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真炮手

2004年9月298日(周三 )上市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添加,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可怜的中国股民
哀其不幸,哀其怒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市场】圈钱大潮再度汹涌 短期融资压力近400亿元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上市公司融资潮有再度涌来的迹象。同仁堂、北生药业、万科A等公司纷纷公布或实施再融资方案。据粗略统计,算上宝钢股份在内,目前仅市场上的再融资资金压力就有将近400亿元。

  日前,同仁堂发布公告,每10股配3股,配股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1.00元。据计算,本次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31657.22万元;北生药业实施2003年配股方案,每10股配售5股,配股价格为每股人民币6.37元。据计算,本次募集资金在4亿元左右。而再融资金额最大的无疑是宝钢股份的增发。

  此外,建行股份已经正式挂牌成立,按其领导层的说法就是正积极准备上市和筹备设立基金公司。虽然其上市的具体时间没有明确,但将视资本市场而定,条件越成熟越好。

  对此,市场人士表示,随着最近上证综指重上千四,大盘的价值中枢已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就有了实施的基础,上市公司的资金饥渴症难免重现,暂停下来的新股发行也可能随时被恢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市场】高危券商将被重点稽查,证券业大洗牌开始

   

  业内人士指出,许多中国券商早在8月份就接到管理层通知,要求自查家底,近期管理层将会对一些高危券商重点稽查,以了解中国券商的真实状况,并有望出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们表示,经历中国股市近几年大幅下挫的洗礼,兼受融资渠道狭窄困扰,目前中国130多家券商的生存环境相当险恶,不少券商或多或少都有挪用客户保证金等违规融资的记录。此次管理层对券商的摸底工作结束后将会拉开证券业洗牌大幕,“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将使中国证券业的格局发生变化。

  上海一家券商的部门老总称,“我们以前对有些问题还遮遮掩掩,现在客户找上门要钱了,我们索性把一切问题都向管理层交待,最后一比较我们还算是好的了。”

  据有关人士透露,证监会近期已在130家券商中确定23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名单,不但包括市场上早已曝光的健桥证券等券商,而且还包括一些没有公开曝光的大券商。依据就是券商净资本、资产亏损额、挪用保证金余额、债券交易现量、存量与受托理财额几大指标,数据来自券商自查所报材料。

  北京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的人士提到,估计证券业挪用客户保证金的漏洞至少在800-1,000亿元左右,据说这次管理层在摸清家底后不排除通过注资方式先填平保证金窟窿,并对问题大的券商实施关停并转,通过市场化方式对证券行业进行洗牌,体现管理层“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政策取向。估计130多家券商最终会剩70-80家左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市场】谁是中国股市的利益集团

   

  弱肉强食是市场充分竞争的自然法则,这种状况在中国证券市场变得异乎惨烈,其主要原因在于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国股市的胜利者永远属于利益集团,7000多万股民只能是陪衬和牺牲品。那么,谁是中国股市的利益集团呢?

   

  第一个利益集团是上市公司,他们是最大的利益集团。在一次次高价发行的背后,他们将机构和股民的资金尽情圈入囊中,而不用考虑对投资人的回报。为了上市和再融资,上市公司可以勾结会计师和律师,共同制造虚假利润、披露虚假信息。

上市公司之所以如此大胆,是因为他们的利益是与管理层捆绑在一起的,因为中国股市设立的目的就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而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

   

  第二个利益集团是游资和黑庄。游资和黑庄是中国股市非常活跃的一股力量。在他们的背后,有政府官员的暗中支持,有上市公司的极力配合。他们在资金调度上能够呼风唤雨。一旦发现有利可图,游资和黑庄能够与任何其他的利益集团合作,共同攫取弱小股民的财富。

   

  第三个利益集团是大大小小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在管理层的大力倡导下发展并壮大的,在管理层眼里,机构投资者是稳定股市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两个“没想到”?却使这些机构投资者成为了中国股市非常重要的利益集团,并时时成为要挟管理层的主要力量。

  其一,是管理层没有想到机构投资者也是利益的追求者,当管理层要求他们支撑股市的时候,就得想办法满足他们对利益的需求。

  其二,是上市公司的圈钱运动已经使中国股市变成了一个竭泽而渔的市场,因此注定机构投资者要与其他的利益集团共同抢食弱小股民的财富。

   

  第四个利益集团是券商。券商是中国股市当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利益集团。一方面他们具有与其他利益集团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对财富的掠夺,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管理层一些政策偏差的牺牲品。

   

