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金融租赁规模可达250亿
ZZ: 招行:金融租赁规模可达250亿http://www.jrj.com 2008-5-8 7:19:29 金融界网站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
问股援助热线:010-58325082
金融界网站5月8日消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中资银行纷纷发展金融租赁业务,以达致多元化发展,招商银行(爱股,行情,资讯)(03968)副行长、招银金融租赁公司董事长张光华透露,招银租赁的注册资本虽只有20亿元(人民币,下同),但业务规模可达250亿元,开业后向银行借贷也不成问题。
国务院至今已批出5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除却招银金融租赁,其他4家分别为建信金融租赁、交银金融租赁、工银金融租赁及民生金融租赁。5家公司虽处于竞争状态,但彼此亦已签署战略合作协定。
招行发放的资料引述张光华指出,招银租赁的注册资本虽并非最高,但最重要的是资本能在业务发展中,发挥好金融杠杆作用;按《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计,业务规模可以做到250亿元。他估计,足以满足招银租赁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内地金融租赁市场,目前以外资公司占较大份额,但全行业的年交易额约为350亿元,融资租赁渗透率约为1%,远低于成熟市场的20%至30%,意味市场空间巨大。
信贷调控 无碍资金来源
谈及在信贷调控的环境下,会否影响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张光华则指出,不仅不会影响租赁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反而会成为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的避风港,增强银行配置信贷资金手段。
另外,路透社昨引述交通银行(爱股,行情,资讯)(03328)个人金融部产品高级经理施峥嵘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止,该行不包括新股申购产品在内的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已超逾去年全年,达374亿元。
ZZ:内地25位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出炉
内地25位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出炉 最小者35岁2008-05-08 07:19:12 南方报业网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
《财富》中文版评选出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
25位商界领袖,深圳占七位
本报讯 (记者 刘荣)深圳企业家进入中国内地富豪榜的人数可能不是最多,但却诞生了最多具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财富》中文版日前发布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榜单,其中有7位来自深圳本土企业,包括今年已经66岁的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以及年仅37岁的QQ教主马化腾。
年龄最小者35岁
《财富》中文版称,今年的评价标准依然是在行业领先者中选择能够影响企业、产业及更广泛世界的杰出管理者。
今年排行榜一个大的变化,是老一代商业领袖的淡出和新一代商界领袖的成熟。在今年的榜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44岁的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最后一位是来自深圳41岁的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
在这份榜单中,商界领袖们普遍的年龄都在40岁至59岁之间,60岁以上的只有4人,分别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以及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其中侯为贵与何享健以66岁的年龄成了入榜年龄最大者。
此外,一批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30来岁的少壮派,也开始引领中国商界潮流。在这份榜单中,有3位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年龄只有30多岁。他们分别是37岁的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38岁的安踏集团董事长丁志忠以及这次上榜年龄最小的分众传媒首席执行官江南春,年龄只有35岁。
深圳现象源于蛇口基因?
该榜列出的25位商界领袖,来自深圳的多达7人,非常显眼。他们分别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郁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平安集团董事局主席马明哲和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排名依次是第2、第4、第5、第11、第13、第16和最后一位。
