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4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tares 于 2006-4-14 12:28 发表


老兄,我已经发现你是这贴里最富想像力的一个,可这次你的确没想对,就跟你好多次都没想对一样,呵呵:P

小MM,你的心态挺好的,哪个男人找了你就有福了,不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了,文科生吧?
我可是根据你不同ID发贴内容的时间性和连贯性来推断的(不是有意为之,主要是记忆力太强了,想忘记忘不了:)),告诉你吧,我的GMAT分数是770,推理能力很强的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4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看了一天半, 看市场也看贴子,这个贴子很精彩,连前面的我也看了。说一点看法,下周我不看了。

第一, 中集股改一次通过,毫无疑问。中集是中远和招商局两个大门头里面的人,中远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是什么级别的家伙不用我说,二级市场上的涨跌与他们无关,股改成败跟他们的脸面有关。中集虽大,在这两个集团里面还是小字辈,如果这两位联手都搁不平这么点芝蔴绿豆,以后他们不用在地球村里混了。嘿,我没说对价方案不会更改。

第二,中集这么嚣张,机构这么张胆,那肯定是有我们不知道的一些东西。中集自己心里对10元的行权价也没底,所以它才需要护航。中集的中期不乐观。

我的意思是要合理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充分挖掘信息。

中远肯定希望对价越低越好——换我也一样,但是它必须完成股改。 这就要把握一个度,象中远这样的大集团处理这样的问题肯定要经过了精算师审查。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 中远的精算师心目中,18个月后(2007年底)中集的可能价格是多少? 提示一点, 可以从中远的方案中算出来。

另外这论坛中的中集股东们有两个问题。一,负面分析太少。这不好,一定把正负两个方面都想清楚了,才能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得到一个适当的平衡。二,三流“机构”的忽悠太多,这些东西毫无意义,劳民伤财,我怀疑做分析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 本帖最后由 大地飞鹰 于 2006-4-15 16:0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4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hn深蓝 于 2006-4-14 12:43 发表

小MM,你的心态挺好的,哪个男人找了你就有福了,不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了,文科生吧?
我可是根据你不同ID发贴内容的时间性和连贯性来推断的(不是有意为之,主要是记忆力太强了,想忘记忘不了:)),告诉你 ...


:*10*: 俺只有一个ID

不过有句话我爱听, 谢谢你的吉言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4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地飞鹰 于 2006-4-14 12:47 发表
我已经看了一天半, 看市场也看贴子,这个贴子很精彩,连前面的我也看了。说一点看法,下周我不看了。

第一, 中集股改一次通过,毫无疑问。中集是中远和招商局两个大门头里面的人,中远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是什么 ...


中集的中期不樂觀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4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ldfats 于 2006-4-13 18:50 发表


我觉得您没有搞清楚,我们都是热爱中集的,没有算计中集。而是中远在算计我们,中集股改是我们和中远博弈。



我的意思是大家应该放过中远. 明知不会有好的结果, 还继续争取, 耗费各方大量时间,精力, 实际成本也很高. 最后受害的是所有各方, 包括中集, 中远, 招商, A, B股股动.

感谢Oldfat经常提供有用信息给大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4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投反对票先

中远再厉害又怎么样,我反对这个方案,我觉得发11元RMB/10股都比这个方案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4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运输需求稳步攀升,欧线保持上涨成绩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评述(2006.04.14.)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行情稳步趋旺。4月1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993.71点,较上月微涨0.5%;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报997.13点,较上月上涨2.5%。

  欧地航线市场行情继续升温,大部分船公司舱位紧张。鉴于稳定增长的运输需求,4月1日未全额上调运价的部分船公司本周继续小幅补涨,上海地区欧洲、地中海航线市场运价达到850~950美元/TEU。据悉,除市场运价足额上涨外,部分签定FOB条款的较大客户合同运价也正在磋商同幅度上调。另外,鉴于中国出口至地中海航线2005年度货量超过30%的高增幅,自年初以来船公司加大了在该航线上的运力投入,不仅新增船舶、加挂港口,船型也更趋大型化。

