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4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来的消息

公司收购德国半挂: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专用车制造商之一(其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三位,在欧洲排名第一
位),具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总部位于德国 ... SCHMITZ公司的整车年产量超过2万台,
其中冷藏、保温半挂车年产量超过7000台,其专用车产品在整个欧洲的市场份额  

那来的消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0716

716  胜狮货柜  
现价 5.00
最高价 5.00
最低价 4.875
上日收市价 4.85
总成交股数 624K
总成交金额 3M
买/卖差价 0.05/0.05
涨跌 0.15
涨跌% 3.09
每手股数 2,0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首个市场经济意义上的经济周期 华尔街日报0803

中国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正在下降。中国经济增长率去年达到9.5%,到2006年时可能降至6-7%。但从长远来说,在一个以创造利润为特征的经济景气周期步入下降期后出现经济增长放缓并不是件坏事。这样的起伏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主导的经济繁荣局面有明显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过去10年来中国政府允许市场来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其次,中国自1999年以来逐步在经济体系中引入并确立了私有产权概念;第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政府为国民经济体系引入了一套“投资准则”,这使企业的投资决策比以往更透明,也更可靠;第四,私有银行的建立以及多种融资形式的引入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变革。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历史上首次拥有了相对灵活的全国劳动力市场。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催生出了中国第一个市场化的经济周期。要想最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国当前的经济周期,可以从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的分析中找到答案。熊彼得认为,企业家在利益驱动下的群体行为是导致经济周期盛衰相替的背后力量。当发明或创新创造出大量新产品和服务,而这些新产品和服务带动新企业与原有企业一道蓬勃发展时,企业家就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熊彼得认为,企业家才干的迸发会让国民经济步入经济景气周期的上升期。随后,竞争压力的加剧开始挤压利润率,造成信贷紧缩,最终导致经济景气进入下降期。

      中国新引入的私有产权概念以及其他制度性变革使得熊彼得所说的企业家大量涌现成为现实。私有产权概念的确立增强了人们的信心,使人们相信国家不会没收个人的财产,今天的投资能够在未来产生回报。这使得一批新企业在中国纷纷涌现,从生产面巾纸到制造半导体晶片几乎涉及所有的行业,如此多的新兴企业同时出现恐怕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面临众多同行的竞争压力,竞争对手就算没有上千家,也得有上百家。只有少数几个行业仍然受到国家的保护,它们大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市场经济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还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与此同时,行业的利润率也受到了冲击。

      中国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利润率的下滑将放缓经济增长的步伐。在中国的制造业领域,能赚钱的企业已经少得可怜;随著核心业务的低迷,企业将无力进行新的投资。一些企业将走向破产,这导致行业投资大幅下降。随著投资意愿的低迷或减弱,经济增长的步伐开始放缓。这正是发生在成熟经济体身上的景气循环,而各国政府和央行都想人为地消除这种盛衰周期。

      中国经济目前是什么一种情形?一方面,过去4年来有大批企业在中国涌现。正如熊彼得认为的那样,随著众多新企业的崛起,许多生产商,特别是那些先前受到政府保护、未经受过市场竞争洗礼的企业将面临艰难的处境。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双双下滑。而且,产能扩张致使企业难以、甚至无法调高产品售价。在中国这个企业界将抢占市场份额视为优先目标、而且对何为真正的盈利只有粗浅认知的国家里,这种情况体现得尤为明显。

      另一方面,中国的生产成本正在急剧上升。在中国,一些地区的整体薪金增幅达到10-20%早已屡见不鲜了。在中国经济眼下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令人惊讶不已的现象──中国居然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局面。中国缺少的是经验丰富的员工,特别是有经验的管理层员工。

      随著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将基本上得到解决。中国正在培养著大批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商学院毕业生。他们将成为未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但问题是中国现在就需要他们。有明确迹象表明,这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中国经济增长将步入减速期,这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2005年第一季度,14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仅增长了7%。这个增幅还不到名义GDP增幅的一半。非上市企业的利润增长情况似乎更差。银行在与企业打交道时显得谨慎多了,这意味著他们认为一些企业客户可能处境危险。还一直有报道说制造企业的亏损加大,以及一些企业在支付方面遇到了麻烦。今年5月我在访问中国期间,第一次听到有企业说它们的竞争对手破产了。

      未来18个月里,中国的GDP增幅会令许多人感到失望。但促成眼下繁荣局面的结构性变革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美好的长期增长前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0716

