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hefeiddd

一个笨蛋的股指交易记录-------地狱级炒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攻略(耐心看完,必有收获)

 几点提示
  如果你是一个拥有相当数量资产的投资者,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又有丰富的证券投资知识,还能寻找到各种投资机会,相信你不难依靠自身的优势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获得成功。但假如你只是个小投资者,既没有时间、专业知识及资讯去管理你的资产,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聘请专业人才代你理财,那么,基金便是你理想的投资工具。   或许你对投资基金的基本知识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准备把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基金,不管你如何却确定你的投资目标和策略, 在做出抉择之前,认识如下几点比做足任何其他准备功夫都显得重要:
  1、 把钱交给了基金经理,并不代表你完全不要承担风险。要充分认识到购买基金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某种福利的分配。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存在着盈利与亏损的两种可能性。基金凭着它合理的机制,可以而且能够避免很多经营风险,但它不可以完全消灭风险,正如基金公开说明书上所言,基金单位的价格及收益程度时时会随着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和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升降。要想得到较银行存款为高的回报,就一定要愿意承担风险。风险愈高,收益愈大,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投资定律。
  2、 基金的投资目标是以分散投资风险的投资组合方式投资于基金限定的投资领域,以求获取卓有成效的投资收益,寻求连续的中长期的资本增值。但是,除了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基金的资产净值外,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局变幻,政策的变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变更等都会影响到基金的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所以,基金经理以往的证券投资业绩,并不代表经理人在未来的投资活动中也能获得同样的收益。经理人除尽心尽力地履行经理人的责任和义务外,不负责基金投资之盈亏,也不保证基金的最低收益。这是任何基金管理公司在发行基金时都会作出的声明。所有认购及买卖基金的投资者都表明他已对该基金的风险、性质与功能等一切资料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认可。
  3、所以,在决定个人的投资组合时,基金投资不一定是你最需要或最适合你的。对于你来说,你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尽可能将部分盈余资金投资在物业里,给自己创造一个安定的家庭,然后买一份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余下的钱才好考虑作其他方面的投资。
  由于基金是一种中长线的投资,不如卖出股票那样在三几天内就可以收到现金,更不象银行存款那样随时可以取用,所以选择基金作为投资工具,只可作为一种长线储蓄,为你投资组合中不须随时动用的部分资产,或作为投资一些不容易或不开放给个人投资的市场渠道。总之,如西方一句流行的格言所讲的那样:"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
一.会确定自己能够承受风险的能力
  在投资市场里,是没有所谓的免费午餐的。富贵险中求,回报率越高,风险就愈大,风险与回报率永远成正比。投资者在确定自己能够承受风险能力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年龄和赚钱能力。年轻人来日方长,拥有持续的赚钱能力,较能承受风险,可选择风险性较大的基金;二是个人财产状况及家庭的负担。通常持有较多现金的投资者可承受较大的风险;有固定收入者,风险承担能力亦较事无定业的人为高;三是投资收益的目标及年限,步入生儿育女的婚龄青年,较多的是考虑在短期内买楼结婚,又或要供养子女上学和养育父母,承担风险的能力亦有限。年长者期望靠投资的收益作养老金之用,则只考虑把低风险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

二.确定投资基金的目标和策略
  透过基金进行投资,应视为一种长线储蓄,期望获得较银行利息为高的收益来抵消通货膨胀或物价指数上涨的幅度,并给资金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因而,在选择基金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应该采取的策略。在理财日益成为一种专门投资艺术的商品市场经济中,由于投资者社会地位的不同,年龄大小不同,收入水平差别,理财观念各异,性格层次分明,从而产生的投资目标也因人而异,视乎投资者的投资取向和可承受多大的风险而定。一般来说,投资目标可分为三种:着重取得经常性效益;既想保本又求增值;主要追求资本增值。投资策略是为投资目标服务的,有什么样的投资目标,便有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因此,投资策略也相应地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稳健型和进取型。
  明确了自己的投资策略以后,就应选择与自己投资策略相一致的基金。金融商品市场上的基金如果按基金的投资目标分类,可相应地分为三类:收益型基金(或叫入息基金)、平衡型基金和增值型基金,同以上三类的投资策略相适应。入息基金适合保守型投资策略的需要,可为投资者带来比较稳定的经常性收入,又有较能保证资金安全与容易套现的好处,如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优先股基金、蓝筹股基金等。获多利管理基金《投资组合目标及经理人政策》就明确提出:"本基金的资产均投资于各类一级股票、政府债券及公司债券、定息证券及现金存款,旨在求取稳定的长远资本增值,需能满足养老金的需要。"平衡型基金一般适应稳健型投资者的需要,以平均投资组合的形式出现,基金既投资于股票,又投资于债券,尽量将基金资产分散投放在不同的投资市场和投资工具上。其所选择的股票亦以低息的大公司为主,投资风险较增值型基金为低。增值型基金为进取型的投资者而设计,这类基金一般投资在小型公司股票、认股权证、期指等风险较高的金融商品上。因承担的风险大,收益也较高,可使投资者的资金获得大幅度增值。
  下面列出的三种投资组合是国外较为典型的三种投资组合目标,待我国的基金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可选择的基金种类增加后,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夫妻型组合  投资目标:以期获得较高的资产增长率  投资资金比率:1.区域性股票市场基金40% 2.单一股票市场基金30%
3.新兴市场股票基金15%  4.认股权证及杠杆基金15%
  中年型组合  投资目标:保值及资产增长   投资资金比例:1.债券及货币基金25%  2.主要股票市场基金(日本)10%  3.区域性股票市场基金(欧洲、东南亚)5%、25%  4.单一股票市场基金(香港、澳洲、南韩)8%、8%、4%  5.新兴股票市场基金15%  6.认股权证及杠杆基金10%  
  老年型组合  投资目标:收入及增值  投资资金比例:1.债券及货币基金 40% 2.主要股票市场基金 20% 3.区域性股票市场基金 20% 4.单一股票市场基金 20%
  投资组合没有共性,视乎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每人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可供投资资金的多寡、投资年期及投资目标计划资金的投资组合,再结合当时的经济环境及市场行情来决定各种基金的组合成份。例如,遇到经济衰退或熊市时,可侧重投资债券基金,减少股票基金的持有量。
三.考虑基金规模及市场关系
  选好基金类别只是选择基金的第一步,因为各类基金都有很多品种,它们属于不同的投资基金公司管理,由不同的经理人操作投资,投资于不同的市场,投资组合亦不尽相同、所以,在确定投资基金类别后,考虑基金的总体规模及投资市场的关系,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投资者需留意如下几点:
1、 若投资者的资金投资额大,他选择的基金规模就不应太小。
  因为他的投资额在整个基金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他的买卖行为会影响到基金的表现,假如该投资者要如数赎回全部投资额,而该时股票基金的流动性不大,不易脱手,经理人只好出售一些质优股以备现金予该投资者赎现,令其他投资者只持有二、三线股,这样给其他投资者和基金本身都会带来不利。如果那是一个小市场而成交额又小的话,他的赎回行为则会严重地影响着自身及基金价格的表现。
2、 基金规模大,原则上应将基金资产投资在市场规模较大的金融商品上。
  如果基金的规模较大而基金所投市场可买的股票数目不多,选择品种缺乏(象台湾、韩国、泰国等地皆是投资股票数目不多的市场),那你就得慎重考虑是否买入该基金。因为基金管理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现金,难于买到质优股票或基金买不到股票,又没有其他可直接投资的项目,那么,该基金的表现肯定有限,你不如把钱放进银行里吃利息。
  那么,买卖基金时应先看市场还是先看基金呢?比较流行的看法是:
  第一, 先看基金的投资市场,后看基金本身的规模及操作。
  第二, 同一市场条件下,基金管理人应放眼该市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预计表现,而非单纯地看该市场过去的表现。倘若该投资市场后市不看好,而基金经理们将该市场作为重点的投资对象,则该基金前景堪忧,投资者不应惠顾这种基金。
  第三, 如你的投资策略是长线投资,则不适宜投资单一市场基金。因为花无百日红,尤其是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的国家和地区,间或出现的股灾就足以左右基金的继往表现,投资者还是少涉足这种基金为妙。

四. 如何综合考核基金的表现
  一般的人在购买基金时,首先会留意到该基金过去的业绩表现,虽然基金过去的冶金并不能代表它的未来,但一般说来,表现较为稳定的基金可以表明它的设计是正确的,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策略是成功的。如果它的表现一向都比较可观的话,则有理由相信他将来的表现仍会如此。所以,投资者应该选择过去几年或创立以来都较为均衡的基金。但需注意的是,基金的参考期通常自每年的1月1日起计,或以3个月、6个月、1年、2年或者年作为标准。有时,基金经理在宣传广告中会片面地宣传该基金的最佳表现时期,而隐藏了业绩较差的时期。所以,投资者若比较基金的表现,除了与它的过去相比较,还应将之与同类基金相比较,拿它的投资业绩同有关的指数相比。在比较两只基金的表现时,要注意比较的是哪一段时期,不是同一时期的基金,其业绩没有比较的共性。比较基金表现时还要留意的是,那些比较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在报章上公布的基金行情趋势,有的数据指的是在指定时间内的升降的百分比,有些则是假设一定的投资额定在那段时间内连本带利所能获得的结果。如果是这样的图表,你便要减去本金,才能计算出真实的回报。当然,在比较的时候,还要注意各基金是否以同一货币相比较。由于近年来外汇市场的波动较大,汇率的升降会影响到基金本身的表现,可能同样的增长幅度,一只基金的收益是从市场的差价中获得,另一只是从汇价波动中获得的,比较时就不能同等看待。
  基金资产的大小同样影响着基金的表现。一般而言,基金资产越大,投资者的投资费用也会相对减少,基金支付给管理人的保管年费的平均费率也会越低。因为管理人的保管年费一般都有一个最低的收费率,当基金资产超过某一数量之后,保管年费才根据某百分比收取。如果资产太小(指3千万人民币以下),保管年费所占的百分比会影响到基金的收益,特别是入息基金的影响更大。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基金资产规模与基金表现的关系:表中分别计算了香港、日本和英国这三个基金市场,在1988年一年内,排在前4名及后4名的基金的平均资产值,结果都发现,表现较好的基金,其平均资产值都较大。这并不是说,较大的基金资产必定能导致较好的业绩表现,但至少可以投资者一点启示,适当的基金资产规模适合基金管理人运作,过大的基金资产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基金投资守则限制了基金所持某公司的股份不得超过该公司总股份的10%。资产较大的基金,较难买到升值潜力较大的小型公司股票。如果投资市场前景暗淡,基金资产不是套牢就是闲置,基金表现自然成为问题。因此,有人对英国的基金作过特别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最理想的资产总值大约在500万英磅上下最为合适。就此理论作粗略推导,基金设立的规模大约在5000万到1亿人民币之间或许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发育的实际状况。
量度基金的表现,还要考虑如下几点:
  1、 除了比较基金单位价格和基金资产净值的变化外,还要计算基金的分红派息率及资本增值的分派情况,因为它们也是基金回报的一部分。将实现利润滚入基金进行再投资,不进行单个分红派息的基金一般比不上分红派息的基金。
  2、 除了个别市场的趋势会影响到基金的表现外,市场本身的结构对基金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近几年来欧美基金市场和东南亚新兴基金市场的一些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日本、美国、英国的基金常常不能跑赢大市。原因是其市场较大,结构复杂,管理手段趋于老化,影响大市的因素太多。而新兴市场的基金由于各国经济发展迅速,资金充裕,需求旺盛,故新兴市场的基金普遍比成熟市场的基金回报为高。因此,可以预见,我国的基金发展前景随着证券、金融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及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将呈现良好的势头。
  3、 基金表现还会因为基金买卖价及管理费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会因为投资时间愈长而愈大。

五. 挑选基金管理公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基金是由基金管理公司设计和管理的,因此,投资者应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背景、财力、规模、信誉和管理方式有所了解。虽然基金资产不会因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兴衰而遭遇损失,但基金管理公司本身的基础是否牢固,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特别是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经验和业务素质、管理方法及信托人、会计师、核算师的资历和经验,都足以影响到基金业绩的表现。有些基金的投资组合是由一组投资经理及分析人员负责的,有的则由一两个经理人主管。后者的个人因素较重,故遇上人事变动时,对基金的衍接运作影响较大。基金投资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注重集体管理的基金公司,其决策程序往往较一致,行动起来也比较有针对性。投资者参考他们以往的业绩来选择,较为可靠。所以,挑选基金公司时,以大投资机构或金融机构管理的基金较有保障。
  至于在这些基金公司内部设立了哪些基金品种可供选择,以及每一只基金是否适销对路,亦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因为在同一间基金公司的名下转换两种基金或基金中基金可节约不少认购费用。
  除了基金管理公司的背景、历史、经验需要考虑外,基金经理人的投资哲学也不可忽视。最佳的基金公司基本上每年都经营出色,或者胜过条件相同的竞争者。最糟糕的就是投资新手为了在未来的行情再评估中获取泡沫般的暴利而追赶浪头,热衷于购买某个极短暂时期内股价急剧上涨的基金股票或者私营股票。某些基金管理公司有自己操作的投资哲学,这种哲学在不正常的股票市场形势下,短期内非常见效,但明智的投资者不应买进此种基金。挑选基金公司如同在其他领域争取好成绩一样,慢与稳才能取胜,只有慢节奏运动才能稳步上升。

六. 清楚各种收费免遭损失
  投资基金同购买商品一样,购入之前,必先问价。清楚基金公司的各种收费,是基金投资计算成本的重要一环,如有失误,日后赎回时,便有可能蒙受损失。
  基金的内在成本主要包括支付创办费、核数师费、律师费及会计师费。而基金的首次认购费,则通常用来支付广告及中间人费用,一般为投资额的3%-5%。此外,每月还要按比例扣除0.2%-1.2%的管理年费和保管年费,以支付经理人一般的行政费用支出及信托人的保管费用,上述费用通常已在派息前预先扣除。
  一些有买卖差价的基金,在差价中已包括了认购费及赎回费。单独收取首次购买费和赎回费的基金,目的是借此收费,希望投资者能够长期投资该基金而不要经常频繁进出。
  当一个新的基金推出时,基金通常会提供优惠的认购价或以低收费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因此,有意投资这种新基金的,可早日认购,以享优惠。
  近年来的基金在收费和分红政策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做法,就是从新高价及前最高价的差别中,抽取一个固定的百分比作为"花红"(业绩报酬),以此证明基金经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通过责、权、利的结合,把基金经理人的利益与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捆在一起,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另外,收费的方法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大多数的基金所收取的5%的购买费是在投资金额中扣除的,然后用每单位的净资产值购买。例如:你用1000元人民币买入每单位10元的基金,扣除5%的首次购买费后,只有950元,只可购入95份基金单位。如果基金单位价格上升至12元,95份基金单位的市值是1140元,如果基金不预先扣除这5%的购买费,只定出5%的买卖差价,结果则有所差别。假定基金的买入价为10元,卖出价为10.5元,投资者的1000元,完全以每一基金10.50元的价格买入,表面看来,似乎和上述情形一致,但实际购买的基金单位数目是95.238。但基金单位买入价及卖出价分别上升至12元和12.5元时,投资者赎回时的收入是1142.856元,比前一种方法多了2.856元。所以投资者应选择以全部资金按卖出价认购的方式。
七. 咨询投资顾问协助投资事半功倍
  购买基金除了可以直接到基金管理公司认购外,也可透过投资顾问介绍办理买卖手续。投资顾问公司不会向你收取任何费用,只向基金公司单方面收取回佣。由于他们都是一些独立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免费得到他们比较中肯的投资建议,利用投资顾问(公司)买卖基金,好处在于:
  1、 基金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基金经理人在推销基金产品时,免不了卖花赞花香。由于这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个体投资者较难直接从基金公司方面获得符合本身需要的建议。基金公司也由于人力与时间所限,无法照顾到众多对基金常识了解不深的投资者,于是便委托投资顾问公司为代理人,服务零售客户。投资顾问公司在基金公司和投资者 的双方需求中应运而生,担当起帮助投资者选择基金的媒介。因此,一间顾问公司可视为一个基金公司的资料库。投资者可以透过这些公司,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的目标基金。
  2、 顾问公司的服务范围远超过一般的基金公司,它除了可作为买卖基金的中间人外,也可为你作资金管理、基金户口管理、安排离岸私人信托、海外物业投资及按揭、基金储蓄计划、个人理财建议,还可为你设计投资组合,把你有限的资金合理地安放在不同的投资工具上。
  3、 若投资者仅依靠一些公开性文件及基金报价投资基金,待到真正购买或卖出时,由于时间上的差异,导致出价与市价差别太大而无法以最满意的价钱成交。如咨询顾问公司,便能得到较及时的资料,在决策上可能会更准确和有效。
  要选择一个满意的投资顾问,首先要比较他们的服务内容。首先看他们是否能给你提供你所需的资料,例如世界各主要市场的金融形势分析、各基金公司的动态。他们的分析是否客观、可靠,基金顾问是否属于某一间基金公司的市场推广人员,能否为你搜集及分析各基金市场及基金的信息。由于基金是长线投资,如你的投资顾问时常建议你转换基金,即使他不是有意以此来增加他的回佣,也表明他的分析及建议不太准确,你就要考虑是否有咨询其他顾问的必要了。
  即使你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投资顾问,但如果他不了解你的收支情况及需求,也没有办法为你设计一个符合你实际需要的投资组合,所以你一定要与你的顾问保持经常的联络,随时告诉他你最新的财务资料。一个理想的投资顾问,就如同一位出色的家庭医生,时常针对你的经济状况,给你提出最符合实际的忠告。

八. 投资基金讲究时效
  投资讲究时效(Timing),基本原则是:趁低买,趁高卖。然而,市场行情变化莫测,即使是投资顾问,也只能忠告你避免在最高的价位买入,或技术性地提醒你,跌市6个月时入市,会是最适当的时间。那么,什么时点是入市、赎回的最佳时机呢?如下要点可供参考:
  1、 基金初次发行时认购能获得较多的优惠。除了有折扣外,主要的还是新基金的推出,通常是配合市场上升之际,较有可能获得基金单位的升值。
  2、 若你无法决定基金购入和赎回的最佳时机,也可考虑分期投资和定期赎回,以减少时间性的风险,一方面避免坐失良机,也有机会在价格下跌时,购入更多的基金单位,而在价格上扬时,赎回更多的利润。

九. 购买基金以后
  购买基金以后,你自然可以坐享其成,等待你的基金慢慢增值。只是,在你赎现之前,你期望中的利润只是纸上数字,定期的分红派息,也只是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在你撷取基金成果之前,关心你的投资在所难免。
  1、 留意报刊上的各种综合信息
  前面说过,基金公司每日都会定时在公认的报刊上公开报价,有关的年报、基金市场指数及各类基金每日、每周的升降名次也会通过有关的传媒向投资者披露,你可籍此传媒了解到你所投资的基金最新的买卖价、净资产值及投资结果。但有一点需注意,报刊上的基金报价由于估值时间及买卖方法各有不同,只能作为你买卖基金时的参考依据,并不表示你可以用该报价即时买卖。递单买卖前,需把各种数据结合起来考虑。此外,投资者还须对所投资的市场大势及前景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及对基金公司前后经营状况的资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一般来说,基金公司都备印有年报、中期业绩报告及季报供投资者查阅。在报告内,基金经理都会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基金市场的变化,对基金前景的展望。此外,少不了的就是基金所持有的投资项目、各自的投资额及股数、所占组合内的百分比,或公布投资项目买入的价格及升跌的改变,甚至以往曾作买卖的项目及派息记录。在收支报告里,亦有认购及赎回的统计数字,基金的费用支出、派息数目、股息、收入等。有很多基金甚至把这些数字计算成不同的比例来作比较。如从支出及平均净资产值的比例及净股息收入与平均净资产脂的比例中可以看出,一只基金的内在成本是否很高及其回报率是否可观。
  2、 随时注意基金大股东的变动及基金经理人的人事变迁
  基金的主要持有人是谁,他们持有基金的数目占基金单位总数的比例,是影响该基金稳定性的两大因素。当基金内大部分的持有者是机构投资者,其稳定性不如持有者大部分为个人的基金强,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大规模赎回时,则会对基金投资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基金公司为了保护基金资产的相对稳定,都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使大中小持有人维持一个适当的比例。投资者在买卖基金时,要随时留意持有人方面的变动,以免受大户的操纵和摆布。
  基金经理人的变动也是影响基金稳定性的因素之一。人们投资基金时,都期望选择一个经营良好、管理严谨、投资目标与本人的投资目标一致的基金公司。如果这一切都归功于某几个经理人,在你准备购买该基金前经营者恰恰又有重大的人事变动,那么你还是看看结局如何再作定夺。如同其他行业一样,一个共同基金公司成功与否与其管理人员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你挑选经济人之时,就是你为自己未来的金融投资选择向导之际;同样道理,当你加入基金之时,也就是你为自己选择可靠的理财帮手之际。千万记住,不要把钱交给那些缺乏投资经历,业绩乏陈的经理人手里。

十. 何时赎回基金为好
  由于每一个投资者的情况千差万别,相信能把基金从头抓到尾的投资者不会太多。通常情形是,投资者买入基金一段时期后,都有赎现的要求。随时都会卖出基金或重新买入基金。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兑现时机呢?对于短线的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市场的波动,同时注意基金结算的日期,如果基金是以事前价来买卖,投资者就更能利用这一点来获利。但对于大部分长线的基金投资者来说,在此给你提出三点建议,相信不会显得多余:
  1、 当你由于客观需要准备赎现时,当时的市场价格已开始向下,你的赎回价未动是你最满意的。加上由于大部分的基金不象股票那样容易套现,赎回的手续办好后,直至你拿到现金可能仍需要一段时间。基于上述原因,投资者如果能预计自己需要现金的日期时,最好提前一个月便开始考虑赎回计划。
  2、 除以上的个人因素外,市场的变化亦是构成基金赎回的原因之一。由于基金是一种长线的投资工具,不太适宜作短线投机。假若市场发生短期的波动或调整,市场的长期走势并没有改变的话,你大可不必急于兑现手中的基金。因为扣除掉赎回费用后,你未必有机会以有利的价格买回。但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你也不妨果断一点,卖出所持的基金,除了市场走势促使你"换马"外,即使有同类基金的表现比你手中的基金要好,也可考虑"换马"。因为从长远来说,每年增长高出2%,10年就会有接近22%的差别。
  无论作为何种投资,大多数投资者都有一个倾向,就是希望能够很快获利回吐,没有耐心等待利润慢慢增长。另一方面,当大市走势与投资者的预料相反时,往往又舍不得壮士断臂,结果损失日甚。所以,在此提醒你注意:(a)当自己的收支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b)当基金经理公司发生重大的人事变动时;(c)当所投资基金的净资产值急剧下跌时;(d)当整个证券市场大势下滑时。
十一. 三种行之有效的投资法
  1、 分期购入法
  如果你做好了长期投资基金的准备,同时又有一笔相当数额的稳定资金,不妨采用分期购入法进行基金的投资。这种方法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月、季或半年),以固定等额的资金去购买一定数量的基金单位。该方法的功能是在一定时期内分散了投资基金以较高的价格认购的风险,长期下来,就总体上降低了购买每个基金单位的平均成本。假如你每月定期买入1000元的某基金,而该基金在连续6个月的升跌幅度如下:
月份 单位价格 认购单位数
1 50 20
2 30 33
3 20 50
4 40 25
5 60 17
6 80 12
总数 157
  如果你能在最低20元时一次性6000元买入这基金,收益最为可观。实际情形是你没有选择这个最好的价钱购入,而是采用了较为保险的定期认购法,把平均成本控制在每一基金单位38.2元的水平,比6个月的平均价格成本每一基金单位46.7元便宜8.5元。有经验的投资者都能避免孤注一掷,不至于将全部资金买了最高价格的基金。
  2、定期赎回法
  投资基金时,买卖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有人看好行情就会把钱全投进去,反之就全盘撤出;有人则分期购进,定期赎回。实践证明,后者比前者更胜一筹。因为是在不同的价位上赎回,既减少了时间性的风险,又避免了在低价位时无可奈何地斩仓,尤其适合一些退休老人,定期支付生活费之用。该办法是一次性认购或分期投资某一基金,在一段时间后,开始每月乎出部分基金单位,投资者便可每月收到一笔现金。
  3、 固定比例投资法
  该办法是将一笔资金按固定的比例分散买进几只不同种类的基金,当某只基金价格飚升后,就补进这只低成本的基金单位,从而使原定的投资比例保持不变。这样不仅可以分散投资成本,抵御投资风险,还能见好就收,不至于因某只基金表现欠佳或过度奢望价格会进一步上升而使到手的收益成为泡影或使投资额大幅度上升。例如,你决定分别把50%、35%和15%的资金各自买进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当股市大涨时,设定股票增值后投资比例上升了20%,你便可以卖掉20%的股票基金,使股票基金的投资仍维持50%不变,或者追加投资买进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使他们的投资比例也各自上升20%,从而保持你原有的投资比例。如果股票基金下跌,你就可以购进一定比例的股票基金或卖掉部分等比例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恢复原有的投资比例。当然,这种投资策略并不是经常性地一有变化就调整,有经验的投资者大致遵
  
循这样一个准则:每隔三个月或半年才调整一次投资组合的比例,股票基金上涨20%就卖掉一部分,跌25%就增加投资。
十二. 投资基金怎样为你带来收益
  基金的投资,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必须有个清楚的认识,世上没有必然赚钱的基金,即使是最保守的入息基金也不例外。因此,投资者看基金回报,并不能单从收益角度着眼。因为所谓的基金回报,并非单指基金红利和基金增值率,而是基金投资一段时间后,基金产生的盈亏变化。
  基金总回报=基金的本金投资+基金增值或股息-亏损
(其中亏损包括实际投资损失和投资所付的费用,如认购费和赎回费)
  投资者欲知所投资基金的收益状况,可参照下列计算法:
  1、(年终基金单位持有数目×年终净资产值(NAV)-年初基金单位持有数目×年初净资产值)/(首次基金单位持有数目×首次净资产值)×100%
  假定你去年首项购入一个基金单位,首年的NAV为40,今年年终该基金的NAV已升至42。该基金在NAV增值升至41时派息,股息为每股1元,而资金盈利为5元,你以股代息,即你第二年的单位投资数目为1.045/41=0.146,因此,你长年投资基金的回报为(1.146×42-1×40)/(1×40)=20.33%。
  2、(基金期末的净资产值投资时的净资产值)/投资时的净资产值×100%
  如果你计划把投资基金后所得的利息和股利进行再投资,则上式的分子还需加上这部分股息和红利。假如,你年初购1000元投资基金,以每一基金单位净资产值10元的价格认购了1000个基金单位,一年后,基金净资产值涨至12.1元,则你的投资回报率为21%;如果其间基金发放了0.50元的股利,你把这部分收益再投资,则年末的回报率为26%。

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byfunds.com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boshi.com.cn
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cfund.com.cn 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sfunds.com.cn
长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xfund.com.cn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dcfund.com.cn
东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orient-fund.com 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scfund.com.cn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ullgoal.com.cn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icbccs.com.cn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epf.com.cn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ffunds.com.cn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tsfund.com 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tja-allianz.com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tfund.com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ubssdic.com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ftfund.com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uaan.com.cn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sfund.com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sfund.com
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ffund.com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hinaamc.com
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sbcjt.cn 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tffund.com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jsfund.cn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cbfund.cn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 :http://www.jysld.com 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efund.com.cn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invescogreatwall.com 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jtfund.com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southernfund.com 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lionfund.com.cn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phfund.com.cn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rtfund.com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 :http://www.51fund.com 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 :http://www.swbnpp.com
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aateda.com 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tfund.com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thfund.com.cn 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hinanature.com.cn
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ttasset.com 新世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ncfund.com.cn
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iticprufunds.com.cn 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xyfunds.com.cn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efunds.com.cn 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ymfund.com
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alaxyasset.com 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yhfund.com.cn
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aig-huatai.com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mfchina.com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http://www.cicc.com.cn 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lfund.com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iticfunds.com 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bociim.com
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postalfunds.co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公司网站

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byfunds.com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boshi.com.cn
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cfund.com.cn 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sfunds.com.cn
长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xfund.com.cn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dcfund.com.cn
东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orient-fund.com 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scfund.com.cn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ullgoal.com.cn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icbccs.com.cn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epf.com.cn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ffunds.com.cn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tsfund.com 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tja-allianz.com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tfund.com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ubssdic.com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ftfund.com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uaan.com.cn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sfund.com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sfund.com
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ffund.com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hinaamc.com
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sbcjt.cn 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htffund.com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jsfund.cn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cbfund.cn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 :http://www.jysld.com 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efund.com.cn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invescogreatwall.com 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jtfund.com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southernfund.com 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lionfund.com.cn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phfund.com.cn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rtfund.com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 :http://www.51fund.com 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 :http://www.swbnpp.com
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aateda.com 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ftfund.com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thfund.com.cn 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hinanature.com.cn
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ttasset.com 新世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ncfund.com.cn
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iticprufunds.com.cn 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xyfunds.com.cn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efunds.com.cn 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ymfund.com
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alaxyasset.com 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yhfund.com.cn
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aig-huatai.com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mfchina.com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http://www.cicc.com.cn 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glfund.com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iticfunds.com 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bociim.com
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postalfunds.co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操盘高手谈技术指标

 ---采访:技术指标你怎么看!

  ---高手:技术分析讲究价、量、时、空、人。这排在第二位的量,使用传统的技术分析就有很大的缺陷。常用指标KDJ的设计思路借用了物理学里空间的概念。物体在顶部自然下落,在低位自然就会产生反弹。这听上去是那么回事,但细细说来就有问题。第一,为什么一定在高位它就会下跌,难道他就不能高位钝化,只要力量足够强大,飞船还可以离开地球。在金融市场,只要推动力大,KDJ就可以一直在高位徘徊,如果依据指标高位死叉卖出,这下可好,全玩完。因此市场进入了强势区这个指标就不太好用,或者要反着用。在常态市场KDJ管用,在平衡市,震荡市,整理市有用,放到单边市就会产生问题。还有就是指标参数设置的问题,有些人喜欢优化参数,但优化来优化去,最后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优化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和很好的软件。中国的“分析家”软件挺好。依据的是中国股市的资料。就优化来说,第一,条件不够;第二,局限性太强;第三,违背了指标设计的原则。

  ---采访:RSI指标呢?

  ---高手:RSI指标设计思想也不错。反映力量和加速度,但同样存在钝化和参数设置的问题,而且RSI指标太快,太超前。你就说力量吧!市场往上推动,它确实需要力量而且需要有加速度才能维持行进的角度,但这是自然状况,要是出现筹码锁定和市场交易意愿空前一致呢?它没有力量,但市场照样上推,而且越推越快,物理学上讲,没有阻力,匀速运动和静止是一样的。在金融市场,阻力就是市场反向买卖盘。所以RSI指标也有出问题的时候。

  ---采访:谈谈你对MACD指标的了解。

  ---高手:这个指标有点意思。因为他的设计思路反映的是趋势的配合与否。但就是太慢,要是它老人家发出信号了,十有八九,一大半行情已经过去了,太滞后。所以我也不用。不过,三个指标中,MACD虽然最慢,但最有分析价值。

  ---采访:能够谈一下你的心中最爱吗?

  ---高手:平均线,K线,别无其它。我现在看盘,我只看平均线和K线,其它指标一律不用,实在要用,就加个MACD,因为否则图形有点变形,看着不舒服。

  ---采访:能讲一下你看盘的技巧吗?

  ---高手:可以。看图,首先要看缩略图,图一缩,就有感觉了,你随便拿一张图来,这一缩,你告诉我,是涨还是跌。

  ---采访:确实是一个方法。

  ---高手: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一资深投资家研究了一支股票,怎么算,怎么看,它也应该涨,但事实呢?它就是一路下跌。他就想不通,坐在计算机前,不停地想“这到底是哪出问题了?”他女儿过来了叫爸爸和她出去玩,问爸爸你这是看啥呢?专家就告诉女儿,我正在研究这支股票是涨还是跌,她女儿说这还用看那么长时间,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跌了。专家突然就什么都明白了。

  ---采访:你说的是趋势的力量。

  ---高手:对,就是势的力量,要充分重视趋势的力量。趋势往上,我就只做多,不做空。趋势往下,我就只做空,不做多。不要妄图做足所有的行情,那是不可能的。贪和贫就是一点之差,玩不得。只要你趋势正确,即使进场位置不好,今天套牢了,明天套牢了,但只要资金分配合理,你第三天就赢钱了。这叫输时间而不输钱。但反过来呢?那是既输时间又输钱,划不来。

  ---采访:你说的很有道理。10月份这段行情如何处理?

  ---高手:你这问题叫聪明人犯傻事,你为什么一定要交易这段行情呢?这段行情你看不懂,你为何一定要去看,一定要去交易呢?你难道不能等吗?你为什么非要找高难度的地方去交易。看不懂,没关系,你可以不做。那天一根长阳升起,平均线完全呈现多头排列。你总该看明白了吧!

  人人都喜欢聪明,但我觉得做交易就是要笨。要做笨蛋也知道方向的那一段行情,你要是实在不知道如何交易,就把自己的孩子叫过来,让他对着走势图,告诉你是涨还是跌,是往上还是往下。不要试图去猜市场的高点和低点。

  ---采访:能否稍微细节一点。

  ---高手:全部讲完,不太容易。虽然,我用的是最简单的平均线系统。但实际上中间的甜、酸、苦、辣真是只有自己知道。总结起来,我可以给你十六个字“趋势为王,周期转换,顺势交易,逆势看盘”。做交易,首先是定方向,是做多,还是做空,还是不做。首先要有一个严格的参照标准,然后是各种大小周期之间的不断转换,需要马上就能体会到它在日线的作用和位置以及对整个趋势的影响,对均线系统的影响,关于后8个字,我可以再用4个字来形容叫做“找反做顺”,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但你多想,多看,多转换,你就能明白了。其实,就交易来说,说难是难,说容易,它也容易。说它容易,我就讲简单的市场,简单的思维,简单的交易;说他难,说它复杂,完全是人为的复杂,是人的心理,贪婪,恐惧,固执,犹豫,诸如此类。

  ---采访:讲得很好。还有更多的吗?

  ---高手:我还是讲一个心态的问题。搞股票,有时候是不太懂的人,不做技术分析的人赚钱,做技术分析的人不赚钱。你什么也不懂,每天抛硬币决定交易方向,你还有个50%的胜率;但你搞技术分析,最后交易单一打开,胜率还不到50%。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但一定要值得大家注意。另外就是一定要追涨杀跌,千万不能高卖低买,你想,只有前者才是顺势而为,而后者就是逆势而为,是猜。你说他能走多高和多低,波浪理论应该是最好的试图解释清楚波浪间关系的理论。但它也有很多选择,3浪有可能是1浪的1.382倍,有可能是2倍,有可能是2.618倍等等。所以高卖低买要不得,偶然成功必然失败。

  很多人不重视平均线,是人就都能看见,觉得它太简单,没啥用处,喜欢到处打听新的技术分析办法,买很多新的书,新的理论研究,我觉得这实在很幼稚。一招鲜,吃遍天。平均线系统蕴含很多的技术信息,轻视传统的,最简单的,最常见的平均线系统完全是因为对平均线的研究不够。这一段时间我通过自己的平均线交易系统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市场即将启动的一瞬间。我叫这绝对不败的入场点。你们可能不相信,但至少这段时间我使用这套系统的胜率是百分之百,关键是你能不能有足够的耐心以及对本身系统的信心,还有就是对盈利的平常心。

  ---采访:能不能讲一下K线呢?

  ---高手:K线本身很难构筑完整的交易体系,但它却是市场的根和本,是市场最原始数据的记录。我就简单讲大阳线吧,你可以仔细琢磨一下原因,要是搞清楚了,也就基本上对大阳线的作用清楚了。你看它不合理,就是诱多,你要一进场追涨,你就被套在一个顶上。所以还有一个对交易伪信号过滤的问题,K线也很有用,要是能够彻底搞清楚,也是了不得。可惜,大部分人不愿意花心思在上面,认为太简单,其实K线一点不简单,它浓缩了东方哲学思想的大部分精华。阴生阳,阳生阴,老阴为少阳,老阳为少阴,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相生相互转化,中间的学问很大。

  ---采访: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确实,有些事情包含着至高无上的道理。你对平均线和K线的使用真是到了化繁为简,返朴归真的境界。

  ---高手:别这么说,确实对这套系统的研究我花了很大的工夫。但我觉得还要更多的学习,实践。我想说的是如果市场有一千个错误,一千个骗局,我经历了990个,识破了990个,但未来,我还是有可能被骗,还是有可能犯错误。只能说,每犯一次错,我就更接近完美一次。

  ---采访:你还有什么要对广大投资者朋友说的吗?

  ---高手:不要试图去预测市场,也不要去交易方向不明的阶段或者你自己没把握或者不清楚的阶段。交易就是等待市场出现你完全可以捕捉的信号,并且它又符合你系统的交易要求。其余时间就是一个字“等”,两个字“等”,三个字“等”,永远只交易最简单、最容易搞清楚的一段行情,永远只做跟随市场的笨蛋也不作试图提前市场的聪明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建议>分红的封基不少 3月封基将如何投资

3月底即将到来的封闭式基金分红潮,以及封闭式基金近期跟随市场而进行的调整,使得投资者恰在此时仍面临一个很好的策略性投资时机

  封闭式基金作为市场上少有的具备"绝对投资价值"的品种,在近期的市场震荡中也跟随市场下跌。整体折价率的提升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封闭式基金的安全边际,也扩大了潜在的获利空间。随着封闭式基金年度分红潮即将到来,2007年3月我们看到了不容错过的策略性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机会。


  重申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

  自封闭式基金迈入高折价时代以来,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就成为基金研究的必备课题,但封闭式基金市场却长期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只有在2006年,伴随股市从谷底起飞,封闭式基金才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波价值发现行情。2006年下半年以来封闭式基金的持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个估值洼地。

  但是,即使在经过大幅上涨后,目前封闭式基金仍然是价值可观的投资品种。2007年初以来封闭式基金行情有所放缓,这更多是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而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基础仍然存在。事实上,我们认为,当前封闭式基金仍然是投资者不容错过的策略性投资品种。尤其是对于风险敏感型的投资者来说,封闭式基金是市场中少有的低风险、高预期收益的投资品种。

  结合当前封闭式基金的最新动态,我们为投资者重申几点封闭式基金的价值基础以及当前的利好因素。

  折价率仍蕴含绝对投资价值

  折价是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存在的根本。投资者可以以低于资产实际价值的价格购买基金,其中蕴含的绝对投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封闭式基金衍生的其他价值,分红套利、封转开等等无不基于折价。

  而从封闭式基金的市场走势来看,在2006年10月以后的大幅上涨中,封闭式基金的总体折价明显缩小,但平均折价水平仍保持在20%以上。也就是说,前期封闭式基金的大幅上涨,部分归于基金净值本身的增长,部分归于折价率下降。2007年以来封闭式基金总体开始显出滞涨状态,而同期基金净值仍保持明显上升势头,导致2007年以来折价率不断攀升。最近股市的几次大幅波动也影响到了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有所上升。按照基金资产加权平均,目前封闭式基金总体折价率在27%左右,仍然是相当可观的折价水平。

  对于封闭式基金的潜在投资者来说,折价率上升是好事;提升了投资的安全边际,扩大了潜在获利空间。从种种因素判断,2007年封闭式基金总体的折价率将处于缩小的趋势下。而折价率缩小对基金价格收益率的贡献十分显著。如基金以20%的折价率水平交易,那么价格需上涨25%才能消除折价。

  当然,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总体收益,除折价率降低的可能收益外,还要看基金本身的净值增长率,也就是封闭式基金本身的投资业绩。这两点是判断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的基本因素。

  分红套利效应

  分红套利效应是指折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在分红后,折价率会自然上升;如果要回复到分红前的折价率水平,那么交易价格就必须上升,由此带来了套利的机会。

  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分红套利的机理。某封闭式基金分红前单位净值是2元,交易价格是1.4元,那么折价率是(1.4-2)/2=-30%。假定单位分红0.4元,那么,分红后单位净值和交易价格都要同样扣除0.4元,也就是除息后,单位净值和交易价格分别变为1.6元和1元,此时的折价率就自然上升到(1-1.6)/1.6=-62.5%。如果折价率要回复到-30%的水平,那么交易价格需上涨到1.12元,即需要上涨12%。假如投资者在分红之前买入,那么分红后投资者不仅可以分得红利收益,还可以获取折价交易带来的价格收益。这就是所谓基金大比例分红后有强制上涨要求的机理。封闭式基金的单位分红金额越高,套利的空间也就越大。

  目前多数封闭式基金都累积了大量可分配收益,以及大量未实现资本利得。也就是无论从现实分红条件还是潜在分红能力,不少封闭式基金都具备大比例分红的可能。一旦实施高额分红,分红套利效应就会凸显,投资者可以获取红利和价格的双重收益。

  股指期货推出将缩小预期折价率

  股指期货推出将是今年证券市场预期之内的重大变革。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套利消除折价的机制,而这一状况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将发生改变。在推出股指期货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高折价的封闭式基金,同时卖空股指期货,实现风险很小的套利交易。这种可能的套利机制成为可能将大大压缩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空间。

  虽然股指期货何时诞生,套利如何实现还有赖具体实施规则明确,但一旦市场对此形成预期,将是对封闭式基金的重大利好。管理层的最新表态是,争取今年上半年能够推出股指期货,这对缩小封闭式基金的预期折价率是可见的利好。

  2007年封闭式基金加速改革是基调

  从政策和制度因素来看,2007年封闭式基金加速改革是基调。不论管理层、基金公司、基金持有人,都有推动封闭式基金继续改革的愿望和条件;2007年的股市创新也提供了加速改革的环境。这又为投资封闭式基金提供了政策利好。

  一是原有的封转开预期将顺利进行。2006年8月9日基金兴业的成功转开放为封转开开了个好头。随后陆续有基金同智、基金景业、基金久富3只基金完成转型。证监会对此的评价是"走了一条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成功的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式的道路"。已完成转型的各只基金规模大增,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基金公司的积极性。目前原契约于2007年到期,已经预定实施封转开的还有8只基金。这些基金目前都在折价交易。虽然折价率相比其他基金偏低,但封转开的套利风险总体很小。

  二是可能有创新的封闭式基金方案产生,这也可能为投资其他封闭式基金带来机会。目前折价率较高的主要是到期期限较长的中大盘基金,创新方案的提出可能将对这些基金产生影响。

  从其他方面来看,对既有的封闭式基金,政策面的一些动向也有利于投资封闭式基金。例如对于基金分红的多方讨论。种种迹象表明,2007年是封闭式基金加速改革年,把握住这个大趋势,投资者就不容错过封闭式基金这个策略性的重要投资机会。

  当前的策略性投资时机:年度分红潮即将到来

  种种的投资价值基础仍然存在,应该说迄今为止封闭式基金整体一直是整个市场上难得的具备绝对投资价值的品种。不过,3月底即将到来的封闭式基金分红潮,以及封闭式基金近期跟随市场而进行的调整,使得投资者恰在此时仍面临一个很好的策略性投资时机。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封闭式基金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收益的百分之九十。基于此,日前尚存较高折价和较高分红能力的基金给投资者提供了套利机会。

  由于2006年度股市行情好转,封闭式基金累积了至少300亿元的可分配收益。按照基金信息披露规定,最迟在3月31日,封闭式基金必须披露2006年度报告,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也公布2006年度分配公告。一般来说正式分配公告披露后的一周之内基金就实施分红。可以说,由分红引发的价值再发现行情近在眼前;而最近封闭式基金市场的震荡调整,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介入机会。

  我们预期大额分红的封闭式基金将不在少数。分红时期的行情看似短期,但从相对长期来看,年内诸项潜在的利好对投资封闭式基金都是有利的。因此,分红更重要的是可能再次触发封闭式基金的价值再发现行情。 投资品种建议:高分红、高增长、高折价

  从折价率、分红潜力、净值增长潜力等种种因素综合考虑,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基金普丰、基金安顺、基金景福、基金通乾、基金普惠、基金天华等封闭式基金。事实上,封闭式基金作为整体具有投资价值的投资品种,值得投资的并不止于此列。投资者可以根据我们提到的价值基础进行分析,再根据市场状况相机进行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家,你如何投资呢?

投资,从实质上说,是牺牲当前的消费以增加未来的消费。投资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投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家。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知道,应该把我们送到学校里去。这也是一种投资,他们知道,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们在将来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更大的成就。

  在大学里,一些学生把省吃俭用的钱用来"充电"。他们知道,这对将来走向社会有好处。

  工作之后,一些人开始攒钱,另一些人把钱用于投资,而不是一下子全花掉。他们也知道,没有现在的准备,将来也许会露宿街头。

  投资,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对自己能力的投资;另一种是用钱来赚钱。经济学家们认为,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收益、成本和预期。也就是说,进行投资时,需要考虑投资所得、付出的本钱和对投资的信心。当投资所得丰厚、付出的成本小并对投资有信心时,人们的投资愿望会很强烈。

  前一种投资大家都习以为常,很多人都身体力行。所以,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才华横溢的人。

  但后一种投资--让钱生钱--并未引起大多数人足够的重视,所以,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事实上,用钱来赚钱,也就是投资致富,是许多聪明人的选择。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1969年把1万美元交给一个叫乔治·索罗斯的人,那么,到1988年,你就可以拿到280万美元!而在这期间,你无需替人干活,无需忍受老板的脸色,也无需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所苦。

  这就是投资的魅力所在。

  很多人相信努力工作致富。这并不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努力工作,而所得又足够多的话,确实可以实现工作致富。问题是,很多人工作之后才发现,工资永远是那么少,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剩下的不值一提。不用说那些诸如汽车、房子等奢侈消费品无法企及,就是那些稍贵一些的东西,在购买时,也会让人舍不得掏腰包。

  所以,罗伯特·清崎在《穷爸爸,富爸爸》里说:穷人是为钱工作,而富人则让钱为他工作。这意味着,是投资成就了富人,而不投资则造成了贫穷。

  最简单的投资是把钱存入银行。这之后,你无需再花心思去管它,就能坐收利息了。如果你把1000块钱存到一个年息为4%的定期账户中,那么,一年之后,你就赚到了40元。这看起来有些不起眼,但是,你毕竟什么都没有做啊!如果那1000块钱是用来消费的,那一年之后,1分也不会剩下。

  而挣多少花多少,不但是一些人的痼疾,也是投资的首要敌人。斯克瑞普斯,这位创立了一个媒体帝国的美国人说:"永远不要挣多少就花多少。你的开销对于你的收入的比例越小,你就越快致富。"

  还有,很多人之所以不进行投资,是嫌钱太少,不值得投资。他们会说,就这么点钱,即使钱生了钱,也只是三个核桃两个枣,根本不管用。这其实是自我开脱的想法。事实上,财富是一棵大树,它是从一粒种子长成的。很多大的财富都是从最小、最原始的钱变化而来的。

  沃伦·巴菲特现在当然是有钱人。但是,他的投资生涯是从卖报纸开始的。对他来说,当前的钱多钱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有多少钱。

  成为一个富人是人人的梦想。但是,如果你没有及早储蓄,并且每个月固定把一笔钱用来投资,那么,这永远是一个梦。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三种人:一种人投资,于是有所收获;一种人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一种人把所有的钱都花光,还欠了银行一大笔钱。最后一种人,常见于贷款买房者。很多人开始工作后,就东拼西凑交了首付款,买了大房子,从此,每个月都要从工资里拿出很大一部分,用来还银行的借款,而且,还款期限常常是十几二十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就必须付出一大笔利息。这时,他们不是让钱来赚钱,而是让别人来赚他们的钱。在经济状况良好时,情况并不会很坏,但是,一旦经济状况恶化,大量的失业产生时,还款就会成为巨大的压力。一旦还不上,银行的本来面目就会露出来。正如马克·吐温所说:"银行就是晴天借给你雨伞,而在下雨时收回的那种人。"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们会不收回雨伞吗?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家,你的投资将决定你的一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克罗谈投资策略】

克罗谈投资

期货交易中的墨菲法则

让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墨菲法则。该法则主要是描述基于某一说法的事物发生的倾向和趋势。这一说法就是:如果某件事有可能变坏的话,这种可能性就会成为现实。

一个更为生动的解释就是: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你的新地毯上,这片面包两面都有可能着地。但是,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新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在这一点上,墨菲法则告诉我们:你若想提前知道哪些交易有可能遭受损失,这类交易就包括:
a.
那些你不曾建立保护性的止损委托的交易,
b.
或者由于不谨慎而持有过多的头寸,超过了你应该持有的头寸。


为了避免这些所谓墨菲法则交易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坚持:

a.无论何时都要为所持有的头寸建立保护性的止损委托。


b.为每一帐户积累的合同数额定一个上限,而且无论在何种情形下都不要超过这个数。

墨菲法则在许多情况下都很有趣,但一旦与实际的商品交易联系起来,就不再那么有趣了。


1.导言:人们称为J.L.的人

当巨大的银色飞鸟向西飞往沸罗里达的福特·劳德戴尔市时,从空中望下去,介于墨西哥湾和大西洋之间的闪光的彩色轮廓分外突出。当飞机即将降落时,我仰靠在座位上,回想
着此次圣诞节假期我到佛罗里达钓鱼旅行的主要原因。我对一个人们称为 J L.的人有一种强烈的兴趣,我之所以要到这里来是因为他过去常常来这儿。


我可以描述出在20世纪20年代他鼎盛时期的形象:身材高大,衣冠楚楚,神情严肃,坐在纽约到佛罗里达高速列车的窗边,企盼着钓鱼交友、放松神经、沉思真想的日子,而更重要的是,企盼着能在华尔街和芝加哥的竞技场上奋勇四厮杀之后得到一点休息,尽管这种休息只是短暂的。

他的名字叫杰西·劳里斯顿·利沃默。

本世纪确有一批卓越或幸运的市场操作大师曾在其鼎盛时期,靠着良好直觉及时结清持有头寸赚取百万美元计的利润。我自己,也曾多次很幸运地被算在这一 exclusive群体中。但利澳默自成一半派。仅就其有影响力的操作的规模和重要性,就其买入卖出时那种精确计算和有约束的操作方式,就其经常运用的不同于他人的超然的交易手段,他从未被任何其他人超出过。

森西·利沃默出生于1877726,美国马塞诸塞州舒茨伯里市,是一对贫苦农民的独子。他14岁时离家工作,在波士顿的一家经纪公司做行情室操作员,每周赚3美元。

从这一平凡的工作开始,又做了几年学徒,在沿东海岸的几家不同的经纪公司进行小额股票头寸交易,这位沉默寡言而又具有献身精神的年轻人终于成为本世纪早期最令人敬畏和仰慕的市场操作大师之一。华尔街的其他操作大师给他起了个绰号:“投机小子”。

利沃默的世界就是价格的波动.(股票和商品价格波动)和他执着的意念、精确分析以及对这些价格的预测。当代最著名的金融评论家之下爱德华· J·戴伊斯指出:“假定利沃默被剥夺得一名不文,只给他一点经纪公司贷款,把他锁在有电话和行情显示器的房间里,他再次出来时又会有一笔新的财富。”

1959年我进入华尔街的最初日子里,利沃默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当我不断发展自身在价格分析以及交易中的专业技术水平时,他又成了我的教练和精神上的导师。同其他许多投资者一样,我深受他的战术、策略及市场哲学影响。

“市场只有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既不是牛市又不是熊市,”他写道,“这个方面就是正确的方面。”这一基本理论已深深中入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每当我读到那些过多重视理论而不关注实际市场的空泛而又乏味的市场分析和策略时,我就会回想起这句话。

象大多数交易者一样,我也常常面临着决定哪些是应该持有的头寸,哪些是应当结清的头寸。在这一问题上,利沃默为我们提出了极好的、清晰的劝告,他在评论自身所犯错误时指出:
“我的确做了一件错事。棉花交易已表明我会遭受损失,但我却仍保留着。小麦交易表明我有利可图,我却卖掉了。在所有的投机错误中,几乎没有比试图平均对冲损失更大的错
误了。应当永远记住要结清显示有损失的头寸而保有显示出有利可图的头寸。”

然而,利沃默给众多数资看的最具意义的财富还是有关投资目标的总体策略。现时代,交易、者日益依赖于功能强大的个人计算机和先进软件,这一财富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即便是相对缺乏经验的交易者也可以借助于即时的短期图表显示,进行相当规模的买进和卖出。请注意体现利沃默智慧的这一片段:

在华尔街工作过这么多年,赚过也赔过数以百万计的美元之后,我想告诉你们:绝非我的种种见解使我赚了很多钱,我能够坚持我自己的主张。在市场上正确运作并不需什么技巧和手段。你在牛市中总会提前发现许多多头机会,熊市同样如此。我认识的许多人都在恰好的时机对市场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他们能够在可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水平上买进或卖出。而且他们的经验常常足可以与我的经验相抗衡。也就是说,他们并未从中确实赚到钱。能够对市场进行正确判断同时又能坚持自己意见的人并不一般。我发现这是世上最难学的事情之一。但是只有市场操作者牢牢把握了这一本领他才能赚大钱。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个知道如何交易的交易商要赚取百万美德元较那些对如何交易一无所知的交易商赚取几百美元更为容易,确实如此。

下面是利沃默对遭受损失所谈论的内容:

遭受损失是我所遇到的困难中最微不足道的。我遭受损失后从未为此伤脑筋。真正使我内心感到不安的,并非承担损失,而是我做错事。

很遗憾,我在佛罗里达的垂钓之旅太短促了,大约一周之后我又回到了还处在严冬的纽约。当我等着大鱼上钩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有关利沃默的较事和他的佛罗里达垂钩之旅,他的交易策略以及他相当多的有关市场运行方面的聪明才智。尽管他那时的垂钓成果较我那少得可怜的一小桶海鱼远为丰富得多,但我却享有他所不可能享受得到的优势:我能研读他
的书并从中得到乐趣。

几年前我就有了上述的这些想法,但当今天把它们写出来的时候它们同以前一样仍很切合时机。事实上,在过去50年甚至100年中它们都很重要,就如同它们在今后的50年甚是100年仍将很重要一样。

1849年,卡尔·艾尔佛斯曾说过:“外界事物变化越多,它们就越会保持本质的东西。”这当然也适用于利沃默的投资对策和策略。

杰西·利沃默可能是本世纪,也可能将一直是最具活力、最成功的独立的投机者和投资决策人。尽管他死于1941年,但他对其身后几代股票和商品交易商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我曾读过,甚至无数次重读过他的著作:我把自己算作他的一般地说个学生。当我到达亚洲后,我惊异地发现在地球的另上面竟有如此多的股票和商品投机者对这一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有着同样的感受。

大约10年前;我曾有个想法,就是利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与利沃默在华尔街共同工作成知道其人的人对他的回忆,写士本关于利沃默契的书。我在金融类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寻找那些拥有有关利沃默及其工作第一手资料的人,但不幸的是,我动手太晚了。我根本找不到任何拥有亲身的第一手资料的人。这很令人失望,但我自己在华尔街的事业很活跃、繁忙,因此不久这项计划搁浅,我转而从事更有建设性的工作。

但是,我从未完全放弃有关利澳默的计划,而且在其后几年里,一有空我就坚持研读他的著作,并借助于利沃默的智慧和经验发展我自己的投资策略。逐渐地,我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不能写一本有关利沃默的有意义的新书,为什么我不能与利沃默合作创作一本书呢?与一个50多年前就已经永远地休息的人合作写一本书吗?一个同事劝我,认为滥用了30多年的壕沟战可能对于我的压力过大,当然除非我对于失败率问题有新的理论见解。我确实没有有关失败率的创新理论,但我意识到尽管利沃默的战术和策略中最好的一部分已得到发展并针对金融市场又加以阐释,经过了这么多年也难免变得有些过时。也许这些策略能够改造成与新的交易环境相适应,能够为世界范围内的新一代股票、商品和期权投资者重新注释。这些新一代投资人随着快捷的私人计算机、强大的软件系统以及即时的数据显示系统——这种数据显示能通过卫星以光速传递到全球最远的角落——的发展迅速成长起来。这些新事物是利沃默所不能梦想的。

本世纪90年代以及即将迈入2l世纪的交易商用许多种语言分析市场并下达委托指令,而利沃默却只用英语,而且极有可能他不曾听到过绝大多数语言。为了达到最大的效果,我准备为那些具有活力的而又从未听过利沃默的19世纪新英格兰口音的交易商们重新解释利沃默的教义,并使之具有现代气息,同时也把我本人的相关策略与之结合。

事实上,我现在正坐在距华尔街12000英里之遥的香港交易桌前。正是在这里我继续努力从事我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分析市场并进行交易,正如许许多多用着不同语言(英语之外)和方言的其他金融操作者一样。

对于某些人来讲这可能很奇怪,但归功于现代的卫星通讯技术,我在这里用于下达委托指令的瞬间就同在纽约的交易桌前下达类似委托指令一样迅捷。但不幸的是,即便靠着现
代科技也有难以克服的一个不方便之处。由于位于地球的另一面,,这意味着这里的时间较纽约时间早12个小时,因此为了在纽约和芝加哥市场交易,我就必须从晚上800开始工作,并在第二天早上凌晨才可结束工作。当然,只要保证那些住在亚洲的美国人得到补偿,那么“值夜班”这‘点不方便之处就能很容易克服了。


2.投资策略的重要性

1967年,我收到了一封信,该信的部分内容引述如下:

我在纽约的一位朋友寄给我1017的《世界糖市场通讯》,我觉得很有趣,而且也是十分有利可图的。摘自杰西·利沃默的引言使我想起了我已故去的不幸的父亲。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问他是如何在期货市场上获利的。他的回答是:“你必须既勇敢又正确。”于是我又问:“如果我很勇敢、但印判断失误该会怎样呢?”他回答说:“那么你就会和船一同沉下去的。”

不幸的是,他属于后者。

我与众多股票和商品投资者所进行的交谈是我这项职业中令人愉快而又有价值的一面,这些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层与接触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一个不断重复的主题似乎就要出现了。即便是最不成功的交易商也曾偶然地发现过市场上存在着获取巨大利润的可能性,尽管这种机会很难把握,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如果你总能够避免大失败所造成的相当的危害,你就应抓住机会实现利润。但是,你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对于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投机者而言相当普遍的大失败退?或者如前边引述的信中比较尖锐的话,你如何才能避免“和船一同沉下去”呢?

自从人们聚在一起进行石板、斧子或是一些吃的或穿的东西的易货贸易时,就已有了所谓赢家和输家。然而,尽管存在着很明显的潜在利润以及较高的杠杆效应,大多数投机者,包括许多专家,都是以输家而告终。


除了那些虽然只能赚取微利,但交易重大而且只需支何几乎可忽略不计的佣金或结算费用的少数专职操作者外,持续高利交易商多为长期头寸交易者。他们常常是追随市场行情趋势的人。

至于我自己,很幸运地在几次大额头寸交易中进行了正确的选择,从而获取了高利。这些头寸中有的持有期长达8个月或10个月,其中有一笔头寸,如本书后面将提及的,持有期长达5年。

在每一个努力进取的领域中,一流的、可行的策略那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策略在金融投机领域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其在马拉伦比赛、网球锦标赛、象棋比赛或公司收购中的重要性。这一共同的特性存在于下述事实中:成功或胜利既涉及技术方面也涉及策略方面的考虑、当代众多的投资者在其交易或进取的技术方面可说是不分上下的,而区别那些赢家和未能成为赢家的人的主要依据是看其是否一贯地、有约束地运用着一流的和可行的策略。

正确运用良策在股票和商品投机中尤为重要。的确,我们都知道那些最基本的规则。想想那些无论进行过多久的交易也未曾经历过一次赢利年份的交易商吧。然而不幸的是,这类交易商却占有很高比例。尽管他们也曾听过,甚至能够逐字地背诵出一些已经经过验证而且是正确的公理:“行市是你的朋友”,“减少你的损失并尽可能地扩大利润”,“第一次损失是最廉价的损失”,诸如此类。这些能致胜的策略有着最基本的形式,也许所有的交易商都能记起来。但是,一方面持续的赢家能够一心一意地坚持遵守这些致胜策略,另一方面,持续的输家却一心一意地违背、避免运用这些策略。

下面所总结的一些对策和策略,是你们避免彻底失败,能够骄傲地列入“赢家圈子”所必需的。下面的内容构成了基本策略的精华:

( l)只参与那些行情趋势强烈或者说行情主要走势正在形成的市场。认清每一个市场当前的主要走势并只持有符合这一主要走势方向的头寸,或者是不予参与。见图2-- l和图22

(2)假定你所交易的方向与行情趋势一致,在以前或从属的趋势已产生的较大价差基础上建立你的头寸,或者把头寸建立在对当前行情主趋势的适度逆行位置上;

在这方面,必须汪意的足如果你看错或忽略工当前市场的主要趋势,不顾不可救药的熊市而买入或不顾势头强劲的牛市而卖出,多半会遭受损失,同时也会感到很愚蠢。

(3)你追市头寸可以形成很有利的变动,因此你应当坚持持有该类头寸。由于存在着追市头寸的有利变动这一前提,你应当忍受任何微小的趋势变动,不要轻易对该变动进行频繁交易,或者试图从反趋势交易中迅速获利。

(4)一旦所持有头寸的变动方向对你有利,而且你的技术分析也对这一有利的趋势变动加以证实了,你就可以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增加所持有的头寸(金宇塔)

(5)除非趋势分析表明行市已反转,你的指令已被截住,否则你应当保留所持有的头寸。在那—时点上,如果你对行市十分注意,你应针对最新形成的趋势对原持有头寸进行对冲(以后章节将对解除持有头寸的策略进行具体面详细的探讨)
然而,如果你对冲了头寸,而其后的市场行为表明主趋势仍然存在,而你的对冲行为过早了,此时你完全应该重新建立符合主趋势的头寸。但是,这样做时务必要认真而客观,运用诸如本书其他地方所讨论的那种方法来建立遣市头寸。

(6)但是,如果行市与你预期变动方向相反,那又该怎么办呢?首先,你怎么才能知道该头寸的持有是错误的呢?如果你不能弄清楚,那么每日权益状况就能以某种不特定的方式“告诉”你。遵照大拇指规则,投资于股票交易的保证金比例不应超过40%,而对于期货交易则不宜超过70%。

狄克逊.瓦兹,本世纪一位著名的商品投机者曾说过:“迅速逃避或者什么也不做。”他也许有很雄厚的资产,或者是一个很能以苦为乐的人,从而说出“或者什么也不做”这部分内容来。我的建议是除了“或者什么也不做”以外,可以采纳他的其他的主张。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尽管投机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一致的、可行的策略,此外还需要三个增加的重要内容:约束,约束,还是约束。

本书的剩余部分主要用来表明和证实上述主题。我可以公然宣称,从个人的(也是痛苦的)经历看,每当我粗心地或很愚蠢地偏离这些主旨时,我就会遭受损失。在另一方面,毫不令人惊奇的是每当我根据这里所给出的战术和策略进行操作时常常会赚钱,因为这些都是永恒的指针。


3.赢家和输家

曾经有人说:“在金融投机中发一笔小财的最佳方法就是一开始就发一笔大财。”尽管很不幸,但这略带嘲笑口吻的引语所表达的却是一个事实,因为大多数活跃的投机者,无论他交易的是股票、外汇、期货、期权还是金融衍生工具,其命运都是以遭受损失而告终。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以及如何做才能使我们自身成为少数的赢家之一。

在布里尼写于1829年的回忆录中记述了这样一段轶事。有人问拿破仑什么样的军队是最好的军队。“夫人:那些获得胜利的军队就是最好的军队。”这位皇帝这样回答。

我是在细细品味有关投资舞台上关于赢家与输家这—主题的短文时想起这段较事的。1983110的《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丁关于20位高级商品专家交易商以及他们1983年前半年最好的投资挟择的调查。第一种选择得3分,第2种选择得2分,第三种选择得1分。结果很具启发意义。
头入铜
18
买入黄金
16
买入外币
15

买入股票指数
14.5
买入牛
11
买人白银
7.5


一些观察值得深层次的思考。首先同时也是最明显的是,所有的介绍都是在买方。不难发现这是一种错误,因为在最高的6种选择中,只有其中的2种,即股票指数和铜,在6个月、期间内价位上升。剩下的四种选择中,黄金和外币价位下跌,而牛和白银的价格只有小幅度涨跌。在所有的选择都为多头部位时,那几种当年呈牛市的几类商品,即谷物、大豆、可可、棉花和糖,完全被“专家们”忽略了。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铜一直是列在该表上的。买入铜在上次调查表(1982年后半年)里位于高水平选择的第二位,在1982年前半年的调查中则是第一位是选择。在这段一年半的
时期里,铜的价格行为以及综合的决定至多不过是中等的。铜的市场在整段时期内几乎就没有形成大幅度价格变动;1982年大部分时期内价格下降而在1983年上半年则上升。

这一练习的目的不过是要表明,要想准确预测,哪怕只是提前6个月,期货价格的变动也是相当困难的,即便是对于有经验的专家们也是如此。专家们的这些不如人意的记录应当提醒严肃认真的投机者们注意如下事实:

1.专家们也经常犯错误。

2.正值得推荐的最成功的做法是:投资和时机选择的良好技术手段,加上局密的资金管理以及着重于追市而不是时行市进行预期。

在股票市场上,对于专家们的预期和股票的随机选择之间也有着类似的情形。《华尔街日报》进行着一项两组“分析家”6个月的竞赛:


1.专家分析员和经纪人小组。

2.“掷镖者小组”,由一群华尔街日报职员组成,他们随机地向日报价格页掷飞镖,并“选择”被击中的那些股票。

人们很可能会认为“职业化的专家们”会一贯地击败“掷镖者”,而且胜幅很大。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持续几年的竞赛中,“专家们”胜过了“掷镖者”,但至多不过是以一个很小的幅度取胜的。因此,一个勤于思考的金融市场专业学生一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专家们常常会犯错误?而且,为什么那么多的交易者在投机行为中遭受损失?回答可能是间接的,而且常常是很难说得很清楚的。然而,如果能仔细思考一下我所称的“投机者的悲叹”,也许会是很有意义的

除了1975年至1980年我的休假年外,在过去33年里,大部分时间我或者呆在华尔街安静、幽僻的办公室里,或者带上交易监视器、电话、技术工具和其它设备到别的州或国外玩摩托游艇。通常我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尝试着在对我有利的头寸上获取高利,并尽量避免不利头寸所带来的损失。

我常常是独立交易,而且要通过选择。从我早年在纽约美林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开始我就懂得了独立操作的种种好处。我所学到的是如下内容:不管别人的意见如何,他们的已有专业技巧如何,去和他人共享交易策略和市场观点是很没有意义的。整个华尔街的真理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在随后的几年里,我有时有机会就投机问题发表演讲或讲授课程。我的介绍常常侧重于市场策略、战术和资金管理,而不是介绍具体的市场小道消息,即何时买入卖出或买卖哪些工具等。

在这些活动中最令人难忘的也许是连续几个周末在纽约、芝加哥、迈阿密、洛杉矾以及达拉斯所参加的几次交易研讨会。参加者年龄段在19岁至86岁之间,其中还有几对是夫妻和父子。他们的经验水平参差不齐,从新手到有经验的职业交易商都有。在会议期间,我设法提出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尤其有启发意义,在此我愿与你们分享。

在与会的几百名人员中我发现他们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我所提到的“投机者的悲叹”而言,在新手以及有经验的职业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尽管可以理解的是职业交易者很不情愿去承认这一事实。

也许令所有人都感到沮丧的是:“我观察到市场行情正如我所分析的那样变动,而当我最终建立我的头寸时,行情却突然逆转,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动。”如果你知道了所有的交,易者都会时不时地同样感到沮丧,你是否会得到一些安慰呢?这种情形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没有抓住时机以及战术错误所致,而’不是其他交易者“密谋”来击败你(和我)

由此可以推断出:“我常常发现自己在接近于行市最高点处买入,在接近于行市最低点处卖出。”事实上,正是那些当别人买人他亦买人,或别人卖出他亦卖出的投机者们没有抓注买入卖出的最佳时机,其行为汇总起来也就形成了波峰与谷底,至少在短期是如此的。

这种拙劣的时机选择的交易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巨额损失或微幅赢利。下面引述的一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a.“我告诉我的经纪人买入 XYZ股票,但他却说服我不要去买。”(解释:说这话的人也许曾想过要买人 XYZ股票但是却没有买,而且可以想见的是,行情上涨了。)自然,经纪人由于错过这一交易受到了责备。

b.“我的经纪人打电话建议我买入 XYZ股票。我并不太想买入,但他说服了我。”(解释:说这话的人买入 XYZ股票,但买人后不久股价卞跌。)经纪人由于该交易损失又一次受到了责备。

如果你并不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很熟悉,那么或者你是才开始进行这类交易,或者是你记性不好!这些普遍的经历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总能很容易地为我们的错误估计和拙劣的交易找个理由;对于这种“输家心理”我很愿意提供一种可行的矫正法,

分析你所在的市场,提前安排好你的策略和战术上购行动,并保守秘密。不要听任何别人的建议。包括经纪公司咨询人的建议、小道消息及一些善意的市场阔谈。同时也不要向任何别人提出建议。你不应该关心希尔森是否买入了 ABC殷票或所罗门是否卖出了 XYZ股票。你应当坚持你的客观分析以及建立在经证明适合于你的任何一种方法或技术上的市场预测;而且你也只应当在实际的以及客观技术证明的基础上修正自身的策略。这种“证明”可以是你图表分析中的一个信号,你的计算机系统信号,或者是来自于保证金业务部,随时告诉你所持头寸已向不利方向变动,你的帐户保证金已不足。

总而言之,如果你在交易中赚了钱,你就能挺直身板,接受人们的赞赏并得到财务上的报偿。但如果你遭受了损失,你将单独承担责任。在市场交易中你必须有信心,因为所有“损失”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丧失”对自己独立、成功的交易能力的信心。如果你对此失去信心,除了结清不利头寸以限制导致损失的暴露头寸外,你或许压根儿就不应该进行任何交易。

投机者们的悲叹仍在继续,但这些悲叹看起来不外是由于粗心或交易时机选择不当,对市场趋势的错误判断,不了解良好策略的基本主旨,或缺乏自信心和自我约束所造成的。严
肃的自省使人想起这样一个主题:对于全面的成功而言,周密的策略、可行的战术以及良好的资金管理和一贯的风险控制滔对于良好的技术或图表方法而言更为重要。

最后,谈起输家与赢家这一主题,如果不研究一下赢的欲望与对输的恐惧之矛盾是算不上完整的。你很少能见到这类探讨,但理解这一逻辑是成功的投资操作关键。

我收到一位澳大利亚投资者的来信,信中主要谈了交易中的逐利问题:

我所进行模拟交易总是比我的实际交易要好得多。究其原因,我相信答案就蕴含在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即哪一种心理占了上风、是赢的欲望还是对输的恐惧。

在模拟交易中,只有赢的欲望。而在实际交易中则主要是对输的恐惧心理起作用。

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经历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深刻印象,即纸上谈兵的资产组合较实际的资产组合运作得要好得多。这同样适用于经纪公司和金融快讯竭力推荐的
“资产组合模型”。


怕累输心理过度占据主导地位的潜在原因之一是,无论从所持头寸规模角度,还是从其帐户中资产置换频率角度看,投机者常常过度交易。交易者控制以及克服过度交易或过多持有头寸的冲动是相当重要的。我通常的原则做法是帐户资金的 l3(用于期货和货币)12(用于证券)实际用于保证金头寸,剩余的资金则以带息储备资产方式持有。


耐心与约束是必要的,因为具有那些理解并运用准确的交易时机的人才能使衡点利润增加,虽然在一个较小的比率上,那些战术和交易时间选择粗心或不准确的活跃的交易者的利润也能增加。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收到了几十封投机者的来信,他们声称运用可行的长期计算机交易系统(或者是自己设计或者是购买的商用软件),他们已连续几年有了赢利。这些信中一再出现的主题是必须追随这一系统,并以一种客观的而有约束的行为来准确执行相应的策略。这些经历对于那些发现在风险控制的环境下一贯追逐利润是唯一目标的投资者而言旱一种激励。第14和第15章主要是介绍如何运用计算机交易统的。

4、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

首先,让我们先给出如下定义:

技术分析是建立在表现在价格、卖空额(对于证券交易而言)和未结权益(对于期货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上的实际市场行为基础上的。技术分析家借助于图表和技术指标的帮助来分析市场行为,帮助决定何时买入、卖出或者不参与市场交易。

基础分析是建立在与股票或商品相关的经济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的。这种方法试图找出价格变动的基础性因素,并根据一些经济因素来估测某种股票或商品价格是高估、低估还是定价合理,对于证券而言,这类因素包括收益、红利、价格一收益比率或其它相关比率,再加上各种平衡表项目等;对于商品分析则包括谷物产量或上年谷物余额规模、来年的需求和竞争性供给等。

用来介绍这一重要主题的最好方法还是先来讲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其发生正如我所叙述的:我的朋友托尼是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主要场内绎纪人之一。我当时正在纽约若非的朗桑德岛的水面上扬帆航行。那是夏季一个无风干热的下午,当时我们已在水面上飘浮了半个小时,期待着两点钟的南风会把我们吹送出朗桑德岛水域,过一个令人班人兴奋的扬帆航行的下午。我们两个人都不是很善谈的人,我们很快就谈乏了一些平常的话题,这也许就是我们进行我下面所要讲述的谈话的原因吧。

现在,我所有的朋友都知道了我的基本原则,就是我从不愿意去听任何别人的市场观点,我也不愿把我的观点讲出来。但突然,我们就谈起了燃料油的市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谈,而是托尼谈而我来听着。


“我要告诉你一些极秘密的消息,”他说道,“但你必须答应我不告诉别人。”“你瞧,”我回答道,“我对你的小道消息不感兴趣,所以请你保守自己的秘密。”我认为这就会打断他的念头。但我错了。不到一分钟他就从刚才的小小挫败中恢复了过来,他又开始讲起来了。“说真的,”他说,“我要让你知道这事,但别告诉别人这是我告诉你的。”

我想他确实已经决定了,而且这一决定确实是件十分特别的事。果真如此。“亚马尼部长不久就会宣布沙特阿拉伯将要把石油产量提高一倍。”紧接着是很长的间断。“那又怎样?”我只能这样反应道。但托尼很固执。“那又怎么样?这就是你所能说的全部吗?你难道没有意识到这消息有多重要吗?当然是头号产油大国的石油部长要宣布他将增加产量,整个市场行情肯定会下跌$20 O0,甚至一夜之间可以下跌$3000。可以从中赚笔大钱,而我刚刚把这笔财富探在你面前。另外,所有的大的场内交易员都已大幅度进行空头交易。”


我已经听到了我想听的一切东西。另外,谁又愿意让这种坏不着边际的话毁掉整个下午美好的航行呢。我回答到:“你瞧,我对沙待阿拉伯或他们的石油部长或其石油产量以及产量对燃料油价格的影响作用知道得并不多。当然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那些‘大老板们’以及他们在市场上想做什么或不想做什么。”(实际上,这么多年我听到过那么多关于“大老板们”的故事,以至于我不再受其影响了。)“尽管就我所知,这个市场目前有小幅度价格波动,倾向于看涨趋势,就我看来,市场行情将在较高价位上突破并形成很强的牛市。因此,现在能否让我们谈些别的什么事情呢?”最后我终于占了上风,尽管我以前从未见过这位不易激动的职业交易员看起来是如此的震谅。但我的策略拯救了那一天,整个下午剩下的时间过得很愉快。

那天晚上我一直想着—下午的谈话,一回到家;我立即取出我的图表和技术分析工具,对燃料油市场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再研究。也许在这个方案中我忽视或理解错了某些东西,因此在那神情形下一次认真的再研究检查是个很好的主意。

当时是19857月中旬,燃料油市场交易幅度锁在一个很窄范围内,介于70007300之间,以19862月的期货价格为基准。尽管大多数交易者大幅度进行空头交易,但一些客观的计算机系统已显示出要补回空头头寸并在710持有多头,我正等侯在7400以上的价位上结清,而强烈市场行为“告诉我”这种突破迫在眉睫——我完全持有多头,并期待着很快会有上涨趋势。让那些“大老板们”以及他们不幸的追随者们去随便传播;交换有关亚马尼部长将宣布的通知及其对市场影响的小道消息吧。就我而言,我在期待着牛市,就这样!