  北美航线运输形势也较为乐观,船舶几乎满舱出运,运价保持稳定。据业内人士估计,在5月合同签定之前,北美航线运价都将不会有大波动。4月1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美西航线运价指数报1202.31点,较上周基本持平。近期,年度合同的谈判正陷入僵局,已签约的客户尚不足两成,大多数货主仍处于观望态度。由于自去年年末以来运价的惯性下跌,以及不断有大船上线的消息传出,货主预测今后的运价走势将难以大幅回升。但自3月以来,市场反映出的货量强劲增长势头无疑给船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第一季度,上海港美西、美东航线吞吐量增幅均超过了20%。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到来,强劲增长的运输需求仍将继续,这将为船公司在合约谈判中增加筹码。

  近期日本航线货量基本稳定,航线运力无明显增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在70%以上,航线运价保持平稳。4月1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日本航线运价指数报673.60点。


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hn深蓝 于 2006-4-14 10:27 发表
4.31/股抛宝钢24000股,10.22/股进中集10000股,该交易亏5、6百元,现已全仓持有中集,坚决投反对票!


:*9*:

我们一定会:*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投反对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5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幢景三浪三

如果你是位中集公司的老股民,或许对2003年12月5日的走势记忆犹新。
这一天是增发新股上市交易日。那天成交了3168万余股(当时流通股本是1.89个亿),涨幅7.65%,换手率达到16.74%。
就从那天起,中集股价完成了时间跨度为34个月的圆弧底构筑,实现了向上突破,开始了一段为期16个月的上升周期,最高升幅接近200%。
看看2006年4月14日的股价表现吧。
中集股价即将完成长达九个月的头肩底形态构筑,跃跃欲试向上突破(B股已经先于A股突破)。
耐人寻味的是,14日当天成交了7050余万股(流通股本6.05个亿),涨幅4.27%,换手率达到11.65%。如果综合前三个交易日的成交,则成交总量达到9860万股,涨幅21.6%,换手率达到16.27%!
让我惊讶的是,仔细地比较4月14日与2003年12月5日的分时均线成交量图,简直就是一对双胞胎,何其相似乃尔!
现在的市场面与当时“似曾相识燕归来”。
2003年6月,中集股民冷不丁的吃了黑嘴良德信的一记上钩拳!眼冒金星、遍地找牙,股价在地板上趴了足足半年!
然后是2002年利润不分配,引发了多少股民怨声载道、仰天长“哮”!
再后来是中集的增发实施。在天相投资研究报告的煽风点火下,市场好评如潮,看好其发展前景的评论震耳发聩!
再再后来,就是12月5日的突破走势和一路狂飚了——白花花的银子哗拉拉地进帐,呵呵,爽啊!
但天有不测风云。
2005年5月开始,产能过剩的阴霾笼罩着集装箱市场,股价一落千丈,最大跌幅达57.7%!中集股民甘尽苦来。吃了多少记鸡精们的组合拳!牺牲了多少脑细胞!不赘述了,一个字——惨!
而第四季度只赚了“1分钱”,如晴天霹雳,雪上加霜,吓的B股当日跳水5%!
巧合的是,中集在这些磨难之后,又迎来了一件大事情——股权分置改革。这回没有赞歌,没有掌声,没有喝彩,只有“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回想这些,感叹万千!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惟独变化了的是公司现代交通运输装备业务结构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
惟独变化了的是中国股市正在走出低迷,走出低谷!
2003年12月5日,中集增发新股上市交易日成为股价长期调整后的反转日。
那么,股权分置改革会成为又一个反转契机吗?
我幢景三浪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年报出时,中集A股还在交易,当天会如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nsonli 于 2006-4-14 14:49 发表



我的意思是大家应该放过中远. 明知不会有好的结果, 还继续争取, 耗费各方大量时间,精力, 实际成本也很高. 最后受害的是所有各方, 包括中集, 中远, 招商, A, B股股动.