德国史密斯专用车有限公司
SCHMITZ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专用车制造商之一,具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总部位于德国的HORSTMAR,其工厂主要位于德国的BERLIN,ALTENBERGE,VREDEN和GOTHA;另外,在欧洲(包括东欧),非洲,南美洲均有其组装厂或销售机构。 SCHMITZ公司拥有员工2500名左右,BERLIN工厂主要生产整体式保温板;ALTENBERGE工厂主要生产软帘箱体半挂车,油罐半挂车和其它变形车及各种半挂车底盘;VREDEN工厂主要生产标准尺寸的小保温板,冷藏半挂车及其底盘,冷藏/保温集装箱、专用方仓等。 SCHMITZ公司的整车年产量超过2万台,其中冷藏、保温半挂车年产量超过7000台,其专用车产品在整个欧洲的市场份额超过56%,另外其保温板除满足自己的需求外还大量销售给其它专用车制造商,并销往世界各地。 SCHMITZ公司的冷藏车具有美观大方、坚固耐用、重量轻、保温性能高、结构简单、模块拼装、维修方便、成本低廉、防火、防湿、防腐、防菌、防静电、防辐射等特点。 SCHMITZ公司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及质量管理体系;其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和多样化。 欢迎访问SCHMITZ公司网址:www.cargobull.comwww.schmitztrailer.com SCHMITZ公司中国地区经理:PETER PEI 电话/传真:010-68740875 手机:130-21074530 E-mail:peihaitao@sohu.com
买/卖差价 0.05/0.05
涨跌 0.15
涨跌% 3.09
每手股数 2,0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论中国经济是上升还是下降根本没有意义(转贴)

最近许多媒体报道经济学家们在辩论“中国经济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下降”问题,鄙人认为没有意义。
     因为第一、历史证明世界上很少有经济学家能够事先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最近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轨迹,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曾经成功预测了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实际道路和结果。 中国经济所有的发展道路和结果都是全国普通民众一步一个脚印和血汗探索出来的。

      第二、虽然有一些经济学家曾经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问题发表过一些观点和看法,但是实际上这些看法和观点早在他们发表之前,已经被天天在经济第一线实践的民众和有责任之士所发现和提出。只是他们并不出名因此没有被国人所重视。 如中国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早在80年代处经济刚刚开放不久就有民间人士提出;中国的环境破坏和保护问题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就科学家提出批评。

       第三、今天花时间和精力来辩论中国经济是否继续高速上涨,还不如认真研究如何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今天中国经济存在的许多问题几乎已经家喻户晓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学家不去认真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可行的解决办法。

       因此争论上升和下降问题没有意义,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经济学家如果没有解决办法那么谁来提出解决办法?

[ Last edited by queenie000039 on 2005-8-4 at 11:42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SHENsun7933 at 2005-8-3 16:54
到时候如果中报出来,股价又因为基金减持大跌怎么办?所以这样来来回回累人,好公司持有不动也不看


不关心谁出,而关心谁进,6月份巨大的成交量,看一下到底谁在进货,现在知道基金出货,可谁进了,至今不清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716  胜狮货柜  
现价 5.05
最高价 5.05
最低价 4.875
上日收市价 4.85
总成交股数 1,182K
总成交金额 6M
买/卖差价 0.05/0.05
涨跌 0.20
涨跌% 4.12
每手股数 2,0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716  胜狮货柜  
现价 5.05
最高价 5.05
最低价 4.875
上日收市价 4.85
总成交股数 1,182K
总成交金额 6M
买/卖差价 0.05/0.05
涨跌 0.20
涨跌% 4.12
每手股数 2,0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716  胜狮货柜  
现价 5.15
最高价 5.15
最低价 4.875
上日收市价 4.85
总成交股数 1,880K
总成交金额 9M
买/卖差价 0.05/0.05
涨跌 0.30
涨跌% 6.19
每手股数 2,0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品牌与“稀缺资源” (转贴)

2003年《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1000家最具价值的品牌中,可口可乐以704.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高居榜首。可口可乐总裁曾讲:即使一夜之间,全世界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全部烧掉,但只要拥有可口可乐的商标,一夜之间又可以全部恢复。可口可乐总裁之所以如此牛气,是因为可口可乐拥有全球最值钱的品牌。

     星巴克1971年成立,1986年进行品牌再造,使星巴克成为人们“对咖啡的体验”的代称。15年后,星巴克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咖啡零售商,是唯一在世缃四大洲开有近10000多家零售店的咖啡品牌。其品牌成长速度之快超越了咖啡品牌的老牌帝国---雀巢。

     可口可乐和星巴克的成功都得益于品牌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的大橐就两点:—是讲究对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以最小经济成本创造最大经济价值。二是挖掘一切“稀缺资源”增值创造社会财富。

