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投资第二课:寻找好股
好股===复利型企业
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者心目中的好股呢?其实原理很简单,股价的最终定价就是P=EPS*PE,如果我们不考虑市赢率的变化,从每股收益的角度来看,企业能不断成长,带动每股收益增长,就是好股.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不断的创造价值,就是价值投资者追求的东西.老巴等从事价值投资研究的人都给出了答案:
那么我们用一张简单的复利表来说明好的企业:不能低于12%,,,,我们根据下面这张表就能计算出你的获利目标:
好股的财务特征(享受企业的复利成长).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股市轮回 于 2007-7-6 16:14 发表

严格的说,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是对立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理论基础截然不同:价值投资认为市场永远是错误的;技术分析认为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可以看看楼主今天早晨的贴子说得非常清楚,不认清这一点企图融合 ...



价值投资与技术面投资肯定是对立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oeme_gmat 于 2007-7-6 02:53 发表



我就是六元多重仓, 至今仍然满仓持有。 可以退休了。 一剑封侯,仅此一股。连大盘都不需要看,我要到浦发总部留个影。浦发是多方牛市的第一枪,牛市的结束也会以浦发的狂奔而结束。



老巴有一个银行股持有了5年,我想浦发你要是能持有5年,效果一定很惊人..你的这个案列值得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双土地 于 2007-7-6 15:14 发表
预测:
价值投资预测业绩,推导价值,然后,比较价值与价格,做出决策;
图表分析者寻找支撑阻力,推导价格,做出决策;

价值投资真正的优势在“长期”。而非价值,价值只是长期的借口。说是借口是因为价值 ...


价值投资的六大要点:第一点可以算是"长期",股票就是个载体.载体能不能被评价为一个借口.我还没领悟到这么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滚石玩家 于 2007-7-6 15:18 发表


技术分析是对市场多空力量的一种分析,不是以公司的基本面为投资的主要选择,因此着眼对象不一样,分析结果也会不一样。技术分析往往会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基本分析却能深入到公司的骨髓,分析出它的年轮



"分析年轮"说的好.....就是给他预计财务上的年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否能坚持多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xd060 于 2007-7-6 13:18 发表
多老师请您看看这张表,帮忙分析分析,谢谢!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每股收益


0.33
0.456
0.746
0.953
1.014




收益增长率


24.53 ...




关键你要给出业务模式,长期竞争力,否则这些财务数据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未来.不能说明未来,投资股票还有什么意义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la161 于 2007-7-6 17:22 发表
关键是否能坚持多久!



价值投资要用一生去坚持实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市对价值投资者是可怕的.......

理由:因为缺少安全边际,你就缺少了长期持有的基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低估,没有优秀的企业,价值投资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学习心得:

低估------熊末牛初的时候,牛市中的次级折返;

好公司------行业中的老大老二都是好公司。充分竞争出来的好公司, 万科之流;无须竞争的上海机场茅台之流;

策略-------长期持股。多长:牛市结束。(个股的牛市,整个市场的牛市)

预测利润:俺以前年年都编制财务预算报告,俺总能编出来,但从不敢保证编出的利润一定能实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双土地 于 2007-7-6 19:58 发表
此帖学习心得:

低估------熊末牛初的时候,牛市中的次级折返;

好公司------行业中的老大老二都是好公司。充分竞争出来的好公司, 万科之流;无须竞争的上海机场茅台之流;

策略-------长期持股。多长 ...


其实投资就是你说的这样,不过道理懂了,剩下的就是执行了。执行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好的买点要等待,有的甚至等待3-5年,持股要等待,等待3-5年。卖股票要等待,这个等待的过程是对人性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股价的向上变动充满诱惑,别人不理解的孤独,股价下跌过程中甚至还有彷徨,甚至还有动摇,如果这个“等待”两个字通不过,还是没有投资效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心得的一篇文章

俱乐部原创:我的2006—2007年度总结

会员:Ey318



题目有点像单位年底的总结,呵呵!不过有时间写一写,整理一下自己的大脑,可以使自己的投资方法更清晰,对形成自己的投资系统还是挺有帮助的。

前段时间在论坛上看到《关于俱乐部会费交纳的温馨通知》一贴,于是找回以前陈理兄发的会员证书看看,落款日期是2006-6-29。想想自己加入俱乐部也快一年了,总结了一下,发现自己是收获比付出多,基本上是没什么贡献,惭愧!呵呵,在此衷心感谢修远求索、我在散步等几位会员为我们俱乐部所作的无私奉献。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是这样评价巴菲特的:巴菲特的伟大不在于他70多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印象深刻,我认为道出了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想想我们也很年轻吧,不知未来会如何。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投资的过程,我会选择这一句: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正确。

