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6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10-26 06:19 发表



又看了一遍这个草根的文章,发现一个问题,如何分析一个公司,应该是把握两个Q,定性和定量都要有.而决定一个公司业务模式的持续性是公司长期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判断是最重要的,比如矛台,当你定性的决定她是个 ...



均线中说的这个是第一眼兄的博客,其实我和你的看法一样,用PE给周期性股票估值是不合理的,而且EPS是可以作假的,为什么中国很少用DCF模型估值,仅仅是因为参数难以确定吗?要知道。自由现金流是很难作假的;另外现在很多人用储量给有色股估值我觉得同样很可笑,首先金属的价格是波动的,你在商品牛市和熊市给出的价格是不同的,其次储量不等于可开采量,越到后面开采的成本越高,是不经济的,最后,同一个矿,开采的成本是不断上升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10-26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现在可以主要以<股市真规则>这本书中的条件来参考选择股票,注意,不是指现在这个时间,而是指以后十年的中国股市.看此书,收获极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琢磨安全边界的理解,正好看到一篇好文章,虽然不是直接讨论安全边界,但是对理解安全边界很有帮助。
呵呵,我很老土,才知道戴维斯“双击”和“双杀”:

希望一起交流

-------------------------------------------------------------------------------------------------------------------------------
投资中的戴维斯“双击”和“双杀”

作者:carman
  
我经常想这个问题,对于成长股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一名外部投资者,我应该怎样理解股价的循环波动?我希望有个简单的模型去描述这个问题。
  每一家公司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也就是初创,成长,平稳,衰退。当然现实不可能这么简化,只是大致有这么一个框架。同时股市也有牛熊循环,周期以数年计。
  最简单的获利模型就是在企业进入成长初期加上熊市末期买入一直持有到企业成熟期加上市场处于牛市顶峰期。也就是从双低到双高。当然如果能够找到一家一生持有的股票,我会很开心。不过现实市场经济初期,绝大多数企业的生命都不足以完成这样长期的投资需求,所以我们也需要知道合适的进入和退出时机。尤其是成长股,它们的未来是变化不定的。只有极少数的优秀公司可以完成小到大的蜕变过程,一个微软的辉煌背后是数千家公司的失败和退出。

举个例子:上半部分:看看股价是如何变化的,一个公司四年内的净利润增长一倍左右。EPS从1元到2元。但是同时由于股市预期的转变,PE从10倍涨到60倍,那么这家公司的股价就涨了12倍,应该说净利润四年增加一倍并不困难,PE持续在60才是难度所在,而牛市中达到的难度也不大。熊市中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估值PE是8-16倍,牛市中可以高至30-60倍。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素质是成功的基石,决定了安全边际,你付出价格得到了一定的公司价值,你最终的获益来自于公司利润的增长分红和市场对其未来的预期的转变,你的获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的预期。你能做的就是即使市场预期不变,你仍能够从公司成长中得到满意的回报,其余增值的部分就是市场给予你的眼光的回报,我倾向于把这部分看作市场所给的礼物,可遇而不可求。
  这部分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但是下半部分却不太引人注目。却是回避风险的重点。

从双高到双低的循环,喜欢成长股的投资者要注意这种负循环的出现。变化因素典型的就是公司进入成熟期或者衰退期,和市场进入熊市,市场预期值降低。一旦公司走向成熟市场预期下降,典型表现可以是几年内利润翻倍而股价不涨,这种事很多,也让很多人费解。这种情况还不错,最坏的可能是公司收入利润下降,或不稳定,那么假定利润下降一半,EPS从2元降到1元市场预期可以迅速回归,PE从60到10,那么股东的损失会非常大,那么上个例子就倒了过来,也就是股价可以跌到原先的十二分之一。
  现在市场中有唯成长是从的倾向。说不上好还是不好,但是投资者应该明白什么是可持续的高质量的成长,哪些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那些竞争中获胜的,竞争力增强的,市场占有率扩大的良性增长才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而那些变化不定的不能持续的,将会带来损失,远比你想象的恐怖。盲目的给予成长股不切实际的高预期将会带来灭顶之灾。毕竟长期来说市场只会给予那些明确可预期的成长给以超出一般水平的溢价。
  模型的上部分叫“戴维斯双击”,下部分叫“戴维斯双杀”。

