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9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xmseu at 2005-7-29 18:38


我是中兴通讯的主要对手公司的,去年在中兴上面赚了一点,对于中兴来说,海外100亿合同未执行

的说法有些过了,但是中兴确实在裁员,从我们一个项目组内就有4名ZTE跳过来的就可以说明问题。

但是这个第 ...

高度信息不对称.局外人简直就是雾里看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小川行长解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问题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出台后,市场反响热烈。在日前召开的有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和部分总行机关干部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周小川行长解答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有关问题,并表示,为便于市场准确理解和把握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要点,下一步,将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技术性信息。在这次会议上,周小川行长还讲到了人民币汇率初始水平调整的准确含义、汇率制度改革的主动性、“一篮子货币”的有关内容以及近日人民币汇率有管理浮动与国际市场汇价的相关性等问题。

关于人民币汇率初始水平调整,周小川行长说,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国外人士试图制造误解,说调整是初始的,以后还有后续调整。他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初始水平调整,是指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时刻就作一调整,调整水平为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幅度是初始的,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这一点国内未发生误解,但某些国外人士却按其需要自作解释并加以散布。初始调整的英文表示initial adjustment本身就有初始校零的意思,如上磅称之前先把零点校准一下,没有说要不断地校。2%的升值幅度是根据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即是根据我国产品和服务贸易状况及结构调整的需要来测算的。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是浮动的,即根据客观规律发生波动,这种波动变化是由浮动机制所带来的,而不再是官方对水平的调整。

周小川行长说,传递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信息,要充分考虑市场和公众的消化吸收能力。为避免冲淡市场和公众对改革关键内容的消化理解,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信息也有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第一步注重让大众能抓住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核心内容。下一步,将逐步面向专业市场人士提供更多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技术信息,如外汇市场的新变化和新产品,有关一篮子货币的概况、原理和构成原则等。

周小川行长指出,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和相关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广大参与进出口、投资的企业更加需要一些管理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我们要借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机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的、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使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合同需要锁定未来的汇率风险。商业银行也要精心制定自身管理风险和承担风险的策略,不能像固定汇率制那样以为可把各种风险均转移给国家,要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定价能力,在竞争环境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周小川行长还介绍了近几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与国际市场多种货币汇价变动的相互关系,人民币汇率开始正常浮动,反映了市场供求和国际市场各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完)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发布时间:2005-7-29 17:51: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汇率交易收盘价公告

2005年7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8.1056元,1欧元对人民币9.8221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7.2327元,1港元对人民币1.0423元。
中国人民银行
2005年7月29日  发布时间:2005-7-29 15:36: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潜规则 at 2005-7-29 20:5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出台后,市场反响热烈。在日前召开的有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和部分总行机关干部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周小川行长解答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有关问题,并表示,为便于市场准确理解 ...



周的臭英文:initial adjustment也有初始调整的意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缄口冷对会计师公开发难

南方都市报
被指价值严重高估,公司事实上亏损

中集缄口冷对会计师公开发难

日前,某证券报发表一篇署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陈鸿原”的文章,公开指责中集集团是亏损股,价值被严重高估。一直饱受各种质疑的中集集团(000039)再次被推向风头浪尖。业内指出,这已是去年以来中集集团因为业绩问题遭遇的第三次质疑。受此消息影响,中集集团当天股价大幅下跌,跌幅达到3.06%

  业绩增长再遭质疑

上周一,中集集团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公司2005年1-6月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0%-150%

。然而业绩增长的消息不仅没有平息市场上的各种质疑,反而招来了市场的又一轮质疑风波。

本周一,某证券导报发表一篇署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陈鸿原”的文章再次将中集集团推至风口浪尖。该文通过对中集集团的现金流量结构、获现能力以及盈利质量和偿付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对中集集团经营业绩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文章作者陈鸿原明确指出中集集团股票价值被严重高估,中集集团实际是只亏损股。受此消息影响,中集集团当天(25日)走势振荡下跌,开盘价9.43元,终盘报收9.18元,下跌3.06%,成交177059手。

作为沪深股市第一的龙头股,中集集团一直以来备受市场争议,其稳定增长的业绩和利润一直让投资者刮目相看,一直以来都是基金的重仓股,但分析人士对其经营业绩真实性的怀疑也一直没有停过。