感谢Oldfat经常提供有用信息给大家.



谢谢!基于良心和态度,我也坚决投反对票!我是长线看好中集的。这点不变,因为今年中集业绩比分析师分析的要好的多!对于中远,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5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从集装箱业务到车辆制造等业务的延伸

一个优秀的企业,决不会仅仅固守和满足于一个行业的领袖地位。当在国际集装箱市场取得无人能够撼动的地位后,中集集团(000039)将目光投向了半挂车辆制造领域,短短数年内,中集集团已拥有8大生产基地,掌握了国内半挂车市场20%左右的产能,并有望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半挂车及专用车制造企业。

从集装箱龙头到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特别是罐式储运设备业务,中集集团成功实现了集装箱产业的拓展与延伸,在实践“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战略的同时,企业业绩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超高速到稳健增长

中集集团致力于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主营业务包括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空港设备等交通运输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同时,中集集团也是世界上惟一一家可生产全系列集装箱产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商,产品种类主要有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罐式集装箱。自1996年以来,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产量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

3月18日,中集集团2005年年报显示,200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9.59亿元,实现净利润26.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3%和11.73%,每股收益达到1.32元,在两市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中遥遥领先。中集集团2005年的收入、盈利和股东回报等指标在2004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

尽管与中集集团近3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平均50.51%、79.06%的年增长率来看,2005年收入和盈利的增速似乎有所放缓,但这却是在2005年全球集装箱市场需求大幅滑落的情况下取得的,再次捍卫了全球集装箱行业龙头的地位,只不过业绩增长由超高速、非常规增长转为稳健增长而已。

受自2004年第二季度开始的持续14个月的旺盛需求造成的超买的影响,干货集装箱市场需求于2005年下半年转入淡季。同时,由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影响,钢材价格开始逐步回落,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每吨700美元跌至第四季度的每吨400-450美元。由此,集装箱价格也一路走低,第四季度跌至1450-1550美元/TEU。

在上述背景下,2005年全球新购集装箱量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由上年的近300万TEU下降到240万TEU(即以20英尺作为换算单位的集装箱换算单位,又称标准箱)左右。其中,干货集装箱受到冲击最大,产销量大幅下降,价格回落,而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和其他特种集装箱需求量和价格保持平稳。

2005年,中集集团共销售集装箱136.14万TEU,同比下降13.33%,其中干货箱销量为120.47万TEU,同比下降了16.79%。而冷藏箱销量则达到4.516万台,同比增长28.38%,特种箱销售了6.3992万TEU,同比增长更是高达93.73%,主营业务收入仍取得了16.53%的增长。

这得益于为顺应集装箱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中集集团较早地对集装箱产品所进行的结构调整。2005年,普通干货集装箱在年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已下降至64.53%。而同时,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和道路运输车辆的收入比重却分别上升到9.56%、3.49%、7.16%、13.72%,进一步增强了公司抵御单一产业周期性波动风险的能力。

因此,中集集团业绩在高速扩张之后回归至“常规”趋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其集装箱行业龙头地位未来数年内无人能够撼动——干货集装箱制造销售业务已经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五成以上,在集装箱市场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

在传统集装箱制造领域保持稳定增长之外,道路运输车辆制造业务成为中集集团2005年一大亮点。年报显示,中集集团2005年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8亿元,同比增长84.46%,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3.72%,比2004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毛利率也由2004年的11.05%提升至14.23%,提高4个百分点。事实上,道路运输车辆作为中集集团重点拓展的新业务,近年来增长迅速,已成为中国半挂运输车辆的最大生产商。

目前,中集集团已拥有7家半挂车辆制造工厂,掌握了国内半挂车市场20%左右的产能,并有望很快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半挂车及专用车制造企业。从集装箱行业龙头到半挂车行业龙头,中集集团成功实现产业拓展与延伸。


并购再度演绎传奇

2005年,中集集团销售道路运输车辆5.3055万台,增幅达39.89%,其中北美基地销售4875台。按照中集集团的规划,将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在北美、欧洲、亚洲等主流市场上进一步有所作为,争取到2008年实现15万辆的产销规模。

