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6-7-3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14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月薪800元起,5年拥有200万元净资产 理财好男儿
项建庭的故事,听上去就像一部青春励志剧。从大专毕业月薪800元,到现在拥有3套房产,净资产200多万元,项建庭只用了短短5年。26岁,当许多同龄人还在学习什么是基金的时候,项建庭已是市场中的“老将”,房产、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玩转自如,A股、B股、H股纵横捭阖,市场疆域更是从中国拓展至美国、欧洲。
80后这一代所展现出的国际视角和开阔胸襟,在这位年轻上海小伙身上展露无疑。没有令人羡慕的学历,也没有显赫的家世,项建庭从平凡中一步步走来,用努力和智慧逐步实现财务自由的品质生活。新新人类的理财经,不仅充满生气,而且视角独特,希望能成为读者春节中的一道美味大餐。
第一次见面,和项建庭约在上海繁忙地段的一家意大利休闲餐厅。点了意大利海鲜面之后,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从春节假期的安排开始。项建庭说,此次假期的目的地是新、马、泰,忙碌之后的小憩算做是给过去的2006年的一点奖励。
尽管看上去仍然一脸清涩,但话题一旦触及理财,项建庭的自信就像一束光,从眼睛里散发出来。令人颇为意外的是,作为一家房产公司的普通员工,项建庭的工作和理财几乎毫无瓜葛,而他不仅拿到了“理财师”证书,还曾经是中国银行外汇宝比赛最早的周冠军之一,理论和实践就像钟摆的两端,在他身上保持着完美的平衡。
从房产到股票、基金,再到外汇和黄金,从A股到B股H股,从国内基金到环球基金,从人民币理财到港币、美元甚至欧元理财,项建庭就像一个魔术师,在理财的世界中玩出无穷的花样。
职业生涯从月薪800元起步,到如今短短5年间,项建庭已经拥有三套房产,净资产超过200万元,而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此时此刻,那些和他一样年轻的白领,大都还在依靠信用卡透支挥霍人生,看着日益高涨的房价感叹生不逢时。人和人的财富差距缘何在无形中越拉越大?套用项建庭的话来说——差距不过在于面对金钱的态度,理财可以改变人生。
两万港币的故事
项建庭常常提起他听说的“两万港币的故事”。去年年初,项建庭的朋友收到一笔2万港元的海外汇款,由于这位朋友对货币没有概念,年内也没有去香港的计划,所以就把这2万港元存了1年的定期。而他的另一位朋友,同样得到2万港元的汇款,所不同的是,他选择的不是银行,而是给太太开了一个港股的交易账户,一年之中只是简单的打打新股,临近年底时,2万港元已经变成了3.5万港元。
“人民币不断升值,2万港元过了1年的时间,已经比人民币还便宜了。所以,2万港元放在银行,其实已经不是原来的2万港元了。”项建庭说,从这个故事中,他越发感到理财的重要性。假如他的这位朋友当初把2万港币换成人民币,或者是买些基金,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惟独把钱放在银行睡觉是最糟糕的。
对年轻一代而言,财富的机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平等。项建庭说,他希望自己能在每一次机遇来临的时候伸手抓住,而其中他认为最为核心的“砝码”则是投资理财的意识,以及对市场敏锐的判断。2003年,当意识到房价上涨加速的时候,项建庭下决心买了两套房子,尽管当时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这个举动在几年后的今天,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智慧。随着房价的上涨,项建庭一跃成为城市中的“有房一族”,资产也因此快速膨胀到200多万。
用项建庭自己的话来说,接下来的十年将是贫富差距加速分化的十年,起点相同的人最后可能处于不同的财富阶层中,其差别就在于理财。理财可以改变人生,理财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
“财富金字塔”
3套房、51只国内基金、1只环球基金、若干股票,包括A股B股H股,偶尔还投资封闭式基金、外汇和黄金,项建庭的投资组合乍听起来有些复杂和零乱,但事实上,这个头脑灵活的大男孩为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步步精彩。
对项建庭来说,“打工”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通过几年的努力,项建庭每月的还贷支出如今只占到月收入的10%以内,总负债也降低到家庭资产的20%以内,手中的三套房,一套自住,另两套出租,租金用来支付贷款正好。
