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点之后行情会怎样走?曾经的熊市恐惧彻底远去了吗?没人能说清楚。不确定性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超额回报,是投资者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
中国有没有“10倍股”?答案是肯定的。《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统计表明:以4月29日作为基点,从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有29只10倍股(见图1);再往前推,从2002年至2007年,有5只10倍股;从1996年至2001年,有11只10倍股……进一步分析发现,10倍股既“大批量”出现在始于1996年的那轮大牛市中,也大规模出现在始于2003年至今的“超级振荡市”中。研究表明,在一轮牛市中,10倍股能超越大盘走势;而在振荡市甚至熊市时,这些10倍股也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
于是,问题转换为:怎样在不确定的行情中,找到未来的10倍股?就此,历史再次显示其价值——尽管无论史学界还是投资界,对于历史会否“重复”存有争议,但真正的区别其实在于:是“理解”还是“曲解”了历史?《投资者报》的努力,正是试图揭开已出现过的10倍股的神秘面纱。
2003年4月29日,内地股市正处于上一轮熊市的中期,当日上证指数收于1509.31点;5年后,2008年4月29日,上证指数收于3523.41点,期间上涨1.33倍。
在此期间,有29只股票的走势远远超越大盘。其平均涨幅为13.56倍,从而构成本轮行情的10倍股!它们的数量,仅占内地股市股票总数的大约2%。其中,上市不到4年的苏宁电器涨幅排名第一,高达27.54倍;涨幅排名第二的是贵州茅台 (600519.sh,27.52倍);此外,涨幅达到20倍左右的还有天威保变 (600550.sh,24.87倍)、中国船舶 (600150.sh,19.43倍)和盐湖钾肥 (000792.sz,19.39倍)等。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股市在此期间先后经历了熊市中后期、超级大牛市、持续快速大跌等三个阶段,本轮10倍股在每个阶段的表现都很出色——不仅在大盘上涨期间暴涨、甚至在大盘下跌途中仍有上涨或跌幅相对较小。统计显示:2003年4月1日至2005年6月6日,大盘整体表现为下行趋势,期间下跌了32.06%、并创出998点的低点;但这29只股票不跌反涨、期间平均涨幅为25.35%。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大盘整体表现为上行趋势,期间涨幅高达4.89倍;这29只股票依然取得了远远超越大盘的涨幅,平均涨幅为17.44倍。随后,大盘触顶快速下跌,至2008年4月29日跌去42.16%,这29只股票再次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期间平均跌幅仅为7.94%。即使剔除在这段时间里逆市大涨的冠农股份 (600251.sh),平均跌幅也仅为15.5%、仅约大盘跌幅的1/3。
什么因素促成本轮10倍股超越大市?进一步分析发现,持续、出色的业绩是基础。
《投资者报》的分析表明,将本轮10倍股的期末、期初的净利润做比较,仅冠农股份一家下滑;29只股票5年来的平均净利润增长了29.57倍,其中净利润增幅最高的锡业股份 (000960.sz)增长了517倍,巨幅超常规增长的还有中信证券 (600030.sh,111.5倍)、海通证券 (600837.sh,80.6倍)、中国船舶(600150,61.07倍)等。同时,它们的每年度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其他财务指标也表现良好。统计显示,2003年至2007年,本轮10倍股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增长,且每年均高出全部a股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一倍左右。资产负债率则相对较低,与全部a股上市公司相比,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具体到公司层面。以苏宁电器为例,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净利润逐年递增,5年间增长了17.07 倍;营业收入增长了5.65倍;净利润增长了13.46倍。与此同时,每股收益呈现稳步增长且绝对值高,年均1.37元;虽然在2004年至2005年、2005年至2006年出现下降,但同期净资产收益率保持稳定,年均高达29.12%,这表明该公司的获利能力稳定、仅股本扩张稀释了每股收益。
苏宁电器的业绩增长模式,属于依赖公司自身积累和发展的内生性增长。在本轮10倍股公司中,这是一种居于主流地位的增长模式,除了中国船舶、海通证券等是通过外部资产注入带来的外生性增长之外,超过八成的10倍股公司主要属于内生性增长。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主要运用内部资源发展、对外部资源的依赖较小,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负债率较低。
