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研究资料

 《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
  《泡沫的秘密——早期金融狂热的基本原理》
  《乌合之众》
  
    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4年10本最佳商业图书中,有三本书涉及到社会心理学和金融行为学。《纽约客》杂志撰稿人员苏罗维奇写的《群众的智慧》尽管指出由一个团队作出的决定,往往比最聪明的一个人作出的抉择为佳,但同时分析为何群众也会有做错决定的时候,最佳例子便是投机泡沫。《跌市的起源》讲述的仍是90年代中后期的股市狂潮是如何导致巨大泡沫的。而《选择的矛盾》指出,就算消费者在作出选择之前进行了最详细的考虑,最后仍可能受到最不科学及微不足道的意见影响,例如跟从朋友的意见。
    我在这儿推荐一本挪威人拉斯·特维德写的《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这是一本教科书,写得妙趣横生又很系统全面,是一本难得的金融心理学的导读。在这本书的最后,特维德坦承,我们很难找到一剂“通过炒股成为百万富翁”的妙方,但是,至少我们已经确定了哪些事情我们不该做,我们可以将它称为“毁灭之路”,这是由下面20条错误组成的:1)选择一些专业小规模市场,始终炒作它们;2)将自己对市场的认识建立在信息杂烩基础之上,这些杂烩包括流言、谣传和熟人或者出租车司机的建议;3)高度重视自己喜欢听的话;4)曲解信息,使它们适应你的所为;5)当邻居和所有的人都似乎在买进时你也买进,当市场已经崩盘时你才卖出;6)没有人喜欢在市场外观望,尤其是卖空。由于这个理由,在绝大多数时间中,你都认为证券市场会上涨;7)你确信已经收到很多零碎的信息,但永远不是全面的信息;8)根据价格的偶然变化(在计算机屏幕上或股票行情上)采取行动,而不是对图形的全面分析;9)从来不确定任何形式的风险策略,不抓住大机遇;10)仅仅一个星期就退出所有的长期投资,原因是已经获利……;11)……如果亏损,就守住短线投资……;12)……而且美其名曰“长线投资”;13)或者当事情如愿以偿时,使用倒金字塔形交易方法。此时,当趋势下跌时,你不断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14)无论市场是处于趋势市、成交密集区还是转折市时,都使用同一种操作策略;15)当市场与你作对时,不断地改变止损值,因为你一直在做反转的美梦;16)更多地听信别人的意见,而不是事实;17)使用市场价格,而不是基本价值作为你的判断准则;18)利用对冲隐瞒损失,而不是壮士断腕;19)孤立地看待每一项投资活动;20)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最艰巨的市场。
    还有一本《泡沫的秘密——早起金融狂热的基本原理》的小册子很特别,它是对历史上三大著名的泡沫(荷兰郁金香狂热、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的通常看法的拨乱反正。美国学者彼得·加伯根据当年的市场价格资料,认为《非同寻常的大众狂热与群众性癫狂》的作者麦基所说的并不可靠,珍稀球茎的极端高价及其后来价格的急速下滑,反映的是郁金香球茎市场中正常的定价行为,不能把它解释为这是市场非理性的证据。也就是说,价格昂贵的郁金香仅仅是由其珍稀性所决定的,随着这种球茎的大规模供应,价格自然会下跌。即使当代新的花卉球茎品种仍可能价值连城,但开发商一定会大规模地繁殖新品种,市场的售价也会随之走低。如1987年少量的原始百合花球茎售价100万荷兰盾(根据1999年的消费价格,相当于69.3万美元),它们相当于一幢精美的房子、一辆轿车、一套衣服、几吨麦子、裸麦、黄油等等。但随着人们利用组织生长技术,这些球茎10年后已经能够大量繁殖,价格“暴跌”也就自然不过了。
    至于“密西西比泡沫是一次大规模的印刷纸币的操纵活动和政府用发行股票来偿还债务的交易活动;南海泡沫也是一次用发行股票来偿还债务的活动,虽然理由没有那么充分。这两起事件均是由政府高层官员发起和协助的场面壮观的宏观经济阴谋,它们得到英国和法国整个政治机构的支持”,也就是说,这两大泡沫只不过是两场失败的金融创新和财政改革,却被人归为疯狂的群体心理运动。这就如俄罗斯由丘拜斯组织的私有化运动,我们可以说它很失败,但不是泡沫。
    加伯提醒我们,不研究这些事件的历史基本面,用泡沫理论去解释当然很容易,但由于泡沫理论是同语反复,它们永远不能被驳倒,意义也就不大了。
    尽管如此,大众心理学一定是研究投资市场的方向之一。早在一个多世纪前的1895年,法国勒庞就写了一本名叫《乌合之众》的书,至今仍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他的一些论断今天还能让我们会心一笑:
    “群众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整个世界’指的是群体,那就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倒不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
    “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的委员们如果分开来看,都是举止温和的开明公民。但是当他们结成一个群体时,却毫不犹豫地听命于最野蛮的提议,把清白无辜的人送上断头台,并且一反自己的利益,放弃他们不可侵犯的权利,在自己人中也滥杀无辜”。
    “群体根本不会作任何预先策划。他们可以先后被最矛盾的情态所激发,但是他们又总是受当前刺激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像被风暴卷起的树叶,向着每个方向飞舞,然后又落在地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学研究资料

