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gor 于 2007-6-13 08:40 发表
多头兄,我觉得你的这种对中信的确定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大势的预测上,如果下半年进入熊市,或者08年转入熊市,中信07、08、09的确定性还是比茅台要高吗?我觉得对价值投资来说,猜测牛熊的时间转换,不是太合适 ...


哥们:2006年,你买中信已经不是猜测牛市的问题了,是已经开始熊牛转化了,,,你已经有了跟踪的主线,成交量,因为手续费收入占了中信的70%。只要这条主线没有问题,中信的业绩就不会有问题。就算08进入熊市,中信和指数关联度80%,你整个牛市肯定跑盈大盘
我个人认为:对未来公司财务的确定,一个人一个判断,你可能分析茅台更能确定,我可能分析中信更能确定,因为我们分析的基础,体系可能都不一样,就象我今年听到一个证券公司说,一个季度的利润相当于一年,我马上继续买进,因为常年的关注,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9的梦想 于 2007-6-13 11:13 发表
明白.
如果是很低的价位买入的,现在持有也无妨.
我是说现价买入就不合适了.



哥门:我和你交流一下心得。我发现低知名度周期成长股很容易出现低估,比如当年你可以6-8倍买进长红,12-15倍买进重机,所以有时候白马比黑马回报率低,问题就出现在白马价格早就被哄抬得过高。白马白马,很难出现打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72 均线多头 的帖子

说的太对了!现在的市道,类似茅台白药甚至差两个等级的成长股已经被掘地三尺,早已很高了.我同意你的看法,买入这些股不是不可以,一是安全边际不够了,因为安全已经依赖牛市的持续,二是未来的回报空间吸引力也不大了.
今年的产业状况是全部行业步入景气,有一些刚刚复苏的周期行业是值得看一看的.试看水泥行业,05年复苏到现在行业状况依然良好.
最近我在看玻璃行业,去年全行业亏损,年底政府出了一个调控政策,行业还是复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是"行业开始复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还在研究一个港股

太古A,一个百年老店,现在以5.8倍的PE交易,股价和净资产差不多.
安全边际足够,成长性或许欠佳,但买入亏钱的可能性极小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又到了重复老话题的时候了

不要为成长性付出太多代价.
好公司也需要好价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我写的一篇文,题目是技术分析大师在哪里:

                 为什么技术分析大师都在写书?
                 为什么技术分析大师都在搞培训?
                 为什么技术分析大师都在搞咨询?
                为什么技术分析大师都在卖软件?
                为什么技术分析大师都在卖系统?
                为什么技术分析大师都没有钱?
                为什么江恩写了那么多书死后身上却无分文?
                为什么从没有价值投资大师办培训,搞讲座?
                为什么真正有钱的都是价值投资者?
                为什么?
                为什么?
                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巴菲特,林奇,索罗斯,温沙基金,芒格,他们都不搞讲座,不卖系统,不搞培训?
               我想知道为什么???!!!


我数年的经历和挫折,我相信段永平说的一句话,谈到投资,只有一种玩法,就是价值投资。

对均线多头兄10年来从技术到价值的转变,我是很欣喜的。不过,价值投资,不容易,尤其是遭遇熊市,看见自己手中的好股也跌个50%,跌个一年两载的,是很不容易的。

我认为价值投资,应该是两个方面,

一是,寻求市场上被低估的股票, 就是巴菲特说的捡香烟屁股,以0.6元的价格去买1元的东西。 这种机会,通常出现在市场错杀的时候,也出现在隐蔽资产的价值重估机会(林奇),比如两面针,但总体上这是一种较为短期的无风险套利机会。