在主要依靠自身平稳发展的同时,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张。根据营业收入占所处行业期间总收入的份额来计算,5年之间,仅有3家公司略有些下滑,29家公司平均市场份额增长了1.86倍;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山东黄金 (600547.sh)、中信证券,均增长了8倍以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份额扩大并不主要是通过“价格战”取得——5年间,尽管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常年徘徊在20%左右、甚至有下降势头,但这29家公司的毛利率在前三年均保持27%左右的水平,2006年提升至接近30%,2007年更进一步接近36%。
在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这29家公司的股本也出现迅速扩张。
统计表明,5年期间,其平均流通股份扩张了12.29倍,远远超出同期内地股市的整体流通市值增长幅度2.23倍,其中扩张幅度最大的是海通证券(流通a股由期初的1965万股到期末为411391万股,扩张了208倍)。
如此强大的股本扩张能力,是基于其初期的较小流通盘。以2003年4月29日为起点(在此之后上市的则选其挂牌日),可见10倍股的期初流通盘大都比较小,5000万股以下(含5000万股)的有8只;1亿股以下(含1亿股)的有10只;期初流通盘最大的也没有超出4亿股。总体而言,大约60%为1亿股以下的中、小盘股,如果将股价涨幅达到9倍的股票也计算在内,这种结论会更清晰。
中、小盘股的股本扩张,有利于提高其估值水平,但也需要与业绩保持适度平衡。能把握好这种平衡,也是这些公司出类拔萃的缘故。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在实际流通a股扩张4.19倍的同时,营业收入增长了2倍,净利润增长了3.87倍;万科在流通a股扩张13倍的同时,所有者权益增长了2.08倍、营业收入增长了1.91倍、净利润增长了16.86倍。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这些股票则大都处于周期性行业**有17家、占总数58.6%;农业、零售业、医药、酒类等非周期性的消费升级类公司占4成。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吉林敖东 (000623.sz)虽和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7.sh)分属不同行业,但实质都是券商概念股(吉林敖东是广发证券的第二大股东、其近几年的业绩和股价走势均显著受益于广发证券)。
2003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加上世界经济同样呈现的高增长以及美元贬值因素,全球金属供应由过剩转为不足,价格大幅上扬,不少金属的价格因此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在农产品方面,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加上原油价格高企迫使美国政府立法通过玉米乙醇的生产,使得农产品从供给宽松的局面转入了长期供给紧缩的预期中,大豆不仅要和玉米争地,还有可能和牧草争地,供给紧缩的预期与资金寻求避险的需求相辅相成,将农产品价格也推到了新的历史高点。
通过比较同期大盘走势,《投资者报》还发现:尽管这29只股票的挂牌时间,横跨1991年至2004年共13个年头,但上市日期存在时段集中性,其中,在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期间上市的有14家;1993年3月至1994年7月的持续下跌行情中上市的有3家。在市道不好的情况下挂牌的合计有17家,约为其总数的六成。
从这些股票所属上市公司的注册地来看,如果将视野超越省份限制、从区域经济的视角看有相当集中度,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的公司,主要体现为资源优势,如锡业股份(000960.sz);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公司中,则有出色的重工业企业,如中国船舶;珠三角地区(广东)的公司中,则集中了出色的家电制造企业,如格力电器 (000651sz)、美的电器 (000527.sz);环渤海地区(北京、河北、天津、山东)的企业中,则有一些知名的新技术企业,如天威保变(600550.sh)。
到具体公司层面,这些10倍股大都是自身所处细分行业的龙头或基干企业(譬如苏宁电器、万科a、贵州茅台、新安股份,主业大都比较突出云天化是少有的成功的多元化企业),掌握核心技术。
29只5年10倍股,仅占内地股市上市公司数量总数大约2%——如此“小概率事件”,大可称为“奇迹”。隐藏在前述各种现象背后的,是什么本质?哪些原因促成了这些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并最终体现为股价飞涨?