  中集增长仿佛天方夜谭

陈鸿原通过对中集集团2004年及2005年一季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作为一家处于传统制造行业的公司,中集集团的业绩能连续取得高增长,仿佛是天方夜谭。

陈鸿原认为中集集团虽然近三年来公布的业绩高速增长,利润屡创新高,但是,从现金流角度分析,这充其量只能算是账面盈利。中集的获现能力、筹资与支付能力较低,现金流日益短缺,可能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危险。

中集在6月份的公告是预计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0%,过了一个月又变成了业绩增长100%-150%,这好像是在玩财务数字游戏。而且按照会计核算制度,中集集团半年度的会计报表至今应该已经编制出来了,这相差50%的比例跨度是不是太大了?

  中集集团保持沉默

从陈鸿原公开指责到现在,已经过去5天,然而到记者发稿时为止,中集集团都是保持沉默,公司也没有发布任何的公告或者澄清消息。公司董秘于玉群昨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此不愿发表任何意见。

对于此次质疑,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陈鸿原的分析主要是围绕着现金情况进行分析,而现金指标表现不佳有其特定原因,仅现金流的问题并不能说明全部,分析的局限性很大,准确性也不高。有的业内人士甚至明确表示,中集集团业绩的稳定增长是没有水分的。

作为事件的当事方,中集集团目前选择了沉默,因而对于事件的真相,我们还无从得知,也正如这位会计师自己所言,由于无法获取公司原始的财务资料,而只能在公开披露的资料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因而也无法对公司可能存在的重大会计错报形成实质性结论。

  主角

    中国集装箱制造业龙头  中集集团

  中集集团主要经营包括集装箱在内的现代运输装备制造和销售业务,其中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等的设计、制造、维修及销售业务。该集团目前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干货集装箱制造商,同时,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冷藏箱制造商。

      双方说法

陈鸿原:我与中集无冤无仇

事件的当事人陈鸿原在文章发表之后,也陷入了各种的质疑旋涡。前天陈鸿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讲,质疑中集集团并不是与中集有冤有仇,更不是为了炒作自己。只是想从一个客观、公平的立场指出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之所以敢站出来,主要是出于一股对社会的良知和正义感。

  中集集团:我们没有意见!

在经过几天的联系之后,昨天下午本报记者终于拨通了中集集团董秘于玉群的电话,但面对记者的各种问题,于玉群只说了一句“我们没有意见”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老于能说什么?说什么都不好!骑驴看唱本呗!哪个婊子不想立牌坊?陈要是说为了炒作反而达到效果!---

[ Last edited by oldfats on 2005-7-29 at 22:04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9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29 21:59
南方都市报
被指价值严重高估,公司事实上亏损

中集缄口冷对会计师公开发难

日前,某证券报发表一篇署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陈鸿原”的文章,公开指责[url=www.macd.cn/result.php?sn=中集集团][color=blue ...

沉默是金...清者自清,反复被质疑,之后反复澄清,周而复始变成恶性循环,如果是真的,那有何必去屡屡澄清....事实是,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让时间去证明吧...我们拭目以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鸿原先生一不愿意屈尊亲自到中集实地考察一番,二不愿多等上三四个星期到中集的中报公布,从而多掌握些最新材料就急不可待地抛出这篇文章,难道只是想立牌坊?难道就没有其他不可告人的、丑恶的目的?
呵呵,难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29 21:59
南方都市报
被指价值严重高估,公司事实上亏损

中集缄口冷对会计师公开发难

日前,某证券报发表一篇署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陈鸿原”的文章,公开指责[url=www.macd.cn/result.php?sn=中集集团][color=blue ...




中集做得好,为什么要理睬那些贱人!你越是理睬他,他越来劲,好像也因此得到了中集和大众的关注,岂不是成全了他!因此,不予置评,他反而自感无趣。就像一只冲着路过它身边的人大喊大叫的狗,路人根本就不理它,它还会继续无趣地叫吗?其它狗看到了,还会效仿这只狗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5-7-30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没来,QQ发的投资报告好多啊,真是勤奋。
在弱市中多研究公司,这是好方法。
向QQ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29 21:59
南方都市报
被指价值严重高估,公司事实上亏损

中集缄口冷对会计师公开发难

日前,某证券报发表一篇署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陈鸿原”的文章,公开指责[url=www.macd.cn/result.php?sn=中集集团][color=blue ...