为了保证还贷,项建庭预留了6个月的应急还贷基金,这笔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以备不时之需。为了保证生活品质,项建庭同时预留了6个月的生活基金,按照每月4000元计算,就是24000元,同样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除此以外的其他工资收入,除了每年买一些人寿和医疗保险外,其余大部分投资于基金,而且基本采用定期定额投资的方法。若再有闲钱,比如业绩提成或是奖金,则考虑风险较高的投资,如股票和房产。
在这样一个基本的理财框架下,项建庭正在一砖一瓦搭建自己的“财富金字塔”,逐步走向财务自由的品质生活。他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
房产篇:三套房构成家庭核心资产
从事房地产工作的项建庭对房产投资情有独衷,早在上学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房地产市场回暖的迹象,并在父母的支持下,买下了第一套房。工作后,又自筹首付款买了2套房,如今3套房总价值超过200万元。这3套房也成为了项建庭最核心的家庭资产。
买房三步走
项建庭现在拥有的三套房子都位于上海浦东张杨路附近,交通相当便利。其中一套是13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项建庭和新婚的太太的新巢安置于此,还有两套则是二手房,面积大约50平方米左右。
第一套房是2001年买的,当时项建庭只有20岁。提及买房的动因,项建庭说故事不得不追溯到1999年。当时,项建庭大专还未毕业,几个同学合伙在校外租房,两次租房经历让他看到房价的悄然变化。“当时我们有4个同学一起,准备在学校外租房。我们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租房,而是找到学校附近开发商没有卖掉的楼盘。2室1厅的房子,开发商租给我们480元每月,平均我们每个人付120元。学校住宿舍每年的费用是1500元,和租房的费用大同小异,但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
不过让项建庭促不及防的是,几个月后,这套房子被开发商迅速卖出,项建庭隐约嗅出房产市场回暖的气味。四处寻觅之后,他们最终落户于浦东靠近杨浦大桥的住宅区,租金此时已经变成了600元每月,地段还不如原来租住的房子。同时,项建庭发现,仅仅相隔一年不到,当初开发商租给他们的那套房已经从10万元涨到了18万元。这种“夸张”的涨势,令项建庭萌生了买房的想法。
和大多数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样,项建庭接受了父母的资助,父母以10万元左右的价格,为他买下了张杨路附近一套2室1厅的二手房子,这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是项建庭走向独立生活的开始。
2003年,房价依然不断上涨。刚刚工作1年的项建庭和女朋友一起凑了8万元,买了第二套房子。也是一套二手房,和第一套房的面积接近,价格已然翻了一倍多——总价24万元,首付款30%,剩下的依靠贷款。幸好有第一套房子做基础,租金正好能用来归还一部分贷款,两个人的收入应付还贷正好绰绰有余。对于这套房,项建庭的打算很朴实,“万一收入没什么起色,我打算以后把两套房子换一套大的房子,结婚也就够用了。”
幸运的是,在这之后的半年中,项建庭的工作逐渐步入轨道。在房产公司从事办公楼业务,项建庭因为工作业绩出色,拿到一笔可观的业绩提成。目睹继续攀升的房价,项建庭立即决定把钱花在“刀刃”上——买下第三套房。
和购买第二套只相隔半年,即2003年底,项建庭以80万元的总价,买了一套130平米的期房。首付30%,剩下的贷款,这笔“消费”令项建庭立即感到还款的压力,每月的还款压力陡然增加到6000多元,财务链条被绷的很紧。好在项建庭生活消费并不奢侈,每有闲钱就提前还贷,再加上一些奖金收入,3年多下来,贷款总额如今已剩下不到30万元,前两套房的租金收入2500元每月用来还贷正好满打满算。
26岁,拥有三套房,同时又赶上了房价大涨的黄金年代,项建庭由此一跃成为大都会中的“有产阶级”。他的三套房,如今价值已经超过200万元。而很多和他年龄一样的办公室白领,却还过着“月光”的无资产生活——差距在此时悄悄拉开。
项建庭说,这些财富的积累和成长,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抓住机遇的意识。“上世纪80年代,致富靠资源紧缺,90年代致富,靠信息不对称,而现在,每个人的财富增长机会,已经越来越公平。”项建庭反复说,“有些人抱怨自己当初没有买房,那是他们自己投资理财的意识太差。社会正处于转型的阶段,未来会造就一批年轻而富有的中产阶级,其实大家的起点都是类似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财。”
