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3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浪子7311 于 2006-4-13 12:03 发表

理论上是这样的,可问题是谁砸?这么多看好中集的长线投资者,将"肉包子"砸出去,后果就不是理论上这样了.
问题就出在中远已经开出了10元的保底价


长线投资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cywyy 于 2006-4-13 12:07 发表


长线投资者?

我没有中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3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cywyy 于 2006-4-13 12:05 发表

分析得不错。


谢谢! 握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浪子7311 于 2006-4-13 12:03 发表

理论上是这样的,可问题是谁砸?这么多看好中集的长线投资者,将"肉包子"砸出去,后果就不是理论上这样了.
问题就出在中远已经开出了10元的保底价


第一个砸手是中远, 中远在中集B上兴风作浪也不是一次了.
第二个砸手是机构和游资, 而且是合伙. 中远开出的保单是 1份中集+1份权证=10元, 至于中集与中权之间是一九开还是三七开看砸手们的喜好了. 所有权证里面没有一个有这么高的杠杆比例, 我无法想象市场不会撬动这个支点.

今天最高峰的时候有接近30亿资金封在<买1>上, 机构和游资正在布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000airex 于 2006-4-13 10:33 发表
风度2号 兄,可以说你等不到了,第二只鞋子在四季度就落地了.关于停产的风波早就知道一季度不会太好.但是听中集交流会上说,1季度集装箱的情况比预计好,车辆非常好.所以一季度利润不大可能在0.20以下.本人观察,如果没 ...




谢谢这位朋友的善意提醒!!!

39B前天9.34出的筹码,昨天在9.20加倍接回,今天上午在9.80以上全部出了,
中集是好股,未来一定会有良好的表现,但问题是,下周二的业绩预警你我都无法回避,只能用出局锁定利润,这个位置股价有点累了,大盘需要整理,
当然,你是做长线的完全可以拿着不动,希望我的操作别误导了你的思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地飞鹰 于 2006-4-13 12:33 发表


第一个砸手是中远, 中远在中集B上兴风作浪也不是一次了.
第二个砸手是机构和游资, 而且是合伙. 中远开出的保单是 1份中集+1份权证=10元, 至于中集与中权之间是一九开还是三七开看砸手们的喜好了. 所有权证里 ...

是三个多亿.
我认为今天买的主要是套利机构的.
这次股改失败可能性非常大,谈何权证.下次股改要三个月后
机构和游资不可能为了股改通过大量买进股票,也 买不到多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浪子7311 于 2006-4-13 12:47 发表

是三个多亿.
我认为今天买的主要是套利机构的.
这次股改失败可能性非常大,谈何权证.下次股改要三个月后
机构和游资不可能为了股改通过大量买进股票,也 买不到多少


sorry!算错了一位.
如果股改失败, 中远上调行权价格, 这个游戏将更精彩. 好, 大家一起努力, 让它失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这样算计中集, 请问各为是真正喜爱中集的投资者吗?

建议停止讨论中集股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4-1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中集的股改可能一次就通过了!

其实从公布停产的利空开始之前,就有大资金开始建仓了!
不要老盯着基金有多少仓位,中国的股票市场,基金仍然不是最具有决定性的资金!
在000039中的资金中,基金只算老三!
一是,各种老鼠仓!
二是和中集密切的资金,包括基金经理的个人关系资金!
因此,这些资金的占比多少,才是决定是否通过的关键!
从000039股改一直往后拖,其实是给这些资金建仓的时间!
从最低到现在换手超过100%多了,也就是至少30%的筹码又集中了!
还有一个角度可以说明主力对于方案能通过有信心,那就是居然敢一点对价都不提高!
这似乎很嚣张的举动绝不是蛮干,主力掌握的信息比你我都多的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证券市场A股、基金交易公开信息
                                (2006 年 04 月 13 日)

日涨幅超过7%的前五只证券:

中集集团  (代码:000039)    达涨幅限制价位     成交数量:1117万股      成交金额: 11261万元
营业部名称                                                           交易金额(元)
长城证券机构专用席位                                                 29937600.00
天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宁波解放南路证券营业部                           16029276.48
光大证券机构专用席位                                                 10080000.00
国信证券有限公司深圳红岭中路证券营业部                                9293770.08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深圳深南大道证券营业部                            8769600.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s000039 于 2006-4-13 14:34 发表
其实从公布停产的利空开始之前,就有大资金开始建仓了!
不要老盯着基金有多少仓位,中国的股票市场,基金仍然不是最具有决定性的资金!
在000039中的资金中,基金只算老三!
一是,各种老鼠仓!
二是和中集密 ...


