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lhj_123

看这帖子,找啥都有!!!

 关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明池争标图 宋人

绢本设色 纵28.5厘米,横28.6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描写北宋京城汴京(今开封市)金明池水戏争标的场面。画面苑墙围绕,池中筑十字平台,台上建军圆形殿宇,有拱桥通达左岸。左岸建有彩楼,水殿,下端牌楼上额书“琼林苑”三字。池岸四周桃红柳绿,间有凉亭,船坞,殿阁。水中龙船屑楼高阁,人物活动于楼内外;龙船两侧各有小龙舟五艘,每艘约有十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持旗;另有数只维游其间。书面左,下两侧的苑墙内外,人群熙来攘往。全图约有千余人,虽然人物微小如蚁,但仔细观察,比例恰当,姿态各异,神情生动,颇具艺术魅力。在图左侧的粉墙上有楷书“张择端呈进”五字款。经专家鉴定,对此图作者有两种意见:其一,从落款看,不像后人添写。如此精细熟练的工笔画应出自高手,有可能是张择端的早期作品;其二,从此图的风格及画中景物看,断为宋画无疑,很有可能是南宋人的摹本。此图曾为明代安国,项子京鉴藏。

zg067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天山堂图 南宋或金 无款

绢本设色 纵183.6厘米,横12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谷间白云弥漫,涧流清驶,林木摇曳,楼台隐约,造景幽深雅静,与画幅上所题“洞天山堂”四字颇为切合。本画无款识,清初王铎题为董源之作,不知何据。从全画布置创意看,所画景山物范围已比北宋全景山水缩小,近于李唐《万壑松风图》的体制,其时代应相当于南宋。但图中所画宫室的特点又非南宋而近于金元,故此图更可能是金代作品。


zg068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横秀岭图 元 高克恭

绢本 设色 纵182.3厘米 横106.7厘米

  高克恭(公元124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官至大中大夫,刑部尚书。其祖先是西域(现新疆)人,后籍山西大同。工墨竹,亦擅山水,初学米芾父子水墨书法,后取法李成、董源、巨然之长,自创一体。评进谓其所书“元气淋漓”。

  此图书层峦高岭,溪桥疏树,上下峰峦及近景坡石树木之际,间以白云朵朵,纵而掩去大山给人的窒息之感,并增加了景物的深度,使书面元气浑沧。整幅书设色明丽、笔墨精妙、用笔灵活。山石多用米点皴,但又糅进新的变化,如水边的卵石以及米点之下的“披麻皴”。说明高氏并非刻板效学二米泻烟雨林峦,还吸收了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技法。书上李 题诚云:“……上轴树老古苍,明丽 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诚者。”另有邓文原、王铎的题记和乾隆帝题诗。

zg069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钩竹图 元 李衍

绢本 设色 纵163.5厘米 横10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李衍(公元1254-1330年),字仲贤,号息齐道人。蓟丘(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吏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光禄大夫。座后追封“蓟国公”为元代画竹名家,初学王庭筠,后师法文同。著有《竹谱详绿》一书。

  此图画竹四株,前后左右交错,枝叶繁茂。下方小竹数株,怪古平坡。竹叶以墨色细加泻染,表现出阴阳向北背。湖石用浓淡墨晕出,玲珑多姿。构图匀称,笔法圆劲精整,设色淡雅。作者还通过碎石、枯枝等周围景物的描写,更加烘插出竹子“清高拔俗”的品格。未署款,画幅中部钤有“李衍仲贤”、“息齐”二印。



zg070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东山图 元 赵孟頫

绢本 设色 纵61.9厘米 横2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鸥波、水晶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人元后任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擅画山水、人物、鞍马、竹石和花乌。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学李公麟和唐人。其绘画有两种面貌,一为工整,一为豪放,均在笔墨技法上有较大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此图描绘洞庭东山的景色。洞庭山位于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分东西雨山。东山古名胥母山,又名莫厘山,为伸出太湖之半岛。图上东山山势不高,圆浑平缓,山径曲折,一人伫立岸边眺望太湖。山后雾气迷蒙,岗峦隐约。湖面微波粼粼,轻舟荡漾。近处小丘浮起,杂木叶生。作者自题诗中抒发了闲和怡悦的决绪。下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画幅中有清高宗弘历题诗。裱边有明人董其昌题跋。