  除了这几个利益集团外,在中国股市当中还存在着许多依附于利益集团的小圈子。比如某些专家学者、比如某些政府官员,他们已经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成为利益集团欺骗股民的帮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市场】中集集团率先试水全流通没有根据

   

  日前,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简评”称,中集集团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这一说法经某媒体报道后在市场上广为流传。

  该“研究简评”认为,中集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中远集团已经在8月份将所持国有法人股转让给其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这部分股权性质将变为境外法人股。根据规定,这部分股权在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后一年可以上市流通。同时,由于中集集团的另外两名外资法人股股东所持有的外资法人股股份,已经被批准将于今年12月5日在深交所B股市场流通。这样,中集集团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的一位官员昨日表示,在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问题上,外商不会享有特殊待遇。按照我国目前的法规、政策规定,如果外商受让的是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那么这部分股份是不能流通的。对于这一点,有关法规是明确的,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颁布时也已就此强调过。目前市场上流传的有关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中集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王心九昨日对记者说,中远集团将其所持有公司的国有法人股转让给其境外子公司,这只是公司股东层面的行为。对其动向和想法,公司也不太清楚。但可以说,目前的有关说法只是一种简单的推论和外界的分析。首先,中远境外子公司受让中远集团所持有公司的国有法人股要经过国资委及商务部的批准,其时间可能要半年。其次,这部分股份能否转为外资股及上市流通也是一个未知数。即使可以,在经批准后上市流通也在这之后一年。所以,即使那些推论全部成立,也是两年后的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点聚焦】证监会《若干规定》为何没能推动股指?

   

  证监会《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的前后两个交易日,大盘都收出了长阴线。按照一般的理解,《征求意见稿》处处体现了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精神,应该是一个较大的利好,连一直对证监会政策颇有微词的张卫星都对该《征求意见稿》赞口不绝,但股市确连跌两天,一点都不给面子。

  宏新资讯分析认为,《征求意见稿》中的确还有很多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利好性质。《征求意见稿》之所以没有推动股指,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市场对此早已有所预期。《征求意见稿》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类表决机制,而这一点市场早就在谈论,并预期很快就会作为落实“国九条”的政策出台。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鼓励分红,这一点在尚福林国资委报告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市场预期该政策将在国庆以后出台。而且《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做“强制分红”的要求,而是鼓励“积极分红”,这与市场预期有一定落差。

  9月25日的《财经时报》中就明确透露了《征求意见稿》将很快出台的消息。文章说:“《财经时报》获知,中国证监会最近将推出有关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文件,其中将涉及类别股东表决机制。”既然记者能强先一步获得消息,相信消息灵通的业内人士对此应该早有所闻,更不用说一些对政策极为敏感的资金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点聚焦】证监会《若干规定》或使小盘股受到追捧

   

  证监会《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分类表决只要“经参加表决的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便能产生效力,而且“股东大会还应当向股东提供互联网形式的会议平台”。这说明只要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的意愿相对一致(超过50%即可),就可以产生“四量拨千斤”的效力,其股份的含金量大大提高。从理论上说,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越低,其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的放大倍数就越大。宏新资讯认为,不排除一些机构投资者为了达到控制上市公司重大问题决策权的目的而在二级市场大量买入小盘股的可能性。当然,如果证监会认识到其中的不合理性,很可能会在正式稿中对以上规则进行修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点聚焦】证监会《若干规定》短期将引发扩容潮

   

  由于证监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是9月27日至10月15日,从整理征求意见到最终定稿报批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因此,不排除会有上市公司突击推出再融资方案,以回避未来分类表决约束的可能。事实上,在以往证监会的新政策出台前后,类似的状况并不鲜见。

  最近几日,上市公司突击再融资已经出现一些初步的迹象,其中包括华夏银行的A股增发,以及江西铜业的可转债发行。

  有业内人士建议,在未来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正式规定中应该添加以下追溯条款,“本规定同样适用于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具体规定实施前通过的相关股东大会决议。”这样才能彻底切断部分机构赶老规定“末班车”的念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点聚焦】业界担心证监会《若干规定》走入两极端

   

  总理温家宝在两星期前提出要抓紧落实“国九条”,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之后,内地监管机构果然坐言起行,中国证监会刚推出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咨询市场。

