少数人能做到。
  5、投资的首要条件是:做熟悉的事。
  
  重读巴菲特,更加关注的,还是其对于投资根本理念的理解和执着固守。

[ 本帖最后由 mting 于 2007-4-13 09:0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手起家40年后到6亿----------也是股神。
他也投机即套利,但总体上是价值投资。
在50年代他的股市业绩相当高,后来日趋谨慎,我认为他看到了资本市场的本质,这使他笑到了最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市场的本质

原帖由 elg 于 2007-4-13 10:13 发表
白手起家40年后到6亿----------也是股神。
他也投机即套利,但总体上是价值投资。
在50年代他的股市业绩相当高,后来日趋谨慎,我认为他看到了资本市场的本质,这使他笑到了最后。


elg兄,能否谈谈您对资本市场本质的认识?多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mting 的小笔记很受教。非常的感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4-1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坐好,再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mting兄讨论巴菲特

巴菲特并非是神,他也有不及别人的地方,他有些东西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比如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和“市场先生”,以及费雪的“特许经营权”和“长期持有”

在我看来,投资有两大难题——和人生的两大难题一样,就是选择和坚持。巴菲特用安全边际和特许经营权解决了“选择”的难题,用市场先生和长期持有解决了“坚持”的难题,他合二为一,建立了一个确定性的系统

至于复合增长,资金效率,资产收益等,在资本社会里那都是常理,不是巴菲特的专利,别人也都会用,但巴菲特运用于自己的系统里,威力就比别人的来的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巴菲特也有短处,不是他经常也要套利,其实长短结合是很正常的事,我说他的短处,正是他长处的另一面,就是他不善于竞争。他喜欢投资传统行业或成熟产业,那里集中度高,竞争已风平浪静;他不喜欢投资新兴产业和竞争性行业,因为缺乏确定性,反过来也说明他在竞争社会里的某些不适

在商业社会里,竞争无处不在,竞争促成发展,许多企业的特许经营权也是在竞争中获得的,最典型的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巴菲特为什么看不到这一点呢?他所持的可口可乐长期独霸全球,可谓壁垒森严了吧,但近几年在百事可乐的挑战下,失去了太多的市场份额,股价表现不好应该与此有关吧

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旧体制下沿袭的许多企业存在着特许经营权,所以用巴老的方法可以去投资,同时新体制下诞生的许多企业通过竞争也在获得市场壁垒,用费雪的方法也可以去投资,一定不要忘了决定企业成败的不是已有多少特权,而是竞争优势的强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滚石玩家 于 2007-4-14 12:51 发表
巴菲特并非是神,他也有不及别人的地方,他有些东西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比如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和“市场先生”,以及费雪的“特许经营权”和“长期持有”

在我看来,投资有两大难题——和人生的两大难题 ...


滚石兄,你的看法我很赞同,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异议的地方:*19*:
索性多抛点砖:

巴菲特太热了,以至于充斥了太多对于巴菲特的种种“误解”,但是大家究竟对于巴菲特知道多少呢?
我们能了解他的,不过于市面上的几本传记以及birkshire公司的年度报告而已。要知道,市面上的大多数书都并不是巴菲特亲自撰写的,甚至大多数都是完全没有经过他审核授权的。

例如,作价值投资的,都会提到巴菲特的“安全边际”一说。但是,buffet究竟对于安全边际是如何明确的呢?
他的书中提到了安全边际实际上是“内在价值”和股价差异决定的。
那么要明白两点:
1、如何明确企业的“内在价值”?
2、差异多大程度上才构成“安全边际”?

回到“内在价值”上来,buffet是预测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对于当前的贴现。当然,也要估计未来某个时点下企业的“残值”。
那么确定“内在价值”,必须明确三点:
1、未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
2、合适的贴现率
3、未来某个时点下的企业“残值”

应该说,当下所有机构的分析师也都在干着预测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活。但是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手中就会完全不同。
回到第一点:如何预测未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
如果一个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可以预测,那么该企业的未来一定是“稳定”可预测的。
这么来分析的话,buffet选择消费行业,选择具有“特殊经营权”/或者说“商誉”,或者说“壁垒”的企业,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要较为准确(不可能准确)的预测,那么必须满足一些条件:
1、投资者对于该行业、该企业的种种基本情况非常精通。
2、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结构较好(符合波特的行业竞争格局的说法),结构较好意味着该行业周期性不强,行业无可替代,行业发展稳定等等。
3、企业在行业中具备“竞争壁垒”,这种壁垒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获取超出行业平均利润水平。
4、企业的领导层是稳定可靠的,具备一贯的管理作风。
5、企业的财务管理能长期稳定的使用公司的可自由支配现金收益,或进行投资,或进行分配。(财务政策稳定,合理)

