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一万到一亿

[大盘交流] 再来一帖:朋友们,要小心呀,500点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叫停全球新投资 料对香港经济有重大影响

中新网10月24日电香港《明报》今日在“要闻”栏目刊发报道称,金融海啸把环球经济推进寒冬,香港蓝筹企业开始收紧扩充步伐。香港富商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决定暂时叫停全球业务的新投资。在明年中之前,所有未落实或未作承担的开支都会省下来,并要检讨全部投资项目。

美资证券商花旗日前起在澳门举办投资者会议,邀请了和黄财务董事陆法兰出席。花旗23日发表的报告,披露了和黄管理层在会上提出的“持盈保泰”策略,和黄在明年6月底前,将冻结所有未落实的投资开支,并检讨全部现有投资项目。

和黄更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目前持有的221亿美元资金,有多达69%、即接近1190亿港元是现金,其余主要投资在最稳阵的政府债券上,意味股票仅占一个很小的比重。和黄管理层强调,完全没有投资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计期权产品。

和黄发言人表示,花旗报告引述公司管理层所指的不会有新增开支,是指还未落实的投资支出,并不涉及已落实的计划。消息指出,和黄是因应环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投资的风险有变,因而下了有关决定。

和黄主席李嘉诚在评估趋势、拿准时机上,一向眼光独到,在这次源于美国次按问题的环球金融海啸全面爆发之前,他已不止一次针对股市泡沫和环球经济前景提出警告。

作为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商业旗舰的和黄,业务遍布全球57个国家,雇员总人数超过22万,单是在香港就有近3万人,是香港多个行业的龙头,经营范围包括超级市场、流动通讯公司及货柜码头等,和黄这次的投资决定,会对香港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对于“还未落实或未作承担”的投资,已承担的投资通常指已签约和已批准但未签约的项目,以和黄的香港货柜码头业务为例,根据其2007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的已承担资本开支有4.4亿元。和黄在全球全部业务的已作承担资本开支总额,则数以百亿元计。和黄去年赚306亿元,股价今年已下挫52%,市值1800亿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被主力偷换概念的救市维稳忽悠!●●

全球救市,说明市危;中国维稳,说明不稳。转危为安,不稳到稳,都需要时间。大凡市场陷于危局,市态走向不稳,最终打击最大的是市场参入者的信心,信心的缺失又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恐慌情绪。稳定情绪,恢复信心更需要时间,不是几句口号,几个会议就能立竿见影的。当然,口号和会议是必须的,否则就等于见死不救。

  地震维稳,不绝入耳;奥运维稳,余音尚在。维稳再起,让我们不免心头一颤。前两次维稳,股市主力偷换概念,让市场参入者天真幻想误以为是维护股市稳定,最终股市是越维越危。这次,将会同样如此,管理层明确表示维护的是经济金融的稳定,一定会被股市主力再度偷换概念,误导股市广大投资者。美国次贷危机的前车之鉴,让管理层明白一定要维护金融机构(这里可以说明指银行)的稳定,连续的房地产利好出台,目的就是以免房地产市场发生危机连累银行。所以,在市场转危为安,不稳到稳的过程中,在市场参入者稳定情绪,恢复信心的过程中,在主力偷换概念的误导中,尤其是深指、沪深300相继击穿9月18日低点上证前期底部1802危在旦夕的时候,广大投资者更要高度保持清醒的头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大盘,就是一仙女你也别沾

对美出口坏账率增 内地企业雪上加霜
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令一向大手大脚的美国人不得不捂紧了钱包,这使得越来越多美国企业陷入了倒闭,也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坏账激增。对在宏观调控下资金链条本已紧张的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连正常的出口贷款都拿不回来,生存之路越发艰难。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出口企业面临来自外部的信用风险不断提高,将影响商业银行向他们提供贸易融资服务的积极性,使本已紧张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对美国出口的坏账率今年激增了二至三倍,未来一、二年还将越来越多,这说明外贸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相当严峻。”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表示。

