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潜规则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30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股净资产达到10块

[quote]原帖由 xzren40 于 2008-4-29 14:09 发表
股东大会信息整理

黄牛参加了股东大会给在家分享一下.

“中集的股价严重低估,B股严重低估算上招行和招商证券的市值每股净资产就达到10块跟B股的价格差不多




这是什么意思
招商证券股权仅有1% 3200万股
即使一股
30
仅多了9y 每股净资产多了0.338
招行即使一股
80
每股净资产多了2.45
每股净资产6.14+0.33+2.45=8.92


8.92/0.9=9.91HK$

难道如巴蛇兄所说
麦总说这些也是很随意的,有点玩笑的性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以上的一些股东大会的问题

1每股净资产麦是说快10块。如果计算上他手里持有的股票。还有中集那么多的地皮等等,是可以接近10块的了。中集那么多基地那么多地全部是以成本去计算的。
2麦总在会上的确是说了中集的股票是低估的。我想买,但他的同事和律师都不同意他买,怕买了会出些麻烦的事情。买了还后又出什么利好,大家就会说是不透明什么的。我有录音为证的。
3,“新一代的集装箱已开发出来,是会后聊到的。应该是轻于3吨的自重吧。正常的40尺的3.95吨左右。如果轻于3吨就好厉害的了。应该是可以大量的普及和推广的。关键这东西会不会被同行好快就更上技术。中集的专利可以受到保护多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股东大会的一些事项公布

1、中集好快会公布又收购一家美国的公司。已经完成,

2、铁路机车下月开始投产,现在全部出口澳洲为主。尽快可以做到打破中国的垄断,分享中国铁路的一杯羹。

3、烟台来佛士收购并非现象的那么贵。这次收购是分期付款的,第一期是今年6-7月付,第2期是08年报出来后完成大家规定才付第2期款,第3期是完成09年报完成要求的业绩才会付款。就是说第2、3期如果完成不了既定的业绩是可以不用付余下的收购款的。海洋工程的未来十分的美好。

4、今年已经完成新型集装箱的研究并做出部分给中集的vip用户使用。这些新型的集装箱的优点是自重低于正规的集装箱3吨左右。(可能是我听错了。应该是低于3吨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集装箱40尺的柜数据是大概3.95吨左右,由于生产集装箱的公司不同,其自重也有差异,不过在上下200公斤内浮动是正常的)如果用后效果好那么就会大量的生产,那么这样的产品是有可能颠覆现在的集装箱市场的,因为自重轻那么就意味着可以装多点货也不会超重,这对集装箱船一般装载几千集装箱那么一个轻几百公斤那么就十分大的数字了一般集装箱船对于集装箱的重量也是有要求的,如果全部集装箱都用了中集这样的新产品那么就可以给船公司也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对于半挂车来说。如果是中集生产的半挂本来就比竞争对手的车架要轻了,如果集装箱也轻个几百公斤那么就可以给现在打击超载限载的规定有好大的好处,半挂加上集装箱就可以轻上个1吨以上了,意味用中集生产的半挂车和集装箱就可以装多1吨的货也不会超载。