  此幅笔墨从董源的规范中变化而来,柔和流畅的披麻皴和疏密相间的点苔,表现出江南草木华滋的土山形貌。细密的鱼鳞水纹,写出太湖潋滟的水光。山峦和坡石罩染淡淡的石青、石绿和赭石,以花青占染树叶,盏面色调明澈清雅。这种浅绛山水是赵孟頫在唐、宋青绿山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析体貌,对元代山水画风影响很大。

  画家另有《洞庭西山图》,与此图原相联属,惜已散佚。

zg071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竹图 北宋 文同

绢本墨笔 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业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墨为面,浓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本幅无款,有“静闲口室”、“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





[ Last edited by lhj_123 on 2005-7-24 at 15:39 ]
9982.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溪凫图 元 陈琳

纸本 设色 纵35.7厘米 横47.5厘米

台北故宫博和院藏

  陈琳(生座年不详),字仲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院待诏珏子,琳世其叶。善画花鸟、山水、人物,得赵孟頫指授,多所资益,故其画不俗,尤善临摹古迹。

  此图画一野鸭,立于水边。古上角倒垂芙蓉一枝,纵有花蕾。岸上车前草一株,杂草两叶。纵画中的点景可以断定。此时已是深秋季节。 图中野鸭多用细笔勾描,造型准确,画风工丽。水用粗笔随意写画,笔法潇洒。画幅左有赵孟頫题记:“陈仲美戏作此图,近世画人皆不及也。子昂。”诗塘有元人仇远题跋,说明此图是陈氏访赵孟頫时即兴所作的写生画,赵孟頫为之润色。其中右上的芙蓉、下方的坡石小草和粗笔的水波都是赵孟頫所加,粗笔水波之下还可见到陈琳原画细笔波纹的痕迹。画上钤有清人耿昭忠、乾隆帝、宣统帝等收藏印多方。


zg073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林图 元 曹知白

绢本 墨笔 纵27.3厘米 横26.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曹知白(公元1272-1355年),字又元,又字贞素,号云西。华亭(今松江)人。至元中为昆山教谕,不久辞官归隐。擅长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晚年笔法简淡疏秀,自成一派。

  此图画坡石枯林。用笔丰腴湿润。画风学李成、郭熙而又有变化。画幅中自题:“……泰定乙丑九日,去西兄作。”下钤“云叟”、“听松斋”二印。下角又有“聊复尔耳”一印。乙丑为泰定二年,即公元1325年,时作者年五十四岁。本幅堪称曹知白中年时的佳作。

 
zg074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伯牙鼓琴图 元 王振鹏

绢本 墨笔 纵31.4厘米 横92厘米

故宫博和院藏

  王振鹏,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至漕运千户。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成一体。亦擅人物。元仁宗赏识他,赐号弧云处士。生座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仁宗朝。

  此卷描绘伯芽为知音者钟子期弹琴的故事。相传伯牙生于春秋时代,擅弹琴,与钟了期为友。《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流传至今的古琴曲“水仙操”和“高山流水”据传就是他所作。图中弹琴者为伯牙,对面聆*者是钟子期。画中伯牙与子期的举止神情均刻划惟妙惟肖。衣纹用笔细劲流利,精谨生动。实为元代人物画代表作。

  卷末署“王振鹏”三字款。卷尾有元人冯子振、赵声、张原湜题记。

zg075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竹谱 元 吴镇

纸本 墨笔 纵40.3厘米 横5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公元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喜与魏塘人。工诗文,擅画山水、竹石。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他与王蒙、黄公望、倪瓒同初称为“元四家”。