    “稀缺资源”是指存量有限,又和生存紧密关联的相关资源。因为“稀缺”,所以珍贵。

    欧州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在其巨作《国富论》中以沙漠之“水”价高于 “钻石”的比喻形象说明“稀缺资源”的弥足尊贵。水尽管对人的生存极为重要,但水在自然界存量太大,所以水的价值很低,生活中人们大量浪费水的现象很普遍。钻石则比较稀缺,所以其价值就高,但在沙漠中,水也相当“稀缺”,所以它价值太于钻石。

     如果将经济学的“稀缺资源”概念引到品牌创造上,品牌的“稀缺资源”是指本品牌特别具有的,而其它品牌所不具备的资源。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个叫彭巴顿的药师,将碳酸水,糖和其它原料混在一起想研制出一种药,但最后成为—种饮料,可口可乐饮料神秘地宣称它是由7种神秘配方组成,后来“配方”公开了大部分,但对关键的1%的“稀缺资源”却秘而不宣。为此竞争对手反复对可口可乐1%的“稀缺资源”进行化验破译,但从未成功。可口可乐正是凭借“7S配方”的品牌“稀缺资源”,让可口可乐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品牌,也是生命力最强的品牌。

      能否把自己的品牌策划成具有“稀缺资源”特质的品牌,并全力去放大它的影响,是衡量—个策划大师是否优秀的标准。

具有“稀缺资源”特质的品牌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

1、品牌“稀缺资源” 使品牌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最大价值:

在目前科技资讯发达的年代,学习的能力特别强。一个企业成功创造的产品,研发的技术,设计的经营模式都可能被对手模仿复制,形成产品、技术、经营的同质化,导致企业所创造的市场价值被挤占。但品牌是难以复制的,因为品牌不但拥有独占性的标志、名称、图形符号,更拥有在特定的消费者心中对这一品牌的价值认可和情感接受。

如果是具有“稀缺资源”特质的品牌,就更具有独占性,使品牌具有“不可复制性”,从而拥有最大的市场价值。国际上一些非常成功的奢侈品牌如“江诗丹顿”,“古奇”、“万宝龙”、“路易·威登”为什么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呢?就是因为这些奢侈品牌都拥有各自的品牌“稀缺资源”,拥有“稀缺性”、“差异性”、“独占性”,所以品牌价值昂贵。

2、品牌“稀缺资源”使弱势品牌竞争中能抗衡强势品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中国热水器的两大品牌是万家乐和神州,当时两个品牌的力量对比悬殊极大:万家乐是中外合资企业资本雄厚,神州是乡镇企业资金短缺,万家乐是全国著名品牌,神州还是广东地方品牌不为人知,万家乐在全国网络齐全,神州还偏居广东一地。按常人理解神州是斗不过万家乐的。

但1990年神州为第11届亚运会制造亚运火炬,神州策划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亚运火炬捐赠,在天安门广场点燃亚运圣火,“亚运之光”圣火炬传递、“亚运火炬大征联”等一系列堪称大手笔的活动,使“亚运会火炬”成为神州热水器的品牌“稀缺资源”,并全力放大之,收到奇效。1990年神州只以52万广告投入获1.2亿销售。创1:227元的广告与销售回报比例的奇迹,这个比例在跨国公司500强企业里案例中也是第一的。1991年销售热水器41万台夺得全国销量第一。后来,“圣火、火炬”的策划让神州拿下东亚运动会,第4届世界残运会,第7、8届全国运动会圣火火炬的策划,就成为神州热水器的品牌“稀缺资源”,从而使神州热水器以一个弱势品牌长达八年抗衡万家乐这个强势品牌,如果不是神州热水器犯了和德国博世热水器合资的战略错误,神州、万家乐之争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3、品牌“稀缺资源”使品牌在竞争中最大化区隔对手:每一个品牌在一个特定的市场和特定的竞争,都会被众多品牌“干扰”,所以自身品牌的定位要有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能最大化的在竞争中区隔对手,减弱对手的冲击。品牌“稀缺资源”正是具奋这种功能,使自我品牌迅速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吸引社会眼球关注。