媒体总是不客观,事实上中集股价基本上没有受这篇文章的影响,当天下跌3%是跟随其他

二线蓝筹一起跌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特使访华促再升值 重估人民币游戏未结束

凤凰卫视7月29日消息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 人民币虽升值2%,却远无法消除外界再升值预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指出,在中国央行于21

日宣布人民币升值后,美国财政部特使威廷顿旋即于23日出使北京,主要任务正是迫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而中国央行为粉碎人民币再升值传

言,市场有传言称,央行27日在临收市前几分钟,入市干预人民币汇价,令人民币兑美元跌至21日升值以来最低水平。

人民币兑美元27日开市报8.1095元,最高为8.1091元,但收市时突然下跌,以全日最低位收市8.1128,较26日兑多0.29仙。单日波幅明显较前

几日扩大,波幅达37点。

富通银行高级市务经理赵小丽表示,以近日人民币的波幅及走势分析,明显看出央行于27日临近尾市期间,入市干预汇价的迹象。她认为,此

举是25日央行发表声明指人民币“初始调整2%”,并非指未来人民币有机会进一步调整后,再表明无意让人民币在短期内进一步升值的立场。

央行27日发表声明说,市场上认为人民币在不久将来会进一步升值的说法错误。

不过,央行拒绝回应27日有否入市干预,央行发言人在接受香港传媒查询时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有一个上下波幅0.3%的范围,27日的汇率收市

价没有超过0.3%。他更表示,在外汇交易市场的操作毋须向外披露,也没有解释的必要。

美国财政部在人民币升值后于第一时间就开始动员,为人民币进一步调整猛敲边鼓。当中国央行于21日甫宣布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威廷顿就在

当周周末就赶赴北京,在如此敏感的时机出访中国,如同美国财政部官员所说,其任务只有一项:迫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这也是威廷顿于5月下旬被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任命以来,第四次出使中国,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求中国在短期内改革现行汇率制度,以免在

秋季登上美国货币操纵国名单。此外,根据美国财政部官员透露,威廷顿此行将告诉中方,外界仍期待汇率市场将进一步的放宽并非误判,惟

有如此才能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交易市场。斯诺与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在上周也不约而同表达他们对人民币进一步调升的高度预期,他们都认为

,21日的宣布只是第一步。

摩根士丹利的全球汇率研究主管詹恩说,“游戏尚未结束,我们继续参与这场猜测中国要如何的游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百年股票十大标准
  百年股票应该具备什么标准呢?记者昨日采访了中证资讯的资深专家徐辉。他给出了百年股票的10个标准。
  百年股票三好公司
  徐辉表示,要成为百年老店,首先要是“三好”公司:第一好是质地好,过去5至8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已经检验;第二好是价格好,没有高估;最后是未来好,稳定成长可以期待,动态市盈率均保持在20倍左右,且每年都有稳定增长。
  百年股票五大优势
  百年股票,要具备五大特征:抗周期,不畏全流通,有中国特色、不畏国际化,受到国际投资者欢迎,有国际竞争力。
  百年股票行业龙头
  百年股票,必须是行业龙头,股票市值要大,任何机构购买相当数量也不会扰乱市场。
  百年股票分红率高
  要成为百年股票,分红回报率高,投资者即使不参加低买高卖的差价游戏,也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29 21:59
南方都市报
被指价值严重高估,公司事实上亏损

中集缄口冷对会计师公开发难

日前,某证券报发表一篇署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陈鸿原”的文章,公开指责[url=www.macd.cn/result.php?sn=中集集团][color=blue ...


中集不理陈很容易理解,否则水平就太差了,这就象一个5、6岁的小孩子每天向大人问这问那的,如果你不是他的父母,又觉得这小孩挺惹人厌的,你会理他吗?况且大多数股民根本就不具备必要的管理和财务知识来辨别谁对谁错,他们就看谁的声音更大,有时更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你越解释,传播面越广,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证券报搭理陈也好理解,利益关系罢了,明的可提高报刊的发行量,暗的就说不清楚了。
新浪网这么喜欢参合就有些让人费解,按道理新浪网是一家海外上市的很有实力的公司,不象证券报胡来一下搞点好处可以不管将来,一点小利可能弥补不了新浪网信誉受损对未来带来的损失。
是新浪网某些部门负责人被买通后瞒着高层自作主张?还是受到了某股强大外来势力的胁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新浪网站

一旦开始由唱空变为唱多,说明某些机构已完成吸货,要大力拉升了。
估计下个礼拜该差不多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queenie000039 at 2005-7-30 10:51
[转帖]百年股票十大标准
  百年股票应该具备什么标准呢?记者昨日采访了中证资讯的资深专家徐辉。他给出了百年股票的10个标准。
  百年股票三好公司
  徐辉表示,要成为百年老店,首先要是“三好”公司: ...



