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买入如何低估,简单的首先就是起码20倍以上我肯定不看的,周期股另说。
另外PEG要小于0.5最佳。
附:不管你多高的增长,最高我只按30%看,彼得林奇提过超过25%已经要当心了,我这算是破例了。也就是15倍以下才基本满足好东西打4折的原则。
再说卖出: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个要看企业发展,对企业的了解程度而定。基本上不能透支高增长情况下3年的业绩为准。当然也有一直不卖的,这个从老8身上也看得出来,就看你如何吃得透。但基本前提是不能半路上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ZHUNAN1980兄说得太好了,可就不知道贯彻这个系统如何,是表面文章,还是真的按着这个去分析企业了。一个文章大纲容易写,但是要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感人至深,恐怕并不容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反正是这么来的,套下来A股都不超过10个股可以在这个圈里,起码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是这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作自成 于 2008-3-23 17:07 发表


财务的保守并不能防止经营激进带来的风险,因为事后控制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如果平安大手笔收购海外金融资产,带回来的是美女还是半老的徐娘还是整容的黄脸婆,甚至是有性病的暗娼,这是每个严谨的投资 ...




平安寿险为主,与老巴产险策略略有不同:寿险更加强调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海外股权投资出发点即为此,富通集团更加强调股利回报,而富通基金更加强调发展平安未来的资产管理业务;短期的浮亏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并且记为可交易的金融资产,不影响每股收益。
老巴是产险业务,因为老巴对于保险纪律要求极为严格,浮存金成本甚至可以为负(宁可保费下降,也尽量要有承保利润),而平安寿险的浮存金成本2007年约为4.7%,两者的经营压力的差别可见一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6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这副帖子又过了一遍,以期从大家的讨论中汲取养分,修正自己的一些想法,忽然很羡慕那个叫第一眼的家伙,有过实业生意经验的人,转道虚体经济,看问题就是通透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WM91 于 2008-3-26 23:33 发表

平安寿险为主,与老巴产险策略略有不同:寿险更加强调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海外股权投资出发点即为此,富通集团更加强调股利回报,而富通基金更加强调发展平安未来的资产管理业务;短期的浮亏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并且记为可交易的金融资产,不影响每股收益。
老巴是产险业务,因为老巴对于保险纪律要求极为严格,浮存金成本甚至可以为负(宁可保费下降,也尽量要有承保利润),而平安寿险的浮存金成本2007年约为4.7%,两者的经营压力的差别可见一斑。


多谢,多谢。终于看到一个明白保险股的人。想继续请教您:
1、老巴对浮存金成本要求非常严格,为此宁可牺牲保费份额。正是另投资人放心的地方,因为老巴见过很多用高成本争取保费的公司的下场。而平安这么高的浮存金成本是不是有些激进?
2、如果富通的股价长期低迷会不会影响平安的内涵价值?
3、在业务模式上寿险、财险哪个更具有优势?老巴是以财险为主,是因为财险更具有优势,还是因为美国寿险已经进入老化期?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平安浮存金4.7%的成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弄明白。

望指教,多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第一眼的博文罢。本文链接http://tybjake./80118820.html                                                                                                      资本市场是真实和谎言的连续剧(随笔)



摘要:1、随笔 2、当前市场  3、估值模型的看法

这篇属于随笔,写了一段时间,准备发出,碰上又一次大跌,题目就显的有些另类,想不出更简单的句子,不过题目跟涨跌情绪可没有一点关系。很多朋友希望不断更新,但更新也许会更慢,一些即时观点在留言回复里。因为少数文章能表达意思,大家即可取舍批判。说实话,投资就一些基本商业常识的运用,投资不是励志,也不需要经常有新思维、新感悟,安安静静的,做该做的就可以了。

佛经讲文字班若,跟投资有缘之人身上本来是有的,自觉自醒、自己觉悟,这才是真正的要紧。自去年8月写系列文章,如果有心人、很多思路都在里面了。当时写着写着.....,市场愈发热,便少写了,有种担心僵化思维。

