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炮声隆隆中前进------6000点的回调,紧握优质成长股
                     
均线多头

大盘在创出6000点新高后,持续回落。出现了少有的四连阴。中期调整者有之,泡沫破灭者有之,政策顶有之。我们并不太关注大盘,猜测它的走势。因为这是算命先生干的事。本贴里的价值投资爱好者都是长线投资者,我们一直坚持“低估时买进中国的优质成长股,长期持有的策略”用我们的权益去分享企业的成长。买入后,我们会耐心的等待,直到企业不再成长。我们要用我们的屁股战胜我们的情绪。我们从不幻想太多的投机收益,仅仅去靠市赢率的放大去赢利。我们通过投资企业的成长,带给我们应该得到预期投资的利润
回顾大盘2007年初从2500点附近一路攀升到6000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牛市,而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媒体,学者不断的提示泡沫。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从年初平均PE20-30倍过度到了60-70倍,单从这点来看,市场整体确实存在着泡末,存在着系统性风险。问题是我们这一小撮人,应该从这样的炮沫中撤离吗?这种恐慌随着调整的到来开始漫布着整个市场,媒体分外紧张,我们被连续的上涨惯坏了,面对下跌,开始消极。我们530后,听到很多人讲,解套后,这辈子在不做股票了。事实是到现在还有很多股票没有创出新高。选错了股票。大盘从5304000点涨到6000点又如何呢?其实不是大盘错了,而是你的投资一直是建立在投机基础上的,这才是错的根本。如果理念不改变。530之后你确实没必要这辈子投资股票了,因为扎飞标都涨的环境过去了。现在又很多人说,我们还没有来的及反应,股价就开始跌破了我的成本价,因此我开始割肉卖出,当我们不断的监测着股指期货,新股上市,加息,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时,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很多人从长期投资者变成了活跃的交易者。而我认为,我们刚好要相反,在目标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一只股票从100跌到80元,其吸引力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同时风险应该是来自下跌前而不是下跌后。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市场回落5%-10%-2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有机会低成本买进你看中的成长股,而且回报率会更高,我想我们的组合应该是以季度来考虑的,而不是已4天的下跌来考虑的,无论市场下跌与上涨,我们都寻找机会仍掉价值已经被高估的品种,然后用这笔钱去购买低估的品种,调仓应该是利用这种市场修正的大好机会,我们不知道股市的一次下跌何时结束,新的上升何时开始,我们不愿做这样的投资人,恐慌的在下跌中撤出资金,而恢复中再度投资,这种对时机的错判使投资收益低于市场回报,我认为如果你还坚信牛市没有结束,那么我们应该认清它的本质并且忽略它,更好的做法就是以此大跌为挈机加大投资,获取更高的预期回报。不可否认的是530开始后,一些基本面不能支撑的股票,价格已经出现了天花板,而相反的一些优质成长股,3-5年内还没有到头。我们继续坚持紧握手中的成长股不动如山。宽容市场情绪带来的震荡,加码买入,大盘和股价的下挫只是我们的利用工具,股价的波动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敌人。暂时的高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的不在高估。当然手中的一些基本面不在优良的股票,坚决清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10-24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用价值投资的理念,优选价值低估的行业龙头操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投资:*19*: +操作行业龙头:*22*:

股价的波动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敌人。:*19*:

[ 本帖最后由 hl2918 于 2007-10-24 07:3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10-24 02:55 发表



好公司永远是好公司,用短期的股价涨幅来评判你的投资是否成功?愚蠢至级.股价只是虚幻的包含企业成长和大众疯狂的综合体,拨去大众的情绪还原投资的本来本质..............我们是投资企业而不是交易股票.




均线兄提醒的对,我又迷糊。总结起来,说永远比做容易,在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下,要坚持价值投资要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要有信仰,这种信仰就是“价值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10-24 02:43 发表


其实很多研究巴非特的人都提到,好象巴非特不用浮筹金就不能成为股神,还有一些朋有在这个贴里留言,说我们不能学习巴非特,因为我们拿不到那么便宜的资金.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文字,偶都很哑然,我们到底要学习巴非 ...



