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llonliu 于 2008-3-30 20:36 发表



企业真正的价值如何能精确的算出来呢?就算是机构通过最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第一时间拿到的数据和资讯,也无法给出精确的估值(尤其是周期股),不过是内行忽悠外行的把戏罢了。

记得以前有过相关的讨论, ...



"周期股的顶部肯定是价值投机"如果有自己不能知道的东西,就得承认是投机.如何成为不死的投机者,买进时把握一个低于价值的价格就可以,比如中信,

我知道熊市,120亿肯定是低估了,何其一年牛市利润比.

如果要继续持有中信,非要给个价值,我确实不知道中信的价值是多少,拥有中信的朋友给一个吧,我知道,我这一生还有一次做中信的机会,那就是等待一次真正的大熊市场,可能那时买进中信的时候是st中信,100倍市赢率的中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0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事件来看,中信证券还嫩得很,至少海外投资方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0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ank_yu 于 2008-3-30 20:36 发表
准备金成本为负是什么意思啊?是指必然有承保利润,还是啥?能不能详细点。




产险的浮存金成本为负,指综合成本率小于100,这时既有承保利润,又有免费的浮存金供投资使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大家探讨的是如何认识控制风险的能力和安全边际的问题,对于价值投资理念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当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不要做什么价值投资了。再申明一点:价值投资与赌博毫无相似之处,他最强调的就是确定性。
至于应对股市下跌的风险,我的策略是:尽量避开周期性的股票;对于能力圈内的股票采取定投的买入策略。
关于估值,很难做的精确,但大的方向不能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04 ZWM91 的帖子

呵呵,我想也只能是这个解释了,但是,寿险和非寿险当然不能简单比这个。

理由很简单:
非寿险由于都是短期型的(不超过一年),因此在定价的时候基本不需要有利率假设来进行贴现。

寿险则不一样,由于寿险是长期型的险种,动辄10年。所以不可能在定价的时候不做利率假设来贴现的。当投资收益率高于定价利率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利差异,否则就是利差损。也就是说,如果寿险公司能抛开投资收益而使得综合成本率小于100%,那寿险产品的价格那就是非常高了

由于90年代销售了许多高保证利率的寿险产品,导致该部分的准备今(约占总准备金的35%)的负债成本很高,年报中披露为4.7%.但是这部分业务已经没有新保单,只有一些续保业务而已,以后所占的比率会越来越低。但是这一部分的负债需要几次资本牛市来消化吧。从年报中可以看出,2007年平安为这部分业务多计提了不少准备金。

另外,目前国内寿险的定价利率为2.5%,远低于国内现行利率。而且很少销售保证利率的产品。所以准备金的负债成本会越来越低。

对于寿险业务无需多虑,倒是平安的其他新兴业务,需要关注其成长。

[ 本帖最后由 frank_yu 于 2008-3-31 10:1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股市轮回 于 2008-3-31 06:45 发表
其实我觉得大家探讨的是如何认识控制风险的能力和安全边际的问题,对于价值投资理念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当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不要做什么价值投资了。再申明一点:价 ...

:*19*: 欣赏坚定稳健的乌龟.
但市场是繁杂生态系统,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方法都有.
价值投资本身我认为是一种赌博,只是有明牌(或者说确定性较强的赌博),想获得高回报,那是不确定,才能得到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作自成 于 2008-3-27 16:57 发表
下午回来一看,发现又是屠杀的一天,满地狼藉。唉,无情的市场又一次的击破了伪技术分析大师们的黄金分割、波浪、最大下跌百分比;也无情的打破了价值跟风者的乐观的安全边际。无数抱着在别人恐惧时候我要贪婪的 ...



有意思....市场愚弄了那些聪明人,,,,,怎么样才能不被愚弄"-----谁能给个答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ng1898 于 2008-3-30 16:45 发表
感觉多头兄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因为价值投资你起码要能算得出企业真正的价值,再加上安全边际,如果不能这样,你肯定会不坚定,会动摇,相对于大机构,散户的研发力量根本做不到价值投资,你只是看机构的报告而 ...