  新政策效益未现

  根据韩家平提供的数据,今年首五个月,对美国的出口信用保险金额为30亿元(美元,下同),但同期的报损理赔金额已达9939万元,理赔率同比增加增加三倍达3.3%。“首五月对美国的信用的出口总额为955亿元,就按3.3%。的坏账计算,金额已经相当大了,大部分是由企业自己承担了。”他指出。

  根据海关数据,中国首八月对美国出口金额达1645亿元,仅次于欧盟居第二位。

  专家们指出,由于欧美等国的消费需求急剧萎缩,中国正面临入世以来从未遭遇过的恶劣外部环境。尽管近期政府密集出台政策企图扭转困境。但这些政策并不能对外部需求改变起到丝毫作用。所谓重病不仅需要猛药,更需要时间,外贸企业的冬天将会很长。

  据发改委公布数据,今年以来,已有67000家小企业倒闭,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出口部门。近期最令人震惊的是,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也不得不宣布旗下两间内地工厂倒闭。

  中国从8月起两次大范围提高出口退税率,表明政府担忧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国财政部周二表示,随着美国金融海啸影响不断扩大,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回落,必然会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若不采取措施,预计今后出口还将下滑,出口企业困难进一步增加,这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客户破产坏账攀升

  根据美国研究企业破产机构AACER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破产企业同比上升67%;公司与个人宣布破产的宗数同比增加42%达97049件,创2005年美国破产法修改以来的最高记录。

  北京一位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表示,由于美国这些企业也是按合理合法的程序破产、倒闭,不属于诈骗犯罪,也没办法走司法程序,只能按照破产程序等待最后的清算。可以说,不幸涉入其中的中国外贸企业,几乎是肯定拿不回来什么贷款的。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员信用管理部副主任蒲小雷指出,由于中国外贸企业竞争相当激烈,为取得客户往往争先为外商提供优惠条件,因此,各国进口商普遍能在中国获得更高的信用额度和更长的信用期限要求。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放账的形势,欧美国家卖方付款期限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长达120至150天,“目前暴露出来坏账还仅仅是冰山一角,未来还将愈演愈烈,坏账率将不断上升。”蒲小雷称。

  银行难免被波及

  饱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外贸企业,日子本身已并不好过,特别是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收紧银根已导致外贸企业的资金链相当吃紧。在国外进口商信用水平普遍下降的前提下,银行所提供的不多的贸易信贷融资产品,也将更加收紧,从而加重企业资金面的紧张状况。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研究部赵庆明博士指出,贸易融资是银行最常见的国际业务的一种,被当作稳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重要手段,“如果外贸出口企业的坏账率不断上升,不能正常收回贷款,当然也会影响到提供服务的银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周一:告别1800时代

今天大盘未能弥补第二个跳空缺口,就开始下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大小非的解禁压力增大、中国石油和工商银行快速下跌,大盘走在标准的下降趋势中。

下周一由于中国石油和工商银行走势不容乐观,房地产股重归下跌,金融股集体做空,其它板块没有表现强势,再加上下周一的解禁股扎堆,资金面比较吃紧,所以,波段之子认为:如果周末没有政策利好,下周一还要收阴线。风险等级:超级。
投资策略建议:空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咸平:中国经济没有防火墙

■本报记者 杨洋

  2007年,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郎咸平于当年11月撰文“八大危机”,内容从人民币升值谈到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中国企业家不愿意加大产业投资,而是把资金转移到房市和股市,从而导致房产泡沫和股市泡沫。房产泡沫和股市泡沫是由于投资环境恶化、政府官员腐败和我们常说的外贸顺差加大引起的流动性过剩,而政府宏观调控只是针对流动性过剩,所以调控失利等。然而,政府及相关学者对郎咸平的看法持否定态度。

  2008年5月,在国内经济学家声称将出现奥运后的股市大涨之后,郎咸平公开说,中国股市不但不会出现奥运行情,而且也不会像韩国奥运会那样成功涌现出三星、索尼等国际品牌。如今,他曾经直言不讳的理论基本上得以验证。

  2008年,中国制造业面临严重危机,首先是国家公布上半年有6.8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后,10月,中国最大玩具厂商合俊集团旗下两家位于广东东莞樟木头的玩具厂倒闭。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中小企业倒闭向大型企业倒闭的过程中。那么,郎咸平是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危机以及此次全球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呢?