以前刚学习的时候都有你这个观点,但我看了这个贴5次,之后就明白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均线兄升了论坛版主都不忘这个好贴。佩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从喜诗糖果发现特许经营权的强大魅力后,就把特许经营权作为重要的选股条件之一。虽然巴菲特也投资过许多其他股票,但只要简单对投资的比重进行统计,就不难发现他绝大部分的获利都是通过长期持有数只超级明星股获得的,这些超级明星股无一例外地拥有一定的垄断性,并且多数是消费垄断企业,其他数十笔的小投资只占投资总额很少的一部分。
  
  为什么垄断产生高额利润呢?首先搞清楚垄断的定义,垄断是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大企业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比较容易调节价格与产量。垄断一般分为资源垄断、行政垄断、技术垄断、品牌垄断等,其中品牌垄断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高于前三者。
  
  行政垄断一般由于政府的价格管制难以产生很高的超额利润,而且通常成长性较低。资源垄断一般难以形成绝对的垄断,因此价格有时受其他因素的限制,例如国际市场供需的变化影响价格产生大幅波动。技术垄断最易变,而且一旦替代者出现,原有技术拥有者面临的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品牌垄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稳定性最高,强势品牌垄断一旦形成,垄断地位很难被撼动,而且可能获得极高的垄断利润。品牌垄断即使其垄断经济特性发生衰退,也是一个渐变、漫长的过程。
  
  品牌垄断持续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和稳定性为投资提供了一个坚固的保护伞,投资者长期持有这类企业在获得持续稳定的高额回报的同时大大地回避了风险。一般性企业由于没有垄断壁垒的保护,更不稳定,更易变。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和复杂的企业经营情况使投资者不但要不断地对企业基本面进行判断,而且判别难度更高,投资的成败更依赖投资者的个人能力。如果企业基本面发生突变,即使最优秀的投资者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应变时间从而造成重大损失。既然垄断为我们提供超额利润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风险,为什么还要冒险选择一般性的企业呢?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10-25 21:00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品牌应该是一种美誉度和知名度的积累,这种积累需要高品质的产品、时间和金钱,其中时间和产品占据主要作用。信息爆炸的时代,营销也许能占据一定作用。但我相信建立一个持续的强势品牌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依靠营销手段的流星式品牌只能辉煌一时,只有真正具有高品质产品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才能流芳百世。
  家电行业高度同质化,产品更新速度快,消费者忠诚度低,无论那个品牌都更多依赖企业的经营能力、营销能力,难以形成真正的垄断性品牌。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10-25 21:01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垄断型企业的一些特点:
  高品质的产品
  竞争对手很少
  高ROE
  高毛利率、净利率(某些行业例外,如大型综超、家电连锁)
  预收帐款高(某些行业)
  现金流充沛(具有反身性的企业例外)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10-25 21:01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清楚一些最基本的道理,投资可能会变得简单起来。相对于市场外的股权交易,上市企业的估值模糊而困难,股价波动使短期股价成为购买者的关注点,投资主体被抛之脑后。资本市场对企业价值的放大作用,利润最大化和市场先生的喜怒无常使投资者被迷惑,股票投资脱离现实,实实在在的企业交易被虚幻成纯粹的数字游戏,股市变成博弈的赌场。投资最原始、最根本的目的被忘记:通过企业的经营获取利润。如果能把股票投资看成生意,忽略股票市场的存在,排除股价波动的干扰,从实业的角度去审视企业,一切突然会变得豁然开朗。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两个饭店,甲饭店拥有厨艺卓越的厨师,位居商业闹市,有十几年的经营历史,每天顾客盈门,若投资一百万每年可获得分红二十万(简化计算相当于ROE为20%,这么好的回报上那找啊?住宅租赁回报只有5%左右,高风险的商铺投资10%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将来还能开分店,分红不断增加。乙饭店厨师手艺平凡,地处偏僻,生意冷清,盈利微薄甚至有时还亏损(这种状况下多低的价格也缺乏吸引力了)。两个饭店的老板都邀请你入股,你会选择那一家?恐怕傻子也不会选错。甲饭店因为持续稳定的丰厚回报,股东的股权也不会轻易被卖出。长期而言股票投资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获取股权的方式不同,许多人却被市场先生蒙蔽了双眼。想清楚这点,你就不会整天在不同的股票之间跳来跳去,或者追逐概念股、投机股的短期炒作,而是选择最优秀的企业长期持有。
  