重要的不在股改方案会不会过,而在于我们有没有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投反对票,但是尊重股改结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cywyy 于 2006-4-13 17:19 发表
深圳证券市场A股、基金交易公开信息
                                (2006 年 04 月 13 日)

日涨幅超过7%的前五只证券:

中集集团  (代码:000039)    达涨幅限制价位     成交数量:1117万股      成交金 ...

是中远在收筹码还是机构在对付中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dwardxiao 于 2006-4-13 17:59 发表


重要的不在股改方案会不会过,而在于我们有没有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投反对票,但是尊重股改结果。


同意,中集就是中集,不是中远的中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nsonli 于 2006-4-13 14:14 发表
各位这样算计中集, 请问各为是真正喜爱中集的投资者吗?

建议停止讨论中集股改.


我觉得您没有搞清楚,我们都是热爱中集的,没有算计中集。而是中远在算计我们,中集股改是我们和中远博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证券报]中集集团:"中国制造"商机延续成长故事

上海证券报   作者:中信建投 郑贤玲      2006年4月12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短暂的二十多年中,这一因素培育了大量的商机,也成就了一批新的跨国公司,中集集团就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并正在成为中国的跨国公司级企业。
    在世界制造基地转移中占据两个重要环节
    集装箱运输是至今为止世界水路货物最便捷、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集装箱运输与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集装箱制造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且需求伴随着货源流动方向不断地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上一世纪60年代集装箱制造业发源于美国,70年代转移到日本、80年代转移到韩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转移到中国。中集集团在80年代初选择这一产业,实际上正是抓住了世界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的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中国具有集装箱本身的制造成本优势导致转移,到目前,世界90%以上的集装箱在中国生产;二是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基地后,巨大的贸易和货物流量带来的快速成长的集装箱市场。
    经过20年的发展,中集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企业,在全球集装箱领域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2002年,中集集团基于对"中国制造"和世界多式联运的深刻理解,将产品延伸至道路运输车辆,同时也将对机械制造和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成功复制到道路车辆运输领域。2005年是公司进入道路运输车辆的第五年,全年销售车辆已经达到5.3万台,成为国内最大的专用车辆制造企业。
    行业统御与资源整合形成的行业领先能力
    中集集团是在我国最早的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其介入的行业无论是集装箱、登机桥还是道路运输车辆都是完全竞争性产业。因此,公司真正是在市场经济的打磨中发展壮大起来。到目前,公司已在全球集装箱行业中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国内登机桥市场占据90%以上的份额,且在短短的五年间成为国内最大的专用车制造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的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公司已在海内外拥有50多家控股子公司,其中集装箱制造20多家,专用车辆企业9家。
    干货集装箱进入门坎较低,因此,产业布局和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制胜的关键要素。中集集团在进入这一领域时即面临现代、进道等强大的竞争对手,但公司不仅在集装箱领域收购了集装箱的竞争对手,更在两年的时间内收购了国内最大的车辆企业扬州通华和驻马店华俊两家企业,并以400多万元的成本收购曾经在全美半挂车行业排名第五的Vanguard快速实现公司的产业布局。从目前各子公司的营运情况来看,2005年除当年投资较大的山东中集以外,其他集装箱企业和专用车辆企业基本上都处于正常运行和盈利状态,充分显示了公司对集装箱行业的统御能力。
    如果说因为干货箱产品的同质性创造了统一采购和统一销售的盈利模式的话,我们认为在个性化较强的车辆行业,公司仍可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规模优势。首先,公司可以统一使用集团公司共同的产品目录,其次,公司已经开始实施产品中心策略,各子公司集中优势产品组织研制和生产,并将经验移植到兄弟公司。一般来讲,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研制成本和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但以中集集团的资源整合能力,可能将单件做成小批量、小批量做成大批量。
    另外,作为行业龙头,中集集团不仅是集装箱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也与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合作,参与制定我国专用车辆标准,在行业中彰显着龙头企业的地位。