现在的市场资金条件下,低估的可能只会小范围存在,而遇到高估的可能要大一些。所以投资者要确信自己的投资标的可以用持续的成长去战胜暂时的高估或标的根本就是低估的。市场总是有涨有跌,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所以持有一个好的没有明显高估的成长性公司,起码在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公司经营的资本增值。这样风险会小很多。
  对于给予极高估值的不稳定的成长股,要警惕戴维斯双杀。牛市里也不代表不会赔钱。相反熊市末期才是最佳的盈利机会所在。根据市场估值决定进出也是一条规避风险的道路,只是少有人做的到。即使是著名的可口可乐在60倍PE的时候也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当然巴老太有钱了,所以他也没卖。快十年了,回头看看可口可乐还是没有回到98年的高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续讨论)
我不太赞成这篇文章的一些观点,特别是对绩优股陨落的分析:mad: ,不过有些观点如“不买热门股”的分析,还是值得思考。:*19*:


转贴:
--------------------------------------------------------------------------------------------------------------------------

我觉得现在的市道,与1997年5月份时A股里的“绩优股”的热烙程度可以一比。当时的绩优股市场有多“热”呢?以绩优股为主要代表的深成指6103点,最好的绩优股深科技70倍PE,深发展60倍PE,四川长虹近40倍PE,青岛海尔60倍PE……结果,深成指6103点成了9年的大顶,上述市场形象最好的股成了10年后有的才刚解套,有的还深套其中的股。
上面形象最好的当时的主流股的特征是:都是当时最热门的行业:家电、金融和信息科技。就如同现在最热门的的“消费、地产金融”一样。
但是,如果以当时不热门行业的股,但是你经过研究后认为这些公司内在的潜在品质极为卓越,但是还都处于发展的初期或有很多表面问题的公司,即使你在当时“不幸”地以1997年历史性的大顶6103的时来买入这些股,那么我们看结果如何(至2006年12月20日):
1。以当时市场表现最弱的“一线股”(每股收益高0.98元/股)的深中集当时的最高价36.3元/股(PE37倍)买入持有,九年半获利410%,年均复利18.7%;
2。以当时的二线股万科(当年的EPS0.47,地产非当时的产业界热门)当时的最高价22.5元/股计(PE47倍),到目前涨幅630%,年均复利23%;
3。以当时“三线股”的云白药(当时EPS0.21元/股,为当时的冷门行业中的绩差股代表,问题一大堆,除了药配方有点吸引力外作为一家公司要素来看,看不到希望)最高价11.3元/股计(市盈率55倍),买入持有到现在,9年半获利13倍,年均复利32%。

上面的事实说明什么呢?对现在的投资有何启示呢?
现在多空分歧严重。如果一直持有的是金融地产、白酒消费、机械装备等等这些热门,再头脑发热的人现在也会有些害怕了,不看空可能头脑就要出问题了。但是如果不以行业景气来选股的人,他持有的是非景气性行业的优质股,是否也会看空呢?当然讲的多空是对长期而言,而非短期。
我想这也许是问题的关键。

也许上面列举的例子是巧合,为什么97年时的热门行业的热门绩优股后来的基本面全都出问题了呢?而没有出问题的、基本面后来持续向好的,倒是当时不热门的一些公司呢?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林奇说过一句话,“不买热门行业的热门股”,有个时期我很难理解,现在似有明白。
我的看法,至少上述一段历史表明,市场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有值得投资或长期继续持有的公司。不可轻易的说“现在再也找不到价格便宜的股票了”这样的话,因为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公司都研究明白的;第二,“热门”意味着,这样的行业或公司一般来说都是经营处于最景气的时候,而“高估”的概率在这个时候才最容易发生。
问题那么多的深发展也预喜,业绩增长达到350%。我还想知道,还有哪家银行股的业绩不理想了呢?
当一个行业里所有的公司都成了业绩“顶瓜瓜”的时候,这个行业未来还能有多好?这还是个正常的行业吗?这个时候也似乎很难再找出它未来不好的任何因素了。市场如何去“低估”它?
记得当年说到长虹,当时有家著名券商的研究员写到:当任何竞争对手想到要与长虹竞争,都要不寒而栗……。尽管彩电业属同质化竞争,但这都挡不住长虹将成为“中国的索尼”。
而现在我又看到类似的对很多如银行中的招行、地产里的万科同样的评价了。
而与此同时,它们的市盈率也达到了历史上所能够给予的最高程度的时候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002186全聚得

值得仔细研究的一个公司.研究他未来连锁的经营模式能否快速扩张的问题.火锅连锁为什么容易而中式餐饮就为什么难,问题出在那里了.