  此册共二十二幅,前两幅作者书苏轼撰文同偃竹记,后二十幅画竹各有题议。册中墨竹诸能悉备,画风苍劲简率。

  所选一为第四幅。秀竹一竿,枝疏叶少。淡墨画干,浓墨画竹叶,墨气连贯。用笔简练,构图大胆,不落俗套。有“天籁阁”、“墨林山人”、“项子京家珍藏”等藏印多方。

  二为画册中第五幅。画风雨竹一枝,枝叶繁茂。淡墨画枝斡,浓墨一笔点叶,竹能生动可爱。真可谓得竹之性情。画左有作者题议。

zg076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父图 元 吴镇

绢本 墨笔 纵84.7厘米 横29.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还山丛树,流泉曲水,老树平坡。坡旁溪水一泓,小舟闲泊。一渔父头戴草笠,一手扶浆,一手执鱼竿,坐船中垂钓。笔法圆润,意境幽深。画风师法巨然而又有变化。画幅中有作者自题,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鱼父四幅并题”。下钤“梅花盫”、“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二印。至元二年为公元1336年,时吴镇年五十七岁。诗塘中有明人王铎题诗。.

zg078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挟弹游骑图 元 赵雍

纸本 墨笔 纵108.5厘米 横4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赵雍(公元1289-?年),字仲穆,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以书画知名。擅画人马、山水和竹石,师家法。

  此图画一人骑马持弓,回顾身后的两株高树。画风古朴,有唐人遗风。图中人物形象生动,马的造型准确,树以双钩填色,描绘严谨。画幅中自题“至正七年四月望仲穆画”。至正七年为公元1347年,时赵雍年五十九岁。画幅右上方有元人题记




[ Last edited by lhj_123 on 2005-7-24 at 15:45 ]
zg079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必阁墨竹图 元 柯九思

纸本 墨笔 纵32.8厘米 横5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公元1290-1343年),字敬仲,号丹丘生、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今浙江)人,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博学能文,擅写墨竹,师文同一派,并融以书法的用笔。

  此图画竹竿,怪石一块。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石用浓墨皴擦,圆劲浑厚。全画笔法苍秀,画风学文同而又有新意,是柯氏墨竹画的代表之作。

  画幅左侧自题:“至元后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必阁因作此卷。丹丘生题。”“柯敬仲氏”一印。戊寅为至元四年,即公元1338年,时柯九思年四十九岁。


zg080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鹰桧图 元 张舜咨 雪界翁

绢本 设色 纵147.3厘米 横9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舜咨,字师夔,号栎山,杭州人。曾在福建任县尹。工诗文、书法、擅长画山水、树木、竹石。生卒年不详。雪界翁待考。

  此图画一黄鹰独立于古桧树上,昂首还眺,目光咄咄。树下顽石小树成趣。鹰的造型准确,羽毛用细笔勾描后填色。用笔工细,设色妍丽。桧树和山石用兼工带写的笔法,于苍古之中又见清润之致。画中自题云:“雪界翁画黄鹰,师变作古桧,桐城口氏好事,遂与之。”张舜咨傅世作品极少,此幅为难得的精品。


zg081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竹锦鸡图 元 王渊

纸本 墨笔 纵102.3厘米 横55.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少时受赵孟孚指教,擅长画花鸟、山水,尤精水墨花鸟。山水师法郭熙,花鸟师黄筌,而又有创新。生卒年不详。

  此幅画坡石桃竹,两双锦鸡楼于坡石之间。桃枝上的一双小鸟作欲飞状。枝上桃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图中花和叶都用水墨点画而成,不用线勾。作者以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现出阴阳向背和不同的颜色。鸟身的羽毛举涂染皴划粗细笔兼用,不作精雕细琢。全画笔墨稳练、文雅,气韵苍古,是花鸟画在元代由设色向墨笔过渡的代表性作品。画幅左下方款署“至正己丑王若水为惠民作出桃锦鸡图”。下方钤“澹轩”、“王若水”二印。画幅左下角钤“子孙永保”、“海滨程氏”等收藏印。



zg082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舸聚饮图 元 盛懋

绢本 设色 纵141.4厘米 横97.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盛懋,字子昭,嘉兴魏塘镇人。其父盛洪擅画。他继承家学,又以陈琳为师。工画山水、人物、花乌。笔墨精致,布置巧密,在元末享有盛名。生卒年不详。