5、中集今年或最慢明年有可能会分拆一些中集的子公司上市融资。加快中集的发展速度,并提高中集子公司的内在价值。(比如那些子公司现在是不到10倍的市盈的。如果分拆了上市的话就可以发行部分新的流通筹码出来,用25倍发行。那么上市就可能炒到30倍以上这样的话,那么就大大的提高了中集本来持有的子公司的价值。又可以拿到新的资金回来壮大子公司的发展.这样做对我们中集的股东是百利没有一害的。如果这样可以成功进行中集还可以不用在市场增发来融资,用分拆一些公司出来上市就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市场的反映吧,难道别人都是傻子?研究企业不能喜欢了就是一朵花,厌恶了就是豆腐渣。真正衡量企业发展的还是自由现金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和市场对着干,加仓中集B。:*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一季度业绩这么一般。不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今年或最慢明年有可能会分拆一些中集的子公司上市融资。加快中集的发展速度,并提高中集子公司的内在价值。(比如那些子公司现在是不到10倍的市盈的。如果分拆了上市的话就可以发行部分新的流通筹码出来,用25倍发行。那么上市就可能炒到30倍以上这样的话,那么就大大的提高了中集本来持有的子公司的价值。又可以拿到新的资金回来壮大子公司的发展.这样做对我们中集的股东是百利没有一害的。如果这样可以成功进行中集还可以不用在市场增发来融资,用分拆一些公司出来上市就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了。)
如果真这样,就稀释了我们老股东的权益。可能我理解错了,愿请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4-30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股市轮回 于 2008-4-30 09:05 发表
看看市场的反映吧,难道别人都是傻子?研究企业不能喜欢了就是一朵花,厌恶了就是豆腐渣。真正衡量企业发展的还是自由现金流。


你这些话可归纳成两个问题:
1、市场是否有效?
2、中集的现金流为负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顺便说一句:中金真是够顽强,别的公司基本都下调中集评级,中金从05年调到审慎推荐后就再也没变过

[ 本帖最后由 心月天狐 于 2008-4-30 12:16 编辑 ]

20080429中金.rar

281.81 KB, 下载次数: 9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43 mk141242 的帖子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中集的子公司归属中集的时候市盈以10倍去计算那么中集是100%控股的。现在拿出25%出来发行上市,用25倍的市盈去发行。那么表面上看好像中集没有100%的控股了,现在变75%了。但你要知道100%控股的价值才多少呢如果一1亿去计算10倍市盈。那么上市后就以25倍计算75%的价值大了好多了。那25%的股权上市了那么又可以拿到更多的钱去发展企业那么又可以提高更多的利润。这样帐面上的价值提高了好多。又拿到了更多的钱去发展中集的子公司。这样就算是持有75%的股权一样不会拿到少过100%股权的收益的。这样做又可以不自己的在市场上增发中集的股票。增发中集的股票中集的大股东还会摊薄了他们的持有比例,这个也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现在市场环境不好增发对我们原来的小股东一样未必就好。新股的环境还是可以的。这样发行的市盈可以高点。上市后又暴炒一下那么就有更高的价值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拆上市分为广义的分拆上市和狭义的分拆上市。
    广义的分拆上市是指已上市的公司或尚未上市的集团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分离出去,在另一个证券市场单独上市。我国的上市公司都是某个集团的一个子公司或一个企业中的优质资产组合,然后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这种上市是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促进措施。
    狭义的分拆上市是指上市公司剥离出一部分资产和业务,组建或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再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一种资本运营行为。
    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分拆上市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已成为许多企业高速扩张的重要手段。然而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分拆上市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并非一“拆”就灵。
    受国内A股市场融资条件的种种限制,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将为母公司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这是上市公司选择子公司分拆上市的利之所在。
    而投资者对分拆上市的疑惑在于,分拆上市将摊薄A股股东利益。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多为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如TCL移动就属TCL集团盈利能力最强的子公司。因此,尽管相关公司纷纷表示,因股权稀释所带来的利润摊薄可从未来的加速发展实现的增量中得到补偿,还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但对投资者而言,未来毕竟难以把握。
    分拆上市还有一个让投资者担心的不确定因素是,相关公司会否将母公司的优质资产通过关联交易转到分拆子公司上,如果这样,则将极大幅度地降低母公司的运行效率。
    分拆上市是一种企业架构设计,可能会对企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企业自身存在一些较为严格的要求,并非每一个上市公司的各项资源和条件都是适合分拆的。而且是将主要业务分拆还是将次要业务分拆也是需要权衡的问题。管理层应该修订证券上市规则,对有关上市发行人分拆业务后的剩余业务作出要求。对分拆后母公司的盈利要求作出规定。这方面可以参照香港联交所的有关规定和建议,以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
    由于分拆是上市公司董事会最先讨论并作出决定,因此,在法律上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参与的中介机构在公司分拆时的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等问题,必须作出严格的规定。美国学者的实证分析表明,母公司在分立的宣布日可获得正的超常收益率,宣布影响的大小与分立出去的子公司相对于母公司的规模大小正向相关。而在中国的证券市场,由于存在着小公司效应,分立对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会有较大的影响,其法律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从短期来看,由于发行人相当一部分股份有出售限制期,故发行人短期不可能通过股份的出售带来业绩的突变;但该期限过后,母公司则可通过股份的上市流通带来巨额收益。子公司分拆上市后,母公司的合理价值应当等于公司在子公司市值中所占权益的市值加上母公司扣除这部分权益后的价值。在会计制度上,应该明确这类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后所实现的投资收益应该如何摊销,以避免法律风险。
(网上转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分拆上市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已成为许多企业高速扩张的重要手段。随着青鸟天桥和同仁堂分别于2000年7月和10月从中国大陆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率先分拆青鸟环宇和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分拆上市也逐渐成为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新的投资“热点”。
剖析分拆上市