就在《财富》杂志放榜之际,《中国企业家》杂志也正在探索深圳企业和企业家现象,并将这一现象归称为“蛇口基因”。该杂志称,能从平安保险、中集、招商银行这几家创建于蛇口的企业身上捕捉到深圳企业几点类似的特点与气质。比如坚守主业、不投机取巧、进取的企业战略、创新开放的文化、在政策资源与市场意识之间游走等。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
[ 本帖最后由 greatcmb 于 2008-5-8 07:56 编辑 ] 招行回心转意,欲再竞购永隆
2008年05月08日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另外一家竞购者退出之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Bank Co. )再次加入了对香港永隆银行有限公司(Wing Lung Bank Ltd.)的竞购行列,从而为这项规模可能达到50亿美元的股权收购交易增添了悬念。
除招商银行外,其他竞购者的还包括规模更大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和澳新银行(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按资产规模计算,招商银行是中国第六大银行。
招商银行曾在第一轮竞购中提交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收购建议,但后来没有入围。该公司此次重新加入竞购可能会推高胜出者的最终收购报价,因为招商银行的总部位于深圳,毗邻香港,该行一直有意在香港建立和发展其业务。
由家族成员控股的永隆银行的大股东们之前本已经圈定了三家竞购者,即澳新银行、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 )。但总部位于上海的交通银行在尽职调查开始后不久便退出竞购,而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据知情人士称,家族股东已将提交具有约束力的收购建议的截止日期从4月30日延长至5月中旬,以便让竞购者有时间做进一步的尽职调查。
永隆银行上周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疲软,导致市场对其估值产生担忧。
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和瑞士银行(UBS AG)为此次家族股权出售的联席协调行。
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是招商银行的顾问,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是澳新银行的顾问,而工商银行的顾问则是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 下周择机买入招行 [出售股权]永隆(00096-HK)卖盘或本周揭盅,每股作价或逾170元
2008年05月22日 7:39
财华社香港新闻中心。
永隆银行伍氏家族出售股权的交易,潜在买家昨日最后入标,据消息透露,近日重新入标的招商银行(03968-HK)出价最高达每股170多元,但由於作价介乎董事长伍步高及副董事长伍步刚等家族成员要求的底线分别为每股165元及180元,令交易仍未能达成最终协议。
不过,消息指,交易能达成最终协议仍存在很大机会,本周内选定买家的可能性仍高。 招行可能通过发行次级债全面收购永隆银行
《财经》驻香港记者 徐可 记者 毕爱芳 于宁 《财经网》 [ 05-30 21:57 ]
对于中国内地银行而言,这是第一次获得海外银行的控股权。对于香港银行界来说,这是继2001年新加坡星展银行收购道亨之后,最昂贵的一次银行收购案
【《财经网》专稿/驻香港记者 徐可 记者 毕爱芳 于宁】持续数月的永隆银行(香港交易所代码: 0096)收购战终于揭标。5月30日下午4点左右,创立并控制香港永隆银行长达75年的伍氏家族与招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36)正式签订协议,把53.1%的控股权交予这一中国内地市值第五大银行。招行将以每股156.5港元,总计172亿元人民币现金支付的形式购得永隆的控股权。
此项交易还需招行股东大会通过以及两地的监管部门批准,预计在今年三、四季度可以完成收购。由于招行此举触及了要约收购,依照法律,需要对这家上市银行进行全面要约收购。按照此交易价格测算,招行收购永隆银行全部股权需要支付324亿元。
这笔投资会显著降低招行的资本充足率。2007年末招行的核心资本为637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02%,资本充足率为10.67%,当年招行的净利润为152亿元。高盛的分析报告称,假使按照每股152元港元收购,招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降低到6.8%,资本充足率降低到8.1%。
“第一步51.3%的股权收购对招行的核心资本影响不大,目前招行还没有融资计划,下一步全面要约收购可能通过发行次级债的方式解决。”一位知情人士称,“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招行既考虑到战略发展、未来业务整合的需要,又不影响内地的业务、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对于中国内地的银行而言,这是第一次获得海外银行的控股权。对于香港本地的银行界来说,这是继2001年新加坡星展银行收购道亨之后,最昂贵的一次银行收购案。当时星展银行以3.14倍的市净率收购了道亨银行71.3%的股权,收购规模达到445亿港元。