《风险规则》
  《谋事在人》
  《银元时代生活史》
  
    内地有关行为金融学的书不多,以编译居多。我比较偏爱两本书,一本是《风险规则》,是由前高盛公司的风险专家罗恩·顿波与《经济学家》编辑安德鲁·弗里曼合作写成的。我之所以对目前内地坊间的行为金融学著作不满,是因为他们大多写得干枯无味,毫无趣味。而在投资学或金融学中,还有哪门研究比行为金融学更有趣呢?当然,《风险规则》写得未必很有趣,但它内容丰富、富有生机,而且实用。顿波与弗里曼在书中主要利用了Upside(赚钱的可能)、Downside(亏钱的可能)和Regret等核心概念,结合模拟具体场景来计量风险,更重要的是,算法和思路都相当简单和日常化。如Regret就是个人人皆知的心理常识,它反映出人们在发生糟糕的事情时所产生的挫折感或绝望感,例如,你每天习惯于走大路回家,有一天,你突发奇想,选择沿着另一条小路回家,结果出了车祸,这时你肯定会懊悔不迭。但如果你是在以前每天都走的大路上出的车祸呢?两相对照,因为改变了习惯而产生的那部分额外的挫折感就是Regret。
    知难,行更不易。《风险规则》的后记举了本书的作者之一在1994年年底作出的一个非常错误的决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Regret。他在家人的反对下,卖掉了英国的房子,因为他住在纽约,房子出租的钱不足以弥补应支付的分期付款,而且英国经济增长缓慢,80年代末的房产泡沫已破灭,等等。这个决策到1996上半年都是对的,可是其后那个地方的房价突然狂涨,到1997年底,一幢原本值10万美元的房子已经涨到17万美元。如果他这时才出售的话,收益将是原本的4倍。于是,他反省自己从未考虑过潜在的Upside(收益),只是计算Upside(损失),而结果是收益是潜在损失的7倍。
    问题是,此书写于2000年之前,如果在英国房价又狂涨了一轮后,作者又有何感想呢?他在1997年底为什么不追涨呢?也就是说,他应该不斤斤计较于卖错了房,而是再去买房。唉,又是一个巨大的Regret。
    比《风险规则》更有趣的是《谋事在人》,我已在《牛人启示录》(2005年1月《Value》封面故事)中对它作了重点介绍。这本书真是非常非常好玩,作者塔勒波的写法已完全是小说化了,尤其是后记的写法让人想到了米兰·昆德拉。也许《谋事在人》中几乎所有的观点都很对我的胃口,才让我对它如此喜欢哩。有的读者可以不喜欢塔勒波的略带玩世不恭的口气与写法,可是书中揭示的行为金融学等研究都是未来的市场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原本还想推荐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海南出版社)、《明茨博格论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这些都属于管理类经典著作,对投资当然大有帮助。与那些靠营销起家的汤姆斯·彼得(《追求卓越》)、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迈克尔·哈默(《公司再造》)等管理学家相比,这三位尤其是德鲁克和明茨博格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他们不会因思潮的变化而过时。但我思来想去,还是把它们列入参考书目中去吧,毕竟它们与投资理财经典著作的范围有点不合。
    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直到目前推荐的书目中,除了史振邦编译的《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没有一本是中国人原著的,这也让我隐隐不安。最后(也确实在最后),我将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列入55本书中,这本书及其作者可能是大多数人听都没听到过的。此书在2000年出版时,我浏览了一番,以为又是写旧上海轶闻趣事的,而且题目古怪,没有买。几年后,见有人引述作家阿城对此书的评价——“老上海书,这一本最好”,颇感好奇,赶紧从书店里购得一本细看,果不其然。接着又买了一本续篇《抗战时代生活史》,比前书稍有逊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wayne 于 2009-1-4 16:45 发表