  此图绘坡陀上树木列植,枝繁叶茂。近岸缓缓行驶一艘篷舟,舟首一位逸士正仰天长啸,身前置放酒具瓷碗,身后古阮横陈。船尾童子摇橹,对岸岗阜平缓。古代历史人物中,魏晋间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嗜酒能啸”,并擅弹琴。图中逸士很可能即是阮籍的写照,表现他“志气宏放,傲然独得”的神态。图中树石、还崦画法学董源、巨然,只是勾皴占染的笔法更为缜密精巧,不免略嫌细碎。人物着色,取唐人法,线描细劲。

  图上无作者款识和印章,但画风与其至正辛卯(公元1351年)年作的《沧海横笛图》颇为一致,可信为盛懋真迹。


zg083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松阴聚饮图 元 唐 棣

绢本 设色 纵14.4厘米 横97.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唐棣,字子毕,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任吴江县令。工画山水,近学赵孟孚,还师李成、郭熙。生卒年不详,可能卒於至正初年。

  图绘数人在树下聚饮的情景。河畔长松高耸,树后露出茅屋数间。松荫下四位长者席地而坐,面对酒缸正在举杯畅饮。旁有两人手捧壶盘侍候,一人抱矮案前来。河中露出坡陀松林茅舍。隔河岗阜起伏,还山隐约。图中描画对饮者解衣,不矜礼仪,生动地表现出树民野老酒酣与豪的生活乐趣。唐棣曾投赵孟孚门下,学者诗文绘画。此图岗峦坡石笔墨圆润婉和,颇有赵氏遗法。长松的勾皴苍劲精巧,细枝形似蟹爪,则脱于郭熙。

  画幅中自题“元统甲戌冬十一月吴兴唐棣子华制”。下钤“唐氏子华”朱文方印。甲戌为元统二年,即公元1334年,时作者年三十九岁。此图属早年之笔,故较多保留着师承前人技法的痕迹。

 



[ Last edited by lhj_123 on 2005-7-24 at 15:51 ]
zg084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梅图 元 王冕

纸本 墨笔 纵68厘米 横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字元章,号老村,又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年轻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不中,遂绝意仕途。后归隐九龙山,以卖画为生。擅长画梅花、竹石,墨梅师法扬无咎而另立新意,著有《竹齐集》行世。

  此图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幹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幹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勾瓣点蕊简洁洒脱。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扬无咎派。但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此幅则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

  画幅中有作者题诗五首。署款:“乙未年春正月朔写于草堂”。时王冕年六十八岁。此图是他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杰作,深为后人珍重。诗塘及裱边四周,相继有明人祝允明、陆深、谢承举、文徵明、薛章宪、王宠、徐霖、王韦、唐寅、陈沂等人题诗。

zg085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苑图 元 李容瑾

绢本 设色 纵156.6厘米 横10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容瑾,字公琰,擅界画、山水,师王振鹏。生座年不详。

  此图层层楼台,回廊环抱。楼旁林木掩映,还岫业林。作者运笔精妙,以直线、横线、斜线绘成了一组优美宏伟的建筑群。用笔严谨,一丝不苟,设色妍美。采用鸟瞰式构图,把宫苑内外景致描绘尽致毕现。此图应为界画中精品。


zg086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君子图 元 倪 瓒

纸本 墨笔 纵61.9厘米 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公元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家豪富。元末卖去田屋,浪迹湖泖。擅长画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学荆浩、关仝。作品多取材於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疏茺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此图绘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阔无波,江上岗峦遥接还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据李日华去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徵意义。黄公望题诗中指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山岗坡石的画法从董源脱出,而参以方折之笔,柔中寓刚。

  树木用笔简洁疏放,似不经意而骨力内含。故王铎题语中评道:“画之简者,其神骨韵气则不薄。”

  画幅中自题一则,述作画经过。此图作於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时倪瓒年四十五岁。画幅中还有元公望、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诗。诗塘中有明人董其昌题识,裱边有明人王铎,清人周寿昌、许乃普、陈荣等题跋或观款。

 
zg087x.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9 02:19 , Processed in 0.07456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