此次交易,如果以永隆银行2007年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来计算,招行的收购价格相当于2.91倍的市净率,按照今年一季度未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来测算则达到3.1倍。因为,今年一季度,永隆银行因为计提结构性产品投资的减值准备、成本支出增加而导致亏损,股东权益从2007年末的124.8亿港元下降到116.7亿港元。此次招行收购永隆银行的财务顾问是摩根大通。
接近交易的人士称,招行承诺保留永隆银行传承75年的品牌,并且表示尊重管理层和员工的利益,在未来18个月内保持相对稳定。
招行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招行在香港缺少网络,“两地一卡通”推出后,感觉到内地、香港的客户都有跨境的金融服务需求,“这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符合招行发展零售银行的战略。而且招行发行H股时,也提出以适当价格、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海外收购。”
永隆在香港被视为管理谨慎、家族控制的小银行,2007年末,该行存款、贷款分别在香港市场占1.2%和1.4%的市场份额。该行同时还有证券经纪、保险业务,近来也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一位投行分析称:“永隆可以提供中小企业服务的经验,招行可以为在内地的高端零售客户提供在香港的银行、证券经纪服务。”
高盛近期的一份报告称,招行用高估值买了一个在香港市场增长率比较低的银行,后期整合很关键。
永隆银行竞标始于今年3月,其时股价从80港元暴涨,5月中旬达到155港元的最高价。永隆银行卖盘消息一出,曾传出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中资银行参与其中,台湾银行和澳大利亚的澳纽银行也参予了竞购,永隆竞购战因而倍受市场关注。永隆银行在香港本地所拥有的35家分行和30 多万客户是吸引中外买家的亮点。但两个月的时间内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市场上对于竞标价格、入围的买家有种种猜测。
招商银行一度被外界认为是最有可能出价的买家。原因是招商银行在香港只有一家分行,而没有网络,招行管理层曾经屡次强调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性,进入香港市场将成为招行拓展海外市场的起点。
5月初,卖方伍氏家族宣布,将最后截标日期向后延长了两周。就在之后几天,之前传闻说不在最后竞标者之列的招商银行又再一次出现在名单里面,这时,传闻最盛的其他竞标者只剩下工行和澳纽银行。
对此,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由于买卖双方在信息沟通方面有误解,而且伍氏家族的要价也未必像市场传的那么高。4月下旬双方高层进行了直接沟通,而招行的决策程序也非常商业化,在得到董事会批准、监管部门认可后就往前推进。最后几天,卖方就是在和招行谈判。”
永隆银行的业务不仅包括银行、个人理财、证券经纪、保险,还有香港的两座大楼,一座自用,一座出租。招行高层人士曾表示,第一步要确保交易的成功,既要确保整个交易过程比较圆满,也要确保文件转换过程良好以及现有客户群的融和,下一步再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非银行业务的处理。据悉,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招行对保险、地产业务做了单独的分析和估价。 招行193亿港元
收购永隆银行53.1%股份
消息人士透露,招商银行(3968.HK,600036.SH)昨日与伍氏家族签署协议,以193亿港元购入香港老牌银行永隆银行(0096.HK)53.1%的股份,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据介绍,招行将以现金支付收购代价,所需资金全部以自有资源支付,不会增发股份融资。在此次交易中,摩根大通担任招行的独家财务顾问,伍氏家族的财务顾问为瑞银和瑞信。
招行支付的收购代价相当于每股156.5港元,以永隆银行2007年底经审计财务数据计算,对应的市净率为2.9倍;以2008年3月底未经审计财务数据计算,市净率为3.1倍。其作价低于2001年星展银行收购道亨银行的作价水平,后者收购价的市净率为3.2倍。
招行入主后,永隆银行暂时还会继续保留原有品牌经营,招行承诺在18个月内不会解雇永隆现有管理层员工。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收购将使招行获得香港的成熟银行网络,共享永隆30万优质客户,以及引入永隆的产品服务经验。对于香港银行业来说,这次收购则可能加剧香港本地银行的竞争。
永隆银行由伍宜孙于1933年创办,能提供全面银行服务。该行2007年底的资产总值为930亿港元,现有分行42间,职员总数逾1600人,目前是排名第四的香港本地独立银行。永隆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13.72亿港元,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54%,平均股东资金回报率为11.5%,去年底的资本充足比率为14.7%,年度内平均流动资金比率为46.8%。(李宇) 学习中。。。 。。。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收购永隆[ 本帖最后由 gllsh 于 2008-6-3 14:49 编辑 ] 招行托管资产突破2000亿