亚马尼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做出任何通知;即使他宣布了这条消息,那么使行情看跌的消息很可能在市场价格中的影响已经减弱了。如果确实会有这种通知,就我的观点,这也只能是那些被套牢的预期熊市者在强烈的牛市到来而遭受极大损失之前的最后一线希望。总之,我的技术分析研究“告诉我”,我们将再一次见到传统的“空头陷阱”的上演。谨慎是勇敢的较好的一面,我选择了不理会这个空头的小道消息,使我所持有的2月份燃料油头寸保持安全和稳定。

这对于我而言是比较幸运的,因为随后是几个星期的价格小幅度波动,在这段期间“大老板”及其追随者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空头部位进一步增加其责任,726星期五,市场以强势收盘、刚好低于2月份的74 QQ

成功了!陷阱袭向不幸的空头者们,紧接着最后一次短暂的价格反弹,市场开始陡涨,最终获取1600美分、相当于每份合同赚取6700美元。见图4 l

更令人惊奇的事情是亚马尼部长确实宣布他将把石油产量提高一倍(托尼至少在其传播的小道消息的这方面是正确的)并预期价格会大幅下跌。然而只有市场才具有无上的权力,空头的小道消息对市场并无影响。在商场行情疯涨的时候,几乎就不曾为石油部长们的“史诗股宏大的”宣告所动。这肯定极大地鼓励了那些无畏者,而极大地刺痛了那些空头者,他们在最后,由于在牛市情形下盲目听。搐空头的小道消息而遭受了数以千万美元计的损失。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明显的教训值得吸取:要当心小道消息或闲聊话题所提到的有关自由市场信息或善意的建议。当基础或技术分析结论不确定时,你一旦忽略良好的、客观的技术性结论,或坚持持有反趋势头寸,那么你就会处在极大的危险之中。无论何时都需要意客观的市场趋势分析以及偏离当期趋势的大量突发性交易。成功的交易者都培养自身去克服<尽管他们也承认这并不容易)与那些所谓的有根有据的市场传闻和小道消息相伴的种种警铃声和歇斯底里。
很明显地,香港有一些在整个亚洲范围内最精明也最有经验的交易商。恒生指数期货为投机者们提供了先进的交易机会和行动机遇。然而,从1991年至1993年整个三年,这段时期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牛市相一致,股价不断上涨,从大约3000点升至 l1000(见图42),交易商们连续地尝试进行令人惊叹的牛市的空头部位交易。每当新闻媒介传出一些空头倾向方面的消息,每当一些评论家或被采访者做出一些看跌的宣告,尤其是当一些英国官员谈起中英的不协调,整个市场就会遭受一次周期性的“空头袭击”。事实上,在1g93年末期,当恒生指数经历其最激烈也是最陡直的上升运动时,我吃惊地看到在市场开始交易时众多的交易商和会计主管神情紧张地B了着小小的显示器,听着彭定康总督的演讲。在演讲期间,每当总督提及中荚谈判桌上的中英矛盾的任何干方面时,整个市场就充斥着多头对冲和新的卖空交易。很显然,交易者们更愿意完全忽略现行的市场趋势,而这种趋势恰是上涨趋执

事实上,在连续几个月的涨势市场行情过程中,我从许多经纪人和交易人处听到许多宣称他们卖出恒生指数的各种各样的原因:a)市场行情看似是高估的;b)市场行情的矫正到时
候了; c)他们听到一个看跌的消息认为价格将会下跌,而且d)纽约一家大投资公司大量买入是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而这家公司行为不久要变为空头从而会使市场行情再次看跌。

事实上,实际的情形是: a)市场行情有着很明显、很显著的涨势,而且 b)没有可行的、客观的原因去做空头交易。

一大群投机者屈服于没有约束的想当然的想法和一种在市场上空头的愿望(他们过早地对冲了其所持多头头寸,因为价格“太高了’,因此他们现在要进入空头部位以显示其聪明才智)。与空头头寸相伴的“红宇”是又一些补充证明(似乎交易者们需要这样的补充证明),证明试图不顾一个很强的稳固的牛市而试图瞄准波峰或谷底进行交易获取利润,对人们的财务上的安全和稳定常常是很不利的。

无论在股票、商品还是在外币投机中都绝对需要一种有约束的、客观的处理方法,这似乎是本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主题。我们都曾有过这样一种经历,即放松警惕性,忽视真实的技术条件和市场方向,尽管如果我们愿意去发现,这些内容常常是很明显的。而且,这些结果都是可预期的:不成功的交易和一系列的一贯的损失。不幸的是期望与恐惧、不耐心、贪婪,尤其是与缺乏约束是相对的,这些都是成功操作的一些主要障碍。

试举一例,如1984年夏天,芝加哥谷物市场正经历看囱大幅价格波动趋势进入一个很明显的跌势的过程。大多数可靠的追随长期趋势的计算机交易系统如大多数客观的图表技术一样,显示出行情下跌。尽管仍需进一步的证明,但当商品研究局(CRB)的谷物期货指数跌破23000点的水平时(见图43),这种趋势已得到了证实。这种发展中的看跌趋势的事实,极其稳固,一直持续了2年多,原因是由于商业报界不断涌出看涨故事和文章常常被忽视:美国不好的气候条件及其对谷物生长的损害,未曾料到的苏联谷物短缺,而这种短缺将会引致大量的世界谷物的购买,以及加拿大谷物的成产率。这些普遍的看涨心理!因此人们不得不问道,为什么谷物市场会进入一个长达将近2年的顽固的跌势呢?
1984年中期的金属市场上我们也经历了相似的情形。大多数的市场预测、经济分析以及经纪公司咨询都预期价格会有所改善,并很明显地建议持有金属市场的多头部位。确实是多头部位!而且,CRB的贵金属指数又一次重复其错误(见图44)。价格又停在另一个下跌支撑点的边缘,并在80年代早期残酷的熊市中由实际的市场行为加以证实了。

仔细玩昧这些不断涌入的看涨信息不得个量使人产生一押预期涨势的心理——但如果客观地有实效地分析一下技术性因素,又清楚地表明我们所进入的是一个看跌行市。成功的投机者们,运用有约束的、实证的方法进行趋势分拆,运用可行的追市策略,将会忽略所有的市场小道消息,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良好的技术性分析上。这样做,他们或者将会在空头部位获利,或者至少可以避免持有多头部位以免遭受损失。

结语:人们运用客观技术分析得出结论与人们在所谓新闻和分析中所看到的结论经常存在差异,这似乎带给许多投机者一个近乎永久性的矛盾心理。例如,对于在货币市场投机者而言,若以基础性预期或市场小道消息为基础进行操作常常是相当困难的。紧接着前一段时间的货币疲软,纽约主要的金融类报刊都指明:“令交易者惊奇的是,美元昨天显示出强势,这部分缘‘于波兰工会领导人的被扣留。”德国马克疲软,缘于德国银行是波兰的主要贷款者这一事实。然而当天日元显
示出强势,因此同样的文章很巧妙地把这归予是日本与欧洲隔离的结果。然而,假如日元价格下跌,或假如德国马克价格上涨,你肯定会看到一个相应的措辞得体的解释被创造并传播开来。

当我发现自己被那些很明显的矛盾说法和人为的事后宣告和准分析搞得迷乱、不安时,我的做法是把自己与这些所谓的消息隔离开来。取而代之,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详细而有实效的技术因素和指标的分析中去——试图从混乱中寻求到条理性。这段间歇最好在隔离状态执行,远离各种打扰和善意的建议者。隔离状态与期间稳定以及与分析的清晰和高质量看起来是有一种相关关系的。


5.孙子(2500年前)所著《孙子兵法》

和交易致胜艺术(公元1994)

有两本书我曾一再阅读,至少每本阅读有五次之多。第一本就是《一个股票交易者的回忆录》,书中描述了交易策略并且对杰西·利沃默进行了探讨。很显然,利沃默对于该书的任何一位读者都不再陌生了。另外一本书就是孙子所著《孙子兵法》,该书较利沃默而言更为深奥难懂。这部著作是2500年前的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将军所著。这本书最初是作为战场致胜的论文而做的,如果你只从字面上阅读该书,会发现这本书中的故事是关于武装的军队、火攻、古老的兵器以2000年前的战役对策的。但是,人们现在阅读并在世界范围内加以研究的这本著作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其最初创作时的意图和目的。

《孙子兵法》可称得上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有关策略方面的著作,在过去的2000年里在亚洲,不仅是军事领导和军事战略家,现代的行政长官和政治家也在满怀激情地研究此书。比.如在当代日本,领导者们把这一古老的经典著作令人惊叹地成功地用于现代商业和政治中。实际上,许多人都觉得战后日本的成功是孙子一句名言的真实写照,这句名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除了政治外,《孙子兵法》广泛地用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竞争上,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到国与国的竞争各种不同的层次。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通晓物理、政治、矛盾心理学,尤其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本身来达到天下无敌、不战而胜以及获得不可战胜的力量。

读《孙子兵法》,应以道家那种讲究精神的传统为背景,此书可作为对人性洞察力的源泉,以及解释是什么使某些人成功,而另外—些人却失败了。道家认为生活本身是各种相互作”用的力量的复合物,从而促进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进步。最重要的是,《孙子兵法》是一种工具,它有助于理解冲突与转比的真正根源,有助于理解约束和耐心以及成功与失败。很肯定地说,这是一段最为雄辩而又引人注召的表述。但是,我们的兴趣是在金融方面,而不是政治或社会方面。因此,让我们再读此书,看一看其对股票及商品投机者有何指导意义。

大约2500年前,孙子写道: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其实,你在这些金融市场上运作的时间越长,你就越可能把这些市场视为巨大的战场。把交易视作战斗、战争。尽管并不存在着弓箭手和剑客们埋伏在下一个山头准备切断你与主力的联系,但在金融舞台上,你会发现自己处在一种异域的、不友好的环境中,其中有许多参与者随时准备把你同你的资金与自信心分离开来。因此你必须对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具有相当水平的经验只是整个战斗的一部分,你还应不断回想自己的行为,以便从以前的各种战斗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事实上,单就把市场看成“战场”这一描述上看,也进一步证实了人们对引用孙子兵法的信赖程度。正如孙子所说,你必须“知己”,而这一点在金融投机中是再重要不过的了。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当你稍微提前准备建立或对冲头寸时,如果这一行为是建立在谣言、传说或小道消息上,较那种事先估测所知道的事情的每一个方面并把决定建立在对所有因素细致入微的研究上的情形而言,成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当然,在我自己的交易中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一事立’

孙子曰: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除非你感觉财力雄厚并有信心能控制事情的结果,即能带来高利或仅遭受小损失,否则你就不要进行交易或做出投资决策;而且,如果你在这次战役中未能获胜,但你有信心,知道总体而言,你能够成功,那么你就应继续进行另外一次战役。

孙子曰:兵之债主速,乘人之不及。

如果你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不管你是日交易商还是头寸(长期行为)交易商、一旦你从你所使用的任何一个时机选择指标中获得可操作的信号,那么你应毫不犹豫地进行这次交易,而且要迅速。当别人还在等着找出某一特定的行情变动发生的原因时,你应当已经处在市场中,下达了交易指令,并按照你所采用的策略行事。这是一种快步的竞赛,你必须勇敢,并且一旦你的信号“指示”你采取行动时,你就立即执行。这不是犹豫或害怕的时候,不要怕犯下错误,因为你的止损指令不会使你遭受很大的损失。但是,如果从你所相信的技术分析方法中你得到了确凿的交易信号,你仍感到害怕,这样是没人能帮你的。

孙子曰: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每当我经历一场艰难而漫长的战役,而我的决策又很聪明(或说很幸运),我常常奖给自己一些能带来满足感的有形物品.这可能是一次比较特殊的晚餐,或象最近,我从自己所赢得的一场高利交易收益中买了一架我向往已久的照相机。这一策略的最集中表现恐伯要算下面这件事了:当我持有的巨大的铜的多头头寸在经历了长达9个月的市场涨跌之后最终赢利时,我买了一艘漂亮的46英尺内燃机发动的帆船。当最终结清该头寸并一次性支付帆船买价时,我的满足感真是不胜言表的。

孙子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当你仍在进行纸上交易并准备你的策略时,在你安静、安全的办公室里计划着金融战役是更为容易的。整个战役的每一方面都应加以研究和佑算:如果价格上涨……如果价格下跌应该做些什么?在哪方面以及怎样增加头寸(金字塔)……在哪方面以及怎样减少头寸的规模?如果所待头寸变得不利,你是立即解除该头寸,或者你会再次进入市场持有反方向的头寸?交易的这些以及许多其它方面都应在巨大的金融风险形成之前提前分析并估算出来。提前在纸面上做这些分析是很容易的;但一旦你承担了责任,投入了资金和自我,这些要做起来就相当困难了。辩

孙子曰:强身而不为其所困,养心而不为其所扰,处世而不为其所侵,谋事而歹为其所患。

一般,除非无论从心理还是从身体上我们都感觉很好时,我们进行交易是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一个人处于近乎最佳状态时并不是最好的。交易成功,就如同体育竞技、音乐演奏或棋类比赛要取得成功一样,需要一个人达到心理和体力上的最佳状态,注意力集中以及有约束能力。如果你不具备上述条件,你应当清楚,在此情形下,你应处在市场之外直到你清楚地知道你已达到了自己的最佳状态。同样、不要让外界影响干扰你交易上的注意力。有一篇介绍我交易方式的文章曾提到我有一次竞忽略了在我的办公楼举行的消防训练;事实是当时我完全被市场上所展开的激动人心的交易事件所吸引,猜测着我对各种不同的市场上发生的事件的可能反应。

孙子日: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与此相应,我要讲一下利沃默曾描述过的一件事:他的一位自命不凡的交易伙伴决定从其市场利润中为其女友买一件皮外套。地连续几次遭受损失之后,另一个人接受了这一挑战
并试图“赚得”这件外套,但他也同样失败了。最后,这一群人中的其他人也都这样尝试了,但他们都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并最终放弃了这项计划。总的结果是,这件$2000的外套总共花费了他们大约$40000,而且到了最后这件外套仍未能买成。靠推测就能赚钱并不容易;但是当你以一种有防备的、超然的以及完全的注意来取得这一想要得到的东西时就会相当可行的。如果你想得到乐趣,过得高兴,做点别的什么事;但一旦你在市场上操作时、一定要严肃认真,按逻辑办事。

最后,孙子还告诉我们要保持客观,以冷静的态度估计事物情形,以及经过认真计划的行动所具有的优势。

让我们再回来看看利沃默对于当代交易策略的类似解说。

能够判断准确并且坚持自己的判断的投资者是不同凡响的。我发现这是最难学会的事情之一。但只有市场操作者紧紧掌握这一本领他才能赚取高利。一个经过训练的交易者要赚取百万美元,较对交易一无所知的交易者赚上几百美元要容易得多,这句话确实道出了真理。

6.你所期望的赌博方式

在和当代最主要的资金管理者之一的拉里·海特交谈中,他说他不认为自己主要进行的是商品期货交易。当我问及他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时,他答道 :“最好的赌博业。”

沉思了一会之后,他又告诉我他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他能计算出每一头寸获利的可能性,并据此下赌注(持有头寸)

这种处理方式是职业交易商所独具的,因为我从未听到任何一个非职业交易者表达过这种理论。然而,这些却是非职业交易者应当认真考虑并学会的,因为这对于整个的成功操作具有一定购帮助作用。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段引语,本章的标题就是从中摘取的:

跑得快的人在赛跑中未必获胜,

强大一方在战斗中也未必获胜,

但这就是你所喜欢的赌博方式。

—美国作家


戴文·阮

职业交易员所知道的,也是上述引语所暗含的,即所谓在最有可能获胜的交易上下赌注是最佳“行动”。而那种最没有希望成功的交易,一旦成功,其回报较那类最有可能成功的交易的回报要丰厚得多。但,关键是,在赌博中最有希望成功的交易“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当然,这一理论也有例外情形,我们都能够记起这类情形,即那些看似最不可能成功的交易却对极高的赌注进行了回报,在赌博中获胜。但,这类情形确实是例外情形,而且也是少数例外。如果你想要一直赢利,你应当一贯坚持在“最有可能成功的交易”上下赌注。当然,在任何一个单个的“赌博”中,最不可能成功的交易也很有可能占上风。但是,只在某一单个争夺中获胜,对于那些一心想在一系列“赌博”中一贯获胜的严肃的投机者而言,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而且,如果一贯坚持在最有可能成功的交易上下赌注,总会得到报偿的。

试举一例,假定你赌一场网球赛或象棋锦标赛。在这种情形下,一号种子选手同,比如说20号种子选手比赛。肯定的,最有可能获胜的人有最少的赌注,而最不可能获胜的人身上的赌注则最高,如果他获胜,其回报将是令人难忘的。然而,最简明的赌博还是把赌注押在最有可能获胜的选手身上。任何一个有能力参加锦标赛的选手由于运气好或一些其它客观因索,可能在二次或只是少数几次比赛中击败那些最有可能获胜的选手。但,从整个网球或象棋锦标赛上看,那些获胜希望不大的选手决不能指望着靠运气来获得胜利。因此,可以预期最有获胜希望的选手取得胜利,而且那些有经验的人会把钱押在最有希望获胜的选手身上。

如果你,或者是你所认识的某个人,在一个具有明显看跌趋势的市场上持有多头头寸,或不顾主要的看涨趋势而卖空,但这类头寸的结果却有一份很好的利润,这类事发生时,体会做何感想呢?从这一事实中你是否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呢?这是否意味着,如果你一直反主趋势而买入或卖出,就能期望着最后能成为赢家呢?回答是无条件的一个字:!

我想说的是,这种反趋势操作下的利润,如果确实取得了。那主要是因为运气好,而不是靠技巧或交易才干。除了某些特定情形下一些很有经验的交易商会运用反趋势交易策略外,人们应把其交易限制在符合主趋势的基本方向上。

a.买入:


b.卖出:


下面的交易是这种追市交易策略的典型范例。考虑一下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交易的3 NIKKEI一例。见图6 l

在这一分析中,我们将用; 天简单移动平均数(SMA)对照收盘价,作为我们的趋势指标。我们也将从9天简单移动平均数对照18天简单移动平均数对照;天简单将动平均数来获取入市和出市的信号。

买入:


卖出:


研究一下19933月至19942月这段期间每日图表,我们能够看到五个明显的趋势段:

( l)看涨趋势,从19933月至19936月中旬,价格从1720020500

(2)小幅波动趋势,从19936月中旬至19938月初,价格在这四个月期间在2000020765之间波动。

(3)小幅波动看涨趋势,从19938月初至19949月末,价格在2070020270之间波动。

(4)看跌趋势,从199310月初至19941月初,价格从20500跌至18000
(5)最后,是看涨趋势,从1月初至……价格从18000至大约20000

如果投机者在市场上的每次交易方向与上边表明的五段行情趋势相一致,他不仅处在了市场正确的一方(除了在两段小幅波动趋势段他可能会遭受双重损失,但损失也是微小的),而且他也能相对一贯地获得较好的利润,且相应的风险也在合理规模内。很清楚,追市交易并不试图买高或卖低,但如果确实如此,那不过是运气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另外,在小幅波动无明显趋势的市场条件下,该类型交易往往会令人失望地遭受双重损失。但是在趋势明显阶段,追市交易策略会使你在极接近高点和低点时入市,从而在市场两个方向上获得一些有意义的坚实的利润。

除非某人能为非职业投机者发现一种更好的交易方法(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那么追市策略以及把赌注押在最有可能成功的交易上(一种“最佳赌博”头寸)也许将继续是进行一贯而风险合理的交易的最佳方法。“最佳赌博”交易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运用一种重新进入你过早退出的趋势市场策略。

很清楚,要想获得高利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具有某种能力,即能够在行市变动过程的大部分阶段坚持持有道市头寸,不管这段时间是几个月还是更长。这事说起来比做起来要容易得多。我们过早结清头寸的原因有许多,因为止损限额过窄而使交易被市场截止,或由于厌烦、不耐心或紧张而结清头寸。另外,一个动态市场的普遍的心理是,就在行市转为上涨之前占上风的观点通常是看跃,而在行市转为下跌之前则为看涨心理。他们说:“获利的人是不会破产的。”我的说法是:“在明显的趋势市场只获小利的人不会变富。”我们都经历过这些。我们获取了很小或居间的利润,然而不久之后,市场发生了主要趋势变动,此时我们没有头寸,只能旁观。

利沃默简洁地说道:“能够准确判断并坚持自己的判断的人不同一般。我发现这是世上最难学的事情之一。但只有当一个市场操作者牢牢掌握这一本领他才能赚大钱。一个经过训练的交易员要赚取百万美元、较对交易一无所知的人赚取几百美元而言,要容易得多,确实如此。”最后一点是,如果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你不再持有某一追市头寸,在其后两天,趋势方向仍保持不变,那么你应当重新持有该头寸。不管此时的价格高于还是低于你退出市场时的价格,这都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关系。

重新人市有许多种不同的策略。你可委托在市价为$200时重新人市,并在价值高于你出市价格时止损(对于多头头寸)或价值低于你出市价格时止损(对于空头头寸)。或者,你也可运用短期进入策略。如收盘价对照4天对照9天的简单移动平均数,这也能有效地使你重新持有良好的追市头寸。

在重新入市时、不要忘记重新建立保护性止损指令。该指令的下达要根据你所采用的止损策略而定。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本章的标题是华尔街上一句古老的、人人信奉的一句套语。30年前当我在美菱证券刚开始做会计主管时,我从一位有经验的股票交易者那里听到过这句话。从我知道这句话起。它就成了我专业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在那种无关的口号和说法大量充斥的行业里,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重要公理。

糟糕的是,并不是很多金融操作者运用这一策略。这一策略对交易者和经纪人的投机操作相当有帮助,尤其是在亚洲,因为那里人们往往大量依靠那些不可靠的小道消息、谣言、故事和闲聊之话题做出商品和股票交易分祈。而我在任何时候都不重视那些无根据的小道消息,而是着重于有根据的技术分析。最近我的一段有趣经历正表现了我的这一做法。香港一家大的投资公司研究部主任给了我一些股票价格图表并征求我的意见。“你会买入还是卖出这只股票?”他问道"您估计这只股票价格会有多大变动幅度?”我的回答简单而直接了当:“我不知道。”这位先生很顽固并坚持提出这一问题。我做出了同样的回答,但更加详细了:“我认为如果只依靠单一的价格图表,而没有进一步的信息或技术性研究,没有人能够给你一个可靠的答案。”然后我又继续告诉他如果我要试着分析这一图表所需要的更多的信息及研究。

“这真是太有趣了,”他说道,“你知道吗,我曾经把这同一份图表送给至少六位其他的经纪人和分析专家看,他们中每
一个都给了我一个十分确定的或买入或卖出的回答,有的人甚至给出了买入卖出的价格目标。更有趣的是,他们的交易年数加总起来也不如您的交易年数多。”我所能说的只是:“这并不奇怪;这正是我所预料到的。”

大约70年前,杰西·利沃默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他是这详的描述的:

一天晚上我参加一个晚宴,坐在一位男士身边。这位男士听说我在华尔街工作。在交谈中,他问我是否能告诉他怎样才能在股票交易中很快就赚到钱。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他从事何种职业,他说他是个外科医生。然后我问他是否可以告诉我怎样才能在外科手术中很快赚到钱。

我们一直被迫紧紧抓住地这样一个主题,即市场新闻(故事、闲聊和小道消息)与实际的市场行为之间的独特关系。我们看到过许多次这种情形。每当公司宣布一些具有看涨因素的消息,如增加红利、收益提高或者是一些收购行为等,人们便蜂拥而至买入股票。然后,过了几日相对有力的行情之后,股价又全面回落,那些听到看涨消息而最近期买入股票者承受着巨大损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这些消息难道不预示着行情看涨吗?也许答案在于下述事实:由于那些“内幕人士”,即知道即将公布的通知内容的那些人在这一看涨消息为公众所知之前已大量买入该只股票。从而使股价已有了一个阶段的上涨。然后,当通知公开以后,公众涌入买股。那么你认为是哪些人为这种(无根据的)买入提供股票的呢?不是别人,正是那些在消息公开之前就已提前积累该只股票的内幕人士。
投资者在这种情形下如何保护自己呢?毕竟在市场变动之切,他也许并不相信这一消息。当然如果在买入股票之前他能够不怕麻烦地看看市场行情的话,他将会发现在公告发出之前市价已上涨了一段时间。基于预期看涨消息的大幅价格上涨(至少内幕人士是这样预期的)为这些内幕人士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们把持有的大额多头股票在一个行情全面上涨的市场上抛出。毕竟把大额多头般票在疲软市场抛出不是什么乐趣。当然, IBM股票买入者首先经历了这种情形,那是自19871993年这段漫长的时期,股价从175.00跌至40.00。无数次咨询服务和经纪公司推荐买入该股票,只不过是使股价毫不留情地继续下跌长达6年多。见图7 l

糖市场也表现了市场消息与市场行为之间的独特关系。善于思考的投资者都应对每一次市场变动之后的消息散布方式加以研究。在1985年中期一个很长的熊市段,糖价最终就处在2.50的水平上,这种股价下跌往往都有各种类型可以想见的看跌消息相伴。但当市场最终呈反向变动时,看跌的消息又被放回抽屉里、而各种看涨消息却突然而至,广为传播。1987126,在相当长的糖价上涨200点之后(相当于以$600保证金为基础的每份合同值$92240),华尔街日报写道:

据报道,苏联是世界上精炼糖的大买主,这使得糖期货价格的上涨得到延长……分析家称莫斯科已购入50万至70万公吨原糖……另一位分析家称苏联可能会更多地购入糖。可能有100万吨。分析家还称,据报道巴西利亚将取消1988年或1989年出口75万至150万吨原糖的合同,而古巴的收获和加工蔗糖的公司遇到了困难这些也使糖价上浮。分析家还说。巴西利亚的酒精生产要消耗糖,糖的国内消费提高,而且有迹象表明干旱可能会使作物减产,从而使供给紧张。

分析师们在市场行情上涨之后,看来是“得意洋洋地展示”着他们所能想起的每一条看涨消息。但你完全可以肯定,在股市的某一次大幅下跃之后,这些“消息”又会突然完全变成看跌的了。

人们一定会奇怪地想知道这些“知识渊博”的分析家们到底是谁,他们似乎在每一次行情变动的事实之后都能对市场行为加以解释,但他们似乎从来不能知道应提前做些什么。事实就是如此。应牢牢记在脑子里的最突出的几点是: a)市场价格波动,和 b)在每一次重要的价格变动之后,分析家和评论家们就开始为刚刚发生的市场变动提供完善的看似有理的解释。许多善于思考的观察者认为。所有这些所谓的消息、场内闲聊和谣言,看起来都象是一些职业或机构操作者随便编出来的,以便把尽可能多的轻信的交易者弄糊涂而去持有守不住的、反市场趋势的头寸。

应该有一种办法能够避免被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陷阱套住,这种方法确实存在。机敏的操作者会忽视各种谣言、闲聊之话以及各种常见的市场消息。他的注意力将始终集中在与每一市场相关的真实技术因素上,始终注意那些最适于他,也最适于其投资或交易类型的任何一种约束策略和风险控制技术。他不会忘记那句古老的华尔街名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为什么说不存在“坏”的市场

一位职业交易员写给我的一封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信中涉及本章的主题。

我们听到过许多抱怨的话,说在当期市场交易非常困难。当交易者们所使用的技术和计算机系统显示出趋势“反转”时,当然,大多数交易者很快会根据“新趋势”持有头寸,但这时市场又突然再次逆转,向相反方向变动。看起来坏行市是不断重复涌现的。而且其发生的额度在增加。交易者在这种情形下。该如何做呢?

这类情形许多交易者都曾经历过,他们变得很迷惑,很想知道如何对付这些“坏”市场。当一个投资者赚钱时,他会把这种成功归于技巧、超人的敏锐和聪明的时机选择。但一旦他遭受损失,他往往这样开脱:市场很可怕,波动过大而且变动频繁。投机者往往忽视或否认交易遭受损失的真实原因。

为什么我们不敢承认我们在市场趋势判断上、交易时机选择上、止损指令或市场对策上犯了错误呢。只有坦率地承认这些,才能真正发现我们是在哪些地方以及是如何犯了错误的,才能知道如何在以后避免这些错误。

期货市场的一个普遍的事实是,除了一些偶然的、不常见的较短时期外,整个市场及价格走势本身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也说不上是正确还是错误,而是交易者本身的好与坏,或更具体地说,是交易者本身的正确与错误。这一普通评论也许可以适用于50个世纪以前商品交易刚开始的时候了。即便在那古老的年代里,那些赢家也很可能称市场为“好市场”,而那些输家称之为“坏市场”。

事实上,在一个变动频繁而随机出现的趋势下,会有各种不曾料到的逆行,然后又是认一个逆行到另一个逆行,此时,坚持有约束的客观的策略比任何其它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了。我们都曾一次又一次地遭受价格波动上的损失,但重要的是不要被这类情形弄得灰心丧气或者不再果断行事了。

1993年大部分时间里,尽管我尽最大可能地坚持“按规则”操作,但我还是在所持有的大量 NIKKEI期货头寸上失败。在19934月至9月这段时间,我卖空了一笔3月份XIKKEI期货,期望市价暴跌。我本该注意,但却忽视了当时的市场正被锁在一个横向市场上,价格波动被束缚在2000021500的范围内。在我几次尝试想跟上趋势而失败后——现在回想一下,我当时未能跟上趋势并不奇怪,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趋势可以追随,或说得更准确一些。趋势是一个横向市场,我本该在横线上等待——不管怎样,到了10月中旬,我早已看厌了报表上到处可见的红宇,于是为安全起见我选择在横线上持有 NIKKI头寸,不参与交易,那时恰好就在整个市场最终暴跌之前不久,是1993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只是在一个很短阶段,从20000跌至16Q00,而我在横线上难以置信地看到了这一切(可参见图6 l)

然而,在这些令入垂头丧气的困难时期,总是有许多头脑清晰而有约束力的操作者的帐户升值很高,在大多数横向市场和趋势不明显时期没有小赢利。交易者不得不面对的众多心理问题之一,用正确或错误的术语来讲,是两种基本人性情感,即希望与害怕的潜在冲突。

a. 交易者 A追随主(看涨)趋势买入大豆期货,具有较高的帐面利润。但他在第一次反弹时就卖出了,他害怕如果继续持有多头头寸而市场逆行看跌,那样就会损失其利润。

b.交易者 B,在另一方面,不顾主(看涨)趋势卖空大豆期货具有很小、但有可能增加的帐面损失。他很可能持有具有帐面损失的头寸,希望市场会逆转其主要看涨趋势(也许并不需要逆转,但至少在他以及象他一样的别人坚持空头时,市场行情开始看跌)。在他满怀希望的同时,市场继续其主要看涨趋势而他的损失继续增加。

我们都经历了希望和害怕这两种主要的情感,只是方向正好错了180度。持有具有帐面利润的多头头寸的交易者 A本应坚持自己的头寸,希望有利于他的行情变动会进一步在同一方向上变动、增加其利润。丽另一方面,对于持有反趋势不盈利头寸的交易者 B而言他应害怕不利的行市会继续(也常常确是如此)而损失会继续增加(这也常常会发生)

行市与天气有许多相似之处,该是怎样就是怎样,人们对此无能为力。或者,正如马克·吐温曾说过的:“每个人都谈论天气,但没有人对此做些汁么。”因此,如果天气看起来象要下雨,不管你喜欢与否,你都要穿上雨衣带上雨伞,因为天气就是那样的。相似地,如果市场趋势看跌,你就卖空或站在一边;如果趋势看涨,你就买人或站在一边——因为你根本无力改变市场的基本趋势方向。你或者追市,或者遭受试图逆市而做的各种损失。

有时也会出现下述情形。当市场趋势是下跌的时候,你持有多头头寸,但你设法最终赚了钱。或者,市场趋势看涨,你持有多头头寸,但最后你却遭受了损失。这些经历是否与一再提到的追市策略相矛盾呢?一点也不。每一规则都会有例外情形,那些交易例子,即逆势而做赚了钱,或追势却赔了钱,不过仅仅是例外情形下的一些事例而已。同样地,你可能见到过某个高尔夫球选手双手持棍方向错了却能把球轻轻打入洞里。难道这意昧着这就是打高尔夫球的方法吗?根本不是这样的。这样做只不过成功了一次,但如果他在一段时期内试图仍用这种噱头打高尔夫球,其结果将毫无疑问将是另一种情形。

当交易结果变坏时,只不过是人会变得灰心丧气。尽管你 的意图很好,而且你也尝试着用一种客观而有约束的方式来交易时,但大多数交易却遭受了损失。我们,包括我自己,都曾有过这种情形。我发现在这种时期,最好的策略是结清所有头 寸,远离市场,直至你能使自己头脑清醒,并使你的态度更加确定。你可以肯定,当你再回到市场采取行动时,正是时机。我想起了迪克森·瓦特讲过的一个故事(迪克森是19世纪一位著名的老资格的棉花交易商),当一个声称其所持有的巨大头寸使他夜不能寐的交易商向瓦特求教时,他提出一条切中要害的建议:“把头寸卖出到你能睡个安稳觉的水平。”
到现在这也仍是一条好建议。

9.感觉与现实

一个人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从事任何一项金融投机,就必须了解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现实。而最重要的是他要能够将二者客观地区分开来。

举例来说,每次你建立一个趋势跟进头寸之时,假定的前提是你追求的是一个巨大的价格变动。这么做需要有持仓的勇气,不去试图寻找短线交易机会。这就体现了感觉与现实的不同。你的感觉告诉你持有每一个趋势跟进的头寸,寻找有巨大价格变动的机会;而你的现实意识却告诉你大多数的交易注定不会有价格巨大变动的可能。可你事先并不知道哪笔交易会获得巨利,但知道有些交易将会获利,选择交易的策略只能是承受每一笔可能会有“大变动”的趋势跟进头寸,并用止损定单让自己从那些失败的交易中抽身而退。

我可以用下还例子来说明这样一个策略。

情形“A”发生在纽约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假定你和另外两人乘同一架电梯,你认出其中一人是一位资产管理方面权威的资金经理。你和他虽从未谋面,但却知道他传奇般的声誉:一位有魄力、通常正确的资金经理。

这位传奇式资金经理(Lengendary Money ManagerLMM)正同他的同伴谈道:“查理,我想让你今天下午买入10万股 XYZ公司的股票,目前交易价格约为40美元。”
查理(你猜测他是这位经理的一个交易员)回答说:“好的,老板。市场上有什么情况发生吗?您准备在这些股票中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这位 LMM接着说:“看来可能出现一只技术性挤轧空头,我不指望价格会移动太多,所以如果你看价格上升(对方说)10点的话,就可以平仓收利。”

两人到达43层时结束了对话。直下电梯,体则继续上到办公室所在的第46层。

你进到办公室后坐下来考虑了一下这一情况。你仔细想过这个“秘密消息”之后要作出估计:这场对话是真实的,还是他们演出此幕来诱自己入市。结论是:这场对话是真实的。因此你给自己的股票经纪人打电话询问:“彼特, XYZ公司的情况如何?

经纪人回答说:“你间得真奇怪,有些大买家入市,这只股票交易量巨大,价格从391/2攀至41,没人知道为什么。”


你说:“很有意思。彼待,请替我以市价买入500股。吃满后给我回话。”

几分钟后,你的经纪人回电话给你,确认你已买入500XYZ公司殷票,其中300股按411/4买入,其余200股按411/2买入。目前股市买方报价411/2,卖方报价42

接下来你便开始追踪这只股票的行情。当天收盘价是44,交易量依旧巨大。第二天股市开盘即有一笔大宗买卖按开盘价451/4交易,接下来几天这只股票持续坚挺。但在周五,该股看来势头已尽,开盘价又创新高,为52,但收盘时跌至49,是本周内第下天出现开高收低的情况。

周一,该股开盘价有一下降缺口,价格为481/4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暂且离题,讨论一下对策。如果你是这个故事中的投资者,坐仓500股,你将如何处理?

简述一下该情形:你因偶然听到一则在一位传奇式资金经理和他的交易员间的对话,决定买下 XYZ公司的股票。这位 LMM说他仅追求10点的利润。实际上你能很轻易地估计到这位交易员正拿着预期的10点利润退出市场。如果你继续持仓,将很容易发现这只股票的价格重又回到开始上升之前的42美元/股。于是你会疑惑为什么自己没有卖出股票,抓住这易得之利呢?

好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你”会做些什么,但如果是我,我会按市价抛出这500股股票,给这次交易划上句号!这只股票已经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可以离开这趟“列车”,寻找另一次搭车的机会了。

情形“A”结束。

亲爱的读者,现在我必须承认,这不是真实的事情——而仅仅是个故事,真实的故事是下面你看到的内容,它更加有趣。

故事以同样的方式开始。资金经理和他的交易员与你问乘一架电梯,你偶然听见了一则对话,尽管内容不完全一样。

这位 LMM对他的交易员说:“查理,我想让你今天下午买下10万股 XYZ公司的股票,目前的交易价格约为40美元。”’

查理回答说 c“好的,老板。现在市场上有什么情况发生吗?你准备在这些股票中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亲爱的读者:你可以看出直到这儿,两次的对话完全一样,但认这儿开始出观了不同。

这位 lMM又说:“我想卖方出价有一个大的变动。我期望到今年年底股票价格会翻倍。在你以40美元的价格买入第一笔10万股之后,如果价值达到55美元,再另外购入5万股。”

在电梯到达第43层时,这两入结束厂对话走下电梯,你刚继续上到办公室所在的第46层。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个全过程:前半部分故事情形是一样的:你估计这场偶然听来的对话是否真实,并假定它是真实的。接着你打电话给你的股票经纪人并让他替你买入500股该种股票。从这儿开始,除了你将如何处理这批股票的部分与前面有所不同,其他部分仍旧一样。那么,你将如何行动?

糟糕的是我们之间没有某种相互联系的电视装置,所以我听不到你的回答。就请允许我对你讲讲我会如何做吧。

我将持有股票。甚至于股价发生微小回落,降至481/2美元 l股时,也不考虑卖出平仓。实际上,我会打算在价格从当前交易高技上回落(比方说50%至60)时,大量买进股票。

这样,你了解我会怎样做了。两个例子中实际的市场行为是一样的。但在情形“A”中,你()将在价格降到481/2时抛售500股股票;在情形“B”中,你()则持有股票,而且可能在价格每降一定幅度之时买入更多的股票。

亲爱的读者,你一定要问,为什么我要讲这两个故事,我们在情形“A”和情形“B”中采取的行动,其重大差别何在?这些又和投资策略有何关系?以及最后这里有没有经验教训可供借鉴?

我们先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这里每件事都与投资策略有关,如果你能很好地学习这些经验教训,并坚持将之用于实践,那么你的投机成果将会大幅度改善。

这两个剧情的重大差别在于,与感觉的联系较之与现实的联系更多些。两个情节的基本事实是一样的:你偶然听到一则对话,一位资金经理告诉他的交易员去买入某种特定的股票10万股。两个情节的差别在于:第一个例子中,你预期的是一个小的、短期的运动,并根据感觉迅速地抛售这些股票。在第二例中你根据偶然听见的谈话内容预期股票将会经历一个相当可观上涨过程,价格可能翻倍。你相应的战略决策是不管介格的回落,持有头寸,并在价格进一步的下降中买入更多的投票。这个策略得出的依据完全是你对价格运动方向的长期趋势所作的预测,这是一种感性认识。

两个情节中你最初买入500股股票的行为是一样的,但以下的行为完全不同,依据仅仅是你的预期(感觉),认为股票将有一个主流趋势,而不只是短期的强势。


现在回头谈谈现实性。现实性的重要意义在于,每次你按大势方向持有市场头寸(基本方法是持有趋势跟进头寸),你假定的前提是市场有大的盈利潜力,你则应当如同情形“B”中所做的一样,采取相应的对策。在你跑来告诉我之前,我已经承认了这一点:大多数市场事实上注定不会有重大价格变动。但谁又能在事先预知哪个市场有大的盈利潜力,哪个市场没有大的盈利潜力呢(记住,我们的讨论严格限定在有主流趋势的市场中)?

金融市场年鉴中有大量这种市场实时例子:它们开始时极不引人注目,但后来却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价格巨变市场。许多开始的入市者,他们在价格刚刚开始发生变动之时就进入了市场,却在第一次获利机会出现之时退出了市场,只能眼看着市场继续进行着非常可观的移动而无法再次进入。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关于1993年和1994年的棉花市场。棉花期货的价格水平从199310月的6000左右开始上涨,我持有相当规模的长头寸。价格在约7000水平时形成很长时期的阻力位,我售出了一半头寸收回利润,打算长期待有另一半头寸。尽管打算得很好,但由于市场上的一些事情使我分心,我抛售了余下的头寸,仍按约7000的价位交易(见图9 l)。市场并没有因我的平仓受影响,价格从我身边呼啸而上,达到了8900的水平。而我眼睁睁看着价格—飞涨,却在市场中没有一点头寸可用。


9 l19945月份每日棉花价格图

我在期货交易中的一些最大利润来自铜和小麦,在这些商品中我持有头寸达810个月之久。我从这些可用趋势跟进头寸进行的交易中赚得的每一项盈利都大大超过100万美元。但最长的持有期(我很想收到那些连续持有更长期限头寸的读者的来信)是在70年代持有国际上糖的期货合约。我从1969年开始持有该项长头寸、当时价格约为200,待有期(一直朝前滚动头寸、有时退出市场,但又重新进入)5年之久,于1974年以约6009的价格清仓。

杰西·利沃默讲过一个有关著名老投机者帕待吉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位长期股票投机商。有时候其他交易商会告诉他一些秘密消息,并向他请教他们应该怎样应付这些情况。帕特
吉总是专心地听完,最后说:“你知道,这是个牛市。”或“你知道,这是个熊市。”就好象他在给予他们珍贵的智者缄言一样。一次一位会员交易商找到帕特吉,并告诉他,他听说 Ciirna)cMQtQrs股票的价格将下降,准备售出这支股票的头寸,日后以更低的价格买回。他建议帕特吉也采取同样的行动。老帕待吉极忧郁地说:“我的孩子,如果我卖掉股票,我就丢了我的地位(poSition),那我又会在哪儿呢?

帕特吉目前持有500股该种股票,带有7点的利润,假定总计利润为3500美元。传消息的交易商感到尴尬,他说:“你相信吗?他买了;90股,每股现有7美元的利润,我告诉他卖掉后可在价格下降时再买入,他却告诉我他不能这么做,这会使他丢了工作。”

“请原谅,哈伍德先生,”帕待吉回答,“我没有说我会丢掉工作,而是说会丢掉地位——我在 CJimax Motors公司的股票头寸,我不想那么做。”

利沃默接着说,帕特吉先生的意思是在牛市中,他不想冒风险,在卖掉股票后无法再买回。利沃默又指出,对一个采取趋势跟进头寸的长线持仓投机者来说,不应当试图以进出市场的办法赚取小额趋势逆行利润——因为最终市场将可能抛弃你,让你只坐在市场边缘而无法进入。利沃默最后的劝告是对所有交易商很有用的警醒:我知道,如果我试图通过趋势逆行来交易我的头寸。我可能会失去我的地位,也可能避免由于巨大的变动而导致的巨额损失。为你赚取巨额利润的是巨大的波动。

10。风险控制和约束:成功的关键

在丛林中,所有的生命,不论大小,第一位的要求都是生存。这对金融投机商们也同样适用,只不过生存对我们而言意昧着“风险控制”和“制约”而已。追逐利润固然重要。但即使是这一基本推动力如果与风险控制和约束这一对必要条件相比较,它也要退居其次。

苏格兰人有句老话:“把便士放在心上,英镑就会照看好自己。”推及金融投机可以说成:“把损失放在心上,利润就会照看好自己。”

有许多好书细述了我们这个时代权威的资产组合投资商的投资策略的技巧。许多天才的女士和先生,他们有着多种多详令人焰目的帐本,他们的投资业绩使他们在各种投资领域成为倍受赞誉的专家。研究这些帐本,人们会为这些“资金管理人”和“市场奇才”专业知识的多样化所震动:股票投机、长期价值投资、短期投机、期权策略、货币或债券交易等等。实际上几乎每一位专家进行其个人操作时,与其他人都非常不一样,很难在他们的专业行为中发现一丝共同之处,但除了一个例外。

这些交易商中的每一位都承认:风险控制和约束当然是他们全部成功要素中两项最为重要的内容。这也是唯一一个他们全部认同的因素。

显然对每一位阅读此书的投资者而言,无论他或她效力于何种领域的投资,持续并成功地进行投机的最重要战术是控制损失,也叫做风险控制和“按原则交易”的约束。如果能控制注损失,让盈利增加(这不容易达到),你就能成为永久的赢家。

我们寻求的是一个系统的、客观的风险控制和制约的方法,它将包括下述三方面内容:

(1)限制每一又易头寸的风险。

一种方法是确立每一市场的最大损失限额,比方说资本金的1%3%,精确的数目则取决于帐户规模的大小。对小额帐户来说,将损失限制在资本金的1%可能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因为止损限度太紧的话,由于市场价格受各种因素左右上下 频繁波动,可能使你遭受一连串损失。确定限额的技术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它仅仅是帮助强化约束力,用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方式来控制损失。

另一种方法是让每笔头寸的风险与各自交易的最小保证金数额相等,将风险限制在这些保证金的一定比例内。让可承受的风险与保证金的一定比例相等是一种合理策略,尤其对期货交易来说更是这样。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是按每次交易来确定的,一般与备市场的变异性相关联,并间接地与各市场的风险/利润潜力相联系。例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世界主要的谷物期货交易所)5000蒲式耳的大米期贷合约保证金要求是675美元,而5000蒲式耳大豆期货合约保证金要求是1650美元,这是因为大豆市场是一个更具变异性和野心的市场。如果你风险额限制在保证金的60%,那么你在大豆合约上冒2050分的风险,只能在稻米上冒825分的风险,这是因为你在大豆市场上的盈利潜力高于稻米市场。

股票交易商可以依据投资价值来限定投机交易风险,但精确的数字要依据股票的变异性来确定。对于更易变动的股票需要松一些的止损限度,限额可以定在投资额的15%至20%之间。这样一笔3000美元的股票交易,止损出场损失限额在450美元至600美元之间。

交易商不应将超出资本金三分之一以上的资金用于投机交易帐户,做持有头寸的保证金。而应当留有三分之二作为储备,持有生息,充当缓冲层。如果帐户中的资产下降,应当寻找机会缩减头寸,以便维持书中建议的三分之一比率。

(2)避免过度交易。

这项劝告不仅适用于过度交易行为(如挤油交易),也适用于相对于帐户资本金而言过大的交易头寸。如果你过度交易,过度注重短线投机,或在股市第一次出现反向摆动时就让你道交保证金的话,你不可能成功的进行交易。

(3)截断你的损失。

任何时候你建立一个投机交易头寸之时,都应当清楚地知道哪儿是你的退出点(止损点),在哪儿你应当给你的经纪人下达止损定单。有经验的交易商,他们坐在联网的监视器前,心里都有一个约束点,在看到价格达到平安退出点时立即平仓。他们或许并不想真的给场内下达止撤指令,尤其当他们持有大量头寸时。因为这可能会是一块磁铁,吸引场内交易商的注意去撞击这一止损价格。这儿的关键在于约束,不下达止损定单不应被用作过度滞留于市场的借口,也不应当被用作耽误在止损点清盘的借口。

如果建立的头寸从一开始就逆你所愿运动,下达正确的止损定单,可以使你在合理的损失范围内退出市场。但如果市场开始朝有利于你的方向运动,给你的帐户带来了帐面利润,你又该如何对待止损保护呢?你自然想采取某种策略来推进止损价格,在市场发生逆行的情况下,不至于将帐面上可观的利润转化成为大额损失。这里的格言就是:“不要让可观利润变成损失。”但究竟如何动作呢?建议的一项策略是:在每周五收盘后推进你的止损价格(如果是买空,则提高止损价格;如果是卖空、则降低止损价格)、数额大小相当于本局价格有利移动量大小的50%。例如,如果你是卖空黄金,黄金市场一周内下降了1000美元、那么你应当在周五收盘后降低你的买入止损价格5.00美元。但如果市场在某一周里违你所愿运动,的话,应当保留原有的止损价格战术。最终,市场总会逆转而将你截出。如果你已经受益于一次有利的价格运动,你将能够把止损价格推进到一个无损的止损点,并最终进入一个盈利的地位。

l1.长线与短线

常有人问我,长线和短线交易相比较,哪种更有利可图。显然各种方法都会有赞成和反对两方面的意见。我的回答是:你应当运用任何一种为你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来交易。

我在自己的交易中一直坚持一种双重策略,即:在盈利的头寸上我是一个长线交易商,在相反的头寸上我是一个短线的交易商。如果市场朝有利方向移动(你所持有的头寸与当前趋势一致)的话,你的交易头寸是有利的,可以尽量长时期地持有头寸。不要试图只在天价和地价才进行交易,因为这洋做,整个交易不具有连续性。但如果你认定你的头寸与当前趋势相逆,损失在增加的话,就该及早退出市场。

有利的头寸应持有多久?能多久就多久。在小麦和铜的交易中我赚取了最大利润,持有头寸约9个月。我曾经持有糖的多头寸达5年之久(见图 ll l):当然,在每次合约期满之前,我必须滚动多头地位,有时候在市场发生极度逆行回衣炮弹落时止损出场,但总是尽快地返回。

市场如果看来比以前更难赚取丰厚的长期利润的话,那么这一缺陷与市场的关系少,而与运作者本身关系大得多。从事证券和商品交易的大多数技术交易商们越来越重视短线交易和微观定位交易,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a.巨额投机资金被抛人市场,同时市场又缺少足够的深度和机构参与者来吸收注人的巨额指令,从而使市场价格变动表现出更大的易变性和随机性。

b.强大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程序被广泛使用使短期交易顺利进行,这使许多技术操作者认为,这是交易场所和较优交易途经的新潮。

的确这是一个使用计算机来一点一点绘制图表的时代,它与当前行市联网,在每一交易节的每一时刻及时进行数据修订。任何交易商只需付出适当的月度费用,就可以得到一份5分钟(或不到5分钟)的条形图,图中插入有你想要的任何技术指标.通过交易商的彩色监视器迅速连续地闪现,或是用硬盘复制下来。试想一下,仅仅依据一个在交易节的单独的30分钟片断中形成的“三顶”形态来进行交易就可以了。

最近我得到一个这种微观分析的生动事例。一个交易商打电话给我说,他在恒生期货行情中认出一个“头肩”顶形态,问我是如何看等的。我只能回答:“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头肩顶形态?”“你所说的是个什么样的市场?”实际上,我一直在观察他所指的那个市场,该市场牢固树立着坚挺和活跃的上升趋势。我在其中做了多头,没有发现任何与顶形形态点滴相似的迹象。在我的进一步询问下,这位先生承认他所说的顶形形态只在那天上午的短时间内出现过。我提醒他,他观察到的是持续强劲牛市中出现的极微小的价格并合,我对他所分析的内容没什么印象。我建议他找个合适的点买入,而不是卖出。市场的变动方向显然和我的估计一致,到闭市时,我们又记录一个新的高位。这位交易商所说的三顶形态已被隔断,就好象从来末存在过一样,而它的确不曾存在(见图 ll2)

这位交易商使用的微观定位方法进行的短线投机,与长期头寸交易的方法恰好相反。长期头寸交易为持续的获利及限制风险提供了最佳机会。坚持着重于长期趋势的交易策略
可以避免受隔天市场“噪音”的影响而分心,确保对市场趋势有良好的调整。那位坐在53分钟的点图前的交易商又如何能够对市场有个平衡的洞悉呢?对他来说,34个小时就是长期了。

在我所进入的大多数市场中,我发现重阅长期图表非常有用。长期图表是指周甚至月度的条图(参见图 ll3)。对长期趋势的观察使我对市场活动有了一个更平衡全面的了解。有时我也疑惑,相对于那些跟从短期的510分钟,甚至是点图的人而言,到底会有多少人看这种长期图表和指标呢?我看不会大多的。

在交易策略中融入短期和长期技术。

对于进取型和有经验的交易商来说,这种交易方法很有意思。它将短期和长期指标包含在一个可行的交易方法之中。但我在开始时要强调一点:这项技术不是对所有交易者都适
用,尤其是不适用于初入市者和经验不足的人。

第一步是鉴别每一市场的主流趋势,对这一问题可以说有多少交易商,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趋势鉴别技术。实际上许多操作者仅仅通过对图形的主观观察来确认主流趋势的方
向。这对于富有经验、训练有索的操作者来说很有效、很准确,但对大多数观察者而言,这种方法太过主观和自行其是啦。大多数交易者都带来某种程度的市场偏好。比如说我就承认自己偏好买空大豆期货,如果给我一种中性的趋势分析结果,我会更倾向于买而不是卖。本文中我们要寻找的是一种中性的、无偏好的、客观趋势分析方法。

在开始这项讨论之前,我应当指出书中列出的准确的移动平均数据不是我个人专用的。列出它们仅仅为了说明需要,它们接近或代表了许多成功的交易商所使用的移动平均数据。每一位交易商都必须对他自己的技术方法进行测试,演生出相应的最适用于他的交易目标和交易风格的指标及公式。

一些交易商采用一种简单直接的长期趋势鉴别方法,即将50天的简单移动平均与每日收盘价条形图对比。这种方法的使用如下:
( l)显上升趋势的条件:

价高于移动平均线;

线向上倾斜。
(2)显下降趋势的条件:

价低于移动平均线;

线向下倾斜。

趋势鉴别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一些极为复杂。但上述方法极为简单,效果却比其他复杂方法更好。这一方法的另一优点在于它是客观而完全没有偏好的。作为一种数学方法,它简单明了。但横向市场显现出无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它与价格线近似相等。这种市场被认为是横向的(价格水平运动市场),应当避免使用上述方法。

我们现在有了一种客观的数学鉴别趋势的方法,可以用于把下列原则公式化:

趋势中,只待有多头头寸,或不入市。不有空头头寸。 在趋势中,只持有空头头寸或不入市。不持有多头头寸。

下一步是将进入和退出的原则公式化,这项讨论将用到下列原则:

12.涨势买入,跌势卖出

近期的记忆中,这十年的前五年经历了一些最严峻、最受挫的金融市场。好的交易策略应当是使你既能在上升的市场中也能在下降的市场中同样获利。但在许多重大的事件中,我们历经的市场几乎同时表现为既向上移动又向下移动。许多稳固的上升趋势为猛烈的价格回落所隔断,这些价格的滑坡通过截出投机性多头头寸将上升趋势迅速隔断。市场在清理了这些止损定单后又重新恢复其此行路线。相反许多熊市趋势却经历了同样猛烈的价格高涨。这些价格高涨通过清除投机的保护性买入止损定单,将软弱的持有者敲出其有利空头地泣,而后重又恢复熊势市场。

逆行市场的摆动具有反复无常、非常剧烈的特性,这使保证金部门比从前更受到人们的频频注意。当你接到曾经熟悉的追缴保证金的通知时,你该怎样应付?多年以来,我曾经无数次地与股票和期货交易中的交易商谈到如何应付追缴保证金的策略。一般来说,大多数投资者对待追缴保证金的态度是矛盾的,不统一的。这方面他们需要指导以便做出可行的、策略性的反应。


催缴保证金通知有两种:新业务催缴通知和维持款催缴通知。交易所条例一般要求新业务催缴通知与新资金的存入相对应,而不需通过清盘达到保证金要求。维持催缴通知则既可以与新资金的存入相对应,也可以减少头寸来达到保证金要求。

维持催缴通知是保证金催缴的最普遍形式,遗憾的是大多数投资者在碰到追交保证金的要求时会不可避免地做出错误决策。在这里达到保证金要求的选择有两种:投入新的资金,或减少头寸。如果采用缩减头寸的办法,那么选择哪种或哪几种头寸进行清盘以达到催缴要求呢?多数情况下,我不赞成存入新的资金来达到维持催缴保证金的要求。催缴本身就是—个明显的信号,表示该客户营运不佳,或至少一部分头寸业绩不佳,毫无道理要用新钱去卫一个无利的头寸。我认为恰当的策略是通过清理一部分头寸来减少保证金要求和降低风险程度。但通过清盘以降低风险,岂不是降低了你的盈利潜力和重新获得有利立足点的能力吗?缩减头寸,但维持地位,以便提高获利潜力,这听起来尽管是一个有前提的目标,但仍不失存价值。如何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你可以运用一种为成功的专业交易商所了解的简单且基础的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不幸的是,大多数公众投资者对此却毫不知晓。对那些按市场定价表现为最大账面损失的头寸进行清盘,尤其是在这些头寸与当前趋势方向相反的情况下,这无疑可以通过结束有最大损失的地位达到减小你的风险程度的目的。而又可以通过维持那些与当前市场主流趋势相一致的最有利头寸,甚至增加这些头寸(步步累进式手法),维持了自己的获利潜力。余下部分由于保留了趋势跟进头寸,舍弃了逆趋势头寸而显
然有利于最终的投资成功。

遗憾的是多数投资者选挥了结束其有利头寸、持有损失头寸的策略。我们多次听见这样的言论:“我无力承招这项损失。”这种态度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在最终清盘时,损失将比这局交易开始时重大。这种结束有利头寸而维持损失头寸的策略代价昂贵,是不成功的交易商常采取的典型策略。成功的交易商所采用的一个技巧是结束损失头寸,保留甚至增加盈利头寸。尽管获取利润比承担损失更让入满足,可我们不是为自我满足而交易,我们是为赢得有限风险下的最大利润而交易。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应当更多地考虑有利于整体盈利的运作方式,而不是试图证明你自己是正确的,而市场是错误的。

另一个专业运作者使用的推论是在任一既定市场或两个相关市场上,你应当在最强势态买入,而在最弱势态卖出。它是通过一种结构性方式比你所下赌注进行保值。因为如果市场上升,你的长腿将比你的短腿上升更快;而如果市场下降,你的短腿却会下降得更快,更多。在某些市场上,比如说期货市场,你还可能得到随之而来的奖励,即一手买进一手卖出(价差)交易所需的保证金要求较少的好处。

举例说明:芝加哥棉花市场从1983年底至1987年初行情普遍下跌。小麦市场却相反,行市普遍上涨,这给技术性交易商或体系交易商提供了一连串高度可信、直截了当的信号。比如说,19866月你在棉花市场上得到一个卖出信号,并进入空头地位。每5000蒲式耳棉花的合约所需保证金是400美元。接着,你又在同年10月在小麦市场上得到一个买,入信号,并买入一份合约。每份小麦合约保证金为750美元。这样加起来的锦花空头和小麦多头共计保证金1150美元。如果你不需要付出 l150美元保证金的话,你会感到奇怪吗?你甚至不需要存入750美元(这二条腿中较高者),而仅付给这整个双向头寸的保证金总额为500美元。如果我不同意按这么少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宁愿按最高方(小麦)的要求放入至少750美元、这个数字仍具有非常之高的配合性(参看图121,图122和图123)。了解这一头寸如何计算,并心算由于极高配合性带来的高额利润。这项利润是利用该期内棉花和小麦对比的差价赚来的。你不必非得成为天才才能赚得这项利润,你只需要寻找机会,在强势买入弱势卖出即可。

关于强势买入、弱势卖出策略的另一方面内容是关于一种倾向,许多期货牛市经历过一种称之为价格逆转的现象,又称作逆行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近期合约相对于远期同种合约商品期货的价格要高。并最终以一个较远期市场升水的价格卖出。这要归因于现货(近期)供给的吃紧或是一个预感到的吃紧。交易者应当仔细观察这些差价的不同之处、因为近期和远期(接收盘价)市场之间正常关系的逆转,可以帮助你确认这是个牛市。实际上在这种价格逆转情况下,我通常要给任何一个多头头寸增加25%至50%的头寸。

有关差价(尤其是货币和期货市场)的另一方面内容是夫于这样一种倾向,一些交易商用一手买入、一手卖出的方式来避免承担损失。例如:你做多头的5月份银的期货合约遭到巨大损失,原因是市场价格下跌。一些交易商不是去卖出5月份银的合约,承担这一损失,而是卖出7月份银的合约,实际上是在该点锁住损失。这不是个好主意。因为这一方法没有链阻止损失。仅仅是推迟损失实现的时间而已。在松开这一差价策略的一条腿之后,你仍需应付损失的头寸。更恰当的策略是承担损失、结束最初的头寸、在交易指标揭示给你一个客观的进入信号后重新建立多头或空头头寸。

总之,如何称呼这一基本的交易策略并不重要:持有有利头寸,结束损失头寸;或强势买入,弱势卖出。重要的是你必须清楚地了解这一策略,鉴别出强势和弱势,并以一种连续的训练有素的方式运用这一策略。

13.拉里·海特:亿元资金的经理人

这是1992年的仲夏。我驱车穿越纽约的林肯隧道,它连结着纽约城和新泽西,从哈得逊河底穿过。我开车去新泽西本身没有什么令人奇怪之处,但我于一日当中的市场时间开车出去却令人费解。了解我的人都知道,让我在工作时间离开办公桌和交易监视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次为什么会例外呢?

我正在去和一个认识了20年的朋友共进午餐的路上。这是第一次他到华尔街区中心地带的25大街我的办公室拜访我。他从前是一位舞台魔术家和摇滚明星的赞助人,一个非常招人喜爱的人。他有一项简单的建议要我答复。他想建立一个计算机商品交易体系,而后建立一系列期货基金,由他管理,并在全球交易。这项建议是:我是否乐意加入他的创业?

我简要回顾了我的状况。此时我已经在华尔街工作了16年,在过去的8年里,我拥有了自己的商品期货经纪行并在那儿进行操作。它不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但拥有良好的声誉和盈利性。而最重要的是,它是我的公司。我是五所商品朝货交易所的会员,我的公司是纽约商人交易所清算成员。他的建议听起来也不错。在我的办公室里,有足够的地方可以轻易地安排他和他的同事们鲍私人办公室,并配备他们想要的任何设备。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它关系到这一建议出台的时机。

我才结束了一个巨大的铜和小麦的多头地位,在过去的8个月里我一直在关注它,并固它而费心劳神。我和我的客户们已经用它实现了几百万美元的利润,也许对于今日的巨额标准来说不算大、但在70年代早期是足以令人肃然起敬的了。我已决定,在风险投机活动的前沿阵地经营了这么多年之后,是到我关闭公司退休的时机了。我打算定居到法国的埃维
恩,前年我在那儿买了一幢位于日内瓦河滨的四层别墅。实际上我已经把关闭公司的情况通知给我的客户们,并已从我们的交易活动中返回给他们丰厚的利润,我还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我的员工们。

很遗憾,我做出的结论是我不能再返回那个领域。我把我的决定告诉了我的访问者——拉里·海特。他则继续为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期货基金经理而努力。


所以,现在我才会在去和一位老朋友爱过一个安静的下午的路上,盼望着一顿丰盛的午餐,许多的回忆,和对未来计划的讨论,人们喜欢拉里。海待.觉得他看起来总是一只眼盯着现在,一只眼瞄着未来,因为他们自己一般总是太忙以致于没有时间好好细想过去。

那么,拉里·海待,这位亿万美元资金经理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他对我说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商品期货交易者,对此我的回答是他无疑可以愚弄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而他的回答令人惊奇:他认为自己主要从事的不是商品期货行业,而是处于一个“好赌”行业中。他说,在他看着交易机会时,并没有真的看到市场和交易地位;相反,他看到的是可能性、风险和回报。他解释道 c包括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投资策略,即使不比交易的真实技巧方面更重要,也同样重要。这实际上是这本书中多次着重指出的观点,很高兴能看到这位世界级基金经理人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下面是海特所说的有关他作为一位基金经理进行的开发工作:

我着手投入资源来开发一种针对市场的非主观、风险规避性的数量方法。价格数据要经过严格的计算机测试,来确定它们是否为重复出现的统计“事件”。如果是,这些事件接下来要经过进一步的严格的风险特性测试以便确定这种有约束条件的方法是否持续有利。

我发现,我确实可以冒非常小的风险获得有相当连续性的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我的确可以不用阐释图表形状,不用阐释影响某一特定市场的供需原因,而又不使回报受到损失。我也的确可以分布到众多的市场中,保留很大的约束力,仍旧展现出一个诱人的投资回报。

我认为我的策略是一个十分完善的策略,它的交易计划非常适合我的个性和财力:有约束的、数量化的和盈利性的策略。简而言之,在一个统计学家和一个程序员的协助下,我开发了一套为我工作的数学证明原则。

下面是海待所说的有关“好赌行业”的观点:


我认为自己处于一个“好赌行业”之中。这是说,通过使用计算机,我们寻找好的下赌机会,也只试图下好的赌局。如果此赌局不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就舍弃它,即使它可能是别人想要进入的赌局。这与保险统计工作颇似。从本质上讲,我所做的工作是将一个需要高度管理、令人兴奋的工作转化为保险统计程序——这项工作对于发现计算工作非常今人兴奋的人来说是极富吸引力的。我将市场和交易非情绪化,并将它们转化成为可能性研究。

下面是海特所说的有关交易是“禅宗似”行业的看法: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象样宗的行业,你最有用的工具是你自己。日本人写过一本关于用剑作战的书中说到,以剑作战的前提是:当你进入剑斗之中,立即想象你是一个已死之人,因此你不必担心被杀。你所要考虑的全部只是作出适当的动作。

一位优秀的交易商要做的事情是:一旦算出了准确的行动方式,就组织将这一行为正确实现的途径,并付诸实施。他(或她)既可以通过计算机,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着手实现指定的目标。以我看来,使市场非情感化是一条达到连续获得回报目的的恰当的途径。如果说这一方法可能对这一行业中的某些人不够兴备,那它的确是的。对我而言,进行交易不是为了兴奋,而是为了利润。

下面是侮待对限制风险的看法:

不论对大交易商还是小投机者来说,非情感化的风险管理策略都极为重要。尽管有时在一特定时期我们会卷入达50个之多的市场之中,但仍要在每一个市场中设立风险尺度或止损限度。此外,要设立一个最大损失百分比,将每一头寸的风险与总资产相联系。这也即是说:根据收盘价,将资产组合中每一头寸的最大风险限制在帐户总资产的百分之一。任何时候,以收盘价计的任何头寸的损失达到总资产的百分之一(或更多),我们就在次日上午对这一头寸进行清盘。

在我们的谈话中,我和拉里·海特讨论了他的这一策略:每一头寸风险的最大值为账户总资产的百分之一。我指出,当你操作的是几百万美元的项目时,很容易将风险控制在百分之一的范围内,而对于小投资者来说,百分之一的限制额显然是太紧,他们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呢?比如,百分之一的限制对一个3万美元的帐户来说是300美元。这个数额太紧。也许仅仅因为场内交易商的投机行为制造的“噪音”,就会让你止损出场。

海特承认,百分之一的限制对于小额帐户是太严格。但他觉得这一风险控制方法整体策略是有效的。这一个较小帐户来说,他会提高风险便度,比方说.提高到资本金的百分之二。这不仅坚持了风险控制的总体策略,也给了小投机者更大的回旋余地。显然,所冒风险超出建议的百分之一会使整体运作更具风险性、所以,每位交易商必须实行更多的防护来避免过度交易和其他不适当的战略战术。

14。创建并运用一个交易系统

本章开头我要说的是,在所有损失当中,最严重、代价最大的损失要算丧失自信。


成功的交易绝对要从自信开始,你自信:a)你有能力进行成功的交易:b)你有能力克服过去阻碍你成功交易的恶习;c)你有能力学习,能在一定的指导下成功地运作。

投机交易中,一个成功的、盈利的交易结果要取决于众多的因素。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它们中的大多数。这项考查,即:着重于创立并运用一个交易体系,并将它与健全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相结合,将有助于把你推入“赢家圈子”中,

交易体系和交易方法多种多样。实际上如果你问9个不同的交易者,他们喜欢什么详的交易体系,得到的答案既使不多于10个,也会有10个不同的答复。

我不敢说在过去的30年里已经研究过现有的全部交易体系,但我绝对能说我已经研究过它们中的许多。下面这些只是人们使用过的评价良好的技术体系中的一部分:
累积/分配(AccmulationDistribution)
平均真实区域(Average True Range ATR)
渠道指数(Commodity ChanneI Index)
定向移动指数(DirecCional Movement lndex)
代数平均(Exponential Averages)
肯特纳渠道(Keltner Channei)
威廉姆斯 R线(Williams R)
冲量(Momentum)

简单平均(Moving AveragesSimple)
代数平均(Moving AveragesExponential)
交易余额(On Balance Volume)
(Oscillator MACD)
抛物线(Parabolic Stop)
相对强度指数(Relarive Strength lndex)
随机(Stochastics)
线(Support and Resistance)
变异性止损(Volatility Stop)
交易量(Volume)
波林戈带(Bollinger Bands)

这张单子实际上不会有尽头,新的公式和指标仍旧在不停地开发出来。

我的技术分析方法可以被最好地概括为 KIS方法。 KIS,如许多人所知,意思是: Keep it simple,即尽量简单。在香港我的交易室里,我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查阅、评估各种数据卖主的计算机技术体系。最后我选择了它们中的一个,TELERATE,作为我使用的交易体系。

问题在于,尽管我对现有的技术指标很熟悉,并且用过它们中的大部分,但基于基本的 KIS方法,我的工作中只需要一些极基础的指标就可以了。因此, TELERATE的工作人员只好为我建立一个适合我个性和交易策略要求的体系。

也许,有的交易者认为“多即是好”,但对我而言却是“好即是好”,不论它有多么简单。在华尔街,我们有句话是“如果没有破,就不要去补它”。我所确定的方法非常符合“没有破”之说。事实上,它为我工作得很出色。我决定坚持使用这一体系。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没有完美的或“正确”的体系。任何为你工作的体系,只要使用顺手方便,就是“正确的体系”,至少你认为是这样就可以了。

因此。在我谈论“我”的正确系统之前,请允许我暂且离题,就多种多样的体系分析方法中的一部分及如何使用作个介绍。

( l)移动平均

移动平均在所有技术指标中是使用最为多样广泛的一种分析技术。它们基本上是一种趋势跟进的工具,用于给趋势逆转发出信号。

买入:


卖出:


(2)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指数(DMI)是一种有力的趋势跟踪指标,它;在给出相对较少但可靠的信号。定向运动指数包括3个组成部分: ADXR,十DI和一DT


定向运动指标是测量市场定向的一个尺度,按0100的售出测量。在有较高 ADX(高于2530)的市场上进行交易。 ADXR的斜率也很重要,一条上升的 ADXR线与一个有趋势的市场相对应,而一条下降的 ADXR线则表明这是个无趋势的市场。
有趋势的: ADXR2530或一周内上升了3点的市场。

无趋势的: ADXR25fi0和冲量为负值的市场。

ADXR35以上降到30以下=从有趋势转为无趋势

ADXR30以下升到35以上=从无趋势转为有趋势

买入



卖出


只在 ADXR
市场上交易。

止损出场使用“极点法则”:

在十DI和一DI相交那天,用当天的极点作为逆转点。

①如果你刚买空,逆转止损点是相交当天的价格低点。

②如果你刚卖空,逆转止损点是相交当天的价格高点。

②即使曲线已经相交,仍继续持仓和保留止损价格,直至你被截出市场。

另一种交易策略:再定向移动::

在强劲的上升趋势运动中


(3)随机



(4)波林戈带


(5)相对强度指数(RSI)

相对强度指数是净上升值平均数与净下降值平均数的比率。它广泛用于衡量超买和超卖水平,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

如何使用 RSI

移动超过70则认为出现超买,而移动低于30则认为出现超卖。观察 RSI和价格之间的差异(参见方法 1)

方法1

在价格差异缩小, RSI处于上升状态时买入;

在价格差异增大,RSI处于下降状态时卖出。

例: RSI处于6O70之上,价格达到一个新的高位, RSI没有上升。一旦 RSI走势处于60之下,就可以确认这是天价已经形成的信号。底价信号的形成则相反。

方法2(在有趋势的市场中最有效)

RSI线往上穿过50RSI线时买入;

RSI线往下穿过50RSI线时卖出。

寻找经双重 M· A信号确认的 RSI信号。

我所到之处,实际上是我发言的每一个会议和研讨班上,投资者看来都一心想着技术性交易体系。下面引述最近我看到的一篇投机和交易体系的连载报导:


读者应当充分理解,投机之路没有一条堂皇的道供你走。你可以得到一个问题的全部信息,并用数学证明的精确性来算出利润的大小。体系交易商的障碍是有许多未知情况。甚至成功的操作者也无法向自己解释说他们知道何时购入股票有利,何时价格涨得太高。

将一本书塞满数字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图表也足足有余。没有一种股票……不意味着希望与恐惧在极大程度上的交替,没有一种股票能有无限的机会让投机者满怀获利的信心去买入。经纪人告诉我们100个人中有一个以这种方式买了,那么其他99个也会这么做。他们自己进行计‘算、加和减……试这种体系尝那种理论……并通过他们的投机带给自己丰富的收益。


这些话听来熟悉吗?你曾在某些金融书籍或市场指导申读到过吗?最近你确实读到过是极不可能的。因为这些话是120多年前,詹姆斯, K·默德泊雷①于1870年所写的。

如果交易商们在上个世纪尝试交易体系的话,他们极可能使用现在的体系。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交易商都在某个时候或另一时候,尝试过某种形式的交易体系,用以改善对入市时间的控制,借以使自己在有利头寸上多留一会,于损失头寸上及早退出。这三个目标都非常重要,而融资的成功还有赖于运作者能够以最大的连贯性来追求并实现它们。

一个良好的趋势跟进体系,其独一无二的诱人之处(如其定义所言)在于它能够在趋势移动变化的尽可能早期,建立一笔与走势一致的交易头寸(走向的及早确认要仰仗所选用技术指标的敏感程度)。典型的好体系(此例中是一个长期体系)常常能使你在市场继续朝有利于你的方向移动时继续持仓,而在趋势逆转时又让你能止损出场。问题在于“常让你继续持仓”之上,几乎所有的体系交易商都发现,在市场趋势有利时,恰当调整止损价格,保持原有头寸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这是极为关键的“而”宇)市场不是将你截出,就是在有利之时发生逆行。在充满紧张和白热化的真实交易世界里,止损价格的设置是一门最微妙、最完美的艺术,是进行有效的趋势交易的关键所在。止损价格要么太紧,价格由于微小的技术性回落而频频摆动,你则不断地被截出市场;要么太松,将使你承担巨额的、无法防范的损失,或是在市场逆行时,将帐面盈利的大部分还给市场。正确调整止损价格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可能是设计一个成功的体系中最困难的部分,也是新技术研究中唯一受到最大关注的领域。

趋势跟进体系的另一大问题是,在宽阔的横向价格运动时期(不幸的是这种移动较明确而活跃的趋势更普遍),体系使用者常常在价格上升时买入,回落时卖出。这些进进出出的损失对趋势跟进体系交易来说无法避免。运作者需要耐心和金融实力度过一系列的进出损失,而等待一个获取巨利的大波动。拥有这种必需的留滞能力和约束力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经验表明,如果你有一个可行的、经过验证的趋势跟进方法,最好是坚持它并踞随至最后,而不要试图用第二假定和持续的过度管理来“改善”运作结果,

关于摒弃一个经人验证的交易体系这一问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例子,尤其是在近35年里。许多以前成功的世界级交易人士,据有连续一致的长期系统策略,后来却放弃他们已经验证的方法,转向偏好非正轨的自行其是的交易策略,其运作结果令人失望。几乎所有事例中的操作者们都承认,放弃已经验证的技术系统,使用一个跟随形势之后的自行决定策略是一个错误。

让我们进入到第15章,从整体上对交易体系作个更详细的讨论,尤其是关于我的专门建议。


詹姆斯。 K·默德伯雷是华尔商的英雄和谜一般的人物(伯林顿,Vt
锦拉萨出版商, l870年出版,1968年再版)

15.交易系统 B:克罗的建议

前面我们讨论过,在所有的各种各样技术方法中,我偏好KIS方法,主要工具是用移动平均交叉法。

随着交易体系的发展,移动平均法成为所有分析方法中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移动平均(MA)最简单的形式是用末尾的“X”个连续数之和除以“X”。举例说明,将最近10天的收盘价格相加除以10,就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移动平均值(SMA)。最广为使用的 SMA组合可能是 天组合。

把“对比”转变成图示是因为体系交易商们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发现,“交叉”技术把握住了一个 MA交易体系的最大优势。

使用 MA体系基本上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常常优于更为复杂和困难的体系,这使交易商们感到愕然。使用一个简单而基本的体系(比如说,12天的 SMA体系)时。当收盘价高于12天的 SMA值你就买入,而当收盘价低于12天的 SMA值时,你就卖出。

这种简单的体系提供的灵活性却较小,性能比第二种使用方法要差一些。第二种方法使用了双重(甚至三重)交叉,例如一个 天的交叉体系。在时买入;反之,则结束多头或是开立空头。

严谨的系统交易商们倾向于尽可能多地运用移动平均方法。一些交易商使用
移动平均体系,他们给予近期的价格变动较高的权重,以前的价格动态较低的权重。而另一些操作者使用代数平滑移动平均体系,这种方法通过复杂的计算加入了一个可能无限平滑的时间跨度因素。显然它需要有程式化软件的个人电脑相配合,计算速度几乎要达光速。

对任一移动平均策略而言,不论它有多么复杂,关键的问题在于分析过程中选用的天数为多少,是否需要优化(裁度)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商品要求。美国分析家弗兰克·霍克哈默和戴维·巴克尔在这方面做了出色的研究工作。,需要指出的是:不要摒弃他们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尽管是许多年前做的,由于当今的市场发生了全面的变化,不能依靠它们来指导投资。但是写入这些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如何开展研究,并将它作为现代研究工作的出发点。

霍克哈默用19701976年间的13种不同期货合约,按照3天至70天进行广泛排列组合后,测试它们的移动平均情况。他的结果表明:不存在一个最好的独一无二的组合。他的组合中,整体效益最好的最佳组合(收盘价穿过 SMA)是:很、猪肚、大米、可可、大豆、铜、糖‘

应当指出的是,这些都是接事后计算为依据进行的纯粹投机交易。实时(Realtime)结果显然不会是这样的利润。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全部交易的低利润率(从.201到.366)是相当典型的系统和公式交易的结果。

15l霍克哈默最佳移动平均组合表


最佳
累积
交易
盈利
亏损
对率盈利数
平均
利润/损失

交易量交易量
/总交易数

19
$42920
1393
429
964
.308
猪肚19
97925
774
281
493
363
大米43
24646
565
126
439
223
可可54
87957
600
157
443
262
大豆 ;天
22219;十
718
151
577 .207


165143
432
158
274
.366

60
270402
492
99
393
201


对那些兴趣不仅限于使用简单的收盘价与单一移动平均作比较的方法的交易商,下一步用的是双重移动平均交叉。采用这一方法,需要计算一个短期和一个长期的移动平均,比方说,一个835天的移动平均。当8天移动平均向上穿过35天移动平均时你就买入,反之则卖出。霍克哈默用19701979年的20种不同组合,对测试最优的交叉时期又一次作出了出色的研究。下列是他测试出的最优组合中的一部分:


1326

猪肚
2546

大米
1248

可可
1447



650

另一位在系统测试中做出了出色工作的分析家是戴维·巴克尔,他把一个 520天的双重 MA交叉体系(没有最优化)和一个最优化后的双重 MA交叉体系(1975198O)作了、对比测试。无疑,最优化后的形式表现一直比直接的 天图形要好。下列是巴克尔最佳组合的部分:


1625

猪肚
1355

大米
1467

可可
1438


1464

格外有趣的是,在霍克哈默和巴克尔的最优化交叉组合间存在相近的相关关系。

下面对两个交易体系(一个短期的和一个长期的)的描述是为那些希望进一步了解移动平均交又交易的操作者提供的。它们在1992年和1993年表现很好。

长期系统

下列组合中的任一个:

a.收盘价对天 EMA对天 EMA

b.收盘价对天 SMA对天 SMA

SMA=简单移动平均

EMA=代数移动平均

买入信号:第一次出现收盘价加上二条 MA线之和为正增长,第二天按今天高价加上3点作为止损价格买入。

卖出信号:第一次出现收盘价加上二条 MA线之和为负增长第二天按今天低价减去3点作为止损价格卖出

退出市场:采用1500美元的资金管理止损限度。注意:是长期系统,使用较松的止损限额。


短期系统

采用60分钟(小时计)条形图。交易则在收盘时或第二天开盘进行。避免依据一天内信号进行交易。


看下列指标

收盘价,天 SMA,天 SMA

进入多头:如果在一份60分钟的条形图上得到的收盘价天 SMA对天 SMA排列呈现牛气,第二天以今天的高价加上3点作为止损价格买入。

进人空头:如果在一份60分钟的条形图上得到的收盘价对天 SMA对天 SMA排列呈现熊气,第二天以今天的低价减3点作为止损价格卖出。


退出市场

初始止损限额: $60000

当赚到$400利润时,将止损限额推进$300
当利润超过$800时,将止损限额移到收支平衡点。不再改变止损限额。

实际上你能看出计算机交易体系优点之一是十分专业和确切。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不象许多投机者一样对每个市场的多头地位有偏好,因为所有的信号都来自体系中的数学
计算。

归纳起来基本内容是,一个交易体系是一项工具,如同大多数工具一样,它们有优质的,也有平庸的。没有一个系统能够成为获得持久利润的“最终解决办法”。它们至少须和良好
的市场策略、资金管理和可行的风险控制结合起来使用,。尽管仍有众多成功的交易商不懂数据盘和接口盘的区别,但在一

位客观的、训练有索的操作者手中,“正确”的体系可以成为成功地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力帮手。但(这儿又出现了这个大写的“但”字),系统有效性的发挥与操作者所有的耐心和所受的训练成正比。


系统交易的结束语

在第1415章,钎对系统交易、我们为你作了一个客观的、易于理解的介绍。对交易体系更进一步的了解则超出了本书的范围,可以参考有关计算机系统交易的专门论著。



16
.后记:克罗的持续获利市场策略

文章的开头我想说的是,我本从未打算在本书中写进下列的内容。我经营着巨大的帐户,有个人的也有机构的。下述的内容激括了我在自己的帐户中进行交易的实践策略。一般认为,这是纯属专利的极为机密的信息。那我为何同意将之写入书中呢?