富豪投资的启示
项建庭对房产如此钟爱,自称是受到几位香港富豪的启发。
在翻看港股资料的时候,项建庭特别整理了几位富豪的投资组合。比如李嘉诚的主要持股公司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控股关系是长江实业控股其他几个公司。“从中可以看出,他最看重的是地产投资,把地产投资放在自己最核心控制之下,基础垄断行业投资(电力、能源、港口、基础设施等)则是根底,在低风险投资的基础上,适当介入高科技高风险行业。”
项建庭对此作了高度概括,“如果把长江实业比作个人家庭投资理财的核心组合,那么家庭中房产应该是最重要的投资组合,其次股票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类似和记黄浦其实就是一个多元化的股票组合,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持有些其他资产,类似长江实业中的高科技投资。另外诸如郭炳湘系所持有的新鸿基地产、九龙巴士、数码通、路讯通和李兆基系所持有的恒基地产、恒基发展、恒基中国、中华煤气,其投资组合的概念都是相通的。”
跟着富人的投资思路走——这是项建庭投资理财最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富人为什么能富,因为他们往往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他们的敏锐度总是高于其他人,所以紧跟富豪们的投资步伐,当然风险小一些,而且收益大一些。”
项建庭说,目前他手中的三套房产总值已经占到总资产的2/3,算是和富豪步调一致了。遵循着富豪们的思路,2007年他还有投资房产的打算,只是限于资金实力,只能投资那些房龄较长的小房子,只要租金回报率可以超过5%就值得投资。
记者点评:
也许是从事房地产行业,项建庭对房产特别有感情。在2003年的收入水平下,项建庭决定买房,而且一年内买了2套房确实是非常大胆的决定。他自己也坦言,当时的还贷压力非常大。不过值得借鉴的是,他当时是和女朋友两人一起做出买房的决定,这样就降低了不少财务上的风险。一个人不可能的事情,两个人也许就可能了。
另外,跟着富人投资的思路,本人也颇为赞同,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不失为一条捷径。
股市篇:多元化投资 跨市场套利
虽然在房产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项建庭的投资并不仅局限于房产,他在股市上的投资也同样有声有色。50多只基金看上去有点多,却让他对挑选基金公司有了更直接的感受。A股、B股、H股以及海外基金的投资,让他能够用更低廉的价格和更国际化的视野,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定期定额养老不愁
从2003年开始投资开放式基金,项建庭已经算得上老基民了。目前为止,项建庭先后买过的基金超过50个,每有余钱,他总是将其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基金。其中一部分基金,项建庭开通了定期定额,每个月投资200元到500元不等。这笔钱,项建庭自称是为养老做准备的。
“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养老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政府提供的养老福利正在逐步削减,据说目前每月交纳的养老金,以后大致只能满足我们退休后生活支出的三分之一。以后该如何建立年老后的财务尊严,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项建庭说,他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以普通的月消费支出1500元计算,假如保持这个消费水准不变,那么按照通货膨胀3%计算,在60岁退休的时候,大致每月消费水准应该是4478元【1500×(1+3%)38】。如果预期人类平均寿命为85岁,那么也就需要储备退休后25年的消费支出。那么大约就需要134.3万元【4478×12个月×25年】。
“这笔钱听上去是个很大的数字,但是我自己算了下,只要每个月存200元,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10%到15%,那么养老问题就能解决了。政府支付的养老金大概可以达到三分之一,那么我们自己只要解决的就是89.5万元。从23岁起,起初投资700元,然后每月增加投资200元,即每年投资2400元,年平均回报率10%,到60岁的时候就能存下89.7万元了。”