□本报记者 陈雪
招商银行(600036)资产托管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继2007年8月突破千亿元、2007年底超过1500亿元之后,近日已成功地跃上2026亿元新高。今年1—4月,招行实现托管业务利润逾3.26亿元,成为该行批发业务条线中间业务快速增长的黑马。
据悉,今年以来招行按照“产品经理化、服务优质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的托管业务经营思路,全力打造“6S托管银行”品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坚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以适合市场和客户需要的私募基金托管、理财产品托管、信托资金保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为营销重点,加快基金专户理财托管、产业基金托管、个人账户基金托管业务的拓展,通过创新和服务不断扩大托管业务范围。 马蔚华:招行收购永隆银行的五个理由
作者: 但斌
时间: [ 2008-06-13 09:55 ]
马蔚华:招行收购永隆银行的五个理由
2008年06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丽娜
本报记者 王丽娜
5月30日,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成员代表正式签署了协议,招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的事件最终落定。
日前,招商银行总行有关负责人就此次收购回答了市场所关心的几个问题。
招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是招行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而此次收购的主要意义正在此,这是招行致力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将并购永隆银行的战略意义归结为5个方面:
第一,香港市场是招行海外业务的桥头堡,收购永隆银行有助于招行拓展香港市场,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2007年底,永隆银行资产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在香港市场占比分别为0.9%、1.2%和1.5%。
第二,永隆银行业务经营多元化,2007年末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6.3%,已经接近国际先进银行水平。同时,零售业务尤其是按揭业务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占有香港按揭市场3%的份额,稳居香港中型银行领先地位。并购永隆银行对招行经营战略调整及保持零售银行业务优势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优化招行的业务结构,推动经营战略调整。
第三,有助于招行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香港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永隆银行即是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旗下包括证券、信托、期货、财务、保险等多家全资子公司。并购永隆银行能够一举获得多个金融业务牌照,并通过其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运作。
第四,有助于增强协同效应,发挥香港与内地联动优势。招行和永隆银行网点的互补性、业务和客户的互补性都很强。基本没有网点重叠,客户重复也较少,并且地域和文化比较接近。
第五,此次收购的机会十分难得。这是一次控股权的收购,甚至可能是100%股权的收购。在香港市场上这种机会很少,以后会更少。自2001年星展银行以54亿美元收购道亨银行之后,这是7年来第一次。
关于收购价格,该行根据尽职调查的结果,使用了股息折算法、可比交易先例分析法和控股权溢价法等多种方法对永隆银行进行了估值。根据上述各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招行决定最终报价为每股156.5港元,即永隆银行2007年底的净资产的2.91倍。招行称,相比于之前的一些并购案例,该报价是合理的。
关于资本充足率,在完成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收购之后,招行的资本充足率仍保持在8%以上。招行计划通过自己内部的资源完成此次收购,并准备选择通过发行国内次级债、国际次级债、国际可转债,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根据测算,此次对永隆银行的收购交易对招行的每股盈利不会有负面作用。
据悉,目前招行已成立了专门的整合小组,收购完成后,招行将在内地和香港监管制度允许的框架下采取稳妥的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对永隆整合,进一步完善永隆的公司治理结构,扩大目标客户群,积极发展各项业务。 招行收购永隆整合方案初步成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 04:43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梁柯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历时半年的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等待监管最后批复之际,昨日,记者获悉,招行对永隆的并购整合方案已经初步成型。
