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魏公子

[讨论] 正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类别 : 价值投资人   作者: 风中散发  2013-10-13 23:02:08
【注:我从很早就意识到巴菲特是很难读懂的,因为,其理论与行为有很多自相矛盾的逻辑冲突。面对一个很难读懂的股神,煞费苦心的我看到遍地巴神的追随者,大多都号称得到巴神的精髓。问题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真正的理解伯克希尔,能不能理解价值投资背后深刻的科学内涵。巴神语录的理解,要从本质上着手,不应该纠缠于表象。在这方面,芒格做的很好,用科学的态度去指导投资。事实上,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芒格做的比巴菲特更好。我也是通过对芒格的分析,真正靠近了投资科学。】


  投资者,对价值投资的很多误区,大多都源自于对成长的理解。
  事实上,价值投资本身没什么理论缺陷。


价值投资,是强调内在价值的。
价值投资,是认可成长在内在价值评估的重要性的。
价值投资,是不强调长期持有的。


  成长投资,把长期持有定义为一种标准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成长投资的长期持有行为,等于缺省从逻辑上不断否定买入估值。


  简单点讲,就是投资者坚持成长投资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自己也没有把握确定到底值多少钱。
  例如,我对苏宁、四环医药的态度,就是我也稀里糊涂。


成长投资,不是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是科学理性的。


价值投资,从来都没定义宗教式的盲目持有。
这是对价值投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盲目误读。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
  巴菲特,不断强调估值的重要性。


  巴菲特,在大多数投资项目上采取的手段都是标准的价值投资。
  巴菲特,为什么又要持续不断的在个别所谓的伟大企业上坚持长期投资呢?


  第一、美国有资本利得税;
  第二、所谓的伟大企业,确实存在超预期获利的意外惊喜;
  第三、伯克希尔,需要拥有一些投资回报稳定的投资项目,这是一个保险集团必须的。


理性的投资者,不应该盲目误读巴菲特。




从某种意义上讲,成长投资的长期持有行为,等于缺省从逻辑上不断否定买入估值。
这句话我觉得是整篇文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估值是个难点
因此长期持有是无奈选择
如果能够“准确估值”的话
谁不想踩着波段的节拍前进呢?
那样的话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可以富可敌国啊
非不愿
实不能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退市制度始终不完善
那么A股的整体估值泡沫就很难破灭
或者说十年二十年内都破不了
只有再牺牲两三代股民才能让大家认识清楚
继续维持高估值是害人又害己

如果退市制度完善了
那么也没啥好怕的
只是资金换个地方呆着罢了
整体估值的回归反而会带动良性发展

前一阵儿
价值投资派里几乎全是“风中散发”的帖子
比我还能喷
服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很恐惧国际板的到来
正如恐惧IPO一样
简直毫无逻辑
一方面哀叹值得投资的好企业太少
另一方面又拒绝新鲜血液的到来

呵呵
如果到来的又是些垃圾
大不了不买就是了
有人拿着枪逼你买了吗?
至于会影响到现存股票的股价
啊呸
难道就任由他们在天上飘着
让场外资金继续恐惧么?
居然还有人不喜欢便宜货
拎不清啊

如果可以的话
最好大干快上的突破一万家
赶紧的
至于所谓的和谐稳定
我继续啊呸
就算债券市场也不是一条直线吧
港股曾跌幅90%以上
死了么?
美股、港股、A股都曾经关门过
死了么?
重新开张的时候还不是天上下金子
就看你带没带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以后还会不会再有50倍以上的PE?
我觉得还会有的
看看台湾和日本就知道了
民智开化经济现代化
泡沫时的估值照样吓死人
所以我觉得下一波超级牛市的巅峰
估值还是会超出很多价值投资者的想象
正如现在的创业板

当然
我追求的是赚确定的钱
那些不是很确定的收入
还是让给那些敢于刀头舔血的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74 天

发表于 2013-10-15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理科生
我喜欢用数据说话
采用WIND数据
当前2467只A股中
仅有971只股票当前PE和未来12个月的PE低于50倍
占比39.36%
这是一个熊市?
仅有311只个股低于20倍
这是一个熊市?
我很无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价值投资不一定长期投资,但很可能长期持有。

这是早上看到“中国ABC”帖子里的一句
好像有些和自己类似
或者说做最好的打算
最坏的准备

因为股票的价格波动速度通常远大于价值波动的速度
所以在微观上我的股票是经常调整的
换手率甚至不低于大多数技术派的短线选手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
我核心操作的股票始终也就是那么一些
譬如说现阶段的银行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股票投资者都是投机者,都是赌徒,包括股神巴菲特。


这句话还是来自于“中国ABC”
这句话是否正确其实要看“参考系”
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投资上的“概率说”
也就是哪种策略的胜率高低
老巴所倡导的价值投资就是胜率不是百分之百但是足够高的
因为时间是他的好朋友

其实无论技术分析还是企业分析
如果能在投资策略的概率上入了门
长期正收益基本就有了把握

老爸自己没有写书阐述自己的完整投资系统
很多时候的随口言论都有背景的
离开这些背景去理解非常容易被误读
我就曾经被误导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布斯


  作为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裁,我曾经叱咤商界,无往不胜,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当然是成功的典范。但是除了工作,我的乐趣并不多,到后来,财富于我已经变成一种习惯的事实,正如我肥胖的身体——都是多余的东西组成。


  此刻,在病床上,我频繁地回忆起我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




  我也在深夜里多次反问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价后,已经失去了价值,那么我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即我一生的金钱和名誉都没能给我的是什么?有没有?


