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7-5-18
|
|
转贴
困境中的中集——2007年中集年报分析
观千剑-宁静致远
2008年4月9日
中集是集装箱和半挂车里面的王者,由于进入了行业周期的低谷,在2006到2007年的牛市里面中集远远落后于深成指。2007年年报里再度表明了中集仍然处于困境当中。
1、资产负债
拿到年报,为了不被管理层讨论所阻碍,所以直接跳过管理层分析,先看资产负债。截至2007年底,中集的总资产增长67%(比去年同期,下同);流动负债增加70亿人民币,增长69%,其中:短期借款增加17亿,增长186%,短期应付账款增加31亿,增长81%,其他应付账款增加4.6亿,增长约5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约13.5亿,增长6554%,也就是中集在未来一年内单单要还的到期债务约为13.7亿;非流动负债增加约48亿,增长489%,其中长期借贷占主要部分,增加37亿多,增长514%;看完平衡表,第一感觉:负债增加不少!
2、现金流
在现金流量表里面发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从2006年的13亿变成2007年的-10亿,资本支出类活动和偿还债务耗费大量现金流,自由现金流为负,借贷扩张明显,因此企业的借贷行为也增加明显。再看经营性现金流,其中流出方面:存货的增加用去28亿,应收项目占用45亿;现金流被这两个方面占去绝大多数。净利润现金流含量从2005年的峰值199%逐渐衰退到2007年的-32.4%。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率明显变坏。
3、存货
截至2007年底存货占总资产的19.1%,比例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是并不意味着去年存货增加的现象有所好转,相反,存货是继续增加(如下):
指标名称 2007-12-31 2006-12-31 2005-12-31 2004-12-31
存货(增长率) 63.20% 40.21% -26.72%
营业收入(增长率) 47.01% 7.13% 16.53%
营业收入增长47.01%,存货增长63.2%,表明现在中集的存货存货慢慢增加,这里面也有并购博格和安瑞科的原因,附注里面没有详细说明,在这里我们可以毛估一下博格和安瑞科的并购带来的存货增加值。博格总资产333,309,449.53美元,安瑞科总资产140,199,294.78美元,两者总资产约34亿人民币,假设两者的存货占各自总资产的20%(存货占总资产的1/5),则中集的存货最多增加约6.8亿人民币,中集集团2007年自身增加70.4亿,仍然比2006年增加约49%的存货。并购后营业收入只增长47%,中集自身存货就增加了49%,可以看出中集的存货是缓慢增加的。
存货里面,原材料和在产品比06年增加约1倍,库存商品增加也很明显。
4、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增加37亿,按年度增加71.68%,
指标名称 2007-12-31 2006-12-31 2005-12-31 2004-12-31
总资产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应收帐款 22.03% 21.43% 20.09% 28.95%
营业收入(增长率) 47.01% 7.13% 16.53%
应收帐款(增长率) 71.68% 50.27% -29.46%
应收账款在2005年达到历年的最少33亿,之后每年逐年递增,应收账款增长远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指标名称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5.48 6.48 8.97 5.49 4.26 3.63 6.06 5.09 2.46
2005年开始,中集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2007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回收账款的速度明显变慢,不容乐观。
5、ROE
对于中集,SOSME先生曾经称赞中集一直以来有较高的ROE;但是本人认为,中集的ROE还是要慎重看。先来看看ROE的构成:ROE=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分别代表经营,管理和财务这三方面指标。因为毕竟中集的财务杠杆还是比较高的,在比较高的财务杠杆之下,ROE是被扭曲的,实际上,中集在历年取得的高ROE跟中集的财务杠杆有很大关系(如下表)。
中集集团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权益报酬率(%) 19.89 23.08 28.23 31.98 12.9 16.29 22.66 22.61 15.19
毛利率(%) 10.17 14.17 16.36 16.99 13.77 13.6 23.28 17.5 15.82
资产周转率(次) 1.21 1.39 1.8 1.51 1.39 1.16 1.14 1.36 0.78
财务杠杆 2.3 1.85 1.66 2.11 1.66 2.26 2.00 2.56 3.07
再仔细分析中集历年的各项指标,中集历年ROE最低的一年是2003年,因为当年的财务杠杆比较小;ROE表现得最好的一年是2005年,其财务杠杆运用得较小,且经营利润和资产运转比较好。2007年,中集的财务杠杆比较高,但在这样较高的财务杠杆下面取得的ROE仍然不理想,年报中集装箱,半挂车的毛利率也继续下降,可见中集现在所处的困境。
6、几个疑问
疑问a、刻意删减或不报告不好业绩的内容?
与历年报表相比(1998年到2006年),2007年报缺少了主营业务利润的篇幅,为什么会少了这部分说明?是否由于业绩不好而把历年年报都有说明的主营业务篇幅删掉?是否报喜不报忧?由于这方面内容属于企业可披露可不披露范围,所以不披露也属正常。通过财务报表计算出该主营业务利润:2007年主营业务利润4,901,624千元同比增长3.72%(2006年主营业务利润4,725,717千元),扣除三项费用的主营业务利润如下:
(单位:千元) 2007年 2006年
营业收入 48,760,826 33,573,664
减:营业成本 43,803,581 28,817,113
减:营业成本 55,621 30,831
销售费用 1,152,846 1,007,623
管理费用 1,598,083 1,096,549
财务费用 371,704 62,405
主营利润 1,778,991 2,559,143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30.48%
疑问b、并购行吗?