    分拆是指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最终出现两家独立的、股权结构相同的公司。分拆出来的子公司上市与一般公司上市在具体操作上其实并无差异,只要原有股东决议同意,并符合上市地的标准,即可以按程序申请上市。

    广义的分拆上市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将某一业务单位或子公司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公开招股上市。中国大陆不少企业集团都是通过分拆,优先将子公司或业务单位实现上市;狭义的分拆上市则仅指已上市公司分拆其部分业务另行上市。眼下为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所热衷的正是狭义上的分拆上市,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

分拆上市的战略意义

    中国大陆上市公司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分拆上市?分拆上市的魅力究竟何在呢?下面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进行概要分析。

    对融资渠道的拓宽功能。分拆上市的诱人之处,首先在于其对融资渠道的拓宽功能。由于分拆上市具有“一种资产、两次使用”的效果,因而被许多上市公司用于再融资的工具,这对融资渠道单一的中国大陆上市公司来说尤为吸引。

    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分拆上市后,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将使母公司迅速获得超额资本利得和投资收益,带来业绩突变,使公司价值增值。这正是1999年-2000年许多公司热衷于网络投资的主要动力,它们都憧憬通过分拆网络公司上市,取得资本利得改写上市公司的业绩。

    而对公司原有股东来说,由于可能免费获得分拆上市子公司的股份,或对股份享有优先认购权,这样他们可以通过股份流通机制变现股份,获取高额回报。而且,母公司还可能将分拆上市所得到的特殊盈利以股息方式送给股东。另外,分拆也可望推动母公司股价上升,从而使股东获得更大回报。

    使核心业务和投资概念更显清晰。当公司业务愈来愈广泛时,往往会存在盈利水平及前景高于企业平均水平的战略业务单位,使其潜在价值不能被市场所充分体现。业务清晰的公司则容易被市场认同。这就是为什么综合性公司市盈率通常会低于专业性公司的重要原因。

    因此,上市公司通常借助分拆上市来突出优质业务单位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吸引投资者。90年代中期,长江实业把旗下发展中国业务的长江基建分拆上市就是考虑到,当时投资者习惯把长江实业视为地产股,如果继续把中国基建业务置於集团旗下,将会忽略这一业务的发展潜力。

    实现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和发展。分拆上市在使公司的业务更显清晰的同时,也为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上实控股是香港证券市场的一家综合性企业,为积极拓展中药业务,1999年12月成功将旗下2家关系企业─上海家化、杭州青春宝分拆,组建上海实业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首批上市,成为专注于中医药现代化与研发、生产、销售的专业中医药公司。

    创造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联动效应。在资本市场分拆上市及其配套的推介路演活动容易引起公众和传媒的极大关注,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许多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分拆其国内业务到海外上市或将其在当地控制的业务就地分拆上市,加深海外市场对其业务和产品的了解与认同,迅速建立品牌效应。