哈..............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都是只有中集符合此标准,徐辉也是非常推崇中集的.
弘扬中集精神....."真诚做人,用心做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港拉着北方经济快跑 半年吞吐量1.19亿吨
2005-7-30 9:19:00   
  今年前6个月,天津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19亿吨,集装箱226.54万标准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分别达到22%和24.3%。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的增势迅猛,对其他相关产业起到了强大的拉动作用,不仅有力带动了滨海新区经济,也推动了天津市及华北、西北地区的经济加快发展。

  据了解,目前天津港70%以上的货物吞吐量和55%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市以外的其他省市,其中北京市出口总值的42%、河北省出口总值的59%、山西省出口总值的50%、内蒙古自治区出口总值的35%都从天津港出海。

  据专门性研灾机构测算:在天津港港口经济中,每增加一万吨吞吐量,就可创造出120万元的GDP,同时多为社会提供26个就业机会;天津港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的人均GDP为7.9万元,是天津城市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人均GDP的1.8陪;港口生产经营与其他直接或间接诱发经济贡献的比值为1:5,提供就业比值为1:9,也就是说港口生产和经营创造1个GDP,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贡献5个GDP,在港口提供1个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就业岗位,社会上已经相应增加了9个就业机会。

  另外,随着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激增,整个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的仓储、运输、餐饮等行业呈现出了迅速发展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依靠港口的仓储货场多达400余家,一次性最大货物储量达3000多万吨,其规模居全国各口岸之首;这些或国有、或集体、或私营的仓储企业年仓储收入就超过8亿元。同时,煤炭运输也使天津的公路运量有了大规模的增幅,每天上万辆汽车进出天津港,有力地刺激了滨晦新区道路、桥梁的建设和汽车运输业的壮大。


[来源:北方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海运集团领先竞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公司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15:44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中国海运集团(China Shipping Group)和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法国达飞海运集团(CMA CGM)在竞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公司(CP Ships)过程中领先,这家加拿大上市集团的价值在交易中可能超过14.6亿美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中海集团是中国第二大海运企业,据悉它击败了其它中国企业集团的竞争。它的此次竞购行动表明,中国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意通过收购进入全球市场。

  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在多伦多上市,但总部位于伦敦。据悉该公司已让中海集团和法国达飞海运进入出售进程的最后一个回合,并预计将在下月底前确定它推荐的竞购方。

  据悉,中海集团的国内同业对手中国远洋运输公司(China Ocean Shipping Company)和东方海外(Orient Overseas International)也曾有收购兴趣,但中海集团击败了这些对手。中国最大的几家航运公司一直渴望通过入股国际港口和集装箱班轮公司,从日益增长的全球贸易中得益。

  据知情人士透露,地中海航运(MSC)也对加拿大太平洋航运提出了一个指示性报价。地中海航运总部位于日内瓦,以运能衡量是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海运公司。

  加拿大太平洋航运此前是加拿大太平洋公司(Canadian Pacific)的子公司,是北大西洋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之一,运营船舶约80艘。

  该公司在四个主要市场开展业务:大西洋、澳大利亚、亚洲和拉美,主要有七个经营品牌,即澳新航运(ANZDL)、加拿大海运(Canada Maritime)、Cast、康特适普集装箱班轮公司(Contship Containerlines)、Italia Line、美国莱克斯轮船(Lykes Lines)以及美国天美轮船(TMM Lines)。

  这些品牌今年年底前将被重新冠以加拿大太平洋航运的牌子。就在此次几家公司竞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几周前,总部在哥本哈根的马士基集团(AP Moeller-Maersk)出价28亿美元收购荷兰竞争对手铁行渣华集团(Royal P&O Nedlloyd)。这是该行业迄今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并引发了行业整合的新兴趣。马士基集团名下的马士基海陆公司(Maersk Sealand)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
  译者/张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集装箱远洋航线货量充足运价稳定