  买入股票前,问一问自己:“这是最优秀的企业吗?如果企业没有上市而把它看成生意,我愿意参股吗?如果有能力,我愿意买下整个公司吗?”若答案是否定的,请放弃这只股票。买入和持有感到困惑时,以生意的角度想想,会清晰很多。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10-25 21:02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忽视的“概率”

如果信奉价值投资者不知道巴菲特,就犹如信仰共产主义者不知道马克思一样,那是一大笑话。
  然而信仰马克思的人未必能真正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同样以巴菲特为楷模的价值投资者也未必真正理解“概率”的深刻涵义。
  
  概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只不过往往被人的常识忽视了。
  
  例如,第一次坐飞机的人往往有一种恐惧,担心飞机会掉下来(我也不例外),其实我们可以了解到飞机失事的概率约为25万分之一,而在陆地上行驶的汽车的事故率约为千分之一,而死于车祸的概率约为5000分之一,坐汽车与乘飞机的风险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能够不劳而获,所以赌博对人们来说,是一种无法抵制的诱惑。
  
  许多人往往希望通过抽彩票中大奖,而彩票也是一种变相的赌博游戏,参与彩票游戏的人们常常忽视了一个核心的问题---中大奖的“概率”是多少?
  
  经过科学计算的体育彩票特等奖中奖概率是:
  
  30选7中奖概率为203万分之一
  
  35选7中奖概率为672万分之一
  
  36选7中奖概率为834万分之一
  
  37选7中奖概率为1029万分之一
  
  “6+1”数字型玩法的中奖概率为500万分之一
  
  而同样经科学家测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保守推测是200万分之一。
  
  可想而知,任何一种体育彩票玩法中特等奖的概率都要小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
  
  而人们的常识却普遍认为:小行星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特等奖离我们是那样的接近。
  
  我们可以计算一个最简单的概率: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连续抛十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024分之一,连续抛二十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约为105万分之一,连续抛三十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约为10亿分之一。
  
  赌博为什么那么可怕?因为参与赌博连续成功的概率实在太低,而且是参与次数越多,赢的概率越小,从长期无限次参与赌博的概率极限来讲,其胜率趋于零,这也就是久赌必输的科学依据。
  
  在生活中,还有一个赌徒的心理:连续99次抛硬币都出现了反面,第100次抛硬币必然会出现正面。
  
  这是一个严重的常识错误,这就是有名的赌徒困境。
  
  这也是大多数赌徒越输筹码越押越大的理论根据。
  
  概率是对未发生事件的可能性的推测,无论你抛了多少次硬币,下一次你抛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永远是二分之一。
  
  所以,人们的常识往往是错的,因为人们忽视了概率的科学性。
  
  我们再看看投资的定义。
  
  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名言:“投资是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是投机。
  
  格雷厄姆对投资的定义其本质仍然是以概率大小做为区分投资与投机的标准。
  
  所以,投资与投机难以区别,由于成功概率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才出现了投资与投机的划分。
  
  我们可以说,投资就是99%胜率的投机。
  
  我们也可以说,投机就是1%胜率的投资。
  
  所以,投资的最基本的普遍性原理之一就是概率。
  
  我们知道,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的二个基本原则:
  
  第一条:一定不要亏损;
  
  第二条:一定不要忘记第一条。
  
  可以看出,巴菲特是一个严格的风险厌恶者,其投资哲学的基本原则仍然是寻求成功概率趋近于100%(或者说风险概率趋近于零)的生意。
  
  价值投资理论很简单,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参与投机?
  
  人性使然,人们为了追求短期的高收益,而忽视了风险出现的概率。
  
  从格雷厄姆的定义就可以知道,投机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但参与者却趋之若骛、乐此不彼。正是人们忽视了概率,只想到了成功后的结果,却没想到成功(或失败)出现的概率,其长期参与结果可想而知,连续成功的概率极限趋近于零。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资本市场400年历史,却没有出现一个以投机而最终成功的富翁。
  
  唯一的例子就是《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利弗莫尔,他以投机闻名,而被后人称为投机大师,但其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之后,最终的结果却是在一间厕所里自杀。
  