  制造业决定实体经济

  《财富时报》:中国制造业企业倒闭现象严重,之前有媒体报道中国最大玩具厂倒闭,日前又传闻广东东莞平均一天倒闭100家企业,你认为这些现象之后的本质是什么?

  郎咸平:国际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中国出口行业,而制造业首当其冲。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国家,当然制造业也包括房地产。前两年,不少制造业企业把本该投资企业建设的钱拿出来炒股、炒楼,造成了股价、房价上涨,造成了股市、楼市的泡沫,例如海尔筹集150万元资金去投资房地产。从过冷的部门抽出来资金,打入过热部门去炒,这就是2006年开始股价和房价上涨的主因。

  为什么去年深圳的房价可以翻几番?不是因为深圳的环境更好,也不是因为深圳地区老百姓更富裕了,而是因为深圳是房价涨幅最大的地方。现在深圳也是倒闭企业最多的地方。因为当泡沫经济发生的时候,大量的资源开始被引入楼市、股市。更多股民和企业家的钱迅速打入这两个市场,造成了资源误导。

  中国实体经济最后的决定因素是制造业。制造业不断下跌直接导致股市和楼市的下跌。那这之后呢?老百姓更加不想消费,从而更加贫穷,接下来就会影响到生产,再接下来失业问题就出来了,之后老百姓就更不敢消费了,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拿我们的工商链条与欧美相比,就能够理解什么叫做真正意义上的救市。不过中国并没有在制造业产生危机的时候设立第一道“防火墙”;也没有在股市、楼市泡沫的时候设立第二道“防火墙”,而是打击它。打击加速崩溃,而只有设立“防火墙”才可以解决问题。

  结果,老百姓更加贫穷,这次股市下跌摧毁了大部分的中产阶级,这导致居民消费力下降,加剧了恶性循环。

  正确的做法应是在制造业的投资环境恶化的时候,迅速建立“防火墙”,斩断工商链条,直接帮助制造业,彻底解决企业家的问题。如此一来,大量制造业资金就不会冲击楼市、股市,也就不会导致楼市和股市泡沫。

  《财富时报》:你认为制造业企业的大量倒闭,对中国A股市场的科技类股票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郎咸平: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只有一些稍有科技含量的科技企业,目前也已经被国外收购的差不多了,例如徐工、柳工。中国目前只有广义上的高科技公司,没有狭义上的高科技公司,而且现在已经掀起了国外企业大量收购国内高科技企业的浪潮。

  国内企业也很无奈,不与外国企业合资就意味着死掉。中国的企业家只有个人的奋斗过程,而战略上都缺乏如何渡过经济萧条时期的思想。真正的企业家不是看你在顺境中赚了多少,而是看你在危机中是否可以屹立不倒。就这一点来讲,走了合资之路,再加上中国缺乏企业资本的运作高手,上市公司科技类股票的价格很难自己说了算。

  中国企业快被并购完了

  《财富时报》:外资正在中国进行大量的资产并购,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郎咸平:这就是中国的危机所在,大家都认为青岛啤酒是中国的著名品牌,但是大家还认为青岛啤酒还是中国企业吗?告诉大家一个数字,青岛国资局控股30%,但是第二大股东是谁呢?来自美国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控股27%,只要它再多买4%的H股,中国的青岛啤酒就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外资企业。