34822168.pdf

1.32 MB, 下载次数: 111

34822009.pdf

586.07 KB, 下载次数: 94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10-26 17:32 发表
值得仔细研究的一个公司.研究他未来连锁的经营模式能否快速扩张的问题.火锅连锁为什么容易而中式餐饮就为什么难,问题出在那里了.



中式餐饮,有一家连锁做的比较好:真工夫。大家可以找下它的资料,它比较好解决了中餐标准化生产的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aobonian 于 2007-10-26 19:52 发表



中式餐饮,有一家连锁做的比较好:真工夫。大家可以找下它的资料,它比较好解决了中餐标准化生产的问题

标准化,兄台说得好。
80年代末90年代初,肯德基进入上海,上海推出荣华鸡,开始雄心壮志,并且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能跟肯德基分庭抗礼,后来问题就出在没有标准化上了。
还有一家中式快餐值得注意,东方既白,目前只出没于上海本地。但颇有意思的是它是肯德基的兄弟,同属百胜集团旗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玉刀 于 2007-10-26 11:45 发表
今天(2007年10月26日)晚上九点半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专访巴菲特,敬请关注!

没有看到cctv2的预告,在但斌博客看到的。



看了个尾巴,但非常感谢.希望明天能看到重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cctv2的专访:倾听巴菲特。

印象较深的几个问题:(大意)
1、为什么清仓中石油?
答:石油30元/桶的时候,我们确定是被低估了;到75的时候,评价是中性,也许还会上升,但是我们感到不安(大意)

2、价值投资的精髓是什么?
答:企业的成长。不要希望暴富,随着时间的增长公司价值不断增长。

3、如何读年报?
答:不同公司的年报有不同的读法。我读了2004年中石油的年报后,再找了2003年的年报阅读后,就决定投资5亿。

4、中国市场的评价?
答:中国市场很活跃,发展很快。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在人们没有信心的时候买入。:*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10-26 22:22 发表



看了个尾巴,但非常感谢.希望明天能看到重播.

可以到cctv网站观看。:*22*:
不过感觉采访不是很成功,似乎为中石油鸣不平,特别是结尾的评论:*27*:

[ 本帖最后由 碧玉刀 于 2007-10-26 22:2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玉刀 于 2007-10-26 22:24 发表
看完了cctv2的专访:倾听巴菲特。

印象较深的几个问题:(大意)
1、为什么清仓中石油?
答:石油30元/桶的时候,我们确定是被低估了;到75的时候,评价是中性,也许还会上升,但是我们感到不安(大意)
...




经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玉刀 于 2007-10-26 22:27 发表

可以到cctv网站观看。:*22*:
不过感觉采访不是很成功,似乎为中石油鸣不平,特别是结尾的评论:*27*:


http://www.cctv.com/video/jingjibanxiaoshi/2007/10/jingjibanxiaoshi_300_20071026_3.shtml找到了.谢谢.看了.卖出的理由一目了然.75美圆一捅上方不在是好的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玉刀 于 2007-10-26 22:27 发表

可以到cctv网站观看。:*22*:
不过感觉采访不是很成功,似乎为中石油鸣不平,特别是结尾的评论:*27*:


当记者为中石油的卖出不解的时候.我认为他们不懂股票投资这一行,(中国的财经记者水平太差)涨不是买进的理由,有时候是卖出的真正理由.老巴说的很清楚.买进是人们失去信心时,卖出是人们疯狂时,油价逼近75是中性,80以上肯定是投机驱动,老巴很清楚这一点,此时不出,合时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10-26 23:05 发表


当记者评不能迷信老巴时,少挣了多少钱时,我认为他们太不懂股票投资这一行了,(中国的财经记者水平太差),一两年后看,现在的买进就会成为举杠铃的人.我敢说如果中石油回归A股如果涨到50一线的话,就是个10年大顶.