学生时代读《飘》,南北战争,白瑞德初期做战争物资生意发财,他是个坦率、毫不造作的家伙,因为心里非常清楚,难免玩世不恭。郝思佳天生直觉精明,当看着南方人因州权谈论战争而狂热,心里在想,这些人的面部表情真蠢啊。白瑞德对战争的看法直截了当,无论政治家如何慷慨激昂,为了解放黑奴、为了和平、为了州权、为了棉花、为了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土地,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金钱和利益!现在美国人还在伊拉克继续这个游戏,为了解放被奴役的伊拉克人民,绝口不会提为了对中东土地下面流动的石油。

自有了股票市场,人类就多了一个无形而残酷的争夺利益的战场。大小诸侯、各路内、外人马,都是为了金钱和利益!所以表面是市场,背面实在是战场。兵者,诡道也!除了真实少数优秀公司企业的结果,K线长年是假象和谎言,这恐怕正是所谓市场最大的风险。典型的比如当年的青山纸业、蓝田股份、亿安科技、中科系、德隆系。当今正审判的飞天系邱忠保兄弟,玩垮了四家上市公司,其余大部分炒作的股票也好不到哪里去。

证券市场表面喧嚣,背后商业逻辑却是简单的。除了大部分K线波段玩法儿,这一行还有另一种玩法,孙子兵法曾曰过的玩法儿,不战而屈人之兵!长期持有少数优秀企业会有真实的结果。大部分K线的折腾最好不要参与,不是我军无能,实在是K线太诡异,这里一定会发生很多事情,你得明白,这里是战场。

好企业长年走出来的股价是什么?企业纯利润!前文提过,投资的窍门就是企业的纯利润,股价是市赢率放大的纯利润,10、20倍股是靠这个走出来的。






随笔一、资本市场的设计是真实和谎言的连续剧

历史上我们早就有股份制,西门庆的药铺、胡雪岩的丝生意和票号、乔家大院茶生意和票号、大染坊陈六子染厂,几个人一起合伙投本钱做生意、开厂子,能参与的是核心圈子,外人想要进来当股东,别说门儿基本上连窗户都没有。

证券市场是欧美聪明人一代代设计完善的金钱游戏,这一行用PE放大纯利润来玩。商品交易要求平等,打破了只有核心圈子才能参于的规则,只要你有点钱,热烈欢迎你参与。

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得支付比核心圈子(原始股东)更高的溢价。最赚钱的一定是“提供”午餐的人,一级、一级半跟着吃些肉,二级市场是剩下的是一锅汤。这锅汤聪明人把它设计的也能生利,玩的基础是税后纯利润,用市赢率放大的游戏。业绩复合增长率预期,未来现金折现,显然诱人着迷和付出更多的溢价。股市生利的游戏规则这么建立起来的,要玩也是按这个游戏规则玩,它比现实商业舍得付出更高的溢价,经常超出商业逻辑的理解。比如茅台,理论上03年投资10亿买股票,08年赚30倍,300亿,而同期企业的总赢利之和才为62亿,这个就是股市。

这里摘录一篇有趣的文章,“华尔街的大脑是犹太人,你想真正明白金融的本质,就要拜犹太人为师。认识尤尼之后,他听后大笑,秘诀?其实金融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只需要基本常识就可以分析。要真说有秘诀,我们这些华尔街的‘高手们’擅长将非常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故意把本来用75%的加减法,加上24%的乘除法,外带1%的微积分便能说清楚的事情,刻意地加以包装,要不然哪会有这么多人进场呢。金融归根到底是一种供求关系。华尔街是靠交易量生存的,‘供’的是各种股票和债券。而人的本性是贪婪的,我们就是要设法将他们的贪婪转化为需求。于是你会时常听到些令人垂涎欲滴的好消息,比如哪支股票一年涨了多少多少啦,哪个行业有大大的利好啦,诸如此类。这样一来,‘求’自然就会增大,在‘供’不变的情况下,股市不就上涨了吗?可一直涨也不行呀,涨得太高了,只有买没有卖了,量不就下来了吗?幸好人类还有胆怯的一面,一旦利好出尽,跟着自然就是利空,大伙儿一怕,‘求’不就下降了吗?你自己想吧,会是什么结果?”------你看,各国玩法儿如出一辙。



随笔二、长期股价的底牌是纯利润

股市的估值模型、理论、书籍汗牛充栋,可以盖起一座大厦,真实的故事只是被藏在大厦中间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东西”就是企业的纯利润!理论、估值模型漂亮与否不重要,关键是这个企业赚不赚钱。