不要太相信那些“分析”,钢铁是最简单的品种,只要看一下提货模式和经销商的脸色就可以得出结论。
宝钢原来跌到10块的时候,我通过“分析”以为见底了,低估了。(恰恰犯了定量不定性的错误)
但我留了个心 ...



“不是你玩股票,而是股票玩你”

-----被评为本贴最牛逼的名人名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1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9-1-23 17:55 发表



我同意你的看法,借题发挥一下;
想做到。一个就是要克服人性,让自己变成不是人,好听一点的话是具有稳定情感的人,可惜的是人性是善变的。就象交通规则里有红绿灯,你很难找出一辈子没有闯过红灯的。结 ...


版主这段话真的很有意思,没有体验的人真的很难感到他的分量。走过牛市和熊市后,回头看看当时的一些观点,感觉又做了功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力电器这股如何?

我从净资产收益率,股本增长,EPS,销售收入来考虑,未来10年的增长率为16%,折算成现值为35元左右,现在价格为18元左右,又打了一半折扣,应该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大家能否多来点实例来说明如何估值?:*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dykone 于 2009-2-3 13:30 发表
格力电器这股如何?

我从净资产收益率,股本增长,EPS,销售收入来考虑,未来10年的增长率为16%,折算成现值为35元左右,现在价格为18元左右,又打了一半折扣,应该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大家能否多来点实例 ...

你用什么来保证他每年的增长率16%,而且还是10年?基础一旦动摇,其他就不复存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你要说这股票大趋势上调整到位,我倒同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2-3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有点意思了。
巴菲特的方法很复杂吗?
简单的要死,随便来个人都会说我知道巴菲特是怎么干的。
但真要做起来,难的要命:
例如格力电器,你得研究以下的问题:
1、中国的电器市场格局如何?(竞争对手)
2、谁会成为垄断者?(也许需要历史机遇,但没人知道谁能抓住)
3、格力有能力压制材料供应商吗?
4、中国电器消费周期到了吗?(清库存后,还有多少人愿意买电器?)
5、最可怕的竞争对手会引入外援吗?(跟老外一起搞死格力)
6、格力的研发能力如何?
7、格力的老大会不会被抓起来?(呵呵,有点恐慌)
8、哪些机构看好了?(大多数股民仍然愿意参考机构的意见)
等等,其实一般人根本不可能了解到的。很简单的逻辑,如果你真的了解了不会来这里的。
如果去买信息,光信息费就得花费几十万,对基金而言就是小毛毛啦!

