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睡者 发表于 2010-8-31 22:42

#*(##*(# #*(# #*(# #*(#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10-9-1 21:41 编辑 ]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1 21:38

十二五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将推出 投资达3000亿
2010年09月01日 20:01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中证网讯 9月1日,中海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还要增加5000万吨的海洋石油产量,海洋石油发展将会有方向性的发展,这将给造船、材料等相关行业创造巨大的机会。他是在上海召开的“2010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9月1日—3日,cippe(上海)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同步举行。

  中国石油(601857)和石化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确认,“十二五”规划将海洋工程装备放了进去,定名为《“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它即将推出,其中对于中国海洋石油的开发利用相关的装备制造等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划。

  据了解,海洋工程装备业涉及到的行业包括海洋油气发开、海工平台制造、配套设备制造、油气开采服务以及设备设计总承类相关上市公司。其中,中国船舶(600150)、中国重工(601989)、振华重工(600320)、中集集团(000039)、海油工程(600583)、中信海直(000099)等企业的油气作业船舶、海上钻井平台、铺管船、吊装平台、工程作业等产品和服务将存在很大机遇。

“十二五”海工投资达2500-3000亿

  截至2009年底, 国内在生产油气田77个 平台 150 座, 在建10座,海外油田管理140余座海管 4813公里(在建173公里),海底电缆380公里,FPSO16条(国内)+1条(国外),水下井口已建成6套,陆上终端已建成11座、2座在建设中(海外终端管理1座),这些海上工程装备和设施使中国海油具备5000万吨油当量的生产能力。

  金晓剑在会上介绍,“十二五”是中国海油从综合型能源公司向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全面跨越的重要时期,是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司能源供应总量大幅提升。油气产量要达到1亿至1.2亿吨油当量,其中,国内油气产量要达到6500-7000万吨(8000万方)油当量,海外要达到2000-3000万吨,进口液化天气要达到1500-2000万吨,煤制天然气要达到80-100亿方。

  为实现“十二五”产量目标,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将会有2-3个深水油气田要建成投产,总投资将超过2500-3000亿元人民币。

 海工装备制造国内仍处于低端

  据与会的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中国目前都是以近海大陆架300米水深以内的区域油田开发为目标的,海上平台设施的主要是钢桩基础、导管架支撑和上部组块,这种模式支持了中国海油石油产量的90%以上。金晓剑也表示,海洋工程装备目前主要还是以欧美引领行业的主要方向,国内还处于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

  赵志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国正在加快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但这一海域水深500-2000m,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在这样水深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技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发了钻井平台,但这只占海洋石油开发28个系统的其中一个。

  目前,设计和总包两头在外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发展,限制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并影响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提高研发设计和总承包能力设计成为这个新兴产业的空破口。

 中海油工程(600583)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9月1日在上海透露,“十二五”期间中海油将会新建5000万吨原油产能。

  金晓剑称,这5000万吨产能将主要集中在中国近海大陆架,还有2-3个深水油气田将建成投产;上述项目投资总额将达2500-3000亿元。

  他进一步表示,受此带动,未来五年内海洋工程装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即将到来;并建议将海工装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统筹规划,争取用较短的时间使我国在主流海工装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金晓剑还透露,中海油委托外高桥(600648)船厂建设的深水半潜式钻井,目前已进入码头施工和调试阶段,预计年底交付;这是世界上最新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工作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12000米,总投资60亿元,未来将用于南海作业。

  目前,海工装备制造商分为三大阵营。处于第一阵营的是欧美公司,包括法国的Technip、意大利Saipem、美国McDermott、挪威Aker Solutions等;韩国和新加坡公司处在第二阵营;中国公司总体处在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以赚取加工费用为主。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9 17:01