中集集团是通过罐式集装箱和罐式车辆而介入罐式储运设备制造业,在2004年、2005年先后分别收购了圣达因、济南考格尔等车辆公司,并购买了多项罐式储运装备专利,在罐式设备上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对国内主要罐式储运装备企业展开兼并收购外,中集集团还将并购整合的触角伸向了海外,力图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兼并迅速奠定公司在全球罐式储运设备市场的地位,再次演绎在集装箱行业的传奇。

2月7日,中集集团公告称,其下属香港全资子公司通过在比利时新设全资子公司与博格工业公司的股东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成立新公司,公司在新公司中占75%的股份,然后由新公司收购博格工业公司100%的股权,涉及金额1.1亿欧元。

博格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罐式储运设备制造公司,在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南非共有27 家企业和分支机构。博格公司2002年-2004年销售收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其中,2004年,博格公司营业额为23584.4万欧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0483.7万欧元,净利润963.6万欧元,其净利润率为4.1%,而主营业务利润率却高达44.45%。2005年,博格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97亿欧元,同比增长更是达到25.85%。

收购博格公司将给中集集团在罐式储运业务带来突飞猛进的进展,不仅将完善中集集团的产业链,将现有产品扩大到静态储罐、罐式码头设备业务领域。而且,可通过技术、专有技术的传输,扩大公司在中国道路运输设备的产品线。同时,在特种罐式集装箱领域,还将获得博格在欧洲的产品研发力量及分布于欧洲、南非的训练有素的工人和精良的生产设备,以及博格的产品设计、技术秘诀和专业技能和博格分布于荷兰、波兰的售后维修堆场设施。

同时,对中集集团的全球布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博格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南非,但主要生产基地设在发达国家,人力和原料成本较高,因此造成了2004年高达44.45%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与4.1%的净利率相差如此之大的现象。如能顺利实现收购,此举将使中集集团在欧洲的布局几乎可以一步到位,加速公司的全球布局。

此外,收购成功后,中集集团将可分享博格公司遍布全球的罐式储运设备市场销售网络。收购博格公司面临欧盟反垄断的调查预计到2006年7月底将会公布最终的调查结果。



龙头优势地位难撼

对于增长速度而言,高成长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超常规的发展通常只能是阶段性的,而超常规之后随着对比基数的不断提升,将会大大增加未来高增长的难度。而且,高成长也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因此,中集集团从超常规增长转为稳健增长也是行业和公司发展的必然,但是,中集集团在现有业务领域的优势却是短时间内其他竞争对手难于逾越的。

中集集团是世界范围内集装箱生产行业的领袖级企业,对行业的主导地位短期内无人可以动摇。从中集集团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只要决策不出现大的失误,中集集团的这一行业地位在未来短时期内应该没有人有能力挑战。

根据有关预测,2006年世界集装箱船队运力预计增长幅度将达到14%,从目前集装箱船订单情况看,2006年世界新增运力将达120万TEU。这一趋势说明集装箱运输行业仍处于高景气阶段,这给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业务提供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中集集团各项业务继续稳步推进,确保在集装箱业务进入平稳增长期后,公司业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并进入另一个稳健增长期。其中,中集集团物流产品的相关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公司在泛珠三角、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主要港口城市建立了集装箱服务体系。

车辆业务作为中集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年亦增长迅速,而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为半挂车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2005年以来,在国家整顿道路交通秩序的背景之下,我国公路大吨位车辆收费下降了30%,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的继续推进,预计未来我国专用车比例将从30%提高到65%。顺应这一趋势,中集集团在道路车辆生产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大。

从行业成长角度来看,交通运输业及其相关的服务产业是一个非周期性的行业,在我国未来长期若干年内都将是一个“朝阳”行业,这将给处于交通设备制造与服务行业龙头地位的中集集团继续提供成长空间。