2005-7-30 11:00:00  中国远洋报
  本报讯近期,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走势平稳,远洋航线货量较为充足,市场运价保持稳定。
  欧洲航线货量充足,华东地区港口船舶基本满舱出运;北方港口的舱位利用率也保持在90%左右。北美航线上,美东、美西航线表现不一,美东航线货量较好,部分港口甚至出现爆舱;而美西航线运输需求则表现平平。进入7月份,有更多运力投放在北美航线。日本航线却不尽如人意。近期,日本航线货量较有所下降。

[ Last edited by 股市潜规则 on 2005-7-30 at 15:01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自定位不同 长三角港口群再起“抢位之争”

2005-7-30 10:50:00  中国经营报

  近日,宁波、舟山两个近距离港口整合为我国第一大港到了冲击阶段。此前,相关的整合规划也已经上报交通部等待审批。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亲自挂帅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也在杭州组建成立。

  尽管没有人把与上海的竞争挂在嘴边,但“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进程还是让上海港感到了压力。包括江苏已经整合的苏州港,正在整合的宁波舟山港、以及马上就要竣工的上海洋山港,长三角港口内部布局的抢位之争再次烽烟四起。

  深水资源之争

  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浙江省来说,港口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整合宁波和舟山的港口资源显得顺理成章。

  一位为浙江宁波港口做过规划的专家对记者谈到了他对“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原因的“猜想”。宁波继续发展需要舟山的资源是一个方面,但在国家对上海港政策支持明显的情况下,为避免本属于浙江的大小洋山港被划归上海的命运,浙江提前整合舟山的资源可以避免将来舟山再被上海“蚕食”。因为很明显的是,上海在开发完大小洋山之后,在深水港资源方面几乎再没有任何空间。“整合后,上海想抢也抢不走了。”该专家笑着说。

  国家发改委交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罗萍同样认为,将来长三角港口争夺的焦点也在于深水资源。即谁拥有深水岸线资源,并能合理利用,谁就可能占得有利的地位。而跟宁波比起来,上海已经不具备深水的自然条件。

  经济腹地之争

  浙江港航局办公室主任孔向平告诉记者,整合后的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200万箱,进入世界港口集装箱量前八位;总吞吐量将达到6亿吨,进入世界港口前三强。而目前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是1500多万箱。

  然而,对于一直以来上海港和宁波港之间暗流涌动的竞争话题,各方都显得非常谨慎。

  对于宁波港将有可能对上海港箱源的分流,该港务局人士表示,上海跟宁波港不是一个层面的竞争。“上海的洋山港是放在亚太区来看的,是要和韩国的釜山、日本的大阪,以及新加坡的港口来比较。而上海自身的经济腹地以及现在已有每月800多个国际航班的密度也是宁波港无法比拟的。”据统计,上海的外贸集装箱箱源约95%来自长江流域,内贸集装箱流量近60%分布在长江流域港口。但他同样坦陈,内部的分流难免。

  而上海洋山港高昂的开发成本也使得宁波舟山港具有了相对的低成本优势。

  孔向平一再对记者表示,浙江并不是把上海作为自己发展的参照系。“我们的定位是作为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南翼来发展。”显然,对于浙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长三角航运中心这种说法,而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尽管各自的定位不同,但在部分重合的经济腹地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可避免。而对上海港和宁波港来说,杭、嘉、湖以及长江中上游同样是争夺的焦点。而杭州湾大桥的通车更是给了货主更多的选择,箱源的流向考验着竞争双方的实力。港口之间的市场化竞争显然有利于货主得到更好的服务。

  长三角港口群的竞合

  而在华东师范大学长江发展研究院院长徐长乐看来,这种竞争是有价值的。

  在徐看来,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本身就包括了这一系列的港口群。上海港在港口方面和经济腹地方面的传统优势使其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可动摇。而宁波北仑港或一体化后的宁波舟山港则可以利用自己的天然深水优势发展大宗散货以及一些专业的码头如大型煤码头、油码头以及铁矿石码头。而江苏的苏州港等内河港则可以作为上海港的喂给港,同时做一些水水中转,水陆中转。