  很明显,这些建议是偏向于小投资者的利益,是一种政策倾斜。事实上,内地股市当前一个主要矛盾,正是非流通与流通股股东因持股成本不同,对何为最佳利益有很大分歧。当然,进行分类表决可以让相对弱势的公众股东拥有话事权,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类别股东的利益不同,会否因为各自为政而妨碍公司的正常运作,公司的未来发展因为股东的矛盾而受阻,重组和分拆业务上也可能错失最佳时机。如果两类股东各走向极端,怎样平衡各方的利益,意见稿显然未见提及。

  另一个极端,则是上市公司有法不依的问题。内地很多涉及股市的法例和规则,从字面上看可说相当完善,但在具体执行时往往完全走样。一直以来,既有上市公司走法律罅回避规管,有一些公司更是明知违规也要犯禁,而监管机构又不一定依法追究。例如,内地今年开始实行的保荐人制度,曾获不少好评,但早前还是发生了有公司以虚假资料成功上市,监管机构却迟迟没有按规例惩处有关的保荐人或上市公司。换言之,保障投资者的规则不论写得如何完美,如果依旧执行不力便形同虚设,保障投资者利益变成一句空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点聚焦】业界指出证监会《若干规定》三大副作用

   

  中国证监会以落实国务院“九条”名义,起草《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亦即进行咨询。

  中证监措施的改革取态,表面是保护弱势投资者为出发点,基于此原因,“若干规定”是切合内地当前股市状况,有利市场参与各方在目下环境中协调发展。然而,若未能多从改革的意义去执行,拟议中措施所衍生的“副作用”必须加以提防:

  其一,措施和跌市转升配合,使市场更为习惯政策为股价“包底”的意识,妨碍股民建立起自行评估和承担投资风险的习惯。过往每次大跌市都在政策利好下脱离险境,有诸多先例之下,制度上再保障流通股股东话事权,股民恐只会用股价作为市场优劣的评价,对痛苦的改革益发抗拒。

  其二,措施转而向流通股股东倾斜应当是适度的,不违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往政策经常出现走过头的偏差,吸取经验教训就要防范保障流通股股东利益,反过来侵害非流通股股东利益,分类表决是股权分置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游戏规则,应随股权分置获得解决而扬弃。

  其三,措施日后可能对非流通股股东造成掣肘,要有所平衡,使之不对公司的发展造成障碍。在公司有具前景项目必要配股集资时,或屡屡因流通股股东恐怕股价下跌而难成好事,出现负面影响,不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上述不利情况,应在咨询过程得到反映,并在决策时充分考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观察】中小板的“前19只”和“后19只”

   

  虽然同属中小企业板,其走势的分化也需要注意。那就是前19个上市的品种明显比不过后19个上市的品种。比如说最近创出新高的鑫富股份、科华生物、海特股份、航天电器、达安基因、丽江旅游、双鹭药业、苏宁电器、久联发展等13只股票全是自鑫富之后上市的。

  究其原因无非是最初上市的股票,由于承载了太多人对中小企业板的希望,所以在投机氛围浓烈的情况下这些股票开盘普遍较高,随后在大盘下跌的过程中,这些股票不断向着自身的价值回归,虽然有一些矫枉过正的嫌疑,但普遍跌幅较深是不争的事实,特别像江苏琼花这些存在问题的股票,其股价甚至拦腰折了一半以上。由此在K线图上,这些小号的中小板股票留下了层层叠叠的套牢盘,而后上的这19只中小板上方的阻力则明显于这些前期上市的股票,故新进场的主力大多愿意在后19只中小板股票上建仓拉高。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后19只股票中,涨势最好且屡创新高的股票大多是首日换手超过60%的股票,比如说苏宁电器首日换手率为81%,丽江旅游首日换手率为67%、航天电器首日换手率为63%、达安基因首日换手为64%、久联发展首日换手率为60%、双鹭药业首日换手率为67%。由此看来这些首日换手超过60%的股票大多在首日进驻了实力机构,而这些首日进庄的股票其后市上涨的潜力也远大于后进庄的股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焦点】分析师:华夏银行的目的是圈钱

   

  有业内人士一语道破:8.4亿股的增发数量,恰恰证明了这是华夏银行(600015)的圈钱行为。

  分析人士称,华夏银行目前总股本42亿股,董事会提出的增发规模正好为总股本的20%。根据规定,增发股票超过总股本20%,需到会流通股50%以上通过。华夏银行推出的增发方案规避了这一障碍。如果真是为了补充核心资本,何不扩大增发规模?