近几年,比较重要的国内宏观政策包括宏观调控、汇率改革、资源品价格改革、金融改革等,这是造成本轮10倍股的重要外围因素。
在长期依靠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日益显著、经济过热形势愈演愈烈的2004年,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启动内需的地位得到空前重视,随后陆续出台了包括财政政策转移支付、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这就使得医药、家电、酒类等消费升级类公司的市场得到扩张。
以医药行业为例,医药行业从2007 年正式开始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新时期,销售增速走出了2004 年底以来的低谷。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医药制造业(含医疗器械)2007 年的工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同比增长了25%。
在内需释放过程中,房地产业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而2005年7月,央行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进入渐进升值通道,这也使房地产等行业“额外”受益。
作为第二轮价格改革的先声、资源品价格的改革,则给煤炭类上市公司带来了良好机遇,煤价大幅上涨,直接带动了神火股份 (000933.sz)、西山煤电 (000983.sz)等业绩提升。此外,关闭小煤窑等,也使得市场更加规范,减少了“劣币驱除良币”现象。
决策层主导的由“省份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变,也影响到了本轮10倍股公司。近几年,以天津新区开发带动的环渤海经济区建设被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原属河北省保定市国资委的天威保变在产业发展战略急需升级的关头,地方国资委愿意无偿将控股股东天威集团全部股权划拨给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此举使该企业获得了更有力的支持,“输配电+新能源(太阳能和风电)”的战略道路成为现实,且今后得到新的大股东进一步扶持也成为可能。
2007年,历时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收,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获得了上市融资、直投、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而适时因“制度性溢价”促成的大牛市也使得券商的投行、经纪业务均迎来大规模收获的时节,使此前几年还惨淡经营的券商们的业绩普遍大幅增长,这也使得有两家上市券商现身本轮10倍股中。
观察本轮10倍股,还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随着中国在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那些在国内具备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中的龙头公司,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譬如,本轮10倍股中有4家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包括1家贵金属行业的企业山东黄金和3家基本金属行业的企业。
这种结果,与近几年有色金属行业高度景气直接相关。由于美元的弱势局面,内地自2004年开始的通胀势头也逐渐升,这使得贵金属进入了一轮强劲的上升周期中;基本有色金属也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扩大了
需求,而又受全球资源总量和矿山勘探投入的供应限制,也出现自2006年以来景气指数持续攀升,酿成超级大牛市行情。
造船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形。因为此前几年国际造船业减产,从2004年开始,供需矛盾逐渐凸显,由此带来海运价格和船舶、相关设备价格的上升。2003年,作为衡量国际海运情况权威指数的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还不到3000点,2004年就翻了一番、达到6000点以上,此后几年继续攀升。另一方面,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产业竞争,欧洲造船业继续萎缩、日本处于守势、韩国已经处于成熟期后期,中国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国内造船业的龙头企业,如中国船舶、广船国际 (600685.sh)等自然脱颖而出。
定价权问题,是国内企业在面向国际市场时要重点考虑的范畴,这也适用于国内市场。10倍股公司中,也包括因拥有产品定价权而游刃有余的公司。
典型如贵州茅台——国内白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化,但该公司每年的销售毛利率持平或仅稍有下降,5年间还增长了10%;2006年、2007年、2008年初,该公司分别三次调高了产品出厂价。又如盐湖钾肥——自2004年,该公司控股的青海盐湖发展有限公司投产(100万吨钾肥项目)之后,已成为内地最大的氯化钾生产企业。由于我国是一个缺钾大国,每年三分之二的需求要依赖进口,加上近年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倾斜,其主导产品的价格稳步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电器、万科等业绩和股价“齐飞”的幅度,均远远超越了同行业。公司治理和经营于此显示出其价值。本轮10倍股公司中,凡业绩超常规发展者,基本上都在企业战略、商业模式、日常运营上有过人之处者。
