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2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散户就不要洗脚了 ,带上你们的臭脚去投票就可以了。。。。。。。。4月14日在总部要开股改交流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dwardxiao 于 2006-4-12 13:48 发表
中集为什么在没有成熟的方案前就急急忙忙停了一个月牌,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大家看一下这一个多月中集B的走势就知道了。中集用停牌来阻止A股价格上涨,否则他们就要提高认沽价了,当从他们这样对待投资者,就坚持 ...


为了配合中远“高对价”认沽,下周再来个预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中集是不会跌的,

估计是涨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装箱半挂车进入日本市场

深圳特区报

  中集集装箱半挂车进入日本市场

  该公司销往美国的产品已占该国市场此类车50%以上份额

  人们看惯了日本汽车在中国满地跑,谁见过中国人造的车在日本的国土上跑?可是现在,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就让他们制造的集装箱半挂车成功进入了日本市场。

  2006年4月5日,日本某专用车制程公司执行董事西川先生专程来到深圳,与中集专用车公司洽谈进一步扩大合作事宜。

  “扒层皮也要参加东京丰田车展!”

  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中集专用车公司位于深圳龙岗宝龙工业区内,是2003年9月才成立的新公司。仅2005年,他们的出口额就达到了1亿美元。他们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集装箱半挂车90%以上销往欧美市场,在美国市场,已经占到美国市场此类车50%以上的份额。

  对于日本市场,他们不是没想过,但因为此前有几家专用车商在日本市场上输得血本无归,中集不能不有所顾虑。恰好这时曾与之打过交道的一家日本公司带给中集一个信息:是否愿意参加东京丰田车展?

  一年一度的东京丰田车展是日本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汽车展销会,这个展销会把世界上所有的知名品牌汽车一网打尽。能够参加这样的车展本身就意味着层次和实力。中集当然愿意!

  苦战了两个月,第一台样车下线了,但样车在日本被查出有102处缺陷点。这么多毛病,那还能去参展吗?公司火速派人赶到日本,看看毛病到底出在哪里。还好,车架的整体结构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一些细部,有些毛病甚至可以说是瑕疵。

  中集专用公司的管理层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请示中集集团公司的总裁麦伯良:还要不要去参加东京车展?一听说有102处缺陷点,麦总笑了,他说:日本人的严格近乎于严酷,如有毛病,根本就是一票否决,连提都不要提了。现在人家挑出这么多毛病,说明对咱们的产品整体上是给予肯定的,提出细节问题是希望咱们做得更好。

  一句话给了中集专用车公司全体员工莫大的信心。麦总又说,如果你们真打算去参展,那就要准备扒一层皮。

  “这车真是中国人生产的?”

  日本公司为此专门送来一台样车,供中集作为参考。车运到那天,中集专用车员工呼拉一下子围上去100多人,大家都想看看日本人造的车怎样的“白璧无瑕”。看完之后不少人窃喜:原来日本人生产的东西也有毛病啊,有些毛病比自己的还大些。专用车的主要领导发话了,他说,我们不是来挑日本人的毛病的,我们应该从人家这台车里看到日本人对产品质量的高追求和高要求,挑出人家的小毛病不算本事,把自己的车造得让人家挑不出毛病才是本事!我们就是扒层皮也得造出合格的车。

  中集专用车公司的技术人员与工人虽然没有扒层皮,但的确是累,这台车比以往多了3道工序,打完砂后,为了防止喷漆时有灰尘落在上面,必须把车子推出打砂房,把现场清理得干干净净后再把车推回来喷漆。所有工序完成后,要再进行一次瑕疵修复,让车子真正达到“完美无缺”,然后才请日本技术员来检查。直到车子发运,还要对整车再进行一次检查。实在挑不出毛病了,才送去日本。这回日本人也没挑出毛病来,直接送去参加东京车展。

  不少日本同行听说有中国车在展出,根本不信。待他们亲眼看到“中国制造”4个字的时候,还在犯嘀咕:这真是中国人造的车?