我在这个行业中工作了33年,已经写过五本有关交易的书。30年来,华尔街一直对我不错,思量再三之后,我觉得如果这些策略能够对其他投资者有帮助,那与人分享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因此才有了下文。

但有几句话我要讲清楚。下述的策略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把它当作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将是一个错误。它仅仅是一个人的个人交易方法,也只应当这样认为。这项策略对我有效吗?毫不含糊,它当然适用于我。那它对你有效吗?也许不会,至少它的表面表达形式可能不适合你。我希望,那些认真严肃的交易商(本文也仅为严肃认真的交易商而写)通读本书,加以提炼,使这些战术和战略适应他们的个性和个人风格。这样的话,这些策略同样也能为他们有效工作。

本章最后详细列出了期货合约的“每份合约的最大风险”。可能不会再有第二位交易商完全同意这些数据。一些人可能觉得风险(止损距离)控制太松,另一些入则觉得太紧。该表中的测试结果,不仅由计算机得出,也通过我的反复试验得出。它们看来很适合我。

记注,这是我个人的投资策略,它虽然与期货交易联系在一起。但很容易在作出调整后同样适用于股票交易。

斯坦利·克罗的交易策略
(l)克罗是一位盈利头寸上的长线系统交易商,常常将盈利交易保留至少周;不利头寸上的短线交易商,常常在不利交易中停留不到周。

(2)他运用一个机械交易系统,进行该系统同意的每一笔交易。除非他只能从他跟踪的四种货币中最多(为每泣客户)选择二种。一般说来。除非在市场极度跌荡时,他必须通过自行决定的方式拒绝某笔新的交易或从现行交易及早退出外,他不采用自行决定的方法。

作为系统交易商的主要优势在于,如果系统工作正常,与市场步调一致的话,它能够在相当—段时期内提供一个稳定的风险回报率。

(3)他是一位资产组合多样化的资金经理。跟踪并交易着26种不同的期货合约,遍布全美各主要市场,外加香港和新加坡商品交易所的市场。

(4)他是一位技术交易商,使用的进入和退出信号以价格为基础。这些信号通过对每一市场所做的技术性分析产生,未经优化,且全部市场使用同样(活跃)的信号。

(5)他是一位相对保守的资金经理,在信用交易中使用的资金不到各帐户资产的 %。一般在每一市场上仅交易12种总值达20万元的合约。这可以避免过度的杠杆作用和过度交易。余下的
%的资金投资于短期国库券以及作为持有储备。

(6)他构建的资产组合包括了最大数量的多样化市场群;食品和化纤、利率工具、复合能源、谷物、肉类、金属和亚洲市场。在每一市场中,他挑选主要合约的最活跃月份进行交易。这佯一个广泛分散的资产组合中,市场之间具有相对弱的相关关系。

(7)他在持有多头头寸或空头头寸间绝无偏好。在掏建资产组合时,他留意在多头和空头之间实现一个客观的、防御性的平衡。

(S)他在每一市场上运用严格的风险控制限额。典型的是每份合约的初始风险,或资金营理止援限额没置小于$1500。而支持长期交易的确切数据则由历史验证来决定。如果止损限额太宽,会产生无法承受的高额损失;如果止损限额太窄,会使交易频率上升,每笔交易的利润下降。因此,止损限额的确定要允许交易时间有个发展伸缩的余地。止损限额于每日
开盘前输入,每笔头寸每天实行一个止损限额。他在每一市场头寸上冒的风险(依据头寸大小)平均为帐户资产的10%到20%。

(9)克罗有选择地运用交易止损额度。根据市场及其技术特征,他设置止损限额的依据可以是市场的变异性、交易的利润额和交易时间。有些市场历史走向稳定,他可以不用追踪(推进)止损限额。有些市场,他确信交易模型有充分的敏感性,能够对趋势变动做出适时反应。总而言之,他的止损限额设置策略允许长期交易有时间和空间进行发展。


(10)他不试图摘取天价和地价。他几乎一直在市场中交易他的多数合约,一旦建立一个趋势跟进头寸,他就假定每一笔头寸其结果都是跟随大势的,并尽可能长地跟随这一趋势移动。而止损限额会“告诉”他何时从市场逆转中抽身而退。

(ll)他如果被过早地截出市场,而第二天市场仍旧保持原有走向,他将运用他的客观进入策略,按同一定向重返市场。

(12)他的新帐户进入策略通常是等待新的信号。但如果他最近的一个进入信号表现为损失,他可能依据交易的天数和近期市场动态进入交易。

17.跋;90年代中国和香港的投资机会

据说20年前,一般的中国人想要的是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和一块手表。80年代这张单子上增加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和其它设备。现在90年代,再去预计下一张民族“愿望单”也许很困难。但可能包括一台放像机、一套音响系统、空调和移动电话,对许多高收入者来说还有一辆汽车。

人们该怎样从经济观念上来描述中国呢?单纯的统计数字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力,它表明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公司。一个有12亿消费者的市场,一个有7亿人口的劳动力大军,一个1994年以13%的速度增长的经济(相比于美国的3%的增长率),更不用说从发达国家几乎每个角落涌入的亿万投资资金。

经济学家们预测,由于中国在进行经济改革,到本世纪末,其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可达约9%。但这一发展速度一点也没保证,发展的道路也许并不平坦。相伴而来的迅猛通货膨胀,起起落落的国际看法以及基础设施,都使任何理性的观察家想系紧安全带,戴好防护甲。

15年前,中国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发表了一次历史性的讲话,激发了一场经济革命。邓先生简单地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说了这些话,并发动了一场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运动,帮助引导现代中国社会走向他所说的“小康社会”。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陷入一片混乱,国家濒临崩溃的边缘,中国领导人在此之后发现中国已完全与世界发展相隔离。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1952年第一次开始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的生活水平一样低,

1978年,国家统计公报说“肉食、家禽、饲料和其他粮食短缺……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大多数粮食,甚至从自行车到洗衣粉这样的消费品都采用配给方式供应。

但到1992年,分配券已经取消,肉类、蛋和饲料的人均产出分别为2;公斤、8公斤和令人吃谅的380公斤,与国际水准相平。


邓先生说,在改革中“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的话现在已成事实。

1994年,经济增长迅速,产业多样化发展信心十足。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变,神奇般地提高了生活水平,尤其是较发达地区更是如此。

多年以前,当我刚做美菱公司的业务员时,我记得和一位渊博的华尔街人士谈到瑞士银行家。我尤其记得这句话:“如果你看到一位瑞士银行家跳出窗外,你就跟着他往外跳。他不仅可以软着陆,而且还可能以这种方式赚到钱。”显然是一句夸张的话,但这中间不无真理。

最近,瑞士三家最大公司之一的瑞士银行公司宣布进一步进军中国,在上海建立其在中国大陆的第二家代表处。

瑞士银行驻北京代表处的一位发言人以瑞士人特有的沉默态度指出:“这是个明显的信号,我们的银行想在中国扩展业务。”

如果作为榜样的瑞士银行家想跳人中国,为什么我们不同样做?我们应当更多地进入中国吗?时机如何安排?

作为一名长期的华尔街交易商,我已被训练成这样:在我开始谈赢利潜力之前,我认为先谈谈涉及的风险更合适。

(I)我们只看到中国在过去15年的增长,在进行大规划时,这只是非常短的一段时间,不足以得出长期推论。

(2)中国的基础设施不具有配套性。经济腐败和丑闻看来很猖獗。尽管政府看来有进行整顿的决心,但人们会问,他们有经验和人力来恰当实施这项工作吗?

(3)我经常被要求挂牌做中国的商品和期货市场的业务。抛开众所周知已经确立的交易所,如北京、上海、深圳和郑洲的交易所,以及南京新成立的石油交易所不谈,人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中国的交易所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和不确定。目前,中国估计已有超过100家的交易所和远期市场、8万多家农贸市场和交易集市在朝全国化发展。

(4)中国合同的法律效力总体来说达不到标准。这些标准在许多国家被认可,是持续追求重大业务目标的基本保证。

(5)除了在控制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过松上的重大努力外,影响经济和经营环境稳定的障碍仍然存在。在不久的将来能否控制注它们还很不确定。

中国幼稚的商品期货行业面临成为其迅速的、无节制的扩张结果的受害者的危险。商品期货市场在全国兴起,它的增长既无组织又重复建设。

中国花了5年的时间来建立商品期货交易。现在,在北京、南京,、上海、深圳和郑州的交易所里,主要交易的合约有谷物,其它农产品和食油,石油和金属合约。但除了这些已经建立的交易所外,还有大量新建的期货交易所,它们导致的结果是同一商品期货有多重市场。据报道,该国有20多家官方批准的批发市场和所谓的期货交易所,另有30多家即将开业或正在计划之中。

中国主要商品交易所

(19941)
名称
交易产品
建立年份
北京金鹏铜交易所

1991
北京商品交易所
商品
1993
北京石油交易所
石油
1992
南京石油交易所
石油
1992
上海金属交易所
非铁金属
1992
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
非铁金属
1992
郑州商品交易所
粮食
1990


一些当地掌权部门想当然认为,建立自己的期货市场可以使当地的政治家和企业家(他们常常是同一个人)富裕。同时,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使一些地方政府将外来产品排斥于他们领地之外。尽管北京再三重申期货交易所和公司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一些地方政府仍旧声称有权批准成立。

直接投资于中国公司是非常困难的。至19943月,仅有48家公司允许向外国人卖特种“B”股(1991年开始)。相反,国际投资者已瞄准香港,它的股市上有许多公司与中国有业务往来。过去的两年里,与近来国际股市下跌之势相反,那些包括寻找“中国概念”在内的投资者们推动香港股票大幅上涨,使许多完全致力于中国的共同基金在这一时期为股票持有者获得了巨额回报。

参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只有到上海和深圳的幼稚股票市场上买进卖出这一种简单的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供外国投资者选择。

这些途径包括一些封闭式投资公司和越来越多的开放式基金。它们的全球或仅亚洲资产组合一直在买进中国概念股。

一部分中国公司的股票已经在 NYSE挂牌上市,随着中国朝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发展,很可能在纽约和香港进行额外的公开发售。筒而言之,至少在目前,西方投资者参与中国投资的最合适地方是通过共同基金。

另外还有一条途径让西方投资者参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但这条路风险更大,需要更多的知识和金钱。中国正考虑一条新解决办法.吸引外国投资来解救即将倒闭的国有企业,包括将它们的产权完全出售。中国想让资本雄厚的公司(所谓白色骑士企业)接管不健康企业。问题在于,愿意或能够对这些企业进行投资的公司中,有毛病的企业比健康的企业多得多。

展望21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受益者实际上是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的公司,它们生产附加值很高的产品,而不仅汉是简单的东西,如纺织品或钢铁。从长远看,中国需要的是我们称之为“中等技术”设备的企业,如高能工厂、练制厂、现代钢铁厂、电子工厂和汽车厂,这些亚洲国家(和地区,译者注)可以向中国提供这些东西。

结论:1997年后的香港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你问5个不同的香港观察家,你会得到至少6种不同答案。

让我们努力将事实和逻辑与传闻和臆测区分开来。

你当然不可能在考虑1997年后的香港时,不去想想中国。中国明显缺少(可能在以后的几年中)一个组织良好的基础设施、法律和合同的约束、自由兑换的外汇体制以及顺畅的通讯,这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业务中也是如此。

因此.对国际上的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香港将继续担当进入中国大门之任,并从远东进一步的经济扩张中受益。这样做比直接卷入中国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小。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够开发出一套好的多国战略,香港能成为每个人追求的“中国概念”的可行解决办法。

香港的许多股票,尤其是银行业和中高技术业都极深地卷入了中国,他们的增长和获利性与大陆相联。显然,又一个潜在“中国概念”。

由于香港接近中国及其与中国之间的亲密关系、香港能在中国的金融、机械工程和建筑业的扩张中进一步受益,这表明一个健全的管理良好的固定资产开发、机械工程和建筑筹
划的考虑是有益的。

随着1997年的临近,香港对中国的边界可能扩张,香港越来越大,并进一步发展。香港总体的扩张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增加:而人口的扩张,尤其是中国大陆人口的挤入,会使香港产生额外的社会问题。同时,中国大基建项目的渗入。使香港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不仅是需要高层次的劳动力,还需要低层次的劳动力,大陆可以提供这些劳力。

最后,香港政府和行政部门可以失去一些在前 1997英国行政管理部门运行下的效率和良好秩序,从而使管理健全良好的香港私营金融和服务行业公司更具吸引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如何赚取二百万美元的】一个演员在股市中的成功经历

编者按:本文讲述了一位加拿大演员在股市是获利二百万美元的成功经历。文中的主人公并非职业投资者,而是象我们众多中小投资者一样,也是个“上班族”,真正的职业是芭蕾舞演员。那么,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初涉股市,他也象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一样,钟情于各类股评,沉迷于收集“小道消息”,换来的却是痛苦的代价。在吸取了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后,他逐渐从一位盲从者,成为一名理性投资者,并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投资理念,最终成为了成功者。
“二百万美元”,多么诱人的数字!我们将此文奉献给金汇用户,并不是让大家称道其神奇经历,而是要让大家领悟他独道的投资理念和技巧。如“停损”的概念,是我们系统中“每日投资组合”栏目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但用户真正理解它的并不多。我们希望阅读了本文之后,用户对“停损”概念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文中的一些投资理念,同样值得我们的研究人员学习,为此我们对部分章节作了点评,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与广大用户共勉。让我们共同提高,成为一名理性投资者,这才是我们将此文奉献给用户的目的所在。

********************************
前言

芭蕾舞明星戴华适,一边跳舞,一边做股票,发了大财。美国《时代》杂志动用报纸全版的位置,特别报导这位股市怪杰投资成功的奇异经历,令人叹为观止。 下面是戴华适现身说法的精彩故事。

起缘

1952年11月,加拿大的多伦多夜总会邀我去演出,负责人史密斯先生准备给我六千股白瑞龙矿业公司的股票做为酬金。我答应了,但是后来因有别的事,未能成行,我觉得非常愧疚,于是就以每股五角的时价汇去三千美元,把那六千股股票买下。真没想到,两个月后有一天,我看到报纸上股票栏时竟把我吓了,我那五角一股的白瑞龙,已是1.9元一股。于是我立刻就把它们全部卖出,赚了八千美元。由此美妙因缘,引起我对买股票的兴趣。

多伦多的跳蚤

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一碰到熟人就向他们请教有关股票市场的情形。“你认为买什么股票好啊?”奇怪的是,每个人给我的回答都不一样。

夜总会的领班跟我说哪家公司股票好,我就立刻买进,连公司名字正确的读法,我都不知道。至于他们的营业项目,公司地址,更遑论之矣!由于我第一次“做”股票就是在多伦多,我下意识地认为多伦多是我的“财星高照”之地。我决心再到那儿去碰碰运气。在那儿,股友给我介绍了一位经纪人,在他大力推荐之下,我买下一千股东马公司,每股2.9元。买了以后总是牵肠挂肚,分秒想它。可是它一直跌,从2.9元跌到2.7元,再是2.6元。几个礼拜以后,它已跌到2.4元,于是我焦急地、迫不及待地卖掉了它,当然是赔钱了。

虽然如此,对于买股票,我仍旧迷得很,我继续向人讨教。如果有人说某种股票好,我就买,不过我始终没赚到钱。即使赚一点点,很快也就赔光了。其中有某些股票(曾使我赚过钱的),颇受我的偏爱,象心爱的玩物,日夜欣赏,视如已出,并向友人夸述,即使对牛弹琴,我也毫不气馁。

这儿多的是马路消息,一下子这边发现铀矿,一下子那边石油罢工,我专靠这些谣传买进卖出,象跳蚤般的在股市蹦蹦跳跳,自得其乐。搞了七个月后,有一天我想算一算赚了多少,结果呢?不得了,单那些偏爱的股票,加起来就赔了三千。

*老烟灰煤气油公司:每股1.9角买进,每股1角卖出,蚀掉一半本钱

*凯伦得矿业:每股1.2角买进,每股0.8角卖出,亏损三分之一(连佣金、税捐)

*魁北克炼铁:每股2.2角买进,每股1.4角卖出,蚀本近二分之一

七个月赔三千,第一票赚的只剩五千元。象这样下去,会很快血本无归的,我凭什么再“做”股票呢?!这个挫折,真使我头痛。是否继续“做”下去呢?当然是:继续。既然决定继续做,我不能不有所改变,不能光靠夜总会顾客、领班……马路消息。我开始订阅加拿大各种各样有关经济金融的期刊和股票杂志。我想:这些刊物、杂志都是股市专家权威之作,值得信赖,据之买卖,必可成功。还有加拿大有一种财经金融服务社,专门供应股市“内幕情报”、“外围消息”,他们把股市的投机活动说得天花乱坠,取求自如。我也订阅了,并日奉为圭臬,一看再看。怪怪!他们所介绍的股票,总是一买进,立刻下跌,或是很少上涨。真是不可思议。这种情形在我经过数年体验后,终于领悟:那些财经金融服务社劝告散户买进时,往往是大户老早吸饱了正要乘机吐出的当口!赶上这个“节骨眼”,当然“必赔无疑”。

1953年底,我从加拿大回到纽约,数一数我带去的连本带利的一万一千元,到底剩下多少钱时,发现只剩下五千八百元而已。我该怎样办?我又面临了是否继续“做”下去的抉择!

在纽约寻求道路

在纽约,报纸不报导加拿大的股票,但有另外一些股票的动态报导,却更叫我着迷。于是我开始拜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财经专栏,漂亮名词如“买空卖空”、“卖空买空”,不禁叫人心痒。我决定卖掉所有我的加拿大股票,投入纽约市场。纽约和加拿大不同,我应该换个方式更小心谨慎去面对股市,凭灵感式的买,简直就是赌博,那是绝对不能再干了。

五千八百元,显然资金不足,我把舞蹈赚来的钱,再抽出一部分,凑上一万元,存入经纪人公司,准备好好再启发另一阶段的投资新生命。我打电话给经纪人罗恺先生,愿意依照他的指示行事。他介绍给我的股票,买进之后如上涨了一点点,我就觉得他的消息准确,对他信心倍增。1954年上半年就有三次成功。

*200股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每股买进20元,卖出22.873元,获利163.42元

*200股北美航空公司:每股买进24.25元,卖出26.875元,获利405.63元

*100股爱伯利:每股买进53.5元,卖出59元,获利464.33元

连续三次,只几个礼拜,就给我带来了1333.38元的利益,使我感觉我的买卖做得不错。这种感情加上我对华尔街的向往,使我有一种得意忘形的莫名其妙之快乐。我觉得自己已不再是在加拿大时的吴下阿蒙,现在俨然脱胎换骨,简直就是华尔街股场上的行家。交易顺利地进行,赚、赚、赚,我愈来愈有信心。这里的一切只要我一接触,就建股成金。五月底,我的一万美元,很快地就增加到一万四千六百元。

渐渐我变得自满,自认为成功是靠我自己的判断,失败是上了经纪的当。我满怀自信地进出频繁。有些日子,一天给我的经纪人打二十几次的电话。假如有一天我连一笔交易都没做,就觉得若有所失,满不自在,但是请看1954年7月月我的四笔交易记录:

*派拉蒙电影公司:
买进100股,每股16.785元,,
又买进100股,每股17.5元,
卖出200股,每股17.875,获利41.18元。

*纽约中央公司:100股,每股买进21.5元,卖出22.5元,获利37.95元

*通用光学公司:100股,每股买进24.75元,卖出21.75元,亏损59.41元

*美国航空公司:100股,每股买进14.75元,卖出15元,亏损17.83元

四笔交易,辛苦了半天,只赚1.89元,而付给经纪人的佣金共是236.65元,这给我很大警示,也给我很大教训。

我不能不努力改善这个缺陷,我努力读一些有关股市的书籍,如“投资初步”、“如何在股票市场赚钱”等,肚子里增加不少新名词,也增加不少有关股市的新知识。而且每当我在报上看到有人在报端刊出股市消息刊物试阅广告时,我就马上寄信去要求试阅,我甚至惊奇各种刊物这时常常出现意见不一。同一种股票,甲家介绍你买进,乙家却劝你卖出。此外,我也发现,他们推荐股票时,大都含糊其词。

 

有一次,一家一年对外只发行五、六则新闻的服务社忽然印了厚厚一大本有关爱默生无线电公司的消息报导,包括公司的财务报表、制造销售情况、税前利益、税后纯益、价益比、本利之比详细分析,他们说爱默生公司时价每股12元,应该可以涨到30-35元,赶上RCA才合理。

 

自然地我听他们的话,买了爱默生股票,进价每股12.5元,这当然是难得的低价位了吧!不幸,我买进后,随即一路下跌,真叫我不知所措。还好我很快卖完了它,记得到了1955年底,爱默生股票每股只剩5.75元。

 

接着,我来告诉你们华尔街谣言的趣事。

 

一天,一则很有力的谣言传入市场,说汗蜜儿公司接了一笔制造原子火车的订单,华尔街轰动起来,汗蜜儿每股自12元跳到二十几元。当我听到这项惊人消息时,赶紧以24.5元买它200股,全部付出1954.5元。买进后我保有它整整两个星期,每天抱着它,期盼它的上升,可是却慢慢下,一直看它跌到19元,不得不忍痛杀出,结果还是赔了1160.38元。总算是壮士断腕,否则情况更糟,后来这家股票跌到12.25元。

 

又有一回,我的经纪人告诉我:“精银公司年底就会涨到40元”。当时每股只有8元。他说:“精银公司买进了很多具有成长性的小公司,马上变成业界巨擘,消息绝对可靠。”华尔街的经纪人,还会错吗?我当下立即抢进,以每股7.875元买进1000股总共8023.1元。我满怀希望它立刻飞涨,涨到40元吧!但是,事与愿违,它先是上下盘旋,接着慢性下滑,当它滑到7元关卡,我想一定又是错了,勇敢果决,认赔急抛,以7.125元的价格卖出,收回6967.45元。经纪人的一句话,使我在短短几天内,净赔1055.65元。算是好的,精银公司最后的归宿不是40元,却是4元。

 

经过这两次的失败,我的心凉了半截,以前我总以为能在华尔街做生意,真了不起,颇以为傲,至此我有点被浇泠水的感觉。

 

还好,新希望又来了。一天,华尔街日报有一栏专门报道有名气公司的董监事、高级经理人员买卖股票的报告。真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这里我们可以对公司内幕人员之进出了若指掌,只要钉牢他们,跟进跟出,不就得了吗?!但竟然不妙!原来,等我发现公司大户买卖大曝光时,再去下手,已经慢一拍。而且公司大股东有时也会吃亏,买进太晚、卖出太早也是常有的事,他们对自已的公司虽然比一般人了解,但对股市动态之掌握却未必就高人一等。

 

当我经过了许多次的成功和失败的锻炼后,我也领悟了一些道理,只要读者仔细回味一下上面我所详述的,你也会发现:

 

第一:不要轻信那些股票服务社,他们不可能没有错,不管在多伦多或纽约华尔街。

第二:经纪人的话,同样会错。

第三:不要听信谣言,什么内幕消息,什么马路社消息,纵然它被人说得有声有色,神龙活现。

第四:培养自己参与股市的素养,正确投资,较诸赌博方式可靠得多。

第五:宁可长期握牢一种成长股,不要买买卖卖,进出太频繁。

 

关于第五点,我特别举出一个经验与您共享:有一只维吉尼亚铁路公司的股票,1951年8月,我以每股29.75元的价格买进100股,共付3004.88元,因为我每天忙于电话买卖,涉及股票几十种,买进后竟然忘了它。它却也象个乖孩子似的,独自蹲在屋角,静静地自个玩耍,好让我安心去照顾其他成群的小孩。11个月后,我推开股票价格一看,简直不敢认它,它已经涨到每股43.5元了。这个被遗忘的、安静的、付股息的股票慢慢地在涨。我卖了它,收入4308.56元,没有费一丝一毫的心,甚至连想也没有想,它竟给我赚了1303.68元。

 

但是,是什么因素,促使维吉尼亚股直线上涨,而别的股票却没有这种气势呢?也就是说如何寻找成长股呢?我请教我的经纪人,我决心再深入研究我的基本方法。我不停地读书、研究、分析。

 

一连数月,股票交易时间过后,我总是花几个小时去研读几百家公司的业务报告。我详细读它们的资产债表、损益表,作财务分析,估算本益比。有时我发现有的公司我认为营业状况、财务结构良好,但市价并不怎样。为了突破这个迷惑,我再下功夫多读高级的权威刊物,看看他们怎样地分析。他们把股票分级,最好的是A,有投资价值的是B,稍差的是C,最差的是D,(各级又细分二等如AAA,AA,A,BBB,BB,B),我把这些分级研究得很仔细,我认为他们具有科学依据,从此我偏向在这种基本分析方面下功夫,并以之为进的准绳,我再也不听信马路消息,受谣言迷惑了。

在加拿大那一阶段象赌博般的梦境总算过去了,我终于悟出了正确的道路,似乎成功大道就在眼前。

(连载一)

********************************

股票箱

 

根据基本分析,我从众多股票中找出:

(1)获利最强的产业类别。

(2)最强类别中,获利最强的公司。

我觉得这样是最合乎科学的买卖股票技巧,据之以买卖,必能大赚一票。 我看上了一只股票,穷时拉扶您钢铁公司。1955年6月时价每股41.5元,价益比5.4,最近五年股息分别是2.91、4.77、3.88。1995年股利估计7.75。我认为它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这是一只更好的白瑞龙,它一定会使我发财。我真怕给别人先下手,我恨不得即刻买下一大票。

许多年前我在赌城拉斯维加跳舞,曾在那儿置产,于是我利用它向银行抵押贷款,而且我跟纽约的拉丁夜总会订有长期合同,我请求他们给我预支薪水。就在1955年9月23日,我买进穷时拉扶您1000股,每股52.25元,当时的保证金是七成,因此总价52652.2元,我只交付现金36856.61元。为了筹这笔钱,我几乎倾其所有。但是,你知道我要说什么,9月26日,穷时拉扶您开始下跌,我虽然看着它跌,却拒绝面对现实。

我麻痹了,只是不知如何是好。我潜心研究发掘的新白瑞龙至少涨到75元一股才对呀!跌价是没有理由的。我必须握牢它,于是我持有它。当日子一天天溜过,我一边发抖,一边给经纪人打电话,我不敢看报纸股票行情表了。到了十月十日,它跌到每股44元,我惊慌、恐怖,我的神经受不了,再跌下去我会发疯,于是我卖了它,净赔906.18元。

这一下,我整个垮了。我觉得这一切就象一只大狗熊,满以为取物如探囊,没想到,它却向我反扑,一下把我撕成粉碎。科学有什么用?研究有什么用?基本分析有什么用?猛然的重击实在难以宣言,一切的一切,证明全部都不可靠而且无用!赌博、情报、消息、研究、科学分析,全是白费,我失望极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情此景,我就象一个被判刑的人,关在牢里,什么时候才能被救脱身呢?不过我还是热切地仰望哪一只救命的股票能够把我从牢里拯救出来。每天,我还是花几个小时研究股票行情,寻找我的救星。

终于,我的眼睛被一只德克萨斯的股票吸引住了。它每天不停地上涨,可是我对它一无所知,不知道它的产品是什么,也没听过半句有关它的谣言。我以孤注一掷的勇气买进一千股,价格在37到37.5之间,金额37586.26元。它的价格继续往上爬,我的心跳跟着它的股价跳动,当它涨到40元时,我很想卖掉它,结果没卖,这是自从我“做”股票以来,第一次拒绝很快赚上一票。因为我亏掉九千元,实在太多了,不多捞回一些是不行的。过了五个星期,每股涨到43.25元,我决定不再贪婪了,卖了,收入42840.43元,赚回赔掉九千元的一半多一点。不过这对我的意义太大了,象是把我从失败的抑郁牢狱解救出来一样,也象刚从一场大病中复原,心灵的创伤多少有点抚慰。经过这次磨练归来,我内心在想,难道买卖股票的秘决就是:看着要涨的股票,就买它。

我希望能够再发掘另一只德克萨斯,使我再捞一票。有一天,我又被一家叫双钱的木0工厂吸引住,它很象德克萨斯。1955年12月,双钱由每股15元涨到23元,经过五个星期,成交量又呈现递增现象,价格再度上涨,我毫不犹豫地以每股26.625元,买进500股。买进后,它的价格继续上升,成交量也逐日扩大,我一直握着不放。当它涨到33元时,我卖了,获利2866.62元。我真是高兴极了,高兴的是:我好像掌握了买卖股票的秘决。我事实上不明了以上两只股票的内情,我纯粹以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价格变化,成交量变化买进跟踪。 我想:有那么大的成交量,而且不断的上涨,必定是一些清楚公司内情的人促成的。我跟进,不就等于我也知道公司内情的一样吗?

我继续研究、思考,我想假如一只股票刚刚要向上发动时我就发掘出来,能够在那个节骨眼上下手,这是再理想不过了。于是我再用心找出两、三百张的K线图,细心研究,终于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支股票价格的变动并非偶然,绝不是漫无道理的。长期日积月累它的一个一定的趋势,而且这个趋势一旦形成,必会继续发展,而在这个趋势中,股价总是在一个格局中上下波动,这个格局我把它称为“股票箱”。以后我就按照这个理论以进行交易。

我对具有合乎我的“股票箱”理论的特别感兴趣,而我选定的股票若上升到较高的箱子去,我就开始注意它。它可能在箱子里上下起伏,当然箱子的大小,我们需要去判断,有的股票箱上下幅度不超过10%,有的较大,上下约有15-20%,要紧的乃是在于准确地估计箱子的上下限,假若股价跌破箱子的下限,我就立即抛出(逢低即抛原则),因为这种情形显然表明它的动态已不正常。当股价在箱子里活动,比如说从55元跌到50元,我认为也是正常的现象,你想想看,当一个舞蹈家准备向空中跳跃时,他不是都先蹲下来吗?这就对了。你再仔细深一层想想,当股票从50元,泻到45元,这一动作,另有一个微妙的作用,可以洗掉许许多多信心不足的胆小鬼,结果反使这种股票上升的更快、猛。

下面是三次成功的实例,读者可以体会一下:

第一次:我买了200股爱雷根钢铁公司,当我看它行将入45-50箱子里,以45.757买进,三周之后卖出51元。

第二次:当我发现垂萨工业好象要进入84-92元箱子,我以84元买进300股,可是后来不出我的预计,在86.5元时,我把它抛了。

第三次:我买了300股科柏炼钢,当它正要进入40-45元箱子时买进,每股40.75元以45.125元卖出。

三次买卖,赚2442.36元,这三次成功的买卖给我莫大的信心与鼓舞。

 

四大最高指导原则

经过三年股海浮沉,我发现我由于胆小,常常犯一个毛病:把一种上涨的股票太快的卖掉。比如当我以每股25元买进后,当它涨至30元时,我总是怕它再跌回头,而急忙获利了结。我虽然明明知道它会再涨,不该卖,但我还是照卖不误。针对这个毛病,我想出一个对策:握牢一个上涨的股票决不轻易出手,但把“停损”价,逐步向上提高,跌到“停损”价,立刻抛弃(逢低即抛原则)。

如此只要我能发掘到适当的股票,在适当的时机进出我便能尽可能的多赚,尽可能的少赔,于是我把下列四大原则,列为投资最高指导原则:

1、价格趋势的掌握。

2、成交量变化的讯息。

3、股票箱理论的应用。

4、逢低即抛原则。

世上股票所谓好与坏,只有上涨和下跌--要在股市赚钱,只有握牢上涨的股票,勇敢地抛弃下跌的股票。

 

环球表演

 

当我开始尝试上述新的买卖原则时,我也开始周游世界,履行两年长期的表演合约。我与经纪人商定以电报密切保持联络。

电话形式如“B32、L57、U89、A120”,当中诸多趣事,如邮电检查人员,以为我是间谍,日本人当我是个疯子……等等,在此不多赘述。

 

试啼新声

当华尔街大半的股票在盘跌的时候,我继续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1957年9月在西贡,从《八朗》周刊上,我偶然间注意到一只未曾注意的股票,“劳瑞拉特”。在一片下跌声中,劳瑞却不管低迷的市况,我行我素地向上爬升,从17元开始逐步上升,终于爬进了24-27元的股票箱,周成交量由年初的一万股剧增至十三万股,可谓价量齐升,配合很好。再从它的基本分析来看,它所产制的过滤嘴香烟大受欢迎,我尤其觉得满意。

到了1957年11月,当它开始趋向我所估量的27-32箱子时,我已到了曼谷,立即拍发电报给经纪人:“买200股劳瑞拉特,每股不超过27.5元,如跌26元抛”。11月26日,星期二,劳瑞忽然下跌,恰恰跌到“停损”价位26元,我的经纪人于是把它卖了。可是据说刚卖掉没几秒钟,它又涨上来了,当天收盘价是26.75元。我看它上涨趋势十分稳定,决定再度追回。以28.75元买回200股,仍以26元“停止损失”。果然,劳瑞到了12月,已涨过30元了,而进入31-35的箱子里。

到了次年(1958年)元月底,一次假跌破后,终于发动暴涨行情。此时纽约的股票交易所宣布保证金从70%降至50%,一千元就可以买二千元的股票。我正欲从曼谷飞往东京,起飞前我给经纪人拍了一封电报,再买进400股劳瑞。进价皆在35-36.5元间。我环绕世界旅行跳舞,劳瑞则漫步上升,它从一个箱子,很快的跳到另一个箱子,越跳越高,就像一座美丽的金字塔,真是美妙动人,不禁令人为之欢欣鼓舞,击掌叫好。最令我得意的是我的箱子理论毕竟找到了知音。1958年2月,劳瑞已达44.375元。

但两天后,我在东京收到电报,却把我吓了一跳。一天之间,它一下子跌到36.75元,当天收盘价是37.75元。我刹那间慌了,立刻拍电报通知经纪人“停损”价36元。可是它没有跌到36元,根据我的看法,它的威力确是不弱,我以38.626元再抢进400股。买进后,它又一路上升,好不高兴,有的股票杂志社说劳瑞会在44元左右反转向下,但是,只要美国旅客跟我谈论股票,我一定介绍劳瑞。一家美国最大轮船公司的董事长同我一起吃午饭,谈起他手中握有的股票,价值共计三百万。

新泽西标准汽油公司:二百五十万

劳瑞拉特:五十万元。

“你看怎样?”他说。我马上给他建议:卖掉标准汽油,补进劳瑞拉特。一年以后,在纽约的一个宴度上,我们再次相见。这时劳瑞的价位高挂80元以上。

“最近有何高见?”他问我。

“高见?”我说,“我在曼谷一句话叫你赚进三百万元,够意思吧!”

“够意思。”他说,“可惜,我没有听你的话去做。”

而我的劳瑞是在1958年5月的第二个礼拜全部出清,共一千股(读者也许还记得,进价分别是28.75元二百股,35元二百股,36.5元二百股,38.5元四百股),每股售价平均是57.375元,一共收回56880.45元,计赚21052.95元。

现在我再来叙说另一只股票叫饭桶俱乐部的。

1958年元月,饭桶刚刚配完股,但买盘日增,股价与日俱增。我决定对这只股票作一次基本分析,结果发现它的业务独占性且扩张性强。信用卡制度是他们的发现,而且推行顺利成功,公司业绩直线上升。我决定买进500股,单价24.35元,“停损”价定为21.625元。在我买进它几天,它就开始往上涨了。依照我的理论,立刻再买500股,每股26.125元,这两笔交易,我均以50%保证金交割。

随后,它的情形十分良好,最初进入28-30的箱子,接着进入32-36的箱子,尔后出现一个52600股的成交量是新增资股票空前未有过的。虽然价格日升,我却没有忘记随时提高“停损”价,准备“逢低则抛”。到了三月底,饭桶升入了36.5-40之箱子,颇有站稳继续上升的势态,但是突然间,我收到的电报开始变化了,一直在高档盘旋的它有下挫的征兆。为了避免崩盘,我决定以36.375元作为停损卖价。

到了四月底,股价已穿箱底而下,我的股票自动卖出,收回35848.85元,获利10328.5元。一个半月后,我获得一些消息,由于美国快捷公司决定跟饭桶俱乐部打对台争生意,才使饭桶股停滞不前。知道内情的人事先把股吐出来,我虽然身在远东,无法获知,但因为我的买卖技巧原则,事实上我早就先跳出是非圈,跟预知也没有两样。

我再来讲一下更有意思的布露斯股。

平常它的周成交量低于五千股,但1958年4月第二周,一下子增到1.9万股,接着一路上升,4万、5万、后来到了7.6万,价格方面也一路窜升。 我开始有点预感,总觉象是黑暗的戏院里台幕即将揭开。我从东京飞往加尔各答,一路均不停地研究思索布露斯。它比其它股票有一个较阔、自由的幅度,因此我无法用一个一定的格局把它“箱”起来。当我飞在印度洋上空的时候,我决定破例一次,不论基本分析,如果它一越过50元,即刻大量买进。1958年5月下旬,我电告纽约经纪人给我买500股布露斯,每股50.75元,“逢低抛售价48元。”

过后几天,布露斯表现奇佳,我决定再以50%保证金付款方法继续买进2000股,分别是51.125元、51.75元、52.75元、53.625元各500股,我手中股数变成了2500股,总价130687.55元。布露斯棒极了,一股脑儿猛涨,不久,就涨过了60元,稍一停顿,就又突然上升。到了6月13日,它涨到77元,涨势实在惊人,好象纽约交易所发生什么异常之事似的。我几次想打电话到纽约问纪纪人,结果都忍下来,害怕听到不实的谣言,做出卖股票的傻事。

过了几天,终于按捺不住,给纽约经纪人拨了个电话,他说:“布露斯被交易所停止买卖了”,听完他的话,我差点失手把电话掉在地上,太吓人,太恐怖了,布露斯被停止交易,我的全部资金六万元不都全部泡汤了吗?我费了很大的劲,才使自己镇定下来,集中精神去听他的电话。过了好久我才弄懂他的话,不是我要破产了,而是说我现在可以去“现货市场”以一百元一股的高价,出售我的股票。这又使我迷糊了,一百元一股,简直是不可思议嘛!当他在电话里告诉我全部内情时,我不觉颤抖害怕。

他说华尔街有一撮人,根据他们的研判,布股值不了30元。因此当股票价涨到45-45元之间时,他们就纷纷抛空,期待暴跌到30元以下再补。但是他们错了,因为有一个因素,他们不知道,那是有一位名叫爱德华的企业经营者,计划从布露斯家族的手里,夺取布露斯公司的经营权,在市场大肆搜购布露斯股票,希望掌握到超过50%的公司股权。

就是这个原因,致使布股象冲天炮一样向上暴涨,而成交量大得怕人,空头们由于料想不到,于是不得不想尽办法,竭尽所能,到处收购布股。最后,被逼得走头无路,有行无市,无法买到股票交账。交易所这时眼看这疯狂的抢购破坏了正常交易,于是宣布暂停交易,然而,对那些空头们并没有任何帮助,他们仍须交帐。因此,他们只得不惜任何代价,向现货市场买进。这种情形使我听得目瞪口呆,最后经纪人问我,现价是100元,是否愿意脱手?我考虑了好久,我就:“不,我没有理由卖掉正在上涨的股票。

几个礼拜后,我接到来自美国各地的长途电话,都是一些股票经纪人打来的,说他们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收买我的股票,我也就逐次一次一、两百股地抛出,平均价格是每股171元。我一次共赚得295305.45元。

(连载二)

********************************

 

点评(一)

 

任何成功都决不会是轻而易举一挥而就的,只有不断地经历才能不断地认识;只有不断地总结和实践才能不断地获得,让我们首先回顾和总结一下戴华适入市之初的点点滴滴而后与他共同进步。

 

戴华适在纽约寻求道路的时候向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不要听信谣言、内幕消息,纵使它被人说得有声有色,神龙活现。

 

既使你得到的消息是真实的,这些消息的市场认同度,主力是否借此做势,以及主

力究竟做到了哪个阶段均是不可知的。在这个小道消息满天飞的市场,过于依赖消

息,并以此作为入市依据势必导致你对股指真实走势的视而不见,从而影响正确的

判断。因而不论你认为这个消息有多么可靠都绝对不要单纯以此入市,它永远只起

辅助作用。

 

2、宁可长期握牢一种成长股,也不要买买卖卖,进出太频繁。

 

注意前提是成长股,如果是一支投机股、题材股,长期持有反而可能造成风险。(

区别“成长股”与“绩优股”,四川长虹可谓绩优,现在却已谈不上成长性了)高

成长性股票由于业绩和股本扩张能力强,长期受到主力机构关注,在相当一段时期

里处于上升通道中。回调时期较短,不易把握,频繁进出的结果往往是失之交臂。

另外,由于预期的不确定性,交易次数的增多势必造成失误次数的增多,因此“能

捂善抱”不失为一种致胜的招数,这也是金汇“稳健型组合”最主要的投资理念。

而金汇的“成长股研究”栏目是为“稳健型组合”栏目配套的。

 

3、培养自己参予股市的素养,正确投资,较诸赌博方式可靠得多。

 

投资不是赌博,股市确有其规律,否则就无那些股市成功者长期生存的环境了。让

我们跟随戴华适逐步培养股市的素养,切莫将精力集中到无谓的寻求奇迹之上。

 

在接下来经历中,戴华适又向我们提出了他的四大最高指导原则,可以说这是他经

营股票的精华所在和理论源泉,在通读了全文后我们会知道,在拥有了这些原则之

后,剩余的就是执行了,此“四大最高指导原则”为:

(1)价格趋势的掌握

(2)成交量变化的讯息

(3)股票箱理论的应用

(4)逢低即抛原则

 

前三个原则为其操作理论,后一项为执行法则,在三项操作理论中最具特色的是“

股票箱”理论,此理论将股指的走势划分成区域,认为股指在不同的时段往往趋向

于在某个价值区域内运行,这对操作极具参考价值,其实我们经常运用的如:“形

态理论”(三角形整理、箱形、W底……)皆涵盖于此,形态理论往往指导我们在

突破有效后介入,而“股票箱”理论则提醒我们,即使在整理之中,如果我们能观

察出其箱体上下限,也是我们获利的好机会。同时它拓宽了形态理论的视野,可以

指导我们形态突破后的操作。

 

其实,“股票箱”理论不仅对股指有意义,对成交量、技术指标等等同样具有极大

参考价值。比较显著的如PSY心理曲线,人们分析PSY往往仅限于分析其超卖、

超买的认可程度,但其实我们往往有此经验,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指标超

卖超买往往正是股指最有效率的阶段,此时指标则皆钝化,因此对区间的分析则更

为重要。当市场低迷时期,心理预期也往往偏低,因而PSY在低预期区间游弋,

超卖区其实可能是真正的心理承受区。而在市场(也适于个股)斗志高昂时,心理

承受区间提高,超买区往往已不具意义,关键是分析此时的位置是否处于这一时期

的合理承受区。因此我们如果能够从股指、成交量、技术指标……等等同时论证“

箱体”则意义极为重大。

 

其它的两个操作理论旨在分析价格趋势和价量配合关系。一旦股指形成一个趋势,

则往往具有惯性,“顺势而为”必有收获。谈到这里我不竟联想到“金汇系统”一

直推崇的理念,“只做上升通道。”只有真正的上升通道才是最具价值、风险最小、

机会最多的阶段。

 

所谓“量比价先行”、“量比价更真实”等等理念告诉我们,对成交量的分析极为

重要,价量配合应该指导我们的一切操作。其实,成交量的分析也有助于我们分析

“股票箱”的上下限。在股市中,股指往往不会走出标准的诸如:三角形、旗形等,

这加大了我们对形态分析的难度。同时,当股指突破形态后的区间也较难再用其分

析,在此应着重分析成交量。“成交密集区”往往是“股票箱”的上下底,而且成

交越密集,区域越有效。在成交密集区进行买卖成功率将极大的提高,相对风险也

较小,对于“箱体”的突破也必须有成交量的配合,这是极为重要的信息。另外,

价量的分析也是我们洞悉主力意图重要信息源。

 

对于第四条原则“逢低即抛原则”以及“停损”概念等,我们将在以后详细讨论和

总结

再赚五十万美元

 

在九个月的投资活动中,买卖劳瑞拉特、饭桶俱乐部、布露斯,一共获利三十二万五千万,有的人也许得意忘形,更大胆投机,但我却得更应小心谨慎,不能胡乱买卖。

 

之后一两个月,我极其保守地买了钼矿公司和海威洛公司各500股,但情况均不理想,马上“逢低即抛”各损失483.27与804.01元。

 

这时,因为没有什么股票好买,人总是这样“眷恋于昔日风光”,劳瑞拉特给我很深的感情,虽然这一种心态绝对要不得,但是历经炼狱的我,也避免不了这种毛病,于是禁不住买了它,卖了它,来回三次赔了6,472.53元。至此我才死心,股票这玩艺儿,委实不能以感情来衡量。

 

1958年7月,市况脱离低迷状态,大为好转。当时我在加尔各答,纽约方面来电环球生产公司看好。我因为上述小亏,特别戒惧,不过我想小买一点,手中握有些许股票,也许比较关心市场,免得变得隔阂。于是拍电:“买环球300股,每股不超过35.25元,停损价32.5元。”

 

之后,我经常在印度各地飞来飞去,电报也跟着在印度各地飞来飞去。1958年8月下旬,我正在喀什米尔的首府斯利那加,偶然发现它已发动迹象,于是赶紧打个电报:“买1200股环球股,每股36.5元,停损费33元。”

 

等我回到新德里帝国大饭店,收电:“购进环球1200股,36.5元,当日收盘36.57元,目前在35.375-37.875元之间波动。”

 

接着几天内,环球继续上涨。当我到了巴基斯坦的最大城市卡拉奇后,我又以每股40元,买进1500股。之后不久环球生产更名为环球控制公司,每股配1股(1股变2股)但股价继续上扬,现在我手中持有环球股票,买进三千股,配三千股共六千股了。

 

在买卖环球的同时,我也注意到另外一只名叫热狗化学公司的股票。1958年2月,尚在东京时,它刚配完股也是1股配1股成交十分活络,后来却在38-47的箱子里整理长达数月之久。但是它给我的感觉却是风雨般的宁静。到了8月,当它涨过45元,它的样子简直就是弯腰屈臂要向上跳跃的架势。于是我发电:“买200股热狗,47.25元。”结果挂到了,价款9535.26元。到了8月底,热狗真的要动了,我立即电告纽约:“买1300股热狗,49.5元”。纽约方面9月2日才买到,每股单价49.875元,共付65408.72元,它一下涨过50元,进入52-56箱子活动。一周后,我接获一项通知,热狗公司决定发行一种股东认购新股的凭证。

 

这种凭证,每股算一单位,每12单位可以特价42元认购一股热狗,而且若把凭证存入“特别购买财户”,经纪人允许以股票现值之55%贷款给你免付经纪人佣金。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我决定动用我所有资金我投入市场。但是我手头的现金只有六万二千元,我就动一下脑筋,我盘算一下,如果这时我把最初买进的一千五百股热狗卖出换取凭证,我就可以买回一倍的热狗。于是我照此行事,这1500股,平均售价53.5元,共收现金5万7千元,接着我就以此款第二次买进3万6千个凭证。之后,故技重施一次,又买进3千股热狗,总计前后购进六千股共付35万零8百20元。

 

到了12月的下旬,它已涨到接近100元大关,我的经纪人大概受不了它的大涨,拍电给我:“戴华适,你的热狗股,到现在为止已赚25万元了。”

 

收到这份电报,我正在巴黎乔治五世大饭店,25万加上以前的布露斯等,已赚得五十几万元了,太美妙了!“卖了它吧!卖了吧!”这么多钱了,还不卖!

 

最后,我还是决定不卖!,如果你有做股票的经验,你该知道:卖不卖之间,真不容易下成功的决定啊!

 

但最终的证明,还是我对了。1959年元月我回到纽约,热狗每股100元,环球控股每股45元,下飞机后第一个约会便是见经纪人,经纪人告诉我,帐面上已赚了50万美元(环球和热狗我都还没卖)。

 

自满、短线、危机

 

50万带给我的自信,无法以文字形容。我似乎已经到了凭感觉就可以闻出股票要涨要跌的味道,我自己想既然练得这身功夫,何不到股票市场去,每天看准它,专作短线交易呢?于是我在一家经纪人公司中,设了一个办公房间。

 

当我第一天到办公间去的时候,好惊奇喔!公司里的气氛好紧张好热闹,所有的人很象蒙地卡罗赌场的赌客,有的神经兮兮,有的得意洋洋叽叽喳喳,好不喧哗,行情揭示板不停地变动,电报机不停发出电报,简直没有一秒钟的宁静。

 

第一天,我是丝毫不受这种紧张的气氛影响,我觉得我自己没有象那些人一样表现得不安、浮躁。

 

但是没多久,“如入芝兰之室,久尔不闻其香,如入寒所之处,久尔不闻其臭”。渐渐地,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阵营,打听消息,瞎扯闲聊,看一些马路社市场通讯,变得喜欢高谈阔论:“你的看法怎样?”“哪种股票好?”“嗳,可惜,今天没有买到最低价,没有卖到最高价。”……

 

六年来我所学到的一切,经验累积使我成功的买卖原则瞬间全部飞到九霄云外,我的第六感,我对股市超然的透视、专门嗅觉、独立性,完全消失了。在这个环境中,在行情板的面前,只有抓不住的起起落落,和我激荡的情绪。我常常在买进几个小时内,就把它卖出去,我常常抢到最高价,卖得最低价。刚刚下跌,舍不得卖,真的忍到极点了,认为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卖了它,它却轻易地跳上去,在不到几个星期当中,我赔了差不多十几万块。

请你看看:

2500股海威格,进70,出63.6,赔18258.66

1000股罗马电缆,进37,出31,赔6650.52

1000股通用,进47.75,出44.75,赔3774.47

4000股美国金融,进32.875,出31625,赔7487.13

共有14笔交易,损失96588.16元。

比较安慰的是环球和热狗由于我忙得神魂颠倒,忘了它们,没有被我卖掉。

 

过去,无论是在香港、加尔各答、东京、巴黎,我都是每战必胜,而今就在华尔街旁边,为什么我反而每战必输呢?原来,当我在海外的时候,我很冷静,不受谣言干扰,也完全不渗杂感情,完全以客观透视的理性估量股票动静,但在纽约到处是干扰,到处是谣言,到处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的情报。

 

我必须立刻离开此地,走得越远越好。我决定搭机飞往巴黎,交待几位经纪人,无论如何,不要打电话告诉任何消息,任何预测,只要给我行情电报就好。渐渐地,昨日之我譬如昨天死,今日之我犹如今日生,过去的就象梦一般,我又渐渐地恢复了自我,重生信心,我决定再走向市场。

 

然而我发誓,我决不再任何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绝对禁止经纪人随便打电话给我。我只要每天的股票行情电报,此外什么都不要。

 

二百五十万美元到手

 

有此体会,1959年2月,我勇敢地再回纽约,我和我的6位经纪人约定:每天股市收盘后,给我行情电报,其他一概不罗索。

 

买卖原则,完全象我在海外的时候一样。我也特别交待秘书小姐,白天谈论行情消息的电话一律不接,晚上我上夜总会表演去了,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摒弃无谓的干扰,保持绝对的清醒理智。华尔街虽在咫尺,我必须把它置诸天涯,否则我会再度陷入困境。

每天下午六点我会收到经纪人拍给我的行情电报,我自己也会买一份晚报,撕下交易所股市行情表,而将其余的扔掉,我不读任何财经新闻,也不谈任何财经理论,不管它们是如何权威,因为它们可能给我误导。

 

下午7点,我开始研究,并作决定。当生活重新建立起我的信心时,我前面所说的环球和热狗这两档股票,一直不停地上涨,环球已到60元,热狗越过110元。

 

我不但没有卖掉它们,我又作了些新的买卖如下:

股票名称 股数 单位进价 单位出价 赚 赔

通用 1000 56 69.5 12705.01

深古 1000 19.5 23.5 3472.17

美国照相 500 71.5 79.5 3590.17

加联石油 1000 46 50 3249.00

欧得 500 212 127 2543.58

可兰达 500 71.25 77 2466.43

候威尔 500 93 99.25 2695.31

深古 1000 23 22 -1544.24

洛克制药 500 65 63.75 -1024.33

汛仕 1000 63.5 62 -2295.54

瑞帝 500 131 120.75 -1087.71

总计 24770.31

这些买卖是赚的多,赔的少。

 

环球股到了三月下旬一口气冲天炮似的飞上102元,但是飞登这个峰顶之后,一幅回升无望的模样,我不再奢求。通知经纪人“逢低即抛”停损价设在前一天收盘价下低两档的位置。结果第二天早晨顺利卖出,单价在86.25与89.75之间,这个价格虽然比它的最高低十二、三元,但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全部售价524669.97元,获利409356.48元。

 

环球卖了,我希望能另外找出一档活跃的高价股,以便把这笔大的资金的投入,后来我选中德州仪器,买进明细如下:

94.375元,进2000股

97.875元,进1500股

101.875元,进2000股

总共5500股,541996.80元.

买了德州以后我再把精力转注于热狗,由于我感觉热狗的确不错,而且那种特别认购凭证,带给投资人的便利确是非同小可,如果把它轻易抛弃,实在太傻了。所以我把它的“停损”价定得很低,这种现象对我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正因为如此,才使我避免了两次几乎冤枉误卖了它。

 

比较恐怖的一次是第二次。四月初,当公司宣布一股配发二股,权值太大而吓坏了一般人,大家猛抛,情况变得很糟。

 

然而由于未碰及我的停损价,所以未被卖出,还好,股票再度上升,而且一股脑儿往上推,到五月上旬又上扬到72元了。投资大众持有的意愿相当强烈。

 

你看看,五月份第一周它的成交量是五十四万九千四百股,当周股价上扬13.25元,成交总值四千万美元。

 

影响所及,纽约股票交易所,决定废止投资人“逢低抛出”之买卖方式,结果投资人采取了观望态度,对我来说还得了,他们把我最重要的买卖工具封杀了,我还能做什么呢?!

 

因此,我卖掉了我“心爱”的热狗,平均每股68元。当初,六千股共花了350820元,现在一股配二股变三股共一万八千股,于是我共得121285152元,净赚862031.52元。

 

当然我后来还是继续更用心的去经营我的股票交易。我在五月下旬,又以一百余万元,投入两档强势股票:增飞也即得照相机和你智,另有以前买进的德州。

 

因为股数多,金额大,有时候它们一天之间为我赚了近十万元。

 

7月我到蒙特卡罗的夜总会表演后,又得飞欧洲,起飞之前,到经纪人处看看我的帐目,发现如果卖掉所有股票,可以赚以二百二十五万美元!(五十的代的二百二十五万美元!)

 

卖吗?老行家了,现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变得十分容易:我没有理由卖掉一种正在上涨的股票。我只须跟着涨势走,当趋势好时,就多获利一些;趋势不佳时,“逢低即抛”,象惊贼一样,拔腿就跑。于是我把第一种股票重新修订最停损价交给经纪人,当我在欧洲路上,假如它跌了,立刻卖出,而我的两百万元丝毫不会受损。

 

我回到下榻的大饭店,很习惯地又买了一份晚报,把华尔街的股市行情表撕下,其余扔掉,拿了我下午六点的电报,走向电梯。

 

朋友,再见!祝你好运!

 

*********************************

 

点评(二)

 

读戴华适的故事时,我们注意到有一词出现频率极高,那就是“停损”。“停损”的概念结合他的“逢低即抛”原则构成了他执行法则的精华部分。可以说戴华适“四大最高指导原则”中的前三项原则是为了寻找挣钱的机会,而第四项原则结合“停损”才是真正教你怎样获利。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股市的变数太多,是人不可能完全预期的。因而错误预期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的,这表现出人预期的非理性。弥补这个缺憾的唯一方法就是设好“止损位”,并严格操作,以操作的理性弥补预期的非理性。“止损位”的设置是动态的,应该结合不同情况随时调整,在设置时可考虑以下几点:

 

1、结合个股位置。如果个股价位处于阶段底部,风险较小,则“止损位”可设置得较低,以避免“频繁进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如果价位处于相对高位则“止损位”要相应提高,以避免股价破位下行。

 

2、结合个股行情。如果个股处于上升通道中,趋势较明显,则“止损位”可设得相对较低,因为趋势一旦形成,则不易转变,风险较小;如果个股处于盘整阶段则要注意股价目前的相对位置(结合1),一般可设“止损位”于进入盘整状态后的最低价位。

 

3、结合大盘趋势。由于大盘对个股的影响,设置“止损位”时绝不能仅考虑个股,而应该同时考查大势。大势较好或较稳,则“止损位”可设得相对较低;若大势不或处于下跌状态时,“止损位”则要相应提高;如果大盘一路下探,任何个股想要逆势而上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4、结合大盘关键位置。大盘一旦处于关键位置时则变得异常敏感。因此这一时期个股“止损位”应相应提高,以防股指跌破或冲不破关键位而一发不可收拾。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日投资组合”栏目在近期每到盘整高位1260点以及下轨1190点时就相应提高止损位的原因。

 

5、止损位应随股价的提高而分段提高,以保证收益。

 

6、止损位一般设置于成交密集区及一些关键位置,如:缺口位、均线位、前期高点或低点、趋势线上……等等。也可利用诸如:黄金分割理论、江恩理论等设置止损位(金汇系统“划线功能”中“黄金日期线”和“百分比线”分别是以以上几个理论为基础而设置的)

 

所谓“逢低即抛原则”就是当股价破止损位后迅速清仓。在这里我们一再强调操作规则的重要,强调“以操作的理性弥补预期的非理性”的理念,因为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是以操作为因果的,“卖出”这一行为显得尤为重要。股票投资的失败往往是在卖点上选择不利或忧柔寡断造成的,“逢低即抛原则”的核心是果断。也许在你清仓后股价却上涨,但你毕竟躲开了破位急跌的风险,在这一次操作上可能是失败的,但整个投资过程你却是成功的。“逢低即抛原则”和“停损”的结合不旦可以减小风险,也可以保证你获得充分的利润(只要不破止损位就可以一路持筹),也即所谓的“我没有理由卖掉正在上涨的股票。

 

戴华适的故事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理念,比如:他投资“劳瑞拉特”这只股票,体现了在市况低迷时投资价量齐升,配合较好的逆市强势股、强庄股的理念;投资“饭桶俱乐部”时,体现了他对“独占性且扩张性强”的股票情有独衷,也即我们所谓的“高成长性和垄断性”。值得提到的是“垄断”对中国股市的重要性,在中国市场中“垄断”带给企业的利润远高于其它因素,中兴通讯、金花股份、啤酒花、祁连山、盐湖钾肥等等股票无一不是由于在市场、技术或原料上处于垄断地位而给公司以及二级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

 

股市中成功人士着实不少,其中戴华适无疑更应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因为他也是个散户,活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所不同的是他拥有着其他散户所不能拥有的“冷静”和对操作规则的“严格执行”。让我们用他的游戏规则来规范我们自己,实现苏格拉底二千年前的愿望--用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赚钱的数学家--西蒙斯

詹姆斯*西蒙斯是世界级的数学家,也是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

2005年,西蒙斯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净赚15亿美元,差不多是索罗斯的两倍;从1988年开始,他所掌管的大奖章基金年均回报率高达34%,15年来资产从未减少过。

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里坐满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博士。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是这位超级投资者成功的秘诀。

“人们一直都在问我,你赚钱的秘密是什么?”几乎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詹姆斯&S226;西蒙斯(James Simons)总会说到这句话,他似乎已经习惯了那些渴望的眼神。事实上,在对冲基金的世界里,那应该是每个人都想要了解的秘密。

68岁的西蒙斯满头银发,喜欢穿颜色雅致的衬衫,光脚随意地蹬一双loafers牌休闲鞋。虽然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杂志年度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到底是谁。西蒙斯曾经和华裔科学家陈省身共同创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定律,也曾经获得过全美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华尔街,西蒙斯和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是一个彻底的异类。

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不过自从他放弃了在数学界如日中天的事业转而开办投资管理公司后,二十多年间,西蒙斯已经创造了很多难以企及的记录,无论从总利润还是净利润计算,他都是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

以下是一些和西蒙斯有关的数字:1988年以来,西蒙斯掌管的的大奖章(Medallion)对冲基金年均回报率高达34%,这个数字较索罗斯等投资大师同期的年均回报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较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则高出20多个百分点;从2002年底至2005年底,规模为50亿美元的大奖章基金已经为投资者支付了60多亿美元的回报。

这个回报率是在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以后得出的,并且已经经过了审计。值得一提的是,西蒙斯收取的这两项费用应该是对冲基金界最高的,相当于平均收费标准的两倍以上。高额回报和高额收费使西蒙斯很快成为超级富豪,在《福布斯》杂志2006年9月发布的“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排行榜中,西蒙斯以40亿美元的身家跻身第64位。

模型先生

针对不同市场设计数量化的投资管理模型,并以电脑运算为主导,在全球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诀。不过西蒙斯对交易细节一直守口如瓶,除了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之外,没有人能够得到他们操作的任何线索。

对于数量分析型对冲基金而言,交易行为更多是基于电脑对价格走势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观判断。文艺复兴公司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电脑和系统专家,研究人员以及交易人员。西蒙斯亲自设计了最初的数学模型,他同时雇用了超过70位拥有数学、物理学或统计学博士头衔的人。西蒙斯每周都要和研究团队见一次面,和他们共同探讨交易细节以及如何使交易策略更加完善。

作为一位数学家,西蒙斯知道靠幸运成功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要战胜市场必须以周密而准确的计算为基础。大奖章基金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找出金融产品价格、宏观经济、市场指标、技术指标等各种指标间变化的数学关系,发现市场目前存在的微小获利机会,并通过杠杆比率进行快速而大规模的交易获利。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基金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不过和西蒙斯的成就相比,他们往往显得黯然失色。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旗舰产品——大奖章基金成立于1988年3月,到1993年,基金规模达到2.7亿美元时开始停止接受新资金。现在大奖章基金的投资组合包含了全球上千种股市以及其他市场的投资标的,模型对国债、期货、货币、股票等主要投资标的的价格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并作出买入或卖出的指令。

当指令下达后,20名交易员会通过数千次快速的日内短线交易来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时能占到整个纳斯达克市场交易量的10%。不过,当市场处于极端波动等特殊时刻,交易会切换到手工状态。

和流行的“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认为市场的异常状态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暂的,“我们随时都在买入卖出卖出和买入,我们依靠活跃赚钱”,西蒙斯说。

西蒙斯透露,公司对交易品种的选择有三个标准:即公开交易品种、流动性高,同时符合模型设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进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降低风险。而依靠个人判断选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输得精光。”

西蒙斯的所作所为似乎正在超越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波动是随机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续从市场中获利。而西蒙斯则强调,“有些交易模式并非随机,而是有迹可循、具有预测效果的。”如同巴菲特曾经指出“市场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不是绝对的”一样,西蒙斯也认为,虽然整体而言,市场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短暂的或局部的市场无效性,可以提供交易机会。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西蒙斯提到了他曾经观察过的一个核子加速器试验,“当两个高速运行的原子剧烈碰撞后,会迸射出数量巨大的粒子。”他说,“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碰撞所带来的变化。”

“我注视着电脑屏幕上粒子碰撞后形成的轨迹图,它们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西蒙斯说,“这让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证券市场,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会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产生影响,而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交易发生。”西蒙斯认为,自己所做的,就是分析当交易这只蝴蝶的翅膀轻颤之后,市场会作出怎样复杂的反应。

“这个课题对于世界而言也许并不重要,不过研究市场运转的动力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西蒙斯笑起来的时候简直就像一个顽童,而他的故事,听起来更像是一位精通数学的书生,通过复杂的赔率和概率计算,最终打败了赌场的神话。这位前美国国防部代码破译员和数学家似乎相信,对于如何走在曲线前面,应该存在一个简单的公式,而发现这个公式则无异于拿到了通往财富之门的入场券。

黑箱操作

对冲基金行业一直拥有 “黑箱作业”式的投资模式,可以不必向投资者披露其交易细节。而在一流的对冲基金投资人之中,西蒙斯先生的那只箱子据说是“最黑的”。

就连优秀的数量型对冲基金经理也无法弄清西蒙斯的模型究竟动用了哪些指标,“我们信任他,相信他能够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游刃有余,因此也就不再去想电脑都会干些什么之类的问题”,一位大奖章基金的长期投资者说。当这位投资者开始描述西蒙斯的投资方法时,他坦承,自己完全是猜测的。

不过,每当有人暗示西蒙斯的基金缺乏透明度时,他总是会无可奈何地耸耸肩,“其实所有人都有一个黑箱,我们把他称为大脑。” 西蒙斯指出,公司的投资方法其实并不神秘,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解决的。当然,他不得不补充说,“对我们来说,这其实不太神秘。”

在纽约,有一句名言是:你必须非主流才能入流(You have to be out to be in),西蒙斯的经历似乎刚好是这句话的注解。在华尔街,他的所做所为总是让人感到好奇。

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纽约长岛,那座木头和玻璃结构的一层建筑从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脑库,或者是数学研究所。和很多基金公司不同的是,文艺复兴公司的心脏地带并不是夜以继日不停交易的交易室,而是一间有100个座位的礼堂。每隔半个月,公司员工都会在那里听一场科学演讲。“有趣而且实用的统计学演讲,对你的思想一定会有所启发。”一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员工说。

令人惊讶的还不止这些。西蒙斯一点也不喜欢华尔街的投资家们,事实上,如果你想去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工作的话,华尔街经验反而是个瑕疵。在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中,将近二分之一都是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领域顶尖的科学家,所有雇员中只有两位是金融学博士,而且公司从不雇用商学院毕业生,也不雇用华尔街人士,这在美国的投资公司中堪称绝无仅有。

“我们不雇用数理逻辑不好的学生”,曾经在哈佛大学任教的西蒙斯说。“好的数学家需要直觉,对很多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对于战胜市场非常重要。”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拥有一流的科学家,其中包括贝尔试验室的著名科学家Peter Weinberger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Robert Lourie。他还从IBM公司招募了部分熟悉语音识别系统的员工。“交易员和语音识别的工作人员有相似之处,他们总是在猜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人员流动几乎是不存在的。每6个月,公司员工会根据业绩收到相应的现金红利。据说半年内的业绩基准是12%,很多时候这个指标可以轻松达到,不少员工还拥有公司的股权。西蒙斯很重视公司的气氛,据说他经常会和员工及其家属们分享周末,早在2000年,他们就曾一起飞去百慕大度假。与此同时,每一位员工都发誓要保守公司秘密。

近年来,西蒙斯接受最多的质疑都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有关。LTCM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辉煌一时,公司拥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过精密计算得到两个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然后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电脑立即发出指令大举入市;经过市场一段时间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轨迹上,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偏差的差值。

LTCM始终遵循“市场中性”原则,即不从事任何单方面交易,仅以寻找市场或商品间效率落差而形成的套利空间为主,通过对冲机制规避风险,使市场风险最小。但由于其模型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计数据基础上得出的,一旦出现与计算结果相反的走势,则对冲就变成了一种高风险的交易策略。

而在极大的杠杆借贷下,这种风险被进一步放大。最辉煌时,LTCM利用从投资者筹得的22亿美元资本作抵押,买入价值1250亿美元证券,然后再以证券作为抵押,进行总值12500亿美元的其他金融交易,杠杆比率高达568倍。短短4年中,LTCM曾经获得了285%的收益率,然而,在过度操纵之下,又在仅两个月之内又输掉了45亿美元,走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我们的方式和LTCM完全不同”,西蒙斯强调,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没有、也不需要那么高的杠杆比例,公司在操作时从来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而是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的获利瞬间,“我们绝不以‘市场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有一天市场终于会正常的,但谁知道是哪一天。”

西蒙斯的拥护者们也多半对黑箱操作的风险不以为然,他们说,“长期资本公司只有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充当门面,主要的还是华尔街人士,他们的赌性决定了终究会出错”,另一位著名的数量型基金管理人也表示,“难以相信在西蒙斯的方法中会没有一些安全措施。” 他指出,西蒙斯的方法和LTCM最重要的区别是不涉及对冲,而多是进行短线方向性预测,依靠同时交易很多品种、在短期作出大量的交易来获利。具体到每一个交易的亏损,由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平仓,因此损失不会很大;而数千次交易之后,只要盈利交易多余亏损交易,总体交易结果就是盈利的。

数学大师

西蒙斯很少在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他喜欢的是数学会议,他在一个几何学研讨会上庆祝自己的60岁生日,为数学界和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捐钱,在发表演讲时,更常常强调是数学使他走上了投资的成功之路。有人说,和华尔街的时尚毫不沾边或许也是他并不瞩目的原因之一。

西蒙斯在数学方面有着天生的敏感和直觉,这个制鞋厂老板的儿子3岁就立志成为数学家。高中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大学毕业仅三年,就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24岁就出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

不过,尽管已经是国际数学界的后起之秀,他还是很快就厌倦了学术生涯。1964年,天生喜欢冒险的西蒙斯进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国防逻辑分析协会进行代码破解工作。后来由于反对越战,他又重回学术界,成为纽约州立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数学系主任,在那里做了8年的纯数学研究。

西蒙斯很早以前就曾和投资结缘,1961年,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投资于哥伦比亚地砖和管线公司;在伯克利时也曾投资一家婚礼礼品的公司,但结果都不太理想,当时他觉得股市令人烦恼的,“我还曾经找到美林公司的经纪人,试图做些大豆交易”,西蒙斯说。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早期,西蒙斯才开始真正对投资着迷。那时他还在石溪大学任教,他身边的一位数学家参与了一家瓷砖公司出售的交易,“8个月的时间里赚了我10倍的钱。”

70年代末,当他离开石溪大学创立私人投资基金时,最初也采用基本面分析的方式,“我没有想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投资,”西蒙斯说,那一段时间他主要投资于外汇市场,“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我想到也许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制作模型,预见货币市场的走势变动。”

80年代后期,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勒费尔(Henry Lar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并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从此,西蒙斯彻底转型为“模型先生”,并为大奖章基金接近500位投资人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2005年,西蒙斯宣布要成立一只规模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的新基金,在华尔街轰动一时,要知道,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谈到新基金时,西蒙斯更加谨慎,他表示,和大奖章基金主要针对富有阶层不同,新基金的最低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将通过下调收费来吸引投资;此外,新基金将偏重于投资美国股市,持有头寸超过一年——相对于大奖章的快速交易而言,新基金似乎开始坚持“买入并持有”的理念。

“对大奖章非常有效的模型和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新基金”,看来西蒙斯相信,对于一个金额高达千亿的对冲基金来说,如果还采用类似于大奖章的操作方法的话,一定是非常冒险的。

尽管新基金有着良好的血统,不过不少投资者仍然怀疑它究竟能有多大的作为,一个起码的事实是,相对于一些流动性差的小型市场而言,高达1000亿美元的基金规模可能显得太大,这将增加它们在退出时的困难。

尽管怀疑的声音很多,到2006年2月中旬,詹姆斯&S226;西蒙斯还是筹集到了40亿美金,并表示将吸收更多的资金。公司同时向投资者承诺,一旦在任何时点基金运作出现疲弱的迹象,就将停止吸收新资金,届时新基金将不再继续增加到千亿美金的上限。

截至2006年8月,这只名为文艺复兴法人股票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的新基金,在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为4%的情况下录得了13%的增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财富》推荐的75本必读书

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军师”,就像《教父》里的那位律师,或是德尔斐神庙的神使,他能一天 24 小时跟随我们,在我们耳边说著妙策良言: “用纸,不要用塑料。用 Google,不要用 Infoseek。不行,你的老板不会喜欢你这种古板和僵硬表情的……”
 
  且慢,实际上,你现在就有了睿智的顾问供你驱使,它耐心地待在那里,等著你的召唤,你甚至可以把它揣在包里。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总统从巴巴拉 塔奇曼(Barbara Tuchman)的《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一书中寻求智慧。这本书讲述了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肯尼迪对他的兄弟说,“我不会像书中的人那么做,否则,人们这次就可以写一本名为《十月导弹》(The Missiles of October)的书了。”

  你不可能总是随身携带你想要的书。但是,你手边却可以有一份完美的阅读书目。正因为如此,《财富》调动一切资源,选出了 75 本书,这些书将激发你的思考,甚至是行动。

  这些书,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所谓经典商业读物。一方面,我们选出的有些书其实与商业无关。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可能会把迈克尔&S226;刘易斯(Michael Lewis)的《钱与球》(Moneyball)归入体育类书籍,但该书谈到投资(和招聘)的内容,要比任何咨询师的 文章都多。另外,它也不枯燥。虽然《我在通用汽车公司的日子》(My Years at General Motors)是一部经典,但却枯燥乏味。

  不过,有些经典作品我们还是喜欢的。《股票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虽然写于 1923 年,但该书仍然能够与《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摆在一起。这两本书都不是教人具体怎么做的书─总的来说,我们没有选那些有意识教导人的书,而是选了那些寓教于乐的书。而且没有比一手的信息更有价值的了。既然你可以读沃伦&S226;巴菲特(Warren Buffett)自己写的书,为什么还要去读别人写他的书呢?