做正确的事情。价值投资是需要悟性的,这点我非常赞同。当初我刚开始投资股票时,对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没完全弄懂,但当我第一次接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时,就很自然的认同和接受了,没有一丝的怀疑,然后是如饥似渴地吸收大师的养分。相比我周围的很多朋友,做股票很多年了,也知道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但并不是很认同,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价值投资的,除了跟个性有关外,也取决于一个人对价值投资有多深的认同感,归根到底也是投资信仰的问题。我想不只是我,俱乐部的很多朋友都是对价值投资有很深的认同感的,不然的话我们不会聚在这里,至少我们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把事情做正确。这个可能就要我们用一生的实践来证明了。如何把事情做正确,里面就大有文章了,包括估值、何时买入、长期持有和避免市场干扰等等,这也成了我们俱乐部经常讨论的事情。长期持有和避免市场干扰这方面我做的相对较好,也许是与性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否对自己的投资有信心,而信心的来源更多的是对公司的了解。我想谈的主要是估值问题。对于估值巴菲特的原则是“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巴菲特主要是利用现金流的贴现来为股票股值的,论坛里也有很多关于股值的帖子。说真的我从来没有运用过现金流的贴现方法来为股票股值,除了是因为看到长长的一堆运算而头晕外(个人性格所致),我觉得运用现金流的贴现模式来估算股票价格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我们运用的现金流是未来的现金流,是我们假设的现金流,如果不能像巴菲特那样对企业的运作了如指掌,我想随便运用这个方法是很容易出现较大偏差的,也是很危险的。我记得大家在给茅台运用现金流模型估算时就出现过类似情况,而且各个行业的现金流情况不尽相同,有一定差异性。在了解一家企业如何运作方面,我想巴菲特是有过人之处的,而这方面的不足正是我们个人投资者的劣势。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个方法不正确,因为这个方法毕竟是巴菲特推荐的较为准确的方法,只是现阶段无法像他那样用好而已,这也可以说功夫不到家啊(惭愧!)。不过我相信有这种感觉的人不只我一个人,那么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弥补呢?下面是我总结这两年投资中集集团的一些经验,现写下来供大家讨论和交流。

当我们开始深入研究一家公司的价值时,同时也说明这家公司是经过筛选出来的,它必然是符合我们的一些选股原则的,这些原则主要是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比如净资产收益率、负债表和现金流等,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就不说了。由于无法到企业亲身调研(这个也是个人投资者的劣势),到目前为止我对中集的了解仅限于从网上能找到的信息,不过是所有信息。网上的信息大概有以下几类:公司新闻、各种的机构研究报告以及公司网站上的内容(年报、公告、产品信息和月刊等等)。当我们面对大量的信息时,首先要做的是对信息的筛选,没经证实的新闻或者说传闻我们可以不用理会,已经证实的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心理学表明人们对负面消息的反应比正面消息要强烈的多)我们要考虑对公司的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如果是短期的对我们反而是一个机会,如果是长期的我们就应该坚决放弃。机构的研究报告是个不错的参考资料,大部分的研究报告对公司的评价比较客观,不过对于报告对公司的估值我们可以不用太在意,大家都知道,这些报告的估值是由每股收益的变化再根据一定的市盈率然后算出股价的,而每股收益往往并不能准确的反应事实。大部分的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如果没有或者说做的不好(比如说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就说明这家公司没有什么实力或者说这家公司不注重与投资者的关系,不够透明,这样的公司就容易出问题。公司的网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公司厉年来的年报、季报,行业的信息和公司的产品以及公司的月刊、周刊等等。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最喜欢读公司的年报的了,而年报里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当我们按时间顺序一份一份年报读下来时,就能看到公司的发展轨迹,就能判断公司是否一直在原先的规划中发展,发展情况如何,是否顺利。中集5、6年前开始介入半挂车业务,并预言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域,但当时人们对半挂车是什么都不太知道,到现在半挂车业务已经是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整个半挂车业务收入已经等于当年公司的业务总收入了,相当于用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中集。而这些在公司的年报和半年报中都有很详细的规划和对发展情况的报告。公司的月刊或周刊对于人们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个不错的窗口,如果对比中集的月刊和万科的周刊就能感受到两家公司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中集的月刊像一份提供给投资者的定期报告,把每个月公司的发展情况都写得非常详细,又不乏文化气息和人情味。而万科的周刊更像一本以房地产为主题的休闲生活杂志,可能与万科的口号“建筑无限生活”有关吧。通过定期阅读中集的月刊我能得知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公司的发展情况,与公司一起成长,所以下载公司的月刊也成了每月必做的事情。