统计显示,房地产业5年间的行业收入增长1.83倍、净利润增长6.21倍,均低于该行业龙头企业万科的水平,净利润增长率甚至不到后者的一半。万科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其很早就将美国pulte homes公司(一家有57年发展史、经历了六个完整的房地产市场周期的房地产企业,其在行业集中度高、竞争激烈而且波动的美国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持续跑赢大市)作为长期学习的标杆分不开,也和该公司曾长期坚持“做减法”、专注房地产行业分不开。更可贵的是,当房地产行业尚处“暴利”时期,万科就独具眼光、开始试水“住宅产业化”模式,为将来低利润率环境下的市场寻找新的路径。
苏宁电器的成功也是如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国内家电连锁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不少同行纷纷走向多元化的时候,苏宁电器创始人张近东却决定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开始推进全国电器连锁经营,并在上市后获得加速发展——三年之间,其连锁店数量、覆盖城市数量扩张了8倍,这是业绩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也是股价上涨的直接动力。
在渠道商的挤压下,国内家电企业普遍利润菲薄,但格力电器在营销上别出新裁——将经销商引入为战略投资者,从而与在全国的3000家经销商投资的空调专卖店、超过5000家的专业售后服务网点结为利益共同体。同时,先交款后提货的模式使格力电器在资金上获得经销商的最大支持。
在节能减排的政策带动下,主营非晶体合金变压器的置信电气获得空前市场机遇,但要进入地方市场有阻力。该公司于是提出了与地方电力部门合资成立变压器生产企业的模式,至今已相继设立了江苏帕威尔置信、福建和盛置信、山东爱普置信等公司,进入江西、山西、湖南等省份。
三、为何错过10倍盛宴
从投资实务的角度来说,10倍股可谓是一场盛宴。但很多人错过了,或者过早离席、留下深深的遗憾。甚至机构投资者,也未能幸免。
对于选择10倍股,都很多经典的理论。但只有切合市场实情、辩证借鉴运用才会产生价值。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成功,也都是建立在既有对一般性的投资规律的掌握,更有对所要投资市场个性的准确把握基础上。 一些基本原则是通用的。譬如,巴菲特主张的选股“十大原则”:超级长期稳定业务;超级经济特许权;超级持续竞争优势;超级明星经理人;超级资本配置能力;超级产品盈利能力;超级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超级留存收益盈利能力;超级内在价值;超级安全边际等。
彼得·林奇主张:只选择那些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对其产品和服务非常熟悉的上市公司股票,重点选择那些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成长股、拥有大量未在财务报表上显示的隐蔽资产股等。
按照上述标准评价本轮10倍股,很多因素是吻合的、至少是部分吻合。以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巴菲特主要关注的产品盈利能力、权益资本盈利能力和留存收益盈利能力等三项指标为例,本轮10倍股均强于a股上市公司整体状况。苏宁电器、万科、中信证券等,也都是彼得·林奇所说的非常熟悉的上市公司股票。
但是,如果生搬硬套经典理论,就可能在发现一些有潜力的10倍股的同时,错过更多的好机会。彼得·林奇提示要警惕周期股、要坚决避免投资“多元化恶化”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初期取得成功后四处扩张,进入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新的主业给公司背上了包袱,导致公司和股东利益受损。
事实上,在本轮10倍股中,接近6成的股票处于周期性行业中;还有一家业绩和股价都很出色的公司——兼营化肥、煤化工和玻纤产业的云天化。造成这种差别的背后原因是,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与美国市场存在重大差别——内地上市公司中,有7成处于周期性行业,这是一个大背景;此外,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的运行很少受政策影响不同,在国内投资必须对政策变化有很敏感的把握,这甚至会影响到对行业周期的判断。
譬如,在2007年初期,大多数分析师都判断煤炭供给将出现过剩、煤炭价格也将下降,但预期落空。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随后出台的关闭小煤矿政策改变了煤炭行业的发展周期,使得煤炭行业的高景气得以延续。
只有通晓投资精髓并因时因地制宜,才能提高选对股票的概率。但是,纵然选对了股票并且买入,也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持有到最后。这需要卓越的眼光和足够的耐心!对众多投资者来说,还要投资理念的转变!
以苏宁电器为例。将近30倍的期间涨幅,意味着投资者若从苏宁电器2004年7月21日上市首日买入,一直持有到2008年4月7日,将获得近30倍的收益。但事实上,很少有投资者能获得这样的超额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苏宁电器截至2004年9月底的前10大流通股东均为基金。但仅有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持有到2007年6月底、在同年9月底前清仓。粗略估计该基金获得了30倍以上的收益!在同期建仓的基金中是唯一的!持有时间次长的是广发稳健增长基金和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在2006年9月前、苏宁电器即将展开大幅上升走势前出局,仅获得5、6倍的投资收益。其他7只基金,在更早时候就退出了。
四、六大路径寻找未来10倍股
未来5年里还会出现10倍股吗?答案是肯定的。应当从哪里去找?