    历史上,中国曾经有70多家集装箱生产企业,到目前行业内只有10家左右,其中,中集和胜狮两家公司的比例超过70%。专用车辆是一个更加分散的行业,但从成熟市场来看,车辆的行业集中度也不算低,美国前10家专用车辆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美的60%以上。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成熟,货运公司的大型化和品牌化趋势的形成,车辆的集中度也将逐步提升,而中集集团必将在这种整合中占得先筹。
    产业链稳步延伸 市场空间无限
    中集集团从干货箱到冷藏箱、特种箱,到成为全球唯一能够提供所有集装箱品种的供应商,再到进一步增加了集装箱堆场和维修业务;而公司所进入登机桥业务、车辆业务和罐式业务,实际上是延伸了集装箱产业链,从航运运输设备延伸至空中运输设备和陆路运输设备。
    由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物流装备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司产品的相关多元化对平衡单一产品的市场波动将形成较好的平衡效果。
    2005年公司干货箱产品出现了大幅波动,销售总量从2004年的280万TEU左右下降到240万TEU,销售价格更是从年初的2200美元/TEU下降到年末的1500美元/TEU。面对剧烈的市场变化,公司业绩也出现了巨大的波动,公司单季度盈利从第一季度的0.9元下降至第四季度的0.01元。造成此等原因的因素在于,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扬,集装箱采购量和价格随之上涨,并出现了持续14个月的超买,而5月份开始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和超买后的存货使得集装箱价格迅速回调,第四季度销量锐减。基于此,市场对公司趋势的预期开始下降,但从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公司干货箱以外的产品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车辆是公司新进入的业务领域,罐式设备也是公司正在积极发展的第三个较大的领域,这两个产品2005年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并给市场留下了良好的预期。公司在集装箱制造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公司并没有局限于集装箱一类产品,而是迅速进入相关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并通过复制实现快速成长。全球专用车辆静态销量约200亿美元,相当于集装箱的3.5-4倍。公司目前已经形成明确的发展战略,定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其发展空间巨大。
    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 发挥中国制造优势
    从公司成立之初,中集集团就是一个中外合资的外向型企业,公司未来发展的道路定位为"以中国优势为依托的全球化营运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括"放眼全球,特别是北美、欧洲、亚洲等主流市场,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交通运输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中国优势,特别是已经形成的自身优势"、"使整个营运体系符合国际通行的商业运行规则,与全球客户的营运体系实现有效对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行业走引进消化的路线,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机械产品表现出较大的性价比优势,机械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但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机械产品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其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与高端客户间的沟通存在较大的障碍,不利于产品的改进与提高。但中集集团拥有较高的生产技术能力,且供销体系建立在全球基础之上,供应商和客户包括全球主要钢铁公司和运输公司,对北美、欧洲和日本的商业规则和客户都比较熟悉,可以因此迅速将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销售到相应市场。
    与其他机械制造企业不同的是,中集集团通过收购兼并可以短时间内拥有一个产品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或产品专利。公司基于对机械制造的深刻理解,充分发挥中国制造成本较低的优势,将国外企业的零部件放在国内生产,大大提高Vanguard在美国同行的竞争力。而和国内同行相比,其在国外固有的品牌形象、客户、生产基地及营销网络将表现出绝对的优势。
    公司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04年、2005年,公司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超常的增长,由于干货箱的价格波动,中集再次被定位周期性企业。如果干货箱利润来看,我们认为2006年将恢复到比较正常的水平,公司利润将有所下降。但从公司经营体系来看,2006年的产业链将更加健康,主要业务也将保持增长。
    首先,我们预测2006年干货箱需求增长超过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为7.4%,高于2005年的7%。我国商务部预测中国贸易增长率为15%。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第一季度,由于钢材下降预期和存量消化原因,导致集装箱购买积极性与2004年和2005年前五个月走出相反的行情。目前,市场存量基本消化,钢材价格回升,我们判断干货箱市场将比2005年下半年有明显的恢复。尽管行业内竞争格局有所改变,集装箱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公司仍然能够维持15%左右的毛利率,且公司行业地位短期内不会动摇。