    上实医药科技在香港分拆上市后,大大提高了正大青春宝及上海家化的知名度,使其系列产品在香港深入民心,树立了很好的品牌价值,为这两家企业在香港开拓产品市场、寻求合作机会打开了窗口。
有利于引入新的合作伙伴。一些公司在整体资产上对策略和战略合作伙伴缺乏吸引力,但个别业务单位则因其增长潜力而可望吸引合作伙伴。因此一些上市公司为引入理想的合作伙伴,就会将对方感兴趣的业务单位分拆出来,吸引新股东加盟,从而为公司扩展业务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分散投资风险。分拆上市使本身置于公司内部的业务单位成为公众公司,业务发展风险由母公司和新的合作伙伴、公众投资者共同承担。从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分拆上市的发展趋势看,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已上市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对其以风险投资形式参与的高成长项目进行分拆上市。这在高科技业务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这些业务在研究、开发、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面临很大风险。

    拓宽资产经营的运作空间。分拆上市使上市母公司与分拆上市子公司在资产的转让、注入及融资活动等方面更为灵活,有助于公司在两个资本市场之间或同一资本市场两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资本运作实现对接,大大扩展了资产经营活动的空间。

    上实控股分拆上实医药科技上市后,目前正酝酿将其旗下的医药业务分阶段注入分拆子公司,将不仅为上实控股带来特殊收益,更为投资者对上实医药科技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且,分拆上市带来的资金和资本运营优势,也有助于公司优化资产质量,进一步培养新的高成长项目。

此外,上市母公司还可利用分拆上市子公司的股份在没有现金流出的情况下,通过换股方式购并其他公司的业务。

    企业退出投资的重要战略。由于分拆上市往往伴随着控股权的稀释,因此其也被许多企业用于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的重要战略。在通过资产拍卖或协议转让等方式退出有关业务的情况下,业务单位的价值往往会被低估,有时甚至低于其净资产价值。而分拆上市则可使企业通过股权出让以市场认可的价值套现,而且由于上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企业更可在退出的时间上抢得先机。

    此外,分拆上市在发达国家也常被企业用于回避反垄断法规的重要策略。美国电信龙头AT&T公司1984年分拆长途电话和地方电话公司,1994年又将硬体设备、软体服务公司分成朗讯(Lucent)与另一家服务公司。2000年再对行动电话实施分拆。系列分拆行动,不仅使得公司避免反垄断法的困扰,更获得了明显的增值效应。

    分拆上市也使一些上市公司调整上市地成为可能。通常,上市公司在一地上市后由于退市成本高昂,很难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调整上市地,而通过分拆上市则可以部分、最终甚至全部达成这一目标。

分拆上市的战略管理

    虽然上面列举了分拆上市的种种优势,但我们必须看到,分拆上市其实是一把双面刃,并非一“拆”就灵。从某种意义上说,分拆上市其实是一种“富人才玩得起的游戏”。只有当一间上市公司市值达到一定规模,业务基础扎实,且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时,分拆上市才会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如果企业不充分认识这一点,最终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省政府窗口公司粤海企业集团的兴衰就是一个深刻教训。该集团先后通过分拆旗下的制革、啤酒等业务上市,一度成为拥有数家上市公司的中资旗舰,但由于管理、决策及业务发展方面的失误,最后债台高筑,只有走向重整。

    以下几点建议可能是分拆上市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不可视分拆上市为“圈钱”工具。上市公司固然可以通过分拆以股权为纽带达到以少量资产控制大量资产的目的,但这一方式对债务同样具有放大效应,即使母公司的名义负债很低,如果分拆子公司负债较高,母公司的实际债务也可能放大到惊人的地步。如果公司只希望通过分拆上市一味“圈钱”,而不注重负债的控制和分拆上市后的经营发展,最终可能作茧自缚。