中国的股市问题多着哪,比如那个长江电力,还不复牌?多少内线套在里面?
大家一起支个招,怎么解套了,方案定好了再复牌。黑啊……
太平洋终于出事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散户还拼命往里冲!?
10亿股的大小非如果没有上面的配合,怎么可能把散户给忽悠进去?!
50块跌到1块也未必不可能发生……
中铝居然有钱注资国外资产,哈哈,中国股民做出了重大贡献!

资本游戏最重要的就是在出事之前顺利逃跑,其他的东西其实都简单的很,不必做太多研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wayne 于 2009-2-3 18:52 发表
楼上的有点意思了。
巴菲特的方法很复杂吗?
简单的要死,随便来个人都会说我知道巴菲特是怎么干的。
但真要做起来,难的要命:
例如格力电器,你得研究以下的问题:
1、中国的电器市场格局如何?(竞争对 ...

一语中的。

另一点不解,xx轮回兄积分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总是灌水。不过,缺水时,灌点也不错,不一定是坏事。我有时也干这种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奥运指定ID 于 2009-2-3 21:35 发表

一语中的。

另一点不解,xx轮回兄积分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总是灌水。不过,缺水时,灌点也不错,不一定是坏事。我有时也干这种事。

我灌水吗?晕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7、格力的老大会不会被抓起来?(呵呵,有点恐慌)”
这个必须考虑进去,譬如优秀的贵州茅台、历史悠久的伊利股份都出过这类事件。问题是有些企业就此死掉了,有些活的还不错。:*22*:
还有天灾人祸,像可怕的三聚氰胺之类的................
不要光想好事,要准备闪电打到自己头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2-3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不容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wayne 于 2009-2-3 18:52 发表
楼上的有点意思了。
巴菲特的方法很复杂吗?
简单的要死,随便来个人都会说我知道巴菲特是怎么干的。
但真要做起来,难的要命:
例如格力电器,你得研究以下的问题:
1、中国的电器市场格局如何?(竞争对 ...

2、谁会成为垄断者?(也许需要历史机遇,但没人知道谁能抓住)
3、格力有能力压制材料供应商吗?
4、中国电器消费周期到了吗?(清库存后,还有多少人愿意买电器?)
5、最可怕的竞争对手会引入外援吗?(跟老外一起搞死格力)
6、格力的研发能力如何?
7、格力的老大会不会被抓起来?(呵呵,有点恐慌)
8、哪些机构看好了?(大多数股民仍然愿意参考机构的意见)
等等,其实一般人根本不可能了解到的。很简单的逻辑,如果你真的了解了不会来这里的。
如果去买信息,光信息费就得花费几十万,对基金而言就是小毛毛啦!

中国的股市问题多着哪,比如那个长江电力,还不复牌?多少内线套在里面?
大家一起支个招,怎么解套了,方案定好了再复牌。黑啊……
太平洋终于出事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散户还拼命往里冲!?



老兄的眼够毒的,耳朵够灵。要按老巴的方法弄,就得像赵丹阳一样,最好去微服私访(呵呵,微访公司员工,看看商品销售程度啊,问问商家反应啊,有熟人的话,还得去税局查查记录),似乎我们的力量很微弱,无法和机构相比,宏观的控制不了,就从细节入手吧。
   这两天重温了“人肉搜索”的一些过程,不禁抽经的想:我们这等散户可不可以也来个人肉搜索呢,呵呵!理论上似乎可行,可难度太大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格力想到了黄光裕,从太平洋想到了董正青,想到了王益,是神话,又变成了原罪,确实看不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razydevil 于 2009-2-3 22:51 发表

2、谁会成为垄断者?(也许需要历史机遇,但没人知道谁能抓住)
3、格力有能力压制材料供应商吗?
4、中国电器消费周期到了吗?(清库存后,还有多少人愿意买电器?)
5、最可怕的竞争对手会引入外援吗?( ...

