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轮回

有关价值投资的经典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盘这几天急挫,给市场投资人信心以极大打击。不管是技术的还是基本面的,唯有趋势派的日子还好过一些。难过不在于出现了亏损,而在于对他们的信念和方法出现了动摇。市场的情绪总会影响到个人,好多人失败最终原因均在于此。尽管事后他们会懊悔不已,要是当初我怎么怎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企业可能不断刷新盈利数字,不过由于它们的资本支出也不断创新高,这样的企业长期来看根本不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现金流。

那么如何识别这些外强中干的企业?

投资者不能仅仅盯着毛利率、ROE等获利指标,而要首先盯住现金流,这点非常重要,象鹰一样地盯住现金流是投资者看财报的第一要务!

首先快速查看这家企业数年内是否创造了正的经营现金流,

现金流和经营收入、利润是否同步增长!

然后最重要的是看这家企业是否产生自由现金流,即扣除资本支出后的年化现金流。

可以用一个简单指标来判断:盈余再投资率

盈余再投资率也是资本支出占盈余的比率,可用

4、5年内企业购建固定和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流之和/这几年净利润之和

计算,盈余再投资率低于40-50%即算低,大于80-100%算偏高。

举几个例子:以03-07年数据,笔者计算过,象云南白药、张裕、东阿阿胶、贵州茅台等盈余再投资率均低于40%,上海家化,格力电器约为80%-100%,天威保变、特变电工等远远大于100%。(注意 1.行业属性不同 2.许多企业正处于上升期)

放眼未来,消费垄断型企业或许是最可放心持有的长线品种,因为企业的价值是由投资者得到的长期现金流决定的。

那些盈余再投资率低的企业是真正的长线价值股,它们是“现金牛”;而那些盈余再投资率奇高的企业则是现金消耗者,长期持有它们犹如“望梅止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暴跌,又见黑天鹅!


大盘终于不再犹豫,不在沉默。以疾风暴雨似的下跌给市场参与者以重重一击,投资者绷紧的脆弱的神经已近断掉的境地。2300必破,1800点不是梦,甚嚣尘上。任何媒体都开始告诫股民离开市场,至少是逢反弹离场。
我们是逆势投资者,平时我们是悲观的,但现在我们刚刚醒来。黑天鹅来了,暴风雨来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
但我们不是孤注一掷主义者,我们平时的仓位控制,我们经常手握的现金就是现在来派用场的。(目前有40%的现金)
平时关注的标的,除鲁泰外,为苏宁电器、华侨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弄清中国股市适不适合价值投资的关键

                         ------答财商网记者胡安军、程隽问



                                  李 剑



    中国股市适不适合价值投资,历来是各类机构和广大股民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之一。

    中国股市从问世之日起就问题多多。股权分置、监管不严;年年有公司造假,时时有庄家操纵;炒风盛行、股价高企;谣言乱飞、政策多变;等等,等等。有人说是赌场,甚至连赌场都不如;有人说是政策市、消息市、投机市,有人说是主力市、庄家市等等,等等。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股市不适合价值投资。

    我认为,要把这个问题彻底说清楚,就必须牢牢抓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这个关键之一就是要弄明白:中国股市有没有价值投资者眼中的机会?或者说,中国股市有没有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有没有出现过低廉的价格?

    如果价值投资者眼中的机会确实存在,确实有过好企业,确实有过好价格,那就说明中国股市适合价值投资。至少,中国股市有适合价值投资的地方!

    回顾历史,不管中国股市有多少阴暗面,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股市还是拥有不少象万科、张裕、云南白药、茅台、东阿阿胶、招商银行等这样的好企业,这些好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也频频出现过非常低廉的价格。不要说股市初期,深发展等股票卖的比白菜还便宜,就是在股市已经大发展的后来,也有很多价值投资者梦寐以求的机会。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2001年前后,某些机构疯狂操纵股市,市场变得极度紊乱之时,有些不适合庄家收集的业绩优秀而股本较大的企业,股价却变得极为便宜。还有,在2003年夏天,贵州茅台在股价21元的时候,当年的市盈率只有11倍不到,这对于一个有强大护城河并且年均利润增长超过百分之三十五的优秀企业来说,是个令人无比心动的好价格。

    回顾历史,不管中国股市有多少诱惑和陷阱,它还是让一些理念优秀、是非分明、眼光独特、意志坚忍的价值投资者如赵丹阳、但斌、刘益谦、段永平、刘元生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惜,除了经济学家和管理层有可以理解的原因外,大多数股民喜欢一味争论中国股市“是什么”,而不愿用实践去验证它有可能还是“别的什么”;大多数股民喜欢从自己的失败经历中攻其一点,而不愿冷静思考全面审视股市的方方面面。

    其实,你只要认真思考并稍作实践,就知道中国股市什么都是,但又什么都不全是。它既是赌场,又不全是赌场;它既是政策影响极大的地方,又有自身的规律也就是不被政策影响的地方;它既有投机的理由,也有适合价值投资的机会;它既有恶,又有善;既是地狱,又是天堂。总之,股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里面充满着多种矛盾、多种力量、多种博弈,是一个用简单思维说不明、道不清的综合体,造成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奇特现象。

   这种复杂的现象并非仅仅属于不成熟的股市。其实,任何股市都有适合与不适合价值投资的地方。就算是孕育了价值投资伟大理论和诞生了投资大师的美国,也有很多时候不适合价值投资。比如在1968年前后,巴菲特因为市场上再也找不到又好又便宜的股票,解散了自己的合伙人基金。这件事实你也可以解读为,当时的美国股市不适合价值投资。这样的例子还包括2000年的纳斯达克市场,2007年的中国市场,以及前些年的越南市场:一共只有两只股票,每只都炒到了市盈率200倍以上。