卖出的原因老巴说的很清楚.中石油的效益依赖于油价,买卖点主要参考油价和具体的市场人气(昨天不认可第一眼给周期股的估值,价格,人汽比估值更重要) 油价定买点他说的也很清楚;35美圆时有信心,75是中性.我理解为30-40符合基本面(引用谢国中的数据分析,油价的基础支撑应该在30-40美圆一线,和老巴观点一致.)75是中性,80-100肯定是泡沫(谢国中的观点,我认可)他买进时的时间显示那时油价被低估.11美圆一线.当然他要买进5亿美金.35美元时继续持有.75-80时利用市场人气卖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玉刀 于 2007-10-26 22:24 发表
看完了cctv2的专访:倾听巴菲特。

印象较深的几个问题:(大意)
1、为什么清仓中石油?
答:石油30元/桶的时候,我们确定是被低估了;到75的时候,评价是中性,也许还会上升,但是我们感到不安(大意)
...


5:中国45%的股票高达100倍,你怎么看?
任何有巨大涨幅的东西都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我们才干了两年(2005年10月到2007年10月,大盘从1000点到6000点.老汉非常清楚),就挣了这么多.明后两年我不知道涨不涨,但要小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记者的四个无知

1:对中石油怎么赢利的商业模式一无所知
2:石油的历史价格和基本面供需一无所知
3:对人类的投资行为中贪婪和恐惧一无所知
4:对中石油公司商业性质的定义里浅意识里认为是伟大公司而不是周期性公司的一无所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10-27 00:32 发表
1:对中石油怎么赢利的商业模式一无所知
2:石油的历史价格和基本面供需一无所知
3:对人类的投资行为中贪婪和恐惧一无所知
4:对中石油公司商业性质的定义里浅意识里认为是伟大公司而不是周期性公司的一无所知

这对记者来说要求太高了。:*29*:
问的几个问题的确没有什么深度。

此外,对他们貌似有点幸灾乐祸的态度感觉很不爽,居然打出了“少赚128亿”的大字标题,晕

八卦一下,那个记者mm的英文似乎不怎么滴,太紧张了?有损中国第一电视台现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只是一种信仰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只有对价值投资的偏执才能真正成功。




    在以投资为生的人当中,巴菲特绝对是赚钱最多的人。有趣的是,无论人们怎么虔诚地、一丝不苟地研究和模仿巴菲特,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出现第二个巴菲特。难道,巴菲特真的是难以模仿的吗?

    仔细检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我们就会发现,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其实异常简单,那就是价值投资。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利用市场的错误,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进并长期持有那些有价值的股票,而从不理会市场的波动。

    按理说,这种简单明了的投资原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的。至于如何判断市场是否出错,如何判断公司价值,则完全可以跟着巴菲特依样画葫芦。然而,即便你认同了这种投资哲学,也完全克隆了巴菲特的投资技术,你恐怕也很难成为巴菲特。因为,就像所有的投资理论一样,巴菲特这种看上去无比正确的理论并不是无懈可击的。

    一个简单的理由是,你根本无法判断市场出错的程度以及市场出错的期限。比如一只值10元一股的股票,你在8元买进,但这只股票继续下跌至1元一股,多数人恐怕很难忍受。不仅如此,如果这只股票徘徊在1元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此时,如果你有幸没有发疯,恐怕也很难再认同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时间成本正在趋向无限大。30岁时牺牲你可能得到的大部分消费,倾其所有买进一只股票,等到你80岁的时候,让你成为亿万富翁(还仅仅是一种可能),或者干脆在你死后让你成为亿万富翁,你会作这种选择吗?显然不会。除非你买进这只股票是为了验证某种真理,而不是为了赚钱。不要以为这种“市场错误”只是小概率事件,只要你真正置身于市场,你就会了解,这种错误不仅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经常发生的高概率事件。事实上,即便是置身于美国这个有效市场的巴菲特,也肯定经常遇到类似的处境。在这个时候,我相信,巴菲特已经不再是凭自己和人类有限的理性在投资,而是在凭借一种信仰在投资。换句话说,巴菲特必须凭借对个人投资原则宗教般的虔诚才能够坚持下来。

    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种投资原则,不在于你是否掌握了它,而在于你是否真的“相信”了它。

    无论人类理性看上去多么强大,多么完美,我们依然生活在不确定之中,而惟一能够战胜这种不确定性的,绝不是什么高深精妙的理论,而是简单的信仰。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10-28 09:41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把垄断列为选股的首要条件?