方案文本显示,招行将在产品、客户、渠道以及管理等七大方面对永隆进行整合。
“合而不同、优势互补是这个方案的基本思路,”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正如两个人从相恋到结婚,再到共同生活一样,招商和永隆的并购也是在走这个过程,目前可以视作订婚阶段。”
“永隆经验”
在整合方案中,业务明显被放在首位,而能够打通香港和内地市场的产品又成为其中之重。
从信用卡业务到中小企业贷款,以及个人理财和网上银行,招商银行都非常注重在香港地区发展75年的永隆银行的积累。
在香港拥有证券、期货和保险子公司的永隆,将在招行财富管理方面担当重要的角色,从方案中“将永隆银行作为招行高端客户海外投资的平台”的字眼可以看出端倪。
方案中频繁提到双方合作方式,即由招行提出产品需求,而由永隆开发人员进行设计研发,再提供给内地招商银行的网点销售;另一方面,招行理财产品等人民币产品的研发力量也将帮助永隆及其客户。
同时,长期服务于香港中小企业的永隆在此方面拥有较深的积累,平安证券分析师邵子欣和李景认为,永隆在中小企业、零售和中介业务基础较好,而这正是国内银行目前需要大力发展的业务方向。数据显示,2007年,永隆在香港市场存款和贷款的份额分别是1.2%和1.4%,非利息收入占比36.3%,是当地银行占比最高之一。
另外,在银行管理方面,招行在方案中明确了将在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的方案,其中,招行对内地的了解与永隆对海外市场的经验将是交流的重点。
“永隆对于招行的意义还在于,它就像是招行的一个现成的人员培训实习基地和新产品设计中心,”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时机成熟,招行可以跟永隆进行人员的交流。”
该人士表示,“与永隆的整合方案还需要时间细化,而且在18个月的静默期内,招行不会对永隆进行大规模的改组。”
海外棋子
“永隆在美国洛杉矶和开曼群岛都有分行,这些也正是招行所需要的,”一位接近本次并购的招行人士表示,“美国东岸有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在西岸的话,现在就有永隆呼应。”
另外,该人士表示,在开曼群岛开设分支机构一直也是招行目标,因为这对提升和巩固招行的离岸业务很有帮助;现在永隆的分支机构也正好符合了这个要求。
该人士认为,在美国和开曼申请开设分行的难度之大行内已经有共识,并购永隆可以带来业务和分支机构的双重收益,节省了时间和机会成本。
2007年,招商银行离岸业务存款余额超过25亿美元,占中资银行同业的53%,利润为4300万美元,占中资银行同业的50%以上。
方案提到,双方将共享海外客户资源,其中招行“走出去”在境外投资的客户可成为永隆的客户,同样,永隆现有的香港客户也可以成为招行内地的客户。
同时,招行亦认识到香港境外业务对永隆的重要性。
由于所持结构性投资项目部分须作减值准备,而投资物业重估盈余亦较去年为少,2007年,永隆银行扣除溢利税准备后的综合纯利为港币13.7亿,较上年减少14.6%;
而在2008年第一季度,永隆的净利息收入为港币3.6亿元,微减 1.4%,原因是在较低利率环境下无利息成本资金收益下跌。
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认为,永隆在香港本地的银行竞争已经凸显弱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改变本地业务占比过大的收入结构,拓展海外和内地业务将是帮助永隆增加盈利的一个方式。而这个也与招行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因此,在香港以外的业务可能是并购以后永隆中期发展方向。
在方案中,帮助永隆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释放增长潜力亦是招行本次整合的重要内容。包括整合永隆的IT平台和后台运营体系,降低运营成本,在涉及国际业务、离岸业务等方面流程进行对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19*: :*19*: :*19*: 招商银行股东大会表决收购永隆银行(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 14:05 新浪财经
招商银行股东大会表决收购永隆银行(实录)
新浪财经讯 招行6月27日召开股东大会,招行收购永隆银行议案获股东大会97.77%高赞成票通过。公司发行次级债券特别议案获得90.85%赞成票通过。
会议时间
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上午九时整
会议地点
深圳市深南大道7088号招商银行大厦五楼会议室
主 持 人
秦晓董事长
主要议程
一、宣布会议开始及参会来宾
二、宣布出席会议股东人数、代表股份数
三、审议各项议案(关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永隆银行有限公司的议案等)
四、股东发言和高管人员回答股东提问
五、投票表决
六、宣布表决结果
七、律师宣布法律意见书
相关专题:
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
新浪财经讯 6月27日上午,招商银行2007年度股东大会将在深圳召开,此次股东大会将审议关于收购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关于收购永隆银行、在境内及(或)境外市场发行次级债券等13项议案,新浪财经将对股东大会情况进行滚动直播。