其次,道路运输车辆将有50%以上的增长。2005年公司车辆销量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了39.89%和84.06%,但由于地方政府放松超载超限的管理,国内市场重型汽车和半挂车车头分别下降38%和42%。公司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其中山东中集亏损2000多万元。今年,国内重型车辆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2%,我们预计全年有望增长20%左右。按照以往的经验,五年计划的头三年重型卡车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公司基本布点已经形成,2005年车辆毛利率达到14.23%,2006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毛利率将继续上升。
    考虑公司现有生产产能和市场成长,预计公司车辆收入增长超过50%。
    第三是公司罐式储运设备有望取得大的突破。公司收购全球最大的罐式储备企业博格公司正在报批中。公司拟收购的博格公司2004年完成营业额23584.4万欧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0483.7万欧元,净利润963.6万欧元。尽管公司2004年净利率只有4.1%,但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44.45%。该公司2002年-2004年销售收入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25.85%,目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南非。预计罐式储运设备在亚洲和远东将有更加长足的发展,此项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预计2006年并表,可以给公司带来34亿元的收入和1亿元左右的利润贡献。同时该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罐式储运设备制造公司,在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南非共有27家企业和分支机构。目前中集集团车辆业务和集装箱业务已经在美国、英国有生产基地,而此次收购,更将使中集在欧洲的布局一步到位,这对中集的全球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是空港设备高速成长。2005年公司承接订单228条,首次占全球总量的40%,并上升到世界第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都机场和上海机场的建设已经给公司带来了142台订单。2006年,美国对公司的销售禁忌也将解除,预计这块业务未来将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科学的治理结构和稳健的财务状况应该给予溢价
    招商局国际与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各自持有公司16.23% ,股权结构分散,除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持有16.23%的股权以外,其余股权已经全部流通。公司共有8名董事,其中两大股东各有两名,经理层一名,独立董事三名,经理层、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形成了相对制衡的治理结构。
    一般来讲,制造企业上升通道中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现金流压力较大。上市以来,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扩充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了快速增长,但公司在财务成本控制上表现出较高的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率一直控制在合理范围,财务费用较低,现金流良好。2005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达到53亿元。
    从公司发展的历史来看,2004年和2005年公司从业绩层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实际上我们认为,公司这两年由于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产品市场上获得了50亿元左右的超额收益。而恰恰是这笔收益为公司未来延伸产业链实现业务层面的跨越式发展准备了较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公司在产品市场上获取了本来要从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金额,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得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如果排除公司2004年和2005年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实际上公司复合增长率在25%以上。我们认为公司产业发展健康,且以2006年为基数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治理结构健康和财务稳定的成长性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溢价。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更大机会
    中集集团干货箱价格和销量下降的同时,恰逢中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市场目光迅速聚集到股改补偿较高的企业。中集集团因为股权结构特殊没有股改补偿预期被抛售。鉴于目前公司动态PE不到10倍,目前公司推出10股送7份认沽权证、行权价10元的方案是一个防御性而非补偿性的股改方案。该方案对投资者来说肯定没有其他送股或送现金的方案优惠。但正因为没有补偿预期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因而对目前市场未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反倒是一个买入的机会。股改方案不仅透露了非流通股股东的难度,同时推出认沽权证也透露出其对公司股权的珍惜,和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我们认为从价值投资的理念出发,公司目前股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链接:http://paper.cnstock.com/ssnews/ ... 0060412_1067335.ht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ldfats 于 2006-4-13 18:50 发表