    其实,说价值投资理论和它的基本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因为它的理念和策略本身科学而有效,在各种投资流派中是最好的投资方法,但这并不等于,它在任何时间段上都有用武之地。任何一个国度和地区,只要股市处在泡沫阶段,都不适合价值投资。因为没有安全空间可以寻觅。反之,只要任何一个市场在犯下错误,低估了优秀企业的价值,就都有适合价值投资的余地。

    正确的解释是:风险与机会并存,这才是股市永恒不变的真实面貌。而只抓机会,少冒风险,这才是投资者在研究和操作中应该始终围绕的核心问题。股市何时能治理有方、监管到位、健康发展,这些更多地属于管理层的事情,一般股民只能发出微弱的祈求之声。但无论市场有多么地丑恶和残酷,多么地复杂和善变,毕竟总没有人象李逵一样高举两把板斧,强迫你必须买进这个或者卖出那个。投资者的命运归根到底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弄清中国股市究竟适不适合价值投资的另一个关键,是投资者的自身把握:你究竟以什么样的投资方法去参与这个市场。如果你以赌徒的立场和心态去参与,股市就真的变成了零和游戏,变成了彻底的赌场;你天天打听各种内幕消息,靠流言蜚语来指导操作,股市就变成了诡秘的政策市、消息市;你以投机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去介入市场,股市的短期起伏就会遮蔽你的双眼,你就会为了一碗红豆汤失去了长子权。具体说,比如你在德隆系股票和中科创业股票,或者戴上ST的某些股票,创业板的某些股票疯狂拉高时,也去搭车捞一把,你就会让命运变得扑朔迷离。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立场、眼光和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股市。

    就算你面对一个规范、健康、成熟的市场,整天在里面追涨杀跌,天天分析资金流进流出,日日闭门不出画线构图,对公司的基本面不闻不问,对股票价格的高低无法判断,那你还是会认为这个市场不适合价值投资。

    同样是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些人船只倾覆、落水求生,有些人却云帆高挂,鱼虾满仓。

    道理很简单:不但要问股市究竟“是什么”,而要问股市究竟“有什么”,更要问我们应该“干什么”!

    作为理性的投资者,牢牢地抓住好公司和好价格两大要害,在喧嚣杂乱的股市中真正理解和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精深哲理,这才是事关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1年12月1日于上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盘越是低迷,就越是价值投资的机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双汇数据的视角谈“生意属性”的判断(转载)
最近一位投资朋友以《双汇是否低利润率高周转率》为文进行了一个角度的探讨。由于涉及原先本博对于双汇的一些观点,因此将我对此问题的看法放在这里,仅供大家参考。



在谈到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高与低”都需要参照物,否则这种评估就很容易主观化。回到主题,从毛利率、净利率而言,双汇放在整个a股市场里无疑是属于“低利润率”类别的。比如原博主提到典型的苏宁或者万科,毛利率分别为18%和40%,净利率5%和15%左右,如果如博主所言他们属于低利润率高周转类别,那么双汇又如何不是呢(实际上万科就不典型,其所谓的高周转只是在房地产行业中的相对特征而言而不是一个绝对特征)?



周转率更是如此,原博主已经给出几个快速消费品的周转率水平,数据显而易见双汇明显高于其它大众熟知的“快销品”。即使是被认为“低利润率高周转率”突出代表的沃尔玛,其历年的周转率水平也不过2.9-2.5左右,而双汇的历史数据即使以原博主调整后的数据来看也在3-2.4左右波动。如果这还不算“高周转”,那么什么才算呢?所谓“高与低”是放在一个背景下的水平,而不是“最高或者最低”。



在商业领域虽然行业千差万别,但是从生意属性的角度而言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高利润低周转,低利润高周转,杠杆类。前者例如医药或者软件典型,中间比如快销零售典型,后者比如房地产和金融(其生意生死的关键在于对杠杆的合理管理和运用)。虽然由于行业的差异在具体数据上并无“黑与白”一样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但总体而言这种区别是相当明显的。



就投资而言,准确的定位其生意的属性是首要条件。因为不同的生意属性,将直接决定了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所在,也才是企业分析的最重要部分。而有了这个前提判断,才可能对企业是否按照这一特性在调动经营要素而“走在正确的路上”进行判断。还是回到主题,以双汇的生意属性而言,产品根本难以差异化,没有差异化的产品何谈“高利润率”呢?这是商业竞争的常识性问题。这样的企业,其胜出的根本是“规模”--在《股市真规则》一书中,作者列举生活消费品行业的竞争优势时的第一条便是“规模优势”,甚至还排在被广为传播的“强大品牌”之前,可见一斑。如果用波特竞争理论来归纳这属于典型的“成本领先战略”属性。如何以更大的规模优势,配合精细化的管理,取得成本优势,特别是实现较低利润率下的高周转,才是取胜的关键。反其道行之,既不可能实现什么高利润率(因为产品根本没有强差异下的提价权,在波特竞争战略中的定义:只有差异化战略和细分专业战略,才可能实现高利润率),反而会导致竞争力下降后的滞销。要知道重资产型企业的刚性成本相对较高,周转率的下降将直接导致企业的一系列危机。



相反如金字火腿,就走的是典型的高附加值的专业细分定位,其属性就是典型“高利润率,低周转率(毛利率40%以上,净利率接近30%,但是周转率只有0.6左右-这已经排除了其2010年ipo资产大幅扩充导致的周转率被动下降)”。产品及服务属性的“商业属性差异”,导致截然不同的“财务特征差异”。但企业分析中需要了解商业属性是“因”,而财务数据是“果”。一切的“果”都是为了揭示“因”为目的的,而不是相反。而揭示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竞争优势的分析做前提准备的。