    韩国不少企业集团正是由于背上了其分拆上市子公司的沉重债务,而陷入债务危机中举步维艰。事实上,分拆上市仅仅是一种资产经营的手段,只是走向市场规范化经营的开始。公司唯有切实搞好经营,致力提高经营业绩才能为市场所接受,再融资渠道才会畅通。

    分拆业务的市盈率不可低于母公司。除基于剥离或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的战略考虑之外,分拆上市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确保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分拆业务的市盈率高于母公司。如果低于母公司的市盈率,分拆上市不仅无法获得特殊收益,而且势必成为亏本买卖。1990年代中期,长江实业分拆长江基建时,地产股市盈率大致在10至14倍,而旗下发展中国业务的长江基建分拆上市后的市盈率则达到20多倍。这样,分拆就为股东及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特殊收益。
不可动摇母公司的独立上市地位。对母公司而言,分拆上市在本质上属于资产收缩范畴,势必会影响到母公司的业绩,对于原本业绩一般的公司来说,分拆优质资产后对母公司业绩的影响会更大。
    虽然分拆可望带来超额投资收益,但由于各地证券市场对发起人出售股份通常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一定时期内只能是账面收益,并需随市价的调整而调整。因此,国际市场一般都对上市公司分拆前母公司的盈利有严格规定。

    不可忽视母公司与子公司现金流量的平衡。从分拆上市的实践来看,“母贫子贵”或“母贵子贫”等母公司与子公司现金流量不平衡的情况十分普遍。一部分公司视分拆为“圈钱”工具,使分拆子公司得不到正常发展。而另一部分公司分拆处于发展期的业务单位后,母公司为避免控制权易手而被迫不断投入大量现金和资产,结果导致“母贫子贵”。

    许多中资企业在海外分拆上市的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这些问题的困扰,个别企业甚至陷入这一现金流量不平衡的陷阱中无法自拔。因此,上市公司分拆资产上市时,应注意确保母公司与子公司现金流量的平衡。

    不可忽视股权稀释带来的外来威胁。分拆上市几乎不可避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股权稀释,这些本来可由母公司完全控制的业务单位在分拆成为公众公司后将导致控制权的分散,从而使其被收购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如果公司分拆这些业务单位不是基于退出投资的考虑,而是视其为公司未来赖以发展的基石,那就应当为避免收购早作预案。

    不可沿用旧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分拆上市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创新与之配合。分拆上市使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更为复杂,再加上新的合作伙伴的加入,往往会对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当国内上市公司分拆业务到海外上市时,往往还存在与国际规范接轨的问题。如果企业不及时作出调整,切实进行管理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最终将由于管理和机制失效而导致分拆失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uarkyy 于 2008-4-30 08:26 发表
1、中集好快会公布又收购一家美国的公司。已经完成,

2、铁路机车下月开始投产,现在全部出口澳洲为主。尽快可以做到打破中国的垄断,分享中国铁路的一杯羹。

3、烟台来佛士收购并非现象的那么贵。这次收 ...




没说到点子上。

自重轻意味着用料要少,现在钢材价格这么高,能节省更多原材料,降低更多成本。

会是用别的替代金属吗?比如铝。那样成本降不下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
  去年买了中集后我从这个论坛了解了不少东西,十分感谢这个论坛 。
  这个论坛好像偏向于看好中集,俗话说兼听则明,有个疑问请高手们指教一二:
  从季报公布的股东数据看好像是不太好,基金差不多都 走了,户均持股量也大为减少,要不是大股东增持就会更少。为什么基金会齐步走,有什么不利的因素吗?请高手们赐教。

[ 本帖最后由 lll-888 于 2008-4-30 15:1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ll-888 于 2008-4-30 15:07 发表
大家好!
  去年买了中集后我从这个论坛了解了不少东西,十分感谢这个论坛 。
  这个论坛好像偏向于看好中集,俗话说兼听则明,有个疑问请高手们指教一二:
  从季报公布的股东数据看好像是不太好,基金差不多 ...