按照各国历年的基金投资长期回报来看,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投资回报率(长期)一般介于10%~15%左右,而稳定的定期定额投资,一般都能达到这个回报率水平。项建庭向记者展示了自己3年的投资战绩。从2003年起到现在,项建庭如今仍然持有的基金达到了51个,总投资金额为12万元左右,如今已经超过了21万元。期间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熊市,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只有1000点左右。但是定期定额仍然给他带来了不错的回报,年化收益率超过10%(见表一)。
对于这51个基金,项建庭有其自己的看法。“别人都认为我投资的基金太多了,其实我之所以投资那么多,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历史太短。我不知道哪些基金是可以陪伴我终生的,现在很好的基金公司,也许过些年就倒闭了。所以我愿意多一些尝试,慢慢把一些不好的基金‘淘汰’掉,同时慢慢发掘一些可以与之‘结婚’的基金。我的基金投资是为了几十年后养老的,我不想冒太大的风险。”
表格一:项建庭目前持有的基金
序号
基金名称
首次申购(转换)日
投资金额
份额
净值(2月2日)
基金现值
盈利率
1
富国天益
2005-5-12
1,300.00
2011.20
1.9437
3,909.17
200.71%
2
华夏大盘
2006-12-25
2,000.00
1724.45
2.7150
4,681.88
134.09%
基金转换
3
嘉实成长
2005-3-15
1,000.00
2228.05
1.0504
2,340.34
134.03%
4
华安中国
2004-7-8
7,800.00
8553.64
2.1060
18,013.97
130.95%
5
招商先锋
2006-12-26
3,000.00
6773.31
1.0130
6,861.36
128.71%
基金转换
6
南方稳健
2004-3-4
3,000.00
6627.92
1.0120
6,707.46
123.58%
7
易方达50
2004-7-16
2,000.00
2347.06
1.8891
4,433.83
121.69%
8
博时富裕
2003-8-14
1,000.00
1040.09
2.0890
2,172.75
117.27%
9
长城久恒
2006-12-5
2,000.00
4284.62
1.0110
4,331.75
116.59%
基金转换
10
合丰成长
2004-11-18
1,000.40
1812.75
1.1824
2,143.40
114.25%
11
荷银精选
2004-11-18
4,001.80
3046.54
2.7370
8,338.38
108.37%
12
深证100
2004-8-8
9,000.00
17776.53
1.0540
18,736.46
108.18%
13
博时价值
2004-2-16
11,500.00
9796.61
2.2670
22,208.91
93.12%
14
易基策略
2006-8-9
2,002.00
1357.13
2.7910
3,787.75
89.20%
15
国泰金鹰
2004-4-12
6,100.00
5023.43
2.2840
11,473.51
88.09%
16
中信经典
2004-2-12
3,900.00
3688.94
1.9674
7,257.62
86.09%
17
合丰稳定
2004-11-18
2,000.90
3357.84
1.0898
3,659.37
82.89%
18
海富通股票
2006-12-25
1,002.00
1617.17
1.1320
1,830.64
82.70%
基金转换
19
招商平衡
2003-8-8
12,600.00
12698.92
1.7533
22,265.02
76.71%
20
合丰周期
2004-11-18
2,000.90
3375.27
0.9946
3,357.04
67.78%
21
融通新蓝筹
2006-3-8
3,300.00
2628.45
1.9887
5,227.20
58.40%
22
招商成长
2006-11-6
1,000.00
737.32
2.1129
1,557.88
55.79%
23
兴业趋势
2006-11-6
1,000.00
552.33
2.7939
1,543.15
54.32%
24
工银价值
2006-11-6
1,000.00
670.76
2.1894
1,468.56
46.86%
25
大成精选
2006-11-6
1,000.00
1298.96
1.1304
1,468.34
46.83%
26
银河收益
2004-2-16
1,002.00
1059.83
1.3720
1,454.09
45.12%
27
光大红利
2006-11-6
1,000.00
847.11
1.7059