  日本客商看到中国的车造得的确好,价钱又不贵,当即就有公司订购。

  增加细节研发实行瑕疵管理

  日本的市场并不大,但它却是国际上知名的高端市场。中集的车被日本市场接纳,但中集人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们从这件事情上找到了日本品牌为何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那就是日本人的质量观念,不只是高标准,而且是超标准;不只是严格,而且是苛刻;不只是一时,而且是一世。相比之下,自己的企业还缺少这样的质量意识。

  中集从日本人身上学到了真正的质量观,因此提升了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理念。过去提到“创新”,大家总以为是新技术、新工艺,现在明白了,把一个老产品的所有细节都搞得完美无缺,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因此公司的研发部门又多了一个课题——细节研发。过去中集实行的是“缺陷管理”,看看产品还有什么缺陷;现在上升为“瑕疵管理”,看看产品还有什么瑕疵,要鸡蛋里挑骨头。工人们的质量观念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只满足于产品“可以接受”,现在则对产品追求“完美无缺”。

  在市场竞争中,中集人从对手身上学到了他们最优秀的素质,并努力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素质。再加上企业员工本身就具有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可以预见,中集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特区报]中集集装箱半挂车进入日本市场

深圳特区报       记者:黄汗青    2006年4月12日     

   中集集装箱半挂车进入日本市场
   该公司销往美国的产品已占该国市场此类车50%以上份额

    人们看惯了日本汽车在中国满地跑,谁见过中国人造的车在日本的国土上跑?可是现在,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就让他们制造的集装箱半挂车成功进入了日本市场。

    2006年4月5日,日本某专用车制程公司执行董事西川先生专程来到深圳,与中集专用车公司洽谈进一步扩大合作事宜。

“扒层皮也要参加东京丰田车展!”

    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中集专用车公司位于深圳龙岗宝龙工业区内,是2003年9月才成立的新公司。仅2005年,他们的出口额就达到了1亿美元。他们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集装箱半挂车90%以上销往欧美市场,在美国市场,已经占到美国市场此类车50%以上的份额。

    对于日本市场,他们不是没想过,但因为此前有几家专用车商在日本市场上输得血本无归,中集不能不有所顾虑。恰好这时曾与之打过交道的一家日本公司带给中集一个信息:是否愿意参加东京丰田车展?

    一年一度的东京丰田车展是日本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汽车展销会,这个展销会把世界上所有的知名品牌汽车一网打尽。能够参加这样的车展本身就意味着层次和实力。中集当然愿意!

   苦战了两个月,第一台样车下线了,但样车在日本被查出有102处缺陷点。这么多毛病,那还能去参展吗?公司火速派人赶到日本,看看毛病到底出在哪里。还好,车架的整体结构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一些细部,有些毛病甚至可以说是瑕疵。

    中集专用公司的管理层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请示中集集团公司的总裁麦伯良:还要不要去参加东京车展?一听说有102处缺陷点,麦总笑了,他说:日本人的严格近乎于严酷,如有毛病,根本就是一票否决,连提都不要提了。现在人家挑出这么多毛病,说明对咱们的产品整体上是给予肯定的,提出细节问题是希望咱们做得更好。

    一句话给了中集专用车公司全体员工莫大的信心。麦总又说,如果你们真打算去参展,那就要准备扒一层皮。

“这车真是中国人生产的?”

    日本公司为此专门送来一台样车,供中集作为参考。车运到那天,中集专用车员工呼拉一下子围上去100多人,大家都想看看日本人造的车怎样的“白璧无瑕”。看完之后不少人窃喜:原来日本人生产的东西也有毛病啊,有些毛病比自己的还大些。专用车的主要领导发话了,他说,我们不是来挑日本人的毛病的,我们应该从人家这台车里看到日本人对产品质量的高追求和高要求,挑出人家的小毛病不算本事,把自己的车造得让人家挑不出毛病才是本事!我们就是扒层皮也得造出合格的车。

    中集专用车公司的技术人员与工人虽然没有扒层皮,但的确是累,这台车比以往多了3道工序,打完砂后,为了防止喷漆时有灰尘落在上面,必须把车子推出打砂房,把现场清理得干干净净后再把车推回来喷漆。所有工序完成后,要再进行一次瑕疵修复,让车子真正达到“完美无缺”,然后才请日本技术员来检查。直到车子发运,还要对整车再进行一次检查。实在挑不出毛病了,才送去日本。这回日本人也没挑出毛病来,直接送去参加东京车展。

    不少日本同行听说有中国车在展出,根本不信。待他们亲眼看到“中国制造”4个字的时候,还在犯嘀咕:这真是中国人造的车?