随笔三、商业朴素的逻辑首先关心的是回本时间(市赢率)。

现实商业行为首先算的帐是回本时间,比如一个餐厅,基本是1、2年回本,现投一座矿山,考虑3、5年回本。中小企业,可行性报告的回收期通常是3-5年、长一些5-8年等。高速公路,投资回收期一般15年还贷,这个回本时间是市赢率。假如有人推荐一个赚钱项目,可行报告回本时间是15年(15倍PE)或者20年(20倍PE),基本上没人会干,15、20年对有效的人生来讲,那也是笔非同小可的时间成本。

然而,15倍、20倍PE,证券市场要做的人却会云集,几百倍、上千倍的PE,炒的人也乐此不疲,是商业逻辑没起作用吗?不是,前面说过,聪明人设计的“汤”是有溢价的游戏,否则没得玩,但商业逻辑肯定会回来收拾战场,用大跌告示市场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各种宣传机器说,证券市场是帮助企业融资的平台。没错,即融资又在融来的钱上再收一道税费的国家和发行股票的企业,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所以我只认为自己是长期估值投资者。如果稍微倒过来想一下,首发IPO企业会3倍、5倍PE发到二级市场吗?10倍、20倍放大到二级市场的IPO还是讲良心的。

这个游戏欧美聪明人百年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它的基础是现实的商业,真实的连续剧。游戏规则却是溢价的玩法儿,为了溢价,市场会想出各种办法,因为是战场,所以有谎言。大部分企业,1000点也在讲谎言。它不断上演的就是真实和谎言的连续剧,全世界大多数富豪都藏龙卧虎在股市中。

市赢率不是估值的决定指标,但它是股市重要的“参照”,虽然它是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指标。PE因为包含了市场的情绪,高涨时给的高、沮丧时给的低,所以是参照而非决定指标,好象汽车仪表盘,提醒速度用的。极高的市赢率对股票相当不利,它必须赚取超过正常行业惊人的利润,才能在日后让昂贵的价格合理化,聪明人后来又发明了PEG,请记住这些都是起“参照”作用的,还有PB也很重要,股价和企业净家底儿的关系。财务数据目的都是为了判断纯利润,销售净利率,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存货周转率、流动、速动比等,没有专业学习过会计也没有关系,市场有很好的老师,把那些优秀企业的这些数据挨个统计记录,什么指标代表能赚钱心中自会有数。



随笔四、商业朴素的逻辑需要强调进货价格

商业有一个基本边际数据,无风险债券、利息收益,它们也有市赢率,计算用100除以利率。无风险收益PE,对股市整体市赢率来讲,可以看做一个重要的参考。利率的波动会影响所有的资产价格,它的升高好象地心吸引力,迟早12个月内会产生影响,反之利率下降同样会提升资产价格,假如美国利率从5.25%降低到3%不再向上调,如果美国企业经营变化不大,道指迟早会再攀升50%以上。我们的利率去年加了6次,它肯定会对股市产生地心引力的影响,“整体”股市从来不会欢迎加息。

资料:美国S&P500,1954-2006,52年平均PE17.7倍(成熟市场更接近商业逻辑),最高2001年溢到40.3,漂亮50跌80%灾难性1973年代,7.2倍,目前道指14倍。中国,2001年62.27倍,2003年40倍,2005年16倍,2007年10月最高72倍。日本东京主板,1981-2006,平均PE87.5倍。

A股和欧美各国市场比较,虽然我们经济的增长率第一,但大部分股票,长期持有的话,回报率和其它市场比,处在很低的水平。政策市、宏观面是个表相东西,它不起决定作用,真正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商业逻辑,很多故事会骗人,但朴素的商业逻辑不会骗人。A股的定价长期过高,很少有便宜的时候,我想这可能和市场设计者、国人的文化、性格有关,做事一窝风,喜欢玩大风吹的游戏。

去年四季度,有人出了文章讲,美国股票都是几美元、几十美元,而我们大多数却只有几毛美金,A股被严重低估了,独独没有提企业赢利ROE水平和每股赢利这个基本常数,美国EPS多是几块美金,而我们大多是几分、几毛人民币,犯了可笑的常识错误,不知道这些人脑子整天到底在想什么。