  当然,要读完书单上所有的书,大概需要 75 年吧。不过,我们可以给你提个建议: 不要只是因为你没有时间看完一本书,就不去读它。打开封面,看看介绍,直接跳到第九章。或者,留著这个书目,把它放到抽屉里。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它们正等待你去发掘呢!

商业兴衰

《1929 年大崩盘》(The Great Crash 1929),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著,1955 年出版。这是本简明扼要但又富有见地的历史著作,初版以来一直在重印。原因何在?加尔布雷思本人在 1997 年写道: “每次它就要停印时,一场投机性泡沫……又会激起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兴趣,这是现代经济大起大落的重要案例。”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查理斯&S226;麦基(Charles Mackay)著,1841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这本有关 1634 年荷兰郁金香狂热和 1720 年“南海泡沫”事件(南海公司成立于 1711 年,主要从事奴隶贸易。该公司的股票曾经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吸引了大批投资者。1720 年 1 月,该股票从 128.5 英镑飙升至 1,000 英镑,引起了空前的投机热潮。但同年 9 月,股市狂跌,该股票跌至 124 英镑,使许多投机者破产─译注)等非理性狂热现象的编年史引人入胜,它深刻描绘了人类陷入投机狂热的冲动。

《有趣的钱财》(Funny Money),马克&S226;辛格(Mark Singer)著,1985 年出版。纯粹从消遣的角度说,任何其它书的好看程度都比不上辛格讲述的俄克拉荷马州 Penn Square Bank 倒闭的故事。该书是第一批深入揭露丑闻的书籍之一。

《沸腾岁月: 华尔街 60 年代牛市兴衰记》(The Go-Go Years: The Drama and Crashing Finale of Wall Street’s Bullish ’60s),约翰&S226;布鲁克斯 (John Brooks)著,1973 年出版。布鲁克斯是《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的已故撰稿人。他深入分析了上世纪 60 年代的共同基金热,其自信的商业写作手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企业

《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布赖恩&S226;伯勒(Bryan Burrough)和约翰&S226;黑利亚尔(John Helyar)著,1990 年出版(中译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讲述一起被奉为典故的交易─对 RJR Nabisco 公司的 250 亿美元杠杆收购─的故事(作者之一是《财富》的高级撰稿人)。好的商业新闻所必备的一切在书中应有尽有─诡计、香烟、从别人那里抢来的老婆,还有足以令华尔街覆灭的贪得无厌。要想了解人性中可悲的贪婪,最好看的莫过于这本书了。

《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吉姆&S226;科林斯(Jim Collins)和杰瑞 I 波拉斯(Jerry I. Porras)著,1994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开头: 伟大的公司何以伟大?然后,对此做了深入研究。这是一个宏伟、艰巨而又大胆的目标。哦,对了,这些词就是这本书当时首先使用的。

《链锯》(Chainsaw: The Notorious Career of Al Dunlap in the Era of Profit-at-any-price),约翰&S226;拜恩(John Byrne)著,1999 年出版。当邓拉普把他对大规模裁员的热情从斯科特纸业公司(Scott Paper)带到 Sunbeam 时,后者被搞得支离破碎,股价直线下跌。拜恩向读者详细描述了这次溃败的过程,叙述中不乏对邓拉普的针砭,因为作者本人很讨厌他的主人公。

《谁说大象不会跳舞?》(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郭士纳(Louis V. Gerstner)著,2002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郭士纳讲述了他 1993 年担任 IBM 首席执行官以后,是怎样扭转公司局面的。 对那些认为“企业文化”只是咨询师口中令人费解的概念的人来说,这本书包含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之谈。

决策

《安那普尔那: 女人的地方》(Annapurna: A Woman’s Place),阿琳&S226;布鲁姆(Arlene Blum)著,1980 年出版。该书讲述了一支全女性登山队企图登上 8,000 米高的安那普尔那山的激动人心故事,故事中胜利和失败交织。作者是此次登山行动的指挥。

《出类拔萃之辈》(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戴维&S226;哈尔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著,1972 年出版(中译本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精彩地说明,为什么使用原始的烛光─在本书中,就是罗伯特&S226;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国防部长─译注)手下的年轻干将试图把在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越南战场上─并非在一切时候都管用。

《大洋深处: 埃塞克斯捕鲸船的悲剧》(In the Heart of the Sea: The Tragedy of the Whaleship Essex),纳撒尼尔&S226;菲尔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著,2000 年出版。在“石油业”还使用鱼叉的年代,南塔基特(Nantucket,美国波士顿南部的一个岛─译注)的一艘捕鲸船在太平洋沉没,事故的原因是该船被一头足有梅尔维尔(Melville)在他的《大白鲸》(Moby Dick)中描写的那么大的鲸鱼所碰撞。事故造成的痛苦后果,引起了对决策失败的研究。

《杀手天使》(The Killer Angels),迈克尔&S226;沙拉(Michael Shaara)著,1974 年出版(曾被改编为电影《葛底斯堡》,该电影被誉为最真实、最雄伟地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 译注)。这部获得普利策奖的历史小说,让你像葛底斯堡战役的参战官兵那样亲历战场。这些人中有试图垂死一拼的罗伯特&S226;李(Robert E. Lee)将军。

《十三天: 古巴导弹危机回忆录》(Thirteen Days: A Memoir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罗伯特&S226;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著,1969 年出版(中译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罗伯特&S226;弗兰克林&S226;肯尼迪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这部令人著迷的书,读起来就像汤姆&S226;克兰西(Tom Clancy,美国著名侦探和悬念小说家─译注)的小说。该书讲述了有关授权和做出正确判断的重要经验。

经济学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约瑟夫&S226;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著,1942 年出版(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不要看标题,直接跳到第七章“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再看看四周,你会发现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一切待售: 市场的好处和限度》(Everything for Sale: The Virtues and Limits of Markets),罗伯特&S226;库特纳(Robert Kuttner)著,1996 年出版。自由市场可以调动人们的创业热情,但也造成了亚洲金融危机。库特纳让人们思考为何看不见的手是有用的,但有时却不管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第十二章,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著,1936 年出版(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尽管凯恩斯作为文匠享有盛名,但其作品大多比较晦涩和过时。令人称奇的例外是本书的第十二章,该章讲述了金融市场让我们著迷和困惑的原因,其意义超越了时间,文笔生动诙谐。

《流行的国际主义》(Pop Internationalism),保罗&S226;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著,1996 年出版(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位经济学家在一系列颇富争议和很有意思的文章中称,有关国际贸易的大多数看法都是一派胡言。克鲁格曼针对政治家、记者甚至经济学家同行的懒惰想法,甚至在提出批评的同时都没有忘记给他们上一课。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亚当&S226;斯密(Adam Smith)著,1776 年出版(中译本由陕西人民出版社馆出版)。斯密常常被嘲笑为提倡自由放任的狂热分子,其实他不是。《国富论》雄辩地主张自由、开明政府和个人的内在价值。在捍卫资本主义的道德性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道德

《贼巢》(Den of Thieves),詹姆斯&S226;斯图亚特(James Stewart)著,1991 年出版(中译本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在这部有关道德的书中,善(一群执著的政府律师和侦探)战胜了恶[迈克尔&S226;米尔肯(Michael Milken)、伊万&S226;布斯基(Ivan Boesky)、马丁&S226;西格尔(Martin Siegel)、丹尼斯&S226;利文(Dennis Levine)]。但是,在 这之前,恶却得到了不少实惠。

《告密者》(The Informant),库尔特&S226;埃痕瓦尔特(Kurt Eichenwald)著,2000 年出版(中译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埃痕瓦尔特的这本书,以平静的语言、惊险的情节和身临其境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些变态的告密者,单就悬念而言,完全可与勒卡雷(le Carr?M英国著名间谍小说家─译注)的任何一本书相媲美。

《沉静领导》(Leading Quietly: An Unorthodox Guide to Doing the Right Thing),约瑟夫&S226;L&S226;巴达拉科(Joseph L. Badaracco)著,2002 年出版(中译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终于,我们有了一本可供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人阅读的道德书籍。建议那些希望保住自己的饭碗,同时又想“正确做事”的人一读。

《房间里最精明的人》(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贝萨尼&S226;麦克林(Bethany McLean)和彼得&S226;艾尔金德(Peter Elkind)著,2003 年出版。这本讲述安然公司(Enron)崩溃的书引人入胜(由《财富》两位高级撰稿人合著)。它毫不留情地把该公司破产的责任归咎于有责任的各方,不仅解释了安然如何迷失方向,而且也解释了整个华尔街是如何迷失方向的。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The Way We Live Now),安东尼&S226;脱勒洛普(Anthony Trollope)著,1875 年出版。这是特罗洛普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的经典嘲讽。作者认为,伦敦的投机家和信托基金人士“搞不清商业与欺诈之间的区别”。这种看法使观察当今企业恶棍的人士感到出奇的熟悉。

全球化

《北京吉普: 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短暂而不幸的婚姻》(Beijing Jeep: The Short, Unhappy Romance of American Business in China),吉姆&S226;曼(Jim Mann)著,1989 年出版。本书讲述了 AMC 公司 1979 年在北京合资生产吉普车,但最终以痛苦结局收场的故事,可谓一部关于在毛泽东之后时代的中国经商的经典著作。任何想去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闯荡的公司,都应当读一读。

《自由: 发展的目的和手段》(Development as Freedom),阿玛蒂亚&S226;森(Amartya Sen)著,1999 年出版。世界各地的独裁者都声称,威权对于经济发展是必需的,自由可以以后再给。1998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森说,他们彻头彻尾错了。自由是发展的基石。他指出,民主国家不会发生饥馑。

《资本的神秘性: 为何资本主义在西方胜利,在其它地方却失败》(The Mystery of Capital: 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赫尔南多&S226;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著,2000 年出版。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向那些不太喜欢财产权观念的自由派人士解释了产权为何重要。 

《非零时代: 人类命运的逻辑》(Nonzero: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罗伯特 莱特(Robert Wright)著,2000 年出版(中译本由台北张老师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将历史、神学、经济学、博弈论和进化论生物学奇妙地融于一体,认为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增强是件好事,同时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石油&S226;金钱&S226;权力》(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丹尼尔&S226;耶金(Daniel Yergin)著,1991 年出版(中译本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石油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商品,是现代文明的动力。耶金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让读者对世界,特别是中东为何是今天这种状况有了深刻了解,而在讲述这一切的时候,始终像在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工人: 工业时代考古学》(Workers: An Archaeology of the Industrial Age),塞巴斯蒂奥&S226;萨尔加多(Sebastio Salgado)著,1993 年出版。举著大锤的孟加拉船舶回收公司(指购进二手船,然后将船只分拆的公司─译注)的工人,西西里岛渔民焦灼的目光,浑身沾满石油的科威特技术人员,这些令人震惊的画面都出自一个原先是经济学家的摄影师之手,它们把我们带入了世界经济发动机机舱的深处。

投资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劳伦斯&S226;卡宁汉(Lawrence Cunningham)编,1997 年出版(中译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巴菲特从未写过书,但他在每年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中谈到了他对投资、管理和公司过火行为的很多看法。卡宁汉对巴菲特写于 1979 年至 1996 年的信进行了筛选,汇编成这本巴菲特精品文集。

《随机漫步的傻瓜-机遇在市场及人生中的隐蔽角色》(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ge in the Markets and in Life),纳西姆&S226;尼古拉斯&S226;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著,2001 年出版。身为对冲基金经理的塔勒布对华尔街人士和自称了解市场的学者同样嗤之以鼻。他们预测的模式根本就不存在。塔勒布认为,几乎一切都是机遇使然。

《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A Book of Practical Counsel),本杰明&S226;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著,1949 年出版(中译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沃伦 巴菲特将这本经典著作称作价值型投资策略指南。该书最近由《Money》杂志高级编辑杰森&S226;茨威格(Jason Zweig)修订,是“历史上最好的投资书籍”。有了它,你或许什么都不需要了。

《钱与球: 在不公平比赛中获胜的艺术》(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迈克尔&S226;刘易斯(Michael Lewis)著,2003 年出版。本书描写的奥克兰 A 队总经理比利&S226;比恩(Billy Beane)不只是一个点子多多的精明棒球队老板。他还是逆向投资的表率,知道如何采取与众不同的做法取得成果,这当然也是精明投资者赚钱的方法。

领导力

《永不退缩: 温斯顿 丘吉尔讲演精选》(Never Give in: The Best of 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es),丘吉尔之孙 Winston S. Churchill 编,2003 年出版。“永不退却。事无大小,都不能退缩。决不要屈服于武力,屈服于敌人的貌似强大。”

《论领导力》(On Leadership),约翰&S226;加德纳(John Gardner)著,1990 年出版。加德纳认为,领导力是一种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的技巧,独立于地位和权力之外。他还仔细分析了领导力的多项内容,而没有使用花哨的语言和生硬的比喻。

《马丁&S226;路德&S226;金时代的美国(1954-1963)》(Parting the Waters: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1954-63),泰勒&S226;布兰奇(Taylor Branch)著,1988 年出版。这本令人著迷的书讲述了小马丁&S226;路德&S226;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和其他人开展民权运动的故事,展现了运动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破坏性领导能力。金和他的同志们没有任何的常规权力手段,但还是找到了运用权力的各种办法。

《个人历史》(Personal History),凯瑟琳&S226;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著,1997 年出版(中译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已故的格雷厄姆小的时候很害羞,总是感觉不安全,在他迷人的丈夫开枪自杀之前,她一直都是这样。后来,她有了接管华盛顿邮报公司(Washington Post Co.)的勇气。在她主政期间,这家公司无论在财务业绩方面,还是在新闻报道方面均达到了新的高点。她对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捍卫,让她成了英雄人物; 她的晚宴聚会则让她成了传奇人物。

《工商巨子》(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feller Sr.),荣&S226;切尔诺(Ron Chernow)著,1998 年出版(中译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如果这 75 本书不幸被烧,而你只能抢救一本的话,可能就是这本书。这部人物传记和他的主人公一样有影响力。

谈判和管理

《漫长的诉讼》(A Civil Action),乔纳森&S226;哈尔(Jonathan Harr)著,1995 年出版(中译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哈尔讲述了一名律师与排放致癌毒物的企业作斗争的故事,这些毒物被排放在小镇的一个水塘里。故事读起来就像一部惊险小说,展现了一个执著的人与两家巨型公司较量的过程。

《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彼得&S226;德鲁克(Peter Drucker)著,1966 年出版(中译本由求是出版社出版)。在你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在这本薄薄的书里,德鲁克将告诉你如何去做。

《你还记得我吗?》(Remember Every Name Every Time),本杰明&S226;莱维(Benjamin Levy)著,2002 年出版。这本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读了它,你就永远不会再出现盯著员工或客户、一脸茫然的情况。

《久分必合: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内幕》(Taken for a Ride: How Daimler-Benz Drove off with Chrysler),比尔&S226;弗拉西克(Bill Vlasic)和布雷德利 斯特尔茨(Bradley A. Stertz)著,2000 年出版(中译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本书讲述了合并的过程,以及戴姆勒的于尔根&S226;施伦普(J&S226;gen Schrempp)为何总是比克莱斯勒的鲍勃&S226;伊顿(Bob Eaton)出手更快。

《好女不过问: 谈判和性别鸿沟》(Women Don’t Ask: Negotiation and the Gender Divide),林达&S226;巴布考克(Linda Babcock)和萨拉&S226;拉谢佛(Sara Laschever)著,2003 年出版(中译本由台湾晨星出版公司出版)。第一本适当地解释了男性和女性谈判方式的差异,以及女性为何如此经常地忽视要求她们在工作中应得的东西(首先就是平等薪酬)的书籍。美国的每位男性经理人都应当读一读。

办公室政治

《来自纽约现场: 周六晚间直播节目野史》(Live from New York: An Uncensored History of Saturday Night Live),汤姆&S226;希尔斯(Tom Shales)和詹姆斯&S226;安德鲁&S226;米勒(James Andrew Miller)著,2003 年出版。周六晚间直播节目幕后充斥著性、毒品问题和尖叫比赛,但该节目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它竟然得以播出,而且还播了 30 季。把这本口头历史书当作管理那些极具创意和患有边际性人格综合症的人的手册好了。

《忠诚的代价》(The Price of Loyalty: George W. Bush,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Education of Paul O’Neill),罗恩&S226;苏斯金德(Ron Suskind)著,2004 年出版(中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布什(“一屋子聋子当中的瞎子”)表现得并不怎么样。不过,无论你的政治观点如何,你都会被这本书对布什、卡尔&S226;罗夫(Karl Rove,布什的政治顾问─译注)和副总统切尼如何工作的精彩描写所吸引。

《君主论》(The Prince),尼科洛&S226;马基雅弗利(Niccol Machiavelli)著,1513 年出版(中译本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基雅弗利并非天生就精于权术。今天,我们可能会称他为“实用派”。但是,他在丢掉了佛罗伦萨的官职之后写的这本书坦率得令人震惊。他说,权力和理想主义从来就不可能同时存在。

《烦恼无穷》(Something Happened),约瑟夫&S226;海勒(Joseph Heller)著,1974 年出版。这本小说是海勒《第 22 条军规》的后续作品,描写了一个人试图实现美国梦的故事。小说中的办公室颇类似于卡夫卡小说中的办公室,要想在工作中获得提拔,?心至关重要。

权力

《小沃森自传》(Father Son & Co: My Life at IBM and Beyond),小托马斯 沃森(Thomas Watson Jr.)和彼得&S226;皮特(Peter Petre)著,1990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小沃森的视角(合著作者是《财富》高级自由编辑)描写了老沃森如何创办和经营 IBM,以及小沃森本人是如何接手公司的。该书语言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时而机智诙谐,时而牢骚满腹,时而愤愤不平,时而心平气和,讲述了两代人之间的权力交接的过程。 《权力的48条法则》(The 48 Laws of Power),罗伯特&S226;凯斯特(Robert Keister)著,1998 年出版。该捏核心思想─宁愿骗人也不要被人骗─实在过于犬儒主义。作者的很多看法(“我沉默得越久,其他人就越先开口”)非常有用。

《大曝光: 好莱坞与华尔街之间的斗争》(Indecent Exposure: A True Story of Hollywood and Wall Street),戴维&S226;麦克林蒂克(David McClintick)著,1982 出版。麦克林蒂克把联邦政府起诉哥伦比亚电影和戴维&S226;伯格尔曼(David Begelman)事件写成了一部关于权力的戏剧。这场权力斗争在东海岸大亨赫伯&S226;艾伦(Herb Allen)和西海岸的制片老板之间进行。本书可以让你了解他们在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之时,公司董事会里发生的种种细节。

《影响力: 你为什么会说“是”?》(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罗伯特&S226;恰尔蒂尼(Robert Cialdini)著,1993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怎样才能说服别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恰尔蒂尼对各种现象进行了挖掘,其中包括火鸡妈妈、搭车情景、克里希纳派(Hare Krishna,印度教里膜拜毗湿奴神的教派─译注)以及“因为”这个词不可思议的功效。他列出了说服他人 过程中需要遵守的 6 条原则。

《权力掮客: 罗伯特&S226;摩西斯和纽约的衰败》(The Power Broker: Robert Moses and the Fall of New York),罗伯特&S226;卡洛(Robert Caro)著,1974 年出版。传奇式的城市建设者摩西斯(已故美国官员,纽约市众多公共设施和建筑的规划者,其中包括林肯中心和联合国总部大楼─译注)不顾市长、州长甚至总统的反对,建造了一部运转了数十年的政治机器。卡洛的经典传记是迄今对美国权力问题所做的最深入研究。

项目管理

《美国钢铁: 钢铁工人和传统制造业地区的复兴》(American Steel: Hot Metal Men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Rust Belt),理查德&S226;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著,1991 年出版。如果纽克钢铁公司(Nucor)员工将溶态金属变成一块完整的带钢,他们将引发钢铁业的一场革命。如果出了问题,他们的新工厂将完蛋。写作了《伊波拉浩劫》(The Hot Zone)一书的作者,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价值连城的分子: 制药艰辛录》(The Billion-Dollar Molecule: One Company’s Quest for the Perfect Drug),巴里&S226;沃斯(Barry Werth)著,1994 年出版。没有哪位作者像沃斯那样,深入生物科技公司了解一家公司的内部。沃斯讲述了 Vertex 公司药物开发中的种种艰辛、新创公司所经历的各种曲折,以及伟大科学与好生意之间的冲突。

《卡迪拉克沙漠》(Cadillac Desert: The American West and Its Disappearing Water),马克&S226;莱斯纳(Marc Reisner)著,1990 年出版。美国西部不是靠著手捧黄金的枪手和妓女赢得的,而是靠著那些给了它水的人赢来的。关於政治、商业、野心以及七宗罪是如何合力改变美国面貌的问题的讨论,这本书是迄今最好的一部。

《原子弹诞生记》(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理查德&S226;罗兹(Richard Rhodes)著,1986 年出版。这本厚书不仅讲述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曼哈顿计划,而且还仔细地再现了历史上最重要和最可怕的科学项目之一的整个过程。

战略

《孙子兵法》(The Art of War),作者: 孙子(约公元前 500 年)。这本书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兵书,里面有“兵者,诡道也”和“久暴师则国用不足”等名言警句。对希望了解战略的人来说,这是一部久经检验的佳作。

《黑鹰坠落: 现代战争记》(Black Hawk Down: A Story of Modern War),马克&S226;博登(Mark Bowden)著,1999 年出版。没有人(就连五角大楼和鬼神,当然还包括那些从直升机上空降、进入摩加迪沙市中心的士兵)会想到他们将面临怎样一番困境。博登讲述的美国进入索马里的这段耻辱历史,雄辩地说明了制定作战计划的大忌。

《信息规则: 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卡尔&S226;沙皮罗(Carl Shapiro)、哈尔&S226;瓦里安(Hal Varian)著,1997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有人说网络时代的多数作品就如同中世纪害人不治病的丹药,还拿这本书做例子。这么说是不对的,经济学原理并未发生变化。沙皮罗和瓦里安阐述了这些原理是怎样适用于信息世界的。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安迪&S226;格鲁夫(Andrew S. Grove)著,1996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可以作为企业经理的特种部队培训手册。格鲁夫是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该公司现任董事长。他向读者诚实地说明了怎样才能在最可怕的商业环境─竞争、科技或进入规则都突然间发生了变化的环境─下取得成功。

《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Difference),马尔科姆&S226;格莱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著,2000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畅销小说、犯罪浪潮和打哈欠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是思想和群体行为从时髦“走向”大流行的例子。格莱德威尔的这本书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那就是兼容并蓄的自由思想者把上述现象为己所用。

技术和创新

《最后的孤独发明家》(The Last Lone Inventor: A Tale of Genius, Deceit, and the Birth of Television),埃文 I 施瓦茨(Evan I. Schwartz)著,2002 年出版。这个警示性的故事讲述了杰出思想家[费洛 范思沃斯(Philo T. Farnsworth,美国发明家,电气工程师,早在 1927 年就发明了电视机显示管─译注)]与一意孤行的大企业(这里指 RCA 公司,范思沃斯指控该公司侵犯了他的真空管专利权,并最终胜诉─译注)作斗争的故事。你可以猜猜谁赢了。

《美国大众营销史话》(New and Improved: The Story of Mass Marketing in America),理查德&S226;泰德洛(Richard Tedlow)著,1990 年出版。谁发明了购物车?Coke-Ola、Co Kola 和 Koke 怎么样了?美洲大陆的消费者最初是何时出现的?泰德洛是一位杰出的商业史专家,他回答了你希望自己会问的各种问题。

《他们造就了美国》(They Made America: Two Centuries of Innovation from the Steam Engine to the Search Engine),哈罗德&S226;埃文斯(Harold Evans)著,2004 年出版。埃文斯向我们讲述了从蒸汽机到搜索引擎的历史,介绍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53 位革新者。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不羡名利,而是渴望实现社会的民主化─让更多人能够用上原先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东西。

《富甲美国》(Sam Walton: Made in America),萨姆&S226;沃尔顿(Sam Walton)与约翰&S226;休伊(John Huey)合著,1992 年出版(中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大多数伟大的主意其实并不那么复杂,沃尔玛(Wal-Mart)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沃尔顿的想法就是: 在那些其它零售商认为太小而无法赚钱的小城镇里开设平价商店。他的这些话(时代公司的编辑总监是合著者)至今仍然闪耀著朴素的智慧。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The Victorian Internet: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Telegraph and the 19th Century’s On-line Pioneers),汤姆&S226;斯丹迪奇(Tom Standage)著,1998 年出版。那是一种可以让人人取得联系的新技术!它会使投资者致富!简直就像是互联网热潮─不过,主角是萨缪尔&S226;摩尔斯(Samuel Morse,电报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发明人─译注)。

华尔街

《与天为敌: 风险探索传奇》(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彼得&S226;L&S226;伯恩斯坦(Peter L. Bernstein)著,1996 年出版(中译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生活总是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把这个真理表述成数学模型则是最近的事情了。这样做的结果令人震惊: 概率理论在从桥梁建设到金融衍生产品和对冲基金交易等各个方面都起作用。

《华尔街之子摩根》(Morgan: American Financier),让&S226;斯特鲁兹(Jean Strouse)著,1999 年出版(中译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圆鼻子的摩根与其说是一个金融大盗,不如说是为金融大盗提供工具的人。 为 J.P. 摩根立传的作者看到了他的不足,但同时认为,现代美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多要归功于摩根。正是在摩根的带领下,华尔街才拥有了如此之大的影响力。

《股票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李费佛(Edwin Lef?re)著,1923 年出版(中译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这本传记的主人公名叫杰西&S226;利佛莫尔(Jesse Livermore),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利佛莫尔可能是最早的日间交易员。该书饶有趣味地讲述了一个内幕人士对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不受管制的自由市场的看法。

《营救华尔街》(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罗杰&S226;罗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著,2000 年出版(中译本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罗文斯坦的书让我们获得了对神秘的对冲基金世界的难得一瞥。这本书讲述的是贪婪和权力变质的故事,这也使该书成了一部现代经典著作。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小弗雷德&S226;施韦特(Fred Schwed Jr.)著,1940 年出版(中译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在这本非常有趣的书里,一位原股票交易员透露说,股市中大多数专业人士都是贪婪、自私自利的家伙,而大部分客户都是贪婪的傻瓜。 (对了,这一点从 1940 年以来就没有太大的改变。)

工作与生活

《美国生存体验实录》(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巴巴拉&S226;厄莱雷奇(Barbara Ehrenreich)著,2001 年出版。职业是记者的厄莱雷奇干了几个月的招待员、酒店服务员、沃尔玛的工作人员,竭力用挣到的钱来养活自己。她既可笑又令人痛楚的叙述,说明了美国的贫穷劳动者要出人头地是何等之难。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Reclaiming the Fire: How Successful People Overcome Burnout),史蒂文&S226;贝格拉斯(Steven Berglass)著,2001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你迟早会感到疲劳。到那时候,你可以前往夏威夷,也可以努力了解疲劳的根源。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为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咨询的心理医师。所以,战胜疲劳就从本书开始吧。

《时间困扰: 工作家庭一锅粥》(The Time Bind: When Work Becomes Home and Home Becomes Work),阿利&S226;罗素&S226;霍奇柴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著,1997 年出版。我们的时间太少了。我们希望平衡。身为社会学家的作者采访了《财富》500 强公司中的每个人,从高管到工厂工人,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我们没有使用“灵活时间”和给男方的产假,甚至所有的休假都没有用。问题出在我们自己吗?

《美国人谈美国》(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斯塔兹&S226;特克尔(Studs Terkel)著,1974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在书中记载了对美国劳动者的几十篇采访,这些人当中有牙医、掘墓人和家庭主妇等。你可以了解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以及在面对艰难时从容不迫的态度。如果你读完这些没有被打动,你一定是个硬心肠的人。特克尔爱怀疑别人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心,这些在他的作品里却得到了体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阅读投资理财经典55本

金融机构类

  《华尔街巨人》【美】华尔街日报编辑部 海南出版社

  《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美】费利普·L·茨威格 海南出版社

  《摩根财团》【美】罗恩·彻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高盛文化》【美】里莎·埃迪里奇 华夏出版社

  《投资商资本主义》【美】迈克尔·尤辛 海南出版社

  《挑战风险》【美】多米尼克·卡瑟利 商务印书馆

  《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美】大卫·史文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反传统营销》【美】查理·詹瑞特 海南出版社

  《大交易》【美】布鲁斯·瓦瑟斯坦 海南出版社

  《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美】亨利·考夫曼 海南出版社

传记、小说类

  《贼巢》【美】詹姆斯·斯图尔特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美】罗杰·洛文斯坦 海南出版社

  《股票作手回忆录》【美】爱德温·李费佛 海南出版社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美】詹姆斯·J·克拉默 中信出版社

  《玛莎的公司》【美】克里斯托弗·拜伦 中信出版社

  《门口的野蛮人》【美】布赖恩·伯勒 机械工业出版社

  《营救华尔街》【美】罗杰·罗文斯坦 上海远东出版社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美】费雷德·施维德 海南出版社

  《24天:安然垮台真相》【美】丽贝卡·史密斯,约翰·R·埃姆什威勒 上海远东出版社

全球市场

  《世纪大拍卖》【英】克里斯蒂娅·弗里兰 中信出版社

  《时运变迁》【美】保罗·沃尔克 【日】行天丰雄 中国金融出版社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加】蒙代尔 中国金融出版社

  《开放社会》【美】乔治·索罗斯著 商务印书馆

  《在不确定的世界》【美】罗伯特·鲁宾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师作品

  《战胜华尔街》【美】彼得·林奇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美】彼得·林奇 约翰·罗瑟·查尔德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最佳金钱故事》【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海南出版社

  《漫步华尔街》【美】伯顿·麦基尔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美】吉姆·罗杰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融炼金术》【美】乔治·索罗斯 海南出版社

  《证券分析》【美】本杰明·格雷厄姆 戴维·多德 海南出版社

  《聪明的投资者》【美】本杰明·格雷厄姆 江苏人民出版社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美】珍尼特·洛尔 机械工业出版社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美】沃伦·巴菲特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投资革命》【美】彼得·伯恩斯坦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与天为敌》【美】彼得·伯恩斯坦 清华大学出版社

  《怎样选择成长股》【美】菲利普·费舍 海南出版社

  《非理性繁荣》【美】罗伯特·希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新秩序》【美】罗伯特·希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共同基金常识》【美】约翰·鲍格尔 百家出版社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史振邦编著 学林出版社

  《投资智慧论语》【美】彼得·克拉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技术分析类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美】罗伯特·爱德华 约翰·迈吉 东方出版社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美】江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艾略特名著集》【美】小罗伯特·普莱切特 机械工业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管理学和社会学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英】查理斯·麦基 中国金融出版社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美】查理斯·P·金德尔伯格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泡沫的秘密》【美】彼得·加伯 华夏出版社

  《乌合之众》【法】古斯塔夫·勒庞 中央编译出版社

  《成事在天》【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波 中国经济出版社

  《风险规则》【美】罗恩·顿波 安德鲁·弗里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心理学》【挪威】拉斯·特维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 商务印书馆

  《银元时代生活史》陈存仁 上海人民出版社

《漫步华尔街》

  我手上有本英国人里奥·高夫写的《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里面有几本书值得推荐给大家。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金钱游戏》(亚当·史密斯)。这本书在中国大陆没有译本,很奇怪,因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身为投机客的作者为了赌赢可可的上涨期货合约,派了一名“间谍”马文去非洲加纳,考察那里的虫害是否严重。不幸的是,马文在丛林中被水蛭叮满了全身,又被村子的居民扔进了一个热油锅里。史密斯最后当然是损失惨重,但马文并没死,那些热油是给他治伤的。

  第二本书是《像大亨般思考》,我不敢恭维。这种励志书与传销一样,有着很大的市场,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同样,我也多次拿起罗伯特·清崎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之类的书,可读了几行字,便觉得像个肤浅的骗子的巧舌如簧。当然我佩服这个美籍日本人通过《富爸爸》系列发财致富的本领,但他向人灌输的“智慧”实在小儿科。

  《漫步华尔街》(伯顿·麦基尔)。这本书很棒,它是我的启蒙书籍之一。我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坊间还没有什么合适和有趣的证券书籍,只有台湾地区过来的一些图书在充数。而《漫步华尔街》就是大陆最早翻译的一批投资经典之一(2002年的上海财大版是近年最新的译本)。尽管十几年过去了,我仍然对麦基尔从猩猩掷飞镖得来的投资组合可以大胜基金经理人的例子记忆犹新,而且我赞同里奥·高夫的评论,《漫步华尔街》是对“股市不同的理论提出最详尽、清楚解说的投资经典”。2004年麦基尔应博时基金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讲演,似乎没有引起像其他投资大师来华般的轰动,但我看了记者对他的访谈录,还是倍感平实、亲切。如果一个初入市的投资者想真正入门“华尔街”的话,或不想被充斥着骗子的股评家蒙蔽,不妨先读一下《漫步华尔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麦基尔与中国大陆在美国的学者梅建平合著的《全球猎商机》,却逊色不少。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巴菲特:美国资本家的特质》(罗杰·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的书名译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这似乎更加贴切些。这本书是巴菲特传记进入大陆最早也是最好的一本。当然后来出版的大量有关巴菲特的书籍也不错,如《福布斯》评出的“全球最具响应力的二十部商业书”中的《沃伦·巴菲特之路》(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除了《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外,《投资圣经》(安迪·基尔帕特里克)和《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颇值得一读,前者未必精彩,但很细微很全面,简直就是有关巴菲特的百科全书,可以当辞典翻查。后者由巴菲特写的公司年报文章摘编而成,天底下可能没有第二家公司的年报,会受到如伯克希尔公司年报那般的热烈欢迎。这当然有着狂热崇拜的成份,但巴菲特亲笔写的东西也确实引人入胜。而且,我以为比起各种巴菲特的传闻轶事,年报是最伟大的投资教科书。遗憾的是,《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未收录近几年的巴菲特年报摘录,也没作过修订。我们将近年的巴菲特年报放在了价值网站(www.valuegood.com)的“巴菲特俱乐部”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战胜华尔街》

  《征服股海》(彼得·林奇)这本书在上海财大版上译成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是共同基金经理的杰出代表,为了基金营销,有些基金公司会花功夫包装“明星经理”,彼得·林奇也是由富达基金公司推出的明星。不过,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随风消逝,像彼得·林奇那般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并至今被人认可的经理可谓凤毛麟角。彼得·林奇有一个投资观点我一直很受用,那就是你不必千里迢迢或费尽心思去调研自己不熟悉的上市公司,好股票就在你身边,比如你夫人爱穿的服装自己孩子爱喝的饮料。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有一点是共通的,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产品和公司股票,比如一些“神秘”的高科技产品。我最近又细读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觉得林奇真是个很平实通达的人物,不偏不倚,高人啊。一般来说,基金经理都不会倡导散户自己投资,否则他们收谁的管理费呢。林奇却不然,他谈到散户投资有很多优势,没有必要去买基金。另外,一般基金经理也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家”,至少要“专业”,让傻傻的客户肃然起敬,而林奇强调“我将继续尽可能地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投资上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股票的人还有一个偏见,就是对买房兴趣不大,可是林奇劝大家投资股票前先买房,他认为,同样是买股票和房产,后者大多时候不会像投资股票那般让你后悔不已。

  彼得·林奇有些直觉很深刻。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为Tandon的热门软件公司去,见到一位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的人员,他来公司的时间不长,却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权的市值达2000万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因公司变得如此富有,让林奇顿生警觉。Tandon股价已上涨了8倍,市盈率极高,若再涨一倍,他的资产不是变成了4000万美元?林奇果断地拒绝了购买Tandon的建议。后来,Tandon从35多美元跌到1美元多。

  《金融炼金术》

  《开放社会》

  投资大师都挺有风格的,索罗斯和林奇迥然不同。林奇评论索罗斯“是通过制造让人难解的头寸,如卖出黄金,买进看跌期权,对澳大利亚证券进行套期保值,赚了一大笔钱”。而且林奇坦承,他也搞不懂索罗斯的把戏。相对而言,林奇和巴菲特却是很美国化的投资大师,林奇评论巴菲特“是所有人中最为出色的投资者,他所寻找的机会类型跟我的几乎一样,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旦他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就会把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买下来。”

  比起美国式的实用主义文化,索罗斯显得很玄,他是典型的“老欧洲产物”。除了《超越指数》外,坊间有不少关于索罗斯的传记和“如是说”,可我觉得可以尽量读投资大师自己的著作,尤其是像索罗斯这种很难用“他人”语言概括的人。

  正如林奇所言,索罗斯的许多市场举动令人费解难懂,人们便抓住他狙击英镑等故事,大肆渲染,这就把他下降到一个狡诈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层面上了。我很幸运,因为索罗斯的著作言必称波普尔,而后者是我大学时代花过功夫研究的科学哲学大师。

  由于本文不是专门讨论索罗斯更不是波普尔思想介绍,我长话短说,索罗斯对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和开放哲学大为赞赏,决心将它们用到金融市场上去。索罗斯认为自己不仅没拥有绝对真理,而且也没必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念是不是真理,他的行动哲学就是要不断被“证伪”,也就是说随时准备出错,然后修正之,因为这对一个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上的投机客太重要了。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确实不好懂,不过,我曾把这本书作为陪我游走世界各地的“休闲书”,且读得津津有味!商务印书馆出了他的另两本专著《开放社会》和《索罗斯论全球化》,要好读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一读。

  如果读者想对波普尔有研究,坊间有许多他的译著,但我建议读读《维特根斯坦的拔火根》(长春出版社),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之一就是波普尔。这书写得非常有趣,可以看出发现开放理论的人未必是开放的人物。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这是里奥·高夫推荐的三本书,我觉得没什么大意思。《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是本畅销书,大陆由宇航出版社出版,书名起得很吸引人,但放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的副标题上才合适。因为《专业投机原理》是本大杂烩,拿出许多东西来唬弄人,类似的投资理财书极多,只不过该作者更会包装而已。《股市大亨》/《新股市大亨》(约翰 ·崔恩)也是畅销书,收集了许多投资大师的故事。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读这些投资大师的原作,原因是故事并不能反映投资智慧和理念。《金融怪杰》(杰克·史瓦杰)描述的是交易员的故事,这类书有不少,随便翻翻而已。

  里奥·高夫在选择《股市大亨》时,曾谈到它曾对海外有过较大的影响,但在中国大陆却没有。在九十年代初期,倒是在《上海证券报》的专题版上连载过《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史振邦编译),当时这类书籍在大陆根本没有,所以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由我们将它编成书籍,很是畅销。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我们又将《上海证券报》上的“实战经典”专版上的文章汇成《国际投资基金经理谈股论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但影响力已经明显不如前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的第十本书是《论凯恩斯》(罗伯特·史卡斯基著)。里奥·高夫认为凯恩斯是投资大师,非常正确。经济学家一般在投资方面是屡战屡败,像大经济学家费雪在1929年大崩溃前夕仍乐观过头,已成为经典案例。而1998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直接操盘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覆灭,使人们对经济学家的实践能力的怀疑更是雪上加霜。但凯恩斯是个例外。这倒不是说凯恩斯曾从事期货、股票、外汇等多种投资,而且成绩似乎不错(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有人也认为凯恩斯最终的投资结果并不成功),而是因为凯恩斯在他的著作中时时显露了对投资市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如“选美女理论”、“抢座位”,已深入到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层面。坊间有凯恩斯文集,其中一本就是《投资的艺术》(江苏人民出版社),不过真正的精华还是那本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股票作手回忆录》

  接下来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尽管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却经久不衰,它确实像一部经典的西部片般魅力长存。后来很多书有意无意地模仿《股市作手回忆录》,偏偏就是缺了那种感觉和深入人心的激烈。这本书描写的是美国早年的市场环境,充满了欺诈和操纵,但许多教训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按高夫的说法,最让人感慨的是书中的原型交易员大败于1929年的股市崩盘,一蹶不振,在1940年饮弹自尽,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在许多方面,出色的交易员与红颜不乏相似之处)。在中国大陆,《股票作手回忆录》从来没有畅销过,却是一本常销书。

  《证券分析》

  《聪明的投资者》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智慧型股票投资人》更多地被译成《聪明的投资者》,它是巴菲特向崇拜者推荐的必读书。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派的开山力作,当然经典,不过我却几番犹豫是否要列入55本书目中去,因为我自己也没读完!在我筹划期间,就定下一个标准,那就是无趣的或硬啃的书都不列入进去,如威廉·夏普的《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也许很重要,可是我只是选了一部分阅读而已。我虽然读过许多大部头的金融投资教科书,却总觉得不少论述华而不实。

  《证券分析》太晦涩,《聪明的投资者》好读点,但我还建议大家读一本叫《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精选了格雷厄姆的一些文章、演讲及访谈,如在1932年《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美国企业是否值得活下去?》,当时纽交所挂牌的公司中,超过30%的公司股票的价值低于其解散并清算出售的价值,格雷厄姆向大家发出信号,现在该是安全地回到股票中去的时候了。还有一篇是1955年3月格雷厄姆在美国参议会银行货币委员会上的证词,主要是讨论影响股票买卖的因素是哪些,它的轰动性当然不能和老摩根在去世前不久的国会证词相比,但非常有趣,值得一读。《价值再发现》还发表了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的演讲稿,共有十讲,也是清晰了解这位证券分析之父思路的好办法。

  格雷厄姆的著作在大陆翻译得较全,如《储备与稳定》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都有中译本。

  《怎样选择成长股》

  《非常潜力股》(费利普·费舍),海南出版社的译名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众所周知,巴菲特将自己成功的理论基础归于两个人,一个是恩师格雷厄姆,另一个就是费舍。通俗地说,格雷厄姆教巴菲特如何拾起还能吸上几口的烟蒂,而费舍教他如何发现味道极佳的好烟。价廉物美的股票固然好,可不易找,尤其是在大牛市中,而费舍认为,价贵物美的股票也可以买,因为随着企业的成长,价贵会变得相对便宜。格雷厄姆与巴菲特面临的市场环境迥然不同,一个是二次大战前且遭遇大萧条的熊多牛少的市场(格雷厄姆在1929年的大崩盘后丧失了35%的价值),另一个是战后美国走向全球经济独霸的阶段,投资策略和方法当然会改变。关于费舍的成长股理论,我曾在几年前的《财经》杂志上长文介绍过,以新闻报道为价值取向的主编胡舒立对我不厌其烦的一期又一期的文章失去了耐心,终于一次在我的文章最后加上“本文完”的字样,强行停止长篇大论,有趣得紧啊。

  从阅读效果看,熊市里读格雷厄姆、牛市里读费舍比较合适。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高夫下面推荐的两本书是有关技术分析的——《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江恩)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罗伯特·爱德华和约翰·迈吉)。对这两本书,高夫与其说是将信将疑,还不如说是基本否定,勉强推荐只是因为它们对不少投资者有影响力。好笑的是,高夫竟把《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比作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原因是它们都有历史价值!

  绝大多数投资大师对技术分析派不屑一顾,乃至于认为他们在行江湖骗术,我过去也如是想。在十多年的中国股市中,股价波动主要是由政策、人为操纵和偶然的公司盈利因素决定,技术分析如何有用武之地?我曾有一个观点,读懂技术图形只对想和庄家一赌的人有用,这与如何辨识地下钱庄的地址一样。庄家在每天股价的行走上做足功夫,划出技术分析经典图型,让参与者一起入局赌一把。

  至少从中国股市的经验看,技术分析派中出的骗子最多,像写《短线是银》的唐能通之流数不胜数,对散户的伤害也最深,但接受所谓技术分析的土壤很肥沃,因为不劳而获赚快钱是人的欲望。

  我现在仍没有改变上述看法,但试图对技术分析做点研究,因为它是金融心理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了解它,做不好投资。技术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趋势,虽然它未必能清晰地指出趋势。但绝不能和趋势作对,是一条重要的控制风险原则,很多人知道却经常做不到这点,如果利用技术分析的“教条”督促一下自己,未必是件不妙的事情。又如,技术图型有种“自我实现”效应,很多人抛售股票的原因仅仅是别人在抛,反之亦然。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中最好的章节可能是“历史上的大炒家”,江恩举了不少大炒家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上述股票作手利文摩尔。江恩称利文摩尔是个有信用的人,他虽然屡屡破产,但只要恢复元气,一定还债(包括欠江恩的钱)。高夫曾提到利文摩尔在1929年便彻底失败,而江恩说他在1934年再次破产后又赚了钱,当然最后确实在破产状态下自杀。《金融心理学》的作者拉斯·特维德还提到过利文摩尔是如何逃过1929年大崩盘的,当时他雇佣40名“统计员”作为助手,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对下跌和上涨的股票家数进行计算。在他们广泛选取的1002只股票中,有614只同一时期下跌,只有338只上涨,所以尽管工业指数成份股涨势喜人,利文摩尔感到大势不妙,赶紧走人。

  江恩对这位大炒家的总结是:“利文摩尔的弱点之一是他除了学习如何赚钱之外,什么都不学。他从不学习保存资金的方法。他贪心,有权力欲,所以当他赚了一大笔钱以后,就不再稳妥地进行交易。他试图让市场跟着他的意愿走,而不是等待市场自然地转势”。这也是所有最终失败的大炒家的通病,当他们赚到大钱后,就忘却了遇事小心谨慎的成功之道,变得过度交易,没考虑意外的出现,忘乎所以,最后市场经常只有他一个买家,其他都是卖家。

  江恩的下面一段话已超出了技术分析的范畴:“任何投资者都应在交易的时候记住,他可能是错的。那么他怎样才能纠正错误呢?答案是设置止蚀单,这样可以减少损失。除非一个人知道他要冒多大的风险,以及在一笔交易中他的资金要冒多大的风险,否则他就不应该开始投机。因为如果不知道这些基本的规则,那么他迟早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爆仓”。

  要掌握技术分析势必要了解心理学,《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作者之一约翰·玛吉还有一本《战胜华尔街》的书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译出。坊间有无数的“战胜华尔街”,这本叙述的是“成功投资的心理学与哲学”,有点意思。比如书中讲了很多有关地图的故事,不失为一种理解技术图形的哲学涵义的方法。

《与天为敌》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十六本书是彼得·伯恩斯坦的《与天为敌》。伯恩斯坦是《投资组合管理期刊》的创办者(1974年),更是一位将复杂的投资理论和观念注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的高手。我每每读伯恩斯坦的书,就觉得是在读历史小说,极有快感。《与天为敌》的副标题是“风险探索传奇”,从希腊、文艺复兴一直聊到现代,主要涉及不少概率问题,但写得极人性化。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投资革命》(上海远东出版社)讲的是马克维茨、默顿、萨谬尔森、米勒、莫迪格里亚尼等经济学家是如同把高深莫测的理论用于华尔街的实践上的,读者看完之后,就不会被所谓的“火箭科学”之流的金融工程蒙得晕头转向了。伯恩斯坦的另一本书《黄金的魔力》没有中译简体字本,写的是黄金的历史,大家之作。

  《投资组合管理期刊》对伯恩斯坦的助益很大,他坦承:“是这份杂志使我更年轻了,而非别的什么东西,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很紧张的,当你必须要读所有那些材料──是你细读,而不是浏览,并且好的坏的都读──你就不能不从中学到东西”。

  伯恩斯坦近年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过一篇《投资的核心》的短文,描述不确定性始终围绕着我们,其中不乏警句般的风格:

  “在投资者头脑比较冷静的时候,投资者知道他们没有能力预知未来。然而,在处于极端恐慌或狂想的心理状态下时,他们对其预测变得非常大胆:他们的行为使人感觉好像不确定性已经消失了,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样。现实突然转变成了那个假象的未来,其中结果是已知的。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但他们也是难以让人忘记的:市场的大起大落就是由投资者的心里从怀疑到确定的转变形成的”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有关市场行为的教训,尽管如此,以延伸不可重复的过去的长期因素适用范围方式来预计长期期望收益是非常危险的。尽管没有人会怀疑老摩根的推测,即资本市场永远是在波动的,但是并没有事先确定的市场必定会恢复到的均值。在20年或者30年中收益率即使只有1—2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会造成最终财富的巨大差别”

  “投资不像许多其他的领域:因为不确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数的胜利都会属于乌龟,而不属于兔子”。

  《24天:安然垮台真相》

  《玛莎的公司》

  我不明白高夫接下来为什么推荐《战胜道琼斯》(麦克·欧希金斯/约翰·道恩士),因为它的内容很普通,没看出什么成功之道来。而下面的《放空巧术》(凯萨琳·史丹利)和《统计会说谎》(达伦·霍夫)被上海财大出版社译成《卖空的艺术》和《统计陷阱》。《统计陷阱》是本很有趣的小册子,由一位有统计背景的新闻记者所写,但它首先最适合的是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因为他们稍有统计常识,不会犯很多低级错误。《卖空的艺术》也不错,有许多个案,可是缺乏具体的情境。我建议大家读两本有助卖空的书,一本是《24天:安然垮台真相》(上海远东出版社),另一本是《玛莎的公司》(中信出版社)。

  安然公司欺诈案早已真相大白,似乎没什么可深挖的地方。我当时见到《24天:安然垮台真相》,也是这个意思。但有位朋友建议我一读,我看后才发现安然公司垮台有相当的偶然性,它肇始于公司的CEO斯基林的辞职,《华尔街日报》的两位记者觉得有点奇怪,便想写点东西,后来他们又很偶然地发现了公司年报中的“相关合作交易”的栏目,这些东西早被许多分析人员和基金经理读过,记者们却找到了公司财务总监法斯托在关联公司兼职的情况,本想抓些“小辫子”,没想越搅越浑,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在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放空者竭力帮助记者的故事,他们是揭穿黑幕不可缺少的一环。

  放空的真正艺术在于不仅能够看空一家公司或一个市场,还得在合适的时机放空,这确实需要“一叶知秋”的本领,乃至运气使然。对于喜欢人文历史思索的朋友,还可以看看林达写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三联书店),“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下台,而人们是如何放空政府的,可以看其中的详细叙述,看后也许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现实远比故事要离奇,有许多事情非我们人力所及。

  《玛莎的公司》反映的是另一个故事。女主人公玛莎是美国家居时尚的代言人,她的玛莎·斯图尔特多媒体公司于1999年10月18日开盘交易,发行价是18美元/股,当天开盘价为37美元/股,上涨了107%,但在随后的6个月里,股价下跌了48%。事情并没完,她又因内幕消息,抛售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股票,而被法院审判。整个过程也是离奇、精彩,让人深思。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与其是主动卖空,不如说是要防天有不测风云。

  里奥·高夫最后推荐的六本书都很有价值。《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盘》经常被人提及,自是一本经典之作。作者加尔布雷思并不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可是对社会大众有影响力,文笔也很浅显易懂,这本书即将由上海财大出版社译出,我们静候佳音。

  《混乱中的困惑》(乔瑟夫·迪加维加)收入海南出版社的《投机与骗局》中。这本书在1688年已出版,用的是对话形式来解释当时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运作,但书中所描述的种种现象似乎也发生在今天的市场中——混乱、疯狂,充斥着人性弱点的暴露。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麦里斯·麦基)不单是本投资经典,也是一本人类愚行的总记录,如十字军东征、“女巫”、占卜术、催眠术、圣物崇拜、决斗等历史故事。《投机与骗局》只收录南海公司、郁金香和密西西比计划的几个大泡沫,相比之下,视野狭小了些。在中国九十年代初的上市狂潮和九十年代末的世界科网泡沫中,我们都会看到南海泡沫的影子。当时的“股份公司申请”中有:马匹保险公司、头发贸易公司、为所有男女主人因为仆人造成的损失而保险的公司以及“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公司”。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股票市场显相实录》(费雷德·施维德)明显没有《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的译名那般直奔主题和生动,也就是说港湾里到处是经纪人的游艇,却不见客户的游艇。这书事实上讲的是金融中介机构的盈利之道及随时可能出现的忽视客户利益的腐败,比如基金可以亏得一塌糊涂,但基金经理照样收取管理费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聪明的人不应该“买股票”,而是要么“卖股票”,要么做“交易中介”。也就是说,自己搞家公司上市或者为别人包装上市,这样就避免了投资风险。中国的绝大多数券商的死亡之旅是与自营有关,他们自己充当了交易主体,把自己的风险全部暴露却无法防范。如果这些券商仅经营经纪业务,即使没有赚大钱的投行业务,生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说谎者的扑克牌》

  《营救华尔街》

  《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

  《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

  《说谎者的扑克牌》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是个极机智的写手。他曾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交易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叙述出来,有黑色幽默风格,让人忍俊不禁。所罗门公司是80年代华尔街极富个性的公司,它出了很多人才,后来又演绎了许多故事。例如,已超过路透社的财经信息商彭博创始人、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就出自所罗门公司,当时年已不惑的他被炒鱿鱼,不得不自创事业。《说谎者的扑克牌》写到1988年、1991年所罗门公司因操纵政府债券丑闻而差点倒闭,后被巴菲特解救,故事情节可见《华尔街黑幕》(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马丁·迈耶,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很多著作。迈耶的文风应属通俗财经类,可总透露一股陈腐味,让人难以卒读。如果把他的著作与伯恩斯坦比较,高下立见。

  债券丑闻的主角之一是梅利韦瑟,他是所罗门公司的董事和王牌债券交易员,《说谎者的扑克牌》就是以他登场亮相为开头的。巴菲特接手所罗门后,对公司的交易文化颇为感冒,梅利韦瑟不得不离开,创办了后来轰动一时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于是又成为《营救华尔街》一书的主角。当公司面临破产,很想出资营救的巴菲特最终没有动手,可能是与他对梅利韦瑟的交易文化不以为然有关。《营救华尔街》和《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的作者同是罗杰·洛文斯坦,他将复杂晦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前因后果写得如此扣人心弦,真是有本事。坊间还有一本英国作者尼古拉斯·邓巴的《创造金钱》(上海人民出版社),说的也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兴衰录,逊色不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失败应该说是曾让华尔街传统交易员目瞪口呆的“金融工程”之王们的滑铁卢,它让人们真正反思所谓的科学在充满人性与偶然性的金融市场能走多远?

  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只骆驼压上最后一根草的是俄罗斯金融崩溃,而由《金融时报》女记者弗里兰写的《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是介绍这场灾难前因后果最清楚的书。

  所罗门公司还出了一个大人物考夫曼,他是8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头牌宏观经济分析员,当时的影响力不亚于格林斯潘。海南版有他的自传《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书名实在不引人注目,内容其实非常扎实且好读,是思维缜密的人的上品读物。

  但另一位欧洲的老投机家科斯托拉尼对考夫曼不以为然。“他总是在美联储的决定之后发表其利息预测,这每个学徒都能做到。著名的所罗门兄弟公司用大量金钱和公关旅行把他支撑起来,以便日后发表分析,从而能把证券市场引向这个或那个方向,幸运的是他今天早已被人遗忘了,但肯定没被那些由于他的预言而损失钱财的人们遗忘”。

  《门口的野蛮人》

  《大交易》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二十五本投资经典是《门口的野蛮人》(布赖恩·伯勒和约翰·希利亚尔),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版本是新译本,中译本早在1997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书名是《大收购》,在九十年代初就有了。我还记得当时读完此书的感受,真是回肠荡气,对大收购的魅力佩服不已。为了争夺RJR和纳贝斯克公司这块掌上明珠,由公司自己的管理团队、KKR公司团队与第一波士顿团队三方争夺。由于这个案子几乎汇集了所有的华尔街大投行(如所罗门、摩根士坦利、高盛等公司),所以这场收购战够经典的。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贪得无厌的公司管理层,如果让他们MBO的话,读者会很不痛快。其实,这本书也可以作为席卷中国大地的MBO热潮的教科书,让人们真正清楚认识到MBO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尤其是它需要透明公正,这就是引来竞争团队竞价交易。

  这场发生在1988年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收购的赢家是KKR团队,其核心是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简称KKR)。一战成名的他们也因此遭到不少非议,上海财大版的《新金融资本家》就是后来为他们辩护之作,这本书写得并不很优秀,但对喜欢购并的人来说,可读。

  当时身为KKR团队的布鲁斯·瓦瑟斯坦后来也写了一本书叫《大交易》,就不同凡响了,他当然也提及那场大收购,可是对收购与反收购的历史、战略及技术阐述得更多。把这书和《门口的野蛮人》一并阅读,能获得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

  《非理性繁荣》

  《金融新秩序》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

  摩根士坦利网站上推荐了《资产配置的艺术》、《市场,乌合之众和崩溃》、《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非理性繁荣》、《巴菲特文集》、《投资革命》、《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疯狂的岁月:60年代华尔街牛市的戏剧崩溃结局》、《聪明的投资人》、《客户的游艇在哪里》、《投资存亡战》、《投机的艺术》、《股票作手回忆录》、《隆巴德街:金融市场的象征》、《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混乱中的困惑》十六本经典书籍,我们上面还未介绍的中译本有三。《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的作者大卫·史文森是耶鲁基金的投资主管,他从1985年到2001年将10多亿美元的资金运作到107亿美元,保持了净(除去费用)年均滚动收益率18.3%的骄人业绩。此书中译本封面其貌不扬,书名也无新意,当时我在书店里翻阅看看目录,估计不错。回来后细读,拍案叫绝,觉得它是机构投资者必读书。大卫·史文森曾师从诺奖获得者托宾,早年在华尔街工作,后又返回母校耶鲁理财,兼职耶鲁大学商学院。如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像教科书那般系统,又有实战者有血有肉的体会,能不力透纸背?看完此书后,我一直想将它介绍给《Value》读者,现在终于如愿。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罗伯特·希勒一定会获得诺奖,因为他太出色了。《非理性繁荣》还没出版几年,已被业内人士纷纷推荐为经典,殊为不易。罗伯特·希勒的套路很多,底子是行为金融学,他的研究方向值得跟踪。希勒作过一个很有意义的调查,他询问机构和个人投资者,1987年10月的全球股市大崩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促使他们抛售的原因又是什么?答案都是一样的,既不是经济消息,也不是政治新闻,影响最深的就是价格变化本身。债券和股票价格前期下跌的影响比媒体上任何其他新闻的影响都要大得多,也就是说,投资者抛售的主要原因是别人也在抛售!

  《非理性繁荣》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如“庞氏骗局”原来是指金融诈骗,即用高息诱惑人们投资某个不存在或没价值的项目、然后把钱挥霍一空的古老骗术。但希勒把它推广至由于贪欲和恐惧而引起自发的金融泡沫,并非人为操纵,这是非常深刻的。遗憾的是,每次泡沫崩溃后,人们总是试图找到金融操纵之手。对,在很多的情况下,金融市场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操纵,但人们自身的贪婪和盲从经常是投机失败的主要原因。

  希勒的另一本书《金融新秩序》,对二十一世纪的各方面风险管理作出了金融创新安排,分析框架很是壮阔,在世界各地好评如潮。我们曾将它评为《Value》2003年10本最佳商业图书,并作了推介。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的作者金德尔伯格应该是希勒的前辈了,副标题“金融危机史”很清楚地点明了内容。此书的特点是细微,史料众多,看后让人觉得金融危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只要金融市场继续存在下去。

  摩根士坦利推荐的五本书没有大陆版。从《市场、乌合之众和崩溃》的书名可以看出,它也是一本对历史上的金融市场繁荣与崩溃进行剖析的书,作者罗伯特·门斯特在高盛工作了五十多年。《疯狂的岁月:60年代华尔街牛市的戏剧崩溃结局》,美国60年代的股市类似于90年代的股市,多头乐观气氛浓厚,股市新概念层出不穷,如“漂亮50”股票、多元化综合类的企业集团极度受宠等等,最终以70年代初的大熊市告终。《投资存亡战》早在1935年已出版,现在仍然在投资领域流行。亚马逊书店的介绍是:该书作者加德·里伯在华尔街担当经纪人40多年,享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告诉投资者:“投资没有捷径和快速致富的公式,并将自己对市场的一些真实体会和第一手经验提供给读者”。里伯这本书的语言浅显活泼,所以第一版就卖出25万册以上,比它早一年出版需要很高的智力阅读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畅销得多。作为一个1929年大崩溃的幸运儿(在灾难来临前,他把自己的和他的委托人的股票全卖了),里伯强调:“止损是惟一一个人们可以教给你的,而且永远正确的市场准则”。《投机的艺术》比《投资存亡战》早出版5年,作者菲利普·卡莱特是美国先锋基金(1928年)的创办人,曾被巴菲特誉为“如果有一个投资顾问名人榜的话,他应在前十名之列”。卡莱特非常勤奋,101岁还到办公室上班。他有许多独特的观点,如不喜欢发放股息的公司,因为这说明它们不知道如何投资,只能还给股东。他也不觉得了解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有什么必要,“管理只是有许多的现金需要安排”。尽管身为投资顾问,他却告诫人们:“没有人因别人的忠告而获得财富”。

  伦敦的隆巴德大街是近代金融市场的发源地,是昨日的华尔街。《隆巴德大街:货币市场的象征》的作者巴杰特是一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前编辑。“书中对银行系统从经纪人、货币到信用等各个角度进行了描述。这些关于隆巴德大街当年货币市场的观察、内情和真相,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仍在我们耳边回想起许多警世之言”。亚马逊网如是评论。

  金德尔伯格对巴杰特极为重视,认为是他首先提出了“最后贷款人”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并围绕巴杰特的观点在《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中写了整整一章。

  《资产配置的艺术》是本新书,作者为摩根士丹利个人投资部首席策略师。

  这些书在亚马逊书店有售,有兴趣引进版权的内地出版社也可一试。当然,其中也许已有内地版,若是,请告知我。

《贼巢》

  我们计划推荐的55本投资理财经典,上篇已介绍了一半多,下面,我们按类别继续进行。“传记、小说类”还有两本书值得一述。《贼巢》也名《股市大盗》,在90年代初出版时,曾风靡一时,作者是两位《华尔街日报》记者,也暴得大名。《贼巢》描写的是80年代的垃圾债券之王米尔肯等人是如何发迹的以及因为内幕交易而彻底崩溃。事实上,80年代的垃圾债券市场类似于90年代的纳斯达克,为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并且为企业购并添砖加瓦。也许问题正出在后面一点,80年代是美国许多老企业被“解构”的时代,这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那些购并者成了“强盗”,被指责为贪婪无耻。当80年代的盛宴结束后,需要有人承担责任,风头最足的米尔肯自然首当其冲。

  历史是非常有趣的,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贼巢》的指控是不公正的,米尔肯也恢复了大部分名誉,他被视为一个受到政府官僚们不公正对待的空想家。尽管如此,米尔肯的故事仍值得一读。坊间还有一本《强人的聚会》(经济科学出版社),也是写这个主题的。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则是90年代中后期股市躁动时期的产物,作者詹姆斯·克拉默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和财经网站The Street.com的创始人之一。克拉默的文笔略显油滑,但比起同时期许多类似的华而不实的著作,他的最大特点是诚实。在特大牛市中,赚钱的概率非常大,一般人都会洋洋自得,而不是把成功归于“天助”。克拉默却在实战中发现了市场的杀机和凶险,最后总结道:“我很幸运,出色不如走好运”。另外,由于克拉默置身于投资圈和股评界,他在书中也谈到了一些圈子里的人情世故以及不少骗子无赖行径,这与中国股市有很大的相似处。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的书名,也许是为了畅销吧,但“瘾君子”确与书中所述的作者形象不符。

《最佳金钱故事》

《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

《共同基金常识》

  在“大师作品”类别中,我们还没介绍的是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吉姆·罗杰斯和约翰·鲍格尔。古往今来,股市中出了不少大师,我们需要好书去了解他们的事迹。20世纪初的华尔街大亨巴鲁克大名鼎鼎,詹姆斯·格兰特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叫《谁执股市与政坛牛耳》(中国标准出版社),但极一般,没让人看出巴鲁克的神奇来。欧洲股市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是一位大师,海南出版社首先推出了他的《一个投机者的智慧》和《股票培训班》,但这两本书并非大师的精华部分。直至《最佳金钱故事》的出版,科斯托拉尼才让人刮目相看。匈牙利人科斯托拉尼生于1906年,20岁的时候就在巴黎股市从事投机生涯,并对哲学和艺术史有所研究。科斯托拉尼与台湾的邱永汉是一路人物,他们未必能像巴菲特和索罗斯那般成为金融市场上的顶级大师,可融生活、投机和事业于一体,妙趣横生。

  二次大战后,华尔街在全球股市中独树一帜,而欧洲股市奄奄一息,会让不了解历史的人认为向来如此。其实,在二次大战前,包括股市在内的金融市场在欧洲极为发达,如果按股票总市值与GDP的比例计算,美国远远排在后面。长寿的科斯托拉尼以他在股市中70多年的经历向读者见证了这段“似火牛年”的欧洲市场故事。

  科斯托拉尼讲得最好的是投机与人生命运的故事。例如,在老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曾发生过这么一回事,有一个卖弄风情的女人,她的丈夫是银行家和机构投资者,她的情人是一位大投机家。有一天,这女人看中了一条绝妙的钻石项链,怎么得到它呢?情人有钱但没法送给她,因为这样就暴露了自己。于是,她和情人商量了一条计策。

  情人先向珠宝店老板支付了四分之三的珠宝价格,然后她带着丈夫来到珠宝店展柜前,老板答应他们只要四分之一的价格便可以得到它。

  没想到丈夫说道:“我不喜欢大打折扣的货色。用这么便宜的价格送给你,不是我的风格”。

  但等她离开之后,丈夫又回到珠宝店将它买了下来。珠宝店老板告诉她:“你丈夫要给你一个惊喜呢”。

  她等啊等啊,却不见丈夫拿出珠宝来。最后她终于在一位布达佩斯最漂亮的歌剧女演员的脖子上看到了这串心爱的珠宝。

  事情还没有完。这件事变成了一个笑话且传到了银行家丈夫耳朵里,他决心报复。凑巧的是,他的情敌正在做空一家生产香肠的公司的股票,因为它的价值从50已经上升到300,明显高估。

  银行家动用一切力量,做多“香肠”股,价位从300拉升至1000、2000最后到3000更多,被逼空的情敌损失惨重。

  但失去理智的银行家忘记了一件事,他成了市场的惟一买家后,高于原价10倍的“香肠”股卖给谁呢?结果,银行家破产自杀,那个失落的女人后来死于意大利,她情人则在巴西的圣保罗继续投机,歌剧女演员到了好莱坞,但失去了嗓音。

  科斯托拉尼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比如,他认为通货膨胀是一大弊端,但与通货紧缩相比,它是一个较小的弊端,通货紧缩最后必然导致国家资本主义。而“世界经济需要这种兴奋剂(通货膨胀),就像人类性高潮有时需要一点酒精、咖啡或尼古丁一样。为什么?因为所有的国家、城市、大小企业、建筑巨头和商人们都欠着债,以至于如果没有一点儿通货膨胀他们就永远不会被其债务解放”。

  他又把那些在通货膨胀中感到恐慌的储户比作蜂窝被捅时的蜜蜂的表现:“蜜蜂也是节俭的象征,当蜜蜂们贮存其节省下来的一切的蜂巢被摧毁时,它们会变得歇斯底里,它们疯狂地飞来飞去,不仅刺蜇他人,也因此为自己的死做好了准备”。

  储户们则饥不择食地涌到投资顾问那儿去,接受不适合自己的投资建议,然后大多以亏损告终。科斯托拉尼为此用了莫里哀的一句俏皮话:“病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人们给他的药上”。

  科斯托拉尼也是格言警句的制造者,如“一般来说,消息不产生价格波动,而是价格波动产生消息。这无论在巴黎、伦敦还是在纽约都一样。一天的交易结束后,每一个人都在为当天的价格变化或者趋势反转寻找借口,而这些借口是他两小时前怎么也想不到的”。

  吉姆·罗杰斯2004年5月第三次来到中国,作了几次演讲,颇为轰动。他1970—1980年与索罗斯合作量子基金,成绩斐然。后来钟情于全球投资,1990年冬天,罗杰斯开始了第一次为期22个月的环球旅行,出版了一本《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江苏人民出版社)。

  十年后,罗杰斯又开车周游116个国家,有了这本《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罗杰斯当然不纯粹是为了游玩,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各个国家的基本面,选择是否对某个国家的货币、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进行投资,这与基金经理实地考察上市公司有类似处。不过,与一个上市公司相比,国家的基本面更为复杂,需要敏感的洞察力。

  诺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有一个颇为自得的观点,即如果要长见识的话,没必要周游列国,因为美国图书馆里都有。但罗杰斯不会这么想。

  通常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新信息是通过媒体传播,但如果你亲临其境,会发现难以信任媒体的报道。在罗杰斯环球之旅前后,我也跑了一些地方,倒觉得和他颇有契合处。例如印度的崛起与其对中国的挑战,成了世界各大媒体的报道热点。但罗杰斯对此很是怀疑,在他眼里:“这个国家有一半人不知道另外一半人在干什么事情”,“印度集中体现了官僚主义和沙文主义,而且国内保护主义盛行”。印度人特自以为是,尤其是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长处,更让他们感到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最为糟糕的是,印度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电话网络、移动电话网络,从孟买到加尔各答距离2000英里,罗杰斯开车用了整整一个星期,如果平均时速能达到30英里的话,就算是幸运的。在整个印度,卡车的平均时速是12英里,而在中国要比它快4倍。罗杰斯问道:“以这样的速度,他们怎么能跟中国竞争呢?”