每当我定期对这些中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时,我都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这家公司被低估了,虽然我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股票价格,但我知道这家公司未来几年会发展的很好,甚至会超出预期,而现在的股票价格并没有反应这种情况,所以每当我有一定的资金我就会买进中集,这两年来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觉得好的企业的高点永远都在未来。

先写到这里。祝愿巴菲特的思想在中国发扬光大,俱乐部的发展一片光明,各位投资者投资愉快!


       2007-6-1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酒后疯语
我朋友的一番酒后疯语,与君同乐。

可爱的牛市:
美国股市有过三次大牛市,分别在1929,二战后和千禧年。拿大战后的牛市作例子, 持续20年股市大发展,所有人都赚钱。29年和千禧年牛市更厉害,不用多说。
可恶的熊市
以二战牛市为例子:8年的熊市,号称nifty fifty的股票平均跌了65%。然后花大约12年的时间回到7273年的高点。千年牛市从终点回到起点。
价值投资人的恶梦和甜食
可口可乐,诞生于1919年,从1919年到1972年保持15%的增长率。历史上还有其他公司能和他匹敌吗?没有!股市表现:73年到高点75元,随后一年的熊市中跌至22元。8年后的1982年,股价仍然只有30元。(价值投资人们,我们真的有信心在这个8年中持有,增持,或买入?)
和股票市场无关的情况:8年中,sales per share: 18元升至476元,EPS: 18升至362元,Dividend: 0.9元升至2.32元,PE42跌至8。市场中相似的例子多少?几十个吧。
甜食部分:再接下来的20年里,可口可乐股价翻90倍。当然,满大街的思慕经理不屑于如此成绩,才25%而已。
结论和推论:
There is nothing unique about the Crash of ’29. It is something that happens about every 20 to 30 years, because that is the length of the financial memory. It is about the length of time needed of a new set of suckers to come in and imagine that they have a new and wonderful fix on the future.
--John Kenneth Galbraith
翻译出来不太雅观:总有一堆傻瓜以为可以改变世界,所以股灾不会仅有一次。
推论:股灾也不会只在美国发生,中国股市可能更可怕,不是金融记忆长短的问题,而是参与的人根本没有经历过熊市。
浪费时间废话人家的股票干嘛?
如果现在还没投资A股,没找到低估价格,没有投资经验(注意三点都要符合),理想的做法是一分钱也不投!哪怕指数和股票灾翻几倍。因为1. 台湾可以从12000点跌倒2000点,2. 日本香港可以跌差不多一大半,3. 可口可乐可以75块跌到22块,4. 忍住以后,收益可能是90倍。
以上是和几个朋友聊天的内容,被大多数人认为脑子有问题:
<!--[if !supportLists]-->1.
<!--[endif]-->教条主义,拿洋人的东西套中国
<!--[if !supportLists]-->2.
<!--[endif]-->刻舟求剑,忘了中国经济的与众不同
<!--[if !supportLists]-->3.
<!--[endif]-->自高自大:聪明人怎会不知道逃顶?放着赚钱的机会看别人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边际的另类认识:

贝克汉姆和价值投资
近来的谈资当然是足球,我也来凑凑热闹,何况我还是的狂热球迷。

先看看小贝的技术统计,(来源:FIFA网站)













PlayerTeam
MPMinPGFGFAPGASOGSFREHDROFF
BECKHAM David
ENG
4356100237301

结论是小贝不咋样。昨天的比赛,小贝体力耗净,连死的心都有了。可是英格兰还是凭他的任意球赢得了比赛。这个和价值投资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的很!这告诉我们一件事:你不需要在每个方面都出色,但只要有一个方面是超过常人的,您就可以一览众山小!