一个来自慕尼黑的青年问巴菲特,你怎么样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你能不能告诉我有没有什么模型或者数学公式来计算企业的价值?

巴菲特跟他开玩笑,我知道你问的是什么问题,但我装糊涂,这个问题请芒格回答。芒格说了一通,最后一句是:如果你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你成为鸟类学家的概率比成为投资家的概念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信证券,看看证券报上券商招聘启示给出的价码,很容易明白这个行业的巨大获利能力,同时也彰显了券商内部对本行业发展趋势的信心。
至于中信证券是否具有持续成长性,只需要明确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可以得到确定性的结论。券商投行作为中介机构,其业务方向国内国际相差不远,看看国际投行的发展历程和业务结构,就知道国内券商见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也是如此。融资融券、股指期货、T+0、创业板都是在完善市场交易工具过程中对券商业务带来的实质性利好,这些都是确定性非常大的事情,只是推出的步骤和时间可能有所差异。
选择投资标的要考虑的事情是:
1、企业是否具有巨大的获利能力和持续的业绩成长性;
2、符合第一条理由的确定性有多大?
3、企业股票估值是否合理?
你认为600030符合几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那条都不符合"
看到招聘,我看到的是景气高峰到来,你看到的是景气还将持续,你看到估值合理,我看到估值太高..对同一个标底,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看法.


挑股票就象挑老婆,只有自己才知道好不好,如果中信不出现大股东增持等现象时.跌势不会改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8-3-31 11:24 发表



有意思....市场愚弄了那些聪明人,,,,,怎么样才能不被愚弄"-----谁能给个答案.


只要来到这个市场,注定要或多或少的被愚弄,不犯错误的只有神仙。
或许理智而且极端保守的人被愚弄的次数会减到很少。
我前段时间看到2004年初的价值投资者买茅台的讨论,最乐观的人给了茅台5,6年后300~500亿的市值,就是这个保守的市值也引起了更保守的投资者的争议。
但是事实证明市场往往给保守而又悲观的投资者额外的奖励,给那些浮躁而又乐观的投资人以意外的打击。

再抄一段书:
在埃德德研究中,最关键的内容是市盈率完全与通货膨胀和紧缩相关:
1、在通货膨胀比较低和比较平稳时,比如1%~2%,股市会支持标准普尔指数到20甚至更高;
2、通胀在3%~4%时,市盈率将降到15
3、通胀在4%~5%时,市盈率会降到13
4、在通胀大于7%时,市盈率会降到10或者更低。
5、任何水平的通缩条件下,市盈率会降到1位数。
摘自《通向财务自由之路》,P121
上述美国几十年的统计结果,不要因为我们是所谓的新型国家就要给予更高的市盈率,因为这是美国几十年的统计,人家也高速发展过。
我们的目前通胀水平,大家应该心理有数吧。
如果用价值投资的名义去抄目前股市的底,恐怕结果不会太好,甚至比2流的投机客还要差很多,因为投机客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 本帖最后由 无作自成 于 2008-3-31 14:0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600685、600150,充足的订单、不断提升的毛利率、不断增加的现金流、造船业订单不断向中国转移的等等,有了这些与企业发展联系紧密的数据,我们还应该把眼光放在狭隘的“周期性”或市场价格短期变动上吗?东方锅炉是不是周期性行业,在2002-2005年的大熊市中,东方锅炉走的是什么行情?东方锅炉与中国船舶有何不同?
另外,我们不可否认中信、中船所处的行业具有周期性特点。但是我们同样要清楚,这些行业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是行业低谷、行业启动、高速增长、平稳发展或行业衰退的哪个阶段?选择投资标的,不能把行业趋势与企业发展分割开,不能用企业行业特点去掩盖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行业趋势和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才是企业发展最大的特点。
离市场相对远一点,以相对长远的眼光,相对宽广的视野看待你的投资标的时,你或许会更为理性些。