1,445.08
44.51%
28
鹏华50
2006-11-6
1,000.00
1394.28
1.0340
1,441.69
44.17%
29
德盛精选
2006-11-6
1,000.00
1445.66
0.9850
1,423.98
42.40%
30
上投优势
2006-7-11
5,004.00
2816.68
2.5103
7,070.71
41.30%
31
易基积极
2006-11-24
3,002.00
1675.37
2.5268
4,233.32
41.02%
32
宝康灵活
2006-11-6
1,000.00
1285.35
1.0827
1,391.65
39.16%
33
诺安平衡
2006-11-6
1,000.00
1390.70
0.9943
1,382.77
38.28%
34
银华优势
2006-11-6
1,000.00
1064.21
1.2896
1,372.41
37.24%
35
南方高增
2006-11-6
1,000.00
1021.96
1.3198
1,348.78
34.88%
36
广发聚富
2006-8-8
1,800.00
1709.45
1.4054
2,402.46
33.47%
37
景顺优选
2006-11-6
1,300.00
857.53
2.0176
1,730.15
33.09%
38
融通蓝筹
2006-6-8
2,400.00
3284.52
0.9550
3,136.72
30.70%
39
广发稳健
2006-7-8
2,100.00
2212.83
1.2176
2,694.34
28.30%
40
上投阿尔法
2006-11-8
1,500.00
629.53
2.9370
1,848.93
23.26%
41
友邦盛世
2006-11-8
900.00
962.74
1.1266
1,084.62
20.51%
42
长城久泰
2007-1-8
300.00
144.31
2.4909
359.46
19.82%
43
上投双息
2006-11-8
1,500.00
1248.39
1.4109
1,761.35
17.42%
44
富国天瑞
2007-1-8
300.00
254.12
1.3744
349.26
16.42%
45
景顺内需
2006-12-25
2,002.00
899.80
2.5800
2,321.48
15.96%
46
海富通精选
2006-12-25
2,002.00
1014.58
2.2572
2,290.11
14.39%
47
中信稳定
2006-8-7
1,782.70
1937.53
1.0342
2,003.79
12.40%
48
景顺鼎益
2007-1-8
300.00
227.45
1.4260
324.34
8.11%
49
上投成长
2007-1-19
500.00
337.77
1.4248
481.25
-3.75%
50
添富优势
2007-1-22
969.69
323.06
2.7033
873.33
-9.94%
51
国海弹性
2007-1-22
1,002.00
853.22
1.0172
867.90
-13.38%
总计
122,174.39
216,869.75
77.51%
“安心”投资
从最初每天查看净值为行情大喜大悲,到现在的“宠辱不惊”,项建庭投资基金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整理自己的投资情绪。因了解而“恋爱”——这是项建庭几年来投资经验的高度概括,他反复强调,只有了解深刻投资才有底气,面对暂时的得失心情也才能平静。几年中,项建庭花了很多精力学习基金的知识,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恐怕是易方达基金公司组织的“安心之旅”。这次近距离接触基金公司的旅行,促使项建庭成为更加坚定的基金投资者。
他说:“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易方达基金在我所有持有的基金组合中,百分之一的规模还不到。但是通过此番旅程,让我开始意识到一家优秀基金公司对于投资者长期资产增值的重要性。”
说起此次旅程,项建庭滔滔不绝。“周末的晚上,出于特意安排,我们一行特意去了珠江夜游。陪同我们同行的有三位易方达的年轻员工,游船经过滨江酒吧街(当地的时髦地段),居然只有一位本籍广州的员工知道,另两位在易方达工作两年之久的员工居然一阵茫然,其中一位甚至还是第一次夜游珠江。要不是零距离接触,我根本想不到一群高收入的特殊群体,居然对于酒吧、夜生活绝缘,实在让人诧异。
“当晚与一位基金经理共进晚餐,才知道他从大学毕业就到了易方达,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他们白天要操盘,周末的晚上还需要挑灯钻研研究报告,我这才知道为什么他们对夜生活绝缘了。”