价值投资在中国常常被错误的等同于基本分析,实在是可惜.基本分析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可光看分析报告如果也能赚钱,那分析师为何还在打工? 小贝相当于一个分析师,他既没速度,也没力量,可是他就是拯救英格兰的球星,为什么? 答案是: 他的任意球,天下无敌! 回到价值投资,普通散户的任意球能力是什么呢? 是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简单的例子,假如分析师准确地分析了一个股票能从现价的10元涨到12元,那每个买入的人都能取得20%的成果.可是,如果您忍一忍,不到8元您不买此股票,那您的收益就陡然长到了50%.20%的收益只是一般的世界杯球员,可是50%的收益,天!您就是小贝了!!!

普通的散户朋友,我是没有能力告诉你们价格的走势的.可是当你想买股票的时候,想一想小贝,想一想安全边际.等你的股票再跌20%吧.只要你有10个目标股票,你的亏损几率会小很多,你的收益率,会高很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杰斯:A股或还会下跌更多 跌50%就大幅加仓
作者:小安  来源:   出处: 上海证券报


    罗杰斯昨天表示,亚洲股市是较好的投资目标,相比之下,欧美股市20年来的牛市使得股价偏高。 "西方股市80年代和90年代呈现大牛市走势,多头市场可能已告一段落,"罗杰斯昨天在新加坡说:"若要投资股票,我奉劝各位考虑亚洲。我对亚洲和亚洲股市比西方更乐观。"自1987年首度编制以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亚太指数已累计上涨56%,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则逾五倍,道琼欧洲600指数上涨逾四倍。
    罗杰斯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有助于维持亚洲股市涨势。他表示,亚洲地区的旅游、农业、能源和水资源公司是会因中国增长受益的股票。他表示,他持有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的水资源公司股票。

  罗杰斯本周早些时候说,他已卖掉除中国外所有新兴市场的股票,因新兴市场股票"过度开发"。沪深300指数昨天重挫5.5%,已自6月19日高点回落17%,但今年以来仍上涨超过70%。

  "(A股)可能还会下跌更多,中国政府正尽力降温。政府只要愿意,有实力也有能力给市场降温,"罗杰斯昨天说,但他表示,如果股市跌40%至50%,他会"大幅加仓"。


[ 本帖最后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7-7 04:5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册登录发表文章
巴菲特选人的启示
2007-05-29 08:52:31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05:0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宝康灵活配置基金基金经理魏东
  巴郡公司年报中每年老巴写给投资者的信是所有巴迷必读的经典,对于我这种受形势所迫经常投资加投机的伪“巴迷”也不能例外。今年信中谈到找接班人时老巴所谈的内容让我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一直想找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为了原汁原味地反映这位智者的风采,我特先将本段文字完整引述如下(确实值得细读,绝无赚稿费之意),随后再作分析:
  “Over time, markets will do extraor-dinary, even bizarre, things. A single, big mistake could wipe out a long string of successes. We therefore need someone ge-netically programmed to recognize and avoid serious risks, including those never before encountered. Certain perils that lurk in investment strategies cannot be spotted by use of the models commonly employed today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emperament is also important. Inde-pendent thinking,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a keen understanding of both human and institutional behavior is vital to long-term investment success. I've seen a lot of very smart people who have lacked these virtues。”
  老巴实际上讲了两点,一是市场永远风云莫测,莫测到市场可能走到非常极端、非常怪异的程度,而且有些风险可能是大家今天所广泛使用的所谓金融模型所无法覆盖的,如当年LTCM破产出乎所有精英们的预测。二是作为投资人,如何从自身出发应对外部风险并获取盈利。如果还要再作总结的话,成功的投资人必须具有这几点素质:首先还是老巴的一贯风格,回避风险,不是一般地能意识到风险,而是按中国人的话说从骨子里(genetically,估计这是老外的说法)意识到并回避风险,甚至包括以前从来没发生的风险!这不容易啊。未思进先思退。其次是对这个人的品性上也要求非常高,它包括独立思维、情绪稳定而且还必须对其他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的行为了然于胸(KEEN,敏锐)。不容易啊,看了之后是不是有一种英雄寂寞的感觉?不仅不能同流合污,而且要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段话为什么好?因为它讲出了投资的精髓,讲出了一位真正投资成功者的气质。以前国内的“巴迷”们普遍偏重老巴的“买入并长期持有策略”,其实我觉得由这段话看,买入持有可能只是老巴投资的一个表象或者说一种策略,其实老巴的投资风格本质上还是非常灵活的,从他对投资者品质的强调上可以感受到这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老巴的这段话虽然主要是针对投资者个人品质的,但其实对理解目前国内的行情也有帮助。市场的发展可能会非常奇特、非常极端,这对我们今天的国内市场也一样。在目前的形势下,市场泡沫之论开始不绝于耳,从国际大行到国内研究机构,从部分政府领导到国际大腕。我理解判断市场个别股是否有泡沫可能并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针对整个A股市场,再结合全球
资本市场形势和国内企业成长现实,做出一个理性的判断。  而且,对于我们基金的管理者来说,即使有些许泡沫的话,你还要看它还能走多久,以免过早地退出舞台。有一点可以肯定,市场永远不会停止在“恰好”的位置,走过头将是必然的事。所以,还是老巴后面那句话,你得对周边的人,包括个人和机构的心态有个把握。
  物我两知,灵活运用,存乎一心。看起来,在这点上中外并没什么差距,什么都告诉你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也许大道就是如此。也许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非特对市场情绪的描述挺有意思