  黑暗中,我看着那些金属检测仪器发出的幽绿的光和吱吱的声响,似乎感到死神温热的呼吸正向我靠拢。


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梦想。


  无休止的追求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和无趣,变成一个变态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写照。


  上帝造人时,给我们以丰富的感官,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他预设在所有人心底的爱,而不是财富带来的虚幻。


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纯真的感动以及和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无法否认也不会自己消失,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投资的世界里
我们每个人都是管中窥豹
没有谁曾真正的触摸过这个世界的“真实”
格雷厄姆没有
巴菲特没有
西蒙斯没有
……
谁也无法得知究竟谁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譬如我觉得“中国ABC“居然否认投资里的哲学存在很不可思议
绝大多数的价值投资者看到我的换手率又何尝不会大摇其头呢
唯有上下求索
力求无限接近真实世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机构对某企业的未来盈利预测
假如有a,b两个不等值
则建议均值取保守值2ab/(a+b)
推导过程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魏公子 于 2013-10-16 08:52 编辑

如果有更多数据
P=n/(1/a+1/b+1/c+……)
如果是excel
则考虑数组公式
譬如{count(a2:z2)/sum(1/a2:z2)}

老股民先生有个观点比较好
如果各机构间计算的结果差值太大
说明这家企业难以看懂
干脆就别看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
有人曾经要过历年ROE
优秀生20131007.xls (958.5 KB, 下载次数: 53)
参与人数 1奖励 +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林格 + 8 + 3 2013-10-16 13:16 惊叹!公子不会是手工抓取的吧,还是编了个.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7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13-10-16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格 于 2013-10-16 13:41 编辑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0-15 08:47
作为理科生
我喜欢用数据说话
采用WIND数据

这指出了一个为什么A股这几年不涨的因素,但熊市的意思是取熊掌向下拍的意思,所以高pe如果是企业的业绩不断衰退造成的,引起股价的下落,当然算熊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一年多来
对交易模型改了又改
抬高了很多无谓的成本
现在我决定暂时把模型固化下来
哪怕只是一年半载也好
当然这并不代表固步自封
我还会继续大量阅读
努力学习努力思考
同志仍需努力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股市捉妖记

发表于 2013-10-1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太平洋(行情 消息 资金)越垃圾以后越是宝,这个我是信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类别 : 投资杂谈   作者: DAVID  2013-10-17 20:41:27
    2012年的秋天,我们一家人到泰国普吉岛旅游度假,在晚上去餐厅吃饭的路上,经常有人给我们发黑市拳比赛的传单,由于我并不喜欢血腥的场面,所以也没有去看。
    传说中的黑市拳是一种“无限制的格斗”,除了不能使用武器,参赛者可以采用任何方式打击对手,并且参赛的选手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有一位传说中的中国人,在美国黑市拳赛场上风靡一时,他就是‘唐龙’,“唐龙”真名叫弗兰克陈,中国名字叫陈进生,出生在台湾新竹。尽管他喜欢叫自己“唐龙”,但拳手们都叫他“鲨鱼”,因为唐龙在拳击台上异常凶狠,经常在几个回个内击毙对手。唐龙在自己的格斗之路上走的非常顺利,他的战绩是97战96胜,其中95次击毙对手。
    按理说97战96胜,相当好的成绩了,胜率接近99%,那唐龙的结局是什么呢?在连续胜利96场后,他在和被称为“推土机”的克里斯蒂保利的一战中,遭遇了致命的一次失败,而这次失败,让唐龙永远倒在了拳击台上,再也没有能力站起来。
    大多数黑市拳中的顶尖高手,最终都是唐龙这样的解局,也就是前N场比赛中收获胜利、荣耀和巨额奖金后,在第N+1场比赛中最终倒在了赛场上。
    俗话说的好,被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很多职业投资者,把每一次投资机会,都当成黑市拳选手的格斗比赛,他们胜利了1次,2次,5次,10次,20次,有的时候是快速盈利,有的时候有惊无险,先浮亏再盈利,他们每一次都将杠杆做到极致,就好像不带任何防护措施的拳手们走向赛场一样,他们品尝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他们的收益率非常的亮丽,他们的资产也不断的膨胀,一切都那么的美好,资本市场变成了他们的提款机。
    但终于有一次他们遇到了麻烦,市场不按照他们预测的方向前进,由于没有防护措施,这一次失败给他们带来了致命的损失,有些人将前面的所有盈利全部亏光,还有些人因此背上了巨额的债务,甚至有人因此走向了监狱,或者不堪重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于低风险投资而言,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唐龙”式的结局,因为一次致命的失误,导致资金爆仓,这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与合理的仓位。
    低风险投资者即使上赛场格斗,也要穿上足够厚的铠甲,只要对手有可能将自己置于死地,那么即使有再高的奖金,也要放弃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在长跑中坚持下来。
    记住,永远不要和“唐龙”们比收益率,这会扰乱你的投资心态,当有一天你为了追求“唐龙”的高收益率而不带任何防护措施走向角斗场时,那么“唐龙”的结局就会在不远的将来静静的等你走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那个战例
我恰好曾经读过
克里斯蒂保利知道正面PK不是唐龙的对手
于是开打以后就不停的躲闪甚至狼狈逃跑
而唐龙则一次次的进攻发大招力争一腿毙敌
结果因为体力消耗过大无以为继时
对手反攻
惨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魏公子 于 2013-10-18 08:14 编辑