也是在这次活动中,项建庭发现基金公司投资流程的严谨超乎自己的想象。“一般由研究员设立股票初选库,在对企业情况有一些认知的基础上,研究员会赴实地调研,撰写报告,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果需要,则再赶赴上市公司,获取进一步资料。在公司的投研会上,经各位基金经理及行业研究员一致认可后,这个股票才可最终进入备选库,供基金经理未来投资。”
令项建庭最为感慨的,是和易方达总经理江作良的会面。“当天正逢易方达的重仓股苏宁再次暴跌,江先生率先引出了苏宁这个敏感的话题,他承认5月初即预判大盘有下降的可能,但同时也表示大盘下跌的深度及优质筹码的大幅重创出乎团队的意料。他解释说,基金无法像散户那样大进大出,因为抛出优质筹码容易,但大资金若想再以这个价格捡回筹码就很困难。他们经过反思之后认为,投资苏宁既不存在不规范问题,苏宁在基本面上也没有问题,所以这很可能只是因为一些筹码获利了解所带来的短期波动。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我们对基金净值的下跌,心里也坦然了很多。”
此行归来,项建庭成了更加坚定的基金投资者,“和这些基金经理比起来,我们自己炒股实在非常业余。我们普通投资者怎么可能做到像基金公司团队那样,放弃一切业余时间专注于投资,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专业。”
最近,项建庭开始逐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调整的核心思路就是选择基金公司,淘汰一些“差”的公司,同时对于那些信誉良好的公司,项建庭也会增加投资力度。他说:“对于直接放弃的基金,我毫不犹豫选择赎回,而对于业绩出现落差的基金(同公司的),我选择转换,对于那些业绩不错,但基金规模实在太小的,或是基金经理跳槽的,我列入关注一栏,不再继续投资,也不赎回。我想未来的走势,绝不会再是普涨的行情,接下来的黄金牛市,更是考验优质公司投研能力的最佳机会。”
A股、B股、H股一个都不能少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基金,项建庭对股票也颇有心得。尽管从时间跨度上看,他顶多只算是“稍有经验”的股民,但横垮A、B、H股市场的宏观视野,恐怕是很多人并不具备的。项建庭说,2007年,他不仅打算继续加大H股的投资,同时还希望将股票的“地盘”扩大到美国。
问及关注海外市场的原因,项建庭的回答颇为“深谋远虑”。“今年开始,年收入12万元以上就要报税,未来某一时刻开征新税也并非不可能。虽然我一直是合法纳税的好公民,但合理避税同样是个人理财成功的关键。工资收入没有办法回避,但是投资收入合理避税还是需要好好筹划的。把投资分散至海外,我想国际化投资必定是未来的趋势,更何况在政策上也已经提供了购汇便利。”
项建庭最关注的是那些两地、三地上市的公司,“假如准备买入一只股票准备长期持有,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在便宜的市场选择低价买入呢?我觉得长期来看,最后他们的价格必然走向趋同。”同是万科,项建庭因为A、B股两者的价格差距相当可观,1月底将万科A全部换成了万科B,恰好幸运的躲过了房地产股遭遇大幅调整的“恶劣气候”。
而之所以钟情于万科,项建庭还有颇多理由。“我喜欢万科的第一个理由是万科的董事长王石。一个小企业成功的秘诀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一个中型企业成功的秘诀是要有一个好的团队,而一个大企业要想成功,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自从王石半退休以来,留给万科最大的财富应该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能让董事长长期逍遥在外,而属下又能不断攻城略地的企业文化,让我非常钦佩。”
对于近来房产企业遭遇的政策利空,身在房地产行业的项建庭反而更执著的看好万科。“我本人也在一家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工作,所以对这个行业很了解。万科近些年几乎每年都能稳定保持50%左右的增长,即便遭遇宏观调控也是如此。它的盈利模式,和很多地区性房地产企业有很大区别。其利润增长不是单纯依靠低地价,低成本、高毛利的质量增长,而是以量取胜,依靠不断的进入新城市,开发更多的土地面积来保持增长。通过全国性的布局,万科所面临的风险其实在不断的降低。”
“对政府来说,房地产调控只是让房地产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不是让房价暴跌。所以调控措施,对于不规范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对于运作规范的企业来说恰恰是一个契机。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还很分散,即便市场份额最大的万科,市场占有率也只是1%不到。调控对万科来说恰恰是整合市场的机会。”