基金也不是万能的,上一个大熊市,基金都赔光赔惨了:*22*:
以基金为师,难跑赢大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4-3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anmin 于 2008-4-30 16:48 发表

基金也不是万能的,上一个大熊市,基金都赔光赔惨了:*22*:
以基金为师,难跑赢大盘。


同意,基金也不过是个大散户,而且拿来玩的钱不是自己的,玩起来比散户还疯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兼听则明,转《困境中的中集》作者宁静致远的一帖,大家讨论讨论:*22*:

发表于 2008-4-30 16:10:58 宁静致远

呵呵,对于刚才中集的《中集股东大会信息整理 作者: 漂泊的黄牛 》我有两点想说一下

1、管理层不应该对股价指指点点,不应该受股价影响,管理层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用心做你管理层的事。举个例子:史玉柱也曾经说过一件他自己的事,他的巨人网络股价大跌的时候,风险投资者曾对他个人说,不允许他受股价影响,好好做你的事,你需要做的事就是做好你的管理证明你股票的价值给股东看(史玉柱再赢在中国里面说的)。

2、对于莱佛士。也是属于周期性行业,其中,受石油行业的周期性影响比较大,现在石油正处于周期景气度高的时候,大量石油企业是不断的进行钻探找油,一切石油钻井类的企业跟着着石油行业的景气度高而高,在这种行业背景之下,并购不是划算的时候,就如同:在石油价格120的时候并购石油企业一样,并不是说不能赚钱(因为以后说不准石油价格以后会上200),但是可以肯定的事,在未来石油低谷期的时候,无法像现在那样赚钱了。
按照石油现在的景气程度,莱佛士在2008、2009年达到麦总的收益应该不难,但是已经是景气度最高的时候了。

3、对于麦总说的这句话“来福士是贵了点,首期是52%08年09年要达到合同中的利润才给,如果08年达不到08年的钱就不给,如果09年的达不到09年的就不用给,对方不让讲我们也就没在公告中说.要得到新加坡同中国的同意今年7,8月份才给钱”。深深感到疑问,到底麦总还是个负责任的高管不?对方不让讲,为什么今天讲了?既然不让讲,那么高管对于一切不能发布的,都不能说。然而今天讲了则表明这个消息是能发布的,那么为什么不再公告里面发布?前后矛盾。

4、从麦总的讲话,和收购莱佛士来看,有这种感觉:中集是否现在是在玩“哪门赚快搞哪门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4-30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1.该同志根本不了解麦总.
2.中集眼光也不会只看在眼前一点利益上.
3.这样想好累,有个好办法,卖掉中集.
4.回答同二.想想很多余,为什么不安心睡觉呢?

写了四句废话,想想也多余,算了,过五一了,难得有空,闲着也是闲着.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8-4-30 23:4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酣睡者 于 2008-4-30 23:47 发表
1.该同志根本不了解麦总.
2.中集眼光也不会只看在眼前一点利益上.
3.这样想好累,有个好办法,卖掉中集.
4.回答同二.想想很多余,为什么不安心睡觉呢?

写了四句废话,想想也多余,算了,过五一了,难得有空,闲着 ...

顶你这“四句废话”,上面同志属于过度自信类型。
闲着也是闲着....:*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5-1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进入海洋工程领域,虽然没有在早些时候透露消息,我想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测算过的,不是随性投资,这一点可以从拿到长兴岛的地就可以看出,而且中石油早些时候成为中集战略合作伙伴,而中石油曾经公开宣布过要进军海洋石油领域,主要是深海石油,大概是在东北,有大量深海石油储备。
十七大宣布在东北建立五个等同于深圳的开发区。
这几条消息贯穿起来,好像更能看清中集进军海洋工程领域的提前布局,走在前面,才可能走的更好。

至于麦总说的哪些话,我想也是出于稳定股价,有些消息不便透露,但又不希望小股东只看短期,所以才会有低估的上述说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3 09:55 , Processed in 0.039812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