  还有徐工的故事,美国的凯利基金要收购徐工,当时包括我在内,很多的学者专家在媒体上对这件事情发表看法。由于大家的努力,成功制止了这场将要发生的资产流失事件。当时的地方政府以什么理由卖给外国人呢?负的净资产。负的净资产就可以卖了吗?一个公司的价值不取决于净资产,而是取决于有没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对于徐工的价值取决于未来持续营收的能力。还好没卖,假如以100块钱卖掉,按照我所理解的凯利基金或者其他类似的基金,一定会把徐工分拆上市或者卖掉,赚到10000块。从100块到一10000块,它可以赚到百倍以上。

  收购青岛啤酒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是产业资本,收购徐工的是金融资本,这两个资本的危害性中国目前不但没有意识到,而且还在乐观地招商引资。

  《财富时报》:你认为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是不是中国在海外进行并购的好机会?

  郎咸平:我们都已经快要被国外并购完了,还怎么去海外并购呢?中国对外投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到海外扩张的资本,这个我们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但是另一个条件是一流的人才,中国却没有。

  《财富时报》:虽然国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看似缓解,但是目前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风险隐患并没有消除。”你同意此观点吗?

  郎咸平:这个观点是对的,中国不但面临通货膨胀,而且现在还要面临通货紧缩的问题。这些问题短期内无法缓解。通货紧缩虽然没有通货膨胀来得快,但通货紧缩的慢性特点使得它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这种力量积累起来,短期的危害是大量的生产力不能释放出来,大量资金无法利用,就业成为问题,消费需求跟上不去。

  《财富时报》:你认为未来经济复苏后,哪些行业会成长得很快?

  郎咸平:那要看外资的兴趣在哪里。

  《财富时报》:在低迷的金融背景下,黄金是不是一个最好的保值产品?

  郎咸平:为什么会认为黄金是最好的保值产品?你们都被《货币战争》那本书误导了,《货币战争》是错的。美元还是值钱的,现在人们手里有所谓的黄金大部分都是纸黄金,纸黄金不是黄金。

  《财富时报》:有很多经济学家看好中国经济,而你不看好;所以有些人说你敢于说真话,有些人说你不了解中国国情,你怎么看待这个关于您的评论?

  郎咸平:大众自有评断。

  郎咸平“八大危机论”

  1.大量国际热钱,中国腐败资金以及企业家的多余资金形成虚拟资金打入股市、楼市,造成泡沫。

  2.不当的政策使得利率不断调升货币不断紧缩,产生了金融风险而给中国的经济带来重大的危机。

  3.各地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造成一个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这种情况一定会产生两个必然的结果:第一个结果就是宏观调控进一步失效,第二个结果一定产生通货膨胀。

  4.人民币必然升值就是所谓的第四个经济危机。

  5.利率汇率的上升造成了营商环境的困难,其必然结果给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中国的民营企业卖公司、卖工厂的现象比比皆是,是由于营商环境投资困难。

  6.我们还在继续地招商引资,最后的结果就是把我们的制造业拱手让给外国人,下一个就是金融业。

  7.继制造业之后我国的金融业将为外资所席卷。

  8.2008年1月1日开始的外资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危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股市新一轮暴跌来袭 A股1800岌岌可危