未命名.jpg

这个是去尾平均数
计算公式=TRIMMEAN(C:C,1/3)
可以明显看出这几年来
ROE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所以虽然整体PE依然高估的情况下
PB全都哗啦啦的下来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地址:戴维·德瑞曼:踩着雷鸣电闪突入死亡谷作者:一只花蛤
在我写完《在“危难”中投资》之后,我又读到了戴维·德瑞曼的《逆向投资策略》一书。我这才知道,原来德瑞曼先生早在这本书中就以整个章节来论述“危难”投资。不过在这个中译本中,它不叫“危难投资”,而是“危机投资”。但不管是“危难投资”还是“危机投资”,其本质都是指在市场最“危险”、最恐慌的时候反其道投资。
戴维·德瑞曼是著名的价值投资者,但在国内却很少被介绍,互联网上有关他的文章也不多。在有些中文版的投资书籍中被翻译成“大卫·卓曼”。德瑞曼是德瑞曼价值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有人统计他的肯普·德瑞曼高回报权益基金的业绩,在1991-2002年12年中累积报酬率为440%,年复合增长为15.09%。德瑞曼长期研究整个股票市场的心理学基础以及其对股票市场估值标准的影响。他认为股票市场经常在投资者感情的驱动下表现为价格脱离其内在价值的现象,而不是用传统的学术理论来推测市场。因此他认为战胜市场的最好办法就是逆向投资原则。逆向投资是运用价值投资判断来避免市场情绪影响的一种投资原则。逆向投资策略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错误来寻找利润区,寻找那些因不为投资者关注而被低估的股票,回避那些由于被投资者追捧而价值高估的股票。最终,那些被低估的股票价值终究会被市场发现,而被高估的股票价格则会价值回归。而“危机投资”就是逆向投资的具体实施的呈现。在严重的危机时刻,不管股票价格已经下跌了很多,它注定仍将继续下跌。这时候通常的价值标准会消失,投资者也不再察看价值。政治和经济危机导致投资者卖出股票,实际上这恰恰是错误的反应。这时候,德瑞曼教导我们说,“要买进,不要卖出。”你必须坚决地穿过这群溃不成军的投资者前进,因为危机正在为巨额利润敞开了大门。当然,如果投资者愿意在危机中投资,最好要披盔戴甲,进行一番厮杀拼搏,同时必须踩着雷鸣电闪突入“死亡谷”。实际上,在危机中仔细分析导致较低股票价格的各种因素——通过审查,这些原因多半都站不住脚。德瑞曼以1990年金融危机为例,当时由于房地产问题,人们担心银行体系自身的稳定性,怀疑它是否能够承受房地产业上万亿美元损失的打击。从1990年初到9月底,金融中心与区域性银行大跌了50%,有些金融证券从先前的价位下跌了80%。银行证券便宜得出奇,许多银行证券的要价只有在账面价值的60%甚至更少。德瑞曼认为,任何一家银行,尽管按照他们的价值标准,它们也被过低地估价了。于是德瑞曼的基金购买了相当多家的银行股票,为基金防范风险起见,每一家银行的投资都不超过在这一行业总投资的2%,但是在整个资产组合上超过了25%。最终的结果是,德瑞曼公司购买的银行没有一家价值下跌,在这一行业中收益出人意料,从1990年的第四季度到1997年的年底,银行股指数增长快过迅速上升的市场指数,增长了578%,而标普只增长了231%。德瑞曼总结说,在过去30年中他经历了类似危机,从理论上讲,坚定了他的信心,于是当1990年危机爆发时他抓住了机会。
德瑞曼先生指出,二战以后,市场11次危机中一年后,投资者将有10次机会赚大钱,只有一次亏本,且只亏3.3%,平均收益为25.8%,其中收益可高达至1969年到1970年崩盘后的43%到1973年至1974年熊市后的42%。在危机后将股票持有两年的获利是惊人的的。买家在11次危机中都将赚钱,两年的平均收益率几乎为38%。在1973至1974年的下跌之后,收益率可高达66.5%。理所当然的是,没有人会在股市低谷时买进。结论是,尽管“有些提心吊胆”,在恐慌中持股甚至买进却是致胜的策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6 11:59 , Processed in 0.045685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