  从概率上讲,他从事的是长期概率趋近于零的游戏。
  
  从哲学上讲,这就叫必然性。
  
  巴菲特前期也参与股票投机买卖活动,但他最终走了上价值投资之路。
  
  因为,投机的本质是预测股价的变动趋势,而分析股价的历史走势并不能提高明天股价上涨的概率,长期而言,连续正确预测股价的概率趋近于零。
  
  投机者往往把一时成功的偶然性当成了必然性,这就叫偶然性低估。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分析股票背后所代表的企业,我们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50%,长期而言,如果投资的企业一直健康复合增长,我们成功的概率就在99%以上,这就叫高概率,也叫确定性。
  
  我们买的不是简单的股票,而是买进了股票所代表的部分企业,一个伟大、优秀的企业未来的成长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概率。
  
  长期而言,投机是高风险低收益的游戏,投资(指价值投资)是低风险高收益的活动。
  
  所以我们可以说,投机是零和游戏,是长期成功概率趋近于零的游戏,惟有投资才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当然,成功者永远是金字塔顶端的少数,我们要追寻的是小概率中的大概率。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10-25 21:02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老的”飞行员

  在框算估值和思考安全边际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涉及到另一个概念———概率和统计数据。假如一个人中了彩票,那是他运气好;如果他能活800岁,在余下的日子里,再中一次大奖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在“老的”飞行员和“大胆”的飞行员两个组合中,既“年长”又“大胆”的飞行员几乎没有,因为“大胆”的飞行员活不到那么老。
  
  所以,从概率上说,已经存活并繁荣了5年以上且有历史绩优记录的股票,其继续成长并繁荣的概率是大于绩差股的。巴菲特说过,指望公主之吻让青蛙变成王子是很难的,公主们应该寻找现存的翩翩王子去。在历次熊市中采取保守策略并成功存活下来的投资者,其继续在市场上长期生存和赚钱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股票从表面上看,其流动性、交易性是第一位的,但从略深一点的层次上看,它和普通的生意没有什么两样,都要算投入、成本;都要看收益率和赚钱的难易程度。当我们深刻理解了股票不是交易的筹码,不是击鼓传花的手绢,就会多一点思考估值、安全边际、大概率事件等东西。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10-25 21:03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S*ST数码今日公告称,为减少S*ST数码与盐湖钾肥两个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消除潜在同业竞争的可能性,拟提前启动吸并盐湖钾肥的程序。盐湖集团为盐湖钾肥控股股东,持有后者30.596%股份。据了解,现拟更改的提前启动吸并盐湖钾肥的程序为,青海国投将在S*ST数码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完成并经历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提议启动存续公司和盐湖钾肥合并程序,并在股东大会上对该议案投赞成票。

请关心钾肥的同学看下,上文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是否应理解为当数码股改一年后,把数码并入钾肥,对钾肥能否构成长期利好吗.

[ 本帖最后由 XMSL 于 2007-10-24 13:0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转股0597

===

现在买入到明年应该有不错收益:*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10-24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认为,价值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一种人生观的变化,这是我学习本贴的最大收获.感谢均线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不觉,跟随楼主已经差不多一年了,每天来次潜水学习,感谢楼主提供这么好一个课堂。我也转一些我认为好的帖子和自己的一些感悟吧,和大家一些共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史为鉴:台湾股市泡沫的启示

本文转载自『左岸读书_blog!』dhlmtzx.edudh.net/oblog/



      别说我自相矛盾,我们需要更多的经验和警示,来告诉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们的究极目的是让生活更从容,让投资更理性。


  1990年2月,曾经令人惊心动魄的股市泡沫终于破灭。台湾股市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大盘在8个月内竟然跌掉了10000余点,跌得只剩下了零头,跌幅高达80.4%!此刻,投资者才真正领悟到股灾的可怕,才真正认识到股市风险的巨大。


  本文回顾了那场台湾股市泡沫破裂的历程。作者发现,股市泡沫破灭的成本最终主要由四种人承担。他们是:投资经验欠缺的个人投资者、挪用生产经营资金炒股的不务正业的机构和企业、负债炒股的个人投资者及非理性投资者。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泡沫积聚的历程、成因和影响


  台湾股市从启动到泡沫顶点经历了5年的时间。1985年7月台湾股市从600多点启动到1987年10月到达4600多点。受当时美国股灾影响,台湾股市狂跌了近3个月,一直跌到2300多点。之后行情迅速恢复,至1988年9月到达高点8870点。受台湾金融当局宣布开征资本利得税影响,台湾股市开始第二次暴跌,最低至4873点。随后,管理层在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下宣布取消征收资本利得税的计划。1989年上半年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六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终于刺破了这场超级股市泡沫。从1990年2月到10月,股市由12682点狂泻到2485点。