成长乐观估值偏低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相关机构预测,2006年世界贸易仍将保持良好势头,增速预计为7.4%,高于2005年的7%。另据中国商务部初步预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有望超过1.6万亿美元,增速将达15%以上。

基于上述判断,2006年集装箱总体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小幅增长态势。随着全球更多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和旧箱报废,集装箱的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特别是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和其他特种箱的需求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克拉克松(CLARKSON)的预测,2006年海运集装箱贸易量将达1.17亿TEU,增速约10.1%,全球集装箱产量预计则将由2005年的242万TEU增长到268万TEU,增长率达到10.8%。因此,总体来看,2006年集装箱贸易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集集团作为集装箱行业的龙头,即使保持与行业同步的增速,预计公司2006年、2007年集装箱产量也将达到150万TEU和168万TEU,增长率分别达到10%和12%。

2006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将集中释放,供过于求已是定局,钢价将长期维持低位,对中集集团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和罐式储运设备成本不会构成压力。从2006年前两个月看,中集集团集装箱价格比2005年底略有回升,超过1500美元/TEU,价格回升趋势将有望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2007年由于新船交货集中,将重新释放了对集装箱的需求,推动价格出现回升。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罐式储运装备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2006年罐式储运装备市场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现代道路运输车辆方面,据预测,2006年政府鼓励发展先进道路运输车辆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强制性技术标准和超限超载治理等措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行业发展环境继续改善;海外市场需求处于稳定的上升期,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基于此,预计2006年、2007年中集集团罐式储运设备业务和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将有40%-70%的增长。

因此,在中集集团的收入构成中,干货集装箱所占的比重将有望下降至50%左右,而半挂车业务则会提升到20%以上,冷箱、罐箱和特种箱业务所占比重也会不断上升,中集集团抗周期风险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目前,在国内重点机械类上市公司中,中集集团估值优势明显,P/E(市盈率)和P/B(市净率)分别只有7倍、1.95倍,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2.54倍、2.59倍水平,亦低于大部分海外同类上市公司水平,具有较大的估值优势。

2006-04-15 06:53:20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本帖最后由 zcywyy 于 2006-4-15 23:3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6-4-1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kylxx 于 2006-4-15 10:22 发表
如果你是位中集公司的老股民,或许对2003年12月5日的走势记忆犹新。
这一天是增发新股上市交易日。那天成交了3168万余股(当时流通股本是1.89个亿),涨幅7.65%,换手率达到16.74%。
就从那天起,中集股价完成了时 ...




呵呵,总结归纳得很好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6-4-16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ldfats 于 2006-4-15 11:59 发表



谢谢!基于良心和态度,我也坚决投反对票!我是长线看好中集的。这点不变,因为今年中集业绩比分析师分析的要好的多!对于中远,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完全赞同你的态度和看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6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地飞鹰 于 2006-4-14 12:47 发表
我已经看了一天半, 看市场也看贴子,这个贴子很精彩,连前面的我也看了。说一点看法,下周我不看了。

第一, 中集股改一次通过,毫无疑问。中集是中远和招商局两个大门头里面的人,中远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是什么 ...