    日本客商看到中国的车造得的确好,价钱又不贵,当即就有公司订购。

增加细节研发实行瑕疵管理

   日本的市场并不大,但它却是国际上知名的高端市场。中集的车被日本市场接纳,但中集人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们从这件事情上找到了日本品牌为何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那就是日本人的质量观念,不只是高标准,而且是超标准;不只是严格,而且是苛刻;不只是一时,而且是一世。相比之下,自己的企业还缺少这样的质量意识。

    中集从日本人身上学到了真正的质量观,因此提升了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理念。过去提到“创新”,大家总以为是新技术、新工艺,现在明白了,把一个老产品的所有细节都搞得完美无缺,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因此公司的研发部门又多了一个课题——细节研发。过去中集实行的是“缺陷管理”,看看产品还有什么缺陷;现在上升为“瑕疵管理”,看看产品还有什么瑕疵,要鸡蛋里挑骨头。工人们的质量观念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只满足于产品“可以接受”,现在则对产品追求“完美无缺”。

    在市场竞争中,中集人从对手身上学到了他们最优秀的素质,并努力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素质。再加上企业员工本身就具有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可以预见,中集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链接:http://paper.sznews.com/tqb/20060412/ca2263465.ht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21日是股权登记日

这段时间肯定有机构要建仓,难怪中远这么牛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美股市、香港股市全面下挫,A股也会迎来调整。中集的停牌、复牌时间拿捏得真“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中集把在行业上形成的那种霸气带来了二级市场上来了,对股东也是霸气十足,这不是件好事。从前就存在着信息批露不完善的问题,显然不把股东的权益放在眼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2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hn深蓝 于 2006-4-11 22:56 发表


一直看空中集的你
何来“中长线更大的收益”一说?
如果对价太低
中远不想廉价收购吗?
如果中远想廉价收购
会希望股价上去吗?
如果中远不希望股价上升
散户会有收益吗?

结论:如果行权价在13元以 ...


有道理!
第一, 中远是最后一个大比例发行权证的重磅炸弹了, 估计会受到游资关照.
第二,看看中集第四季度赚了多少钱, 它的PE没有意义.

随着行业周期的到来, 我也担心中远会砸盘. 当然, 18月后中远会拉起来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2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 我看好中集权证, 但是不看好中集股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地飞鹰 于 2006-4-12 19:34 发表
结论: 我看好中集权证, 但是不看好中集股票.

独树一帜的观点.
这里的好多投资者好象只看好中集股票而不看好权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浪子7311 于 2006-4-12 19:55 发表

独树一帜的观点.
这里的好多投资者好象只看好中集股票而不看好权证.

这个观点前面就有人说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浪子7311 于 2006-4-12 19:55 发表

独树一帜的观点.
这里的好多投资者好象只看好中集股票而不看好权证.


如果我是中远的财务总监, 我非砸盘不可.

中集在2005年第四季度只赚了一分钱, 如果除掉“中集”二字仅仅告诉我某公司2005第四季度只赚了1分钱, 我会说“垃圾”, 可是它是中集!

集装箱业务行业周期来了, 特种车辆业务没有起来,罐式运输收购业务遭到了欧盟反垄断调查,钢材涨价了,世界经济可能下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关系,中集会起来的。那么,作为中远财务总监,此时不回购股票等待何时?区区10元的行权价格将此野心已完全暴露。

我估计2006年中集的收益也就0.6~0.7元,按12倍P/E比计算,中集A充其量8元,中集权证应当能走上2元。但是中集权证没有行行权可能,18个月后中远会找人拉起来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4-1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浪子7311 于 2006-4-12 19:55 发表

独树一帜的观点.
这里的好多投资者好象只看好中集股票而不看好权证.


如果我是中远的财务总监, 我非砸盘不可.

中集在2005年第四季度只赚了一分钱, 如果除掉“中集”二字仅仅告诉我某公司2005第四季度只赚了1分钱, 我会说“垃圾”, 可是它是中集!

集装箱业务行业周期来了, 特种车辆业务没有起来,罐式运输收购业务遭到了欧盟反垄断调查,钢材涨价了,世界经济可能下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关系,中集会起来的。那么,作为中远财务总监,此时不回购股票等待何时?区区10元的行权价格将此野心已完全暴露。

我估计2006年中集的收益也就0.6~0.7元,按12倍P/E比计算,中集A充其量8元,中集权证应当能走上2元。但是中集权证没有行行权可能,18个月后中远会找人拉起来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大证券研究所:中集集团(000039)公布股改方案

郑雄军     光大证券研究所     2006-4-6 20:37:30

  今日中集集团公布股改方案,由中远太平洋向流通A 股股东无偿派发认沽权证,每10 股流通A 股获得7 份认沽权证。认沽权证期限为自上市之日起18 个月、初始行权价为10 元,初始行权比例为1:1,行权期间为权证存续期满前5 个交易日。按照B-S 模型计算,上述7 份认沽权证的理论价值是18.9 元,以中集A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理论价格8.4 元计算,相当于每10 股流通A 股获得2.25 股股票的对价。股改实施后公司总股本仍为20.17 亿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A 股为6.06 亿股,占总股本30.04%。停牌前公司A 股收盘价为9.16 元,18 月后行权价10 元,目前价位具有较好的低风险投资价值。
  