日本股市也和日本人的文化性格有关系,他们特别听大券商的,目标价格是多少,往往能达到,不大考虑市赢率,所以这也解释了日本人股市自1990年38000点,19年后,目前还是13600点,资产定价过高,商业逻辑会告诉谁才是老大。

进货要便宜,这是一条简单重要的商业常识,成本过高的东西,收益率肯定不会高。涨幅巨大的股票,包括好公司,跟着整体市场热烈气氛定价过高的时候,你用企业纯利与市值比率、市净、市赢、几个简单基本财会数据一比较,知道会不会划算。



随笔五、当前市场

呵呵,对当前的情势,我也很关注。我一直坚持,探讨股市、批判交流的文章,公开就是愿意讲。只讲述理论有遗憾,当下做什么,往往隐晦、语焉不详。投资没有秘密,都是对公开信息的决断,讲对的大家能分享,错了别人也能吸取经验,投资取之于社会,这也是要做的一些事情。

整体市场

A股自6124点,短短三个月,按游戏标准,大跌30%是熊市特征了,很多股票包括一些较好的企业,腰斩。这种跌法儿,除了垃圾股,01年开始的熊市也不是这么快腰斩的,大都折腾了几年。我的看法是商业逻辑在起作用,与调控没有根本因果关系,与搞大跃进欲打破世界记录的平安圈钱也没有因果关系(对平安而言凡事要讲“度”)。就整体估值,4200点是否就有安全边际投资机会了?这还得“拜托”90%股票的K线谎言的拖累,单从价值角度讲还是没有,很多人宣称“遍地黄金”时间到了,波段也许吧,这不是要考虑的事情。

为保持文章连贯,回顾下去年7月底文章,当时一些判断,与技术分析无任何关系,大盘的重心点3777点左右,会有个很强的引力。目前重心点在3170点左右,它是个类似地心的引力,假如08年工业25%增长率,动态重心点在3960点左右,3170点整体估值仅对A股而言,可能溢价趋与“合理”,打折的估值在2330-1800点左右。

A股不健康,沪深三季报,净利5655亿。假设07年上市公司有8000亿(暂不中石油合并),全年总成交量50万亿,印 花税2005亿,券商佣金1500亿左右,基金管理费450亿左右,各种交易成本起码在4000亿。

目前市值30万亿,流通9万亿,流通股东掏9万亿的真金白银,与大小股东合计去分食剩下的4000亿的饼,按总市值算,勉强回报率1.3%,,零和游戏。全年CPI:4.8%,上市场公司平均ROE:11.32%,按平均27%的所得税,投资人年初所投的本钱,年底对股东实际回报率勉为3.5%,不如存款。这两项数据说明,A股整体的实际回报率离10%差的很远,这也解释了股市整体跌回到年线,相当于一年整体市场收益为零的商业逻辑。



关于救市或者调控:个人不赞成救市,打一拳,再给颗花生,类似耍猴,关键破坏了市场自己的节奏。把交易成本弄成全世界最贵的,上市公司8千亿的纯利,被税费几乎抽走一半,剩给投资人的是资金堆积的游戏,这才是和“三公”一样要紧、严肃的事情,去年提印 花税,典型的竭泽而渔,我不知道有人为之叫好,把利润化为交易成本到底对商业益在何处?抑制换手过度难道非要用税收办法?

关于调控,我一点都不希望股市脱离企业业绩一直飙升,国人好赌的一窝蜂性格,涨则全体振奋,热烈追进,跌则全体沮丧,一窝蜂抛售,伤人太多。90年代日本、台湾股市教训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我认为增加好企业上市的有效供给是非常可行的,其余让市场自己走。管理层自己也承认经验有限,经常出一些混乱的怪招。利用人民币逐步升值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大方向是聪明的,某些招术却过于精明,没人能占尽天下所有的便宜。资本市场是融资功能,凡事也讲度,这是规矩,即使因升值“创造”出来的游资,也不是憨大头牌提款机。

关于政策市:A股的交易本身融进了“过多”的政策,象羊和毛的关系,你买卖一头羊,毛也会跟一起,它们是一体的。但除了少数几个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宏观政策不会影响投资决策,不过如做券商股要多考虑政策。