《投资者报》的研判是:经济增长前景是投资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中国整体经济只要能在未来5年保持平均8%左右的增长率,就具备孕育大牛股的基础!在具体选择上,本轮出现的10倍股所具备的一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对寻找未来10倍股仍具参考价值;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政策、行业周期的轮转,新的10倍股将很可能出现在新的领域。
具体而言,根据近3年业绩稳步增长且未来可持续、当前流通股本在4亿股以下(鉴于限售股将对未来3年股市的影响、流通盘小甚至总股本小将可更有效规避解禁股过于庞大的风险)、至今的股价涨幅滞后于基本面、处于未来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中、相对同行在管理经营上有独特优势(含在子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等指标,我们选择出了30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股票。
《投资者报》认为,宏观层面包括已经启动的宏观调控与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深化、本币升值走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环保和新能源扩容、国际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到各行业、进而在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上得到体现。
1.近几年持续处于高景气度的行业,未来会发生变化,但顺应了大趋势、适应了环境变化的企业,会更可能成功。
以房地产业为例,从趋势上看,行业性的暴利时代即将结束,未来亮点很可能主要集中在商业地产和大众住宅。对于前者,在gdp总量继续增长、人均gdp 相应增长的前提下,一项对全球50 个国家、65 个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写字楼市场的规模将呈加速扩大趋势,这也是商务地产已被不少机构称为“最后价值洼地”的缘故;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规范,自住需求将在住房总需求中的占比大幅提升,以控制成本见长、主打中小户型的企业更有市场空间。
譬如,栖霞建设 (600533.sh)的原因包括:作为多年成功经营的区域房地产企业,其已确定将住宅产业化作为后期重点工作之一,已牵头建立了有高校研发机构和供应厂商参加的住宅产业化基地,目的在于追求实现住宅部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相应成果的推广应用,最终达到降低住宅建设成本、提高住宅建设效率和品质的目的,顺应了房地产市场的新变化。
2.消费升级也将持续,商业零售业仍将有巨大发展空间。
关注小商品城 (600415.sh)的原因,除了与本轮10倍股在股本特征、业绩增长等多方面的相似性,其独特经营模式尤其值得看好——作为全国最大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商,其具有相当知名度,经营上具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增长前景清晰。
3.医药股仍值得大力关注,目前该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从政策效应上来看,医改框架性方案已提交到全国人大,医改方案出台在即,全民医保将于2010 年初步完成,将大大扩容内地药品消费的市场需求。但同时,随着医药行业监管格局的变化、新的药品和医药器械注册制度以及gmp认证制度的实施,行业洗牌力度也将加大,这将有利于那些同时具有品牌知名度与成长性、已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的企业。
譬如,关注山东药玻 (600529.sh)的原因包括:当前流通股本2.02亿股、总股本2.57亿股,作为国内最大的医药玻璃专业制造商、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生产用固定资产等经济指标均居于中国药用玻璃行业首位,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并拥有生物制剂瓶等可能成为未来主要利润增长点的产品(目前该产品毛利率高达60%、并计划大规模推向境外市场)。
4.在资源品领域的价格改革中,价格“双轨制”将进一步消除、企业将获得更多自主定价权限。
譬如,对煤炭企业来说,始终困扰的民用煤价格市场化、但电煤价格受控的局面可能会得到改观。与此相应,电价、油价也会松动。这种潜在前景,有利于优质资源型企业成长,值得关注的如兰花科创 (600123.sh)。值得注意的是,为加强市场竞争以弥补行政管制退出的真空,预计资源品领域将允许更多的非公资本进入,届时可能会出现“黑马”。
5.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型,意味着国家将有更多优惠政策鼓励技术创新。
4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次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
一般认为,向高科技产业转型是中国的第三次经济革命,第一次是1949年至1978年、建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第二次是1978年至2005年、建立具备世界性竞争力的国民经济体系。从近几年看,高新技术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的附加值占gdp比重为4.4%、2006年占8%、2007年占7.8%,预计2010年将占10%。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的受益范围,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等。
6.除行业之外,还应从区域经济的视角挖掘未来10倍股。
本轮10倍股中已有这样的例子——因政府推动带来的资产注入,使上市公司获得超常规发展。
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极”的环渤海经济区值得持续关注,其辐射作用将使区内和周边企业均受益。譬如,营口港 (600317.sh)处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经济区的交界点,在“振兴东北”的政策引导下,预计该公司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