二是,寻求持续高成长股的股票,比如2004年7月上市的苏宁,复权加分红到今天已经翻了30倍了,3年时间30倍,我不知道谁逮着了这种机会。象这种机会,真是,唉,这种高成长应该是千载难逢,但同时风险比较大,应为在中小板里,新股,小市值股里,不确定性太多,你很难就押中了苏宁,或许巴菲特总是投资大市值股的原因吧,当然,也可能主要是跟期资金太庞大有关系。 002064,上市后11个月时间,已经翻了9倍多了。象这种机会,我认为中小板应该要重点关注,当然,从众多的品种当中发掘10倍股,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这正是我们应该要努力的地方。但或许,这种努力,可能让我们走向bocai,而不是发现确定性。

              另外,关于价值的衡量,即估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模型万万千,但巴菲特却只有一个。从美国历史看,能够超越20年甚至30年,50年长胜不衰的,基本就集中在消费品牌和医药制造品牌两个领域。


            另外,关于均线多头兄对600150的PE衡量,我不是很赞同,并且也觉得疑惑的。 象机械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石化行业,都是传统的周期性行业,对周期性行业运用PE是不太妥当的,PE越低的时候往往是价格越高的时候,对周期性行业的买入时期往往是其亏损惨重的时期。600150是因为订单累计到了2012年,同理,600685也是订单巨大,600685也涨了20倍了,不亚于600150,一句话,用PE衡量周期性行业的买卖点,我认为是不妥当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syx 于 2007-6-13 14:03 发表
先看我写的一篇文,题目是技术分析大师在哪里:

                 为什么技术分析大师都在写书?
                 为什么技术分析大师都在搞培训?
                 为什么技术分析大师都在搞咨询?
      ...



兄弟,写的实在,我看完后整个是激动...我确实是进入了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学习技术,第二个误区是喜欢敛烟屁股.当然好在我在2005年确立了10倍股理念,才抓住了600150,(准确来说应该是一次中国版的戴维斯玩法的模仿)当时判断确定性就是根据定单来的,当然我获利非常丰厚,如果不出意外,在它宣布更名那天(改名为中船重工),我帐面赢利应该超过20倍.
从玩技术面,到找烟屁股---到10倍股,我发现随着价值投资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现在理念正在从三年一股向10,20,30,年一股转变,开始寻找自己的50,100倍股.当然和很多人一开始就学习价值投资比,那么我前10年被浪费掉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关于周期股的估值,我经验很少,只是模仿林奇的估值,而周期股的估值基本上这个大师只提供了参考的买点,那就是平均7-10年的业绩,而卖点全是一种艺术,卖在行业景气高峰时,而景气高峰时的PE是最低的时候,就象600497,理论上应该是卖出了.
我对600150的预期目标位的计算,可能有高估嫌疑.我参考了一些现在韩国,日本造船业的估值,大部分在25-30之间,我认为如果中船真的能实现世界第一的梦想,给它30倍是有机会的.这样计算下来可能没有多少高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周期性行业,我觉得运用市销率,而不是PE更加有效。 市销率=价格/每股销售收入。

我跟均线多头兄一样,学习价值投资历史很短,跟一开始就走这条道路的人相比,我们确实浪费了好多时间。当我发现国内漫天的技术分析大师都在卖软件,搞培训,办学校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玩意儿真的纯粹是忽悠。既然国内如此,那国外也一定如此,国外的技术大师在干什么呢?结果一样,还是在卖系统,搞培训。比如《以交易为生》的作者,搞一个培训机构,比如《趋势跟踪》的作者,在网站上卖各种光碟,资料。  

回到正题,
我自己总结的一些价值投资点有好几点,但是我把主营业务销售增长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报表上简单的利润数字,因为那个东西太容易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字处理,费用削减造假造出来,一旦所有股票都可以流通过后,大股东与普通股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价值决定价格,他们自然会想各种办法粉饰自己的报表了,这是肯定的。   获得巨额订单,我最为看重。这就是我买600685的原因,我没有均线多头兄获利那么多,但是也接近10倍了。 另外,3G有一个公司,中兴,与移动签订了24亿合同,这个是我几个月前就知道了,因为我是电信系统的人,但,以来资金倍685占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不太确定这24亿的合同对中兴这种大企业来说,是一个什么概念, 是否是一个较大的比例,如果是大比例,自然有看头了,所以我还没有怎么研究,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3G一旦启动,这订单通常会源源不断,会持续好几年的,就看中兴是否能源源不断的得到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5-7 04:49 发表
如何找到10倍股,这是我们每个投资者都需要解决的选股问题,找到10倍股真的很难吗?我们不断得从大师,高手那里寻找选股技巧.最后我们学到了吗?