关于大小非减持:减持几乎是肯定的,高达数倍净资产(PB)的股价,相当于几十倍、几百倍的赢利放大的股价,不会阻止大股东套现的冲动,他们知道自己的资产价值、也知道辛苦N年也赚不回市场PE放大的利润。股改提前支付了30%的对价,那么他们拿回30%似也可料。最近的大小非减持,更特别的,一些企业高管甚至董事长宁愿辞职不要自己一手打出造来的企业,也要为规避政策能卖掉套现金。套现对市场的影响,股票市场跳不出商品供需的套子,股票也是商品,当资金量变化不大,供应如果大幅度增加,价格短期只有向下跌的份儿,如果大非竞相抛售的汹涌澎湃,市场低迷是可以预见的。对08年开始至09年到来的解禁洪峰,是不是一定带来熊市,还不能下定论,在进入观察中。套现出来的现金,对上市公司来讲,可充实公司的资本金,增加短期收益,另不能排除它们还会回到市场继续它们的逐利。长期投资者,60倍以上时某些品种不再多年的满仓策略,提前留出1/3预备队现金可能是必要的。

关于期指:博客第一篇文章为此而写,来自华尔街的炒手,地上、地下的资金不会放过他们玩了几十年的熟悉玩法儿,不要指望国内“温室经理”,他们根本没有期指实战经验。期指1000点的利润是惊人的,以5000点-4000点上下来回一次为例,动用6千亿,赚2.4万亿以上。理论上来回5次,10万亿的流通市值全部能搞走,A股垮掉。指数不会对股市起决定作用,但短期热钱的炒手是要引起足够警惕的,我们当然也有办法,那十几支权重重武器可不是用来看着好玩的。

关于通胀:温和的通账,比如2-3%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好象春暖花开时和煦的温度,但高于此数,比如8%以上,则对经济、对公司有很大危害,原材料、能源和劳动成本上升,利率上调,假如10.6%净资产收益率,按25%所得税,8%的通胀,投资人一年实际回报率0。不过,通胀对企业负债也有个好处,以前借的债也被通胀吃掉8个点。

关于后市:猜测股市短期的走势决策投资,个人不会去做,也不去有主意,很多在所谓高位跑了,难免得意、人之常情。这里有点闲碎看法,闲聊权当好玩,如果市场能反应过去几年的工业经济,则可能会走到7158点左右时,再次下爆雨,极限沸点在9475点或12885 点这两个位置,两年之内如果很快到沸点的话,恐怕长期仓位也得要动一动了。

市场目前重心点在3170点,它并非一定会回去,也并非一定不会回去。目前的位置,除了之前定下来不动的仓位,不会重建新仓位,除非到了自己认为的合适重心点、合适的估值,才再准备动预备队。



具体:配置分为长年必拿的品种和不一定必拿的品种。必拿的项目,持有的“量”比股价折腾重要,不会受大盘和宏观因素影响,假如跌幅较深,继续买进。

不一定必拿的品种,比如一些周期性企业,根据市场情势,经营的周期赢利到相对顶峰,市赢、市净远超于平常年景,通常也是股价表现的最好的时候,可以考虑先拿回来部分或大部,跌考虑再买回来,不跌也不动了,是灵活的。比如市场整体估值跑到60倍以上,一些品种,考虑先拿回来一块儿。

这里对没有长年持有亲身体验的,总纠缠于A股是否有价值投资的机会的,或者总想逃个顶抄个底的新手,还是一条老建议,留上一手、半手,一直拿几年,从长期跟踪企业中,可以领悟到非常实用的经验和教训,如果没真正在战场上打过硬仗的亲身体验,理论有什么用呢?

去年系列文章简短说明:11月22日文章写的简单粗糙,提示券商和有色,卖出减仓。

券商:07年初看的明白,08年看不懂。考虑可能到来的期指,中信依然保留了少部分仓位,不再买。有色资源股:长期项目,11月减仓处理一下成本、利润。依然看好中国,将来还将增加的印度因素,次债美国因素,其利率大降至3%,低利率贷房款便宜,老美地产将来还会起来,资源股,抓住世界“供”和“需”两大线研究就够了。有色毛利、ROE,税后纯利,金属价格占主要因素,后续根据市场情势、金属价格、下跌的股价逐量判断再买进。周期性企业股价波动较大,配置量不宜过大(20%)。除非心里在某一时期相当有数,周期性行业慎重。