  由于埃及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它的糟糕状况很少受到主流媒体的曝光。我2004年春节去了一次埃及,对当地的问题大为吃惊。罗杰斯对埃及的判断是;“这个国家处于世界级的官僚灾难之中”,“整个社会在分崩离析”,这都是一般报刊中难以见到的观察。

  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罗杰斯最看好的是中国。第一次来上海,他就买了B股。1999年来上海,B股市场正处于谷底,他很幸运地买到了大量B股, 2000年B股大反弹,罗杰斯却说不急于抛出。因为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尽管会遇到挫折,但前途光明,他不在乎那点差价。对于日韩,罗杰斯的态度就没那么乐观了。日韩最致命的地方是严厉的贸易保护政策,这只能让他们获得一段时间的巨大好处。例如,在韩国,很难享受到外面的很多好东西,这样,不少韩国人反而喜欢定居在中国等地。罗杰斯本不想在韩国投资,后来却发现该国的男女孩比例严重失调,男孩要比女孩多20%,以后妇女将十分稀缺,地位必然会上升,他买了三家制造避孕药厂家的股票。日本在闭关锁国方面走得更远,一份神户牛排100美元,据说是因为给这些牛做过按摩,但罗杰斯可不相信这一套,他认为如果开放市场的话,至少会便宜一半。

  商人的眼光有时确实不一样,印尼群岛中的东帝汶岛在1999年要求独立,引来印尼的干涉和联合国的干预,一般的报道焦点在于民主对独裁之类的起因。罗杰斯去后才发现,东帝汶周遭近海有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科威特。澳大利亚那么起劲愿意派遣军队的原因,是它已经有了一份开发和加工东帝汶天然气的合同。

  罗杰斯的有些观点更为新奇,他认为,当年叶利钦并非主动让贤,而是普京在克格勃的支持下,不动声色地将叶利钦赶下了台,之所以遮掩这场政变,是为了不吓退西方的资本。又如,最喜欢做假帐的不是公司,而是国家,美国是最厉害的,法国、意大利和德国都在做。最让罗杰斯吃惊的是德国,它向来奉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2002年大选前夕也开始大举借债。这也是罗杰斯对欧元颇为疑虑的地方。不过,他坦承:“我手里还握有欧元,不为别的,只为欧元比其它货币病得轻点”。

  格林斯潘在许多人眼里几乎成了神人,可罗杰斯对他抨击最强烈,在罗杰斯的笔下,格林斯潘从来就不是个成功人士。1974年,格林斯潘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却眼睁睁看着通胀失去控制。他回到私营部门工作后,拼命游说,获得了美联储主席的职位。1987年上任伊始,就爆发了股市大崩溃。崩盘前一个星期,格林斯潘一再重申,美国贸易差额状况得到改善,但两天后公布的数字却是有史以来最差的。罗杰斯和许多投资人都大骂:“这个家伙不是傻瓜,就是骗子”。而罗杰斯现在的判断是,格林斯潘不是骗子,他只是对股市从来没搞懂过,对经济也是一窍不通。

  1998年,格林斯潘又出手拯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替朋友解套,失去了因该公司破产进而清理金融系统的契机,没经历一次正常熊市的市场最终在两年后泡沫破裂。到了2001年,格林斯潘再次惊慌失措,这一年,如果以百分比来计算的话,美联储印发的纸币比美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它又鼓励了房产和消费的大泡沫。

  罗杰斯并不认为格林斯潘呆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不走,是他热爱这个岗位。“离开政府部门后,他又能走到哪儿去呢?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找一份新的工作,而他又是那么愚蠢,根本不知道自己给经济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最后,还是听听罗杰斯自述的投资哲学吧。当他路过拉斯维加斯时,他强调自己从不赌博:“我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冒险的,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投资家的做事方法通常就是什么都不做,一直等到你看到钱就在那里摆着,就在墙角那里,你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走过去把钱拾起来。这就是投资之道。你要耐心等待,一直等到你看到,或者发现,或者碰到,或者通过研究,发掘了你觉得稳如探囊取物的东西。获取这个东西不需要冒太多的风险。在你下单购买之前,你一定要肯定自己买的东西价格低廉,或者你看到积极的变化即将来临。换句话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你才下单购买,人生中看到钱就躺在那里的机会是绝对不会太多的”。

  “很多人在股票市场里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买了某种股票,看它往上涨,自以为自己聪明能干。他们觉得买卖股票容易得很。他们赚进了很多钱,立即开始寻找其他可买的东西。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应该什么都不干。自信心会导致骄傲,最终导致狂妄自大。其实此时你真的应该把钱存进银行,到海滩去玩上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好机会本来就不多,更不会接踵而来。但是,你并不需要很多好机会,如果你不犯太多错误的话。”

  罗杰斯是个相反理论和价值投资的信奉者。

  如果说格雷厄姆是上市公司股东运动的发起人,那么,约翰·博格尔就是捍卫基金投资者利益的先驱。博格尔在1974年创建了先锋集团,它是仅次于富达公司的第二大美国基金管理公司。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保持低成本,先锋集团的平均成本要比同行业的1/3还低。而降低成本的一个主要办法是推出被动式投资──指数基金。博格尔写了不少书和文章,《共同基金常识》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这是中国内地读者系统了解基金最好的参考书。

  在2003年,博格尔写了一篇《今天的共同基金产业:回到未来》,回顾了美国基金业50年来的发展历程,值得借鉴。首先,共同基金从1949年的20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初的6.5万亿美元,其复利增长率达16%,已成为一个巨人。当年,90%的基金是股票基金或股票导向的平衡基金,如今,它们不到该产业资产的一半,而1970年才出现的货币市场基金已经占了目前基金的1/3。基金的数量则从137种发展到8300种,其中的股票基金从75种增加到4800种,基金占美国股票的比例也从2%上升到23%。

  第二,股票基金的类别从集中到分散。当年绝大部分的基金投资美国的篮筹股,而现在所统计的3650只股票基金中,仅有560只接近它们的绩优股祖先,其余则五花八门,例如450个基金专攻行业,另外750个是国际基金。

  第三,共同基金管理模式也由投资委员会的集体管理演变成了明星基金经理的模式。但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彗星,在基金界的苍穹里转瞬即逝,他们的平均任期只有5年。

  第四,在1950年到1965年之间,很少有基金组合的年平均转换率超过16%,而现在暴涨至110%。也就是说,大多数基金持有股票的平均期限从6年左右降低至11个月。这意味着,一个10亿美元的基金年交易量从3.2亿美元上升至22亿美元,差不多是过去的7倍。

  第五,基金行业的原则已从“出售我们所生产的”跳到“制造我们能销售的”,不断制造新基金来迎合市场的狂热,仅在2000年5月一期的《钱》上就有44个共同基金登出他们的业绩来推销自己。这种粗制滥造的机会主义基金的另一面是死亡率越来越高,50年代只有10%的基金在年代末消失,而在上一个十年,一半以上的基金都已不存在了。仅在2000年到2002年间,就有900个基金没了。

  第六,基金管理费占总资产的比例从1951年的0.629%(大基金为0.64%)上升到1.1%,是以前的整整3倍。而且,基金的各种成本占其资产2%—3%,这看似小菜一碟的比例会抵消10%的年度股市回报的1/4。从长远看,1美元以10%回报率复利计算,30年后是17.5美元;但若减去3%的基金成本,以7%的汇报率复利计算,1美元30年后只有8.75美元,仅有前者的一半!

  第七,共同基金的产权从私人转向公众。基金管理公司首先是上市发行新股,然后被大银行或保险公司买去,溢价至少是账面价值的平均10倍,在过去10年中,至少发生了40起这样的收购案。2003年美国最大的5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只有6家是私人持有的,26家被美国财团所有,7家被国外财团持有,6家被主要经理人公司持有,7家公开上市。

  鲍格尔的结论是,基金已脱离了半个世纪前的“管家和服务”的宗旨,如今的基金市场更像是个贴了各种商标名称的消费品市场。

  那么,这七大变化对基金的投资者有何好处呢?在共同基金时代的前20年(1950—1970),股票基金平均年回报率为10.5%,比标普500指数的12.1%低了1.6个百分点,平均来说,基金达到了整个市场年度收益率的87%。而在过去的20年里(1982—2002),股票基金平均年回报率为10.0%,与标普500指数的13.1%相差了3.1个百分点,基金只达到整个市场的年收益率的76%。很明显,行业变化并没有给基金股东带来任何好处。

  更为可怕的是,最近的数据显示,一个基金投资者平均年回报率只有2%,也就是说,基金股东得到的回报比基金本身的回报还要低8%!基金公司的年回报率与市场总体年回报率相差3%,以20年复利计算,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如今还要相差8%,真是双重惩罚。鲍格尔举例道:如果投资1美元,以20年计,13%的复利是11.5美元,10%的复利是6.70美元,而2%只有1.5美元。差别是不是太大了?

  联想到中国的基金,我们是不是可以算出同一笔帐?

《投资智慧论语》

《艾略特名著集》

《华尔街巨人》

  《投资智慧论语》(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书名普通,可内容十分充实,主要是一些投资大师的言论选编,而且没有“断章取义”。巴菲特、费舍、罗杰斯、林奇、博格尔、伯恩斯坦、索罗斯、格雷厄姆等几十位大家都有文章选入,这比泛泛的介绍原汁原味得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了许多在中国坊间难得一见的投资重量级人物的文章,如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富达基金管理公司创始人爱德华·约翰逊二世的《股票市场技术的参照意见》(“能在证券投资中取得不同凡响的业绩的人要到本质上有艺术天份的人群中去找,这是相对较小的一群人,就像艺术团体一样”)。房地产大王唐纳德·特朗普的《特朗普王牌:买卖的诀窍》(“在房地产行业中赚大钱,不是靠用高价买最好的地段。低价买坏地段会给你带来损失,同样,高价买好地段也会使你失败。千万别多花钱,即使错过好地段也不要这么做”、“我宣传方法中一个关键是虚张声势。人们总愿意相信某样东西是最大的,最了不起的”)。

  编者彼得·克拉斯还选了些很有趣的文章。《华尔街的丹尼尔·德鲁》的传主是19世纪美国股市中最臭名昭著的人物,后来所谓“注水股票”就来源于德鲁。他先让牛吃盐,然后牛渴时饮大量的水,然后把又肥又大的牛卖给纽约屠夫。后来,德鲁又将此道用于增发股票,即面值增加而实值未按比例增加。德鲁最成功的故事是卖空爱尔兰股票。卖空一个股票,首先要把它的价格做得高高的。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德鲁跑到券商俱乐部去,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擦头上的汗,一张纸条“不小心”掉了下来。等他走后,其他券商争先恐后地扑向纸条,发现上面一条对于爱尔兰铁路股票利好的消息。于是,大家疯狂地买进,使股价屡创新高。此时,德鲁开始做空,大大赚了一把。由于爱尔兰铁路的股票上蹿下跳,被称之为“华尔街上的荡妇”。

  技术派分析家约瑟夫·格兰威勒也是个好玩的人物,他在《市场运动》中竟把巴赫的《耶稣受难曲》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旋律作为股价图来分析,声称18世纪的巴赫如果现在还活着,“他将会是一名伟大的股票市场技术人员”。

  《投资智慧论语》也收录了查尔斯·道、威廉·彼得·汉密尔顿和罗杰·巴布森等技术分析派的先驱文章。我们在本文上篇中已推荐了《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两本书,汉密尔顿的《股市晴雨表》亦是经典。现在人们说起“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朗朗上口,但第一个提出上述观点的人是生于1875年的美国人巴布森(他被人们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靠统计赚钱最多的人),他的第一本书便是《积累财富用经济晴雨表》。在1929年大崩溃的前两年,巴布森便劝人抛售股票。第二个将晴雨表用之于股市的是1908年担任《华尔街日报》主编的汉密尔顿,他对前任主编和报纸创始人查尔斯·道的技术分析方法做了总结,命名为“道氏理论”。在汉密尔顿手里,道氏理论十分准确地预测了市场变化,让人不由感叹一首名曲经平庸之手和艺术大师演绎,完全是两码事。汉密尔顿当时著文剖析投机家基恩炒作美国钢铁公司股票,让基恩疑神疑鬼,以为汉密尔顿派了卧底在他身边。1929年10月25日,市场崩盘前夕,他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名为《趋势变了》的文章,文中写道:“按已故的查尔斯·道的众所周知的、用道·琼斯移动平均线考量股票市场运动的方法而论,10月23日星期二,20只铁路股票的表现进一步确认了两天前工业股票所显示出来的熊市特征”。12月9日,汉密尔顿逝世。

  波浪理论的发现者艾略特亦是一位奇人,他原来是个企业会计,1938年,也就是在他67岁时,艾略特突然发表了一篇有关市场的专论,由此展开了身前身后拥有无数艾略特迷的波浪运动。比较有意思的是,艾略特并不想把它的发现局限于股市,还想适用于所有社会情绪变化的动力。《艾略特名著集》中有一篇《艾略特传》,将这位传奇者的一生描绘得有声有色。坊间其实还有一本《艾略特波浪》(百家出版社),由《艾略特名著集》的编者小罗伯特·普莱切特所著,书中已将波浪理论用于“千年浪”上了,作者把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崩溃视作前一个千年浪的结束,然后是500年的熊市阶段,950年至1350年的商业革命是第一个新的超级循环浪的扩张,1350年至1520年则代表了对商业革命时期进行的一次“调整”。下一个上涨时期肇始于英国的伊丽莎白时期,1650年达到顶峰,然后开始走平,形成一个世纪的超级循环浪级的调整……

  也许是受此启发,经济学家汪丁丁几年前曾在《财经》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利用艾略特波浪理论预测新千年的经济市场走势,我看后,不由想起了16世纪的法国预测大师诺斯特·拉达姆士来。

  包括波浪理论在内的技术分析的最大问题是事后总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说,在关键的点位(趋势转折)时,技术派人士和我这位不懂技术分析的人一样,是需要猜测的。如果对了,他们就以为理论预测成功了。那么失败了呢?他们立即作出修正,然后把数浪方式调整一下,又正确了。这好比上述这位法国大师,他预测将出现三个反基督徒的大恶魔。人们找到了拿破仑和希特勒两个魔头,那么第三个呢?9·11后,有人说是拉登,还有人说是萨达姆。现在看来,萨达姆不够份量,若拉登也死了,怎么办?人们可以继续修正下去。按上篇曾介绍过的科学哲学大师波普尔的看法,这种不可“证伪”的总能自圆其说的理论根本不能称之为科学规律。

  21世纪初的头4个年头,中国内地券商、投资公司和所谓的私募基金受到重创,他们需要多了解一点金融投资机构的经营之道。《华尔街巨人》是由《华尔街日报》编辑部组织编写的有关美国的各类投行、经纪公司与银行的结构、定位与市场环境的介绍之作,写得未必深刻,可是简明易懂。书中的一些内容今天要做点修订,可总体上来说,仍不失为一本了解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入门书。

《高盛文化》

《在不确定的世界》

《时运变迁》

  我们在上篇已介绍了一家激情四溢、显得很“草根”的所罗门兄弟公司,另一家与其截然相反,高盛公司是一家很贵族很文化的投行。曾是高盛外汇交易员的里莎·埃迪里奇写了一本《高盛文化》,是目前描写投行的大陆最佳译本。书中的一个引人注意的主题是高盛是否应该学习其他投行,从合伙制变为上市公司。如果成为后者,极有可能会丧失有着130年历史的高盛文化,但不上市,就无法募集到巨额的资本金,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它可是抵御风险的最佳利器,尽管它目前的420亿美元的市值仅仅为花旗银行2380亿美元的1/6左右。《高盛文化》写于1999年公司上市前夕,5年后上市时,已有半数合伙人离开了高盛,他们都变得非常富有,通过上市获得平均1亿美元价值的股票。雇员也从13000人增加到最多时的25,000人(2004年初),但其中的一半在高盛工作时间不到4年。

  让人吃惊的是,高盛传统的投行业务正在惊人地萎缩。在2000年还占公司总利润地34%的银行业务,现在仅占5%,在过去的几年中,固定收益商品成了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交易范围从抵押债权、原油到欧元)。比较敏感的是,高盛除了代客理财外,还动用了大量的自有资金进行交易。自营业务向来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在好年头让投行的利润暴增,也可以在坏年头让它破产,中国的同行在这几年的熊市中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高盛虽然对风险管理胸有成竹,但投资者都对此很谨慎。今天高盛所承担的风险值(用来计算公司一天能损失的数额)已是2000年末的3倍,达到6,900万美元。前车之鉴是高盛的固定收益商品差点在1994年与1998年造成灭顶之灾。与此对应的是,公司的股价在2004年下半年为85美元左右,只是帐面价值的一半,为历史最低点。

  高盛的CEO中出了一个著名人物,就是克林顿时代的财长鲁宾。若不是格林斯潘,鲁宾一定能成为90年代最杰出的财经官员。尽管如此,克林顿仍在自传中称鲁宾是自汉密尔顿以来最杰出的财长。鲁宾出了本自传《在不确定的世界》,写得真是精彩。能与之相比的,只有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所著的《时运变迁》。读他们的书,可以知道什么叫宽阔的视野、缜密的思考以及超越钱财的人类关怀。我曾在《Value》的2004年12期上将《不确定的世界》与《忠诚的代价》作过比较,后者是小布什时代的第一位财长保罗·奥尼尔的自传。论资格,奥尼尔曾是美国政府的资深财经官员,后来又是美国铝业的CEO,也算是个大人物。可他的境界与见识和鲁宾一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时运变迁》是我真正理解外汇市场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的入门书。在此之前,正如此书的作者沃尔克所言,“如果你不能理解教授正在说什么,你就不该排除这些话有不正确的可能”。由于外汇市场容量巨大,难以操纵,很容易被自由派经济学家视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典型。正如少女喜欢幻想大海的美丽神秘,但在船夫的眼里,大海是他们谋生不得不依靠的资源和航道,剩下来的就是危机四伏,因为一场大风暴就会让他们遭遇灭顶之灾。在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时候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应该说,当时美元面临的局势和2005年的市场很相似。1981年,里根上台,其减税改革和削减联邦开支都事与愿违,前者未能增加储蓄反而引起消费增加,后者忽视了国防费用和社会福利费用的日益增加。结果,使美国从1981年的拥有1410亿美元国外净资产的债权国转变成1985年拥有1110亿美元净负债的债务国。仅仅4年的时间里发生了高达2500亿美元的财富的变化。20年后,历史再次重演,小布什政府又重拾里根政府的牙慧,在几年时间内,让美国实现了大逆转,出现了严重的“双赤”问题。

  对应的是美元急剧震荡。美元先在1981年开始升值,到1985年初相对其他重要货币升值了50%,然后迅速贬值,到了1986年1月初的1年时间内就下跌了整整25%,并走了很长的一段下降通道。现在的情势则是,90年代尤其是中后期美元大行其道,再度成为超级货币,可是自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由于人们有了前车之鉴,美元急速贬值,而且不知将持续多久。

  沃尔克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外汇市场不确定性的思考:“当汇率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可以变动30%,又急转直下的情况下,根据教科书所说的理性经济决策过程来解释的话,汇率到底有什么真实含义呢?如此剧烈变动的汇率能为商人提供什么样的信号呢?也就是说,追求资本长期收益的商人应该如何决定其投资方向呢?在由亚当·斯密描述的理想经济生活的图画中,每个国家就像个人一样应该做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然而在汇价变动如此之快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哪个国家生产什么是最有效率的”。

  沃尔克坦承,难以概括哪种因素是汇率走势的主导作用,开始的时候,人们认为市场趋势的变化是购买力平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调节等中长期因素在起着主要的作用。可是,后来短期资本流入和利率差异又变得非常重要。此外,信息时代的来临,让人们注视焦点迅速转移,可以从利率逐渐转向至国际收支平衡数据,然后又转至政治动态。沃尔克讲过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有位外汇交易员认为短、中、长的各种因素在影响着外汇市场,沃尔克很有兴趣地问他:“何为长期?”那交易员沉思了一下,十分严肃地说:“也许是10分钟吧”。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

  在理解国际金融市场方面,还有一本好书是《蒙代尔经济学文集》,严格地说,它是一套6本的丛书,读者未必要读完全套文集,主要要关注蒙代尔有关国际货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论述。由于蒙代尔对长时段的货币历史的反思,使他比自由市场的宣传家佛里德曼更为实际。例如,蒙代尔认为,世界货币史上的两大阵营在希腊时代已经产生,柏拉图的理想是国内使用法定不可兑换货币,将黄金和白银严格控制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旅行。然而,亚里士多德对国家制造通货膨胀引起的收入不公和资源错误配置洞若观火,所以极力主张国内国外一律使用黄金和白银那样的可兑换货币。

  这两种货币哲学被历代统治者交替使用,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因为当一国使用具有内在价值的金属作为货币的时候,它就无法起到用货币创造来到达平衡预算赤字目的。当国家面临危机时,用法定不可兑换货币代替硬通货的诱惑异常强烈,而在经历了通货膨胀财政的初期蜜月后,无一例外地都会走向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在民众的强烈反抗下,政府又重新恢复了硬通货。

  作为“欧元之父”,蒙代尔是以下面的规律支持他的预见的:“世界货币史总是处于循环往复的周期运动之中。从硬通货到软通货、从通货膨胀到货币稳定、从浮动汇率体系到最优货币区或者与某种稳定货币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等等”。对很多主张浮动汇率的经济学家来说,蒙代尔是反潮流的。但蒙代尔没有被美妙的自由市场逻辑所遮蔽,因为以往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比20世纪更严重的货币动荡,“无论我们怎样粗略地衡量古希腊和塞拉库斯的通货膨胀、戴里克先时代罗马帝国的货币混乱。14世纪黑死病之后的通货膨胀,与我们时代的货币动荡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

《摩根财团》

  美国的绝大多数企业,从外表看千差万别,骨子里却都透露出一股疯狂的赚钱劲儿。高盛是这样,花旗银行也是如此。在上海的地铁站和麦德龙超市中,花旗银行在设摊拉客户,你到了印度机场,也会发现花旗人在“练摊”,而且只此一家。作为美国最大的银行,花旗总让人感到咄咄逼人,而这一切都与曾在战后掌握花旗银行17年(1967—1984)的瑞斯顿有关,他的勇于创新而又不择手段的性格注定了今天的花旗命运。菲利普·L·茨威格的巨著《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因此可以一看。

  通过描写领军人物带出一家大机构的演变,也是《摩根财团》的手法。它与《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不仅在这点上很相似,而且篇幅都如砖头一般,沉沉的,没有耐心的人是不会读下去的。可是,如果你坚持读完,一定倍感受用,这与读大家的长篇小说是一样的道理。几年前,我看到中国股市的第一大庄家德隆的当家人唐万里自比为摩根时,就感到很搞笑。确实,摩根在金融市场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拿破仑,都是渴望想做英雄的人的好榜样。可是,如果唐万里能好好读读《摩根财团》,应该发现,摩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就如拿破仑,放在20世纪,会被视作希特勒,放在21世纪,则有本·拉登之嫌。当然,摩根的力量不再可能恢复,并不意味着摩根财团的发展史不值得借鉴,恰恰相反,随着2006年的来临,面对“八国联军”进逼中国银行业,读《摩根财团》和《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也算是临阵磨枪吧。如果实在觉得《摩根财团》太沉重的话,可以读作者R·彻诺的另一本小册子《银行业王朝的衰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它算是《摩根财团》的缩写本吧。

《投资商资本主义》

  《投资商资本主义》是“Investor Capitalism”的直译,可是这个名字太陌生,不容易让人明白内涵。台湾的译本《罢黩董事长》就一目了然。坊间涉及到“股东价值运动”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书非常之多,但有趣味有真知灼见的极少,因为它们都是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项目。谈完《投资商资本主义》后,对饱受上市公司欺凌的中国投资者而言,一定会倍感振奋。不过,中国要实现这些目标的路程很遥远。我曾多次提到,“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也是“股东价值运动”的爸爸,他早在30年代就揭竿而起,但开花结果已在50年后。另外,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也不是万灵药,比如外部董事的设立,只是容易在形式上给人以安全感而已。安然公司的董事会事发前一直被人认为很优秀,可是事实证明,这些外部董事很糟糕,即使在《华尔街时报》记者展开调查时,他们仍是一问三不知或干脆拒绝,丝毫没有把股东的利益放在心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董事会向来没有什么外部董事,可似乎也打理得很好。最近,巴菲特终于请了一位牌友、世界首富盖茨任外部董事,凭盖茨的经验,他一定对伯克希尔有所助益。可是他会监督巴菲特吗?难。

《挑战风险——金融机构如何生存和发展》

  1998年我在华夏证券研究所工作,有次去北京开会,见到同事桌面上有本麦肯锡公司专家写的《挑战风险——金融机构如何生存和发展》,翻了几页,觉得颇为不错。于是,会也不开了,在宾馆里通宵达旦地钻研,几天后将它还给同事。后来,我一直念念不忘,终于在复旦大学旁的小书店里买到了这本书。

  美国作者多米尼克·卡瑟利指出了五种风险/报酬战略奠定成功的基础:类分战略、知情人战略、技术战略、推断战略和规模战略。举出各种战略让你成为赢家的书有的是,但卡瑟利分析得非常具体,案例详实,可读性很强。既然是强调风险是一种机遇,书中的很多例子是关于如何抓住风险成为赢家的。有朋友曾跟我半开玩笑地说,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批开摩托车的人,大部分早已离开人世。这是否真实有待验证。可是,爱好摩托车的人大多有冒险的倾向却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美国汽车保险业的盈利率极低,很少有保险公司愿意接受那些喜欢驾驶大马力摩托车的人,但总部设在俄亥俄州比奇伍德的前进保险公司根据类分战略,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自己的专用数据库,了解到有关摩托车驾驶者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使它能够把只不过是风险极高的保险对象同真正想自杀的人区别开来,能够在向前者提供(仍是昂贵的)保险的同时避开后者。

  知情人战略与“内幕交易”无关,而是指有必要合法地从“内部”了解某些风险,以便理解这些风险。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兴旺发达的杠杆收购就是以知情人战略为基础的。从根本上来说,杠杆收购的发起者是在打赌:它能够战胜市场,比其他人更清楚地了解目标公司的潜力,以至于它可以支付一笔超过这家公司市场的价值评估的可观溢价而仍能赚取丰厚的回报。我们在本文上篇曾多次提到的KKR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1988年,电池制造和供销商杜拉赛尔公司经大股东和高盛价值评估为10亿美元后,被公开招标出售,最后KKR竟以18亿美元购得,让圈子里的人大为吃惊。而KKR非常自信,他们对杜拉赛尔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认真调查,发现两种释放公司风险的方法,认为自己可以承受新的债务水平。另外,KKR对公司的每一位经理的潜力也有充分的了解,认为管理班子值得信任。3年后,杜拉赛尔公司向市场出售了4.5亿美元的新股票,不久这些股票价格大幅上扬,KKR拥有的3.5亿美元原始股升到了大约14亿美元,KKR赢了。

《反传统营销》

  查理·詹瑞特也是个善于转危为机的人。谈到他,我想起了一件趣事。我曾和一位美国回来的投资顾问公司创办人吃饭,他正聊着一些理念,我忽然发问:“你读没读过查理·詹瑞特的《反传统营销》?”他笑着说:“我曾在他的DLJ公司工作过”。我恍然大悟,这位海归的公司喜欢在走廊中布置一些老股票和艺术收藏品,和DLJ公司内的环境如出一辙。

  中译本在书名后附了一个小标题“逆势操作大师的经营秘诀”,应该是概括了詹瑞特的经营理念。投资市场上第一次提出“逆向思维”概念的人是美国人汉弗莱·B·贝尔,他的《逆向思考的艺术》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中心思想是:“当所有人想得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贝尔对“相反意见理论”的定义也比较准确:“它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不应把它看得过重。比较而言,它更主要的是对普遍预期的一种矫正方法,而不是一种预测系统。简而言之,它是一种思考工具,而不是一个水晶球。它迫使我们彻底地考虑给定的问题,正如人们所说:如果您不把事情想透,事情就漏过您的思想。”

  这就是说,在应用“相反意见理论”时,一定要注意时机是很难掌握的。“牛市不言顶”和“熊市不言底”等谚语都在说明即使股价绝对高估或低估,我们都不能轻言马上要发生转折。更多的时候,我们知道大趋势将发生变化,但不知道何时转折。

  詹瑞特对“逆势操作”投资人自我归类是:“与那些善于抓住潮流并引领潮流进入新高峰的人恰恰相反,我似乎总是在最坏的时机,达到自己的颠峰”。1960年,詹瑞特和后来是纽交所主席的比尔·唐那森等二位哈佛商学院同学,合作创办了DLJ证券公司,当时的公司资本金只有10万美元,而之前他们各自在华尔街工作时间还不到3年。60年代初,散户占了纽交所交易量的70%,大多数证券公司仍将重心放在他们身上,DLJ却认为机构投资者终将占上风,于是逆势操作,为机构投资者服务,比如撰写对小型成长公司所做的深度研究报告,赢得了很大的利润。10年后,DLJ又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公开上市的券商,美林证券等紧随其后,让DLJ乃至整个证券业幸免于1973和1974年的行业大灾难。1985年DLJ被转卖给了均利人寿。1990年,均利人寿出现危机,詹瑞特再度出山,让公司脱离保户所有的共同制,走向上市公司,扭亏为盈。

  企业公开上市取得永久性的大量资本当然是大好事,可是,詹瑞特也指出了一个重大的不利,容易暴露公司的获利能力,而对获利的来源保密往往是公司成功的秘诀。DLJ在1970年上市发行书上首次披露了公司高额的获利能力——销售额中有50%的毛利,股东权益报酬甚至更高。从那一刻起,就有数十家的证券公司与DLJ竞争,想要在机构投资者的服务中分一杯羹,这让DLJ结束了10年来的佳绩。

《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

《泡沫的秘密——早期金融狂热的基本原理》

《乌合之众》

  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4年10本最佳商业图书中,有三本书涉及到社会心理学和金融行为学。《纽约客》杂志撰稿人员苏罗维奇写的《群众的智慧》尽管指出由一个团队作出的决定,往往比最聪明的一个人作出的抉择为佳,但同时分析为何群众也会有做错决定的时候,最佳例子便是投机泡沫。《跌市的起源》讲述的仍是90年代中后期的股市狂潮是如何导致巨大泡沫的。而《选择的矛盾》指出,就算消费者在作出选择之前进行了最详细的考虑,最后仍可能受到最不科学及微不足道的意见影响,例如跟从朋友的意见。

  我在这儿推荐一本挪威人拉斯·特维德写的《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这是一本教科书,写得妙趣横生又很系统全面,是一本难得的金融心理学的导读。在这本书的最后,特维德坦承,我们很难找到一剂“通过炒股成为百万富翁”的妙方,但是,至少我们已经确定了哪些事情我们不该做,我们可以将它称为“毁灭之路”,这是由下面20条错误组成的:1)选择一些专业小规模市场,始终炒作它们;2)将自己对市场的认识建立在信息杂烩基础之上,这些杂烩包括流言、谣传和熟人或者出租车司机的建议;3)高度重视自己喜欢听的话;4)曲解信息,使它们适应你的所为;5)当邻居和所有的人都似乎在买进时你也买进,当市场已经崩盘时你才卖出;6)没有人喜欢在市场外观望,尤其是卖空。由于这个理由,在绝大多数时间中,你都认为证券市场会上涨;7)你确信已经收到很多零碎的信息,但永远不是全面的信息;8)根据价格的偶然变化(在计算机屏幕上或股票行情上)采取行动,而不是对图形的全面分析;9)从来不确定任何形式的风险策略,不抓住大机遇;10)仅仅一个星期就退出所有的长期投资,原因是已经获利……;11)……如果亏损,就守住短线投资……;12)……而且美其名曰“长线投资”;13)或者当事情如愿以偿时,使用倒金字塔形交易方法。此时,当趋势下跌时,你不断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14)无论市场是处于趋势市、成交密集区还是转折市时,都使用同一种操作策略;15)当市场与你作对时,不断地改变止损值,因为你一直在做反转的美梦;16)更多地听信别人的意见,而不是事实;17)使用市场价格,而不是基本价值作为你的判断准则;18)利用对冲隐瞒损失,而不是壮士断腕;19)孤立地看待每一项投资活动;20)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最艰巨的市场。

  还有一本《泡沫的秘密——早起金融狂热的基本原理》的小册子很特别,它是对历史上三大著名的泡沫(荷兰郁金香狂热、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的通常看法的拨乱反正。美国学者彼得·加伯根据当年的市场价格资料,认为《非同寻常的大众狂热与群众性癫狂》的作者麦基所说的并不可靠,珍稀球茎的极端高价及其后来价格的急速下滑,反映的是郁金香球茎市场中正常的定价行为,不能把它解释为这是市场非理性的证据。也就是说,价格昂贵的郁金香仅仅是由其珍稀性所决定的,随着这种球茎的大规模供应,价格自然会下跌。即使当代新的花卉球茎品种仍可能价值连城,但开发商一定会大规模地繁殖新品种,市场的售价也会随之走低。如1987年少量的原始百合花球茎售价100万荷兰盾(根据1999年的消费价格,相当于69.3万美元),它们相当于一幢精美的房子、一辆轿车、一套衣服、几吨麦子、裸麦、黄油等等。但随着人们利用组织生长技术,这些球茎10年后已经能够大量繁殖,价格“暴跌”也就自然不过了。

  至于“密西西比泡沫是一次大规模的印刷纸币的操纵活动和政府用发行股票来偿还债务的交易活动;南海泡沫也是一次用发行股票来偿还债务的活动,虽然理由没有那么充分。这两起事件均是由政府高层官员发起和协助的场面壮观的宏观经济阴谋,它们得到英国和法国整个政治机构的支持”,也就是说,这两大泡沫只不过是两场失败的金融创新和财政改革,却被人归为疯狂的群体心理运动。这就如俄罗斯由丘拜斯组织的私有化运动,我们可以说它很失败,但不是泡沫。

  加伯提醒我们,不研究这些事件的历史基本面,用泡沫理论去解释当然很容易,但由于泡沫理论是同语反复,它们永远不能被驳倒,意义也就不大了。

  尽管如此,大众心理学一定是研究投资市场的方向之一。早在一个多世纪前的1895年,法国勒庞就写了一本名叫《乌合之众》的书,至今仍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他的一些论断今天还能让我们会心一笑:

  “群众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整个世界’指的是群体,那就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倒不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

  “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的委员们如果分开来看,都是举止温和的开明公民。但是当他们结成一个群体时,却毫不犹豫地听命于最野蛮的提议,把清白无辜的人送上断头台,并且一反自己的利益,放弃他们不可侵犯的权利,在自己人中也滥杀无辜”。

  “群体根本不会作任何预先策划。他们可以先后被最矛盾的情态所激发,但是他们又总是受当前刺激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像被风暴卷起的树叶,向着每个方向飞舞,然后又落在地上”。

《风险规则》

《谋事在人》

《银元时代生活史》

  内地有关行为金融学的书不多,以编译居多。我比较偏爱两本书,一本是《风险规则》,是由前高盛公司的风险专家罗恩·顿波与《经济学家》编辑安德鲁·弗里曼合作写成的。我之所以对目前内地坊间的行为金融学著作不满,是因为他们大多写得干枯无味,毫无趣味。而在投资学或金融学中,还有哪门研究比行为金融学更有趣呢?当然,《风险规则》写得未必很有趣,但它内容丰富、富有生机,而且实用。顿波与弗里曼在书中主要利用了Upside(赚钱的可能)、Downside(亏钱的可能)和Regret等核心概念,结合模拟具体场景来计量风险,更重要的是,算法和思路都相当简单和日常化。如Regret就是个人人皆知的心理常识,它反映出人们在发生糟糕的事情时所产生的挫折感或绝望感,例如,你每天习惯于走大路回家,有一天,你突发奇想,选择沿着另一条小路回家,结果出了车祸,这时你肯定会懊悔不迭。但如果你是在以前每天都走的大路上出的车祸呢?两相对照,因为改变了习惯而产生的那部分额外的挫折感就是Regret。

  知难,行更不易。《风险规则》的后记举了本书的作者之一在1994年年底作出的一个非常错误的决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Regret。他在家人的反对下,卖掉了英国的房子,因为他住在纽约,房子出租的钱不足以弥补应支付的分期付款,而且英国经济增长缓慢,80年代末的房产泡沫已破灭,等等。这个决策到1996上半年都是对的,可是其后那个地方的房价突然狂涨,到1997年底,一幢原本值10万美元的房子已经涨到17万美元。如果他这时才出售的话,收益将是原本的4倍。于是,他反省自己从未考虑过潜在的Upside(收益),只是计算Upside(损失),而结果是收益是潜在损失的7倍。

  问题是,此书写于2000年之前,如果在英国房价又狂涨了一轮后,作者又有何感想呢?他在1997年底为什么不追涨呢?也就是说,他应该不斤斤计较于卖错了房,而是再去买房。唉,又是一个巨大的Regret。

  比《风险规则》更有趣的是《谋事在人》,我已在《牛人启示录》(2005年1月《Value》封面故事)中对它作了重点介绍。这本书真是非常非常好玩,作者塔勒波的写法已完全是小说化了,尤其是后记的写法让人想到了米兰·昆德拉。也许《谋事在人》中几乎所有的观点都很对我的胃口,才让我对它如此喜欢哩。有的读者可以不喜欢塔勒波的略带玩世不恭的口气与写法,可是书中揭示的行为金融学等研究都是未来的市场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原本还想推荐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海南出版社)、《明茨博格论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这些都属于管理类经典著作,对投资当然大有帮助。与那些靠营销起家的汤姆斯·彼得(《追求卓越》)、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迈克尔·哈默(《公司再造》)等管理学家相比,这三位尤其是德鲁克和明茨博格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他们不会因思潮的变化而过时。但我思来想去,还是把它们列入参考书目中去吧,毕竟它们与投资理财经典著作的范围有点不合。

  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直到目前推荐的书目中,除了史振邦编译的《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没有一本是中国人原著的,这也让我隐隐不安。最后(也确实在最后),我将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列入55本书中,这本书及其作者可能是大多数人听都没听到过的。此书在2000年出版时,我浏览了一番,以为又是写旧上海轶闻趣事的,而且题目古怪,没有买。几年后,见有人引述作家阿城对此书的评价——“老上海书,这一本最好”,颇感好奇,赶紧从书店里购得一本细看,果不其然。接着又买了一本续篇《抗战时代生活史》,比前书稍有逊色。

  陈存仁是旧上海的名医,接触了社会各界名流,其中不乏有生意头脑的杰出人士,50年代后,陈存仁定居香港,写了以上两本书。我们应该把它们视为有关旧上海乃至中国的货币史、经   

济史和生活史,当然从中也可以读出很多理财的门道。例如,陈存仁是如何在名师丁翁的指点下购置上海地皮的。现今的上海愚园路是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可当年还是荒野一片,陈存仁用5200银元买了那儿的三亩七分地,隔了3年,地价飞涨到3万银元,被人买走。此前,陈存仁曾请教丁翁应否出手,后者的回答是:“照短线而论,你做得很对,卖掉也就算了,以后的涨跌,你从此不要放在心上”。事隔多年后,地价已涨到10万以上,陈存仁却没有如上述《风险规则》的作者产生巨大的Regret,而是“讲求心理卫生,置若罔闻”。陈存仁并不是故作姿态,他多次提及“心理卫生”,这名词似乎又土又新奇,若仔细玩味,对包括投资、事业在内的人生观大有裨益。

  至此,我的这次投资经典巡阅结束。在写作过程中,让我体会到过去写小说的感受,自己也在不断探险,与过去的那些老朋友重逢,又从他们那儿得到新知。如果有朋友真正跟随了此次冒险,应该会有所斩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的智与愚

(一)

  我坐出租车的时候,经常被某些自认为“艺高人胆大”的司机吓得胆战心惊。有一次,在雨中,车子的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我忍不住请司机把车子慢下来:“突然碰上一个人甚至是一辆车怎么办?”

  “意外总是有的,走在路上也可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给砸了。”

  这可能是许多司机的想法,但我可不这么认为。人生有许多意外是避免不了的,可开车时若发生意外,很可能意味着毁灭。所以,尽管有时道路格外宽敞,但我认为还是应该遵守路标上规定的时速驾车。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要点之一也是如此。他曾说过,从其导师格雷厄姆那里主要学到的,就是投资的安全性。

(二)

  2000年上半年很富戏剧性。首先是朱利安·罗伯森的“老虎基金”关门让人震惊。而我相信在前几年,很多机构投资者都十分欣羡“老虎基金”的业绩。同时,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A股从1999年到2000年的3月下跌了近一半,每股的账面价值增长率创下35年来的最低,仅为0.5%。

  但在4月,美国股市开始大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近30%,而巴菲特在该月中却赚了5.7亿美元。这样,他也在4月29日的股东大会上免去了麻烦。因为据《纽约时报》报道,有一名股东原本准备用西红柿砸向巴菲特的。

  而在前一天,与“老虎基金”同样大名鼎鼎的“量子基金”也要消失了。老板索罗斯同时宣布该基金的管理人退休。

  “老虎基金”的失败在于投资所谓的传统股票,而这原本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量子基金”的失败在于投资科技股,先是大赢后是大输。

  很明显,若我们还是执着于本世纪初有关“传统股”和“新经济股”谁值得投资谁是泡沫,就没把握住问题的重点。

(三)

  在马拉松比赛中,你想跑到第一的前提是必须跑完全程。巴菲特经常用类似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投资风格。“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曾取得过投资市场这个马拉松的阶段性第一,但未跑完全程。

  巴菲特从格雷厄姆在早期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大崩溃的挫折经历中,悟到了股市中形形色色的圈套。

  1919年,格雷厄姆才25岁。那年在他家附近的哥伦布广场上竖起了一个大霓虹灯。夜幕中先闪出“SAV”(萨吾),然后又闪出“OLD”(奥尔德),最后将它们拼在一起,便组成了“SAVOLD”(萨吾奥尔德)。格雷厄姆一打听,原来萨吾奥尔德公司准备将生产专利授予各州的分公司,而这些分公司也将一一上市。

  接下来,萨吾奥尔德公司的两个分公司接踵上市,跟进的格雷厄姆看着股价节节上升。这时,又传来了宾夕法尼亚州萨吾奥尔德也将上市的消息,但母公司管理层宣布改变以往的计划——这将是最后一家要上市的公司,并拥有纽约和俄亥俄州以外全国的生产经营权。

  这意味着最后的一次机会。格雷厄姆投入了6万美元申购。

  宾夕法尼亚州萨吾奥尔德股票规定的上市日期到来了,但交易却没有开始。而突然之间,所有萨吾奥尔德股票全线下跌。格雷厄姆被搞糊涂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几个月后,萨吾奥尔德公司们在市场上消失了,似乎根本没有存在过。

  到这个时候,格雷厄姆仍对萨吾奥尔德究竟是怎样一家公司毫无所知。调查之后,他得出一个令人悲伤的结论:“萨吾奥尔德事件中惟一真实的,只有那座矗立在哥伦布广场上闪烁着公司名字的霓虹灯。”

  很难想像这位后来成为“证券分析之父”的人物在年轻时是如此冲动和孟浪。但正是这些创痛,才让格雷厄姆和其后的巴菲特对投资圈的反复无常乃至卑鄙恶劣保持警惕,并进行了有力的系统的批判。

(四)

  曾担任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的梁定邦先生在总结巴菲特投资哲学时,将其归纳为三条基本原则:

  第一,时刻牢记一个企业的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是有区别的;第二,投资的基础是内在价值;第三,作为一个所有者去投资。

  梁先生确实学养深厚,点出了巴菲特言行的要害。

  何谓“内在价值”?巴菲特的定义是:“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而“账面价值”,顾名思义,便是通过会计方法记录在公司账簿上的价值。

  巴菲特曾通过对大学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形式的分析,来说明什么是内在价值。教育的“内在价值”(不包括非经济效益)的表述为:“我们必须估计毕业生在他的整个一生中缺少这种教育时获得的收益估计值。这给了我们一个超额的盈利数值,因此必须按一个适当的利率将其折现至毕业日。这样计算出的收益等于教育的内在经济价值。”

  如何计算“内在价值”,确是每位公司与行业分析员的必修课。当分析报告的结论是内在价值远高于市场价值时,便建议买入;反之,则卖出。

  如果你阅读不同分析师有关同一家公司的报告时,有关“内在价值”的估判人言人殊。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人对未来利率的变化和现金流的估计,而这个差别有时会极大,更要命的问题可能是“公司余下的寿命”。内在价值的估测值与修正值如此频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自然不可避免。

  所以,“内在价值”的估测顶多半是科学半是艺术,它需要其他外在的调查和直觉。但牢记“内在价值”尤其是它与“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有区别,对投资者的行为是有意义的。

(五)

  我在这里举一个格雷厄姆利用“内在价值”与“账面价值”赚钱的故事。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下令解散具有垄断性质的标准输油管公司。这个拥有31个公司的巨大联合体中,有8家公司脱颖而出。当时它们都是很小的输油管经营者,负责把原油从各个油田输送到炼油厂。但没有人了解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它们公布只有一行字的“收入账”,记载着当年的净利润以及一份最简略的资产负债表。

  有一次,格雷厄姆浏览了一份州际商业委员会(ICC)的年度报告,想从中得到一些关于铁路公司的详细资料。在这份报告的最后,他却发现了输油管公司的一些统计数据。表格上注明这些数据“来源于公司上报给ICC的年度报告”。

  格雷厄姆很快搭上开往华盛顿的火车,到达ICC,进了档案室,查看这8个输油管公司1925年的年报。

  使格雷厄姆惊讶的是,所有这些公司都拥有巨额的最好的铁路债券。其中几家公司仅这些债券的价值就超过了其股票的全部市值。而且他还发现,输油管公司总的业务规模较小,但利润率很高。公司根本不需要这些债券投资。

  以北方输油管公司为例,它每股股价仅为65美元,支付6美元股息。但它每股股票却含有大约95美元的现金资产。即使公司把这些资产发放给股东,也不会给它的经营带来丝毫麻烦。

  于是,格雷厄姆在市场上购买了北方输油管公司的总共4万股股票中的2000股,使他成为继洛克菲勒基金会之后的第二大股东,而洛氏基金会大约持有该公司股票的23%。

  然后,格雷厄姆走进公司总部的办公室,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公司从事与其财务需要无关的债券投资是不合理的。显然,股东的利益要求分这些财产。但管理层认为,他们比格雷厄姆更懂得输油行业,格雷厄姆要是不喜欢,可以卖掉手中的股票。

  这确实是当时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不过,格雷厄姆想做一回唐吉诃德。1927年1月初,他参加了北方输油管公司的股东大会。那次的与会者包括5名公司职员和格雷厄姆。最奇妙的是,公司的年报还没有准备好,却有通过它的议程。

  结局可想而知。但格雷厄姆并不沮丧,反而准备了下一年的作战计划。他一方面买入更多的该公司的股票,另一方面利用了当时不为人知的情况:北方输油管公司注册地宾夕法尼亚州已通过法律,要求公司通过累积投票制选举董事。这样,通过把所有的代理选票全部加投到一名董事上面,即使只有少数人支持的股东也能确保自己的当选。按照北方输油管公司的5名董事的小型董事会规模,只要有1/6的股票代理权就可以选一名董事,只要1/3代理权就可以选两名。

  格雷厄姆亲自向100股以上的股东游说,最终控制的代理权超过1.5万股。在1928年1月的公司股东大会上,格雷厄姆与三名律师终于让管理层屈服,股东获得的每股“市场价值”超过了110美元。

(六)

  我之所以特地将出自《格雷厄姆自传》的这段故事写出来,是因为它也许促使了巴菲特用另一种方式来实现企业的内在价值。

  我记得早些时候,《商业周刊》曾有一篇关于巴菲特控股各行各业企业的报道,给人的印象是,他一半是个实业家,一半是个金融家。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巴菲特为控股或100%地收购一家企业与在市场上购买股票没有什么区别,但通过控制公司及管理层,他保持了自己的主动权,不必像格雷厄姆那般辛苦和被动。

  巴菲特曾在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详述过自己的收购战略。第一,对象是大公司,至少有10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第二,经过证明的持续赢利能力;第三,在少量举债或不举债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状况良好;第四,管理得当;第五,业务简单;第六,明确的价格。同时,他不会从事敌意收购,并偏向以现金方式收购。

  除此之外,巴菲特还对这些标准不厌其烦地解释。譬如,他在第二条中就强调自己对“预测”未来不感兴趣,对“扭转”局面也不感兴趣。我们尤其要注意后者。巴菲特似乎对“扭亏为盈”有种类似美国老兵陷入越战泥沼后的焦虑。

  巴菲特的确有过自己的“越战”。巴菲特合伙公司在1965年买下伯克夏·哈撒韦的控制权时,它的账面资产净值只有2200万美元,而且全都投在了纺织厂上。1967年,巴菲特又用纺织业务产生的现金收购了国家赔偿公司而进入保险业。随后,伯克夏·哈撒韦的经营越来越多样化,纺织厂在整个公司中的比重逐步缩小。

  尽管到了1978年,纺织厂已成“鸡肋”,但巴菲特仍恋恋不舍:“(1)我们的纺织厂在其所处的社区中是非常重要的雇主;(2)管理人员在汇报问题时直截了当,在解决问题时劲头十足;(3)在面对我们普遍问题时,劳资双方合伙顺利,关系融洽。相对于投资,纺织厂应当能产生适量的现金。只要符合这些条件——我们希望如此——尽管有更加吸引人的资金投向,我们仍会继续支撑我们的纺织品生意。”

  1979年纺织厂还略有盈利,但是从那以后它就一直在消耗大量现金。到了1985年7月,巴菲特终于决定关闭工厂——自1980年以来,美国已经有250家纺织厂关门歇业。

  巴菲特为此下了两个结论。第一,是他忽略了法国哲学家康姆的“才智是情感的仆人,而不是情感的奴隶”的忠告,而是相信他宁愿相信的来源。第二,“一匹能数到10的马是杰出的马——但不是杰出的数学家”。类似地,一家能在本行业内富于效率的纺织品公司是杰出的纺织品公司——但不是杰出的公司。

  但这时巴菲特对重仓持有的可口可乐与吉列等大公司具有无以伦比的自信,他依据的是这些公司过去的辉煌业绩。在1996年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年报中,巴菲特说自己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100年前的年报(1896年),而那时可口可乐刚问世约10年。当时的总裁坎德勒说道:“大约从今年3月1日开始……我们雇用了10名与办公室有系统联系的旅行销售员,这样我们就几乎覆盖了整个合众国的领土。”虽然那一年可口可乐的销售额才14.8万美元,而1996年已高达约32亿美元,但巴菲特对当时领导人的雄心与努力仍是赞叹不已。

  而且,巴菲特仍认为,这两家公司在过去10年的巨大的市场份额仍会增强,“所有的征兆表明,在下一个10年中他们会再创佳绩。”

  巴菲特不是不担心“伟大公司的管理人员”会出错,尤其是当他们失去公司的基本目标时。“一次又一次,我们从导致管理人员的注意力离开正道的傲慢或者无聊的想法中,看到价值失去活力。”他知道,几十年前可口可乐曾培育过小虾,而吉列曾钻探过石油。

  “但是,那不会再在可口可乐和吉列出现——从它们当前和未来的管理人员来看,可以肯定这一点。”

  巴菲特曾反复重申不能仅凭过去看未来,否则图书馆管理员都是大富翁了。不过,他还是犯了错误。三年后,即1999年5月1日至2000年3月,可口可乐与吉列在美国股市市值五大公司亏损前列:前者亏损名列第一,后者名列第五。

  简单地将两家公司的市值亏损归因于“传统经济”失势,并不妥当。以可口可乐为例,在几乎保持了20年7%的年收益率之后,1999年公司的全球销售额只增长了1%,而其营业利润猛跌20%,仅为39.8亿美元。很明显,虽然可口可乐在这20年间全球化的努力十分成功,但新兴市场毕竟有一个相对饱和的时期。而且,像可口可乐这样的苏打水市场日益受到瓶装水、天然果汁等非苏打水饮料的冲击,公司却并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

  巴菲特曾说过一个故事:他的朋友在看到他的一次重大投资失误后,问巴菲特:“虽然你很富有,但为什么这么笨呢?”

  巴菲特有时确实很笨,但更多的笨却可以解释为大智若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沃伦*巴菲特访谈精华——价值投资

1、你进行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条原则:不许失败。第二条原则:永远记住第一条。


    本-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中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100年以后,这个原则还会是投资的基础。理性的态度加上适当的知识结构,你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2、听说你对大学里关于投资的理论嗤之以鼻。
  在当今的大学里流行着一些投资理论,比如有效市场理论,这些理论依赖于推理而不是基于常识。这些课程只会让学生变得更加平庸。
  3、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上,你如何看待市场和投资者的关系?
  格雷厄姆曾用“市场先生”这种形象的说法,来说明市场行为。在他看来,股票市场应该被看作一个情绪容易波动的商业伙伴。这个伙伴每天都会出现,告诉你一个价格,他会以这个价格买你手中的股票,或把他手中的股票卖给你。这个伙伴每天都有一个新价格。我们要做市场先生的主人,而不是做他的奴隶。
  当我们投资股票时,我们实际上是投资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当我们找到了喜欢的公司时,市场高低不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我们一个一个地寻找公司,很少花时间考虑宏观因素。我们只考虑那些我们熟悉的企业,而且价格和管理状况要让我们满意。凯恩斯说,不要试图去弄清楚市场在做什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企业。
  由于某些原因,人们热衷于寻找价格变动中的线索,而不是价值。在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买股行为莫过于看到股价上升就按捺不住而出手。
  4、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价格是你将付出的,价值是你将得到的。在决定购买股票时,内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没有公式能用来计算内在价值。你必须了解你要买的股票背后的企业。给企业估价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你没有必要等到最低价才去买,只要低于你所认定的价值就可以了。如果能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而且管理层是诚实可靠有能力的,你肯定会赚钱。
  5、什么时候买入股票呢?
  大多数人在别人也感兴趣的时候买入,实际上最好的买入时机是别人不感兴趣的时候。买热门股不会有好成绩的。投资不需要高聟商。投资不是智商160的人战胜智商130的人的游戏。理性是最重要的。
  6、哪些投票是最值得买入的?
  利润和未来利润的前景决定了股票的价值。我们喜欢那种资本投入能产生高收益的并且很可能持续产生高收益的股票。我们买入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时,它的市盈率大约是23倍。用我们的买入价和现在的收益比,市盈率只有五倍了。
  购买高利润公司的股票实际上是对通货膨胀的对冲。高利润公司信用评级很高,但它对债务资本的需求却相对较少。那些获利能力较差的公司最需要资金,却得不到足够资金的支持。
  7、你如何看待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我很重视确定性。如果你这样做了,风险因素就对你没有意义了。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证券不是冒险。
  以《华盛顿邮报》为例,它就是一种无风险投资。1973年时,《华盛顿邮报》的市值为8000万美元,而且没有任何负债。如果你问商界人士,《华盛顿邮报》值多少钱,他们一定会说值4亿美元。即使是凌晨2点在大西洋当中进行拍卖,也会有人来买。这种投资是非常安全的,令人不可思议。决定这个投资,也不用花费多少精力。
  8、如何看待经营中的借贷行为?
  借来的钱就像是公司方向盘上的一柄利剑,它直指公司的心脏,车子总会遇到深坑,这时就会要了公司的命。理想的借贷方法应该保证市场的短期变化不会影响到你。
  9、你也曾经是个套利者?
  是的,因为我的母亲今晚不在场,我可以向你承认我曾经是个套利者。我早期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学会套利。套利的基本形式是在一个市场上以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市场上以高价卖出。在一个公司宣布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并另一家公司时,我就进行套利。我关注他们宣布了什么,它值多少,我们要付出多少,我们要参与多少时间。我们要算出这一方案被通过的可能性。考虑这些时,参与公司的名头是否响量并不在考虑之列。
  10、什么时候下注最合适?
  当球还在投手的手中时,我从不左右移动,只有当机会来临时才会做。
  11、你如何对待各种预测专家和经纪人的意见?
  如果你想理发,就不要问理发师你需不需要理发。当有人想让我采纳他们的意见时,我会告诫他们:“用我的头脑上你们的钱,做得会更好。”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我一直很不明白高智商的人为什么会轻易模仿别人。我们从不把好的主意告诉别人。
  12、你对独立投资者有何建议?


对独立投资者来说,你应当了解企业运作的过程和企业语言(会计),具有一些比智商更重要的性格和品质。它会有助于你独立思考和避免各种各样的狂热,这种狂热无时无刻不会影响市场。


了解会计原理是保证不依赖别人的手段之一。当经理们报告企业情况时,通常会提供按会计原则制成的报表。不幸的是,如果他们想欺骗你,报告也会符合会计原则。如果你不能弄清其中的奥妙,你就不应该从事证券投资这一行。
  13、你如何评价华尔街那些淘金者?
  只有在华尔街,开着劳斯莱斯的人才会向走在人行道上的人打听消息。其它领域的专业人员,比如牙医,会给普通人带来很多东西。但总的来说,人们从专业理财经理那里什么也得不到。华尔街喜欢把股票市场的活动描述为复杂的对社会有益的活动。然而事实与之相反,短期交易像一只看不见的脚,狠狠地踹在社会的身上。
  14、你能谈谈你的选股方法吗?
  选股的原则前面已经提到,就是你必须理性地投资。如果你不熟悉,就不要做它。我只做自己完全了解的事。
  以下是选股方法:第一步,在你了解的企业上画个圈,然后剔除那些价值,管理和应变能力达不到标准的企业。第二步,选定一个企业进行评估。不要随便采纳别人对企业的评估,要自己分析它。比如,你将怎样经营它?竞争对手是谁?客户是谁?走出门去并和他们交谈,分析你想投资的公司和其它公司相比,优势和弱点在哪里?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可能比公司的管理层更了解这家企业。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技术类股票。我相信比尔-盖茨也会用这些原则。他对技术的了解程度和我对可口可乐和吉列的了解程度差不多。
  如果有人说他能估出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的价值,他一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但如果你集中精力去研究某些行业,你能学会许多和估价有关的东西。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范围有多广,而是你的能力有多强。如果你知道你的能力的界限在哪里,你就比那些能力范围比你大五倍而不清楚界限在哪里的人强多了。
  15、你为什么不进行其它投资?
  既然股市这么简单,这什么还要买房地产呢?根据价值进行投资是如此地简单易懂,以至于到大学拿一个经济学博士显得是一种浪费。进行投资就是在恰当的时间买进好股票并一直持有它,只要它还是一家好公司。
  16、你在投资时追求什么?
  这可以从伯克希尔登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一则广告来加以说明。广告说:以下是我们所寻求的东西:A 购买额大。(至少具有1000万美元的税后盈余,越大越好) B 可靠的持续获利能力。(对前景和突然好转的情形我们不感兴趣)C 企业股东权益回报水平良好而且债务水平很低或为零。 D 适当的管理。(我们不提供这项服务) E 简单的企业。(如果需要太复杂的技术,我们就无法了解)F 有明确出价。(我们不想把自己和出售者的时间浪费在讨论价格未定的交易上)
  17、听说你对于投资中利用高深的数学很反感?
  我从没发现自己要用到代数。当然你要算出企业的价值,然后把它除以它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这里要用到除法。如果你准备出去买一个农场,一栋住宅或一台干洗机,你有必要带帮人帮你计算吗?你做的买卖是否合算取决于那些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与你的买价相比如何?
  18、你特别看重一个公司的节俭?
  每当我听说又有一个公司进行成本削减计划时,就知道这又是一个不了解什么是成本的公司了。短期突击解决不了问题。真正优秀的经理不会在某个早晨醒过来以后说:“今天我要削减成本。”对一个绩优公司的老板来说,节俭要从自身做起。
  19、你是否也有过失误?
  是的,我也犯过许多错误,包括位于新英格兰的一家叫伯克希尔的纺织厂。这家落后的纺织企业最终被关闭,然而公司的结构和名称却得以保存,它成了一家投资企业。在21岁时,我把自己所有财富的20%投资在一家加油站,那是一次最糟糕的决策。这次错误的机会成本大约是11亿美元。
  20、你迄今购买的理想股票是什么?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沃尔特-迪斯尼公司。我最喜欢的公司是这样的:美丽的城堡,周围是一条又深又险的护城河,里面住着一位诚实而高贵的首领。护城河就像一个强大的威慑,使得敌人不敢进攻。首领不断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换句话说,我们喜欢那种具有市场统治地位,别人难以模仿,耐久可靠的大公司。
  你的企业要有一定的保护能力,使得对手难以进入并以低价与你竞争。
  当我买股票时,我就认为是买下了整个公司,就像在街边买了家商店。如果买下了商店,我就要了解它的一切。1966年上半年迪斯尼的每股价格为53美元,看起来不太便宜,但以这个价格你能以8000万美元买下整个迪斯尼公司,等于你有了白雪公主和其他一引起卡通人物,有了迪斯尼乐园,还有沃尔特-迪斯尼这个天才当合伙人。
  21、你最看重所投资公司的什么方面?
  在所有的企业中,每一星期每一个月每一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真正重要的是找对企业。这方面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可口可乐公司。它在1919年上市,发行价是40美元1股。第二年,股价跌到每股19美元。如果公司发行上市时你就买进,一年之后,你就丧失一半的财富。但如果你持有到今天,并且把所有红利再投入,它大约值180万美元。我们经历过萧条,也经历过战争,糖价也波动不定,发生过成千上万的事。
  但是看好产品的前景比在股市中进进出出多赚了多少。
  查理-芒格叫我关注具有巨大获利能力和成长性的大公司的特点,但获利能力和成长性必须是确定的,不能象德州仪器公司或派拉蒙公司那样是虚构出来的。
  我曾告诉通用食品的总裁,为什么在没有人对通用食品感兴趣的时候,我会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你有响亮的品牌,你的利润占销售额的1/3,而其它食品公司只有1/6到1/7,你有大量现金可用。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用,我相信有人会知道。”
  优秀的公司能连续20到30年保持成长。你买进以后,只要回家,高枕无忧地让经理们做他们的事。
  22、你最看重企业的什么方面呢?
  我最看重企业商誉的价值。商誉就像企业之城的护城河。可口可乐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商誉价值。如果你送给我1000亿美元,让我打败可口可乐。
  在软饮料市场的霸主地位,我会还给你,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
  除了商誉价值外,一个好企业还应具有价格的灵活性和调价能力。
  23、你如何评价好的管理与好的公司?
  我总把自己想象成拥有整个公司。如果管理层也这样想,并依此制定政策,这便是我喜欢的管理层。
  由于我不是糖果销售,辞书出版,服装和鞋类等业务的专家,所以我喜欢那种专家型的经理。
  管理很重要,但好公司更重要。
  我们的结论是,如果让声名卓著的优秀管理人员来经营行业基本素质不太好的企业,企业的状况不会有多大的改观。很少有例外。
  我喜欢那种即使没人管理也能赚钱的企业。那才是我想要的企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民间选股大师的对话

 I am extraordinarily patient provided I get my own way in the end. 只要最后能随我所愿,我就会极有耐心。  


Margaret Thatcher
  撒切尔夫人,英国前首相


  全球脉动/Global Access
  美国民间选股大师的对话
  被业内和多家国际权威媒体视为全球第一投资者教育和投资分析网站TheMotleyFool的创始人Tom"Gardner和David"Gardner 两兄弟近期举办了自网站设立以来的第一次用户电话研讨会,进一步分享他们的投资心得。一直以来,Gardner兄弟通过自有资金设立的投资组合及相应的研究报告向投资者公开他们投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当然,成功的投资要大大多于失败的投资。在过去五年间,兄弟俩分别掌管的价值型和成长型投资组合每年平均回报率达22.8%,为众多追随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增长,而同期基准指数Wilshire 5000的年均回报率仅6.3%。我这里之所以将Gardner兄弟称为“民间”选股大师是因为他们一直与华尔街机构处于对立状态,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在议会作证,来抨击华尔街那些所谓专家收费高昂且回报平平,还总是把机构自身利益放在客户利益之前。正因如此,Gardner兄弟被普通投资者视为代言人,他们的网站也成为数百万会员交流投资观点相互学习的最佳场所,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为“投资界的一片绿洲”。
  言归正传,以下精选出此次研讨会适合目前国内投资者的内容,这里不是一字一句的翻译,在忠实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我的一些补充说明,相信会更有利于国内投资者理解。另外需要注明的是,Tom专注于价值型股票,David则擅长挑成长型股票,对他们讲述的方法也要对号入座。
  关于选股
  主持人:Tom,David,先说说你们各自的投资哲学,包括在确定一家优秀公司时你们主要看那些因素。
  Tom:我和传统的学院派观点有所不同,他们认为一个投资者一生只介入10-15支股票就可以了,而我相信需要有更大的多元化,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投资生涯的投资者,通过研究和投资不同行业和处于不同阶段的股票,如成长型、价值型和“咸鱼翻身”型等,可以取得丰富的经验,和丰富的投资选择。
  在多元化之后,就具体公司而言,我会先看这家公司与业务有关的利益相关者都是谁,公司管理层是只拿工资还是持有股份,我喜欢那些管理层持有可观股份的公司。我们都知道,在洗车的时候,对自己的车和对租来的车认真态度是不一样的。
  此外,我还要了解这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他们已任职多长时间?他们各自的行业背景是什么?这些信息在公司公开披露的文件中都能找到。
  主持人:没错。
  Tom:然后我会看其他一些因素,它们包括:资产负债表是否强健?公司帐上是否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充沛现金?公司是如何赚钱的,既盈利模式是什么?公司的竞争优势有那些?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有多大?以及公司股票估值是否合理?我在看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都会通盘考虑所有这些因素,这一分析模式定型和熟练后,我每个月在提供投资建议前可以看100-200家不同的公司。
  主持人:很棒!David,你有什么补充吗?
  David:Tom和我其实很少就选股交换意见,这或许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但我们确实信奉一些共同的原则,如优秀的管理层及管理层通过持股和公司利益捆绑起来可以更值得信赖。
  就我而言,我的许多投资都来自于我熟悉的一些产品和服务。我是一个尝鲜者,喜欢体验新鲜事物和新的科技。我不仅会试用最新款Palm PDA,还会去新开张的游乐园,给我的孩子买新上市的糖果,看看他们是否喜欢。所以,我总是通过体验产品和服务把自己和公司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很直观的做出这家公司是否会取得成功的判断。
  我喜欢去琢磨公司是如何赚钱的,以及这种赚钱方式是否无懈可击。举个简单的例子 – Netflix。我认为Netflix做了两件很酷的事,它不仅创建了一个很棒的网站可以让用户根据别人的评价来选择电影DVD观看,他还彻底改变了这个行业的收费规则。他们说:“嘿,你每个月交一笔固定的费用如何,这样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什么滞纳金的麻烦了。”所以,一旦你了解了这家公司是怎么赚钱的,和它在互联网上的效果后,这家公司就成了我的最爱。
  然后是品牌。像星巴克、亚马逊、电子艺界这些品牌本身就代表了强大的竞争力,使得运营这些品牌的公司可以出类拔萃,击退对手的竞争。
  当你了解了公司的产品,知道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再加上一个强大的品牌,你就基本掌握了我的选股方法。
  关于估值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即便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如果买卖价位不对也会成为一项糟糕的投资,所以让我们来谈一下估值,你们是如何确定股价是否合适呢?
  David:我看得很远,基本上是在用风险投资家的眼光来看待公司价值,只要成长空间足够大我也会投资一些微利甚至亏损公司股票,所以不会受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法的限制。
  我喜欢看未来5-10年会发生什么,并且问自己,这个行业(销售额)会增长到多大规模?到时候利润率有多大,以及这个行业整体的利润规模有多大?当你对这个行业未来可以达到的利润规模有了基本判断后,你就可以推测到时候具体公司的利润规模。
  然后我会看公司目前的市值有多大。我通常喜欢市值在5-50亿美元的公司,这里较容易诞生高成长的股票。如果我对这家公司所在行业未来5-10年的利润规模判断正确的话,基于这个增长率推测出公司未来5-10年的利润规模,得到公司利润的增长率,再乘上公司股票当前市值,就得出了这家公司的合理价值。
  Tom:有很多投资者问我该如何估值,我发现他们受华尔街的影响倾向于认为估值的结果只有一个价格。当我听到华尔街分析师在说“我们的目标价是XX元”,或“我们将目标价由32元上调到34元”的时候,我觉得设定一个具体的价格是很可笑的事情,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公司不断在公布新的业绩,竞争环境在发生改变,公司可能会推出新的产品,管理层也可能有变动,我不认为投资者们在做估值工作时会只用一个价格来指导操作。
  我的方式,也是鼓励大家采用的方式是制定一个价格区间。比如一支当前价格为20元的股票,基于你对公司业务增长的测算,这支股票在5年内的合理价格区间在28元至47元之间,这个幅度看上去很大,但大幅区间是个很好的开始,随着时间推移和不确定性的逐渐消除,这个区间会逐渐缩窄,从中你也会知道当初哪些判断有误。
  还需要说明的是,价值型投资者很容易错过一些每年可以增长20-30%的好公司,因为在他们的估值模型里会假设公司业绩不会一直增长下去,于是经常会过早卖出还能继续创造佳绩的公司。比如Bed Bath & Beyond 这家公司,过去12年以来每年业绩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而对于成长型股票投资者,由于估值工作做得不到位,当股价下跌时就容易错过以更低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的机会。这时候一个较大幅度的估值区间可以帮上忙,你的价格区间越大,你运作的空间也越大。所以我建议投资者要综合使用价值型和成长型投资方法。

主持人:David,你认为目前股市最有投资价值的股票都有哪些呢?
  David:我非常喜欢替代能源股票,它们目前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价值”,但我想在下一个10年会成为诱人的投资,而且这个领域选择丰富,我们有风能、太阳能、核电、乙醇,甚至是潮汐。如果投资者拿不准的话,建议去买替代能源ETF,把这些替代能源股一网打尽。
  另外,我和Tom都对零售行业很感兴趣,大概是因为我们都是彼得.林奇的信徒。比如Petsmart这家宠物商品连锁店,他们不仅有很好的产品管理,而且越来越强调服务了,深受客户欢迎。  
  Tom:我目前对3个领域感兴趣,一是健康保险行业,现在有很多被低估的股票;二是零售行业,尤其是服装和餐饮,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品通过互联网销售,但服饰和餐饮却基本不会受到互联网销售的冲击,相反,其它商家腾出的商业物业导致租金下降有利于服装和餐饮行业的扩张和利润率的提升;三是中国概念股票,我确实相信“中国故事”,虽然目前有明显的政治、经济和公司治理的风险,但我相信未来20年内,那里会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我喜欢那些管理层在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有工作经验的中国公司,尤其是在美国受过教育的管理层 – 我可不是一个盲目美国崇拜者,他们懂得要为股东创造价值,也知道如何去做。  
  David:那好,让我来测试一下你的中国知识。Tom,你好吗?(用中文说的)  
  Tom:很好(中文)  
  David:很不错,你甚至都会说一些普通话了。  

  



  关于逆向投资  
  主持人:二位,让我们谈谈逆向投资。你们的很多用户都对逆向投资策略感兴趣,因为如果挑对公司的话会带来惊人的回报,但是,你们是如何确定哪些公司股票会成为好买卖,哪些股票就只值这个价呢?  
  Tom,如果整个行业都表现不错,而只有这家公司落后,这种公司不会成为我关注的对象。平均而言,那些咸鱼翻身的公司最有可能出现在整个行业都失去投资者兴趣的情况下,我会在这些行业里去挑咸鱼翻身的大牛股。  
  下一步是去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这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财务资源让它重整旗鼓。记得6、7年前有人跟我说深陷业务困境的凯马特是不会倒闭的,它的品牌在美国深入人心,有一天会东山再起。结果如何大家都清楚。那时如果你去看一看凯马特糟糕的资产负债表,再和沃尔玛、Target和Costco比较一下,你就不会认为这是个可以指望咸鱼翻身的投资。  
  最后是去了解公司管理层,我喜欢那些在公司困境时更换管理层的信息。在一个成熟行业遭遇全行业难关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就是靠优秀的领导来扭转乾坤的。比如在我的“隐藏价值”报告里推荐的Middleby,从公司内部提拔上来的新管理团队取代了之前失败的CEO,成功领导公司再创辉煌,也使其股票成为我最为成功的投资之一,过去7年涨了近20倍。
  所以,挑逆向投资的公司我有3个标准,第一要找整个板块都失去市场关注的公司,第二资产负债表必须要过得去,第三是找我可以信赖的管理层。  
  主持人:把最后一点再详细说说,你是怎么给管理层看相的,怎么确定新上任的CEO比老的要强?  
  Tom:我会去看他们的历史,在互联网上你直接输入他们的名字可以找到大量关于他们过去都作过什么事的信息,比如Alderwoods Group这家公司的管理团队,过去曾成功帮助过多家公司重整旗鼓,他们已掌握了如何扭转困境的艺术,事实上,我们在一直追随着个团队,他们换到哪个公司我们都会格外感兴趣。  
  对于小的公司,你可以直接打电话过去,经常会很容易找到高管接电话,直接了解情况。他们都会比较热心的,毕竟已是市场弃儿,门前冷落鞍马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一沙鸥》-很久之前一位私募前辈推荐的,今天总于有缘看到...