今年5月,招商银行斥资193亿港元(172亿元人民币)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以156.5港元/股的收购单价计算,招行此举创下了过去7年来香港银行业最昂贵的一次收购。永隆银行是香港一家中等规模老牌银行,总资产排名香港本土银行第4位、香港上市银行第10位。
现场直播:
8点30分左右人们开始陆续进场,全国各地的股东及H股股东专程飞抵深圳参加此次股东大会。
招行此次股东大会对人员的审核极其严格,会场内也将屏蔽一切手机信号以及无线网络信号。
9点,股东大会正式开始,会场内座无虚席。
由于出席的股东众多,会上后排又添加了多排椅子,提供给远程赶来的各位股东。
一位来自上海的先生表示,此次是专程赶来参加招行的股东大会,他主要关心招行并购后永隆银行对招行的盈利及招行今后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据悉,来参加股东大会的众多散户都是为招行并购永隆银行这一议案而来。
: 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十分谨慎,多数股东随身携带电脑,以便记录下股东大会的会场信息。
: 股东大会现场,各位股东正在把自己准备的资料与招行分发的资料做比对。
马蔚华今日在招行股东大会上表示,招行收购永隆银行对招行核心资本无影响,影响的只是附属资本。收购价格不能只看现在价值,还要看未来。国际化竞争环境下招行迟早要走出去,两家银行有很强的互补效应,开放环境下银行制造产品能力更强。
马蔚华今日在招行股东大会上表示,招行收购永隆银行价格合理,物超所值。将来回头看是里程碑事件。招行收购永隆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控股与参股价格不同,溢价50-70%很正常。马蔚华称,招行收购永隆对招行摊簿效益微乎其微。
新浪财经讯招商银行股东大会现场投资者代表林耀平表示,很多投资者关注招行永隆银行并购案而来到股东大会现场,担忧会不会造成摊薄相关的利润。现场目测大概有三四百人。林耀平表示,他个人持中性态度,觉得没有必要问。这个收不收购管理层比投资者更专业,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讲,我只关注这个公司管理层是不是可信的,这个公司决策机制是不是完善,这个公司制衡机制文化是不是让我关心,我只关心这些东西,我到现场参加大会也是关注这个东西,至于银行本身我不关心,只要管理层可信,管理制度文化方面是放心,剩下东西我就放心了。
新浪财经讯 对于马蔚华表示收购对招行是里程碑的事件。林耀平表示从现场感觉,有些股东还是认同的,迟早要走出去,有些股东还是质疑,对于招商银行没有在境外管理经验,你收购了它你能不能跟它有点担忧,有这么一种担忧声音在。
新浪财经讯招商银行股东大会现场投资者代表林耀平表示,现场唯一让他觉得不是太满意的地方,是给的时间太短,只有不到40分钟的交流时间,问的问题就问了五六个问题就结束了,非常匆忙,其他股东大会都交流时间一两个小时,也导致现场很多股东不满意。因为提问时间不够后面还有一个股东当场提出抗议,进入投票阶段,闹出了一个小小的事件,马蔚华行长跑下去把他带到休息室跟他聊。
9:25-9:35 董秘宣布第7项到第十项。
9:35分 宣布与鼎尊订立股份转让协议,同意自鼎尊收购其于招商信诺50%股权,代价为141865000元。
9:40分 宣布收购永隆银行议案。
招行收购永隆银行理由:1.标的银行,具有75年历史,经营稳健,银行管理良好。
2.这是一次控股权的收购,在香港市场上这种机会很少,以后会更少。
3.招行和永隆银行网点的互补性、业务和客户的互补性都很强。有助于增强协同效应,发挥香港与内地联动优势。
4.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是招行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而此次收购的主要意义正在此,这是招行致力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马蔚华回答股东关于为何要收购永隆的提问:未来要大力发展零售业务,这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马蔚华回答收购永隆价格问题: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是市场供需关系导致的,第一轮报价,招行是被淘汰的,这是要看看有没有意义。
马蔚华回答收购永隆价格问题: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是市场供需关系导致的,第一轮报价,招行是被淘汰的,这是要看看有没有意义。
马蔚华:永隆香港客户和招行内地客户,需要构筑两地互通关系,这也符合对香港发展的需求。
马蔚华:当初开通港股直通车,很多招行客户到建行开户,是因为招行在香港没有分支机构。此次收购永隆银行,相当于招行在香港构建了零售网点。
马蔚华:永隆在香港有很多高端客户,符合招行的发展战略。香港有别于内地,未来通过永隆可以设计更多的理财产品,更多满足内地客户的需要。
马蔚华表示:控股和参股价格不一样,这是控股权的收购,七年一次,且甚至可能是100%股权的收购,机会难得。在国际惯例中,控股与参股价格不同,溢价50-70%很正常。此前收购都是超过了三倍,招行溢价2.91倍不算高。
马蔚华表示:不能单看现在价值,而是要看未来价值,马蔚华表示,不收购过小日子,但是将来招行不可能永远在国内,要走出去,通过香港走向世界。为了未来发展现在需要付出代价。收购永隆银行之后并没有摊薄效应,对ROE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