[ 本帖最后由 皇锦 于 2008-3-31 14:1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作自成 于 2008-3-31 13:59 发表


只要来到这个市场,注定要或多或少的被愚弄,不犯错误的只有神仙。
或许理智而且极端保守的人被愚弄的次数会减到很少。
我前段时间看到2004年初的价值投资者买茅台的讨论,最乐观的人给了茅台5,6年后300 ...

:*19*: :*19*: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ank_yu 于 2008-3-31 09:35 发表
呵呵,我想也只能是这个解释了,但是,寿险和非寿险当然不能简单比这个。

理由很简单:
非寿险由于都是短期型的(不超过一年),因此在定价的时候基本不需要有利率假设来进行贴现。

寿险则不一样,由于寿 ...


寿险公司的收益由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组成,如您所说如果有前两者的收益就更加好了,但是还是利差益最重要。
目前万能险费率有了一些令人不爽的提高,增加了一些成本。
我不担心平安犯业务上的错误,业务上的起伏再所难免,只要是管理层在向好的方向努力;最担心平安管理层内部出现问题,以及国家对非国有的金融企业政策上有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ank_yu 于 2008-3-31 09:35 发表
呵呵,我想也只能是这个解释了,但是,寿险和非寿险当然不能简单比这个。

理由很简单:
非寿险由于都是短期型的(不超过一年),因此在定价的时候基本不需要有利率假设来进行贴现。

寿险则不一样,由于寿 ...



设想一下如果平安没有高保证利率的寿险产品的话,应该值多少钱?
如果几年以后消化了这部分高保证利率的寿险产品的话,那时应该值多少钱?

另外平安2007年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为101%,看了老巴的年报,老巴认为110%之内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可以从投资收益弥补。您认为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8-3-31 11:24 发表



有意思....市场愚弄了那些聪明人,,,,,怎么样才能不被愚弄"-----谁能给个答案.

有一个老古董商说,人的一生是自欺,欺人,被人欺。
价值投资者会遇到许多的问题,特别是脱离企业价值分析,运用数量化定量分析(基本面的变像技术分析)。其中最伤人的就是用历史市盈率推算,看到历史最低就介入或相对较低就介入。
重要的是企业的故事。
而且基本面投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投资者的竞争,大家都学巴菲特,都学安全边际,能力圈,市场先生。其中能力圈和市场先生对于投资的重要性远超过安全边际。这点我的观点不断在变,投资赚钱最重要的是安全边际,这点可能没错,但换个角度看,投资者的能力圈非常重要,市场先生(投资态度)这二点会形成投资哲学或投资态度,这点可能超出简单的安全边际的估值,且永远无法量化。
这里面才体现不同于其他投资者的独特竞争优势。
更让人迷惑的是确定性的问题?
这里面有几点,企业的定性发展的确定性,但有一点我们必须知道,如果看过基业长青这本书就会发现,这方面的难度太高了。能看清企业未来的人本就是廖廖无已。
投资创富那位印度“股神”的理念则不同我们一般的理解,他看重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投资。这点巴菲特我认为也是。但他看的是短期高不确定性和长期高确定性,举运通的例子大家想一想,运通因为被诈骗可能资不抵债,可想人们面对当时的情况,有确定性问题吗?有稳定发展的问题吗?投资它会被多少人批评和说三道四呢?
巴菲特就能百分之百的确定企业会好吗?我认为也不尽然,巴菲特看好基本业务良好,倒闭风险极低且商业信誉并未受损。如果赔了,持有一段时间或者因为在市场恐惶时介入也不会赔多少,但一旦赚就是大赚特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号:     