所以判断到底是什么生意属性的企业,其实非常简单:去想一下这个企业在竞争中得以胜出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就好了。而这不根本需要高深的商业理论了,耳熟能详的2句话早已揭示了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薄利必要多销”和“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所以对一个企业的定量由于统计口径和视角的差别可能有所争议,但是对于其的定性一定要准确。定性错误之后的定量,再精确也没有意义了。其实原博主引用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好:无须知道一位男士的准确体重,我们也能看出他是不是过于肥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好

好久没来。过来看看,发现你还在,兄弟好性格,值得我等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47 均线多头 的帖子

好久不见,祝好。在MACD,小梨的寂寞的技术派,你的关于趋势操作的大作,都曾对我影响之深。走上价值投资之路,你也曾给过我很多帮助。希望还能看到你的大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剑专访:走出投资的洞穴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出自《理想国》。在洞穴中有一群囚徒,他们把岩壁上的投影当成真实的一切。当囚徒们被解放以后,大多数人反而不知所措,宁愿继续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有些人甚至会迁怒于揭露真相的人。不过还是有少数人能够接受真相,毅然走出洞穴,奔向自由。
   技术投资者就是面壁起舞的囚徒,他们把K线图当做投资本身。而价值投资者就是最终走出洞穴的人,他们看到了光明的世界,看清了投资的本质。
李剑就是少数走出洞穴的人,他的“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度分散”是目前对价值投资最精练、最本土和最个性的总结。
财商网:李总,谢谢您接受财商网的专访。您是十月份去的日本是吗?
李剑:是的
财商网:这次日本之行给您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样的呢?您觉得日本这个市场是否适合价值投资?
李剑:首先不存在哪个市场适合与不适合价值投资,应该说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市场都适合价值投资,也可以说都不适合价值投资。这个问题可能大了点,我们中国市场很多人说是“政策市”、“投机市”,我们的大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市场是赌场,甚至连赌场都不如。我觉得这些都讲到了中国市场的一些方面。其实股市既可以说是“很多东西”但又不全是“很多东西”,意思是它可以是一个赌场也可以不是一个赌场,因为它可能受政策影响,也可能不受政策影响。
李剑:不受政策影响是因为股市有自身的规律。你可以说这个市场是投资的市场,也可以说这个市场是投机的市场。一个国家,一个市场,有没有让价值投资者感到满意的机会,这个“机会”是指价值投资者眼中的机会(好公司、好价格)。不管是日本、中国、美国,都有自己优秀的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低廉的价格,那么这个时候就适合价值投资。
财商网:您的意思是价值投资是一个普适的投资方法。
李剑:对,价值投资不存在哪个市场适合不适合。但是,在时间段上可以说很多地方又不适合价值投资,比如1989年日本股市、房市的泡沫经济,2000年纳斯达克的泡沫,1968年巴菲特解散合伙企业,他说:“我在市场上再也找不到又好又便宜的股票了”。这些例子说明了在时间上价值投资存在“适合与不适合”,在空间上是不存在“适合与不适合”的。
李剑:另外,补充一点,投资者自身如果知道股市既是一个赌场,又是受政策影响的(市场),同时,也知道在市场犯错误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买到好股票,如果这样全面、正确的理解股市,那么这就靠投资者自身的修炼了。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者的心态和立场。
财商网:同一个股市,在投机者眼里是投机市场,是一个赌场;但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就是一个可以挖掘有价值企业的地方。我看见你博客里有(提到)日本的311大地震,您关注过东京电力这家公司吗?
李剑:关注过。它(东京电力)确实跌了很多。一般在出现重大灾难的时候,价值投资都比较有机会,这个时候价值投资者都会习惯性的去购买,但是当时我并没有购买东京电力。
财商网:您不购买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如果东京电力不是由于基本面变坏,而是因为市场错杀出现局部问题导致暴跌,则可以对其进行抄底,但是考虑到可能是因为其基本面变坏而产生致命的影响,所以就没有去盲目的抄底了。
财商网:您认为它大势已去了是吗?
李剑:我认为它的基本面有很大的问题。第二个原因:不是所有的灾难性事件都会给我们提供机会,这个包括有些公司所在的行业,如果这个行业不太好再加上受到致命的打击,这样的话就不太适合抄底。
财商网:您在做日本股票的时候,您觉得日本市场有什么特点呢?
李剑: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前的包袱太重,也就是1989年的那场经济泡沫影响太大了。因为那个时候积累了巨额的负债,(使)它的银行体系遭到了重创,很多企业去买地皮,到美国买房子以及买自己的股票。这个包袱大到日本的经济20多年才恢复。我这次去日本的感受比去其他国家的感受要深一些,日本国民负债特别高,国民负债对股市、企业、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比对经济周期,行业周期要大的多。