金融界网站编者注:今日亚太股市再现黑色周五,市场不断恐慌性抛盘,A股今日盘中一度逼近1800点,政策底一戳击破。欧洲股市主要股指目前跌幅也超5%,全球性的股市暴跌潮恐要再次袭击A股,下周1800点将岌岌可危。  全球股市再现黑色周五:
  亚太再现恐慌性暴跌 日韩股市跌去一成
  恒指暴跌8.30% 失守13000创4年来新低
  欧洲股市狂泻 英法德跌幅均超过8%
  A股下周会否再次跟跌:
  A股与外盘互看脸色
  技术測市:
  久盘必跌的可能性较大
  亚太再现恐慌性暴跌 日韩股市跌去一成
  亚洲股市在周末前夕大幅下挫,日经255指数跌9.60%,为2003年5月以来首次跌破8000点,市场人气恶化,因美元和欧元兑日圆大幅下挫,索尼公司(Sony)下调业绩前景加重了有关公司利润的担忧。
  韩国股市延续跌势,韩国综合指数跌10.57%,为近三年来首次跌破1000点,原因是海外投资者纷纷撤资。
  韩国周五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出口放缓正在拖累韩国经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起亚汽车(Kia Motors)股价在第三季度业绩公布后遭受重创;三星电子对半导体行业的悲观预期还对亚洲地区的芯片类股构成了打击。
  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收盘跌2.4%,触及4年最低水平,矿业类股疲软;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跌1.7%,力拓(Rio Tinto)跌1.9%。
  香港恒生指数暴跌8.30% 失守13000创4年来新低,汇丰控股(HSBC)股价下挫12.53%,之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下调该股目标价。
  台湾股市跌3.19%,收于五年多来新低,因芯片制造商类股疲软。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跌7.28%,为2003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1700点。
  新西兰NZX-50指数跌1.03%,菲律宾股市跌2.13%,马来西亚股市跌4.01%,印尼股市跌7.23%,泰国股市跌6.81%。印度股市跌7.23%,中国上证综合指数跌1.92%。
恒指暴跌8.30% 失守13000创4年来新低
  金融界网站10月24日讯 恒指全日暴跌1142.11点,收报12,618.38点,跌幅8.30%;国企指数跌600.44点,收报5,802.71点,跌幅9.38%。
  银行股为杀跌主力。恒指金融分类指数重挫10.23%;中信泰富(行情,资讯,评论)引发的汇兑巨亏风潮波及银行股,投资者担心出现大规模的坏账。香港银行股跌势尤猛。东亚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和重磅蓝筹汇丰银行跌幅均超过10%,汇丰跌幅达到12.53%。内地银行股中,交通银行(行情,资讯,评论)跌幅也超过10%。
  煤炭股暴跌。中国神华(行情,资讯,评论)大跌16.67%,领跌蓝筹;中煤能源(行情,资讯,评论)跌14.01%;兖州煤业(行情,资讯,评论)跌11.59%。
  另外,中国铝业(行情,资讯,评论)、中远太平洋(行情,资讯,评论)、华润创业(行情,资讯,评论)、中国石油(行情,资讯,评论)、中国石化(行情,资讯,评论)等跌幅都超过10%。
欧洲股市狂泻 英法德跌幅均超过8%
  金融界网站10月24日讯 欧洲股市今日大幅低开后进一步下探,截止北京时间5:45,主要股指跌幅都超过8%。
  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下跌357.05点,报3,728.07点,跌幅8.73%。
  德国DAX 30种股价指数跌456.62 点,报4,063.08点,跌幅10.10%。
  法CAC40指数跌293.88点,报3,016.99点,跌幅8.88%。
  荷兰AEX指数跌8.03%;比利时股市跌7.54%;瑞士SSMI指数跌7.89%。意大利MIB指数跌6.5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最黑暗之时已经到来

从近期公布财报的上市公司业绩上看,不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已经明显的显示,始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经演变为整个经济领域的危机,实体经济的衰退比预期大得多的力度和速度来临。而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继续下跌,而一系列贷款信用危机的源头恰恰就是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下跌,可美国政府对此却没有什么办法可言,只能对金融机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已。所以临近年末由房地产贷款引发的信用和债务危机,向其他领域贷款扩散的速度也会加快。比如信用消费,建筑,还有规模更为庞大的企业债。因此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候还远没有到来。何况现在实体经济也出乎意料之外的快速衰退。