Shanghai Zhenhua Heavy Industry:Poor Results Offset New Order Recovery; Retain EW
2010年09月08日15:25摩根士丹利亚洲我要评论(0)
字号:T|T
    Quick comment: With net loss of Rmb187mn, ZPMCrecorded poor results in 1H10, which offset the positivedevelopments – new orders recovered by 170% YoY toUS$1.5bn, surpassing deliveries and raising the backlogvalue by approximately US$0.2bn. While both containercrane and dry bulk machinery business experienced asharp revenue decline, the offshore business posted20% top-line growth, lifting its revenue share to 25% in1H10 vs. 12% in 1H09. This mixed performance was inline with our expectation that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isstill passing through its fundamental trough while newbusinesses (such as offshore) will introduce positivegrowth momentum. We maintain our EW rating on boththe A and B shares as the earnings pressure will likelycap upside potential while the current historically lowvaluation (2010e P/B of 1.9x for A shares and 1.1x for Bshares) should have reflect the negatives.
    What’s new: Due to the weak demand for portmachinery, ZPMC’s revenue declined 41% YoY toRmb9bn in 1H10. What’s worse, the ASP decline,weaker euro, rising fixed assets depreciation, and highertransportation cost significantly deteriorated the margin,leading to a net loss of Rmb187mn, which was belowour expectation. Despite sluggish earnings, new ordersrecovered 170% in 1H10 with backlog value atapproximately US$4.6bn, up 4% HoH and 54% YoY.
    Business diversification favors mix improvement:Thanks to the proactive new business diversificationstrategy, the company’s offshore business posted 20%revenue growth in 1H10, which offset the slump intraditional businesses and diversified the revenue mix.
    With a new order of a 3,800T pipe-laying vessel fromNational Petroleum Construction Company (Abu Dhabi)and the new wind power equipment JV with ChinaLongyuan Power, we believe the company’s revenuemix will improve further, with more high value-addedbusinesses contributing to earnings in the future.

上海汇丰 发表于 2010-9-11 14:56

诸位好
我回来了#*P#

苏北人 发表于 2010-9-11 15:26

回来干什么哦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13 20:48

原帖由 上海汇丰 于 2010-9-11 14:5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诸位好
我回来了#*P#

哈哈,welcome back:)

shanmin 发表于 2010-9-18 22:48

2010中国持续成长企业的6个基因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2410.html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19 22:24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917/23428678588.shtml
相关部委达成共识国际板推出条件具备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newstock/zxdt/20100917/23398678543.shtml
国际板取得关键共识 汇丰称早已准备好

shanmin 发表于 2010-9-23 20:52

博时基金邓晓峰:现在是价值投资的好时机
2010年09月13日证券时报
http://finance.ifeng.com/fund/jjsd/20100913/2613188.shtml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23 21:36

原帖由 shanmin于 2010-9-23 20:52 发表
博时基金邓晓峰:现在是价值投资的好时机
2010年09月13日  证券时报
http://finance.ifeng.com/fund/jjsd/20100913/2613188.shtml

市场先生醒过味了.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23 21:37

管彤贤退休后的三件事

2010年09月21日 02:18第一财经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王佑

从振华重工(600320.SH)总裁一职退下来9个月的管彤贤,每天8点前仍然会出现在公司办公楼的6层办公室。不同的是,桌上一堆堆整齐的文件,被一台液晶电脑所代替,“我在学习怎么用它,现在可以发发邮件、用Word写写东西。”

59岁开始创业,历经17年风雨,将公司带到行业的最高峰,管彤贤的经历,少有人能比。

如今,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已去掉了“振华重工”几个字,“我还要发挥点余热,做点事情。现在要上课、读书,还要去各地转转,旅旅游,此外,就是给民企做董事。”

从总裁到大学老师

“未来国企的路,就是要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制约和发展,这样的企业才能到市场去摸爬滚打。所以企业要建成有限责任、股份制公司。”管彤贤说。

在他眼中,好的民营企业走的就是这条路,“但国企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现在的国企,仍为行政机关的附属,不是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一家国有公司的经营者要与股东分开,只有这样,产权才能清晰。振华(重工)不一样,很早进入市场,后来又上市,受到了更加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有些国企出现的亏损,管彤贤倒不怎么担心,“国企有国家作后台,有时因经济情况不好而赔了钱也不要紧,今年亏明年也能盈。”