如何逃顶---肯尼斯.费雪
可预测的市场

如果在每个转折点时市场都试图让你上当受骗——这并不是妄想狂——这是真的。我并不是无缘无故就将市场称之为“巨大的羞辱者”(The Great Humiliator),将它看作是嗜杀成性的危险掠食性动物或者是不放过任何机会羞辱你,只有接受这种看法,才能控制“巨大的羞辱者”。你的目标是在身陷“巨大的羞辱者”中时免遭过分被羞辱,下文我们将讨论如何创建打败市场的策略,但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如何利用这“唯一重要的三个问题”来理解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如此你就能减少被羞辱的可能性。
“巨大的羞辱者”利用无序的波动来愚弄你。我们知道,平均而言,市场的长期年回报率为10%左右。不少投资者希望每年能获得10%的绝对回报,但“巨大的羞辱者”令这一目标难以实现。1926年以来只有相对较少的年份里股市的回报率真正达到10%-12%——只有5年——1926年、1959年、1968年、1993年和2004年。除此之外,年回报率均不及平均水平。这是简单的第一个问题,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每年的回报率存在巨大的差异,全球其他市场也是如此。看看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市场,在英国,“巨大的羞辱者”被称之为Ye Olde Humiliatour(YOH);在德国,“巨大的羞辱者”被称之为Der Grosse Demuetiger(DCG),如表2所示,年回报率会继续大幅波动。
从这些无序波动的数据中,你的大脑并没意识到市场走势只有四种,每年市场走势将呈现其中的一种,包括:
1、市场大幅上涨
2、市场小幅上涨
3、市场小幅下跌
4、市场大幅下跌
投资者可能会急着申辩:“但市场会回撤、上涨、平盘整理,走势会一反常态地出现反转,而且下跌幅度确实达到过三位数。”所有这些走势都以不规则的次序出现,但我建议你找找看,能否找到哪一年的市场走势不属于上述四种走势中的任何一种。这四种走势只是简化了最终的结果以帮助你看得更清楚。它们也为你提供了控制自己行为的方法——请注意,我说的是行为而不是技能。
你的大脑同“巨大的羞辱者”一起运作并试图让你相信市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但你必须要关注的唯一问题是,整个一年中,市场是大幅上涨、小幅上涨、小幅下跌还是大幅下跌,其他形式的走势都是“巨大的羞辱者”在试图迷惑你。只有四种走势——是小幅上涨还是小幅下跌?还是大涨或大跌?(投资者几乎从未考虑过大涨,但它同大跌同样重要)。
  