我觉得您没有搞清楚,我们都是热爱中集的,没有算计中集。而是中远在算计我们,中集股改是我们和中远博弈。


可能这位老兄把中远和中集搞混了,其实中远只拥有1/6的中集,而我们A股流通股民拥有1/3的中集,只不过拥有1/6中集的“小股东”在欺负拥有1/3中集的“大股东”而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39的强势说明什么问题?
要知道,A股一直都溢价B股20%-25%
我早上涨停板买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吴发沛:集团整体上市后如何迅速发展

 吴发沛(中集集团总裁):感谢会议的主办方,来之前我本来是想着介绍一下企业的情况给中集卖卖广告,但是前面听了以后,我觉得可能也有必要不用我的PPT。因为时间也比较紧张,广告也不卖那么多了。首先我想说一下,不卖那么多广告也得介绍一下我们公司,这一两年中集在市场上有点影响,但是很多人不太清楚这个公司是什么,有时候碰到人说,一看中集就问我们是不是做集装箱运输的,或者你们是不是中远的?你们是不是招商的,还是谁的?你们是谁的?直管部门是谁的?

  中集实际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从所有制性质来看,刚上市的时候,我们给他一个称呼,大概在95、96年的时候,叫做国有控股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上市公司,那个是以前。到现在人家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我也挠头,就把前面这个去掉了,叫中外合资股份制上市公司。国有在这里,国有占主导地位或者叫大股东,最大股东大概可以叫这么一个概念,公司的性质。我们从94年中集上市,94年分别是A股、B股,差一点时间,这是公司所有制的性质。公司的注册地在深圳,董事长单位的注册地在北京,刚完成了转让手续,将会转到香港中远太平洋上市公司,还有招商国际已经是香港本身在香港上市的上市公司。业务我们目前来说,最主要是两块业务,一块是集装箱,一块是道路运输车辆,集装箱今年因为现在还没有到年底,大致的情况是全球大概总需求恐怕要到二百四五十万的TEU,中集大概可以做150万,大概占55%左右的市场份额。另外这个行业90%的产品目前都在中国生产,换句话说,全球集装箱生产大部分在中国,而且中集在其中占一半多一点。目前我们可以覆盖的领域,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各种集装箱,也是全世界集装箱行业当中覆盖的产品范围最广,拥有的自有知识产权最多,系列生产能力最大,也可以说成本最低的一家企业,这是集装箱的业务。

  道路运输车辆我们是2002年4月在中国市场上宣布我们要进入专用车领域。到今年最后下来的结果恐怕我们产量可以达到四万辆左右,这个四万辆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应该是占我们进入之前中国最大的企业,也就是能做两万辆左右,全球最大的企业大概也就做七万辆左右,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应该是目前已经做到全中国最大的一个专用车辆的企业,当然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兼并收购以及自己自建的过程,我们有信心,在未来一两年内,我可以做到全球最大的专用车辆的供应商。明年不行就后年,大致上是这么一个状况。今年我们三季度的业绩刚刚公告,去年我们全年的净利润,股东可分配净利润六亿多,今年应该说一到三季度大概是去年的三倍左右,可能不到三倍,2.5倍的样子。全年总和应该在去年的三倍左右,这是中集大致的现状。

  回到所有制的问题,今天我看大家很多集中在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我想中集的国有股份的变化,从94年的时候,为什么说国有控股呢?这个要讲讲中集的发展过程。中集从80年成立,当时是招商局和丹麦宝龙洋行共同合资,各占50%股权。招商局是国资委管理的重点企业,是典型的国有资产。到了86年的时候,当时是第一任总经理是一个外国人,时机不太好,集装箱的市场环境和经营也有点问题,到86年基本上属于内部清盘然后重组,重组的时候引入一个战略投资者,就是中远集团。调整的结果是最后重组再投资,公司注册300万美金,招商局和中远各占45%,丹麦人占10%,到94年重组上市,中远和招商他们的发起人股大概占了2600万股。当时一块钱一股算,到今天这个股份变成多少呢?变成一亿六千万股,如果按市值算,按A股价值算,中远拿法人股,大概40亿,招商拿的B股,大概25亿,这就是十年来的变迁。股权的控制权可以说这么看,94年的时候是58.9,到了现在两家加起来大概32.4,所以不能叫做国有控股,这是股权变化和他们增值。这是从发起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收益。刚才我说的不包括先进分红,现金分红也分过去很多,发起人他们没有说。

  作为上市公司,我们有这几方面的利益,第一发起人,可以说是股东,我们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和能够流通的小股东。从流通股的利益来看,当时发行价8.5元人民币,A股也好、B股8.5元港币,到了今天如果A股来算,大概值155块,B股大概96块,上周末的收市价,不算分红。我们除了2002年没有现金分红之外,年年都有现金分红,这个是流通股本身从这里取得了收益。公司本身的发展,当初上市的时候只有蛇口一家小工厂,现在到覆盖全中国,今年的销售收入应该超过200亿人民币,利润很可能会到接近20个亿,股东净利润,股东可分配的净利润,这就是公司的发展,管理层在这里,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个人的东西也比较充足。