不过,最近他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为同济大学研究生上课的备课上。“有了电脑好,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写一些讲义。”

在他办公室靠窗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十本机械、管理类书籍,“我现在有两个课要上,一个是企业管理的讲座,另一个则是正课。要看些专业课的书。”

这几个月里,不少企业都邀请他去讲讲企业管理,“我会谈谈,一家公司是如何兴盛,如何衰败的。我也讲讲如何管理国企。”

管彤贤坦陈,机械类的基础课很难教,要求很严格,来不得一点马虎,“我学的是机械,自认为我小的时候读书还是可以的。我愿意教这些课。”管彤贤希望自己的课程能将管理、机械融为一体,“这么多年来,我碰到的实际问题,也需要回到理论上再研究。企业的问题都是小问题,但小问题常常决定成败。”

他不要求有庞大的听课人数,“听众不在于多少,但我期待他们能够认真听,也能与我多探讨。现在才刚开始,还需要与他们有更多的沟通。只有深入交流、钻研,才可能有新的东西出来。当年我做振华的总裁,也不是做行政管理的,而是做技术、做创新。”

退休后的生活与工作

上课会让管彤贤阅读更多的书,不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其酷爱读书。

不足50平方米的宿舍里,除了书还是书。当年在振华担任总裁时,管彤贤就提倡公司多买书、多送书,有些客户和员工家里也有管总送出的书籍。

退下来之后,他读了《曾国藩家书》、《左宗棠传》等等,“文艺小说不太看,1000字的内容可以写到5000字,呵呵,我喜欢看传记。”

同一段历史,一个人物,他会买买不同作者的书,“这样不至于管中窥豹。”

他办公室的书架上,也有不少书是从图书馆里借来的,“我经常会去浦东图书馆,那边书很多,40万到50万册都是开架的,这要比查目录好。一方面用目录太花时间,另外也未必能找到自己心仪的书。”

看书之余,管彤贤还出去走动走动,上半年他去了一趟新疆,接下来还想再去一趟。“我也走了好几个沿海的港口,在位的时候没机会在客户那里很久,现在可以和那边的老朋友叙叙旧。未来可能还要去国外看看,不过现在还没有这个计划。”

也有一些公司正在与管彤贤谈聘请他做独立董事的事情。接下来的11月,他可能就要去参加上海证交所举办的培训班。“我不会去企业主持工作,毕竟年纪已经不小了。做一个企业,需要调整一系列的东西,不在企业待上5到8年是不行的。做独董挺好,我可能会去民企担任董事。”

国企该有怎样的激励制度?

对于现在的状态,管彤贤自认为已是“小康生活”。

公司为他在浦东购置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因为路有点远,而且做饭也比较麻烦,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宿舍,“这里有食堂,而且也习惯了。”

熟悉管彤贤的人都知道,他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戴价值百元的振华定制手表、爱穿蓝色工作服、简单的白衬衫。

2007年到2009年期间,尽管振华重工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不菲,但管彤贤仍然拿着30多万元的年薪,不仅比自己公司的几位副总裁少一两万元,相比类似体量的央企,其收入也只是对方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

在他的观念里,央企所取得的成绩不是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努力,还有国家政策的保护,因此不应该拿高薪,“一个普通工人拿3000元,你拿的钱如果比他高几十倍,这就太大了,高5到8倍已经可以了。”

“有钱的人还腐败,腐败的人未必没钱。不能完全用金钱去刺激别人。”

管彤贤对振华重工的人才有三个管理方法,“如果你是振华的功臣,你的补助不低。在振华重工里,一个员工的收入分为基本工资、技术工资、加班费和奖金。退下来之后,基本工资和补贴仍然还是有的。这样可以保证你的晚年,而且你在位期间也不会想着腐败了。”