理查德·巴赫 飞行员,作家,行吟诗人。1970年《天地一沙鸥》出版后,38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首次打破《飘》以来的所有销售纪录,成为世界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其作品具备广阔的想象空间,他被读者亲切地誉为“天上派来的使者”,提醒我们永不放弃。本书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有无数种可能,每时每刻都面临无数种选择,只有飞得越高,视野才越广越远,才能看清每种选择,才能 发现臫心中真正的梦想、渴望与激情。我们的现在既是选择的结果也是选择的起点。通过我们的选择,我们可以设计臫的生命,享受生命的喜悦。自由飞翔的海鸥乔纳森代表人类最深沉的梦想,最深刻的喜悦和最渴望的姿态。

第一章

清晨,平静的海面上,道道波纹里,闪耀着一轮初升太阳的金色光芒。

离海岸一英里的地方,一艘渔船在下饵捕鱼,群鸥有早饭吃了,这个消息在长空中迅即传开,一时间,成千上万只海鸥飞来,东躲西闪争抢一点早饭,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然而,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却远离群鸥、海岸和渔船,在远方独自练习飞翔。飞到100英尺的高空时,他身下伸出蹼状的双脚,仰起鸥嘴,努力把翅膀弯成一条曲线。这曲线意味着他开始减速。此刻,他放慢迅速,直到风在他耳边低语,直到海洋在他身下又恢复了平静。他眯起双眼,尽量集中精力,屏住呼吸,努力使身体再弯一些……再……弯……一……英寸……可是,他的羽毛蓬散开来,他飞不动了,开始失速,向下掉去。

你知道,海鸥从不摇晃,从不失速。在空中失速对他们来说简直没面子,丢人。

不过,海鸥乔纳森利文斯并不感到羞愧。他又一次伸展双翅,再使双翼弯成那种曲线,颤抖着,费力地飞起来——慢慢地、慢慢地,又飞不动了——他是一只非同一般的海鸥。

大多数海鸥不愿自找麻烦去学更多的飞翔技巧,他们只满足于简单地飞到岸边觅取食物,然后再飞去。因为他们觉得飞翔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是吃。然而,对于这只海鸥,飞翔远比吃更重要。海鸥纳森·利文斯顿热爱飞翔胜过一切。

他发现,这种想法使他不受欢迎。甚至连父母也不理解他为什么整天自己待着,还成百上千次地、不停地试验着低空滑翔。

有些事他也不明白,比如,要是他在离水面不到半翼幅的高度飞,他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就可以更长一些,也不太费劲,他滑翔结束时不是像往常一样双脚朝下踩入海中,溅得水花四起,而是双脚紧贴身子,以流线型在水面上划出一道又平又长的水道。当他开始不知不觉收着双脚滑到海滩上,然后步测自己在沙中滑行的距离时,目睹这一切的父母真是大为惊讶。

“怎么?乔,为什么”他母亲问道,“难道像大家一样就那么难吗,乔?为什么你不能放下低飞的事让鹈鹕和信天翁去做呢?为什么你不吃东西?儿子,你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

“妈妈,我不管什么皮或骨头。我只想搞清楚我能在天上干什么,干不成什么,就这此地。我只想搞清楚这些。”

“瞧,乔纳森,”父亲不无慈爱地说,“冬天快来了,船也少了,水面的鱼要深游了。要是你非要学,就学抢鱼吃吧。飞的是不错,可是你看,滑翔不能当饭吃呀。别忘了,你会飞不过是为了吃。”

乔纳森听话地点点头。后来的几天,他努力像别的海鸥一样做。他真的努力了,尖叫着与大伙一起争飞到码头和渔船周围,飞下去抢点小鱼小虾或面包渣。可是,他做不来。

太没意思!他故意抛下一只辛辛苦苦得来的凤尾鱼,逗得一只饥饿的老海鸥拼命去追抢。我本来可以用这些时间学习飞翔。还有那么多东西要学!

不久,海鸥乔纳森又独自一个飞在远远的大海上,虽然饿,但是学得很开心。

他进步很快,经过一个星期的练习,他学会了好多关于速度的事,现在,飞得最快的海鸥也没他懂得多了。

在1000英尺的高空中,他奋力拍打着一双翅膀向前飞,猛地一个翻身,笔直朝波涛府冲下去。这使他明白为什么海鸥做不到大力笔直飞入海中的道理。仅仅6秒钟后,他又以时速70英里的速度向前飞去,在这一速度下,翅膀一往上扇,他就摇晃起来,无法保持稳定。

这种情况反反复复一再出现。尽管他小心翼翼,全力以赴,但还是在高速飞翔时失去了平衡。

他飞上1000英尺的高度,先使尽全身力气沿直线向前飞,然后再俯身垂直向下飞。可是,每次他要向上振翅时,左翼都会动弹不得。他猛地左滚,让右右翼停下来以保持平衡,接着,翅膀又像燃烧的火似的扑扑扇着,狂野地向右滚去。

做这个向上振翅的动作时,他极其小心,整整尝试了10次,而每次,他只要以时速70英里飞,羽毛就会猛然搅成一团,全身失去控制,他随即跌落到海水中。

后来,他一边抖掉身上的水,一边想,关键是在高速飞翔时,他不应该再扇动翅膀,也就是说,他应该振翅飞到时速50英里,然后双翼保持不动。

他又飞到2000英尺的的高空尝试,翻身向下飞,鸥嘴笔直向下,双翅张开,在时速50英里时稳住不动。这花了他很大力气,但是见效果了。10秒钟,他以时速90英里快速向前飞去。乔纳森创下了海鸥飞翔时速的世界纪录!

然而,成功是短暂的。在他加速的那一刻,也就是在他改变双翼角度的那一瞬间,他又一次陷入那种可怕的失控灾难中。在时速90英里时发生这样的灾难,就像一枚炸弹击中了他。海鸥乔纳森在半空中“炸开”,掉入硬如石板的海里。

他苏醒过来时,已经入夜了,他还在月光下的海面上飘浮着,他的翅膀简直成了粗硬的铅棍,但是,压在他肩上的更沉的重负是失败。他虚弱无力,心里暗暗希望这重量能够温柔地将他沉入水底,结束这一切。

他往水中下沉时,一种嗡嗡的、奇怪的声音在心中响起来:我做不到那样,我是一只海鸥,天生就受到限制。要是我生来就要学那么多有关飞翔的知识,我脑中就该有飞翔的技巧图。要是我生来就能高速飞翔,就该长一对猎鹰的短翼,要吃老鼠而不是吃鱼。爸爸是对的。我一定要忘掉这种傻想法。我应该回到鸥群中,回到家里,做一只安分守己、能力有限的可怜海鸥。

这声音渐渐消失,乔纳森被说服了。对海鸥来说,夜里的栖息地是海岸。从这一刻,他发誓要做一只普普通通的正常海鸥。这会让大家更高兴。

他疲倦地在黑暗的水面上向前划了一段,又向岸边飞去,幸亏他学会了怎样省力地低空飞翔。

可是,不行!他又想。我不能再用以前学会 的方式飞翔,以前所学的一切就到为止了。我必须同别的海鸥一样,也要像他们那样飞。于是,他痛苦地飞上100英尺,更使劲地扑扇着翅膀,勉力向岸边飞去。

决定回到鸥群中,他感觉好多了,现在再也没有那种催他学习的动力,再也不会有挑战或是失败。不再思考,在黑暗中朝着海滩上的灯光飞,真不错。

黑夜!嗡嗡的声音又在警告了。海鸥从不在黑夜里飞!

乔纳森没怎么注意听这声音。他想,真不错啊,月光和灯光在水面闪烁,万籁俱寂,一切都是如此祥和、宁静……

停下来!海鸥从不在黑夜里飞!要是你生来能在夜里飞,就该长一对猫头鹰的眼睛!你脑 中就该有飞翔技巧图!你就该有猎鹰的短翼!

在那夜里,在100英尺的空中,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眨着眼。他的努力,他的决定这时都不见踪影了。

短翼!猎鹰的短翼!

这就是答案!我以前多傻!我需要的只是小翅膀,只需把翅膀尽量缩起来,只用翼尖飞就行了!短翼!

在黑暗的海上,他飞到2000英尺的高空,没顾上考虑失败或者死亡,他把翼根紧贴身体,只剩窄窄的、平顺如短剑的翼尖在风中张开,然后又俯身垂直向下飞。

风在他耳边怪兽般咆哮,时速70英里,又加速到90英里、120英里,更快更稳地飞——现在时速140英里,反而不像原先70英里时费力,轻轻扭动翼尖,他就可以悠闲地向下直飞,掠过波涛,飞如箭发,简直像月光下一枚灰色的炮弹。

他闭上双眼,逆着风,快乐地飞着。时速140英里,状态良好!如果从5000而不是2000英尺向下直飞,真想知道那得有多快!

……

他把刚才发过的誓言抛在脑后,那疾风将誓言扫得一干二净。不过,违背自己发下的誓言,他一点也不内疚。那种誓言只有接受平庸生活的海鸥才会信守。一个在学习中追求卓越的海鸥,是不需要那种誓言的。

日出时分,海鸥乔纳森又开始练习了。从5000英尺的高度俯瞰,渔船在平静的蓝色海面上也不过是星星点点,群鸥则如一片淡淡的、灰尘般的云团,盘旋着。

他精神百倍,因为喜悦而微微发抖,为自己能克服恐惧而感到自豪。而后,没有什么仪式,他缩进自己的前翼里,伸出他短短的、菱形的翼尖,笔直向身下的海面飞去。飞过4000英尺高空时,他已达到终极速度,现在,他以时速21英里笔直向下飞。风变成一扇坚固的音墙挡得他无法加速。他忍受着,知道如果在这时展开双翅,他就会被风剪成无数碎片,水过这时的速度是力量,是快乐,也是纯粹的美。

他开始在1000英尺高度拉平,翼尖在狂风中发出呼呼的呼声。

船和群鸥仿佛倾斜着,快如流星一般出现在他的必经之路上。

他不能停下来,也不知道在那一时速下怎么改变方向。

冲撞意味着当场死亡。

因此他紧闭双眼。

就在那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闭着眼,以时速214英里径直冲向群鸥,风吹着羽毛发出巨大的呼啸。这次,海鸥的幸运之神对他微笑了,没有伤亡。

他向上伸直鸥嘴飞向天空时,仍以160英里时速快速地飞着。

最后,他减速到20英里,在4000英尺高度展翅水平飞翔时,看见海上的船只只有面包渣那么大。

他的想法成功了!终极速度!海鸥竞能以时速214英里飞翔!这是一个突破,鸥群历史一最伟大的一个时刻,同时,这一时刻也为海鸥乔纳森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他飞到自己常单独练飞的区域,合起双翼,在8000英尺的高度向下直飞,他立即发现了如何改变方向。

他发现,只要将翼尖的一根羽毛轻轻移动一英寸的一点点,就可在高速飞翔时划出一道平滑的曲线。然而在懂得这个诀窍之前,他发现,若多移动一根羽毛,在以同样速度飞时,会让他像子弹一样旋转……乔纳森在世界上最早开拓了海鸥的特技飞翔技术。

那天,他没花时间与其他海鸥聊天,而是在空中一直飞到日落。他摸索出翻筋斗、慢速侧翻、反身旋转、反身下落和速旋转等飞翔技术。

天全黑下来,海鸥乔纳森回到海滩上的群鸥那里,头晕晕的,筋疲力尽。然而他高兴地做了一个翻筋斗下落,在最后落地前还做了个快速滚翻。他觉得,大家听说那项突破,也会欣喜若狂吧。现在生活又多么有意义呀!生活更有理由,而不只是单调地在渔船旁蹒跚来去。我们可以改变无知的状态,还可以看到我们与生俱来的优势、才智和技能。我们可以自由!可以学会飞翔!

未来的岁月在前面召唤着,散发着希望的光芒。

他着陆时,海鸥们聚集在一起,正在召开海鸥审议大会,看样子已聚集了一段时间,实际上,大家在等它。

“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站到中间来!”长老以最庄严的声调发话了。站到集会中间意味极大的耻辱或是无上的光荣。光荣地站到中间是海鸥选举最高领导人的方式。他想,今天早晨大家当然看见了那项突破!但是我不是要荣耀,也不想当领导人,只想让大家分享我所发现的一切,把大家都能达到的境界展示出来。他迈步向前。

“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长老开口说,“在大伙的眼皮底下,因耻辱而站到中间来!”

这话听来犹如当头一棒。他双膝发软,羽毛垂下,耳朵里嗡嗡直响。因耻辱而站到中间来?不可能!那项突破!他们不会明白!他们错了,他们搞错了!

“……因为他不计后果,不负责任,”严肃的声音继续数落,“还冒犯了海鸥全族的尊严与传统……”

因耻辱耻辱而站到中间,意味着他将被驱逐出鸥群,并被流放到“远方山崖”过孤独的生活。

“……有一天,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你会明白不负责任是不行的。生活是我们搞不懂的,也没法搞懂。我们只知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吃,并且想方设法尽可能延长寿命。”

从没有海鸥对长老回嘴,可是这时却响起了乔纳森雄辩的声音。“不负责任?兄弟们!”他提高嗓门,“谁还能比探索和追求一种生活意义、一种更高的生活目标更负责任呢?我们抢吃鱼头已经有千年了吧,但是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生活理由——学习、发现、自由!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向你们展示我所发现的……”

群鸥也许都是铁石心肠。

“谁是你的兄弟!”海鸥们异口同声说道,他们都板起面孔不再听他讲,一起抛弃了他。

余下的日子里,海鸥乔纳森孤独度日,但他还是飞到了“远方山崖”那边。他的悲哀不是孤独,而是其他海鸥不愿相信奇妙的飞翔在等着他们:他们不愿意睁开眼睛看。

他每天又学一些,学会了流线型高速俯冲潜水,这可以使他找到更加珍奇美味的鱼,那些鱼就聚集在海面10英尺以下。他不需要渔船和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吃的变质面包。他学会了在空中睡觉,在夜风中找到 飞翔路线,从日落到日出飞翔距离达到100英里。海上大雾时,他也能控制自如地飞过,飞越雾层进入耀目的晴空……这时,其他海鸥是站在地上,除了雾雨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他还学会了乘着强风飞抵远方内陆,在那里吃细嫩的昆虫。

他曾对群鸥抱过希望,现在他只能独善其身了,他学会了飞翔,对付出的代价毫不后悔。海鸥乔纳森发现无聊、害怕和愤怒,是海鸥的生命那么短暂的原因,从脑中抛开那些想法,真的,他过上了既长寿又美好的生活。

他们来找乔纳森时已是黄昏,乔纳森正独自在他钟爱的天空中平静地飞翔着。这两只出现在他两翼旁的海鸥纯洁如星光,高高的夜空里,他们的羽毛泛着柔和可爱的光。不过,最可爱的还是他们的飞翔技巧,他们翼尖的扇动和他的翼尖一直只相差一英寸距离。

乔纳森一言不发地开始测试他们,以前没有哪只海鸥曾通过这种测试。他弯曲翅膀,以时速一英里近于停飞的状态慢飞,那两只羽光焕发的海鸥也以不变的姿势轻松地跟着他慢飞。他们会慢飞技巧。

他收起双翅,打个翻身,以时速190英里向下飞去。他们也以完美的姿势同他一起向下疾落。

最后,他直接在那一速度上做了一个又长又直的慢滚翻。他们微笑着,跟着他一起滚翻。

接着,他换成了水平的姿势飞翔,沉默了一段时间,他才开口说:“很不错,你们是哪儿的?”

“乔纳森,我们来自同一个鸥族。我们是兄弟。”这话说得平静而有力,“我们来带你高飞,带你回家。”

“我没有家,也没有鸥族,我只是一个流浪者。现在咱们正那大山风的风口上。再飞高几百英尺,我这副身子就再也无法抬高了。”

“乔纳森,你当然能飞得更高,你已经学会了。从一个学校毕业,是另一个学校开学的时候了。”

正如学习照耀着他的一生,理解海鸥乔纳森照亮了那一刻。他们是对的,他是可以飞得更高,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最后,他对着苍穹投下了深 长的一瞥,看着那片宽广、灰白 的旷野,在那里他曾学了那么多。

“准备启程。”他终于说。

海鸥乔纳森与那两只闪亮的海鸥一起展翅腾飞,消失在深深的夜空里。


第二章

那么,这就是天堂,他想。不禁对自己微笑起来,飞上来的刹那就对天堂评头论足,恐怕有点不太恭敬吧。

现在,他从地上飞来,飞入云霄,与两只闪亮的海鸥结伴同行,他看到自己的身体也像他们一样发着亮光。的确,他还是那只年轻的海鸥乔纳森,还是那双金色的眼睛,然而,他的外在形象已经大大不相同了。

虽然还是海鸥的身体,但感觉却已经比原来飞得好多了。怎么?他想,我现在用一半的力气,就可以飞得比以前快一倍,表现也比从前最佳状态时好一倍!

现在,他浑身的羽毛泛着耀眼的白光,翅膀平滑完美如同打磨光亮的银片。他开始高兴地重新学习如何使用新翼,如何对这双新翼施力。

在时速250英里时,他感到这几乎是他水平飞翔的最大时速;在时速273英里时,他感到那就是自己的飞翔极限了;不免有那么一点儿失望。这副新的身体所能做的依然有极限,尽管已经比原来水平飞翔速度快了许多,但要冲破极限还是要费很大力气。他本来想,天堂里应该是没有任何极限的。

云彩散去,同行的海鸥叫道:“乔纳森,欢迎归来!”然后消失在高空中。

他飞过一片海域,朝蜿蜒的沿海岸线飞去。有几只海鸥在山崖上方的上升气流处飞翔着,还有几只在北方远远的地平线上飞翔着新景象、新思绪、新问题都出现了。海鸥怎么会这么少?天堂应该海鸥成群!为什么我会一下这么累?在天堂里海鸥应该不会感到累,也不需要睡觉。

他在哪儿听过这话?在地上生活的记忆渐渐淡忘。地球是他曾学过许多知识的地方,不过细节已经模糊——大约是争抢食物、流放呀什么的。

海岸线上十几只海鸥前来迎接他,尽管什么也没说,他仍能感到自己很受欢迎。确实回到了家。这一天对他来说十分重要。这一天的 太阳是何时升起的,他已不复记忆。

他准备在海滩降落,拍打着翅膀在一英寸高的高中稍作停留,然后轻轻落在沙滩上,其他海鸥也落下来,但他们并没有扑扇翅膀,只是在风中旋转,发亮的翅膀展开,而后,稍稍改变羽毛的弧度,双脚一踏上地面,就立刻稳住了。落地控制得非常漂亮,可是乔纳森现在实在是太累了,无力再尝试。站在海滩上,没吭一声,他睡着了。

随后的几天里,乔纳森发现在这个地方要学的飞翔知识,同他抛在身后的那段生活里已经学过的同样多。不过,还有些不同,就是这些海鸥的想法和他想的一样。对他们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到外面寻求和感受完美,他们最爱做的事也是飞翔。他们全是非常优秀的海鸥,每天都不停地练习飞翔,测试更先进的飞翔技术。

好长一段时间,乔纳森淡忘了他原来生活过的那个世界,在那个地方,群鸥无视飞翔的快乐,只将翅膀作为寻找和争抢食物 的工具。然而,偶尔某个瞬间,他仍然会想起这些。

有一天早晨,他和老师一起出去,练过收翼快速翻滚后,在海滩上休息时,他静静地问:“沙利文,大伙都在哪儿?”现在他已经十分习惯心灵感应这种轻松的交流方式了,这里的海鸥不用叽叽啾啾尖叫。“为什么这儿海鸥不多?嗯,我来的那个地方……”

“……成千上万只海鸥,我知道。”沙利文说着摇摇头,“乔纳森,我所知道的唯一答案是,你确实是一只万里挑一的海鸥,我闪大多数都进步得那么慢。我们差不多都是从那样一个世界到这儿来的。别再想着我们来的地方,也别在意我们曾去哪里,为现在活着吧。你想过?在我们第一次想到,除了同群鸥一起争吃、争斗或争权外,生活中还有更多其他事情的时候,我们得经历多少种生活吗?乔,千种生活,万种生活!然后,再过百种生活,那时我们才开始懂得完美这件事。又过百种生活,我们才了解到:我们生活的目的是寻找完美,并且展示它。现在,我们遵循同样的生活原则。当然,通过所学,我们可以选择下一种生活境界。不学的话,下一种生活境界与这个一样,同样的极限同样带来克服极限的重负。”

他伸展翅膀,迎着风,接着说,“不过,乔,你一下子学了那么多,没有经历那千种生活就找到了这个世界。”

一会儿,他们又在空中练习起来。分段侧翻的动作难度大,因为翻到一半乔纳森就得准备整个颠倒,倒转一只翅膀的曲线,和老师的倒转动作一样精确、连贯。

“咱们再试一次。”沙利文建议道。反反复复,“再来一次”。最后,他终于说:“好了。”他们又开始练习向外翻筋斗。

一天黄昏,没有夜飞的海鸥们一起聚在沙滩上,显得心事重重。乔纳森鼓足他所有的勇气,走到海鸥长老跟前。据说他将很快到另一个世界去。

“吉昂……”他有些紧张地开口说。

海鸥长老吉昂慈爱地看着他,问道:“什么事,孩子?”年纪非但没有这位长老衰弱,反而使他的飞翔技术更加精湛;他比任何一只海鸥都飞得远,而且他所掌握的飞翔技巧,其他海鸥还在渐渐地学习。

“吉昂,这个世界根本不是天堂,对吗?”

月光下闪现着吉昂的微笑,他说:“你又在学习了,海鸥乔纳森。”

“那么,还有发生什么事?我们还要上哪儿去?没有一个叫天堂的地方吗?”

“没有。乔纳森,没有这样的地方。天堂不是一个地点,也不是一段时间。天堂是完美的状态。”他沉默了一会儿,又开口道,“你是一个飞翔好手,对吧?”

“我……我喜欢速度。”乔纳森说,有些吃惊,但得到长老的注意却也不无骄傲。

“乔纳森,在你接近完美速度的时候,你将开始接触天堂。而且,那并不是时速1000英里,或是100万英里,或是以光速飞。任何数字都是一种有限,而完美是无限的。孩子,完美速度就是达到那种境界。”

吉昂倏然消失了,悠然又出现在50英尺外的海水边,一切都在瞬间完成。然后他又消失,在千分之一秒内又站到乔纳森的肩上说“这是一种乐趣。“

乔纳森觉得真是眼花缭乱,忘了天堂的话题:“你怎么做到的?是什么样的感觉?你一下能飞多远?”

“你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吉昂说,“我已经去过懈想去的地方,无论什么时间。”他扫视海面,接着说,“奇怪,为了旅行而藐视完美的海鸥哪儿也去不成,飞得特别慢。那些为了完美而把旅行放在一边的海鸥,却瞬间,哪儿都去了。记住,乔纳森,天堂不是一个点,也不是某个时间,因为时间和地点都没有意义。天堂是……”

“你能教我那样飞吗?”海鸥乔纳森打算攻克另一项未知,这时,他的话音听起来有些颤抖。

“当然,只要你愿意学。”

“我愿意,什么时候开始?”

“只要你愿意,现在就可以开始。”

“我真想像你那样飞,”乔纳森说道,他双眼里闪出一道奇异的光,“请教给我该怎么做。”长老吉昂更为仔细观察这只年轻的海鸥,慢慢地讲来:“想飞多快就多快,要去哪里就去哪里,首先你必须知道自己已经到达那里……”

在长老看来,这秘诀就是,乔纳森不再认为自己囿于一个有限的身体,不再认为自己的翅膀只有42英寸宽,也不再以为自己的飞翔无法超出既定的航线图。这里的关键是懂得自身真正的本质所在,懂得完美像一个未被写下的数字,可以让你在转瞬间超越时空。

乔纳森坚持苦练,日复一日,起早贪黑,全力以赴,寸步不离训练场。尽管如此,却始终不能有新的突破。

“忘掉信念!”长老时而提醒他说,“飞翔无需信念,只需理解。这次也是一样。现在,再试一下……”

不久,有一天,乔纳森站在岸边,闭着双眼,冥思苦想。一闪念间,他猛地领悟了长老吉昂所教给他的关键“啊,真的!我是一只完美的、不受限制的海鸥了!”顿时,他感到喜出望外。

“太好了!”吉昂的话音里也含着成功的喜悦。

乔纳森睁开双眼时,看见自己正和吉昂站在完全不同以往的海岸上——绿树一直垂到水边,两轮金黄的太阳在头顶照耀着。

“你终于悟到这一点了,”吉昂接着说:“不过,你的控制力还欠一点功夫……”

乔纳森惊奇地问:“我们这是在哪儿?”

吉昂完全没有在意周围奇特的环境,没有正面回答那个问题,“我们在一颗行星上吧,很明显,碧绿的天空,两颗星星是这里的太阳。”

乔纳森开心地欢呼一声,喊出他离开地球以后的第一声:“成功了!”

“噢,当然会成功了,乔,”吉昂说,“只要你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做任何事都会成功。现在说说你的自控力……”

他们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其他海鸥金色的瞳仁里充满对乔纳森的敬畏,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他从这伫立良久的地点消失,又回来了。

他站在那里,他们向他道贺,可是,连一分钟都不到,他就无法忍受了。他谦逊地说:“我是新来的,才开始学!我该向你们多学习!”

“不知怎么回事,乔,”站在近前的沙利文不解地说,“你无畏的学习勇气是我万年来所仅见的,没有任何海鸥比得上你。”海鸥们一片沉默,乔纳森觉得有些不安。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来研究时间了,”长老说道,“等你能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穿行,你就可以开始学习最难,也是最有力、最有趣的一种了。然后你就会准备好高飞,懂得慈悲和爱的意义了。”

一个月过去了,或者说感觉像过去了一个月,乔纳森的学习进步神速。以往他从一般经验中就学得很快,现在,作为吉昂亲自教导的入室弟子,他像一台流线型、长羽毛的计算机似的,大量吸收着新东西。

可是后来,吉昂消失的那一天来到了。他当时静静地对大伙讲着话,告诫大家学无止境,必须不断练习,更要锲而不舍地努力理解各种生活的宝贵真理。就在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羽毛变得越来越亮,最后变得那么亮,以至其他海鸥没法睁眼看他。

“乔纳森,”他说,这是他最后的话,“继续努力学习去爱。”

他们再睁开眼时,吉昂已经不见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乔纳森发现自己时常想到自己的故乡——原来生活过的地球。如果他在那里懂得现在所知道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那生命就该有意义多了!他站在沙滩上想着,那里会不会有一只海鸥在挣扎着冲破自我的限制,发现飞翔的意义远不只是从小渔船那里抢一点面包屑?或许那里正有一只海鸥因为敢于对群殴说真话而被流放。乔纳森越是遵循码头的原则,越是努力认识爱的本质,他就越想回到地球。尽管他的过去充满孤独,但海鸥乔纳森却是位天生的老师,他自己奉献爱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所理解的真实,传授给另一位渴望一窥真实境界的海鸥。

沙利文,现在长于以思维速度飞翔,正教着其他海鸥学习,却对乔纳森的想法有些不解:“乔,你曾经是流放者。你想那里的海鸥有谁会听你的呢?俗话说,飞得最高的海鸥看得最远。在你来的地方,海鸥站在地上,他们只会互相叫嚷,彼此争抢。他们距离天堂何止千里——你说你要让他们在自己站的地方看到天堂!乔,他们连自己的翼尖都看不清!留在这儿吧,帮助这些新来的海鸥,他们起点高,你教什么,他们懂什么。”沉默了一会儿,他又接着说,“如果吉昂那时也回到他的故乡,那今天你会在哪儿呢?”

最后一点很有说服力,沙利文是对的。飞得最高的海鸥看得最远。

乔纳森留了下来,教起来的海鸥,他们都很聪明,学得很快。但是,那种老想法一再回来,他无法不去想,地球上总有一两只海鸥也会愿意学的。要是长老在他刚被流放的那一天来到他身边,他现在该学会多少东西 啊!

“沙利文,我必须回去,”他终于说,“你的学生们都学得很好。他们能帮你带新学生。”

沙利文叹也口气,但没有再争辩,他只说:“我会想你的,乔纳森。”

“沙利,别傻了!”乔纳森嗔怪道,“别忘了,我们每天努力学的是什么 !要是我们的友谊依赖时空之类来维护,那么,我们最后克服时空限制后,不是就毁掉了我们的手足情?但是克服空间限制后,我们就只剩下‘此地’;克服时间限制后,我们就只剩下‘此时’。就在此地与此时,你不觉得我们还有机会见一两次面吗?”

海鸥沙利文不禁哈哈大笑,“你这只疯狂的鸟,”他和善地说,“要说有谁能向地上的凡夫俗子展示千里之外的世界,那一定是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他看了看沙滩,接着说,“再见,乔,我的朋友。”

“再见,沙利,我们会再见面的。”说完这话,乔纳森脑海里开始浮现出另一时空中海岸边大群大群的海鸥,他懂得凭他练就的功夫,他已不是皮包骨头的老模样,而是自由飞翔的完美形象,可以随心所欲。

海鸥福来奇·林德还很年轻,但已经懂得没有哪只海鸥曾像他那样,遭受群鸥那么严厉又那么不公正的话。

“我不在乎他们说什么,”他拼命地想,朝“远方山崖”飞去时,视线不免有些模糊。“飞翔怎能只是从一个地方扑扇到另一个地方,没劲!蚊子才那样!当时我只不过是在海鸥长老随便一翻,不过是闹着玩儿,我就被流放了!他们都瞎了吗?他们搞不懂吗?我们真正学会飞翔将带来多大的荣耀?”

“我不在意他们怎么想,我会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飞翔!要是他们非要那么做,我倒乐得逍遥自在。我会让他们后悔……”

有声音来自自己的大脑,尽管十分轻柔,却还是吓了他一大跳,他在空中跌跌撞撞起来。

“别对他们要求太高,海鸥福来奇。驱逐你,其实只会伤害他们自己,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这一点的,他们会和你有相同的眼界。原谅他们,帮他们去理解这一切吧。”

距他右翼一英寸处,飞来一只世界上最灿烂的白海鸥,他毫不费力地水平飞着,没有掀动一根羽毛,几乎是以福来厅最快的速度飞着。

这只年轻的海鸥一时被搞糊涂了。

“怎么回事?我疯了吗?还是我死了?这是什么?”

一个低而平静的声音响在他的脑海,问道:“海鸥福来奇·林德,你想飞吗?”

“想,我想飞!”

“海鸥福来奇·林德,你想飞的欲望是否足够强烈,使你能够原谅群鸥,并在学成的那天再度回到他们中国,让他们了解这一切?”

无论海鸥福来奇有多骄傲,无论他受到过怎样的伤害,都不能对这样一只卓越的飞翔大家撒谎。

“我愿意。”他轻轻的说。

“那么,福来奇,”那只光辉灿烂的海鸥,用非常和蔼的声音对他说,“咱们开始水平飞翔吧……”


第三章

乔纳森在“远方山崖”上空慢慢地盘旋着。这只莽莽撞撞的年轻海鸥福来奇是一流的飞行员。他在空中飞得很卖力,动作轻快,而更重要的是,他确实有一种学习飞翔的强大动力。

此刻,他又飞了回来,一个灰色的模糊身影呼啸着来一个俯冲,时速150英里,从他老师身边一闪而过。又突然开始做另一种尝试,16段垂直慢速侧翻,并且大声数着点数。

“……8……9……10瞧,乔纳森,我飞出了空气的速度……11……我要像你一样做出美妙的结束动作……12……但是,该死!我就是做不到……13……这最后三次……没有……14……哎呀!”

失败让福来奇怒气冲冲,在最高点失速的程度就更加严重。他向后倒下、滚翻、猛地反身旋转,终于调整过来,大口喘着粗气,落到老师身下100英尺处。

“乔纳森,别把时间浪费在我身上了!我太笨了,太没用了,太没用了!我试呀试,可怎么也学不会!”

海鸥乔纳森俯视着他,点点头。“如果你在急升的时候过分用力,你肯定学不会。福来奇,你在开始时,每小时已经慢了40英里!你的动作得稳定而流畅!记住,动作干净利落!”

他降到年轻海鸥飞翔的高度,“现在咱俩一起试,注意那个急升动作,要流畅,放松!”

三个月后,乔纳森已经另外有六个学生了,他们全是流放者,但是都对飞翔的乐趣而 飞翔而飞翔这种新奇的想法大感兴趣。

不过,对他们来说,练习高难度动作要比懂得这样做背后的原因更容易些。

“我们每一位都应真正怀有做伟大海鸥的理想,追求无限的真理,”乔纳森常在黄昏时站在海滩上这样说:“精确的飞翔动作是迈向表达我们真正本性的第一步。一切限制我们真正的第一步。一切限制我们的事情都要先放在一边。这就是为什么要练习高速飞翔、低速飞翔和特技动作……”

他的学生们因为一天辛苦的训练而昏昏睡去。他们喜欢训练,因为飞得快又刺激,学习的渴望随着每节课增长,只有不断的训练才可以满足。不过,他们谁也不信,包括福来奇林德,飞翔的理想实现时,凭着思维飞翔和在风中飞翔一样真实。

“你们整个身体,从翅膀一端到另一端,”有时候,乔纳森会说,“其实就是你们的思维本身,就是你们可以看见的有形的思想。冲破你们的思维枷锁,也就冲破了你们身体的枷锁……”然而,不管他 怎么说,他们听来都不过像好听的催眠曲,听得越多就越好入睡。又过了一个月,乔纳森说,回到鸥群中的时候到了。

“我们还没准备好呢!”海鸥亨利凯尔文说,“咱们不会受欢迎的!咱们是流放者!咱们不该勉强自己回到不受欢迎的地方去,对吧?”

“我们想到哪儿就可以到哪儿,想成为什么样子就可以成为什么样子。”乔纳森回答说。说罢,他振翅飞离沙滩,转向东方,朝群鸥地上的故乡飞去。

他的学生们一时苦恼起来,鸥群的法律是流放者永远不能回返,这条法律已经施行了万年,没有一次破例。法律不准他们回去,乔纳森却要回去;现在他已经飞过海面一英里了。如果他们犹豫时间再长些,乔纳森将会单 枪匹马面对充满敌意的群鸥。

“好吧,如果我们不是群鸥的一分子,我们就不需要遵守那里的法律,是吧?”福来奇自言自语似的说,“再说,真要打架的话,咱们在那儿比在这儿更有用。”

于是,那天早晨,他们从西向东飞去,一行八只海鸥,排成两个菱形队,翼尖几乎重叠起来。他们以135英里的时速飞过群鸥参议大会海滩上空,乔纳森带队,福来奇平稳地飞在右翼,亨利觊尔文努力地跟在左边。然后,整个队形像一只鸟一样慢慢地向右侧翻飞……水平……转向……反向……转向……水平飞,风声呼呼地抽打着他们。

这队形好像一把巨大的刀子,立即割断了群欧日常的叽叽啾啾,八千只海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们。八只海鸥,一只接一只,干脆利落地做一个完整向上翻筋斗,又绕一大圈,最后几乎垂直般落到沙滩上,而后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海鸥乔纳森又开始了他对学生们飞翔的讲评。

“首先,”他苦笑着说,“你们跟上来有点慢……”

群鸥如遭电击,这是些流放者!他们居然回来了!而这……这是不可能的!福来特预想的战斗被群鸥的迷惑冲散了。

“嗯,可不,他们是那些流放者,”一些小海鸥们说,“可是,嘿,伙计,他们从哪儿学来那种飞翔本事的?”

几乎花了一个小时,群鸥 长老的话才传遍鸥群:别理他们,谁跟流放者说话,谁将立即被流放;谁要敬佩流放者,也就触犯了鸥群的法律。

从那一刻起,群鸥就把灰色羽毛转过来背对着乔纳森,可是,看来他不以为意。他径自在海滩上进行他的训练课程,并且头一次要求学生们向能力极限挑战。

“海鸥马丁!”他的吼声划过长空,“你说你会低速飞翔。用事实来证明吧,飞飞看!”

一向水爱吱声的小海鸥马丁威廉,被老师发火吓了一跳。连他自己都奇怪,自己怎么一下子成了低速飞翔的高手。在极轻柔的微风中,他可以不用扇翅膀,就把速整个身子从沙滩升到云霄,又从云霄飞落到沙滩。

同样地,海鸥查尔斯罗兰德乘着大山风飞上了24000英尺的高空,从空气稀薄的高空中飞下来,他身体冻得有些发紫,但是他又惊又喜,决心明天再飞高一些。

海鸥福来奇跟别的海鸥不一样,热爱特技飞翔非比寻常,这时,他终于攻克难关,顺利完成了他的16段垂直慢速翻飞。第二天,他完成整套动作时还做了个720度滚翻。他的羽毛把耀眼的阳光反射到沙滩上,那里有几双眼睛在人偷偷地看着。

乔纳森每时每刻都在学生们身边,时而示范,时而建议,时而指导,时而鼓励。为了飞翔的乐趣,无论在夜晚,还是多云,或是暴风雨天,他都陪着学生们在天上飞,而这时,群鸥却可怜地蜷缩在地上。

每天练习完,学生们在沙滩上放松,可以更仔细地听乔纳森讲解。他有一些疯狂的想法,他们无法理解,不过,他也有一些好的想法是他们能够理解的。

渐渐的,在晚上,学生圈外又添了一圈——一圈好奇的海鸥在黑夜结束前来听讲,而且彼此都 不想碰见别人,又在黎明前悄悄离去。

他们回来一个月后,海鸥特伦斯罗维尔——群鸥中第一只海鸥越过界线,要求学习飞翔。他这一要求就将自己定为有罪的海鸥,成了流放者。他成了乔纳森的第八名学生。

第二天晚上,又来了一只叫克尔梅纳德的海鸥,他踉踉跄跄走过沙沙以,托着左翅膀,跌倒在乔纳森的脚 边。“帮帮我,”他说得十分平静,就像临终前的遗言,“这世界上我最想要的要飞……”“那么来吧,”乔纳森答应道,“跟 我一起飞起来,马上开始。”“你不知道,你看我的翅膀,它动不了。”

“海鸥梅纳德,你可以成为你自己。你有塑造真正自我的自由,就在此时此地,什么也不能阻拦你。这是伟大海鸥的法律,这是真正的法律。”

“你是说,我可以飞吗?”

“我说你是自由的。”

就那么简单、那么快,海鸥克尔梅纳德展开翅膀,毫不费力地飞上了漆黑的夜空。他从500英尺处使劲尖声大叫:“我能飞了!听呀!我能飞了!”睡梦中的群鸥被他的叫声惊醒了。

日出时,有近千只海鸥站在学生圈外,好奇地看着梅纳德。他们不在乎会被别的海鸥看见,只是聚精会神地听着,想搞懂海鸥乔纳森。

他只是讲了一些简单易懂的东西:海鸥天生就应该飞翔,自由是生命的本质,任何妨碍自由的东西都该摒弃,不管什么形式的限制、宗教或是迷信都应该抛开。

“摒弃?”聚集的鸥群里传来一个声音,问道:“即使是鸥群的法律?”

“唯一真正 的法律是指向自由的,”乔纳森解释道:“此外没有别的法律。”

“你怎么能使我们跟你飞的一样?”另一个声音问,“你那么特别,那么聪明,那么非凡,不同于所有的海鸥。”

“看看福来奇!罗维尔!查尔斯罗半德!朱迪里!他们也特别、聪明、非凡吗?他们和你们一样,和我一样,不比我们强什么。不过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已经开始懂得真正的自我,而且开始学习了。”

他的学生,除了福来奇外,都不自在地扭过头。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自己在做着的事情。

聚过来的海鸥一天比一天多,他们有过来问问题的、有崇拜的,也有藐视的。

“群鸥传说,如果你不是伟大海鸥亲生的儿子。”一天早晨,在高阶速度训练后,福来奇告诉乔纳森,“那么你要比现在超前1000年。”

乔纳森叹了口气。他想,这就是误解的代价,他们不是叫你魔鬼,就是叫你神。“你怎么看,福来奇?我们超前吗?”

沉默了好一会儿,福来奇说:“嗯,这种飞法一直就有,谁肯探索,谁就可以学会这种飞法;跟时代没有关系。也许,我们树立了新风尚,走到了大多数海鸥要走的路的前面。”

“说的有道理,”乔纳森说着,侧翻过来,仰身水平滑翔了一会儿,“这比说我们超越时代好多了。”

事情发生在一星期后。当时,福来奇正向一班新学生示范高速飞翔的基本技巧。他刚从7000英尺的高空展翼俯冲之后拉平,在海滩上方几英寸处燃起一条长长的灰线。就在这时,一只第一次飞翔的小海鸥闯入了他的航线,口中还叫着自己的妈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海鸥福来奇林德急忙以200多英里的时速闪向左边,一头碰到了坚硬的花岗岩峭壁上。

然而,对他来说,这岩石就像一扇坚硬的巨门通向另一个世界。这一撞令他眼前一片漆黑,一阵惊慌后,他飘进一个非常古怪的天空,时而晕厥,时而清醒;害怕、难过,一种无法形容的难过涌上来。

他听到一个声音,就像他第一次遇见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时那样:

“福来奇,关键是循序渐进努力克服我们自身的局限,要有耐心。我们的课程还没有进行到在飞翔中怎么躲避岩石呢。”

“乔纳森!”

“也有人说是伟大海鸥之子。”老师淡淡地说。

“你在这儿干吗?峭壁!我没有……我没……死?”

“哦,行了,福来奇。想想看。要是你在和我说话,那么很明显你没死,对吧?你确实草率地改变了你的意识水平。现在,抉择的时候到了。你可以留在这里,在这一水平上学习,或者回去继续教诲群鸥,顺便说一句,这里比那里层次高多了——长老们正暗暗希望我们出些事,不过,他们可没想到你这这么快就让他们如愿了。”

“我当然想回到鸥群中,我才刚开始与那新生打交道!”

“很好,福来奇。记不记得我们说过,身体就是思想本身……”

在峭壁下,福来奇摇摇头,伸展翅膀,睁开双眼,站在群鸥中间。他刚一动,聚集在周围的海鸥就发出了叽叽啾啾的叫嚷声。

“他活着!他原来死了又活了!”

“用翼尖摸摸他!让他醒过来!伟大海鸥之子!”

“不,他不承认!他是鬼!魔鬼!来破坏鸥群的!”

聚集在一起的4000只海鸥被所发生的一切吓倒了,魔鬼,这一叫法像一阵海上的暴风,一时间传开。他们眼露凶光,鸥嘴尖尖,一起上来要除掉福来奇。

“我们离开,你看好不好,福来奇?”乔纳森问道。

“我当然不大反对,要是我们曾……”

立刻,他们一起撤离到半英里外,暴怒的群鸥张开尖嘴,却咬空了。

“为什么,”乔纳森弄不明白,“世界上最难的事是让一只鸟相信他是自由的呢?只要花点时间学习,他自己也可以证明的。为什么这么难办?”

福来奇依然为刚才的情景发呆。“你刚刚怎么办到的?我们怎么到这儿来的?”

“你刚刚不是说,你要离开那帮发怒的家伙吗?”

“是呀,但是你怎么做……”

“像其他事一样,福来奇,练出来的。”

到了早晨的时候,群鸥已经忘记了他们的疯狂,但是福来奇没有忘记。“乔纳森,还记得很久 以前你说过,因为爱,所以要回来帮他们学习吗?”

“当然记得。”

“我不明白。你怎么能做到爱一帮暴怒的鸟,他们都要杀死你。”

“哦,福来奇,当然不是那样!你当然不爱仇恨或是邪恶。你得学着去了解真正的海鸥,他们都有善良的本性,还得帮他们自己发现自己那些优点。这才是我所说的爱。你明白这里的关键后,自然会乐在其中。

“比方说,我记得一只脾气暴躁的海鸥,名叫福来奇林德。他刚流放时,一心准备与群鸥决一死战,所以就在‘远方山崖’为自己构筑了一座痛苦的地狱。然而今天,他却在这里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天堂,并且带领整个鸥群向同一个目标。”

福来奇转向老师,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恐慌。“我带领?你说‘我要带领’是什么意思?你是这里的老师,你不能离开!”

“我不能吗?你不认为还有别的鸥群,别的福来奇吗?他们比这里更需要一个老师,这里的海鸥已经飞在光明的路上。”

“我?乔,我只是一般的海鸥。而你是……”

“……唯一的伟大海鸥之子,我猜得对吗?”乔纳森叹口气,向海上看去,“你不再需要我了。你需要每天继续多多地寻找自我,那个真正的、能力无限的海鸥福来奇。他是你的老师,你需要懂得他,学习他。”

过了一会儿,乔纳森的身体在空中摇曳起来,发着微光,开始变得透明。“别让他们散布有关我的愚蠢谣言,或者把我奉为神灵。好吗?我是一只海鸥,我喜欢飞翔,也许……”

“乔纳森!”

“可怜的福来奇。不要仅仅相信你眼睛看到的东西。它们所显示的极其有限。用你的悟性去看,找出你已经知道的东西,然后,你会发现飞翔的真理。”

微光不见了。海鸥乔纳森消失在茫茫的天空中。

过了一会儿,海鸥福来奇腾空飞起,面对一队全新的学生,他们急切希望开始第一课。

“首先,”他语重心长地讲,“你们得明白海鸥是一种自由无限的理想,一个伟大海鸥的形象,你们的整个身体,从翅膀的一端到另一端,都是你们的思想。”

小海鸥们疑惑地看着他,嘿,伙计,他们想,这听起来不像一个翻筋斗的原理。

福来奇叹口气,又开口说:“嗯,啊……很好。”带着挑剔的眼光看看他们,接着说,“咱们开始水平飞翔吧。”说到这儿,他忽然明白了:他的朋友十分真诚,不比自己更非凡。

乔纳森,没有极限?他想着。好吧,那么不久,我也会出现在那缥缈的高空中,向你演示一两样飞翔特技!

尽管他尽量在学生面前表现得相当严厉,但海鸥福来奇突然看到这群海鸥的真正面貌,一刹那,他发觉自己不止喜欢他们,而且还深深爱着他们。没有极限,乔纳森?他想着,不觉微笑起来。他学习的长路开始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心理测试所揭示的投资哲理

在美国,商学院尽管一直以来受到质疑,但顶尖商学院作为创造商业管理思想的大本营和培养大批商业中坚力量的最重要组织,仍成为众多青年才俊趋之若骛的地方。商学院的排名也备受商界注目,因为重要的排名不仅影响到在读MBA的前途,也是众多已成为商界领袖和精英的校友们的一种荣誉。在种种排名中,两年一次的商业周刊全美最佳商学院排名最具影响力。有人统计过,一个商学院在商业周刊上排名的上升和下降,与第二年申请者的数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继2002 年和2004年两度夺得全美最佳商学院第二名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在2006年的商业周刊评比中,终于不负众望,勇夺冠军。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建于1898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商学院之一。其所获诺贝尔奖的总数比全球所有其他商学院获奖次数的总和还要多。这次的排名,可谓实至名归。

和其他顶尖商学院一样,芝加哥商学院的学费也是很高的。我还清晰记得在MBA入学典礼上,一位学校的财务主管对我们说过的话:“你们可能认为学费太贵,的确如此。但你们花了钱,得到的是潜力。而花钱买潜力,是世界上最好的Business”。


两年的MBA生活,许多经历令我终生难忘。而在某一天所参与的一个小小的心理测试,却让我在之后几年的投资实践中,每每想起。

在一次课上,教授让全班的同学每人从0到100中任选一个数字,然后由教授进行汇总并取平均数。谁选的数字最接近全班平均数的1/2,谁就成为赢家并得到教授个人提供的小小的奖励。


通常,从0-100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数,其平均值最接近50,那么其1/2 就是25。所以一般人会选择25。但多想一步,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也就是每个人都选择25,那么全班平均数就是25,而其1/2为12或13。所以,聪明一些的学生会选择12或13。更聪明的同学会想,这帮家伙能混到这里当然不笨,如果大多数人都想到了上面的逻辑并选择12或13,选择6或7的赢面就很大了。当然,还有更聪明的人,比如我们的Jennifer同学。她按照上述的逻辑推理下去,认为最终所有人都会选择0。她最后的答案就是0。谁是赢家?

答案揭晓了。教授认为Jennifer是全班最聪明的人,但赢家并不是她。全班大部分的同学都选择了12或13,所以少数几个选择6或7 的同学获胜。最终获胜的是比群体中的大多数多想了一步的人,而Jennifer 因为比别人多想了若干步而没有赢得比赛。


其实,股票市场何尝不是如此。大部分的投资者对于行业和股票的认识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这种认识在大部分时间也是有偏差的,所以市场才有定价的错误。而如果你能比大多数投资者多想一步,那么做出投资决定后,大众才开始醒悟并行动,从而你能够很快的获利。而如果一个投资者比大多数人想的要早得多也远得多,因为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认识到你所理解的东西,迟迟不行动,定价错误可能会长时间存在,作为一个太聪明的投资者就要忍受时间的煎熬并承担机会成本。比如,今天中国的银行股得到了海内外投资者的追捧,股价也有很好的表现。中国银行业的潜力在今天已成为市场的共识。可早在几年前,有基金经理就重仓投资银行股。可惜的是,那时的银行股并没有被投资者所认识,其股价的下跌对基金净值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一个过分关注短期投资业绩的市场里,甚至基金经理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这样所谓的煎熬和市场的有效性则有很大的关系。市场有效性越高,聪明投资者需要等待的时间越短。对有些市场,比如外汇和固定收益市场,这种等待的时间是如此之短,任何一个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想第二步。所以,在海外,这些市场中盛行计算机自动交易。交易商利用大型计算机时刻捕捉市场定价的错误,一旦发现,计算机会自动集中下单,错误通常在几秒钟后即消失。而股票市场的有效性仍然较低。不过我观察到的情况是,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变得越来越有效,而中国的A股市场进步更加神速。比如上面提到的对中国银行业内在价值的认识,以前市场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来达成共识。而现在,这样的过程可能仅需要几个月,而一旦市场发现定价的错误,则其消失可能仅需要几天的时间。最近,医药商业股走势强劲,个别股票短短几周就已翻倍从而快速实现了价值的回归,就是明显的例子。也许今后,即使比一般大众多想了若干步的太聪明的投资者也不需要等待太长的时间,而像2005年4季度那种明知市场便宜而不敢买入的情况,将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在市场和个股估值仍然合理的时候期望市场大跌也越来越变成部分投资者的一厢情愿。所以,深入挖掘行业和个股的定价错误,不理会市场大众心理和短期交易的因素而坚持自己的判断,会越来越成为主流的也是最有效的股票投资手段。


我在芝加哥商学院学到的另外一个商业案例也颇有意思。MIT的MBA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来模拟制造企业中从顾客,到零售商,分销商直至制造商的产业链信息的反馈过程。各个环节仅接受上一环节的信息,而对最终用户的信息无法充分了解。当顾客的需求在某个月上升了10%时,零售商认为这反映了一种趋势,下个月顾客的需求可能继续上升,所以,零售商小组向分销商要求增加20%的货物供给。而分销商基于同样的逻辑向制造商要求增加40%的货物供给。制造商在面对猛增的40%的需求时,会非常兴奋从而将产能增加了80%以上。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产能过剩的市场心理基础。在一个信息单向流动而各环节相对封闭的链条上,对信息的错误判断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巨大价值流失。目前ERP系统越来越流行,很多企业采用“Just-In-Time”的方法管理信息和库存,也就是想纠正并利用这样的错误。


同理,反观股票市场,越是信息披露规范透明的行业,其股票的定价越有效率。相反,信息披露程度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行业,典型的如军工行业,其出现定价错误的可能性越高,股票越容易被过分高估或者低估。军工行业中,国家军工订单的数量和时间往往有很大不确定性;基于军工行业的特殊性,军工上市公司对公众投资者的信息披露程度很低。因而,必然引起市场的种种预测和推断。这就恰恰像我们上面提到的信息单向流动的封闭的链条,信息沿政府-军工生产企业-上市公司-投资者这个方向单向流动,投资者很难从其它渠道准确推断这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所以,出现极端的定价错误和估值的大幅波动在所难免。这是投资军工类上市公司可能得到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必须承担的风险。(作者:郑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握人生没有贫贱之分的十二种财富

世上,每一个人一生都会拥有多种财富,这些财富没有贫贱之分,只要好好把握,它将永远伴随你。


  一、积极的精神态度:所有的财富,都始于一种内心状态,内心乃个人能完全控制的惟一的东西。就将积极的精神态度置于人生十二大财富之首。


  二、良好的体格:良好的体格始于一种“健康意识”,保持正常积极的精神态度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是避免疾病的最佳途径。

                              
  三、人际关系的和谐:个人首要的责任是建立“内在”的和谐。只要保持内心平静,你就会很容易地与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真诚地对待别人的人一定会最后得益的。


  四、脱离恐惧:七种基本恐惧是贫穷、批评、疾病和身体痛苦,失去爱、失去自己、年老、死亡,被恐惧所奴役的人不会是真正富裕、自由的人。


  五、未来成功的希望:希望乃人的内心最佳状态的先驱,是人的一种最深沉快乐的基础。


  六、信念的容量:信念是一种力量,它将思想的普通能量转换成它们精神上的等价物。信念还是将无限智慧改造为适合个人之用的惟一途径。


  七、与人分享自己的幸福的愿望:那些没有掌握与别人分享自己幸福这门艺术的人就没有寻找到幸福的门径。


  八、热爱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个人能够比这样的人更富有,他找到了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并致力去完成它。


  九、对所有的事物有开放的内心:只有那些保持内心开放态度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他们永远处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状态,从而使他们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导向成功的目标。


  十、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者,将永远成不了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


  十一、理解人的能力:能理解别人首先必须理解自己,因为促使你自己做出多项行动的动机,大多也是促使别人做出同类行动的动机。对人的理解是所有友谊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合作的基础,理解自己会使你走上较好理解别人之路。


  十二、经济保障(金钱):最后一个,但并非重要的人生财富就是金钱。它是由一个人所提供给别人的服务换来的。前面十一大财富只要人们想拥有,就一定能够拥有,并且会很容易地将人生第十二大财富 -金钱吸收过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让“大脑本能”干扰你的投资决策

我们在摘果子钓鱼这些方面很是擅长,这些我们的祖先早就很熟练了。但在共同基金这类事情上我们总是不得要领。

投资者常常会犯非常愚蠢的错误,很多人都想弄清楚这是为什么。行为金融学专家们为我们部分解开了人们不断犯下同一个错误的谜团;神经经济学则从大脑工作机理的角度加以阐释;而人类幸福感的研究者也试图解释为什么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给人带来更多的快乐。

如今,一些研究人员开始试图通过进化心理学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犯这么多的投资错误?也许,从更深层面看,我们仍是未进化完全的远古洞穴人。

波士顿基金经理特里&S226;布恩汉(Terry Burnham)说,了解人脑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布恩汉是《不理性也能赚钱》(Mean Markets and Lizard Brains)一书的作者,同时还和他人合着有《都是基因惹的祸》(Mean Genes)一书。

大脑的一部分是“理性大脑”,这部分告诉人们每月应该存下542美元的退休金;另外一部分就是布恩汉提到的“非理性大脑”,我们的祖先就是借助于其中的本能意识生存下来的。同样的问题,“非理性大脑”会告诉人们有了钱就要用来消费,所以,那542美元也就别存了,逛街去吧。

正如布恩汉所言,现在的问题是世界发展变化太快,超过了“非理性大脑”的进化速度,因此我们的本能意识已经与现代金融生活相脱节。结果就造成了我们经常犯下投资错误,包括以下5例:

--我们总是追求更高的薪水、更大的房子和更好的汽车。然而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快乐。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不停地追求更多呢?想想我们的祖先,他们不会说:“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食物,今天就早点收工回家吧。”相反,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繁衍后代,正是因为内心有着更强大的驱动力。

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进化论生物学家罗伯特&S226;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指出,我们身体里未必存在一种叫停机制,能对你说“放松一下,你得到的已经够多了。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总是在不断追求最大化。”

--美国人极低的储蓄率一直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不过我们或许也可以归因于我们的祖先。

毕竟,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储备方式就是消费。在食物充足的时候尽可能多吃,将多余的热量储备在身体中,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食物短缺情况。

布恩汉,“我们压根儿就没有存储的历史,所以我们对这种不同寻常的行为产生反感也毫不奇怪。”由于储蓄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某些人可能存得太多--但很多人则存得太少。

--如果你让一些人在现在的小甜头和将来的大回报之间作一个选择,他们通常都会选择现在的小甜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将今天的消费视为某种形式储蓄的倾向。

不过这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祖先的储蓄回报率微不足道。这无法和我们今天的正的储蓄回报率相提并论。如果那些靠集体打猎为生的祖先们将收获的猎物挂起来,它们很可能会烂掉或者被偷走,或者猎人们还没来得及享用它们自己就先死掉了。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奢侈病》(Luxury Fever)的作者罗伯特&S226;弗兰克(Robert Frank)说,有很多因素在促使我们消费,而不是等待。

--正如行为金融专家所发现,我们因丧失1,000美元而遭受的痛苦远远比我们获得1,000所得到的快乐程度大得多。因此我们常常会避开股票,特别是当我们一心一意关注短期回报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弗兰克怀疑这种害怕损失的方式可能也有进化的根源。他指出,“动物经常为保护自己的领地打得头破血流,但他们却不会为扩张领土而付出同样的代价。”原因就在于:扩张领土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多好处,而丧失领土却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存。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不得不习惯按已有规律行事,从前人的经验了解何时何地能够找到野生动物、鱼类或者其他食物。

但是如果在今天的市场中还用这种“跟风”的办法来为冬天作储备,那你可就悬了。问问那些在2000年初购买网络股或者在2005年末投资佛罗里达公寓的人就知道了。他们跟随着成功投资者的脚步,然而成功却没有再现。

“在其他几乎所有场合,模仿其他人都会让你受益,或者至少不好不坏,”布恩汉说。“但在金融市场,这一着却是大忌。如果有什么东西太热了,它的价格一定会被高估。”

对于这几项常犯的投资错误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在很多情况下,关键是你在安排资金时要能确保不被我们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逻辑搞砸。

“在金融市场,听任本能做决定是很可怕的,”布恩汉说。“你必须不让自己的感情因素干扰投资决策。”

小结

为了成功管理你的资金,你必须克服大脑的原始本能。

--强迫自己定期储蓄,参加公司的401(k)退休储蓄计划,设立一个共同基金自动投资计划。

--不要被市场每天的起起落落干扰,买一只在你有生之年都可以一直持有的基金--不要太过频繁地查看你的帐户。

--控制支出,保持用现金或借记卡付款的习惯(远离信用卡)。

(《华尔街日报》编者按:本文作者Jonathan Clements是《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Getting Going”的专栏作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三大顶尖高手卖股票毕生绝学 卖股票语录

聚为了散,生为了死,买股最终为了卖股。在股票投资这项综合性工程中,卖股票是比买股票更为关键和更最难决定的一环。
何时卖?怎么卖?根据什么指标卖?是理财周报本期主题新闻所尝试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也是理财周报近期“选股票-持有股票-卖股票”三个投资环节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篇。

  摸索市场交易规律

  首先,卖股票要基于大势和公司这两点变化的考虑。大势的变化,包括宏观经济、资金供应、企业盈利等。而个股公司的变化,包括公司主营业务变更、重大投资项目不确定性等。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按照先基本面、后技术面的顺序总结卖股条件和原则,然后寻求公募和私募资金操盘手的卖股技巧。而跟踪和借鉴著名的短线营业部买卖股票,是我们坚持营业部新闻报道的自觉认识。在卖股条件上,我们总结出十大重要指标——包括个股公司的估值、业绩、主营、重大投资、法人治理、控制人变化,以及股东减持、阶段性交易异常、机构抛售等。

  我们今次同样请来私募高手进行技术点评。比如“跟庄之王”赵哲独家讲述了经典逃顶的5条路以及头部形成的3个信号等。此外,我们绘制了2006年以来的月K线图,列出了单月涨跌前列的板块,统计了单月政策面等左右市场的重大因素。相信你能从一段时间交易中,初步把握资金变化与板块轮动的方向,摸索一些市场交易的规律。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一直相信更大的智慧在于民间。如果你的“那一套”被证明行之有效,那我们在此恭喜你,并期望你能通过理财周报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我们用心总结的上述普遍性规律,还是值得你决策前参考。

  接下来,我们精选了一些民间卖股票的心得。比如这位朋友提醒说,可关注在股票涨停的第一日交易所当晚公布的公开信息中,有无著名的短线席位介入。第二日要紧盯分时图中有无高开低走的趋势,成交量是否急速放大,这是判断是否有机构出逃的主要依据;比如这位朋友总结道,跌市初期要快速斩仓、做空卖出(先将股票卖出,等跌到一定程度后再买回)等。

  还有朋友祭出了几大操作法,如“本利分离操作法”(把最初投入时的本金作为短线投资,追逐在一些强势股上。而利润则作长线投资,投放在绩优股上)以及“定量分批了结法”(股价每升一定幅度就卖出一批)等。涉及卖股心理的则包括:当股价达到你的目标位时,没有充分的不卖出理由,应坚决卖出;当需要调整持筹结构时,应卖出最没有潜力的股票等。

  最后我们想要特别说明的是,近期股市下跌厉害,本期卖股票主题新闻并不针对此作出。我们仍旧相信中国股市长期向好。

    相关新闻:

    3家机构卖股票语录:风吹草动不改变事前目标

    基本面!机构买股看基本面,卖股还是看基本面。在目前泥沙俱下的大跌状况下,如何判断哪些股票应该毫不犹豫地抛出呢?

  多位机构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他们严格依据基本面判断个股的估值,一般到达目标价位之后都会考虑卖出,那些高估明显的个股,更是首选的抛售对象。

  万联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黄晓坤:

  尽量让仓位保持在50%以下

  “如果你还没买股票或者清仓,那现在就先等待机会吧,系统性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完。”黄晓坤认为需谨慎对待目前的市场情形,“那些动态估值已经到位的股票可以卖掉以防范大盘风险,也可以将那些不看好的股票卖掉以便调低仓位。”

  黄晓坤认为,新基金停止发行已经两个月之多,市场资金供给后续无力,因为此市场很可能出现上行乏力的情况,机构以外的资金也会忧虑是否要进入。加之QDII出海带去了一大笔流动性以及政策面仍然不确定,目前很难看清后市走向。

  黄晓坤持有目前大多数股票估值普遍较高的观点。“银行股相对便宜,但也有点高了。前段时间因为是板块轮动行情,可以自上而下研究股票,目前阶段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要自下而上研究股票,要注重个股。”在黄晓坤看来,那些2008年动态估值30倍以内,PEG小于1的股票仍具备吸引力,可以考虑暂时吸纳或者持股不卖。

  在仓位比例上,黄晓坤建议尽量让仓位保持50%以下的比例以控制风险。“除非已经清仓,市场调整谁都可能亏损,那些估值较高、业绩成长性弱的股票宜一次性清空,根本不需要考虑分批卖出。”

  黄晓坤强调选股和卖股都要打起精神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如果对企业的基本面心里很有底,那拿在手上任由大盘涨跌,心情坦荡;如果对基本面没有细致研究,拿在手上很容易心慌。“如果是根据消息来判断买股、卖股,那也要鉴别到底是小道消息还是可靠信息。一般情况下,基本面差或者业绩出现下滑的股票要毫不犹豫地一次性卖掉。”

  在配置上,黄晓坤建议配置银行股这样的战略性品种以及那些仍会有高速成长性的股票。“拿住心里有底的绩优股票,做中长线操作,到达目标估值水平再卖。短期谁也没法判断准真正的走势。不要试图去战胜市场,而要去适应市场。”黄晓坤的观点是持有最好公司的股票,放长线钓大鱼。

  广发理财4号投资经理陈晓舜:

  基本不看K线投资

  在卖股票这件事情上,陈晓舜表示要从四个维度进行考虑。

  首先是被高估的股票要卖掉。“当时算出是30倍市盈率的估值,如果你40元不卖,但60元一定要卖了,不卖风向就转了。”陈晓舜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其次,陈晓舜认为单只个股配置比例过高就意味着风险的积聚。在这种情况下,广发4号也会卖出部分超额配置股票。再者,公募面临赎回时也会考虑卖出股票。最后,如果在同一行业内发现了更好的股票也会调仓,那就需要卖出某一家企业的股票来介入相中的股票。

  “我们基本不看K线图,投资决策最主要的还是依据基本面。广发4号只有30多亿的资产管理规模,规模不大,有限的资金会被配置到基本面良好的股票上去。K线不靠谱,我们讲究确定的事情。”陈晓舜认为做投资最看重公司的质地。

  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指引下,陈晓舜并不追求过高的风险收益。“如果一只股票涨到23元,我们觉得已经到目标价位了,就可能毫不犹豫地卖掉。也许因为某种概念,这只股票还能涨到25元,但我们不会介意。就像广东人吃菜心,不一定把所有的部分都吃光。”陈晓舜告诉记者,宝钢在18元的时候广发4号就抛售了;上海汽车在25元左右也被其抛售,虽然之后翻了一倍。

  在陈晓舜看来,质地不好的企业股票如果发生下跌就一次性卖掉,不会等待反弹,同时也不会对止赢、止损做过多考虑,理由是好公司的股价很容易超过止赢点,而且好公司股价下跌之后并不代表行情的结束。“像万科(股吧,行情,资讯)这样的好公司也出现过20%以上的深度跌幅,但是一旦你设立止损点抛售,很有可能出局后就错过了万科的上涨。”

  招商证券高级理财分析师宋涛:

  绩差公司出利好也要卖掉

  “四季度仓位不要很重,半成左右就差不多了。”宋涛认为,在普遍估值较高以及政策性调控意图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减持三线股票、概念股以及业绩差的股票,而那些估值30倍左右,增长50%的成长性品种可以继续持有,包括消费、服务、通信传媒板块。“高增长的企业到明年初就能凭借每股盈利的变化消解目前的高估值。”

  宋涛将股票分为三类,针对不同的股票采取不同的策略。第一种是成长性股票,这类股票的行情可以看得很长,基本底仓可以在20%-30%,如茅台(股吧,行情,资讯)、伊利(股吧,行情,资讯)、中国人寿(股吧,行情,资讯)、招商银行(股吧,行情,资讯)等股票。“你会发现这些股票会有1倍、2倍甚至3倍的涨幅。”

  第二种是价值型股票,一般是大盘蓝筹。宋涛认为,可以按照对大盘蓝筹每个阶段的不同估值做波段操作。“大盘蓝筹熊市期间的平均估值在15倍左右,牛市在30倍左右。目前这一轮下跌,大盘蓝筹的平均估值从52倍降至42倍,跌幅达15%。波段操作的核心就是瞄准各个时期的估值基准,这个基准和大盘正相关。”

  第三种是风格型股票。如航空板块正处于景气周期,捂在那里问题不大。

  宋涛认为投资的关键所在是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技术分析以及选时操作在投资战略中占比很小。

  在卖股票的具体操作上,宋涛则建议,成长性股票可以分拆卖掉,三线股、绩差股要一次性卖掉,而价值型的大盘蓝筹可以选择跟着估值走,到达近期目标价位了抛,然后逢低介入。止赢、止损问题也不应是关注的焦点。“牛市不要随便止赢,但一定要止损。一些业绩差的公司,即使出现利好消息也要坚决卖掉,而好股票出现短暂的下跌时不要轻易出局。”

    丁福根赵哲:牢记卖股票的四大纪律十项注意

    在股市,“会买不会卖”是许多投资者的通病,而这一轮调整行情,已经清楚的说明卖股票这一环节几乎致命的重要性。本期,“跟庄之王”赵哲、“第一操盘手”丁福根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广州知名私募操盘手Z先生共同向您敞开他们久经沙场的绝杀技。

  原则:牢记四大纪律

  理财周报:在目前的走势下应该如何操作?

  赵哲:现在是波段很好的介入时机。我曾不断重申10月15号到20号左右,市场会出现较大的震荡调整,这是我基于时空原理对市场前瞻性的判断。目前我除了持有少量的交通银行外,几乎是空仓。所以对我自己而言,目前是积极观察最迟在下周建仓完毕!

  丁福根:目前以换仓为主,换出高价蓝筹股,换入低价低估类股票,进行股票一出一进的对冲。目前看好低价金融股及类金融股、创投优势类。

  Z先生:目前大盘震矗?蛉牒吐舫龆加小U铰耘渲檬枪芍钙诨醯某锫耄?缰行小⑸窕?⒅惺??筒糠侄?呃冻铩V饕?欠甑吐蛉耄?鸵坏懵蛉胍坏悖?治豢刂圃?0%左右。

  理财周报:请问卖股票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

  赵哲: 真让我说,具体原则有两点:一是控制好资金10%的波动风险,打破这个底线,不论结果全部清仓!这是一个职业操盘手在股市长期存活下来的一条法则。当然这是基于很好的对介入时机的把握;二是持有的股票涨不动了就卖!这是句大实话,但是怎么判断涨不动?这里面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还有就是,我希望我们的投资者不要一踏入股市就去找捷径和技巧!能在市场中挥洒自如除了长期的磨砺别无它法!

  丁福根:四大纪律:第一,现金与股票比例适时调整的艺术,高涨时适时提高现金比例,以防不测;第二,在盈利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激流勇退;第三,如出现亏损或盈利将会减少时,则止损或止赢。出仓后在很长时间内不要关注该类股票。第四,如出现明显的投机机会成本巨大差异时,操作股票套利或对冲,换取成本更低、价值更大的股票。

  机会:全身而退十项注意

  理财周报:从个股及大盘走势、信息面等方面,如何把握卖出时机?

  赵哲:其实股市分析方法很多,但我认为关注市场主流资金方向才是把握市场的关键。本质来说,价值投资也不过是主力的一张大旗而已。

  其次,从纯粹的操作技术来说,上升趋势中持股是最佳选择,箱体震荡行情中,轻仓短线参与,在下跌趋势中,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应该观望。巨量上升、除权日、利好公布前后一般最容易形成长期或短期高点。

  丁福根:卖出时机,第一,选择在认为最后利好出完前后;第二,选择在巨额成交价格上涨至近期高点时,激流勇退;第三,选择在持续上升乏力并将有连续阴线出现征兆时,不恋战,适时收兵;第四,个个兴高采烈,人人都是股神,媒体大量的正面报道时,可能危机四伏;第五,政策面频出利空时,得听党的话。

  Z先生:要注意以下十点。基本面、财务这些因素是最基本的,变坏了一定要卖;有利好的话,一定要在利好兑现时出货;有重大利空,就要看个人对个股的信心了,值得长期持有的蓝筹股,有利空出来往往是进货的最佳时机;玩短线,有利空出来就赶快抛。从技术面上看,短线的跌破10日均线,中线的跌破15日均线,而且还有继续往下跌的趋势,就要考虑减仓。上山一般不卖,开始下山了,能卖多少是多少,没法测顶测底,箱体震荡一般都会减仓甚至清仓。而除权日和公布好消息通常都是卖出。

  在大盘下跌的大牛市,一定要把好的底仓保住,比如手里有1000股,其中的500股是无论如何都不卖的。反弹时要结合成交量,若成交量跟不上视为上升无力,就要减仓。走高了,以减仓为主,抛一些前期涨幅大或者利好已经兑现的。

  理财周报:请具体讲一讲如何成功逃顶。

  赵哲:对于如何成功逃顶,我想给大家三个思路:

  一是纯技术上的,市场经过连续上涨后必然带来大量获利盘,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他们会不计成本的出局,造成市场大幅下跌,但是这是市场中中线思路与短线思路的共振形成的,但是在市场快速下跌后,必然又带来短线的抄底盘让市场出现急促的反弹,这是最佳的最后出局时机。

  二是观察龙头股票或近期是不是有连续跌停的股票,这是市场的一种重要提示。

  三是多从自然周期的角度思考一下市场,自然的力量是最大的。我刚完成的《时空推动分析方法》就是讲这个全新的思路。

  而关于K线上的技术形态譬如“朝天一柱香、乌鸦盖顶、高位十字星”等,这些都是经典的顶部形态,对于我们研判个股很有提示意义,但是在具体的实战中,这些形态往往被主力做得极大变形,让大家很难区分,甚至于被主力用于洗盘手段,所以我还是那观点,市场分析就是从有形入手分析市场最本质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在《K量三态分析方法》一书中反复论述的一个基本观点。

  丁福根:逃顶是逃政策之顶、技术走势之顶、贪婪心态之顶。何时是顶,比较难把握,政策面频繁利空,能感觉,难就难在心理。如果事后感悟顶已出现,明朗了,则应清仓,不宜拖泥带水。反转则主要看政策面,比如2005年的“720”,今年的又是“720”,利好一出,股市就回暖。

  操作:T+0、止损、惜售潜力股

  理财周报:在日常操作中如何降低成本?如何科学的掌控卖出过程?

  赵哲:一般中线参与一只股票多数是在个股将启动的位置,股价面临突破前期高点,还有下面的抄底获利盘,由于参与者众多,主力反复制造洗盘形态陷阱是常见的,这时我一般半仓操作,一是回避大幅震荡带来的大幅浮动盈亏,二是经常可以做高抛低吸降低持仓成本。一般我跟踪的股票多数都有50%以上的收益,适当时机便可卖出。在一般市场趋势没有改变情况下,我是分批卖出,但是有突发情况也会一次清仓。

  丁福根:我是设止损与止赢点。盈利的分批出,止损的则一次性清仓。

  Z先生:T+0吧。不常设止跌、止赢点。试过把止损点定在10%或更小的,一般来说在不要超出20%。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分批卖。一次性清仓的比较少,一般都是实发性利空。比如影响到经营面、现金流,还有一些国家政策性的变化,都会考虑清仓。

  理财周报:在股票池中,如何惜售潜力股?哪种股票又是卖得快的?

  赵哲:判断潜力股起码应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对市场方向和市场波段的判断能力,我一般不逆市做股票,很多好股票都是在市场的波段中产生的。二是对市场形态演变可能的超前分析能力。三是对市场技术的理解和领悟,在我们初步判断潜力股后,必须有一个跟踪验证的过程,这是最后成功的关键。目前很多股票被炒到了天上,这些股票我建议大家卖出,但是这些股票有明显的技术走势,在充分调整后可以以短线的思路参与!