如果所有流通股东全部投票,那一定是失败的股改.但实际情况是,中小流通股东可能投票率太低,这样中远他们就可能颠覆大多数流通股东的意愿!!!总之,如果方案最后意外通过,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投票率太低!才导致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集的几种常见的误导
1。非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低,因此难以采用送股等方式进行对价,只能采用认沽权证。
奇怪!持股比例低和对价困难没有必然的联系吧?为什么会持股比例低?还不是过去高溢价发行、增发造成的,当初把股票高价卖给流通股东时怎么没想到持股比例会降低呢?过去我们高价购买流通股是因为只有非流通股东手里有股票,他出了价,我们只能接受,现在好不容易我们手里有了点东西(流通权),非流通股东就想免费或廉价拿走,我们当然不能答应!对价的方式有多种,为什么只能是认沽权证,就算是认沽权证,为什么行权价只能定在10元?由此引出误导2。
2。认沽权证行权时,最多可能出到42亿来回购流通股,足以体现非流通股东的诚意。
注意“最多”二字,更重要的是,届时流通股价格是多少呢?事实上,每股行权价减去每股市值之间的差额再打七折再乘上实际行权的股数才是中远实际的股改成本,不考虑分红除权的影响,假设届时的股价是9元且全部行权,则中远的股改成本为4.2亿,9.9元为4200万,9.99元则成了420万,如果超过10元则为0,因为没有人愿意折价行权,变动如此之大的股改成本(即非流通股东为获流通权而向流通股东支付的代价)如何可以看作是“有足够的诚意”?看来中远的诚意完全取决于到时的股价了,由此,引发误导3。
3。中集的合理估值为8.4元,因为合理市盈率为12,预期回报为每股0.7元。
那么上周五的均价10.41元,收盘价10.51元,成交金额7亿多如何解释?难道是市场疯了,不要跟我说是有人操纵的结果,那样的话新证券法正好发挥作用,而且就算是有人操纵,那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大股东操纵,为了股改通过的话,既然可以付出超出合理估值2元多的成本,为什么不能拿来直接付给流通股东呢?说到预期回报0.7元,那么中集李副总说的预期每年增长20-30%(意味着今年每股收益可达1.7元)又是怎么回事?究竟是谁在忽悠我们?而且就算是今年只有0.7元,合理市盈率为12,由于行权期在18月后,只要能有30%的增长,那么也有0.91元,所谓合理估值也有10.8元以上了,到时谁还会去行权?中远的诚意岂不是0?!!!不过我倒不完全认为中远没有诚意,毕竟他们自己的说法是“认沽证行权价是一种防御价格”,也就是说他们也认为届时的股价很难跌过10元,只是希望广大的流通股东在对股票价格不低于10元就能满意的情况下让非流通股也可以免费获得流通权,从而达到所谓的双赢,但是我们会满意吗?我们并不想基于假设对未来预期,只想还政府股改的本质——非流通股对过去的行为作出补偿从而获得流通权。
4。中远在开交流会时已经明确说明了:股东单位涉及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决策程序复杂,海外监管部门对此需要履行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调整股改方案的难度相当大。
强词夺理而已,程序复杂,严格审批并不等于不能调整方案,更不等于调整方案不能通过审批,只要获得A股流通权,就可以使资本增值几十亿,为什么不说?以为我们不了解香港的会计准则?想狭洋自重吗?香港还是中国的呢。到香港上市,并不能改变中远的国资性质!香港上市公司白得那么多的资本收益,难道就不应该对我们做出必要的补偿?

最后再说一句,对价就是价格谈判的过程,非流通股东要买东西,还可以先开价(这已经很说明其讲价的优势了),本着所有股东地位平等的原则,我们也有权还价,至于投票时赞成还是反对,完全取决于每位股东自己的判断,但是还是少来些误导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7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浪子7311 于 2006-4-16 22:02 发表

如果所有流通股东全部投票,那一定是失败的股改.但实际情况是,中小流通股东可能投票率太低,这样中远他们就可能颠覆大多数流通股东的意愿!!!总之,如果方案最后意外通过,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投票率太低!才导致 ...


你认为有多少流通股掌握在中小流通股东手里?
中集不是新华股份, 中集的对价水准跟五粮液,茅台,万科在一个档次上, 机构犯不着闹翻脸.
通过这个方案能读出很多信息, 原版中集的股改说明书值得一看.

[ 本帖最后由 大地飞鹰 于 2006-4-17 00:1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
http://www.cninfo.com.cn/finalpage/2006-04-06/16854503.PDF

关于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 之 保荐意见书 (中信证券)
http://www.cninfo.com.cn/finalpage/2006-04-06/16854503.PDF

上周, 我看了很多关于中集股改的评论, 100%的就数字而数字, 真正涉及到这两份说明书的深层内容的一个都没有, 换句话说, 根本就没多少人认真读过这两份文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8 09:57 , Processed in 0.19727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