  华夏证券研究员佘闵华表示,在上市银行中,华夏银行实力偏弱,增发将使其流通股本扩大2/3左右,对利润会有较大摊薄,因此该消息对公司今后股价将带来压力,尽管随着9月14日大盘走强,该股上涨了10%。

  他说,再融资是银行扩张的要求,尤其在资本充足率按新办法计算后,国内银行这一指标普遍将有所下降。今年中期,除招商银行外,其它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不理想。但华夏银行上市不久,扩张速度较慢,加上今年二季度宏观调控后银行业务发展比前两年有所放缓,此时提出增发,令人难以信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焦点】华夏银行增发 基金表示很被动

   

  华夏银行(600015)能否顺利增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投资者的态度。

  根据半年报,截至6月底,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4只基金:博时裕富、华安180、天同180和基金同盛。其中同盛为封闭式基金,其它均为指数型基金。

  博时基金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作为指数基金,博时裕富严格按照指数投资,因此投资组合中出现华夏银行。公司对此关注较少,今后对华夏银行增发是支持还是反对,还要进一步观察。另外一家基金公司有关人士称,消息公布后“我们也很被动。”

  华夏银行有关人士表示,增发决议并未与机构进行过沟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29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炮手 [退出登录]
作者: 铃儿
评分: 积分 2 点
标题: 2004年9月298日(周三 )上市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添加,讨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将对证券业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

中国证监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将对证券业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
  通知指出,此次证券业经济普查,主要是配合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我国证券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证券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
  此次证券业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证券、期货、证券投资基金等经营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及其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证券期货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法人单位及其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财务状况。
  为了加强对此次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中国证监会决定成立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具体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中国证监会同时公布了《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办法》。(记者 叶展)
  上海证券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公司国光瓷(600286)厂挣扎在死亡线上 - -

子公司国光瓷(600286)厂挣扎在死亡线上 - -



  上市公司报表显示瓷业实现利润几千万元,核心子公司国光瓷厂日常开支都难为继

  9月21日,已近中秋,但湖南醴陵的气温仍是十分炎热。位于花园庵270号的国光瓷厂门口,三五个商贩摆着地摊。而厂子的保卫室门口坐着几个职工也在懒散地闲聊。一切都显得异常的平静。

  国光瓷厂的副厂长兼厂长助理郭鹏海告诉记者,由于资金紧张,现在的企业发展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如果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企业就会死掉,话语中充满了紧迫感和压力。

  总共投资一两千万元

  尚有两千万社保缺口

  据国光瓷厂内部人士称,位于醴陵市花园庵270号的国光瓷厂,是上市公司国光瓷业的核心公司,去年3000多人每人每月400元左右的工资,也多有难以拿出的时候。

  但在上市公司国光瓷业财务报表上显示的瓷业实现的利润却有几千万元,其中原因多少让人难以理解。

  据了解,目前国光瓷厂的生产全部是对外出口,国内的业务由于不赚钱早就停了。而雪上加霜的是与之合作多年的美国TSC公司由于自身原因也与公司停止了合作。幸运的是又有香港建谊公司看重国光的品牌而找上门来,并投入一笔不少的资金才不至于造成生产停滞的局面。

  据了解,1999年国光瓷业以国光瓷厂为主体上市,募集的近1.9亿元资金却并没有在国光瓷厂投入多少,“鸿仪进来投药业、投其他的,但在国光瓷厂投资的却不并不多,总共也就一两千万元。”国光瓷厂的人士如此向记者抱怨。而位于国光瓷厂门口的11层办公楼,却据说被上市公司质押了三次。

  “真的希望上市公司能够给一点钱。”郭鹏海不只一次的重复这样的话。据了解,公司目前尚有2000万元的职工社会保险缺口。

  目前的国光瓷厂仍然是国有企业的模式,虽然被民营企业集团鸿仪系实际收购四年有余,但1000多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等问题仍然在上市公司。

  据了解,当初鸿仪收购国光瓷业时,并未就这些问题与株洲市政府达成任何解决的协议就匆匆进入,分析人士认为,这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

  上市公司不关心

  瓷厂内部谋自救

  按照国光瓷厂内部人的说法,现在的上市公司对瓷厂并不关心。8月的一个会议,董事长陈旭光基本被变成了虚职,而新上任的总裁曾巧军“就开会来过一两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都在长沙鸿仪系总部海东青大厦,基本很少到醴陵去。

  虽然上市公司不管,但国光瓷厂内部的员工并没有听天由命。他们正在为自己的生存问题作一次改革的尝试。而这次改革的主导者正是郭鹏海。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国光瓷厂内部的员工正在忙着注册属于自己的公司。按照郭鹏海的设想,公司每个车间的职工都注册成立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与国光瓷厂和上市公司国光瓷业完全没有关系,然后瓷厂与各个车间职工注册的公司达成资产租赁协议,由各公司承包窑炉生产线。