牛中牛=火爆的行业+行业龙头

我结合大师们的意见:"幸运的市场加 ...

地产+万科,保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指点

请教各位,如果当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几倍于公司总资产,公司大股东完全可以卖掉所有股票,然后拿钱再造一个这样的公司,并且没有任何负债。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可能,对价值投资有没有影响,麻烦大家特别是均线多头指点,一直困惑于这个问题,求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授意了,多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市里恐怕很难买到便宜的的好货了:*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rryli 于 2007-6-12 13:27 发表
看到对茅台的分析,我也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主要是从收益率的角度考虑,先做两个假设,1、五年期国债年收益率5%;2、茅台五年内平均每股收益3元,且全部用于分红,股价保持不变。

投资100万元,五年后国债 ...


很简单的分析,好股要有好价买入才有价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在我和均线兄讨论的这段时间
均线兄的理念都有一定变化
呵呵

对于价值投资者
去投资周期性行业真的风险巨大
因为无法判断牛市和行业景气周期的关系
作对了
也许就是几十倍
做错了,除失去很多机会外,还可能亏损,很多基金经理04年载在上海汽车上
至今很多人还搞不清楚原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ungo 于 2007-6-13 19:54 发表
我觉得在我和均线兄讨论的这段时间
均线兄的理念都有一定变化
呵呵

对于价值投资者
去投资周期性行业真的风险巨大
因为无法判断牛市和行业景气周期的关系
作对了
也许就是几十倍
做错了,除失去很多机 ...



基金经理如果在2。6-4。6之间买进就不会亏损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ungo 于 2007-6-13 19:54 发表
我觉得在我和均线兄讨论的这段时间
均线兄的理念都有一定变化
呵呵

对于价值投资者
去投资周期性行业真的风险巨大
因为无法判断牛市和行业景气周期的关系
作对了
也许就是几十倍
做错了,除失去很多机 ...



我想巴非特只买非周期性股票叫价值投资,林奇买周期股也叫价值投资,标的到底属于什么性质都不要紧,关键是成本和收益得平衡要把握好,如果非要加点东西,那么叫买卖艺术吧。林奇就适合作周期股的艺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不仅是科学
也是艺术

有时需要一点感觉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syx 于 2007-6-13 15:05 发表
对于周期性行业,我觉得运用市销率,而不是PE更加有效。 市销率=价格/每股销售收入。

我跟均线多头兄一样,学习价值投资历史很短,跟一开始就走这条道路的人相比,我们确实浪费了好多时间。当我发现国内漫天 ...



美国一个基金经理写过一本书名字忘了,作者的名字好像叫奥消西纳,主要内容是是总结了各种价值指标投资效果的比较,其中市销率效果最好,好像市销率有个外号--价值指标之王,但巴非特有个观点“我宁愿要效益不要规模”在衡量标的上有些差别。

中信通讯我研究一下然后在和你交流看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9的梦想 于 2007-6-13 12:20 发表
说的太对了!现在的市道,类似茅台白药甚至差两个等级的成长股已经被掘地三尺,早已很高了.我同意你的看法,买入这些股不是不可以,一是安全边际不够了,因为安全已经依赖牛市的持续,二是未来的回报空间吸引力也不大了 ...



你提供的整个玻璃行业我很有兴趣,我这两天找些资料研究一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6 03:45 , Processed in 0.03288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