方向而不是幅度
理解了这四种走势,无疑能对你的投资组合带来最具重要影响的决定——资产配置决策,这四种走势为引导你的行为、防止你的大脑误入歧途提供了一个框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对方向作出准确的预测,而不是预测市场波动的幅度有多大(这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确实难以把握)。为什么?因为预测对了市场方向,你就站在市场那一边。注意:如果预测市场将大涨、小涨甚至是小跌,我将全部持有股票。至于市场回报率会是8%还是88%都不重要,无论出现哪种情况,你都会作出将资金配置于股票的决定。是的,市场可能大幅上涨,而你只是预测小幅上涨,但即使没有预测到准确的涨幅,你依然能作出正确的决定,你将享受正确的资产配置所带来的回报。这是关于什么是“本”、什么是“末”的问题,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如果预测市场会小幅下跌,你可能不会完全持有股票,你是否应将资产配置于现金而避免损失呢?除非你确信(而不是自负)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否则的话,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而犯错的可能性太大了。试图规避某一年市场小跌的企图是自负战胜理智的一个绝佳的例子,即使你预测市场这一年将小跌,应当关注相对回报。打败市场就是打败市场,即使你的绝对回报是负的。如果你认为市场将小幅下跌,问问自己问题三:首先,你正在遭受短期内的亏损,后悔感应会有所增加。其次是再次提醒自己可能错了,市场可能会小幅上涨甚至是大幅上涨。市场一年收益是+5%还是-5%,仅仅是年底一种随机的情况,这种波动只会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即便你的预测是正确的,市场当年确实小幅下跌,你在卖出股票或者基金时支付的交易费用、为收益所支付的税收、因频繁进出市场所引发的时间成本等等,这些都可能令你最终的收益低于忽视这5%的市场小跌所获得的回报。
然后问自己,如果你已经离开市场的话,是否知道何时再能进入这个市场?你能否在正确的时间再进入市场?你很可能不知道或者完全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你确实在寻找同市场一样的回报,记住,市场的长期平均回报中也包括一些负回报的年份,一些小幅下跌的年份并不会给你的长期回报带来太大的伤害。如果市场下跌了7%,而你的预测是下跌5%,这并不是一个大不了的问题,长期而言,这并不会让你远离自己的目标。更新一下你的资本主义信仰,咬紧牙关,要知道更好的机会就在眼前。
投资者希望他们的投资组合能在市场下跌时上涨,但这样的投资组合很可能会在市场上升时表现落后——时间起了更加关键的作用。如果市场上涨的时间多于下跌的时间,而你拥有一个同市场反向波动或者以放弃上涨为代价来降低损失的投资组合,会因为未能获得市场的平均回报而高兴不起来。
经常问问自己——当选择现金时,你承担了巨大的基准风险(benchmark risk),你完全脱离了自己的基准。只要想想看,如果你的预测完全是错误的,市场出现了大幅上涨,这时将会发生什么事。期间你支付了交易费用、税收且在未来25年内可能蒙受每年1%、共25%或更多的相对回报损失——这些都很难追回来。这正是几个主要熊市时期处在底部时人们所做的事情,他们选择继续置身于市场之外并等待“更明确的信号”出现。为了防止市场小幅下跌的可能性,他们放弃了大幅上涨的市场。
  