价格战是中国商战中企业常用的战术,中国家电行业企业也大量广泛运用价格战,价格战虽然使一些企业市场占有率在短期内提高,但价格战同时又导致企业利润的大量流失。如果拥有“稀缺资源”的品牌特质,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使品牌规避价格战的干扰。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白色家电冰洗类产品品牌拥有海尔、海棠、杨子、容声、荣事达、美菱、中意、申花、水仙、上菱等众多大品牌,但在市场竞争中,众多企业都采用价格战,唯独海尔品牌非常智慧地创立并运用了“服务营销”策了略,并以“服务营销”的系统实施和运用成为海尔品牌特有的“稀缺资源”,成功归避价格战的干扰和利润流失。而通过“服务营销”的系统实施和运用创立的海尔品牌“稀缺资源”,使海尔品牌和其它大打价格战的众多品牌形成鲜明区隔,令海尔品牌在九十年代后期异军突起,迅速拉开和其它品牌的距离。当今天海尔品牌成为世界级的品牌时,反观其它大打价格战的众多品牌,不是烟消云散就是偏居一隅。

4、“稀缺资源” 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

近几年学术界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引入企业经营流程,不少专家、教授、大师们在高谈企业“核心竞争力”时,将“核心竞争力”解析为技术、服务、战略、成本、应变力、执行力等等元素。我认为企业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是品牌的“稀缺资源”。

“稀缺资源”着重于品牌可传播的一种稀有价值,“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体现的一种自我的“竞争能力”,两者互有区别和联系。   

我认为“品牌”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期我在做汽车品牌的营销研究,发现奔驰、宝马、奥迪、福特等品牌的顶级车型技术性能大体是一致的,消费者买这几款车型往往不在于技术了,而是冲特定的品牌去购买。因为只有品牌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复制的,从这一点上可以理解“稀缺资源”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元素。

基于对品牌“稀缺资源”的理解,不管在那个企业,我都向我的同事贯输这样的理念:做好产品、技术、价格、渠道、服务是优秀的,但策划出品牌“稀缺资源”则是天才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化环境下对CFO能力的认识

 投票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请选出您心目中最敬仰的CFO吧!
国际化环境下对CFO能力的认识

《新理财》2005年1月号



  中集集团财务管理部总经理 金建隆

  [中国国际海运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1993年改组为公众股份公司,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中集集团)。中集集团主要经营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和物流仓储设备的制造和销售。作为改革开放后诞生的新型中国企业,中集集团得现代企业制度风气之先,逐步构造了合理均衡的股权结构和层次分明、分权制衡的决策和监督体制,形成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为配合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CFO要把财务管理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可以概括为追求“资本溢价”和“经营溢价”。从财务层面看获取“资本溢价”和“经营溢价”的过程是资金(资本金,利润,外部资金)的获取和对资金流的充分利用和管理。这种过程也是企业业务扩张的过程。(假定市场是充分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获取低成本资金,监管资金流动过程,构建一个安全的财务结构和有充分保证的资金链是关键。这就迫使企业把财务管理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看待,否则企业难以生存。
  为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追求“资本溢价”和“经营溢价”的目标,CFO须担负起以下职责:参与战略管理(决策支持与参与,核心业绩管理);组织会计核算和控制(包括信息披露);保证资金供应,控制财务风险;沟通与协调(内、外部);参与资源管理。
  中集集团通过20年的扩张从一个只有300万美元注册资本的公司发展到现在世界集装箱企业第一。纵观其发展历程,中集主要是通过连续低成本高效率的购并来实现的。通过购并,中集不但实现了在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布点的战略目标,形成了规模效应,同时,通过剩余股权转让还为集团带来额外的收益。上市十年来,中集集团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持续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9.5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24.72%,A股股价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60%。
  在企业的发展中,无论是发展战略的确定还是发展战略的实施,财务管理部门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主营业务、购并业务、资本市场上,需要在战略方面构建一个安全的财务结构和有充分保证的资金链,并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专业方法如会计核算与控制、全面预算、尽职调查、资产评估测算未来的收益或损失和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中外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很好地控制财务风险,造成资金链断裂而使企业走入困境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离不开财务的支持。

  财务管理需要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路
  2000-2004年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单位:万美元

  如果把财务管理放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那么企业财务管理本身需要有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的规模快速扩张,地域不断跨越,甚至走向国际。财务管理本身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都需要在组织结构、财务会计制度、核算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有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财务管理的集团化是大型国际化跨国企业集团风险控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中集集团目前已实现销售、采购、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会计制度,正在向集中统一会计核算迈进。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技术上为大型国际化跨国企业集团的集团化管理铺平了道路。
  中集集团由于实现了资金集团化管理,与2000年相比,2004年9月底在销售收入增长107%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290%,通过币种结构的调整、利率降低以及境内外银行的选择等措施,累计降低财务费用1200万美元,降幅达66%。我们不但抓住了50年以来国际融资成本最低点的机遇, 更充分利用集团化管理的规模优势获取超额的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在配合企业发展战略过程中的重要职责是充分利用政策和法规。一方面要关注国家对并购和运作的限制性法规,规避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诸如“两免三减”、“国产设备退税”、“出口退税”等等鼓励性政策。这些政策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发挥空间。中集集团单运用“国产设备退税”政策一项就创造效益超过4000万人民币。因此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在这方面的空间多则上亿,少则也是以千万计。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财务无论是在配合企业发展战略中通过并购、集团化管理、政策的利用,还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都是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再从财务延伸看,企业集团参与诸如“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业,都有机会成为企业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财务战略