  对于社会来说,作为这个企业,一个企业通过十年的努力,把全球集装箱制造这个行业,让它稳稳地放到中国来。就刚才说说的,90%的集装箱产量是在中国出来的。这里面肯定有中集的贡献在。这样可以说是社会责任。所以说一个企业在发展当中,不管他是谁所有的,用什么样的名堂,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效益增长,企业的发展。发展当中平衡好刚才说的几个方面关系,一个我们的大股东,目前可能有很多改制上市公司里国有股,大股东的利益这是一个。第二流通的小股东利益。第三个管理层的利益,第四个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在发展当中能够平衡好这么四个方面的关系,通过不断地努力平衡,这是各个利益之间的妥协、协调,我自己很清楚,每年作为管理层提出一个怎么在现金分红的时候,到底分多少,其实在董事会里都有争议。怎么样才能够平衡好呢?我这里只能说中集本身在实践的一些事情。

  这里涉及到,我想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看,一个是董事会层面,这个涉及到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中集的董事会现在有八个人,可能大家觉得奇怪,为什么不是九个,是八个。八个人怎么组成呢?中远两个,招商两个,管理层一个,还有三个独立董事八个人。公司章程规定重大事件要五票通过。任何两方的联合,我们如果把独立董事看成是代表三个独立的人,因为我们独立董事一个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一个是律师,一个是会计师,都是专业人士,任何重大的东西没有谁可以两方加起来控制这个企业,这是目前的状况。在这里会有一个平衡,也许有人问,管理层是不是控制这个公司呢?我刚才听到所谓MBO的问题,目前管理层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拿公司太多的股票,包括我们总裁麦总,麦总只是在上市初,那时候股份制改造的时候拿了那点股票,一直翻,每年送一些,就这么多。另外管理层是不是控制这个公司呢?我说管理层只有一个在董事会,1/8在董事会。也有人提出来管理层不好可以换?我说另外一个角度,到上市为止十年这个公司一直在发展,有一个证券公司分析,公司小股东的利益,我们看中集的股票是在过去十年中,任何一个时刻买进,你到现在都是赚钱的。既然是这样的话,并没有人去考虑过,这个制度安排,从国家制度安排,但到了一个具体的公司是不需要考虑这个管理层他不干了,我去换人的问题。这里就是一个妥协,你怎么样让管理层开心,怎么样让大股东开心,怎么让小股东开心,怎么对整个社会有交代,这是董事会层面考虑的事情。经理层呢?中集的经理层可以说纯粹是一个职业经理的队伍,由总裁去负责下面副总裁,包括我自己这些人的工作安排,整个管理团队。而且从党的组织关系来说,中集的党组织关系在深圳市,但是中远的注册在北京,招商国际在香港。所以管理层这个层面是相对独立于董事会这个层面。这帮人说管理层也好,所有中集人也好,我们把中集看成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说的不好听,如果这个企业不断在发展,在发展当中自己也能得到好处,中集文化里面有一句话国强民富共同发展,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通过很多的管理制度和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去。既然是这么好的地方我干吗跳来跳去。这是经理层。

  第三个层面就是对公司的激励和约束,管理层对公司是有,董事会对管理层有考核,管理层对下属每一个企业也有考核,加上我们外部的会计师、内部的审计,以及国家证监会、银行、财政、税收等等这一系列外部的东西对公司也有约束。所以说我们这几年也是着力在营造一个按照规范去经营,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领导者,这么一个方向努力发展中集的事业。所以,我们今年在集团工作会上,我们提出来中集的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我们提出有三点。第一中集希望能够成为负责任的行业领导者,既然现在已经在集装箱行业我做了最大,也可以说是大哥,但是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使命感和负责任的行业领导者,这是对社会的承诺。第二个,对员工来说,要能够成为一个为志同道合者提供发展平台的组织。你信中集的事业,你相信我们做事的方法,我们希望一大批共同理念的人一起去奋斗。第三个,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生机勃勃的企业,我们希望中集的事业不断发展,一个业务接一个业务,不断地去做强做大,只有在我们每一个行业里有越来越多的强势企业,我们这个行业才可以在全球经济当中立得住脚,能够成为我们自己是在制造业,才能够使中国的制造业真正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4年10月24日17:4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4-1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枫2005 于 2006-4-13 20:05 发表
200039的强势说明什么问题?
要知道,A股一直都溢价B股20%-25%
我早上涨停板买的。

手气不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8 21:39 , Processed in 0.20225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