招商银行今天上午在深圳举行特别股东大会,讨论收购香港永隆银行事宜。最后A股股东大比数通过收购永隆。招行早前宣布向香港伍氏家族购入永隆53.12% 股权,总代价193.02亿元,每股作价156.5元,相当于永隆去年年底经审核资产净值的2.91倍。
在股东大会现场,很多投资者认为,投资招行就是亲身体验它的服务和业务,通过服务和业务体验,就可以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至于投资方向,就交给管理层好了。参加股东大会,是希望能从细节来观察,通过管理层的言行举止,能够反映出一个公司的风貌。同时希望能从细节来观察,通过管理层的言行举止,能够反映出一个公司的风貌。 转载:与招行行长马蔚华作深入交流
作者: 但斌
时间: [ 2008-08-16 00:08 ]
转载自:石炳宗的BLOG
与招行行长马蔚华作深入交流
今天上午11时到招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聂东平教授一周以来一直呆在招行总部,在做招行信用卡的案例研究,今天被安排与招行行长马蔚华作深入交流。我呢,算是被叫去陪聊的。一直聊到12点半,之后一边吃饭一边聊,直到1点半老马同志去参加市政协常委会。觉得聊了蛮多有意思的东东,所以就贴在这里,作为锐思访问的一篇。
话题从招行美国分行(在座的有招行纽约代表处的首席代表)获准开业说起,老马显然仍很兴奋,说也有压力,去了就得做好。不过纽约分行并不能在当地储蓄,基本定位是为中美贸易和中资企业服务。
主要谈信用卡,先谈到了在中国做银行,马蔚华说,有四个不能做:不懂政治不能做银行,不懂宏观不能做银行,不懂国外银行发展历史,不能做中国的银行,不懂未来不能做现在的事儿。讲这个,马是为了说明,招行做信用卡,是从美国银行业发展的经过,预见到了中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可以做了。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银行业也经历了转型的过程,当时美国倒闭了100多家银行,花旗首先转型,才脱颖而出。台湾走过的路,也是中国大陆可能要走的路。
马说,他一直把花旗当作榜样,对桑迪。韦尔也很崇拜,认真看过他的自传。在五六年前,招行曾跟花旗打过交道。在五六年前,他曾注意到,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人的生活将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观念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受西方生活观念的冲击。加上互联网,也将使中国银行业发生根本改变。当时他就觉得信用卡在中国是有前景的,消费信贷也是有前景的。当时预计信用卡时代可能要8-10年才会到来,结果现实加快了许多。
诸多因素让招行决定做信用卡。当时花旗CEO桑迪。韦尔到中国来,在北京与马见过面,桑迪大谈花旗信用卡的辉煌,提出要跟招行合作。马说,按道理我应该受宠若惊,因为我崇拜的人提出跟我合作,但我却陷入矛盾之中,思考了许久。因为花旗太巨大,光环耀眼,他提出搞联名卡,我担心招行永远在他的光环阴影之下,这是其一;第二,花旗信用卡的后台在新加坡,信用卡很重要的资源就是数据,放在新加坡,这对招行不利;第三,花旗是看中了招行借记卡(一卡通,当时已发卡超过1000万张)的优势,双方联名,更多是依靠招行的资源,但收益却要分成,划不来。招行内部讨论好多次,才下决心拒绝与花旗合作。
但当时国内没有信用卡产品的技术,招行还是要找世界上最先进的金融技术才能去做。当时研究了台湾的情况,台湾当时最大的发卡行是辜廉淞的中国信托银行,它在台湾打败了花旗。招行当时分析,台湾银行进入中国大陆有难度,但他们为未来着想,又不可能不在大陆进行准备,那么不让它入股,只做技术顾问,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年北京召开海峡两岸金融交流会议,我和辜廉淞的儿子辜松亮都参加了,而且刚好安排的讲话顺序是紧挨的,我先讲他后讲,我讲完了,他跟我说,你讲完了我就不想讲了,招行做得太出色了。辜松亮要求中午一起吃个饭,吃饭时,双方合作的事情基本定下来了。当时约定,由于不能入股,只能当顾问,但也不能当甩手顾问,约定8年的合作期,风险也要分担一些,若成功,也可分享收益。”
于是招行在上海成立了信用卡中心,台湾中国信托银行派了一百多人的专家团队来到上海,帮助招行开发产品,费时13个月,终于搞掂。2002年12月,在北京嘉里中心搞发卡仪式。
“第二天要搞隆重的发卡仪式了,请了好多重量级嘉宾。头天晚上我们行里班子要从深圳、上海等地赶到北京,谁知那天北京下了大雾,我们的飞机落不了北京,迫降太原,从上海出发的副行长陈伟则迫降到了大连。情急之下,赶紧跟山西省当地政府联系,派车接到市区,原想车直接开到北京,谁知由于大雾,高速公路也关闭了。没办法,只好改坐火车,买了软卧。本来买的是下铺,可是那个买了上铺的又是一个老年人,把下铺换给他了,自己坐上铺,那晚下铺位时,把腿给擦了一下,破了皮,以为没事儿,谁知第二天在嘉里中心,就发炎,疼得厉害,肿起来了,当时嘉里中心说,治疗要300多块,就没治,要回深圳再治。这一下后来回深圳加重了,住了半个月的院,是住院时间最长的一次。”
当年招行信用卡发卡40万张,第二年就达到200万张,到现在超过2000万张。提前4年完成了2000万张的发卡计划,在全球发卡史上也是个奇迹。至于为何与台湾中国信托银行中止了合作呢?原来那时深发展想引入外资大股东,新桥开始说要进入,后来又说不进了,中间有个机会,辜廉淞就准备入股深发展,那么就只能和招行中止合作,撤走专家。不过那时招行产品设计已进入尾声,撤走专家也不怕了,而且他们还是帮忙搞完了项目。辜廉淞为此还深表歉意,我们不但没有支付他收益,好象他还觉得欠了我们一个人情。
对于信用卡刷卡收费问题,招行信用卡原来是收费的,收了一年,一年之后许多新银行搞免费,整个市场就乱了,招行也不能收费了。只好免费,但招行也是有条件免费,每年刷6次卡才免费。