其实根本用不到微服私访。要想知道这些可怕的会制企业与死地的情况出现吗?答案就在他本身。重锤之下,伪的假的化为了齑粉;真的一时也许会很难看,但他最后会活得更好。不过是少数。
只不过这时候大多数人想的是逃命,唯恐避之不及,而巴菲特认为是买入机会的来临。这就是大师和我们的区别(所以成功的永远是少数人,这一定是铁的定律)。我想这一段楼主不断发有关大众情绪的文章,大概寓意也就在于此。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均线多头 于 2009-2-4 13:3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股市轮回 于 2009-2-4 05:35 发表

其实根本用不到微服私访。要想知道这些可怕的会制企业与死地的情况出现吗?答案就在他本身。重锤之下,伪的假的化为了齑粉;真的一时也许会很难看,但他最后会活得更好。不过是少数。
只不过这时候大多数人想 ...



在股价作为指挥棒和情绪做为买卖依据时,人脑就这样变成了猪脑,这个市场的非理性诱惑太多

[ 本帖最后由 均线多头 于 2009-2-4 17:42 编辑 ]
1.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2-4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1 *: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2-5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维德写了一种普遍现象,那本书我再也没去看第二遍。
他只是想说明股价的短期波动是由交易心理决定的,当然,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我再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
如果价值是根的话,企业就是干,资本是枝,交易心理是叶。

想想看,秋天的时候,有多少叶会往下掉?
满大街都是,但能接住几片?
有个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接元宝,天上随机掉下元宝,看谁接的多。
也不能片面地说,就没人能接的住,总会有个冠军在那里的。

跟庄派就是抓枝,然后赚叶的钱。风险在于,如果不长叶,你就吊死在上面了。
抓干看起来不错,但得有钱。小手抱不住大树,倒下来会压死人的。如果钱多,压死的只是一部分。
抓根就是最古老的鸡蛋篮子问题,分散投资。钱多钱少都可以做,但别想指望跑赢大盘。
最好就是都要懂,实际上巴菲特都懂,你不能说他只懂什么。
前面我说:好股,好价,有人炒。
根干枝叶都要抓,巴菲特他钱多,本身就是枝,当然不考虑枝叶。
他是集中持股,所以他会偏重抓干,而不是抓根。
小老百姓因为有成本问题,所以还是偏抓根好一点。
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一种打法,未必每个人都能学会巴菲特。
如果大家都成了巴菲特,巴菲**上转型索罗斯,呵呵。
当然,这只是笑谈,大多数人还是不太懂公司经营的,所以抓干看起来比抓根更有优势。
没人跟你抢蛋糕,这是第二大秘诀,第一秘诀当然就是不要亏损。
实际上散户还是很难做到这两点。
不要亏损,就是首重排雷,信息要灵通。
没人跟你抢,这可能吗?所以只有两条路:一跟庄(最好是跟人),二等庄死(他已经没力气跟你抢了)。
现在就是等庄死,庄如果死不了,那就做趋势呗。简单的用价值淘个股池出来就行了,未必你能抓住最好的那支。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远比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重要的多。

股权投资,我也想做啊,没那个实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2-5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600818 中路股份
这支大黑马是如何形成的?
1、好股。有迪士尼概念,批啦,你得有消息啊,不然庄拉涨停板很难吃到货的。
2、好价。1.29的净资产,10块有啥好买的?
3、有人炒。看看是谁在操纵,嘿嘿,有名气的人才会受追捧,这跟好公司是一个道理。
巴菲特当然不会做它,原因很简单,总共才6千万的股本,翻100倍都赚不到多少钱。
不是很清楚没关系,懂点技术分析就可以了,很轻松地跑赢大盘,今年任务提前完成。
钱少也是优势啊!
这支我没赚到多少,因为我都是睡懒觉,我觉得悠闲的生活比盯盘更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0 15:02 , Processed in 0.058882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