  郭鹏海坦言,这样作有两个好处,一是各个公司自负盈亏,员工能够自己开拓市场。另外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一旦上市公司由于资金问题资产遭到冻结或被转卖,员工可以保住自己的饭碗。因为在租赁协议中明确写明,如果资产转让给第三方,租赁协议也无条件有效。

  “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通过。现在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员工成立公司的资金问题,我们的收入都很低,拿出这么多资金比较困难。”

  据了解,此前曾有过一个计划并没有获得批准。国光瓷厂的20位管理层自然人计划出资60万元,上市公司国光瓷业由于没有资金,用瓷器出资140万元成立一家贸易公司,经营国光瓷厂的销售力图开拓市场,提高公司的效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官员称中集(000039)率先试水全流通无根据 - -

证监会官员称中集(000039)率先试水全流通无根据 - -


  对于中集集团可能率先试水全流通的有关说法,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的有关人士昨日表示,这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测。中集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王心九则认为,即使传闻所说推论全部成立,也是两年后的事。

  证监会官员:没有根据 

  日前,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简评”称,中集集团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这一说法经某媒体报道后在市场上广为流传。

  该“研究简评”认为,中集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中远集团已经在8月份将所持国有法人股转让给其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这部分股权性质将变为境外法人股。根据规定,这部分股权在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后一年可以上市流通。同时,由于中集集团的另外两名外资法人股股东所持有的外资法人股股份,已经被批准将于今年12月5日在深交所B股市场流通。这样,中集集团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的一位官员昨日表示,在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问题上,外商不会享有特殊待遇。按照我国目前的法规、政策规定,如果外商受让的是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那么这部分股份是不能流通的。对于这一点,有关法规是明确的,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颁布时也已就此强调过。目前市场上流传的有关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中集集团:只是简单推论

  中集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王心九昨日对记者说,中远集团将其所持有公司的国有法人股转让给其境外子公司,这只是公司股东层面的行为。对其动向和想法,公司也不太清楚。但可以说,目前的有关说法只是一种简单的推论和外界的分析。首先,中远境外子公司受让中远集团所持有公司的国有法人股要经过国资委及商务部的批准,其时间可能要半年。其次,这部分股份能否转为外资股及上市流通也是一个未知数。即使可以,在经批准后上市流通也在这之后一年。所以,即使那些推论全部成立,也是两年后的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9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业内人士认为 利率将成我国宏观调控重要手段 - -

业内人士认为 利率将成我国宏观调控重要手段 - -



  在宏观调控告一段落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面临着调整。

  毫无疑问,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在快速实现调控目标的同时,也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伤害。长时间使用非市场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不利于企业的微观运营,更会打击大规模兴起的民间投资。

  我们看到,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控思路正在进行调整,从某种程度讲,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可能成为未来央行调控经济的主要方式。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认为,下一阶段要按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掌握好调控力度,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央行过去很少提及的话语,此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对市场机制的强调,意味着央行将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式,并会加强市场化的手段。

  对于央行态度的改变,我们感到鼓舞。

  可以预计,央行在接下来的宏观调控中,会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总量进行管理。除了使用调整准备金比率等数量型工具外,央行也会使用利率这种价格型工具来影响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

  通过调整资金价格,即调整市场利率来改变资金市场的供求,显然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过程。企业透过利率信号,可以清楚地对资金价格走势作出判断,对投资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更有效地对是否进行长期投资作出独立判断。

  使用利率手段调整银行信贷总量,不仅可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改善信贷结构。

  一段时间以来,银行系统为了贯彻中央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为了减少信贷规模,采取了人为减少总量供应的办法,并在压缩银行信贷的过程中,集中减少了短期流动资金的供应,而同时维持着中长期信贷的投放。这种作法,短期看来减少了信贷供给,但其实质上并没有真正抑制投资需求。而在另一方面,又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吃紧的局面。因此,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结构,已成为央行近来改变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显然,有效使用利率手段调整信贷结构,是央行必然的选择。

  使用利率等市场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将是央行改变宏观管理模式的重要选择。我们在积极看到央行调控思路出现转变的同时,也希望央行能够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并加快推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无疑,央行调控思路的改变,不仅对经济生活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对中央政府改变经济管理方式,建立市场化的的宏观经济调控制度带来积极意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30 17:09 , Processed in 0.02976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