  为支持企业高速发展CFO必须制定高效的资本、资金筹措战略,不断创新,充分合理地运用国内、国际市场资金成本的差异和各种工具筹措资金,充分利用企业品牌和规模优势与国内外主要商业银行合作筹措低成本资金。我们在2000年5月正式启动与荷兰银行签署的8000万美元应收账款证券化协议;2004年6月完成与花旗银行1亿美元的银团贷款。2004年与中外各大银行签署13.4亿美元的综合授信。在国内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的优势,开展信贷合作,尤其是买方信贷,加速企业资金回笼。2003年12月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了15亿美元的买方信贷合作协议,开辟了除应收账款证券化外加速应收账款资金回笼的新渠道。
  中集集团是一高度国际化的公司,目前销售收入的95%来自国际贸易,收付的主要币种除美金外还有日元、澳元、英镑。几年来在已知非美金外汇总额的前提下,利用远期外汇交易和“利息掉期”等金融创新工具为公司创造效益以几百万美元计。
  此外,通过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我们赢得了与国家相关部门高层的协调机会,有正式机构的完全资金集中管理有望在2005年初实现。

  会计核算和控制

  会计核算与控制是财会人员的“天职”。遵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和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工作。在集团内必须统一会计制度和方法,及时、准确、真实传递和披露会计信息。加强包括计算机系统在内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完成财会人员的“天职”的基础。
  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际会计的通用“语言”正在被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也是企业集团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将会降低国际融资成本和企业会计管理成本。集团A、B股的差异低于1%。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尽快熟悉和掌握国际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和控制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会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让科学和艺术统一,最大程度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财务会计服务

  传统的财务管理把自己放在一个监督者的位置,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既有战略高度的一面,又有很基础的一面。基础的一面就是服务功能。财务管理对内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全体员工,对外服务于全体股东和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必须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全体员工的利益,增加工作便利。对外为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公正度和透明度服务,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财务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问题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如财务人力资源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企业发展或加大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尤其是国际化的财务人员的缺乏会制约企业国际化进程。因此,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制定财务人力资源中长期计划,主要内容为管理(使用)、培训、考核与激励。培养将是一项核心内容,培训也是一种激励措施。按不同层次的人员构成制定如学位、学历、职称、后续教育为核心的培训计划,覆盖全体财务人员。我们在2004年制定了集团5年期财务人力资源规划,陆续制定了管理、培训、考核办法,2005年将制定职务、职称晋升和宽带工薪福利办法,宗旨是让全体财务人员都能看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希望。

  增强学习能力更新观念和技能

  中国的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国内走向国际。财务首长的名称也从财务科长、财务经理到CFO,约走了20年的历程。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职能转变,更需要观念的更新。
  勇于创新。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法规和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发展与法规和制度的冲撞。如果你要站在经济发展的前列,要想获取超常规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法规和制度的阻碍。只要不实质上侵犯或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就应该去努力去探索。同时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法规和制度建设。
  用国际化的观点把经济事件放在更大,更广的经济、政治背景下来看。中集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企业,主营业务基本在国外,材料采购在全球,记账本位币是美金,具有国际化的营销队伍。因此,只有用全球的视野去观察经济事件才能与业务相匹配。从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50年来最低的LIBOR1%,我们认真关注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指标,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利用50年来最低的LIBOR1%支持企业高速发展。
  要有全局观念,站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立场看财务指标。例如应收账款的增长必然会导致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这是总经理非常乐意看到的。但是,应收账款的增长会明显影响资金占用和周转指标,这是财务人员不愿意见到的。财务人员应当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回收,设置资金占用底线,支持市场份额的扩大,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的发展。因为只有加快企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财务指标。
  CFO的IT知识:在企业的集团化和国际化背景下,传统的手工核算管理系统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中集在CFO的主持下在1997年成为当时在国内唯一成功实施MRPⅡ(制造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简称MAS)的企业。MAS的实施以财务和物料管理为起点逐步延伸到市场、销售、生产管理,决策支持,基本覆盖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集团化和国际化。
  同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会对传统会计理念产生挑战。最为明显的是会计科目的应用。按一般会计理论,所有的会计事项都必须归集到相应的会计科目无论多明细。如果大型企业按这种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会计科目,必然会有成千上万的科目,甚至几十万的科目。这将极大地影响计算机效率的发挥和用于计算机系统成本的增加。如果我们能在四级科目的基础上引进统计分类的概念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对明细数据的需求。