Look out below!
至于第四种走势即市场大幅下跌,只有这个时候才能令转换成现金或者其他防御性措施接受巨大基准风险的挑战——只有这个时候。你的目的是通过组合这些防御性资产来欺骗“巨大的羞辱者”,只有在这之后,你应当试图大比例打败市场。只有这时,你应当更多地关注绝对回报而不是相对回报——如果你是正确的,也可以获得相对回报且无须付出额外的成本。如果你认为市场将会大幅下跌,跌幅为20%或者更多,可能是35%、40%或者甚至是50%——那时你会希望安全地获得现金或债券所带来的个位数回报。现金5%的回报率并不高,但如果是处于市场大幅下跌时,表明你在相对基础上彻底打败了市场。
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且只有当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的时候才会出现,依靠直觉、恐惧或者邻居的意见等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只有你理解了三个问题之后才能做到且回报将非常丰厚。如果30年内你只投资被动型的指数基金,但成功地躲过了某一年市场高达25%的跌幅并获得了5%的现金回报——在这30年内,你每年的回报率将比市场高1%。利用这种方法,你可能打败了超过90%的专业投资者,成功地进行了防御,即使不是做得很完美,你的投资表现也会因此而获得巨大且持续的提高。
在牛市巅峰期,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乐观的建议,如你不应转为看跌市场;不应进行“波段操作”,如果这么做了,你注定会错过牛市所带来的巨大回报。2000年此类建议如洪水猛兽般席卷整个市场,一旦有专业人士转而看跌市场,全行业都会群起而攻之,将他们称为骗子或认为他们在吹牛。这些建议只是“巨大的羞辱者”让你陷入熊市的手段,随后市场开始无序下跌,没有几个人能洞察到市场会如此发展。不要犯错,偶尔对熊市的准确判断能为你带来不错的回报并足以让你在熊市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知道你很少能利用这样的机会。
熊市过后,那些“波段操作”者以及看跌市场的人成了英雄,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早就看跌市场——经常是牛市到达顶峰前多年,他们是“永远的看跌者”(在回报少得可怜时就停止操作,但短期内他们仍是媒体的英雄人物)。先前羞辱那些采取防御措施的人又让他们成为英雄,这正是“巨大的羞辱者”所擅长的,它愚弄了投资者的大脑,让他们一直朝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在每个熊市结束时,媒体对那些一开始就看跌市场的人推崇备至。在每个熊市结束的时候,波段操作越来越流行——与当初没人做波段操作时一样,这是两个极端。关键是,虽然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用到熊市中所使用的波段操作技能,但这一技能仍应保留,以备在需要的时候使用。
我只有三次采取过防御操作——1987年中期、1990年中期以及2000年年末,每次我都非常幸运,也许下一次我进行防御时会把事情搞砸(如此提醒可以减少自己信心过度膨胀的可能性)。躲过这些熊市对我的投资生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当你成功地躲过了一个发育成型的熊市时,相当于你连续几年获得了超额回报。保留那些在你的投资生涯中可能只用过几次的技能确实有点难,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做,这就是为何你需要这么做的原因之一。大多数人希望所拥有的技能可以每天使用而不是10年才用到一次。
许多人在这一点上犯了重大的错误。还是来看看2000年,我的公司和我转而看跌市场并为客户转换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尔后市场果真下跌了,一切跟预料中的一样。每年我们都会吸收新的客户,准确地预测到市场大跌为我们赢得了络绎不绝的客户,一些客户在我们重新进入市场之前就已加入,他们拥有现金;一些客户则在我们重新进入市场几周前才加入,他们也拥有现金。如先前提到的,我们过早地在2002年进入市场,投资组合随着市场一起下跌。一些客户坚持同我们走在一起,一些则终止了,那些与我们结束服务关系的人认为我们是在输掉他们的钱。但仔细想一下,无论是我的公司还是我本人都没有宣称具有完美进行波段操作的能力,如果有这样的能力,我们早就拥有了世界。如果在我们开始看跌市场时你就已经是我们的客户,你会发现我们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并没有确切的时间表,这么做能让我们实现长期的目标。如果你刚好在我们过早地再度进入市场时成为了我们的客户,你依然会发现我们不会阻止你实现你的长期目标——获得类似于股票投资的回报并试图在长期内获得略高于市场的回报。那些有着“你们正在亏掉我们的钱”的看法并终止服务关系的人,将他们的比较基准调整为短期表现而不是长期表现,他们错过了2003年——回报极其丰厚的一年,2004年和2005年市场带来正回报,2002年进入之后再退出的投资者错过了所有这些好时机。这就是“巨大的羞辱者”所擅长的——让人在最糟糕时退出且从未真正了解到他们究竟做了什么。如果他们问问自己问题三,他们将从中获益良多。
永远不要忘记市场波动是何等之快,你的年度回报可能来自只有几天的剧烈波动(如表3所示)。你知道是哪些天么?我确定自己并不知道,我已经专业管理资金超过1/3个世纪,没有人知道市场将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天内如何波动,没有人能告诉你你的投资回报或者亏损来自一年中的哪3天或者6天或者9天。如果你希望获得如市场般的回报,必须坚持不懈地留在市场中。看看2005年,尽管多数主要股指均上涨(除了肮脏的道琼斯指数),这一年的业绩却表现平平。根据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全球指数(MSCI World Index),2005年全球市场上涨了9.5%,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较小,不足5%,这绝不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数字。2005年年末,对于市场的表现,媒体显得非常沮丧,许多投资者最后下定决心,他们已受够了市场的这种横盘波动。因此,2006年1月前两周全球市场大涨4%,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市场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一半任务。而那些对去年平淡表现感到疲倦并因而撤出市场的投资者错过了他们一直都在等待的行情,“巨大的羞辱者”一直在等着他们,他们石器时代的大脑让自己落入了圈套。如果停下来问问自己问题三,就能减轻许多由市场疲劳所引发的认知错误。
如何组建防御性投资组合
你已经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并相信未来一年(左右)市场很可能会大幅下跌——一个真正的熊市。你该怎么做呢?怎样才是一个防御性的投资组合?这得视情况而定。我知道你不喜欢这样,但这是事实。每个熊市都有其特点。在一些熊市中,一些行业依然成功地存活下来,但你不会知道究竟是哪个行业,直至你看到结果。
在熊市中,主要持有现金是最为安全的投资组合。流动性是关键——当牛市开始时,市场快速波动,因此你需要时刻准备重返市场。如果你没有流动性或者在重新进入市场时有所怠慢,将错过抄底的大好机会。应利用货币市场和短期国债市场,你不会希望买入长期国债,除非这种债券能很快被卖出。你不希望购买银行的存款凭证(CDs),因为当机会来临时,你不希望落后于市场。进行防御,但保持流动性。
  