由于工作关系,项建庭接触的客户几乎什么行业都有,和客户闲聊所获得的信息常常成了他投资股票的“指路灯”。“比如我的一个客户是一家化工公司,公司员工闲聊时告诉我公司今年效益非常好。我就会据此信息选择化工行业,投资这个行业中最大、最好的公司。
“我有一个钢铁公司的客户,听他们说之前一段时间铁矿石价格上涨,但是原产地码头上积压了很多铁矿石,因为运输的问题没法运出去,所以我就想物流公司这段时间一定业绩很好。”
这些判断,项建庭都付之行动,而且最后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项建庭说,时至今日,他发现最不可靠的就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有一次投资H股,我听说一家香港房地产公司马上可以得到一块地,所以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块地最后被其他公司拍走了。我从中得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内幕消息永远是最不可靠的,我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
表格二:项建庭目前持有的股票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持股数
000898.sz
鞍钢新轧
600
600000.sh
浦发银行
2500
200002.sz
万科B
6000
近期A股置换
200039.sz
中集B
1000
900947.sh
振华B
800
0005.hk
汇丰银行
800
0763.hk
中兴通讯
2000
2628.hk
中国人寿
1000
3968.hk
招商银行
5000
近期A股置换
走向国际市场
投资H股1年多来,项建庭坦陈自己学到很多价值投资的理念。这也促使他把触角伸向更国际化的市场。
去年五一长假,趁着去香港旅游的机会,项建庭顺开了个新账户,开始了海外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他选了一只富达(Fidelity)的环球基金,大半年下来,不仅把高额的交易费(手续费5%)赚了出来,还小有收益,项建庭自己觉得还挺满意。
最近看到欧洲经济颇有起色,项建庭还打算在2007年增加投资一只欧洲基金,用欧元投资,顺便提高家庭欧元资产比例,分散投资风险。
美国股票也是项建庭关注的目标。项建庭最看重的还是美股中的“中国因素”,“举个例子,如果选择投资星巴克咖啡,可能就是因为星巴客在中国市场的高增长。跨国企业大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市场本身又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我们身处于中国,为什么不利用我们自己的地理优势和信息优势,投资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感知其高增长的股票呢?”
记者点评:
项建庭投资的心态非常好,这一点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投资,他并不奢望因此暴富,而是期待时间给资金一个合理的回报,这可能是很多投资者应该学习的。
他的投资经验中有几点非常值得借鉴。第一是多元化。从品种来说,项建庭的投资包括基金和股票,从货币来说包括人民币、美元、港币以及欧元,从市场来说包括大陆、香港、以及国际市场。而投资的基金又是高度分散的,高达51只(这个数量记者认为实在是多了一点,不过他的理由也不是没有道理)。风水轮流转是不变的规律,这种配置方法长期看有利于分散风险,对他这样的新新人类来说,分散投资的同时也是学习投资的过程。
第二是投资自己熟悉的股票。因为他自己本人在房地产行业工作,所以对这类企业更容易把握,也容易判断。投资其他股票也是类似,都是自己所能接触的行业。
第三,从小钱开始。项建庭最初是从300元开始基金定投的。就象他自己所计算的那样,从23岁起每个月存300元,如果年化回报率可以达到10%,60岁退休以后就不用担心养老问题了。小钱也需要投资,积少则能成多。
生活篇:精打细算的高品质生活
仅仅会投资顶多算是一个投资高手,但还不能算是理财高手。真正的理财高手是既懂得投资,又能够享受生活的人,项建庭就是其中的一位。虽然,投资成效显著,但在生活中,他并不铺张,处处精打细算,用尽量少的成本,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从月薪800元起步
尽管如今的经济收入在同龄人中算得上令人羡慕,但项建庭坦言,实际上他的职业起步并不高。大专毕业后,项建庭的第一份工作是同一家房产公司下的物业公司,月薪800元。一段时间之后,项建庭的工作转向商用办公楼。当时大约是办公楼市场最为萧条的时候,直到2003年市场回暖之前,项建庭的收入虽有稳步增加,但基数仍然很低。