李剑: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高负债远胜长周期》,具体到我们投资来说要尽量避免三高,即高投入、高负债、高能耗。高负债有可能让你很多年都不景气或者对你的企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最优秀的企业、最好的国家不是靠负债推动经济发展,而是靠提高核心竞争力或者是技术创新来发展经济。
财商网:刚才我们谈到了日本市场,像美股和港股您也是做的,对吗?
李剑:对,这两个市场我也做的。
财商网:那您觉得美股市场有什么特点?
李剑:我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最能盈利的企业基本出在美国,所以我们不投资美股就很遗憾了,我是比较看好美国的。美国的经济制度是最完善的制度,它的经济制度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当然它也有问题。
财商网:港股您怎么看呢?
李剑:有很多大陆企业在香港上市,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同样一个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价格不一样,这就容易出现我们经常讲的“套利”。由于两地的价差,所以我们在大陆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对香港充分关注,因为香港有很多便宜股的机会。现在的H股基本与A股接轨甚至超过A股,但不管它是超过还是比大陆股票便宜,它都是机会。如果它大大超过A股,那么很显然我们要买A股。原来有一段时间在香港的蓝筹股比大陆的贵,那么这个时候应该在大陆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哪里便宜到哪里。
财商网:您现在是在全球市场配置您的资源,像金砖四国里面的其他国家比如印度,俄罗斯,巴西,这些您是不是也在关注呢?
李剑:都在关注。俄罗斯在普京刚刚上台的时候我就特别关注了,因为当时它的起点低。由于在叶利钦时代把俄罗斯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的休克疗法(的影响),结果导致股价跌的太凶。到了普京时代股价开始慢慢回升,这个跟普京的个人领导力还是有很大关系的。不过很可惜,当时我在香港找了很多证券公司但没有一家公司要买俄罗斯股票的。我个人想买但是他们不愿代理。
李剑: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要关心金砖四国,新兴国家它的发展快。欧美国家的GDP从70年代以后都有点要饱和了,它的GDP增长基本是2%到3%,像金砖四国,特别是中国的GDP,增长往往都是8%或9%。成长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刚才讲哪里便宜到哪里去,还有一条就是哪里增长快到哪里去。但是我更注意的不是国家而是行业,就中国目前的几个投资者来说,(他们)都具备自己的风格,那么我的风格就是更注重行业。
财商网:您是不是强调先行业后个股?
李剑:对的。你刚才问到我的那个“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当分散”,这十二个字是价值投资基本原则。我提出(这个原则)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如果说有没有要补充或修改的,我觉得修改没有,但要补充一条就是“好股”怎么理解,我想它既是好公司也是好行业
财商网:刚才我们从日本、美国然后谈到了香港市场。我在您的博客上也看到你以前也做期货,外汇以及一些大宗商品(交易)。有一段时间可以说您是趋势投资者,做的也不怎么好,其中还欠了一个大户很多钱。您有过这样的一个经历,当时还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不这样得了,我卖身为奴吧,给您打工来偿还您的债务。”可是对方不但没怪罪您,反而又给了您一笔钱让您去操作。我们就觉得奇怪,这个人是看中您身上的什么品质呢?
李剑:我是1995年进入这个市场的,1995年到1999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什么叫趋势投资我都不清楚,就是在几个市场里操做,那时候我觉得愚蠢的人胆大,人没有水平反而胆子大,那时候我没有水平没有经验,我反而给很多人理财,最后的结果就是倾家荡产。
李剑:您刚才说,那个大户给我钱让我继续帮他理财,我想应该是他人好,另外可能是,他觉得我这个人老实,并且信守合同遵守诺言,所以,他相信在经过这次重大的打击之后,我会老老实实去学习。我非常感谢这位大户朋友,后来我也没辜负他的期望,自己一直在用功学习。

财商网:在您的投资发展过程中,我觉得1999年好像是您的分水岭,是不是跟这次受到的挫折有关呢?
李剑:的确是跟这个有关。(当时)自己的全部家当输光了,这个教训太深刻太惨痛。
财商网:当时在这种情况下您的思想压力应该挺大的。
李剑:我当时并没有悲观,或者干脆找个楼跳下去,反而心里很平静。我当时悟道一个道理就是“不论做什么事情,你都要去学习,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股市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赚钱的地方,大多数人认为股市很容易赚钱,所以想都不想就冲进去了,一分钟就买了个股票。我受到重创以后,我心里就有底了,虽然失败了,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财商网:后来您是怎么找到价值投资的方法的呢?
李剑:这个是偶然的。1999年那个时候什么都输光了,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就天天看书、学习。那个时候看书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找到一个稳赚不赔的方法,要进入这个股市只有稳赚不赔的方法才可以解决问题。后来,我总结有四大流派,这四大流派里面,“价值投资派”和“基本面派“让我觉得最踏实也最有可能是稳赚不赔的方法。
李剑:我大学学的是哲学专业。哲学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道理,“你”最终是由一个基本面决定的。价值投资有一个常识,即股票后面是公司,股票好首先是公司好。股票短期是说不好的,但长期一定是由它的基本面决定的,也一定是由公司的管理层来决定的。所以我在1999年以后就选定了价值投资这个方法。
财商网:您提到“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当分散”,这是哪一年提出来的?
李剑:2005年在“深圳市民投资论坛”上提出来的。2003年我就把这个理论整理出来了但是没在公众场合宣讲,在2005年6月份的时候他们邀请我演讲,我就把我这个理念讲出来了。后来有人把我的演讲发布到网上,网上有很多人转载,所以这句话就比较出名。
财商网:主办方当时为什么要请你呢?
李剑:当时在深圳的很多股友里知道有一个人叫李剑,对价值投资的理念和认识比较深,所以后来就邀请我去了。
财商网:其实是当时在股民当中,这个草根的炒股阶层中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
李剑:在我的朋友圈子里已经有一些影响了。
财商网:这个时候就被挖掘出来了。这个好股好价能不能理解成物美价廉呢?
李剑:可以的,它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它是我们生活中买东西用的词,你把它换到股市上来就是这个意思。
财商网:具体来讲。怎么判断它是一个好股,这个好价其实就是低价。
李剑:这个讲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财商网:我觉得也是一个特别核心的内容。
李剑:这个好股好价的内容就比较丰富了,我在论述好股里面讲了一个“从产品的角度”来选择。从逻辑上来讲,好股后面是好公司,好公司又包括优秀的管理层、健全的财务、好的产品或服务等。但按照轻重缓急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要好。我们环顾整个市场,整个经济,所有的企业,如果他们没有一个优秀的产品,那么这个好公司就缺少一个(好的)前提了。没有好产品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公司,也不能成为一个好股票。
李剑:关于从产品角度如何判断好股票?我就提出了四个“独一无二”,即产品独一无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量价齐升、产品永不过时。如果你要严格的选择好股票,这个真正的好股票体现在产品上,如果达到这四条,这绝对是个好股票,因为这四条要求非常的严格。
李剑:独一无二,包括你能生产别人不能生产。比如你离开了茅台镇你就不能生产茅台酒,你离开法国那个特定的区域就没有办法生产葡萄酒,你离开了牙买加的蓝山你就没有蓝山咖啡,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是供不应求,你提供的产品和你的服务要是供不应求的。有些产品它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市场没需求,比如我们经常遇到很多高精尖的产品,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它是独家的,像导弹,卫星。它的市场容量有限,它不会供不应求,很可能它一次就满足需求了,那么这种企业不会赚大钱。所以,光有独一无二产品还不够,还得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很多体现在产品还没出来就已经交钱预订了;第三个就是产品量价齐升,不光是销量扩大同时价格不断上升,产品至少具备提价能力,没有提价能力的企业不是好企业。