市场的不确定特质
2000年至2002年的熊市期间,我希望组建一个有现金般流动性但又能带来比现金回报率更高的投资组合。我希望能免受市场下跌的影响,同时保证有很高的流动性,如此我就能在需要时重返股市。我希望减少课税,希望能利用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来重仓特定的行业并轻仓其他行业。我预测科技股将表现疲软并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这一预测,我希望能从中赚点钱。为此,我必须保持中立立场——持有股票,但并不是都持有股票。怎么说呢?
我创建了一个我称之为“合成现金式”的投资组合以实现所有的这些目标。(见图1)那段时期我的资产配置达到所有可以使用资金的130%。
●首先,投资组合中的30%是欧洲和美国市场上大型股、蓝筹股、防御股——大公司、银行、消费类股,是所有具有“防御”特色的股票,而那些周期性行业的股票则被剔除在外。我希望公司的产品需求没有弹性,因为在熊市时期消费者倾向于削减支出。很多此类股票我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购买了,我无需卖出它们,它们的投资收益尚未实现。为了有助于理解,你可以用另一种方法看待这个问题,当你建立合成现金式投资组合时,卖出你可以卖的、那些没有资本收益的股票,然后做空指数,以确保你的资金不会在熊市下跌中蒙受损失。
●投资组合中的38%为具有流动性的美国国债(风险不太大的证券)。
●用2%的资金做空标准普尔500指数期权,期限为1年。看跌指数期权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在正确的时候(市场顶部)买入看跌指数期权是一个成本相对较低的保险措施,但在错误的时候(市场底部)买入看跌指数期权将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保险措施。看跌指数期权就像是灾害保险,灾害事件就是指数大幅下跌。如果确实发生了灾害事件,看跌指数期权将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没有,随着合约的到期,看跌指数期权将一文不值。因我持有的看跌指数期权头寸较少,因此即使有亏损,损失也不会大。如果这个保险措施最终没有获得回报,2%的亏损完全可以从债券收入中获得补偿。如果看跌指数期权果真获得了回报,投资组合将赚到相当多的钱。当股市暴跌时,看跌期权的价值就会飙升。
●然后将30%的资金做空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期货(分别为20%和10%),将收益兑换成现金——这一比例也为30%(30%+38%+2%+30%+30%,这就是我资产配置占可使用资金130%的由来)。对于那些个人投资者而言,可能无法在做空指数时从经纪商那里获得足够的杠杆融资,对此我也无能为力。我所下的赌注是,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罗素200指数的跌幅将会超过我所持有的股票,因此我做空这两个指数,希望在它们下跌之后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两者之间的差价就是我的收益来源——且收益大于我持有的股票所蒙受的损失。我没有用从做空指数中获得的收益进行再投资,而是将收益兑换成现金,以防自己出错。但现金也会带来收入。(选自《valud--科学与财富0801》





一直都不理解华尔街名言:“看一年做一天”看了这篇文章好像理解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谈谈感想

大盘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行情         小涨     大涨    大涨      大跌     。?      ?
操作         持有     持有    持有     规避否 ?  进场否  ?
个股                                 小涨      进场否?
个股。。。。。。。。。大涨     退出否?

