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8-29 0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决定要离开这家公司了,我姐夫过来帮我搬东西,因为有的时候看夜盘要在公司住,还有被子褥子一大堆,打理起来明显比那种普通调职费力。我走的时候还挺悲壮的,市场部的几个小哥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反正就是帮我搬东西,跑上跑下的。老板也没什么话,默默地坐着。他也知道,规劝我肯定是没有用的,但是我就真的这么决绝的走了,他还是觉得有点突然。后来这个公司几个好哥们给我打电话,老板在我走了之后,好几天没什么精气神。后来由于房租过高,也搬离了原来的办公地点(还有一说是被债主逼得)。大家也没什么心气继续做下去了,最后是老板有一天跑了,突然间人间蒸发,谁也找不到他了,加上他欠员工的工资他的外债可能得有500多万把,有人说,他临走之前把车都卖了,房子转到了母亲名下,就消失了。
我的投资经历真的满坎坷,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一个不幸就是没有遇到一个好的老师能够面对面的指点我。其实在炒客上,我关于技术方面已经学到了很多,包括入场和出场位置的选择。但是持仓中没有人给我坚定信心,告诉我某一套方法从“大量样本统计”来看一定能够赚钱——而有的时候,金融市场当中,你的心态和情绪比你的技术重要多了。而在这么一个垂危的公司工作,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从别人的失败当中也汲取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决不能逆势和加死码,让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到了新公司,老板对我很器重,继续让我做风险监控的工作。但是我总感觉到,光靠原来的制度,还是有些局限,就好像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似是而非的一个信号,不知道是否该入场和离场。我就在想如何能够抛弃掉“人性的弱点”—我感觉在交易中最要不得的东西来进行交易,我就想到了“自动化交易”—这一个系统化交易的极端情况。那个时侯外汇的交易平台选择并不多,tradestation这种非常专业和费钱的软件我没机会得到,倒是MT4大行其道,几乎所有的保证金交易平台都用它。我就开始一点点的扣那些语言和法则,从一开始的定义变量int这样的函数学起,中间真的是下了一番苦工。那个时侯,我就想仿造《交易为生》中的“三重滤网”理念来构造一个交易系统,也就是趋势判定之后,那么一旦KDJ出现反向超买或者超卖的情况,就逢高卖出或者买入。1.大方向是前提。2.短期逆势,长期顺势。就为了这个系统,我琢磨了两天,成天脑子里就是想如何实现第一步,起码kdj在超买或者超卖区域的时候能够提醒我,告诉我,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了。最后我终于弄出了一段语言实现这个功能,我也一直保留着这段程序,作为我最初的纪念吧。摘录如下,前几天试了一下,完好如初,还能用:
extern int FastK=8;
extern int SlowD=3;
extern int SignalSma=3;
extern double up=80,down=20;
extern int Temp=0;
extern int Temp1=0;
double Points;
int init ()
{ Points = MarketInfo (Symbol(), MODE_POINT);
return(0); }
int deinit()
{ return(0); }
int start()
{if(iStochastic(NULL,0,FastK,SlowD,SignalSma,0,1,MODE_MAIN,1)>=down &&
iStochastic(NULL,0,FastK,SlowD,SignalSma,0,1,MODE_MAIN,0)>=down )
{ Temp=0;}
if(iStochastic(NULL,0,FastK,SlowD,SignalSma,0,1,MODE_MAIN,1)<=up &&
iStochastic(NULL,0,FastK,SlowD,SignalSma,0,1,MODE_MAIN,0)<=up )
{Temp1=0; }
if(iStochastic(NULL,0,FastK,SlowD,SignalSma,0,1,MODE_MAIN,1)<=down &&
iStochastic(NULL,0,FastK,SlowD,SignalSma,0,1,MODE_MAIN,0)<=down&&
Temp!=5)
{ Alert("mengyi,it’s time to buy"); PlaySound("alert.wav");
Temp++; }
if(iStochastic(NULL,0,FastK,SlowD,SignalSma,0,1,MODE_MAIN,1)>=up &&
iStochastic(NULL,0,FastK,SlowD,SignalSma,0,1,MODE_MAIN,0)>=up &&
Temp!=5)
{ Alert("mengyi,it's time to sell"); PlaySound("alert.wav");
Temp=Temp+1;
}
}
//---------------------------------------+