财商网:就是要有自主定价权。
李剑:对。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都在价格战中取规模和数量,虽然它有数量有规模但是不赚钱,原因是它低价竞争,低价竞争的结果就是自己也没赚到钱。
财商网:这就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李剑:对。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例子,像四川长虹,靠打压价格来击败国内彩电竞争对手最后两败俱伤,反而(让)国外企业乘虚而入。我想,任何企业靠低价营销竞争,这种企业都不是优秀的企业。所以我们选择好股票、好企业,不仅需要企业量的扩大,也需要价格的提升。
财商网:就是要永不过时。
李剑:如果你的产品符合前面三条,可是你的产品寿命短,它就过时了、淘汰了,就像保龄球、黑白胶卷,现在随着网络的兴起连报纸都有点危险了。所以,产品需要永不过时,有一个长远的需求,让价值投资者能够长期持有,我觉得要找到好股票,它的内容就要非常的丰富。从产品角度去选择股票,这就是我讲的独一无二。其中这个公司还要有强大的护城河,同时这个企业必须是高成长。大概的意思是,要从基本面各个角度去选择好公司,最好从企业的产品、管理层、提价能力、财务、负债指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财商网:刚才您的好股说的是从产品的角度去考虑,可能是定性的比较多,有没有一个定量的一个指标?
李剑:价格就是定量的,好公司就是定性的。两个都重要,但定性更重要,定量应该在其后面。定量的东西不要太苛求。要把90%的功夫放在定性上,10%的功夫放到定量上。
财商网:您讲的就是像巴菲特早期是师从格雷厄姆,就是一定要找到雪茄烟蒂型的,后来就转到费雪这一块了,巴菲特说自己的血管里,80%流的是格雷厄姆的血液,20%是费雪的血液,那您的投资方法更看重哪一块,是高成长还是公司的稳定?
李剑:首先,我自己从1999年到2003年拜读巴菲特的著作,包括把它以前的投资案例都研究过很多遍,我就不太认同他的这句话,因为他在做的过程中,实际上85%都是用费雪的理论方法,15%是格雷厄姆的。他在后面选择的投资标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并没有太多的考虑价格,他更多是从企业的质地、行业的角度、管理层的角度,特别是他那段时间的讲话,都是讲他所投资的企业有多么优秀的管理层,盈利能力多么强大,他们的市场地位、护城河有多么的宽阔,可是他用在讲价格的时间连15%都没有。
李剑:巴菲特这么强调的原因,可能是更感激他的恩师在大的原则上给他的指导,无论怎么样都要安全。就我的理解,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便宜?一定不能光看价格、市盈率等这些指标。伟大也是便宜,优秀也是便宜,它是辩证的东西,它是可以转化的,不是割裂的。我大学时的哲学老师告诉我们,时间是物质的时间,如果没有物质,时间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实体,就不可能有青年、壮年,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空间,就不会有时间。同理,价格和公司也是不可分割的,好价格一定是在好公司的基础之上的,脱离公司谈不了价格。格雷厄姆的巨大贡献是思想——我们的投资,要买的便宜。
财商网:其实好股好价呢,好股要放在前面。
李剑:是的。由于我自己做了大量研究,我想我再怎么崇拜巴菲特,把他作为我的恩师看待,但是我还是不太同意他说的那句话。我想听其言不如观其行。
财商网:巴菲特自己讲,用极低的价格买比较烂的公司,不如用合理的价格买合理的企业。最近巴菲特以107亿美元购买了IBM的股票,也购买了英特尔的股票。传统意义上我们都觉得他对高科技股都是敬而远之的,所以这次的交易行为让我们觉得迷惑,到底是我们对巴菲特的误解,还是巴菲特看到了一些我们没看到的东西呢?
李剑:前面大家有共识,即他对高科技行业不感兴趣也不看好。我个人觉得,他宝贵的地方就是:如果你对一个行业不熟悉、不理解就不要去做。以前对高科技行业他不理解所以就没投资,这个给了很多投资人很大的教育和启发,我们也应该学习他这一条。他现在投资高科技行业应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巴菲特现在对高科技行业理解了,以前他不懂高科行业,但是我个人觉得,巴菲特晚年对行业的选择没有以前那么严谨了——巴菲特投资主流风格之所在是在消费垄断行业、保险金融行业,这些行业他有最大的研究优势,他也擅长。可到了晚年,他投资韩国的浦项钢铁、北方铁路公司等等,这些与他以前三大行业有很大的不同。我个人不太看好他这样广泛的投资,我还是很愿意巴菲特把他的精力放在相对少的行业,也不是说不可以投资他三大行业之外的行业,但是感觉这几年他的范围扩大的太多了。