  CFO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是完成CFO职责的必备的软环境。CFO负责组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必然需要与上下左右的组织进行沟通。沟通和协调当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富有魅力的人格去赢得上下左右对你的尊重,才能在软环境方面为完成自身的职责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在接受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处罚。首先造成被处罚的原因是自身不熟悉法规或疏忽,如你专业方面是受到尊重的,即没有违规的“本意”,处罚是可以避免的。
  在同行中有许多人抱怨上级没有赋予更大的权利,因而工作难做。实际上权利并不是只靠一纸红头文件来赋予,还可以凭你的能力、人格、业绩赢得。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人格、业绩能让你的上下左右(包括外部)认同,上级自然会赋予你更大的权利。
  努力提高沟通技巧,以平等的地位与人沟通。沟通不但是CFO必备的技巧,也是生活的基本功。当然沟通不光是“烟酒”,还需要平等。与人沟通必须以平等的地位,否则那不是沟通而是命令,无法沟通。良好的沟通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你再有权力或能力只能是事倍功半。
  组织能力也是你完成职责的必备条件。组织能力是把人集合起来去完成事的能力。涉及到人和事,需要对事有系统的认识和对人的了解。因此,系统知识、对人的认知和沟通是组织能力的基础,组织能力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CFO的能力可以概括为:精湛的专业技能、广阔的知识面、富有魅力的人格、高超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b的流通股比A股多了差不多一倍

走势确比A股稳定多了,不知道怎样才能买B股,要不然就把A股全换成B股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B超A彰显两大趋势

2005年07月12日 10:28 新疆证券
   
  在趋势演变方面,B股一直领先于A股而成为先行指标,故可以预期未来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会更加深刻,具备高成长性的绩优B股将逐渐与其A股接轨,甚至股价超越其A股(1100点? 大盘就此稳住了吗?)

  长期以来,B股与A股在投资理念、市场成本、资金供求、流通性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B股不
明朗的政策定位,使得B股股价往往较其同股同权的A股有较大的折让:2001年B股向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前,同股同权的BA股均衡比价1:4,而开放后均衡比价锐减至1:2,而随着境内投资者投资理念的逐渐成熟,目前BA股比价锐减至65:100。值得关注的是,万科B(行情,预警,轨迹,资讯)股股价自今年3月14日一举赶超其同股同权的A股以来累计80个交易日,但B股股价仍没有“回归”之意,其差价甚至有不断拉大之势(截至7月8日万科B股价超A股13.62%)。窥一斑而知全豹,统计数据显示,万科B价超A股预示境内股市未来两大趋势:

  绩优AB股自然接轨已成趋势
历史上也出现过B股股价超越其同股同权A股股价的个例,但均是庄家的“杰作”,而“激情”过后,B股股价仍将比其A股“矮”一大截:如2001年2月19日的B股开放后,大量的投机资金涌入B股市场,在高位投机主力通过狂拉轻骑B股超越A股,以打开投机者的想象空间及所有B股的炒作空间(因为市场认为A股股价是其B股不可逾越的顶)。另外,也有庄家利用一些B股“小盘及缺乏流通性”等特征狂拉B股赶超同股同权的A股,以逼空B股来诱多A股,从而达到“围魏救赵”,甚至“一箭双雕”之目的,如ST特力B经过庄家狂拉之后,2003年7月股价也一度超过ST特力A股。但事实证明,这些依靠人为刻意拉抬而被扭曲的AB股股价结构均难以维系,且多为昙花一现。

  统计分析表明,万科B股价长时间超越其A股不是人为刻意拉抬的原因,而是境内价值投资理念与境外机构投资理念“接轨”的必然结果:万科B股总股本高达5.48亿股,拉B股抬A股成本太高,且风险太大,更何况是在目前的弱势中,根本就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同。且从十大流通股东可知,重仓持有B股的均是一些境外机构投资者,如“CREDITLYONNAISSECU-RITIES(ASIA)LTD”及“TOYOSECURI-TIESASIALIMITED-A/CCLIENT”等持有万科B分别高达5122万股、3839万股。而重仓持有万科A股的均是一些投资基金,如中信经典配置证券投资基金、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等合计持有A股量高达1.38亿。