  台湾股市那一轮上涨的成因首先是台湾经济持续高增长。1951年至1987年,台湾年均经济增长达9%,为世界之首,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1988年底,台湾外汇储备达76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其次是新台币的升值预期。美国多次以台当局人为操纵汇率为由,威胁使用其“综合贸易法案第301条款”,逼迫台当局放宽汇率管制,让新台币升值,以减少对美贸易顺差。台湾货币当局被迫对新台币实施缓慢升值政策。第三是流动性过剩。新台币的升值预期使得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加之多年沉淀厚积的高额储蓄因利率不断走低而从银行体系外流,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第四是投资渠道不畅。由于投资渠道不畅,长期经济增长所累积的居民财富大部分都以银行存款的形式累积在银行体系。当股市开始启动以后,在股市赚钱效应的吸引下,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热情被调起,开始蜂拥入市。至1989年底,台湾股民开户数已高达500万户,可以说当时台湾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


  台湾股市泡沫的破裂首先影响的是经济。新台币持续升值使得台湾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削弱。同时,泡沫经济的发生使岛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攀升,使台湾传统产业出现了大量倒闭和大规模外移。岛内传统产业迅速衰退,引发产业空洞化趋势。其次是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新台币升值和股市暴涨导致岛内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刺激了岛内服务业的发展。第三是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台湾股市泡沫破灭使得台湾股市和楼市双双下跌,这又使得银行金融系统开始发生经营危机。许多融资对象相继倒闭造成银行的呆账和坏账也大幅增加。


  台湾股市泡沫的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股市暴涨必有暴跌。其实,每一位入市的投资者都知道股市暴涨必有暴跌这个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股市什么时候会暴跌?或者说股市什么时候开始具有暴跌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股市进入泡沫阶段以后随时都有暴跌的可能性。国际上,诊断股市泡沫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法、市盈率法、美联储模型法(Fed Model)和托宾Q法。其中,由于托宾Q法所需数据许多地区并不具备,故可以用前三种方法来诊断当前的股市状态。


  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法。在美国股市的最近100年,这个指标最低为0.4,最高为1.6。高点曾经到达过两次,第一次高点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前,另一次发生在1999年。台湾股市见顶时该指标为1.55,跌到底时为0.48。


  市盈率法。由于动态市盈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故计算静态市盈率。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见顶时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美联储模型法。该方法是以上市公司总的投资的回报率(净利润与市值之比)与一年存款净收益相比,如果低于存款收益率,则说明市场已进入泡沫阶段。


  第二个启示是牛市泡沫阶段的驾驭启示。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并不意味着它马上就会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着此时投资于股市风险更大而回报更小。美国股市就是于1996年前后进入泡沫阶段而股市真正暴跌一直等到2000年才出现。连格老也不得不感叹这后几年为“非理性的繁荣”。关于牛市泡沫阶段的驾驭与操作,台湾股市泡沫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股市泡沫破灭的成本最终由经验欠缺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负债炒股的投资者)和急功近利的机构和企业法人承担。因此,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后,以下投资者不宜参与泡沫阶段。一是投资经验欠缺的个人投资者。二是挪用生产经营资金炒股的不务正业的机构和企业。三是负债炒股的个人投资者。四是非理性投资者。


  可以这样说,股市泡沫阶段的参与者都是非理性的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如果的确想参与股市最后的疯狂和博傻,那么请准备好速效救心丸并参考以下建议。


  首先是戒贪。台湾股市泡沫后,有的投资者由暴富变为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就是因为贪婪,这些人时常在后悔为什么当时不见好就收?华尔街有句名言:“股市只受两种情绪控制,那就是贪婪和恐惧”。股市上涨的时候贪婪,股市下跌的时候则恐惧。因此,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后宜采用反向策略,也就是随着股市的不断疯狂而不断减仓,绝对不可再加仓,要有意识地克制贪婪。


其次是坚持价值投资。那次台湾股灾中,购买垃圾股的投资者损失最大,因为泡沫一旦被戳破,资产就像空气一样消失得很快。因此,应以投资蓝筹股为主,尽量规避垃圾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读《证券分析》有感