  在投资中我一般都是重仓跟踪一只股票,在50%以上获利的情况下就时刻观察着出局的机会,在一只股票上能有80%的收益就是非常成功的投资!所以一般我持股的时间多数都在1个半月左右,这有着深刻的市场原理。

  丁福根:地产类、金融类、资源类股票持有时间长。自己认为是瞎玩的就短,但也放跑过牛股;也踩上地雷,一旦踩上,就很快抛出。

  Z先生:公司现金流稳定,基本面简单、可见性强,行业有成长性,而且最好是垄断行业的龙头值得长期持有。如中信国安(000839.SZ)(股吧,行情,资讯),其拥有的盐湖资源,成长性高。从去年6月到现在一直持有。此外,潍柴动力(000338.SZ)(股吧,行情,资讯)是发动机的龙头。卖得快的是一些题材股和垃圾股,玩短线。

  心态:戒贪、果断、识风险

  理财周报:买股票最重要的智慧是什么?需要克服什么样的心态?

  丁福根:是贪婪、后悔、患得患失、浮躁、急于暴富、不能缺亏、不认错、侥幸心理。不恋旧。寻找新金矿型的潜力股,学会选择,耐心等待机会。勇于做踏实的乌龟。

  Z先生:我觉得最大的智慧是选择临界点。至于心态,第一,克服盲目跟风,不要受“羊群心理”的影响。其次,改掉举棋不定的习惯。第三,切忌欲望无止。话说“空头多头都能赚钱,唯有贪心不能赚”,不要太贪心,追涨要详细分析、经济形势以及大势判断。第四,不要把股场当赌场,一夜暴富是少数,要想赚大钱,还是得有自己的计划和分析。

  赵哲:其实卖股票很多时候不是心理问题,实质是能力问题。换句话说,你能不能较准确地判断市场的问题!有人说做股票有好心态是第一的,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半,不断的赔钱没有几个人会有好心态,好心态来源于获利或者对市场的波动心里有底。多数投资者投入股市都是受身边人快速获利的影响,都是充满憧憬地投入到这市场里的,一没有专业的投资方法,二缺少对风险的认识,每一次市场熊市中,他们都是最受伤害的。

    读懂隐藏在K线图里的10种顶部卖股票暗号

    股谚有云:“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你是否试过在行情见顶之时,仅仅是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而死守不撤,结果深深被套其中?

  千变万化的盘面语言中总会隐藏着一些转瞬即逝的微妙“信号”。这些信号有的时候会很准确地告诉你上升趋势已经逆转,你应该将你手中的股票果断抛出。

  理财周报整理出10种比较常用且比较实用的技术语言和操作技巧,在理想情况下,它们可以帮助你在趋势走坏前尽早出货,获取最大的利益或者将损失尽可能降低。

  MACD死叉为见顶信号

  股价在经过大幅拉升后出现横盘,形成的一个相对高点,投资者尤其是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必须在第一卖点出货或减仓。此时判断第一卖点成立的技巧是“股价横盘且MACD死叉”,死叉之日便是第一卖点形成之时。

  第一卖点形成之后,有些股票并没有出现大跌,可能是多头主力在回调之后为掩护出货假装向上突破,做出货前的最后一次拉升。判断绝对顶成立技巧是当股价进行虚浪拉升创出新高时,MACD却不能同步,第二红波的面积明显无前波大,说明量能在不断下降,二者的走势产生背离,这是股价见顶的明显信号。

  此时形成的高点往往是成为一波牛市行情的最高点,如果此时不能顺利出逃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必须说明的是在绝对顶卖股票时,决不能等MACD死叉后再卖,因为当MACD死叉时股价已经下跌了许多,在虚浪顶卖股票必须参考K线组合。这个也是MACD作为中线指标的缺陷之处。

  一般来说,在虚浪急拉过程中如果出现“高开低走阴线”或“长下影线涨停阳线”时,是卖出的极佳时机。需要提醒的是,由于MACD指标具有滞后性,用MACD寻找最佳卖点逃顶特别适合那些大幅拉升后做平台头的股票,不适合那些急拉急跌的股票。另外,以上两点大都出现在股票大幅上涨之后,也就是说,它出现在股票主升浪之后,如果一只股票尚未大幅上涨,没有进行过主升浪,则不要用以上方法。

  KDJ呈现两极形态即见顶

  通常,大盘在长时间或者快速单边走势后,出现放量的或者极端反向走势,同时配合经典的技术佐证,如跳空星型大K线周KDJ线的K值到达85以上,是见顶的典型信号。

  当KDJ指标的J值升势改变掉头向下,先卖50%;k值升势改变走平时可准备卖出,k值改变掉头向下,清仓;当KDJ指标形成死叉时,这是最后的卖点。

  但是,有时大盘或个股在高位正式见顶反转向下,形成下跌的走势,并且它们的MACD指标也在高位形成死亡交叉,大家就不能因为大盘或个股的KDJ指标发出超卖信号而盲目抄底,因为技术上经常会出现“底在底下”的情况,所以这种KDJ指标经常会失灵。

  长上影线须多加小心

  长上影线是一种明显的见顶信号。上升行情中股价上涨到一定阶段,连续放量冲高或者连续3-5个交易日连续放量,而且每日的换手率都在4%以上。当最大成交量出现时,其换手率往往超过10%,这意味着主力在拉高出货。如果收盘时出现长上影线,表明冲高回落,抛压沉重。如果次日股价又不能收复前日的上影线,成交开始萎缩,表明后市将调整,遇到此情况要坚决减仓甚至清仓。

  高位十字星为风险征兆

  上升较大空间后,大盘系统性风险有可能正在孕育爆发,这时必须格外留意日K线。当日K线出现十字星或长上影线的倒锤形阳线或阴线时,是卖出股票的关键。

  日K线出现高位十字星显示多空分歧强烈,局面或将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高位出现十字星犹如开车遇到十字路口的红灯,反映市场将发生转折,为规避风险可出货。股价大幅上升后,出现带长影线的倒锤形阴线,反映当日抛售者多,空方占优势,若当日成交量很大,更是见顶信号。许多个股形成高位十字星或倒锤形长上影阴线时,80%-90%的机会形成大头部,减仓为上策。

  双头、多头形态避之则吉

  当股价不再形成新的突破,形成第二个头时,应坚决卖出,因为从第一个头到第二个头都是主力派发阶段。M字形是右峰较左峰为低乃为拉高出货形,有时右峰亦可能形成较左峰为高的诱多形再反转下跌更可怕,至于其它头形如头肩顶、三重顶、圆形顶也都一样,只要跌破颈线支撑都得赶紧了结持股,免得亏损扩大。

  击破重要均线警惕变盘

  放量后股价跌破10日均线且不能恢复,随后5周线也被击穿,应坚决卖出。对于刚被套的人此时退出特别有利。如何确认支撑位在此显得尤为关键。一般来说,10日均线第一天破了之后第二天回拉但是站不上支撑位(如30日均线),就是破位的确认,回拉的时候就是减仓的时机。如果股价继续击破30日或60日均线等重要均线指标就要坚决清仓了。

  此外,随着股价的下调,逐渐形成了下降通道,日、周均线出现空头排列。如果此后出现反弹,股价上冲30或60日均线没有站稳,则应坚决卖出。

  单日“T+0”买卖降低成本

  主要是依靠股价每日的上下波动,利用小幅价差解套。比如,如果有100股被套,今天该股票低开或者股价下挫,当价格企稳有反弹趋势时,立即买100股,一旦股票上涨后,卖掉以前的100股则能获得盈利;如果股票高开或冲高见顶后可以先卖100股,然后等股价下跌后,再买回100股,则减少了下跌部分的亏损。这样上涨可以获得双倍甚至多倍收益,下跌可能减少损失甚至获得收益,如此就可以降低成本,直到解套。

  二波弱势反弹出货

  开低走低跌破前一波低点时,卖出(跌停价杀出)弱势股。有实质利空时,开低走低,反弹无法越过开盘价,再反转往下跌破第一波低点时,技术指转弱,就应赶紧市价杀出,若没来得及,也得在第二波反弹再无法越过高点,又反转向下时,当机立断下卖单。

  补仓出货须谨慎

  当股市下跌到达某一阶段性底部时,可以采用补仓卖出法,因为这时股价离投资者买价相去甚远,如果强制卖出,往往损失较大。投资者可适当补仓后降低成本,等待行情回暖时再逢高卖出。补仓的最佳时机是在指数位于相对低位或刚刚向上反转时。这时上涨的潜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补仓较为安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弱势股不补、前期暴涨过的超级黑马不补。

  箱形下缘失守为弱势

  无论人为开高走平、开平走平甚至开低走平,呈现箱形高低震荡时,在箱顶抛出,在箱低买进。但是一旦箱形下缘支撑价失守时,应毫不犹豫地抛光持股,若此刻下不了手,在盘上之箱形跌破后,也许会产生拉回效果,而此刻反弹仍过不了原箱形下缘,代表弱势。

    高手赵哲倾囊相授经典顶部卖股票14法

    战略篇:头部判断五大要素

  在这里我以多年经历,把自己形成的对个股顶部判断方法予以公开,愿能给大家一个新的认识。对阶段头部较为全面的分析,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股价或指数的形态位置意义。

  (2)上涨的起始点到目前拉升高度。

  (3)短期K线的形态与意义。

  (4)见顶的震荡、量能及主力的刻意拉高形态。

  (5)头部形成的三个过程:A.见顶信号、B.阴线定性、C.锁定线。

  战术篇:经典逃顶5条路

  下面是经典常见的5种头部形态。虽然短期高点的形态多变,但蕴含着共性,一是上行抛盘较多:二是市场追涨意愿不足;三是多空分歧加大;四是主力果断派发或诱多。

  高位抱线

  股价在一段上涨之后,一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获利筹码,上行压力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均线呈现完美的多头排列,吸引了场外资金的关注与追涨,这由阴线的当天跳空高开可以看出。但是股价跳空高开冲高上涨后,突然转而向下,在当天收出了一根穿头破脚的大阴线,头部特征相当明显,其多数是由于主力相对高位果断减持而导致的。

  图2是2006年初招商地产的走势图,其股价沿20日均线不断震荡上行,在一个平台整理蓄势后,在位置A处股价开始快速上涨,当时由于形态的作用市场持股待涨的心理较多,在上涨中量能始终没有有效放大,筹码稳定性极高。同时由于上涨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而且短期上涨幅度较大,缺少足够的追高盘,以至在上涨的第二天,极轻的抛盘就造成了当天高位抱线,高位头部形态出现,投资者第二天纷纷抛出,虽有主力在均线处护盘,但是股价在略 微震荡后还是一路下跌。

  高位孕线

  在相对高位市场追涨较浓,股价却放量滞涨,显示了上方沉重的抛盘,因此第二天,股价跳空低开收出了缩量的小阳线或小阴线,其当天振幅都在昨天的阳线中。此形态有两种意义:一是昨天放量中,部分短线获利浮动筹码已经出局,二是市场对此位置的预期一致,缺少了追涨意愿。一般情况下股价会顺势调整。

  是000028一致药业今年4月一段走势,股价沿5日均线连续推升,突破前期高点后在跟风盘推动下快速上涨,但由于短期上涨幅度过大,量能不能有效放出,在几乎涨停的大阳线后走出缩量的高位孕线,股价顺势调整。

  高位震荡的星线

  股价经过几天上涨,高位出现大幅放量震荡的星线,其最明确的市场意义就是浮动筹码的增加,市场分歧加大,上行压力加重。而由于多数头部或市场高点都是由此类形态构成,这种星线出现后,其市场心理影响不可低估,至少会出现第二天开盘后的一波抛盘杀出,如果市场缺少承接力量或买盘缩量,往往股价在极短的时间被跌出一根巨阴线,则自然形成了短期市场的高点。

  是2006年12月浙大网新的走势图,其股价突破前期高点后快速涨停,从放出的巨量看,虽有大量场外资金介入,但由于显示上方抛压沉重,第二天股价放量宽幅震荡,收出震荡星线。在此状态下股价一般会顺势调整从而形成短期头部。但是有一种市场现象我们在实战中要特别注意,在一些强势股的上涨趋势中,这种宽幅震荡的星线往往成为主力洗盘的工具,股价短暂的调整结束后,会出现更为凌厉的拉升。

  高位光头阳线

  在很多技术分析中,最容易让投资者产生误区的就是这种形态,很多投资者认为尾市出现了市场抢盘现象,是市场向好的一种表现。其实这种形态最容易成为诱多的陷阱,股价低开并拉出下影线,说明很多持股的投资者出局,但是股价却在尾市扫单,从市场心理上来讲,如此高位,包括前期就没有出现涨停的激烈走势,是不会采取如此主动追涨买入的。只能说明是主力利用部分获利筹码出局的时机,快速扫单,吸引人气,造成股价强势特征,若明天缩量或高开后放量下跌,短期高点的可靠性很大。特别是在一些明显庄股特征中。

  高位光头阴线

  也是反叛线的一种,一阳线和一阴线的组合可以当成一个震荡星线来看,但是其开盘后没有出现一笔追高的意愿,在市场分析中非常重要。这是市场投资者一致看空后市的一种表现,所以形成短期高点的可能性非常大。

  是000026飞亚达A在2007年2-5月份的走势,如图示在位置A和B处,股价连续大幅上涨,却在跳空高开后,当天收出大阴线形成短期头部,这种走势多数是由于连续上涨后股价短期上涨过高,缺少跟风盘,跳空高开后,无力继续上涨,大量获利盘套现出局。这种走势在ST类或小盘股中多见。

  决策篇:夜幕降临三个信号

  头部形成要历经三个过程:见顶K线信号;下跌大阴线;无量反抽。

  股价或大盘指数在连续上涨后,开盘或收盘价格都运行在5日均线的上方,在出现明显的见顶形态特征和见顶的市场意义后,在第二天顺势出现较大的阴线,这根阴线就可以称短期高点头部的定性阴线。我们由前期的拉升形态及定性阴线后的无量组合反抽线,可以基本确立头部形成。

  这是一种最经典的头部形态,我们在理解的同时千万要明白,这里给予大家的是一种市场原理,而基于这种市场原理下在实战的市场中如何运用,在我们分析个股调整或短期头部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股价的运行形态意义和市场背景,同一形态在下跌的趋势中可能形成长期的高点,而在上升趋势中也许只是一个很短的调整,一旦调整结束股价又重新回到上升趋势中。“虽万象之纷纭,须一理而融贯”,我们不可陷入机械照搬啊!下图以一致药业在2006年10月的一段走势为例。

  定夺篇:头部量能变化

  一般情况下市场的头部多数是在市场投资者大幅追涨和量能的急剧放大中形成的,一旦个股放量过大后,第二天量能萎缩过快形成头部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头部形成非常准确的能量变化过程,结合K线形态我们现在就很清楚市场的头部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毒副作用备览

方舟子根据药监部门的通报、医学研究文献、专业网站的资料搜集、整理。未包括所有已知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重点放在有肾毒性、肝毒性和致癌性的中药。另外,大部分中药的毒副作用因缺乏研究,至今不明。)

  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

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朱砂】

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雄黄】

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导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和致癌。

含雄黄的中成药:七珍丸、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牙痛一粒丸、牛黄至宝丸、牛黄抱龙丸、牛黄消炎片、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镇惊丸、六应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医痫丸、局方至宝散、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珠黄吹喉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暑症片、痧药。

【千里光】

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并且是强致癌物质。也有肾毒性。

中成药:千柏鼻炎片、感冒消炎片、千喜片。

【柴胡】

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肾毒性,能损害肾脏。

中成药:小柴胡片、小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柴胡舒肝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午时茶颗粒、牛黄清心丸、气滞胃痛颗粒、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护肝片、补中益气丸、乳疾灵颗粒、逍遥丸、消食退热糖浆、通乳颗粒、黄连羊肝丸、得生丸、清瘟解毒丸、舒肝和胃丸、感冒清热颗粒、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

【板蓝根】

长期服用能损害肾脏,并能导致内出血和对造血功能造成损伤。

中成药:板蓝根颗粒、二丁颗粒、儿童清肺丸、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感冒茶、小儿感冒颗粒、护肝片、利咽解毒颗粒、金嗓散结丸、复方鱼腥草片、健民咽喉片、羚羊清肺丸、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清开灵注射液。

【款冬】

含致癌成分,能导致肝癌。

中成药:川贝雪梨膏、止咳橘红口服液、止嗽化痰丸、橘红丸。

【蜈蚣】

主要含有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两种类似蜂毒酸的有毒成分。超量中毒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少量能兴奋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等。

中成药:止痛化癥胶囊、中风回春丸、中风回春片、医痫丸、金蒲胶囊、狼疮丸、通心络胶囊。

【水蛭】

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的作用,引起内脏广泛出血。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大黄蜇虫丸、血栓心脉宁胶囊、通心络胶囊、清脑降压片、化癥回生片。

【黄连、黄柏】

含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

中成药:复方黄连素片、黄连上清丸、黄连羊肝丸、一清颗粒、万氏牛黄清心丸、万应胶囊、万应锭、小儿化毒散、小儿清热片、木香槟榔丸、五福化毒丸、牛黄上清丸、牛黄上清胶囊、牛黄千金散、左金丸、左金胶囊、石斛夜光丸、戊己丸、芎菊上清丸、当归龙荟丸、安宫牛黄丸(散)、导赤丸、妇科分清丸、芩连片、拨云退翳丸、参精止渴丸、驻车丸、枳实导滞丸、栀子金花丸、香连丸(片)、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桂龙咳喘宁胶囊、脏连丸、狼疮丸、消渴灵片、清胃黄连丸、葛根芩连丸、蛤蚧定喘丸、癃清片、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二妙丸、九圣散、三妙丸、大补阴丸、小儿肝炎颗粒、分清五淋丸、功劳去火片、生血丸、白带丸、如意金黄散、固经丸、知柏地黄丸、河车大造丸、健步丸、清肺抑火丸、颈复康颗粒、鼻炎片、三黄片。

【麻黄】

能导致高血压、心悸、神经损伤、肌病、中风、精神错乱、记忆力丧失,可致死。有肝毒性。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九分散、千柏鼻炎片、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颗粒、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止喘灵注射液、止嗽定喘口服液、风湿马钱片、风湿骨痛胶囊、风寒咳嗽颗粒、防风通圣丸、宝咳宁颗粒、复方川贝精片、急支糖浆、洋参保肺丸、祛风舒筋丸、通宣理肺丸、清肺消炎丸、蛤蚧定喘丸、舒筋丸、痧药、疏风定痛丸、鼻炎片、镇咳宁糖浆、鹭鸶咯丸、人参再造丸、再造丸。

【何首乌】

能导致中毒性肝炎。

中成药:乙肝宁颗粒、七宝美髯颗粒、儿康宁糖浆、三宝胶囊、天麻首乌片、心通口服液、再造生血片、血脂宁丸、血脂灵片、产复康颗粒、安神补脑液、安神胶囊、更年安片、龟鹿补肾丸、养血生发胶囊、首乌丸、脂脉康胶囊、益气养血口服液、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

【大黄】

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能引起肝细胞退行性变化、前列腺上皮肥大或增生。

中成药:一捻金、一清颗粒、十一味能消丸、十香止痛丸、十滴水、十滴水软胶囊、八正合剂、三黄片、大黄清胃丸、大黄蜇虫丸、小儿化毒散、小儿化食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片、木香槟榔丸、止痛紫金丸、止嗽化痰丸、牛黄上清丸、牛黄上清胶囊、牛黄至宝丸、牛黄消炎片、牛黄解毒丸(片)、分清五淋丸、六味安消散、当归龙荟丸、竹沥达痰丸、防风通圣丸、如意金黄散、妇科通经丸、利咽解毒颗粒、利胆排石片、金蒲胶囊、参精止渴丸(降糖丸)、导赤丸、枳实导滞丸、栀子金花丸、胃肠安丸、胆宁片、柴胡舒肝丸、脂脉康胶囊、狼疮丸、消食退热糖浆、黄氏响声丸、黄连上清丸、麻仁丸、麻仁润肠丸、痔康片、羚羊清肺丸、清宁丸、清肺抑火丸、清淋颗粒、跌打活血散、痧药、槟榔四消丸、礞石痰丸、蠲哮片、人参再造丸、化癥回生片、再造丸。

【泽泻】

能对实验动物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中成药:七味都气丸、三宝胶囊、山菊降压片(山楂降压片)、五苓散、分清五淋丸、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颗粒、龙胆泻肝丸、归芍地黄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耳聋左慈丸、血脂灵片、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更年安片、启脾丸、补肾固齿丸、明目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嗓散结丸、参茸固本片、枳实导滞丸、前列舒丸、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消栓通络片、消栓通络胶囊、锁阳固精丸、癃清片、安坤赞育丸。

【益母草】

长期使用对肾脏有毒。动物实验表明会刺激与怀孕有关的乳腺癌的增长。

中成药:八宝坤顺丸、女金丸、加味生化颗粒、再造生血片、产复康颗粒、参茸白凤丸、得生丸、痛经丸、化癥回生片。

【延胡索】

长期服用可损害心脏、肾脏。

中成药:九气拈痛丸、女金丸、元胡止痛片、止痛化癥胶囊、少腹逐瘀丸、气滞胃痛颗粒、仲景胃灵丸、伤痛宁片、壮骨伸筋胶囊、安中片、安胃片、妇宝颗粒、妇科十味片、妇科调经片、肠胃宁片、金蒲胶囊、参茸白凤丸、茴香橘核丸、胃康灵胶囊、胃舒宁颗粒、舒肝丸、猴头健胃灵胶囊、痛经丸、痛经宝颗粒、化癥回生片、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

【槟榔】

含致癌物质水解槟榔碱。有肾毒性。

中成药:一捻金、九气拈痛丸、大黄清胃丸、山楂化滞丸、小儿至宝丸、开胸顺气丸、木香分气丸、木香槟榔丸、化积口服液、四正丸、利胆排石片、国公酒、金嗓利咽丸、肥儿丸、茴香橘核丸、柴胡舒肝丸、消食退热糖浆、消瘿丸、舒肝和胃丸、槟榔四消丸、蠲哮片。

【厚朴】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十香止痛丸、开胸顺气丸、木香分气丸、午时茶颗粒、六合定中丸、四正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如意金黄散、利胆排石片、抱龙丸、国公酒、金嗓利咽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香砂养胃丸、保济丸、柴胡舒肝丸、消食退热糖浆、麻仁丸、清宁丸、舒肝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平肝舒络丸。

【胖大海】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金果含片、健民咽喉片、黄氏响声丸、清喉利咽颗粒。

【天花粉】

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可导致肾脏、肝脏损害。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小儿化毒散、牛黄消炎片、导赤丸、如意金黄散、利咽解毒颗粒、拨云退翳丸、乳癖消片、宝咳宁颗粒、栀子金花丸、保济丸、消渴灵片、通乳颗粒、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清胃黄连丸、清音丸、清瘟解毒丸、解肌宁嗽丸、鹭鸶咯丸。

【牵牛子】

牵牛子素损害肾小球基底膜,并可损及神经系统。

中成药:一捻金、大黄清胃丸、山楂化滞丸、小儿化食丸、开胸顺气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

【穿山甲】

有肝毒性,可引起肝脏的损害。

中成药:妇科通经丸、金蒲胶囊、茴香橘核丸、通乳颗粒、再造丸。

【石菖蒲、八角茴香、桂皮、花椒、蜂头茶、七荆介】

?均含有毒性成分黄樟醚,可诱发肝癌。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天王补心丸、安神补心丸、辛芩颗粒、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茴香橘核丸、锁阳固精丸、复方甘草片、拨云退翳丸、化癥回生片。

【川楝子】

能使心、肝、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能导致中毒性肝炎。

中成药:乙肝宁颗粒、三子散、止痛化癥胶囊、阴虚胃痛颗粒、妇宝颗粒、乳块消片、茴香橘核丸、舒肝丸。

【黄药子】

含有毒成分薯蓣皂苷及黄药子萜等,对中枢神经、心脏、肝、肾有毒害作用,可致中毒性肝炎。

中成药:金蒲胶囊。

【山慈菇】

含秋水仙碱,作用与亚砷酸相似,出现类似砷中毒的症状。严重可致死。

中成药:金蒲胶囊、紫金锭。

【硝石】

主要成分为硝酸盐,可转化成硝基化合物诱发肝癌。

中成药:红灵散、纯阳正气丸、紫雪。

【甘遂】

对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加,并有凝集、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作用。含致癌物质。对肾脏有毒。

中成药:控涎丸。

【艾叶】

能损害肝脏、中枢神经、血管,导致中毒性肝炎。

中成药:艾附暖宫丸、加味生化颗粒、妇科通经丸、参茸保胎丸、化癥回生片、安坤赞育丸。

【补骨脂】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对肾脏有毒。大剂量对实验动物的胎儿有不良影响。

中成药:七宝美髯颗粒、千金止带丸、四神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再造生血片、壮骨关节丸、肠胃宁片、补肾益脑片、青娥丸、国公酒、固本咳喘片、茴香橘核丸、首乌丸、蚕蛾公补片、荷丹片、益肾灵颗粒、锁阳固精丸、强阳保肾丸、安坤赞育丸。

【侧柏叶】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致眩晕,恶心,或呕吐。对肾脏有毒。

中成药:妇宝颗粒、清宁丸。

【苍耳子】

对肾脏有毒。大剂量可因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中成药:辛芩颗粒、通窍鼻炎片、鼻炎片、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

【丁香】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六味冬青丸、十香止痛丸、十香返生丸、七味广枣丸、八味檀香散、木香分气丸、止痛紫金丸、六应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洁白丸、紫雪、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中华跌打丸、化癥回生片、平肝舒络丸、再造丸。

【肉桂】

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肾脏有毒,并能引起血尿。

中成药:十六味冬青丸、十全大补丸、十滴水、十滴水软胶囊、七味葡萄散、人参养荣丸、女金丸、五苓散、五味清浊散、止痛化癥胶囊、牛黄清心丸、艾附暖宫丸、仲景胃灵丸、补肾固齿丸、纯阳正气丸、茴香橘核丸、柏子养心丸、复方皂矾丸、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理中丸、痛经丸、痛经宝颗粒、强阳保肾丸、麝香保心丸、人参再造丸、化癥回生片、平肝舒络丸、再造丸。

【巴豆】

含巴豆油和巴豆毒素,巴豆油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和致癌成分,巴豆毒素能溶解红细胞,并使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从而产生便血、尿血、以致死亡。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七珍丸、妇科通经丸、胃肠安丸、保赤散。

【独活】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天麻丸、壮骨关节丸、抱龙丸、国公酒、祛风止痛片、舒筋丸、舒筋活络酒、疏风定痛丸、中华跌打丸。

【北豆根、番泻叶、虎杖、大戟、金樱根、千斤拔、苦参、昆明山海棠、芦荟、
千年健、使君子】

以上植物药材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北豆根片、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青果丸、荷丹片、胆宁片、热炎宁颗粒、控涎丸、三金片、妇科千金片、四味土木香散、金蒲胶囊、清肺抑火丸、雅叫哈顿散、昆明山海棠片、当归龙荟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化积口服液、肥儿丸、疳积散。

【海马、红娘子、生蜂蜜、鱼胆、猪胆】

以上动物药材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复方皂矾丸、护肝片、胆乐胶囊、脑立清丸、藿胆丸。

【洋金花(曼陀罗)】

含莨菪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具有毒蕈碱样作用,可致死。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止喘灵注射液、壮骨伸筋胶囊。

【马钱子】

含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两者均有大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

中成药:马钱子粉、马钱子散、九分散、风湿马钱片、舒筋丸、疏风定痛丸。

【川乌、草乌】

全株有大毒,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作用于心脏和神经系统。

中成药:小活络丸、木瓜丸、风湿骨痛胶囊、骨刺消痛片、祛风舒筋丸、中华跌打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三七伤药片、小金丸、五味麝香丸、祛风止痛片。

【商陆】

含商陆毒素,能损伤胃肠、中枢神经和心脏,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可致死。有肾毒性。

【斑蝥】

主要成分为斑蝥素,可从皮肤、胃肠道粘膜吸收,可引起消化道炎症及粘膜坏死,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损伤心肌、肝脏、神经。

【全蝎】

可引起过敏反应、血尿、糖尿、蛋白尿。

中成药:七珍丸、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止痛化癥胶囊、中风回春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镇惊丸、风湿马钱片、医痫丸、通心络胶囊、人参再造丸、再造丸。

【金不换、天芥菜】

有肝毒性,可引起肝脏的损害。

【七叶一枝花】

含蚤体苷、蚤休士宁苷及生物碱等,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脏均有毒害作用。

【飞龙掌血】

主要毒性成分为白屈菜碱、二氢白屈菜红碱等。为神经肌肉毒,对心脏也有抑制作用,对胃肠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无名异】

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能导致锰中毒。

【茵芋】

含有茵芋碱、茵芋苷等毒素,引起心肌抑制、痉挛等,舒张血管等,可致死。

【火麻仁】

含毒蕈素胆碱及酚性成分,作用于中枢神经,引起毒性反应。

中成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

【附子】

会对心脏产生损害。

中成药:天麻丸、四逆汤、附子理中丸、前列舒丸、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益肾灵颗粒、人参再造丸、再造丸。

【蟾酥】

主要成分为强心苷配糖体(蟾蜍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及心肌。

中成药:牙痛一粒丸、牛黄消炎片、六应丸、血栓心脉宁胶囊、灵宝护心丹、金蒲胶囊、梅花点舌丸、痧药、麝香保心丸。

【冬虫夏草】

可引起变态反应、皮疹、皮肤瘙痒、月经紊乱或闭经、房室传导阻滞。有肾毒性,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有毒。

【薏苡仁】

能使胸腺萎缩。

中成药:儿康宁糖浆、参苓白术散、骨刺消痛片、保济丸、前列舒丸。

【野百合】

对肝脏、肾脏有损害,可致肝、肾坏死。野百合碱能诱发肝癌。

【蓖麻子】

主要有毒成分为蓖麻毒蛋白,可损害肝、肾,导致致中毒性肝炎。并可凝集和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雷公藤】

能导致肺水肿、中毒性肝炎、肾衰竭。

【苦楝皮】

能导致中毒性肝炎、肾损伤,可致死。

【白花藤(白花丹)】

含有毒成分蓝雪素,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有毒。

【矮地茶、八角枫(华木瓜)、荜橙茄、白头翁、臭梧桐、丢了棒(五味藤)、鬼臼、含羞草、夹竹桃、腊梅根、六轴子、松节、土贝母、土荆芥、土牛膝、望江南子、相思子、萱草根、油桐子、芫花、皂角剌(皂荚)、钻地风】

以上植物药材均有肾毒性,可对肾脏造成损害。

【大枫子】

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致失明。对肾脏有毒。

【乌桕】

其作用与巴豆、牵牛大致相同,对胃肠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收后可导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麻痹,以及循环系统的衰竭。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鸦胆子】

鸦胆子毒素可使内脏血管显著扩张、甚至出血,对肝、肾等实质性细胞有损害作用,使白细胞增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遍的抑制作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操盘手心理训练手册

操盘手应对心理冲突的能力与自信
我认识乌是在大约四年前。那时我刚进入机构,乌是我们机构的主力操盘手.他正直,果敢;资金操作起来也是坚决,断然。他负责对我们新人的培训。和我们的期望相反,他很少教我们技术分析的方法,以及看盘的技巧.坚持认为百分之九十五的所谓技术分析技巧是十足的垃圾。、只耍我们对股票 市场的基本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就能对股市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做出简单明确的解释。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冗长深奥的专业性技巧常常叫人觉得困惑,不仅无用,而且还给操作本身带来了障碍。例如在实盘操作过程中分析方法过多,这显然是有害无益的。
股民常常把操盘手看成是股市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乌却全然不同。他甚至在培训我们是抱
怨。“我讨厌你们问那些我回答不出的问题”尽管乌是股市专家,但他也有普通股民的烦恼。其实我认识的许多操盘手同样也有许多烦恼。操盘手的股票知识和机构的条件并不能使我们避免那些麻烦事.不管你我如何努力,问题仍然一个接着一个.许多人不切实际地以为操盘手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是没有麻烦的,散户悲观失望的原因不是因为股票难做,而是由于怀疑自己操作的能力。但我坚持认为 每个人都是具有这种能力.
使操盘手成功的能力究竟是什么?操盘手与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优越之处呢?如果注意观察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普通散户,在操作中一旦发生亏损.你会看到这些人心中后悔和怪庄家.怪股评.很少有人马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补救措施.这种本能的逃避有很大的心理价值。你我有时候也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这种方法,有时是自我安慰,有时是逃避压力。
我的朋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二十九的王是个老股民,对于买进没有认真分析的股票而又发生亏损的情况。他又不愿意去割肉.他总是采取消极的办法等解套。他不是马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补救措施将亏损降到最小,而总是垂头丧气的作在股市里等解套.但他在平常生活中是个非常精明的人.
我们的散户朋友。买股票是一时冲动,解套是一年半栽.然后就说庄家太坏了,股评太坏了.消息面怎么怎么样啊!如果王继续消极逃避,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到头来他还得处于经常亏损的情况。除非他真的离开股票市场。
我多年的操作经验表明-炒股其实是一种心理游戏。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35岁的唐已经入市多年,他是个交易技巧高超却始终是个只获小利的投资者。他常常是骑上黑马.却又常常被黑马摔来的短线客!有时候他明知是庄家洗盘,震仓,却由于受不了市场带给他的压力而被黑马摔下来!后来接受了我的心理训练。两年时间他的资金从50万翻到了500万.
为什么市场总是那么一小撮人年复一年获利.难道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吗!知识特别丰富吗!,前段时间不是听说某大学金融系的几个高级教授联合起来.一起用他们的丰富的金融知识。到股票市场套利吗?其结果是以大亏而告终。。。难道他们不聪明吗!知识不丰富吗!其实我们在实战操作中
困难的不是因为我们操作技巧不够,股票知识不够丰富。而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由于市场波动而带给
我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 往往使我们在过度自信和缺乏自信之间摇摆.到后来就会使我们彻底丧失信心.
第2章 自信是怎样被市场破坏的!
我们常常会陷入某种摆脱不掉的窘境。比如,你看好并买进一只股票希望马上它飞涨.可是它却往往停住不涨,横盘,甚至下调.。然后击穿你的止损位.而当你按计划止损时!它却马上飞涨.碰上这种事,我们会总结说 .下次我会等它回头调再买入。当你第2次发现目标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说再等等,它可能会回调。于是你等着,可它却牛气实足拒绝回调!于是你又一次感到失落.如此反复多次,你的信心开始动摇!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技术水平太差.于是你拼命的学习买书,买某某操盘手的绝密资料!以及参加某某机构的培训班!结果是使自己原本不多的资金又少了许多.当你学习到了新的交易技巧时.你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原先的操作技巧太差了!于是你又信心十足的回到市场
上继续交易.起先你确实用新的交易方法获利了!然后你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市场的精髓.
成为亿万富翁只是时间问题.你已经成为万中挑一的高手了!在一般的股民面前充当老师,很多人都向你请教.你感觉自己真是天生的炒家!索罗斯,巴费特。算什么自己一定会超过他们的!可是好景不长,你又一次的发生亏损了........
作为一个主力操盘手,对一个项目的策划和对一个项目大方向的把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成败与否,与主力操盘手的策划和决策的正确性密切相关。每一个项目策划成立的前后,应不断反复推敲与论证:包括对以后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及风险应对措施等,还包括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报告的论证,到资金的来源;从资金的来源到合理、科学地安排资金的分布。
然后,机构主力操盘手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对大势和政策面进行详尽的研究,进而对项目进行详尽细致的策划,这样,一个大的整体构思框架已经渐渐确立。该项目大的框架一旦确立后,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改变。剩下的具体运作过程中,补血添肉、画龙点睛的运作之笔应有操盘手或主力操盘手协助,根据市场上人气状况及局部环境状态灵活运作,努力使该项目在运作的过程中起到锦上添花、妙笔点睛的独特功能(对一些资金雄厚,又无坐庄经验、或坐庄失败者,笔者建议寻找一家具有良好信誉的投资咨询公司代理进行坐庄策划)。
这好比一座大厦的建设,先要作出详细的施工图纸,安排大厦的高度、结构及施工进度。大方向定住之后,无论如何施工,都必须以施工详图为依据,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可能有一些灵活变通之处,但是绝对不能偏离大方向。作为主力操盘手也是这样,在项目每一个细节的运作上,他应根据市场人气状况选择对应的手段,在不影响该项目大的运作框架下,力促将该手段发挥到淋漓尽致,以达到运作之目的。 比如在股价处于高位时,应充分调动市场人士的贪婪心理,打开他们的想象空间;在股价处于低位时,应该充分利用市场人士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感觉到股价还有充分的下跌空间,迫使他们交出廉价的筹码。

第一节 资金的来源及分配
     对于一个主力操盘手来说,恰当地安排资金的来源也是一门必修的功课。
依照客户的不同(比如个人大户、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银行等等)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所许可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资金安排:
1.对于个人大户、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源而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这些客户中的自有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对应部分应分配在项目策划中的战略建仓部分,他们来自银行或者客户保证金等其它渠道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对应部分资金所占的比重,应分配在相应兑现能力较强的滚动拉抬部分,其余的风险应对资金用来防范运作途中可能出现的来自于各种渠道的不可预计的种种风险。
比如某证券公司在1997年大量挪用客户保证金参与炒做股票,在股票被套后由于无法出局,引发了客户与证券公司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监管机构对该证券公司的调查,并对其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2.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无论其自有资金,或配股、或上市所募资金,都必须通过其合理、合法的渠道,并且能够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显示为正常流出。这种资金流出采取的形式往往是大比例进行参股控股投资公司或券商,进行资产、现金托管等手段,努力使资金的流出合理、合法化。对于参股控股资金,由于没有时间概念上的限制,应最大程度上地参与锁仓或者说是战略建仓行动,对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资金,则宜用于滚动拉抬股价之用。 对于资产、现金托管等手段流出的资金,应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合理安排,时间较长的应用来锁仓和战略性建仓,时间较短的可用来参与低吸高抛,滚动拉抬股价所用。
比如:在1997年的大牛市行情中,某上市公司违规大量挪用募集资金,炒做自己公司的股票,在股价被炒至颠峰时推出高比例送配(10送10)的方案,除权后在该公司自导自演之下,利好不断,股价也节节攀升,主力顺利获厚利出局,庄家开始反手做空,为了促使股价下跌(为下一波行情做准备),主力用剩余不多的筹码在向下打压股价时,被监管机构一把逮个正着,这种自导自演,由董事长亲自抓,“两手都很硬”的弱智行为最终成为导致该董事长锒铛入狱的直接导火索。
从近年来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炒做股票时,更注意风险的控制(来自监管机构对市场违规行为的监管)。他们往往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设立各种名目、性质的子公司(如投资公司、资本运营公司、其他实业公司等),再由这些子公司再设立子公司,或和其他公司合资设立孙子辈的公司。这样通过关联交易,上市公司所募集的资金通过层层划转,逐步沉淀在这些子、孙辈的公司,或合资公司手里,再由他们回过头来选择合适的时机,逐渐在二级市场上收集流通筹码。在条件成熟(战略建仓和锁仓完成的时候)后,再由上市公司根据情况,逐步发布消息(利好或利空),(也可由其他媒体)配合主力坐庄。这样无论反映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上流出的资金或者是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都有一个至少表面上能够合理合法化的进出渠道。(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更多的方法、渠道搞出一些形式上更复杂的资金流出和流入的方式,用来逃避**层的监管。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这里仅举一例,意在抛砖引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金或者资产托管的数量不宜过大,主力操盘手应力争在项目策划中就将大部分资金合理分配,仅余一小部分进行现金托管。最近我们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可能是由于时间紧迫的关系(也可能是策划中的遗漏),动辄就将刚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募集的几亿资金大规模地进行托管,这不能不引起投资者和监管层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3.对于个人大户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或上市公司暗地里发展的私募基金来说,如签约的时间较长,则宜参与锁仓或者战略建仓行动。时间较短的,则宜参与滚动拉抬股价,以便日后有较强兑现能力。
据笔者所知,在几年前某主力操盘手在操盘某只股票时,在拉升途中的关键时刻,某大资金因特殊原因突然提出撤资,导致流动资金异常紧张,不得不停止操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操盘计划的实施,延误了拉升的最好战机,导致坐庄成本大大增加。
4、来源于银行的资金。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由上市公司设立发起的子公司之间相互担保贷款,从银行或信托投资公司筹集资金,然后投入项目运营。在把股票炒到高位后,再拿这些股票进行重复抵押融资。这种方法虽然事半功倍,但只适合于坐庄过程中的独庄行为,如果是多庄行为,一旦协议的约束力不强,其中一方单方面毁约,会造成整个计划的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股票抵押融资资金的周期性与后续资金衔接都应有较高的水准和科学的统筹计划。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够按计划顺利衔接归口,也将直接影响整个坐庄计划的顺利实施,严重的甚至动摇整个坐庄规划。
资金的来源及分配的重要性从前期中科系的崩盘就可窥豹一斑,中科系的后续炒做资金完全来源于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银行抵押贷款资金上。并且是多庄行为,在其中一方面单方毁约的情况下,银行为了保证自己资金的安全而采取的大规模平仓行为,直接引发0048中科创业崩盘的原因。所以,在操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资金的来源及其合理、科学的分配。

第二节 资金的分布
     经过以上的资金分配后,下面将进入资金的分布状态:
根据我国现行的政策法规,机构和个人的帐户持股数量如果超过流通盘的5%以上,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举牌,这对一个主力操盘手来说增加了控股操盘的难度。但这些并不能阻止和制约主力操盘的行为,主力操盘手仍然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化解和分散这种制约,把资金进行合理的分布,利用时间段的不同(譬如年报和中报前后),根据自己需要,不断集约和分散各个帐户上的筹码制造建仓和出货的假象。他们往往采用多样的形式,收集不同地域、不同姓氏的身份证,在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多个帐户分仓操作,使用来制约和打击操纵股价行为的法律法规沦为一纸空文。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也是众多散户投资者在年报和中报的十大股东结构中常常看到的虚幻中的主力的影子,那些挤身于十大股东中的一些个人投资者,他们也许有的身无分文,有的也许已久不在人世,也许有的刚刚成年,就已经在众多散户投资者的心目中成为赫赫有名的富豪了。作为一个主力操盘手,要尽力回避同一姓氏,而名字相近的帐户品种。因为这些帐户的存在很可能引发监管层和投资者的关联性的想象力。
(比如,鲁能泰山0720的十大股东中,就有王道连、王道柯、王道银这些名字相象的股东,并且持股量惊人地相似,都是117万股,这很容易让投资者联想到是兄妹三人,给投资者的感觉就是该主力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类似与手工作坊的资金分布布局,无论是虚假或真实的主力,都容易暴露目标)。
也有的机构坐庄引起投资者或监管机构高度警惕很大程度上的原因也是来源与此(例如:0821京山轻机2000年度中期财务报表上的十大股东结构中的第6名;第9名;第10名大股东分别是君安证券有限公司武汉营业部;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海口海秀路交易部;君安证券深圳聊城交易部;这不能不让投资者和**层联想到谁是主庄。)总之,把仓位分布得地域越广,帐号上的姓氏越全,仓位越轻,其隐蔽性就越好。仓位分布的多寡与流通盘的大小和个股市值的比例大小成正比,比如通常较小的流通盘和中价位市值的个股只需要一百多个帐户就可以搞定。  

NO.2 项目的策划
第一节:锁定项目
我们将资金的来源以及他的分配和分布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后,接下来首要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项目。目前我国股市的二级市场上流通的A股大约有1000多家,这些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各有千秋。我们首先根据不同的划分情况,将其一一归类。
第一种情况就是根据行业进行分类:
例如,依据我国上市公司最新行业分类指引办法,将上市公司共分成13个较大的门类: 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业;7、信息技术业;8、批发和零售贸易;9、金融、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传播与文化产业;13、综合类;
再从我国宏观调控经济的政策面上判断出经济政策上扶持和发展的行业。由于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力支持,这些行业往往享受多种经济政策上的优惠措施。国家这个大型机器的运作,势必牵引该行业经济指数的迅猛增长。因此,该行业内具有生产垄断性的企业将是最直接的受惠者,未来业绩的高成长性也将有很好的预期。
比如自1998年以来,我国推出的科技兴国战略计划的实施,从而引起我国股市二级市场上高科技概念的诞生,使得高科技板块类个股演绎了轰轰烈烈的两年大牛市行情。1998—2000年间高科技板块中可谓黑马奔腾,比如:0035中科键、0063中兴通讯、0682东方电子、0839中信国安、600100清华同方、600076青鸟华光等个股。1999年初,为了实现扩大国内经济需求,从而拉动和实现国民经济增长这一目标,国家采取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这种以点带面的方针策略。由此,促使不少基础设施类个股以及与其休戚相关的个股,比如0425徐工股份、0429粤高速、0680山推股份,0608阳光股份等黑马脱颖而出。
再有2000年度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而促进原油开采类企业和石油开采设施生产类企业直接受益,最终该类上市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走势异常坚挺。此类个股如0554泰山石油、0956中原油气、0406石油大明,以及石油开采设施生产类企业0852江钻股份等。
洞察国家经济政策重点支持和倾斜的行业,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及其给该行业及该行业上下游关联企业所造成的商机,这将是机构主力操盘手策划项目之前的一项重点内容。
典型的例子就是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其下游企业——石油化工类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缩小了该行业的赢利空间,这些都将制约这些下游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第二种情况,根据业绩进行排序,此种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绩优上市类企业:此类上市企业,要么行业独特,要么在行业内占有大规模市场份额或处于垄断地位,但由于市场上追逐热点的羊群效应的出现,这些白马股在大势低迷或者不符合市场上所谓的高科技概念、资产重组概念等亮点,往往会被投资大众所忽略和遗弃,造成股价严重低估,长期在低位徘徊。这类个股就像深藏在沙中的金子等待开采一样,急需一个正确合理的市场定位。
例如1996年发动的由绩优股为点火品种的大牛市行情。该行情由于绩优股的价值性回归逐渐演变为投机历时二年。如:0001深发展、0539粤电力、0541佛山照明、600839四川长虹、600690青岛海尔、600718东大阿派等都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大行情。
2、成长类上市企业:这类公司,单从表面上看业绩平平,貌不惊人,但是随着募集资金逐步到位和渐渐投放市场,产生效益,公司未来的赢利能力将产生很大的改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对于这些具有新的利润增长点类的上市公司,必须研判其所募资金投向的行业及发展前景,写出细致入微的调研报告,并对资金投入的大小及产生赢利的大小有一个较为客观的预期,以便对这类企业在二级市场上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其中1998年的0682东方电子、0730环保股份;1996年的0539粤电力、0055深方大、600621上海金陵等高成长性的企业,公司收益与企业股本的同步扩张都为战略投资者赢得丰厚的利润和回报!
也有的企业,存在很多隐性资产,而不被普通投资者所重视,等到有一天,这些隐性资产由于某种原因而兑现时,也必将反映到股价上。1995年时的0023深天地,储备了一块很具备升值潜力的地皮,在1997年将该地皮转手销售,获得巨额非经营性收入,从而反映到股价上,该股从7元左右上升到28元附近……
3、绩差类个股:这类个股由于历史包袱或者行业不景气、经营方法陈旧、规模较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公司连年出现亏损,赢利水平一年不如一年。这些上市企业由于基本面较差,在二级市场上成为人人惟恐避之不及的垃圾。正因为该类股票臭名昭著,所以价格才非常低迷。然而低廉的股价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会。穷则变,变则通,这类上市企业,如果不想退出市场的话,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资产兼并与重组,促使企业提高赢利水平,摆脱困窘,正因为这潜藏的题材使其成为真正的大黑马出没的板块……
例如:过去的0409华立高科,后来由于四通集团的入驻更名为四通高科;0525宁天龙与红太阳的重组;0008深锦兴与亿安科技的重组;0403宜春工程与三九制药的重组;0402重庆华亚与金融街的重组;0583川长征与托普软件的重组等众多成功案例。这些过去人人见之掩鼻侧目的垃圾股,经过资产重组后摇身一变跻身为高价贵族股行列!
对于绩差类上市企业,一定要重视对该类企业重组的难度和需要重组的力度以及企业债务负担等基本情况进行详实的分析、调研,充分估计到一旦该企业资产重组计划流产而带来的巨大风险。
第三种情况:通过对上市企业地域进行划分。
过去的划分方法通常为海南板块(琼)、湖北板块(鄂)、四川板块(川)、河南板块(豫)、山东板块(鲁)、湖南板块(湘)、江浙板块、深、沪本地板块以及浦东板块等。这些地域不同的板块,也常常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计划部署的不同,往往带来无限的商机。
比如1991年的时候,党中央提出的浦东大开发以及制定浦东大开发的产业优惠政策,中国股市上精明的战略投资者们适时地抛出了浦东概念这一时髦的新名词,从此浦东的两桥一嘴(外高桥、浦东金桥,陆家嘴)青云直上。而海南板块的股票则是因为在早年房地产热、旅游热中留下了大量的泡沫,以致于公司的基本面大多都不是很好,所以才给后市的海南板块炒作重组题材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这些种种因素,才造成了后来的“穷(琼)凶极恶(鄂),川凶豫勇,鲁猛湘悍,江浙绵软”的说法……
从2000年起,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的实施,使得地域性板块进行了重新的归类和划分。目前通常比较明显的分类为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西部概念、少数民族概念及边疆概念股。于是我们看到了西部概念股和边疆概念股的黑马辈出。
如:600737新疆屯河、600645望春花、600165宁夏恒力、0552甘长风、0557银广厦等个股都走上了漫漫牛途。而上海本地小盘股和深圳本地股也由于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每年总会产生一波不错的中级行情。
第四种情况:根据上市公司自身的股本大小又可分为大盘股、中盘股和小盘股。根据其股本结构的特殊性又可划分为权重股(比如0618吉林化工、600019宝钢股份、0001深发展、600839四川长虹),三无概念股(600654飞乐股份、600651飞乐音响、600601方正科技等)。根据其上市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新股、次新股和老八股等。
第五种情况:利用重大的政治事件炒作的题材。比如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都造成了相关板块的炒作热潮。
依据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将二级市场上的1000多只流通A股进行分门别类**,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显得井然有序了呢?
然后我们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资金大小的股票进行对应运作。
假若是资金量非常庞大的机构,可以选择两个差距较大的板块进行吸筹。比如在2000年度操作中,可以在科技网络板块和资产重组板块分别建仓。在年初时,利用当时的市场热点拉升科技网络类个股,而在当时的市场冰点—资产重组类个股上悄悄建仓。到2000年8月份之后,再利用从前期网络股上撤仓的资金,回头拉抬资产重组类个股。这样的话,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拉抬资金,实现资金利用率,每年都能做两波较大的行情。假若是资金较小的机构,每年可控盘操作一只独立走势的长线牛股。资金面再小的,只有根据板块之间的热点切换,做一个掏糨糊的短线套利主力了。
总而言之,根据以上种种情况,仔细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目标,在被市场人士所淡忘或忽略的情况下提前介入。需要说明的是,被选择的目标其炒作的概念越丰富、题材越新颖越好,散户的认同程度越高,未来的炒作越容易成功!股市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双方交战的胜败与否,除了客观的力量和条件的悬殊外,最主要的还是民心向背。所以自古以来,敌我双方对垒,欲攻之取之,必先找出一个攻击对方的理由,这就是俗语常说的“师出有名”。用到股市上来讲,也就是你想炒作某股,也必定要设计好炒作的理由,这也正是题材的魅力所在   


NO.3 之市场调研
第二节:项目的调研
一、上市公司调研:
选择好假设中的项目之后,需要对该上市公司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1、公司所出的行业,及主导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的份额及分布区域。主营业务范围,及其经营状况;兼营业务,和经营状态。
2、公司主导产品的上下游产品的市场状态及容量;公司主导产品的前景及市场与未来市场的容量及市场缺口;包括潜在的竞争对手。
3、主导产品的在同行业内档次的定位;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科研开发能力;市场营销体系的开发、建设及布局;是否具备稳定的客户应用群体。
以上三条,无疑将为公司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和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4、募集资金的投向、分配及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募集资金是否按照招股说明书(或配股说明书)所承诺的项目实施,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的建设情况及进度;预期产生利益的大小及时间段;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的市场状况。
也就是研究公司的最新动态,观察其企业未来的赢利增长能力。通过对公司新项目投入的情况和未来赢利的准确估算,对企业的实际价值有一个科学的定价和预期。再通过对新项目的进度和利益产生时间段的准确把握,可以使战略投资者先人一步,提前以较低的价格收集二级市场上的廉价筹码。当这种未来价值普遍得到市场人士的认可或称道时,这种认可早已反映到高企的股价上,这样精明的战略投资者可以提前实现该个股的价值回归。
5、公司财务**水平、成本控制能力;
也有些个股,并没有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由于企业财务**水平的提高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强,也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增加企业每股收益。
6、公司高管人员和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7、对于亏损企业,要研究企业的亏损的直接原因,以及负债和历史包袱;和相关重组
的难度。
中国股市重组类个股缘何成为香饽饽?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中国股市结构的不合理性。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当初中国股市的设计者们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在股本结构上设立了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为非流通股。而社会公众股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也正是这种结构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中国股市巨大的黑洞。
据我们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股市国家股和法人股目前的协议转让价格通常只占到二级市场流通个股价格的10%左右。这是一个极具威力的杠杆。也就是说,你只需要少量的资金,再加上一定的社会关系,就可对一些绩差企业实施资产重组。然后把大量的资金,埋伏在二级市场,通过一级市场资产重组有力的配合,在二级市场上大量套取差价和现金。正因为如此,一些急功近利的主力醉翁之意却不在酒中,难怪有不少企业,年年重组却年年亏损。但也不乏一些高明的战略投资者,事实资产重组后,真正深入到企业中去,成为企业的主人,亲自参与和**企业,不断的把一些好的项目投入和引进到企业中,促使企业真正发生质的变化。作为一个战略投资人怎样牵线搭桥,把一些好的企业或项目引进到上市公司,从本质上改变上市公司,使其有一个实质性的飞跃。也是每一个战略投资人必修的重点课程。   


二 、二级市场调研
一.股价的历史走势:
观察选定项目的历史走势中的高点和历史低点,以及股价目前运行在历史走势中所处的区域,选择处于历史低部的区域个股。进一步研究个股走势中上下档套牢筹码的分布位置,从而对应这些筹码分布的区域作出相应的运作策划——震荡、横盘、打压等。
比如某股在老庄前期运作的过程中,在12元上下的区域套牢了大批散户和大户,这些散户和大户有的经受不住长期的煎熬已斩仓出局,但其中仍不乏极有耐心的投资者,不肯认赔或者因亏损太多而不愿割肉,等待解套机会。这时由于我们在低位已经建立部分仓位,筹码已经日趋集中,在市场上流通的浮动筹码也越来越少,很难再吸到廉价筹码。这时我们不妨将股价拉升到前期12元处上档的套牢区域附近,这时该区域的套牢散户,历经长时间的套牢之苦,好不容易挨到解套机会,大多会产生保本或微亏就出局的想法。我们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些出逃的机会,与己与彼都有利。但其中仍不乏一些信心坚定的散户,或者是心存幻想的散户仍不愿卖出,那麽我们可以再次利用向下炸单的形式将股价再次打下,使其存在一种如不卖出将再次深套的感觉。如是三番,绝大多数散户将禁受不住行情的威吓和利诱,纷纷出局,即使有个别散户和大户预测对了该股今后的行情,但他们也会被眼前血淋淋真实的走势教训得头破血流——这就是震荡。
震荡有三个最主要的目的:
1.在历史低位时,产生震荡,可以诱骗散户的廉价筹码,加快主力筹码的收集步伐,使筹码早日处于集中,震荡发生在中位时也有两个好处,A.可以消化前期的套牢筹码,B.促使后期的跟风盘获利回吐,让流通筹码在某个区域充分换手,以不断提高市场持有者的总体成本。因为每个市场的参与者都是抱着赢利的目的参与进来的,大多数参与者就是抱着不赚钱不走的态度。因此通过让筹码充分换手后,有利于进一步拉抬股价......C.发生在高位的震荡主要目的就是筹码兑现,这也是每个主力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股价拉高以后,无论你的帐面赢利如何丰厚,如果不能将手中的筹码兑现成现金,那么这次运作也只能说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因此,拉高股价后怎样利用炽热的市场人气和散户的追高激情,在震荡中顺利派发手中的筹码成为做庄的关键。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里详细探讨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根据不同的股票,选择相应的策略.....

2、再如横盘,这种形式,大多适合一些价值严重低估或业绩优良的个股,因为这些个股是市场人士人人皆知的白马股,无论是吸筹还是洗盘阶段,或者出活阶段,由于投资人抱以投资的心态介入,如果采用向下打压的方法,那麽主力反而还会丧失原来手中的筹码!这些打压的筹码会被其他机构或大户接走,起到得不偿失的作用。如果采用长期的横盘,无疑将严重考验其他投资者的信心,以长时间的横盘,消磨其他投资者的斗志,无论是吸筹或者是洗盘,无疑将达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打压:打压吸筹或是洗盘,或是出货;最适合用于绩差类或重组或利空打击类个股了,由于此类个股,基本面比较差,投资人无信心长期投资,大多都抱着投机的心态介入。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各个犹如惊弓之鸟。运用此方法操作垃圾类重组个股,将是首选目标。
这里通过简略举例,用来说明研究股价历史走势的重要性。通过对股价历史走势的研究,找出前期上档套牢筹码的位置和区域,然后选择恰当的手段(横盘、打压、震荡)策划未来股价走势的大体布局和结构。
4.通过研究股价的历史走势还有助于我们了解该股的股性。选择那些股性活跃的个股,由于这些个股走势活跃,容易吸引跟风炒作,再加上前期活跃的行情形成了K线上简单明了的走势结构,上方套牢筹码较为松散,为以后拉升股价时走出轻快上扬的行情埋下伏笔。
5.研究该股历史走势后,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原主力所剩仓位情况,选择那些原主力仓位派发完毕的,股价处于历史底部的个股进行收集。以免出现河蚌相争、渔翁得利之错误。
6、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大盘走势,选择合适的入场时机。
低位如何骗取筹码
我有个朋友的同学,从未涉足过股市,但她对炒股赔钱的人却是嗤之以鼻,经常嘲讽他们太傻。在她眼里,这些人赔钱太应该了。她时常对我说:“低价买,高价卖,跌了就买进,涨了就卖出,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都搞不懂?真傻!”我看着她有点迷茫却又充满自负的双眼,心里明白到底谁最傻......
我朋友的同学在股市圈里可归类为最原始的类型。但现在大部分涉足股市的大中小散户,都有一套自以为是的理论——或自己发明创造,或者沿用抄袭,但都无外乎两种: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近几年江湖门派上又崛起另一后起之秀----跟庄分析。这些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方法促使如今的散户越来越难对付。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毕竟很多散户看问题只是注重问题的表象,技术派基本派都无足轻重。但也有一些散户高手经常认真仔细地研究主力的动向,这无疑给机构主力操盘手操盘增加了的不少难度。因为股市就象容器理论一样。比如:一杯满满的水,如果杯子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掉进杯子一根细小的绣花针,杯子外面也会溢出些许水来......同样道理,如果在股市流通筹码不变的情况下,大资金的进出,必然会在平静的盘面或K线走势图上掀起些许浪花,或者改变原来的运行轨迹。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在偷吃鱼的同时却不粘上腥味呢?

下面我们就大资金进入股市的办法做一点探讨:
一.上升通道吸筹方法:
选择在黎明前黑暗或者大盘人气悲观的时候,借着夜幕做掩护,悄悄地走出不为投资者所注意的缓慢上升通道。这个时候,一般抛单多为割肉之举,机构操盘手可以隐蔽吸纳廉价筹码。当盘面上档有大卖单挂出的时候,可以分批或照单全收,但这样势必会引起股价上涨,导致市场人士警觉。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以实质性买单买进上方大单筹码的同时,稍晚几秒用另一台电脑确认向下以实质性卖单卖出极小部分的股票,这样利用人气不旺或市场人士都不注意时,既不引起价格上涨,又能吸到廉价筹码。采取多进少出的形式,吸纳廉价筹码。当上档无大卖单出现的情况下,无论大势涨得再好,千万要按兵不动,不要徒劳去做高股价。如果有小卖单主动出现,也不要去维护盘面(如果筹码还不足的话),让股价自由地回落,直到再次有大卖单出现......也有的时间,由于大势不好的原因,上档不断有大卖单出现,主力只好抓紧吸筹力度......这样虽然多进少出,一天下来,不知不觉中到收盘时,在日K线上也做成了个中阳线。但由于还可以在相对低位再次吸到廉价筹码,增加相对低位的成交密度,降低持仓成本。这时可以趁收盘时,非职业投资者注意力比较涣散,下档承接盘稀薄时,再次用少量筹码将股价打下。第二天可以在此价位反复吸纳筹码,争取在交易的相对低位增加筹码的密集程度,增加低位的筹码吸收量,降低持仓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某个价位上的流通筹码日趋减少,总是固定在某个价位区域很难再吸到廉价筹码了。可以小幅度地以实质性的小买单稍稍推升股价,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吸筹。虽然此时的成交量绝对是真刀真枪的买进,但因为量能不大,大多也不会引起市场投资者的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仍然会在日K线或走势图上留下小规模的上升通道。并且由于股价长期的稳定,会给一些散户投资者造成一种安全的感觉,而不愿低价卖出筹码,造成主力吸货被动。当这种吸货方法进行一段的时候,渐渐会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那么没关系,下面我们将采用下跌趋势或者打压的方法建仓。   


二.下降趋势或打压方式建仓:
要做出一个下降趋势或采用打压方法建仓,必须要抛出一部分筹码。如果抛出的筹码太多,反而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我们先谈一下下降通道的运作方法和吸筹机理吧!
1.下降通道.选择大盘下跌或者人气低迷、悲观的日子开始建仓。首先利用开盘时,下档承接盘稀薄时,抛出小量筹码,就可将股价造低。由于大势不好,人气低迷,市场上空头气氛较浓,再加上股价下跌,技术形态难看,一般散户投资者都会纷纷抛售筹码。这时主力可以在下档的买单上分批挂进小量买单,守株待兔,待成交完毕后再行挂出买单,周而复始;也可以根据需要,使买单的重心逐步下移或者横盘......在尾市的时候再次利用人气涣散和承接买单稀少时打低股价,连同自己当日买进的筹码造成主动被套......几次三番股价重心逐步下探.......由于股价逐步下跌,一些散户投资者会逐渐产生惜售心态,或者摆出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主力吸筹的效果。这时可以用实质性买单分批吃进上档卖单,制造小幅反弹,而后再度步入下跌通道,给上方套牢者或散户投资者施加以更大的心理和思想压力,迫使他们交出筹码......
2.打压吸筹:也就是通常说的炸单。
此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大盘或板块人气极度悲观或者个股有利空袭来的时候。在恐慌气氛正浓,下档又无人承接时,在下档首先埋下大单子,然后以小单子向下卖出,促使关注或者持有该股的人在股价不断下跌的心理压力下,眼看着下档买单一点点被卖单吞噬掉,忍不住产生一种想卖出去的冲动,可下决心把股票卖出去后,股价也就见底回升了......其实主力还是把大多数筹码自己卖给自己,只是向下诱导股价,大多数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而且带着成交量,都纷纷卖出,其实正中主力下怀!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市场形象差和主力仓位较轻的股票。如果市场形象较好的个股采用此方法,往往会在炸单的同时被其他主力机构捷足先登,投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会弄巧成拙。主力仓位较重的也应回避此方法,否则会造成一些跟风或者炒底盘介入者成本比自己还低,对自己以后的拉抬和出货形成不利局面。  

三.横盘吸货:该方法多用于绩优大盘股上。有时候由于个股基本面非常优良,股价一有异动,就会引来大批的跟风盘,造成主力没吸到货股价已经涨了开去的局面。但如果采取向下打压的方法,恐怕手中打压的筹码就象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会被其他的散户和机构一一接走。这时可以采用横盘吸货的方法吸货,在大盘上涨的时候在上档的阻力位处放上虚张声势的大卖单,适时阻止住股价的上涨,吓走多头;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在下档分批埋上小买单,吸纳筹码。在跌到关键位置时,在支撑位上放上大买单,吓跑空头。这样股价在上有盖板,下有托盘的区域内运行,主力可尽情吸筹;也可以利用主动性的买卖单量控制股价,走出平台走势。由于平台横盘时间较长,有时连个差价也难以打出来,看着其它的股票潮起潮落,频频有差价可赚,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会耐不住寂寞,抛出廉价筹码,去追求短线收益......笔者的一个朋友,在1999年2月份的时候以8元的价格跟随主力一道买入0539粤电力1万多股。后来的日子里,0539股价始终控制在8.3元到8.9元之间,很难做出一个象样的差价。就这样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我的朋友情绪开始逐步变坏,看着别的股价上上下下,嘴里骂主力:“你不涨,你就是跌也行啊,你个鳖孙!”在上涨的前一个星期,他终于挺不住了,几乎平手出局。在挂单卖出时,嘴里还不停地嘟哝:“你个鳖孙,以后涨到100元,老子也不稀罕!”后来该股3周时间,涨到17元......可是他从该股上撤出来后,99年一年的收益还不足30%,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后悔莫及!相同的例子,不胜枚举......   


四.以上三种吸筹方法是最基本的吸筹手段,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市场人气灵活组合运用。通过组合使用,可以在股价的历史底部区域不断地塑造一些经典的头部状态,诱使跟风盘和上档的套牢盘交出筹码。比如1999年3---4月份笔者以实战资金买入的0024招商局(原名深招港),该股从7---8元附近小幅推升到10元左右时主力已经吸纳了一定数量的筹码,然后主力利用手里的筹码在10元区域划图。在股价的历史底部区域,做出一个标准的头肩顶形态。笔者在挂单买进的时候,看见持有0024的人都在抛售,他们对我的行为感到奇怪,指着图形对我说:“老兄,很经典的头肩顶啊,你钱没地方花是不是?”我说:“头肩顶形态是真的,但成交量反过来证明头肩顶的意义是假的。至少这个股目前是如此。”后来,我就在该股的头肩顶形态宣布正式成立时以8.7元买进,后来该股又下跌了0.3元左右,一个月后,该股最高摸至16.7元附近,令当时不少的投资者咋舌......再举一例说明,2000年度5---6月份的时候,0653ST九州,主力从4.15元先开始以小的上升通道吸筹,然后在5.9元附近又采取横盘吸筹,接着趁大势低迷,又走出下降通道吸筹。如此反复,到7月份,在历史底部区域反复做了三个经典的双头,但等到股价拉高到7---8元时,在5块多抛出的散户才明白,原来不是双头,而是个三重底结构啊.......对于很多散户来说,他们只注重形态和形态的重要性,很少有人注意形态所处的位置和形态代表的意义。更多的人喜欢研究股价上涨和下跌的表象,极少有人愿意去深入地研究股票上涨和下跌的背后实质和机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功夫在图形之外。   

五:无论在吸筹的基本方法单独运用或者组合运用上,都可以利用技术形态或者技术指标进行有效的配合。由于一些市场行为的研究者们也分为两大门派:技术形态和技术指标,尤其是一些短线客,往往企图在市场上刻意寻求一种战胜市场的捷径,而对技术指标崇拜有加,这将会给我们造成可乘之机。我们在研究技术指标的同时,更注重研究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找出其内在的真实机理,加以控制和运用......
比如市场上最常用的KDJ指标:
其计算公式和理论上的依据:
ct-ln
n日RSV=————X100
hn-ln

其中ct(代表当日收盘价),ln代表n日内的最低价,hn代表n日内的最高价。
我们把它们代入公式后就会显得更加简单明了:
当日收盘价 — n日内的最低价
n日RSV=————————————————
n日内的最高价 —n日内的最低价
对RSV进行指数平滑就得到如下K值:.
两日的RSV等于昨日K值
2 1
今日的K值=—昨日K值+—今日RSV
3 3
对K值进行平滑后得出D值:
2 1
今日D值=—昨日D值+—今日RSV
3 3
其中,首日D值取50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股价异动---拉高或者打低收盘价和当日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或者低开、高开等等,可以改变和操控技术指标,促使这些指标为我们服务。
其它技术指标,与此大同小异,我们在这里仅举一例,限于抛砖引玉......   


六.涨停板吸货方法和跌停板吸货方法:
我们在研究散户的心理时,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致也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散户:股价上涨时不怕,跌时害怕。这种散户比较普遍。他们在股价上涨时兴高采烈,稍有震荡就会逃之夭夭,往往是追涨杀跌,买高卖低,股价翻了一倍,帐上却没收益。遇见股价震荡幅度稍微大点,往往还会出现亏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赚了指数赔了钱。

第二类散户是套不怕,不怕套,怕不套的类型。他们往往在股价下跌的时候被套住了,就会安心持股,甘愿被套,有的甚至一拿几年。如果有一天股价稍微上涨或保本,或稍有赢利,他们也会束手无策,生怕股价再次下跌,失去逃跑机会,再次挨套的恐惧心理会促使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夺路出局,往往股价在他们出局后会一路高歌,青云直上......
第三类散户喜欢静态地看待事物。喜欢从技术指标或形态上寻找短线机会。譬如箱体或者平台,进行低买高卖,赚取蝇头不利.......
根据以上散户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涨停板或跌停板方式进行吸筹:
比如0653ST九州,在2000年7月27日以前的时候,主力在4——6月份的三重底结构内吸纳了一定的筹码,后来由于大势热点集中在重组股和ST类个股上,主力为了抓住战机,在7月27日上午,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吸筹。当天上午10点左右,该主力在突破前期3次都没有冲过的高点5。97元价位后,于10点左右把股价打至涨停价位6.09元处,借助前期跟进散户三次在箱体顶部没卖而坐电梯的后悔莫及心理,一上午之内,五次打开涨停板,并且放出巨大的成交量,促使所有持有0653ST九州的投资者,惊慌失措,生怕不卖出去,辛辛苦苦赚到的蝇头小利会象前几次一样再度失去!于是散户竟相抛售......主力成功接纳了大批的廉价筹码,直到下午开盘,浮码才渐趋稳定,股价牢牢封在涨停......第二天股价再度涨停,第三天摸高到涨停后开始回调后,然后又接连四个涨停......
跌停板的吸货方法;1999年12月份,0682东方电子经过长期的横盘后跌破平台,走出跳水行情,12月27日该股以跌停板开盘,使跳水行情进入白炽化状态,散户恐慌抛盘如云,最后这些廉价筹码都被主力在绝对低位一网打尽,从而展开一轮翻番的拉升行情......
涨停板吸货方法的运用:涨停板的位置最好选择在前期的投资者都能预测到的阻力位附近。这样经过反复的打开涨停,更能促进散户对后市不确定性的遐想,增加心理压力,引发抛售欲望,然后再吸取筹码。
跌停板吸货方法运用;在强势市场里,选择有利空袭击的个股,破坏技术和走势形态,引起止损盘抛售;或采取炸单的形式,促使日K线上阴线越跌越快,越跌越大,促使持股者的心理压力大增,引起投资者不抛售将会下跌空间无限的恐惧感。白炽化状态时以大单封住跌停,这时散户的抛盘竟相而至,待散户抛盘达到一定程度时,主力可釜底抽薪,采取撤单形式撤走自己的卖单,然后以实质性的买单大肆吸收上档的抛盘,达到快速建仓的目的。

关于吸筹期间媒体舆论的应用:

主力在吸筹期间,总会有意无意地留下痕迹来,引起一些舆论媒体的关注。如在吸筹末期,可趁势拉抬股价,突破上档阻力位;如果在吸筹初期,在跟风盘不太旺盛时可反向操作,向下打压股价,促使股价下跌,吓退欲跟进者,如果吸筹不多,而散户又跟风旺盛,主力可暂放弃操作,让股价短期内自生自灭。待媒体舆论的影响力逐步消退后,可利用手中筹码再行打压股价,造成主力出货迹象,诱使散户割肉出局。   


七.总述:
总的来说,在主力吸筹期间,主力无论是从技术指标或技术形态、K线组合或股价走势,一般多采用反向操作,坚决拒绝与投资者和技术人士对话,促使他们进也错,出也错,不断追高踏低,左一耳光,右一巴掌,打击其跟进的信心。也可通过技术指标、技术形态、股价走势,利用媒体舆论等工具向投资者撒谎,影响投资者正确的判断能力,最终导致投资者错误的决策,从而达到低位建仓的目的。
六.拉高建仓:
这是一种利用散户惯性思维逆向操作的一种典范。由于市场人士大多会认为主力为了降低成本会采取打压股价进行建仓或主力建仓往往在低位的习惯性思维而采取的逆反手段,把股价推升至相对高位建仓的一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的使用必须依照几条先决条件:1.股票绝对价位不高;2.必须确定大盘处于牛市初期或中期;3.公司后市有重大利好或大题材做后盾;4.有大比例分配方案;5.有足够的资金控盘,具备中长线运作思路。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这种建仓方法的好处是能够加快吸取筹码的速度,缩短建仓时间,争取拉升战机。这种方法往往容易误导投资者,促使其发生方向性的错误判断。市场人士往往把主力推高建仓误解为主力拔高,推高后的建仓行为理解为主力派发,这样主力就很容易买进大量筹码。虽然主力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大盘处于大牛市的初中级阶段,个股背后有重大题材和利好,在推高建仓的背后,个股就会存在更大的涨幅。比如0425徐工科技(原名徐工股份),从19995月份起,主力开始推高建仓,埋头苦吃筹码,把股价从9块多钱一路推高到13元附近,然后又向下缓慢盘跌到12元附近,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主力在出货,竟相逃走,主力顺利接走大批筹码。笔者认识的一位投资者,在该股没有主力的时候持有该股长达两年时间,苦苦等待拉升机会。可惜在主力推高建仓的过程中,看错方向,误以为主力出货,在12元的时候逃走了。后来该股经过一年时间运作,股价从主力建仓成本的12元附近一直上涨到最高49元(复权后),涨幅达到300%!
这种方法采用逆向思维,但必须遵照一定的先决条件。比如在熊市时,或股价绝对价位较高或个股基本面无重大变化时忌用。如果有很宽裕的建仓时间的话,一般也不提倡用此方法,毕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主力运作成本。
拉升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说来,标准主力一般将资金划分为两大用途。用资金比重的70%左右做为战略建仓部分,剩余30%左右低吸高抛做为滚动拉抬股价之用。
经过我们前期种种努力的运做,基本上已经完成战略建仓的过程。下一步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拉抬股价,促使股价脱离成本区域。
在两军作战之前,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军队一般都要派出一股先遣的小组,进行交战前的侦察工作,以探明敌我双方的力量悬殊,现在部队上称做“侦察兵”,古时候所谓“探子”。
在股市上也一样。作为主力,在准备大幅拉抬股价之前,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空力量的悬殊,以及市场对该股股价的认同程度和其他投资者的持筹意愿。这时候,就要选择在合适的时机,用小部分资金拉抬和打压股价,以探明市场对该股的反应和其他投资者对该股的持筹意愿。根据市场和其他投资者不同的表现,再采取相对应的策略,进一步运做股价。这个过程,就叫作“试盘”。我们看“试盘”和用兵打仗上的“侦察兵”的功能是不是很相近呢?
当然,不是运作每只股票都要试盘的。这就象在用兵打仗上一样,在敌我力量悬殊极大的情况下,比如敌方只有一个班,而我军有一个团或者一个师,那就不用大费周折,对方肯定不堪一击。在股市上,如果主力掌握流通盘绝大多数筹码,市场上只存在一定意义上的流通筹码的话,则试盘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试盘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主动,利用技巧造市,尽可能有效地降低主力运作成本,从而起到火借风威的良好效果。

试盘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稚莺初啼:主力经过长期的历史低位横盘吸筹后,筹码达到资金预先部署的部分时,主力便开始了试盘的动作。用小部分资金向上买进股价......但由于股价长期处于历史低位,对散户投资者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定势。股价稍一上涨,浮码立即涌动。由于主力还没有培养出跟风盘,所以在日K线上便落下长长的上影线。
比如0931中关村,在2000年度1月21日和1月24日以及25日、28日,短短的6个交易日内留下了5个长上影线。但这些并不能阻碍主力做多的信心。2000年1月21日,该股拉升未果,在日K线上留下了长长的上影线。无奈主力只好在1月24日进行洗盘,1月25日高开高走,再次遭遇空头大军,又以长上影线报收,无奈26日再次洗盘,以长阴线报收。经过1月26日的长阴洗盘后,该股在27日上攻时,浮码明显有所减少,但仍然制约主力上攻步伐。元月29日,主力高开后再度洗盘,又以中阴线报收。2月14日该股主力高开后,发动攻势,空头大军全线崩溃......该股仅以2%的换手率直封涨停......短短的12个交易日,该股从20元起步最高上冲到44元,股价上涨100%多......从1月21日到1月28日,短短的6个交易日内留下了5个长上影线。从股价不间断的拉高打低和高开低走,低开低走,反映出主力焦躁不安,急于拉升的意图,也同时从侧面反映了主力做多的信心和决心。
再如,1999年4月28日,0733振华科技,主力吃饱喝足后在历史低位拉出带长上影线的中阳线,证明上档仍然存在不安定的浮码,主力为了彻底清除持有该股的不坚定分子,在该价位附近采用横盘整理的办法清洗浮筹。在横盘了12个交易日后,该股在一个月内走出一波轰轰烈烈的翻番行情。
相同的例子还有:0578数码网络,原名青百股份,主力吃饱喝足后于1999年12月27日一举高开到5日、10日、30日、60日均线上方,当日走出冲高回落走势,股价带出长长的上影线,成交量也有效放出。后来股价在均线上方缩量整理数日,该股便飞云直上,连连翻几番,涨幅高达300%以上。
在历史低位,主力经过长期横盘吸筹后,在日K线上留下放量的长上影线,往往露出了主力试盘的痕迹,表明了主力蠢蠢欲动的心理,随后股价稍做整理,清洗浮筹后,一波行情就会呼之欲出...... 该方法往往预示着拉升之前,上档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浮动筹码。作为主力,应该在随后的日子里彻底清洗这些浮动筹码,以免在日后的拉升过程中成为绊脚石,增加运作成本......   