近几天两市大盘的抵抗式下跌可能马上就要结束,一旦抵抗失败,和全球资本市场共同出现一次大跌是可以预期的,而且包括全球资本市场在内在创新低是他们共同的命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日本,新加坡等等股市继续大跌,连创新低。它们的走势也给国内股市带来极大的压力,国家出台的利好并没有显现出太大的刺激作用,退税概念和房地产股也是见光死,而且以银行股为首的指标股也纷纷大跌,前期维持大盘不到的指标股,现在却成为害群之马。房地产股和券商股等等近期强势的题材股也纷纷出现破位态势,而超跌的中小盘股票近几天也大部分反弹到位,所以在以上几点的共振之下下周两市大盘走势不妙,破位可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看第三季报公布带来的暴跌!:*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悲壮去迎接黑色星期一

今天大盘又跌了,香港、日本、韩国的股市又暴跌了!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让市场恐慌到了极点!黑色的星期五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魔鬼理所当然地要将下周一的大盘拖入暴跌的深渊。

  在1800点谈支撑犹如在珠穆朗玛峰顶上睡觉,可能吗?前期1800点的低点就是纸糊的窗户,一捅就破。在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前,在外围一片暴跌环境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股市亦然!
    下周一我们只能以悲壮的心情去迎接下跌的到来!
  作为散户,空仓就是最好的选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招行的跌停看下周大盘的走势

招行今天离收盘还剩6分钟的时候,终于封死在12.14元的跌停板上,创下了9.18日救市以来的新低。距9.18日13.70元这个低点,又下跌了11.39%。

  这种大机构牢牢把持前10大流通股东的股票封死跌停板,说明了什么?对这种不断创出新低的股票理解是:越来越多的机构,对目前的点位并不看好,对近一个多月以来,高层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已经逐渐失去了信心。地产、券商、银行股的见利好出货的走势,极大地打击了机构持股的信心。招行的跌停,说明光靠嘴上维稳、靠什么增持、靠一些小散的跟风,是绝对延缓不了下跌趋势的。

  大机构不看好目前的点位的支撑作用,只能导致场内越来越多的小非加速其出逃的速度,这可以从地产的救市利好出台后,龙头股万科那欲涨乏力,小涨大跌之中看得十分清楚。今天尾盘的一波快速杀跌,沪市大盘距离9.18日的盘中的低点1802点,仅仅一步之遥。融资融券、中金增持等利好带来的上涨效应,已经丧失殆尽。另外,从尾盘快速杀跌来看,前几次机构对于搏周末出利好的企盼之于本周,已经是荡然无存。

  下周大盘何去何从?招行尾盘的封死跌停,使鱼本周前面的逢高减仓思路显得越发清晰。1802点,看来决不是政策底而且下跌趋势中每次政策底都不是大盘的底部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事实确认。中国A股,跟随米国股市下跌,是常态,跟随米国股市上涨则是难得一见。

  可能过不了多久,面对跌跌不休、屡创新低的大盘,管理高层的那种尽在掌控之中的盲目自信,会逐步被无情的事实所教育和警醒。会逼使他们少说空话漂亮话,对于新股发行的政策、对于大小非的疯狂甩卖,拿出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也只有这样,直到管理高层愿意直面自己的失误,拿出实实在在的利好措施出来为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周跌破1800点的走势会超乎你的想象!

今天权重股再次跳水招商银行收盘时跌停,地产股也大面积下跌,可以说一些基金重仓股加速出逃!大盘股指今日再创新低收盘但还在1800点上方,对于多头来说还存在二次探底的幻想!当然从技术形态来讲今天我也不希望破1800点,打个比方:如果大盘今天跌破1800点好比一个气球出现小洞会漏气的,那么它爆炸的威力就不会很大了,在1800点上方还存在着幻想和对周未再出重大利好救市的预期!然而如果是周未救市利好消息落空再加上外围股指的走低,那么市场绝望的心情又会充分的宣泄,1800下方的杀跌可能会很恐怖!