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项建庭想到过跳槽。由于所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项建庭自然而然想到了外贸公司。面试最终通过了,但是外贸公司老板的话却让项建庭极为犹豫。“当时他说,可以给我一个机会,从最基层做起。但他同时说,转行之后,我在房产公司的一段经历几乎等于废纸一张,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在“去”和“不去”之间挣扎了许久,项建庭最终决定留在房地产行业。这显然是他目前为止最为英明的决定,不久以后,房产市场逐步回暖,办公楼租售业务也迎来了春天。凭借着实干和踏实的作风,项建庭慢慢站稳了脚跟,业绩提成也开始多了起来。这几年来,项建庭的收入几乎每年翻一番,而其心得却非常简单,只有两个字——坚持。
在意识到自己学历上的弱势之后,项建庭业余时间读了本科课程,拿到了学位。为充电投资,项建庭觉得非常必要。去年,项建庭在报纸上发现理财师课程培训的广告,还报名参加学习,考出了理财师的证书。他的下一个目标现在已经确立,两年内拿下MBA。
“结婚经济学”
2006年,项建庭和长跑6年的女友走进了结婚殿堂。提及这个话题,项建庭脸上立即浮现出幸福的表情。
项建庭说,和女朋友之间稳定的感情给了他许多勇气,包括承担财务风险的勇气。如果只是一个单身汉,他难以想象会在短期内买下两套房产,这些风险是他一个人没有勇气承担的。“我有几个单身的朋友,至今为止还常常换女朋友,我给他们算了一下,交新女朋友有各种形式上的花销不说,因为感情不稳定,他们自己一个人很难承担买房的财务风险,所以错过了前两年的机会。很多风险我是能够承受的,但他们就不能。也因此,他们和我之间的财富差距就越来越大。”结婚带来财务自由——这是项建庭的理论。
“从学校刚刚毕业时,我太太的收入是我的2倍,但是她并不介意。我们凭借自己的努力,生活和事业都蒸蒸日上。现在我已经超过她很多拉。”项建庭说,他们下一步的打算是继续投资房产,在名校附近购置二手房,将来孩子的户口可以迁至此处,上学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而且学校附近的房子通常容易出租,当作单纯的投资也是不错。
“精打细算”的品质生活
项建庭说,小夫妻两人的新生活即温馨又实惠,即追求品质,也免不了精打细算。就拿拍结婚照来说,项建庭就有一堆有趣的心得体会,说不定对正在筹备结婚事宜的新人有所启发。
“我有个好习惯,就是拿到价目表以后,总喜欢做比较。在同家店里,就比较它不同的套餐价格和提供的产品。经过简单的研究,我们发现尽管从低价到高价,价格差可能超过一倍,但差别无非是多提供几张照片,多几个像框。我仔细一问,照片其实是可以后来加的,50元一张,价格高的套餐其实也就多个几张照片罢了。像框尺寸是按照套餐定的,不过基本也没大太多。而附送海报、请贴则是任何套餐都包含的。”
项建庭说,经过比较,他发现拍婚纱照越是贵的套餐利润空间越大,既然基本配置相同,与其拍一次“贵”的婚纱照,为什么不拍N次便宜的婚纱照呢?
拥有理财师证书的他,自然就想到了72法则。假如我现在选择最低配置,该有的部分都有了,那么按照中上配置的预算,我就省下了一半的钱。如果我把省下的一半钱投资于一个股票基金,假如年收益率为15%,依据72法则,我5年本金翻一番。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我每5年可以重新拍一次新的婚纱照呢?同样的钱,选择哪一种合算显而易见。”
“因为不太喜欢把人头照挂在家里,所以原本配在套餐里的60寸大像框也觉得没什么用,放在家里还要找个地方藏起来,不如直接卖还给影楼,换两个小框放在书橱里就行了。另外还能退一笔钱,正好留到之后买50元一张的照片。我比较实惠,说到底婚纱照值钱的就是照片,有了底片在手里,自己今后想怎么变花样就怎么变。”
除了日常开销和学习充电的花销,项建庭还为小家庭准备了一部分旅游基金。忙碌工作之余,每年两次旅游是生活必备的项目,这次春节前夕,小夫妻就选择了新、马、泰作为目的地,尽情的happy了一下。
记者点评:
项建庭对人对事都非常用心,和他聊天以后,会觉得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充满希望。从某种意义来说,他入了一个很不错的行业,有很多开阔视野、接触高端人士的机会,这成为他职业人生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而且幸运的是,他懂得坚持。对于爱情,他一样做到了坚持。看到他谈起另一半时幸福的笑容,从心里为他高兴。
值得一提的是,项建庭挑选结婚照套餐的思路也许可以供大家参考,生活中有很多小小的技巧,往往能折射出你的大格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