第二则是解决住房,“我们当年买房没有这么贵,房价不过五六十万,企业贷给你20万~30万,未来你分期还给公司就行。后来房子贵了,我们给员工首付的钱,其他要你自己还。第三则是包揽员工的大病,你不会有后顾之忧。这些做好了,就不会贪污腐化了。”

他说,自己更鼓励员工在外语、创新上有突破。每两年振华重工就要进行一次英文考试,如果合格,月工资上还会加上800元到2000元的奖励。而一定时期内也会举办英语比赛,奖金有好几万元。“对于创新的人才,我们也会给予重奖,创新是个人的智慧结晶,需要鼓励。”

他个人并不主张对销售人员实行高提成,“振华的销售与其他公司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说拿到了一张大订单的话,并不是销售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不同部门、不同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管彤贤看淡功名利禄,他跟记者聊起《红楼梦》中的一段,“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一字一字他清晰地复述了整段文字,“很多事情不要想得太多、太复杂,淡泊明志的好。”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23 21:39

振华重工海工配套产品实力凸现
可满足陆上重工、海上重工各相关行业的需求
2010年09月20日04:21来源:人民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人民网上海9月17日电 (记者谢卫群)上海振华重工大型配套产品与公众见面,包括所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可以满足陆上重工、海上重工各相关行业的需求,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这是继今年3月份首届春季推介会取得空前成功后,举办的秋季推介会。与上届推介会主推港机配套件产品不同的是,本次推介会主推上海振华重工的海洋工程等配套件。具体产品包括振华重工重型齿轮箱配套件、电控系统、海洋工程配套件等。

  近年来,在海洋重工市场有不俗表现的上海振华重工,组建了海上重工设计研究院,获批成立了国家级海上铺管技术研究中心,利用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资源,为海洋工程研究提供智力支持。通过自主研发,并不断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海洋工程技术,相继推出了海洋石油铺管船铺管设备加工线、动力定位系统、重型锚机、自升式平台提升齿条等,拥有了一批海洋工程核心技术,部分已形成成熟的产品,并在7500吨浮吊、3000吨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船舶上使用。

  同时,上海振华重工利用齿轮箱制造基地和龙源振华海洋工程公司的资源,加大了对风力发电齿轮箱的研发和制造,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公司风电板块业务提供了高科技附加值。

  上海振华重工利用10几年的发展时间,在港机电控系统开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为各种港口机械设计制造成套电控产品的技术已相当成熟,目前的组装西门子和富士系统已全部由上海振华重工自主设计调试,在设计过程中,上海振华重工体现出对各种品牌元器件的集成配套能力深受用户好评。

  另外,上海振华重工一直坚持推广电控系统国产化,部分核心元器件已经投入使用。目前已用到多个重点项目,如:洋山深水港,运作良好,得到用户的认同。

  在软件方面,起重机管理系统(Cran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CMS)、远程起重机管理系统(Remote Cran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RCMS)完全由上海振华重工自主研发,获得多个专利。

  近期开发完成的吊具检测系统(Spreader Detection System,简称SDS)及目标检测系统(Target Detection System,简称TDS)即将用于国内的曹妃甸自动化码头。

  作为以港机制造闻名全球的上海振华重工,在今年春季产品推介会上,上海振华重工向业界宣布,公司重型齿轮箱、电控系统、吊具等不仅仅满足于振华重工自有ZPMC品牌的使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使其完全可以走向市场,服务于其他品牌产品。

  公司以港机配套件为主的齿轮箱等配套件是第一次集中在业内专家和媒体面前亮相,引起行业震惊,大家纷纷惊叹,以港机完整产品闻名于世的上海振华重工,在完善的配套件生产方面同时具备强大的科研和制造实力,上海振华重工南通重齿分公司齿轮箱制造设备先进程度在中国首屈一指。

  与传统重型装备制造业强国欧美、日韩企业相比,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起步时间较晚,在高科技附加值重工业产品方面相对落后,近年来,作为中国重型装备业的杰出代表,上海振华重工致力于开发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走在了中国重型装备业的前列。

djy_526 发表于 2010-9-25 19:34

  9月20日消息,中交建(01800)于公司网站上公布,旗下上海振华重工与江苏熔盛重工集团签订7台龙门吊项目销售合同,合同额3.97亿元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船厂用龙门吊领域金额最大定单。