    港股近期是不断的创出新低,昨晚纳斯达克指数也创出的这轮救市的新低道指还差点不过也快了,欧美股市英国和德国也创出救市以来的新低!全球股市在救市中不断的暴跌,我们A股想走出独立行情可谓是“痴人说梦”呀!当然从时间周期来看跌到1500点附近,如果能够产生一波一个月的反弹周期,那在明年这轮熊市的第一个自然底1300点可能会形成,但如果在1500点的反弹空间和上两次政策救市的走市一样,那么自然底可能又会下一个平台在1000附近了,总体来说这轮熊市最终的跌幅会超过90%以上,这是世纪股灾美国都要和历史上最严重的1929股灾相比(有可能比上次的还要严重),1929年中国还没有建国呢,怎么比呀没有可比性,所以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历来股灾已经没有参考性了,因为这次严重性将是NO1。

    从宏观经济来判断:在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是出现拐点,香港市场要比我们国际化受国际的影响也是传导的最快,那边的地雷现在是不断的引爆如中信泰富,而国内真正引爆的时间点是在第四季度,大家仔细认真的想想,目前的股市是不是有那么乐观!有兴趣投资者可以多看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文章,他的一些观点特别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判断一针见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刀:答黑白兄:软着陆的唯一路径,降价!

sh_000001.png
以我的判断,救市的目的,不是以高交易量刺激价格继续走高,而是防止空多继续对峙,交易量快速走低导致价格迅速下滑导致大量房地产企业倒闭引发行业崩盘。实际上,政府也很明白,救市作用不会大,但是会延缓楼市迅速崩盘。



是的,如果真的像我们大家所希望的,经济软着路,那就没什么说的,地方政府也不用出台几十条,只需一个字:降。这是实现经济软着路的唯一路径。



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是必须要降的,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都是徒劳。这点我们从中央政府的态度中已经可以看出:国务院关于第四季度的工作部署昨天公布了,关于房地产是这么一句话: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所谓中央政府出手救市,基本已经尘埃落定了。



如此看来,中央政府并不是默认地方政府的救市,也不像城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说的,支持地方政府救市,更不像开发商所期盼的取消二套房贷,重新给开发商发放贷款。正确理解这三句话,对市场来讲也许更加重要。这里面的三句话,就有三个意思: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这句话是关键的关键,一线城市社会保障性住宅的规模正在突破,最后一个城市是上海,不久前上海市政府也宣布今年下半年动工兴建160万平方米,未来三年兴建4300万平方米,根据上海正常年份的销量,未来三年社会保障性的住宅将要占到供应总量的46%以上,基本上和北京、广州、深圳看齐。现在所有在大喊救市的二线城市,也是顽固抵制中央政府关于大规模兴建保障住宅的政策的城市,应该反省了。



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地方上的苛捐杂税可谓多矣,房地产交易上的税费更是多如牛毛,把这些税费降下来,不仅能减轻购房人的负担,也能有效的刺激市场。在目前地方政府出台的“救市”措施中,大多只是减少了1%,而且是采取先征后免的形式,显然不符合国务院的要求。因该是,除了0.6的契税外,其他的税费一概免去。



支持居民购房。这是一句很原则的话,怎么理解呢?一个意思是,做好了前面两点就等于支持居民购房;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还是要采取其他措施支持居民购房呢?如果是后者,不排除国务院将出台有关细则。不过,从惯例上来说,中央政府不便再出台什么细则。



不管怎样,927房贷新政、限贷令、限外令等诸多政策是不会取消了,楼市的投机行为很难死灰复燃,房价大跌的态势不可逆转。因为只有大跌,才能放大成交,才是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支持居民购房。房价不降,支持居民购房只是一句空话。



宏观的看,中央政府试图改变中国房地产开发模式,并以此改变住宅的供应结构的整体思路并没有变。土地招拍挂、商品房预售、加大交易环节税费等等这一整套香港模式,将要得到强有力的改革,代之而起的将是新加坡模式,逐步把社会保障住宅规模扩大到70%以上,用社会保障型住宅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人居理想,从制度上保证民生居住所需。