其中最最关键的是1、2、3点。
实际上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机构分析师,都根本没有能力去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
首先,中国能够去评估的企业本身很少,其次,对于企业和行业的精通,需要大量的时间经验累积。最后,中国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较少能维持长期稳定管理思路作风的。
同样的评估“内在价值”,你既可以早上灵感来了,高呼我已经知道了公司值多少钱,也可以如buffet评估可口可乐一样,自57年起,到88年买入,认真评估30年。
这就是差异,每个人心头都有一个“内在价值”,完全在于你怎么看?

正如前面所思考的那样,也许,buffet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收益率其实并不是特别惊人。但是,当你也掌握着数十亿美元资金投资的时候(1988年那个时候上亿美元已经是叹为观止了),也许我们才能知道,那有多难?
首先,当资金量达到那个数量级的时候,有胆做到“集中投资”的,我觉得除了量子基金作投机外,作投资的基金经理,包括私募,几乎没人有胆量。
其次,buffet几十年,没有犯过大错。这如同累积木,资金累计到一定程度,心态很容易变化,能做到始终恒定如一的,是非常非常难的。为什么lynch会干了13年漂亮活后就金盆洗手?看看他40多岁就满头的白发就知道了。

零零碎碎扯远了,想表达的是,buffet有太多根本就含混的东西没有明明白白的表达清楚,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也不可能表达清楚。
实际上,大多数buffet的忠实信徒,在投资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在像buffet投资,呵呵,究竟是不是,其实根本没有答案!
但是我知道,时间会检验,也只有时间能检验。

但是buffet是值得思考的,即使无法站在伟人的肩头,往上面瞄一瞄,受益也是终生的,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看你的帖子,我就不会在5元卖出云南铜业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上班一族,平时没时间盯盘。所以想根据基本面的几条硬杠杠(由历年的年报、季报) 选出几十只基本面优秀且高增长的股票(每个季度选一次),然后用技术指标(如RSP、MACD、KDJ)每天只关注这些票。

我现在想到的几条基本面要求如下:

1-  上一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大于XX%。                  
2-  上一年度的主营收入增长率大于XX%。
3-  上市以来净利润年度复合增长率大于XX%。
4-  五年以来净利润年度复合增长率大于XX%。
5-  三年以来净利润年度复合增长率大于XX%。
6-  最近4个季度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大于XX%。
7-  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率小于XX%。
8-  上一年度的现金流增长大于XX%。
9-  上一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XX%。
10- 三年以来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数大于XX%。
11- 当年市盈率和收益增长率的比率≤1---- PEG比率。
12- 流通股东人均持股大于XXXX
13-市销率小于X.


不知道以上这些条件还需增减那些?另外,其中的具体数字(X)该定多少合适?


请关注本帖的基本面高手给点意见!!

多头兄若能抽时间指点一二,小弟感激不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多头大哥分析一下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是否可以达到十年翻十倍的条件:*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mting兄讨论巴菲特

赞成mting兄的一些观点,是的是的,人们对“安全边际”的争议很大,以为价值的评定主要是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值,以为用未来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值计算出来的价值才是“安全边际”的依据,这就造成了狭义的计算,无法面对中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很少的难事

其实人们在投资时都会计算“安全边际”,比如这个股票会涨到30元,现在10元买入,有20元差价,这20元差价看起来是赢利边际,实际上就是安全边际,与我们估算这个股票价值30元,现在10元买入,有20元安全边际没什么两样,关键是评定这个股票会涨到30元的标准不一样。如果用未来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值无法计算,我们还可以用资产(包括商誉)的价值来计算,用成长性的价值来计算,用赢利能力的价值来计算,用资本收益的价值来计算

我比较看重的,不是公司现有多少钱,而是看重产生这些钱的效率。一个公司可以没有钱,但有那么一个团队能源源不断的造钱,那么这个公司就是有价值的,因为“能源源不断的造钱”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能源源不断的造钱”——离不开用成长性的价值,用赢利能力的价值,用资本收益的价值来衡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记号 ,晚上值班打印下来仔细的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14:24 , Processed in 0.039641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