巴菲特从喜诗糖果发现特许经营权的强大魅力后,就把特许经营权作为重要的选股条件之一。虽然巴菲特也投资过许多其他股票,但只要简单对投资的比重进行统计,就不难发现他绝大部分的获利都是通过长期持有数只超级明星股获得的,这些超级明星股无一例外地拥有一定的垄断性,并且多数是消费垄断企业,其他数十笔的小投资只占投资总额很少的一部分。

    为什么垄断产生高额利润呢?首先搞清楚垄断的定义,垄断是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大企业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比较容易调节价格与产量。垄断一般分为资源垄断、行政垄断、技术垄断、品牌垄断等,其中品牌垄断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高于前三者。

    行政垄断一般由于政府的价格管制难以产生很高的超额利润,而且通常成长性较低。资源垄断一般难以形成绝对的垄断,因此价格有时受其他因素的限制,例如国际市场供需的变化影响价格产生大幅波动。技术垄断最易变,而且一旦替代者出现,原有技术拥有者面临的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品牌垄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稳定性最高,强势品牌垄断一旦形成,垄断地位很难被撼动,而且可能获得极高的垄断利润。品牌垄断即使其垄断经济特性发生衰退,也是一个渐变、漫长的过程。

    品牌垄断持续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和稳定性为投资提供了一个坚固的保护伞,投资者长期持有这类企业在获得持续稳定的高额回报的同时大大地回避了风险。一般性企业由于没有垄断壁垒的保护,更不稳定,更易变。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和复杂的企业经营情况使投资者不但要不断地对企业基本面进行判断,而且判别难度更高,投资的成败更依赖投资者的个人能力。如果企业基本面发生突变,即使最优秀的投资者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应变时间从而造成重大损失。既然垄断为我们提供超额利润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风险,为什么还要冒险选择一般性的企业呢?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10-28 09:42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几个最重要的财务指标的理解

对几个最重要的财务指标的理解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资产创造价值能力的体现,也是能真正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指标。投资的本质就是赚钱,投入多少钱,每年能赚多少,是最直观的。所以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另外,高净资产收益率表明企业具备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这种情况如果能持续,说明企业拥有一定的壁垒,ROE越高表明壁垒越强大,未来持续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越大。无论什么行业,ROE的标准都应该是统一的。若行业整体ROE都低,则表明这个行业不值得投资。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是反映企业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高净利润增长率并不代表股东一定能获得高回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成长要依靠不断融资才能实现,而ROE不能保持或同步提高,则表明股权的稀释降低了成长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投资者未必能获得高回报。另外要考察成长的质量高不高,是否能持续等。所以净利润增长率并不能很直观地反映企业真实本质的情况,要结合其他基本面才能较好地进行判断。否则很容易掉进高增长陷阱。



毛利率

毛利率是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不同行业毛利率差别较大,当然越高越好,象茅台这样毛利率高达50%以上的企业,很可能就是好的投资标的。由于净利率可以通过费用控制或其他手段进行调整,不能直观地反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毛利率避免了这些影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高毛利率通常是拥有壁垒的特征之一。高毛利率不代表高的净利率,如果企业费用控制不当或者行业的特殊性会造成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的现象。如服务性行业一般毛利率都较高,但具体企业净利率却千差万别,这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费用控制能力有较大的相关性。



净利率

净利率比较综合地反应企业盈利能力,是影响企业实际营运绩效的主要指标。通常净利率越高越好,但不同行业净利率应有不同的标准。有些行业净利率很低,但资产周转率高、营业收入高,则一样很有投资价值,家电连锁业就是典型代表。



负债率

负债率过高意味着高风险,企业的负债支付的能力很重要,一旦周转出现问题,可能牵涉到企业的存亡。有时高负债率不一定代表高风险,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若应付帐款很高造成的高负债率有时还是好现象,表明企业可能对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当然这个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10-28 09:42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4 02:26 , Processed in 0.042213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