  项目包括3台900吨龙门吊、1台600吨龙门吊、1台450吨龙门吊及2台300吨龙门吊设备,所有设备于2011年上半年分批分期交付用户。

selphenius 发表于 2010-9-27 18:23

我已经卖出了振华~深刻体会到盘子大不是问题,但盘子大、业绩差、又冷门,这些加起来能要人命~

ddyfz 发表于 2010-9-28 08:13

3000吨“威力”号起重船交付      2010-09-28 07:24:00 来源: 解放日报(上海)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讯 (沈夏英)昨日,上海振华重工为上海打捞局承制的3000吨“威力”号自航起重船在公司长兴基地举行交船仪式。
该船总长141米,型宽40米,型深12.8米,是一艘具有动力定位和锚泊定位的自航大型回转起重船,堪称“亚洲动力定位第一吊”,主要用于水下沉船、沉物的抢险救助打捞、水下清障打捞,移交海上大件、模块等起重吊运和吊装。该船配有现代化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可航行和作业于无限航区。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29 23:40

#*d1*# #*22*#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30 21:04

振华重工总裁康学增访问我校

[来 源] 科技处      [发表时间] 2010-9-8      [浏览次数] 1518

      9月3日,振华重工总裁康学增来访。我校校长裴钢、校长助理余卓平等会见了康学增一行。
      座谈会上,裴钢对振华重工一直以来给予同济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校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希望今后校企双方能在更深层次寻求合作。康学增表示,同济大学和振华重工的合作非常务实,振华重工的发展与同济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双方的合作已扩展到电信、交通、软件等相关学科,接下来还将继续加大合作范围,促进共同发展。
      会前,康学增一行参观了嘉定校区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相关实验室和风洞中心,以及四平路校区校史馆。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30 21:08

振华重工康学增总裁一行来我校交流调研

2010-08-25
8月24日下午,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康学增、常务副总裁严云福、副总裁陈刚等一行6人到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新校交流调研。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於世成,副校长黄有方热情接待了来宾。

於世成校长和黄有方副校长首先陪同来宾参观临港新校区的沙盘模型,介绍了我校新校区总体发展规划及建设情况,随后陪同来宾参观了物流工程学院“振华重工-上海海事大学自动化码头实验室”、“港口集成控制实验室”等港口物流相关实验室,及在建中的桥吊工地和图书馆、体育中心等。

在会谈中,黄有方副校长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在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成绩,着重谈到了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与振华重工精诚合作所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

康学增总裁表示,多年来,上海海事大学与振华重工的合作共赢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振华重工的发展离不开上海海事大学的鼎力支持。今后,振华重工将与上海海事大学继续保持稳健、牢固的合作关系。

双方就进一步合作发展的框架达成了共识。会后,双方交换了纪念品。

酣睡者 发表于 2010-9-30 21:09

9月20日下午,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康学增一行到我校交流调研。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常务副校长林忠钦等接待来宾。双方就进一步合作发展的框架达成了共识。马德秀书记介绍了交大总体规划及近年来发展情况。马德秀说,振华重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企业转型,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在国际舞台上站住了脚跟,创造了品牌。这种改革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与交通大学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冲击一流、顽强拼搏、追求卓越、与日俱 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上海交大的技术支撑、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今后,振华重工将从企业发展战略上,与上海交大建立长期、高效、务实的合作关系。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知名企业,为国有控股A、B股上市企业,控股方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主要产品为港口用大型集装箱机械和矿石煤炭等散货装卸机械。目前已将战略瞄向海洋工程、自动化码头等方面。

shanmin 发表于 2010-10-2 19:55

中国海洋油气70%藏深海 南海堪称小波斯湾
http://business.sohu.com/20101002/n275397908.shtml
页: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查看完整版本: 振华重工(600320,900947)长期跟踪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