 巴菲特:  
  对于大市的走势,我一无所知。虽然我的偏好无足轻重,但是我希望它向下调整。市场对我的感情是无暇顾及的(笑)。这是在你学习股票时,首要了解的一点。
  
  如果你买了100股通用汽车之后,对通用一下子充满了感情。当它降价时,你变得暴躁,怨天尤人;当它攀升时,你沾沾自喜,自以为聪明,对通用也是喜爱有加。你变得如此情绪化。但是,股票却不晓得谁买了它。股票只是一个物质存在而已,它并不在乎谁拥有了它,又花了多少钱,等等。我对市场的感情是不会有一丝回报的。我们这里靠的是一个异常冰冷的肩膀(笑)。
  
  未来10年里,在座的每个人可能都是股票的净买家,而不是净卖家,所以每人都应该盼着更低的股价。未来10年里,你们肯定是汉堡包的大吃家,所以你盼着更便宜的汉堡包,除非你是养牛“专业户”。如果你现在还不拥有可口可乐的股票,你又希望买一些,你一定盼着可乐的股价走低。你盼着超市在周末大甩卖,而不是涨价。
  
  纽约证交所就如同公司的超市。你知道自己要买股票,那么你盼着什么好事呢,你恨不得股价都跳水,越深越好,这样你就可以拣到些便宜货了。20年以后,30年以后,当你退休开始要支取养命钱了,或者你的后代支取你的养命钱时(笑),你也许会希望股价能高点。在格拉姆的“智慧的投资者”一书中的第8章,描述了对待股票市场上下波动的态度,以及第20章中讲到了安全边际效应的问题,我认为是所有描写投资的著述中最好的两篇。因为当我在19岁读到第8章时,我恍然大悟。我领悟到了上面涉及的心得。看上去它们显而易见,但我从前没有体会过。如果不是那文章里的解释,恐怕过了100年,我还在盼着股价节节高呢。
  