中集收购博格和安瑞科(2007年年报36-37页),粗略计算分别是基于2007年静态市盈率26.6和34.9倍PE进行的,收购价格并不低。进入2008年,中集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收购行动,3月12日,中集与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签定收购协议:中集集团将受让最终受益股东章立人先生通过Bright Touch Investment Limited和Leung Kee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莱佛士股份。中集集团将通过在香港设立的一家子公司Sharp Vision Holdings Limited来完成上述交易。上述交易完成后,中集集团将拥有莱佛士29.9%的权益并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莱佛士主营业务是建造各种类型的船舶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莱佛士目前专注于移动式钻井平台及其配套船舶,包括半潜式、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浮式储油船(FSO)、平台供应船、铺管船及其他船舶建造。并购发展并不是很好的发展方式,对于中集的这几项收购能否被很好的整合?拭目以待。
疑问c、中集资金链怎么样了?
在2007年年报中,中集的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然表现得仍比较良好,但是对一个出现的应收帐回收趋于减慢和存货周转逐渐变慢的企业,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纵观中集如今:高负债率、低毛利率、高应收帐、高存货、并购过快扩张,资金的流动性还是不容乐观的,现金流缓慢减少,日常运作的资金链是否会出现问题?
在资产表里面有9亿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41.5亿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为中集暂时解决资金的问题;其中,41.5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即将流通的招商银行法人股和网下申购的交行股。
中集的业绩已经开始下滑,毛利率和现金流已经开始减弱,未来一段时间,中集依然面临着行业低谷期的困境,新收购的业务暂时未能提供支撑,业绩将会继续下滑,稍有不慎将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
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分析:
1、对于中集的短期投资(2007年报48页)。
与2007年半年报相比,买入卖出明显,换股频繁;中集并没有重视现在在集装箱、半挂车以及并购方面的困境,并没有把心思专注于该业务上面,反而投入资金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资金虽然少,不过几亿,但是对于中集现在的现金流来说,这时候该少花的就少花,该节省的就节省,这样有风险的股票买卖是应该避免的,中集应该全心全意专注也主业,解决现在困境。
2、对于管理层的薪酬(2007年报17-18页)。
咋一看,总裁麦伯良与其他副总裁以及秘书的薪酬相差是倍数级的,与2006年相比,薪酬差距进一步拉大。高级管理层的总薪酬,2006年1,456.15万,2007年1,619.90万,增加的200多万当中绝大多数去了麦伯良那里。正如三十而立先生分析的:在2007年主营业务利润(扣除投资收益)下降近50%的情况下,中集的高级管理层获得的薪酬是增加的。
再进一步看,撇开业绩下降问题单独看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总裁麦伯良与其他副总裁以及秘书的薪酬相差是倍数级的,麦伯良的薪酬是薪酬最高的副总裁的3.49倍(2006年是2.66倍),是薪酬最低的副总裁的7.72倍(2006年是6.62倍)。薪酬相差大(最少的是3倍,最多是7.7倍),对高级管理层是不利的,个人愚见是会使到管理层内部矛盾加大,形成内部向心力不足(至少对于各个副总裁),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都不利。
每个企业都有它的一个缺点所在,关键是这个企业能否扼制住它的短处,发展它的长处,在企业发展当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也是重中之重,所以管理层是重要的。在企业发展得好的时候(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缺点并不能很好得暴露出来或者说是并未严重影响到企业使之倒下,在行业低潮期的时候,这些缺点足以影响到整个企业。
另外,“行业内成本最低的企业不会被击倒”,这个我的赞同的,成本低意味这管理层对企业开源节流,削减不必要的开支等等,这样就要从管理层开始才能起作用,纵观能够做到成本低的企业,没有哪个不是管理层起的作用。反观现在中集高层管理层,表现为一个独大的情况,可以对比2004、2005、2006、2007年年报各个高级管理层薪酬情况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一起打天下,忘了共苦人(有点像朱元璋)。
对于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后果对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业是一样的,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暂时不要考虑是否因为有大批的小企业会死去而引起的所谓价格大涨的后果,先要考虑自身是否会死去,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企业本身不能内耗,第二要保留现金,因为现在是行业低谷期,每一分钱都要用到点子上去。每个行业之前咋一看的时候都是前途无限的,美好的东西都在河对岸呢,事实上要看能否活着过到对岸去。
最后:并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能发展企业的方法,因为并购并不总是能按计划使到双方很好地融合,这也是并购的风险所在(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并购、TCL和阿尔卡特......历史上证明了这一切)。 |
-
参与人数 1 | 奖励 +50 |
热心 +5 |
时间 |
理由
|
股市潜规则
| + 50 |
+ 5 |
2008-4-25 21:53 |
帖子很棒,加分鼓励,期待您更多优秀帖 ... |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