微观的看,中国局部城市房价的下跌,显然没有几个开发商鼓吹的那么严重,也并不因此要结束宏观调控。这一轮的宏观调控还有一个重大的使命没有完成,那就是物业税的出台和执行,对所有拥有多套住宅的开征昂贵的物业税,不让中国城市的住房资源空置。理论上来说,物业税的出台,将促使房价进一步下跌,大量的空置房将从三级市场上市交易,以促进楼市的繁荣。



大势所趋,没什么可以再说了。开发商要以万科为楷模,迅速、坚决、彻底放弃暴利,降价销售,回笼资金,在这一轮的楼市调整期,降价者方能胜出。还有什么好说的?降吧。



中央政府并未打算力挺房价,但是,已经被一些开发商扩大到救市的高度。如果真的有一天,中央政府被迫救楼市,那中国经济硬着陆是不用思考的了。

黑白兄是天涯剑客,文辞锋利,思想深邃,愿有暇与你多加沟通,还望不吝赐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煜辉: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刘煜辉(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2 天

发表于 2008-10-24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周跌破1800点的走势会超乎你的想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论坛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看空,悲伤恐怖气氛浓厚,看样子因该是底部区域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不是看出来的。:*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信泰富事件暴露国企管治问题

相关新闻:  
    自10月20日香港中信泰富披露在投资交易中巨亏以来,泰富事件已成为香港继雷曼迷你债券之后最重要的财经新闻。对整个中国来说,泰富事件背后暗示着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冲击近在眼前。而中资机构屡次犯规无疑将为今后更大灾害埋下伏笔。
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警告,称为了减低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集团与汇丰及法国巴黎银行签订多份“累计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此后因澳大利亚元大跌而亏损逾150亿港元。笔者估计,预期的亏损将接近公司资产净值的一半,令人惊诧。泰富负面消息公布后股价就急跌至1991年水平。而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范鸿龄现已被暂停一切公职,财务部负责人也受到处分。比较恶劣的影响是,泰富事件已令在港上市有中资背景的企业股价受影响。而恒生国企指数急挫,引发许多股民的不满。   
    根据香港当地媒体披露的情况,现仍有多个疑点未被解开。第一,披露是否及时的问题,这涉及程序是否合法。现在可以确认的是,公司在9月7日已经发觉外汇合约有巨大损失,但是到10月20日泰富才公布消息。而该公司的高管事实上兼任香港证监机构的公职,不可能不知道港交所的规矩。第二,消息披露不全,涉及到实体方面。其实在9月中旬泰富曾就收购一汽丰田做了公告,但是坚称公司经营“无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第三,如此巨大的外汇合约,不可能仅是财务负责人所为。泰富所涉交易说起来很复杂,事实上比较简单,就是赌澳元会升值。但是,在泰富做出这个交易时,澳元是处于历史的高点,此后就一直下跌。香港市场的传闻是,在泰富购买该产品前,已有企业为之亏损。向泰富推销这个产品的是澳洲麦格里银行,而麦格里与中信泰富关系密切,两家机构在香港的办公地点同处一楼。因此,一个看似简单的交易背后还有一些玄机。   
    耐人寻味的是,泰富的盈利警告特别强调:“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持有本公司29%股份的北京国有企业)已同意为本公司协调安排十五亿美元的备用信贷,以加强本公司的流动性能力。”无疑,“北京国有企业”用词值得注意。一方面,北京与中央政府所在地同义;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则意味着有政府背景。这个信号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的今天发出,让人不知如何评说。正如财经评论员叶檀所言,准国企有着巨大的隐性担保,因此,可使风险控制成为一纸空文。
    早在1998年,泰富就曾陷入危机,当时就是中信集团出资稳定股价,令其顺利渡过难关。不出意外,如今故事重演。但问题是,中国国有企业雄厚的资金难道就要一直用在这种补亏上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5 06:29 , Processed in 0.040518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