  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公司的唯一非流通股股东COSCO Container IndustryLimited 是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因此此股改方案仍需中远太平洋股东审议同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证券研究所:中集集团(000039)今日公布股权改革方案

毛冬     长江证券研究所     2006-4-6 20:46:56
  流通A 股股东将获得由中远太平洋无偿派发的认沽权证,派发比例为每10股获得7 份认沽权证,期限为自上市18 个月起,初始行权价格为10 元。
  
  点评:
  
  1、根据计算,此次中集集团提出的方案大体相当于每10 股送2.25 元,总体送配比例方案还是可以接受,但是我们认为还有提升的空间。
  
  2、2006 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尤其是区域间贸易有望继续扩大;全球海运市场有望回升,集装箱贸易将保持一定增长,同时集装箱的旧箱淘汰量有望上升至近年来较高水平。因此,集装箱需求水平有望回升。同时由于钢材价格的下降、集装箱毛利率有望维持在平稳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公司所面临的行业最低点即将过去。
  
  3、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道路运输车辆的生产商。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里程的迅速增加,公路物流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对道路运输车辆的需求提升迅速。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运输市场的治理力度,制订了“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运输车辆生产技术标准,对公路收费进行了规范和调整;治理公路超载的行动,这些措施规范了中国道路运输车辆的市场准入和生产标准,使道路运输车辆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
  
  4、公司的海外并购活动在持续进行,一旦海外并购获得成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将有一定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公司目前股价存在一定的吸引力,我们维持“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申银万国 中集集团 对价率略显不足,业绩下滑是最大担忧060410.pd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06、07年每股盈利预测.tx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远的榜样

新浪财经讯 新华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782.SH)和飞亚达(资讯 行情 论坛)(000026.SZ)股改方案未获通过。至此,股改以来已有11家公司方案被否。

    新华股份、飞亚达分别是全面股改第25批沪市、第18批深市公司。上述两公司股改对价均拟流通股东每10股获付3股,最终,各自方案先后于11日、12日遭否。据新华股份人士透露,该公司流通股东赞成率约30%,在被否公司中倒数第四。




   



    新华股份一名高管向新浪财经表示,网络投票进行到第三天下午,接踵出现“几百万几百万的反对票”。

    “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投反对票的只是第五位、第十位,但他们的总股份数加起来还不如第一大流通股东。”该人士对股改投票结果表示“意外”。

    “我们认为10送3股是科学合理的。”该人士称,“前面被否的9家公司有5家情形和我们类似,例如科达机电(资讯 行情 论坛)。这次我们成为并列第10家股改被否公司,我认为是有些机构、个人恶意所为,管理层应对此严查严惩。”

    该人士表示,公司股改将在3个月后继续。“股改本身是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博弈,对价是否会提高要看沟通的结果。”该人士特别指出,新华股份第二大股东巍华金属为香港公司,提高对价还须得到该公司认可。

    新浪财经多次尝试联系飞亚达,未果。

    新华股份05年报显示,股东人数较上期减少5%左右,筹码趋于集中;十大流通股东均为个人投资者;飞亚达0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该股十大流通股东亦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市场人士认为,两只股票均具庄股特性。

    途经熊市,新华股份、飞亚达目前均处历史低位。从二级市场走势看,2001年中以来,飞亚达基本处于下跌通道;新华股份从2002年底起亦为类似表现。“几百万几百万的反对票”不排除牢套其中的庄家发动股改狙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地飞鹰 于 2006-4-12 20:10 发表


如果我是中远的财务总监, 我非砸盘不可.

中集在2005年第四季度只赚了一分钱, 如果除掉“中集”二字仅仅告诉我某公司2005第四季度只赚了1分钱, 我会说“垃圾”, 可是它是中集!

集装箱业务行业周期来了 ...

那么多长期跟踪中集的分析师,包括郑贤玲博士,哪怕是一年前,都没有分析到中集06年07年利润会大滑坡,何况我们这些行业外的非专业人士!市场才是掌握话语权的,而市场又含盖了多少变量!!!
如果大股东非常有信心,它是可以提高行权价的,反正完全由市场投机客买单.现在它没有这么做,大家就想象成大股东想在低位增持,真是这样的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8 21:54 , Processed in 0.03371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