  而上海海事大学林国龙教授则认为,上海单靠洋山港无法独立完成“大物流”运作,只有整合“宁波舟山港”的资源,才能实现国际货运中心的理想。宁波以南的纵深地区,包括福建、江西等省的物流必然要通过“宁波舟山港”,它将成为上海“大物流”链中另一股不容忽视的补充力量。同时,受台风季节影响,洋山港每年实际可运作的时间为280天左右,“宁波舟山港”则达到350天,可给洋山港提供很好的后备支持。

  “长三角一体化走到这个阶段,很多都已经是共同利益。三大港群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国际航运中心,三省市之间如何协调,并考虑如何分工,是需要细化的东西。”徐长乐表示市场的作用也将导致长三角港口群内部分工协作的出现。

  罗萍同样表示,目前从国家对港口的整体规划来看,港口集装箱能力是不足的,而长三角港口群的建设并不具备恶性竞争的条件。无论是集装箱还是煤、油、矿等码头都面临结构性的严重不足,大型的和专业型的泊位尤其紧缺。

  而在众多专家看来,在上海主枢纽不变的情况下,多中心发展,江苏港以及宁波港这两翼的一起发展才是长三角港口群的发展之道。

[ Last edited by 股市潜规则 on 2005-7-30 at 15:00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家电采购瞩目中国市场

2005-7-29 8:49:00   《中国家电》  

  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全球采购中心。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表示,家电企业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家电协会将积极鼓励中国家电企业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希望能借此将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中国家电工业不断发展,中国家电工业的制造水平与配套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国已成为“全球家电制造基地”。而跨国公司、零售巨头们也看中了中国的这一优势,“采购”正成为他们在中国贸易手段的新取向。

  据了解,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采购组织的采购网络正在加速向中国市场延伸。GE、西门子、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公司都已经开始在中国设立了它的国际采购部或采购中心。沃尔玛在深圳的采购中心中,有120亿美元的商品来自中国市场。沃尔玛已成为全球零售商在中国采购量最大的一家,未来5年,其在中国的采购金额将扩大到250亿到300亿美元。GE也声称2005年在华采购额将达到50亿美元。

  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采购中心或者区域采购总部。吸引他们的,是这些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交通条件和物流集散的能力、较高水平金融服务、展览服务以及完善的贸易促进体制。因此,在这些方面,这些城市的优势显而易见。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在招展的2004中国国际家电展正把吸引采购商大规模参展作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毕竟,作为积极发展成为采购总部的北京,依靠城市地位、资源优势、信息优势举办大型展览会来吸引采购商是非常恰当的。

  此外,很多国际专业化的采购组织和经纪人近年来也纷纷到访中国,与很多的国内企业进行接触,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并将中国企业纳入它们的全球采购网络。在2002年第六届北京国际家电展上,参展和参观的国内外的采购商超过4000家。而据中国家电协会预计,将于2004年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家电展,来自全球各地的家电采购商规模将会超过上届。

  据了解,全球著名采购商采购时往往在意几个因素,如供应商的实力,采购地区出色的供应链,以及知名的展览会。对跨国公司的采购而言,国际知名、规模庞大、服务体系健全的专业展览会往往是跨国公司寻找供应商的一个重要途径。据记者了解,中国国际家电展以主办方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权威的行业组织地位,以得到跨国公司广泛认可的独到优势,以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参与的参展规模,以强大的城市影响及信息辐射能力等等优秀条件正成为全球家电采购商瞩目的焦点。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表示,日益活跃的跨国采购活动将对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她说:“首先,这种国际采购活动无疑为我们中国的家电企业,特别是那些过去以内销为主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拓国际市场、并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企业产品出口的机遇。其次,中国家电企业在参与全球采购并与跨国公司或国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则来进行生产、提供产品,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企业直接地和更快地了解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和需求,促进企业加快自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创新,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

  记者了解到,中国家电协会将全力支持中国家电企业加入全球采购,并将以各种积极方式提供便利条件包括搭建展会平台。霍杜芳说:“中国一些有实力的家电企业完全可符合跨国公司的要求,而在供应链以及区域配套方面,中国的几个重点区域也完全有优势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采购基地。我们欠缺的,或许是与全球采购商们面对面洽谈的机会。我认为,中国国际家电展将为采购双方的交流提供最好的平台。”她还特别强调,希望中国家电行业在中国市场迈进全球市场门槛的关键时期,把握机遇,将我国的家电行业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3 23:03 , Processed in 0.03585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