财商网:他也投资了一些周期性或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我看您现也在分析民生银行这个股票,好像对您来讲也有这样一些矛盾——您觉得它有一定投资价值,也算好股好价,但是跟您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成长型、稳定成长型而避开这些周期性的股票是不是矛盾呢?
李剑:是有点矛盾。我曾经讲过价值投资有三大方法,并不是说完全是在长期持有、稳定成长行业里面的最卓越的一些企业。比如像巴菲特买了可口可乐,他说可口可乐是殉葬品,他再也不会卖掉,可口可乐是稳定成长型企业,又是这个行业里的顶尖企业,所以他再也不会卖掉。这是价值投资的一种方法。
李剑:我个人也是把茅台当做一次持有的品种,不存在卖出的那一天。价值投资还有另外两种方法,其中是在周期性股票里也可以采取在大的周期里高抛低吸,就像巴菲特做中石油一样。价值投资在选择优秀企业和谋求低廉价格时是有原则的。价值投资里面有一个确定性原则,让价值投资者喜欢稳定成长行业,因为这个行业比较容易把握,像美国麦当劳公司,这么多年它的利润,股价都是稳定增长的,不管遇到宏观调控还是金融危机。当然也不是说周期性行业完全不能做,当你感觉这是周期性的低点,你就要毫不犹豫的去买。
李剑:价值投资者不光在稳定行业下功夫,也要在周期性行业里面设立一些但不要以周期性行业为主。经过最近几年行情,银行股都不被看好,股价跌的非常多,我觉得中国银行和西方银行是不一样的,中国政府调控手段太厉害。中国是一个国有资本非常强大的国家,是政府非常强势的国家,银行大多数是国有银行。我们的高铁负债、房地产泡沫等这些巨大的风险在西方人看来是非常可怕的,但可能他们不太理解中国,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风险和机会,这些风险可能不像西方人想象的那么可怕。也就是说,当银行股一跌再跌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便宜也是硬道理,如果中国银行不存在像西方银行一样排队倒闭,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关注他们。所以我对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比较关注。
财商网:您以前一直是强调先行业后个股,其实是充分强调先选择行业,在行业之下再看个股。您能不能举一些例子告诉投资者哪些行业是您不看好的,这样的话我们的投资者就比较省事了,就不用去关注其中的股票了。哪些行业您认为是可以关注的,这样我们可以在行业里挖掘一些股票。
李剑:我最不看好的一些行业就是三高型行业——高投入高负债高能耗。高投入行业,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火电厂等;高负债行业,像金融行业;高能耗的行业比如电厂、化工企业。航空行业基本就包括三高行业。美国在油价涨得最凶的时候,涨到147美元的那一年,七大航空公司有五个破产,这样的行业是一定要回避的。有些行业站在非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是为国民服务的行业,是有效益的,但站在投资角度,我们是要回避的。
财商网:公用事业呢?您刚才谈到的东京电力是不是也属于公用事业?
李剑:东京电力,既有三高行业的特点,也有低成长公用事业的特点。公用事业最大优点是垄断、稳定。比如自来水,高速公路这些企业。
财商网:年报应该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重要的文件。年报本身内容是很长的,您读年报有没有自己的方法?
李剑:比如我们看一份年报,它上面有很多数据,但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护城河这些你是看不到的,所以我觉得读年报是最基本的功课。读年报可以看到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各项财务指标是否健康,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如果连这个都不看那就不是稳健,理性的价值投资了。年报还有自己的局限,有些信息在年报上看不到,但是可以通过读年报反应出来,这些信息很可能是价值投资者特别关注的企业重大问题。
财商网:这些无形的信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呢?
李剑:我们可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也可以得到。比如去超市看产品的消费情况,到上市公司了解情况也可以看到无形的信息。

财商网:就像彼得林奇是通过逛商场来选股票。
李剑:这是其中之一吧。彼得林奇后来专门谈过这只是一个非常原始、简单的方法。光靠这一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来研究。
财商网: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企业估值是非常重要的。估值的方法有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绝对估值是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我不知道您是不是也用这个方法?
李剑:所有的估值指标我都用,但是我都不是很认真的用。我大多数时间是研究优秀企业,尽量找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找好以后我再看它的价格。每一个指标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所以这些指标都要结合起来用。比如市盈率,如果你不用增长率来比,光看市盈率我们是不知道它便宜与否的。
财商网:既要看PE也要看PEG。
李剑:其实PE不用看,看PEG。市净率的局限性更多,像很多企业的净资产种类太多,实际价值相差太大。特别是做账方法是有问题的,很多企业都是按照原有的记账方法。比如你原来买了一块地是一万块钱,做账的时候会计就按一万块钱做,十年以后这个净资产还是一万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你一万块钱买了易耗品,比如电脑,手机,这些东西过了十年以后这一万块钱可能一分钱都卖不掉了。李剑:所以市净率也有很大的缺陷,市净率必须要寻找它的净资产和它实际价值。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也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很难判断一个企业未来的增长率特别是非稳定性增长性行业,它未来每年能够增长多少,按照多少利润来算,按照什么折现率,按照多长时间,这些问题你都要考虑到的。我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指标都用但对他们没有依赖性。
财商网:像DCF可能就比较适应一些稳定增长的行业,刚才提到的自由现金流,是否可以用利润来替代现金流。
李剑:不行的。这个自由现金流是有一个准确的解释。自由现金流是在利润加折旧扣掉了资本性的开支以外的。
财商网:就是不能用它的每股收益来代替现金流
李剑:事实上每一家公司赚来的利润都不可以说把它分掉,分掉以后也不影响公司的发展。比如航空公司赚钱赚了七八年,这时所有的飞机都淘汰了,必须要买新飞机,必须要把以前赚来的钱拿来买飞机,也就是用于公司的资本性开支,或者叫维持正常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很多企业它的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有可能它的利润大部分不是自由现金流,只有极为优秀的企业才可以分掉大部分的利润,留一小部分作为公司运营。
财商网:除了投资之外,您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李剑:我基本没什么业余看好,就是读书、看资料。
财商网:李总,今天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是听人说价值投资太难了,下面这篇文章大概是很有代表性的,对此我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首先,“难”是相对于“容易”的。本人觉得价值投资是最容易的投资办法,因为这是我会的唯一的投资办法。

说价值投资“难”的人一定是有更容易的办法“投资”?