中国船舶:当初购入持有计划没有变化,长兴一号线相当增加了一个外高桥。风险,造船工业目前处于高景气周期性阶段,干散货运输价格指数和新船造价比需保持跟踪,高价股没有建议。格力,经营方面增加类金融的财务公司,无息负债占很大优势,如果2000年持有,红利再投入,历经牛、熊近20倍,随大非减持一部,所留继续持有,目前不会再买。华菱管线:减一部,原思路持有不变,虽走势平缓去年初至今也有3倍,不再买。苏宁电器:原文章思路没有任何变化,有跌幅价格,酌机加仓,涨则随之。茅台:原文章思路没有任何变化。保利、雅格尔、千金、马应龙继续观察仓位,另近期万科观察仓。地产股,一直没有下决心,主因无法预测房地产政策。银行股:对坏帐率心存疑虑,碰巧农行840亿不良资产,银行其实是高风险行业,不一定不好、也不一定好,只是自己还没有彻底搞明白,如果好能好到什么程度。



随笔六、对估值模型的看法

首先想强调一点,投资是考虑企业的结果,而非会计结果!关键是这个企业赚不赚钱,看的懂保守算的到,生意大方向认为对,就坚持。如果仅仅沉迷于报表或者数字推算未来,可能面临灾难。

模型有很多种,估值模型以现金流量折现法(DCF)为核心估值法,原理,股票的价值等于它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DCF有几个关键数字,企业赢利、增长率、派息率、贴现率,设计表格很简单,懂点儿Excel的都能做,设公式输入数字自动计算结果。

企业未来每股收益、增长率、派息率这些说白了是“事先”数据,贴现率也费些思量,比如自有资金,可以用国债利率贴现。外来资金,考虑贷款利率,用8%贴现。考虑年资金收益率或者股指平均收益率,也可用10%-20%贴现。其中一项数据变动,结果很不同。专业朋友喜欢对公司价值进行估值,以求无限的逼近它最真实的价格。如果十分有效,会计师与精算师应该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惜不是,我赞同这个看法儿。企业未来10年赢利、增长率、派息率怎么能够精确逼近?我看用十年“事先”数据逼近它的到不是真实价格,逼近的是自己希望的“价格”。不大会花费心思在上面,想学习模型百度一下就可以了。

巴菲特也提出,股价是企业未来寿命期产生现金的折现值,但芒格也说过,未见他拿计算器鼓捣过这些东西。我想巴老想说的是事后结果,而非事前推算。没有公式能精算企业十年、二十年后赚多少钱。如果模型真能逼近,那么世界上大金融机构的会计、精算人才、程序员加上超级计算机,早就能搞出个精算东西出来,市场是超级计算机的天下,而不是人。次债危机,老美各大金融机构亏损的品种很接近,原来一些估值模型是老大高盛发明的,从高盛不断出来的人又把模型带到各家,瑞银、美林巨亏上百亿美元,你看,”事先”模型最终并没有帮到它们,数字是死的,世上的事情是不断变化、反复和充满生机的。



(去年8月写系列文章,大盘在涨,人心开心,文章乐得有人读,树涨不到天上去。现在大盘在跌,恐怕读文章的人就没有心思了,树跌不到地心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08-3-2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投资是永恒不变的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yong1972 于 2008-3-27 00:17 发表
转一篇第一眼的博文罢。本文链接http://tybjake./80118820.html                                                                                                      资本市场是真实和谎言的连续剧(随笔 ...



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商业智慧”的应用。古今中外,概末能外。

对比一下
中国:“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老巴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是不是挺有意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lou 于 2008-3-26 18:32 发表
在这个世道,多头老大能不能出来发言几句,毕竟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牛市和熊市的循环。




“短熊没有长熊可怕”

短期剧烈下跌40-50%为波动性熊市。长期下跌40-50%为长期性熊市。太快的东西不会长久。


在别人登山时我们需要寻找出口,在别人寻找出口时我们登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作自成 于 2008-3-26 20:40 发表
其实熊市才是交流提高的时候,在牛市系统性的缺陷常常被胜利的光环掩盖。熊市虽然冷,但是容易让脑子清醒,而且仓位空空的,也得找点事打发无聊的时间。

很多做技术分析的人都有自己的交易系统,特别是在商品 ...