这段语言其实实现了非常简单的功能,就是首先定义变量,然后在向上的趋势时,如果kdj低于20出现超卖的情况,那么电脑就会响铃5次,发出提示音。同时在显示器上显示“孟一,该买入了。”这样的字样。如果向下的趋势,kdj到达80以上的区域,那么也会发出5次提示音,同时电脑上显示“孟一,该卖出了”这样的字样。现在看看这段程序好幼稚,不过也是我迈出的第一步吧。
全国低手续费期货开户,股指万0.26,商品麦1.3玉米1.8糖3.3豆2.3粕2.3豆油2.8菜油1.3胶万0.55铝3.3PTA3.3棉花4.6塑料2.8棕榈油2.8锌3.3黄金11铜万0.6,Q Q:9 1 1 1 3 5 8电话1 3 1 20 8 2 8 6 6 6
引用 使用道具 报告 回复 TOP 近期畅销期货经典前25位榜单
交易员1 [楼主]
小阳高级会员
UID
72991
帖子
412
精华
0
积分
412
长阳币
740 枚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9-1-7
最后登录
2013-8-27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2#大中小 发表于 2009-6-11 01:13 只看该作者
在那个公司,我控制风险的外汇团队渐渐的进入佳境,当时我们从一个40万美元左右的资金规模,用了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到了57万美元左右。老板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就是他认为我们交易团队还可以胆子再大一点,没必要每次都开那么小的仓位,我们也就这个问题探讨过,我认为只有小仓位,才能有力的控制风险,保证细水长流的获取收益,最后他被我说服了。
应该说这家公司和原来的公司,经营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这个老板是搞实业的,自己有个非常不错的餐饮集团,做外汇是纯粹的兴趣所致。他那个圈子当中,有钱人也很多,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渠道,进行一下分散投资。所以那些客户,更多的是他的朋友,他也没必要去收取一个很高的点差作为手续费收入,当时我们所有主要币种都是3个点差,这算是比较合理的手续费了。所以我们做起单子来,也没那么束手束脚,感觉很自由的操作。另外这个团队,整体交易素质也要好于上一个,有两个人是老手,我来之前,已经形成一些框架性的东西了,我只是负责完善一下这个框架,做的是锦上添花的工作。一开始还很有几个人不服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一来就监督他们的风险控制,不过后来看到我用MT4自己编的系统,同时和他们解释了系统化交易以及自动化交易的好处之后,大家的感觉慢慢接近了。一开始,我们的老板还偷偷告诉我,领导就要有个领导的样子,实在不行就威严一点,也会有人怕你。我心里倒想:呵呵,我这个人,天生就是喜欢与人接近,拿不出来那幅威严的架势。何况,我摆个空壳架子,自己没什么真东西,别人也是口服心不服啊。我始终认为,交易员是个知识分子群体,和我们老板所接触的那些员工有很大区别,肯定要有一个共同的根基和话题,别人才能真心的与你交往。
说到这,我忍不住想多说两句,在合作当中“与人为善”的重要性。收藏名家“马未都”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写过,他收购古董的时候,从来都不把对方的价格杀得很死,始终让对方有钱赚——这样才能让对方记住他,下次再有好东西还卖给他。他最后用“双赢是提供给对方可持续发展空间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话作为文章结尾。我觉得马先生的理念很正确,我非常非常赞同,可我觉得他有意无意的没有把话说透。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再深入理解一下的话,就会明白:“双赢是让对方下次再把信息以及机会提供给你自己的一种方法”。这样,你的人生才足够精彩,充满无限可能。而本着这个原则,使我在以后的央视媒体工作中,结交了很多非常不错的朋友;把自己放到最低,才能学习到很多东西,这都是后话了。
一转眼,就到了2005年的11月份了,当时风头正盛的,现在也很著名的外汇交易商FXCM正好举办一届“世界外汇交易大赛”。用的是模拟户,交易时间1个月,胜者为王。当时我那些同事就怂恿我参加,说我的交易水平,如果重仓参与,肯定能拿奖。我想反正也是模拟户,而且我正好想测试一下我心仪已久的“加仓交易”这样的方式,这或许是个不错的机会。我就开了一个户,参加了,基本交易理念没有太大的区别,仍然是跟踪趋势,尽量小的止损。不过和真实交易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仓位很重,经常达到70%左右的持仓,同时盈利继续加仓。应该说是运气好,行情很配合我当时的系统。最后比赛结束,账户收益达到了800%以上,我和同事们在整个比赛中,看着权益的变化都目瞪口呆。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心中原来把“开平点位”看做最为重要的位置,替换为“资金管理”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颁奖典礼是在香港砵兰街金融大厦举行的,FXCM也请了不少媒体,包括苹果日报之类的纸媒和香港卫视之类的电视媒体,我在大会上做了一次还算精彩的发言,其实主要还是如何开仓平仓,心理控制,资金管理方面的文章。还是模式化交易的那些东西。会议的反响很好,我记得会议结束之后,一堆到场观众把我围起来狂问问题。我根本不懂粤语,那些人都4,50岁,普通话也不好,就索性用英语聊,这也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