“难在被怀疑被耻笑时候的坚持、自信与淡定”----价值投资投的是你自己懂的企业,如果你真懂的话,又怎么会不坚持呢?

如果有不自信的感觉,那就说明你还没搞懂你投的企业或还不是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怎么看与你何干?

“难在逆势而为的理性、清醒与忍耐”---

                                                                                          ————段永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追波逐浪

发表于 2011-12-2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43 股市轮回 的帖子

楼主好人,谢谢。很好的p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追波逐浪

发表于 2011-12-3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各位元旦快乐,万事如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票估值也应先定性再定量



                         李 剑



    在好公司和好价格的关系上要先定性后定量.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和演讲中多次谈到过.其实,先定性后定量意义远远不仅于此.在价格的估值问题上也要先定性后定量.因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体现在事物的任何一个层次中,区别它们并且把握轻重缓急都很重要.否则,还是容易陷入数据之中而迷失方向.

    什么是估值中的重要性质或本质问题呢?我想首先是思考各种估值指标的基础------财务报表的优点和局限性问题,其次是各种估值指标对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适用性问题,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各种估值指标给投资者的投资导向问题.

    拿市净率为例,如果不先了解净资产的性质,那就根本无法知道净资产的大小,也就无从计算市净率的高低。我们所接触的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平衡表中的净资产,往往都按购入时的价值入账,时隔多年,有些资产比如土地房屋、高档家具尽管历经减值折旧,可能还是升值巨大;而已被淘汰的设备或已过时的资产尽管账上价值过亿,其实早已名存实亡。我们至少要先思考这样一些定性的问题:公司采用了什么样的记账方法计算资产?什么样的净资产最接近现实的价值?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行业净资产值最接近实际资产值。

    再拿市盈率为例,如果不先思考上市公司利润表的局限性,单纯地看数据的大小,就很容易上造假公司的当.因为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准则编制而成,不代表上市公司已经收到了真金白银.它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更不能真实反映公司产品是否畅销、服务是否受欢迎,以及定价能力、收款能力是否强大等竞争优势.必须配合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准则的现金流量表才能了解清楚.

    很多人认为市现率比较可靠,但事实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依然容易造假。伪造银行存款凭证是最大胆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手段。曾经是世界第四大食品公司的意大利的帕玛多特,伪造美国银行存款凭证60亿美元,创下了用现金流量表造假的世界之最。这是非法的造假.合法的造假更难识破,因为它又是利用了现行会计准则的局限:在收付实现制的编制基础上,现金流量表只记录当期现金的收支情况,而不考虑这些现金流动是否属于当期损益,甚至不考虑是否归企业所有。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报表“时点”制的局限,用年底时借入一笔款项,在下一年初再还出去的办法粉饰现金流量表。

    最需要先定性的估值方法是市储率。因为一旦先给储备物质定性,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矿山储量全在地底下,不仅品位、数量、开采成本、开采年限没有底,采出来的销售市场价格变化没有底,就连地底下有没有这个东西都没底。没有底你还去精确地数钱,算市储率的高低?这几年随着资源价格的暴涨,股市上骗钱的一个典型就是某某公司发现了某座矿山,或者买下了某座矿山,按照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多少多少等等。投资者计算之前一定要先想想,谁给评估机构评级?

    价值投资界的朋友最喜欢的估值方法是绝对估值法,即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方法. 由于未来的不可预见性太多,这种方法的先定性后定量尤为重要.首先是要弄清自由现金流的含义,它给我们的投资导向必然是要选择那些资本性开支少也能够继续发展壮大的公司.明白了这一点,不用精确计算都会对高投入、重资产企业多一份警惕.其次是折现率,引进它的实质一是提醒我们要注重同无风险投资品种回报率的比较,二是提醒我们股票投资的不确定风险以及不同行业的风险水平,越是风险大越是不确定的越要用较高的折现率.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机械教条地照搬某个无风险利率水平;更重要的是未来年限的计算,它对投资者的投资导向是要尽量投资长寿的企业,"长寿的企业价值高"!如果你对一家在激烈竞争中苦苦挣扎的企业,未来能够持续经营五年还是七年都把握不定的话,你还计算什么,干脆休息,放弃它罢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个帖,动不动就要审查,搞么子事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投资中运用的一个原则是在极度悲观点投资,也就是说,最悲观的 时候也正是最乐观的时候。
所以说价值投资者永远是市场中的一小撮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投资思路才是最好的思路。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未必见得就是最好的。
譬如我把000726归结成一句话:11元买了你是不赔钱的,8元以下买了你是要赚钱的。简洁明了,价值投资的思路已在里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低价格买进俱乐部的成员