  万科AB股接轨并非特例,而是市场价值规律的结果,其代表的是市场趋势:入世后,随着国内证券市场规范化、机构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市场投资理念日渐成熟,一些具备投资价值的绩优蓝筹B股与其同股同权的A股差价日渐收窄。统计显示,同股同权的绩优BA股(2004年每股收益0.36元以上)比价从2003年1月2日的53:100至2005年1月2日的65:100;而今年以来,B强A弱(截至7月8日,今年以来深B股、上证指数分别下跌5.81%、19.62%),同股同权的绩优BA股比价进一步收窄至79:100(截至2005年7月8日)。受万科B股的“鼓舞”,近日一些B股股价也纷纷超越其A股,如截至昨日收盘,深南电B茉织华B和振华B股等股价已高于A股股价,另外苏威孚B大冷B股价也接近A股股价。其实从投资价值角度看,B股与其A股接轨甚至超越其A股也存在合理性:长期以来,B股较A股免交20%的红利所得税。故可预期,随着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强化,正如香港H股市场(目前H股市场中,青岛啤酒海螺水泥等一批H股股价长期以来超越其同股同权的A股),未来B股市场也将会出现一批与其A股股价自然接轨的绩优股B股。

  绩差A股仍有调整空间

  绩优AB股的股价自然接轨预示着这些绩优A股已跌出投资价值,在估值方面已与境外成熟市场完全接轨。但与万科AB股等“接轨”的大盘蓝筹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股同权的绩差AB股(2004年每股收益0.05元以下的B股)差价悬殊。统计显示,绩差B股的平均股价分别为其同股同权A股的47.11%,其中上工B股、*ST东海B、ST大江B、*ST中华B、中纺B股氯碱B股等B股股价仅为同股同权A股的三分之一。

  从基本面及估值看,同股同权的绩差AB股价差悬殊,并不是因为B股低估,而是因为其A股仍高估所致。如ST盛润AB、*ST中华AB等已面临经营危机,甚至严重资不抵债,其每股净资产分别为-5.54元、-3.55元。但截至7月8日,其A股股价仍分别高达1.44元(其B股股价为0.49港元)、1.10元。笔者认为,若不考虑公司壳资源的“投机价值”的话,个别股票一文不值,若在香港上市则早已变成“仙”股(0.1元以下的股票)或退市。这是目前深沪股市的特有现象,同时也不难看出股价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境外成熟市场合理股价结构的形成原因在于其严明的退出机制,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有效地淘汰了糟粕部分,留下了业绩优良、成长可期的优秀公司,整个证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同时也培养了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策略。

  尽管由于股权分置等中国特色以及A股历史成本、投资理念的惯性使得与国际接轨的价值回归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近几年来的历史实证表明,作为对外开放的B股市场,在趋势演变方面B股一直领先于A股而成为先行指标,故可以预期未来A股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将会更加深刻:具备高成长性的绩优股将逐渐与其A股接轨,甚至超越其A股。而业绩“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股票将逐渐沦为一元股,甚至“仙股”。这种调整趋势是单向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不会出现昔日绩优股及绩劣股的强弱轮回。故操作上,投资者应摒弃“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投资理念,加强基本面研究,坚持价值投资,积极调整持股结构。

   □  钟精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B股持续上扬股价超A股近30% 倒差创出新高

2005年08月04日 08:23  第一财经日报  匡志勇

  昨日,万科B(200002.SZ)大涨8.04%,万科B股股价比万科A(000002.SZ)高出近30%。有研究员认为,万科A股与B股股价出现如此巨大的“倒差”,体现出境外投资者与内地机构对万科估值的巨大差异,同时也可能是热钱涌入的结果。

  昨日,万科B股以4.50港元开盘,收盘价高达4.84港元,全天上涨8.04%。而万科A收盘价全天只上涨3.41%,以3.94元收盘。如果以1港元兑1.04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B股股价要高出A股27.75%。据巨田证券研究员匡欣介绍,万科B股超出A股股价从今年3月14日开始,此后,万科B股股价一直在A股之上。

  2001年5月份,曾先后出现过济南轻骑(600698.SH)、海南航空(600221.SH)的B股股价超过A股的现象,当时B股炒作气氛曾达到顶点。此后,2002年元月曾经再次出现过一波B股接近A股股价的迹象。今年3月份时,万科B首次超出A股时曾引起惊呼,但在最近B股先陷入低谷再开始反弹之后,昨日万科B万科A“倒差”价再次创下新高。

  世纪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在万科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持有B股的前四大流通股东均为境外较大的投资机构,这表明境外机构投资者正在积极挖掘B股市场中的投资机会,这一点从深圳B指近期对A股指数的先行作用上可见一斑。