  我们希望股票降价,但是我并不晓得股票市场会有如何的走势。恐怕我永远也不会。我甚至想都不去想这些事情。当股市真的走低时,我会很用心的研究我要买些什么,因为我相信到那时我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手上的资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没有投资中国移动的错失 [原创 2006-09-22 23:05:40 ] 发表者: jizhengxiong
       晚饭聊天,谈到很多大型活动都要用到短信,移动公司鱼翁得利。儿子说:移动公司当然赚钱了,他有那么多的用户。我心头一动:是啊,移动公司应该是不错的投资对象。立刻打开电脑查看港股中国移动现在的价格,一看价格已是55元多,成为对港股指数有重大影响的超级蓝筹股,不禁感慨万千。        往事不堪回首。自己03年在15元左右持有过它,赚得一点蝇头小利。当时考虑到来自联通及固话公司的可能竞争威胁以及不断降价的经营压力,就轻松地把中国移动卖掉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关注过这个股票。扼腕之余,感想良多。
       自己不可谓不是一个长线投资者,03年买的港股持有到现在的还有好几只,但其表现大都没有中国移动好,有的表现还非常差,但为什么自己会让中国移动这只大白马察肩而过呢?股票投资的技术分析可谓是鼠目寸光,自然找不到长远的方向。但自己信奉的公司基本分析怎么也使自己迷失了方向了呢?
       基本分析是用来指导长期投资的,长期投资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战略分析眼光!在我们做公司的基本分析的时候,必然面对着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因素:财务、产品、营销、管理等等方面都非常重要,关注的因素多了,迷失方向也就不足为奇了。所谓的战略眼光就是要从众多因素中抓住对一个企业影响最大、影响最长远的因素,洞察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其中,企业的商业竞争环境极其重要,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特许经营权问题。中国的移动通讯市场,很多人都知道会有大规模的发展,但对其中的参与者来说,谁能分得其中最大的大餐,情形就有天壤之别了。设备制造商由于必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盈利前景难以预测,这些企业一般很难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保护。而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环境就好很多。几年前,来自联通及小灵通的竞争对移动垄断性的影响确实还琢磨不透。近来,这个事情已越来越明朗:自己的体会及各种数据表明中国移动对中国通讯市场的垄断趋势已愈演愈烈。中国移动,从政府行政垄断已发展到技术上的自然垄断。垄断是由政府始,但现在行政手段也已经欲罢不能。
       中国移动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运营商,因为中国有N多的人口,使它有N多的用户;从一个用户身上多赚一元钱,它就多赚n亿元;每年,它还在不断增加n多的用户,多赚n多的钱。相信它还有n 多年的好光景。中国移动现在的市盈率为22倍,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三五年之后,它也就是十倍左右的市盈率。亡羊补牢,尤未为晚。15元卖掉的东西,我要在55元战略性地买回来,以此纠正战略性的错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股市轮回 于 2007-7-6 16:14 发表

严格的说,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是对立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理论基础截然不同:价值投资认为市场永远是错误的;技术分析认为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可以看看楼主今天早晨的贴子说得非常清楚,不认清这一点企图融合 ...



技术分析和价值投资根本不能融合,看一篇陈理的文章,写的也很好。

□陈理

  价值投资者在投资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惑是,到底要不要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价值投资者要不要做波段操作?

  前几年,把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或市场热点)相结合的所谓“策略投资”曾在基金中受到追捧,一些奉行此策略的基金经理一时成为明星基金经理。

  但笔者认为,所谓“策略投资”虽然在某段时间效果较好,但其效果必然难以持久,是一种聪明过头的、复杂化的投资策略。因为在这种理念和策略下,基金经理面临双重困难,一是基金经理不可能一贯持续正确地预测市场走势和波段,如果可能的话,其基金的业绩将是个世界奇迹,因为中国股市波动很大,机会很多,而且这是个悖论———既然能一贯持续正确地预测市场走势和波段,那价值投资就纯属多余了,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所谓“策略投资”就不复存在了;二是即使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和波段,个股和整个市场的走势和波段也不一定同步,所谓“赚了指数亏了钱”、“二八现象”讲的就是这种困境。

  投资有投资之道,投机也有投机的方法。我个人认为,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所谓“策略投资”,连纯粹的波段操作即投机操作还不如,因为二者的结合,结合的往往是二者的劣势而不是优势。投资者心中有两把秤:一把称量企业价值,一把称量市场趋势,而企业价值和市场趋势短期内经常发生背离,投资者往往由此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而不能自拔。

  价值投资的基础优势之一,就是不受市场情绪和价格波动的影响,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一位真正的投资家,他在任何时候都有对市场报价置之不理的权利,决不会因别人的不理性情绪和所谓波段或市场热点,被动地犯“追涨杀跌”等“强迫性错误”。

  当然,我一贯支持在学习巴菲特的同时,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自由发挥。但我有一条体会是,一定要坚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这个“矩”就是“投资的基本原理”,这个基本原理是几百年股市发展史中无数“投资先烈”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蔑视这些基本原理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经过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依然坚持认为,抛弃技术分析,专注公司分析,才是一名真正投资家最理性、最务实、最明智的选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9 20:43 , Processed in 0.047499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