和你想法一样:

-卖出-----------------------高估的价格-------------------怎么确定?

-持有---------------------------价值------------------------怎么确定?

-买进------------------------低估的价格-------------------怎么确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3-25 12:13 发表

一点点下跌,一点点加仓,加速下跌,大量补仓直至破产,认识到投资残酷性的一面,真正认识到了风险。重要的是这一过程被印刻到骨子里了,为什么,因为痛苦,因为教训。
老格运用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投资,是做生 ...



“平安:到底价值几何?-----先查查它的内涵价值。年报应该有,我没看。


”马“的4000万还是6000万的年薪,还有他的员工的期权(据说有多少个百万没,千万富翁)都直说明一个问题,好日子不会长久的。


”马“的工资是巴非特的60倍,是中国目前我见到的最高工资的人,,,,,我敢肯定的说,他的股价未来表现肯定是最差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llonliu 于 2008-3-24 20:38 发表



可以分析周期股一段时间的业绩,却无法把握市场对其的估值,这大概就是周期股最大的不确定性吧,
600150  000960 皆是如此




“成长的尽头就是低市赢率”内函为企业赢利最大化的尽头。

成长的目的就是为了换取更低的市赢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pju 于 2008-3-23 00:36 发表
熊市里买什么都不为过,要看股价的话,会轮流来一轮的。
怎么样做到大胆买入,确实是要花功夫的,不对企业的未来了然于心,起码是有相当的了解吧,是没有人敢于在那时买进的,起码本人可能不敢。
在股市疯狂上 ...






把投资当投机做,把投机当投资做,,,变来变去的策略使我们失败。至少我是这样失败过来的,赵的坚持代表了他策略的“一致性”


最典型的就是去年最流行的口号“看空不做空”就是把投机当成投资做。策略的游移来自于人性的贪婪。刚开始可能没有,后来就一点点就冒了出来,最后就成了膨胀。


林圆信托的二期,三期现在短期全面亏损,长期我不知道,在这么高的位置发行信托是为什么?人性的膨胀?


当什么都成最厉害(林园号称股神时)的时候还是要小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824 zhunan1980 的帖子

好的投资者应该是董事长,而不是会计,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

:*19*: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3-23 10:52 发表

:*19*: 谢谢均线多头兄的交流。
约翰聂夫对于周期股的投资心得。
从所周知,周期性股与成长股不同,后者至少从理论上而言只要盈利继续增长,市盈率就会提高,而周期性股的盈利高峰逼近时,市场知道低谷就在 ...



小兄弟进步神速。。。。。你还有太多的投资机会等着你,羡慕你这么年轻就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8-3-27 12:43 发表




“短熊没有长熊可怕”

短期剧烈下跌40-50%为波动性熊市。一年内结束。2008确实是个不好的年份,年初开盘就出了个大阴线,为2008的行情埋下了伏笔,两年多的持续上涨已经让牛跑累了,2008年该歇歇变成了该跌跌,这一跌,反而我看好2009年了。(长期下跌40-50%为长期性熊市)运行速度太快的东西不会长久。


在别人登山时我们需要寻找出口,在别人寻找出口时我们登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pju 于 2008-3-18 20:55 发表
均线大哥,感觉您是不是有点玄呢?什么情绪不情绪的,和公司有什么关系呢?关注低估的公司低估的价格,公司的收益和我们能买到手的价格。哪有精力关注什么非专业的报告去反向思维?



给你来个更玄的“大楼指标”

那个地方有最好最高的楼竣工,那里的股市就大跌‘

马来西亚竣工双子楼,当年大跌
2008年浦东竣工“中华第一高楼。股市大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玉刀 于 2008-3-27 13:13 发表
好的投资者应该是董事长,而不是会计,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

:*19*: :*19*: :*19*:



投资标的就是硬币的两面,一面是生意本身,另一面是经营生意的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yong1972 于 2008-3-27 00:17 发表
转一篇第一眼的博文罢。本文链接http://tybjake./80118820.html                                                                                                      资本市场是真实和谎言的连续剧(随笔 ...




这哥么的主思路是对的,但99%的股票不但要考虑基本面,还要考虑市场面。因为99%的股票是穿越不了熊市的。甚至穿越不了小熊市。



为2009年的行情做准备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07:59 , Processed in 0.038605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