2.金针探底:此试盘方法和稚莺初啼则完全相反。稚莺初啼是向上拉升,测试上档压力和抛盘,而金针探底则恰恰相反,是利用手中的筹码向下打压股价,测试下档的承接力和原投资者持有筹码的稳定性。由于采用稚莺初啼的方法试盘很容易引起投资者的注意和跟风,当日后展开拉升行情的时候,容易造成低位跟风盘过多,获利客竟相出逃的局面,造成主力拉升被动。而金针探底则回避了上述的风险,采取向下打压的措施,反而在上升之前捡拾到一批恐慌性廉价筹码。这样既测试了筹码的稳定性,又捡到好处,是不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呀?
比如0679大连友谊,该股主力在1999年12月27日以前的平台上吸足筹码后,于12月27日以10.90元开盘,最低控盘打压到10.38元主力反手开始收集不坚定分子抛售的廉价筹码,当日以长下影线的“十”字线报收,成交放出天量。试盘以后,该股又经历4天的洗盘调整,主力开始发动攻势。1个半月时间,最高涨幅达到130%左右......
再比如0815美利纸业,该股在历时一年的横盘之后于2001年3月5日开始小幅放量向下试盘,早盘开盘于13.2元(高开0.02元),主力开始控盘打压,于上午10点左右最低下探至12.24元,下跌0.96元,然后主力开始一路买进,于10.15分该股最高上摸至13.45元,终盘以13.33元报收,在日K线上形成刺穿4条均线(5日、10日、30日、60日)的带长下影线的放量小阳线......第二日该股又故技重施,又收出带长下影线的小阴线,只是幅度稍微减小,第三日试盘完毕,开始新一轮的攻势。一个多月后,该股涨幅高达40%左右......   


3.双针探底:该方法与金针探底大同小异。顾名思义,就是在间隔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两次金针探底,并且量能都有效放出,并且双针探底的位置能够保持平行,更能证明原投资者持有筹码的稳定性和下档的踊跃的承接力。双针探底比起金针探底给人的感觉更为牢固、稳健和踏实......
比如近期的600186莲花味精:主力在完成最后的吸筹后从2001年4月16日开始回调。于4月23日控盘打压股价,向下试盘,最低探至10.67元30均线处,开始遭遇踊跃的承接盘,股价以11.33元收盘,当日收出带长下影线的中阳线。随后几日,股价开始小幅盘升。于5月11日,再次临近前期高点时,主力再次控盘打压股价,该股当日从开盘的11.6元附近再次探低到30日均线11.14元,遭遇多头积极买盘,收盘11.74元。当日日K线再次收出带长下影的中阳线,量能温和放大。这时日K线图上4月23日金针探底和5月11日金针探底遥相呼应,形成标准的双针探底,在走势图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人以踏实牢稳的感觉。新的一波升浪呼之欲出。果然5月14日,该股走出凌厉的上攻行情......短短的十几个交易日,股价升幅40%左右,最高上攻到14.86元,该股才进入中线洗盘阶段。   


4.多针探底:主力吸足筹码后,在股价历史低位或相对低位,为了测试筹码的稳定性和下档的承接力而采取多次控盘打压,在阶段时间内的日K线上形成了N次金针探底的形态。此方法比起双针探底更显稳固可*。
比如前期的0975乌江电力,主力历时一年的箱体吸筹后于2001年3月30日,该股主力开始在相对低位控盘打压, 在日K线上留下放量带有长下影线的中阳线。4月6日该股主力再次控盘打压,再度收出带有长下影线的小阳线。4月9日,主力高开后第三次打压股价,日K线上三度收出带长下影线的高开阴线。4月11日,主力第四次控盘打压股价,虽然日K线上收出极长下影线的小阳“十”字星,但量能日趋减少,进一步证明浮码逐渐减少,承接盘暗暗增加......但该股主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仍然再次对敲向下进一步清洗浮筹。半个月以后,该股逆市上扬,成为阶段时间内市场上鲜有的闪亮登场的黑马......   


5.探底阳线:稚莺初啼的试盘方法容易吸引短线跟风盘,造成短线获利客众,容易制约主力拉升,造成主力运作成本提高。而采取金针探底和双针探底,又极易遭遇其他机构和猎庄者突然袭击,造成打压过程中主力筹码流失。因此新的试盘方法就应运而生——探底阳线。
探底阳线既回避了稚莺初啼和金针探底及双针探底的短处,又吸收了它们的优点,可谓扬长而避短——即:顺手牵羊捡拾恐慌性廉价筹码,又不至于流失筹码和吸引跟风盘,还能顺利测试到筹码的稳定性和承接力,可谓一石三鸟。
比如0682东方电子,主力经过长期横盘吸筹后,在1999年12月27日,该股主力早盘集合竟价时,以跌停盘14.5元附近开盘。主力当天顺手牵羊收集恐慌性抛盘,最高上摸16.3元,尾市以16.02元收盘,单日放出379488手巨量,也从侧面证实了筹码还是比较稳定的。随后3个交易日,股价略做整理,便一飞冲天,从最低14.5元,仅一个月左右,便上冲至45元,涨幅高达300%。
再如:600103青山纸业:该股主力于2000年度在9--10元的平台区域,经历漫长的吸货后,借内部职工股上市的契机于2000年6月20日早盘将股价瞬间低开到8.56元,当日低开6%,随后股价一路走高,收于8.89元。当日放出325823手巨量。第二天,该股主力再次试盘,将股价再次低开0.17元。然后开始收集浮动筹码。最终收盘于9.27元。由于两次试盘成交量都比较大,说明筹码的稳定性有待加强,因此该主力随后又连续强势整理7个交易日,使市场上的浮动充分换手后,才展开为期两个月的拉抬行情........   


6.二阳开泰:所谓二阳开泰,也就是探底阳线的翻版,和双针探底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在相对低位出现两次或多次历史低位平行阳线。
比如0973佛塑股份:在2001年2月28日出现大幅低开阳线,同年4月19日再度出现大幅低开阳线。二阳线平行出现于长期低位的缓慢上升通道中,都表明主力试盘的意图。虽然该股后来短期内涨幅只有20%多一点,但同样蕴含着套利机会。
再比如:近期的0858五粮液的走势。该股在2001年2月21日走出金针探底的走势。最低探到33.16元开始见底回升。2001年4月25日该股以34.11元开盘,低开2.69元。形成探底低开阳线,与2001年2月21日的金针探底形成呼应,2001年6月22日,该股再次低开0.76元,以37.56元开盘,与昨日阳线形成低位并列双阳,和2001年2月21日金针探底;2001年4月25日的探底阳线;形成首尾呼应。一个金针探底,外加一个二阳开泰。主力试盘的意图是不是很明显啊?如果买到这样的股票,不想赚钱真的很难。   


7.高开阴线:由于有的散户抱定亏本不卖的理念,采取金针、双针、多针探底或低开阳线反而对之无效,所以迫使主力必须往上做。而稚鹰初啼的方法反而会增加其观望的态度,所以只好采取高开阴线的方法进行试盘,以测试这种处于犹豫和彷徨边缘的散户之态度。这种试盘的方法包含有换手洗盘的味道。
比如600614胶带股份:主力在长期吸筹后,在相对低位附近,于2000年9月13日、9月28日、2001年1月24日分别进行了三次毫无道理的大幅高开低走,主力试盘痕迹明显。尤其是2000年1月24日,第三次高开,从放量高开低走上可见散户投资者竟相出逃之一斑。后经历一周的小幅调整、清洗浮筹,主力开始发动拉升行情,一个半月时间,股价上涨到了35.86元,涨幅高达100%。   


8.实力主力的最后一踹:该方法和低开阳线的区别在于时间和空间上。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最后一踹的方法要比低开阳线的时间跨度长得多,也可能是几天甚至十几天。从空间上来说也要大于低开阳线,可能是百分之十几,甚至有的达到30%。从主力的魄力上来看也明显大于其它试盘方法。这种试盘方法资金实力较小和无魄力者禁用,否则会弄巧成拙。必须具备有统吃筹码魄力的主力方可采用......此方法包含最后一次诱骗筹码的含义。
这种试盘方法,在大黑马股中使用比较普遍,并且也很能迷惑局外人。大凡经历过这种试盘方法测试过关的投资者,绝大多数成为主力的铁杆追随者。此方法是技术派人士的天敌。因为绝大多数技术人士往往会在最后一踹中抱着宁舍三池而不愿亡国的态度止损出局......这种方法可谓阴险毒辣。以下试举两例略做说明:
比如0008亿安科技(原名深锦兴):主力收集不少筹码后,在1999年12月份,利用个股利空,居然连跌三个跌停,跌破长达几个月的收集平台,散户蜂拥而逃,主力一一笑纳。随后主力一路吃进,又将股价拉回8——9元的平台位置,整理十几日后,主力开始发动长达两年的行情,股价涨幅高达10几倍,创造了股市上的百元神话!
再比如0429粤高速:该股是上市后即有主力先行收集筹码,历时一年之久。在拉升的前几日,借导弹事件,于1999年5月17日炸出历史新低5.33元。但是1亿多的流通盘当日成交只有2000多手,足以表明绝大多数筹码被主力拿走,剩下的全是铁杆股民,筹码之安定可见一斑......经过试盘后,主力开始拉抬股价,历时一年,涨幅达到4倍之巨......
小结:作为机构主力操盘手,应当仔细辨别各种试盘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内在的真实机理,而不是表象。要根据当时的市场状况采取正确、科学、合理的试盘方法对盘面进行测试,也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市场采取不同的试盘办法进行组合,灵活掌握运用。根据测试的不同结果采取相应的策略,清理绊脚石,为日后拉升股价做出准备。  

以上部分我们主要探讨了拉升的方式,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拉升手段。
一、压单对敲:
主力经过试盘后,觉得盘面较轻,浮动筹码较少,可在卖一、卖二或者卖三上压上大笔卖单,然后,再分批快速买进。诱导多头主动性买盘出现,刺激市场人气,促进股价上涨。当股价轻松上扬到另一个台阶时,再次压单对敲买进。所不同的是,第二次压单数量应高于第一次压单数。当再次分批买进时,在分时线上就会呈现出价涨量增的良好局面。第三次也是如此,压单的数量应一次比一次更大,从而促进成交量一波比一波放大,股价也一浪比一浪升高。当日股价完成操作计划之时,主力可适时抛出一批筹码,打压住升势。当股价向下回落时可分批小单买进,控制股价走势,引导和掌握股价。当然在股价拉到当日操作既定目标时,也可在卖三或更上方挂出较大的卖单,压制股价,在买三或更低一点价位挂上较大的买单,利用夹板的方式控制股价,促进股价在该区域内充分换手。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波压单对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没有跟风盘的话,主力应适时停止无谓的对敲,以免形成自拉自唱的局面。   


二、直接对敲:
直接对敲拉升和压单对敲拉升比较起来,更为隐蔽和安全。因为在压单对敲的过程中,跟风盘蜂拥而至,很容易造成筹码分流,丧失廉价筹码。而直接对敲拉升则回避了此类风险。主力在卖一、卖二或者卖三上挂单后,一般挂单量适中,主力迅速地一笔买走,股价也随之走高,成交量的放大和股价的涨升同步进行,这样就避免筹码被其他机构或投资者买走的可能性。如此反复,股价迅速推高。
压单对敲拉升往往是先放量后涨价,而且股价分时线向上的涨势较为缓慢。而直接对敲拉升是成交量的放大和股价的涨升同步进行,而在分时线上的涨势速度明显要比压单对敲的拉升速度快的多,这是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   


三、梳式对敲拉升:
这种拉升方式,往往是主力实力较弱时采用的一种。比如,手头资金紧张,或者可用来对敲的筹码较少,而大盘人气较好,个股浮码较小,在如此成熟的时机下,主力为完成操作计划而采取的拉升方法。
由于主力前期手中握有一定筹码,或者说筹码的锁定性比较好,主力也是采取直接对敲拉高式。可是由于主力手头资金紧张,如果频繁采用直接对敲拉高的方法,一旦股价做高,资金用完,弹尽粮绝时,就再也没有资金护盘了,可是拉升时机又很好,那该怎么办呢?主力只好利用有限的资金,每隔一分钟或几分钟进行一次直接对敲拉高,成交量也逐步放大,股价稳步盘升,所不同的是成交量看起来每笔间隔都留有空隙,好像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梳子。经过这样运作,既拉高了股价,又不耽误良好的战机,还能护盘,第二天又可以运用前一天卖出的股票的资金进行周转,也算识时务的明智之举。   


四、哄鸭子过河:
这种拉升,不包含任何对敲成分,只是采用挂单上的微妙关系,给关注该股的投资者施加思想上的压力,改变或进一步刺激其固有的思维定势,从而赢得主动,起到不战而屈的良好效果。
比如某股浮码稳定,大盘又人气高涨,可是该股缺乏主动性买盘,股价纹丝不动,关注该股的多头都在等待逢低买进的机会,而欲卖出的空头都在等待寻找高点抛出,这时主力只要在买一、买二或者买三上挂上虚张声势的大买单,并且频繁向上移动该买单,促使一直关注该股的多头按捺不住,恐怕等不到逢低买进的机会,只好主动向上买进上方的卖单,这样一来,股价不断上涨,散户多头奋勇买进,多头实力大增,而原来处于观察的空头逐渐心虚,渐渐产生惜售心理......主力只要在下档不断变换买单的价位和数量就可起到煽风点火的效果......   


五.推土机式拉升:
此拉升和哄鸭子过河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都是在下档挂上大买单。唯一的区别是哄鸭子过河主力仅是在下档挂上一个大买单,通过不断变幻买单的数量和位置,促进多头人气,促使股价上涨。而推土机式拉升则是在下档连挂三档大买单,而在上档则挂上均匀而较小的卖单,通过这种挂单上的虚张声势的做法,诱导散户和其他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买进上方主力挂出的小批量卖单,股价在分时线保持一定角度的缓步上涨。这种拉法虽然也有一定的上涨,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拉升。而是主力出货的一种手段,主要出现在行情上涨的末期。   


六.钓鱼竿式拉升方法:
此拉升方法和推土机式拉升方法在挂单上恰恰相反。钓鱼竿式拉升方法则是在卖一、卖二、和卖三上连挂三张较大的卖单,下档则不挂或者少挂买单。自己又通过不断的对敲买进上档之卖单的方法,促进股价上涨,引诱多头买进,由于下档买单极小,所以想卖出的空头又无从下手。从成交来看,外盘和内盘成交悬殊极大,外盘有时甚至大出内盘几倍甚至十几倍!但股价上涨的幅度却与此不成比例。这也是一种边拉边出的方式。虽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钓鱼竿式拉升和推土机式拉升有着主力相同的出货意图,但比较起来,钓鱼竿式拉升比推土机式拉升主力显得更为心虚一点。但是两者又同时出现在行情的末期。钓鱼竿式拉升,可能出现的更晚一些……两者的区别,除了挂单方法不一样外,推土机式拉升包含的对敲成份要比钓鱼竿式拉升包含的对敲成份要少得多,或者是说也有可能不包含对敲成份。另外推土机式拉升,如果是出现在低位,也有可能是实力较弱的主力在虚张声势的造高股价,并不完全是出货,而出现在高位则另当别论……   


洗盘的艺术
    作为控盘主力,将股价拉升到一定的高度,逐步脱离自己的建仓成本区域后,下面就要进入第一个环节——洗盘。
为什么要洗盘呢?因为每一个控盘主力无论手段多么高明,其只能控制流通盘部分或大部分流通筹码,而市场上仍然保留着一定意义上的流通股份。而这一定意义上的流通股份的持有者,随着股价的逐步上涨,已经渐次获利。而这些获利的筹码就犹如没有被排除引信的炸弹,揣在主力怀中,时刻威胁着主力资金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牵制着主力再次造高股价。这些小资金投资者由于资金较小,持有流通筹码的份额较少,和控盘主力的大资金持有者持有流通筹码的份额比较起来,有着船小好掉头的巨大优势。这样势必会造成主力在做高股价后在高位派发获利筹码的难度。
正是基于此,所以作为控盘主力,往往在股价有一定涨幅或是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或获利筹码涌动时,恰当地利用大势或者个股利空、传闻,强制股价,破坏原来的走势,进入箱体震荡或平台整理、或向下打压股价,通过股价走势上的不确定性,破坏小资金持有者对市场正确的感知能力。极力渲染和极度虚幻地放大在资金持有者的恐慌情绪,进一步虚妄地深化在资金持有者对后市错误的感知能力。利用这些散户投资者对后市股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促使获利的小资金持有者和散户投资者中的不坚定分子,交出筹码和看好后市的新多或新的增量资金入驻,充分换手,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垫高除了主力以外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为日后再次做高股价,打下牢固的基础。依次类推,周而复始,经过几轮涨升与洗盘后,其他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也越提越高,最终形成中小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在高位自然而然地毫无意识地帮助主力锁仓,从而沦为主力出货时的掩护部队。
控盘主力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渐渐瓦解了小资金持有者和散户投资者船小好掉调头的优势。也通过层层递进,诱敌深入的方式,化解了自有资金过于庞大,形成的船大难调头的劣根性。主力就是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将小资金持有者和散户投资者引向了空头大军的埋伏圈......
从表面上来看,洗盘是处于拉升和再拉升的过程阶段。但从实质上来说,洗盘是主力利用心理战来逐步提高除了主力以外的在二级市场上保持一定意义的流通份额持有者的投资成本。
洗盘的手法从大的方面来说一般可分为四种:一. 震荡洗盘。二.打压洗盘。三.横向整理。四.边拉边洗。
这四种洗盘应根据市场背景的不同和运做项目基本面的差异,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加以选择和运用。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四种不同的洗盘方法。   


一.打压洗盘:这种洗盘方法,适用于流通盘较小的绩差类个股。由于购买小盘绩差类个股的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绝大多数是抱着投机的心理入市,所以这类个股的安定性就要差一些。这些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常常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时刻准备逃跑。而看好该股的新多头由于此类个股基本面较差,大多都不愿意追高买入,常常等待逢低吸纳的良机。鉴于持筹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新多头的意愿,做为控盘主力,往往利用散户对个股运做方向的不确定性,控盘打压股价,促进和激化股价快速下跌,充分营造市场环境背景转换所形成的空头氛围,强化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的悲观情绪,促进其持有筹码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激发持筹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卖出冲动,无法抑制自己正常的投资心理,使这种悲观的情绪达到了白热化状态。主力通过控盘快速打压,采用心理诱导的战术,促进市场筹码快速转化,达到洗盘的目的。
打压洗盘方法的好处在于“快”和“狠”,采用时间较短,而洗盘的效果较好。
比如0616大连渤海在2000年2月22日和23日股价的走势(该股当时总股本7000多万,流通股本只有3000万左右,1999年度中报每股收益0.03元,可谓典型的绩差股),该股从11元起步,于2000年2月22日以15.9元开盘,最高涨到17元整,后由于大盘跳水(深圳当日最低下探170点),主力遂采用打压的方法洗盘,从17元当日最低下探至15.18元,单日震幅1.82元。2000年2月23日早盘开盘后,主力再次疯狂打压,从22日的收盘价15.61元一直打到跌停板价格14.05元。但当日该股虽然以跌停板价格收盘,可全天并没有跌停。股价一直象气垫船一样浮在跌停板的价位成交,无论抛单再大,股价始终不能跌停。经历2天打压洗盘后,从??月24日开始股价开始不放量上涨,盘面浮码明显打算幅度减少,股价上涨越发显得更加轻灵......直到创下27元的新高。   


二.横盘整理:此类洗盘方法适用于大盘绩优白马类个股。正是由于这种具备投资类个股大家都虎视耽耽地盯着的缘故,所以做为主力,绝对不能采用打压的形式洗盘。因为这类个股业绩优良,发展前景看好,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的心态稳定。如果采用打压洗盘,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不但不会抛售原有的筹码,反而还会采用逢低买进的方法摊平和降低持仓成本。而其他虎视耽耽的场外投资机构也会抢走打压筹码。这样很容易造成主力的打压筹码流失严重,形成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局面......
采用横向整理洗盘的主力实力较弱的,往往保持一定幅度的震荡,在震荡中不断以低吸高抛赚取差价以摊低成本和维持日常的开支。实力较强的主力,往往将股价震幅控制在很窄的范围内,使其走势极其沉闷。这种横向整理洗盘的方法,主要侧重于通过长期的牛皮沉闷走势来打击和消磨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的投资热情和考验他们的信心毅力。
这种洗盘方法是所有洗盘方法里耗时最长的一种。一般的大盘绩优股的中级洗盘,往往要耗时3——6个月,有时甚至一年不等。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面对大盘的跌荡起伏和其它个股的纷纷上窜,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会按耐不住寂寞与孤单,纷纷换股操作,选择追涨杀跌的操作方法。等股价突破平台快速上扬时,他们往往会快速杀回,追涨买进,从而起到促进他们买高卖低,提高投资成本的目的。也有极小部分的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经历了长期的煎熬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后更加坚定了持股的信心。从而为主力在经过多次拉升、横盘、洗盘如此反复的心理诱导下越发坚定持股信心,最终导致常坐电梯,为主力出货贡献微薄之力。
横盘整理的形态在K线上的表现常常是一条横线或者长期的平台,从成交量上来看,在平台整理的过程中成交量呈递减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平台上没有或很少有成交量放出。成交清淡,成交价格也极度不活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内在的机理就是:当股价上升到敏感价位或浮码涌动亦或市场背景有所转换的时候,主力应适时抛出一部分筹码,打压住股价的升势,用一部分资金顶住获利抛盘,强制股价形成平台整理的格局,在这个阶段内,成交量稍显活跃,一旦平台整理格局形成,成交量应迅速地萎缩下来。主力一般应让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所持筹码在平台内充分自由换手,只是在大势不好股价下滑的情况下,适时控制股价上涨的冲动。此阶段时间内的成交量由于主力活动极少,成交量应该是清淡的。

成交量的迅速减少,也进一步说明了场内的浮动筹码经过充分换手后日趋稳定。随着新增资金的陆续入场,成交量也逐步呈放大状态,股价也开始缓缓上扬。此阶段的成交量和第一阶段强制股价进入平台时的成交量遥相呼应,形成漂亮的圆弧底形态,预示着股价即将突破平台,形成新一轮的升势。
比如0429粤高速,该股主力从1999年5月18日启动,股价从6元附近拉升到9元区域后,主力强制股价进入平台整理区域,成交量也从96911手快速委琐到5471石油,随后股价也形成漫长的6个月平台整理走势。在平台区域内,成交量逐步萎缩,直到2000年1月份,成交量才逐步放大,于1月21日重新放出95973手成交量,与前期该股强制性进入平台区域时的成交量遥相呼应,形成漂亮的圆弧底形态,伴随着股价突破平台,展开新一轮的拉升行情。  

三.震荡洗盘:由于利用打压洗盘容易丧失手中的廉价筹码,而采取横盘洗盘的方法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做代价,而这种震荡洗盘则是把拉升、横盘、打压糅合贯穿到一起,象打太极拳一样把它们组合起来,取长补短。由于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往往看到股价上涨的时候,追涨买入,这时候由于他们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在他们的心目中买入的理由就是股价涨了,买进就能赚钱。他们买进后股价也许稍微上涨一点或者立即进入横盘或遭主力控盘打压,这时他们买入的理由随即消失,由于买在相对高点或者相对次高点,心理很容易失去平衡,股价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心理恐慌,尤其当主力控盘打压的时候,极容易产生割肉卖出的冲动。很多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都是在这种心理压力下,经过主力的心理诱导战术,克制不住自己的恐慌情绪,在低位割肉出局。这时主力已经初步达到洗盘和预期目的,进而向上展开拉抬震荡。这时割肉出局的散户看到股票刚一卖出,股价就上涨了,心里懊悔不已,又产生新一轮的买入冲动......当股价再次行到前期高点或次高点附近时,上次在相对高点买入的套牢盘好不容易熬到了解套的机会,也极容易产生卖出解套的的冲动。如有意志坚强的多头不肯卖出,当再次遭遇主力控盘打压股价时他们往往会痛惜自己痛失解套的大好机会,而后来又反手买进的投资者更是迷惑自己,怎么卖出是错了,买进也不对,左一耳光,右一巴掌,两面都不是人......
主力采用这种反复震荡洗盘的方法不断诱导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人追涨杀跌,踏高撵低,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他们的投资成本。
震荡洗盘的好处在于和横盘整理洗盘比较起来节约了时间,和打压洗盘比较起来又回避了丧失廉价筹码的风险,可谓中庸之道。
震荡洗盘从表现的形态来看往往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三角形形态:当股价上升到某一位置区域时,股价在主力的打压下或者获利回吐的压力下,开始震荡回调。在股价下调到一定幅度后,卖放的抛压逐步被买盘所消化,股价止跌回升,但是在股价回升到前期高点或者未到前期高点时,再次遇到主力的抛压或者获利回吐的压力,股价二次回探,但在第二次股价回调的时候,由于主力的护盘行为或者在新增资金的介入下,股价在达到或未曾达到前期低点的时候,股价第三次回升。这样股价高低点之间的波动幅度逐渐收敛,震荡区域也越来越小,促使买进和卖出的价位越来越近,使上档的卖压和下档的买力逐步逼近,在形态内进行低吸高抛的短线客,也逐渐无利可图。该形态至少有两个高点和两个低点组成,我们把该形态的两个高点互相连接后形成一条直线;把该形态的两个地点也互相连接,也形成一条直线;而这两条边线最终交会与一处,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形态。
而根据这些三角形中的高点与高点,低点与低点所出现的价位不同,又可细分为:A.对称三角形,B.上升三角形。
A、对称三角形: 当股价上升到一定幅度或到达敏感价位区域亦或市场背景有所转换的时候,主力抛出一部分筹码或者市场上的获利盘兑现了一批筹码,造成股价下跌,当股价跌到一定位置或者卖方力量逐渐被买方力量消化或新增资金入驻后,股价止跌转升,但新增资金好象有点对前景有点犹豫,或者说主力拉升后感觉浮动筹码清洗的不够,需要彻底清洗获利筹码,在股价还没有上升到前期高点附近的时候,股价在主力的打压下,或者获利盘的抛压下,再次掉头向下;在股价还没有达到前期低点的时候,股价在主力的维护下或者逢低介入资金的推动下,再次勾头向上运行......这样股价的后来几次上涨和几次下跌均未达到前期的高点和低点。并且股价运行的高点一次比一次低,股价下跌而达到的低点却一次比一次高,高低点之间的波动幅度逐渐收敛,震荡区域越来越小,促使买进和卖出的价位越来越近......我们把股价的几个高点连接起来延伸为一条直线,同样地把股价的几个低点连接起来也延伸为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最终会交会到一起,形成了对称三角形。
对称三角形所代表的意义是买卖双方在某一价值区域内力量暂时达到平衡状态的结果,即:获利盘和不看好后市的空头急于抛售手中的筹码,在股价尚未运行到前期高点附近时就抢先抛售;而新的逢低介入资金和看好后市的多头急于买进筹码,在股价还没有回落到前期低点的时候就先行买进。这样平衡的结果使股价高点逐步下移,而股价的低点也渐渐抬高。常常反映出买卖双方势均力敌。
要点提示:由于此形态为主力震荡洗盘形态,所以在该形态内的量价关系应该符合震荡洗盘的量价要点,包括价涨量增,价跌量缩;从整个形态来看,成交量应该随着股价震荡幅度的收敛,而逐步萎缩!从而预示着浮动筹码越来越少,场内筹码日趋安定!
B、上升三角形:股价上升到一定幅度或到达敏感价位区域亦或市场背景有所转换的时候,主力在某一水平区域打压住股价的升势,抛出一部分筹码或者市场上的获利盘兑现了一批筹码,造成股价下跌。当股价下跌告一段落时,多头开始买进或者主力开始护盘,股价逐渐回升,当回升到前期高点附近时,主力再次打压股价,股价再次回落,但由于多头买进士气正盛,股价尚未回到前期低点,即告弹升.....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令股价随着一条水平阻力线波动。而波动幅度逐渐收窄。我们把每次波动的高点连接,形成一条水平阻力线;而每次震荡的低点连接,形成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两条直线最终交汇一处,就形成了一个上升三角形。
上升三角形代表的意义:是买卖双方在特定的价值区域内较量的结果,买方略占上风!而看淡后市的空头也并不急于出货,只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减磅操作。也可能是主力故意在某一价值区域内刻意压制股价,促进筹码换手。随着股价震荡幅度的收窄使市场筹码持有者的投资成本逐渐升高,渐趋一致。
要点提示:在上升三角形形态内伴随着股价的震荡,和筹码的逐步换手,成交量也逐步递减,表示经历洗盘和换手后,盘面浮码日趋安定。在股价形成突破时往往伴随着较大的成交量,预示着新一轮的升势即将展开。
主力操盘手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可根据市场背景的不同和人气状况选择相应的三角形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主力运作的三角形整理形态即将结束的时候,而市场的背景依然没有转换,或运作的项目利好公布因故需要延迟的,亦或发现浮动筹码清洗并不充分的时候,主力应当重新修正三角形的整体形态。比如在第一次高点和第一次低点的波动范围之内,重新创造高点和低点,从而扩大和延长三角形的整理形态......在维护多头信心的同时,又延长了作战的时机。
2.箱型整理:亦叫长方形或矩形整理形态。就是股价上行到某个区域内出现多空完全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当股价上行到某个价位附近时,即遭到主力的打压,强制股价回调;当下行到不远的另一个价位时,即遭到主力护盘或新多头吸纳。这样反反复复震荡把上档形成的高点互相连接形成一条水平阻力线,而把下档的低点也相互连接后形成一条水平支撑线,两条直线形成平行的通道,不上倾,也不下移,而是水平发展,形成长方形走势或箱体走势。市场筹码在箱体或长方形价值区域内震荡换手。这种洗盘方法适合于牛皮市、盘整市里的洗盘方式。
箱体整理代表的意义是:股价在股票箱内上下错落,由于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人在主力的心理战术诱导下失去了对市场正确的感知能力,见到股价上涨即追涨买入,买入后股价反而下跌,看到股价下跌即割肉出局,但买出后,股价却又拐头向上。这样不断追涨杀跌,垫高其他投资者的持仓成本,也从而促进信心不坚定分子出局观望,使筹码在股票箱内充分换手,同时也逐步培养铁杆追随分子......
3.旗型整理;顾名思义,旗型整理的图形就象一面挂在旗杆顶上的旗帜,由于其倾斜的方向不同,又可分为上升旗型和下降旗型。也被人们经常称作平行四边形。这种情况大多数是股价在上升到相当的幅度后,主力开始控盘打压股价,但股价下滑不多后主力开始护盘或者新多入驻,股价也开始上行。由于股价已经有一定的涨幅,往往出现跟风盘不太踊跃的现象,当上行高度高于或低于前期高点时,股价再度回落,如此反复,把股价的高点和高点连接以后形成向上或向下的一条直线,把低点和低点连接后也形成向上或向下的一条直线,两条直线保持平行,形成向上或向下倾斜的箱体。这种整理洗盘形态,如果出现在上升途中一般预示着涨升行情进入了中后期。如果出现在下跌途中,经常暗示下跌行情才刚刚开始。
4.空中加油形态:即在股价运行一定涨幅后,在中位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控盘作图,一方面清洗获利筹码,使筹码充分换手;另一方面用以重新吸引多头买气和跟风盘!主力往往在震荡中划出漂亮的双底形态、头肩底形态、和三重底形态。
洗盘和出货最显著的标志是在洗盘的各种形态内,伴随着股价走低或横盘成交量逐步递减,表示经历洗盘后,盘面浮码日趋安定。而真实的量价关系,往往是检验主力洗盘和出货的试金石。而从成交量上的真假和伴随着股价的涨跌,往往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主力的意图。  

三.震荡洗盘:由于利用打压洗盘容易丧失手中的廉价筹码,而采取横盘洗盘的方法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做代价,而这种震荡洗盘则是把拉升、横盘、打压糅合贯穿到一起,象打太极拳一样把它们组合起来,取长补短。由于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往往看到股价上涨的时候,追涨买入,这时候由于他们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在他们的心目中买入的理由就是股价涨了,买进就能赚钱。他们买进后股价也许稍微上涨一点或者立即进入横盘或遭主力控盘打压,这时他们买入的理由随即消失,由于买在相对高点或者相对次高点,心理很容易失去平衡,股价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心理恐慌,尤其当主力控盘打压的时候,极容易产生割肉卖出的冲动。很多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者都是在这种心理压力下,经过主力的心理诱导战术,克制不住自己的恐慌情绪,在低位割肉出局。这时主力已经初步达到洗盘和预期目的,进而向上展开拉抬震荡。这时割肉出局的散户看到股票刚一卖出,股价就上涨了,心里懊悔不已,又产生新一轮的买入冲动......当股价再次行到前期高点或次高点附近时,上次在相对高点买入的套牢盘好不容易熬到了解套的机会,也极容易产生卖出解套的的冲动。如有意志坚强的多头不肯卖出,当再次遭遇主力控盘打压股价时他们往往会痛惜自己痛失解套的大好机会,而后来又反手买进的投资者更是迷惑自己,怎么卖出是错了,买进也不对,左一耳光,右一巴掌,两面都不是人......
主力采用这种反复震荡洗盘的方法不断诱导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人追涨杀跌,踏高撵低,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他们的投资成本。
震荡洗盘的好处在于和横盘整理洗盘比较起来节约了时间,和打压洗盘比较起来又回避了丧失廉价筹码的风险,可谓中庸之道。
震荡洗盘从表现的形态来看往往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三角形形态:当股价上升到某一位置区域时,股价在主力的打压下或者获利回吐的压力下,开始震荡回调。在股价下调到一定幅度后,卖放的抛压逐步被买盘所消化,股价止跌回升,但是在股价回升到前期高点或者未到前期高点时,再次遇到主力的抛压或者获利回吐的压力,股价二次回探,但在第二次股价回调的时候,由于主力的护盘行为或者在新增资金的介入下,股价在达到或未曾达到前期低点的时候,股价第三次回升。这样股价高低点之间的波动幅度逐渐收敛,震荡区域也越来越小,促使买进和卖出的价位越来越近,使上档的卖压和下档的买力逐步逼近,在形态内进行低吸高抛的短线客,也逐渐无利可图。该形态至少有两个高点和两个低点组成,我们把该形态的两个高点互相连接后形成一条直线;把该形态的两个地点也互相连接,也形成一条直线;而这两条边线最终交会与一处,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形态。
而根据这些三角形中的高点与高点,低点与低点所出现的价位不同,又可细分为:A.对称三角形,B.上升三角形。
A、对称三角形: 当股价上升到一定幅度或到达敏感价位区域亦或市场背景有所转换的时候,主力抛出一部分筹码或者市场上的获利盘兑现了一批筹码,造成股价下跌,当股价跌到一定位置或者卖方力量逐渐被买方力量消化或新增资金入驻后,股价止跌转升,但新增资金好象有点对前景有点犹豫,或者说主力拉升后感觉浮动筹码清洗的不够,需要彻底清洗获利筹码,在股价还没有上升到前期高点附近的时候,股价在主力的打压下,或者获利盘的抛压下,再次掉头向下;在股价还没有达到前期低点的时候,股价在主力的维护下或者逢低介入资金的推动下,再次勾头向上运行......这样股价的后来几次上涨和几次下跌均未达到前期的高点和低点。并且股价运行的高点一次比一次低,股价下跌而达到的低点却一次比一次高,高低点之间的波动幅度逐渐收敛,震荡区域越来越小,促使买进和卖出的价位越来越近......我们把股价的几个高点连接起来延伸为一条直线,同样地把股价的几个低点连接起来也延伸为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最终会交会到一起,形成了对称三角形。
对称三角形所代表的意义是买卖双方在某一价值区域内力量暂时达到平衡状态的结果,即:获利盘和不看好后市的空头急于抛售手中的筹码,在股价尚未运行到前期高点附近时就抢先抛售;而新的逢低介入资金和看好后市的多头急于买进筹码,在股价还没有回落到前期低点的时候就先行买进。这样平衡的结果使股价高点逐步下移,而股价的低点也渐渐抬高。常常反映出买卖双方势均力敌。
要点提示:由于此形态为主力震荡洗盘形态,所以在该形态内的量价关系应该符合震荡洗盘的量价要点,包括价涨量增,价跌量缩;从整个形态来看,成交量应该随着股价震荡幅度的收敛,而逐步萎缩!从而预示着浮动筹码越来越少,场内筹码日趋安定!
B、上升三角形:股价上升到一定幅度或到达敏感价位区域亦或市场背景有所转换的时候,主力在某一水平区域打压住股价的升势,抛出一部分筹码或者市场上的获利盘兑现了一批筹码,造成股价下跌。当股价下跌告一段落时,多头开始买进或者主力开始护盘,股价逐渐回升,当回升到前期高点附近时,主力再次打压股价,股价再次回落,但由于多头买进士气正盛,股价尚未回到前期低点,即告弹升.....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令股价随着一条水平阻力线波动。而波动幅度逐渐收窄。我们把每次波动的高点连接,形成一条水平阻力线;而每次震荡的低点连接,形成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两条直线最终交汇一处,就形成了一个上升三角形。
上升三角形代表的意义:是买卖双方在特定的价值区域内较量的结果,买方略占上风!而看淡后市的空头也并不急于出货,只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减磅操作。也可能是主力故意在某一价值区域内刻意压制股价,促进筹码换手。随着股价震荡幅度的收窄使市场筹码持有者的投资成本逐渐升高,渐趋一致。
要点提示:在上升三角形形态内伴随着股价的震荡,和筹码的逐步换手,成交量也逐步递减,表示经历洗盘和换手后,盘面浮码日趋安定。在股价形成突破时往往伴随着较大的成交量,预示着新一轮的升势即将展开。
主力操盘手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可根据市场背景的不同和人气状况选择相应的三角形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主力运作的三角形整理形态即将结束的时候,而市场的背景依然没有转换,或运作的项目利好公布因故需要延迟的,亦或发现浮动筹码清洗并不充分的时候,主力应当重新修正三角形的整体形态。比如在第一次高点和第一次低点的波动范围之内,重新创造高点和低点,从而扩大和延长三角形的整理形态......在维护多头信心的同时,又延长了作战的时机。
2.箱型整理:亦叫长方形或矩形整理形态。就是股价上行到某个区域内出现多空完全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当股价上行到某个价位附近时,即遭到主力的打压,强制股价回调;当下行到不远的另一个价位时,即遭到主力护盘或新多头吸纳。这样反反复复震荡把上档形成的高点互相连接形成一条水平阻力线,而把下档的低点也相互连接后形成一条水平支撑线,两条直线形成平行的通道,不上倾,也不下移,而是水平发展,形成长方形走势或箱体走势。市场筹码在箱体或长方形价值区域内震荡换手。这种洗盘方法适合于牛皮市、盘整市里的洗盘方式。
箱体整理代表的意义是:股价在股票箱内上下错落,由于散户投资者和小资金持有人在主力的心理战术诱导下失去了对市场正确的感知能力,见到股价上涨即追涨买入,买入后股价反而下跌,看到股价下跌即割肉出局,但买出后,股价却又拐头向上。这样不断追涨杀跌,垫高其他投资者的持仓成本,也从而促进信心不坚定分子出局观望,使筹码在股票箱内充分换手,同时也逐步培养铁杆追随分子......
3.旗型整理;顾名思义,旗型整理的图形就象一面挂在旗杆顶上的旗帜,由于其倾斜的方向不同,又可分为上升旗型和下降旗型。也被人们经常称作平行四边形。这种情况大多数是股价在上升到相当的幅度后,主力开始控盘打压股价,但股价下滑不多后主力开始护盘或者新多入驻,股价也开始上行。由于股价已经有一定的涨幅,往往出现跟风盘不太踊跃的现象,当上行高度高于或低于前期高点时,股价再度回落,如此反复,把股价的高点和高点连接以后形成向上或向下的一条直线,把低点和低点连接后也形成向上或向下的一条直线,两条直线保持平行,形成向上或向下倾斜的箱体。这种整理洗盘形态,如果出现在上升途中一般预示着涨升行情进入了中后期。如果出现在下跌途中,经常暗示下跌行情才刚刚开始。
4.空中加油形态:即在股价运行一定涨幅后,在中位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控盘作图,一方面清洗获利筹码,使筹码充分换手;另一方面用以重新吸引多头买气和跟风盘!主力往往在震荡中划出漂亮的双底形态、头肩底形态、和三重底形态。
洗盘和出货最显著的标志是在洗盘的各种形态内,伴随着股价走低或横盘成交量逐步递减,表示经历洗盘后,盘面浮码日趋安定。而真实的量价关系,往往是检验主力洗盘和出货的试金石。而从成交量上的真假和伴随着股价的涨跌,往往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主力的意图。  

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几种出货的方式。
一.震荡出货:这种出货方式从表面上来看和震荡洗盘别无二致。但从实际意义上来看,二者却有本质性的区别。首先我们对二者加以细致的区分:
震荡出货和震荡洗盘虽然都是采取以震荡为手段,但他们二者的目的却有天壤之别。震荡出货的目的是采用震荡的手段来掩饰主力派发的痕迹。一方面以派发手中的筹码为主要目的,另一方面在派发的同时还要维持较高的人气。这正是由于主力具备这种派发的目的,所以从盘面上来看,股价在采取向下震荡的时候,向下抛出的卖单具备连续性,并且卖单比较均衡,成交量比较真实,基本上都是真刀真枪的卖单。并且在向下震荡至箱体底部或较低价位时仍有较大的抛单抛售。这些较低位的抛单出来后,股价仍然盘软,股价借大盘走好或利好公布而采取向上震荡时,买单往往不具备连续性。或者持续性的买单很假,绝大部分为主力诱多时的对敲盘。当股价向上震荡到一定价位时,只要上档持筹投资者稍有抛售意愿,主力根本不愿正面交锋,股价遂掉头向下......总体表现来看,主力基本上扮演的是空头角色。多头多为对后市仍抱有幻想的中小投资者的行为。从这时的成交量来看,由于股价下跌时,成交卖单均衡而持续,显得比较有组织有计划,所以在盘面上和分时K线上就形成跌时放量的态势。而股价向上震荡时的多头力量基本上来自对后市仍抱有幻象的散户投资者。所以股价上涨时的买单就显得零碎和杂乱,缺乏集中性和计划性。在股价上涨时的成交量上则表现出涨时缩量的特征。这种跌时放量涨时缩量的不健康的量价关系,表明了主力急于出局的做空心理。
震荡洗盘虽然同样是采取了震荡的手段,但由于主力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获利盘换手,同时由于主力对后市股价的走势很有信心,所以主力在向上震荡的时候(或者与主力有各种各样关系的其它资金)买单往往具备持续性、集中性和均衡性。反映在盘面上往往形成价涨量增的健康走势。而向上震荡到无压力区域的时候,一旦有持筹者有抛售意愿,主力也敢于和空头搏斗,从而显示出主力信心百倍。相反在股价采取向下震荡的时候,由于做空的能量大多是来自对股价后市走势具备不确定性疑虑的散户投资者,所以在股价采取向下震荡的时候,卖单显得零碎和杂乱,缺乏计划性、持续性和集中性,成交量表现在盘面上也是价跌量缩,表明投资者不愿在低位沽售。而股价向下震荡到箱底或者较低位时,一般就没有大的抛单抛售了,就是偶尔有较大的抛单沽售,股价也应该止跌回升。其机理就是,把不看好该股的大户清洗出局后把股价做高,让其没有逢低吸纳的机会,从而追高买入,踏错节拍,垫高其投资成本,真正起到洗盘的作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放量止跌。这种情况一般是主力采取放量向下对敲卖出抛单很多很大,就是股价并不下跌,主要目的是恐吓意志不坚定分子,引诱信心不坚定者出局。此类情况根据盘面不同,也可能是其他小资金持有者获利出局另有机构进场换手。这两点看似细微却也 非常主要,是区别主力出货与洗盘的重要标志。正是由于以上几重情况的存在,所以震荡洗盘的成交量表现在K线和分时线上往往形成价涨量增、价跌量缩或者放量止跌的健康态势,这是主力震荡洗盘和震荡出货的重要标志。
再从整个形态的成交量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由于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震荡洗盘在整个形态演变的过程中成交量迅速萎缩,标志着经换手后盘面浮码迅速减少最终以向上突破而使震荡洗盘形态成为涨升过程中的中继形态。震荡出货则恰恰相反,由于主力派发的行为,导致整个形态演变的过程中浮码越来越重,最终选择向下突破而使这种震荡演变为头部形态。  

二.横盘出货:这类出货方法仍然是最适合绩优大盘股。因为绩优大盘类个股往往给投资者形成一种安全、稳定的错觉。殊不知经过股价日积月累的上涨,高屹的股价早已包容和消化了个股基本面上的一切优势。再者,由于此类个股一直采用横盘洗盘的方法,曾经给予了坚定持股者不少甜头,这就更增加了他们坚定持股的信心。而在横盘洗盘的过程中,有的投资者由于缺乏耐心,而低卖高买的投资者则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也信心十足地加入多头队伍。更有的在主力高位横盘出货的过程中进一步加仓操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固守一种思维,无形之中帮助主力在高位进行锁仓,为主力暗渡陈仓立下汗马功劳。这种横盘,多以股价选择向下突破而演变为历史性的巨大头部而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同的横盘却带来异样的结果,仔细辨别,横盘洗盘和横盘出货,虽然同样是以横盘为手段而达到不同的目的,但由于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导致主力在整个横盘形态过程中的不同行为。横盘洗盘主力主要是以换手洗盘为主要目的,只有在关键时刻才在高位或低位以主动性买卖单子控制股价,横向整理。有时间则以被动性买卖挂单强制控制股价横向洗盘,促使中小散户投资者自由换手。整个过程,主力活跃不多,走势沉闷,但比较坚挺。而成交量也伴随着股价换手,迅速萎缩,标志着筹码日趋集中,浮码逐步减少。横向洗盘最终以放量向上突破标志着中继形态的结束。
而横盘出货则恰恰相反,由于主力以派发为主要目的,导致在整个横盘形态演变的过程中主力身影频频活跃,常常做出各种突破姿态,引诱跟风盘,但随着主力不断派发,盘面浮码日趋沉重,股价走势也日趋疲软,每次股价跌至低点,主力维持股价时,显得特别沉重。这些都是前期主力筹码分散到散户手中后,出现安定性较差的局面。横盘出货表现在成交量上就是,在整个形态演变的过程中成交量能较活跃,始终不能萎缩。须知,横盘洗盘的平台并不需要太大的成交量来维持股价横盘的走势。在这么高的价位,也不会存在换庄的可能性,再加上盘面浮码日趋沉重,不是主力出货又是什么呢?   


三.打压出货:打压出货通常比较适合于小盘绩差类个股。由于此类个股在炒作过程中的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抱着投机的心态。但是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由于人类与生俱来贪婪的通病,都奢望卖个更高的价钱,所以在涨升的过程中,极少有人出手。但由于这类个股基本面较差,如果采用高位横盘或震荡的手段出货的话,鉴于散户资金较小,比较灵活,往往由于主力资金较大,存在船大难调头的弊端,极易造成主力自拉自唱的局面。因此主力采用快人一步,趁散户投资者好梦未醒时,抢先抛售的策略,首先套住上档后进的跟风盘,再一路抛售,将敢于抢反弹者一网打尽。此手法讲究的是心狠手辣,才利用大盘或者个股人气极为火爆的时候,使用回马枪的手法,反手做空,往往令众多投,资者粹不及防......此种手法也叫跳水出货。
打压出货和打压洗盘,同样以使用“打压”为手段,其目的和意义却截然不同。打压出货以主力派发筹码为目的,以打压为手段。打压洗盘则是通过“打压”的手段清洗获利筹码,震出不坚定分子,从而促进筹码快速换手,以提高其他投资者成本为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二者加以详细的区分:
打压洗盘:由于主力的目的是清洗获利筹码,促进筹码换手,震出不坚定分子,从而导致主力在整个形态演变过程中的行为。由于主力既想打低股价吓出获利筹码和市场中的不坚定分子,又不想丧失手中的廉价筹码,因而往往采用向下挂单对敲,也叫炸单或空中对敲的形式打低股价。从盘面走势上来看,股价跌势极为凌厉,鲜有反弹。5分钟K线上留下多个向下跳空缺口,成交量暴增。但仔细观察却发现,绝大部分成交量??来自下对敲的成分。这是主力的诡计使然。打压洗盘从日K线上来看,往往是巨量长阴,形态极为恶劣。主要是吓唬那些不仔细观察盘面的技术派人士,造成一种放量出货的假象。这一招不仅蒙蔽了很多散户投资者,甚至一些号称大师级的股评人士身上也是屡试不爽。比如0425徐工科技,0557银广厦等。
打压出货则与此有所不同。主力利用的是跟风盘正旺盛的时候,趁投资者好梦未醒,而突然反手做空,先套牢后进买盘,接着将敢于抢反弹的人士一网打尽。从盘面上来看,虽然也是快速下跌,但盘中多有反弹,以吸引买盘跟进,同时稳定套牢者之持股信心。但股价总体走势呈逐波下探之势,重心快速下移,在日K线上往往形成长阴线。由于股价下跌的过程中卖出的成交量俱是真刀真枪,常常一张卖单,打低数个价位,而盘中向上做反弹时,却有对敲盘出现,其目的是引诱跟风盘。因此,打压出货未必有巨量成交放出,相反,由于抢反弹的人越来越少,成交量还会逐步缩小......  

四.拉高出货:此方法往往不能够单独使用,经常和打压出货组合运用,效果甚佳。
1.被动出货法:运用此方法须选择大盘人气高涨、群情激昂,买气最盛时,主力利用个股利好或者传闻,在上档每相隔数个价位放上大笔卖单,主力趁人气鼎盛时,率先快速小批量买进,刺激多头人气买气,引诱跟风盘蚕食上档卖单,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筹码转换到中小投资者手中。
2.涨停板出货法:同为拉高出货,但此方法与被动出货的区别是股价以涨停板的方式将拉高出货的行为演绎至高潮阶段。并带有主动抛盘的性质。主力将股价拉高后进入加速上扬阶段,并且上扬速度越来越快,出现飑升行情,使观望的跟风盘忍受不住股价快速上涨的诱惑,原来获利的跟风盘也由于利润的的快速增值而产生虚妄的放大的心理状态,而产生惜售的心理。主力往往抓住战机,以巨量的买单,将股价封至涨停,从而使多头买气达到高潮,此时后进的跟风买单纷至沓来。股价已牢牢地封住涨停,由于国内的交易规则采取的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的原则成交。那么在涨停价格的挂单是一致的,无法比出高低。而时间上却仍有先后之分。首先时间上处在前列的是主力的巨量买单,排在后面的是中小散户的跟风盘。这样,主力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法悄悄撤出挂在前列买单,然后再将这些买单后继在跟风盘的后面。如此看来,涨停板上的巨量买单数量并无变化,甚至还有增多。主力可以以小批量的卖单,逐步将手中的筹码过渡给排列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散户投资者。这种涨停出货的手段既能卖上一个好的价格,又不会引起一般投资者的警觉,可谓一箭双雕。
3.推土机式拉升出货:主力在卖一、卖二和卖三上不断地输出均匀而较小的卖单,在买一、买二和买三上挂出虚张声势的大买单,通过对敲引诱不明真相的散户投资者,买进上方自己的小批量卖单,当卖一上的卖单被散户投资者蚕食掉后,主力适时地再填上买单。这样周而复始,股价在盘面上表现为保持一定角度缓步上涨,从分时K线来看,红红的阳线一个连着一个,股价每时每刻都在上涨,犹如一串诱人的冰糖葫芦。可是这串诱人的冰糖葫芦只宜欣赏,不能品尝的哦!因为这种看似如行云流水般的拉升方法,实际上是主力一种被动的出货方法。
4.钓鱼杆式拉升出货: 此拉升方法和推土机式拉升方法在挂单上恰恰相反。钓鱼竿式拉升方法则是在卖一、卖二、和卖三上连挂三张较大的卖单,下档则不挂或者少挂买单。自己又通过不断的对敲买进上档之卖单的方法,促进股价上涨,引诱多头买进,由于下档买单极小,所以想卖出的空头又无从下手。从成交来看,外盘和内盘成交悬殊极大,外盘有时甚至大出内盘几倍甚至十几倍!但股价上涨的幅度却与此不成比例。这也是一种边拉边出的方式。虽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钓鱼竿式拉升和推土机式拉升有着主力相同的出货意图,但比较起来,钓鱼竿式拉升比推土机式拉升主力显得更为心虚一点。但是两者又同时出现在行情的末期。钓鱼竿式拉升,可能出现的更晚一些……两者的区别,除了挂单方法不一样外,推土机式拉升包含的对敲成份要比钓鱼竿式拉升包含的对敲成份要少得多,或者是说也有可能不包含对敲成份。另外推土机式拉升,如果是出现在低位,也有可能是实力较弱的主力在虚张声势的造高股价,并不完全是出货,而出现在高位则另当别论……
须要指出的是,这几种拉升出货的方法虽然都能卖出较高的价位,效果也很好,但必须要把握好市场背景和市场人气。如果把握不好市场背景和人气的话,画虎不成反犬类,很容易弄巧成拙。  

五.边拉边出:这种主力,一般心理压力颇大,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二级市场上博取太大的利润。可是由于目前股价距离主力成本太近,自己持仓又比较重,或者配股承销被套,或者增发承销,或上市承销被套,造成心理压力极大,多数主力无心恋战,在持筹极重的情况下,又想全身而退,才不得不采取一边做高股价吸引跟风盘一边出货的策略。这种主力被套的筹码其需要向上拉升的空间也要越大。并且伴随着很多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从盘面上观察,股价在上涨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做空的动能,但做多的动能要更胜一筹。股价在上涨的过程中,时常出现这种情况:在股价拉升途中,往往出现下跌时成交量抛单比较集中而且持续。从盘面成交量来看,下跌时成交量能相对逐步放大。随后突然出现买单,买单更加集中,也很持续,股价迅速走高,成交量能更大。总体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两个旗鼓相当,实力不分伯仲的多空主力在进行对抗赛。其实际操作机理是主力在跟风盘旺盛的时候抛出一批筹码,再趁上档抛压较轻的时候抓紧战机做高股价,以稳定长期投资者的持股信心,继续吸引后继跟风盘。周而复始,循环拉升,在股价拉升到剩余筹码足够的派发空间时,做多动能突然消失,荡然无存,股价进入横盘或下跌阶段,成交量也开始萎缩得很小,使很多投资者误以为主力仍在套中,不能出局,从而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主力所余筹码此时所剩无几,慢慢震荡派发足亦。
比如2000年底,600186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增发7000万股的增发方案,增发价格9047元左右,直逼当时的市场价格,造成投资者纷纷放弃认购增发新股,增发的7000万股中至少有近80%的筹码流入投资基金手中,主力被迫坐成庄。2001年3——6月份600186莲花味精主力只好采取边拉边出的战略实现了胜利大逃亡的局面。   


六.边打边撤:这是一种出现在下降途中的出货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散户投资者贪婪的心理,被控盘主力所充分了解。而后主力使用各种形态的心理诱导,促使中小散户投资者不能摆脱对后市发展趋势的盲目幻想,沉迷在对后市反弹企稳甚至反转的单相思般的恶性循环心理状态。当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股价缓慢下跌一定的幅度后,主力为了使已有股票的散户坚定信心,没有的人加入进来,庄家往往会转换多空角色采用示形的方式,施展心理诱导的战术,反手做多,在整个战略做空的基础上战术性做多,重新套牢一批后继的跟风盘。
2.主动攻击式边打边撤:从盘面上来看,主力在推高股价后,成交量迟迟不能快速萎缩,盘中常常出现频繁的向上对敲买单,且股价中心逐步下移。虽然每天股价跌幅并不深,但从长时间的日K线来看,股价运行在阴跌的趋势或通道里,且内盘很小,外盘极大,股价涨幅和内外盘成交不成比例,均证明主力在盘中通过对敲吸引跟风盘买进,从而达到自己出货的目的。这种股票开始跌幅较小,往往不引起散户投资者的重视,在主力出货末期,常常伴随着大幅跳水,等散户明白的时候,往往已深在套中,悔之晚亦!
3.被动式边打边撤:还有一种边打边撤的方法是,股价存在一定跌幅后,远离散户投资者已套牢的区域,主力在相对低位于早盘大幅低开后,在买一、买二和买三上挂上极大的虚张声势的买单,然后在卖一上不断输出较小的卖单,使抢反弹的散户能够从容不迫地在低位上买到看似廉价的筹码。但无论多少买盘,总也买不完卖一上看似不大的卖单。但由于下档极大的买单,同时又维护了其他看空投资者的信心,使其误以为有人在低位吸货。由于股价总跌不破买一、买二和买三的价位,给人以铁底的感觉,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持股者的信心,同时又引诱了新的跟风盘,只到尾市几分钟的时候,主力才快速做高股价,这时逢高想出的散户已经没有时间操作。已买进的散户,会为这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短暂利润而做上一夜的黄梁美梦。第二天早盘开盘,主力以更低的价格大幅低开,套牢前一天的跟风盘,然后故技重演。   

低位如何骗取筹码
    我有个朋友的同学,从未涉足过股市,但她对炒股赔钱的人却是嗤之以鼻,经常嘲讽他们太傻。在她眼里,这些人赔钱太应该了。她时常对我说:“低价买,高价卖,跌了就买进,涨了就卖出,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都搞不懂?真傻!”我看着她有点迷茫却又充满自负的双眼,心里明白到底谁最傻......
我朋友的同学在股市圈里可归类为最原始的类型。但现在大部分涉足股市的大中小散户,都有一套自以为是的理论——或自己发明创造,或者沿用抄袭,但都无外乎两种: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近几年江湖门派上又崛起另一后起之秀----跟庄分析。这些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方法促使如今的散户越来越难对付。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毕竟很多散户看问题只是注重问题的表象,技术派基本派都无足轻重。但也有一些散户高手经常认真仔细地研究主力的动向,这无疑给机构主力操盘手操盘增加了的不少难度。因为股市就象容器理论一样。比如:一杯满满的水,如果杯子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掉进杯子一根细小的绣花针,杯子外面也会溢出些许水来......同样道理,如果在股市流通筹码不变的情况下,大资金的进出,必然会在平静的盘面或K线走势图上掀起些许浪花,或者改变原来的运行轨迹。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在偷吃鱼的同时却不粘上腥味呢?下面我们就大资金进入股市的办法做一点探讨:   


一.上升通道吸筹方法:
选择在黎明前黑暗或者大盘人气悲观的时候,借着夜幕做掩护,悄悄地走出不为投资者所注意的缓慢上升通道。这个时候,一般抛单多为割肉之举,机构操盘手可以隐蔽吸纳廉价筹码。当盘面上档有大卖单挂出的时候,可以分批或照单全收,但这样势必会引起股价上涨,导致市场人士警觉。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以实质性买单买进上方大单筹码的同时,稍晚几秒用另一台电脑确认向下以实质性卖单卖出极小部分的股票,这样利用人气不旺或市场人士都不注意时,既不引起价格上涨,又能吸到廉价筹码。采取多进少出的形式,吸纳廉价筹码。当上档无大卖单出现的情况下,无论大势涨得再好,千万要按兵不动,不要徒劳去做高股价。如果有小卖单主动出现,也不要去维护盘面(如果筹码还不足的话),让股价自由地回落,直到再次有大卖单出现......也有的时间,由于大势不好的原因,上档不断有大卖单出现,主力只好抓紧吸筹力度......这样虽然多进少出,一天下来,不知不觉中到收盘时,在日K线上也做成了个中阳线。但由于还可以在相对低位再次吸到廉价筹码,增加相对低位的成交密度,降低持仓成本。这时可以趁收盘时,非职业投资者注意力比较涣散,下档承接盘稀薄时,再次用少量筹码将股价打下。第二天可以在此价位反复吸纳筹码,争取在交易的相对低位增加筹码的密集程度,增加低位的筹码吸收量,降低持仓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某个价位上的流通筹码日趋减少,总是固定在某个价位区域很难再吸到廉价筹码了。可以小幅度地以实质性的小买单稍稍推升股价,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吸筹。虽然此时的成交量绝对是真刀真枪的买进,但因为量能不大,大多也不会引起市场投资者的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仍然会在日K线或走势图上留下小规模的上升通道。并且由于股价长期的稳定,会给一些散户投资者造成一种安全的感觉,而不愿低价卖出筹码,造成主力吸货被动。当这种吸货方法进行一段的时候,渐渐会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那么没关系,下面我们将采用下跌趋势或者打压的方法建仓。

二.下降趋势或打压方式建仓:
    要做出一个下降趋势或采用打压方法建仓,必须要抛出一部分筹码。如果抛出的筹码太多,反而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我们先谈一下下降通道的运作方法和吸筹机理吧!
1.下降通道.选择大盘下跌或者人气低迷、悲观的日子开始建仓。首先利用开盘时,下档承接盘稀薄时,抛出小量筹码,就可将股价造低。由于大势不好,人气低迷,市场上空头气氛较浓,再加上股价下跌,技术形态难看,一般散户投资者都会纷纷抛售筹码。这时主力可以在下档的买单上分批挂进小量买单,守株待兔,待成交完毕后再行挂出买单,周而复始;也可以根据需要,使买单的重心逐步下移或者横盘......在尾市的时候再次利用人气涣散和承接买单稀少时打低股价,连同自己当日买进的筹码造成主动被套......几次三番股价重心逐步下探.......由于股价逐步下跌,一些散户投资者会逐渐产生惜售心态,或者摆出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主力吸筹的效果。这时可以用实质性买单分批吃进上档卖单,制造小幅反弹,而后再度步入下跌通道,给上方套牢者或散户投资者施加以更大的心理和思想压力,迫使他们交出筹码......
2.打压吸筹:也就是通常说的炸单。
此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大盘或板块人气极度悲观或者个股有利空袭来的时候。在恐慌气氛正浓,下档又无人承接时,在下档首先埋下大单子,然后以小单子向下卖出,促使关注或者持有该股的人在股价不断下跌的心理压力下,眼看着下档买单一点点被卖单吞噬掉,忍不住产生一种想卖出去的冲动,可下决心把股票卖出去后,股价也就见底回升了......其实主力还是把大多数筹码自己卖给自己,只是向下诱导股价,大多数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而且带着成交量,都纷纷卖出,其实正中主力下怀!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市场形象差和主力仓位较轻的股票。如果市场形象较好的个股采用此方法,往往会在炸单的同时被其他主力机构捷足先登,投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会弄巧成拙。主力仓位较重的也应回避此方法,否则会造成一些跟风或者炒底盘介入者成本比自己还低,对自己以后的拉抬和出货形成不利局面。   


三.横盘吸货:该方法多用于绩优大盘股上。有时候由于个股基本面非常优良,股价一有异动,就会引来大批的跟风盘,造成主力没吸到货股价已经涨了开去的局面。但如果采取向下打压的方法,恐怕手中打压的筹码就象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会被其他的散户和机构一一接走。这时可以采用横盘吸货的方法吸货,在大盘上涨的时候在上档的阻力位处放上虚张声势的大卖单,适时阻止住股价的上涨,吓走多头;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在下档分批埋上小买单,吸纳筹码。在跌到关键位置时,在支撑位上放上大买单,吓跑空头。这样股价在上有盖板,下有托盘的区域内运行,主力可尽情吸筹;也可以利用主动性的买卖单量控制股价,走出平台走势。由于平台横盘时间较长,有时连个差价也难以打出来,看着其它的股票潮起潮落,频频有差价可赚,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会耐不住寂寞,抛出廉价筹码,去追求短线收益......笔者的一个朋友,在1999年2月份的时候以8元的价格跟随主力一道买入0539粤电力1万多股。后来的日子里,0539股价始终控制在8.3元到8.9元之间,很难做出一个象样的差价。就这样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我的朋友情绪开始逐步变坏,看着别的股价上上下下,嘴里骂主力:“你不涨,你就是跌也行啊,你个鳖孙!”在上涨的前一个星期,他终于挺不住了,几乎平手出局。在挂单卖出时,嘴里还不停地嘟哝:“你个鳖孙,以后涨到100元,老子也不稀罕!”后来该股3周时间,涨到17元......可是他从该股上撤出来后,99年一年的收益还不足30%,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后悔莫及!相同的例子,不胜枚举......   


四.以上三种吸筹方法是最基本的吸筹手段,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市场人气灵活组合运用。通过组合使用,可以在股价的历史底部区域不断地塑造一些经典的头部状态,诱使跟风盘和上档的套牢盘交出筹码。比如1999年3---4月份笔者以实战资金买入的0024招商局(原名深招港),该股从7---8元附近小幅推升到10元左右时主力已经吸纳了一定数量的筹码,然后主力利用手里的筹码在10元区域划图。在股价的历史底部区域,做出一个标准的头肩顶形态。笔者在挂单买进的时候,看见持有0024的人都在抛售,他们对我的行为感到奇怪,指着图形对我说:“老兄,很经典的头肩顶啊,你钱没地方花是不是?”我说:“头肩顶形态是真的,但成交量反过来证明头肩顶的意义是假的。至少这个股目前是如此。”后来,我就在该股的头肩顶形态宣布正式成立时以8.7元买进,后来该股又下跌了0.3元左右,一个月后,该股最高摸至16.7元附近,令当时不少的投资者咋舌......再举一例说明,2000年度5---6月份的时候,0653ST九州,主力从4.15元先开始以小的上升通道吸筹,然后在5.9元附近又采取横盘吸筹,接着趁大势低迷,又走出下降通道吸筹。如此反复,到7月份,在历史底部区域反复做了三个经典的双头,但等到股价拉高到7---8元时,在5块多抛出的散户才明白,原来不是双头,而是个三重底结构啊.......对于很多散户来说,他们只注重形态和形态的重要性,很少有人注意形态所处的位置和形态代表的意义。更多的人喜欢研究股价上涨和下跌的表象,极少有人愿意去深入地研究股票上涨和下跌的背后实质和机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功夫在图形之外。

五:无论在吸筹的基本方法单独运用或者组合运用上,都可以利用技术形态或者技术指标进行有效的配合。由于一些市场行为的研究者们也分为两大门派:技术形态和技术指标,尤其是一些短线客,往往企图在市场上刻意寻求一种战胜市场的捷径,而对技术指标崇拜有加,这将会给我们造成可乘之机。我们在研究技术指标的同时,更注重研究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找出其内在的真实机理,加以控制和运用......
比如市场上最常用的KDJ指标:
其计算公式和理论上的依据:
ct-ln
n日RSV=————X100
hn-ln

其中ct(代表当日收盘价),ln代表n日内的最低价,hn代表n日内的最高价。
我们把它们代入公式后就会显得更加简单明了:
当日收盘价 — n日内的最低价
n日RSV=————————————————
n日内的最高价 —n日内的最低价
对RSV进行指数平滑就得到如下K值:.
两日的RSV等于昨日K值
2 1
今日的K值=—昨日K值+—今日RSV
3 3
对K值进行平滑后得出D值:
2 1
今日D值=—昨日D值+—今日RSV
3 3
其中,首日D值取50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股价异动---拉高或者打低收盘价和当日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或者低开、高开等等,可以改变和操控技术指标,促使这些指标为我们服务。
其它技术指标,与此大同小异,我们在这里仅举一例,限于抛砖引玉......   


六.涨停板吸货方法和跌停板吸货方法:
我们在研究散户的心理时,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致也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散户:股价上涨时不怕,跌时害怕。这种散户比较普遍。他们在股价上涨时兴高采烈,稍有震荡就会逃之夭夭,往往是追涨杀跌,买高卖低,股价翻了一倍,帐上却没收益。遇见股价震荡幅度稍微大点,往往还会出现亏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赚了指数赔了钱。

第二类散户是套不怕,不怕套,怕不套的类型。他们往往在股价下跌的时候被套住了,就会安心持股,甘愿被套,有的甚至一拿几年。如果有一天股价稍微上涨或保本,或稍有赢利,他们也会束手无策,生怕股价再次下跌,失去逃跑机会,再次挨套的恐惧心理会促使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夺路出局,往往股价在他们出局后会一路高歌,青云直上......
第三类散户喜欢静态地看待事物。喜欢从技术指标或形态上寻找短线机会。譬如箱体或者平台,进行低买高卖,赚取蝇头不利.......
根据以上散户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涨停板或跌停板方式进行吸筹:
比如0653ST九州,在2000年7月27日以前的时候,主力在4——6月份的三重底结构内吸纳了一定的筹码,后来由于大势热点集中在重组股和ST类个股上,主力为了抓住战机,在7月27日上午,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吸筹。当天上午10点左右,该主力在突破前期3次都没有冲过的高点5。97元价位后,于10点左右把股价打至涨停价位6.09元处,借助前期跟进散户三次在箱体顶部没卖而坐电梯的后悔莫及心理,一上午之内,五次打开涨停板,并且放出巨大的成交量,促使所有持有0653ST九州的投资者,惊慌失措,生怕不卖出去,辛辛苦苦赚到的蝇头小利会象前几次一样再度失去!于是散户竟相抛售......主力成功接纳了大批的廉价筹码,直到下午开盘,浮码才渐趋稳定,股价牢牢封在涨停......第二天股价再度涨停,第三天摸高到涨停后开始回调后,然后又接连四个涨停......
跌停板的吸货方法;1999年12月份,0682东方电子经过长期的横盘后跌破平台,走出跳水行情,12月27日该股以跌停板开盘,使跳水行情进入白炽化状态,散户恐慌抛盘如云,最后这些廉价筹码都被主力在绝对低位一网打尽,从而展开一轮翻番的拉升行情......
涨停板吸货方法的运用:涨停板的位置最好选择在前期的投资者都能预测到的阻力位附近。这样经过反复的打开涨停,更能促进散户对后市不确定性的遐想,增加心理压力,引发抛售欲望,然后再吸取筹码。
跌停板吸货方法运用;在强势市场里,选择有利空袭击的个股,破坏技术和走势形态,引起止损盘抛售;或采取炸单的形式,促使日K线上阴线越跌越快,越跌越大,促使持股者的心理压力大增,引起投资者不抛售将会下跌空间无限的恐惧感。白炽化状态时以大单封住跌停,这时散户的抛盘竟相而至,待散户抛盘达到一定程度时,主力可釜底抽薪,采取撤单形式撤走自己的卖单,然后以实质性的买单大肆吸收上档的抛盘,达到快速建仓的目的。   


主力在吸筹期间,总会有意无意地留下痕迹来,引起一些舆论媒体的关注。如在吸筹末期,可趁势拉抬股价,突破上档阻力位;如果在吸筹初期,在跟风盘不太旺盛时可反向操作,向下打压股价,促使股价下跌,吓退欲跟进者,如果吸筹不多,而散户又跟风旺盛,主力可暂放弃操作,让股价短期内自生自灭。待媒体舆论的影响力逐步消退后,可利用手中筹码再行打压股价,造成主力出货迹象,诱使散户割肉出局。

七.总述:

总的来说,在主力吸筹期间,主力无论是从技术指标或技术形态、K线组合或股价走势,一般多采用反向操作,坚决拒绝与投资者和技术人士对话,促使他们进也错,出也错,不断追高踏低,左一耳光,右一巴掌,打击其跟进的信心。也可通过技术指标、技术形态、股价走势,利用媒体舆论等工具向投资者撒谎,影响投资者正确的判断能力,最终导致投资者错误的决策,从而达到低位建仓的目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9 00:22 , Processed in 0.061324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