股市进入高估值区域了,我的时间倒是越来越多了。拿起书架上已经尘封的投资圣经,上次读已经是2年前了。在市场搏杀了11年,每次读《证券分析》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可否认这是本难啃的书,但我现在看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读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

这次的感悟是:
1、《证券分析》的核心是安全边际。
2、投机者买入是因为他觉得股票该涨了;投资者买入是因为他觉得股票低估了(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随着投资年限的增长,我对市场的认识也在改变,下次我再读是什么时候?那时还是牛市吗?经典就是重复。欢迎大家来讨论你的读书心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aobonian 于 2007-10-23 18:58 发表
重读巴菲特,只有一点体会:误导,以至于我们根本就不懂这位“价值投资”之神。
  
  先看误导的一面:
  误导1:年均复合增长!
  我以前也曾经以为他的资金是靠复利累计的,也就是说年均复合增长 ...

老贴子了,应该把后面的反驳部分也一起贴出来学习啊。
我来转贴后面反驳部分

-----------------------------------------------------------------------------------------------
误导1:.......注意到,这是Per-Share book value,也就是berkshire公司的每股账面净值(也就是每股净资产)。
      
      Berkshire公司的资产应该主要都是股票投资对吧?我没有仔细求证,但应该跟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有相似性,账面值差不多就是所投资股票的市值吧?或者定期按市价重估?如果那样的话,账面值的增减就基本等于所持股票的表现,就象基金净值概念一样。欢迎求证!

误导2:......有人曾计算过,如果buffet不依靠浮存金,40年后总资金仅仅只有6亿多美元,而绝不能成为股神。
        
      拜托,6亿也算股神了!livermore才几百万就叫投机之王了!

误导3:......但是只要打开可口可乐的股价走势图,可以看到,实际上可口可乐股价1988年-1995年,都一直在盘整,1995年突破新高后,在200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目前股价依然没有突破2000年的高点。

      表示同情,你可能看的是除权后的行情。

误导4:......而还有很多股票,他也曾短暂持有,也曾作过波段。

      但对整体长期业绩贡献不大,锦上添花之作。

误导5:净资产收益率(ROE)

      ROE是最核心的业绩指标,但需要进一步分解来看,那只是一个选股门槛,或者说有效率的粗选方法。

误导6:安全边际!

      苏宁电器长期缺乏自由现金流,因此DCF无法判断,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沃尔马身上,沃尔马的最初10年几乎没有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概念是一个清算概念,单纯把资本支出视为价值损耗是有纰漏的,可以看相关文献,我就懒得扯了。苏宁电器的成功在哪里?看看供应链方面的书或文章吧!如果你恰好身在其中,你会发现,供应链太重要了,苏宁模式是屡次拿来当案例的,有些人看不懂人家为什么成功,就说是作假帐......

误导7:巴菲特就是价值投资!典型的误导,因为至今,并没有“唯一”的价值投资。应该说,主要基于公司基本面作为投资依据的行为,都应该算作“价值投资”。但考虑到股价与基本面的差距,则可以分流出很多不同的投资风格。

      略微同意阁下意见,把非特是价值投资的典范。但价值投资不是把非特。话又说回来,既然是投资,价值的说法就是多余的——把非特的观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
质疑权威是好事
但如果硬要把一些公认的,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事拿来质疑一番就有些无聊了,结果可能是这位作者的这些所谓“误导”才可能会造成真正的误导啊。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么多似是而非的体会
首先是历史经验问题,
巴菲特从业至今差不多50年,中国的证券交易才十几年啊。
其次还有一个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素
因为如果不了解巴菲特当时的具体环境,那么该文作者就没有办法设身处地了解为什么巴菲特当时要这样做,并且在事后看来是对的。
最后还有一个能力问题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理解就是理解,不理解就是不理解,说再多也没有用。

想当年(1999-2000)网络股狂飙的时候巴菲特对网络狂潮一再抨击
当时不是有很多人说巴菲特应该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了吗
结果又让巴菲特不幸言中
再说说人家现在准备捐出自己的绝大部分财产给慈善基金
这是什么精神境界
在中国,这种人实在比恐龙还稀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4 05:11 , Processed in 0.051173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