认识市场先生的极度亢奋和悲伤的规律对投机股是否有作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15 ZWM91 的帖子

费差益和死差异的占比远不如利差益那么大,这一点可以从平安年报里面内含价值的敏感性测试(第91页)看出来。
有效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的对死亡率和费用率假设的敏感性远不如投资收益率那么强。

实际上每家公司用的死亡率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定价的时候给了一些loading,比如以标准死亡率表90%的死亡率来定价之类;至于费差,一般来说大公司,固定资产大多为自有资产,这方面成本要少很多。至于佣金率和手续费率和公司的业务扩张速度和业务结构有关系。

平安2007年突然新增了10w个人寿险代理人,上升了50%,这个值得关注,希望是为了巩固市场份额。此外,平安业务中佣金率较高且利润率较低的投连和万能险占比上升,这导致了2006年与2007年公司费用率上升。不过整个寿险行业都有这个趋势,可能是由于业务结构和竞争的关系。
但是总的来说,寿险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值得关注。

保险业肯定是国家政策支持的,因为中国人口庞大,靠社会保险只能雪球越滚越大,无法承受的。
对于银行涉足保险的威胁,我觉得寿险业务利润率最高的是个人业务,而这部分是要靠代理人才能扩展的。银行如果想凭借其柜台和网点优势短时间打破格局很有困难,而且银行相关保险专业人才也很难跟上。

国家对非国有金融公司的政策这方面,实在轮不到俺们说法。政策风险太玄乎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浴火之冰 于 2008-3-31 18:37 发表

:*19*: :*19*: :*19*: :*19*:



   运用多种估值工具回顾一下历史“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初)    2008年3月底
              市值/PE /PS     市值/PE     市值/ PE  市值/ PE        市值/PE
600519    150/25 /100    200/30     ...............                     2000/80      1771/62
600030    120/80    ...................................................          3000/70      1740/14
600150     20/300   ...................................................          1800/60       805/27
600438     10/20。。。。。。。。。。。。。。。。。。。120/60        117/82
600036                                                                                                    4700/30
000002                                                                                                     1759/36
6001857                                                                                                   13000/30
数据不准确,只是举个例子,我们发现市赢率并不能成为你买进的唯一理由,唯一理由是在现在的这个基础上,市值能继续上升。。

那我们来算算,
2000亿的茅台在升一倍到4000亿。其市值相当于8分之一的中国石油。中国有近亿辆汽车。汽油天天用,矛台天天喝吗?
3000亿的中信证券就是每年挣10%也要300亿的利润,中信想要挣到这个数,绝对超出我的想像力
1800亿的中国船舶是2000亿的韩国现代的8.5折,作为3-5年内才能和第一有一拼的中船,市场已经把他当成第一了。当然现在做为805亿的市值,我认为有低估的嫌疑。相当于现代的4。5折,这个有点说不过去。
我们发现如果600438还能发挥刘汉元的作用,市值作到500亿,那就是翻50倍。现在已经翻了10倍才117亿的市值。

所以期望大市值公司再翻一倍,不如去找小市值公司去翻10倍。

所以去买低市赢率的大公司不如去买小市值的高市赢率公司

估值还是要用多种估值工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皇锦 于 2008-3-31 14:05 发表
至于600685、600150,充足的订单、不断提升的毛利率、不断增加的现金流、造船业订单不断向中国转移的等等,有了这些与企业发展联系紧密的数据,我们还应该把眼光放在狭隘的“周期性”或市场价格短期变动上吗?东 ...



兄弟你的定性分析不错,但还要定量(模糊估)分析,我上面作了简单的数值分析,以中石油为参照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06:11 , Processed in 0.13292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