  匡欣同时透露,万科B股与A股如此高的“倒差”,也有可能是境外热钱涌入B股市场的结果。但他同时认为,万科股价“倒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内地投资者与境外投资者对于万科和房产行业的估价出现了明显差距。例如,境外投资者对万科的估值在15倍市盈率左右,而内地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目前看淡房产业,只给出10倍~12倍左右市盈率的报价。

  匡欣认为,深市B股市场存在一个强势B股群落,例如万科B深赤湾B(200022.SZ)、中集B(200039.SZ)等。从2003年元月以来,深赤湾B已经上涨了4倍,万科B也上涨了3.6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上冲动能减弱

2005年08月04日 10:00

--------------------------------------------------------------------------------

  因美元反弹,人民币前期升势有所扭转,昨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早盘交易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至新低8.1025,但迅速回调至8.1054,终盘以8.1051报收。
  一家外资银行交易员称,在数日的缓慢升值后,人民币上冲动能减弱,但美元兑人民币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
  另据路透社报道,我国不久可能推出人民币远期交易和美元之间的做市商制度,目的是为了放开国内人民币外汇市场。
  “在未来两周内,一系列外汇管理政策将出台,人民币远期交易以及美元做市商制度也将在这段时间内推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汇管理局官员透露。
  一位外汇交易中心人士表示,目前远期交易和做市商的电子系统已经开发完备,只待政府一声令下。
    《国际金融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勝獅貨櫃企業 (0716) 2005-08-04 12:29

現價 5.10   升跌 0.250   買價5.10  最高價5.15  開市價4.875  成交量5.25百萬
     百分比升跌 5.155%   賣價5.15  最低價4.875  前收市價4.850  成交金額2.67千萬
52週波幅3.625 - 7.800 每手股數2,000 市盈率 (倍)8.91 市值29.64 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13:45  万国测评:基金重仓的高价股贵州茅台今日再度创出历史新高,不过由于其股价高出市场平均股价10倍以上,其强势并没有带动整个基金重仓股板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潜规则 at 2005-8-4 13:54
13:45  万国测评:基金重仓的高价股贵州茅台今日再度创出历史新高,不过由于其股价高出市场平均股价10倍以上,其强势并没有带动整个基 ...



茅台涨到70以上才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麥格理﹕勝獅1年看6.95元


【明報專訊】勝獅貨櫃(0716)自4月高位回落至今,股價跌幅達30%。麥格理證券認為,這主要反映市場人士憂慮該股存貨堆積,以及邊際利潤下降的問題,但該行最近與勝獅管理層作電話會議後,相信他們的解釋應有助減低市場憂慮,雖然在會議後該行將勝獅盈利預測及目標價略為調低,但相信該股前景仍佳,建議買入,12個月目標價6.95元(建議時勝獅做5.2元)。

麥格理指出,美國西岸碼頭擠塞的情?,並沒有部分貨櫃船公司預期般嚴重,勝獅管理層指出,與去年同期比較,貨櫃貿易量增長有所放緩,導致今年第一季的新貨櫃訂單,有延遲付運及滯留生產廠房的情?,不過,他們預期存貨堆積的問題,可望於今年7月底起扭轉過來。

部分生產貨櫃用的鋼鐵的價格回落了6.5%,至每噸680美元,由於貨櫃箱價格一直按「成本之上再加」的機制釐訂價格,意味貨櫃箱的價格亦會向下。麥格理估計,實際的邊際利潤將由04年極端樂觀情?下的每標準箱200美元,降至今年每標準箱180美元。

生產設備使用率亦會趨於正常,在現季度回落至60%,低於去年全年約90%的水平,但此比率預期在今年第三季生產高峰期回升至75%,勝獅及部分大型貨櫃箱生產商亦決定放慢產能擴充計劃,代替減價促銷。

在會議後,麥格理修訂對該股今年的業績預測,估計勝獅全年銷售量增長12%至64.3萬個貨櫃箱,平均售價及實際邊際利潤分別為每標準箱1926及173美元,全年盈利預測亦因此降低4.4%至5460萬美元,但按年仍增長38%。

價格競爭壓力有限

麥格理認為,勝獅前景仍佳,未來三年新貨櫃船訂單仍處於歷史高位,預期更新周期亦會在07年起加快,加上市場結構屬多頭壟斷,意味價格競爭的壓力有限。麥格理認為,勝獅近期股價疲弱,造就投資者趁低吸納的良機,該行訂定的目標價,由原來7.32元,降至6.95元,相當於05年預期市盈率10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2005年6月24日报道的了,比较旧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4 23:51 , Processed in 0.04733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