对于公司银行业务,马认为这不是招行的强项。因为招行的资金实力比不上大行,如果以公司银行业务为主,那么招行永远当不了主力军。象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企业,以招行的规模,永远不可能成为其主要的合作者,只能吃它的边角余料,招行要么不做,要做就不能做跑龙套的角色。
马说,他研究香港的恒生银行(后来吃饭时我曾问他,深圳的优秀企业,大都在心目中有一个标杆的企业,专门研究它,向它学习。象万科的标杆企业就是香港新鸿基地产,平安的标杆就是汇丰,华为的标杆似乎是思科,招行的标杆是花旗吗?马说,花旗还不是,花旗不是招行可以学的,招行的标杆是香港的恒生银行和印度的FTFA,招行与其有可比性,有学习的实用价值),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它也经历了转型过程。在利率自由化之后,大企业纷纷弃你而去,冲击很大,恒生转向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走过来了。
中国也在经历一个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大企业有实力,可以跟银行谈判,压低利率,象招行这样的小银行也承受不了;还有象短期融资债的推出,招行也很有压力,因为那些大企业发了债,立即就过来还你的贷款。所以利率市场化之后,招行也就必须做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中国一直在叫中小企业融资难,这其实是个制度问题,只要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融资就容易解决,因为可以提高利率,风险和收益相匹配。
马说,招行转型以后,也把批发业务转向中小企业。现在招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的40%。招行现在宁愿不去西部地区的省会去开分行,也要把开分行的指标放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二三线城市,就是抢占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业务市场。马说到这里甚为得意地说,这一招现在看来占了大便宜,因为原来银监会对每年开分行的数目有指标限制,当时一年只能开3个分行,招行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三大都市圈地区(象呼和、西宁、南宁等许多省会,都还没有开分行),这两年政策改啦,象东北地区,可以不受指标限制了,当年我们没在长春开分行,省这个指标还省对了,现在在长春开分行不用指标了。
但是,大企业客户招行也不是没事儿可做。比如,一个是企业年金,招行做得很早,9年不懈努力,股份制银行的年金牌照全国总共只批了3个,招行拿到其中一个;还有一个,现金管理,GE在中国搞一个20亿美元的现金池,招行一举中标;再一个是银关通,和海关合作,招行几乎垄断了这块业务。其余象贸易融资,离岸业务,招行都做得相当不错。
“你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业务都要做龙头,不能做跑龙套的角色”。马说。
最后说到企业文化的问题。马蔚华说,企业文化源于出身。什么出身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招行的创新文化,服务文化,风险文化,都是给逼出来的。招行最初创办时,只有几十个人,一亿资本金,与四大行相比是后娘养的,完全不可能有政府客户,你不创新,你连活都活不下去,更不要说发展,所以逼着你创新,人无我有。服务文化也是这样,四大行服务不好,那我们就把服务做好,四大行服务不够人性化,那我们就在人性化上做文章。风险管理也是,四大行出现不良资产,可以让国家来帮它填,而招行这样的银行,就只能自己拿资本金来填,这就逼着你严控风险。
转到饭桌上后,闲聊的成分就多一些了。几个月前招行的股价还是十五六块时,曾跟他一起吃过饭,当时他对招行股价如此之高感到担心,现在招行已在40元左右了,如何看?马含糊过去不太想评论股价,只说价格是市场决定的,都应有其合理性。但后来还是说,有泡沫的成份,象招行现在的市值都超过德银了,这不正常。象有的中资银行市值都超过花旗了,更不正常。
问他现在不少公司借着股价高企的机会,赶紧增发股票圈钱,万科便是如此,还有象国美更是如此。招行为何不募资来补充资本金?马回答的隐含意思似乎是,增发有一个大股东股份被摊薄的问题,所以要看大股东愿意不愿意。
也说起原来呙中校文章中,说到四大寇(平安、招行、华为、中兴)扬言搬到上海的事情。马蔚华说,招行从来没打算把总部搬到上海。我就问他,是深圳政府做了工作的缘故呢,还是你们就是借此机会来跟豪爽的上海政府要地?马说招行确实在上海要到了一块很好的地,就在黄浦江边。他说后来他跟上海市长韩正见面,说到这个事情,他说,纽约是全球金融中心,所有的大银行都要在纽约设分行,可也没说所有的银行都要把总部搬到纽约去啊;同样,上海要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所有的银行都要在上海设分行,也不是要所有银行都要把总部搬到上海去啊,上海要这样做,会把全国都给得罪了。何况招行将来成长性最好的信用卡中心都放在上海了。马还说,他跟李鸿忠和许宗衡都说过,四家企业也都不会真的搬走,但是政府应看到,这是在给政府提个醒,说明深圳政府的服务有问题了。 :*22*: :*22*:
招行的公关部竟然如此后知后觉
9月11日上午,各大财经网站纷纷转载京华时报一篇名为《招商银行投资永隆银行浮亏逾百亿港元》的消息,报道称,永隆银行(00096.HK)在9月10日跌至72.15港元/股... 链接转自LOST 的新浪博客<加息预测与银行大顶>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d572c01000cvv.html
写文当天即是多数银行历史最高价