从对20世纪30年代股市的分析中,我们注意到最重要的一点:股票价 格变化总体上十分频繁。尽管股票价格下跌在这一阶段很正常,毕竟此时还处 在大萧条时期,但这种下跌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股票价格极度频繁 的变化,那些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内在价值也发生变化了吗?答案是:没有。 资产泡沫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当买家被乐观的行情冲昏头脑的时候,资 产的市场价格往往过髙;当市场崩溃,买家陷入悲观,价格与其真正价值相 比又过低。这种价格上过度的大涨大跌正是1929年股市大崩溃前后几年的典 型写照。最重要的是,与公司价值密切相关的股票价格的这种异常表现并非只 在市场泡沫时期才出现,这可能是每一天、每一星期、每一个月或每一年的 股票价格的一个普通表现而已。有种观点认为,公司和市场上本应体现其价值的股票价格可以彼此分离, 这一流行观点来自《证券分析》一书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写的书和文章。 格雷厄姆假设这种假设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一一每家公司都有其内在价值, 换句话说,每家公司都有一个合理的评估价值。然而,尽管如此,某公司的股 票价格出现上下波动却可能和公司价值无关。
正如我们在这个过于简化的图2-2中所见,实线所表示的这个公司的价 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持续增长。该公司卖出的商品逐年增多,而且多年来不断 想方设法为其业主在每年的基础上增加收入额。但是,股市对这家公司的热情 却时高时低,这是因为股票买家和卖家会由于任何原因而对这家公司的态度发 生变化。还应指出的是,这些评估都是在每日的基础上作出的。一家公司的价值 会每天发生变化吗?当然不会,但这却丝毫阻止不了股票买家和卖家每天对此 进行评估。更糟的是,有时买家和卖家会被那些几乎和公司本身毫无关系的因素牵着鼻子走,据此作出决策,结果如何自然不难想象。也许投资者找到了 一家更让人兴奋的公司,也许这家公司在某一年赚的钱将低于他们的期望值, 他们因此感到沮丧。股市上人们出售自己股票的原因各种各样,有时候和他 们估算的该公司的价值几乎毫无关系:有时,他们卖出股票仅仅是因为看到其 他人在市场上卖股票,丝毫也没有考虑公司的实际价值;有时,买家买进股 份是因为看到其他买家在抬高价格。约翰总说:“有时引起高价的原因就是髙 价本身。”要点在于,如果你认为股票价格总是会准确反映出公司的真正价值, 那么你注定要踏上投资的疯狂之旅。如果这样,那就奉劝你,与其购买股票, 还不如拿着钱去迪士尼乐园,至少那样你还会享受到很多乐趣。
至此,你们可能已经猜到,我们推荐购买股票的时机是:股票价格跌到 该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价值线以下的时候。举个简单例子,公司甲,包含其所 有的工厂、库存、制成品、雇员等在内,如果其经营者把这些全部加起来统计 出一个数字打算卖给你,要价100美元,但是股票报价是75美元。再进一步, 如果该公司今天值100美元,股票报价也是100美元,但是你认为该公司在 未来几年会值200美元,甚至更髙。那么这两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都要买 进股票,然后等着市场把你预计的收益创造出来,这个收益就是该公司的真正 价值或良好前景下将来的真正价值。
价值投资核心有一组关系: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买人。这是关键。稍后 你就会知道,从许多不同角度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最重要的是,这一策略 可运用于所有的投资领域,无论你交易的是股票、不动产,甚或是艺术品、棒 球卡或邮票。找出一份资产的价值和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在任何情况下 都是投资的根本。切记无论哪种情况,物品的价格和它的价值可以相差很远。 从现在开始,用低于价值的价格购买的行为将被我们称为“猎取便宜货”。我 们的下一项任务就是把你吸收进入便宜货猎手俱乐部。
约翰曾经说过,他年轻的时候观察到股票的价格表现可以和该股票所代 表的公司的价值相差很远,正是这种观察使他在1937年踏入了投资顾问这个 行业。他很早就明白股票和公司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其中一个的价格 本应代表另一个的价值,但股票价格和正在运作的公司的价值彼此分离、并不 一致的现象却再常见不过了。很多人说他们也明白这一点,但我们却看到很 多投资者,甚至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常常把公司和代表它的股票混为一 谈。大多数时候,当某人,比如一位经纪人、分析师或自称“专家”的人在电视上、 电话里、研究报告中、博客里甚或一个鸡尾酒会上对“某只股票”评头论足时, 这种混淆就暴露出来。如果仔细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谈论的仅仅是公司本 身,而忽略了股票价格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他们忘了未来的利润才是值得考 虑的更重要的因素。
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人们对讲故事、收集消息以及共同分享谈资 有一种天生的湛望。各个公司很容易被编成故事加以谈论,而且也很容易转化 为未来和其他人的谈资。“我投资给这家公司了,这家公司必将重振鞋类市场。” 像这样的言论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可以让人兴奋激动,而且可以激发人 的自我意识,让人觉得自己在交谈中精明机敏。然而,这些言论会让我们买下 估价过高的股票,把佣金付给那些到处传播故事的经纪人。那些虚构的有关公 司的故事容易引人上当,人们对这些故事的热情追捧常常导致投资上的灾难。 这并不是说那些传播故事的经纪人或编造故事的分析师想要误导你。一 般来说,事实并非如此。相反,你必须理解,他们背负重大压力,力图制造出 类似销售“卖点”的东西来试探全世界投资者们的反应。他们的老板逼着他 们去谈一些能引起投资者注意的事情,而与那些充斥着统计数字、比率、数 据、公司公允价值运算式(其实这些才是投资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相关因素) 的一摞摞陈旧乏味的纸质资料相比,有趣的公司及其振奋人心的未来前景更 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华尔街经纪人提供了绝大多数投资者心中想要的东西: 有关公司一年当中未来三个月前景的高明故事。这些能满足投资者想象力的 故事,足以导致股票价格涨得更髙或跌得更低。
便宜货猎手绝不能根据动听的故事而采取一步到位式投资策略,无论这 故事是从你的邻居、你的理发师抑或是华尔街最精明的分析师那儿听来的。 便宜货猎手必须自己怙算股票价格是否已经远远低于他们心目中的公司的价 值——这是这一行业唯“的指示灯,怀疑主义则是其指南针。仅凭听到的几个 有关某公司的故事就购买股票,有点儿像受到神话传说中有着迷人歌喉的海妖 引诱而在海岸附近触礁。那些布满岩礁的海岸上,遍布着爱听故事的投资者们 的尸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追波逐浪

发表于 2012-1-1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726在众多a股中可以算蒙尘的明珠,唯一的问题就是管理层貌似年纪比较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企业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变数。主要看这些对企业是致命的,还是暂时性的。000726表现不抢眼,可能主要还是因为行业的问题吧,人们一直对纺织行业不看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10-6 06:53 , Processed in 0.03059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